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1358A - 具有氧化锌接触电极的发光二极管 - Google Patents

具有氧化锌接触电极的发光二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1358A
CN1691358A CNA2004100310979A CN200410031097A CN1691358A CN 1691358 A CN1691358 A CN 1691358A CN A2004100310979 A CNA2004100310979 A CN A2004100310979A CN 200410031097 A CN200410031097 A CN 200410031097A CN 1691358 A CN1691358 A CN 1691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emitting diode
zno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10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望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YU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YU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YU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YU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41003109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691358A/zh
Publication of CN1691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13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氧化锌接触电极的发光二极管,将一种透明导电薄膜溅镀于电极和发光二极管之间,使得电流传导的更均匀、减低面电阻及增加某特定波长的透光率。在本发明中提出一种特别适用于GaN发光二极管的氧化锌透明导电层。Ni/Au/ZnO接触电极经实验得知较已知的Ni/Au接触电极具有较佳的透光率。Ni/Au/ZnO接触电极最佳的透光率可达90%。

Description

具有氧化锌接触电极的发光二极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氧化锌接触电极的p型砷化镓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砷化镓半导体材料越来越受到高功率光电组件的青睐,尤其在蓝色及靛色的可见光区域。这些砷化镓光电组件需要很低的接触电阻(SCR)来输入电流,针对这种挑战已经投入许多资源去研究适合的接触电极(contact)。对于面发光二极管(surface emitting devices)而言,接触电极另一需求是高透光率。
许多已有的研究已经指出,n型砷化镓发光二极管使用金属或硅等材料来做为接触电极。然而,对n型砷化镓而言,n型砷化镓的接触电极所面临的问题较p型砷化镓的接触电极少了许多。
因为p型砷化镓低载子浓度(carrier concentration)和高功函数(workfunction)的因素,要达到低阻抗的欧姆接触(ohmic contact)较不容易。已知最常用的接触电极是Ni/Au薄金属层,经通入氧气在500℃环境下回火,可达到目前最好的效果。然而,已知的Ni/Au薄金属层和p型砷化镓的结合所能提供的透光率最高约在80%。
图1是一已知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图。Ni/Au层110的功用是分配第二GaN层12的电流。然而,回火的制造过程造成Ni/Au层110的表面粗糙及面电阻分配不规则。在Ni/Au层110和第二GaN层12之间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ohmiccontact)变得非常不容易。其它的金属,例如Pt、Ta/Ti及Pd/Au等金属,也具有程度相当的接触电阻(SCR)。因此,发展出低接触电阻及高透光率的接触电极,对于应用p型砷化镓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的透明接触电极的发光二极管,它提供很低的接触电阻(SCR),使得砷化镓发光二极管的效能提升。
为达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具有ZnO接触电极的发光二极管,包括:一个透光绝缘基材170;一个第一GaN层16,形成于该透光绝缘基材170上作为一缓冲层;一个第一A1GaN层15,形成于该第一GaN层16上作为一下保护层;一个InGaN发光层14,形成于该第一AlGaN层15上;一个第二AlGaN层13,形成于该InGaN发光层14上作为一上保护层;一个第二GaN层12,形成于该第二AlGaN层13上作为一接触层;一个金属层120,形成于该第二GaN层12上作为一接触层;一个透明ZnO导电层111,形成于该金属层120上作为一电流分配及抗反射层;一个第一电极18,形成于该第一GaN层16部分暴露的区域;以及一个第二电极10,形成于该透明ZnO导电层111上。其中,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120)可以是Ni/Au、Ni/Cr、Pt或Ta。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120)的厚度范围是10到100埃。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光绝缘基材(170)可以是Al2O3、LiAlO2、LiGaO2或MgAl2O4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一个第二抗反射层(9),形成于所述透明ZnO导电层(111)上。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抗反射层(9)可以是SiO2、Al2O3、TiO2、Si3N4、ZnS或CaF2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120)可以是Ni/Au、Ni/Cr、Pt或Ta。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120)的厚度范围是10到100埃。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光绝缘基材(170)可以是Al2O3、LiAlO2、LiGaO2或MgAl2O4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具有ZnO接触电极的发光二极管,包括:一个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基材171;一个第一GaN层16,形成于该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基材171上作为一缓冲层;一个第一AlGaN层15,形成于该第一GaN层16上作为一下保护层;一个InGaN发光层14,形成于该第一AlGaN15层上;一个第二AlGaN层13,形成于该InGaN发光层14上作为一上保护层;一个第二GaN层12,形成于该第二AlGaN层13上作为一接触层;一个金属层120,形成于该第二GaN层12上作为一接触层;一个透明ZnO导电层111,形成于该金属层120上作为一电流分配及抗反射层;一个第一电极18,形成于该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基材171下方;以及一个第二电极10,形成于该透明ZnO导电层111上。其中,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120)可以是Ni/Au、Ni/Cr、Pt或Ta。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120)的厚度范围是10到100埃。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类型基材(171)可以是SiC、GaAs、Si或ZnO。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第二抗反射层(9),形成于所述的透明ZnO导电层(111)上。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抗反射层(9)可以是SiO2、Al2O3、TiO2、Si3N4、ZnS或CaF2。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120)可以是Ni/Au、Ni/Cr、Pt或Ta。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120)的厚度范围是10到100埃。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类型基材(171)可以是SiC、GaAs、Si或ZnO。
应用上述较佳实施例所提出的Ni/Au/ZnO透明导电层,可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ohmic contact),并可将p型砷化镓在波长450nm-500nm的透光率提升到87%-90%。与已知的Ni/Au导电层相较,透光率提高了15%。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已知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图;
图2A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具有ZnO层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图;
图2B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具有ZnO层及抗反射层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图;
图3A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具有ZnO层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图;
图3B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具有ZnO层及抗反射层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图;以及
图4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具有Ni/Au和Ni/Au/ZnO层结构的发光二极管的仿真及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要使电流传导的更均匀、减低面电阻(series resistance)及增加某特定波长的透光率,需要在半导体二极管和其电极之间镀上一透明的导电层。本发明提出一种特别适用于GaN发光二极管的氧化锌(ZnO)透明导电层。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2A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具有ZnO层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图。本实施例的基材170是一种透光绝缘的材料。例如,Al2O3,LiAlO2,LiGaO2及MgAl2O4等透光绝缘材料都适用于本实施例。接着依序于基材170上镀上一缓冲层第一GaN层16、一下保护层第一AlGaN层15、一发光层InGaN14、一上保护层第二AlGaN13及一接触层第二GaN12。一薄金属层120镀在接触层第二GaN12上,做为一接触层。此薄金属层120可以是Ni/Au,Ni/Cr,Pt,或Ta等金属层。一透明ZnO导电层111形成于薄金属层120上,做为一电流分配及抗反射层。第一电极18形成于缓冲层第一GaN16部份暴露的区域;第二电极10形成于透明ZnO导电层111上。
图2B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具有ZnO层及抗反射层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图。本实施例的基材170是一种透光绝缘的材料。例如,Al2O3,LiAlO2,LiGaO2及MgAl2O4等透光绝缘材料都适用于本实施例。接着依序于基材170上镀上一缓冲层第一GaN层16、一下保护层第一AlGaN层15、一发光层InGaN14、一上保护层第二AlGaN13及一接触层第二GaN12。一薄金属层120镀在接触层第二GaN12上,做为一接触层。此薄金属层120可以是Ni/Au,Ni/Cr,Pt,或Ta等金属层。一透明ZnO导电层111形成于薄金属层120上,做为一电流分配及抗反射层。第一电极18形成于缓冲层第一GaN16部份暴露的区域;第二电极10形成于透明ZnO导电层111上。除了第二电极10外,另一第二抗反射层9被镀在透明ZnO导电层111上,用来释放出更多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第二抗反射层9的材料可以是SiO2、Al2O3、TiO2、Si3N4、ZnS或CaF2等材料。
图3A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具有ZnO层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图。一种n型碳化硅(SiC)半导体层171材料作为基材,此n型半导体层基材171的材料也可为砷化镓(GaAs)、硅(Si)或n型氧化锌。接着依序于基材171上镀上一缓冲层第一GaN层16、一下保护层第一AlGaN层15、一发光层InGaN14、一上保护层第二AlGaN13及一接触层第二GaN12。一薄金属层120镀在接触层第二GaN12上,做为一接触层。此薄金属层120可以是Ni/Au,Ni/Cr,Pt,或Ta等金属层。一透明ZnO导电层111形成于薄金属层120上,做为一电流分配及抗反射层。第一电极18形成于基材171的下方;第二电极10形成于透明ZnO导电层111上。
图3B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具有ZnO层及抗反射层的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图。一种n型碳化硅(SiC)半导体层171材料作为基材。此n型半导体层基材171材料也可为砷化镓(GaAs)、硅(Si)或n型氧化锌,接着依序于基材171上镀上一缓冲层第一GaN层16、一下保护层第一AlGaN层15、一发光层InGaN14、一上保护层第二AlGaN13及一接触层第二GaN12。一薄金属层120镀在接触层第二GaN12上,做为一接触层。此薄金属层120可以是Ni/Au,Ni/Cr,Pt,或Ta等金属层。一透明ZnO导电层111形成于薄金属层120上,做为一电流分配及抗反射层。第一电极18形成于基材171的下方;第二电极10形成于透明ZnO导电层111上。除了第二电极10外,另一第二抗反射层9被镀在透明ZnO导电层111上,用来释放出更多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第二抗反射层9的材料可以是SiO2、Al2O3、TiO2、Si3N4、ZnS或CaF2等材料。
上述的n型被定义为第一导电类型,而p型被定义为第二导电类型。
上述透明ZnO导电层111的透光率最高可达90%,且电阻也在可用的范围内(约为1.6×10-3Ωcm2)。为了要降低透明ZnO导电层111的接触电阻(specificcontact resistance,SCR),薄金属层120Ni/Au需经回火的热处理。Ni/Au/ZnO层的热处理有两种。第一种方式在氮气的环境下,以500℃的高温回火Ni/Au/ZnO层5分钟。因为Ni/Au层的晶粒在回火的过程中长到20nm,上述的第一种热处理方式后,ZnO层被发现有龟裂现象。因此,Ni/Au层成长的晶粒会形成一不平整的面,而致使Ni/Au层上的ZnO层破裂。第二种热处理方式是先回火Ni/Au层,再将ZnO层镀在回火后的Ni/Au层上。以下的实施例就是针对以具有Ni/Au/ZnO层的p型砷化镓所做的模拟及实验。
实验条件:
Ni(5nm)/Au(5nm)层通过蒸镀(thermal evaporation)形成于p型砷化镓上。根据霍尔测量,p型砷化镓电子浓度和霍尔移动率分别为2.2×1017cm-3及11cm2/Vs。接触电阻(specific contact resistance,SCR)通过闭路传送线法(circular transmission line method,CTLM)测量。以500℃的高温回火Ni/Au层5分钟后,ZnO层通过在双离子束溅射系统(dual ion beam sputtering system)上加Zn靶材镀在Ni/Au层上。制造过程参数列在下表1中。当通入制造反应室的氧气流量是6sccm时,可以形成一低电阻(7.7×10-3Ωcm2)、高透光率(90%)的ZnO层。
表1:溅镀ZnO层的制造过程条件
  参数(Parameter)   数值(Value)
  射频功率(RF Power)   140W
  空气流量Air Flow Rate(Ion Gun)   50sccm
  反应室压力(Chamber Pressure)   2.1×10-4Torr
  格板电压(Screen Grid Voltage   500V
  加速电压(Accelerate Grid Voltage)   300V
  氧气(O2)   6sccm
  基材温度(Substrate Temperature)   20℃
鉴于ZnO层龟裂的问题,进而提出采用上述第2种方式来制造Ni/Au/ZnO层,而且实验证明ZnO层并无破裂的情形发生。因此,ZnO层得以证明非常适用于p型砷化镓上。
图4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具有Ni/Au和Ni/Au/ZnO层结构的发光二极管的仿真及实验结果。图中的虚线表示模拟的数据,实线表示实验数据。为了使模拟和实验数据可以契合,透光率的刻度(Scale)已经过调整。参照曲线4(a),使用上述第2种热处理方式,Ni/Au层(波长470nm)所模拟透光率是57%;参照曲线4(b),其回火后透光率的实验值为75%。两者(曲线4(a)和4(b))之间的差异主要因为Ni/Au层表面晶格的变化。参照曲线4(d),在沉积ZnO层后,透光率的模拟值提升到90%。根据模拟的数据,增加ZnO层后的透光率增加20%,而实验的结果显示实际透光率只增加15%,因为模拟时并未将Ni/Au层表面晶格变化的因素考虑在内。
由上述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可知,应用本发明所提出的Ni/Au/ZnO透明导电层,可将p型砷化镓在波长450nm-500nm的透光率提升到87%-90%。与已知的Ni/Au导电层相较,透光率的提升了15%。
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它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作各种的更改与润饰,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具有氧化锌接触电极的发光二极管,包括:
一个透光绝缘基材(170);
一个第一GaN层(16),形成于该透光绝缘基材(170)上作为一缓冲层;
一个第一AlGaN层(15),形成于该第一GaN层(16)上作为一下保护层;
一个InGaN发光层(14),形成于该第一AlGaN层(15)上;
一个第二AlGaN层(13),形成于该InGaN发光层(14)上作为一上保护层;
一个第二GaN层(12),形成于该第二AlGaN层(13)上作为一接触层;
一个金属层(120),形成于该第二GaN层(12)上作为一接触层;
一个透明ZnO导电层(111),形成于该金属层(120)上作为一电流分配及抗反射层;
一个第一电极(18),形成于该第一GaN层(16)部分暴露的区域;以及
一个第二电极(10),形成于该透明ZnO导电层(11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120)可以是Ni/Au、Ni/Cr、Pt或T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120)的厚度范围是10到100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光绝缘基材(170)可以是Al2O3、LiAlO2、LiGaO2或MgAl2O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一个第二抗反射层(9),形成于所述透明ZnO导电层(111)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抗反射层(9)可以是SiO2、Al2O3、TiO2、Si3N4、ZnS或CaF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120)可以是Ni/Au、Ni/Cr、Pt或Ta。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120)的厚度范围是10到100埃。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光绝缘基材(170)可以是Al2O3、LiAlO2、LiGaO2或MgAl2O4
10.一种具有氧化锌接触电极的发光二极管,包括:
一个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基材(171);
一个第一GaN层(16),形成于该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基材(171)上作为一缓冲层;
一个第一AlGaN层(15),形成于该第一GaN层(16)上作为一下保护层;
一个InGaN发光层(14),形成于该第一AlGaN(15)层上;
一个第二AlGaN层(13),形成于该InGaN发光层(14)上作为一上保护层;
一个第二GaN层(12),形成于该第二AlGaN层(13)上作为一接触层;
一个金属层(120),形成于该第二GaN层(12)上作为一接触层;
一个透明ZnO导电层(111),形成于该金属层(120)上作为一电流分配及抗反射层;
一个第一电极(18),形成于该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基材(171)下方;以及
一个第二电极(10),形成于该透明ZnO导电层(111)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120)可以是Ni/Au、Ni/Cr、Pt或Ta。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120)的厚度范围是10到100埃。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类型基材(171)可以是SiC、GaAs、Si或ZnO。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第二抗反射层(9),形成于所述的透明ZnO导电层(111)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抗反射层(9)可以是SiO2、Al2O3、TiO2、Si3N4、ZnS或CaF2。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120)可以是Ni/Au、Ni/Cr、Pt或Ta。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层(120)的厚度范围是10到100埃。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类型基材(171)可以是SiC、GaAs、Si或ZnO。
CNA2004100310979A 2004-04-23 2004-04-23 具有氧化锌接触电极的发光二极管 Pending CN16913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4100310979A CN1691358A (zh) 2004-04-23 2004-04-23 具有氧化锌接触电极的发光二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4100310979A CN1691358A (zh) 2004-04-23 2004-04-23 具有氧化锌接触电极的发光二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1358A true CN1691358A (zh) 2005-11-02

Family

ID=35346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310979A Pending CN1691358A (zh) 2004-04-23 2004-04-23 具有氧化锌接触电极的发光二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69135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6818A (zh) * 2010-07-20 2010-12-15 武汉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出光层折射率渐变的发光二极管
CN102214753A (zh) * 2011-06-02 2011-10-12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应用石墨烯薄膜电流扩展层的氮化镓基垂直结构led
CN104037296A (zh) * 2013-03-07 2014-09-10 百士杰企业有限公司 发光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6953233A (zh) * 2017-05-18 2017-07-1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倒装垂直腔半导体激光器结构
CN108110615A (zh) * 2017-11-29 2018-06-0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小孔径垂直腔半导体激光器结构
CN111509098A (zh) * 2017-08-11 2020-08-07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6818A (zh) * 2010-07-20 2010-12-15 武汉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出光层折射率渐变的发光二极管
CN102214753A (zh) * 2011-06-02 2011-10-12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应用石墨烯薄膜电流扩展层的氮化镓基垂直结构led
CN104037296A (zh) * 2013-03-07 2014-09-10 百士杰企业有限公司 发光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6953233A (zh) * 2017-05-18 2017-07-1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倒装垂直腔半导体激光器结构
CN111509098A (zh) * 2017-08-11 2020-08-07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
CN108110615A (zh) * 2017-11-29 2018-06-0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小孔径垂直腔半导体激光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253C (zh) 氮化镓基半导体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606177A (zh) 氮化物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917246A (zh) 氮化物基白光发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653625A (zh) 标准封装应用中高可靠性的坚固ⅲ族发光二极管
CN1976076A (zh) 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2473891B1 (ko) 일종 광 추출 효율을 제고할 수 있는 자외선 발광다이오드 칩 및 그 제조법
US20070045607A1 (en) Algainn nitride substrate structure using tin as buffer layer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739989A (zh) AlGaN基深紫外LED外延片及制备方法
CN110098294B (zh) 具有新型量子垒结构的紫外led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KR100793337B1 (ko) 질화물계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652362A (zh) 电极层、包括该电极层的发光器件、以及形成电极层的方法
CN101640242B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制造方法
CN1691358A (zh) 具有氧化锌接触电极的发光二极管
CN105742449A (zh) 发光二极管的电极制备方法
CN212323022U (zh) AlGaN基深紫外LED外延片
CN1918719A (zh) 基于氮化镓的化合物半导体发光器件
KR100491968B1 (ko) 갈륨나이트라이드계 광소자의 p형 오믹 전극의 제조방법
US20050236630A1 (en) Transparent contact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03022308A (zh) 发光二极管晶粒及其制造方法
RU2690036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нитридного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его диода
CN1787241A (zh) 高亮度氮化镓类发光二极体结构
CN100340007C (zh) 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16645A (zh) 倒装焊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767223A (zh) 半导体发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JP4946576B2 (ja) 発光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