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0784A - 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90784A CN1690784A CN 200510067941 CN200510067941A CN1690784A CN 1690784 A CN1690784 A CN 1690784A CN 200510067941 CN200510067941 CN 200510067941 CN 200510067941 A CN200510067941 A CN 200510067941A CN 1690784 A CN1690784 A CN 16907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liquid crystal
- substrate
- crystal display
- display cel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根据观看方向可显示不同的显示内容的液晶显示元件。包括:第一基板,包含第一透明基板和形成于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个面上、并连接到相互独立的电路上来进行控制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第二基板,包含第二透明基板和形成于第二透明基板的一个面上的第三电极,该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大致平行地配置,使得第一基板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的形成面和第三电极的形成面相对;液晶层,其被夹持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包括在向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液晶向第一方向倾斜的第一部分,和在向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液晶向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倾斜的第二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观看方向来显示不同内容的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图13是表示垂直取向型的液晶显示元件(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现有例的截面图。垂直取向型LCD50构成为包括一对基板(上侧基板31和下侧基板32)、在其间夹着的液晶层39、例如由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ε<0)的向列液晶分子39a形成的向列液晶层。上侧基板31和下侧基板32构成为分别包含例如作为平板玻璃基板的透明基板33、34,在透明基板33、34上由ITO(Indium Tin Oxide)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并具有规定图案的透明电极35、36和在透明电极35、36上形成的垂直取向膜37、38。
一对基板(上侧基板31和下侧基板32)大致平行地配置,使得垂直取向膜37、38相对,在两个垂直取向膜37、38之间夹着液晶层39。在透明电极35、36之间连接有电压施加单元43,可以通过电压施加单元43向两个透明电极35、36间的液晶层39施加任意的电压。对垂直取向膜37、38实施预倾角的施加等取向处理。通过取向处理,将与垂直取向膜37、38接触的液晶层39的液晶分子39a按照相对基板(上侧基板31和下侧基板32)大致垂直的且倾斜了预倾角的方向取向。另外,在向液晶层39施加电压时,根据预倾角来规定液晶分子39a的倾斜方向。
在一对基板(上侧基板31和下侧基板32)的外侧例如按正交尼科尔状态来配置一对偏光板41、42。在划定如图所示彼此正交的X方向、Y方向、Z方向时,配置为与上侧基板31相对置的偏光板41仅使例如向X方向偏光的光透射,与下侧基板32相对置的偏光板42仅使例如沿Y方向偏光的光透射。另外,对于夹着液晶层39的一对基板(上侧基板31和下侧基板32),其配置使得各基板(上侧基板31和下侧基板32)的法线方向与Z方向平行,且从上侧基板31或下侧基板32的法线方向(Z方向)看时,施加电压时的液晶分子向与X方向和Y方向成45°的方向倾斜。
在垂直取向型LCD50中,为了改善视角依赖性,在上侧基板31和偏光板41之间插入视角补偿膜40。视角补偿膜40例如可使用光轴处于薄膜的法线方向,双折射率为负的单轴性光学薄膜。视角补偿膜40可如图所示仅配置在一个基板侧,也可配置在两个基板外侧。视角补偿膜40的延迟(retardation)是液晶层39的延迟的1/3~1倍左右。另外,在两个基板侧配置了视角补偿膜40的情况下,两个视角补偿膜40的延迟的和是液晶层39的延迟的1/3~1倍左右。
图13所示结构的垂直取向型LCD 50有从液晶分子39a倾斜的方向看的视角特性极差的缺点。
提出了一种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 TN)液晶显示元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特征是将在上下基板上形成的一对透明电极制造为具有狭缝的形状,将一个透明电极的狭缝和另一个透明电极的狭缝在显示区域中交替配置。
根据该提案,在狭缝部产生斜方向的电场,并且,在狭缝的两侧,斜电场的倾斜方向相反。在一对电极的显示区域中,当施加电压时,同时形成了与液晶分子的上升方向分别为反方向的小区域,所以补偿了小区域相互的视角依赖性,作为显示区域整体视角依赖性降低,从任何一个方向看可见性都变好,显示质量提高。
上述的液晶显示元件,从任一个方向看都可以看到相同内容的显示。
专利文献1:专利第31087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根据观看方向显示不同的显示内容的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观点,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其包括:第一基板,包含第一透明基板和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个面上、连接到相互独立的电路上来控制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第二基板,包含第二透明基板和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一个面上的第三电极,该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大致平行地配置,使得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形成面与所述第三电极的形成面相对;液晶层,其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包括:在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液晶向第一方向倾斜的第一部分,和在向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液晶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倾斜的第二部分。
该液晶显示元件可以根据观看方向来显示不同的显示内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序:(a)在具有分别连接到相互独立的电路上来进行控制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取向材料的膜,该取向材料的膜具有感应于光、使液晶分子平均地取向为相对表面大致垂直方向的性质;(b)在具有电极的第二基板表面上形成取向材料的膜,该取向材料的膜具有感应于光、使液晶分子平均地取向为相对表面大致垂直方向的性质;(c)从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倾斜的方向向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取向材料的膜照射光,而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形成位置的位置上形成与垂直取向的预倾角不同的两种微小区域;(d)相对地配置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使形成了取向材料的膜的面相对,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间形成液晶层。
使用该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可制造根据看的方向可显示不同的显示内容的液晶显示元件。
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又一观点,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序:(a)在具有电极的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取向材料的膜,该取向材料的膜具有感应于光、使液晶分子平均地取向为相对表面大致垂直方向的性质;(b)从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法线方向倾斜的方向向在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取向材料的膜上照射光,形成与垂直取向的预倾角不同的两种微小区域;(c)在具有电极的第二基板表面上形成取向材料的膜,该取向材料的膜具有使液晶分子平均地取向为相对表面大致垂直方向的性质;(d)相对配置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使形成有取向材料的膜的面相对,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间形成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表面的电极和所述第二基板表面的电极中的任意一方构成为包含连接到相互独立的电路上来进行控制的第一和第二电极;所述工序(b)中,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形成位置的位置上形成预倾角不同的两种微小区域。
根据该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也可通过简化的制造工序来制作可根据观看方向显示不同的显示内容的液晶显示元件。另外,可以抑制显示品质的劣化。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根据观看方向显示不同的显示内容的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两域结构(包括在右方向具有视角的域和左方向具有视角的域的两域结构)的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元件的视角特性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一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3是表示段电极(梳齿状透明电极35a、35b)和公共(common)电极(透明电极36)的一部分的概略平面图;
图4(A)~(C)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区域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5(A)~(E)是说明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用的概略图;
图6(A)~(E)是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第二制造方法用的概略图;
图7(A)~(E)是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第三制造方法用的概略截面图;
图8(A)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段电极(梳齿状透明电极35a、35b)和公共电极(透明电极36)的一部分的概略平面图,图8(B)是沿图8(A)的8B~8B线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变形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段电极(梳齿状电极35a、35b)和公共电极(透明电极36)的一部分的概略平面图;
图10(A)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段电极35c、35d和公共电极(透明电极36)的概略平面图,图10(B)是沿图10(A)的10B~10B线的截面图;
图11(A)和(B)是表示分别从左方向、右方向看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例;
图12(A)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段电极35c、35d和公共电极(透明电极36)的一部分的概略平面图,图12(B)是沿图12(A)的12B~12B线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垂直取向型的液晶显示元件(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现有例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有源矩阵驱动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一部分的概略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背景技术中,描述了为了改善视角依赖性这一缺点,采用多域(multi-domain)结构,从任意一方向观看都可实现良好的可见性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发明。本申请中,提出了反倒活用视角依赖性这一缺点,根据观看方向可进行不同的多个显示的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提案要用一个液晶显示元件来实现根据观看方向显示内容不同的显示器。
在后述的实施例中,列举了在显示区域内制作具有不同的视角特性的多个区域,所谓的多域结构,对该多个区域的每个区域施加不同的驱动信号,在该多个区域的每个中进行不同内容的显示的液晶显示元件。
在此之前,说明根据看到的方向可进行显示内容的不同显示的理由。
这里以两域结构的液晶显示元件为例,说明从左右倾斜方向看时可实现不同的显示的理由。
图1是具有两域结构(包括右方向具有视角的域和左方向具有视角的域的两域结构)的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元件的视角特性图。由实线所示的曲线是表示左方向具有视角的域(液晶层中央的液晶分子向右方向倾斜的区域)的视角特性的曲线,由虚线表示的曲线是表示右方向具有视角的域(液晶层中央的液晶分子向左方向倾斜的区域)的视角特性的曲线。另外,用实线或虚线连接白圈的曲线表示施加了ON电压的情况,用实线或虚线连接白四边形的曲线表示施加了OFF电压的情况。横轴用单位“°(度)”来表示向左右两侧的视角。设基板的法线方向为0°,向右侧的视角为正。纵轴用单位“%”来表示入射到液晶显示元件的光的透射率。
由于液晶显示元件具有在左右两方向上具有大致相同视角的两域结构,因此用实线连接白圈的曲线和用虚线连接白圈的曲线,以及用实线连接白四边形的曲线和用虚线连接白四边形的曲线相对视角为0°的线分别对称。
参照用实线或虚线连接白四边形的两条曲线。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右方向具有视角的域中还是在左方向具有视角的域中,在施加OFF电压时,入射光的透射率均大致为0%,而与视角方向无关,不能进行有效的显示。
参照用实线或虚线连接白圈的两条曲线。可以看出例如,在施加ON电压时,从基板法线方向(视角0°方向)看显示区域的情况下,由于两种域的光透射率相同,所以两种域的显示均匀地混合。
另一方面,在左方向具有视角的域(用实线连接白圈的曲线)中,在右侧从视角20°到55°的范围中,光透射率为与施加OFF电压时的光透射率大致相同(约为0%)。另外,在右方向具有视角的域(用虚线连接白圈的曲线)中,在左侧从视角20°到55°的范围中,光透射率与施加OFF电压时的光透射率大致相同(约为0%)。因此,从右侧视角20°到55°的范围看显示区域的情况下,仅看到在右方向具有视角的域的显示,不能看到在左方向具有视角的域的显示。与此相反,从左侧在视角20°到55°的范围看显示区域的情况下,仅看到在左方向具有视角的域的显示,不能看到在右方向具有视角的域的显示。
因此,在两种域设置各自的显示电极,对各自的电极施加不同的驱动电压,在两种域上进行不同的显示,对从固定范围(例如视角20°到55°的范围)观察显示区域的人来说可以识别不同的显示。另外,可识别不同的显示的视角范围还可以根据所施加的电压来调整。
以上,说明了在两域结构的液晶显示元件中,可根据观看方向进行不同内容的显示的理由。因相同的理由,在具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域的多域结构的液晶显示元件中,也可以在每个不同域内进行不同的显示,使观看方向不同的观察者识别不同的显示。但是,在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元件和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元件等中,具有在施加ON电压时,仅某一方位(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元件中液晶分子上升的方位、在包含液晶分子的面内相反侧、在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元件中液晶分子倾斜的方位)光透射率变低的特征。因此,对观看方向不同的观察者显示不同的内容的液晶显示元件用两域结构来实现是最佳的。
(实施例1)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垂直取向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一例的概略截面图。与图13所示的现有的液晶显示元件在下述方面不同。
首先,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中,透明电极35(段电极)由相互不同的两个梳齿状电极35a、35b构成。
两梳齿状电极35a、35b具有分别以固定间距形成的多个固定宽度的梳齿状部分。另外,对于两个梳齿状电极35a、35b,梳齿状部分的宽度和形成间距均相等。两梳齿状电极35a、35b的配置为沿电极的梳齿状部分的宽度方向(图2中是左右方向)梳齿状部分等间隔地交错(交叉指型)。
在一个梳齿状电极35a和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之间连接电压施加单元43a,而形成一个电路,可以通过电压施加单元43a,向两电极之间施加任意的电压。在另一个梳齿状电极35b和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之间连接电压施加单元43b,而形成另一电路,由此可以向两电极间施加任意的电压。这样,通过两个梳齿状电极35a、35b,可以形成彼此独立的两个电路,通过各电路中的电压施加单元43a、43b,来施加不同的电压(驱动信号),来进行控制。另外,将在后面详细描述段电极(梳齿状电极35a、35b)和公共电极(透明电极36)的配置。
液晶显示元件上与梳齿状电极35a、35b的形成位置对应地形成液晶分子39a的取向方向相互不同(例如,反向)的两个区域(域80a、80b)。图2中,沿基板(上侧基板31和下侧基板32)的法线方向,在梳齿状电极35a的形成位置上定位液晶分子39a向左侧倾斜的区域(域80a)。另外,在梳齿状电极35b的形成位置上定位液晶分子39a向右侧倾斜的区域(域80b)。在从基板的法线方向看时,域80a、80b形成在包含梳齿状电极35a、35b的梳齿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上,在图2的垂直纸面方向上呈长条状。域80a在图的右方向上具有视角,域80b在图的左方向上具有视角。沿图2的左右方向交替形成两种域80a、80b。
在着眼于某一个域时,在上侧基板31和下侧基板32上施加的预倾角的方向彼此反向。另外,在着眼于一个基板(上侧基板31或下侧基板32)时,在相邻(图2中,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区域(域(domain))上施加的预倾角反向。
通过使用梳齿状电极35a向一个域80a施加某驱动信号(电压),使用梳齿状电极35b向另一个域80b施加另一驱动信号(电压),可以在视角方向不同的两种域的每一个域上进行不同内容的显示。即,一个域80a使用梳齿状电极35a和电压施加单元43a进行控制,另一个域80b使用梳齿状电极35b和电压施加单元43b进行控制。
图3是表示段电极(梳齿状透明电极35a、35b)和公共电极(透明电极36)的一部分的概略平面图。形成、配置两个梳齿状电极35a、35b,使得其沿电极的梳齿状部分的宽度方向,梳齿状部分交错(交叉指型),对每个梳齿状电极35a、35b控制视角方向不同的两种域80a、80b,而在每个域80a、80b上进行不同的显示。
图中简化地表示了在各梳齿状电极35a、35b上各有三个梳齿状的部分,但是梳齿状电极35a、35b实际上具有更多的梳齿状部分。各梳齿状电极35a、35b的梳齿状部分的宽度例如为40μm,相邻的梳齿状部分的间隔为60μm。因此,各梳齿状电极35a、35b的梳齿状部分以100μm的间距形成,另外,在两个梳齿状电极35a、35b的梳齿状部分交错配置的状态下,相邻的梳齿状部分间的间隔例如为10μm。因此,梳齿状部分以50μm的间距配置。
图4(A)~(C)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区域的一例的概略图。图中示出的是用段显示来显示车载用空调的状态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区域。
参照图4(A)。在左上的两个7段显示部中,进行温度的显示。在右下的图形部(条线图)中进行空调风量的强弱显示。将该液晶显示元件设置在例如车的中央控制台附近。
参照图4(B)。图4(B)表示了由左侧具有视角的域进行显示的显示(由从左侧看显示区域的观察者识别的显示)。在车的副驾驶席中,显示了空调被调整为温度19℃,风量为2级的情况。
参照图4(C)。图4(C)表示了由右侧具有视角的域显示的显示(由从右侧看显示区域的观察者识别的显示)。在车的驾驶席中,显示了空调被调整为温度23℃,风量为4级的情况。
对左右具有视角方向的两种域施加不同的电压来使液晶的取向状态变化,从而可进行不同的显示的该液晶显示元件例如适用于分别对驾驶席和副驾驶席进行空气调节时的显示元件。
图5(A)~(E)是说明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第一制造方法)用的概略图。
参照图5(A)。例如,在作为平板玻璃基板的透明基板33上通过溅镀来制作ITO等透明导电材膜,图案形成为规定的形状后,形成透明电极35(两个梳齿状电极35a、35b)。接着,在透明基板32上形成具有感应于光(例如紫外线)使液晶分子平均地取向为相对表面的规定方向的性质的取向材料的膜,使该取向材料膜覆盖透明电极35(梳齿状电极35a、35b)。例如,将侧链型的紫外线感应性垂直取向膜37涂敷成厚度500,并进行固化。垂直取向膜37使液晶分子平均地取向为相对表面大致垂直。垂直取向膜37最好使用例如日产化学工业制造的SE~1211。
图5(B)是在对垂直取向膜37曝光(例如使用紫外线)来实施取向处理时作为遮光单元的掩模55的概略平面图。掩模55由同一宽度、且呈平行条状(短栅状)形成的开口部55a和遮光部55b交替出现构成。另外,开口部55a和遮光部55b的宽度与形成为交错(交叉指型)配置的梳齿状电极35a、35b的梳齿状部分的形成间距相同。
参照图5(C)。在取向膜37上配置掩模55,从倾斜方向(与透明基板33的法线方向倾斜的部分)照射光、例如紫外线。掩模55配置为梳齿状电极35a、35b的梳齿状部分的长度方向和掩模55的开口部55a(或遮光部55b)的长度方向平行,且从透明基板33的法线方向看时,两个梳齿状电极35a、35b的梳齿状部分中一个完全被遮光部55b挡住,另一个从开口部55a完全露出。紫外线的照射方向是例如与垂直取向膜37的法线方向(透明基板33的法线方向)倾斜了45°的方向。紫外线例如通过在波长254nm上具有中心的带通滤波器照射到垂直取向膜37上。例如,波长254nm的每单位面积的照度为1.35mW,照射时间是3分钟。
参照图5(D)。接着,将掩模55从图5(C)所示的状态向与开口部55a(或遮光部55b)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宽度方向)移动半个间距(开口部55a或遮光部55b的宽度)进行定位,而配置在垂直取向膜37上,从与第一次照射不同的倾斜方向(与透明基板33的法线方向倾斜的方向)照射光、例如紫外线。在图5(C)所示的状态下抵接了遮光部55b的垂直取向膜37上的区域将转而抵接开口部55a,而抵接了开口部55a的区域将转而抵接遮光部55b。因此,紫外线将照射到在使用图5(C)说明的工序中没有被照射的区域。第二次的紫外线照射在包含第一次紫外线照射方向和垂直取向膜37的法线方向(透明基板33的法线方向)的面内,从关于垂直取向膜37的法线方向(透明基板33的法线方向),与第一次的照射相反侧的方向、例如对称的方向进行。照射的紫外线的单位面积的照度和照射时间与图5(C)所示的第一次的紫外线照射的照度和照射时间相等。通过这种光取向处理得到了施加了两种预倾角的基板31。
接着,通过与使用图5(A)~(D)说明的工序相同的工序,来制作施加了两种预倾角的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元件的又一个基板32。由于基板32的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不是梳齿形状,所以不进行在参照图5(C)进行的说明中的、对梳齿状部分与掩模55的开口部55a、遮光部55b的定位,但是在对应于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的规定位置的区域上对掩模进行施加规定预倾角的定位。这时,为了在后一工序(在下一段中说明)使预倾角一致地粘接两块基板31、32,准确地进行掩模的定位。
参照图5(E)。定位一对基板31、32后将其相对配置并粘接,使得预倾角在两个基板31、32之间对应(在后一工序中在向两基板31、32间注入了液晶时,使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在两个基板31、32之间一致)。粘接例如是通过间隙控制剂使涂敷了紫外线硬化型的主密封剂的两个基板31、32重叠,然后照射紫外线来使主密封剂硬化。间隙控制剂例如最好使用直径4.0μm的催化成工业性石英颗粒。粘接后,以单元为单位截断两个基板31、32,用真空注入法向两个基板31、32之间注入液晶(例如,メルク制Δn=0.15),密封注入口后形成液晶层39,得到液晶显示元件。
在该液晶显示元件的外侧配置偏光板41、42和视角补偿膜40。这样,可以制作施加电压时,具有液晶分子向相反方向倾斜的两种短栅状微小区域的两域的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元件,即可在每个域进行不同的显示的液晶显示元件。
图6(A)~(E)是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第二制造方法用的概略截面图。
参照图6(A)。通过与参照图5(A)说明的工序相同的工序,在透明基板33上形成规定的图案的梳齿状电极35a、35b(段电极),并在梳齿状电极35a、35b上形成垂直取向膜37。材料、厚度、形成方向也与使用图5(A)进行的说明相同。
参照图6(B)。向垂直取向膜37的一部分进行第一次光、例如紫外线照射。使用图5(B)所示的掩模55,在与参照图5(C)说明的工序相同的工序中,通过光取向处理施加预倾角。照射的紫外线的波长、每单位面积的照度、照射时间和照射方向与使用图5(C)进行的说明相同。在对应于梳齿状电极35a、35b(段电极)的规定位置的区域上对掩模进行施加规定预倾角的定位。
参照图6(C)。向垂直取向膜37的一部分进行第二次的光、例如紫外线照射。在与参照图5(D)说明的工序相同的工序中,从与第一次的紫外线照射不同的方向向在第一次的紫外线照射中,没有照射紫外线的区域的一部分照射紫外线而进行预倾角的施加。照射的紫外线的波长、每单位面积的照度、照射时间和照射方向与使用图5(D)进行的说明相同。这样,得到了液晶显示元件的一个基板31。另外,为了施加希望的预倾角,也可在图6(B)和(C)所示的工序中,选择所照射的紫外线的波长、强度、照射角度等的条件。
参照图6(D)。与使用图6(A)~(C)说明的工序不同,通过与参照图5(A)说明的工序相同的工序,在透明基板34上形成被提供了规定的图案的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在透明基板34上形成垂直取向膜38,使其覆盖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材料、厚度、形成方法也与使用图5(A)进行的说明相同。但是,垂直取向膜38不需要由光感应性材料形成。这样,得到了液晶显示元件的另一个基板32。
参照图6(E)。定位一对基板31、32并进行粘接,使形成有垂直取向膜37、38的面相对,使两个透明电极35、36的规定电极图案重合,向两基板31、32之间供给液晶得到液晶层39。两基板31、32的粘接方法、所使用的间隙控制剂、向两基板31、32间注入的液晶材料和液晶层形成方法与参照图5(E)进行的说明相同。这样,可以制作第二制造方法的液晶显示元件。
第二制造方法的液晶显示元件是向与一个基板31的与液晶层39接触的面上通过光取向处理施加规定的预倾角,在另一个基板32上涂敷垂直取向膜38,实施了仅进行固化的简单的垂直取向处理的液晶显示元件。这一点与图2所示的第一制造方法的液晶显示元件不同。
第二制造方法的液晶显示元件中,在一个方向(短栅状的微小区域的宽度方向,图6(E)中左右方向)上交替出现由在基板31上进行光取向处理所施加的与垂直取向的预倾角相区分的两种短栅状的微小区域。这两种短栅状的微小区域形成为分别与梳齿状电极35a、35b的梳齿状部分的形成位置对应。施加电压时,在两种微小区域的每一个中,液晶分子根据预倾角而反向倾斜。接触垂直取向膜38的液晶分子表示出相对垂直取向膜38大致垂直的取向。在两个微小区域的每一个中,通过梳齿状电极35a、35b施加不同的驱动信号(电压),可以显示视角方向不同的内容。
根据第二制造方法,由于仅在一个基板31上进行光取向处理并形成与垂直取向的预倾角不同的两种微小区域(两域),所以可以简化制造工序,可以以低成本来制造根据观看方向显示不同内容的液晶显示元件。另外,在使用图6(E)说明的两个基板31、32的重叠工序(粘接工序)中,由于不需要高精度的定位,所以减轻了作业负担。并且,由于不产生定位的精度不充分这一问题,所以可以减少显示质量的劣化,可以制造高品质的液晶显示元件。
图7(A)~(E)是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第三制造方法的概略截面图。
参照图7(A)。通过与参照图6(A)说明的工序相同的工序,在透明基板33上形成具有规定的图案的梳齿状电极35a、35b(段电极),在梳齿状电极35a、35b(段电极)上形成垂直取向膜37。对于材料、厚度、形成方法与使用图6(A)进行的说明相同。
参照图7(B)。向垂直取向膜37进行第一次的光,例如紫外线照射。在第一和第二制造方法中,在第一次紫外线照射时使用了掩模55,但是在第三制造方法中,不使用掩模55,而例如向垂直取向膜37的整个面照射紫外线,进行光取向处理的预倾角的施加。照射的紫外线的波长、每单位面积的照度、照射时间和照射方法与使用图6(B)进行的说明相同。
参照图7(C)。向照射了紫外线的垂直取向膜37的一部分,进行第二次的光例如紫外线的照射。第二次紫外线照射与第一次不同,在垂直取向膜37上配置掩模55,从与第一次的紫外线照射不同的方向来照射紫外线而进行预倾角的施加。所照射的紫外线的波长、每单位面积的照度和照射方向与使用图6(C)进行的说明相同。但是,紫外线的照射时间是第一次的紫外线照射时的两倍为6分钟。通过使用掩模进行的第二次的紫外线照射时间长于不使用掩模进行的第一次的紫外线照射时间,例如为1.2倍~3倍,可以适当地施加预倾角。这样,得到液晶显示元件的一个基板31。另外,为了施加希望的预倾角,在图7(B)和(C)所示的工序中,也可选择所照射的紫外线的波长、强度、照射角度等条件。
参照图7(D)。与使用图7(A)~(C)说明的工序不同,通过与参照图7(A)说明的工序相同的工序,在透明基板34上形成具有规定的图案的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在透明基板34上形成垂直取向膜38,使其覆盖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材料、厚度和形成方法也与使用图7(A)进行的说明相同。但是,垂直取向膜38不需要由光感应性材料形成。这样,得到液晶显示元件的另一个基板32。
参照图7(E)。通过与参照图6(E)说明的工序相同的工序,得到液晶层39,并制作液晶显示元件。两基板31、32的粘接方法、所使用的间隙控制剂、向两基板31、32间注入的液晶材料和液晶层形成方法也与参照图6(E)进行的说明中所用的相同。
通过第三制造方法所制造的液晶显示元件也具有与利用第二制造方法所制作的液晶显示元件相同的结构、功能、效果。
根据第三制造方法,与第二制造方法相同,由于仅在一个基板31上进行光取向处理,并形成了与垂直取向的预倾角不同的两种微小区域(两域),所以可以简化制造工序,可以以低成本来制造根据观看方向显示不同的内容的液晶显示元件。另外,在使用图7(E)说明的两个基板31、32的重叠工序(粘接工序)中,除了不需要高精度的定位,在图7(C)所示的工序中还不需要第二制造方法中所必需的在第二次紫外线照射时的掩模的定位,所以减轻了作业负担。由于不会产生定位精度不充分的问题,所以可以减少显示品质的劣化,可以制造高品质的液晶显示元件。
在第二制造方法和第三制造方法中,仅向段电极侧的垂直取向膜实施光取向处理。当在段电极侧设定了两域的取向膜的情况下,两域的区域划分沿分段的梳齿电极进行,所以在制造时容易设定基准点。另外,基板重叠时的定位精度可以以与非多域结构的液晶显示元件的重叠精度相同的位置精度进行。另外,还可仅对公共电极侧的垂直取向膜实施取向处理。
观察了用第一到第三制造方法制作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后,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确认不同的显示内容。
(实施例2)
下面,如参照附图所说明的那样,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相比,在公共电极(透明电极36)的规定位置上设置了狭缝这一点上不同。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在至少一个基板(取向膜)上交替形成施加了相互不同方向的预倾角的两种区域,利用在液晶层39上产生的垂直电场,实现了两域结构。第二实施例中,利用在由两个梳齿状电极构成的段电极和具有狭缝的公共电极之间产生的两方向的倾斜电场,实现两域结构。
因此,在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中,不对取向膜实施预倾角的施加等特别的取向处理。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例如是在透明基板上涂敷垂直取向膜,并使其覆盖透明电极(段电极、公共电极),实施了仅进行固化的简单的取向处理的液晶显示元件。另外,不一定需要取向膜。
图8(A)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段电极(透明的梳齿状电极35a、35b)和公共电极(透明电极36)的一部分的概略平面图,图8(B)是沿图8(A)的8B~8B线的截面图。图8(A)是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图3的图,在与图3比较的情况下,在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上形成了狭缝36a这一点不同。另外,图8(B)中,还一并图示了形成有透明电极35、36(段电极、公共电极)的透明基板33、34。
参照图8(A)。在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上,在从基板的法线方向(图8(A)中垂直纸面方向)看时,在两个梳齿状电极35a、35b的梳齿状部分等间隔地交错(交叉指型)配置的部分上,沿梳齿状部分的宽度方向(图8(A)中左右方向)以固定间距形成狭缝36a。狭缝36a是例如在梳齿状部分的长度方向(图8(A)中上下方向)上呈长条形状,狭缝宽度(向梳齿状部分宽度方向的长度)固定。狭缝36a形成为跨越一个梳齿状电极35a的梳齿状部分的长度方向的固定侧边缘(从垂直纸面上方看图8(A)时左侧的边缘)和与其相对的另一个的梳齿状电极35b的梳齿状部分的长度方向的固定侧边缘(从垂直纸面上方看图8(A)时右侧的边缘)。另外,形成狭缝36a,使得狭缝36a的长度方向的边缘位于相邻的梳齿状电极35a、35b的梳齿状部分的内部区域。
参照图8(B)。说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作用和效果。如上所述,由于形成了狭缝36a,所以相邻的狭缝36a间的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部分在图中所示的截面中,容纳在两个梳齿状电极35a、35b的一对相邻梳齿状部分的宽度方向的范围内。由于这种电极配置,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层39上产生倾斜电场4(电场的方向偏离基板的法线方向的电场)。
在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上形成的各狭缝36a的边缘和梳齿状电极35a、35b(段电极)的边缘之间产生的倾斜电场4的方向为在狭缝36a的固定侧为同一方向(相互平行的方向)。例如,狭缝36a的右侧端部和梳齿状电极35a的左侧端部之间产生的倾斜电场4的方向是相同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另外,狭缝36a的左侧端部和梳齿状电极35b的右侧端部之间产生的倾斜电场4的方向也是相同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并且,这两个倾斜电场4的方向彼此不同(相对透明基板33、34的法线相互反向)。
结果是,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中的、在相邻的狭缝36a所夹持的部分中划分了产生的电场方向不同的两个小区域α、β。另外,在夹着一个狭缝36a的与小区域α、β相邻的透明电极36的部分上也划分了电场的方向相互不同的两个小区域γ、δ。小区域α和小区域γ中的电场方向是相同方向,小区域β和小区域δ中的电场方向是相同方向。并且,小区域α、小区域γ是利用施加到其与梳齿状电极35a之间的电压而使液晶层39上产生电场,小区域β、小区域δ利用施加到其与梳齿状电极35b之间的电压而使液晶层39上产生电场。
这样,也可在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上形成如下两个区域:利用施加到与一个梳齿状电极35a之间的电压,而使液晶层39上产生一方向的倾斜电场4的区域;和利用施加到与另一个梳齿状电极35b之间的电压,而使液晶层39上产生了另一方向的倾斜电场4的区域。电场方向不同的两种小区域沿梳齿状电极35a、35b的梳齿状部分的宽度方向(图8(B)的左右方向),以固定间隔交替形成。各小区域在图8(B)的垂直纸面方向上是长条形状。
如上所述,可以实现如下一种多域(2域)液晶显示元件:使与梳齿状电极35a、35b对应地在液晶层39上交替产生互相方向不同的倾斜电场4,通过进行控制使液晶分子向对应于电场方向的方向倾斜,从而可根据视角方向显示不同的显示内容。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变形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段电极(梳齿状电极35a、35b)和公共电极(透明电极36)的一部分的概略平面图。在与图8(A)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狭缝36a的形成方式不同。
在图8(A)所示的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中,狭缝36a沿梳齿状电极35a、35b的梳齿状部分的长度方向,形成为一条长条形状。图9所示的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中的狭缝36a是如下一种形态的狭缝,图8(A)的一条长条形状的狭缝在狭缝的中央部分通过透明电极来桥接而形成。即,多个(两个)短条状的狭缝36a在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的规定位置上形成在一条直线上。
即使以如上所述的形态形成狭缝36a,也可得到与先前说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图8(A)所示的狭缝36a的形成形态中,由于在狭缝36a的上下两个位置上连接有电极,所以必须某种程度地确保该连接部分的宽度。但是,在图9所示的形成形态中,由于在狭缝的中途桥接电极部分,所以可以使上下的连接部分的宽度变细,另外,作为整体,可以缩小连接部分的电极面积。由于连接部分没有产生倾斜电场,所以可以扩大有效的显示区域。进一步,由于在上下两个位置之外具有连接部分,所以可以均匀化电极的电特性。还可期待有防止事故的效果。
另外,图9中虽然表示了在一个位置上桥接的狭缝36a,但是也可在多个位置上形成桥接的、更短的狭缝。
观察了第二实施例和其变形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确认不同的显示内容。
(实施例3)
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是简单矩阵型的点阵型的液晶显示元件。
图10(A)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段电极35c、35d和公共电极(透明电极36)的概略平面图,图10(B)是沿图10(A)的10B~10B线的截面图。图10(B)中,不限于段电极35c、35d和公共电极(透明电极36),还一并图示了其他的构成要素。
参照图10(A)。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具有如下的特征点:通过大致互相平行配置的两个棒状的段电极35c、35d和与其相对的一个棒状的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构成各显示点81,且将两个段电极35c、35d分别引到不同的端子上,通过不同的电压施加单元来施加不同的驱动信号(电压)。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的宽度宽于段电极35c、35d的宽度。
为了形成多个显示点81,分别以固定间距大致平行地配置多个段电极35c、35d和多个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沿与电极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宽度方向)等间隔地交替配置段电极35c和段电极35d。另外,配置段电极35c、35d和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使得从基板(上侧基板31和下侧基板32)的法线方向(在图10(A)中的垂直纸面方向)看时相互交叉,例如正交。
参照图10(B)。在一个段电极35c和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之间通过电压施加单元43c来提供驱动信号(电压),在另一个段电极35d和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之间通过电压施加单元43d来提供驱动信号(电压)。
垂直取向膜37、38上,在与段电极35c、35d对应的位置上,例如在从基板31、32的法线方向(图10(B)中上下方向)看时,向显示点81内的包含段电极35c、35d的范围(若不管显示点81的内外,则向包含段电极35c、35d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施加预倾角,形成液晶分子39a的倾斜方向相互不同(例如,相互反向)的两个域80c、80d。域80c、域80d分别是液晶分子39a向左侧倾斜的区域(在图的右侧有视角的区域)和向右侧倾斜的区域(在图的左侧有视角的区域)。另外,域80c、域80d分别对应于段电极35c、段电极35d的形成位置,沿着它们的延伸方向(图10(B)中垂直纸面方向),呈条状形成。两域80c、80d沿段电极35c、35d的宽度方向(图10(B)的左右方向)以相同宽度交替配置。
由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具有上述结构,所以各显示点81包括在其内部视角方向相反,且可通过对应的段电极35c、35d施加不同的驱动信号(电压)的两种域80c、80d。因此,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可以通过使用各显示点81,显示视角方向不同的两个显示内容。
另外,向垂直取向膜37、38施加预倾角可以使用在例如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第一制造方法中说明的光取向处理来进行。另外,本实施例(图10(B))中,向两基板31、32的垂直取向膜37、38施加了预倾角,但是也可向其中任意一个垂直取向膜37、38施加预倾角,形成两个域80c、80d。这时,可以使用第一液晶显示元件的第二或第三制造方法中所说明的光取向处理,来施加预倾角。
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在将透明电极35作为引到各自的端子上的棒状的段电极35c、35d群来形成,将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群))形成为与其相交的棒状这一点、和分别对应于棒状的段电极35c、35d来形成两个域80c、80d这一点,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不同。
观察了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确认不同的显示内容。
图11(A)和(B)是表示分别从左方向、右方向来看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情况下的显示例。如其中所示,可以对左右方向的观察者提供不同的显示,例如用不同的语言进行的显示。
(实施例4)
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和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关系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之间的关系相同。
即,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相比,在公共电极(透明电极36)的规定位置上设置了狭缝这一点是最大的不同点。第三实施例的点阵型的液晶显示元件至少在一个基板(取向膜)上交替形成施加了相互不同方向的预倾角的两种区域,利用在液晶层39上产生的垂直电场,来实现两域结构。第四实施例中,利用在两组的段电极和具有狭缝的公共电极之间产生的两方向的倾斜电场,来实现两域结构。
因此,在第四实施例的点阵型的液晶显示元件中,不对取向膜进行施加预倾角等的特别的取向处理。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是例如在透明基板上涂敷垂直取向膜,使其覆盖透明电极(段电极、公共电极),实施了仅进行固化的简单的取向处理的液晶显示元件。另外,不一定需要取向膜。
图12(A)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段电极35c、35d和公共电极(透明电极36)的一部分的概略的平面图,图12(B)是沿图12(A)的12B~12B线的截面图。图12(A)是与第三实施例的图10(A)对应的图。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中的段电极35e、35f形成为比第三实施例(图10(A))中的段电极35c、35d在宽度方向上更宽的棒状。另外,如前所述,在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上形成了狭缝36a这一点不同。另外,图12(B)中,还兼图示了分别形成有段电极35e、35f和公共电极(透明电极36)的透明基板33、34。
此外,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在公共电极具有狭缝这一点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对应。因此,图12(A)和(B)分别对应于图8(A)和(B)。
参照图12(A)。在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中,两组的段电极35e、35f被引到彼此不同的端子上,可以通过不同的电压施加单元施加不同的驱动信号(电压)。段电极35e、35f和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的配置等与参照图10(A)进行的第三实施例的情况相同。
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上在电极的长度方向以固定间距形成例如全等的多个长方形的狭缝36a。在从基板的法线方向(图12(A)中垂直纸面方向)看时,形成、配置狭缝36a,使其跨越一个段电极35e的长度方向的固定侧边缘(从垂直纸面上方看图12(A)时右侧边缘)和与其相对的另一个段电极35f的长度方向的固定侧边缘(从垂直纸面上方看图12(A)时左侧的边缘)。另外,形成、配置狭缝36a,使得狭缝36a的边缘位于相邻的段电极35e、35f的内部区域。
参照图12(B)。与参照图8(B)说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情况理由相同,通过在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上设置狭缝36a,在施加电压时,在液晶层39上可以在相对透明基板33、34的法线彼此反向的两个方向产生倾斜电场4。另外,可以在透明电极36(公共电极)上形成通过与一个段电极35e之间施加的电压在液晶层39上产生一个方向的倾斜电场4的区域和通过向其与另一个段电极35f之间施加的电压在液晶层39上产生另一方向的倾斜电场4的区域。电场方向不同的两种区域沿段电极35e、35f的宽度方向(图12(B)的左右方向)交替地呈长条状形成。
如上所述,可以实现如下一种液晶显示元件:使与段电极35e、35f对应地在液晶层39上交替产生方向互不相同的倾斜电场4,通过进行控制使液晶分子向对应于电场方向的方向倾斜,可以实现根据视角方向显示不同的显示内容的多域(两域)的液晶显示元件。
观察了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确认不同的显示内容。
下面,描述最佳的域大小(长条状域的宽度)。
如第一和第三实施例那样,在通过光取向处理向取向膜施加预倾角的情况下,可以将域制作为任意的大小。但是,若用过大的域形成液晶显示元件,则观察了域本身,难以得到良好的显示。因此,域的大小(长条状域的宽度)最好为小于等于200μm,而小于等于100μm则更好。另一方面,由于域的大小(长条状域的宽度)与电极宽度有关系,所以根据电极图案制作上的要求,最好为大于等于5μm、而大于等于10μm会更好。
如第二和第四实施例那样,在公共电极上设置狭缝,产生倾斜电场,而使液晶的取向状态变化的液晶显示元件中,倾斜电场在有效作用范围上有界限。另外,若域大小(长条状域的宽度)较大,则相对应地,段电极的长条图案的宽度较大并且从显示部的端到端的距离较长。因此,若域过(长条状域的宽度)大,则在与显示部的端部分离的中央部中,液晶的取向控制的可靠性减小,难以得到良好的两域取向。本申请发明者重复实验的结果是、在域小于等于200μm时(狭缝状域的宽度)得到了良好的两域取向,在域小于等于100μm时得到了更好的两域取向。域大小(条状电极的宽度)的下限根据电极图案制作上的要求,最好是大于等于5μm,而大于等于10μm更好。
另外,本实施例中,举出了简单矩阵驱动的液晶显示元件,但是还可适用于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驱动那样的有源矩阵驱动的液晶显示元件。
适用于有源矩阵驱动的情况也与基本结构为简单矩阵驱动的点阵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情况相同。在用简单矩阵驱动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情况下,进一步将段电极分为两个条状电极,并对应于各个条状电极来实施两域取向,但是在用有源矩阵驱动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将TFT阵列侧基板的漏(drain)电极分为两组的梳齿状电极83a、83b(例如,梳齿状电极83a是右视角显示用的电极,梳齿状电极83b是左视角显示用的电极),对应于各自的梳齿状电极83a、83b,向基板(取向膜)施加两域取向。由于分别对应于两组梳齿状电极83a、83b来设置TFT 84a、84b,所以TFT与通常的有源矩阵驱动的液晶显示元件相比,就需要两倍的数目。(例如,TFT 84a是对应于梳齿状电极83a的右视角显示用的TFT,TFT 84b是对应于梳齿状电极83b的左视角显示用的TFT。)
另外,在实施例中,虽然记载了垂直取向型的液晶显示元件,但是还可适用于TN型液晶显示元件、STN(Super Twisted Nematic)型液晶显示元件和混合取向型液晶显示元件等。
各类型的液晶显示元件中,也可以通过掩模摩擦(rubbing)法和光取向法等实施取向处理,作成分别从左右液晶分子升高(混合中,还有倾斜的情况)的两域取向。另外,在TN型、STN型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由狭缝形成的倾斜电场。但是,如果是利用狭缝的液晶显示元件,为了得到良好的显示,需要液晶层中央的液晶分子的倾斜角为0°(相对基板平行)。
进一步,实施例中,虽然在固定方向交替(长条状)形成视角方向不同(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不同)的两种域,但是也不必一定交替(长条状)形成。另外,还可在多个方向上交替形成两种区域,例如,按方格模样状形成。
进一步,实施例中,虽然举出了两个区域的最佳视角方向相差180°的液晶显示元件,但是并不限于180°。例如,在通过光取向处理来施加预倾角的情况下,可以自由选择施加预倾角的方向。
以上,虽然根据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有各种变更、改良、组合等。
可用于能从不同方向看的液晶显示元件,尤其是汽车的主控制盘附近等、设置在视角方向固定的位置上的液晶显示元件。
Claims (22)
1、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其包含第一透明基板和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个面上、并连接到彼此独立的电路上来进行控制的第一和第二电极;
第二基板,包含第二透明基板和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一个面上的第三电极,该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大致平行地配置,使得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形成面与所述第三电极的形成面相对;
液晶层,其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包括:在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液晶向第一方向倾斜的第一部分,和在向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液晶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倾斜的第二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形成为在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时,至少在一个方向交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为相反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并且,所述第一基板包含: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形成的第一取向膜,使该第一取向膜覆盖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
所述第二基板包含: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形成的第二取向膜,使该第二取向膜覆盖所述第三电极;
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均为梳齿状电极;
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时,所述第一电极的梳齿状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梳齿状部分沿梳齿状部分的宽度方向交错配置;对于所述第一或第二取向膜的至少一个,向包含所述第一电极的梳齿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实施使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向所述第一方向倾斜的取向处理,向包含所述第二电极的梳齿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实施使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向所述第二方向倾斜的取向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而且,所述第一基板包含: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形成的第一取向膜,使该第一取向膜覆盖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
所述第二基板包含: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上形成的第二取向膜,使该第二取向膜覆盖所述第三电极;
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是分别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群;
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时,所述第一电极群的各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群的各电极沿与各电极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交错配置,且配置为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群与所述第三电极群交叉;对于所述第一或第二取向膜的至少一个,向包含所述第一电极群的各电极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实施使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向所述第一方向倾斜的取向处理,向包含所述第二电极群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实施使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向所述第二方向倾斜的取向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配置为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群与所述第三电极群正交。
7、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并且所述第三电极包括狭缝,
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均为梳齿状电极;
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时,所述第一电极的梳齿状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梳齿状部分沿梳齿状部分的宽度方向交错配置;所述狭缝形成为跨越所述第一电极的梳齿状部分的长度方向的固定侧边缘和相对的所述第二电极的梳齿状部分的长度方向的固定侧边缘,且沿着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梳齿状部分的长度方向的所述狭缝的边缘形成为位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相邻的梳齿状部分的内部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分别是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电极群,并且,所述第三电极群的各电极包括狭缝;
在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看时,所述第一电极群的各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群的各电极沿与各电极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交错配置,且配置为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群与所述第三电极群相交叉,所述狭缝形成为跨越所述第一电极群的各电极的长度方向的固定侧边缘和相对的所述第二电极群的电极的长度方向的固定侧边缘,且形成为沿着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群的电极的长度方向的所述狭缝的边缘位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群的相邻的电极的内部区域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其特征在于,配置为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群与所述第三电极群正交。
10、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序:
(a)在具有分别连接到相互独立的电路上来进行控制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的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取向材料的膜,该取向材料的膜具有感应于光、使液晶分子平均地取向为相对表面大致垂直方向的性质;
(b)在具有电极的第二基板表面上形成取向材料的膜,该取向材料的膜具有感应于光、使液晶分子平均地取向为相对表面大致垂直方向的性质;
(c)从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倾斜的方向向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取向材料的膜照射光,而在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形成位置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与垂直取向的预倾角不同的两种微小区域;
(d)相对配置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使形成有取向材料的膜的面相对,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间形成液晶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序(c)包括:
第一照射工序,从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法线方向倾斜的第一方向向在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取向材料的膜的一部分,即与所述第一或第二电极的一方的形成位置对应的一部分照射光;
第二照射工序,从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法线方向倾斜、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向在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取向材料的膜的一部分,即与所述第一或第二电极的另一方的形成位置对应的、在所述第一照射工序中没有照射光的取向材料的膜的一部分照射光。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序(c)包括:
第三照射工序,从与所述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倾斜的第三方向向在所述第二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取向材料的膜的一部分,即与所述第一或第二电极的一方的形成位置对应的一部分照射光;
第四照射工序,从与所述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倾斜、与所述第三方向不同的第四方向向在所述第二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取向材料的膜的一部分,即与所述第一或第二电极的另一方的形成位置对应的、在所述第三照射工序中没有照射光的取向材料的膜的一部分照射光。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对所述第一基板的法线方向对称的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为相对所述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对称的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取向材料的膜具有感应于紫外线的性质,在所述工序(c)中,向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取向材料的膜照射紫外线。
16、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序:
(a)在具有电极的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取向材料的膜,所述取向材料的膜具有感应于光、使液晶分子平均的取向为相对表面大致垂直方向的性质;
(b)从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法线方向倾斜的方向向在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取向材料的膜照射光,形成与垂直取向的预倾角不同的两种微小区域;
(c)在具有电极的第二基板表面上形成具有使液晶分子平均地取向为相对表面大致垂直方向的性质的取向材料的膜;
(d)相对配置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使形成有取向材料的膜的面相对,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板间形成液晶层;
所述第一基板表面的电极和所述第二基板表面的电极中的任意一方构成为包含连接到相互独立的电路上来进行控制的第一和第二电极;
所述工序(b)中,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形成位置的位置上形成预倾角不同的两种微小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序(b)包括:
第一照射工序,从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法线方向倾斜的第一方向向在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取向材料的膜的一部分照射光;
第二照射工序,从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法线方向倾斜、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向在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取向材料的膜的一部分,即在所述第一照射工序中没有照射光的取向材料的膜的一部分照射光。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序(b)包括:
第三照射工序,从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法线方向倾斜的第三方向向在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取向材料的膜照射光;
第四照射工序,从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法线方向倾斜、与所述第三方向不同的第四方向向在所述第三的照射工序中,从所述第三方向照射了光的取向材料的膜的一部分照射光。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对所述第一基板的法线方向对称的方向。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为相对所述第一基板的法线方向对称的方向。
21、根据权利要求18或20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照射工序中从所述第四方向照射光的时间比在所述第三照射工序中从所述第三方向照射光的时间长。
22、根据权利要求16~2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取向材料的膜具有感应于紫外线的性质,在所述工序(b)中,向在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的取向材料的膜照射紫外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32347 | 2004-04-28 | ||
JP2004132347A JP2005316027A (ja) | 2004-04-28 | 2004-04-28 |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90784A true CN1690784A (zh) | 2005-11-02 |
CN100474076C CN100474076C (zh) | 2009-04-01 |
Family
ID=35346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6794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4076C (zh) | 2004-04-28 | 2005-04-28 | 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5316027A (zh) |
CN (1) | CN100474076C (zh) |
TW (1) | TWI281568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5795A (zh) * | 2005-11-22 | 2010-09-0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CN103620489A (zh) * | 2011-06-27 | 2014-03-05 | 夏普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64197B2 (ja) * | 2006-02-17 | 2011-08-31 | 株式会社ブイ・テクノロジー | 液晶表示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
EP2600178A4 (en) * | 2010-07-29 | 2015-12-30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COLOR FILTER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JP5756306B2 (ja) * | 2011-03-11 | 2015-07-29 |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 表示システム |
JP6220204B2 (ja) * | 2013-09-20 | 2017-10-25 | 株式会社東芝 | 液晶光学素子、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
TWI834713B (zh) | 2018-08-31 | 2024-03-11 | 日商日產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配向膜的製造方法、液晶配向膜及液晶顯示元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11281A (ja) * | 1991-07-05 | 1993-01-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投写型テレビ |
JPH0830243A (ja) * | 1994-07-15 | 1996-02-02 | Hokuriku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立体表示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 |
JP3324926B2 (ja) * | 1996-02-27 | 2002-09-17 |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素子 |
JP3308154B2 (ja) * | 1996-03-13 | 2002-07-29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液晶パネルとその駆動方法 |
JP3087668B2 (ja) * | 1996-05-01 | 2000-09-1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JP3323823B2 (ja) * | 1999-02-12 | 2002-09-09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DE19925985A1 (de) * | 1999-06-08 | 2000-12-14 | Bosch Gmbh Robert | Flüssigkristallanzeige mit umschaltbarem Blickwinkel |
JP2001117111A (ja) * | 1999-10-21 | 2001-04-27 | Tokuo Koma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4302315A (ja) * | 2003-03-31 | 2004-10-28 |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
2004
- 2004-04-28 JP JP2004132347A patent/JP2005316027A/ja active Pending
-
2005
- 2005-04-11 TW TW94111328A patent/TWI28156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4-28 CN CNB2005100679418A patent/CN10047407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5795A (zh) * | 2005-11-22 | 2010-09-0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CN1971349B (zh) * | 2005-11-22 | 2011-04-13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CN101825794B (zh) * | 2005-11-22 | 2013-11-06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01825795B (zh) * | 2005-11-22 | 2013-11-27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03620489A (zh) * | 2011-06-27 | 2014-03-05 | 夏普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CN103620489B (zh) * | 2011-06-27 | 2016-04-06 | 夏普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316027A (ja) | 2005-11-10 |
CN100474076C (zh) | 2009-04-01 |
TWI281568B (en) | 2007-05-21 |
TW200602729A (en) | 2006-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86682C (zh) | 液晶显示器 | |
CN1098469C (zh) | 共面切换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75892C (zh) | 液晶显示器、其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 |
CN1154873C (zh) | 液晶显示器 | |
CN2711770Y (zh) |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98470C (zh) |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690784A (zh) | 液晶显示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755460A (zh) | 视场角控制装置及显示装置 | |
CN1573430A (zh) | 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975518A (zh) | 具有可调视角的面内切换模式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949349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808252A (zh) | 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和包括该面板的液晶显示器 | |
CN1693951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991463A (zh) | 液晶显示器件 | |
CN1782839A (zh) | 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元件 | |
JP4664384B2 (ja) | 配向処理装置、配向処理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CN1065341C (zh) | 聚合物分散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75203C (zh) | 具有光遮蔽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1573487A (zh) | 阵列基底及其制造方法、采用该阵列基底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1282005C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991471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1573428A (zh) |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1924679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和具有该液晶显示装置的信息终端设备 | |
CN1573429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517748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