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3147A - 瓶盖 - Google Patents

瓶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3147A
CN1693147A CN 200510079220 CN200510079220A CN1693147A CN 1693147 A CN1693147 A CN 1693147A CN 200510079220 CN200510079220 CN 200510079220 CN 200510079220 A CN200510079220 A CN 200510079220A CN 1693147 A CN1693147 A CN 1693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pipe portion
lid
bottle cap
unp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7922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7973C (zh
Inventor
牧田正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zi Ltd
Original Assignee
Bz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zi Ltd filed Critical Bzi Ltd
Publication of CN1693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3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79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797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瓶盖,该瓶盖以较低的成本由较少的部件形成。一个底盖一体地模制在盖体的内管部的下端部处,在它们之间具有一个切口,并且在其上具有以凸起形式形成的启封凸起。当盖体在密封方向上旋转以将内管部插入一个瓶的瓶嘴内时,启封凸起被瓶嘴关闭起来,且当它经过一个颈口部分时与该颈口部分啮合。然后,当盖体在启封方向上旋转以将内管部从所述瓶嘴内拔出时,启封凸起被颈口阻挡而不能向上移动,藉此底盖在切口处与内管部的下端部发生分离,并且内管部中的原料被排放到所述瓶内。

Description

瓶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瓶盖,所述瓶盖具有一个用于容纳一种呈粉末或液体形式的原料的原料容纳部分,并且响应于一个拔塞操作而打开该原料容纳部分的下端部,以将原料排放到瓶内。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类型的瓶盖通常是已知的和公开的,举个例子,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号No.S44-12957(下文中被称作专利文件1:尤其参见说明书第1页和附图1、2)和日本专利号No.3281730(下文中被称作专利文件2:尤其参见说明书第2页和附图1、3)。本发明的发明者提出了一种瓶盖并使之商业化,这种瓶盖克服了专利文件1和专利文件2中的瓶盖的缺陷。所述瓶盖在待公开日本专利号No.2004-106888(下文中被称作专利文件3)中公开,并且在附图中的图1(A)到4中展示。图1(A)、1(B)、2(A)和2(B)展示了装配之前的瓶盖,而图3(A)和3(B)展示了处于装配状态的瓶盖,图4展示了设置在瓶上的瓶盖。
参考图1(A)到图4,所示出的瓶盖包括一个母盖1、一个子盖2以及一个底盖3,它们都通过塑料模制成型。
母盖1包括一个盖体5,用于同瓶50的瓶嘴50a配合,比如PET瓶,以及一个外管6,外管在其相对的上端和下端处开放,并且同盖体5一体形成。外管6与盖体5的顶部5a一体形成,且通过顶部5a向上和向下延伸,并且盖体5的从顶部5a向上突出的上部形成了一个在其上端部开放的嘴6a。同时,外管6的从顶部5a向下突出的下部形成了一个向下延伸的管部6b,它与盖体5的主体部分5b配合以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缝隙,并且从盖体5的下部向下延伸。向下延伸的管部6b在接近顶部5a处具有一个偏移部,并且在比这个偏移部低的部分具有减小的直径,直径减小的部分逐渐变细,以朝向向下延伸管部6b的下部开口减小直径。通过在向下延伸管部6b的内圆周面的中间部分少许增加向下延伸管部6b的材料厚度从而形成了一个小的阶梯部分6c。
用于同瓶50的瓶嘴50a上的阳螺纹部分50b相啮合的阴螺纹部分5c形成于盖体5的主体部分5b的内圆周面上,并且一个阳螺纹部分6d形成于外管6的嘴6a的外圆周面上。当主体部分5b被操作以通过手指拔出时,为了防止滑动而在主体部分5b的外圆周面上形成防滑滚花5d。
子盖2包括一个盖体8以及一个内管9,内管9与盖体8的顶部8a的下表面一体形成且从下表面伸出,并且用作原料和压力气体填充部分(管套)。子盖2进一步包括一个封闭环10,封闭环10具有较小的材料厚度并且与盖体8的顶部8a的下表面一体形成且在接近内管9的顶部8a的外圆周面处从下表面伸出。内管9与盖体8的主体部分8b配合以形成它们之间的一个缝隙,但是比盖体8的主体部分8b伸出长得多。同时内管9的直径稍微小于外管6的直径,使得它可以插入外管6内,而它们之间只留下很小的间隙,内管9的长度比外管6的长度长一些。内管9的内径从内管9的顶端到底端都是一致的,但是内管9的外径从内管9的上端到下端逐渐减小,使得内管9的材料厚度逐渐减小。内管9在其底端边缘处向外膨胀以形成一个凸缘9e。而且,在内管9的外圆周面上形成材料厚度少许减小的一个非常小的阶梯部分9c。
子盖2的主体部分8b的一个环形下圆周边缘部分8c可以在一个薄的切口8d与主体部分8b的位于切口8d上方的其它部分发生分离,切口8d形成于下圆周边缘部分8c的整个圆周上。用于同瓶外管6的嘴6a的阳螺纹部分6d相啮合的一个阴螺纹部分8形成于主体部分8b的内圆周面上。如果阴螺纹部分8e与阶梯部分6c螺紧,并且子盖2与外管6的嘴6a配合,直到环形下圆周边缘部分8c强迫通过阳螺纹部分6d的终端,如图3(A)和3(B)所示,然后嘴6a被气密和液密性地密封起来。这时候,子盖2被固定在其环形下圆周边缘部分8c,抑制嘴6a的旋转,并且内管9的下端部从外管6的向下延伸管部6b的下端部开口向下伸出,而在内管9的外圆周面的中间部分的非常小的阶梯部分9c和在外管6的内圆周面的中间部分的非常小的阶梯部分6c彼此相对上下关系地紧密设置。然后,如果封闭环10被进一步用力配合到外管6的嘴6a内,那么子盖2的顶部8a就开始与外管6的上端压力接触,并且封闭环10与子盖2的主体部分8b的一个成角部分相配合,以将外管6的嘴6a夹在它们各自的内外之间。当主体部分8b被操作以通过手指拔出时,用于防止滑动的防滑滚花8f在主体部分8b的外圆周面上被压制出来,在顶部8a的上表面形成类似浮雕的指示开口方向的箭头标记8g。
底盖3具有一个推入部分3a,推入部分3a具有一个外凸的上表面和一个内凹的下表面,一个环形凹进部分3c与推入部分3a的圆周边缘配合以形成它们之间的颠倒的O形横截面的一个环形凹槽3b,并且一个凸起3d从推进部分3a的内凹下表面中央向下突出。推进部分3a、环形凹进部分3c以及凸起3d彼此一体形成。如果内管9的下端部被强制装配在环形凹槽3b内,并且推进部分3a被推入内管9中,那么底盖3就密封了内管9的下端部开口,其中,压力气体(惰性气体)和原料11如图4所示被气密且液密地填充。
在具有如上面所述结构的瓶盖中,如果子盖2在打开方向上旋转以向上移动内管9,那么底盖3的环形凹进部分3c的上边缘就开始与外管6的下端部边缘相接触,以限制底盖3进一步的向上移动。因此,在外管6下端部的凸缘9e和底盖3的环形凹进部分3c之间的配合被释放,并且底盖3从进一步连续向上移动的内管9脱落。当底盖3脱落时,内管9中的原料11同压力气体一起突然喷出。底盖3沉入到瓶中的液体中。
然而,上面描述的瓶盖具有下述问题:
(1)因为瓶盖包括三个部分,母盖1、子盖2和底盖3,特别是母盖1具有复杂的结构,就需要较高的成本,而且用于将瓶盖自动安装到瓶嘴上的自动盖安装设备在结构和操作上也是复杂的。
(2)因为母盖1和子盖2展示出一种状态,其中它们相互叠置地分两段放置在瓶50的瓶嘴50a的外侧,盖的整个高度是通常的盖高度的大约两倍,而且经常容易发生故障。
(3)在底盖3由于子盖2的拔下而从内管9脱落以后,通常原料11仅仅通过子盖2从母盖1脱离而母盖1保持在瓶50的瓶嘴50a上就被吸收,使得底盖3可以不错误地被喝入。然而,即使给出这种结构,实际上会发生使用者用力将母盖1从瓶嘴移开并握住瓶嘴,母盖1从瓶嘴移开,在其嘴部喝入原料11,于是使用者错误地将底盖3喝入。
(4)将子盖2的内管9下端部处的膨胀凸缘9e装配在底盖3的环形凹进部分的具有颠倒的O形横截面的环形凹槽3b内,以保证底盖3同内管9的下端部开口的高度密封性能,尽管这是可靠的,然而这并不足以保证压力气体密封于其内的外管6的气密性。
(5)因为母盖1的外管6部分,也就是向下延伸管部6b,在子盖2被拔出以后仍保持突出到底嘴内,并且突出部分干扰了液体从瓶嘴的开口流出,原料11保持在瓶内,而没有被喝入,尽管其数量很小。
(6)小的切口8d形成于子盖2的主体部分8b的整个圆周上,使得子盖2的相应于切口8d的上部与切口8d下侧的环形下圆周边缘部分8c发生分离,并且环形下圆周边缘部分8c保持在瓶嘴上。然而,因为主体部分的上部和下部的分离需要相当强的扭曲力,因此存在一种可能性,母盖1也可能被旋转并从瓶嘴移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盖,所述瓶盖可以获得与上述传统瓶盖相似的操作,即使上述传统瓶盖的母盖被省去了,也就是说,当实施一个拔出操作时,所述瓶盖可以将作为原料容纳部分的一个底盖分离,并且允许所述底盖被排放到一个瓶内,可以藉此降低成本,并且简化用于把所述瓶盖自动安装到瓶嘴上的自动盖安装设备的结构和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盖,所述瓶盖可以防止使用者因为误操作而将底盖饮入,并且消除了这种情况,即,在没有被饮入的情况下原料部分的排出,这是由于其母盖的一个外管造成的。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盖,其中,底盖的密封特性被增强,并且即使压力气体包含在一个原料容纳部分中,气密性也能充分保证。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瓶盖,其中,关于瓶盖的拔下操作的防滑效果能够在成本降低的情况下通过瓶盖本身简单的结构而得到加强。
为了获得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瓶盖,包括一个盖体和一个底盖,所述盖体具有一个外管部、一个顶部和一个内管部,所述外管部具有形成于其内圆周上的螺纹部分,用于同一个瓶的瓶嘴的外圆周上的螺纹部分相啮合,所述顶部用于将所述瓶的瓶嘴开口密封起来,所述内管部从所述顶部向下延伸,以插入所述瓶的瓶嘴内,并且用作一个原料容纳部分,原料容纳在这个部分中,所述底盖可分离地模制在所述内管部上,用于将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封闭起来,所述底盖具有一个可弹性变形的启封凸起,当所述盖体在密封方向上旋转以将所述内管部插入所述瓶的瓶嘴时,所述启封凸起弹性变形,以允许所述底盖插入所述瓶内,但是当所述启封凸起经过在所述瓶中的一个颈口时,所述启封凸起恢复到初始状态,并且与所述颈口啮合,然后,当所述盖体在启封方向上旋转以将所述内管部从所述瓶的所述颈口中拔出来时,所述底盖被所述瓶中的所述颈口阻挡而不能向上移动,并且随着所述内管部进一步向上移动而与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发生分离,因此,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被打开,并且所述内管部中的原料被排放到所述瓶内。
利用所述瓶盖,因为它由所述盖体和所述底盖两部分组成,参考图1(A)到图4的上述传统瓶盖的母盖可以省略。此外,因为涉及所述瓶体的启封操作的所述底盖的分离可以通过将所述底盖的所述启封凸起同在所述瓶内部的所述颈口相啮合来完成,并且用于把所述瓶盖自动安装到瓶嘴上的自动盖安装设备的结构和操作得到了简化。而且,在所述底盖被分离以后,因为通过在所述底盖上的所述启封凸起,它防止了经过所述瓶嘴且从所述瓶中出去,所以由于使用者误操作而将所述底盖饮入的这种情况不会发生。而且,如果所述盖体从所述瓶嘴中移除,那么因为用作原料容纳部分的所述内管部是整体地移除,所以防止了所述原料没有被饮入而保持在所述瓶中的情况。
作为所述底盖与所述盖体的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发生分离的第一种形式,所述底盖和所述内管部作为一个整体模制件形成,具有形成于它们之间的一个切口,使得当所述盖体在启封方向上旋转以将所述内管部从所述瓶的所述颈口拔出来时,所述底盖在所述切口处与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发生分离。
利用所述瓶盖,因为它的结构使得所述底盖和所述盖体的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一体地模制,并且至少所述底盖的部分在其所述切口处与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发生分离,在所述内管部和所述底盖之间没有密封问题发生。此外,模制的成本能够显著降低。
作为所述底盖与所述盖体的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发生分离的第二种形式,所述底盖通过使用与所述内管部的材料不同的塑料来沉积到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从而可去除地模制,使得当所述盖体在启封方向上旋转以将所述内管部从所述瓶的所述颈口拔出来时,所述底盖在所述沉积部分处与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发生分离。
利用所述瓶盖,因为所述底盖通过使用与所述盖体的所述内管部的材料不同的塑料的沉积(不同的材料同时模制)从而可去除地模制,所以在所述内管部和所述底盖之间没有密封问题发生。此外,模制的成本能够显著降低。
在所述底盖与所述盖体的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发生分离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形式中,用于所述内管部的一个原料进入口形成于所述盖体的所述顶部,并且通过一个上盖封闭起来。所述上盖可以通过一个弹性变形铰接部分一体地连接于所述盖体的所述顶部,并且同所述盖体一体地模制,使得所述盖体可以作为单独一个元件产品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上盖的一个上表面连同所述上盖周围的所述顶部的上表面可以被粘附于其上的一个薄片件覆盖。
利用所述瓶盖,因为所述原料进入口形成于所述盖体的所述顶部,并且通过所述上盖封闭起来,所以可以容易地实现将所述原料以及压力介质,还有无氧吸收物或者类似物被封装到用作原料容纳部分的所述内管部中,并且用于此的一个自动封装设备可以简化且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当所述上盖以这种方式同所述盖体一体地模制以通过一个弹性变形铰接部分一体地连接于所述盖体的所述顶部时,所述瓶盖是作为单独一个元件产品形成的。这增强了有关制造成本、部件操作、原料的自动封装等等方面的优势。而且,所述上盖的所述上表面连同所述上盖周围的所述顶部的上表面被粘附于其上的所述薄片件覆盖,所以所述上盖的密封性能可以被增强。此外,因为不能从外观上看出所述上盖被用于封装,所以就防止了在内容物被饮入之前由于恶作剧而使所述上盖被拔出。
作为所述底盖与所述盖体的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发生分离的第三种形式,所述底盖作为与所述盖体的所述内管部发生分离的一个分离件而被模制,并且在其圆周边缘上形成有一个环形凹进部分,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可以强制地装配到所述凹进部分内,以将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开口可去除地密封起来,使得当所述盖体在启封方向上旋转以将所述内管部从所述瓶中的所述颈口拔出来时,所述底盖被所述瓶中的所述颈口阻挡而不能向上移动,并且所述环形凹进部分从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拔出来,以将所述底盖与所述内管部发生分离。
在所述底盖与所述盖体的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发生分离的第三种形式中,为了保证良好的密封特性,通过在所述底盖的所述环形凹进部分的内表面上进行同时模制,一体地形成一个由比所述环形凹进部分的材料更加柔软的材料制成的环形密封圈。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以这种方式嵌在所述环形凹进部分中,使得其部分从所述环形凹进部分的所述内表面凸出。
利用所述瓶盖,其中通过在所述底盖的所述环形凹进部分的内表面上进行同时模制而形成由软材料制成的密封圈,当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开口由所述底盖密封起来时,由于所述盖体的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被强制地装配在所述环形凹进部分内,并且此外,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环形凹进部分中的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紧密地接触,所以密封特性显著加强。因此,即使压力气体被封装在所述内管部中,气密性也可以充分保证。而且,由于所述密封圈被嵌入所述环形凹进部分中,所述密封圈和所述环形凹进部分的完整性增强了,而且所述密封圈的模制性也增强了。
所述瓶盖可以如此构建,使得多个可弹性变形的启封凸起或者设置在所述底盖的圆周边缘上,并且每个都具有类似棘爪的形状,或者使得所述底盖的可弹性变形的启封凸起具有一个环形,环形的外径通过弹性变形来改变。在后一种情况中,凸出高度朝向所述下端部逐渐减小的大量的齿可以以凸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环形启封凸起的外圆周面上,以使所述底盖插入所述瓶之内。
因为凸出高度朝向所述下端部逐渐减小的大量的齿是以凸出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环形启封凸起的外圆周面上,当所述盖体在密封方向上旋转以将所述内管部插入所述瓶的瓶嘴内时,所述环形启封凸起可以顺畅地封闭起来。而且,当所述盖体在启封方向上旋转以将所述内管部从所述瓶的瓶嘴中拔出时,所述齿的所述上端可以同所述瓶中的所述颈口部分啮合,以确切地实现所述底盖的分离。
优选地,一个啮合凸起形成于所述瓶中的所述颈口上,用来同所述底盖的所述启封凸起啮合,以在所述盖体被启封时阻挡所述底盖的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底盖的分离可以确切地实现。
所述瓶盖可以如此构建,使得所述盖体由硬质塑料模制,并且通过在所述盖体的所述外管部的外圆周面上进行同时模制,一体地制成一个由软质塑料制成的防滑表面层。优选地,由软质塑料制成的所述防滑表面层是滚花而成。
因为,由软质塑料制成的所述防滑表面层是通过同时模制而一体地形成在由硬质塑料制成的所述盖体的所述外管部的一个外圆周面上,所以,关于瓶盖的拔下操作的防滑效果很好,而且手指的疼痛可以缓解。此外,模制也容易了,而且制造成本降低了。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通过随后的结合了附图的描述和所附的权利要求而变的清楚,其中,同样的部件或元件由同样的参考标记表示。
附图简述
图1(A)和1(B)是透视图和轴向截面图,分别展示了一个在组装之前的传统瓶盖;
图2(A)和2(B)是透视图和轴向截面图,分别展示了处于组装状态的传统瓶盖;
图3(A)和3(B)是透视图和轴向截面图,分别展示了处于完全组装状态的传统瓶盖;
图4是设置在一个瓶上的传统瓶盖的轴向截面图;
图5(A)和5(B)是透视图和轴向截面图,分别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瓶盖;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的底部平面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安装到瓶上之前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瓶盖的轴向截面图;
图9是完全安装到瓶上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瓶盖的轴向截面图;
图10是第一实施例的瓶盖在启封时的轴向截面图;
图11(A)和11(B)是透视图和轴向截面图,分别展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瓶盖的一种变型;
图12(A)和12(B)是透视图和轴向截面图,分别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瓶盖,其中盖体和底盖被组装起来;
图13是第二实施例中的瓶盖的盖体和底盖的分解透视图,同时展示了盖体的截面图;
图14是第二实施例中的瓶盖在安装到瓶上的安装状态下的轴向截面图;
图15是安装到瓶上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瓶盖的轴向截面图;
图16是第二实施例中的瓶盖在启封时的轴向截面图;
图17是第二实施例的瓶盖的一种变型在安装到瓶上的安装状态下的轴向截面图;
图18是可以用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瓶盖内的一种变型底盖的透视图;
图19是第二实施例中的瓶盖的一种变型的轴向截面图,其中盖体在启封作用下被分成上部和下部;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瓶盖的轴向截面图;
图21是第三实施例中的瓶盖在安装到瓶上时的轴向截面图;
图22是第三实施例中的瓶盖在安装到瓶上的安装状态下的轴向截面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瓶盖的截面透视图;
图24是第四实施例中的瓶盖的部分放大轴向截面图;
图25是第四实施例中的瓶盖的一种变型的截面透视图;
图26是图25中的变型瓶盖的部分放大轴向截面图;
图27(A)和27(B)是透视图和轴向截面图,分别展示了第一实施例的中的瓶盖的另一种变型;
图28是图27(A)和27(B)中的变型瓶盖的分解截面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5(A)、5(B)、6和7,展示了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瓶盖。所示的瓶盖包括两个部分,由硬质塑料模制成的一个整体件盖体A以及由硬质塑料模制成的一个圆盘形整体件上盖D,上盖D与盖体A是分离的。而且,必要时,上盖D上具有一个薄片件E。
盖体A以整体件模制而成,并且包括一个外管部51、具有圆形原料供应入口52a的一个顶部52、从顶部52向下延伸的一个内管部53、以及在内管部53的下端部的一个底盖54。用于同瓶50的瓶嘴50a的外圆周面上的一个螺纹部分50b相啮合的一个螺纹部分51c形成于外管部51的内圆周面上。而且,一个薄切口55沿着位于外管部51的下圆周边缘部分的整个圆周形成,使得外管部51在切口55上侧的部分可以强行与外管部51在切口55下侧的环形下圆周边缘部分56发生分离。在切口55下方的下圆周边缘部分56的内圆周面形成一个倾斜面,并且一个环形阶梯部分51b形成于倾斜面的上侧。用于通过手指操作来拔下瓶盖的防滑滚花(垂直肋)51a形成于外管部51的外圆周面的相对于切口55的上侧部分。
内管部53用作这样一种部分(套管),在这个部分中,原料和压力气体填充于其中且从沿着顶部52的原料供应入口52a的开口圆周边缘形成的一个阶梯部分52b整体地向下延伸。内管部53具有足够从瓶嘴50a内部延伸到瓶体部分50d内的长度,进一步超过在瓶中的颈口部分50c。内管部53的上侧部分53a的尺寸使得上侧部分53a的外圆周面紧密地与瓶嘴50a的内圆周面接触。同时,内管部53的中间部分53b直径向下逐渐减小,直到内管部53的下侧部分53c的尺寸使得在瓶嘴50a的内圆周面和瓶中的颈口部分50c之间形成一个间隙。
尽管底盖54与内管部53一体形成,使得它封闭了内管部53的下端部,然而它可以在形成于内管部53的外圆周面上的切口54a处与内管部53发生分离。每个都是弹性棘爪形式的多个启封凸起66向上倾斜地形成,并且通常一体地在底盖54的外圆周面上径向地形成。启封凸起66是用作制动器,用来允许底盖54与内管部53在底盖54处发生分离,如后面所描述的。具有一个圆截锥形的凸起61以底盖54的凹面形式一体地形成在下表面的中心,使得它向下凸出。
上盖D具有类似圆盘的形状,并且具有在其下表面的圆周边缘形成的一个阶梯部分67。在原料C连同压力气体一起被供应到内管部53内以后,上盖D封闭了原料供应入口52a。因此,上盖D的阶梯部分67以及在原料供应入口52a的开口圆周边缘处的阶梯部分52b彼此配合,并且它们的配合部分通过诸如热熔胶那样的粘结剂彼此粘合。然后,一个薄片件,比如一个纸质密封件,被施加到上盖D上,以将上盖D连同顶部52的围绕薄片件E的一个上表面覆盖。这使得有可能提高上盖D与原料供应入口52a之间的密封性能,并且隐藏了原料供应入口52a被上盖D封闭起来的事实。
将容纳在内管部53中的原料C可以是不同类型的粉末、颗粒、小片和液体,包括绿茶、咖啡、浓缩矿物质、由深海水提取的矿物质、健康食品、药品、果汁、乳制品、酒精、压缩蔬菜、汤原料、维他命、糖、药草和酵母。同时,压力气体优选地是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可以安全地维持原料C的品质,例如惰性气体可以是氮气、氦气、氩气、二氧化碳、一氧化氮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或者,无氧吸收物可以被封装。
为了将上面描述的具有这种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瓶盖安装到瓶50的瓶嘴50a上,瓶盖被推到瓶嘴50a内,底盖54直接向下,直到内管部53完全插入到瓶嘴50a内,并且盖体A在密封方向上被旋转。当底盖54被推入瓶嘴50a内部以后,因为径向启封凸起66是斜着向上倾斜的,所以启封凸起66弹性变形到收缩状态,以允许瓶嘴50a被顺畅地推入,同时启封凸起66与瓶嘴50a的内圆周面滑动接触,内管部53可以插入瓶嘴50a内。
因此,当瓶盖体A在密封方向上旋转时,其外管部51的螺纹部分51c与瓶嘴50a的阳螺纹部分50b螺合,然后用力螺紧,直到在外管部51的内圆周面上的环形阶梯部分51b经过在瓶嘴50a的外圆周面上的环形圆周面50e。因此,因为外管部51的下圆周边缘部分56的内面是形成为一个倾斜面,所以环形阶梯部分51b顺畅地经过环形凸起50e,并且与环形凸起50e的平整下表面啮合。
另一方面,在瓶嘴50a上,因为内管部53足够长以伸入到瓶体部分50d内,底盖54经过瓶中的颈口部分50c,因此启封凸起66恢复其打开状态并且同颈口部分50c的下表面啮合。
瓶嘴50a在这个状态下与瓶盖密封起来。
如果盖体A在启封方向上旋转,而瓶嘴50a在这种密封状态下,那么尽管外管部51相对于切口55的上侧部分可以向上移动,如图9所示,由于在相对于切口55的下侧的下圆周边缘部分56是在其环形阶梯部分51b处与环形凸起50e的下表面保持啮合,所以下圆周部分不能向上移动。因此,下圆周边缘部分56在切口55处与外管部51的上侧部分发生分离,并且保持在瓶嘴50a上,如图10所示。
因此,既然盖体A不能旋转,除非能强制性地引起这种分离的足够大的力被施加到盖体上,所以密封状态必然能够保持。
另一方面,在瓶嘴50a中,因为盖体A在启封方向上旋转,而内管部53在它被旋转时向上移动,底盖54不能向上移动,因为其启封凸起66在打开状态并且同颈口部分50c的下表面保持啮合。因此,底盖54在切口54a处同进一步向上移动的内管部53发生分离,并且脱落,如图10所示。当底盖54脱落时,内管部53中的原料C同压力气体一起突然喷出,并且底盖54沉入瓶50中的液体中。因为底盖54在其下表面具有凸起61,所以它不会大幅度地来回摇摆地下沉。
因为脱落的底盖54在其启封凸起66的径向端部具有一个恢复了其打开状态的外径,它大于瓶嘴50a的内径,因此它不会经过瓶嘴50a到瓶的外面。
应该注意到,切口54a可以不在整个圆周上形成,而是形成在除了整个圆周的某部分以外的部分上,使得底盖54在这个部分上不与内管部53的下端部发生分离,使得在底盖54从内管部53的下端部向下延伸而没有脱落的状态下内管部53的下端部可以被打开。
图11展示了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的修改。参考图11,在所示的修改的瓶盖中,每个启封凸起66具有一个球端。其中启封凸起66具有刚刚描述的结构,瓶盖能够在没有损坏瓶嘴50a的内圆周面的情况下更顺畅地插入瓶嘴50a内部。
第二实施例
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瓶盖将被描述。
参考图12(A)、12(B)和13,第二实施例的瓶盖包括两个部分,由硬质塑料模制成的一个整体件盖体A以及由硬质塑料模制成的单独的一个整体件底盖B。
盖体A以整体件模制而成,包括一个外管部51、一个顶部52、从顶部52向下延伸的一个内管部53。用于同诸如PET瓶那样的一个瓶50的瓶嘴50a的外圆周面上的一个螺纹部分50b相啮合的一个螺纹部分51c形成于外管部51的内圆周面上。而且,一个薄切口55沿着位于外管部51的下圆周边缘部分的整个圆周形成,使得外管部51在切口55上侧的部分可以强行与外管部51在切口55下侧的环形下圆周边缘部分56发生分离。一个弹性内部环形凸起57以凸出的方式形成于下圆周边缘部分56的整个内圆周面上,并且很多齿57a以凸出的方式形成波形结构,在整个圆周上它们彼此间隔一段预定的间距。每个齿57a具有一个三角形,使得其凸起高度朝向其下端部减小。用于通过手指操作来拔下瓶盖的防滑滚花(垂直肋)51a在切口55上方的外管部51的外圆周面上压制出来。
内管部53从顶部52的下表面整体地向下延伸,并且具有足够从瓶嘴50a内部延伸到瓶体部分50d内的长度,进一步超过在瓶中的颈口部分50c。内管部53的上侧部分53a的尺寸使得其外圆周面紧密地与瓶嘴50a的内圆周面接触。同时,内管部53的下侧部分53c的尺寸使得在瓶嘴50a的内圆周面和瓶中的颈口部分50c之间形成一个间隙。而且,内管部53的一个下端部边缘作为一个凸缘53d膨胀地形成于外侧。
盖体B以整体件模制而成,包括具有一个外凸的上表面和一个内凹的下表面的一个推入部分58,一个环形凹进部分60,与推入部分58的圆周边缘配合以形成一个颠倒的O形横截面的一个环形凹槽59,从推进部分58的内凹下表面中央向下突出一个圆截锥形的凸起61,以及从环形凹进部分60的一个外表面向上倾斜凸出的一个环形启封凸起62。
在底盖B的环形凹进部分60中,通过在环形凹进部分60的内表面上与环形凹进部分60进行同时模制而一体地形成一个由比环形凹进部分60更加柔软的材料制成的环形密封圈63,这种材料比如硅橡胶或者丙烯橡胶。密封圈63显著地嵌在底部中,并且与环形凹进部分60成为一体,使得其部分从环形凹进部分60的内面凸出。
底盖B的环形启封凸起62借助形成于启封凸起62的根部的一个凹陷64而具有弹性,也就是说这个凹陷位于启封凸起62和环形凹进部分60之间,使得它能够弹性变形,以将环形凹进部分60打开和关闭(向外膨胀和向内收缩)。在平常时期的打开状态,启封凸起62的外径大于瓶嘴50a的内径。大量的齿65以凸出的方式形成波形结构,在启封凸起62的外圆周面的整个圆周上它们彼此间隔一段预定的间距。每个齿65具有一个三角形,使得其凸起高度朝向其下端部减小。
具有如上面所述的这种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瓶盖以下面的方式装配。
如图12所示,底盖B的环形凹进部分60的颠倒O形横截面的环形凹槽59以及盖体A的内管部53下端部处的膨胀凸缘53d被强制地彼此配合,使得密封圈63的凸起部分被内管部53的下端部压缩。因此,内管部53下端部处的膨胀凸缘53d受压装配在颠倒O形横截面的环形凹槽59内,而密封圈63的凸起部分保持压缩。因此,内管部53的下端部开口通过底盖B的关闭具有很高的密封性能,即使压力气体被封装在内管部53中,其气密性也能充分保证。
在原料C与压力气体一起被供应到盖体A的内管部53中,并且内管部53的下端部开口通过底盖B以上述方式关闭以后,盖体A被插入开始于底盖B的瓶嘴50a内部,以将内管部53插入到瓶嘴50a内部,并且盖体A在密封方向上旋转。当底盖B被推入瓶嘴50a内时,因为在启封凸起62的外圆周面上的大量的齿65具有朝向其下端部减小的凸起高度,所以当启封凸起62被顺畅地推入时,齿弹性变形到收缩状态(关闭状态),当齿65与瓶嘴50a的内圆周面滑动接触时,内管部53能够随着底盖B而插入瓶嘴50a内。
当盖体A在密封方向上旋转时,外管部51的螺纹部分51c开始与瓶嘴50a的阳螺纹部分50b相啮合,并且然后与螺纹部分50b螺紧,直到外管部51的内侧环形凸起57经过瓶嘴50a的外圆周面的环形凸起50e,如图15所示。此时,因为凸起高度朝向其下端部减小的大量的齿57a形成于外管部51的下圆周边缘部分56的内圆周面上,并且环形凸起50e的上表面形成一个倾斜面,所以齿57a顺畅地经过环形凸起50e,而且内侧环形凸起57开始与环形凸起50e的平坦下表面相啮合。
另一方面,在瓶嘴50a中,因为内管部53具有足够的长度以深入瓶体部分50d内部,所以底盖B经过瓶中的颈口部分50c,并且其启封凸起62恢复到打开状态,且与颈口部分50c的下表面相啮合。
瓶嘴50a在这个状态下被密封起来。
如果盖体A在启封方向上旋转,而瓶嘴50a在上述这种密封状态下,那么尽管外管部51相对于切口55的上侧部分可以向上移动,由于其内侧环形凸起57与环形凸起50e的下表面保持啮合,所以切口55下方的下圆周部分56不能向上移动。因此,下圆周边缘部分56在切口55处与外管部51的上侧部分发生分离,并且保持在这个位置。
因此,既然盖体A不能旋转,除非能强制性地引起这种分离的足够大的力被施加到盖体上,所以盖体A的密封状态必然能够保持。
另一方面,在瓶嘴50a中,当盖体A在启封方向上旋转时,而内管部53在被旋转时向上移动,底盖B不能向上移动,因为其启封凸起62在打开状态并且同颈口部分50c的下表面保持啮合。因此,底盖B同进一步向上移动的内管部53发生分离,并且从内管部53脱落,如图16所示。当底盖B脱落时,内管部53中的原料C同压力气体一起突然喷出,并且底盖B沉入瓶50中的液体中。因为底盖B在其下表面具有凸起61,所以它不会大幅度地来回摇摆地下沉。
因为脱落的底盖B在其启封凸起62处具有一个恢复了其打开状态的外径,该外径大于瓶嘴50a的内径,因此它不会经过瓶嘴50a到瓶的外面。
应该注意到,如果凸起或者肋50f形成于瓶中的颈口50c的圆周边缘上,那么因为底盖B的启封凸起62与凸起或者肋50f啮合,所以底盖B的脱落肯定能够实现。
而且,启封凸起62可以不形成环形,而是可以在圆周方向上被分开,使得它包括多个启封凸起66,每个凸起66都是弹性棘爪的形式,如图18所示。启封凸起66以径向凸起的方式从环形凹进部分60的外圆周面与之一体地倾斜向上形成。
而且,尽管第二实施例的盖体A被构建以使得具有在其上形成的大量齿57a的弹性内侧环形凸起57形成在外管部51的下端部圆周边缘上,盖体A就可以换一种方式具有如图19所示的结构。尤其是,外管部51的在切口55下侧的下圆周边缘部分56的内圆周面形成一个倾斜面,并且一个环形阶梯部分51b形成于下圆周边缘部分56相对于倾斜面的上侧。当盖体A设置在密封状态时,下圆周边缘部分56经过瓶嘴50e的的环形凸起50e,并且环形阶梯部分50b与环形凸起50e相啮合。因此,当盖体A被打开时,盖体A在其切口55处被分离成上部和下部。
第三实施例
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个瓶盖将参考图20到图23来描述。
第三实施例的瓶盖由一个单独部分构成,这个部分是硬质塑料模制成的整体件,并且包括一个盖体A和一个圆盘形的上盖D。当场合需要时一个薄片件E被粘附到上盖D上。
通过同时模制,盖体A与上盖D一起以一个整体件模制而成,包括一个外管部51、具有圆形原料供应入口52a的一个在与第一实施例的瓶盖中相似的顶部52、从顶部52向下延伸的一个内管部53、与第一实施例的瓶盖形似的在内管部53下端部的一个底盖54。用于同瓶50的瓶嘴50a的外圆周面上的一个螺纹部分50b相啮合的一个螺纹部分51c形成于外管部51的内圆周面上。而且,一个薄切口55沿着位于外管部51的下圆周边缘部分的整个圆周形成,使得外管部51在切口55上侧的部分可以强行与外管部51在切口55下侧的环形下圆周边缘部分56发生分离。在切口55下方的下圆周边缘部分56的内圆周面形成一个倾斜面,并且一个环形阶梯部分51b形成于倾斜面的上侧。用于通过手指操作来拔下瓶盖的防滑滚花(垂直肋)在外管部51的外圆周面的相对于切口55的上侧部分形成。
内管部53从沿着顶部52的原料供应入口52a的开口圆周边缘形成的一个阶梯部分52b整体地向下延伸。内管部53具有足够从瓶嘴50a内部延伸到瓶体部分50d内的长度,进一步超过在瓶中的颈口部分50c。内管部53的上侧部分53a的尺寸使得上侧部分53a的外圆周面紧密地与瓶嘴50a的内圆周面接触。同时,内管部53的中间部分53b直径向下逐渐减小,直到内管部53的下侧部分53c的尺寸使得在瓶嘴50a的内圆周面和瓶中的颈口部分50c之间形成一个间隙。
尽管底盖54与内管部53一体形成,使得它封闭了内管部53的下端部,然而它可以在形成于内管部53的外圆周面上的一个切口54a处与内管部53发生分离。切口54a的形状是向上开放的。一个环形启封凸起54b沿着在切口54a下侧的底盖54的整个圆周一体地形成,使得其厚度向下逐渐减小,以便于将外圆周面形成一个倾斜面。启封凸起54b由于切口54a向外打开而弹性变形。
上盖D具有类似圆盘的形状,并且具有在其下表面的圆周边缘形成的一个与第一实施例的瓶盖中相似的阶梯部分67。盖体A的顶部52形成一个铰接部分52c,而上盖D通过铰接部分52c与盖体A一体地形成一个模制件。因为铰接部分52c限制性地形成于顶部52的一个部分上,它是可弹性变形的,而且上盖D是可以移动的,以关闭和打开原料供应入口52a。而且上盖D被使用使得其阶梯部分67和在原料供应入口52a的开口圆周边缘的阶梯部分52b彼此配合,并且它们的配合部分通过诸如热溶胶那样的粘结剂彼此粘结在一起。然后,一个薄片件E施加于上盖D上,以将上盖D连同薄片件E周围的顶部52的最顶部的上表面一起覆盖。
同时,一个啮合凸起50g一体地形成在瓶中的颈口部分50c的内圆周面上,使得其厚度向下逐渐增加,以将颈口部分50c的内圆周面形成一个倾斜面。
为了将第三实施例的瓶盖安装到瓶50的瓶嘴50a上,盖体A在密封方向上被旋转,其外管部51的螺纹部分51c与瓶嘴50a的阳螺纹部分50b螺合,然后用力螺紧,直到在外管部51的内圆周面上的环形阶梯部分51b经过在瓶嘴50a的外圆周面上的环形圆周面50e,如图22所示。因此,因为外管部51的下圆周边缘部分56的内面是形成为一个倾斜面,所以瓶嘴50a顺畅地经过环形凸起50e,并且环形阶梯部分51b与环形凸起50e的平坦下表面相啮合。
此时,在瓶嘴50a中,在盖体A的移动接近终端时,在底盖54外圆周上的启封凸起54b的倾斜面经过啮合凸起50g的倾斜面,同时它与在瓶50中的颈口50c的内圆周上啮合凸起50g的倾斜面滑动接触。最后,底盖54的启封凸起54b与其下侧的啮合凸起50g啮合,并且颈口50c的啮合凸起50g稍微进入底盖54的切口54a的扩大的嘴内。当达到刚刚描述的状态时,瓶嘴50a被密封起来。
然后,如果盖体A在启封方向上旋转,而瓶嘴50a在这种密封状态下,那么尽管外管部51相对于切口55的上侧部分可以向上移动,由于在相对于切口55的下侧的下圆周边缘部分56是在其环形阶梯部分51b处与环形凸起50e的下表面保持啮合,所以如第一实施例的瓶盖那样,下圆周部分不能向上移动。因此,下圆周边缘部分56在切口55处与外管部51的上侧部分发生分离,并且保持在瓶嘴50a上。
另一方面,在瓶嘴50a中,当盖体A在启封方向上旋转,而内管部53在它被旋转时向上移动,底盖54不能向上移动,因为其启封凸起54b同颈口部分50c的啮合凸起50g下表面面保持啮合。因此,底盖54在切口54a处同进一步向上移动的内管部53发生分离,并且从内管部53上脱落。
因为脱落的底盖54在其启封凸起54b处的尺寸大于颈口部分50c的内径,因此它不会通过瓶嘴50a并且到瓶的外面。
应该注意到,在第三实施例的瓶嘴中,切口54a也可以不在整个圆周上形成,而是形成在除了整个圆周的某部分以外的部分上,使得底盖54在这个部分上不与内管部53的下端部发生分离,使得在底盖54从内管部53的下端部向下延伸而没有脱落的状态下内管部53的下端部可以打开。
第四实施例
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一个瓶盖将参考图23到图24来描述。
第四实施例的瓶盖也由一个单独部分构成,这个部分是硬质塑料模制成的整体件,并且包括一个盖体A和一个圆盘形的上盖D。当场合需要时一个薄片件E被粘附到上盖D上。
与第三实施例的瓶盖相似,通过同时模制,盖体A与上盖D一起以一个整体件模制而成,包括一个外管部51、具有圆形原料供应入口52a的一个在与第一实施例的瓶盖中相似的顶部52、从顶部52向下延伸的一个内管部53、以及一个底盖54。然而,底盖54是通过由与内管部53的材料不同的塑料材料同时模制(不同材料同时模制)而成。
尤其是,底盖54如此形成,使得当包括上盖D的盖体A被模制时,与盖体A的材料不同的塑料材料被浇铸到同样的金属模内,并且底盖54在内管部53的下端部可去除地沉积和模制。底盖54到内管部53的下端部的一个沉积面68形成一个非常细微的不平坦面,就像一个垫最终面,使得底盖54可以容易地与沉积面68发生分离。
与上面描述的参考图5(A)到图10的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相似,每个都是弹性棘爪形式的多个启封凸起66向上倾斜地一体形成,并且通常在底盖54的外圆周面上径向地形成。
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相似,当瓶盖A在密封方向上旋转以用力将底盖54推入瓶嘴50a内时,启封凸起66开始与瓶嘴50a的内圆周面滑动接触。然后,当启封凸起66经过瓶中的颈口部分50c时,它们恢复到初始打开状态,并且与颈口部分50c的下表面啮合,以将瓶嘴50a密封起来。
如果盖体A在启封方向上旋转以将内管部53连同外管部51一起向上移动,同时瓶嘴50a在上述这种密封状态,那么底盖54不能向上移动,因为启封凸起66保持同瓶嘴50a的颈口部分50c啮合。这里,因为底盖54是在内管部53的下端部可去除地沉积和模制,所以底盖54在内管部53的下端部的沉积面68处可以与进一步向上移动的内管部53发生分离,并且脱落到瓶体内。
对于底盖54,可以构造成另外的结构,使得它与内管部的下端部不完全分离,而是除了其一部分以外其余部分发生分离,使得当底盖54在其这个部分从内管部53的下端部向下延伸时,内管部53的下端部是开放的。
图25和26展示了第四实施例中的瓶盖的一种变型。参考图25和26,这种变型瓶盖如此构建,使得具有V形横截面的多个启封凸起66在底盖54的下表面的圆周边缘径向地且一体地向下延伸。
图27(A)、27(B)和28展示了参考图5(A)到图10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的另一种变型。参考图27(A)到28,这种变型瓶盖与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的区别在于,尽管盖体A通常是由硬质塑料形成一个整体模制件,通过将软质塑料同硬质塑料的外管部51同时模制,具有滚花51d的防滑表面层51e一体地形成于盖体A的外管部51的整个圆周的外圆周面上,每个滚花都是小的垂直肋或者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形式。
如上所述的这种由软质塑料制成的防滑表面层51e可以与图11(A)和11(B)所示的、图12(A)到图16所示的、图17所示的、图19所示的、图20到图22所示的、图23和24所示的以及图25和26所示的任何瓶盖中的外管部51的外圆周面相似。
尽管已经利用专用术语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种描述仅仅是用于解释目的,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改变和变型。

Claims (18)

1、一种瓶盖,包括:
一个盖体,该盖体具有一个外管部、一个顶部以及一个内管部,所述外管部具有一个螺纹部分,该螺纹部分形成于其内圆周上,用于同一个瓶的瓶嘴外圆周上的一个螺纹部分相啮合,所述顶部用于将所述瓶的瓶嘴开口密封起来,所述内管部从所述顶部向下延伸,以插入所述瓶的瓶嘴内,并且用作一个原料容纳部分,原料容纳在这个部分中;以及
一个底盖,该底盖可分离地模制在所述内管部上,用于将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封闭起来;
所述底盖具有一个可弹性变形的启封凸起,当所述盖体在密封方向上旋转以将所述内管部插入所述瓶的瓶嘴内时,该启封凸起弹性变形,以允许所述底盖被插入所述瓶内,但是当该启封凸起经过在所述瓶中的一个颈口时,恢复到初始状态,并且与所述颈口啮合,然后,当所述盖体在启封方向上旋转以将所述内管部从所述瓶中的颈口内拔出来时,所述底盖被所述瓶中的颈口阻挡而不能向上移动,并且随着所述内管部进一步向上移动而与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发生分离,因此,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被打开,并且所述内管部中的原料被排放到所述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和所述内管部被制成一个整体模制件,具有一个形成于它们之间的切口,使得当所述盖体在启封方向上旋转以将所述内管部从所述瓶中的颈口内拔出来时,所述底盖在所述切口处与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发生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一个用于所述内管部的原料进入口形成于所述盖体的所述顶部上,并且利用一个上盖封闭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以这样一种方式与所述盖体一体模制而成,即通过一个可弹性变形的铰接部分一体地连接于所述盖体的所述顶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上表面连同所述上盖周围的所述顶部的上表面被粘附于其上的一个薄片件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通过使用一种与所述内管部的材料不同的塑料来沉积到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上,从而可去除地模制而成,使得当所述盖体在启封方向上旋转以将所述内管部从所述瓶中的颈口内拔出来时,所述底盖在所述沉积部分与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发生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一个用于所述内管部的原料进入口形成于所述盖体的所述顶部上,并且利用一个上盖封闭起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以这种方式与所述盖体一体模制而成,即通过一个可弹性变形的铰接部分一体地连接于所述盖体的所述顶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上表面连同所述上盖周围的所述顶部的上表面被粘附于其上的一个薄片件覆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被模制成一个与所述盖体的所述内管部相分离的构件,并且在其圆周边缘上形成有一个环形凹进部分,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可以强制地装配到所述凹进部分内,以便将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开口可去除地密封起来,使得当所述盖体在启封方向上旋转以将所述内管部从所述瓶中的颈口内拔出来时,所述底盖被所述瓶中的颈口阻挡而不能向上移动,并且所述环形凹进部分从所述内管部的下端部拔出来,以将所述底盖与所述内管部发生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底盖的所述环形凹进部分的内表面上进行同时模制,一体地形成一个由比所述环形凹进部分的材料更加柔软的材料制成的密封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以这种方式嵌在所述环形凹进部分中,即部分地从所述环形凹进部分的内表面凸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多个可弹性变形的启封凸起被设置在所述底盖的圆周边缘上,并且每个都具有类似棘爪的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的所述可弹性变形启封凸起呈圆环状,环形的外径通过弹性变形来改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大量其凸出高度朝向所述下端部减小的齿以凸起方式形成于所述环形启封凸起的外圆周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一个啮合凸起形成于所述瓶中的颈口上,用来同所述底盖的所述启封凸起啮合,以在所述盖体被启封时阻挡所述底盖的向上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由一种硬质塑料模制而成,并且通过在所述盖体的所述外管部的外圆周面上进行同时模制,一体地形成一个由一种软质塑料制成的防滑表面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由软质塑料制成的所述防滑表面层经过滚花处理。
CNB2005100792209A 2004-03-29 2005-03-28 瓶盖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79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95454A JP2005280750A (ja) 2004-03-29 2004-03-29 ボトルキャップ
JP2004095454 2004-03-29
JP2004232134 2004-08-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3147A true CN1693147A (zh) 2005-11-09
CN100377973C CN100377973C (zh) 2008-04-02

Family

ID=35179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922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7973C (zh) 2004-03-29 2005-03-28 瓶盖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5280750A (zh)
CN (1) CN100377973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8630A (zh) * 2018-07-26 2019-01-11 深圳博纳精密给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给料用容器装置
CN113387054A (zh) * 2021-07-22 2021-09-14 郭子轩 一种防误操作瓶盖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84120A1 (ja) * 2007-12-27 2009-07-09 Minami, Yuusuke 原料収容型ボトルキャップ
EP2096041A1 (en) * 2008-02-26 2009-09-02 Nestec S.A. A closure with built-in storing compartment
JP5315098B2 (ja) * 2009-03-11 2013-10-16 株式会社フレッシュ ボトルセット
WO2013032042A1 (ko) * 2011-08-29 2013-03-07 Oh Tae Seung 이종물질을 수용한 배출장치
JP2014094779A (ja) * 2012-11-07 2014-05-22 Rie Makita ボトルキャップ
KR101401005B1 (ko) * 2014-01-22 2014-05-29 동아정밀공업(주) 기능성 첨가제가 내장된 식음료용 용기캡
KR101752364B1 (ko) * 2015-10-06 2017-07-12 드림바이오 주식회사 용기 캡 구조체
JP7126893B2 (ja) 2018-07-19 2022-08-29 株式会社明治 キャップ、キャップ付き容器、物質混合方法、及び容器入り飲食品
CN112777125A (zh) * 2021-01-27 2021-05-11 茶立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封性即配式瓶盖及采用该瓶盖的瓶
CN112875037A (zh) * 2021-01-27 2021-06-01 茶立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封性多料腔即配式瓶盖及采用此瓶盖的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42914A1 (fr) * 1976-03-02 1977-09-30 Oreal Dispositif de conditionnement de deux produits isoles l'un de l'autre avant la distribution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8630A (zh) * 2018-07-26 2019-01-11 深圳博纳精密给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给料用容器装置
WO2020019393A1 (zh) * 2018-07-26 2020-01-30 深圳博纳精密给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给料用容器装置
CN109178630B (zh) * 2018-07-26 2020-05-15 深圳博纳精密给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给料用容器装置
US11905085B2 (en) 2018-07-26 2024-02-20 Shenzhen Bona Pharma Technology Co., Ltd. Feeding container device
CN113387054A (zh) * 2021-07-22 2021-09-14 郭子轩 一种防误操作瓶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280750A (ja) 2005-10-13
CN100377973C (zh) 2008-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93147A (zh) 瓶盖
EP1582331B1 (en) Bottle cap
CN1273352C (zh) 用于一种袋的防窜动封闭结构
CN1780761A (zh) 合成树脂制造盖、封闭装置和带容器的饮料
CN1261060C (zh) 一种用于包装和涂刷物质的装置
CN1070446C (zh) 封闭装置
JP2022048394A (ja) ねじ付閉止部を有する金属容器
CN1390176A (zh) 用于容器的穿孔盖
CN1230111C (zh) 用唇开启的防溢容器
CN100349784C (zh) 合成的瓶塞
CN1299317A (zh) 具有可卸隔膜的附件
CN1328516A (zh) 用于可释放的片剂的卸料帽
CN1272090A (zh) 液体注出容器的瓶塞与盖子及在瓶塞上安装盖子时用的夹具
CN1066033C (zh) 一种化妆品容器
CN1701028A (zh) 留有擅自动用证据的瓶盖
CN1639018A (zh) 合成树脂制盖子、封闭装置和容器装饮料
CN1668512A (zh) 带有锁定端盖的产品容器
CN1195329A (zh) 自动闭合的密封与密封膜
CN1101322A (zh) 容器和压力密封封闭件结合系统
CN1455751A (zh) 液体容器密封组件
CN1291672C (zh) 带密封垫的化妆盒
US20180105334A1 (en) Container adapter lids
CN112176779A (zh) 纸塑杯盖上成型内凹弧之制造模具、制造方法及成品
CN1735539A (zh) 具有密封元件的容器瓶帽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JP2005280750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382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382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