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0883A - 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0883A
CN1670883A CN 200410049289 CN200410049289A CN1670883A CN 1670883 A CN1670883 A CN 1670883A CN 200410049289 CN200410049289 CN 200410049289 CN 200410049289 A CN200410049289 A CN 200410049289A CN 1670883 A CN1670883 A CN 1670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mentioned
contact
handle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4928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36058C (zh
Inventor
渡边和昌
高桥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70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0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605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605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得到一种断路器,可谋求小型化、同时在对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熔敷的情况、或是跳闸时的开闭机构部的动作等的改善。在折叠下连杆(15)和上连杆(14)使下连杆(15)的另一端位于上连杆(14)的一端和另一端的中间的状态下,可得到开启状态而构成。在固定触点(21a)和可动触点(22a)熔敷时,手柄(12)与连接连杆(13)的强制卡合部(13d)卡合,使手柄(12)不会转动到关闭位置。在杆(16)上设置开极突起(16d),在连接连杆(13)上设置开极突起(16d)接触的突起接触部(13f),构成为在跳闸起动时,开极突起(16d)与连接连杆(13)的突起接触部(13f)接触,辅助连接连杆(13)的起动。

Description

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线用断路器或漏电断路器等的断路器,详细地说是对于开闭机构部的小型化或薄型化等,提供新型的机构。
背景技术
在具有以往的折倒式手柄的断路器的提前导通·提前切断的开闭机构部中,为了确保触点的接触压力,使用在开启时使上连杆和下连杆几乎为一条直线而构成的翻转连杆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特殊的例子,已被公知的是不采用翻转连杆机构、而通过接触弹簧确保接触压力、在分开时使用辅助弹簧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专利第3166908号公报(图6)
[专利文献2]特开2001-250465号公报(图3)
在以往的断路器中,一般,在开闭机构部中使用的翻转连杆机构中,使用使上连杆和下连杆在大体一条直线上伸长的构成。根据该构成,在箱体中,需要用于使上连杆和下连杆伸长的空间,从而增大了箱体的外形尺寸。另外,作为折叠上连杆和下连杆而构成的断路器,有本申请的申请人以前的发明,在对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熔敷的情况下,或是跳闸时的开闭机构部的动作等,有需要改善的问题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第一目的是在开闭机构部中,得到具有谋求小型化构成的断路器。另外,第二目的是一面谋求小型化,一面得到手柄的操作平顺的断路器。再有,第三目的是谋求在对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熔敷的情况下,或是跳闸时的开闭机构部的动作等的改善。
发明内容
在有关本发明的断路器中,主要是在开闭机构部上具有特征,即一种断路器,具有:插销,该插销的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撑在框架上,同时另一端与跳闸杆卡合,该跳闸杆与过度电流断开装置联动;杆,该杆的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撑在框架上,同时另一端通常卡定在插销上;上连杆,该上连杆的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连结在上述杆的另一端上,同时另一端设置有下侧弹簧销;下连杆,该下连杆的一端通过下侧弹簧销可自由转动地与上连杆连结;连接连杆,该连接连杆的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撑在框架上,同时另一端与使可动接头动作的压板连结,且在中间部可自由转动地连结有下连杆的另一端;手柄,该手柄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框架的上端侧;滑动槽,该滑动槽接近手柄的位置,在框架上形成;上侧弹簧销,该上侧弹簧销卡定手柄,通过手柄的转动,在滑动槽内滑动;主弹簧,该主弹簧悬架在上述上侧弹簧销和下侧弹簧销之间,其构成为,在折叠下连杆和上连杆、使下连杆的另一端位于上连杆的一端和另一端的中间的状态下,可得到开启状态。
另外,在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熔敷时,手柄与连接连杆的强制卡合部卡合,手柄不会转动到关闭位置。
再有,在杆上设置开极突起,在连接连杆上设置与上述开极突起接触的突起接触部,构成为在跳闸起动时,开极突起与连接连杆的突起接触部接触,辅助连接连杆的起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是在开闭机构部、在折叠下连杆和上连杆使下连杆的另一端位于上连杆的一端和另一端的中间的状态下,可得到开启状态,通过这样的构成,使断路器容易小型化。
另外,在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熔敷时,可以抑制因熔敷引起的事故的扩大。
再有,在因为过度电流跳闸时,通过辅助连接连杆的起动,可以尽早地使可动接头分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断路器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位的开闭接头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框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框架的细部的零件图。
图5是表示手柄的细部的零件图。
图6是表示连接连杆的细部的零件图。
图7是表示上连杆的细部的零件图。
图8是表示下连杆的细部的零件图。
图9是表示杆的细部的零件图。
图10是表示插销的细部的零件图。
图11是表示跳闸杆的细部的零件图。
图12是开闭接头部的说明用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开闭接头部的开启状态的说明用构成图。
图14是表示开闭接头部的关闭状态的说明用构成图。
图15是表示开闭接头部的开启状态的其他部分的说明用构成图。
图16是表示开闭接头部的关闭状态的其他部分的说明用构成图。
图17是表示开闭接头部的跳闸状态的说明用构成图。
图18是表示框架的滑动槽的细部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手柄的卡合孔的细部的说明图。
图20是实施方式4以及5的说明用构成图。
图21是在实施方式6的说明用构成图中,表示开启状态。
图22是在实施方式6的说明用构成图中,表示跳闸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以及图2是表示在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断路器100,图1是表示断路器的整体的正视图,图2是放大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位的开闭机构部的立体图。另外,图1作为断路器的附图,通常是作为侧视图进行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从与其他的附图的关系出发,将图1的图面作为正视图进行说明。
在图1中,底座1以及罩2构成断路器的箱体,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开闭机构部3配设在箱体的内部,后述的手柄12从罩2的手柄用窗孔2a突出到罩2的表面。开闭接头部4一般是由被称作桥路式两触点方式而构成。过度电流断开装置5在过度电流通过与电路(无图示)连接的电源侧端子6以及负载侧端子7流动时,使开闭机构部3动作,这些都是公知的构成。另外,也设置有断路装置或端子螺丝等,但因与本发明没有关系,故此省略附图。
在图2中,开闭机构部3是将通过连接连杆13以及上连杆14等的连杆机构或手柄轴31而支撑的手柄12等夹持在2片框架11之间。主弹簧19悬架在通过手柄12动作的上侧弹簧销32,和连结在连杆机构上的下侧弹簧销35之间,在开闭接头部4进行开闭动作时伸缩。即,该伸缩运动,使连杆机构转动,相对于连杆机构,使作用的方向反转,从而进行开闭动作。压板20与连杆机构连结,使在一端上设置的可动接头22相对于固定接头(无图示)进行接近·远离。18是公知的跳闸杆,如后述那样,通过过度电流断开装置5动作。
接着,就上述开闭机构部3的构成,根据图3至图7,说明其构成零件的详细。图3是框架11的立体图,图4的(a)是正视图,(b)是侧视图。该框架11使用厚度1mm的钢板,是使几乎对称地形成的一对框架板111和112相互面对地进行组合而成。若表示其尺寸的概略,例如,作为100安培框架的断路器用,则形成为尺寸H是44mm,尺寸W是23mm,尺寸T是6mm。另外,在图3以及图4中,框架11表示的是组合框架板111和112后的物品(在内部没有连杆机构等的零件的物品),该框架11在构成开闭接头部4时,是从两侧将后述的手柄、连杆机构以及轴类等夹持在框架板111和112之间,对框架板111和112进行组合。
另外,在图中,如下所述,有各种的贯通孔或引导片等,相关的零件分别后述。即,手柄12轴支撑在贯通孔11a中。上侧弹簧销32可以滑动地嵌装在圆弧状的滑动槽11b中。连接连杆13轴支撑在贯通孔11c中。插销17轴支撑在贯通孔11d中。杆16轴支撑在贯通孔11f中。跳闸杆18轴支撑在贯通孔11g中。贯通窗11h中的下侧弹簧销35的动作空间以及动作空间的端缘的一部分,用于下侧弹簧销35的卡定部。引导片11k是为了抑制配置在框架板111和112之间的中央位置附近的零件的位移而设置的。11m是螺纹孔,用于将开闭接头部4螺合到底座2上。
图5是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手柄12,(a)是正视图,(b)是侧视图,(c)是后视图。在图中,12a是卡合孔,嵌装有后述的上侧弹簧销32。但是,因为上侧弹簧销32从动于在框架11上形成的圆弧状的滑动槽11b,所以若从手柄12侧观察,则上侧弹簧销32的位置在上下方向移动。因此,卡合孔12a或是形成为在支承孔12b位置方向延伸设置的长孔,或是将长孔延长,在手柄12的端缘成为具有开口部的开口槽。12c是卡合突起,是在触点熔敷时,与后述的连接连杆13卡合的部分。
图6是由例如钢板形成的连接连杆13,(a)是正视图,(b)是俯视图。在图中,贯通孔13a是用于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框架11的贯通孔11c上的孔。贯通孔13b是在用框架11夹持之前,用于可自由转动地与后述的下连杆15连结的孔。贯通孔13c是用于连结后述的压板20的孔。13f是在后述的杆16上设置的开极突起16d接触的突起接触部。13e是拐点,13h是接触卡定部。另外,13d是在触点熔敷时,手柄的卡合突起12c卡合的强制卡合部,13e是强制转动部。
图7是由例如钢板形成的上连杆14,(a)是正视图,(b)是仰视图。在图中,贯通孔14a是用于安装后述的下侧弹簧销35的孔。贯通孔14b是在用框架11夹持之前,用于可自由转动地与后述的杆16连结的孔。14c是U型弯曲部,贯通孔14a贯通U型弯曲部14c而形成。
图8是由例如钢板形成的下连杆15,(a)是正视图,(b)是仰视图。在图中,贯通孔15a是如上述那样,在用框架11夹持之前,用于可自由转动地与连接连杆13连结的孔。贯通孔15b是在用框架11夹持时,通过下侧弹簧销35,用于与上连杆14连结的孔。
图9是由例如钢板形成的杆16,(a)是正视图,(b)是侧视图。在图中,贯通孔16a是在用框架11夹持之前,用于可自由转动地与上述的上连杆14连结的孔。贯通孔16b是用于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框架11的贯通孔11f中的孔。另外,卡定突起16c形成为可以与后述的插销17的转动卡定部17c卡定。16d是开极突起,被设置为在跳闸时,可以与连接连杆13的强制卡合部13d接触。
图10是由例如钢板形成的插销17,(a)是正视图,(b)是侧视图。在图中,17a是用于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框架11的贯通孔11d中的孔。17b是卡定在后述的跳闸杆18上的跳闸卡定部。17c是用于卡定杆16的转动的转动卡定部。
上述的连接连杆13、上连杆14、下连杆15、杆16、插销17分别是由厚度1mm的钢板形成的。这样,与手柄12一同被框架11夹持。该夹持是将由上述连接连杆13、上连杆14、下连杆15、杆16、插销17构成的5个零件必需夹持在框架11的6mm的空间内,分别可以转动。
在该情况下,为了减小开闭接头部4的宽度尺寸,以紧密接触状态插入上述的5个零件。即,将框架11的空间设定为,若为相同厚度的零件,则无法插入6个的大小。因此,将其一部分折曲,使相邻的零件互不干扰。
图11是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跳闸杆18,(a)是从连杆机构侧看到的正视图,是剖开一部分来表示的。(b)是沿K-K线的剖视图。在图中,18a是用于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框架11上的贯通孔。18(b)是插销卡定部。
接着,就将上述各零件作为开闭机构部组装后的状态进行说明。但是,若汇总图示全部零件,则由于难以判断各零件的形状、与其他零件的关系等,所以将附图(图示)分割为开启的状态或关闭的状态,仅图示与其状态相关的零件,其他的零件省略图示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由于说明上的原因,存在着零件的前后关系(实线与虚线的关系)的图示与图12的关系不同的部分。
另外,图12是开闭机构部3的侧视图,表示将连接连杆13、上连杆14、下连杆15、杆16、插销17这5个连接部件以紧密接触状态插入到框架板111和112之间。另外,表示在上述框架11的两外侧,主弹簧19悬架在上侧弹簧销32和下侧弹簧销35之间。
首先,图13表示固定接头21和可动接头22闭合的状态,即,开启的状态。另外,21a是固定触点,22a是可动触点。在该状态下,手柄12位于以手柄轴31为中心,向箭头RA方向转动的位置,使卡合在手柄12的卡合孔12a上的上侧弹簧销32,靠近形成为框架11的圆弧状的滑动槽11b的左侧。另外,为了使相对于滑动槽11b的运动平顺,在上侧弹簧销32上设置滚柱32a。因为在该滚柱32a上,施加有由主弹簧19产生的强大的力,所以希望是考虑到耐久性的金属制的滚柱。连接连杆13通过设置在框架11的贯通孔11c上的连杆支承轴33,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下连杆15的一端通过连杆连结轴34,相对于连接连杆13可自由转动地连结,下连杆15的另一端通过下侧弹簧销35,相对于上连杆14可自由转动地连结,该下侧弹簧销35设置在位于上连杆14的U型折曲部14c上的贯通孔14a上。上连杆14的上端侧通过杆连结轴36,与后述的杆16的上端侧可自由转动地连结。上述杆连结轴36在通过手动,对上述手柄12进行从开启到关闭,或从关闭到开启的操作时,由于后述的与其他的零件的卡合关系,经常被保持在规定的位置(图13所示的位置)。
主弹簧19是一对拉簧,悬架在上侧弹簧销32的两端和下侧弹簧销35的两端之间。通过该主弹簧19,对上连杆14施加使其以杆连结轴36为中心,向箭头RB方向转动的弹压力。该上连杆14的转动在下侧弹簧销35与框架11的窗孔部11h接触卡定的状态中为静止。另外,上连杆14的转动弹压力通过下连杆15传递到连接连杆13,对连接连杆13施加使其以连杆支承轴33为中心,向箭头RC方向转动的弹压力。该连接连杆13的转动弹压力动作,使固定接头21和可动接头22闭合。即,通过压板连结轴37,将压板20连结到连接连杆13的前端,在该压板20上设置可动接头22。固定接头21与可动接头22对面设置,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接头21以及可动接头22如图2所示,一般是被称作桥路式2触点方式的构成。另外,可动接头22是通过内置于压板20的压接弹簧(无图示)的弹压力,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固定接头21闭合而成。
如上述说明,本发明的断路器如图13所示,由于是在折叠上述下连杆15和上连杆14,使下连杆15的另一端位于上述上连杆14的一端和另一端的中间位置的状态下,可得到开启状态而构成,所以使断路器的小型化变得容易。
接着,就从上述图13的开启状态到图14的关闭状态的操作进行说明。该关闭操作是通过使手柄12倒向左侧(向箭头LA方向转动)进行的。即,若手柄12向左侧转动,则如图14所示,上侧弹簧销32受到框架11的滑动槽11a的引导,向右侧移动。在该移动的过程中,悬架在上侧弹簧销32和下侧弹簧销35之间的主弹簧19的作用线若超过杆连结轴36的位置,则主弹簧19相对于上连杆14的作用方向反转。通过该反转,对上连杆14施加以杆连结轴36为中心,向箭头LB方向转动的弹压力。若上连杆14向箭头LB方向转动,则通过下连杆15,也向连接连杆13施加弹压力。通过该弹压力,连接连杆13以连杆支承轴33为中心,向箭头LC方向转动。因此,通过与连接连杆13的前端连结的压板20,可动接头22从固定接头21离开,成为如图14所示的关闭状态。从关闭到开启状态的操作是通过使手柄12倒向(转动)右侧进行的,但此时的主弹簧19的作用方向的反转以及上连杆14等的转动,由于仅仅是上述的反方向,所以省略说明。
上述说明的在用手动进行使手柄12从开启到关闭或从关闭到开启的操作时,杆连结轴36经常被保持在规定的位置(图13所示的位置)。对于该构成,一面参照图15,一面说明在开启状态中的关系。为了进行该保持,具有通过设置在框架11上的杆支承轴38,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的杆16,和通过插销支承轴39,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的插销17。杆16的上端侧通过杆连结轴36,与上连杆14的上端侧连结。因此,在图15的状态中,由悬架在下侧弹簧销35上的主弹簧19,通过上连杆14,对杆16进行弹压,使其以杆支承轴38为中心,向箭头LD方向转动。
将杆16向箭头LD方向弹压的状态,如下所述,通过插销17被卡定。即,插销17通过插销支承轴39,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框架11上,但通常,通过设置在插销支承轴39上的弱力的扭力弹簧23弹压,使其向箭头LE方向转动。在该插销17上,如图10的零件图所示,具有被折曲为U字状而形成的转动卡定部17c,如图15所示,相对于该转动卡定部17c,在杆16上形成的卡定突起16c卡合,卡定杆16向箭头LD方向的转动。另外,因为该卡合是通过主弹簧19的强力进行的卡合,所以可抵消扭力弹簧23的弹压力(箭头LE方向的转动力),通过杆16的转动力,承受使插销17向箭头RD方向转动的弹压力。此时,通过公知的跳闸杆18,卡定插销17,使其不再转动。因为是上述那样的构成,所以杆连结轴36经常被保持在规定的位置(图13所示的位置)。
对于该保持,一面参照图16,一面说明在关闭状态中的关系。在该情况下,通过手柄12的操作,上连杆14以杆连结轴36为中心,向箭头LB方向转动。但是,与开启的状态相同,由悬架在下侧弹簧销35上的主弹簧19,通过上连杆14,弹压杆16,使其以杆支承轴38为中心,向箭头LD方向转动。因此,与开启状态相同,杆连结轴36通常被保持在规定的位置(图12所示的位置)。从上述即可理解,在开启·关闭时,该杆连结轴36成为中心,进行主弹簧19的反转以及上连杆14等的动作。
接着,对超过规定值的过度电流流过时的断开动作(跳闸)进行说明。在过度电流流过时,如公知的那样,过度电流断开装置动作,如图15的箭头LH所示,使跳闸杆18转动。即,在图15的开启状态时,跳闸杆18和插销17以及杆16等的关系是如图所示那样的。在该状态下,若跳闸杆18向箭头LH方向转动,则与跳闸杆18卡定的插销17脱开。在即将脱开之前,插销17如上所述,向被折曲为U字状而形成的转动卡定部17c施加弹压力,该弹压力使杆16的卡定突起16c卡合,向顺时针方向(箭头RD方向)转动。因此,插销17如图17所示,向箭头RD方向转动,杆16脱开与插销17的卡合,通过主弹簧19的弹压力,向箭头LD方向转动,停止在图17的位置。该停止是杆16通过设置在框架11上的挡块11n进行的停止。在该杆16停止时,手柄12与杆16的前端部卡合,如图所示,手柄12停止在开启和关闭的中间位置。其后,通过扭力弹簧(无图示)的弹压力,跳闸杆18回到原始位置。另外,用于从跳闸状态返回到通常状态的再设定操作,与以往的断路器相同,是通过使手柄12向关闭方向转动来进行的,由于与这些相关的动作与本发明的主旨没有直接关系,故此省略说明。
根据上述那样构成的断路器,通过开闭机构部3的小型化,使应用到带有附属装置或漏电断路器等时的对应变得容易。另外,由于手柄12从开启到关闭,或从关闭到开启转动时的动作范围变小,所以罩2的手柄用窗孔2a也变小。这使在罩2的前面的各种记号或铭牌等的显示变得容易。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框架11上形成滑动槽11b,同时使主弹簧19悬架于在滑动槽11b内滑动的上侧弹簧销32和下侧弹簧销35之间,通过由手柄12,使上侧弹簧销32滑动,从而使上连杆14转动,使可动接头22与固定接头21接合、分离,也可以是例如,如专利第3166908号公报(图6)所示,通过手柄12直接驱动主弹簧19。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开闭机构部3不仅只适用于桥路式2触点方式的开闭接头部4,也可以适用于一般方式的开闭接头部上。
实施方式2
在上述的构成中,在框架11上形成的圆弧状的滑动槽11b,是随着手柄12从开启到关闭的转动,而成为向主弹簧19伸长的方向倾斜的圆弧状。这是为了在没有操作手柄时,或在操作的途中,手离开时,产生使手柄返回到原始的开启或关闭位置的弹压力。在该情况下,滑动槽11b的圆弧状可以是单纯的圆弧,若为图18所示那样的特殊的圆弧状,则可得到更希望的动作。即,在滑动槽11b中,下侧的圆弧S如图所示,是由2种半径尺寸R-1以及R-2形成的圆弧状,该2种半径尺寸R-1以及R-2以滑动槽11b的大致中间位置为拐点,以半径中心作为在下侧弹簧销35附近的相互超过上述拐点的位置。即,以中间位置为拐点,呈大致的ヘ字形状。另外,因为上侧圆弧U没有接触上侧弹簧销32,所以也可以不是经过特别考虑的圆弧。
通过形成上述这样的滑动槽11b,可以增加在使手柄12从开启到关闭的转动途中的停止转动时的手柄的弹压力,使手柄12切实回复到原始的开启位置。即使是在手柄12从关闭到开启的转动途中,停止转动,也可以使手柄12切实回复到原始的关闭位置。
实施方式3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说明了手柄12的卡合孔12a是长孔或是开口槽。但是,在该卡合孔12a是单纯的长孔或是单纯的开口槽的情况下,在手柄12从开启转动到关闭时,将上侧弹簧销32向框架11的圆弧状滑动槽11b推压的力增大,难以得到手柄12的平顺的转动。因此,成为图19那样的形状的卡合孔12a。即,在手柄12处于开启的状态下,卡合孔12a成为包含有推压部12c的形状,该推压部12c沿滑动槽11b的形状的方向,推压上侧弹簧销32。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19所示,在卡合孔12a上,将推压方向设定为从相对于连结手柄12和上侧弹簧销32的中心线的直角方向的线开始,向上约27度。
上述向上的角度是通过计算值或实验求得的,在大于上述27度的角度的情况下,向滑动槽11b推压的力减小,由于需要增大卡合孔12a,所以结果是存在与上侧弹簧销32的间隙增大,开闭操作无法平顺地进行的问题。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中,该角度为27度最为恰当。
另外,在手柄12从关闭到开启转动时,可以基于同样的考虑,设定推压部12c。通过上述那样的卡合孔12a的推压部12c,使上侧弹簧销32的动作平顺,手柄12的操作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4
在上述构成中,在断路器产生异常状态的情况下,在固定接头21和可动接头22闭合的状态下,存在熔敷的情况。在该状态下,若手柄12向关闭方向(箭头LA方向)转动,则手柄12如图14所示那样为关闭状态,固定接头21和可动接头22为闭合状态,即,固定触点21a和可动触点22a为熔敷状态。因为该状态比较危险,所以在本申请发明的构成中,在触点的熔敷状态,使手柄12无法转动到关闭位置。
即,在图20中,如图所示,在固定接头21和可动接头22通过熔敷而闭合的状态下,手柄12若向关闭方向(箭头LA方向)转动,则在手柄12上形成的卡合突起12c与连接连杆13的强制卡合部13d卡合,跳闸,不能转动到关闭位置(一点虚线所示的手柄位置)。因为在该跳闸的位置上,主弹簧19不会超越杆连结轴36的位置,所以主弹簧19相对于上连杆14的作用方向不会反转。因此,手柄12不会呈关闭状态,而是回复到原始的开启位置。根据该构成,在固定触点21a和可动触点22a熔敷时,可以抑制因熔敷而产生的事故的扩大。
实施方式5
另外,在本申请发明的构成中,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的触点的熔敷为轻度的情况下,通过强制转动手柄12,可以进行修复。即,在图20的状态中,若使手柄12强制转动到关闭位置(一点虚线所示的手柄的位置),则卡合突起12c与连接连杆13的强制转动部13e卡合,使连接连杆13向箭头LC方向强制转动。若该强制转动成为可能,则熔敷的触点剥离,可以成为关闭状态。根据该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4相同,在固定触点21a和可动触点22a熔敷时,可以抑制因熔敷而产生的事故的扩大。
实施方式6
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构成中,在过度电流流过时,如公知的那样,过度电流断开装置动作,如图15箭头LH所示,使跳闸杆18转动。若跳闸杆18向箭头LH方向转动,则卡定在跳闸杆18上的插销17脱开。在即将脱开之前,插销17如上所述,对被折曲为U字状而形成的转动卡定部17c施加弹压力,该弹压力卡合杆16的卡定突起16c,向顺时针方向(箭头RD方向)转动。因此,插销17如图17所示,向箭头RD方向转动,杆16脱开与插销17的卡合,通过主弹簧19的弹压力,向箭头LD方向转动,停止在图17所示的位置。该停止是杆16通过设置在框架11上的挡块11n进行的停止。在该杆16停止时,手柄12与杆16的前端部卡合,如图所示,手柄12停止在开启和关闭的中间位置。其后,通过扭力弹簧(无图示)的弹压力,跳闸杆18回到原始的位置。
如上所述,若杆16向箭头LD方向转动,则杆连结轴36的位置如图17所示那样移动。通过该移动,主弹簧19相对于上连杆14的弹压力反转,在上连杆14中的下侧弹簧销35的位置移动。若下侧弹簧销35的位置移动,则通过下连杆15,使连接连杆13如图22所示,向箭头LC方向转动。通过该连接连杆13的转动,可动接头22离开。这些动作在实施方式1中已作说明,在本申请发明的构成中,是在通过上述跳闸而使可动接头22离开时,辅助连接连杆13的起动而构成。
对于辅助该连接连杆13的起动的构成,参照图21以及图22进行说明。首先,图21是固定接头21和可动接头22闭合的状态,该状态与图13的开启状态相同。但是,在连接连杆13上,设置突起接触部13f、拐点13g、接触卡定部13h。另外,在杆16上设置开极突起16d。
因此,在从图21的开启状态到图22的跳闸状态的过程中,在杆16向箭头LD的方向转动时,开极突起16d在图21中,如箭头所示那样移动。在该移动时,开极突起16d与连接连杆13的突起接触部13f接触,进行动作,辅助连接连杆13向箭头LC方向的起动。连接连杆13起动后,通过主弹簧19的弹压力,连接连杆13急速转动。为了不阻碍该急速转动,开极突起16d经过拐点13g,卡定接触卡定部13h,呈图22的状态。另外,图22的状态是与图17所示的跳闸状态相同的状态。如上所述,在由于过度电流而跳闸时,通过辅助连接连杆的起动,可以使可动接头的开启、离开提前,抑制因电弧等造成的断路器的损伤。

Claims (6)

1.一种断路器,具有:
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箱体;
固定接头,该固定接头收纳在上述箱体内,在一端上设置有固定触点,另一端与电路连接;
可动接头,该可动接头与上述固定接头相对,设置有可动触点;
与上述可动接头连接的压板;
固定在上述箱体上的框架;
插销,该插销的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撑在上述框架上,同时另一端与跳闸杆卡合,该跳闸杆与过度电流断开装置联动;
杆,该杆的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撑在上述框架上,同时另一端的卡定突起通常卡定在上述插销上;
上连杆,该上连杆的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连结在上述杆的另一端的贯通孔上,同时另一端设置有下侧弹簧销;
下连杆,该下连杆的一端通过上述下侧弹簧销可自由转动地与上述上连杆连结;
连接连杆,该连接连杆的一端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撑在上述框架上,同时另一端与上述压板连结,且在中间部可自由转动地连结有上述下连杆的另一端;
手柄,该手柄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上述框架的上端侧;
通过用上述手柄驱动与上述下侧弹簧销卡合的主弹簧,使上述上连杆转动,使上述可动接头接触、离开上述固定接头,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构成,
在折叠上述下连杆和上连杆、使上述下连杆的另一端位于上述上连杆的一端和另一端的中间的状态下,可得到开启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在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熔敷时,在手柄上形成的卡合突起与在连接连杆上设置的强制卡合部卡合,手柄不会转动到关闭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在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熔敷的状态下,在手柄上形成的卡合突起与在连接连杆上设置的强制转动部卡合,使上述连接连杆向关闭方向强制转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杆上设置开极突起,在连接连杆上设置与上述开极突起接触的突起接触部,构成为在跳闸起动时,上述开极突起与上述连接连杆的突起接触部接触,辅助连接连杆的起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连接连杆的突起接触部上,在从开极突起接触直到跳闸结束时的中途,具有因接触而改变作用方向的拐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连接连杆的突起接触部上设置在跳闸结束时卡定开极突起的接触卡定部。
CNB2004100492892A 2004-03-16 2004-06-10 断路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605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5013/2004 2004-03-16
JP2004075013A JP4022524B2 (ja) 2004-03-16 2004-03-16 回路遮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0883A true CN1670883A (zh) 2005-09-21
CN100536058C CN100536058C (zh) 2009-09-02

Family

ID=35042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928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6058C (zh) 2004-03-16 2004-06-10 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022524B2 (zh)
CN (1) CN100536058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3996A (zh) * 2009-06-09 2010-1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断路器
CN103681138A (zh) * 2013-12-25 2014-03-26 大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隔离功能的塑壳断路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4848B2 (ja) * 2007-08-09 2011-11-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遮断器
KR101705565B1 (ko) * 2016-07-12 2017-02-10 혜인전기(주) 이격 성능을 갖춘 가압형 메카니즘을 구비한 주택용 회로차단기
JP6945499B2 (ja) * 2018-05-31 2021-10-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遮断器
CN114038716B (zh) * 2021-11-10 2023-05-09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 一种基于继电保护用压板装置
CN114551174B (zh) * 2022-03-25 2023-08-18 乐星电气(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连锁保护机构的断路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89627B1 (fr) * 1985-10-31 1988-08-26 Merlin Gerin Mecanisme de commande pour disjoncteur electrique a basse tension
JP2000040458A (ja) * 1998-07-22 2000-02-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回路遮断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3996A (zh) * 2009-06-09 2010-1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断路器
CN101923996B (zh) * 2009-06-09 2013-06-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断路器
CN103681138A (zh) * 2013-12-25 2014-03-26 大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隔离功能的塑壳断路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267905A (ja) 2005-09-29
CN100536058C (zh) 2009-09-02
JP4022524B2 (ja) 2007-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8833A (zh) 塑壳断路器
JP2009505333A (ja) 遮断器
WO2005076302A8 (en) Switching device
CN100344886C (zh) 开闭装置及使用该开闭装置的电子机器
JP2002517064A (ja) 高アンペア定格遮断器の回転式接点集成体
CN1559074A (zh) 借助摆动键、开关、换向开关、波段开关及类似物进行加压驱动的机构
CN1670883A (zh) 断路器
CN1242444C (zh) 线路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1750553A (zh) 移动设备的滑动机构以及移动电话
US20100297861A1 (en)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actuat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moving plate
KR100796721B1 (ko) 휴대폰 개폐장치
WO2008066342A1 (en) Sliding apparatus and handy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liding apparatus
CN1205639C (zh) 一种断路器附件的间隙控制机构
CN1196155C (zh) 断路器
WO2018233097A1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1637995A (zh) 电路断路器
JP3157566U (ja) チルト機構
KR101001285B1 (ko) 자동 틸팅 힌지장치
CN101308734B (zh) 使两部件形成或脱离接触的操作装置和包括其的电子设备
US20080251342A1 (en) Over running clutch for a direct drive motor operator
CN1315143C (zh) 使用磁体的接触开关装置
KR101088688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롱스트로크 틸팅 힌지모듈
KR20210085612A (ko) 쐐기형 인장클램프
CN210316907U (zh) 斜舌换向结构
CN1293581C (zh) 一种双撞击快速开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