CN1726846A - 离火续煮锅的构造 - Google Patents

离火续煮锅的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26846A
CN1726846A CN 200410070760 CN200410070760A CN1726846A CN 1726846 A CN1726846 A CN 1726846A CN 200410070760 CN200410070760 CN 200410070760 CN 200410070760 A CN200410070760 A CN 200410070760A CN 1726846 A CN1726846 A CN 17268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absorbing
absorbing ring
screw
continuous cooking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707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9909C (zh
Inventor
郑荣源
林国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4100707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59909C/zh
Publication of CN1726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6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990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990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火续煮锅的构造,此锅自热源燃烧处移入外锅后,通过底部聚热环受热后所释放的热能而对锅内食物进行“再加温”续煮功能。结构上,此煮锅的锅底中央螺设有聚热环,此聚热环与锅底间保留有适当间距,使得煮锅在加热后,聚热环的温度远高于煮锅温度多倍,当煮锅置入外锅后,透过聚热环的聚热作用对煮锅进行增温加热;此外,煮锅底下环设一圈具有多个透气孔的固定环,固定环内壁更设有内螺牙以与具外螺牙的聚热环螺合,而且聚热环与煮锅底面保留适当间距。

Description

离火续煮锅的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离火续煮锅的构造,可作为焖烧锅的内锅或是家庭用的煮锅,其具有良好增温续煮及长时间保温效果。
背景技术
市面上有许多使锅体在热源停止燃烧后还能具有保温或加热的功能,例如图1所示的焖烧锅10即是一例,其包括一外锅11及一置入外锅内的内锅12,组合后如图2所示,前述外锅11具一中空隔热保温层112,所以具有隔热及保温功能,而内锅12是以顶缘抵靠于外锅11上缘,底部及环壁却与外锅11保留适当间距,内锅12上再以一锅盖13覆盖着,而外锅11则以封盖111封压着;当内锅12先在热源(如瓦斯炉具)上加热至沸腾后,可移入外锅11内,然后借外锅11的隔热使热能保留在锅内,以对内锅12中的食物持续进行焖煮,并具有长时间保温功效。
然而,为了使内锅12的蓄热及保温功能更好,业内有将内锅12的底部加厚成为一增厚层121,此增厚层121加热后能使锅底温度升高,所以蓄热及保温效果会较优,但热能仍会被内锅中的食物很快吸收,所以降温也很快,故虽有功效上增进,但极为有限。
为解决前述的问题点,申请人即研发出一特殊的焖烧用内锅,并已申请多国专利,中国台湾申请案号为第90203767号“焖煮锅的结构”,其结构如本案图3所揭示,为一内锅12底下环设数个固定片18,再于固定片18下固定一片聚热环19,该聚热环19与内锅12底面保持一间距S;当内锅置在燃烧源20(瓦斯炉)上燃烧时,炉火会穿过聚热环19的穿孔191而对锅底加热,当锅内的食物开始沸腾(约95℃)时,聚热环19的温度已达到500~600℃的通红状态,由于聚热环19与锅底间保持S距离,所以热能不会直接传导至内锅12,因此将内锅12移入外锅11后,聚热环19即可针对内锅进行“再加温”作用,使得食物焖熟更快,如此便能缩短对食物的焖煮时间,同时也大大地减少对燃料的使用,比较起传统的焖烧内锅确实有功效上增进。
前述在锅底增设聚热环的内锅虽可达极佳的加温使用功能,但仍有以下问题点尚待解决,如:
1.聚热环是以单片固定在内锅底下,当置于外锅内进行焖烧时,其增温效果会较传统形式为强,因此焖烧时间必须缩短;但因使用者一时疏忽导致焖烧时间过长,致使锅内食物焖煮过度而造成熟透,例如在焖烧后才去上班,等下班后开锅时已经熟透过度。
2.由于聚热环是平底面,所以主妇们常不小心将内锅移置到桌面上,但加热后的聚热环温度有500~600℃,因此易将桌面或桌垫烧坏。
3.聚热环固定在内锅下,不但不能卸下,也不能增减,所以温度不能控制。
4.一般瓦斯燃烧时的燃烧率只有70~80%左右,由于没有达到全燃(100%),遂使空气弥漫着瓦斯味,但当瓦斯经过通红的聚热环后,它能使瓦斯达到几乎全燃的效果,但当通孔太大或孔数太少时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底部聚热环受热后所释放的热能而对锅内食物进行“再加温”续煮功能的离火续煮锅的构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主要有二项,分别为:
一、一种离火续煮锅的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煮锅的底部中央以螺合结构固定聚热环,此聚热环与锅底间保留不能使加热热能直接传导给煮锅底面的适当间距。
其功能是,煮锅的底部中央以螺合方式固定至少一个聚热环,此聚热环与锅底间保留适当间距,当煮锅底进行加热后,聚热环会聚热至高温;由于聚热环与锅底保持相当间距,所以热能不能直接传导给煮锅,因此不受锅内液体的散热作用而导致聚热环温度无法升高,据此,藉助聚热环的聚热作用能对煮锅进行增温加热及续煮保温效果。
根据上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其螺设方式为内锅底下的中央螺杆螺入聚热环中央所设的螺孔内而固定。
根据上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其螺设方式为内锅底下焊固的中央螺帽,可供聚热环顶面中央的螺杆螺入。
根据上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所设的聚热环以数个重叠组合时,以最下一个聚热环中央设有螺孔以与内锅下的螺杆螺合,而其余聚热环皆以中央穿孔供螺栓穿过。
根据上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所设的聚热环以数个重叠组合时,每一个聚热环中央都有穿孔供螺栓穿过,而在螺杆的最下端以螺帽螺合。
根据上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所设的聚热环以数个重叠组合时,是以聚热环底面中央所设的螺孔供下一个聚热环顶面中央的螺杆螺入。
根据上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其中,聚热环设有若干通孔以使炉火穿过后能燃烧到内锅底面。
根据上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中央螺杆的底端为圆弧端。
根据上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其中,中央螺杆的顶端设有宽径且具适当厚度的顶块。
二、又如,一种离火续煮锅的构造,其特征在于:锅底下环设有一圈固定环,此固定环的内壁具有内螺牙,与外缘具有外螺牙的聚热环相互螺合,此聚热环与锅底间具有使加热热能不能直接传导给煮锅底面的适当间距。
其功能是,当煮锅底进行加热后,聚热环会聚热至高温;由于聚热环与锅底保持相当间距,所以热能不能直接传导给煮锅,因此不受锅内液体的散热作用而导致聚热环温度无法升高,据此,藉助聚热环的聚热作用能对煮锅进行增温加热及续煮保温效果。
根据上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聚热环以数个重叠实施时,位在最下方聚热环才需设置外螺牙与安全环的内螺牙螺合,而其它聚热环则不需设置外螺牙。
根据上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锅底的底面下可设置凸块,以利于止挡聚热环使其与锅底间保持适当间距。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可获得下列优点:
1.能视食物的种类或时间长短来决定是否增减聚热环,因此温度能加以控制,例如需加温更高或增长加温时间时即可增设聚热环;反之,则减少聚热环的使用量,因此本发明具有增减聚热环的功能。
2.聚热环的穿孔可供火源穿过以对锅底加热,由于一般的瓦斯烧燃烧率只有70%左右,所以不完全燃烧的瓦斯这时经过500~600℃聚热环后能达到再燃烧效果,因此聚热环能使瓦斯燃烧几近全燃,以减少锅底产生积碳及降低空气中的瓦斯味,并避免人体过度吸入造成肺部病变。
3.内锅底下的中央螺杆底端是个圆弧端、或是螺设螺帽,此圆弧端或螺帽凸出在聚热环之下,因此内锅无法在桌面上水平置放,因此能警惕使用者勿将加热后的内锅放在桌面上,避免高温聚热环对桌面或桌垫造成烧伤。
4.基于聚热环的使用,能缩短对食物的焖烧时间,同时也更能节省更多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传统焖烧锅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焖烧锅组合后的全剖视图。
图3:传统内锅的全剖视图。
图4: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焖烧锅的立体分解图。
图5: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焖烧锅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第一实施例的内锅加热示意图。
图7:为第一实施例的焖烧锅剖视示意图。
图8:为第一实施例焖烧锅设有安全环的剖视图。
图9: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内锅立体分解图。
图10:为第二实施例的内锅剖视示意图。
图11: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内锅立体分解图。
图12:为第三实施例的焖烧锅剖视示意图。
图13: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内锅立体分解图。
图14:为第四实施例的内锅剖视示意图。
图15: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内锅立体分解图。
图16:为第五实施例的内锅剖视示意图。
图17: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内锅立体分解图。
图18:为第六实施例的内锅剖视示意图。
图19: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内锅立体分解图。
图20:为第七实施例的内锅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第一实施例
如图4、图5所示分别为本发明用于焖烧锅的立体分解图及组合图,图中揭示出焖烧锅10的外锅11构造与传统外锅相同,于此即不多作赘述,至于煮锅12构造的改进在于:锅底122中央螺设聚热环15,此聚热环15须与锅底间保留有适当间距S2(可参照图6),使得煮锅12加热后,聚热环15的温度会高于煮锅12温度,这是因为聚热环15与锅底122保持相当间距,所以热能不能直接传导给煮锅12,因此不受锅内液体的散热作用而导致聚热环15的温度无法升高;当煮锅12移入外锅11后,透过聚热环15的聚热作用能对煮锅12进行增温加热及长时间保温功能。
前述螺设方式为煮锅12的锅底122焊固一中央螺杆14,以与聚热环15的中央螺孔151螺合,聚热环15与锅底122间的最大间距是S2,但当聚热环15持续往上螺进后,会受螺杆14上端顶块141阻挡,此一顶块141直径大于螺杆14,其厚度S1即为聚环热15与锅底122间的最小间距。
当煮锅12放在燃烧源20(如瓦斯炉)上加热至一段时间后,只要内锅中的食物到达沸腾温度约95~100℃,则聚热环15的温度已达500~600℃通红状态,这时将煮锅12移入外锅11(如图7)内,内锅的顶缘120会贴在顶框113上,遂使聚热环15不与外锅11底面接触;由于外锅11内的温度已不再是传统的95~100℃,反而在聚热环15的加温作用下而达到“再加温”功能,使得温度提升至100~110℃或更高,因此,食物的熟成更快,保温时间更长,焖煮效果也更佳,同时也达到节省能源之功效。
前述中,中央螺杆14的底端为圆弧端142,此圆弧端142不能螺合聚热环15,所以是凸出在聚热环15之下,此能使煮锅12无法水平放置,所以能提醒使用者勿将加热后的内锅放在桌面上,避免高温聚热环15对桌面或桌垫造成伤害。
如图8所示,对应于前述构造,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在锅底122下的外围设有安全环123,其围绕成为一隐藏空间,此隐藏空间能使聚热环15位于其内,又安全环123的高度大于所设的聚热环15厚度,使得煮锅12移置于桌上或保温垫上时,能避免烧伤桌面或桌垫,又为了使安全环123降温,可在壁面上设置若干个穿孔124以利于空气对流。
第二实施例
如图9、图10所示,为第二实施例的内锅立体分解图及全剖组合图,此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螺设方式为煮锅12锅底122的中央焊设一螺帽16,以供聚热环15顶面中央的螺杆153螺入固定;同样地,聚热环15与锅底122间仍保留适当间距。另外,锅底122的外围也能增设安全环123。
第三实施例
如图11、图12所示,为第三实施例的内锅立体分解图及全剖视组合图,此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聚热环15能重叠组合数个以上,例如附图中揭示出上中下三个聚热环15a~15c重叠组合,但下聚热环的中央螺孔151可螺合螺杆14,而中上二聚热环15b、15c的中央则以通孔154供螺栓14穿过,此三个聚热环15重叠后能使所有的通孔152上下对正,以供炉火燃烧时穿过通孔到达锅底122,再者,螺设的聚热环15a只限最下一个,而其余聚热环15b、15c皆不设螺孔,此设计不但能易于快速组合或拆卸,更能使三聚热环的通孔152易于对位。
再者,聚热环15可视食物种类及煮熟时间的长短来增减数量,此有砝码一样的使用功能;例如:煮绿豆的时间不需太长,所以使用一个聚热环15就足以达到增温加热效果,而且也能达到长时间保温效果,如果是使用数个加热环15,反而会造成绿豆熟化过度;其次,如果是针对加热时间较长的食物,例如:猪脚,就必须使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聚热环15,如此就能加速增温及缩短焖烧时间,倘仅以一个聚热环实施,不但增温太慢,焖烧时间也会拉长;所以适当选择聚热环15的数量,有助于焖烧实施及节省更多的能源。
第四实施例
如图13、图14所示,为第四实施例的内锅立体分解图及全剖视组合图,此例与前述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上下二聚热环15都以中央穿孔154供螺栓14穿过,然后在螺杆14的底端螺合一个螺帽17;如此,上下二聚热环15的穿孔152就能轻易相互对正,以利于燃烧锅底122。其次,螺帽17是凸出在聚热环15之下,所以煮锅12不能直接放置在桌面上;但当煮锅12底下设有安全环123时,煮锅12就能移置到桌面上。
第五实施例
如图15、图16所示,为第五实施例的内锅立体分解图及全剖视组合图,此例与前述第二实施例不同处在于上下二聚热环15之间的重叠是以上聚热环底面的中央螺孔155供下聚热环顶面的螺杆153螺入固定,亦即各聚热环15间都以螺接技术重叠组合,而最上层聚热环15与锅底122间则保留间距。
第六实施例
如图17、图18所示,为第六实施例的内锅立体分解图及全剖视组合图,本实施例与前述例不同的是安全环125并非与煮锅12一体成形,而是以壁厚较薄的薄形安全环以焊接技术与锅底122圆周结合,且铅铝合金制成的安全环上设有复数个凸出挡缘1251,且内壁设有复数条补强用的凸出肋1252;由于安全环125壁薄,所以散热功能较图8揭示的厚安全环123为优,若置在于桌面上可减少对桌面的伤害。
第七实施例
如图19、图20所示,为第七实施例的煮锅立体分解图及全剖视组合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锅底122下的固定环123内壁有内螺牙126,能与外缘具有外螺牙156的聚热环15’相互螺合,使得聚热环15’被隐藏在安全环123内;同时,固定环123设有多个透气孔128以利燃烧时产生空气对流,固定环15’除了设置通孔152外,其外围更设置导孔157。
其次,当聚热环15以数个重叠实施时,位在最下方聚热环15’才需设置外螺牙156以与固定环123的内螺牙126螺合,而其它的聚热环15外缘则不具有外螺牙。
聚热环15、15’还设有多个穿孔152,当聚热环重叠且上下穿孔152也相互对正后,就能利用火源穿过穿孔而燃烧到锅底122,而且不完全燃烧的瓦斯遇到高热的聚热环能使其燃烧,所以能达到几近全燃及降低锅底积碳的功效。此外,在锅底122的底面下可增设凸块127(亦可不设)以利于止挡聚热环15或15’,使其与锅底122间保持适当间距。
以上,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超越本发明要旨范围内进行各种等效变更,且不论其变化如何,举凡在不超出要旨范围内的各种变更实施例,皆应涵属于本发明范畴内。

Claims (10)

1.一种离火续煮锅的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煮锅的底部中央以螺合结构固定聚热环,此聚热环与锅底间保留不能使加热热能直接传导给煮锅底面的适当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其螺合结构为内锅底下的中央螺杆螺入聚热环中央所设的螺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其螺合结构为内锅底下焊固有中央螺帽,聚热环顶面中央具有与其对应螺入的螺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数个重叠组合的聚热环,其最下一个聚热环的中央为与螺栓螺合的螺孔,其余聚热环的中央皆为供螺栓穿过的穿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设的数个重叠的聚热环,每一个聚热环中央都有供螺栓穿过的穿孔,螺杆的最底端螺合有螺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设的数个重叠的聚热环,各聚热环底面中央均设有供下一个聚热环顶面中央的螺杆螺入的螺孔。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何一项所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聚热环设有若干使炉火穿过后能燃烧到煮锅底面的通孔。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其特征在于:中央螺杆的底端为圆弧端。
9.一种离火续煮锅的构造,其特征在于:
锅底下环设有一圈固定环,此固定环的内壁具有内螺牙,与外缘具有外螺牙的聚热环相互螺合,此聚热环与锅底间具有使加热热能不能直接传导给煮锅底面的适当间距。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离火续煮锅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数个重叠的聚热环,其最下方的聚热环设置与安全环的内螺牙螺合的外螺牙,其它聚热环不具有外螺牙。
CNB2004100707606A 2004-07-26 2004-07-26 离火续煮锅的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990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707606A CN100459909C (zh) 2004-07-26 2004-07-26 离火续煮锅的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707606A CN100459909C (zh) 2004-07-26 2004-07-26 离火续煮锅的构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6846A true CN1726846A (zh) 2006-02-01
CN100459909C CN100459909C (zh) 2009-02-11

Family

ID=35926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7076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9909C (zh) 2004-07-26 2004-07-26 离火续煮锅的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59909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2323A1 (fr) * 2007-01-30 2008-08-07 Great Yen Electric Food Grinder Co., Ltd. Structure améliorée d'un récipient de cuisson apte à poursuivre la cuisson après l'extinction du feu
CN111035274A (zh) * 2019-12-31 2020-04-2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CN113243752A (zh) * 2021-06-22 2021-08-13 沙县万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自动补水的捞面锅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21344Y (zh) * 1998-01-06 1999-06-02 潮安县彩塘炉具设备公司 高效节能保温锅
CN2383444Y (zh) * 1999-07-09 2000-06-21 傅宗榜 节能锅
CN2553701Y (zh) * 2002-07-09 2003-06-04 陆壹明 聚热节能锅
CN2569690Y (zh) * 2002-07-09 2003-09-03 陆壹明 高效聚热节能锅
CN2596897Y (zh) * 2003-01-07 2004-01-07 赖荧辉 离火续热锅具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2323A1 (fr) * 2007-01-30 2008-08-07 Great Yen Electric Food Grinder Co., Ltd. Structure améliorée d'un récipient de cuisson apte à poursuivre la cuisson après l'extinction du feu
CN111035274A (zh) * 2019-12-31 2020-04-2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CN111035274B (zh) * 2019-12-31 2021-12-1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CN113243752A (zh) * 2021-06-22 2021-08-13 沙县万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自动补水的捞面锅
CN113243752B (zh) * 2021-06-22 2022-03-29 沙县万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可自动补水的捞面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59909C (zh) 2009-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39902U (zh) 一种拆卸式用于煤气炉燃烧器的火焰热量控制装置
CN1931064A (zh) 加热容器
CN1726846A (zh) 离火续煮锅的构造
CN2710492Y (zh) 离火续煮锅的构造
CN102269406B (zh) 一种鼓风式红外线燃烧器及安装该燃烧器的灶具
CN201073219Y (zh) 均温节能多用电热锅
US20130092695A1 (en) Cookware
CN209770010U (zh) 一种快热节能炒锅
CN101818896B (zh) 与可控制热量传递装置相结合的有新型喷口通道的燃烧器
JP2011041781A (ja) Co2削減低温蒸し調理鍋(シリコン鍋)
JP3148396U (ja) 内外二重鍋からなる熱エネルギー効率化調理鍋
CN201438924U (zh) 聚能锅
CN202287757U (zh) 铝合金重力铸造压力锅
CN204665413U (zh) 液化气灶用的封火圈
CN205807511U (zh) 一种双旋火燃烧器
CN211511488U (zh) 一种复合加热、保温炉及其导热盘
CN2762719Y (zh) 抗裂型石烤盘及装置
CN2205504Y (zh) 家用燃气灶节气支座
CN203506367U (zh) 可快速导热的锅底结构
CN213994847U (zh) 一种三水碘化锂制备专用蒸发器皿
CN102334904A (zh) 铝合金重力铸造压力锅及其工艺
CN215190880U (zh) 一种底部循环加热的烹饪器皿
CN210568570U (zh) 木炭火锅炉
CN204292899U (zh) 铸造一体节能锅
CN215570657U (zh) 一种应用于高速炉灶的导热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1

Termination date: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