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6194A - 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媒体数据配送装置、媒体数据重放方法、媒体数据重放程序、媒体数据配送程序、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媒体数据配送装置、媒体数据重放方法、媒体数据重放程序、媒体数据配送程序、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6194A
CN1706194A CN200380101834.1A CN200380101834A CN1706194A CN 1706194 A CN1706194 A CN 1706194A CN 200380101834 A CN200380101834 A CN 200380101834A CN 1706194 A CN1706194 A CN 1706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edia data
supplied
supplementary
medi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3801018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藤丹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06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61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6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 H04N7/173Analogue secrecy systems; Analogue subscription systems with two-way working, e.g. subscriber sending a programme selection signal
    • H04N7/17309Transmission or handling of upstream communications
    • H04N7/17318Direct or substantially direct transmission and handling of reque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31Multimode Transmission,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s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f the content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or transmitting with different error corrections, different keys or with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1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1/8106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special audio data, e.g. different tracks for different languages
    • H04N21/8113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special audio data, e.g. different tracks for different languages comprising music, e.g. song in MP3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3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protective or descriptive data associated with content; Content structuring
    • H04N21/845Structuring of content, e.g. decomposing content into time segments

Abstract

本发明的媒体数据重放装置,通过网络A从媒体数据配送装置的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1接收被补充数据,通过网络B从该媒体数据配送装置的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3接收补充数据之后,由被补充数据和补充数据合成媒体数据并进行重放处理,其中,上述媒体数据配送装置由数据配送业者侧的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1及被补充数据DB 2、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3及补充数据DB 4构成。

Description

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媒体数据配送装置、媒体数据重放方法、 媒体数据重放程序、媒体数据配送程序、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网络将音乐数据等媒体数据进行配送·重放的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媒体数据配送装置、媒体数据重放方法、媒体数据重放程序、媒体数据配送程序、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从版权等的观点来看,禁止未经版权所有人允许而擅自对将音乐、电影、电视节目、计算机程序等作为内容信息包括在内的媒体数据进行阅览、复制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媒体数据包括图像数据(静态图像数据、动态图像数据)、声音数据、音乐数据、计算机程序及其相关数据,在包括计算机的各种重放设备中,其意思是包含作为重放对象的内容信息的全部数据。
因此,在发行这些媒体数据时怎样避免不具有版权的恶意者盗用、复制就成了问题。
例如,将媒体数据记录在CD或硬盘等的记录介质上进行发行时,很容易将从这些记录介质上读取的媒体数据写入其他记录介质中。因此,在这种发行方式下,仅仅通过利用CD播放器或者CD-ROM驱动器等市场上销售的记录介质和装置,就能很容易地完成上述媒体数据的复制。作为上述复制行为的对策,具有以下方法:如DVD播放器及光盘,在加密状态下记录媒体数据,以使其不能非法读取数据,或进行禁止复制(保护)处理,以使其不能非法复制数据。另外,公知的还有以下方法:在利用网络进行媒体数据的配送时,对配送对象的媒体数据进行软件性的加密处理等,禁止非法读取,或进行禁止复制(保护)处理。
另外,作为具有版权保护功能的存储卡,不仅限于软件处理,公知的还有:通过与存储卡固有的硬件信息建立关联,进行媒体数据的保护处理。具有版权保护功能的存储卡一体地保持有例如各存储卡固有的ID信息和媒体数据。由此,进行保护处理,使得具有与本来应该记录该媒体数据的存储卡的ID信息不同的ID信息的存储卡所记录的媒体数据不能被记录、复制。
但是,无论进行怎样的加密处理或保护处理,当被恶意者得知加密处理或保护处理的处理内容时,就无法避免通过解密处理或去保护处理盗用、复制媒体数据。例如,即使对媒体数据进行了加密处理,在加密方式或其所用的密钥的信息泄漏时,就失掉了加密处理的效果。对此,如果为了强化媒体数据的保护水平而改进加密处理,加密处理或解密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和处理负担就会增大。因此,在实际的媒体数据发行服务中,为了抑制服务成本,很难采用过于高级的加密处理。
并且,如上述具有版权保护功能的存储卡,如果记录介质的硬件构造特殊,则记录介质构造复杂,因此也产生记录介质成为高价品的问题。
图5是用于说明现有的通过网络进行媒体数据配送的问题点的示意图。如同图所示,发行信息DB(数据库)通过网络对具有特定的识别信息(电话号码等)的携带电话或个人电脑配送媒体数据时,存在被收发的媒体数据在网络途中被恶意者监测到、而泄漏的危险。特别是,因特网作为网络使用时,由于各种数据包监测而泄漏通信数据内容的可能性很高。此时,即使对收发的媒体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数据的盗用者在得知加密处理的内容(加密方式或密钥)时,泄漏的媒体数据就被非法利用了。
并且,即使在网络途中媒体数据没有被盗用,如图5所示,也存在下述危险:从记录了下载完毕的媒体数据的携带电话或个人电脑中取出记录介质(例如硬盘或存储卡),盗用、复制媒体数据。
对于媒体数据的发行,尽管存在着上述的问题,可是特别是音乐数据等,还需要在其性质上广泛公开文件格式等信息。因此,保护发行后的媒体数据及其版权非常困难。因此,现在,将音乐数据等媒体数据进行网络配送还仅限于一部分的企业。现在,即使是进行网络配送的企业,为了防止媒体数据的盗用、复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禁止将配送后的媒体数据存储在接收终端的。
但是,在数据配送企业禁止将配送后的媒体数据存储在接收终端的情况下,由于用户在利用(重放)时需要经过网络下载媒体数据,就会产生如下的问题。
首先,当网络的通信速度与媒体数据的数据大小相比不足时,媒体数据的利用等待时间就会变长。例如,重放相当于1小时的音乐数据(媒体数据)时,若其利用等待时间(接收时间)为10小时,就超出了用户一般的容忍限度。
在特开2002-91452号公报(公开日:2002年3月27日)中公开了下述技术:通过网络下载媒体数据时,除了已经取得的试听用的样本数据之外,下载上述媒体数据。利用该技术,能够避免样本数据部分的重复下载。因此,能够缩短由于样本数据部分的重复下载而白费的通信时间。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结果,由于还是通过网络下载全部的媒体数据,如果媒体数据的数据量大,下载所需的通信时间就会很长。
另外,在特开2002-204228号公报(公开日:2002年7月19日)中公开了将数字内容(媒体数据)分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对各部分进行加密的技术。利用该技术能够提高其安全级别。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没有减少应当通信的数据量,因此也不能大量减少下载所需通信时间。
并且,如上所述,在禁止将配送后的媒体数据存储在接收终端的情况下,在利用(重放)时对媒体数据进行发送。因此,网络的通信负担变大,在对网络的使用按流量收取费用时,媒体数据的通信成本很大。
这种伴随着媒体数据下载出现的等待时间和通信成本的问题,会导致用户犹豫是否利用媒体数据的配送服务,对配送服务的商业化带来坏影响。
在特开2002-278859号公报(公开日:2002年9月27日)中公开了将内容分解或分割成欠缺内容和差分内容之后,根据二者重放内容的技术。但是,在该现有技术中,由于仅仅基于欠缺内容也有可能可以重放内容,所以在安全性或配送服务的商业化上有问题。例如,用户有可能仅仅基于欠缺内容重放图像或声音的至少一部分,或在断续状态等不完全状态下进行重放。在这种情况下,数据配送企业就不能收取适当的费用或进行配送数据的管理。
本发明鉴于这种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简便的结构确保媒体数据不被盗用·复制的高安全性和用户的便利性的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媒体数据配送装置、媒体数据重放方法、媒体数据重放程序、媒体数据配送程序、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记录部,将媒体数据的一部分作为被补充数据而记录:指示输入接收部,接收用户的指示输入:接收部,按照所述指示输入接收部接收的所述媒体数据的重放指示,通过网络从外部装置接收补充所述被补充数据的补充数据;控制部,基于记录在所述记录部中的被补充数据和所述接收部接收的补充数据,合成压缩的媒体数据,将该压缩的媒体数据按照压缩的逆顺序扩展成能够重放的媒体数据之后,将其重放。
另外,本发明的媒体数据重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记录阶段,将媒体数据的一部分作为被补充数据而记录;指示输入接收阶段,接收用户的指示输入;接收阶段,按照在所述指示输入接收阶段接收的所述媒体数据的重放指示,通过网络从外部装置接收补充所述被补充数据的补充数据;合成重放阶段,基于在所述记录阶段记录的被补充数据和在所述接收阶段接收的补充数据,合成压缩的媒体数据,将该压缩的媒体数据按照压缩的逆顺序扩展成能够重放的媒体数据之后,将其重放。
在本发明中,被补充数据和补充数据,通过将二者合成再现全部的媒体数据时,并不特别地限定其方式。例如,在全部的媒体数据中,将特定位置的比特信息作为补充数据,将从上述全部的媒体数据中除去该比特信息(补充数据)以外的部分作为被补充数据。
根据上述结构,仅仅将由音乐数据、声音数据、动态图像数据、静态图像数据、计算机程序及其相关数据等构成的媒体数据的一部分作为被补充数据,在用户的重放指示之前事先进行记录。其后,按照用户输入的重放指示,补充上述被补充数据的补充数据经网络被接收,通过与事先被记录的被补充数据合成,得到压缩的状态下的媒体数据。该压缩的媒体数据不能原样地进行重放,但通过压缩的逆顺序扩展就变成可以重放的媒体数据。基于如此得到的可以重放的媒体数据,能够重放媒体数据的内容信息。
根据上述结构,只有在从用户输入重放指示后,才能够重现所有的媒体数据,因此即使重放指示前记录的被补充数据或按照重放指示从网络发送来的补充数据分别被盗用,也没有全部的媒体数据被盗用·复制的危险。
特别是,本发明中,被补充数据和补充数据不是媒体数据本身,其原样是不能重放的压缩媒体数据的部分数据,因此无法单独以被补充数据(或者补充数据)进行重放。即,根据本发明,能够保证被补充数据没有补充数据的存在就不能重放,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数据的非法重放。
另外,用户在利用媒体数据时,仅仅在网络上接收上述补充数据就可以,因此能够避免网络的通信等待时间或通信成本等相伴的繁杂,能够实现很高的便利性。
本发明进一步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根据以下所示的叙述能够充分理解。另外,本发明的益处通过下述参照附图的说明能够明白。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乐曲重放终端的被补充数据的接收顺序的流程图。
图1(b)是表示乐曲重放终端的补充数据的接收顺序的流程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乐曲配送系统的大致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构成上述乐曲配送系统的乐曲重放终端的大致结构的框图。
图4(a)是表示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将某乐曲数据分离成被补充数据和补充数据时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4(b)是表示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将某乐曲数据分离成被补充数据和补充数据时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现有的网络配送中的问题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下所示。另外,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1.乐曲配送系统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乐曲配送系统的大致结构的框图。如图所示,上述乐曲配送系统如下构成:数据配送业者侧的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1及被补充数据的DB 2、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3(媒体数据配送装置)及补充数据DB 4(媒体数据配送装置),分别通过网络A和网络B与用户方的乐曲重放终端5(媒体数据重放装置,以下简称为“终端”)连接。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1通过网络A向乐曲重放终端5提供被补充数据,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3通过网络B向乐曲重放终端5提供补充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补充数据和补充数据,具有通过对这二者进行合成而再现压缩状态的全部乐曲数据(媒体数据)的关系,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在上述结构中,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1和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3是公知的网络服务器。另外,被补充数据DB 2由大容量硬盘或各种光磁盘等构成,在被补充数据DB 2中大量存储被补充数据。同样地,补充数据DB 4也由大容量硬盘或各种光磁盘等构成,在补充数据DB 4中大量存储补充上述被补充数据的补充数据。
作为网络A、网络B可以利用因特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公知的通信网络或公用通信线路、专用线、ISDN(IntegratedServices Digital 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等公知的通信线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以11Mbps~54Mbps左右的速度实现数据通信的无线LAN网络作为网络A,将以144kbps~2.4Mbps左右的速度实现数据通信的第三代携带电话网络作为网络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网络A和网络B是分别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共用的网络结构。但是,使网络A和网络B为分别的结构,将上述被补充数据的发送路径、和与上述补充数据的发送路径分开的情况下,通过网络上的数据盗用而非法取得全乐曲数据的危险变小。
另外,也可以使数据配送服务器1及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3、被补充数据DB 2及补充数据DB 4分别为共用的结构。
(2.乐曲重放终端的结构)
图3是表示乐曲重放终端5的大致结构的框图。乐曲重放终端5是设置在例如车内的终端装置,如图所示,由CPU 20(控制部)、操作输入部21(指示输入接收部)、显示部22、音频接口23、音频模拟电路24、扬声器25、存储部接口26、存储部27(记录部、记录介质)、通信接口28、通信部29(接收部)以及收发天线30构成。另外,上述各结构通过输入输出总线31相互连接。
CPU 20,由例如微型计算机构成,通过其运算·控制功能,来管理乐曲重放终端5的各部分动作。
操作输入部21是由以0~9数字键(ten key)为首的按钮或开关、指针设备等构成,将响应乐曲重放终端5的用户操作的信号通过输入输出总线31提供给CPU 20。用户通过对操作输入部21进行操作来指示乐曲的重放/停止指示等。另外,如果采用声音识别装置作为操作输入部21,就能通过用户的发声接收声音指示。
显示部22由LCD、LED等显示元件构成,显示操作输入部21的操作内容或乐曲信息等各种信息。
音频接口23,包括进行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基于处理后的数字声音信号生成模拟声音信号的DAC,是基于CPU 20的指示输出模拟声音信号的接口电路。
音频模拟电路24包括各种放大器电路或调制电路,对从音频接口23输出的模拟声音信号进行放大、调制。从音频模拟电路24输出的模拟声音信号(包括后述的乐曲数据的重放)通过扬声器25输出声音。另外,也可以设置耳机连接端子并在外部连接耳机,来代替用扬声器25输出声音。
存储部27,由例如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硬盘、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等构成,存储用于CPU 20通过存储部接口26以及输入输出总线31进行读取的各种程序或数据。特别是,在乐曲重放装置5的存储部27中存储后述的乐曲数据重放程序和由很多被补充数据构成的数据库。
通信部29是分别通过无线LAN网络(网络A)、第三代携带电话网络(网络B)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电路。通信部29,经由控制同步通信信号或各种通信协议等的通信接口28,接收来自CPU 20的通信指示,通过从收发天线30输出电波信号,进行与外部装置的通信,提供无线包通信的数据通信功能。
(3.乐曲配送系统的操作实例)
下面,参照图1(a)、图1(b)、图4(a)、图4(b)对本实施方式的乐曲配送系统的操作实例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3的操作和乐曲重放终端5的操作,分别通过在计算机(CPU)中执行乐曲数据配送程序和乐曲数据重放程序来实现。上述乐曲数据配送程序和上述乐曲数据重放程序,被分别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乐曲重放装置5的存储部27)上,该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3和乐曲重放终端5。
(3-1、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的操作实例)
图4(a)是表示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1将某乐曲数据分离成被补充数据和补充数据时的顺序的流程图。
首先,如图4(a)所示,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1接收新的乐曲数据(新数据)的输入(步骤40、以下标记为“S40”),在新的乐曲数据被提供之前,保持该状态(S41)。
其次,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1压缩输入的新的乐曲数据(S42)。由此,能够抑制其后的数据发送量,并且能够使可疑人物很难盗用·复制被补充数据和补充数据、复原乐曲数据。作为压缩方式,可以采用MP3方式、Ogg Vorvis方式、ATRAC3方式、WMA方式、TwinVQ方式、AAC方式等任意的压缩方式。重放乐曲数据时,在希望完全复原原来的乐曲数据的情况下,采用可逆压缩方式;在丢失一定的由原乐曲数据构成的信息量也可以(音质下降也可以)的情况下,采用非可逆压缩方式。另外,在本步骤中,不仅对乐曲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如果一并进行加密处理,能够更加确实地保护乐曲数据。
其次,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1,将在S42中压缩的乐曲数据分离成被补充数据和补充数据(S43)。如上所述,通过对被补充数据和补充数据二者进行合成再现全部的乐曲数据时,并没有特别限定其方式,因此本步骤的分离方法也能够想到很多种。
优选的是,在被补充数据和补充数据中,至少将一方分离成由多个部分数据构成。根据该结构,若不获取全部的部分数据,就不能重放媒体数据,因此能够有效防止非法重放。另外,乐曲重放终端5,能够根据用户的时间或通信成本等的情况,分成多个阶段获取各个部分数据。
其中,优选的是,上述被补充数据的总数据大小大于上述补充数据的总数据大小。由此,由于能够使得其后收发的补充数据的数据大小比较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网络通信的等待时间或通信成本。
在此,作为将压缩状态的乐曲数据分离成被补充数据和补充数据的代表性的方法,对方法A~方法C进行说明。
[方法A]在压缩状态的全部乐曲数据中,可以将特定位置的比特信息作为补充数据,将从上述全部的媒体数据中除去上述比特信息(补充数据)以外的部分作为被补充数据。例如,使在S42中压缩的乐曲数据为8比特构成的字节列,选出各字节信息的特定1比特作为补充数据,剩余的部分作为被补充数据。此时,补充数据是媒体数据的八分之一的数据大小,被补充数据是媒体数据的八分之七的数据大小。另外,作为补充数据选出的数据量不仅限于1比特,也可以大于或等于2比特。
[方法B]在构成压缩状态的乐曲数据的比特信息中,可以利用事先已经设定分别将哪个部分分配为补充数据或被补充数据的信息的分离表,将乐曲数据分离成补充数据和被补充数据。
例如,如果压缩状态的乐曲数据是以8比特为1单位的数据结构,则在分离表中事先设定在各数据单位中将哪个比特信息作为补充数据。即,在上述分离表中,在具有8比特的信息量的各数据单位中,对于将从第几个比特信息到第几个比特信息作为补充数据,如“将从第L个比特信息开始的M个比特信息”这样进行指定。此时,例如,在全部的数据单位中,也可以从1~8的范围中随机选择L的值,将M的值固定为1。另外,也可以将L的值固定为1,从1~8的范围中随机选择M的值。并且,在所有的数据单位中,也可以将L的值固定为1,从1~3的范围中随机选择M的值。还有,在各数据单位中,也可以从1~8的范围中随机选择L和M二者的值。
但是,压缩状态的乐曲数据以8比特为1单位的数据结构,在L+M-1的值超过8时,进行减8等,必须要使其指定上述单位中的信息数据。
优选的是,这种分离表具有规定的项目数,并从乐曲数据的开头部分开始反复适用。例如,将具有256的项目数的分离表适用于乐曲数据的第1~256个的数据单位之后,能够通过将上述分离表顺次反复适用于上述乐曲数据的第257~512、第512~768的数据单位,将一个乐曲数据分离成补充数据和被补充数据。
虽然这种分离表需要数据的分离方和合成方共有,但如果上述分离表的内容定期/不定期变化,就可以使第三者非法取得乐曲数据更加困难。
[方法C]将压缩状态的乐曲数据的经时间的数据序列的一部分作为补充数据,另一方面可以将剩余部分作为被补充数据。即,能够通过从压缩状态的乐曲数据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抽出·分离补充数据,生成补充数据和被补充数据。例如,能够从压缩状态的乐曲数据的开头开始每相当于10秒左右抽出相当于1秒左右的数据作为补充数据,同时可以将从乐曲数据中除去补充数据的数据作为被补充数据。这虽然是比较简单的分离方法,但由于每10秒产生1秒的数据欠缺,被补充数据的非法取得者不能够得到正确的数据状态的乐曲数据。因此,由被补充数据单独进行的重放非常困难,所以能够有效防止乐曲数据的非法重放。
通过该方法,终端中的合成重放处理比较简单,还能够得到缩短合成重放时间的效果。与上述方法B相同,优选的是,利用事先已经设定了分别将乐曲数据的哪部分分配成补充数据和被补充数据的信息的分离表。虽然这种分离表需要数据的分离方和合成方共有,但如果使上述分离表的内容定期/不定期变化,就可以使第三者非法取得乐曲数据更加困难。
当然,无论采用上述[方法A]~[方法C]的哪一种,都需要在乐曲重放终端5(终端)侧得知其逆顺序(包括作为压缩方式的逆顺序的扩展方式),并可以基于该逆顺序合成重放乐曲数据。
其次,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1将在S43中分离的补充数据提供给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3(S44)。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1,可以通过直接的通信设备将上述补充数据提供给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3,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1的管理者也可以利用外部的各种记录介质间接地将上述补充数据提供给上述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3。
最后,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1,通过无线LAN网络(网络A,参照图2)将在S43中分离的被补充数据发送到乐曲重放终端5(终端)(S45)。
如果像本实施方式这样,采用通过上述无线LAN网络等宽带网络将被补充数据发送到乐曲重放终端5的结构,一般来说,能够将比补充数据的数据大小大的被补充数据更有效地提供到乐曲重放终端5。
例如,被称作热点(ホットスポット)(商标)等的无线LAN网络现在在餐厅、购物中心、汽油加油站、公共机关、停车场、十字路口快速普及,如果利用这种热点,即使在乐曲重放终端5与设置车辆共同移动的情况下,乐曲重放终端5也能够有效地取得被补充数据。
另外,优选的是,在取得被补充数据时,乐曲重放终端5的用户事先指定希望的被补充数据名(乐曲数据名)。由此,由于乐曲重放终端5很容易事先取得与用户进行指示重放的可能性高的乐曲数据对应的被补充数据,因此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但是,也可以利用各种记录介质间接从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1向乐曲重放终端5提供被补充数据。例如,也可以在将非补充数据记录在光磁盘上的状态下进行发行·销售,乐曲重放终端5的用户,利用上述光磁盘将上述被补充数据存储在乐曲重放终端5的存储部27(参照图3)。另外,也可以在乐曲重放终端5(终端)出厂时,将上述被补充数据存储在乐曲重放终端5的存储部27(参照图3)。
虽然被补充数据的数据大小比较大,但无法以单体再现乐曲数据,能够保持安全的状态,所以使其发行方式比较自由。例如,在上述通过光磁盘进行发行的方式中,可以简易且低成本地实现多达数千兆字节的非补充数据的发行。
另外,图1(a)是表示乐曲重放终端5中的被补充数据的接收顺序的流程图。如图1(a)所示,乐曲重放终端5在由用户进行乐曲数据重放指示之前,事先待机来自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1的被补充数据的接收(发行)(S10),在从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1发行被补充数据之前,保持该状态(S11)。
乐曲重放终端5在从被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1发行被补充数据时,接收上述被补充数据并将其存储在存储部27(参照图3)(S12,记录阶段)。
(3-2、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的操作实例)
图4(b)是表示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3将某乐曲数据分离成被补充数据和补充数据时的顺序的流程图。
首先,如图4(b)所示,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3,待机来自乐曲重放终端5(终端)的补充数据的发送请求(S50),在来自乐曲重放终端5的补充数据发送请求之前,保持该状态(S51)。
其次,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3,向乐曲重放终端5(终端)的用户请求识别信息或密码(乐曲重放终端5的固有信息等也可以)的输入发送,对乐曲重放终端5的用户进行认证(S52)。通过该认证,仅仅对正规用户提供补充数据,因此除此以外的人不能够实现利用了乐曲重放终端5的乐曲数据的合成重放,能够强有力地保护乐曲数据不被非法盗用·复制。
优选的是,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3,在认为上述认证连续失败,补充数据的发送请求是非法存取时,将该事实存储在内部中并通报给管理者。
乐曲重放终端5,在S52中,对乐曲重放终端5的用户认证失败时,回到补充数据的发送请求的待机状态(S50),另一方面,在认证成功时,按照S50~S51中接收的乐曲重放终端5的请求,将被请求的补充数据从补充数据DB 4中取(S53),通过第三代携带电话网络(网络B,参照图2)发送到乐曲重放终端5(终端)(S54)。
另外,优选的是,乐曲重放终端5的通信部29在上述补充数据加密的状态下将其接收。由此,按照用户的重放指示从第三代携带电话网络(网络B)接收补充数据时,由于在上述补充数据被加密的状态下将其接收,所以即使在数据在网络上被盗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其内容被解读的危险。
图1(b)是表示乐曲重放终端5中的补充数据的接收顺序的流程图。
如图1(b)所示,乐曲重放终端5首先等待接收来自用户的使用请求(重放指示)(S20,指示输入接收阶段)。乐曲重放终端5,在收到来自用户的使用请求(重放指示)之前在该状态下待机(S21)。如果收到来自用户的使用请求(重放指示),就进入下一个步骤,确认被请求的乐曲的被补充数据(被补充数据由多个部分数据构成时,所有的部分数据)是否被存储在存储部27中(参照图3)(S22)。乐曲重放装置5,在被请求的乐曲的被补充数据没有被存储在存储部27中时,回到等待接收来自用户的使用请求的状态(S20),反之如果被请求的乐曲的被补充数据被存储在存储部27中,就进入下一步骤。
在下一步骤中,乐曲重放终端5,对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3请求发送与被请求的乐曲(被补充数据)对应的补充数据,在收到适当的用户认证后,接收从补充数据配送服务器3发送的补充数据(S23,接收阶段)。在补充数据由多个部分数据构成的情况下,使得所有的部分数据齐全地取得数据。
其次,乐曲重放终端5,基于记录在存储部27中的被补充数据和在S23中接收的补充数据合成被压缩的媒体数据,将该被压缩的媒体数据按照压缩的逆顺序扩展为可以重放的媒体数据后重放(S24,合成重放阶段)。在将上述被补充数据与上述补充数据合成并重放时,通过执行在上述S43中将乐曲数据分离成被补充数据和补充数据的顺序(参照[方法A]~[方法C])的逆顺序、以及对应于压缩方式的扩展方式,能够将上述全部的乐曲数据进行合成以及扩展、重放。
最后,乐曲重放终端5,在S24中的合成重放后,废弃上述被压缩的媒体数据、以及上述处于能够重放状态的媒体数据、和在S23中接收的补充数据(S25)。由此,在乐曲数据重放之后,也能够避免再现的乐曲数据或再现所需要的补充数据被盗用·复制,因此能够更完全地保护乐曲数据。
另外,与全部乐曲数据的合成重放结束后进行S25中的乐曲数据的废弃相比,优选的是,与上述乐曲数据的合成重放同时进行,依次对已重放部分进行废弃。并且,优选的是,在连续合成重放多个乐曲数据时,留下用户指示的数个曲子之前的乐曲数据,废弃在此之前已经重放结束的乐曲数据。
由此,可以使乐曲重放终端5中的存储部27(参照图3)上存在的合成后的乐曲数据被限定到最小,因此能够抑制通过利用在线仿真器等统一复制·解析存储部27的存储内容来盗用·复制乐曲数据的危险。
以上假设乐曲重放终端5设置在例如车内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其设置场所或物理形态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具有装卸方便的外置硬盘的结构,能够将该外置硬盘从车内移动/设置在各家庭内也可以。此时,优选的是,对乐曲重放终端5的被补充数据的提供,通过将上述外置硬盘连接到设置在家庭内的宽带网络来实现。
并且,优选的是,乐曲重放终端5,具备检测异常信息的异常检测设备,基于该异常检测设备检测到的异常信息,停止通信部29或/和CPU 20的操作。
在此,所谓检测异常信息的异常检测设备,是检测以下信息的设备:突然打开乐曲重放终端5的箱体,或对内置的调试用端子或存储器进行预定外的电连接,或在乐曲重放终端5中执行的程序显示出可疑的动作等,与乐曲数据的非法盗用·复制有关的信息。
以下对异常信息以及异常检测设备进行举例:
①设置对打开了乐曲重放终端5的箱体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将箱体被打开这一情况作为异常信息进行检测的例子。
②设置对在乐曲重放终端5的连接端子上连接探测器或在线仿真器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将外部装置的非法连接或存取作为异常信息进行检测的例子。
③在乐曲重放终端5的CPU 20执行的程序中,将校检和、数据文件的大小、存储器的利用量产生了规定量的改变这一情况作为异常信息进行检测的例子。
根据上述结构,当有可疑人物从乐曲重放终端5尝试乐曲数据的非法盗用·复制时,由于由通信部29进行的补充数据的接收操作或/和由CPU 20进行的乐曲数据的合成重放操作停止,因此能够强有力地保护乐曲数据不被非法盗用·复制。
以上,以乐曲配送系统中的乐曲数据的配送·重放为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即使作为配送·重放的对象的媒体数据是由其他的声音数据、动态图像数据、静态图像数据、计算机程序、这些复合数据等构成的媒体数据,也同样能够适用于本发明。
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媒体数据重放装置中,在上述记录部通过记录介质从外部供给上述补充数据。同样地,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媒体数据重放方法中,通过记录介质从外部供给上述记录阶段中记录的上述被补充数据。
根据这些结构,不是通过网络而是通过读入记录该被补充数据的记录介质,能够简便地得到数据大小比较大的被补充数据。由此,与通过网络取得被补充数据的情形相比,能够大幅度减少通信负担、以及随之而来的等待时间或通信成本。
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媒体数据重放装置中,上述被补充数据和上述补充数据中,至少一方由多个的部分数据构成。
根据该结构,如果不取得全部的部分数据,就不能重放媒体数据,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非法重放。另外,媒体数据重放装置能够根据用户的时间或通信成本等的情况,分成多个阶段取得各个部分数据。
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媒体数据重放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在上述重放之后,废弃上述压缩的媒体数据、上述处于可以重放状态的媒体数据以及上述接收部接收的补充数据。
由此,在媒体数据的重放后,也能够避免再现的媒体数据或再现所需要的补充数据被盗用·复制,因此能够更完全地保护媒体数据。
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媒体数据重放装置中,上述被补充数据的总数据大小比上述补充数据的总数据大小大。
由此,能够按照用户的重放指示,使得从网络接收的补充数据的数据大小比较小,因此能够进一步地抑制与补充数据的发送接收相关的等待时间或通信成本。
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媒体数据重放装置中,上述接收部在上述补充数据被加密的状态下将其接收。
由此,按照用户的重放指示,从网络接收补充数据时,由于是在上述补充数据被加密的状态下进行接收的,因此能够抑制上述补充数据在网络上被盗用、其内容被解读的危险。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具有检测异常信息的异常检测设备,基于该异常检测设备检测的异常信息,停止上述接收部或/和上述控制部的操作。
其中,所谓检测异常信息的异常检测设备,是检测以下信息的设备:突然打开媒体数据重放装置的箱体,或对内置的调试用端子或存储器进行预定外的电连接,或媒体重放装置中执行的程序显示出可疑的动作等,与乐曲数据的非法盗用·复制有关的信息。
根据上述结构,当有可疑人物尝试从媒体数据重放装置非法盗用·复制媒体数据时,由于由上述通信部进行的补充数据的接收操作或/和由上述控制部进行的媒体数据的合成重放操作停止,因此能够强有力地保护媒体数据不被非法盗用·复制。
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媒体数据重放装置中,上述媒体数据由比特信息构成,上述补充数据是上述比特信息中特定位置的数据,同时,上述被补充数据是从上述媒体数据中除去上述补充数据的数据。
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媒体数据重放装置中,上述媒体数据具有经时间的数据序列,上述补充数据是从上述经时间的数据序列中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抽出的数据,同时,上述被补充数据是从上述媒体数据中除去上述补充数据的数据。
另外,优选的是,在上述媒体数据重放装置中,上述控制部基于存储着上述媒体数据的上述补充数据和上述被补充数据的分配信息的数据表,进行上述被补充数据和上述补充数据的合成重放。
根据这些结构,能够基于从任意的媒体数据生成的上述补充数据和被补充数据,适当地再现上述媒体数据。另外,通过定期/不定期改变上述数据表的内容,能够使得第三者非法取得乐曲数据更加困难。
本发明的媒体数据配送装置的特征在于,按照来自上述媒体数据重放装置的请求,将上述补充数据发送到上述接收部。
由此,对于实现媒体数据的强有力保护和网络配送时的便利性的上述媒体数据重放装置,能够实现适当的媒体数据的配送。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媒体数据配送装置只在认证了上述媒体数据重放装置的用户的情况下,按照来自该媒体数据重放装置的请求,将上述补充数据发送到上述配送部。
由此,由于只向正规的用户提供补充数据,除此以外的人不能实现利用了上述媒体数据重放装置的媒体数据的合成重放,能够强有力地保护媒体数据不被盗用·复制。
另外,上述任意的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媒体数据重放方法、或上述媒体数据配送装置的功能,能够通过在计算机上执行媒体数据重放程序或媒体数据配送程序来实现。
而且,上述媒体数据重放程序、或上述媒体数据配送程序,能够从记录有这些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读出,并在计算机上执行。
并且,在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中的具体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都是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明确,不应该限定于这些具体例子进行狭义的解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换并实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媒体数据重放装置以及配送装置,通过经由网络发送接收补充数据,能够安全且简单地配送和重放媒体数据。特别是适用于音乐、电影、电视节目以及计算机程序等应该保护版权的媒体数据在网络上的配送和重放。

Claims (18)

1.一种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部,将媒体数据的一部分作为被补充数据而记录;
指示输入接收部,接收用户的指示输入;
接收部,按照所述指示输入接收部接收的所述媒体数据的重放指示,通过网络从外部装置接收补充所述被补充数据的补充数据;和
控制部,基于记录在所述记录部中的被补充数据和所述接收部接收的补充数据,合成压缩的媒体数据,将该压缩的媒体数据按照压缩的逆顺序扩展成能够重放的媒体数据之后,将其重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记录部中,通过记录介质从外部供给所述被补充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补充数据和所述补充数据中,至少一方由多个部分数据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放之后,所述控制部废弃所述压缩的媒体数据、所述处于能够重放状态的媒体数据、以及所述接收部接收的补充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补充数据的总数据大小比所述补充数据的总数据大小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在所述补充数据被加密的状态下进行接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检测异常信息的异常检测设备,
基于所述异常检测设备检测的异常信息,停止所述接收部或/和所述控制部的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媒体数据由比特信息构成,
所述补充数据是所述比特信息中特定位置的数据,
而所述被补充数据是从所述媒体数据中除去了所述补充数据之外的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媒体数据具有经时间的数据序列,
所述补充数据是从所述经时间的数据序列中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抽出的数据,
而所述被补充数据是从所述媒体数据中除去所述补充数据之外的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基于存储着所述媒体数据中的所述补充数据和所述被补充数据的分配信息的数据表,进行所述被补充数据和所述补充数据的合成重放。
11.一种媒体数据配送装置,根据来自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媒体数据重放装置的请求,将所述补充数据发送到所述接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媒体数据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仅在认证了所述媒体数据重放装置的用户的情况下,按照来自该媒体数据重放装置的请求,将所述补充数据发送到所述接收部。
13.一种媒体数据重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记录阶段,将媒体数据的一部分作为被补充数据而记录;
指示输入接收阶段,接收用户的指示输入;
接收阶段,按照在所述指示输入接收阶段接收的所述媒体数据的重放指示,通过网络从外部装置接收补充所述被补充数据的补充数据;和
合成重放阶段,基于在所述记录阶段记录的被补充数据和在所述接收阶段接收的补充数据,合成压缩的媒体数据,将该压缩的媒体数据按照压缩的逆顺序扩展成能够重放的媒体数据之后,将其重放。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媒体数据重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记录阶段记录的所述被补充数据通过记录介质从外部被供给。
15.一种媒体数据重放程序,其特征在于,
使计算机具有作为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媒体数据重放装置的功能。
16.一种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记载着权利要求15所述的媒体数据重放程序。
17.一种媒体数据配送程序,其特征在于,
使计算机具有作为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媒体数据配送装置的功能。
18.一种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记录着权利要求17所述的媒体数据配送程序。
CN200380101834.1A 2002-10-21 2003-10-20 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媒体数据配送装置、媒体数据重放方法、媒体数据重放程序、媒体数据配送程序、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Pending CN17061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6327/2002 2002-10-21
JP2002306327 2002-10-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6194A true CN1706194A (zh) 2005-12-07

Family

ID=32105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380101834.1A Pending CN1706194A (zh) 2002-10-21 2003-10-20 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媒体数据配送装置、媒体数据重放方法、媒体数据重放程序、媒体数据配送程序、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53495A1 (zh)
EP (1) EP1555824A1 (zh)
JP (1) JPWO2004036914A1 (zh)
CN (1) CN1706194A (zh)
AU (1) AU2003273052A1 (zh)
WO (1) WO20040369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09691B2 (ja) * 2004-08-17 2010-07-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
JP4590333B2 (ja) * 2005-09-27 2010-1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方法、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042910A (zh) * 2006-03-21 2007-09-2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播放内容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9622A (en) * 1995-11-22 1999-12-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widely distributed digital information
TW518497B (en) * 1999-03-30 2003-01-21 Sony Corp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7143445B1 (en) * 1999-05-31 2006-11-28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JP4459487B2 (ja) * 2000-09-12 2010-04-28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音楽配信方法
JP2002204228A (ja) * 2000-12-28 2002-07-19 Toshinori Hayashi コンテンツ配信装置、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コンテンツダウンロードプログラム、コンテンツダウンロード装置
US6976166B2 (en) * 2001-02-06 2005-12-1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tial encryption of content
JP2002278859A (ja) * 2001-03-16 2002-09-27 Nec Corp 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コンテンツ配信方法及びコンテンツを再生するための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
US7159120B2 (en) * 2001-11-19 2007-01-02 Good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tecting data withi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JP4150886B2 (ja) * 2002-04-19 2008-09-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暗号化復号化演算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受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3273052A1 (en) 2004-05-04
JPWO2004036914A1 (ja) 2006-02-16
US20060053495A1 (en) 2006-03-09
EP1555824A1 (en) 2005-07-20
WO2004036914A1 (ja) 2004-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78927B2 (en) Contents reproducing device, contents processing device, contents distribution server, contents reproducing method, contents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7693978B2 (en) Distributing live performances
US6990580B2 (en) Information provi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JP4151246B2 (ja) 情報配信端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提供方法
CN1319819A (zh) 信息销售设备、信息销售方法和程序存储介质
US20060294017A1 (en) Information server, information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iton processing program
MX2013009915A (es) Metodos y aparato para compartir, transferir y eliminar medios digitales anteriormente en propiedad.
US791753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080289050A1 (en) Copyright Protection Storage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layback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layback Method
US9564169B2 (en) Compressed audio information
GB2371384A (en) Data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device
US888053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 piece of content
JPWO2005033994A1 (ja) 属性情報取得方法
US7509179B2 (en) Distribution system
CN1313937C (zh) 信息视听系统
CN1706194A (zh) 媒体数据重放装置、媒体数据配送装置、媒体数据重放方法、媒体数据重放程序、媒体数据配送程序、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
CN1574013A (zh) 防止数据非法使用系统
WO2008127065A1 (en) Device for performing various types of content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2003178022A (ja) 識別情報発行装置及び方法、識別情報発行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識別情報発行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02368730A (ja) コンテンツ配信サーバ及びコンテンツ受信端末及び暗号鍵通信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テンツ通信方法及び暗号鍵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01005493A (ja) デジタル音楽配信対応音楽プレーヤ
JP2004127015A (ja) データ利用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利用方法、データ利用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これ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3069548A (ja) オーサリングシステム,オーサリング鍵生成装置,オーサリング装置,オーサリング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01006278A (ja) データ再生装置,データ供給装置,及びデータ供給システム
JP2004272395A (ja) 情報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情報管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