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24732B - 自组织网络的构筑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组织网络的构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24732B
CN102724732B CN201210202777.7A CN201210202777A CN102724732B CN 102724732 B CN102724732 B CN 102724732B CN 201210202777 A CN201210202777 A CN 201210202777A CN 102724732 B CN102724732 B CN 1027247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threshold value
quality
signal strength
recei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27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24732A (zh
Inventor
门田和也
清水淳史
福泽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24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4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24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47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04W40/14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based on stabilit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组织网络的构筑方法。在无线终端(22)的路由选择协议(26)的软件接收用于构筑自组织网络的无线终端(21、22)间的路由选择分组之前,由稳定化软件(27)进行与发送源的无线终端(21)之间的链路稳定判断。并且在判断为稳定时,无线终端(22)的路由选择协议(26)的软件对路由选择分组进行处理,由此仅使用稳定的邻接节点间链路来构筑路径。

Description

自组织网络的构筑方法
本申请为2007年7月3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1110047370.7发明名称为“自组织网络”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筑进行无线通信时质量良好的通信路径的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网络中存在在节点间动态构成无线多跳网络的、称为自组织网络的技术。在自组织网络中各节点具有分组的中继功能,通过按照各节点的路由表发送/转发分组来进行多跳通信。在无线多跳网络中通过路由选择分组的交换来进行邻接节点间的无线链路的检测,但是存在如下课题,由于周围状况或节点移动导致链路的无线状态发生变化而在路由选择分组的交换中使用通信质量不好的链路。对此存在通过误比特率来判断邻接节点间的链路质量并进行与邻接节点的链路检测的技术。(参照特开2005-523619号公报)
另外,在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公布的技术文献RFC3626(T.Clausen,P.Jacquet,“Optimized 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OLSR)”2003/10)所示的链路稳定性判断方法中有链路滞后(Link hysteresis)方式。这是在不能取得链路无线状态时判断路由选择分组间歇到达的链路稳定性的方式。
另外,存在如下构造:在无线LAN中可以对接收电波强度设定阈值并废弃接收电波强度为阈值以下的分组。
在特开2005-523619号公报中因为没有考虑在自组织网络的构筑中使用在IETF中进行标准化的协议,所以存在需要设计路由选择协议、没有与标准协议的相互连接性的课题。
技术文献RFC3626的链路滞后方式在路由选择分组定期到达时判定为稳定链路,没有考虑电波状态的变化。
在无线LAN中对接收电波强度设定了阈值的情况下,当电波强度在阈值以下时即使在接收节点可以接收用户数据的分组也被废弃从而导致了分组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直保持着与标准协议的相互连接性地进行根据电波状态的节点间的稳定链路检测使用户数据的分组损失减少的自组织网络构筑方法、程序以及无线终端。
在本发明中提供如下的自组织网络构筑方法,在对多个无线终端收发的数据进行中继的无线终端中,在路由选择协议的软件处理用于构筑自组织网络的路由选择分组之前,进行与作为发送源的无线终端之间的邻接节点间链路的稳定判断,仅在判断为稳定时,路由选择协议的软件处理路由选择分组,由此仅使用稳定的邻接节点间链路来构筑路径。
另外,在本发明中提供如下的在无线终端的处理部中执行的自组织网络构筑程序,该无线终端包括无线通信接口部、存储部和与这些电连接的处理部,该无线终端对来自其它无线终端的数据进行中继,该程序包括判断无线链路的稳定状况的步骤和在判断为无线链路稳定时使用路由选择分组来执行路由选择协议的步骤。
还有,在本发明还提供对来自其它无线终端的数据进行中继的无线终端,其具有:无线通信接口部;存储部,其对测定邻接节点间的无线链路的稳定状况的稳定化程序、和使用路由选择分组来构筑路径的路由选择协议进行存储;和处理部,其执行在存储部中存储的稳定化程序和路由选择协议,该处理部执行稳定化程序,其结果判断为邻接节点间无线链路稳定时使用路由选择分组执行路由选择协议。
此外,在判断无线链路稳定状况时测定通信质量,但是最好将电波强度作为该通信质量的评价值来使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信噪比、误比特率等作为评价值来使用。另外,为了判断无线链路的稳定性,最好使用路由选择分组,但是也可以使用路由选择分组以外的分组来进行判断。路由选择分组以外的分组例如有:作为无线LAN的控制分组的信标分组或用户数据的通信分组等,还可以使用这些分组的一部分或全部。
此外,根据这样求出的通信质量评价值,决定链路质量值,并在该链路质量值超过了设定的阈值时进行链路有效设定,在链路质量值在其它阈值以下时进行链路无效设定,还可以仅在链路有效设定时接收路由选择分组并向路由选择协议转交,在链路无效设定时废弃路由选择分组。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第一实施例的网络稳定化系统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稳定化方式的层结构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的稳定化算法1的处理流程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链路电波强度变化的例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链路质量变化例的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稳定化算法2的处理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一、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例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终端链路表的例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自组织网络结构的例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终端链路表的例图。
图11是用于对第一、第二实施例中的利用稳定化软件的路由选择分组特定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采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用于对本发明自组织网络中的网络稳定化方式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的图。
在图1中无线终端1-3可互相通信,但是终端1与终端3之间用电波强度弱或者分组损失率高的不稳定的无线链路4来连接,终端1与终端2之间用电波强度高或者分组损失率低的稳定的无线链路5连接,终端2与终端3之间用电波强度高或者分组损失率低的稳定的无线链路6连接。
在图7中表示无线终端1-3的硬件结构的一实施例。在此图中700表示各无线终端1-3。无线终端700具有处理部(CPU)701、存储部(存储器)702和无线通信接口部(无线LAN I/F)703,无线LAN I/F 703与天线704连接。无线终端700可采用无线LAN I/F703和天线704进行分组的收发。本实施例在无线终端700中仅装备1个无线通信接口部,但是也可以装备多个。
通过上述CPU701执行在存储器702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以下说明中的各无线终端700的处理。程序可以预先存储在存储器702中,也可以经由该终端700可利用的可装卸的存储介质或通信介质(有线、无线、光等网络、或者该网络上的载波及数字信号)来根据需要向存储器702导入。
一般在自组织网络中通过路由选择分组中称为HELLO消息的分组的交换来进行上述无线链路的检测。当经由图1所示的不稳定无线链路4进行HELLO消息的交换时,判断为在路由选择协议中无线终端1与无线终端3间可直接通信,使用不稳定无线链路4从无线终端1向无线终端3发送分组。
因此发生分组损失的可能性高,通信质量会恶化。在本实施例中首先使用路由选择分组检测不稳定无线链路4,将不稳定无线链路从可作为通信路径使用的无线链路中排除。即,从无线终端1向无线终端3发送的分组经由稳定无线链路5发送到无线终端2,无线终端2经由稳定无线链路6向无线终端3转发分组,由此可以不通过分组损失率高的无线链路4,保持高通信质量。
图2表示本实施例的层结构。此外,本实施例对在无线终端间进行通信时使用无线LAN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通信方式只要是在无线终端间能够进行通信就可以,而并不限定于基于无线LAN的无线通信,也可以是红外线通信等无线通信。
在无线终端21、22中安装路由选择协议23、26,路由选择协议经由无线LAN25、28交换路由选择分组。本实施例中在将交换的路由选择分组转交给路由选择协议23、26之前,转交至稳定化软件24、27中,用稳定化软件24、27来判断无线终端21和无线终端22间无线链路的稳定状况,将判断为稳定的分组转交给路由选择协议23、26。例如,从无线终端21发送的路由选择分组通过无线终端21的无线LAN25发送,通过无线终端22的无线LAN28接收。接收的分组被转交至稳定化软件27,稳定化软件根据与作为接收到的路由选择分组的发送源的无线终端21之间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来进行稳定或者不稳定的判断,将判断为稳定的分组向路由选择协议26转交。
符号29表示来自路由选择协议23的分组流动。对于来自路由选择协议26的路由选择分组也同样通过无线终端21的稳定化软件24来进行稳定或者不稳定的判断,仅将判断为稳定的路由选择分组转交给路由选择协议23。通过在路由选择协议23、26之前插入稳定化软件24、27,使路由选择协议23、26不接收经由不稳定无线连接的路由选择分组,在由路由选择协议23、26构筑的通信路径中不含有不稳定的链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发送到稳定化软件24、27的分组仅仅是路由选择分组,其它的通信分组不发送至稳定化软件24、27。
此外如前面所述,在无线LAN中还可以废弃设定的电波强度为阈值以下的分组,但是这适用于全部的通信分组,以致于路由选择协议以外的用户数据的通信分组损失。另外不言而喻,在通过无线LAN发送由路由选择协议发送的路由选择分组之前不需要用稳定化软件进行处理。
本实施例中的路由选择分组的确定方法如以下构成。即,路由选择分组可使用图11所示的UDP首部(header)B01内的目的地端口号码B02来进行识别。例如,如果是OLSR则由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 Authority)分配698,识别为其它协议或用户数据的分组。
作为在将该路由选择分组转交给路由选择协议之前转交至稳定化软件的方法的一例,在无线终端21、22等各节点的操作系统是Linux时,可使用由netfilter project、[online]、[2006年6月27日检索]、因特网<URL;http://www.netfilter.org/>提供的软件iptables来实现。在iptables中可将与指定的规则匹配的接收分组转送到用户空间。为了使路由选择分组与指定的规则匹配,对协议指定UDP、对目的地端口指定698,由此仅将OLSR路由选择分组向用户空间转送。在本实施例的稳定化软件24、27中通过准备用于接收被转送的分组的套接字(socket),可接收在iptables中与规定的规则匹配的分组。另外,可以使用由netfilter project提供的库libipq来准备套接字。此外,在稳定化软件24、27将由iptables转交的分组转交至路由选择协议或者废弃的操作也可以使用libipq来实现。
接着,在图3中表示本实施例稳定化软件24、27中的使用电波强度的稳定判断算法1。假设预先设定判断稳定的阈值。在接收了路由选择分组时(在301为“是”),调查与所述路由选择分组的发送源之间的电波强度是否为稳定阈值以上,在稳定阈值以上(在302为“是”)时,使分组通过(303),并向路由选择协议转交分组。在所述电波强度在稳定阈值以下(在302为“否”)时,废弃分组(304),不向路由选择协议转交分组。
作为电波强度取得方法的一例,在操作系统为Linux时可以通过用包含在Wireless Tools Linux、[online]、[2006年6月27日检索]、因特网<URL;http://www.hpl.hp.com/personal/Jean_Tourrilhes/Linux/Tools.html>这样的软件中的称为iwspy的软件指定发送源MAC地址来取得。另外,还可以利用iwspy所使用的库libiw,在稳定化软件中安装取得电波强度的函数。
用图3所示的稳定判断算法1可以排除不稳定链路,但是在设定的无线终端间的无线链路的电波强度接近于设定的阈值时所述无线链路的电波强度随时间而摇摆,所以接收的路由选择分组的稳定、不稳定判断发生摆动,使路由选择分组时而通过时而废弃导致分组的间歇性到达。由此发生通信路径的频繁的变更,可能引起分组的损失。
此外,在上述的OLSR链路滞后方式中用链路质量与链路有效标志来判断可否使用无线链路。对链路质量设定上位阈值和下位阈值,当路由选择分组到达时链路质量上升。当链路质量超过上位阈值时链路有效标志被设定。另一方面,在路由选择分组的到达时刻路由选择分组也没有到达时,链路质量下降。当链路质量下降到下位阈值以下时链路有效标志被取消。链路有效的期间仅为设定有链路有效标志的期间。在该链路滞后方式中,在由于无线终端的移动等使无线链路状态变好时,也需要路由选择分组连续到达,直到链路质量超过上位阈值从而链路成为有效为止,在链路成为有效之前需要时间。另外,在由于移动等导致无线链路状态变差时因为链路质量缓缓下降所以在链路成为无效之前也需要时间,此时使用不稳定的链路作为通信路径。
对此,通过接收路由选择分组时的接收电波强度改变链路质量的上升率,由此在由于移动等使无线链路状态变好时可以缩短链路成为有效之前的时间。在由于移动等导致无线链路状态变差时,即使接收到路由选择分组也通过电波强度降低链路质量,进一步通过电波强度改变链路质量的下降率,由此可以缩短链路变为无效的时间,可以缩短使用不稳定的链路作为通信路径的时间。将该算法称为稳定化算法2。另外,各无线终端将无线链路状态保存为链路表。
在图8中表示无线终端1的链路表例。
在列801中存储对面无线终端的MAC地址或者IP地址等用于确定对面无线终端的发送接口的信息。在列802中存储用于接收来自对面无线终端的路由选择分组的无线LAN接口。在列803中存储当前链路质量,在列804中存储链路有效标志。如果是链路有效则设置1,如果是链路无效则设置0。在列805中存储超时(time-out)之前的剩余时间。在行806中存储与无线终端2之间的链路信息,在行807中存储与无线终端3之间的链路信息。
以下采用图4、图5对上述稳定化算法2进行说明。
图4的纵轴410表示电波强度,横轴411表示时刻。曲线404表示随时间的无线链路电波强度。用点405-409表示接收了路由选择分组的时刻的电波强度,用t1-t5表示时刻。将链路质量上升率的变化设定为2级。在接收电波强度为通常阈值402以上时链路质量上升。进一步上升到为上位阈值401以上时链路质量成为最高值。在接收路由选择分组的电波强度未达到通常阈值时,链路质量下降。进一步下降到下位阈值403以下时链路质量设定为最低值。
图5的纵轴501表示链路质量,横轴502表示时刻。链路质量用0-1范围的值来表示,1是最高值508,0是最低值502。当链路质量超过上位阈值509时设定链路有效标志。当链路质量下降到下位阈值510以下时解除链路有效标志。假设链路质量的初期值503是0.5。对由路由选择分组的到达而产生的链路质量的变化进行说明。因为在时刻t1电波强度405为上位阈值以上,所以将链路质量提高到最高值,链路有效标志被设定并使路由选择分组通过。在时刻t2,电波强度406为通常阈值以上,所以使链路质量上升,但是因链路质量之前已经达到最高值所以链路质量为最高值505。在时刻t3,电波强度407为通常阈值以下所以降低链路质量。下降率可进行任意设定,但是这里设为下降链路质量的30%。由于这时链路质量是1,所以下降后的链路质量为0.7。
链路质量在上位阈值以下但设定有链路有效标志,所以使路由选择分组通过。在时刻t4,电波强度408为下位阈值以下,所以将链路质量降低至最低值并设为0。此时,链路质量在下位阈值以下所以解除链路有效标志并废弃路由选择分组。在时刻t5,电波强度409为通常阈值以上、上位阈值以下,所以根据设定的上升率使链路质量上升。上升率也可以任意地设定,但是这里设为固定值,设为上升0.4。除此之外,可以设为:新的链路质量=链路质量×上升率+常数。在时刻t5,链路质量未超过上位阈值,链路有效标志也没有设定,所以废弃路由选择分组。当按照上述算法时,使时刻t1-t3的路由选择分组通过,时刻t4、t5的路由选择分组被废弃。
接着,在图6中表示稳定化算法2的算法流程。601~621表示流程的各步骤。
使链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除了电波强度比通常阈值低的路由选择分组到达这一原因之外,还考虑路由选择分组的损失,考虑当路由选择分组在设定时间内没有到达时使链路质量降低的超时。当链路表中列805的剩余时间为无、路由选择分组的超时发生(在601中为“是”)时,使该链路的链路质量803降低(603),在下降到链路质量的下位阈值以下(在604中为“是”)时,解除链路有效标志804,使链路为无效(605)。在链路质量803没有下降到链路质量的下位阈值以下时(在604中为“否”)不使链路有效标志804变化,并返回到步骤601。在路由选择分组超时前(在601中为“否”)接收了路由选择分组时(在602中为“是”),检查在链路表中是否有发送源与接收接口一致的该链路信息(620),当没有链路信息(在620中为“否”)时在链路表中追加链路信息(621)。当在链路表中有链路信息时(在620中为“是”),如果调整该无线链路电波强度并电波强度在上位阈值以上(在606中为“是”)时,将链路质量803设定为最高值1(608)并设定链路有效标志804(619)。
如果电波强度在上位阈值以下(在606中为“否”)且还在下位阈值以下(在607中为“是”)时,将链路质量803设定为最低值0,解除链路有效标志804并将链路设定为无效(616),废弃接收到的路由选择分组(617)。如果电波强度不在下位阈值以下(在607中为“否”)且在通常阈值以上(在609中为“是”)时,使链路质量803上升(610)。如果链路质量是上位阈值以上(在611中为“是”),则设定链路有效标志804(619)。如果链路质量在上位阈值以下(在611中为“否”),则检查设定的链路有效标志804(614),如果链路有效(在614中为“是”)则使分组通过(618),如果链路无效(在614中为“否”)则废弃分组(617)。如果电波强度在通常阈值以下(在609中为“否”)则使链路质量下降(612),检查链路质量803是否在下位阈值以下(613),如果链路质量803为下位阈值以下(在613中为“是”)则将链路设定为无效(616)并废弃分组(617)。如果链路质量803为下位阈值以上(在613中为“否”)则检查链路有效标志804(614),如果链路有效(在614中为“是”)则使分组通过(618),如果链路无效(在614中为“否)则废弃分组(617)。
通过以上步骤从自组织网络内排除不稳定的无线链路,可以构筑分组损失少的、稳定的通信路径,可以减少由频繁的路径变更而导致的分组损失。另外,在无线终端移动时可以在通信断绝之前检测通信的恶化并切换到新的通信路径,所以可以减少通信切换时的分组损失。
[实施例2]
有时在构成自组织网络的全部无线终端中不能采用所述稳定化方式。例如,无线终端不能取得无线电波强度的情况、在无线终端的操作系统中没有安装将路由选择分组转交给路由选择协议之前转交给稳定化软件的功能的情况等。另外,OLSR可以对每个无线终端设定称为Willingness的值,通过Willingness值可以变更向通信路径中的中继终端的形成容易性。
因此,在能使用稳定化方式的终端和不能使用的终端中变更Willingness值,通过Willingness变更向中继终端的形成容易性,由此可以选择分组损失少的稳定的路径。
采用图9将能使用稳定化方式的无线终端和不能使用的无线终端一起构筑自组织网络时的路径选择方法作为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无线终端901-905构成自组织网络。假设无线终端903是可使用上述稳定化方式的终端,其它无线终端不使用稳定化方式。无线终端901和无线终端902可通过无线链路906进行通信,无线终端902和无线终端904可通过无线链路908进行通信。无线终端904和无线终端905可通过无线链路910进行通信。在作为通信路径使用的无线链路是在可通信的无线终端双方都有效的无线链路、即双向链路时,如果使用稳定化方式的无线终端903和没有使用稳定化方式的无线终端902、905之间的无线链路907、909是被判断为通过无线终端903的稳定化方式而稳定的无线链路,则是稳定的双向无线链路。如果无线链路907、909是被判断为没有通过无线终端903的稳定化方式而稳定的无线链路,则废弃用无线终端903接收的来自无线终端902、905的路由选择分组,所以不能确立双向链路,无线链路902、905不能作为通信路径来使用。因此为了判断一个无线链路的稳定性,只要能在无线链路两端的无线终端的某个无线终端中使用稳定化方式,就可以判断无线链路的稳定性。
在图9中无线链路907、909是可靠、稳定的无线链路,无线链路906、908、910是稳定性不明的无线链路。提高无线终端903的Willingnes s值,将中继装置的形成容易性提高至没有使用稳定化方式的无线终端以上,由此在稳定的无线链路和稳定性不明的无线链路处于了通信路径的候补时,选择稳定的无线链路,这样可以减少分组的损失。
当使用稳定化方式时,因为对链路质量不良、不稳定的链路的接收路由选择分组进行废弃,所以存在无线终端的通信范围变小的课题。在自组织网络中仅使用稳定的链路与全部无线终端之间构筑通信路径就可以了,但是也有并非这样的情况。例如在图9中,假设在无线终端901-905中使用稳定化方式,无线链路906是不稳定链路。此时无线终端901与哪个无线终端都不能确立无线链路,不能与其它无线终端通信。此时,在无线终端901和无线终端902中降低与无线链路906相关的电波强度的阈值,由此将无线链路906作为通信路径来使用,可以与无线终端901进行通信。在无线终端902中,当降低与全部无线链路相关的电波强度阈值时,有其它无线链路907、908的所述阈值也会下降、将不稳定的链路作为通信路径使用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只对不存在其他通信路径的无线链路降低所述阈值,由此保持通信路径的稳定性。
采用图9和图10来说明可与无线终端901通信的方式。图10扩展了图8的链路表。在列A06中存储电波强度的上位阈值,在列A07中存储电波强度的通常阈值。还有在列A08中存储电波强度的下位阈值。
图10是无线终端902的链路表的例子。在行A09中存储有无线链路907的信息,在行A10中存储有无线链路908的信息。在行A11中存储有无线链路906的信息。
在各无线终端的路由选择表中记载有通过路由选择协议构筑的通信路径。在无线终端902中,在接收了来自无线终端901的路由选择分组时检查无线终端902的路由选择表,当作为路由选择分组的发送源的无线终端901的地址没有记载到路由选择表中时,认为无线终端901是不存在代替路径的无线终端,所以降低行A11的通常阈值和下位阈值。由此,来自无线终端901的路由选择分组转交给路由选择协议。同样在无线终端901中也通过降低针对来自无线终端902的接收路由选择分组的通常阈值和下位阈值来向路由选择协议转交路由选择分组,可确立双向链路、构筑通信路径并进行通信。当保持着降低通常阈值和下位阈值的状态时,即使在无线终端901和无线终端902之间可使用经由其它无线终端的稳定的代替路径,也有可能将不稳定的直接链路选择为通信路径,所以经过了设定的时间后一次降低的通常阈值和下位阈值返回到最初设定的阈值。此时在直接链路不是稳定链路的情况下从路由选择表中临时删除向无线终端901的路径,但是在存在稳定的代替路径的情况下通信路径可切换为稳定的通信路径,并再次登录到路由选择表中。之后当与无线终端901链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接收了来自无线终端901的路由选择分组时,由于无线终端901已经记载到路由选择表中,所以不降低通常阈值和下位阈值,废弃路由选择分组。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的链路稳定性判断中,不言而喻使用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图6所示的算法和图3所示的算法都可以。
另外,在第一、第二实施例中使用路由选择分组进行了无线链路稳定性的判断,但也可以使用路由选择分组以外的分组进行无线链路稳定性的判断。路由选择分组以外的分组例如有:作为无线LAN的控制分组的信标(beacon)分组或用户数据的通信分组等,在无线链路的稳定性判断中可以使用这些分组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接收或者废弃的对象的分组在用路由选择分组以外的分组进行无线链路的稳定性判断时也仅仅是路由选择分组,处理与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方法同样使用iptables,送至稳定化软件,使用libipq进行接收或者废弃的处理。
例如,可以将在图3中的处理302时所参照的电波强度设为参照之前接收的无线LAN信标分组或者用户数据分组等的电波强度,而不设为路由选择分组的电波强度。另外,在图6所示的稳定化判断算法中也可以使用路由选择分组以外的分组。在处理601和处理603中也可以使用无线LAN信标分组和用户数据分组中的某一方或者双方。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自组织网络中保持与标准协议的相互连接性并构筑质量良好的通信路径。

Claims (2)

1.一种自组织网络的构筑方法,所述自组织网络由收发数据的多个无线终端和对所述多个无线终端所收发的数据进行中继、转送的一个以上的无线终端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转送数据的无线终端,在通过与所述收发数据的多个无线终端的至少一个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链路接收路由分组时,
利用电波强度测定所述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
当所述电波强度为所述电波强度的上位阈值以上的值时,将所述无线链路视为有效,
当所述电波强度为所述电波强度的下位阈值以下的值时,将所述无线链路视为无效,
所述电波强度还具有通常阈值,所述通常阈值处于所述电波强度的所述上位阈值和所述电波强度的所述下位阈值之间,
当所述电波强度为小于所述电波强度的所述上位阈值并大于所述电波强度的所述下位阈值的值时,如果所述电波强度不在所述电波强度的所述下位阈值以下且在所述电波强度的通常阈值以上,则在链路质量上乘以上升率,使之上升,如果链路质量在所述链路质量的上位阈值以上,则设定链路有效标志;
如果链路质量在所述链路质量的所述上位阈值以下,则检查设定的链路有效标志,如果链路有效则使路由分组通过并利用所述路由分组来执行路由协议,如果链路无效则废弃所述路由分组;或者,如果所述电波强度在所述电波强度的所述通常阈值以下,则在链路质量上乘以下降率,使之下降,检查所述链路质量是否在所述链路质量的下位阈值以下,如果所述链路质量为所述链路质量的所述下位阈值以下,则将链路设定为无效并废弃路由分组;如果所述链路质量为所述链路质量的所述下位阈值以上,则检查所述链路有效标志,如果链路有效,则使路由分组通过,如果链路无效则废弃所述路由分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组织网络的构筑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路由选择分组的超时发生时,使所述链路的链路质量降低,在下降到所述链路质量的所述下位阈值以下时,解除所述链路有效标志,使所述链路为无效。
CN201210202777.7A 2006-07-04 2007-07-03 自组织网络的构筑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247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84381 2006-07-04
JP2006184381 2006-07-04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69250A Division CN101102278B (zh) 2006-07-04 2007-07-03 自组织网络构筑方法以及无线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4732A CN102724732A (zh) 2012-10-10
CN102724732B true CN102724732B (zh) 2015-04-15

Family

ID=3897134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277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24732B (zh) 2006-07-04 2007-07-03 自组织网络的构筑方法
CN20111004737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18823B (zh) 2006-07-04 2007-07-03 自组织网络
CN20071012692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2278B (zh) 2006-07-04 2007-07-03 自组织网络构筑方法以及无线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737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18823B (zh) 2006-07-04 2007-07-03 自组织网络
CN20071012692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2278B (zh) 2006-07-04 2007-07-03 自组织网络构筑方法以及无线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238259B2 (zh)
JP (3) JP5255096B2 (zh)
CN (3) CN1027247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24883B1 (fr) * 2007-12-07 2009-12-25 Thales Sa Procede de transport de donnees protegeant les flux de donnees prioritaires dans un reseau
US7978632B2 (en) * 2008-05-13 2011-07-1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Wireless mesh network transit link topology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7990943B2 (en) * 2008-07-01 2011-08-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Establishing channels between a domain manager and managed nodes
US8326322B2 (en) * 2008-11-28 2012-12-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s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orresponding storage means and devices
FR2939271B1 (fr) * 2008-11-28 2011-06-17 Canon Kk Procede de gestion de communications dans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sans-fil, produit programme d'ordinateur, moyen de stockage et dispositif correspondants
US8958291B2 (en) * 2009-10-09 2015-02-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ata routing in hybri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A201201031A1 (ru) * 2010-01-25 2013-02-28 Энанта Фармасьютиклз, Инк. Ингибиторы вируса гепатита с
US8660057B2 (en) * 2010-08-26 2014-02-25 Golba,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CN102469410B (zh) * 2010-11-02 2016-04-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EP2678947A4 (en) * 2011-02-24 2016-12-2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MINIMIZING INTERFERENCE THROUGH AN ATMOSPHERIC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810899B2 (ja) * 2011-12-26 2015-11-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056857B2 (ja) * 2012-06-25 2017-01-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6163328B2 (ja) * 2013-03-13 2017-07-12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の通信状態評価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3796229B (zh) * 2013-09-16 2017-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链路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6072174A1 (ja) 2014-11-07 2016-05-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CN104836733A (zh) * 2015-04-14 2015-08-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优化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实现方法
US9407624B1 (en) 2015-05-14 2016-08-02 Delphian Systems, LLC User-selectable security modes for interconnected devices
CN105636149A (zh) * 2016-01-25 2016-06-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用于中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8042650A1 (ja) * 2016-09-05 2018-03-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経路選択プログラム
JP6923002B2 (ja) * 2017-12-15 2021-08-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通信装置、位置検知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位置検知データ通信方法
CN110896530A (zh) * 2018-09-12 2020-03-20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传输和接收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19201B (zh) * 2019-10-12 2022-04-12 西安邮电大学 基于强化学习的分布式自适应稳定拓扑生成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3414A (zh) * 2003-08-08 2006-09-13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通信终端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886942A (zh) * 2003-12-23 2006-12-27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ad hoc网中路由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906898A (zh) * 2003-12-23 2007-01-3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ad-hoc网中有效地路由的方法和系统
CN1973447A (zh) * 2004-07-01 2007-05-3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的功率控制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58557B1 (en) * 1991-11-12 2009-07-07 Broadcom Corporation Low-power messaging in a network supporting roaming terminals
CA2196903C (en) * 1994-08-09 2003-10-07 Kumar Balachandra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handoffs by mobile communication entities
EP1142227A2 (en) * 1998-12-23 2001-10-10 Nokia Wireless Routers, Inc. A unified routing scheme for ad-hoc internetworking
US6507740B2 (en) * 1999-05-18 2003-01-14 Ericsson Inc. Adaptive threshold of handoff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EP1104961A1 (en) * 1999-12-03 2001-06-0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 Delaware Corporation Deferral of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JP3443094B2 (ja) * 2000-12-27 2003-09-02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3607632B2 (ja) * 2001-03-29 2005-01-05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US20030065816A1 (en) * 2001-09-28 2003-04-03 Intel Corporation User-preferred network interface switching using route table manipulation
JP3939976B2 (ja) * 2001-12-20 2007-07-04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ルーティング方法
US7197009B1 (en) * 2002-03-06 2007-03-27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Delay variation based rout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107498B1 (en) 2002-04-16 2006-09-12 Meth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d maintaining reliable infrastructure links using bit error rate data in an ad-hoc communication network
GB2391431A (en) * 2002-07-30 2004-02-04 Fujitsu Ltd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method
US6894985B2 (en) * 2002-08-05 2005-05-17 Harris Corporation Monitoring link quality in a mobile ad hoc network
BR0215915A (pt) * 2002-10-30 2005-08-0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para uso por um primeiro nó em uma rede de área local sem fios ad-hoc
US7127267B2 (en) * 2002-12-02 2006-10-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Enhanced forward link power control during soft hand-off
US7522669B2 (en) * 2003-02-21 2009-04-21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 disregard of co-channel transmissions on a medium
BRPI0413316A (pt) * 2003-08-08 2006-10-10 Sony Corp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dispositivo de terminal de comunicação, método de controle para um dispositivo de terminal de comunicação, programa, 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para um dispositivo de terminal de comunicação
JP4605428B2 (ja) 2003-08-08 2011-01-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245513B (en) * 2003-08-26 2005-12-11 Ind Tech Res Ins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ulti-radio access
JP4392789B2 (ja) 2004-03-05 2010-01-06 Kddi株式会社 アドホック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の経路再確立方法および無線端末
JP2005286405A (ja) 2004-03-26 2005-10-1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5341231A (ja) 2004-05-27 2005-12-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ルーティング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無線装置
JP4214960B2 (ja) * 2004-06-24 2009-01-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WO2006006117A1 (en) * 2004-07-09 2006-01-19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Data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06094179A (ja) * 2004-09-24 2006-04-06 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無線装置、それを用いた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おける無線通信方法
SE0402372D0 (sv) * 2004-09-30 2004-09-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ignal coding
US7330457B2 (en) * 2004-10-07 2008-02-12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oopera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06043903A1 (en) * 2004-10-21 2006-04-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in multi-hop cellular networks
JP2005168020A (ja) * 2004-11-30 2005-06-23 Nec Corp 無線マルチホップネットワークの通信経路制御方法及び通信端末
WO2006104185A1 (ja) * 2005-03-31 2006-10-05 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無線装置
JP2007129542A (ja) 2005-11-04 2007-05-24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7809395B2 (en) * 2006-02-15 2010-10-05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 circuitry in a wide band CDMA network
US7808956B2 (en) * 2006-03-31 2010-10-05 Motorola, Inc. Dynamic, adaptive power control for a half-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767210B2 (ja) * 2006-07-04 2011-09-07 日立情報通信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構築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3414A (zh) * 2003-08-08 2006-09-13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通信终端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886942A (zh) * 2003-12-23 2006-12-27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ad hoc网中路由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906898A (zh) * 2003-12-23 2007-01-3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ad-hoc网中有效地路由的方法和系统
CN1973447A (zh) * 2004-07-01 2007-05-3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的功率控制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38259B2 (en) 2012-08-07
CN101102278B (zh) 2011-04-13
JP5255096B2 (ja) 2013-08-07
US20120269088A1 (en) 2012-10-25
JP5593414B2 (ja) 2014-09-24
JP2013179633A (ja) 2013-09-09
US20080019289A1 (en) 2008-01-24
CN102118823B (zh) 2013-03-06
CN101102278A (zh) 2008-01-09
JP2011239420A (ja) 2011-11-24
CN102724732A (zh) 2012-10-10
CN102118823A (zh) 2011-07-06
US9402223B2 (en) 2016-07-26
JP2015008488A (ja) 2015-01-15
JP6023760B2 (ja)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4732B (zh) 自组织网络的构筑方法
US8755336B2 (en) Wireless device which can improve stabil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wireless network using the same
JP4768750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06319676A (ja) フレーム送信方法、トポロジー取得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08097221A1 (en) A radio and bandwidth aware routing metric for multi-radio multi-channel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
KR20060113775A (ko) 패킷 전송 시스템, 무선 기지국 및 패킷 전송 경로 최적화방법
EP2082538A1 (en) Method for routing traffic in a local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A2772295C (en) Network address field for nodes within a meter reading wireless mesh network and associated system
KR20050043246A (ko) 최적화된 라우팅이 수행가능한 무선통신 시스템 및네트워크의 크기 측정방법
WO2011028528A1 (en) Address stripping in a meter reading wireless mesh network and associated system
Kumar et al. Robust on-demand multipath routing with dynamic path upgrade for delay-sensitive data over ad hoc networks
JP2010507265A (ja) マルチホップ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モビリティに対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4696314B2 (ja) 無線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Hou et al.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AODV and DSR in MANET test-bed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WO2013100752A1 (en) A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n end-to-end route for traversing data
Ishii Exploiting backbone routing redundancy in industrial wireless systems
Wenning et al. Opportunistic distance-aware routing in multi-sink 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Rahman et al. Integrated metric-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a routing protocol over wireless mesh networks
JP2007150420A (ja) データ伝送経路構築装置およびデータ伝送経路構築方法
Al-Hiti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outing Protocols over WiMAX
Karia et al. Review of routing metrics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s
Lv et al. Network-leading association scheme in ieee 802.11 wireless mesh networks
Zhang et al. Testbed experimentation of a meshed tree routing with local link state for wireless PAN mesh
Mahyoub et al. Reliable and low-latency routing mechanism for IoT-based networks
Lakshmi et al. Energy aware multicast opportunistic routing protocol (Eamor) to optimize lifetime of MAN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