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7164A - 区别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区别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47164A
CN1647164A CNA038088290A CN03808829A CN1647164A CN 1647164 A CN1647164 A CN 1647164A CN A038088290 A CNA038088290 A CN A038088290A CN 03808829 A CN03808829 A CN 03808829A CN 1647164 A CN1647164 A CN 1647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recording
recording media
electrode
layer
distingu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88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浪冈高资
高杉康史
福永和男
细渕利一
涉谷义一
平田秀树
须泽和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47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71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迅速区分光记录介质类型的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和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包含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将交流电流A提供到第一电极的交流信号生成电路,检测出现在第二电极上的交流电流B的电平的检测电路,和控制交流信号生成电路和检测电路的操作的控制电路,并且控制电路中提供一表格。根据本发明,对于两种或更多种光记录介质(其中激光束入射层和衬底上形成的导电层之间具有不同的层结构和材料)同时拥有市场的情形,可迅速地区分出每种光记录介质的类型。

Description

区别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别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和方法,尤其涉及能够快速区别光学记录介质类型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CD、DVD这样的光记录介质和类似的介质已经广泛用作为记录数字数据的记录介质,并且近来正在积极地研发具有大数据记录容量和极高数据传输速率的下一代光记录介质。
为了研发具有大数据记录容量和极高数据传输速率的下一代光学记录介质,需要将用于记录数据和还原数据的激光束斑的直径减少到很小的尺寸。
为了减少激光束斑的直径,需要将会聚激光束的物镜的数值孔径增加到0.7或者更大一些,例如,增加到大约0.85,并将激光束的波长缩短到450nm或更短,例如,缩短到大约400nm。
然而,如果增加会聚激光束的物镜的数值孔径,则如方程式(1)所示,必须大大减少激光束到光记录介质的光轴的允许偏斜误差,即偏斜容限T。
T ∝ λ d · N A 3 - - - ( 1 )
在方程式(1)中,λ是用于记录和还原数据的激光束的波长,且d是激光束透过的光透射层的厚度。
从方程式(1)可以明显地看出,偏斜容限T随着物镜数值孔径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光透射层厚度的减少而增加。因此,能够通过使光透射层厚度的变薄而有效地防止偏斜容限T的减少。
另一方面,表示彗形象差(coma)的波像差系数W通过方程式(2)来定义。
W = d · ( n 2 - 1 ) · n 2 · sin θ · cos θ · ( NA ) 3 2 λ ( n 2 - sin 2 θ ) 5 2 - - - ( 2 )
在方程式(2)中,n是光透射层的折射率,θ是激光束的光轴倾角。
从方程式(2)可以明显看出,通过使光透射层变薄也能够非常有效地抑制彗形象差。
基于这些原因,为了确保有足够的倾斜容限并且抑制彗形象差,有人提出下一代光记录介质的光透射层的厚度应当减少到大约100μm。
然而,由于现在正在研发下一代的光记录介质,所以预计会有两个或更多个类型的光记录介质投入市场。
因此,例如,会需要使用波长为430nm的激光束在一种类型的光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和从这种类型的光记录介质还原数据,同时需要使用波长为380nm的激光束在另一种类型的光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和从该种类型的光记录介质上还原数据。
而且可以相信,一种类型的光记录介质将包含厚度为120μm的光透射层,而另一种类型的光记录介质也许包含厚度为50μm的光透射层。
另一方面,即使两种或更多类型的光记录介质同时投入市场,可以设想,就象CD和DVD的情况一样,外形和尺寸都将标准化。
因此,针对下一代光记录介质记录数据和还原数据的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驱动器)需要能够在两种或更多类型的光记录介质间进行区别。
可以通过将激光束投射在其上来区分被置于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上的光记录介质的类型。
例如,对于使用波长430nm的激光束记录和还原数据的光记录介质和使用波长380nm激光束记录和还原数据的光记录介质同时拥有市场的情形,通过使用波长为430nm或380nm的激光束的照射光记录介质并判断是否能够获得还原的正常信号,可区别置于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中的光记录介质是使用波长为430nm的激光束记录和还原数据的光记录介质,还是使用波长为380nm的激光束记录和还原数据的光记录介质。
具体地,对于使用波长为430nm的激光束照射光记录介质并获得正常还原信号的情形,判断该光记录介质是使用波长430nm的激光束记录和还原数据的,并且可以将数据记录在该光记录介质上或从该光记录介质上还原出数据,而不需将该激光束变换到不同波长的激光束。相反,对于使用波长为430nm的激光束照射光记录介质,但没有获得正常还原信号的情形,该光记录介质就被判断成使用波长为380nm的激光束记录和还原数据的光记录介质,因此需要将激光束切换为波长380nm的激光束,以在该光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或从该光记录介质上还原数据。
然而,对于通过以这样的方式在光记录介质上投射激光束来区别光记录介质类型的情形,因为需要进行例如聚焦搜索和类似的操作,区别光记录介质的类型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当激光束必须切换到另一种不同波长的激光束时,在光记录介质被置于驱动器中的时间和数据实际能够被记录在该光记录介质上或从该光记录介质中还原的时间之间,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迅速区别出光记录介质的类型的区别光记录介质的设备和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能够通过一种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来实现,该介质包括至少一个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的导电层,和在该导电层上形成的光透射层,用于区别该光记录介质的设备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能够布置在光透射层的位于与衬底侧相反一侧的表面的附近;用于将信号提供给第一电极的装置;和用于检测在第二电极上出现的信号的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也能够通过一种用于区别光记录介质的设备来实现,该设备被构造成能够区分第一种光记录介质和第二种光记录介质,所述第一种光记录介质包括至少一个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的导电层,和在该导电层上形成并含有第一种材料的光透射层,并且所述第二种光记录介质包括至少一个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的导电层,和在该导电层上形成并含有与第一种材料不同的第二种材料的光透射层,所述用于区别光记录介质的设备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能够布置在光透射层的位于与衬底侧相反一侧的表面的附近;用于将信号提供给第一电极的装置;和用于检测在第二电极上出现的信号的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也能够通过一种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来实现,该介质包括至少一个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的至少一个记录层,和在记录层上形成光透射层,所述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被构造成能够区分包含在光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层的数目,所述用于区别光记录介质的设备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能够布置在光透射层的位于与衬底侧相反一侧的表面的附近;用于将信号提供给第一电极的装置;和用于检测在第二电极上出现的信号的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也可以通过用于区别光记录介质的方法来实现,该光记录介质包括至少一层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的导电层,和在该导电层上形成的光透射层,所述用于区别光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步骤: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布置在光透射层位于与衬底侧相反一侧的表面的附近,将信号提供到第一电极,和检测第二电极上出现的信号,由此区别出光记录介质类型。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也能够通过一种用于区别光记录介质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被构造成能够区分第一种光记录介质和第二种光记录介质,所述第一种光记录介质包括至少一个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的导电层,和在该导电层上形成并含有第一种材料的光透射层,并且所述第二种光记录介质包括至少一个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的导电层,和在该导电层上形成并含有与第一种材料不同的第二种材料的光透射层,所述用于区别光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步骤: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布置在光透射层的位于与衬底侧相反一侧的表面的附近,将信号提供给第一电极,和检测在第二电极上出现的信号,由此区别出光记录介质类型。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也能够通过一种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方法来实现,该介质包括至少一个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的至少一个记录层,和在记录层上形成光透射层,所述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方法被构造成能够区分包含在光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层的数目,所述用于区别光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步骤: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布置在光透射层的位于与衬底侧相反一侧的表面的附近,将信号提供给第一电极,和检测在第二电极上出现的信号,由此区别出光记录介质类型。
在本说明书中,有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能够布置在光透射层的表面的附近的记载包含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能够布置成靠近光透射层的表面的情形,和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能够布置成与光透射层的表面接触的情形,并且有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被布置在光透射层的表面的附近的记载包含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定位成靠近光透射层的表面的情形,和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定位成与光透射层的表面接触的情形。
根据本发明,如果两种或更多种在激光束入射平面和衬底上形成导电层之间具有不同的层结构或使用不同的材料层的光记录介质同时拥有市场时,可迅速地彼此区别每种光记录介质,因此可显著地缩短在光记录介质被置于驱动器中之后,在光记录介质上实际记录数据或从光记录介质上还原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的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区别光记录介质的设备的方框图。
图2的示意性横截面图示出了要由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来区分的光记录介质,其中图2(a)示出的是在一次写入型光记录介质或数据可重写型光记录介质的情形下要区分的光记录介质的结构,图2(b)示出的是在其被构成为ROM型光记录介质的情形下要区分的光记录介质的结构。
图3的示意性横截面图示出了使用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区分光记录介质的类型的方法。
图4是一组图例,每个图例示出的是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的电路,其中图4(a)示出了在光记录介质被构成为一次写入型光记录介质的情形下所形成的电路,图4(b)示出了在光记录介质被构成为数据可重写型光记录介质,并且构成记录层的相变薄膜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情形下所形成的电路,图4(c)示出了在光记录介质被构成为ROM型光记录介质的情形下所形成的电路,图4(d)示出了在光记录介质被构成为数据可重写型光记录介质,并且构成L1记录层和L0记录层的相变薄膜由导电材料组成的情形下所形成的电路。
图5的示意性横截面图示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要区分的包含两个记录层的下一代光记录介质的结构。
图6的示意性透视图示出了用于在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驱动器)上装配作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的方法的一个例子。
图7的示意性横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在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驱动器)上装配作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的方法的另一个例子。
图8(a)的示意性纵向横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在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驱动器)上装配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的方法的进一步例子,图8(b)是图8(a)沿线A-A得到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随附图一起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10包含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将交流信号提供到第一电极11的交流信号生成电路13,检测第二电极12上出现的交流信号B的电平的检测电路14,控制交流信号生成电路13和检测电路14的操作的控制电路15,在控制电路15中提供的表格15a。
图2的示意性横截面图示出了要由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来区分的光记录介质,其中图2(a)示出的是在一次写入型光记录介质或数据可重写型光记录介质的情形下要区分的光记录介质的结构,图2(b)示出的是在其被构成为ROM型光记录介质的情形下要区分的光记录介质的结构。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如图2(a)所示的光记录介质被构成为一次写入型光记录介质或数据可重写型光记录介质的情形下,光记录介质20包含衬底21,在该衬底21上形成的反射层22,在该反射层22上形成的记录层23,和在记录层23上形成的光透射层24,并且用孔25形成的光记录介质20的中心部分。
在所构成的光记录介质20中,激光束从光透射层24的一边被投射到该光记录介质20上,由此在光记录介质20上记录数据或从该光记录介质20中还原数据。
支持衬底21作为支持以确保光记录介质20所需要的机械强度。
用于形成衬底21的材料不受特别的限制,只要支持衬底21能够充当光记录介质20的支持。支持衬底21可以由玻璃,陶瓷,树脂和类似物制成。这些之中,因为树脂能够容易成形,因此树脂最适宜用于形成支持衬底21。作为举例说明,适宜制成支持衬底21的树脂的例子包含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acrylic resin),环氧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polypropylene resin),硅树脂,含氟聚合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尿烷树脂以及类似物。在这些之中,从容易处理,光学特性以及类似性质的观点看来,聚碳酸酯树脂最适宜用来形成支持衬底21,在这个实施例中,支持衬底21就由聚碳酸酯的树脂制成。
在这个实施例中,支持衬底21的厚度大约为1.1mm。
如图2(a)所示,在支持衬底21的表面交替地形成凹槽21a和凸脊21b。当数据进行记录或数据还原时,凹槽21a和/或凸脊21b作为激光束的导轨。
反射层22用于反射经过光透射层24进入的激光束,使得激光束从光透射层24发射出来。
反射层22的厚度不受特别的限制,但是最适宜形成反射层22的厚度为10nm至300nm,形成的厚度为20nm至200nm则更好。
形成反射层22的材料并不受特别的限制,只要使得它能够反射激光束就可以,反射层22能够由镁,铝,钛,铬,铁,钴,镍,铜,锌,锗,银,铂,金等等组成。在这些材料中,最好形成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材料的反射层22,例如铝,金,银,铜或含有这些材料中至少一种的合金,例如铝和铜的合金。在这个实施例中,反射层22由例如铝,金,银,铜或类似物的金属组成。
在本说明书中,例如具有导电性的反射层22这样的层有时候被称为“导电层”。
对于光记录介质20被构成为一次写入型的光记录介质的情形,记录层23一般由有机染料制成,对于光记录介质20被构成为数据可重写型光记录介质的情形,记录层23一般由相变材料组成的薄膜和三明治式夹住相变薄膜的电介质薄膜组成。
在一次写入型光记录介质中,通过利用激光束变换含在记录层23中的有机染料的预定区域,将数据记录在记录层23中。
另一方面,在数据可重写型的光记录介质中,通过利用激光束将含在记录层23中的相变薄膜的相(phase)从晶态改变到非晶态,将数据记录在记录层23中。
对于光记录介质20被构成为数据可重写型光记录介质的情形,一般形成导电材料制成的记录层23中的相变薄膜,并且记录层23一般与“导电层”相对应。
光透射层24用于透过激光束,并且在下一代的光记录介质中,形成的光透射层24比CD或DVD的光透射层薄得多,使得一般形成的厚度为10μm至300μm。
形成光透射层24的材料取决于光记录介质20的类型,但是例如紫外线固化树脂(ultraviolet ray curable resin),聚碳酸酯,聚烯烃或类似物的电介质材料能够用来形成光透射层24。
相反,对于要区分的光记录介质20被构成为ROM型光记录介质的情形,当制备光记录介质20时,通过在衬底21的表面形成预坑(pre-pit)(没有示出)来记录数据,并且如图2(b)所示,在衬底21的表面没有形成凹槽和凸脊,也不形成记录层23。
预计会建立有关具有上述结构的下一代光记录介质20的衬底21的材料和厚度的标准,但是提供有例如记录层23,光透射层24等等、由不同材料组成并且具有不同厚度的层的各种光记录介质会被提出并投入实用。
有鉴于此,在下一代的光记录介质中,不可缺少的是在针对其记录数据和还原数据之前区分其类型,因此,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10被构成为能够区分出下一代光记录介质的类型。
对于如图3所示使用根据这个实施例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10对光记录介质20的类型进行区分的情形,首先将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布置在靠近光记录介质20的光透射层24或与其接触的位置上。
因此,对于光记录介质20被构成为一次写入型光记录介质的情形,因为光透射层24是由电介质材料构成而反射层22是由金属材料构成,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形成图4(a)所示的电路。另一方面,对于光记录介质20被构成为数据可重写型光记录介质,并且包含在记录层23中的相变薄膜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情形,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形成图4(b)所示的电路。
相反,对于光记录介质20被构成为ROM型光记录介质的情形,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形成图4(c)所示的电路。
以这种方式,当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已经布置在靠近光记录介质20的光透射层24或与其接触的位置上,由此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形成上述电路之一的时候,交流信号生成电路13生成的交流信号A在控制装置15的控制下被提供到第一电极11上。
结果,交流信号A通过图4(a),图4(b)或图4(c)所示的电路传递到第二电极12。
因此,对于光记录介质被构成为一次写入型光记录介质的情形,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形成如图4(a)所示的电路,出现在第二电极12上的交流信号B根据记录层23和光透射层24的材料和厚度,尤其根据记录层23的电介质常数和厚度而发生变化。
相反,对于光记录介质20被构成为数据可重写型光记录介质,包含在记录层23中的相变薄膜由导电材料制成,并且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形成如图4(b)所示电路的情形,以及对于光记录介质20被构成为ROM型光记录介质,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形成如图4(c)所示电路的情形,第二电极12上出现的交流信号B根据光透射层24的材料和厚度而发生变化。
因此,如果针对每种光记录介质20所获得的交流信号B的电平预先确定并被存储在控制电路15的表15a中,则光记录介质20的类型就能够通过参照控制电路15的表15a根据检测电路14实际检测出的交流信号B的电平而被区分出来。相应地,如果这样的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10被预先安装在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驱动器)上,则可以在开始激光束的投射之前,迅速地将置于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中的光记录介质的类型区分出来。
根据这个实施例,对于两种或更多种具有不同材料制成的记录层23的下一代光记录介质同时拥有市场的情形,能够大大缩短在光记录介质20置于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中之后在其上记录数据或从其中还原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因为可以迅速地区分出置于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中的光记录介质的类型,而不用进行激光束聚焦操作和激光束的切换操作。
而且,尽管布置在光透射层24的表面和反射层20之间的层的结构,材料和厚度对于不同类型的下一代光记录介质会有所不同,然而几乎不可能通过将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定位于靠近衬底21或与其接触的位置并将交流信号A提供到第一电极11来区分光记录介质的类型。这是因为在第二电.12上出现的交流信号B的电平基本上是一样的,而与下一代光记录介质20的类型无关,这归因于布置在衬底21的表面和反射层22之间的层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厚度,而与下一代光记录介质的类型无关,并且完全由聚碳酸酯树脂制成的衬底来构成。然而,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都位于靠近光透射层24的布置在与衬底21相反侧的表面或与之接触的位置上,并且交流信号被提供到第一电极11上。因此,通过检测第二电极12上出现的交流信号B的电平,可精确地区分出光记录介质20的类型。
图5的示意性横截面图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要区分的包含两个记录层的下一代光记录介质的结构。
如图5所示的下一代光记录介质30包含衬底31,中间层32,光透射层33,在衬底31和中间层32之间形成的反射层34,L1记录层35和在中间层32和光透射层33之间形成的L0记录层36,并且用孔37形成光记录介质30的中心部分。
在这样构成的光记录介质30中,激光束从光传输层33侧投射到光记录介质30上,由此在光记录介质30上记录数据或从该光记录介质30中还原数据。
支持衬底31用作支持,以确保光记录介质30所需要的机械强度,并且在如图5所示的光记录介质30中,衬底31由聚碳酸酯树脂制成,并且具有的厚度大约为1.1mm。
中间层32用于将L0记录层35和L1记录层36隔开足够距离,并且一般形成为具有大约10μm至50μm的厚度。
可以选择例如紫外线固化树脂,聚碳酸酯,聚烯烃或类似物的电介质材料作为形成中间层32的材料。
因为如图5所示的光记录介质30包含中间层32,所以形成的光透射层33比光记录介质20的光透射层24更薄,其薄出的厚度与中间层32的厚度对应。
在光记录介质30中,没有为记录层L0 36提供反射层,使得足够量的激光束能够到达L1记录层35。
对于光记录介质被构成为数据可重写型下一代光记录介质30并且包含在L1记录层35和L0记录层36中的相变薄膜由导电材料制成的情形,当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位于靠近光记录介质30的光透射层33或与之接触的位置时,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形成图4(d)所示的电路。
在光记录介质30中,L0记录层36构成最靠近光入射平面的导电层。因此,如图4(d)所示,中间层32,L1记录层35和布置在L0记录层35之下的类似层基本上对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形成的电路没有影响。因此,所形成的电路的电路常数基本上由光记录介质30的光透射层33的材料和厚度所决定。
在这种情形下,因为形成的光记录介质30的光透射层33比图2(a)所示的光记录介质20的光透射层24更薄,所以图4(d)所示的电路具有与图4(a)所示的电路不同的电路常数。
因此,对于如图5所示的包含两个记录层35,36的光记录介质30和图2(a)所示的只包含一个记录层23的光记录介质20同时拥有市场的情形,通过预先确定和在表15a中存储当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位于靠近光记录介质30的光透射层33或与之接触的位置并且交流信号A被提供到第一电极11时在第二电极12上出现的交流信号B的电平,以及当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位于靠近光记录介质20的光透射层24或与之接触的位置并且交流信号A被提供到第一电极11时在第二电极12上出现的交流信号B的电平,可容易地区分出光记录介质是光记录介质30还是光记录介质20。
因为通过将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定位于靠近光记录介质的光透射层或与之接触的位置而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形成的电路常数根据光记录介质中记录层的数目而不同,因此通过预先确定和在控制单元15的表15a中存储针对每个包含不同层数的记录层的光记录介质而获得的交流信号B的电平,可区分光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层的数目。
另一方面,对于光记录介质被构成为一次写入型光记录介质或ROM型记录介质的情形,因为布置在衬底31和中间层32之间的反射层34与最靠近形成光入射面的光透射层33的表面的导电层相对应,因此通过利用反射层34和光透射层33之间存在的记录层23,35,36的数目的差别所引起的交流信号B的电平的差别,可区分出含在光记录介质20,30中记录层23,35,36的数目。
对于光记录介质30的衬底31的厚度不同于光记录介质20的衬底21的厚度的情形,通过将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定位于靠近光记录介质30的衬底31或光记录介质20的衬底21的位置,将交流信号A提供到第一电极11并且检测出现在第二电极12上的交流信号B,可区分出光记录介质20,30的类型。然而,对于衬底21,31之间的厚度差别很小的情形,就难以精确地区分出光记录介质的类型。另一方面,对于光记录介质30的衬底31的厚度等于光记录介质20的衬底21的厚度的情形,即使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被定位于靠近光记录介质30的衬底31或光记录介质20的衬底21的位置,交流信号A被提供到第一电极11并且检测第二电极上出现的交流信号B,也不能区分出光记录介质20,30的类型。然而,这个实施例被构造成通过将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定位于靠近光记录介质30的光透射层33的表面或光记录介质20的光透射层24的表面24,或与之接触的位置,将交流信号A提供到第一电,11,并且检测第二电极12上出现的交流信号B,从而区分出光记录介质的类型。因此,因为光透射层33和反射层34之间的距离与光透射层24和反射层22之间的距离大不相同,并且光透射层33和反射层34之间的层结构与光透射层24和反射层22之间的层结构也大不相同,因此可精确地区分出光记录介质20,30的类型。
于是,根据这个实施例,通过将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定位于靠近光记录介质20,30的与衬底21,31相反侧的光透射层24,33的表面或与之接触的位置,从而区分出光记录介质20,30的类型,因此,对于两种或更多种包含不同数目记录层的下一代光记录介质20,30同时拥有市场的情形,因为可以迅速地区分置于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中的光记录介质20,30的类型而不用进行激光束聚焦操作和激光束的切换操作,因此能够显著缩短在光记录介质20,30被置于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中之后在光记录介质20,30上记录数据和从光记录介质20,30还原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图6的示意性透视图示出了用于在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驱动器)上装配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10的方法的一个例子。
如图6所示,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10被如此构成,使得它能够容进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40的主体并且从中卸出,并且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被提供在其上要放置光记录介质20,30的托盘41上,由此根据这个实施例,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10被安装在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40上。而且,光记录介质20,30被置于托盘41上,由此将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定位在使其与光记录介质20,30的光透射层24,33的表面接触的位置。
图7的示意性横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在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驱动器)上装配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10的方法的另一个例子。
在图7中,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被安装在可垂直移动支持件42的顶部,以及通过将其上放置光记录介质20,30的托盘41容进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的主体40内,并且在旋转光记录介质20,30之前使支持件42的顶部靠近光记录介质20,30的光透射层24,33的表面,从而将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定位于靠近光记录介质20,30的光透射层24,33的表面或与之接触的位置。
图8(a)的示意性纵向横截面图示出了用于在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驱动器)上装配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10的方法的进一步例子,图8(b)是图8(a)沿线A-A得到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由槽装载型(s1ot-loading type)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驱动器)的滚筒43的轴构成。
于是参照特定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演示和描述。然而,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在所描述内容里的细节,而是可以对其进行变更和修正,这并不违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通过使用第一电极11和第二个电极12并且当交流信号A提供到第一电极11上时检测第二电极12上出现的交流信号B来区分光记录介质20,30的类型,但是也可通过使用平面线圈式电极并且检测提供电流给该平面线圈式电极的电流而生成的涡状电流来区分光记录介质20,30的类型。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两种或更多种下一代光记录介质同时使用的情形下,能够迅速地区分下一代光记录介质的类型,因此可显著地缩短在光记录介质被置于数据记录和还原设备中之后,在光记录介质上实际记录和从该光记录介质上还原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Claims (6)

1.一种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该介质包括至少一个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的导电层,和在该导电层上形成的光透射层,所述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能够布置在光透射层的位于与衬底侧相反一侧的表面的附近;用于将信号提供给第一电极的装置;和用于检测在第二电极上出现的信号的装置。
2.一种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该设备被构造成能够区分第一种光记录介质和第二种光记录介质,所述第一种光记录介质包括至少一个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的导电层,和在该导电层上形成并含有第一材料的光透射层,并且所述第二种光记录介质包括至少一个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的导电层,和在该导电层上形成并含有与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的光透射层,所述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能够布置在光透射层的位于与衬底侧相反一侧的表面的附近;用于将信号提供给第一电极的装置;和用于检测在第二电极上出现的信号的装置。
3.一种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该介质包括至少一个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的至少一个记录层,和在记录层上形成光透射层,所述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被构造成能够区分包含在光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层的数目,所述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设备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能够布置在光透射层的位于与衬底侧相反一侧的表面的附近;用于将信号提供给第一电极的装置;和用于检测在第二电极上出现的信号的装置。
4.一种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方法,该光记录介质包括至少一层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的导电层,和在该导电层上形成的光透射层,所述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步骤: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布置在光透射层的位于与衬底侧相反一侧的表面的附近;将信号提供到第一电极;和检测第二电极上出现的信号,由此区分出光记录介质类型。
5.一种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方法,该方法被构造成能够区分第一种光记录介质和第二种光记录介质,所述第一种光记录介质包括至少一个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的导电层,和在该导电层上形成并含有第一材料的光透射层,并且所述第二种光记录介质包括至少一个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的导电层,和在该导电层上形成并含有与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的光透射层,所述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步骤: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布置在光透射层的位于与衬底侧相反一侧的表面的附近;将信号提供给第一电极;和检测在第二电极上出现的信号,由此区分出光记录介质类型。
6.一种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方法来实现,该介质包括至少一个衬底,在该衬底上形成的至少一个记录层,和在记录层上形成光透射层,所述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方法被构造成能够区分包含在光记录介质中的记录层的数目,所述用于区分光记录介质的方法包括步骤: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布置在光透射层的位于与衬底侧相反一侧的表面的附近;将信号提供给第一电极;和检测在第二电极上出现的信号,由此区分出光记录介质类型。
CNA038088290A 2002-04-19 2003-04-18 区别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和方法 Pending CN16471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17039A JP2003317237A (ja) 2002-04-19 2002-04-19 光記録媒体判別装置及び光記録媒体判別方法
JP117039/2002 2002-04-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7164A true CN1647164A (zh) 2005-07-27

Family

ID=29243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088290A Pending CN1647164A (zh) 2002-04-19 2003-04-18 区别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200084B2 (zh)
EP (1) EP1498881A1 (zh)
JP (1) JP2003317237A (zh)
CN (1) CN1647164A (zh)
AU (1) AU2003235251A1 (zh)
TW (1) TW200306531A (zh)
WO (1) WO20030902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8838A (ja) * 2006-06-06 2007-12-20 Sony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7819A (en) 1982-06-14 1984-10-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S5988784A (ja) 1982-11-12 1984-05-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陰極線管表示装置
JP2794348B2 (ja) * 1991-06-21 1998-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その製造方法、情報処理装置
US5458941A (en) 1994-06-09 1995-10-17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exhibiting eutectic phase equilbria
US5787061A (en) * 1995-08-31 1998-07-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Optical disc recording reproducing apparatus recording/reproducing information to/from optical disc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andards
JPH1055601A (ja) 1996-08-09 1998-02-24 Kenwood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JPH10143986A (ja) 1996-11-01 1998-05-29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US6355326B1 (en) 1998-09-30 2002-03-12 Skc Limited Phase change optical disk
AU2001288125A1 (en) 2000-09-29 2002-04-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reproducing the recor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69141A1 (en) 2005-08-04
US7200084B2 (en) 2007-04-03
WO2003090214A1 (fr) 2003-10-30
AU2003235251A1 (en) 2003-11-03
EP1498881A1 (en) 2005-01-19
JP2003317237A (ja) 2003-11-07
TW200306531A (en) 2003-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1400C (zh) 一种具有双信息表面的光盘
CN1225733C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和光信息记录介质
CN1754112A (zh) 包括由两种不可混溶流体的界面形成的可变透镜的用于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物镜
CN1831987A (zh) 使用波导结构和相变介质的光学记录
CN1758346A (zh) 光信息记录媒体、其再生方法及制造方法
CN1379900A (zh) 可取下的光存储装置和系统
CN1655264A (zh) 光记录介质及图像记录方法
CN1474392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
CN101065687A (zh) 可转换的光学元件
CN103650042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装置及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CN1842852A (zh) 光盘设备,光学拾取器的控制方法和光盘的判别方法
CN1647175A (zh) 信息记录媒体、其制造方法以及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03081011B (zh) 光学信息再生装置、光学信息再生方法及信息记录介质
CN1627399A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
CN1689091A (zh) 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和光学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647164A (zh) 区别光学记录介质的设备和方法
CN1758353A (zh) 光记录媒体
CN1347106A (zh) 光盘及其制作方法
CN1297970C (zh) 光学读写头
US7859983B2 (en) Optical disk an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device
CN1860538A (zh) 光学式记录介质、其记录再生方法、及其记录再生装置
JP4159972B2 (ja) 光ディスク
CN1754216A (zh) 包含电致变色材料的多叠层信息载体
CN100347760C (zh) 多叠层卷起式信息载体
CN1664937A (zh) 物镜驱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光学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