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6653A - 传送装置与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送装置与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6653A
CN1706653A CN 200510073560 CN200510073560A CN1706653A CN 1706653 A CN1706653 A CN 1706653A CN 200510073560 CN200510073560 CN 200510073560 CN 200510073560 A CN200510073560 A CN 200510073560A CN 1706653 A CN1706653 A CN 17066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electrode group
record
potential differen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735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4965C (zh
Inventor
早乙女纯俊
松本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706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6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49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496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装置,包括:在记录介质上通过喷射墨水进行记录的记录单元;传送介质的传输带;包括多个位于所述传输带内的电极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充电单元,对第一和第二电极组进行充电以提供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以便产生静电力将介质吸附到所述传输带上;双面传送单元,将所述传输带传送的介质从第一表面向上翻转成第二表面向上,并且将介质以第二表面向上发送到所述传输带;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充电单元进行控制,使得传送第二表面向上的介质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不同于传送第一表面向上的介质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

Description

传送装置与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用于吸附和传输记录介质的传输带的传送装置以及一种在该传送装置所传输的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喷墨记录装置通过将从记录头喷射墨滴在由传送机构传输的记录介质上而进行记录。喷墨记录装置具有这样的优势,记录头的尺寸可以轻易地缩小,可以高速地记录高清晰度的图像,运营成本可以减少,由于无击打的机构从而可以降低噪音,并且通过使用具有各种颜色的墨水可以轻易地记录出彩色图像。特别地,整行型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安排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喷射喷嘴的线型记录头。这样,整行型喷墨记录装置可以提供较高的记录速度。
然而,在整行型喷墨记录装置中,包括有多个在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上的线型记录头的装置具有较大的最上端记录头和最下端记录头之间的距离。因此,如果记录介质的记录区的湿度含量增加,记录介质会轻微翘起。这样就会使从记录头喷射出来的墨滴偏离施加在想要的位置上,于是,记录的质量就下降了。因此,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就有必要将记录介质压在传送机构上。
为了将记录介质压在传送机构上,普遍知道的一个方法就是其中的传送机构包括一个电极,该电极被充电以产生静电力从而吸附记录介质(参考,例如,日本公开专利No.2002-284383)。
另一方面,近年来,除了在记录介质的一面进行记录之外,很多情况下还要求在记录介质的两面都进行记录。当在记录介质的两面都进行记录时,一个记录头首先喷射墨水到第一表面接着喷射墨水到第二表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第一表面上进行记录增加了记录介质的湿度含量,记录介质就会明显地膨胀并且起波纹(起皱)。这样,在第二表面上的记录质量较于单面记录就会下降。如果上述的传输方法被运用到双面记录,就可以满足此时所要求的记录质量。然而近年来,对更高质量的记录有所要求。
另外,如果传输带被用来传输记录介质并且如果传输带在装置里面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使用,具有较大曲率的部分就有可能发生永久变形,例如和传送辊接触的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关于一种传送装置以及一种记录装置,用以在双面记录时甚至是记录介质的湿度含量增加时将记录介质可靠地吸附到传送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传送装置,包括:传送记录介质的传送单元,该传送单元包括带有电极的吸附力产生单元,通过对该电极施加电压而吸附记录介质;双面传送单元,将传送单元所传送的记录介质从第一表面向上翻转成第二表面向上并将记录介质再次传送给传送单元从而以第二表面向上传送记录介质;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记录介质上的记录量;以及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吸附力产生单元,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里的记录量来改变施加到电极上的电压,使得传送第二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传送单元和记录介质之间的电位差大于传送第一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传送单元和记录介质之间的电位差。
由于传送装置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记录量来改变施加到传送单元上的电压,从而传送第二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传送单元和记录介质之间的电位差大于传送第一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的电位差,传送第二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传送单元和记录介质之间的较大的电位差增加了传送单元对于记录介质的吸附力,甚至当记录介质的湿度含量增加时也是如此。结果是,记录介质就可以可靠地吸附到传送单元上。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的结构和操作。相应地,记录介质在双面记录甚至在记录介质的湿度含量增加时可以可靠地吸附在传输带上。
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和优势将在以下结合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所作的描述中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总体结构方框图;
图2是传输带的平面图;
图3是记录装置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
图4是传输带的立体视图;
图5是传输带的横截面视图;
图6A,6B和6C是表示传输带和压板之间的吸附力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传输带和记录介质之间的吸附力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图表;
图8是表示传输带和记录介质之间的吸附力随着记录介质表面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图表;
图9是表示记录介质的湿度含量与点计数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0是表示控制单元的方框图;
图11是记录装置执行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对记录介质传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述的实施例中,对用于通过喷射墨滴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装置的记录介质传送装置作为一个例子进行描述。
以下结合附图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包括记录介质传送装置的记录装置进行描述。
首先,结合附图对该记录装置的总体结构进行描述。该记录装置包括的自动供纸单元,包括供纸单元,传输带单元(传送装置)、安装在传输带单元上的双面传送单元、输出单元,以及记录头单元。图1是表示记录装置1的总体结构的横截面视图。如图1所示,记录装置1包括供纸单元2,传输带单元3,双面传送单元6,记录单元7,以及输出单元4。
该供纸单元2包括:其上放置有记录介质P的压板21以及供纸旋转体22,二者都固定在基座20上。该供纸旋转体22送入记录介质P。该压板21围绕着固定在基座20上的旋转轴“a”进行旋转并且被压板弹簧24压在供纸旋转体22上。在压板21面对供纸旋转体22的某个区域上,安装有分离片25。该分离片25由具有高摩擦系数的材料构成,如人造绒面革,以防止双重送入。同样,分离爪26以及释放凸轮(没有显示)固定在基座20上。该分离爪26覆盖了记录介质P的一个面上的角以将记录介质P一页接一页地分离。该释放凸轮释放压板21和供纸旋转体22之间的接触。
根据这种配置,在准备的模式下,该释放凸轮将压板21向下推到预定的位置。这样,压板21和供纸旋转体22之间的接触就被释放。接着,当传送辊32的驱动力通过一个齿轮传递到供纸旋转体22和释放凸轮,该释放凸轮就从压板21处移开,因此,压板21向上运动。供纸旋转体22被带动与记录介质P接触。随着供纸旋转体22的旋转,记录介质P被拾取并且开始送进。记录介质P通过分离爪26一页接一页地分离并且相继被发送到传输带单元3。供纸旋转体22旋转直到记录介质P被转移到传输带单元3。当记录介质P被转移到传输带单元3时,装置就进入准备模式,此时压板21和供纸旋转体22之间的接触被再次释放。接着传送辊32的驱动力被切断。
供纸旋转体90被用于手动供纸。该供纸旋转体90响应来自计算机的记录命令信号而旋转因此位于手动托盘91上的记录介质P被移至传送辊32。
传输带单元3将记录介质P保持在传输带(传输部件)31上来传输记录介质P。该传输带单元3包括用以传输记录介质P的传输带31以及PE传感器(没有显示)。
传输带31包括吸附力产生单元36,用以将记录介质P保持在传输带31上。
传输带31被驱动辊34驱动。传输带31经过传送辊32以及压力辊35,传送辊32和压力辊35均为从动辊。该传送辊32和驱动辊34被旋转地安装在压板30上。所述压力辊35被安装在机械臂50的一端,其另一端作为支点安装在压板30上。弹簧51对机械臂50施加压力因此压力辊35对传输带31施加了张力(例如,2.0kgf)。压板30位于传输带31之下以限制传输带31向下的位移。
压紧辊33安置在面对传送棍32的位置上。该压紧辊33和传输带31接触并且由传输带31的运动来驱动。该压紧辊33被弹簧(没有显示)推压在传输带31上以便导引记录介质P到记录头单元。同样,压紧辊33电气连接于主机架(没有显示)以消除聚集在传输带31表面上的电荷。
在传送记录介质P的传输带单元3的入口处,安装有上部导向器27和下部导向器28,用以导向记录介质P。在上部导向器27上,安装有PE传感器杆23以检测记录介质P的前缘和后缘并将检测结果发送到PE传感器。更进一步,在传送辊32的记录介质供纸方向的下游端,安置有记录单元7以根据图像信息形成图像。
在这种结构中,记录介质P被转移到传输带单元3接着转移到一对传送辊32和压紧辊33同时被上部导向器27和下部导向器28导向。与此同时,PE传感器杆23检测到所传送的记录介质P的前缘以确定在记录介质P上的记录位置。记录介质P由传输带31传送,传输带31被电机通过传送辊32而旋转。
传输带31是整块且无缝的带,其保持着记录介质P并且在保持着记录介质P的同时移动。传输带31可以由合成树脂构成,例如聚乙烯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厚度约为0.1mm到0.2mm。如果传输带31有接缝,施加到传输带上的电压就会在接缝处发生变化。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带31是整块的,因此没有接缝。相应地,就可以在带的表面施加一个均匀的电压。
传输带31由吸附力产生单元36、基层36c和表面层36d构成,在吸附力产生单元36中梳形排列具有多个电极板极36a的第一电极组和具有多个接地板极36b的第二电极组,并且两个电极组具有不同的电压电平。这些层可以使用例如粘合剂或通过热熔接粘结在一起。
接下来描述吸附力产生单元36。如图2所示,吸附力产生单元36拥有具有相同极性的导电金属电极以及具有相反极性或是接地的导电金属电极(也就是,电极板极36a和接地板极36b)。这两种类型的板极交替地排列。如图所示,梳形上的每一个齿独立地安排着,并且多个齿以垂直于传输带31的运动方向的方向安置在传输带31上而彼此之间平行。在运动方向上的传输带31的两侧,电极板极36a的端子36a’以及接地板极36b的端子36b’暴露在传输带31的表面上。端子36a’和36b’被用来接收电力。每个端子在传输带31的运动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电极板极36a和接地板极36b的宽度。安装有导电供纸刷52(图1所示)以便以预定的压力和每个端子接触。一个如图3所示的高压电源(充电单元或电源单元)320通过导电供纸刷52对电极板极36a的端子36a’施加一个正或负极电压。也就是,导电供纸刷52连接到电源320上,电源320产生一个预定的高压电源。供纸刷52还使得接地板极36b的端子36b’的电压流入大地。通过对供纸刷52施加一个大约为0.5kv到10kv的电压,就会在传输带31上位于每一个记录头7的底下的记录位置上产生一个吸附力。
当对电极板极36a施加了一个电压,就会在从电极板极36a到接地板极36b的方向上产生一个电力,于是,就形成了电通量线。吸附力产生单元36和接地板极36b之间的电压差在传输带31上生成一个吸附力。在记录介质P的记录表面,就生成了极性与施加到电极板极36a上的电压相同的电荷(表面电位)。吸附记录介质P的力是电极板极36a和接地板极36b之间最为微弱的,此处不存在导电金属。
安装了一对清洁辊使得传输带31在这对清洁辊38的辊隙之间移动。该对清洁辊38由具有直径约为10μm到30μm的气孔的耐用的泡沫海绵构成以吸收墨水从而清洁沉积在传输带31上的墨水污染物。传输带31首先被这对清洁辊38清洁,接着被作为放电单元的放电刷37放电。
双面传送单元6将传输带31传送的第一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P翻转并将其以第二表面向上再次发送到传输带31。具体地,双面传送单元6如下翻转记录介质P:首先,双面传送单元6将具有记录过的第一表面的记录介质P移动到输出侧。当记录介质P的后缘到达由输出辊41和齿轮42限定的辊隙时,双面传送单元6通过反转输出辊41来以相反的方向移动记录介质P。记录介质P被导向进位于传输带单元3之下的双面传输路径61,如图1所示。记录介质P接着在双面传输路径61上被多个传送辊传送并且再次移动穿过由传送辊32和压紧辊33限定的辊隙。之后,记录介质P在传输带31的表面上发送。结果是,记录介质P以记录过的表面(第一表面)的反面的表面(第二表面)向上而被引导至记录单元7,这样就允许进行双面记录。双面传输路径61支持多个记录介质。
记录单元7使用了线型喷墨记录头,其中有多个喷嘴被安排在与记录介质P的供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从记录介质P的供纸方向的上游端,喷墨记录头7K(黑),7C(青蓝),7M(品红),7Y(黄)以这个顺序安排并且间隔预定的距离。记录头7K,7C,7M以及7Y安装在头架7a上。在这些记录头中的墨水可以从加热器处受热。热量导致了墨水的薄膜状沸腾。薄膜沸腾扩张并且收缩成一个墨水泡,这样就导致了喷嘴内部的压力变化。该压力变化将墨水从喷嘴内喷射在记录介质P上,于是,就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了图像。
记录单元7的一端被可旋转地安置在轴71上。在记录单元7的另一端上形成的突起7B与横杆72接合,从而限定了喷嘴表面和记录介质P之间的间隙。
输出单元4包括输出辊41和齿轮42。记录单元7记录过的记录介质P途经由输出辊41和齿轮42组成的辊隙而被输出到接纸盘43上。输出辊41通过一个传动机构(没有显示)由驱动辊34的转矩驱动。齿轮42是在记录的表面上滚动的辊。相应地,齿轮42设计成和记录介质的接触区域足够小以致于即使当旋转体和记录介质的记录表面发生接触时也不会使所记录的图像发生变形。
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如图3所示,控制单元300包括CPU(中央处理器)310,用于发送各种控制指令;ROM(只读存储器)311,用于存储控制数据,以及RAM(随机存取存储器)312,用于扩展记录数据。供纸电机316驱动供纸旋转体22,并且传送电机317驱动驱动辊34。头驱动器313驱动记录单元(记录头7Y,7M,7C和7K)。多个电机驱动器314驱动供纸电机316以及传送电机317。接口(I/F)318在控制单元300和例如计算机或数码相机的主机设备400之间传递数据。
现在参照图4和图5对根据本实施例的传输带单元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图4是传输带单元的整体结构的立体视图。图5是表示压板的示意图。
首先,对压板30进行描述。如图4和图5所示,凸缘30a被安排在压板30上的面对记录头7K,7C,7M和7Y的位置。也就是,每一个凸缘30a被安置在喷嘴线的方向上(和供纸方向垂直)。该方向平行于喷嘴面。
凸缘30a面对传输带31的表面30b具有预定的宽度(在供纸方向)。所有的表面30b都位于同一个假想的平面上。为了获得足够的吸附力,凸缘30a用导电材料制成。低摩擦层30c,例如厚度约为100μm摩擦系数为0.2的例如Teflon膜或高分子量聚乙烯膜,形成在所有的表面30b上,其与传输带31滑动接触。在传送中,表面30b和传输带31之间的摩擦可以减小而且可以获得传输带31的稳定旋转负载,这样就保证了供纸精确度。
接下来描述防止由于传送中的吸附力和传输带31的颤动而发生的传输带31的残余变形的原理。
首先,描述残余变形的形态。如上所述,传输带31包括吸附力产生单元36(电极板极36a以及接地板极36b)、基层36c以及表面层36d。例如,所有的层都由粘结剂或通过热熔接粘结在一起。由于材料弯曲特性的不同,如果传输带单元3在记录装置1中保持长时间不用,在具有较大弯曲的部分就会发生永久变形,例如与传送辊32、驱动辊34以及压力辊35相接触的部分(蠕变问题)。当在这种状态开始传送操作时,传输带31延伸在传送辊32和驱动辊34之间的部分就在传送方向上被压力辊35施加的张力所牵引。此时,传输带31的永久变形就会在传输带31面对记录头的位置上产生高度约0.5mm到1.0mm的起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传输带31上的梳形电极中的电极板极36a施加一个高压(0.5kv-10kv)以产生电力,记录介质P被吸附到传输带31的上表面。这样,传输带31的起皱就避免了。同样地,传输带31的下表面被吸附至压板30的凸缘30a。这样,就防止了传输带31的起伏。结果是,就可以实现在记录介质P上的可靠记录以及传输带31对记录介质P的可靠传送。
至于吸附力,传输带31以及凸缘30a被模拟为串连的电容器(参考图6B和图6C)。这样,就可以得到如图6A所示的等式。从等式可以看出,当施加到传输带31上的电极板极36a的电压增大时,也就是,当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增大时,传输带31和压板30之间的吸附力也增加。相反地,当传输带31和压板31之间的距离增加时,吸附力减小。
另一方面,当用于双面记录的记录介质P被吸附到传输带31上时,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所施加的电压应当根据是在记录介质P的第一表面上进行记录还是在记录介质的第一表面记录已经完成并且记录介质P已经被发送到双面传送单元6之后在其第二表面上进行记录,而被改变。当记录在第二表面上进行时,已经在记录介质P上喷射了墨滴。所以,记录介质P的湿度含量就发生了变化。如果湿度含量增加了,吸附力就会减小。这就是本发现的原因。同样,当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具体而言,在高湿度的环境里,记录介质P的湿度含量就会增加。结果是,即使是单面记录的情况下吸附力也会减小。
相应地,本发明人试图通过安装湿度检测传感器319而在单面记录或是双面记录的情况下将记录介质可靠地吸附在传输带上,如图3所示,在传输带的附近,判断单面记录的施加电压,并进一步改变双面记录的施加电压。图7和图8表示了吸附力,湿度含量以及施加电压之间的关系。在图7和图8中,纵坐标代表了吸附力以及施加的防皱电压,以及横坐标代表了记录介质的湿度含量。
如图7所示,如果记录介质的湿度含量增加,当施加到电极板极36a上的电压改变为±0.5kv,±1.0kv以及±1.5kv时(也就是,+0.5kv或-0.5kv,+1.0kv或-1.0kv,以及+1.5kv或-1.5kv,以后同样适用)吸附力全部减小。另外,当施加的电压高且墨滴从喷记录头中喷射出时,由于电场墨滴的方向会发生偏移。在此使用的,这种现象被称为“偏离”,偏离安全范围曲线和偏离允许范围曲线在其上注出且在±1.5kv曲线之下。如果电压在偏离允许范围之内,偏离就不影响记录质量。然而,电压在偏离安全范围之内。
另外,当墨水喷射到记录介质上时,墨水中的水含量会使记录介质膨胀并且导致记录介质的起皱。所谓“防止起皱的施加电压”是防止这种现象而施加的电压。可以从图7中看出,在正常的室温环境下要将记录介质吸附到传输带上,需要大约±0.6kv的施加电压。然而,在低温低湿度的环境下,施加±0.4kv的电压就足够了。在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下,需要施加约±1.0kv的电压。这是因为记录介质的湿度含量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具体地,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湿度含量高,这样就降低了吸附力。相应地,当湿度含量增加时,就要求一个更高的施加到传输带31上的电压。
如图9所示,当喷射到记录介质P上的墨水含量因为在记录介质P上记录的信息量增加了而增加时,由于墨水中的水,记录介质P的湿度含量就增加了,且与墨滴量成正比。这样,记录介质P的湿度的增加妨碍了记录介质P被吸附到传输带31上。所以,如图10所示,在记录装置1的控制单元300中提供一个点计数单元103用以计算墨滴量(也就是,所记录的信息量)这样,当在第二表面进行记录时,施加到传输带31上的电压根据关于第一表面上记录的信息而改变。该信息接收自点计数单元103。结果是,如同在第一表面记录一样,在第二表面记录时记录介质P可以被可靠地吸附在传输带31上。
接下来描述传送装置和记录装置的控制单元。如图10所示,记录装置1的控制单元300包括:图像处理单元102,用于处理来自个人计算机的图像信息;头控制单元313,用于根据来自图像处理单元102的信息控制记录单元7的驱动。图像处理单元102包括:点计数单元103,用以计算传递到头控制单元313的记录信息的量;以及页存储器(存储单元)104可以存储保持在双面传送路径61上的多个记录介质的图像信息。这些单元由如图3所示的CPU310,ROM311以及RAM312组成。
接下来描述在施加到传输带上的电压以及吸附力方面双面传送与单面传送之间的差别。
如图8所示,当在单面传送中进行标准的图像记录时为了将记录介质吸附到传输带,所要求的施加到传输带上的电压约为±1.0kv。当通过双面传送单元6进行双面传送并在此环境下进行记录时,墨水已经被喷射到了记录介质上,因此记录介质的湿度含量已经增加了(参考图8中指示为“双面打印”的线)。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记录介质可靠地吸附到传输带,必须在传输带上施加一个更高电压(绝对电压)。在上述的环境下,在双面传送中所需要施加到记录介质的电压为±1.5kv。也就是,在双面传送中,较单面传送的电压而言需要一个增加了至少±0.5kv的更高电压。
如果从记录头到记录介质的墨水喷射量为最大,湿度含量进一步增加。相应地,为了可靠传送记录介质以便双面记录,施加到传输带的电压应当进一步增加。在本实施例中,当在单面传送中最大量的墨水从记录头喷射出来,施加到传输带的电压为±2.0kv。也就是,在双面传送中,较单面传送的电压而言需要一个增加了至少±1.0kv的更高电压。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相对于单面传送的电压而言增加施加到双面传送中的传输带上的电压将记录介质可靠地吸附在传输带上。也就是,施加到传输带上的电压发生了变化使得传送第二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传输带和记录介质之间的电位差大于传送第一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的电位差。
也就是,施加到电极板极36a上的电压的绝对值增加使得传送第二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大于传送第一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的电位差。
例如,当记录介质以第二表面向上而被传送时,施加到电极板极36a上的电压的绝对值增加使得当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记录量为第一记录量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设定为第一电位差,而当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记录量为大于第一记录量的第二记录量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设定为大于第一电位差的第二电位差。
下面详细描述改变施加电压的配置。当在第一表面上进行记录时,点计数单元103首先计算喷射在记录介质P上的墨水量(也就是,记录介质P上的记录量)。控制单元300接着根据从点计数单元103的计算值确定记录介质P的湿度含量。接下来,控制单元300使用例如图8所示的关系,根据湿度含量的变化确定一个最佳的施加到传输带上的增加电压,所以,控制单元300进一步增加施加电压。
根据本实施例,具有这样配置的记录装置可以通过给传输带施加一个需要的电压,以在传送由于高湿度含量而起皱的记录介质时增加记录介质和传输带之间的吸附力,从而可靠地将记录介质吸附到传输带上。由于记录介质可靠地吸附在了传输带上,记录头和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可以保持不变,这样,即使在双面传送时记录质量也可以保持不变。
为了进行在记录介质上的双面记录,先在第一表面上进行记录而后在第二表面上进行记录。在连续记录中,如果在记录介质的双面上进行记录之后提供下一页记录介质,则无法实现近年来所要求的高速记录。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结束了第一表面的记录之后记录介质被临时保持在双面传输路径61上。
紧接着第一表面已经记录过的第一记录介质被发送到双面传输路径61,执行下一页记录介质的第一表面的记录。当下一页记录介质进行到双面传输路径61上时,第一记录介质就进行到一个面向记录单元7的位置上。记录单元7对所发送的第一记录介质进行第二表面记录。
如上所述,紧接着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一表面的记录完成并且发送到了双面传输路径61上,开始对下一记录介质的第一表面进行记录。接下来,紧接着下一记录介质被发送到传输路径61,第一记录介质进行到面对记录单元7的位置。记录单元7对所发送的第一记录介质进行第二表面的记录。这样,通过交替地进行在下一记录介质的第一表面的记录和在第一记录介质的第二表面的记录,记录过程就会得到加速。
在本实施例中,对两种记录介质,也就是,对作为例子的第一和下一记录介质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就是,双面传输路径61可以保持多个记录介质。这里,点计数单元103包括页存储器104用以存储多个记录介质中的每一个的记录量,如上所述。相应地,通过存储每一个记录介质的第一表面的记录量,就可以更为平稳地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进行交替记录。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根据由点计数单元103从记录量计算出的数据并根据记录是否在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进行,交替地改变施加在记录介质上的电压。
为了改变电压,设计成使得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记录头和最后记录头之间的距离。这样,施加到每个电极上的电压可以对于每个记录介质而独立控制。在实际的例子中,第一记录头和最后记录头之间的距离约为80mm,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约为100mm,并且控制电压所施加的区域约为90mm。这些数值允许独立控制。
图1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控制操作的流程图。在步骤S1,供纸电机316以及传送电机317被驱动使得记录介质被送进记录单元。在步骤S2,湿度传感器319的检测结果被输入。在步骤S3,根据湿度传感器319的检测结果以及根据记录是在第一还是第二表面上进行来确定施加到每一个电极的电压。在步骤S4,根据所确定的电压来控制高压电源320使得所确定的电压被施加到每一个电极上。在步骤S5,记录单元7根据图像信息将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在步骤S6,确定是否在记录介质的另一表面上进行记录。如果需要在另一表面进行记录,记录介质,在步骤S7,被发送到双面传送单元,在此记录介质被翻转并且被再次发送到记录单元7。如果在步骤S6确定记录已经完成,则记录介质通过输出单元4被输出到装置的外部。
另一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控制单元检测记录介质的湿度含量和的记录量并且改变进行单面记录以及双面记录时所施加的电压。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当在第一表面的反面(也就是,第二表面)上记录时,相较于在第一表面上记录时的电压,改变所施加的电压使得在施加电压上添加一个常量附加电压(例如,±0.5kv)。
虽然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参照作为传送部件的无缝整块传输带进行了描述,本发明却并不限于此应用。例如,可以使用鼓作为传送部件。
此外,当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参照具有多个使用不同颜色墨水的记录头的喷墨双面记录装置进行描述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带有单个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或带有多个用于使用具有同样颜色不同浓度的墨水记录图像色调的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装置。也就是,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具有任何数量的记录头的记录装置而具有同样的优势。
进一步,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具有任何记录单元以及任何结构的墨盒的记录装置。例如,记录单元可以是结合了记录头和墨盒的盒式的,或者是记录头和墨盒通过进墨管连接的单元。
本发明适用于喷墨式记录装置。例如,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具有使用了例如压电设施的机电换能器的记录单元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特别地,本发明尤其有利地适用于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中使用了一种墨水由热能喷射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有助于高清晰的记录。
进一步,本发明尤其有利地适用于一种名为串行型的记录装置,其中通过在垂直于记录介质的供纸方向的方向上移动记录头而进行记录。可替代地,记录装置可以为整行型的,其中记录头具有对应于记录介质的最大宽度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记录头可以用多个记录头合并组成或由集成记录头单元组成。另外,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具有固定在机身上的串行型头的记录装置,具有可移动的芯片型串行头的记录装置,或者具有有着内置式墨盒的盒式串行型头的记录装置。该可移动芯片型串行头被安装并且电气连接在该装置的主体上,并且被提供来自该装置主体的墨水。
更进一步,上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可以是信息处理装置例如计算机的图像输出外设,可以是能够在机架和记录头上安装扫描仪的喷墨输入输出外设,可以是具有阅读器的复印机,或者可以是具有数据传送接收功能的传真装置。
虽然参照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反地,本发明意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的修改和等同的安排。随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需富于最广泛的解释,以使得其可以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和等同的结构及功能。

Claims (20)

1.一种用于传送具有第一和第二表面的记录介质的传送装置,包括:
传送单元,包括吸附力产生单元,通过施加电压吸附并传送记录介质;
双面传送单元,将传送单元传送的记录介质从第一表面向上翻转成第二表面向上并且将记录介质再次传送到传送单元以便传送第二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传送单元来改变所施加的电压使得传送第二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传送单元和记录介质之间的电位差大于传送第一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传送单元和记录介质之间的电位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传送装置,还包括湿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湿度变化,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湿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湿度来控制传送单元以改变所施加的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传送装置,其中,所述传送单元包括一个整块的带。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传送装置,还包括吸附力产生单元,包含具有极性的第一电极以及具有相反极性的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交替地安排为梳形。
5.一种记录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的传送装置;以及
放置在和传送单元相对的位置上的记录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记录装置,其中,记录单元包括在记录介质上喷墨的喷墨记录头。
7.一种记录装置,包括:
通过在记录介质上喷墨在该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单元;
在传送方向上将记录介质传送到所述记录单元的传输带;
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位于传输带内的第一电极,所述多个电极被安排在传送方向上;
第二电极组,包括多个位于传输带内的第二电极,每个第二电极被安排在第一电极之间;
充电单元,对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进行充电以提供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以便产生静电力在记录介质的传送中吸附记录介质到所述传输带上;
双面传送单元,将传输带传送的记录介质从第一表面向上翻转成第二表面向上;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充电单元,使得传送第二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不同于传送第一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记录装置,其中控制单元控制着充电单元使得传送第二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大于传送第一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
9.根据权利要求7的记录装置,其中记录单元包括在记录介质上喷墨的喷墨记录头。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记录装置,还包括:
湿度检测单元,检测记录装置的湿度,
其中控制单元根据湿度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湿度控制所述充电单元,以将传送第一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改变为传送第二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
11.一种传送装置,包括:
传送单元,用于传送记录介质,该传送单元包括吸附力产生单元,该吸附力产生单元具有配置成通过在其上施加电压以吸附记录介质的电极;
双面传送单元,用于将所述传送单元传送的记录介质从第一表面向上翻转成第二表面向上并且将记录介质发送到所述传送单元从而传送第二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记录介质上的记录量;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记录量控制所述吸附力产生单元来改变施加到电极上的电压,使得传送第二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传送单元和记录介质之间的电位差大于传送第一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传送单元和记录介质之间的电位差。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传送装置,其中,所述双面传送单元包括用于支持多个记录介质的双面传输路径,所述存储单元存储多个第一表面向上传送的记录介质的记录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传送装置,其中,传送单元包括一个整块的带。
14.根据权利要求11的传送装置,其中,所述吸附力产生单元包含具有极性的第一电极以及具有相反极性的第二电极,其中第一和第二电极交替地排列为梳形。
15.一种记录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的传送装置;以及
安置在和传送装置相对的位置上的记录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记录单元包括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喷墨的喷墨记录头。
17.一种记录装置,包括:
记录单元,用于通过在记录介质上喷墨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传输带,用于在传送方向上向所述记录单元传送记录介质;
第一电极组,包括多个位于传输带内的第一电极,该多个电极被安排在传送方向上;
第二电极组,包括多个位于传输带内的第二电极,每个第二电极被安排在第一电极之间;
充电单元,用于对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进行充电以提供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以便在传送记录介质期间产生静电力将记录介质吸附到传输带上;
双面传送单元,用于将传输带传送的记录介质从第一表面向上翻转成第二表面向上并且以第二表面向上将记录介质发送到传输带,以便在具有记录过的第一表面的记录介质的第二表面上进行记录;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记录介质上的记录量;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充电单元,使得传送第二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不同于传送第一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该控制单元根据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记录量来控制所述充电单元改变传送第二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记录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充电单元,使得传送第二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大于传送第一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记录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充电单元,使得传送第二表面向上的记录介质时第一电极组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电位差在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记录量为第一记录量的情况下是第一电位差,并且当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记录量是大于第一记录量的第二记录量时是大于第一电位差的第二电位差。
20.根据权利要求17的记录装置,
其中所述记录单元包括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喷墨的喷墨记录头。
CNB2005100735600A 2004-06-03 2005-06-02 传送装置与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49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5804/2004 2004-06-03
JP165803/2004 2004-06-03
JP2004165803A JP4464200B2 (ja) 2004-06-03 2004-06-03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6653A true CN1706653A (zh) 2005-12-14
CN100544965C CN100544965C (zh) 2009-09-30

Family

ID=35496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356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4965C (zh) 2004-06-03 2005-06-02 传送装置与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64200B2 (zh)
CN (1) CN100544965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0656A (zh) * 2009-03-30 2010-10-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CN102107555A (zh) * 2009-12-29 2011-06-2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介质馈送设备和图像记录设备
US8231215B2 (en) 2008-06-19 2012-07-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conveying device
CN102729646A (zh) * 2011-03-29 2012-10-17 株式会社宫腰 双面印刷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02757B2 (ja) * 2006-02-20 2011-10-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730963B2 (ja) * 2006-09-13 2011-07-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122794B2 (ja) 2006-11-27 2013-0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131231B2 (ja) * 2009-03-09 2013-0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31215B2 (en) 2008-06-19 2012-07-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dium conveying device
CN101607485B (zh) * 2008-06-19 2012-09-26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运送装置
CN102785485B (zh) * 2008-06-19 2014-10-08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运送装置
CN101850656A (zh) * 2009-03-30 2010-10-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CN102107555A (zh) * 2009-12-29 2011-06-2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介质馈送设备和图像记录设备
CN102107555B (zh) * 2009-12-29 2013-09-1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介质馈送设备和图像记录设备
CN102729646A (zh) * 2011-03-29 2012-10-17 株式会社宫腰 双面印刷装置
CN102729646B (zh) * 2011-03-29 2015-09-02 株式会社宫腰 双面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343636A (ja) 2005-12-15
CN100544965C (zh) 2009-09-30
JP4464200B2 (ja) 201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06653A (zh) 传送装置与记录装置
CN1666879A (zh) 传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US7396123B2 (en)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KR970000611B1 (ko) 기록장치
JP200812007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10099478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including wiper to wipe surface of nozzle plate both in forward direction and in opposite direction
US20120038727A1 (en) Inkjet printer and ink ejecting method
JPH04129768A (ja) 記録装置
JP2804715B2 (ja) 記録装置
US8246161B2 (en)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4082578A (ja) キャッピング機構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25854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813269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72023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CN1714033A (zh) 具有改进的纸张传送和纸张排出机构的可稳定操作的成像装置
JP6992320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810045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7118319A (ja) 液体噴射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電位制御ユニット
CN1029947C (zh) 记录装置
JP2007106511A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4175494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464201B2 (ja) 記録装置
JP3507430B2 (ja)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電源負荷低減方法
CN101491982A (zh) 打印装置
JP3551585B2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6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