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7469A -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服务器装置、通信装置及使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执行的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服务器装置、通信装置及使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执行的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47469A
CN1647469A CNA038089130A CN03808913A CN1647469A CN 1647469 A CN1647469 A CN 1647469A CN A038089130 A CNA038089130 A CN A038089130A CN 03808913 A CN03808913 A CN 03808913A CN 1647469 A CN1647469 A CN 16474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or
communication object
objec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89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川肇
岩本幸治
池田巧
西井由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47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74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4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using triggered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10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14Mobility data transfer between corresponding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通信装置和服务器装置的通信系统。服务器装置中,通信信息存储部存储作为识别第2通信装置的信息的固有信息以及作为用于与第2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信息的通信对象信息。第1通信装置中,第1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存储用于访问服务器装置的信息、即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输入接受部接受固有信息的输入。输入接受部接受了固有信息的输入时,第1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访问由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所识别的上述服务器装置,并从服务器装置取得对应于固有信息的通信对象信息。第1通信部使用通信对象信息与第2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服务器装置、通信装置及 使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执行的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移动体终端的通信系统等。
                                  背景技术
作为已有的包含移动体终端的通信系统中的第1的通信技术,已知有称为移动IP(InternetProtocol)的技术。对于该项技术,利用图11的通信系统进行说明。
图11的通信系统具有固定终端1101、移动体终端1102及服务器装置1103。
本通信系统中,假定利用IP地址,从固定终端1101向移动体终端1102打电话。
移动体终端1102在不同的网络空间移动时,固定终端1101不知道移动体终端1102的IP地址,通常不能进行通信。但是,服务器装置1103具有即使移动体终端1102移动至不同的网络空间后也能够获悉其IP地址的功能。
因此,固定终端1101为了与移动体终端1102进行通信,经由图11中的路径1111、路径1112,向服务器装置1103发送通信信息包。
接着,通信信息包从服务器装置1103,经由图11中的路径1113、路径1114,被发送到移动体终端1102。
又,移动体终端1102经由图11中的路径1115、路径1116,直接将通信信息包发送到固定终端1101。
此外,图11中,服务器装置1103中的路径控制功能被称为内软件代理(home agent)。移动体终端1102中的路径控制功能被称为外软件代理(foreign agent)。又,图11中的路径1115、路径1116间的网络通常使用专用线路。
下面,对包含移动体终端的通信系统中的第2的通信技术进行说明。
采用该通信技术的通信系统示于图12。
图12的通信系统具有固定终端1201、移动体终端1202、以及服务器装置1203。该通信系统中,假定利用IP地址,从固定终端1201向移动体终端1202打电话。
移动体终端1202在不同的网络空间移动时,固定终端1201不知道移动体终端1202的IP地址,通常不能进行通信。但是,服务器装置1203具有即使移动体终端1202移动至不同的空间移动后也获悉其IP地址的功能。
固定终端1201为了与移动体终端1202进行通信,经由图12中的路径1211、路径1212,向服务器装置1203发送通信信息包。
接着,通信信息包从服务器装置1203经由图12中的路径1213、路径1214,被发送到移动体终端1202。
接着,移动体终端1202经由图12中的路径1215、路径1216,将通信信息包发送到服务器装置1203。进而,服务器装置1203经由图12中的路径1217、路径1218,将该通信信息包发送到固定终端1201。在第2的已有技术中,服务器装置1202保存固定终端1201和移动体终端1202的IP地址。
下面对包含移动体终端的通信系统中的第3的通信技术进行说明。第3的通信技术,是进行移动体终端与移动体终端的通信的技术。
采用该通信技术的通信系统示于图13。
该通信系统具有第1移动终端1301、第2移动终端1302、第1服务器装置1303及第2服务器装置1304。
该通信系统中,假定利用IP地址,从第1移动终端1301向第2移动终端1302打电话。
从第1移动终端1301发送的通信信息包,经由图13中的路径1311、路径1312,被发送到第1服务器装置1303。
然后,通信信息包经由图13中的路径1313、路径1314,从第1服务器装置1303发送到第2服务器装置1304。然后,通信信息包经由图13中的路径1315、路径1316,从第2服务器装置1304被发送到第2移动终端1302。
这样,通信信息包从第1移动终端1301被发送至第2移动终端1302。
通信信息包从第2移动终端1302向第1移动终端1301的发送中,通信信息包逆向通过上述路径。
在第3的已有技术中,第1服务器装置1303管理着第2移动体终端1302的IP地址,第2服务器装置1304管理着第1移动体终端1301的IP地址。
此外,第1服务器装置1303与第2服务器装置1304也可以是一个装置(服务器装置)。
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由于在服务器装置内发生通信信息包的复制作业,故服务器负荷变大。
如上所述,在上述已有技术的通信系统中,每当各终端进行通信时,服务器装置都要访问网络。从而,由于服务器装置与网络间的通信量变得庞大,故可能造成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包含第1通信装置、与第1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第2通信装置、以及第1通信装置访问的服务器装置。
服务器装置中,通信信息存储部存储识别第2通信装置的信息、即固有信息以及与第2通信装置通信用的信息、即通信对象信息。
第1通信装置中,第1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存储用于访问服务器装置的信息、即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输入接受部接受固有信息的输入。输入接受部接受了固有信息的输入时,第1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访问以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所识别的服务器装置,并从服务器装置取得对应于固有信息的通信对象信息。第1通信部使用通信对象信息,不经由服务器装置地与第2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中,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存储用于访问服务器装置的信息、即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输入接受部接受固有信息的输入。在输入接受部接受了固有信息的输入时,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访问以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所识别的服务器装置、并从服务器装置取得对应于固有信息的通信对象信息。通信部使用通信对象信息,不经由服务器装置地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服务器装置中,通信部与通信装置进行通信。通信信息存储部存储识别通信装置的信息、即固有信息以及与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用的信息、即通信对象信息。又,该服务器装置将对应于从第1通信装置接收到的第2通信装置的固有信息的通信对象信息发送至第1通信装置。
本发明的,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包含服务器装置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取的程序中,其通信方法由以下步骤构成。
a)接收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用的信息的通信对象信息。
b)使用通信对象信息,不经由服务器装置地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c)接受识别其他通信装置的信息、即固有信息的输入。
这里,在步骤a)中,从服务器装置取得对应于固有信息的通信对象信息。
又将与通信装置本身通信用的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装置。这里,在步骤a)中,与该通信装置本身进行通信用的信息作为通信对象信息取得。
利用以上那样的通信系统、通信装置、服务器装置、以及程序,可提供能使服务器装置与互联网间的之间的通信量减少的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通信系统的系统构成图。
图2是说明实施例1中第1通信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表示实施例1中的通信信息管理表。
图4是实施例2中通信系统的系统构成图。
图5是说明实施例2中第2通信装置将通信对象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实施例2中服务器装置接收、登记通信对象信息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表示实施例2中的通信信息管理表。
图8是实施例3中通信系统的系统构成图。
图9是说明实施例3中第1通信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实施例3中第2通信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表示现有技术中通信系统的构成。
图12表示现有技术中通信系统的构成。
图13表示现有技术中通信系统的构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例中,使用同一符号的构成要素及流程图的步骤等,实现相同的功能。因此,对已说明过一次的构成要素及步骤,有时省略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施例通信系统的系统构成图。本通信系统具有第1通信装置101、第2通信装置102、以及服务器装置103。本通信系统中,第1通信装置101呼叫第2通信装置102。这里的所谓呼叫,指的是施加使通信开始的触发信号,进行通信用的前处理。
第1通信装置101具有第1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10101、输入接受部10102、第1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10103、以及第1通信部10104。
第1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10101存储用于访问服务器装置103的信息、即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只要是用于访问服务器装置103的信息,什么信息都可以,例如,可以是服务器装置103的IP地址或信息向服务器装置103传送用的电子信箱地址等。这里,IP地址可以是IPVer4的IP地址、IPVer6的IP地址等中的某一地址。
第1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10101能够通过非易失性的记录媒体或易失性的记录媒体实现。
输入接受部10102接受第2通信装置102的固有信息的输入。固有信息是例如电话号码。此外,固有信息也可以是电子信箱地址、通信对方的姓名及别称等。接受固有信息的输入,通过接受数字键键入的固有信息的输入,及接受利用菜单选择的输入等各种方法进行。
输入接受部10102也可利用键盘及其驱动软件实现,也可利用鼠标及其驱动软件和进行菜单处理用的软件等实现。
第1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10103,在输入接受部10102接受固有信息的输入后,访问以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识别的服务器装置103,并从服务器装置103取得对应于固有信息的、亦即成对的通信对象信息。不问从服务器装置103取得通信对象信息用的算法。
也可是第1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10103检索服务器装置103,并从服务器装置103取出通信对象信息。
也可是第1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10103指令服务器装置103发送与固有信息成对的通信对象信息,并根据该指令从服务器装置103接收通信对象信息。
第1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10103通常利用软件实现,但也可利用专用线路等硬件实现。
第1通信部10104不经由服务器装置103,利用第1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10103取得的通信对象信息与第2通信装置102进行通信。
第2通信装置102具有第2通信部10201。
第2通信部10201不经由服务器装置而与第1通信装置101进行通信。
第1通信部10104和第2通信部10201可利用无线或有线的双向通信装置实现。
服务器装置103具有通信信息存储部10301。
又,服务器装置103具有未图示的通信部及控制部。该通信部与通信装置(该实施例中的第1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控制部控制服务器装置。
通信信息存储部10301存储具有识别第2通信装置102的信息、即固有信息以及与第2通信装置102进行通信用的信息、即通信对象信息的通信信息。所谓通信对象信息,是例如IP地址。又,IP地址不问是IPVer4的IP地址还是IPVer6的IP地址等。
通信信息存储部10301可通过非易失性的记录媒体或易失性的记录媒体实现。
下面对本通信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2的流程图对第1通信装置101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201)输入接受部10102判断是否接受了第2通信装置102的固有信息的输入。如接受了固有信息的输入,则进入步骤S202;如未接受固有信息的输入,则返回步骤S201。
(步骤S202)第1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10103取得存储于第1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10101的第1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
(步骤S203)第1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10103访问以步骤S202中取得的第1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识别的服务器装置,并根据步骤S201中接受的固有信息取得通信对象信息。
(步骤S204)第1通信部10104获得步骤S203中取得的通信对象信息。
(步骤S205)第1通信部10104与第2通信装置102进行通信。为进行该此通信,作为初始化处理,进行呼叫,形成可通信状态的处理得到执行。一旦初始化处理执行后,进行双向的信息的收发。
(步骤S206)第1通信部10104判断输入接受部10102或第1通信部10104是否接受了结束信号。如接受了结束信号则结束;如未接受结束信号,则返回步骤S205。此外,在通信进行中的状态下返回步骤S205的情况下,不进行初始化处理。
此外,在图2的流程图中,输入接受部10102接受的固有信息,作为第2通信装置102的固有信息进行了说明。这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
输入接受部10102接受的固有信息只要是应该进行通信的对方的固有信息,则什么皆可。
下面对第2通信装置102的动作进行说明。
第2通信装置102与第1通信装置101通信。详细地说,对第1通信装置101的通信要求作出反应,开通呼叫,形成通信状态。形成通信状态后,第2通信装置102与第1通信装置101进行双向信息收发。
此外,第2通信装置102在图1的构成中,仅是体现从第1通信装置101接受通信要求、与第1通信装置101进行通信的功能。
但是,为方便对实施例的说明,对图1的第2通信装置102的构成作了简化。亦即,第2通信装置102通常具有与第1通信装置101相同的构成。因此,可由第2通信装置102指定对方,开始通信。
亦即,同样地,第2通信装置102也可具有未图示的输入接受部、相当于第1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的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相当于第1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的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
下面对服务器装置103的动作进行说明。
服务器装置103根据来自第1通信装置101的要求,将通信对象信息提供给第1通信装置101。将通信对象信息提供给第1通信装置101用的算法任何一种都可以。例如,服务器装置103从第1通信装置101接收通信对象信息的发送指令。该发送指令中含有固有信息。在这里,服务器装置103检索与固有信息成对的通信对象信息。进而,服务器装置103将通信对象信息发送至第1通信装置101。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
这时,第1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是可移动的便携式电话。
服务器装置存储图3所示的通信信息。把图3称为通信信息管理表。
图3中,固有信息是电话号,通信对象信息是IPVer6的IP地址。
此外,第2通信装置的固有信息假设为“010-2222-3333”,亦即,第2通信装置是利用互联网的IP电话。
第2通信装置移动,第2通信装置的通信对象信息伴随该移动而变化。假设伴随第2通信装置的移动而变化的通信对象信息为图3中的“1080::8:800:200C:417A”。还有,“1080::8:800:200C:417A”是使用了IPVer6的IP地址标记形式的省略形式的标记。
此外,对于服务器装置得知伴随第2通信装置的移动而变化的通信对象信息的算法的例子,将在实施例2中进行说明。这里对服务器装置得知伴随第2通信装置的移动而变化的通信对象信息的算法,不予追究。
在这样的情况下,第1通信装置的用户为了与第2通信装置的用户进行通话,将电话号码“010-2222-3333”输入第1通信装置。
接着,第1通信装置接受电话号码“010-2222-3333”的输入,并从第1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取得识别服务器装置的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这里,第1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中,存储有识别服务器装置的分配给服务器装置的IP地址“24FE:1:503::4”(IPVer6的省略形式)。
接着,第1通信装置从第1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取得IP地址“24FE:1:503::4”。
然后,第1通信装置将指示发送通信对象信息的发送指令发送至以IP地址“24FE:1:503::4”识别的服务器装置。该发送指令包含电话号码“010-2222-3333”。
然后,服务器装置接收发送指令。
然后,服务器装置取出包含于发送指令内的电话号码“010-2222-3333”。
然后,服务器装置取出与电话号“010-2222-3333”成对的通信对象信息。亦即服务器装置从图3管理通信信息的表中取得与电话号码“010-2222-3333”成对的通信对象信息“1080::8:800:200C:417A”。
然后,服务器装置将通信对象信息“1080::8:800:200C:417A”发送至第1通信装置。
然后,第1通信装置接收通信对象信息“1080::8:800:200C:417A”。
然后,第1通信装置呼叫以通信对象信息“1080::8:800:200C:417A”识别的第2通信装置。
第2通信装置接收第1通信装置的通信要求,开通两通信装置的呼叫,开始进行两通信装置间的双向通信。
这样,就进行双向通信,也就是通过电话进行通话,直到从第1通信装置的用户及第2通信装置的用户中的某一方输入结束通信的信号为止。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例,在与移动的通信装置的通信中,可进行双向通信,并且能防止网络的通信量变得庞大。
具体而言,由于能大幅度减少对移动的通信装置的通信对象信息进行管理的服务器装置与互联网间的通信次数及通信数据量,从而防止通信量的增加。
此外,本实施例中,通信对象信息以IPVer6的IP地址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通信对象信息也可以是IPVer4的IP地址等,只要是与通信装置通信用的信息都行。这一点在别的实施例中也同样。
此外,本实施例中,固有信息以电话号码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通信装置的用户的别称等信息。这一点在别的实施例中也同样。
此外,本实施例中,不问第1通信装置取得通信对象信息的算法。这一点在别的实施例中也同样。
又,本实施例中进行了说明的第1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及服务器装置的动作,也可由软件实现。
也可以将该软件置于例如服务器上,通过下载软件而发布该软件。又,也可将软件记录在CD-ROM等的记录媒体上发布。这一点也在所有的实施例中是同样的。
实施例2
图4是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系统构成图。本通信系统具有第1通信装置101、第2通信装置402及服务器装置403。本通信系统中,由第1通信装置101呼叫第2通信装置402。
第2通信装置402具有第2通信部1020、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40201、第2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40202、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40203。
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40201取得与第2通信装置402进行通信用的通信对象信息。
不问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40201取得通信对象信息的方法。
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40201从例如无线通信的基站等外部装置接收通信对象信息。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40201的实现目的的手段因取得通信对象信息的方法而不同。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40201可利用例如无线通信装置实现。
第2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40202存储用于访问服务器装置403的信息、即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只要是用于访问服务器装置403的信息都行。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是例如服务器装置403的IP地址、信息向服务器装置403传送用的电子信箱地址等。此外,IP地址不管是IPVer4的IP地址还是IPVer6的IP地址等都可以。
第2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40202可通过非易失性的记录媒体或易失性的记录媒体实现。
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40203将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40201取得的通信对象信息发送到以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识别的服务器装置403。通常,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40203由无线通信装置实现。
这里,从无线通信基站接收通信对象信息的功能。通常由第2通信部10201具有。
此外,第2通信装置402中,最好第2通信部10201、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40201、及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40203物理上由一个无线通信装置实现。
以上对第2通信装置402进行了说明,如实施例1中所述,第1通信装置101在构成上也可以与第2通信装置402相同。因此,第1通信装置101也可以具有上述第2通信装置402的功能。这里,第1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10103、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40201取得用于与上述其通信装置自身通信的信息、即通信对象信息,并从服务器装置403取得通信对方的通信对象信息。
此外,第2通信装置402如实施例1中所述也可具有输入接受部。
服务器装置403具有通信信息存储部10301、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40301及通信对象信息更新部40302。亦即,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40301及通信对象信息更新部40302被添加进
实施例1的构成中。
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40301从第2通信装置402接收通信对象信息。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40301可通过无线或有线的通信装置实现。
通信对象信息更新部40302将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40301接收的通信对象信息作为通信信息存储部10301的新的通信对象信息进行登记。这里,所谓登记,指的是对存储在通信信息存储部10301的通信对象信息,以接收到的通信对象信息进行盖写(日文:上書き)等处理。通信对象信息更新部40302通常可通过软件实现,但也可通过专用线路等硬件实现。
以下对本通信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利用图5的流程图对第2通信装置402发送通信对象信息至服务器装置403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501)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40201判断是否取得了第2通信装置402自身的通信对象信息。如果取得通信对象信息,则进入步骤S502,如果未取得通信对象信息,则返回步骤S501。
(步骤S502)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40203从第2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40202取出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
(步骤S503)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40203将步骤S501中取出的通信对象信息发送至以步骤S502中取出的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识别的服务器装置。
此外,在图5的流程图中,如取得部通信对象信息,通常将通信对象信息发送至服务器装置。
又,第2通信装置判断第2通信装置自身的通信对象信息是否变化,可仅在变化的情况下将通信对象信息发送至服务器装置。在这样的情况下,第2通信装置402具有下面所述的构成。
还可具有检测与第2通信装置402通信用的信息、即通信对象信息的变化的、未图示的变化检测部。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40203在变化检测部检测出通信对象信息的变化时,将通信对象信息发送至服务器装置403。
图5的流程图中,虽然未述及取得通信对象信息的情况,但也可定期取得通信对象信息。此外,也可仅在第2通信装置的移动引起通信对象信息发生变化时,通过从基站等发送通信对象信息至第2通信装置,取得通信对象信息。
又,通常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40203将通信对象信息连同第2通信装置402的固有信息也发送到服务器装置403。服务器装置403改写对应于该固有信息的、亦即成对的通信对象信息。
下面利用图6的流程图对服务器装置403接收、登记通信对象信息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601)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40301判断是否接收了通信对象信息。如果接收了通信对象信息,就进入步骤S602,如果未接收通信对象信息,则返回步骤S601。
(步骤S602)通信对象信息更新部40302检索步骤S601中接收的通信对象信息的登记处所。登记的处所在通信信息存储部10301中。这里,所谓登记的处所的检索,说的是诸如以下那样的处理。
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40301成对接收例如通信对象信息和第2通信装置402的固有信息。又,通信对象信息更新部40302以接收的固有信息作键,取得具有通信对象信息的通信信息。
(步骤S603)通信对象信息更新部40302将步骤S601中接收的通信对象信息登记于步骤S602中检索到的登记处所。
以下对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具体的动作进行说明。
这里,第1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是可移动的便携式电话。
服务器装置存储有图3所示的通信信息。此外,假设第2通信装置的固有信息为“010-2222-3333”。亦即第2通信装置是利用互联网的IP电话。
这里,第2通信装置移动,伴随其移动,第2通信装置的通信对象信息发生变化。假设伴随第2通信装置的移动而变化的第2通信装置的通信对象信息为“1080::5:2A11:11DE:555C”。
第2通信装置从例如移动对象的无线通信基站接收分配给第2通信装置的IP地址“1080::5:2A11:11DE:555C”。而且第2通信装置将接收的IP地址“1080::5:2A11:11DE:555C”发送到服务器装置。发送时,第2通信装置把自身的固有信息“010-2222-3333”也发送到服务器装置。
服务器装置从第2通信装置接收IP地址“1080::5:2A11:11DE:555C”及固有信息“010-2222-3333”。然后,服务器装置将对应于图3管理通信信息的表格(通信信息管理表)中的固有信息“010-2222-3333”的通信对象信息变更为“1080::5:2A11:11DE:555C”。因此,通信信息管理表变为如图7所示。
此外,第2通信装置在变化检测部检测出通信对象信息的变化时,也可以将通信对象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装置。此外,也可是第2通信装置在取得通信对象信息时总是将通信对象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装置。
此外,服务器装置通常也可以登记从第2通信装置接收的通信对象信息。此外,也可是,服务器装置将存储于通信信息存储部的通信对象信息与接收的通信对象信息加以比较,两者不同时登记接收的通信对象信息。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例,在与移动的通信装置进行的通信中,能够进行双向通信,并且能防止网络的通信量变得庞大。不仅如此,服务器装置通过从移动的第2通信装置接收通信对象信息,服务器装置可始终保持移动对象的通信对象信息。因此,第2通信装置无论移动到哪里,第1通信装置都能适宜地与第2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实施例3
图8是本实施例通信系统的系统构成图。
本通信系统具有第1通信装置801、第2通信装置802及服务器装置403。本通信系统中,由第1通信装置801向第2通信装置802发出呼叫。
服务器装置403与实施例2为相同的结构。
第1通信装置801具有第1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10101、输入接受部10102、第1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10103、第1通信部80103、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80101及通信控制部80102。
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80101,在与第2通信装置802通信中从第2通信装置802接收通信对象信息。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80101通常利用无线通信装置实现。
通信控制部80102在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80101接收到新的通信对象信息时,向第1通信部10104发指令,使通信对象切换到接收到的通信对象信息所表示的通信对象。通信控制部80102通常可利用软件实现,但也可用硬件(专用线路)实现。
第1通信部80103与第2通信装置802进行通信。还有,在通信过程中从通信控制部80102接收到新的通信对象信息时,切换到该新的通信对象信息所表示的通信对象进行通信。第1通信部80103通常可利用无线通信装置实现。此外,第1通信部80103中,也包含切换到新的通信对象信息所表示的通信对象进行通信的软件等。
第2通信装置802包含:第2通信部10201、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40201、第2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40202、变化检测部80201、以及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80202。
变化检测部80201对第2通信装置802自身的通信对象信息发生变化的状况进行检测。检测该变化的方法可以是任意的。变化检测部80201仅在例如第2通信装置802自身的通信对象信息变化时才从无线通信基站接收通信对象信息。此外,变化检测部80201例如定期或经常地从无线通信基站接收通信对象信息,把存储了的先前的通信对象信息与接收到的通信对象信息作比较,如两者不一致,就判断为通信对象信息发生了变化。
变化检测部80201通常利用软件实现,但也可用硬件实现。
这里,第2通信部10201通常具有从无线通信基站接收通信对象信息的功能。
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80202在与第1通信装置801通信过程中,变化检测部80201检测出通信对象信息的变化时,将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40201取得的通信对象信息发送到第1通信装置801。
此外,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80202在变化检测部80201检测通信对象信息的变化时,将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40201取得的通信对象信息也发送到服务器装置403。由于第2通信装置802与第1通信装置801正在通信中,因此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80202能将新的通信对象信息发送至第1通信装置801。
此外,服务器装置403的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可从第2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40202取得。
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80202通常可利用无线通信装置实现。
以下对本通信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9的流程图对第1通信装置801的动作进行说明。
这里,第1通信装置801在与第2通信装置802通信中从第2通信装置802取得第2通信装置802的通信对象信息。借助于此,使第1通信装置801与第2通信装置802继续通信。
又,第1通信装置801与第2通信装置802开始通信的动作,与用图2的流程图说明的动作相同,因此说明从略。
(步骤S901)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80101判断是否在与第2通信装置802的通信过程中从第2通信装置802接收了通信对象信息。如接收了通信对象信息,就进入步骤S902,如未接收到通信对象信息,则返回步骤S901。
(步骤S902)通信控制部80102向第1通信部10104发指令,使通信对象切换为接收的通信对象信息所表示的通信对象。
(步骤S903)第1通信部80103与第2通信装置802的通信中,将第2通信装置802的通信对象信息切换成新的通信对象信息,与第2通信装置802继续通信。
这样的处理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1通信部80103终止与以前的通信对象信息表示的第2通信装置802间的呼叫,向新的通信对象信息表示的第2通信装置802呼叫,并恢复与第2通信装置802的通信。亦即,第1通信部80103暂时终止通信后,立即恢复通信。由于该项处理的速度快,因此,第1通信装置801与第2通信装置802的用户感觉上好象通信是连续进行的。
下面利用图10的流程图对第2通信装置802的动作进行说明。
这里,第2通信装置802在与第1通信装置801通信中,将通信对象信息发送给第1通信装置801。这样,使第1通信装置801与第2通信装置802继续通信。
(步骤S1001)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40201取得第2通信装置802自身的通信对象信息。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40201对取得通信对象信息的方法不加限制。例如,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40201定期从附近的无线通信基站接收通信对象信息。
(步骤S1002)变化检测部80201将不久前的通信对象信息与步骤S1001中接收的通信对象信息作比较,以判断第2通信装置802的通信对象信息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通信对象信息有变化,就进入步骤S1003,如果通信对象信息未变化,则返回步骤S1001。
这里,第2通信装置802始终存储着最近时刻的通信对象信息(当前的通信对象信息)。亦即,第2通信装置802在通信对象信息发生变化时,将新的通信对象信息作为当前的通信对象信息进行记录。
(步骤S1003)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80202将步骤S1001中取得的通信对象信息发送到第1通信装置801。由于第2通信装置802与第1通信装置801正在通信中,所以第2通信装置802能够发送通信对象信息。
(步骤S1004)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80202从第2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40202取得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
(步骤S1005)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80202将步骤S1001中取得的通信对象信息发送到以步骤S1004中取得的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识别的服务器装置403。
此后,返回步骤S1001。
又,图10的流程图中,第2通信装置802接受结束信号时,则发生中断而结束。
还有,图10的流程图中,变化检测部80201检测通信对象信息的变化。
而且,通信对象信息也可作如下处理。
仅在第2通信装置802的通信对象信息发生变化时,第2通信装置802从外部取得通信对象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第2通信装置802也可不作任何判断地将通信对象信息发送到第1通信装置801和服务器装置403。
又,图10的流程图中,在第1通信装置801与第2通信装置802通信中,第2通信装置802将新的通信对象信息发送到服务器装置403。又,通话结束后,第2通信装置802也可将新的通信对象信息发送给服务器装置403。
以上对第1通信装置801和第2通信装置802作了说明。
如实施例1和2中所述,第1通信装置801和第2通信装置802也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
因此,第1通信装置801还可具有相当于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80202的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以及相当于变化检测部80201的变化检测部。
此外,第2通信装置802还可具有相当于输入接受部10102的输入接受部、相当于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80101的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以及相当于通信控制部80102的通信控制部。
以下对本实施例通信系统的具体的动作进行说明。
这里,第1通信装置、第2通信装置是可移动的便携式电话。
服务器装置存储如图3所示的通信信息。
假设第2通信装置的固有信息为“010-2222-3333”。亦即,第2通信装置作为利用互联网的IP电话工作。
这里假设第1通信装置与第2通信装置处于通信中,第2通信装置移动。伴随第2通信装置的移动,第2通信装置的通信对象信息发生变化。伴随该移动而变化的第2通信装置的通信对象信息为“1080::5:2A11:11DE:555C”。第2通信装置从例如移动对象的无线通信基站接收分配给第2通信装置的IP地址“1080::5:2A11:11DE:555C”。接着第2通信装置将接收的IP地址“1080::5:2A11:11DE:555C”发送到通话中的第1通信装置。此外,第2通信装置也把接收到的IP地址“1080::5:2A11:11DE:555C”发送到服务器装置。
第1通信装置接收新的第2通信装置的IP地址,将通话对象切换到新的IP地址“1080::5:2A11:11DE:555C”继续通话。
此外,服务器装置如实施例2中所述,将通信信息管理表变更为如图7那样。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例,在与移动的通信装置的通信中,能进行双向通信。而且能防止网络的通信量变得庞大。而且,即使由于通信装置的移动通信对象信息发生变化,稳定的通信状态也能继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减少服务器装置与互联网间的通信量、也不产生堵塞等问题的通信系统。

Claims (20)

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1通信装置,
与所述第1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第2通信装置,以及
所述第1通信装置访问的服务器装置;
所述服务器装置包含
存储作为识别所述第2通信装置的信息的固有信息以及作为用于与第2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信息的通信对象信息的通信信息存储部;
所述第1通信装置包含:
存储访问所述服务器装置用的信息、即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的第1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
接受所述固有信息的输入的输入接受部,
所述输入接受部接受了所述固有信息的输入时、访问由所述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所识别的所述服务器装置、并从所述服务器装置取得对应于所述固有信息的所述通信对象信息的第1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以及
使用所述通信对象信息、与所述第2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第1通信部;
所述第2通信装置包含不经由所述服务器装置与所述第1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第2通信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通信装置还包含:
取得作为用于与所述第2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信息的其他通信对象信息的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
存储所述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的第2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以及
将所述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所取得的所述其他通信对象信息发送至由所述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所识别的服务器装置的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
所述服务器装置还包含:
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接收所述其他通信对象信息的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以及
将所述其他通信对象信息作为所述通信信息存储部的新的通信对象信息进行记录的通信对象信息更新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通信装置还包含检测所述其他通信对象信息发生变化的变化检测部;
所述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在所述变化检测部检测出所述其他通信对象信息发生变化时,将所述发生变化的其他通信对象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通信装置还包含:
取得作为用于与所述第2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信息的其他通信对象信息的第2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
检测所述其他通信对象信息发生变化的变化检测部,以及
与所述第1通信装置进行通信过程中、所述变化检测部检测出所述其他通信对象信息发生了变化时、将所述发生变化的其他通信对象信息发送至所述第1通信装置的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
所述第1通信装置还包含与所述第2通信装置进行通信过程中、接收所述发生了变化的其他通信对象信息的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
所述其他通信对象信息发生了变化时,所述第1通信装置与所述第2通信装置继续进行通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对象信息是IP地址。
6.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对象信息与所述其他通信对象信息是IP地址。
7.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包含服务器装置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存储用来访问所述服务器装置的信息、即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的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
接受用来识别其他通信装置的信息、即固有信息的输入的输入接受部,
所述输入接受部接受所述固有信息的输入时、访问以所述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所识别的服务器装置、并从所述服务器装置取得用于与对应于所述固有信息的所述其他通信装置通信的信息、即通信对象信息的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以及
使用所述通信对象信息、不经由所述服务器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在与其他通信装置的通信过程中,接收所述其他通信装置的其他通信对象信息的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
所述其他通信装置的所述其他通信对象信息发生变化时,继续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对象信息是IP地址。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对象信息及所述其他通信对象信息是IP地址。
11.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包含服务器装置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与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部,
取得用于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通信的信息、即通信对象信息的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
存储用来识别服务器装置的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的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存储部,以及
将所述通信对象信息取得部取得的所述通信对象信息发送至以所述服务器装置识别信息所识别的服务器装置的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检测所述通信对象信息变化的变化检测部;
所述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在所述变化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通信对象信息的变化时,将所述变化了的通信对象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检测所述通信对象信息变化的变化检测部,以及
在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通信过程中、所述变化检测部检测出所述通信对象信息的变化时、将所述变化了的通信对象信息发送至所述其他通信装置的通信对象信息发送部;
所述通信对象信息发生变化时,继续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对象信息是IP地址。
15.一种服务器装置,用于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含:
用于与通信装置通信的通信部,以及
存储识别所述通信装置的信息即固有信息、以及与所述通信装置通信用的信息即通信对象信息的通信信息存储部;
将第1通信装置接收的第2通信装置的固有信息所对应的通信对象信息发送至所述第1通信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从所述第2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2通信装置的通信对象信息的通信对象信息接收部,以及
在接收所述第2通信装置的通信对象信息后、对存储于所述通信信息存储部的所述第2通信装置的通信对象信息进行更新的通信对象信息更新部。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服务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对象信息是IP地址。
18.一种在包含服务器装置的通信系统中用于使计算机执行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取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接收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用的信息、即通信对象信息;
b)使用所述通信对象信息,不经由所述服务器装置与所述其他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方法,还包含c)接受识别所述其他通信装置的信息、即固有信息的输入的步骤;
在步骤a),从所述服务器装置取得对应于所述固有信息的所述通信对象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方法还包含c)将与所述通信装置本身通信用的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装置的步骤;
在步骤a),取得与所述通信装置本身通信用的信息作为所述通信对象信息。
CNA038089130A 2002-04-26 2003-04-24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服务器装置、通信装置及使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执行的程序 Pending CN16474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6829/2002 2002-04-26
JP2002126829A JP2003318957A (ja) 2002-04-26 2002-04-26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サー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7469A true CN1647469A (zh) 2005-07-27

Family

ID=29267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089130A Pending CN1647469A (zh) 2002-04-26 2003-04-24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服务器装置、通信装置及使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执行的程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44220A1 (zh)
EP (1) EP1496651A1 (zh)
JP (1) JP2003318957A (zh)
CN (1) CN1647469A (zh)
AU (1) AU2003231480A1 (zh)
WO (1) WO20030922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15358B2 (ja) * 2005-08-30 2010-07-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制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080065776A1 (en) * 2006-08-07 2008-03-1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necting a first device and a second device
JP5115746B2 (ja) * 2009-01-28 2013-01-09 Necビッグローブ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59433B2 (ja) * 1997-09-09 2004-09-02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システム
EP1142286B1 (en) * 1999-01-08 2006-04-19 NetNumber.co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lating a unique identifier, such as a pstn telephone number, to an internet address to enable communications over the internet
JP2001127883A (ja) * 1999-10-26 2001-05-11 Ryoichi Komai インターネット電話システム
JP2001144811A (ja) * 1999-11-17 2001-05-25 Sharp Corp モバイルipにおける通信制御方式
JP2002101122A (ja) * 2000-09-21 2002-04-05 Toshiba Corp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3856427B2 (ja) * 2001-09-28 2006-12-13 有限会社デンタルサプライ 端末間の接続方法
US20030208602A1 (en) * 2002-04-08 2003-11-06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ushing data in an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 environ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318957A (ja) 2003-11-07
US20050144220A1 (en) 2005-06-30
AU2003231480A1 (en) 2003-11-10
EP1496651A1 (en) 2005-01-12
WO2003092228A1 (fr) 200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0953C (zh) 数据备份系统、数据备份方法、可佩带的计算机、邮件发送系统
CN1310527C (zh) 位置登记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网以及通信终端
CN1210655C (zh) 服务器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242376C (zh) 声音识别系统、装置、声音识别方法
CN1221088C (zh) 通信控制系统、通信控制方法、服务控制站和通信控制站
CN1279778C (zh) 服务器装置、移动通信终端、信息发送系统以及信息发送方法
CN1969579A (zh) 从rfid标签接收数据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策略确定方法
CN1716922A (zh) 移动装置消息传送的方法和系统
CN1969585A (zh) 便携式终端和使用它的无线品质表示方法、程序及系统
CN1598851A (zh) Oma设备管理扩充管理移动设备配置设定的系统和方法
CN1652626A (zh) 移动电话机
CN1394454A (zh) 位置信息提供装置、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终端和位置信息提供方法
CN1645869A (zh) 便携式通信终端
CN1209895C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267806C (zh) 信息处理器,信息处理方法,及信息处理程序
CN1801231A (zh) 紧急通报系统和紧急通报方法
CN1611020A (zh) 位置管理服务器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248127C (zh) 发送方移动设备、接收方移动设备、信息通信系统、信息通信方法及服务器设备
CN1825249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与之一起使用的程序
CN1698340A (zh) 移动终端设备
CN1297130C (zh) 通信终端装置
CN101069359A (zh) 改变移动通信终端的待机画面模板类型的方法、记录有用于执行该方法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以及具有该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265597C (zh) 本地代理器
CN1274203A (zh) 移动体通信终端装置
CN1280697C (zh) 数据通信控制系统、信息输入装置、输入装置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