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3150A - 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83150A
CN1683150A CN 200410034382 CN200410034382A CN1683150A CN 1683150 A CN1683150 A CN 1683150A CN 200410034382 CN200410034382 CN 200410034382 CN 200410034382 A CN200410034382 A CN 200410034382A CN 1683150 A CN1683150 A CN 1683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s
rubber sheet
rolling
out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3438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坤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41003438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683150A/zh
Publication of CN1683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31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是针对一标签片的前置作业,包含下列步骤:(A)制备一辊轧单元:该辊轧单元具有二可产生相对转动的辊轧轮,至少一个辊压轮具有一外周面、数个凹槽及数个由凹槽所围成的平滑区域;(B)原料混炼;(C)辊轧作业:经该辊轧单元辊轧后,就可形成该塑料、橡胶薄片,该塑料、橡胶薄片至少一个侧面上形成有数个补强肋部。本发明的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可增加塑料、橡胶薄片的结构强度,且方便自二辊轧轮拉出或卷收,从而可达到大量生产、方便制作的目的。

Description

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签片的制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制作标签片的前置作业的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标签片的制作方法,是利用热固性塑料材料作为基材而制成一标签片,且是先制备一具有数模穴单元的模座及数分别对应于该模座的压板,且压板各具有一对应于模穴单元的冲压块单元。再将以热固性塑料材料制成薄片状的胚板体铺放在该模座上。当压板与模座产生相对靠合,就可利用冲压块单元对胚板体产生冲压、裁切,并直接将图案单元直接填入该模座的模穴单元中。最后再利用一成型模将图案单元与一背胶板热压固结而形成标签片。
如图1A、1B所示,上述标签片所应用的胚板体的制作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原料混炼:将预定比例的主成份(如二甲基乙烯基硅胶)、交联剂及其他次成份(如表面处理剂、触媒白金…等等)置入一混炼装置1中进行混炼。
(B)辊轧作业:将已混炼完成的原料倒入一漏斗2中,且一辊轧单元3设置在漏斗2底部。则可使原料由漏斗2导引而朝一辊轧方向通过该辊轧单元3的二辊轧轮301之间,且经辊轧轮301辊轧后,就可形成一胚板体4。
若该胚板体4具有较大厚度,在制作上较无问题,若该胚板体4的厚度小于0.3mm时,因质软且不耐张力、拉力,并无法自辊轧单元3底部顺利拉出或卷收,且也因厚度较薄,而导致本来欲自辊轧轮301之间掉出时,却反而会贴覆在辊轧轮301的外周面上,若用手撕下,就会撕破或变形使厚薄不一且无法大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辊轧成型时,就可在塑料、橡胶薄片上形成多数补强肋部以增加结构强度,且方便拉出或卷收的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是针对一标签片的前置作业而预先制备,所制成的塑料、橡胶薄片是可被压切成数色片,且使至少一个色片与一背胶板热压固结,就可制成该标签片,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制备一辊轧单元:该辊轧单元具有二可产生相对转动的辊轧轮,至少一个辊压轮具有一围绕一轴线所形成的外周面、数个由该外周面向内凹设的凹槽及数个由凹槽所围成且对应于外周面的平滑区域;
(B)原料混炼:将塑料、橡胶原料置入一混炼装置中进行混炼;
(C)辊轧作业:将已混炼完成的原料朝一辊轧方向通过该辊轧单元的二辊轧轮之间,且经该辊轧单元辊轧后,就可形成该塑料、橡胶薄片,该塑料、橡胶薄片具有二相背设置的侧面,至少一个侧面上形成有数个对应于凹槽的补强肋部及数个对应于平滑区域的平面部,该平面部可供压切成色片。
所述的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所制备的辊轧单元的其中一个辊轧轮具有一围绕轴线所形成且呈平滑状的外周面,另一个辊轧轮具有该外周面、数个围绕该轴线且由该外周面向内凹设的环向凹槽及由环向凹槽所围成的平滑区域,所制成的塑料、橡胶薄片的侧面上形成有数个对应于辊轧方向且由环向凹槽所形成的纵向补强肋部。
所述的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所制备的辊轧单元的其中一个辊轧轮具有一围绕轴线所形成且呈平滑状的外周面,另一个辊轧轮具有该外周面、数个围绕该轴线且由该外周面向内凹设的环向凹槽、数个沿轴线延伸且由该外周面向内凹设的轴向凹槽及由环向凹槽、轴向凹槽所围成的平滑区域,所制成的塑料、橡胶薄片的侧面上形成有数对应于辊轧方向且由环向凹槽所形成的纵向补强肋部、数个由轴向凹槽所形成且与纵向补强肋部垂直相交的横向补强肋部及数个由纵向补强肋部及横向补强肋部所围成的平面部。
所述的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B)的原料是采用预定比例的塑料、橡胶主成份、交联剂及其他次成份,该步骤(C)所辊轧制成的塑料、橡胶薄片为热固性材料,且该背胶板是制成片状且也为热固性材料,该塑料、橡胶薄片与该背胶板被热压固化而完成交联反应。借此,可达到大量生产、方便制作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A、1B是现有一种标签片所应用的胚板体的制作流程图;
图2A、2B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直线3-3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所制成的塑料、橡胶薄片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塑料、橡胶薄片与一压切填料装置搭配的平面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说明一模座与一压板相对靠合且对塑料、橡胶薄片产生冲压裁切;
图7是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塑料、橡胶薄片经冲压裁切后所产生的余料;
图8是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模座与一成型模搭配以形成一标签片的组合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塑料、橡胶薄片所制成的标签片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所应用的辊轧单元的立体图;及
图11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所制成的塑料、橡胶薄片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如图2A、2B、图8及图9所示,本发明制造塑料、橡胶薄片10的方法第一较佳实施例,是针对一标签片100的前置作业而预先制备,且所制成塑料、橡胶薄片10是可被压切成数色片11,促使色片11可与一背胶板110热压固结,就可制成该标签片100。该塑料、橡胶薄片10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一:如图2B、图3所示,制备一辊轧单元20及一设置在该辊轧单元20上方的漏斗30:该辊轧单元20具有一第一辊轧轮21及一第二辊轧轮22,该第一辊轧轮21具有一围绕轴线所形成且呈平滑状的外周面211。该第二辊轧轮22具有一围绕轴线所形成外周面221、数围绕该轴线且由该外周面221向内凹设的环向凹槽222及由环向凹槽222所围成且与该外周面221齐平的平滑区域223。
步骤二:如图2A所示,原料混炼:将预定比例的塑、橡胶原料主成份(如二甲基乙烯基硅胶)、交联剂及其他次成份(如表面处理剂、触媒白金…等等)置入一混炼装置40中进行混炼,且达到均匀目的。
步骤三:如图2 B所示,辊轧作业:将已混炼完成的原料倒入该漏斗30中,并借由该漏斗30的导料可使原料朝一辊轧方向I通过该辊轧单元20的第一、二辊轧轮21、22之间,且经该辊轧单元20辊轧后,就可形成塑料、橡胶薄片10。在本实施例中,该塑料、橡胶薄片10为热固性材料,也可在步骤二中不加入交联剂,使其成为热塑性材料。
步骤四:如图3、图4所示,所制成的塑料、橡胶薄片10具有一底侧面11、一与该底侧面11相背设置的顶侧面12、数对应于环向凹槽222且沿辊轧方向I凸设在该顶侧面12上的补强肋部13及数由环向凹槽222所围成且对应于平滑区域223的平面部14。
如图5、图6、图9所示,欲制作标签片100时,是利用一压切填料装置50对该塑料、橡胶薄片10压切成数色片11,且该压切填料装置50具有一模座51及一可相对于该模座51产生靠合或分离的压板52,该模座51具有数由顶面向内凹设的模穴511,该压板52具有一对应于模穴511的冲压块521。当该塑料、橡胶薄片10铺放在该模座51顶面上,且使平面部14恰对应于该模穴511及冲压块521,且操作压板52与模座51产生相对靠合,利用冲压块521对塑料、橡胶薄片10的平面部14产生冲压裁切动作,就可接将数色片11直接填入该模座51的模穴511中。
如图6、图7所示,冲压、裁切后,会在模座51顶面形成一余料II,该余料II可回收并重新进行混炼、辊轧作业,而不会有废料的产生。
如图8、图9所示,最后再预先在一成型模60内部形成片状且为热固性材料的背胶板110,且使该成型模60与底模51互相配合,且将色片11与背胶板110热压固结、完成交联反应,就可制成该标签片100。
因此,利用本发明所制成的塑料、橡胶薄片10,是在经过辊轧单元20时就同时形成可供冲切成色片11的平面部14及可产生补强作用的补强肋部13,所以塑料、橡胶薄片10具有较佳的强度,且使得塑料、橡胶薄片10由辊轧单元20输出后不会再卷绕于第一、二辊轧轮21、22上,即使该塑料、橡胶薄片10质软或厚度较薄,则仍具有较佳的抗张性、抗拉性,且可供卷收、不易变形、厚度均一,且可进行大量生产。
再如图10、图11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制备的辊轧单元20’具有一第一辊轧轮21’及一第二辊轧轮22’。该第一辊轧轮21’具有一围绕轴线所形成且呈平滑状的外周面211’。该第二辊轧轮22’具有一围绕轴线所形成的外周面221’、数围绕该轴线且由该外周面221’向内凹设的环向凹槽222’、数沿轴线延伸且由该外周面221’向内凹设的轴向凹槽224’及由环向凹槽222’、轴向凹槽224’所围成且对应于外周面221’的平滑区域223’。则利用辊轧单元20’所制成的塑料、橡胶薄片10’的的顶侧面12’上会形成有数对应于辊轧方向I且由环向凹槽222’所形成的纵向补强肋部13’及数由轴向凹槽224’所形成且与纵向补强肋部13’垂直相交的横向补强肋部15’及数个由纵向补强肋部13’及横向补强肋部15’所围成的平面部14’。且该塑料、橡胶薄片10’更具有增进结构强度的功效。
归纳上述,本发明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是可在进行辊轧作业的同时,就可在塑料、橡胶薄片上形成数补强肋部,促使塑料、橡胶薄片可达到较佳强度、可大量生产的目的,确实能达到发明的目的。

Claims (4)

1.一种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是针对一标签片的前置作业而预先制备,所制成的塑料、橡胶薄片是可被压切成数色片,且使至少一个色片与一背胶板热压固结,制成该标签片,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制备一辊轧单元:该辊轧单元具有二可产生相对转动的辊轧轮,至少一个辊压轮具有一围绕一轴线所形成的外周面、数个由该外周面向内凹设的凹槽及数个由凹槽所围成且对应于外周面的平滑区域;
(B)原料混炼:将塑料、橡胶原料置入一混炼装置中进行混炼;
(C)辊轧作业:将已混炼完成的原料朝一辊轧方向通过该辊轧单元的二辊轧轮之间,且经该辊轧单元辊轧后,就可形成该塑料、橡胶薄片,该塑料、橡胶薄片具有二相背设置的侧面,至少一个侧面上形成有数个对应于凹槽的补强肋部及数个对应于平滑区域的平面部,该平面部可供压切成色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所制备的辊轧单元的其中一个辊轧轮具有一围绕轴线所形成且呈平滑状的外周面,另一个辊轧轮具有该外周面、数个围绕该轴线且由该外周面向内凹设的环向凹槽及由环向凹槽所围成的平滑区域,所制成的塑料、橡胶薄片的侧面上形成有数个对应于辊轧方向且由环向凹槽所形成的纵向补强肋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A)所制备的辊轧单元的其中一个辊轧轮具有一围绕轴线所形成且呈平滑状的外周面,另一个辊轧轮具有该外周面、数个围绕该轴线且由该外周面向内凹设的环向凹槽、数个沿轴线延伸且由该外周面向内凹设的轴向凹槽及由环向凹槽、轴向凹槽所围成的平滑区域,所制成的塑料、橡胶薄片的侧面上形成有数对应于辊轧方向且由环向凹槽所形成的纵向补强肋部、数个由轴向凹槽所形成且与纵向补强肋部垂直相交的横向补强肋部及数个由纵向补强肋部及横向补强肋部所围成的平面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B)的原料是采用预定比例的塑料、橡胶主成份、交联剂及其他次成份,该步骤(C)所辊轧制成的塑料、橡胶薄片为热固性材料,且该背胶板是制成片状且也为热固性材料,该塑料、橡胶薄片与该背胶板被热压固化而完成交联反应。
CN 200410034382 2004-04-15 2004-04-15 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 Pending CN16831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34382 CN1683150A (zh) 2004-04-15 2004-04-15 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34382 CN1683150A (zh) 2004-04-15 2004-04-15 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3150A true CN1683150A (zh) 2005-10-19

Family

ID=35262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34382 Pending CN1683150A (zh) 2004-04-15 2004-04-15 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6831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2486A (zh) 弯曲的蜂窝结构的及其制造方法
CN1504072A (zh) 一种松散状生物质材料成型模腔及成型机
CN209566517U (zh) 一种纤维筋材的生产线
CN1683150A (zh) 制造塑料、橡胶薄片的方法
CN1597296A (zh) 一种注射成型模具及制造方法
CN102039715A (zh) 一种玻璃钢立体花纹板材的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CN215615079U (zh) 一种皮带轮粉末冶金旋转成型模具
CN2759759Y (zh) 注塑机锥形挤压筒机构
CN1264663C (zh) 制造容器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2277280A (zh) 一种聚乙烯保鲜膜生产制造方法
CN1640614A (zh) 一种剃须刀用网片的制造方法
CN2761397Y (zh) 一种松散状生物质材料成型机
CN215039430U (zh) 一种易于对齐的树脂复合材料成型模具
CN1955434A (zh) 绿色环保空心复合铝箔型材的制作方法
CN216442964U (zh) 一种塑胶包五金件模具的模内切系统及塑胶模具
CN218311083U (zh) 一种用于不同结构汽车功能件的切割设备
CN218429602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注塑成型模具
CN220297665U (zh) 电镀工具把手成型模具
CN100342200C (zh) 热交换器换热单元的制作方法
CN1374188A (zh) 含饰条纹压克力棒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CN219786052U (zh) 一种太阳能铝边框加工用成型模具
CN216371019U (zh) 一种金属棒成型加工用模具
CN209830006U (zh) 一种汽车覆盖件模具
CN214266520U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脱模装置
CN1911763A (zh) 折弯输送链板及用于生产该链板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