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3606A - 无线通信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3606A
CN1713606A CNA2005100694988A CN200510069498A CN1713606A CN 1713606 A CN1713606 A CN 1713606A CN A2005100694988 A CNA2005100694988 A CN A2005100694988A CN 200510069498 A CN200510069498 A CN 200510069498A CN 1713606 A CN1713606 A CN 1713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path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694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80885C (zh
Inventor
清水淳史
松井进
福泽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713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3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08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088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6Co-operative diversity, e.g. using fixed or mobile stations as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2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with access to wir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2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nd access point controll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其提供实现从移动终端的因特网访问及移动终端之间通信的无线通信基站和移动终端的管理方法;基站管理终端、无线通信基站、移动终端,参照通过交换各自的邻接终端信息及通信路径信息生成的通信路径信息,各个移动终端通过把握针对其它终端的通信路径,即使从相互的移动终端的无线不能到达而不能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能够准备用于经通信线路、无线通信基站、基站管理终端进行通信的通信路径。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通信网络系统中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数据收发技术及信息传送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利用无线通信、在各自带来终端凑在一起的情况下构成网络的技术,存在有ad hoc网络技术。该技术的主要特征包括:通过终端间相互识别、连接,而且相互收发有关各自邻接的终端群的信息,构建多跳通信环境。在该多跳通信环境中,无线不直接到达的终端间,通过将位于那些终端之间的其它终端用作通信中继终端,使得相互间可以进行通信。
另一方面,设置无线基站,面向移动终端提供可进行因特网访问的服务因特网。例如,在特开2003-249937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技术:由于所谓的基础架构模式与对等网络模式的模式的不同及无线通信频率的不同等,即使在移动终端不能与无线基站直接通信的情况下,通过准备具有用两种模式及两个频率可以通信的多个通信接口的通信中继终端,使得经移动终端与无线基站的中继终端的通信成为可能,故此使得来自移动终端的因特网访问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当整备无线通信环境、移动终端数增加时,在移动终端可以与多个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或由于用于移动终端进行因特网访问的通信路径数可存在多条,所以,要求选择并设定最佳的通信路径。然而,在上述特开2003-249937号公报中,没有记载关于向用于以最佳的品质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及因特网网关送达通信数据包时的、在移动终端及无线基站中的最佳的通信路径的选择方法及设定方法。
要求活用多个无线基站、在所有场所进行从移动终端的高品质的因特网访问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基站及移动终端的管理方法,其管理具有多跳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使得从这些移动终端的因特网访问成为可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制,其在通过上述对等网络技术多个移动终端进行多跳通信的状况下,移动终端从多个通信基站中选择通信品质最佳的通信基站。
本发明提供这样一种机制,其在通过所述对等网络技术多个移动终端进行多跳通信的状况下,属于某移动终端群的终端与属于另一移动终端群的终端,即使是在由于无线到达距离的限制而相互间不能进行无线多跳通信的状况下,经基站设备和因特网等的有线网络,各自属于不同的移动终端群的移动终端间也能通信。
另外,本发明提供这样一种功能:其在准备了经上述的无线基站及通信线的通信路径的情形下,根据各自的移动终端的状况选择移动终端用该通信路径进行通信,或不利用该通信路径而通过基于上述对等网络技术的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
另外,本发明提供这样一种机制,其参照通过各移动终端交换邻接终端信息而生成的通信路径信息,选择并设定用于使通信数据包向具有因特网网关功能的终端送达的最佳的通信路径。
另外,本发明提供这样一种机制,其使得能够检测用于各移动终端使通信数据包向具有因特网网关功能的终端送达的最佳的通信路径。
由此,即使在移动终端不能与无线通信基站直接通信的情形下,也可以将其它的移动终端作为中继终端与无线通信基站通信,使因特网访问成为可能。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基站管理终端、无线通信基站、移动终端交换各自的邻接终端信息及通信路径信息,各终端始终把握对于其它终端的通信路径。
由此,即使在相互的移动终端的无线接口的无线没有到达不能通信的情况下,也使得准备用于经通信线路、无线通信基站、基站管理终端、以及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通信路径成为可能。
另外,即使移动终端在各无线通信基站的各自的无线到达区域之间移动的情形下,也使得选择用于进行因特网访问的最佳的通信路径成为可能。
利用本发明,即使移动终端在无线通信基站的无线到达区域之外,也使得因特网访问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系统的一个构成例的图;
图2是示例关于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的硬件构成的图;
图3是示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终端管理方法的图;
图4是示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终端管理方法的图;
图5是示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因特网访问方法的图;
图6是示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因特网访问方法的图;
图7是示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终端之间通信方法的图;
图8是示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终端之间通信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基本的装置构成)
图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一个逻辑构成图。
移动终端37a~37e(统称为37)具有无线通信功能39、通信路径设定功能43、邻接终端信息管理功能45。另外,所谓邻接终端是指位于1次跳跃(无线直接到达)的移动终端。
多个移动终端37,能通过无线通信相互连接。使这些移动终端37具有数据的转送功能,使其进行中继,由此,相距无线直接到达的距离以上的多个移动终端37间可以进行通信。用于进行上述通信的通信路径,随着移动终端37群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和无线通信的状况变化等,根据通过邻接终端信息管理功能45周期地相互收发的邻接终端信息,通过通信路径设定功能43被动态地变更。
无线通信基站(以下称基站)11可以采用(a)基于基础架构模式通信基站13与通信中继装置15的结构,或(b)基于通信中继装置27的结构。所谓基础架构模式是指经访问点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式。
(a)的通信中继装置15具有无线通信功能17、通信路径设定功能23、邻接终端信息管理功能25、基站无线接口间直接通信阻止功能26。无线通信功能17具备基础结构模式通信功能19,及不经访问点、而在具有通信功能的其它装置间进行对等(Peer to Peer)的通信的Ad Hoc模式用的Ad Hoc模式通信功能21,可以使双方并行地动作。
基础架构模式通信基站13,被连接到因特网等的有线网络(以下称为因特网)48,并与基础架构模式通信功能19进行通信。Ad Hoc模式通信功能21与移动终端37的Ad Hoc模式通信功能41进行通信。
基站11,通过使用基站无线接口间直接通信阻止功能26,设定为相互不进行无线通信。由此,来防止通信线路被构成闭合环路状,以使不会因MAC(Media Access Control)帧和通信数据包循环,而在通信中发生故障。
(b)的通信中继装置27具有无线通信功能29、通信路径设定功能23、邻接终端信息管理功能25、基站无线接口间直接通信阻止功能26。无线通信功能17具有Ad Hoc模式通信功能21。通信中继装置27经通信线被连接到有线网络(因特网48)。
在上述(a)(b)的两种构成中,基站11具有因特网网关功能24、34。因特网网关功能24、34,是在移动终端37访问信息配送服务器10等的因特网站点时,为让基站11作为中继点来工作的。
基站管理终端1具有因特网网关功能3、基站管理功能5、通信路径设定功能7、邻接终端信息管理功能9。因特网网关功能3,是在基站11或移动终端37访问信息配送服务器10等的因特网站点时,用于基站管理终端1作为中继点工作的功能。基站管理功能5,管理到达基站11及移动终端37的通信路径信息。基站管理终端1被连接到因特网48。
在基站管理终端1与基站11之间夹在有因特网48等的网络的情况下,构成为利用周知的隧道技术等,可以在基站管理终端1及基站11之间交换邻接终端信息。
基站管理终端1、基站11的通信中继装置15、27、移动终端37,通过邻接终端信息管理功能9、25、45,相互交换邻接终端信息来分别把握网络的拓扑,而且,通过通信路径设定功能7、23、43,在各自的终端分别设定通信路径。
图2示出了可以实现基站管理终端1、基站11的通信中继装置15、27、移动终端37的一般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物理构成的例子。
该信息处理装置,具体地说,具有经总线等通信线(以下称总线)59连接下述装置的结构:执行信息处理程序61的处理器51、保存处理器51执行的信息处理程序61和处理器51参照的各种数据的存储器53、存储信息处理程序61和各种数据的非易失性的外部存储装置55、与因特网48连接来与其它信息处理装置和通信设备进行数据收发的有线通信接口装置58、通过无线通信与其它的信息处理装置和通信设备进行数据收发的无线通信接口装置57、和主管与操作员间的输入输出的输入输出装置63。
信息处理程序61,通过由处理器51执行,实现如下功能:将用来实现上述各功能的过程信息保存在信息处理装置上,根据需要经输入输出装置63,与视听者或操作员进行交换,或在外部存储装置55和存储器53之间输入输出数据;经有线通信接口装置58和无线通信接口装置57,或将到达了的数据读入到存储器53中,或将存储器53上的数据发送到其它信息处理装置中。
将所述的各信息处理程序61,预先存储于存储器53或外部存储装置55中,或者也可以经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可利用的可移动型存储介质或通信介质(网络或传播网络的载波,数字信号)由其它装置存储。
另外,上述的各功能也可以由专用的硬件来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管理移动终端及无线基站的方法,例示了分层的管理方法、非分层的管理方法2种。
在分级的管理方法中,各基站管理可以与该基站通过直接或多跳的通信的移动终端。具体地说,(1)各基站(通过与移动终端交换邻接终端信息)把握用于与移动终端通信的通信路径信息。(2)各基站将该通信路径信息发送给基站管理终端。(3)基站管理终端参照该通信路径信息,把握至各移动终端的通信路径,生成通信路径信息。
若采用这种构造,邻接终端信息的交换,是仅在基站和收容于该基站中的移动终端之间进行,虽然基站与移动终端的数目很多,但由于不进行超过基站管理终端范围的邻接终端信息的交换,所以可以减轻由邻接终端信息的交换所引起的业务量。但是,基站及基站管理终端必须要具有(2)、(3)的功能。
另一方面,在非分层的管理方法中,在基站管理终端、基站、移动终端、全部的终端之间进行邻接终端信息的交换。由此,在基站与移动终端的个数很多的情况下,由于该邻接终端信息的交换而产生的业务量增加,但在基站与基站管理终端中,不需上述(2)、(3)的功能,结构简单。
(2.分层的移动终端管理方法)
利用图3,说明管理移动终端37及基站11的方法。
(301)
基站11及移动终端37,通过邻接终端信息管理功能45反复地(如定期地)相互收发各自的邻接终端信息,由通信路径设定功能23、23、43生成通信路径信息,分别设定到本终端。
邻接终端信息包含:(1)发送了邻接终端信息的终端(邻接终端信息发送终端)的地址;(2)与发送了邻接终端信息的终端相邻接的终端的地址群;(3)发送了邻接终端信息的终端和“与发送了邻接终端信息的终端相邻接的终端”的邻接状况(例如,可以双向收发该邻接终端信息,可以仅单方向收发该邻接终端信息,不是一定期间收发该邻接终端信息等)等。
邻接终端信息,例如,在装配于路由器中的已知的协议的OSPF(OpenShortest Path First)和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OLSR(Optimized Link StateRouting Protocol)中,可以包含于在装置间被反复收发的“Hello Message”等的通信数据包中来进行交换。
通信路径设定功能23、23、43,在发送通信数据包时,参照通信路径信息,根据通信路径的种类(仅仅包括无线通信路径、还是包含有线通信路径)、至通信对方终端(Destination node)的跳数、通信中继终端的电池余量、通信终端间的电磁波强度、通信终端间的延迟时间和吞吐量和数据包丢失率和抖动等的通信性能,来确定通信路径。
邻接终端信息的收发,可以以一定周期进行,也可以用根据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和其变化率、与邻接终端的无线电磁波强度和其变化率中的一个以上的组合而使其变化的周期进行。
(302)
各基站11(ST-X)(X=A,B,…)将本身的通信路径信息65(TABLE(ST-X))反复(例如,定期地)发送给基站管理终端1。
(303)
基站管理终端1反复地(例如,定期地)用各基站的通信路径信息TABLE(ST-X),生成至各移动终端37的通信路径信息TABLE(Adm),设定到本终端。
(3.非分层的移动终端管理方法)
利用图4说明管理移动终端37及基站11的方法。
基站B11g、移动终端B37k、及基站管理终端1由邻接终端信息管理功能25、45、9反复地(例如,定期地)相互收发各自的邻接终端信息,由通信路径设定功能23、43、7生成各自的通信路径信息69(TABLE(ST-B))、71(TABLE(MN-B))、67(TABLE(Adm)),由通信路径设定功能23、43在本终端设定。
邻接终端信息的收发,可以以一定周期进行,也可以用根据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和其变化率、与邻接终端的无线电磁波强度和其变化率而使其变化的周期进行。
通信路径设定功能23、43,在通信数据包发送时,参照通信路径信息69、71、67,根据通信路径的种类(仅仅包含无线通信路径、还是包含有线通信路径)、至通信对方终端(Destination node)的跳数、通信中继终端的电池余量、通信终端间的电磁波强度、通信终端间的延迟时间和吞吐量和数据包丢失率和抖动等的通信性能,来确定通信路径。延迟时间、吞吐量、数据包丢失率、波动等,可以使用周知的技术取得。
(4.分层的移动终端管理方法中的,从移动终端的因特网访问实现方法)
利用图5说明如下方法:即使移动终端A 37m在基站A 11h的无线到达区域之外,用多跳,能够将通信数据包送达基站管理终端1的因特网网关功能3,或基站11的因特网网关功能24、34,可以从移动终端A 37m进行因特网访问。
在图5中,假定用图3所示的管理方法,进行基站A 11h及移动终端A 37m的管理。
<实现方法>
(101)
各基站A 11h、B 11i用已知的方法预先将具有因特网网关功能3的基站管理终端1设定为缺省网关。或者,各基站A 11h、B 11i本身具有因特网网关功能24、34。在某终端进行通信数据包的发送或转送时,参照本终端的通信路径信息,将该通信数据包送达到该通信数据包中所记载的发送目的地地址;所谓缺省网关,是指在那样的情况下,在发送该通信数据包的终端(邻接终端)没有明示的情况下选择的,缺省的通信数据包的发送目的地。
(102)
各基站11,需要的话,参照本终端具有的通信路径信息TABLE(ST-X)(X=A,B,……),向本基站收容的全部的移动终端37用广播、组播或单播通告自身的地址。
(103)
接收到了来自基站11的地址的通告的各移动终端37的通信路径设定功能43,参照包含于通告中的地址,并且参照本终端具有的通信路径信息,将在邻接终端中、为了使通信数据包送达到该被通告的地址而应作为发送目的地的邻接终端作为缺省网关进行设定。
例如,移动终端A 37m,参照本终端的通信路径信息,其结果,当检测出用于使通信数据包到达基站A 11h的邻接终端是移动终端B 37n的情况下,移动终端A 37m将这个移动终端B 37n设定为缺省网关。
在移动终端B 37n中,如果进行同样的设定(将基站A 11h设定为作为送达通信数据包的目的地的缺省网关),通信数据包被移动终端A 37m发送,经由移动终端B 37n,到达基站A 11h。
在如上所述的各移动终端中,通过进行用于反复(例如定期的)使通信数据包送达到基站的缺省网关设定,也从相距基站2跳以上的移动终端向因特网网关3,可以进行通信数据包的送达,进行因特网的访问。
当移动终端接受到来自多个基站11的通告时,根据需要,参照来自基站11的无线电波强度、距离基站11的跳数、到基站11的通信性能(延迟、吞吐量、数据包损失率、抖动等一个以上的组合)、从基站到本终端的距离、到基站管理终端1的跳数、到基站管理终端1的通信性能(延迟、吞吐量、数据包损失率、抖动的一个以上的组合)中的一个以上的组合,选择用于将通信数据包送达到基站管理终端1的最佳的基站11。
移动终端37通过通信路径设定功能43,将所选择的基站11作为用于将通信数据包向基站管理终端1送达的缺省网关进行登录。
(5.在非分层的移动终端管理方法中的,从移动终端的因特网访问实现方法)
利用图6,来说明如下方法:即使移动终端A 37q在基站A 11j的无线到达区域之外,也可以用多跳将通信数据包送达到因特网网关,故可以从移动终端37进行因特网访问。
在图6中,用图4所示的管理方法,进行基站11及移动终端37的管理。通过图4所示的管理方法,基站管理终端1、基站11、移动终端37分别具有通信路径信息67(TABLE(Adm))、69(TABLE(ST-X)(X=A,B,C,……))、71(TABLE(MN-X)(X=A,B,C,……))。
<实现方法>
(401)
基站管理终端1,根据需要参照本终端的通信路径信息TABLE(Adm)73,用广播、组播或单播,向基站11及移动终端37通告自身的地址。
(402)
各移动终端37及各基站11,将用于使通信数据包送达至具有包含于通告中的地址的基站管理终端设定为缺省网关。
例如,当移动终端A 37q,通过参照本终端的通信路径信息,当检测出用于使通信数据包送达至基站管理终端1的邻接终端是移动终端B 37p时,移动终端A 37q将移动终端B 37p设定为缺省网关。
在移动终端B 37p与基站A 11j中,由于也可以进行同样的设定(用于使通信数据包送达到基站管理终端1的缺省网关设定),所以通信数据包由移动终端A 37q发送,经由移动终端B 37p、基站A 11j可以到达基站管理终端1。
在全部的移动终端和基站中,通过反复地(例如定期地)进行用于使该通信数据包送达至基站的缺省网关设定,也可以送达从距离基站管理终端1多跳的移动终端用于进行因特网访问的通信数据包,以进行因特网访问。
(6.在分层的移动终端管理方法中的、经基站与有线网络和移动终端的、用多跳的移动终端之间通信的实现方法)
利用图7来说明可以进行经由基站11和因特网48以及移动终端37的、用多跳的移动终端37之间通信的方法。
在图7中,假定用图3中所示的管理方法,进行基站11及移动终端37的管理。
<前提>
(201)
各基站11,预先将具有因特网网关功能3的基站管理终端1设定为缺省网关。
(202)
各基站11,参照本终端具有的通信路径信息TABLE(ST-X)(X=A,B,……),用广播、组播或单播向各基站管理的全部移动终端37通告自身的地址。
(203)
接收到了来自基站11的地址的通告的各移动终端37,参照包含于通告中的地址,再者,如果需要,参照本终端具有的通信路径信息,将用于送达通信数据包给该地址的邻接终端设定为缺省网关。
在特别网络中,某2个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的往路与返路,由于也未必相同,所以并不限于通告地址的发送源成为缺省网关,故此,需要参照本终端的通信路径信息,来进行缺省网关设定。
<实现方法>
示例图7的移动终端C(MN-C)37u与移动终端A(MN-A)37s进行通信的情形。
当移动终端C(MN-C)37u发送将移动终端A(MN-A)37s作为目标地址的通信数据包时,参照自身的缺省网关设定项目,确认缺省网关是基站B 11m,将该通信数据包发送到基站B 11m。从移动终端C(MN-C)37u接收到了通信数据包的基站B(ST-B)11m,参照自身的缺省网关设定项目,确认缺省网关是基站管理终端(Adm)1,将该通信数据包发送到基站管理终端(Adm)1。这样一来,该通信数据包,就从移动终端C(MN-C)37u到达基站管理终端1。(204)
接收到了该通信数据包的基站管理终端(Adm)1,通过参照向移动终端A(MN-A)37s的通信路径,并参照本终端的通信路径信息TABLE(Adm),来确认用于使通信数据包送达到移动终端A(MN-A)37s的邻接终端是基站A(ST-A)11l,将通信数据包发送给基站A(ST-A)11l。
而且,接收到了该通信数据包的基站A(ST-A)11l,通过参照向移动终端A(MN-A)37s的通信路径,并参照本终端的通信路径信息TABLE(ST-A),来确认用于使通信数据包送达到移动终端A(MN-A)37s的邻接终端是移动终端B(MN-B)37t,将该通信数据包发送给移动终端B(MN-B)37t。
而且,接收到了该通信数据包的移动终端B(MN-B)37t,通过参照向移动终端A(MN-A)37s的通信路径,并参照本终端的通信路径信息TABLE(MN-B),将通信数据包送给移动终端A(MN-A)37s。这样一来,该通信数据包就从基站管理终端1到达移动终端A(MN-A)37s。(205)
从移动终端C(MN-C)37u向移动终端A(MN-A)37s的通信数据包发送(返路)也同样进行,实现移动终端A(MN-A)与移动终端B(MN-B)之间的通信。
这样,可以进行经基站11与因特网48以及移动终端37的、用多跳的移动终端之间通信。
在移动终端A(MN-A)37s与移动终端C(MN-C)37u的通信中,不仅仅有经所述的基站11与因特网48以及移动终端37进行通信的路径,而且还可有多种通信路径候补,如基于直接或多跳的仅无线的通信路径那样。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的种类(仅仅是无线通信路径、还是包括有线通信路径)、到达通信对方终端的跳数、通信中继终端的电池余量、通信终端之间的电波强度、通信终端之间的延迟时间和吞吐量和数据包损失率和抖动等的通信性能等,来确定通信路径。
(7.非分层的移动终端管理方法中的、经基站和有线网络及移动终端的、,用多跳的移动终端之间通信的实现方法)
利用图8来说明可以进行经基站11与因特网48以及移动终端37的、用多跳的移动终端之间通信的方法。
在图8中,用图4所示的管理方法,进行基站11及移动终端37的管理。通过图4所示的管理方法,基站管理终端1、基站11、移动终端37分别具有通信路径信息67(TABLE(Adm))、69(TABLE(ST-X)(X=A,B,C,……))、71(TABLE(MN-X)(X=A,B,C,……))。
<实现方法>
作为例子,示出了图8的移动终端C(MN-C)37x与移动终端B(MN-B)37w进行通信的情况。
在移动终端C(MN-C)37x向移动终端B(MN-B)37w发送了通信数据包的情况下,基站管理终端1、基站A(ST-A)、基站B(ST-B)、移动终端A(MN-A)的各终端,由各自的通信路径信息TABLE(Adm)、TABLE(ST-A)、TABLE(ST-B)、TABLE(MN-A)进行设定。通过向用于将通信数据包送达至移动终端B(MN-B)37w的邻接终端依次转送该通信数据包,该通信数据包被送达至移动终端B(MN-B)37w。
移动终端B(MN-B)37w向移动终端C(MN-C)37x发送了通信数据包的情形也同样做,该通信数据包到达移动终端C(MN-C)37x。
这样,可以进行经基站11和因特网48以及移动终端37的、用多跳的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
在移动终端B(MN-B)37w与移动终端C(MN-C)37x的通信中,不仅仅有经所述基站11和因特网48以及移动终端37进行通信的路径,而且可有多种通信路径候补,如基于直接或多跳的仅无线的通信那样。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的种类(仅仅是无线通信路径、还是包含有线通信路径)、到达通信对方终端的跳数、通信中继终端的电池余量、通信终端之间的电波强度、通信终端之间的延迟时间和吞吐量和数据包损失率和抖动等的通信性能等,来确定通信路径。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其利用无线通信及有线通信连接基站管理终端、基站及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管理终端具备:在进行因特网访问时进行中继的因特网网关功能;管理各基站的通信路径信息的基站管理功能;用于设定与其它终端的通信路径的通信路径设定功能;用于管理本终端的邻接终端信息及其它终端的邻接终端信息的邻接终端信息管理功能;
所述基站具备:无线通信功能;通信路径设定功能;以及阻止以基站之间的无线的直接通信的基站无线通信接口直接通信阻止功能;所述移动终端具备:无线通信功能;通信路径设定功能;以及邻接终端信息管理功能;
在所述基站管理终端与所述通信基站间,相互交换邻接终端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具有多个模式的无线通信功能,并具有基础架构模式通信基站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及所述移动终端各自的邻接的终端信息管理功能,相互收发邻接终端信息;
通信路径设定功能将通信路径设定在本装置中;
所述基站将本身的通信路径信息分别发送给基站管理终端;
所述基站管理终端,合成由各基站所发送的通信路径信息,生成包含移动终端的通信路径信息,并设定在本终端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所述移动终端、及所述基站管理终端各自的邻接终端信息管理功能,相互收发邻接终端信息;
由通信路径设定功能生成各自的通信路径信息,由通信路径设定功能设定在本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路径设定功能,根据通信路径的种类、至通信对方终端的跳数、通信中继终端的电池余量、通信终端之间的电波强度、通信终端间的延迟时间和吞吐量和数据包丢失率和抖动中一个以上的通信性能的、一个以上的组合来确定通信路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邻接终端信息管理功能,或者将邻接终端信息的收发周期设定为一定值,或者使其随着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及其变化率、与邻接终端的无线电波强度及其变化率的一个以上的组合而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的通信路径设定功能,将具有所述因特网网关功能的所述基站管理终端预先设定为通信路径中的缺省网关;
所述基站管理终端,参照本身具有的通信路径信息,向本身管理的全部所述移动终端通告本身的地址;
接受到来自所述基站管理终端的地址的通告的移动终端的通信路径设定功能,参照包含于通告中的地址,并参照本终端具有的通信路径信息,将用于到达该地址的邻接终端设定为通信路径中的缺省网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具备所述因特网网关功能;
所述基站,参照本身具有的通信路径信息,将本身的地址通告给本身收容的全部的所述移动终端;
接受到来自所述基站的地址的通告的移动终端的通信路径设定功能,参照包含于通告中的地址,并参照本终端具有的通信路径信息,将用于到达该地址的邻接终端设定为通信路径中的缺省网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的通信路径设定功能,在接受到来自多个所述基站的地址的通告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参照来自所述基站的无线电波强度、来自所述基站的跳数、至所述基站的通信性能(延迟、吞吐量、数据包损失率、抖动的一个以上的组合)、从所述基站到本终端的距离、至所述基站管理终端的跳数、至所述基站管理终端的通信性能(延迟、吞吐量、数据包损失率、抖动的一个以上的组合)的一个以上的组合,选择一个用于使通信数据包送达所述基站管理终端的基站;
将所选择的基站作为用于到达所述基站管理终端的邻接终端进行登录。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管理终端的通信路径设定功能,参照本终端的通信路径信息,向所述基站及所述移动终端通告本身的地址;
所述移动终端及所述基站的通信路径设定功能,将用于到达具有包含于通告中的地址的所述基站管理终端的邻接终端作为通信路径中的缺省网关进行设定。
CNB2005100694988A 2004-06-24 2005-04-30 无线通信网络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08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85791A JP4214960B2 (ja) 2004-06-24 2004-06-24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04185791 2004-06-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3606A true CN1713606A (zh) 2005-12-28
CN100380885C CN100380885C (zh) 2008-04-09

Family

ID=35506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949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0885C (zh) 2004-06-24 2005-04-30 无线通信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155256B2 (zh)
JP (1) JP4214960B2 (zh)
CN (1) CN100380885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24987A1 (en) * 2007-04-13 2008-10-23 Zt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join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a wireless transmission network
CN102474434A (zh) * 2009-07-22 2012-05-2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量控制设备和包括其的数据通信系统
CN101262696B (zh) * 2007-03-09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系统间通信的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
CN101682930B (zh) * 2007-05-08 2012-11-14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无线局域网系统
CN101505206B (zh) * 2008-02-04 2013-03-1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模拟网络编码的中继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11726761A (zh) * 2020-07-23 2020-09-29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50232B1 (fr) * 2003-01-17 2005-05-20 St Microelectronics Sa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entre deux processeurs d'une unite de radiocommunication
JP2005244525A (ja) * 2004-02-25 2005-09-08 Fujitsu Ltd 通信装置
FR2887094B1 (fr) * 2005-06-09 2008-02-01 Airbus France Sas Procede et dispositif d'interception de donnees transitant sur un lien d'un reseau ethernet
KR100872413B1 (ko) * 2005-09-13 2008-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인접 기지국 및 인접 중계국 정보 획득 방법
JP4531683B2 (ja) * 2005-11-16 2010-08-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アドホック経路情報取得方法
JP4807701B2 (ja) * 2006-02-28 2011-11-02 国立大学法人 名古屋工業大学 移動端末装置、制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8340106B2 (en) * 2006-03-13 2012-12-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necting multi-hop mesh networks using MAC bridge
CN102724732B (zh) 2006-07-04 2015-04-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自组织网络的构筑方法
JP4784869B2 (ja) * 2007-03-08 2011-10-05 サクサ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同通信システムを構成する各端末装置間の接続経路設定方法、及び同通信システムに用いる端末装置
FI20080345A0 (fi) * 2008-05-09 2008-05-09 Joikusoft Oy Ltd Symbian S60 puhelin 3G kaistanyhdistäjänä
US9495511B2 (en) 2011-03-01 2016-11-15 Covidien Lp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edical devices
US8897198B2 (en) * 2011-01-14 2014-11-25 Covidien Lp Medical device 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s
EP2706815A1 (en) * 2012-09-07 2014-03-12 NEC Corporation, Incorporated in Japa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laying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GB2543346A (en) 2015-10-16 2017-04-19 Virtuosys Ltd Dynamic router functionality in cellular networks
GB2543347A (en) * 2015-10-16 2017-04-19 Virtuosys Ltd Dynamic router functionality in cellular networks
GB2543349A (en) 2015-10-16 2017-04-19 Virtuosys Ltd Application server for dynamic edge router functionality in cellular networks
GB2543348A (en) * 2015-10-16 2017-04-19 Virtuosys Ltd Dynamic router functionality in cellular networks
JP6726628B2 (ja) * 2017-01-24 2020-07-22 株式会社Kddi総合研究所 制御装置、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54879B1 (ja) * 2017-02-24 2018-07-11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6452A (en) * 1997-02-26 2000-02-15 Pitts; William Michael Network distributed site cache RAM claimed as up/down stream request/reply channel for storing anticipated data and meta data
US6829484B1 (en) * 1996-04-24 2004-12-07 Fujitsu Limited Mobile communicating system, and a mobile terminal, an information center and a storage medium used therein
US6484027B1 (en) * 1998-06-15 2002-11-19 Sbc Technology Resources, Inc. Enhanced wireless handset, including direct handset-to-handset communication mode
JP3704003B2 (ja) * 1999-08-16 2005-10-05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端末装置及び情報通信方法
JP4566443B2 (ja) * 2001-04-24 2010-10-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ITTO20011125A1 (it) * 2001-12-03 2003-06-03 Telecom Italia Lab Spa Sistema e metodo per individuare la posizione di terminali mibili.
DE60327957D1 (de) * 2002-01-09 2009-07-30 Hoya Corp Schleifwerkzeug
JP3636695B2 (ja) 2002-02-22 2005-04-06 エヌ・ティ・ティ・コムウェア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中継端末装置及び中継端末プログラム
JP4000479B2 (ja) * 2003-05-22 2007-10-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その通信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2696B (zh) * 2007-03-09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系统间通信的方法和系统以及终端设备
WO2008124987A1 (en) * 2007-04-13 2008-10-23 Zt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join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a wireless transmission network
CN101682930B (zh) * 2007-05-08 2012-11-14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无线局域网系统
CN101505206B (zh) * 2008-02-04 2013-03-1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模拟网络编码的中继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474434A (zh) * 2009-07-22 2012-05-2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量控制设备和包括其的数据通信系统
US8774002B2 (en) 2009-07-22 2014-07-08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Traffic control apparatus and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same
CN102474434B (zh) * 2009-07-22 2015-04-08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量控制设备和包括其的数据通信系统
CN111726761A (zh) * 2020-07-23 2020-09-29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726761B (zh) * 2020-07-23 2021-11-16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13734A (ja) 2006-01-12
US7155256B2 (en) 2006-12-26
CN100380885C (zh) 2008-04-09
US20050288008A1 (en) 2005-12-29
JP4214960B2 (ja) 2009-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13606A (zh) 无线通信网络系统
CN1221153C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951066A (zh) 自组织网格连网技术
CN1210638C (zh) 通信设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0341351C (zh) 通信系统中的混合体系结构的系统及方法
CN1926820A (zh) 在无线多跳网络中使用ndp检测邻节点的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453963A (zh) 蓝牙按请求路由方法和网络形成和蓝牙组网络的通信方法
CN101047643A (zh) 无线通信装置
CN101068201A (zh) 通信架构、通信架构中的接入点及其传送数据分组的方法
CN1716856A (zh) 认证方法、终端装置、中继装置以及认证服务器
CN1658586A (zh) 分组传送系统、无线基站以及分组传送路径最佳化方法
CN1833415A (zh) 分组数据通信
CN1906898A (zh) 用于在ad-hoc网中有效地路由的方法和系统
CN1496154A (zh) 移动通信控制系统、移动通信控制方法、路由器、服务器以及数据结构
CN1592260A (zh) 路由器设备、路由信息发布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700668A (zh) Manet多播路由协议自组织网络中产生和更新层次树的方法
CN1649358A (zh) 移动电话机、使用其的网络连接系统及网络通信方法
CN1666467A (zh) 局域网中用户或终端特定信息的分发
CN102571587A (zh) 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643850A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和交通工具
CN1787474A (zh) 网络开关装置和方法、无线访问装置、无线网络系统
CN1175636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与网关交换器选择服务器以及网关交换器选择方法
CN1921432A (zh) 报文发送方法及其装置
CN1750493A (zh) 无线网络装置和使用该装置进行重新连接的方法
CN1300968C (zh) 分散处理系统及其中代理节点与用户端节点并相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9

Termination date: 201504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