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7339A - 具混合模式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混合模式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7339A
CN1697339A CN 200410043506 CN200410043506A CN1697339A CN 1697339 A CN1697339 A CN 1697339A CN 200410043506 CN200410043506 CN 200410043506 CN 200410043506 A CN200410043506 A CN 200410043506A CN 1697339 A CN1697339 A CN 1697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unit
signal
mode driver
inpu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4350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97339B (zh
Inventor
黄祯治
黄勤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filed Critical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to CN 20041004350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697339B/zh
Publication of CN1697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7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97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7339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混合模式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用以以第一传输速度或第二传输速度传输一差动传输信号,该网络装置至少包括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包括一电压模式驱动器及一电流模式驱动器,用以输出该差动传输信号,而第二通道,包括第二模式驱动器,其为电压模式驱动器及电流模式驱动器之一。其中,该网络装置是藉由该第一通道的该电压模式驱动器及该第二模式驱动器,以该第一传输速度传输该差动传输信号,该网络装置是藉由该第一通道的该电流模式驱动器及该电压模式驱动器的至少一者及该第二模式驱动器,以该第二传输速度传输该差动传输信号。

Description

具混合模式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网络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一种具有混合模式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的进步,网络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鉴于网络的频宽要求愈来愈大,例如是在线多媒体的应用,网络装置的速度也需从以往的10/100Mbs提升至1Gbs以上。
以1Gbs的网络装置为例,每个连接端口(port)是具有四个通道(channel)。一个通道是与一对绞线(twist lines)耦接,以传送一差动传输信号。网络装置与远程另一个网络装置进行传输与接收是同时使用此四个通道,各通道同时执行传输与接收的功能。
一般的1Gbs的网络装置具有向下兼容于10/100Mbs的能力。当网络装置运作于10Mbs的速度时,一个连接端口只需使用两个通道:一个通道用以传输,另一个用以接收。当网络装置运作于100Mbs的速度时,一个连接端口亦只需使用两个通道,所不同的是,两个通道是以全双工(full-duplex)模式,同时进行传送及接收。若网络装置运作于10Mbs,其传输的电压的峰对峰(peak-to-peak)值为5V。若网络装置运作于100M/1Gbs,其传输的电压的峰对峰值是为2V。
一般而言,通道中的传输单元为网络装置中最为耗电的组件,因此厂商是致力于降低传输单元的耗电量,以达成省电的效果。
通道中的传输单元可以分为电流模式(current mode)与电压模式(voltagemode)两种。图1A是传统的具有电流模式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示意图。在此以一个具有四个通道112的连接端口的网络装置100为例作说明。需注意的是,由前文所述可知,对已有的10/100Mbs运作速度的网络装置而言,一个连接端口仅需使用两个通道即可。网络装置100至少包括实体层(PHY)控制芯片110、多个匹配电阻Ri及变压器(transformer)T。实体层控制芯片110至少具有一个连接端口,每个连接端口包括四个通道(channel)112。每个通道包括控制单元及传送/接收单元114,如图1A所示。其中,每个传输通道具有两个输出入脚位P(Input/Output PIN),以与变压器T的一次侧及匹配电阻Ri电性连接。变压器T用以滤除接收或输出的信号的直流值。变压器T的一次侧的线圈中央抽头是与直流电源VDD连接,二次侧则耦接至以太网络的双绞线。一般双绞线的阻抗值ZL为100Ω,因此匹配电阻Ri的电阻值亦为100Ω。电流模式的网络装置100的每个通道有2个输出入脚位P,因此一个连接端口需有8个输出入脚位P。
图1B是如图1A所示的传送/接收单元114中,用以传送差动传输信号的传送单元120的示意图。传送单元120为开漏极(open drain)电流驱动器,包括一第一输入端S11、一第二输入端S12、晶体管N1与N2及与晶体管N1、N2耦接的电流源I。第一输入端In1与第二输入端In2是用以接收输入信号S。晶体管N1与N2的栅极分别与第一输入端SI1及第二输入端SI2电性连接,其漏极分别与两输出入脚位P电性连接,其源极与电流源I电性连接。其中,输入信号S为数字信号,用以分别控制晶体管N1与N2的开启(ON)与关闭(OFF)。传送单元120将输入信号S放大后输出差动传输信号Tx+与Tx-。由于并联于传输单元120的输出端的匹配电阻Ri为100Ω,其是与双绞线的阻抗ZL并联,因此两者的等效阻抗为50Ω。所以电流源I需提供40mA的电流,以在100M/1GMbs运作时提供2V的峰对峰的输出电压。
图2A是传统的具有电压模式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示意图。在此以一个具有四个通道的连接端口的网络装置200为例作说明。需注意的是,由前文所述可知,对已有的10/100Mbs运作速度的网络装置而言,一个连接端口仅需使用两个通道即可。网络装置200至少包括实体层控制芯片210、多个匹配电阻Rv及变压器(transformer)T。实体层控制芯片210至少具有一个连接端口,每个连接端口包括四个通道(channel)212,每个通道212包括控制单元及传送/接收单元214。每个通道212包括有四个输出入脚位P,以与对应的变压器T的一次侧及匹配电阻Rv电性连接。变压器T用以滤除接收或输出的信号的直流值。变压器T的二次侧则耦接至以太网络的双绞线。一般双绞线的阻抗ZL的值为100Ω,因此每个通道的串接匹配电阻Rv的电阻值分别为50Ω。电压模式的网络装置200的一个连接端口需有16个输出入脚位P。
图2B是网络装置200的传送/接收单元214中,传送单元222的示意图。传送单元222包括第一输入端SV1、第二输入端SV2、差动操作放大器(differentialoperational amplifier)OP、反馈电阻Rf1及Rf2。第一输入端SV1与第二输入端SV2接收输入信号S。差动操作放大器OP具有一正输入端及一负输入端,分别与第一输入端SV1与第二输入端SV2电性连接;差动操作放大器OP并具有一第一输出端与一第二输出端。其中,与前文所述的电流模式传输单元不同的是,在电压模式传输单元中,分别输入第一输入端SV1与第二输入端SV2的输入信号S为模拟的电流信号。差动操作放大器OP将输入信号S放大后产生差动输出信号Vo1与Vo2。第一输出端的输出信号Vo1与第二输出端的输出信号Vo2是为反相。差动操作放大器OP的差动输出信号Vo1与Vo2是分别经由反馈电阻Rf1与Rf2而反馈至第一输入端SV1与第二输入端SV2。两个匹配电阻Rv是与差动操作放大器OP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差动操作放大器OP的输出端为低阻抗,用以与双绞线的阻抗ZL匹配。由于匹配电阻Rv、阻抗ZL形成一分压电路,若放大器OP的输出信号峰对峰值为(Vo1-Vo2),则差动传输信号(Tx+)-(Tx-)的峰对峰值是只有(Vo1-Vo2)的一半,也就是(1/2)*(Vo1-Vo2)。若传输差动信号Tx+与Tx-的峰对峰值需为2V,如100M/1Gbs的网络装置的规格所定,则差动操作放大器OP所输出的峰对峰值需为2×2=4V;若传输差动信号Tx+与Tx-的峰对峰值需为5V,如10Mbs的网络装置的规格所定,则差动操作放大器OP所输出的峰对峰值需为5V×2=10V。因此电压模式的传输单元所需的电压相当高。
另外,在网络装置运作于1Gbs时,每一对双绞线是同时接收与传输信号,因此差动接收信号会在输入端与输出的差动传输信号Tx+与Tx-耦合,但并不会耦合至放大器OP的输出信号Vo1与Vo2。接收器224因此可以将接收的耦合差动信号,依据放大器OP输出的信号Vo1与Vo2,将耦合的传输差动信号Tx+与Tx-减去,即可得到差动接收信号,此步骤称为回响消除(echocancellation)。但是,差动信号的输入端在实体层控制芯片210的外部,且需要外接精密电阻以得到准确的分压,因此需要多两个输出入脚位以将接收的差动信号输入接收单元224。
电流模式的传输单元的缺点在于相当耗电。以运作于1Gbs具有四个通道的的网络装置而言,一个通道即需要40mA的电流,一个连接端口因此需要160mA的电流。若是具有四个连接端口的交换器(switch)就耗费640mA的电流。而且电流模式的传输单元所耗的电流与输出信号无关,不论是输出的信号是0或1都得提供如此的电流。
电压模式的通道212的缺点在于当网络装置运作于10Mbs时,由于输出的电压信号的峰对峰值需达到5伏特,故电压摆幅远较运作于100Mbs及1Gbs时要大,以及需要再增加许多输出入脚位。因为其差动操作放大器的输出信号需为差动传输信号的两倍。集成电路的制程愈来愈小,所提供的工作电压也愈低,例如1.8V,以达省电且快速的目的。因此电压摆幅太大使得低工作电压的集成电路不易实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省电,且可以适于低电压操作环境下的网络装置。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省电,不需要再增加许多输出入脚位,且可以适于低电压操作环境下的网络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具混合模式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用以以第一传输速度或第二传输速度传输一差动传输信号,该网络装置至少包括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包括一电压模式驱动器及一电流模式驱动器,用以输出该差动传输信号,而第二通道包括第二模式驱动器,其为电压模式驱动器及电流模式驱动器之一。其中,该网络装置是藉由该第一通道的该电压模式驱动器及该第二模式驱动器,以该第一传输速度传输该差动传输信号,该网络装置是藉由该第一通道的该电流模式驱动器及该电压模式驱动器的至少一者及该第二模式驱动器,以该第二传输速度传输该差动传输信号。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A是传统的具有电流模式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示意图。
图1B是如图1A所示的传送/接收单元中,用以传送差动传输信号的传送单元的示意图。
图2A是传统的具有电压模式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示意图。
图2B是如图2A所示的传送/接收单元中,传送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混合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提出的混合传输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第二通道的电压模式传输单元的示意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具有混合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混合模式传输单元的电路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3,其是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混合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示意图。网络装置300包括实体层控制芯片310及变压器T。实体层控制芯片310包括一第一通道312及三个第二通道314,其中,第一通道312包括控制单元及第一传送/接收单元316。其中,第一传送/接收单元316包括具有电流模式与电压模式的混合模式传输单元。而第二通道314包括控制单元及第二传送/接收单元316,其包括具有电压模式的传输单元。需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是将匹配电阻Rm1与Rm2置于实体层控制芯片310内,同时于电源接通(power-on)时加以校准。如此,则每个通道仅需要两个输出入脚位P,其中,匹配电阻Rm1与Rm2的较佳的实施例是为设置于实体层控制芯片310内的一可调式阻抗装置。变压器T用以滤除接收或输出的信号的直流值。输出入脚位P是与对应的变压器T的一次侧电性连接,变压器T的二次侧则耦接至双绞线。当网络装置300运作于10Mbs时,仅需启动第一通道312的传输单元以作为传输的用途,并启动第二通道314之一作为接收的用途;当网络装置300运作于100Mbs,仅需启动第一通道312的传输单元及第二通道314之一同时作为传送及接收用;而当网络装置300运作于1Gbs,则第一通道312及三个第二通道314皆须启动,用以作为接收及传输的用途。
图4是第一传送/接收单元316中的混合模式传输单元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混合模式传输单元包括电压模式驱动器410、电流模式驱动器420及匹配阻抗装置430。当网络装置300运作于100M/1Gbs时,第一通道312是启动电压模式驱动器410以作为传送及接收的用途;当网络装置300运作于10Mbs时,有两种操作方式:第一种10Mbs操作方式是单独使用电流模式驱动器420以作为传输的用途,第二种10Mbs操作方式是同时使用电压模式驱动器410及电流模式驱动器420以作为传输的用途。
请参照图4,其是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混合传输单元的示意图。混合传输单元包括电压模式驱动器410及电流模式驱动器420。其中,电压模式驱动器410包括第一信号输入端S1,其包括输入端SV1、SV2、差动放大器(differential operational amplifier)OP及反馈电阻Rf1、Rf2。输入端SV1、SV2用以接收模拟的电流输入信号。差动操作放大器OP具有一正输入端及一反输入端,分别与输入端SV1、SV2电性连接。差动放大器OP将模拟输入信号放大后于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输出互为反相的差动输出信号Vo1与Vo2。差动输出信号Vo1与Vo2分别经由反馈电阻Rf1与Rf2反馈至两输入端SV1、SV2。并且,差动输出信号Vo1与Vo2分别经由匹配电阻Rm1与Rm2而与输出入脚位P电性连接,输出入脚位是依据差动放大器OP输出的差动输出信号Vo1与Vo2输出差动传输信号Tx+与Tx-。双绞线的阻抗ZL为100Ω,因此匹配电阻Rm1与Rm2可以分别是50Ω。电压模式驱动器410具有省电的优点,仅需约10mA的电流。当网络装置300运作于100M/1Gbs的时候,是仅启动电压模式驱动器410,此时传输信号的峰对峰电压值为2V,因此不会有电压摆幅太大的问题。
电流模式驱动器420包括第二信号输入端S2及第三信号输入端S3,其中,第二信号输入端S2及第三信号输入端S3各包括两输入端S11、S12。晶体管对N1及N2的栅极分别与第二信号输入端S2的两输入端S11、S12耦接,用以接收输入信号。此外,晶体管对N1及N2的源极分别与第一电流源I1耦接,而漏极分别与匹配电阻Rm1与Rm2耦接。而晶体管对P1及P2的栅极分别与第三信号输入端S3的两输入端S11、S12耦接,用以接收输入信号。此外,晶体管对P1及P2的源极分别与第二电流源I2耦接,而漏极分别与匹配电阻Rm1与Rm2耦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变压器T的一次侧的线圈并没有中央抽头与直流电源连接,故需要两电流源I1及I2。双绞线的阻抗ZL的值为100Ω,则电流模式的传输单元需要并联的匹配阻抗100Ω。从差动操作放大器OP的输出端看进去的阻抗是为低阻抗,因此匹配电阻Rm1与Rm2可视为串联,并且与双绞线的阻抗ZL并联。因此,匹配电阻Rm1与Rm2亦符合电流模式的传输单元所需的匹配阻抗。
当网络装置300是使用第一种10Mbs操作方式时,也就是只使用电流模式驱动器420,在匹配电阻Rm1、Rm2分别为50Ω,双绞线阻抗为100Ω时,电流源I1及I2是分别需为50mA,以在输出接脚P提供5V的峰对峰值输出。
当网络装置是使用第二种10Mbs操作方式时,也就是同时使用电压模式驱动器410及电流模式驱动器420。此时的电压模式驱动器410的操作方式仍与在100Mbs/1Gbs时的操作方式相同,在输出接脚P提供2V的峰对峰值输出。但在第二种10Mbs操作方式时,除了电压模式驱动器410以外,电流模式驱动器420则同时在输出接脚P提供3V的峰对峰值输出。因此在输出接脚P共有5V的峰对峰值输出,如此即符合于10Mbs传输时的规格。与单独由电流模式驱动器420提供5V峰对峰值输出的作法相比,同时使用电压模式驱动器410及电流模式驱动器420时,对电流模式驱动器420而言,电流源I1与I2分别仅需提供30mA的电流,比第一种10Mbs操作模式所需的电流小,因此较为省电。
本发明所提出的混合模式传输单元还包括一切换单元(未绘示于图中)。当网络装置300运作于第一种10Mbs操作模式时,切换单元将输入信号分别耦接至第二信号输入端S2及第三信号输入端S3。此时,混合模式传输单元是由电流模式驱动器420提供差动传输信号Tx+与Tx-输出。而当网络装置300运作于100Mbs/1Gbs时,输入信号会先经由一信号转换单元(未绘示于图中)转换成模拟的电流信号之后,再耦接至第一输入信号端S1。此时,混合模式传输单元是由电压模式驱动器410提供差动传输信号Tx+与Tx-输出。而当网络装置300运作于第二种10Mbs操作模式时,切换单元除了将输入信号分别耦接至第二信号输入端S2及第三信号输入端S3外。输入信号会先经由一信号转换单元(未绘示于图中)转换成模拟的电流信号之后,再耦接至第一输入信号端S1。此时,混合模式传输单元是由同时由电流模式驱动器420及电压模式驱动器410提供差动传输信号Tx+与Tx-输出。综合上文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用以提供电流模式驱动器420及电压模式驱动器410的输入信号是来自同一个信号源。在本实施例中,信号转换单元可以是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来实现。
请参照图5,其是图3中第二通道的电压模式传输单元的示意图。第二通道314的传送单元505包括一电压模式驱动器510,其较佳实施例是与图4所示的电压模式驱动器4t0相同。因此该电压模式驱动器510具有省电的优点。且是于网络装置300运作于100M/1Gbs的时候启动,此时传输信号的峰对峰电压值为2V,因此不会有电压摆幅太大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第二通道的电压模式传输单元除了电压模式驱动器510外,还包括一对阻抗匹配电阻Rm1与Rm2,于电源接通(power-on)时加以校准。如此,则第二通道仅需要两个输出入脚位P。阻抗匹配电阻Rm1与Rm2可为可调式阻抗。
当网络装置300运作于1Gbs时,第一通道312的电压模式的电压模式驱动410及各第二通道314的电压模式驱动器510是被启动用以传输信号,因此具有省电的效果,而且电压摆幅不会太大。当网络装置300运作于100Mbs时,第一通道312的电压模式驱动器410被启动以传收信号,因此具有省电的效果,而且电压摆幅不会太大。当网络装置300运作于10Mbs时,第一通道的电流模式驱动器420被单独启动,或是与电压模式驱动器410同时启动以传输信号,因此电压模式驱动器410本身不会有电压摆幅过大的问题。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匹配电阻是以内建于控制芯片为例,然而亦可如传统方法外接于实体层(PHY)控制芯片。请参照图6,其是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具有混合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4所示的前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通道各具有两个阻抗匹配电阻RV,其设置于实体层控制芯片外,并与变压器的一次侧耦接。请参照图7,其是图6所示的混合模式传输单元的电路方块图。请同时参照图7与图4,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在图7中,电压模式驱动器710及电流模式驱动器720是分别由不同的脚位P输出差动传输信号。此外,其工作原理及运作方式皆与前一实施例相同。请参照图4及上文中相对应的描述,于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所揭示的具有混合模式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一)耗电量低。因为在高速传输时是采用电压模式驱动器,因此可以减少耗电量。
(二)电压摆幅小。因为在低速传输时是采用电流模式驱动器,因此电压摆幅小。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30)

1.一种混合式传输单元,设置于一网络装置中,该网络装置用以以一第一传输速度或一第二传输速度输出一差动传输信号,包括:
一电压模式驱动器;及
一电流模式驱动器;
其中,该网络装置是藉由该电压模式驱动器以该第一传输速度输出该差动传输信号,且该网络装置是藉由该电压模式驱动器及该电流模式驱动器的至少一者以该第二传输速度输出该差动传输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电压模式驱动器包括:
一第一输入端与一第二输入端,用以接收一第一输入信号;
一差动放大器,包括一正输入端与一反输入端,分别与该第一与第二输入端耦接,且包括一正输出端与一反输出端;
一第一反馈阻抗,耦接于该差动放大器的该正输出端及该第一输入端之间;以及
一第二反馈阻抗,耦接于该差动放大器的该反输入端及该第二输入端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输入信号为电流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电流模式驱动器包括:
一第一电流源;
一第二电流源;
一第一晶体管对,其源极分别与该第一电流源电性连接,其栅极用以接收一第二输入信号,且其漏极分别与一第一输出端及一第二输出端耦接,用以输出该差动传输信号;以及
一第二晶体管对,其源极分别与该第二电流源电性连接,其栅极用以接收该第二输入信号,且其漏极分别与该第一输出端及该第二输出端耦接,用以输出该差动传输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入信号为数字信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晶体管对为NMOS晶体管。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晶体管对为PMOS晶体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混合式传输单元还包括:
一第一匹配阻抗以及一第二匹配阻抗,分别与该电压模式驱动器及该电流模式驱动器耦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与该第二匹配阻抗为可调式阻抗装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与该第二匹配阻抗设置于一集成电路的内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传输单元还包括一信号产生单元,用以依据该网络装置的传送速度,提供该电压模式驱动器及该电流模式驱动器的至少一者的输入信号,使得该混合式传输单元输出相对应的该差动传输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信号产生单元用以提供一数字输入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混合式传输单元还包括一数字模拟转换器,用以将该数字输入信号转换为相对应的一模拟输入信号,并将之输入至该电压模式驱动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混合式传输单元还包括一切换单元,分别与该电压模式驱动器及该电流模式驱动器耦接,用以切换选择由该电压模式驱动器及该电流模式驱动器的至少一者,使得该混合式传输单元输出该差动传输信号。
15.一种具混合模式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该网络装置具有一第一传输速度或一第二传输速度以传输一差动传输信号,该网络装置包括:
至少一第一通道,包括:
一混合模式传输单元,用以输出该差动传输信号,其中,该混合模式传输单元包括:
一电压模式驱动器;及
一电流模式驱动器;以及
至少一第二通道,包括:
一第二模式驱动器,其中该第二模式驱动器为该电压模式驱动器及该电流模式驱动器之一;
其中,该网络装置是藉由该至少一第一通道的该电压模式驱动器及该至少一第二通道的该第二模式驱动器,以该第一传输速度传输该差动传输信号,该网络装置是藉由该第一通道的该电压模式驱动器及该电流模式驱动器的至少一者及该第二模式驱动器,以该第二传输速度传输该差动传输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电压模式驱动器包括:
一第一输入端与一第二输入端,用以接收一第一输入信号;
一差动放大器,包括一正输入端与一反输入端,分别与该第一与第二输入端耦接,且包括一正输出端与一反输出端;
一第一反馈阻抗,耦接于该差动放大器的该正输出端及该第一输入端之间;以及
一第二反馈阻抗,耦接于该差动放大器的该反输入端及该第二输入端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输入信号为电流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电流模式驱动器,包括:
一第一电流源;
一第二电流源;
一第一晶体管对,其源极分别与该第一电流源电性连接,其栅极是用以接收一第二输入信号,且其漏极分别与一第一输出端及一第二输出端耦接,用以输出该差动传输信号;以及
一第二晶体管对,其源极分别与该第二电流源电性连接,其栅极用以接收该第二输入信号,且其漏极分别与该第一输出端及该第二输出端耦接,用以输出该差动传输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入信号为数字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晶体管对为NMOS晶体管。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晶体管对为PMOS晶体管。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混合式传输单元还包括:
一第一匹配阻抗以及一第二匹配阻抗,分别与该电压模式驱动器及该电流模式驱动器耦接。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与该第二匹配阻抗为可调式阻抗装置。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与该第二匹配阻抗是设置于一集成电路的内部。
2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传输单元还包括一信号产生单元,用以依据该网络装置的传送速度,提供该电压模式驱动器及该电流模式驱动器的至少一者的输入信号,使得该混合式传输单元输出相对应的该差动传输信号。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信号产生单元用以提供一数字输入信号。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混合式传输单元还包括一数字模拟转换器,用以将该数字输入信号转换为相对应的一模拟输入信号,并将之输入至该电压模式驱动器。
2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混合式传输单元还包括一切换单元,分别与该电压模式驱动器及该电流模式驱动器耦接,用以切换选择该电压模式驱动器或该电流模式驱动器的至少一者,使得该混合式传输单元输出该差动传输信号。
2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模式驱动器为该电压模式驱动器。
3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输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网络装置包括一个该第一通道及三个该第二通道。
CN 200410043506 2004-05-11 2004-05-11 混合模式传输单元及具有混合模式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6973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43506 CN1697339B (zh) 2004-05-11 2004-05-11 混合模式传输单元及具有混合模式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43506 CN1697339B (zh) 2004-05-11 2004-05-11 混合模式传输单元及具有混合模式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7339A true CN1697339A (zh) 2005-11-16
CN1697339B CN1697339B (zh) 2011-01-19

Family

ID=35349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43506 Expired - Lifetime CN1697339B (zh) 2004-05-11 2004-05-11 混合模式传输单元及具有混合模式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69733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462A (zh) * 2009-09-29 2011-05-25 雷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以太网线路驱动器
CN104300956A (zh) * 2013-07-16 2015-01-21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以及控制驱动电路的方法
US9590610B2 (en) 2014-12-30 2017-03-07 Mediatek Inc. Driver circuit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method of driver circuit
US9590595B2 (en) 2015-01-08 2017-03-07 Mediatek Inc. Driver circuit with feed-forward equalizer
US9871539B2 (en) 2013-07-16 2018-01-16 Mediatek Inc. Driver circuit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method of driver circu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0174B1 (en) * 2001-01-24 2001-12-11 Hong-Ching Yeah High efficiency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462A (zh) * 2009-09-29 2011-05-25 雷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以太网线路驱动器
CN102075462B (zh) * 2009-09-29 2015-10-21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以太网线路驱动器
CN104300956A (zh) * 2013-07-16 2015-01-21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电路以及控制驱动电路的方法
US9871539B2 (en) 2013-07-16 2018-01-16 Mediatek Inc. Driver circuit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method of driver circuit
US9590610B2 (en) 2014-12-30 2017-03-07 Mediatek Inc. Driver circuit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method of driver circuit
US9590595B2 (en) 2015-01-08 2017-03-07 Mediatek Inc. Driver circuit with feed-forward equaliz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7339B (zh) 201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27298B2 (en) Gigabit ethernet line driver and hybrid architecture
CN103283148B (zh) 具有预加重的电压模式驱动器
US20020063650A1 (en) Switch capacitor circuit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101385242B (zh) 大供电范围的差动线路驱动器
CN1684348A (zh) 带便于驱动器与变换器电路配合使用的控制接口的驱动器
CN101425986A (zh) 能够在单端传输与差分传输之间转换的接口电路
US7483688B2 (en) Network device with hybrid-mode transmitter
CN1697339B (zh) 混合模式传输单元及具有混合模式传输单元的网络装置
CN102484623A (zh) 数据发送电路及数据通信装置
CN1246964C (zh) 通用正射极耦合逻辑/低压差分信号传输输出结构
US11283408B2 (en) Low voltage feedforward current assist ethernet line driver
CN107919865A (zh) 发射器以及包括其的系统
CN1581697B (zh) 传输装置
CN112202235B (zh) 冗余电源及其输入切换控制电路
US5592133A (en) Build-out network for a built-in type balanced line driver circuit
CN107122319A (zh) 一种通信复用电路
CN212875771U (zh) 一种编码器信号接口电路及伺服驱动器
CN113629828A (zh) 一种自动补偿线损的pd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CN100583848C (zh) 用于传输数据的线路驱动器
CN1707969B (zh) 传输线驱动器
US6956402B2 (en) Multi-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oltage peaking of an output signal transmitted betwee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CN101202723B (zh) 电平转换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ic芯片
US6864707B2 (en) Universal input apparatus
CN214122761U (zh) 一种硬件组态隔离io及rs485转接电路
CN107809318B (zh) 一种给设备增加poe功能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