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0133A - 层压体 - Google Patents

层压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20133A
CN1720133A CN 200380104823 CN200380104823A CN1720133A CN 1720133 A CN1720133 A CN 1720133A CN 200380104823 CN200380104823 CN 200380104823 CN 200380104823 A CN200380104823 A CN 200380104823A CN 1720133 A CN1720133 A CN 1720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ed product
nonwoven
resin
thermoplastic resin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38010482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9551C (zh
Inventor
仓桥明彦
中上博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Uni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20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0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95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955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Wrappers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在由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构成的层压体(1)中,聚丙烯类无纺布(2)在气氛温度100℃下MD方向的10%模数为15N/50mm以上。另外,层压体(1)的MD方向的10%模数为65N/50mm以上。

Description

层压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压体。详细地说,涉及用于在空气存在下收纳发热的发热体的发热体用袋等的无纺布层压体,更详细地说,涉及优选作为一次性热贴等的发热体组合物收纳袋的构成材料。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过贴合了无纺布和热塑性树脂膜等的层压体,该层压体,例如由该层压体形成袋体,在其中收纳有铁粉、水、木粉、活性炭、无机盐等的发热体组合物,即作为一次性热贴的包装用材料来使用。所述一次性热贴通过上述层压体具有的通气性将空气(氧气)摄入至内部,存在于内部的发热性组合物与氧气接触而发热,由此具有作为热贴的机能,而且不使用火具有安全性,因此作为常规的点火式热贴的替代品被广为使用。
作为构成所述层压体的无纺布,一般常用的是聚酰胺(尼龙)无纺布和人造丝无纺布等。这些聚酰胺无纺布等为耐热性优良(耐热温度高)的材料,因此,即使在热封层压了所述无纺布和热塑性薄膜等的层压体而制袋时,也不会发生制袋加工时的热引起的变形等,可提供外观及性能上没有问题的一次性热贴。
与此相对,近年来,作为层压体的构成材料除了前述聚酰胺(尼龙)无纺布和人造丝无纺布等,出于高生产性和低成本等目的,还提出了以使用了具有通用性的聚丙烯类树脂的无纺布为构成材料,形成热塑性树脂膜和层压体的技术。
另一方面,聚丙烯类无纺布与前述尼龙无纺布和人造丝无纺布等相比,耐热性差。因此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当以该聚丙烯类无纺布为构成材料制造收纳发热组合物的袋子时,用模锻机等制造装置对无纺布施加拉伸来制袋的情况下,由于热封在接合部分会产生褶皱等,引起外观不良。
对于这种问题,例如提出了一种由聚丙烯制纺粘型无纺布层、和含有薄膜层的树脂层的层压体构成的一次性热贴用包装材料(例如特开平11-56894号公报),其中,所述薄膜层由含有使用金属茂催化剂制造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树脂构成;和由在由热塑性合成纤维构成的无纺布上层压有热塑性合成树脂膜的多层构造物构成的发热性保温袋用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树脂膜的熔点为100℃以上,且与前述无纺布的熔点之差为25℃以上(例如特公平5-56910号公报)。
多数以往提出的技术是通过降低层压体中薄膜层的熔点来防止热封部的褶皱的发生。若使用熔点低的薄膜,确实可在低温下热封,可制造外观上无问题的袋子。
但是,一次性热贴等的收纳对象为发热体组合物,因此若用熔点低的材料构成薄膜,则当该发热体组合物发热之际,会产生薄膜软化变形乃至破袋等实用上的问题。
另外,对于前述热封部的褶皱的发生,虽然提出了通过增厚构成层压体的薄膜层,或在薄膜层中使用强度优良的材质的薄膜等手段,使层压体的强度为一定以上的应对方法等,但使用这种薄膜有时会损害层压体的柔软性和质感、不适于用作一次性热贴的构成材料等接触人的皮肤。而且,还提出了只软化层压体中密封部分的手段,但是对于一次性热贴的柔软性和质感,不仅在周缘部(密封部分)、在热贴的中央部也有要求,因此所述手段为非优选。
如上所述,现状是:作为收纳一次性热贴等的发热体组合物的包装材料的构成材料,未必能够提供令人满意的由聚丙烯类无纺布、和以通用的聚丙烯类树脂或聚乙烯类树脂为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密封层薄膜的组合的层压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贴合了聚丙烯类无纺布和热塑性树脂层的层压体,其具有适用于收纳发热体的袋子的构成材料等场合的外观加工及柔软性良好,且使用上无问题。
本发明人在基于用模锻机等制造装置对无纺布施加拉伸来热封时,在热封部分发生褶皱这一问题,对使用以聚丙烯类无纺布和热塑性树脂为构成材料的层压体通过热封来制袋时的问题进行了反复的潜心研究,作为该层压体的构成材料通过使用具有特定的拉伸特性的聚丙烯类无纺布,发现可以抑制前述褶皱的产生,而且发现所述层压体适合用作收纳一次性热贴等的发热体组合物等的包装材料。基于所述见解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基本构成如下所述。
本发明的层压体由聚丙烯类无纺布和热塑性树脂层构成,其特征在于,前述聚丙烯类无纺布在气氛温度100℃下的MD方向的10%模数为15N/50mm以上。
在此,MD方向表示的是制造层压体时的层压体送出方向。另外,例如基于JIS L1096的8.1,2的方法,测定50mm宽时的拉伸强度及拉伸率时,作为10%伸长时的应力,来求出MD方向的10%模数。
本发明中,聚丙烯类无纺布的气氛温度为100℃时的MD方向的10%模数为15N/50mm以上,更优选20N/50mm以上。
通过如此使聚丙烯类无纺布的100℃时的10%模数为15N/50mm以上,在使用以该无纺布为构成材料的层压体制袋时,即使用模锻机等施加拉伸,层压体也不会在MD方向大幅度伸展,可防止在热封部产生褶皱等。
另一方面,模数小于15N/50mm时,层压体有时易于在MD方向上伸展、在热封部产生褶皱等,因此为非优选。
本发明的层压体也可以层压有聚丙烯无纺布、和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热塑性树脂膜,MD方向的10%模数为65N/50mm以上。
在该构成中,MD方向的10%模数是在常温即通常的室温下根据JIS-L1096的方法测定的,优选为75N/50mm以上。
通过如此使MD方向的10%模数为65N/50mm以上,即使用模锻机在制袋时等施加拉伸,层压体也不会在MD方向大幅度伸展,不会在热封部产生褶皱。
因此,制造袋子后,不会由于收纳在袋中的发热体等的热量而软化。因此,不会发生软化等麻烦,可制成制造收纳发热体的袋子时的外观上加工良好的无纺布层压体。
可适用于本发明的构成的具体要素如下所述。
本发明中,作为构成聚丙烯类无纺布的聚丙烯类树脂,例如可使用均聚丙烯(HPP)、无规聚丙烯(RPP)、或丙烯与乙烯的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本发明中,尤其优选以耐热性优良的均聚丙烯,特别是NMR值(mmmm比率)为95%以上、等规五价物比率为98%以上的立体规则性高的均聚丙烯树脂为主体,由于所述聚丙烯类树脂的熔点高,约为162~165℃左右,因此优选即使在加热状态下,也可以具有气氛温度100℃时的0%模数特性,为优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等规五价物比率(IPF)等为,例如《Macromolecules》第28卷、第16号、第5403页(1995年)记载的使用利用同位素碳的核磁共振仪(13C-NMR)测定的聚丙烯分子链中的五价物单位下的等规比率,例如,可利用下述装置及条件进行测定。
测定装置:日本电子(株)制JNM-EX400型13C-NMR装置
测定方法:质子全去偶法浓度:220mg/毫升
溶剂:以90/10的容量比例混合1,2,4-三氯苯和氘代苯
混合溶剂温度:130℃
脉冲宽:45°脉冲
重复时间:4秒
积分:10000次
作为聚丙烯类无纺布的种类,无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用梳理(card)方式制造的干式无纺布、纺粘型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热风防护无纺布、热压花防护无纺布、纺粘布、急骤纺丝无纺布、丝束开织式无纺布等公知的无纺布。其中,考虑到强度和生产性等,优选使用由长纤维构成的可连续生产的纺粘型无纺布。所述纺粘型无纺布一般经纺丝、延伸、开纤,直接将化学纤维制成片状(网),经压花辊等热接合,形成无纺布的形态。而且,无纺布可以为由一种树脂单独构成的无纺布,也可以为由两种以上的树脂构成的复合纤维构成的无纺布。
作为聚丙烯类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无特别限定,一般可以为5~100g/m2左右,优选为20~50g/m2左右。通过使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位于该范围内,可以得到具有足够质感的无纺布,因此为优选。另一方面,单位面积重量若小于5g/m2,则聚丙烯类无纺布的质感变差,而若单位面积重量大于100g/m2,则聚丙烯类无纺布有时会变硬,不适用于接触人的肌肤,因此均不优选。
作为构成聚丙烯类无纺布的纤维的粗细,无特别限定,一般优选为2~20旦,更优选2~10旦。若构成聚丙烯类无纺布的纤维的粗细在该范围内,可得到适用于接触人的肌肤的聚丙烯类无纺布,相反,若构成聚丙烯类无纺布的纤维的粗细小于2旦,无纺布表面易起毛,而且,若纤维的粗细大于20旦,则无纺布的质感有时会变差,因此均为非优选。
本发明中,作为热塑性树脂,优选使用具有热封性的材料。例如,可使用聚乙烯(PE)类树脂、聚丙烯(PP)类树脂等的聚烯烃类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类树脂等烯烃类共聚物树脂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作为聚乙烯类树脂,可列举出例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另外,作为聚丙烯类树脂,可列举出例如均聚丙烯(HPP)、无规聚丙烯(RPP)等。对于本发明的层压体,其中考虑到构成层压体时的柔软度,优选使用聚乙烯(PE)类树脂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类树脂。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层压体是出于收纳发热体组合物的目的来使用的,因此作为构成热塑性树脂层的材料,优选使用熔点为60℃以上的材料。
而且,这种热塑性树脂与前述无纺布相贴合,构成层压体,之后,考虑到经热封等制袋化这些用途等,优选使用的材料中掺合有熔点低于无纺布的热塑性树脂、或在低于无纺布的熔点的温度下可表现热封性能的热塑性树脂。
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层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层压了前述树脂的多层结构。
作为热塑性树脂层的制造方法,可以通过吹制薄膜法、T模法等通用的方法事先作为薄膜状的形态来制造,也可以通过在聚丙烯类无纺布的表面上直接挤出展开热塑性树脂的挤出层压法在聚丙烯类无纺布上形成热塑性树脂层。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薄膜”除了一般的薄膜,还含有片的意思。
作为热塑性树脂层的厚度,一般优选10~100μm,特别优选20~60μm。若热塑性树脂的厚度小于10μm,在与聚丙烯类无纺布热封制袋化时,有时无法表达出规定的密封强度。而热塑性树脂的厚度大于100μm,则有时与聚丙烯类无纺布贴合的层压体会变得过硬,肌肤触感等变差,不适用于与人体肌肤相接触,因此为非优选。
本发明的层压体可以通过贴合并层压前述聚丙烯类无纺布和热塑性树脂层来制造。
作为层压手段,只要是在层压时及作为一次性热贴等的构成材料使用时可确保充分的贴合强度即可,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层间树脂将聚丙烯类无纺布和热塑性树脂层二者贴合,通过多砂层压法来层压的方法,或使用接合剂或粘合剂,利用热熔层压法、干式层压法、湿式层压法等以往公知的贴合手段将二者接合贴合作为层压体。另外,也可以如前所述,也可以通过在聚丙烯类无纺布的表面上直接挤出展开前述热塑性树脂形成热塑性树脂层的挤出层压法使二者成为层压体。
多砂层压法是指将熔融状态的树脂流入到层压的聚丙烯类无纺布、和例如热塑性树脂膜等热塑性树脂层之间,由此使该熔融状态的树脂具有接合剂一样的作用,将二者贴合接合·层压的手段。通过该多砂层压法来层压聚丙烯类无纺布和热塑性树脂层时,作为存在于层间的树脂,只要是可使作为层压体的构成材料的聚丙烯类无纺布和热塑性树脂层贴合即可,无特别限制,考虑到确保良好的接合剂,优选使用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树脂等的树脂材料,特别优选使用与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层相同种类的树脂。
另外,作为用于利用热熔层压法、干式层压法及湿式层压法等将聚丙烯类无纺布和热塑性树脂层贴合接合的接合剂等的种类,例如,作为实施前述热熔层压法时所使用的接合剂,可列举出将苯乙烯类、烯烃类、丙烯酸类、聚酯类、聚酰胺类、聚氨酯类等热塑性树脂接合剂等作为成分。另外,作为实施湿式层压法时所使用的接合剂,可列举出将醋酸乙烯、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醋酸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酯共聚物等为成分的物质。进一步,作为湿式层压法时所使用的接合剂,可列举出聚醚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环氧树脂、聚酯/脂肪族异氰酸酯类树脂、异氰酸酯类树脂等为成分的接合剂。
利用所述手段贴合的本发明的层压体,优选硬挺度或质感优良的物质,例如,优选利用基于JISL1096测定的45度悬臂法的硬挺度为50mm以下。如果层压体的硬挺度为50mm以下,即可提供具有造度的柔软性和质感、适用于一次性热贴等接触人的肌肤的层压体。
本发明的层压体优选聚丙烯类无纺布和热塑性树脂层的剥离强度为2N/15mm以上。通过使剥离强度为该值以上,两层间的层间剥离难于发生,实用上将变得没有问题,因此为优选。另外一方面,若剥离强度小于2N/15mm,在作为热贴用的包装材料等使用的情况下,使用该基材利用热封等形成包装体时,有时会由于层压体的层间剥离而破袋,因此为非优选。所述剥离强度可以利用在拉伸强度为100mm/分下进行T型剥离(180度剥离)时的、平均宽15mm的最大强度来求出。
本发明的层压体优选作为构成收纳在空气(氧气)存在下具有发热性质的发热体组合物的发热体组合物收纳袋的材料来使用,例如,优选作为一次性热贴用的构成材料来使用。
为了制造这种一次性热贴,可列举出例如如下的方法等:为了使热塑性树脂层直接重叠,将本发明的层压体2片重叠,填充一定量的铁粉、水、木粉、无机盐等的发热体组合物,同时利用热封机等热封四周,由此加工成袋状。
如上得到的本发明的层压体,例如,作为一次性热贴等的发热体组合物收纳袋的构成材料来使用的情况下,在利用热封来制袋时,即使用模锻机等施加拉伸,层压体也不会在MD方向大幅度伸展,因此不会在热封部产生褶皱等。另外,通过该层压体例如即使作为该发热体组合物收纳袋的构成材料来使用时,也不会因为收纳在袋中的发热体组合物的热量而发生软化或变形,作为该收纳袋等的构成材料,可供外观加工良好的层压体。而且,本发明的层压体具有适度的柔软度和质感,在这点上,适用于一次性热贴等接触人的肌肤。
而且,本发明的层压体除适用于前述一次性热贴用的构成材料,作为温船、发热船、全身美容用发热片等的构成材料可有利地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层压体的一种方式的模式图。
图2是图1的层压体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表示制造本发明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的一种方式、即多砂层压装置的方块图。
图4是表示制造本发明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的其他方式、即挤出层压装置的方块图。
图5是表示由图4的挤出层压装置得到的、本发明的层压体的其他方式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层压体构成的一次性热贴的一种方式的模式图。
图7是一次性热贴的其他方式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层压体1采用层压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的结构,而且在该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之间设有层间树脂4。
作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层压体1的聚丙烯类无纺布2,使用利用基于JIS L1096的方法测定的、气氛温度100℃下MD方向的10%模数为15N/50mm以上的物质。
而且,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聚丙烯类无纺布2的聚丙烯类树脂,使用具有立体规则性的MMR值(mmmm比率)为95%以上、等规五价物比率为98%以上的立体规则性高的均聚丙烯,该材料的熔点约为164℃。而且,作为无纺布的种类,可使用纺粘型无纺布。
作为聚丙烯类无纺布2的单位面积重量,可以为5~100g/m2左右,优选为20~50g/m2左右。单位面积重量若小于5g/m2,则聚丙烯类无纺布2的质感变差,而若单位面积重量大于100g/m2,则聚丙烯类无纺布有时会变硬,不适用于接触人的肌肤,因此均不优选。
作为构成聚丙烯类无纺布2的纤维的粗细,优选为2~20旦,更优选2~10旦。若构成聚丙烯类无纺布2的纤维的粗细小于2旦,该无纺布2表面易起毛,而若纤维的粗细大于20旦,则聚丙烯类无纺布2的质感有时会变差,因此均为非优选。
作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层压体1的热塑性树脂层3,采用的是由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LDPE)构成的单层薄膜。作为热塑性树脂层3的制造,优选利用充气法、T模法(浇铸法)等通用的手段事先作为薄膜的形态来制造。
作为热塑性树脂层3的厚度,一般优选10~100μm,特别优选20~60μm。若热塑性树脂层3的厚度小于10μm,在与聚丙烯类无纺布2热封制袋化时,有时无法表现出规定的密封强度。而热塑性树脂层3的厚度大于100μm,则有时与聚丙烯类无纺布2贴合的层压体1会变得过硬,肌肤触感变差,不适用于与人体肌肤相接触,因此为非优选。
作为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的层压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多砂层压法将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层压的方法,或使用接合剂或粘合剂,利用热熔层压法、干式层压法、湿式层压法等以往公知的贴合手段将二者接合贴合作为层压体。需要说明的是,图1及图2所示的方式中,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之间存在由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构成的层间树脂4。
下面,对于制造前述图1及图2所示结构的层压体1的制造装置,通过一例来进行说明,该例子中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从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为层间树脂4进行多砂层压。
图3所示的多砂层压装置10的基本构成包括:装料斗11、单螺杆挤出机12、模13、第1传送机14、挤压辊15、冷却辊16、第2传送机17、卷取机18、纵切剪机19及辊20。
装料斗11用于事先装入贴合接合·层压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的层间树脂4,具有随着向下为锥状倾斜的公知的形状。另外,单螺杆挤出机12用于熔融挤出该层间树脂4,具有用于在内部熔融挤出层间树脂4的螺旋(图中未示出)的公知形状。而且,所述单螺杆挤出机12与前述装料斗11相连接。
模13与单螺杆挤出机12相连,由单螺杆挤出机12将熔融挤出的层间树脂4制成膜状,具有挤出至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之间的作用。模13例如为T模等,作为该T模,可使用直喷式歧管型和涂层吊架型或它们的组合等。
另外,第1传送机14例如可安装聚丙烯类无纺布2,另外,其目的是送出该聚丙烯类无纺布2。该第1传送机14的大小和方式等无特别限定,可使用任意的大小和方式。
挤压辊15用于挤压插在后述冷却辊16之间的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挤压辊15的材质无特别限定,优选挤压辊15的表面由橡胶等弹性构件构成。
冷却辊16冷却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例如,可使用水冷式、空冷式等各种形式的冷却辊。
另外,第2传送机17例如可事先安装热塑性树脂层3,另外,其目的是送出该热塑性树脂层3。该第2传送机17的大小和方式等也和第1传送机一样,无特别限定,可使用任意的大小和方式等。
而且,卷取机18用于卷取由贴合接合·层压有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构成的层压体1。该卷取机18的大小和方式等无特别限定。
纵切剪机19配置在辊20和卷取机18之间,用来调整层压体1的宽度。
使用前述如图3所示的装置10,可利用以下手段制造本发明的层压体1。即,首先,事先在第1传送机14上装上聚丙烯类无纺布2,或事先在第2传送机17上装上成为热塑性树脂层3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然后,在装料斗11里装入低密度聚乙烯树脂,该树脂将成为贴合接合·层压有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的层间树脂4。然后,分别由第1传送机14送出聚丙烯类无纺布2,由第2传送机17送出作为热塑性树脂层3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薄膜。
接着,在单螺杆挤出机内加热熔融作为层间树脂4的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挤出至模13,模13将层间树脂4的聚丙烯树脂制成膜状,挤出至由第1传送机14及第2传送机17送出的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之间。
被挤出至层间的聚丙烯树脂的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贯穿挤压辊15和冷却辊16之间。挤压辊15由聚丙烯类无纺布2一侧挤压,其作用是通过作为层间树脂4的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使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处于十分密合的状态。
冷却辊16具有冷却贯通的材料的功能,使存在于两材料之间的作为层间树脂4的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冷却固化。这样,通过聚丙烯树脂确实地贴合接合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完成层压。
贴合接合·层压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的层压体1迂回进入冷却辊16,贯穿辊20之间,通过纵切剪机19调整层压体1的宽度后,被卷取机18卷取。由上述制造方法制得的本发明的层压体的硬挺度,利用45度悬臂法测定,约为38mm。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层压体1优选作为在空气(氧气)的存在下收纳发热的发热体组合物41的发热体组合物的收纳袋的构成材料来使用,具体来说,优选用作如图6所示的方式的一次性热贴40用的构成材料。
如图6所示的一次性热贴40,例如,投入到模锻机(die roll)(图中未示出),以使2片被纵切的层压体1贴合,在内部收纳发热体组合物41,之后被切断,得到袋状物。需要说明的是,一次性热贴40贴合有2片层压体1,以使热塑性树脂层3之间相对。层压体1的各边被热封,成为热封部43。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在袋的一面用公知的方法开有通气孔。
作为一次性热贴40的制造规程,利用以往公知的模锻方式的自动填充制袋机(图中未示出)将2片本发明的层压体1重叠贴合,以使热塑性树脂层3之间相对。然后,边将发热体组合物41填充至层压体1中,边形成各热封部43。需要说明的是,发热体组合物41为铁粉、水、木粉、活性炭、无机盐等,具有在空气(氧气)的存在下发热的特性。
根据这种本实施方式,可获得如下列举的效果。
基于本发明的层压体1涉及作为构成材料的聚丙烯类无纺布2,根据JIS L1096的方法测定的气氛温度为100℃时MD方向的10%模数为15N/50mm以上,因此,在制造一次性热贴40等的发热体组合物收纳袋时,即使用模锻机等在制袋时施加拉伸,该一次性热贴40也不会在MD方向大幅度伸展。因此,在热封部43不会产生褶皱,该热封部43的外观优良。
作为聚丙烯类无纺布2使用的是纺粘型无纺布,因此可使构成的纤维成为连续长纤维,可赋予层压体1优良的柔软性、质感及强度。另外,通过使用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有望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利用基于JIS L1096的方法测定的45度悬臂法,测定制得的层压体1的硬挺度约为38mm,因此可赋予层压体1适度的柔软度和质感,适用于一次性热贴40等接触人的肌肤。
[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基本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于同样的构成省略重复的说明。下面,对于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前述第1实施方式中,聚丙烯类无纺布2的100℃时MD方向的10%模数为15N/50mm以上。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常的室温下,作为整个无纺布层压体1的MD方向的10%模数为65N/50mm以上。
在前述第1实施方式中,热塑性树脂层3为由聚丙烯类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单层结构。而本实施方式中,热塑性树脂层3为由聚丙烯类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多层结构的薄膜。
在前述第1实施方式中,层间树脂4为聚乙烯类树脂。而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是聚丙烯类树脂。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获得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即,无纺布层压体1,根据JIS-L1096的方法测定的MD方向的10%模数为65N/50mm以上,因此,即使用模锻机等在制袋时施加拉伸,也不会在MD方向大幅度伸展。
因此,在作为一次性热帖时的热封部、特别是MD方向的热封部不会产生褶皱。另外,在作为一次性热贴的情况下,不会因为收纳在内部的发热体等的热量而发生软化等麻烦,可获得良好的外观。
而且,通过确保上述耐热性,可获得前面第1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各种效果。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热塑性树脂层3及层间树脂4为聚丙烯树脂,因此,与聚丙烯类无纺布2为同种材料,不需要分开考虑它们,有望简化循环时的操作。
[实施方式的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说明的方式为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实施方式,在可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及效果的范围内的变形和改良均属于本发明的内容。而且,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的结构及形状等在可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及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或形状等。
例如,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聚丙烯类无纺布2,使用了表明立体规则性的NMR值(mmmm比率)为95%以上、等规五价物比率为98%以上的立体规则性高的均聚丙烯,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具备前述的氛围温度100℃下的10%模数特性,也可使用例如不限于该立体规则性的均聚丙烯、无规聚丙烯。熔点也约为164℃,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可具有该10%模数特性即可。而且,作为无纺布2的种类,列举了纺粘型无纺布,但并不限于此,可使用用梳理(card)方式制造的干式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热风防护无纺布、热压花防护无纺布、纺粘布、急骤纺丝无纺布、丝束开织式无纺布等以往公知的无纺布。
另外,作为构成热塑性树脂层3的热塑性树脂,列举了使用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可使用其他的聚烯烃类树脂,例如,聚丙烯类树脂、其他的聚乙烯类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作为聚乙烯类树脂,可列举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作为聚丙烯类树脂,可列举均聚丙烯、无规聚丙烯等,也可使用它们。
前面列举了单层结构的热塑性树脂层3,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与前述聚烯烃类树脂等、或用不同的制造方法制备的该树脂构成的多层结构,还可以使用掺杂了这些树脂的材料。
前面列举了热塑性树脂层3为使用吹制薄膜成形法、T模成形法等以往公知的成形方法经挤出或单螺杆或双螺杆拉伸成薄膜状,但该热塑性树脂层3的结构和制造方法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可制成热塑性树脂层3,也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结构和制造方法。
而且,作为层压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的手段,列举了使用图3所示的装置10,通过多砂层压方式来贴合接合·层压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可贴合两材料,可采用热熔层压法、干式层压法、湿式层压法等任意的手段。而且,通过多砂层压方式进行层压时使用的层间树脂4也列举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树脂,但并不限于此,可根据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层3的种类及接合二者的手段等来进行适当的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层压聚丙烯类无纺布2和热塑性树脂3的手段,可使用挤出层压法,即,使用下面示出的图4的挤出层压装置30等,在聚丙烯类无纺布2的表面直接挤出展开热塑性树脂层3。
图4为作为制造本发明的层压体1的其他方式的、挤出层压装置30的示意图。图4的挤出层压装置30与图3的多砂层压装置10相比,其结构中除去了第2传送机17,相对于由第1传送机14送出的聚丙烯类无纺布2的表面,挤出机1、2a相连的模13可直接挤出层压热塑性树脂层3。
使用前述图4的挤出层压装置30,如下说明制造本发明的层压体1的手段。即,首先,在装料斗11中投入构成热塑性树脂层3的热塑性树脂(例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在挤出机1、2a内加热熔融该树脂后,由模13的纵剪切将该树脂挤出至一定厚度的膜状。接着,在由第1传送机14送出的聚丙烯类无纺布2的表面挤出层压该膜状树脂,在挤压辊15和冷却辊16之间压合、冷却。然后,冷却了的层压体1通过辊20,之后被纵剪切机19调整宽度,被卷取机18所卷取。如此根据挤出层压法得到的本发明的层压体1具有如图5所示的结构,而且根据45度悬臂法测定的该层压体1的硬挺度为35mm。
需要说明的是,图3及图4的装置只不过是实施多砂层压法及挤出层压法的一种方式,该装置的形状或结构可以为任意一种。而且,使用该装置而获得的层压体1的硬挺度和剥离强度也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值,只要是适用于一次性热贴40等的发热体组合物收纳袋的构成材料,其就可以具有任意特性。
而且,可以将2片纵切的该层压体1贴合来形成以本发明的层压体1为构成材料的一次性热帖40,但并不限于此,例如,1片层压体1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图7所示的方式,即,形成折叠部42而对折来构成。
作为本发明的层压体1的适用例,列举了一次性热贴用的包装材料的方式,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温船、发热船、全身美容用发热片等。
[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及比较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等。
实施例1:
(工序A)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的制造:
作为聚丙烯类树脂,使用聚丙烯树脂(Y-2000GV:出光石油化学(株)制,NMR值(mmmm比率)为97%,等规五价物比率为99%),根据以往公知的纺粘法,制造了单位面积重量为40g/m2的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所述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在气氛温度100℃下MD方向的10%模数为23N/50mm。
(工序B)层压体的制造:
对于前述(工序A)中获得的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以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ウルトラセン526:东丽(株)制,熔点97℃,醋酸乙烯(VA)含量7%)为热塑性树脂层,使用如图4所示的制造装置,挤出层压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以使热塑性树脂层的厚度为40μm,制造了聚丙烯类无纺布和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的层压体。
实施例2:
以实施例1的(工序A)制造的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为聚丙烯类无纺布,以共挤出聚丙烯膜(ユニラツクス(RS595C):出光ユニテツク(株),厚度20μm)为热塑性树脂层,使用如图3所示的制造装置,使用多砂层压法制造了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和聚丙烯膜的层压体。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层压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和聚丙烯膜的层间树脂,使用的是聚丙烯树脂(Idemitus PP Y6005GM:出光石油化学(株)制,熔融指数60g/10分(230℃))。
实施例3:
以实施例1的(工序A)制造的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为聚丙烯类无纺布,以共挤出聚乙烯膜(ユニラツクス(LS740C):出光ユニテツク(株),厚度30μm)为热塑性树脂层,使用如图3所示的制造装置,使用多砂层压法制造了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和聚乙烯膜的层压体。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层压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和聚丙烯膜的层间树脂,使用的是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ウルトラセン526:东丽(株)制,熔点97℃,醋酸乙烯(VA)含量7%)。
比较例1:
(工序C)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的制造:
作为聚丙烯类树脂,使用聚丙烯树脂(Y-6005GM:出光石油化学(株)制,内消旋五价物比率为93%,等规五价物比率为96%),根据以往公知的纺粘法,制造了单位面积重量为40g/m2的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所述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在气氛温度100℃下MD方向的10%模数为8N/50mm。
(工序D)层压体的制造:
对于前述(工序C)中获得的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以共挤出聚丙烯膜(ユニラツクス(RS595C):出光ユニテツク(株),厚度50μm)为热塑性树脂层,使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制造了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和聚丙烯膜的层压体。
比较例2:
作为聚丙烯类无纺布,使用比较例1的(工序C)中制造的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对于该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制造了层压体。
评价试验:
对于上述实施例1、2及比较例1、2中得到的各层压体,在下述条件下测定硬挺度,进行了比较、评价。另外,对于各层压体,使用下述制造条件制造了发热体收纳袋,对于热封部的密封强度、密封部的外观及该收纳袋的触感,利用下述的评价条件进行了比较、评价。将评价结果汇总示于表1。
(硬挺度)
基于JIS L1096规定的45度悬臂法测定了层压体的硬挺度。
(发热体组合物收纳袋的制备)
作为发热体组合物收纳袋的制造装置,使用四周密封填充包装机((株)东阳机械制作所制,模锻机型通包类),制备了由2片层压体构成的、填充了50g发热体组合物(铁粉、水、木粉、活性炭、蛭石、食盐)的、四周被热封大小为10cm×13cm的发热体收纳袋。需要说明的是,热封条件(温度)为130℃。
(热封部的密封强度)
使用拉伸试验机,拉伸速度为300mm/分,测定了180度剥离(T型剥离)时的每15mm的最大强度。
(密封部外观)
以下述评价基准目视判定了制备的发热体收纳物周边的密封部。
评价:内容
○:无褶皱,非热封部的交界线几乎为直线
△:褶皱不明显,但非热封部的交界线呈波纹
×:热封部呈波纹,成为褶皱
(发热体收纳袋的触感)
对于制备的发热体收纳袋的触感,通过20人对丝片(panel)的触摸,基于下述评价基准,丝片中以最多的判定作为评价结果。
○:手感柔软
△:不好说
×:手感硬
(评价结果)
表1
  聚丙烯系无纺布的MD方向10%模数(N/50mm)   硬挺度(mm)            发热体组合物收纳袋
  密封强度(N/15mm)   密封部外观   收纳袋触感
  实施例1   23   35   14   ○   ○
  实施例2   23   48   21   ○   ○
  实施例3   23   39   16   ○   ○
  比较例1   8   73   13   △   ×
  比较例2   8   30   20   ×   ×
由表1可知,对于热封部的密封强度,实施例1~3及比较例1、2均为10N/宽15mm以上。但是,对于作为发热体收纳袋时密封部的外观,以实施例1~3的层压体为构成材料的发热体收纳袋获得了良好的结果,但以比较例1、2的层压体为构成材料的发热体收纳袋在热封部分产生了褶皱,作为发热体收纳袋在实用性上有问题。另外,对于触感,实施例1~3获得了适度的柔软度,作为一次性热贴等的发热体收纳袋的用途获得了良好的结果,但比较例1中的手感硬,而虽然比较例2中层压体自身具有柔软度,但在热封部产生皱纹,呈波纹状,因此触感也硬,作为发热体收纳袋的用途均为非优选。
综上所述,作为实施例1~3的层压体般的、构成材料的聚丙烯类无纺布,只要气氛温度为100℃时MD方向的10%模数为15N/50mm以上,就不论层压的热塑性树脂层的材质如何,被热封的部分不会伸展,可获得可保持良好的外观及触感的发热体收纳袋。因此,可确认本发明的构成的层压体适用于收纳发热体组合物的一次性热贴用的构成材料。
实施例4:
作为聚丙烯类无纺布,使用了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出光ユニテツク(株)制商品名ストラテツク(RW6040)。聚丙烯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0g/m2。聚丙烯无纺布本身MD方向的10%模数为38N/50mm。
作为热塑性树脂膜,使用了共挤出聚丙烯膜(出光ユニテツク(株)制商品名ストラテツク(RS595C)。热塑性树脂膜的厚度为20μm。
作为层压聚丙烯无纺布和热塑性树脂膜时使用的层间树脂,使用了聚丙烯树脂(出光石油化学(株)制商品名Idemitsu PP Y6005GM)。层间树脂的熔融指数为60g/10分(230℃)。
使用以上的原料,通过多砂层压法层压聚丙烯无纺布和热塑性树脂膜从而得到无纺布层压体。无纺布层压体的MD方向的10%模数为80N/50mm。
实施例5:
使用了与实施例4相同的聚丙烯无纺布。
作为热塑性树脂膜,使用了共挤出聚乙烯膜(出光ユニテツク(株)制商品名ストラテツク(RS740C)。热塑性树脂膜的厚度为30μm。
作为层间树脂,使用了聚乙烯树脂(东丽(株)制商品名ペトロセン(203))。层间树脂的熔融指数为8g/10分(190℃)。
使用以上的原料,通过多砂层压法层压聚丙烯无纺布和热塑性树脂膜从而得到无纺布层压体。无纺布层压体的MD方向的10%模数为70N/50mm。
比较例3:
作为聚丙烯无纺布,使用了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出光ユニテツク(株)制商品名ストラテツク(RW2040)。聚丙烯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0g/m2。聚丙烯无纺布本身的MD方向的10%模数为22N/50mm。
使用了与实施例4相同的热塑性树脂膜及层间树脂。
使用以上的原料,通过多砂层压法层压聚丙烯无纺布和热塑性树脂膜从而得到无纺布层压体。无纺布层压体的MD方向的10%模数为62N/50mm。
比较例4:使用与比较例3相同的聚丙烯无纺布。使用与实施例5相同的热塑性树脂膜和层间树脂4。使用以上的原料,通过多砂层压法层压聚丙烯无纺布和热塑性树脂膜从而得到无纺布层压体。无纺布层压体的MD方向的10%模数为48N/50mm。
评价试验:
以上使用实施例4、5及比较例3、4中得到的无纺布层压体,制造了用于收纳发热体的发热体收纳袋。
需要说明的是,制造该发热体收纳袋时,使用东阳机械制作所(株)制的模锻机式连包型的四周密封填充机,得到四周密封的由2片无纺布层压体构成的宽10cm×长13cm的发热体收纳袋。模锻机的温度为130℃。
通过热封的密封强度、密封部外观、密封部伸展率评价了上面得到的发热体收纳袋。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利用拉伸试验机,拉伸速度200mm/分下,180度剥离(T-剥离)下测定了密封强度。
对于密封部外观,○表示热封的部分无褶皱,与未被热封部分的交界线略为直线。△表示热封的部分褶皱不明显,但与未被热封部分的交界线呈波纹。×表示热封的部分呈波纹,成为褶皱。
对于热封部拉伸率,通过热封部分与未热封部分的长度来测定。密封部拉伸率大时,热封部分伸长。
表2
  聚丙烯类无纺布的MD方向10%模数(N/50mm)   密封强度(kg/15mm)   密封部外观   密封部拉伸率(%)
  实施例4   80   2.1   ○   3.7
  实施例5   70   1.6   ○   3.9
  比较例3   62   1.9   △   4.3
  比较例4   48   1.5   ×   6.2
以上,由表2所示,对于密封强度,在实施例4、5及比较例3、4的所有的情况下,均为1kg/宽15mm以上。
对于密封部外观,实施例4、5无问题,但比较例3、4中在热封部分出现褶皱等,作为发热体收纳袋实用性差。
对于热封部拉伸率,实施例4、5中为4%以下,无问题,但比较例3、4中为4%以上,外观上也存在问题。
由以上的实施例4、5可知,不论热塑性树脂膜的材质为聚丙烯还是聚乙烯,只要是作为层压体MD方向(袋制造时的送出方向)的10%模数为65N/50mm以上,热封部分就不会拉伸,可制造具有良好外观的发热体收纳袋。
因此,本发明的层压体,以一次性热贴为代表,可提供适用于温船、发热船、全身美容用发热片用的构成材料等的层压体。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在空气的存在下收纳发热的发热体的发热体用袋等,特别优选作为一次性热贴等袋来使用。

Claims (11)

1.一种层压体,其特征在于,由聚丙烯类无纺布和热塑性树脂层层压而成,前述聚丙烯类无纺布在气氛温度100℃下MD方向的10%模数为15N/50mm以上。
2.一种层压体,其特征在于,由聚丙烯类无纺布和热塑性树脂层层压而成,MD方向的10%模数为65N/50mm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构成前述聚丙烯类无纺布的聚丙烯树脂的NMR值(mmmm比率)为95%以上,等规五价物比率为98%以上。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利用基于JIS L1096的45度悬臂法测定的硬挺度为50m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前述聚丙烯类无纺布为聚丙烯纺粘型无纺布。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前述聚丙烯类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5~100g/m2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前述热塑性树脂层由选自聚丙烯类树脂和/或烯烃类树脂共聚物的物质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前述聚丙烯类树脂和/或烯烃类树脂共聚物为聚乙烯类树脂和/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层压的方法为多砂层压。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可作为收纳发热体组合物的发热体组合物收纳袋的构成材料来使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发热体组合物收纳袋为选自由一次性热贴、发热船及全身美容用发热片构成的组的物质。
CNB2003801048239A 2002-10-02 2003-10-01 层压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95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9579/2002 2002-10-02
JP2002289579A JP2004122565A (ja) 2002-10-02 2002-10-02 不織布積層体
JP128437/2003 2003-05-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0133A true CN1720133A (zh) 2006-01-11
CN100379551C CN100379551C (zh) 2008-04-09

Family

ID=32281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8010482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9551C (zh) 2002-10-02 2003-10-01 层压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122565A (zh)
CN (1) CN100379551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7642A (zh) * 2011-07-26 2012-04-11 上海宜鑫实业有限公司 可挠性板材的制作及加工方法
CN103373494A (zh) * 2012-04-27 2013-10-30 日东来福泰株式会社 袋体的制造方法
CN109183279A (zh) * 2018-08-23 2019-01-11 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与聚四氟乙烯薄膜复合的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06006651A1 (ja) * 2004-07-14 2008-05-01 マイコール株式会社 発熱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32887B2 (ja) * 2015-09-10 2018-12-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16081C (en) * 1993-12-17 2005-07-26 Ann Louise Mccormack Breathable, cloth-like film/nonwoven composite
JPH1156894A (ja) * 1997-08-25 1999-03-02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使い捨てカイロ用包材及び使い捨てカイロ用袋
JPH11200138A (ja) * 1998-01-06 1999-07-27 Nippon Polyolefin Kk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用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および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
JP2001123322A (ja) * 1999-10-15 2001-05-08 Ube Nitto Kasei Co Ltd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延伸繊維、不織布及び該延伸繊維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7642A (zh) * 2011-07-26 2012-04-11 上海宜鑫实业有限公司 可挠性板材的制作及加工方法
CN103373494A (zh) * 2012-04-27 2013-10-30 日东来福泰株式会社 袋体的制造方法
CN109183279A (zh) * 2018-08-23 2019-01-11 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与聚四氟乙烯薄膜复合的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形成的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122565A (ja) 2004-04-22
CN100379551C (zh) 2008-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88C (zh) 自粘合非织造纤维网与网状网膜复合材料
CN1267270C (zh) 具有增强聚合物区和弹性聚合物区的复合网
CN1134340C (zh) 非织造织物层压制品
CN1080630C (zh) 交叉层压的层压薄膜
CN1492807A (zh) 包装用叠层材料与包装体
CN1066165C (zh) “热塑性弹性体共聚物薄膜”
CN100340199C (zh) 面膜
CN1038786A (zh) 聚合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017C (zh) 防湿薄膜
CN1062572C (zh) 生产丙烯聚合物薄膜的方法
CN1960868A (zh) 多层热收缩性膜和包装电池
CN1582223A (zh) 用于具有构造的不连续聚合物区域的复合网布的系统和方法
CN101066632A (zh) 薄膜层压制品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
CN1839043A (zh) 微孔透气弹性膜层压材料
CN1233212A (zh) 不透气膜及其制造方法
JP4839401B2 (ja) カイロ用通気材およびカイロ
CN1582231A (zh) 具有不连续弹性聚合物区域的复合网布
CN1491267A (zh) 可热挤出的热熔融自粘型粘合剂及其在多层薄膜中的应用
CN1860025A (zh) 多层取向的高模量薄膜
CN1246164A (zh) 柔性非织造布层压制品
CN1906032A (zh) 粘贴膜层合结构
CN1521055A (zh) 车辆用内装饰材料以及车辆用内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409665A (zh) 尤其用于包装液体药用产品的可高压灭菌的,无pvc的多层膜,生产方法和用途
CN1259099A (zh) 可单轴收缩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及其作为香烟外包装的使用方法
CN104249525A (zh) Pet复合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9

Termination date: 200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