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8792A -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08792A CN1708792A CNA2003801023161A CN200380102316A CN1708792A CN 1708792 A CN1708792 A CN 1708792A CN A2003801023161 A CNA2003801023161 A CN A2003801023161A CN 200380102316 A CN200380102316 A CN 200380102316A CN 1708792 A CN1708792 A CN 17087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layer
- information level
- sevtor address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38—Multiple laminated recording lay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G11B7/0053—Reproducing non-user data, e.g. wobbled address, prepits, BCA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在单面多层结构的光盘中,形成n个信息层,使得在相邻信息层(1,4)的组合中扇区地址部(9,11)在层叠方向不重叠,并且使光学分离层(3)位于各个信息层之间。由此,能够使扇区地址部的信号不受到相邻信息层扇区地址部的影响且能够稳定再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激光来记录和再现大容量信息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能够使用激光记录和再现信号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有相变光盘。其中,在能够重复记录和擦除信号的相变光盘中,作为记录层材料,一般使用硫族化物。
为了增加可记录光盘或者可记录可擦除(即可重写)相变光盘的记录容量,已经提出单面2层结构的光盘(例如参考特开2000-36130号公报)。
作为在光盘上记录信号的格式,有使用具有扇区地址部之扇区结构的方式以及连续记录方式。扇区结构的光盘构成为使管理记录信息信号的区域和用户记录信息信号的数据区域相分离的结构。
当将扇区结构使用于具有2层或者以上记录层的单面多层媒体上时,存在因邻近信息层记录状态导致信息层再现信号变形之类的问题。即,在邻近记录层上记录了信号以及没有记录信号时,再现信号振幅和信号电平是不同的。由于扇区地址部经常没有记录以及仅仅数据部记录信号,因此还具有在邻接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和数据部之间再现波形变形之类的问题。显然,通过使用错误校正,数据部所记录的信息能够再现,使得邻近信息层的扇区地址影响在实际使用中不成为问题。但是,在扇区地址部的信息再现中,由于即使进行错误校正也是“不强”的校正,因此被再现的信息直接受到来自邻接扇区地址部的影响。即,可以说,在单面多层结构的媒体中,将更容易产生由于地址部信息再现的错误引起实际使用上的问题。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手段,提出了在叠层方向上完全重叠各个信息层之扇区地址部之类的构思,以及在信息层层叠方向上被重叠的扇区地址部即使被偏离,也可检测和校正扇区地址部偏离量之类的构思(例如参考国际公开WO00/23990号)。但是,要使扇区地址部完全一致在制造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时需要很多功夫和成本,同时,也没有根本上解决在扇区地址部之周围边界部所邻接的信息层(特别是扇区地址部)上施加影响之类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检测和校正扇区地址部的偏离量,使记录再现装置做得复杂,结果,造成成本上升之类的另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单面多层结构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即提供一种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其不受邻接信息层的影响而能够再现扇区地址部的信息。
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在基板上形成了利用穿过该基板照射的激光可以记录或再现信号的n个(n≥2)信息层的单面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各个信息层之间形成有光学分离层,该n个信息层具有扇区结构,该扇区结构具有在圆周方向被分割的扇区地址部和用于记录信息信号的数据部,并且各个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在该信息层的层叠方向上至少与相邻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不重叠。
“信息层”为由至少包含通过激光照射形成记录标记之记录层所构成的层。光学分离层为设置用于以足够的距离使各个信息层之间分离的层,在n个信息层当中,当将信息信号记录于任何一个信息层或者再现所记录信号时,其设置使得激光束焦点不会聚于其他信息层上。即,光学分离层是这样的层,其设置使得当各个信息层进行记录和再现时,激光束不会同时记录2个或者以上的信息层,或者同时从2个或者以上的信息层中再现信号。
这里,“扇区地址部在信息层的层叠方向上至少与相邻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不重叠”指这种状态,即,在沿着某一个扇区地址部以信息层层叠方向(即介质的厚度方向)切断的截面中,该扇区地址部的上下所邻接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包含边界线)不位于其中的状态。因此,当n=2时,一个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都与另一个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完全地不重叠。当n=3时,尽管位于中央的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都与位于上下的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不重叠,但不相邻的上下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之间可以重叠。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某个扇区地址部的信息不会受到与该扇区地址部所位于的信息层相邻接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的影响的情况下进行再现。因此,能够使扇区地址部再现信号的变形小,能够实现上述目的。
优选各个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在该信息层的层叠方向上与其他任何一个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都不重叠。即,优选地,在沿着某一个扇区地址部以信息层层叠方向所切断的截面中,除该扇区地址部之外的其他任何一个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都不位于其中。该结构通过不仅排除相邻信息层也排除相隔开的信息层之扇区地址部的影响,使扇区地址部再现信号的变形更小。这种光学信息记录介质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将扇区地址部之外的部件假定为透明,当从上方观察介质时,能够看到全部的扇区地址部。当n=2时,必然采用这种结构。当n=3时,优选中央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和位于其上下的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不重叠,并且上下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之间也不重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在基板上具有利用穿过该基板照射的激光可以记录或再现信号的n个(n≥2)信息层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包括:形成具有扇区结构的各个信息层的步骤,该扇区结构具有在圆周方向被分割的扇区地址部和用于记录信息信号的数据部;形成位于各个信息层之间的光学分离层的步骤;以及确定位置的步骤,使得各个信息层中扇区地址部在该信息层的层叠方向上至少与相邻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不重叠。根据该制造方法所提供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是上述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与使扇区地址部之间完全重叠的操作相比,确定位置使得各个信息层之扇区地址部至少与相邻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不重叠的操作要更容易些。因此,与现有技术制造方法相比,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能够用更简单的方法制造能够使扇区地址部再现信号变形小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具有扇区结构的信息层是通过在具有与扇区结构相对应之凹凸的基板或者光学分离层的表面上沿着该凹凸形成构成信息层的记录层等而形成的。
可以基于信息层数目和扇区结构等预先进行位置确定。或者,在顺次重叠信息层时,可以通过一边观察扇区地址部的位置一边转动例如被层叠的信息层来在该情况下实施位置确定。或者,可以通过首先进行预备位置确定,尔后在该情况下微调整信息层等的位置来完成位置确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单面2层结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一个实施方式之结构的模式图。
图2是表示在单面2层结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中各个工序的模式图。
图3是表示在单面2层结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另一个方式中各个工序的模式图。
图4是更具体地表示图1所示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第一信息层和第二信息层结构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光盘)的结构。图1(a)是表示沿半径方向所切断后的截面图。如图1(a)所示,该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由在基板1上的第一信息层2、第二信息层4、位于第一信息层2和第二信息层4之间的光学分离层3以及保护基板5构成。信息信号的记录再现通过使用从基板1侧照射的由物镜6聚焦的激光束7进行。第一信息层2的记录再现通过使用穿过基板1的激光束7进行。对第二信息层4的记录再现通过使用进一步穿过第一信息层2的激光束7进行。
图1(b)和(c)分别表示第一信息层2和第二信息层4的扇区结构。如图1(b)所示的第一信息层2由用于在表面上记录再现信息信号的数据部8和用于管理记录数据位置的扇区地址部9构成。数据部8螺旋状地包括跟踪用的引导槽或者采样坑,扇区地址部9包括由与地址信息相对应图案构成的地址坑串。一般地,信息层的引导槽和地址坑作为顺着在基板1或者光学分离层3表面上所形成的凹凸而形成信息层的结果获得的。因此,当要使第一信息层2的引导槽和地址坑的尺寸、形状、数目和位置等成为希望的情况时,需要制造或者选择形成了与此对应之凹凸的基板1或者光学分离层3,并在具有该凹凸的表面上形成第一信息层。
如图1(c)所示,第二信息层4与第一信息层2同样具有数据部10和扇区地址部11,其图案(即该扇区配置和扇区数)是与第一信息层2相同的。扇区结构图案相同的2个信息层从激光束7侧看具有相同的表面形状(即通过坑和引导槽所形成的凹凸图案)。根据保护基板5或者光学分离层3的表面凹凸而赋予第二信息层4的扇区结构。
在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中,如图1(b)和(c)所示,配置第一信息层2和第二信息层4,被配置成其圆周方向的相对位置完全错开,而且扇区地址部9和11的圆周方向的相对位置在哪个部分都不吻合(不重叠)。如前述,由于第一信息层2和第二信息层4是扇区地址结构一致的结构,为了实现相关配置,在确定使得两个扇区地址完全错开的位置之后,需要通过介入光学分离层3来层叠2个信息层。
下面,说明本发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图2表示单面2层结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在图2(a)所示的第一成膜工序中,在基板1上形成第一信息层2,基板1上具有与包括在圆周方向被分割的扇区地址部和数据部的扇区结构之引导槽相对应的凹凸。同样,在图2(b)所示的第二成膜工序中,在第二基板5上形成第二信息层4。与第一基板1相同,第二基板5具有与包括在圆周方向被分割的扇区地址部和数据部的扇区结构之引导槽相对应的凹凸。第二基板5在最终所得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中构成保护基板5。在该制造方法中,粘贴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5使得第二信息层4和第一信息层2相对。由此,如图4所示,在第二基板5上形成的凹凸取决于与第一基板1所形成凹凸的互补关系。即,在最终所得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中,在第一基板1上构成引导槽的凹部取决于与在第二基板5上构成引导槽的凸部相重叠的关系,因此,在该部分上所形成的第一信息层2和第二信息层4都在从激光束看的附近侧面上形成了凹槽面G。
在图2(c)所示的涂覆工序中,将粘结剂101涂覆在第二信息层4上。这里,作为粘结剂,示出了使用紫外线硬化树脂的形式。涂覆例如通过旋涂法实施。粘结剂101在最终所得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中构成了光学分离层3。
在图2(d)所示的粘结工序中,使第一基板1上的第一信息层2和第二保护基板5上所形成的第二信息层4通过介入粘结剂101而相对重叠。预先确定使得第一信息层2的扇区地址部9和第二信息层4的扇区地址部11不重叠的位置,并根据该确定的位置来实施2个信息层的重叠。更具体地,在使2个信息层1和4按照满足扇区地址部9和11不重叠的位置关系的方式相面对之后,可以通过使2个基板1和5之任何一个水平移动来进行重叠。或者,可以一边确认扇区地址部9和11的位置一边实施2个信息层的重叠使得扇区地址部9和11在层叠方向上不重叠。即,当使2个信息层2和4重叠时,可以在此情况下实施扇区地址部9和11的位置确定。在此情况下进行的位置确定例如通过使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5中的一方或者两方转动来实施。扇区地址部9和11例如从两者在信息层层叠方向上为大约吻合的状态通过稍微转动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5中的一方或者两方而变为相互完全不吻合的状态。
即使用哪种方法进行位置确定时扇区地址部9和11都相互错开的情况能够在例如使2个信息层2和4重叠的状态下通过从入射激光束侧目视光学信息记录介质而进行确认。由于在数据部和扇区地址部中对光不同反射,通过目视观察扇区地址部的有无是容易的。对于图示的单面2层结构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如果通过目视观察的扇区地址部数目的总和变为在2个信息层2和4上形成的扇区地址部数目的总和,则能够确认扇区地址部9和11在层叠方向上不吻合。
在粘结工序中,根据需要,还进行转动和/或加压,使得基板间粘结剂101的厚度变为均匀。
接着,实施图2(e)所示硬化工序。硬化工序是当在粘结工序中通过基板1的扇区地址部9和基板2的扇区地址部11的位置在圆周方向是相对完全错开的位置而使2个信息层2和4重叠之后实施。在图示形式中,通过从第一基板1侧照射紫外线灯的光来硬化粘结剂101。
通过上述工序,获得了在2个信息层之间在圆周方向的扇区位置产生完全错开的单面2层结构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使形成于基板上的2个信息层重叠的其他方法是使用树脂制造的圆形片(sheet)方法。该方法是通过使用用于分离第一信息层和第二信息层的树脂制造的圆形片来制造单面2层结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方法。该方法中,通过将2个信息层配置于树脂片的两面使得第一信息层和第二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完全错开而将基板和保护基板粘贴在树脂片上。形成信息层的2个基板和树脂片通过使用粘结剂或者紫外线硬化树脂粘贴。更具体地,在将任何一个基板粘贴在树脂片上之后,按照预先进行的位置确定和/或者根据在该情况下的位置确定,通过将树脂片粘贴在另一个基板上来使2个信息层重叠。
按上述生成的单面2层结构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在再现扇区地址部9时,具有使因邻近信息层扇区地址部的影响导致再现信号变形变成没有或者变小之类的优点。因此,在该介质上记录的信号具有良好的再现特性,不会发生检测错误或者使检测错误减少。
下面,作为本发明制造方法另外的形式,说明用2P法(Photopolymerization:光聚作用法)形成光学分离层的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第二信息层的扇区结构通过在光学分离层表面的母盘(stamper)上附加凹凸并在附加了该凹凸的面上成膜第二信息层而形成。
图3表示单面2层结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包含通过2P法形成光学分离层的工序。图3(a)所示工序在基板1上形成第一信息层2,该基板1具有包括扇区地址部和数据部之扇区结构的引导槽。该工序与图2(a)所示工序相同。
图3(b)所示工序是在表面具有凹凸的母盘111上涂覆构成光学分离层3之透明树脂112的工序。母盘111表面的凹凸根据在第二信息层上应该形成的扇区结构而形成。透明树脂层112例如是紫外线硬化树脂。
图3(c)所示工序是将形成了第一信息层2的第一基板1通过使第一信息层2面对母盘111而被粘结到树脂层112上的工序。可以预先确定位置使得2个信息层之扇区地址部不相重叠并且根据该确定位置来实施该工序。根据该方法,第二信息层扇区地址部的位置基于母盘的凹凸位置来确定。更具体地,粘结工序可以在母盘111和形成了第一信息层2的第一基板1按照满足扇区地址部不重叠的位置关系的方式面对之后通过水平移动任何一个来实施。或者,可以通过转动母盘111和/或第一基板1而在该情况下实施位置确定。而且,在该工序中,根据需要实施加压和/或转动,使得第一基板1和母盘111之间的距离变为一定。接着,通过从第一基板1侧照射紫外线来硬化树脂层112。
图3(d)所示工序是在母盘111和树脂层112的边界上从母盘111剥离第一基板1的工序。这样,在第一信息层2的表面上形成了在表面具有凹凸的光学分离层3。
图3(e)所示工序是在光学分离层3的表面上成膜第二信息层4的工序。该工序结束后,在第二信息层4上层叠保护基板5。
作为图3所示制造方法的变形例,有在构成保护基板5的第二基板5上首先成膜第二信息层4以及在第二信息层4上形成光学分离层3的方法。根据该制造方法,通过例如旋涂法,最后能够在第一信息层2上作为薄膜形成第一基板1。第一基板1厚度薄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例如适用于用短波长激光束记录和再现信息。
在单面2层结构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中,各个信息层包含作为记录层的薄膜,该薄膜通过吸收被聚焦的激光束而改变光学信息,并且变化的状态通过激光束7是能够识别的。各个信息层的记录层上记录的信息信号通过将激光束7照射在第一信息层2和第二信息层4上并且检测反射光强度的变化而进行再现。再现时,照射的激光束7被正确地聚焦在要再现的信息层上是重要的。特别希望第一信息层2对记录所用激光束7的波长具有30~80%的透过率,使得足够强度的光到达第二信息层4。
向第二信息层4记录信息和再现所记录的信息通过透过第一信息层2的激光束7实施。因此,希望构成第二信息层4的记录层对记录所用激光束7的波长其光吸收率高,对再现所用激光束7的波长其反射率高。
下面,更具体说明构成本发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各个要素。
图4更详细示出本发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第一信息层2和第二信息层4的结构。在图4所示介质中,第一信息层2由第一记录层23以及保护其两面的2个保护层21和25构成。第二信息层由第二记录层43、保护其两面的2个保护层41和45、以及反射层47构成。2个信息层2和4由光学分离层3分离。在图示的状态中,2个信息层都具有脊槽(land groove)结构的引导槽。图4中,作为凹槽面,用G示出激光束7近的侧面。
首先说明基板1和保护基板5。基板1由对照射激光波长为透明的材料制成。相应的材料是聚碳酸酯和PMMA等树脂以及玻璃材料。在基板1形成第一信息层的表面上形成了构成扇区地址部9的地址坑,根据需要还形成了与图示那样的引导槽相对应的凹凸。引导槽是用于引导激光束7的连续槽,也被称为轨道。表面具有凹凸的基板通过使用例如在紧凑光盘(CD)和数字通用盘(DVD)中所采用的母盘制作(mastering)工序形成。
基板1的厚度通常是0.5~0.7mm。在如上述将光学分离层3通过2P法形成于第二基板5所形成的第二信息层4上的情况下,基板1可以是通过旋涂法等所形成的薄的基板。
为了抑制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整体弯曲,保护基板5优选由与基板1相同的材料形成,优选具有与基板1相同的厚度。显然,基板5对照射的激光波长未必需要是透明的。基板5也与基板1相同,通过使用母盘制作工序形成,当用2P法形成光学分离层时,也可用旋涂法形成。
构成保护层21,25,41和45的材料在物理和化学上是稳定的,即,优选熔点和软化温度比构成第一记录层23和第二记录层43材料的熔点高以及是与记录层材料不相固溶的材料。而且,优选保护层对激光波长是透明的。构成保护层的材料例如是从Al2O3、SiOx、Ta2O5、MoO3、WO3、ZrO3、ZnS、AlNx、BN、SiNx、TiN、ZrN、PbF2、和MgF2等电介质中选择的材料,或者是这些材料的适当组合。当保护层由电介质构成时,保护层被称为电介质层。显然,保护层不一定是电介质或者透明材料,例如,其可以由对可见光和红外线具有光吸收性的ZnTe等形成。在图示的4个保护层21,25,41和45当中,可以使至少一个保护层由与其他保护层不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使例如4个保护层全部由不同的材料形成。这种情况下,具有使热光学上盘的设计自由度增大的优点。显然,4个保护层可以全部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保护层通过电子束蒸发法、溅射法、离子镀法、CVD法、或者激光溅射法等形成。
各个保护层的厚度根据记录再现使用的激光波长来合适地选择。通常,各个保护层的厚度在20~200nm范围内。位于一个记录层上下的保护层不需要是相同的厚度,如果一个是薄层,则可让另一个是厚层。
第一记录层23和第二记录层43是通过激光照射而产生相变形成记录标记的层。如果相变是可逆的,则能够进行擦除和重写。相变一般在晶相和非晶相之间产生。相变有时也在晶相-晶相间产生。构成记录层的相变材料例如是以Te、In或者Se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更具体地,作为相变材料,可举出Te-Sb-Ge、Te-Ge、Te-Ge-Sn、Te-Ge-Sn-Au、Sb-Se、Sb-Te、Sb-Se-Te、In-Te、In-Se、In-Se-Tl、In-Sb、In-Sb-Se、以及In-Se-Te等。尤其是通过试验研究记录擦除重复特性良好的材料及其材料组成得知,将Ge、Sb、Te的3元素系作为主要成分的结构是好的。如果将各个元素的原子量比表示为GexSbyTez,则特别优选以0.10≤x≤0.35,0.10≤y,0.45≤z≤0.65(这里,x+y+z=1)表示的组成。各个记录层的厚度例如假设为10~15nm大小。记录层通过电子束蒸发法、溅射法、离子镀法、CVD法、或者激光溅射法等形成。
第一记录层23和第二记录层43可以由相同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形成。2个记录层可以是相互不同的厚度。即使在任何一个情况下,也要合适地选择第一记录层23的材料和/或厚度,使得整个第一信息层2具有前述的透光率。
由在晶相-非晶相间相变材料构成的记录层通常在非晶状态下成膜,根据需要实施初始化工序。初始化工序是通过将非晶状态的记录层升温到结晶温度或者以上的温度而进行结晶的工序。
光学分离层3是在第一信息层2和第二信息层4之间配置的中间层。光学分离层的功能如前述。光学分离层3的厚度通常是在10μm以上100μm以下,优选为30μm以上60μm以下。光学分离层3由对将信号记录于第二信息层4和再现记录信号时所照射激光的波长为透明的材料形成。这是为了确保第二信息层4上的足够光量。光学分离层3例如由环氧系列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形成。当通过树脂片的粘贴形成光学分离层3时,作为树脂片,能够使用光盘粘贴用的双面带(例如日东电工(株)的粘结片DA-8320)等。
反射层47由从Au、Al、Ni、Fe以及Cr等中选择的金属元素或者这些金属的合金构成。为了实现使第二记录层43光吸收效率高的作用,优选设置反射层47。反射层47的厚度通常是50~180nm。反射层47通过电子束蒸发法、溅射法、离子镀法、CVD法、或者激光溅射法等形成。
当通过粘贴基板上所形成的2个信息层的方法来制造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时,反射层47被形成于构成保护基板5的基板的表面上。这种情况下,构成第二信息层的保护层45、记录层43以及保护层41以该顺序被形成于该反射层的表面上。如图3所示,当通过2P法形成光学分离层3时,反射层47被形成于保护层45上。
上面说明了单面2层结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根据需要,光学信息记录介质还可以包含另外的层。例如,在图4所示形式中,可以在各个记录层和各个保护层之间形成界面层。界面层被设置用于防止在保护层和记录层之间元素的相互扩散。界面层例如是氮化物或者碳化物,例如是由一般式X-N或者X-O-N所表达的材料,这里,X优选是从Ge、Cr、Si、Al和Te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元素。
在第一信息层中也可以设置反射层。该反射层通过合适选择材料和厚度形成,使得整个第一信息层具有前述的透光率。
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不局限于n=2的单面2层结构,其可以具有3层或者大于3层的信息层。即使在具有3层或者大于3层之信息层的情况下,通过配置各个扇区地址部使得至少相邻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在信息层的层叠方向不重叠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具有3层或者以上信息层的本发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通过重复例如使用上述2P法形成光学分离层的工序以及在其表面上形成信息层的工序而制造。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通过合适地配置形成了信息层的基板和/或母盘,使得各个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与相邻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不重叠而将各个光学分离层形成于信息层的表面上。
本发明光学信息记录介质通过合适选择各个信息层的构成、光学分离层的厚度和基板的厚度而被构成作为用例如波长660nm附近红色区激光束进行记录再现的介质。或者,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也能够构成作为用波长约405nm蓝紫色区激光束进行记录再现的介质。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不受记录再现所使用激光束波长的限制,其也能够适用于所有具有扇区结构的单面多层结构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由于获得能够稳定再现扇区地址部信号的单面多层结构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本发明优选适用于用于长时间记录动态图像和语音的大容量光盘。
Claims (4)
1、一种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在基板上形成了利用穿过该基板照射的激光可以记录或再现信号的n个信息层的单面多层结构,其中n≥2,其特征在于,在各个信息层之间形成有光学分离层,该n个信息层具有扇区结构,该扇区结构具有在圆周方向被分割的扇区地址部和用于记录信息信号的数据部,并且各个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在该信息层的层叠方向上至少与相邻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不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各个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在该信息层的层叠方向上与其他任何一个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都不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n=2。
4、一种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在基板上具有利用穿过该基板照射的激光可以记录或再现信号的n个信息层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其中n≥2,包括:
形成具有扇区结构的各个信息层的步骤,该扇区结构具有在圆周方向被分割的扇区地址部和用于记录信息信号的数据部;
形成位于各个信息层之间的光学分离层的步骤;以及
确定位置的步骤,使得各个信息层中扇区地址部在该信息层的层叠方向上至少与相邻信息层的扇区地址部不重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312437 | 2002-10-28 | ||
JP312437/2002 | 2002-10-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08792A true CN1708792A (zh) | 2005-12-14 |
CN1319054C CN1319054C (zh) | 2007-05-30 |
Family
ID=32171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8010231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9054C (zh) | 2002-10-28 | 2003-10-24 |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60062131A1 (zh) |
JP (1) | JPWO2004038706A1 (zh) |
CN (1) | CN1319054C (zh) |
AU (1) | AU2003275641A1 (zh) |
WO (1) | WO200403870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75464B2 (en) * | 2005-11-03 | 2014-03-18 | Cinram Group, Inc. | Dual sided optical storage media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
US7684309B2 (en) | 2005-11-03 | 2010-03-23 | Cinram International Inc. | Multi-purpose high-density optical disc |
US8739299B1 (en) | 2009-12-24 | 2014-05-27 | Cinram Group, Inc. | Content unlock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58732A (ja) * | 1988-08-24 | 1990-02-27 | Nec Corp | 記録再生方式 |
US5303225A (en) * | 1989-10-30 | 1994-04-12 | Matsushita Electrical Industrial Co., Ltd. | Multi-layered optical disk with track and layer identification |
MY140917A (en) * | 1991-06-04 | 2010-02-1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Multiple data surface data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
KR0165297B1 (ko) * | 1994-11-09 | 1999-03-20 | 김광호 | 다층 정보디스크 및 그 제조방법 |
JPH09270149A (ja) * | 1996-04-01 | 1997-10-14 | Funai Denki Kenkyusho:Kk | 2層式光ディスクおよび2層式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
EP0818776B1 (en) * | 1996-07-10 | 2008-02-13 | Hitachi, Ltd. |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c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therefor |
JP3552143B2 (ja) * | 1997-07-15 | 2004-08-11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多層ディスク用キャリッジ制御装置 |
TW554341B (en) * | 2000-12-15 | 2003-09-21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and its use |
-
2003
- 2003-10-24 WO PCT/JP2003/013600 patent/WO200403870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10-24 AU AU2003275641A patent/AU200327564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10-24 US US10/532,061 patent/US2006006213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10-24 JP JP2004546471A patent/JPWO2004038706A1/ja active Pending
- 2003-10-24 CN CNB2003801023161A patent/CN131905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03275641A1 (en) | 2004-05-13 |
CN1319054C (zh) | 2007-05-30 |
WO2004038706A1 (ja) | 2004-05-06 |
JPWO2004038706A1 (ja) | 2006-02-23 |
US20060062131A1 (en) | 2006-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031C (zh) | 信息记录媒体和应用该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 |
JP4139740B2 (ja) | 光記録再生方法及び追記型光記録媒体 | |
CN101512647B (zh) | 多层相变光学记录介质 | |
TW200809845A (en)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initializing th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 |
JPWO2004032130A1 (ja) |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 |
CN1319054C (zh) |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040062189A1 (en) |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 |
JP2002092962A (ja) | 光学情報記録媒体 | |
JP3752177B2 (ja) | 追記型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その製造方法 | |
JP4271116B2 (ja) | 光記録再生装置 | |
JPH113543A (ja) | 情報記録媒体 | |
TWI301974B (en)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 |
EP1494219A1 (en) |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 |
JP3908682B2 (ja) |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記録再生方法 | |
JP2004327007A (ja) |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
JP2003006919A (ja) |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光記録媒体製造方法 | |
KR20050098764A (ko) | 광기록 매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2002092959A (ja) | 光記録媒体 | |
JP2004013942A (ja) | 光記録再生方法及び光記録媒体 | |
US20050074577A1 (en)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 |
JP2001184720A (ja) |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の記録再生方法 | |
KR20080095303A (ko) | 광 기록 매체 | |
JP4322719B2 (ja) |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 |
JPH01208737A (ja) | 新規な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483192A (zh) | 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和记录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0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