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0515A - 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与模拟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与模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40515A
CN1640515A CN 200410000296 CN200410000296A CN1640515A CN 1640515 A CN1640515 A CN 1640515A CN 200410000296 CN200410000296 CN 200410000296 CN 200410000296 A CN200410000296 A CN 200410000296A CN 1640515 A CN1640515 A CN 1640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k
party
target
pressure sensor
helm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0029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嵩阳
张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41000029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640515A/zh
Publication of CN1640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05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与模拟方法。该系统由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控制输出装置、两套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安全极限抗击力测量装置组成。其拟方法是,在徒手格斗技术实战格斗训练或竞赛中,可以通过人体模特身上安装的代表人体攻击目标的发光二极管或通过显示器以人体三维图像的形式精确地模拟客观实际的攻击效果,同时,针对眼睛的实际攻击效果和针对一、二、三招定胜负的实际攻击效果以及客观实际的训练或竞赛结果可以实时地以单目或双目失明方式进行模拟。本发明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包括160多种传统徒手武术在内的各种格斗技术在擂台赛中实现自由地应用并精确地体现真实格斗效果。

Description

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与模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在徒手格斗技术实战格斗训练或竞赛中模拟实际攻击效果的模拟系统与模拟方法。
技术背景
本发明——“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与模拟方法”,既可以作为徒手格斗技术的实战格斗训练器械使用,又可以作为徒手实战格斗竞赛中能够体现真实格斗效果的裁判器使用。因此,有关的现有技术状况,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当将本发明作为徒手格斗技术实战格斗训练器械使用时,有关的现有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种状况:
(1)在二人之间进行的徒手实战格斗训练中,为了不伤害训练对手,让进行徒手实战格斗技术训练的运动员穿戴传统护具(其主要构造一般由布料或皮革包裹弹性材料制成)进行训练,其中包括类似拳击中使用的手套,或仅仅穿戴手套进行训练。这样,当两名运动员开始进行对抗格斗训练之后,针对每一次攻击的客观实际的攻击效果,教练员也就只能肉眼和经验来进行判断。因此,在穿戴传统护具的实战格斗训练中,由于没有相应的数字化自动检测与模拟手段,所以,针对训练中的攻击效果,教练员也就无法进行实时、全面、精确而客观地了解、控制,或进行科学、量化地分析与技术指导。
而且,在训练或竞赛中,假如像传统护具这样对运动员的眼睛、后脑等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而直接攻击这些脆弱部位,必然会造成伤害事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竞赛规则(指1998年由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审定的《武术散手竞赛规则》)也只能是采取禁止有关格斗技术的应用与发挥。而且,由于拳套的存在,完全限制了传统武术中掌法、指法的应用。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并阻碍了传统武术中许多功法的继承与应用,从而,在徒手格斗技术竞赛中,也就失去了武术本来应有的技艺丰富的竞赛场面,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其丰富多彩的竞赛效果及其观赏性。而各种掌法和指法格斗技术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征之一,也是传统武术的重要攻击技术,而且品种多种多样非常丰富。所以在训练和竞赛中,拳套的存在对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武术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即便是采用传统护具把运动员身体的所有部位都保护起来,从而实现取消手套解放运动员双手目的,也是不科学的,而且在某些方面是无法操作的。例如,在实战格斗中,针对点穴手法对人体经络穴位的攻击,由于手指的攻击面积一般在一平方厘米之内,所以不需要采用大幅度的攻击动作即可产生有效的攻击效果。而且其攻击时也不可能产生大的、类似于拳头在攻击时所产生的打击声音。因此,在穿戴传统护具的训练或竞赛中,由于传统护具的存在而取代了攻击目标,所以对于指法的攻击,更是无法用肉眼、耳朵或经验去精确地判断其攻击效果。因此,点穴功法在现代格斗技术的训练或竞赛中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2)教练员或陪练员手持脚靶或手靶(其主要构造一般由人造革包裹弹性材料制成)以取代攻击目标(运动员)让训练者进行各种徒手招式的击打性攻击,从而达到模拟实战格斗训练的目的,或使用模拟人陪练器(由青岛荣展武术器材有限公司生产,其型号有BD-I型、BD-II型、BD-III型)、木人桩等训练器械进行模拟实战格斗训练。虽然都具有一定的训练效果,但对训练中每一次攻击的攻击效果,则是用手臂的感觉、眼睛的观察或经验进行判断的,仍然没有摆脱原始的训练方法,更缺少相应的数字化自动检测与模拟手段,使训练者或教练员不能精确而客观地了解或控制有关攻击效果,从而也就不可能在训练中针对这些方面进行科学有效地控制或制订与运动员实际水平相应的、科学而精确的训练计划。
2、当将本发明作为徒手实战格斗竞赛中能够体现真实格斗效果的裁判器使用时,有关的现有技术有以下两种状况:
(1)在目前情况下,针对在徒手格斗竞赛中每一次攻击是否击中或击中后是否有效的裁判,仍然是由几名场外裁判员(即边裁)在用眼睛观察和经验判断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裁判的主要缺点是,针对客观真实的格斗效果,由于没有精确的测量与模拟设备,仅仅用眼睛观察和经验判断,既不能给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精确的裁判结果,又容易出现错判或漏判的情况,同时也难以让观众欣赏到客观真实的格斗效果,从而降低了格斗竞赛的经济开发价值。
(2)在同类设计方案中,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183196Y,公开日1994年11月23日,专利号:93235321.5,发明创造的名称为“带信号发射装置的散打、格斗护具”,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体育竞技或运动员用的指示装置或记分装置的发射部分”,它实际上只能在竞赛中提供运动员是否击中了应该击中的攻击目标或击中了不该击中的攻击目标的信息。所谓“应该击中”和“不该击中”是根据现有散打规则而判定的。而现有散打规则(指1998年由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审定的《武术散手竞赛规则》)是无法从客观现实意义上判定竞赛中每次攻击的真实攻击效果的。因此,对所谓“应该击中”和“不该击中”的判定仅仅是一种竞赛规则的具体体现,不可能从客观现实意义上即从客观真实攻击效果的角度来判定其攻击效果(即模拟产生打死或重伤的攻击效果)。那么该实用新型在竞赛中作为自动裁判工具使用,其贡献仅仅在于取代了人工裁判员并依据现有散手竞赛规则对是否击中了“应该击中的攻击目标”和“不该击中的攻击目标”进行判定而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的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与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方法,它们在徒手格斗技术的实战格斗训练或竞赛中,可以通过人体模特身上安装的代表人体攻击目标的发光二极管或通过显示器以人体三维图像的形式精确地模拟每一次攻击的实际攻击效果,同时,针对眼睛的实际攻击效果和针对一、二、三招定胜负的实际攻击效果以及客观实际的训练或竞赛结果可以实时地以单目或双目失明方式进行模拟;同时以解放运动员的双手、安装本发明中的测量装置(传感器)为目的提供一种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头盔及能够吸收攻击力的无袖连体上衣和护膝,从而在实战格斗训练和竞赛中不需要运动员穿戴传统拳套或其它传统护具,让运动员可以像在真正的实战格斗中一样,自由地运用包括传统徒手武术在内的任何徒手格斗技术中的各种掌法和指法以及其它除擒拿、击断四肢、抓破皮肤以外的任何招式,以攻击对方的躯干、头部、颈部和膝盖上任一被本发明保护的部位。
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它由两组测量攻击力与攻击目标的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微控制器、微型计算机、电压调节电路、微型数传电台和电源以及甲方和乙方头盔、甲方和乙方无袖连体上衣一起组成,其中,微型计算机连接一个微型数传电台组成一套控制输出装置;由量攻击力与攻击目标的一组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微控制器、电压调节电路、两个液晶眼罩、微型数传电台、电源以及甲方头盔、甲方无袖连体上衣和两个透明眼罩组成一套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另一组量攻击力与攻击目标的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微控制器、电压调节电路、两个液晶眼罩、微型数传电台、电源以及乙方头盔、乙方无袖连体上衣和两个透明眼罩组成一套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在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中,一组压力传感器中的每个压力传感器分别与信号调理电路连接,该信号调理电路与A/D转换器连接,该A/D转换器与微控制器之间通过数据总线连接,该微控制器分别与电压调节电路、微型数传电台和电源连接,并通过另一个线路控制该A/D转换器的工作过程,电压调节电路分别与两个液晶眼罩连接;在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中,另一组压力传感器中的每个压力传感器分别与信号调理电路连接,该信号调理电路与A/D转换器连接,该A/D转换器与微控制器之间通过数据总线连接,该微控制器分别与电压调节电路、微型数传电台和电源连接,并通过另一个线路控制该A/D转换器的工作过程,电压调节电路分别与两个液晶眼罩连接。
所述的每个液晶眼罩是在两片玻璃中间的凹槽底部也即两片玻璃的内层表面上镀上一层透明的电极并在凹槽中夹一层液晶,在该一个电极的一端安装一根导线,在另一个电极的一端安装另一根导线,从而构成一个液晶眼罩;该一根导线与电压调节电路连接,另一根导线接地;
所述的两个微控制器和微型计算机,分别连接一个报警提示部分,三个报警提示部分的结构完全相同,分别都由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喇叭和发光二极管组成,并且,分别都由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与喇叭连接,该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和发光二极管分别与两个微控制器或微型计算机连接,可以针对每一次攻击是产生了有效攻击力、或是产生了无效攻击力、或是产生了甲乙双方中某一方失败的训练或竞赛效果,从而用不同的声、光效果实时地给予提示;
所述的微型计算机还可以连接一套安全极限抗击力测量装置,它由一个测量安全极限抗击力的压力传感器与信号调理电路连接,该信号调理电路与A/D转换器连接而构;该一个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手柄的一端,该信号调理电路和该A/D转换器以及相应的报警提示部分安装在电器箱内,该电器箱上设有与喇叭和发光二极管相应的开口,以便于观看发光二极管,并听取喇叭所发出的声音;该A/D转换器与该微型计算机之间通过数据总线连接,该A/D转换器通过该数据总线向该微型计算机传送安全极限抗击力测量装置的测量信息;该微型计算机通过另一个线路控制该A/D转换器的工作过程;
所述的两组压力传感器中的每个压力传感器的受力面的面积,应该是从0.05至1平方厘米之间的任一尺寸,并且每个压力传感器的受力面的面积在0.05至1平方厘米之内无论具体面积是多少,均代表一平方厘米的受力面的面积并代表一个攻击目标;所述的一个压力传感器的受力面的面积,可以是从1至9平方厘米之间的任一尺寸,或是根据在通常情况下能够同时进行抗击能力训练的、人体同一部位上所有可塑性攻击目标的面积确定“抗击力测量区域”中的攻击目标的数量,从而进一步相应地确定该一个压力传感器的受力面的面积;
所述的每一组压力传感器中,正对人体经络穴位的每个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与人体经络穴位或被攻击后能够产生重伤的人体部位相对应的位置上;而不正对人体经络穴位的每个压力传感器则围绕正对人体经络穴位或正对被攻击后能够产生重伤的人体部位上的每个压力传感器进行设置;只有代表左右眼睛的两个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头盔外壳上与该两个压力传感器形状、尺寸相应的安装槽内,该两个压力传感器的前面分别各紧靠一个透明眼罩,后面分别各紧靠两个液晶眼罩,在前固定盖板的螺丝孔内安装固定螺丝即可将前固定盖板固定在头盔的外壳上,并依次将该两个透明眼罩、该两个压力传感器和该两个液晶眼罩固定在安装槽内,在该两个压力传感器的中间分别有一个开口,它们共同形成一个与前窗口和后窗口尺寸相应的窗口;
所述的甲方头盔和乙方头盔上各设有一个带栅栏的前通风孔和头部左右的两个耳部通风孔;每个头盔的内部分别有一个保护运动员头部的弹性头套,每个头盔作为安全防护装置可以覆盖人体的整个头部和颈部外表60%至90%的任一面积,在每个头盔的下部区域相对于颈部的位置上分别安装每一组一组压力传感器中代表颈部60%至90%的任一面积的压力传感器;在甲方头盔和乙方头盔的内部顶层分别安装并固定相应的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微控制器、电压调节电路、微型数传电台、电源和报警提示部分;每个报警提示部分的一个发光二极管分别从甲方头盔和乙方头盔顶部的一个与发光二极管尺寸相应的小孔中伸出头盔外部,每个报警提示部分的一个喇叭分别设置在甲方头盔和乙方头盔(23)上、前通风孔下半部的前通风孔栅栏以内;
所述的每一组压力传感器中,属于人体头部的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并固定在甲方头盔和乙方头盔上,并布满除前窗口、前通风孔、两个耳部通风孔和发光二极管以外整个甲方头盔和乙方头盔的外表面;人体躯干部位的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并固定在甲方无袖连体上衣和乙方无袖连体上衣的外表面,并布满整个甲方无袖连体上衣和乙方无袖连体上衣的外表面;甲方无袖连体上衣和乙方无袖连体上衣分别覆盖甲乙两个运动员整个人体躯干的外表面;膝盖处的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并固定在甲方一对护膝和乙方一对护膝的外表面,并布满每个护膝的外表面,每个护膝分别覆盖人体两个膝盖的左右与前部;甲方无袖连体上衣和乙方无袖连体上衣的结构相同,即:无袖连体上衣的左右两个侧面分别设有一个便于穿戴的开口,在该开口的两侧设有一组穿戴固定部件;在臀部的下面也设有一个便于穿戴的开口,在该开口的两侧设有一个或一组穿戴固定部件;在无袖连体上衣上部的左右两个侧面还分别设有一个套在胳膊上的袖口;在无袖连体上衣下部的左右两个侧面还分别设有一个套在大腿上的裤腿口;
所述的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和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与控制输出装置之间,分别通过三个微型数传电台进行信息传输。
所述的电压调节电路、液晶眼罩六部分,也可以由以下控制机构取代:
从微控制器上去掉电压调节电路和液晶眼罩六部分之后,在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的微控制器上连接相应的驱动电路和两组光电耦合器,该驱动电路分别连接两个电动机;在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的微控制器上连接相应的驱动电路和两组光电耦合器,该驱动电路分别连接两个电动机;甲方和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的驱动电路分别安装并固定在甲方和乙方头盔23的内部顶层;该四组光电耦合器分别安装在甲方头盔上的不透明眼罩和乙方头盔上的不透明眼罩的下面、不透明眼罩滑槽的底部,以控制不透明眼罩的关闭或开启位置;
在每一组压力传感器中,让代表左右眼睛的两个压力传感器也分别安装在头盔外壳上、两个透明眼罩的内侧、与该两个压力传感器形状、尺寸相应的安装槽内,并由该两个透明眼罩从头盔的外侧向里分别压在代表左右眼睛的两个压力传感器上,然后,在前固定盖板的螺丝孔内安装固定螺丝即可将前固定盖板固定在头盔的外壳上,并将该两个透明眼罩和代表左右眼睛的两个压力传感器固定在相应的安装槽内,在代表左右眼睛的两个压力传感器的中间各有一个开口,它们共同形成一个与前窗口和后窗口尺寸相应的窗口;
甲方头盔上的两个电动机和乙方头盔上的两个电动机分别各带动一套相同的传动机构,从而分别控制甲方头盔上的两个不透明眼罩或乙方头盔上的两个不透明眼罩的开启或关闭;传动机构的结构与工作过程是:甲方头盔上的两个电动机(或乙方头盔上的两个电动机)可以分别在带动两个齿轮转动的情况下,分别带动相应的两个齿条在头盔外壳上形成的两个齿条活动槽内左右移动,而该两个齿条分别和甲方头盔上的两个不透明眼罩或乙方头盔上的两个不透明眼罩是一个整体,所以该两个不透明眼罩也将分别在两个不透明眼罩滑槽内相应地左右移动,以使该两个不透明眼罩分别处于完全开启、部分开启或完全关闭状态;在后固定盖板的螺丝孔内安装固定螺丝将该两个不透明眼罩分别固定在两个不透明眼罩滑槽内;该两个齿轮分别固定在该两个电动机的轴上;该两个电动机分别安装并固定在两个电动机安装槽内、头盔外壳上;在两个不透明眼罩滑槽之间由头盔外壳形成的一个凸起部分用于限制该两个不透明眼罩的关闭位置。
所述的微型计算机还可以分别连接两套结构相同的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每套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都由微控制器、显示控制译码电路、显示输出接口控制电路、LED显示装置和电源组成;在每套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中,微控制器分别与该微型计算机、显示控制译码电路、显示输出接口控制电路和电源连接,显示输出接口控制电路与LED显示装置连接;每个LED显示装置都由一组发光二极管组成;每组光二极管的数量分别与每一组压力传感器的数量相等,并且每个LED显示装置各分别安装在一个人体模特的外表面,其中每个发光二极管在人体模特上的安装位置与每一组压力传感器中每个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即相同人体部位的一个发光二极管代表相同人体部位的一个压力传感器;微控制器、显示控制译码电路、显示输出接口控制电路和电源分别安装在固定基座内;
在每个人体模特的下面各有一个固定基座,其内各安装有一个转动机构,每套转动机构是由电动机、齿轮、变速齿轮和轴组成的;其中,电动机安装并固定在固定基座内、固定基座的底板上;该电动机轴上安装有一个齿轮;该齿轮与变速齿轮咬合,以带动该变速齿轮转动;该变速齿轮安装并固定在轴上;该轴的底端固定在锥形轴承上;该锥形轴承固定在锥形轴承盒内;该锥形轴承盒固定在固定基座的底板上;轴的中下部固定在轴承上;该轴承固定在轴承盒内;该轴承盒固定在固定基座的顶板上;该轴的顶部固定在人体模特上,并与人体模特的两腿之间连接;
在每套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中,该电动机可以与一个相应的驱动电路连接,该驱动电路分别与每套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中的微控制器连接,从而由所述的微型计算机通过该微控制器控制该电动机的旋转或停止旋转,最终实现控制人体模特的旋转或停止旋转的目的。
所述的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或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中的微控制器,可以在完成原有工作的同时取代上述微型计算机完成其全部工作,从而可以在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中去掉控制输出装置,然后,给取代该微型计算机的微控制器增加三个接口和一个显示器,一个接口用于连接该显示器,一个接口用于连接数据总线,另一个接口用于连接一个控制线路,并让取代控制输出装置的微控制器连接的微型数传电台取代控制输出装置的微型数传电台,让取代控制输出装置的微控制器连接的报警提示部分取代控制输出装置的报警提示部分,同时,在每套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中,增加一个微型数传电台,并让该微型数传电台连接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中的微控制器,这样就构成了没有控制输出装置但又具有控制输出装置全部功能的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
同时,也可以给新增显示器连接一个微型数传电台、一个微控制器和一个电源,并让该微型数传电台连接该微控制器,让该微控制器分别连接该显示器和该电源,从而,让该显示器从新增的三个接口中去掉连接,以无线电的信息传输方式实现实时地接受并显示训练或竞赛信息。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提供一种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系统加电,对系统初始化,使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处于开始工作状态;然后,进行步骤(2);
(2)由操作员在有时间限制或没有时间限制的训练或竞赛模式中选择一种训练模式;同时,让甲方头盔上的液晶眼罩(9a、9b)和乙方头盔上的液晶眼罩(9c、9d)分别处于透明状态,或让甲方头盔上的不透明眼罩(9a、9b)和乙方头盔上的不透明眼罩(9c、9d)分别处于完全开启状态;并在步骤(7)中所述的攻击负荷参数和累计攻击负荷参数中,各选择一项、或几项、或全部作为步骤(7)中计算、记录并显示的内容;然后,进行步骤(3);
(3)根据操作员选择的训练或竞赛模式判定是否有时间限制;若没有时间限制,则进行步骤(5);
(4)若有时间限制,则由操作员输入实战格斗训练计划或竞赛规则规定的每次训练或竞赛时间限制参数,而后,再由操作员确定为训练或竞赛开始倒计时;然后,进行步骤(6);
(5)由操作员输入实战格斗训练计划或竞赛规则规定的累计攻击负荷参数取胜标准,而后,再由操作员确定训练或竞赛开始;然后,进行步骤(6);
(6)当训练或竞赛开始以后,并当甲方或乙方运动员实施一次攻击并击中对方由压力传感器所覆盖的攻击目标以后,测量并获取每个被攻击目标所承受的一次攻击力和被击中的攻击目标的数量,同时确定每个被攻击目标属于哪个人体部位,以及此次攻击的具体时间;若在被攻击目标当中有代表眼睛的甲方的透明眼罩或乙方的透明眼罩被击中以后,或能够产生双目视力下降或双目失明的眼睛以外的攻击目标上的压力传感器被击中以后,则相应地模拟单目或双目视力下降、单目或双目失明的攻击效果;然后,进行步骤(7);
(7)通过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1c、1d)和/或通过显示器以甲方和乙方两个人体三维图像的形式模拟每一次攻击的攻击效果;同时,计算、记录并显示攻击方此次攻击的攻击负荷参数统计结果和甲乙双方运动员的累计攻击负荷参数统计结果以及被攻击目标的数量、被攻击目标所属的人体部位和攻击的具体时间;并将甲乙双方运动员的累计攻击负荷参数统计结果上显示;然后,进行步骤(8);
(8)分别逐一判定在每个被攻击的决胜性攻击目标中:是否有独自承受的一次攻击力≥自身的一次极限抗击力的情况;或是否有独自承受的二次攻击力分别≥自身的二次极限抗击力的情况;或是否有独自承受的三次攻击力分别≥自身的三次极限抗击力的情况;若有,则进行步骤(14);
(9)若没有,则针对承受有效攻击力的攻击目标,按照其承受的有效攻击力占一次极限抗击常数的百分比下降其极限抗击力;并根据被攻击目标所产生的攻击后果对被攻击者继续发挥攻击力的影响程度,将攻击者每个攻击目标的极限抗击力提高一个相应的百分比;然后,进行步骤(10);
(10)判定训练或竞赛模式有没有时间限制;若有时间限制,则进行步骤(12);
(11)若没有时间限制,则判定攻击方的累计攻击负荷参数(指选定作为取胜标准的攻击负荷参数)是否达了规定的取胜标准;若达到了取胜标准,则进行步骤(14);
若攻击方的累计攻击负荷参数(指选定作为取胜标准的攻击负荷参数)没有达到取胜标准,则重复步骤(6);
(12)判定规定的训练或竞赛时间是否结束了;若没有结束,则重复步骤(6);
(13)若规定的训练或竞赛时间结束了,则显示累计攻击负荷参数(指选定作为取胜标准的攻击负荷参数)小的一方失败的信息,并提示训练或竞赛结束,同时,用模拟失败方双目失明的方式模拟运动员丧失攻击能力的格斗效果;然后,进行步骤(15);
(14)显示被攻击方失败的信息,并提示训练或竞赛结束;同时,用模拟失败方双目失明的方式模拟运动员丧失攻击能力的格斗效果;然后,进行步骤(15);
(15)由微处理器让系统停止工作,或由操作员输入系统停止工作的指令,然后系统停止工作。
其中,在步骤(1)之后、步骤(2)之前还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A)在第一次使用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时:a.分别确定每个压力传感器所在的位置是属于人体的哪个攻击目标,每个攻击目标分别属于哪个人体部位;b.分别确定每个攻击目标的性质是属于可塑性攻击目标或是属于不可塑性攻击目标,并确定是属于决胜性攻击目标或是属于伤残性轻伤攻击目标;c.分别确定每个压力传感器所在的位置是属于人体的哪个抗击力测量区域;d.分别确每个攻击目标在被攻击后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攻击后果对被攻击者继续发挥攻击力的影响程度;e.分别确定哪些攻击目标在被攻击后会产生眼睛视力下降或失明的攻击后果;f.分别输入甲乙双方运动员的每个不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一次极限抗击力,二次极限抗击力,三次极限抗击力;g.输入:一次极限抗击常数,二次极限抗击常数,三次极限抗击常数。然后,进行步骤(B);
(B)在训练或竞赛开始之前,针对甲乙双方运动员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根据是否全部了解或部分了解,由操作员判定是否需要测量;若全部了解,则进行上述步骤(2);
(C)若不了解或部分了解,则在需要测量的抗击力测量区域中,测量并获取经络穴位上一个可塑性攻击目标(抗击力测量区域中没有经络穴位的,可以测量其中的任一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并用该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分别与一次极限抗击常数、二次极限抗击常数、三次极限抗击常数相加,从而分别计算出该可塑性攻击目标的:一次极限抗击力,二次极限抗击力,三次极限抗击力;并把这三项抗击力分别作为该抗击力测量区域中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的:一次极限抗击力,二次极限抗击力,三次极限抗击力;与此同时,针对测量安全极限抗击力时的每一次打击,实时地发出一次声音和一次灯光显示;然后,进行步骤(D);
(D)针对需要了解的甲乙双方运动员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由操作员判定是否依次测量完了;若没有测量完,则重复步骤(C);
若测量完了,则进行上述步骤(2)。
上述步骤(6)中“模拟单目或双目视力下降、单目或双目失明的攻击效果”的内容,也可以不在步骤(6)中进行,而在步骤(7)中进行。
上述步骤(7)还将根据此次攻击是否产生了有效攻击力而进行相应的报警提示;上述步骤(13)、(14)还将根据甲方或乙方的失败而进行相应的报警提示。
在上述步骤(9)之后、步骤(10)之前还可以选择增加以下所述步骤,并在增加后,可以在进行上述步骤(2)时,选择是否关闭以下所述步骤:
分别逐一判定在被攻击目标中:是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在同一个人体部位上的决胜性攻击目标被严重击伤的情况;若有,则进行上述步骤(14);
若没有,则进行上述步骤(10)。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针对客观实际的格斗效果,首次为徒手格斗技术的实战格斗训练或竞赛提供了一种量化而精确的数字化自动模拟设备与模拟方法。同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既能够实时、客观而精确地模拟实际攻击效果和训练或竞赛结果,又具有安全防护功能,所以具体优点如下:
第一,在徒手格斗技术的实战格斗训练或竞赛中,可以提高运动员攻击技术的客观性与精确性,以利于徒手格斗技术的科学化、精确化与真实化发展。
第二,在徒手格斗技术竞赛中,可以从客观实际格斗效果的角度针对其攻击效果和竞赛结果进行精确地自动化裁判,并实时地给出精确、量化而客观的裁判结果。从而将彻底消除人工裁判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例如,错判、漏判或因人际关系而故意错判、漏判),以及消除人工裁判方法与裁判结果不能精确而客观地体现真实格斗效果的落后状况。
第三,本发明可以在训练和竞赛中彻底解放运动员的双手,从而让传统武术中的各种手上技艺和功力同其它徒手格斗技术(除擒拿技术和击断四肢、抓破皮肤的格斗技术以外)一起得以充分而精确地应用和发挥。同时,让传统徒手武术格斗技术中目前在现有散打竞赛(是目前徒手武术格斗技术竞赛的唯一形式)中禁止使用的招式(除擒拿技术和击断四肢、抓破皮肤的格斗技术以外)在精确的量化训练中得以继承与科学地发展,并在能够体现真实格斗效果的可以实现自动化裁判的竞赛中得以应用和发挥。这就可以恢复武术本来应有的技艺丰富的竞赛场面,从而提高其丰富多彩的竞赛效果及其竞赛的观赏性。
以上三个方面的贡献,让徒手格斗技术的训练或竞赛从本质上实现了精确化与数字化管理,这必将直接促进格斗技术的精确化和科学化发展,并从客观现实的意义上训练出具有真实格斗能力的运动员。
附图说明
图1是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的方框图。
图2是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电路部分的结构框图。
图3是报警提示部分的结构框图。
图4是手柄的外形结构示意图,也是手柄与测量安全极限抗击力的一个压力传感器之间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5是电器箱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头盔、无袖连体上衣和护膝的外形结构及其防护部位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无袖连体上衣的右视图。
图8是图6中头盔的右视图。
图9是图8的A向放大图。
图10是图9中的B-B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C-C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的D-D剖视图。
图13是图11中的E-E剖视图。
图14是图11中的F-F剖视图。
图15是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外形及其转动机构和固定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一个液晶眼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的G-G剖视图。
图18是实施例之二在实施例之一的基础上产生的图9的B-B剖视图。
图19是实施例之二中不透明眼罩开启状态图。
图20是图18中的H-H剖视图。
图21是图18中的I-I剖视图。
图22是图18中的J-J剖视图。
图23是图21中的K-K剖视图。
图24是图21的L向图。
图25、26是把电压调节电路8a、8b和液晶眼罩9a、9b、9c、9d换成驱动电路8a、8b和电动机9a、9b、9c、9d以及光电耦合器63a、63b、63c、63d后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的局部方框图。
图27A、27B和27C是表示图1所示系统的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之一:
如图1所示,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它由一套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a,一套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b,一套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1c,一套安全极限抗击力测量装置2和一套控制输出装置3组成。
其中,测量攻击力与攻击目标的一组压力传感器4a、信号调理电路5a、A/D转换器6a、微控制器7a、电压调节电路8a、液晶眼罩9a和9b、微型数传电台10a、电源12a以及甲方头盔23和甲方无袖连体上衣21组成一套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a;测量攻击力与攻击目标的另一组压力传感器4b、信号调理电路5b、A/D转换器6b、微控制器7b、电压调节电路8b、液晶眼罩9c和9d、微型数传电台10b、电源12b以及乙方头盔23和乙方无袖连体上衣21组成一套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b;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在由甲、乙两个运动员进行的徒手格斗技术实战格斗训练或竞赛中,用于测量双方每一次相互攻击的攻击力和攻击部位,并针对眼睛的实际攻击效果和一、二、三招定胜负的实际攻击效果以及客观实际的训练或竞赛结果可以实时地以单目或双目视力下降、单目或双目失明的方式进行模拟。其中的电压调节电路8a(或8b)是由D/A转换器和运放电路组成。
在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a中,测量攻击力与攻击目标的一组压力传感器4a中的每个压力传感器分别与信号调理电路5a连接,该信号调理电路5a与A/D转换器6a连接,该A/D转换器6a与微控制器7a之间通过数据总线01a连接,该微控制器7a分别与电压调节电路8a、微型数传电台10a和电源12a连接,并通过另一个线路02a控制该A/D转换器6a的工作过程,电压调节电路8a分别与两个液晶眼罩9a和9b连接;在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b中,一组压力传感器4b中的每个压力传感器分别与信号调理电路5b连接,该信号调理电路5b与A/D转换器6b连接,该A/D转换器6b与微控制器7b之间通过数据总线01b连接,该微控制器7b分别与电压调节电路8b、微型数传电台10b和电源12b连接,并通过另一个线路02b控制该A/D转换器6b的工作过程,电压调节电路8b分别与两个液晶眼罩9c和9d连接;
如附图16、17所示,液晶眼罩9a、9b、9C或9d是在两片玻璃50a和50b中间的凹槽底部也即两片玻璃50a和50b的内层表面上镀上一层透明的电极(例如:可以镀上一层氧化铟锡(ITO)薄膜)并在凹槽中夹一层液晶51,在该一个电极的一端安装一根导线49a,在另一个电极的一端安装另一根导线49b,从而构成一个液晶眼罩。导线49a与电压调节电路8a或8b连接,导线49b接地。
如图3所示,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a可以连接一个报警提示部分11a,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b可以连接一个报警提示部分11b。以便针对每一次攻击是产生了有效攻击力、或是产生了无效攻击力、或是产生了甲乙双方中某一方失败的训练或竞赛效果,从而用不同的声、光效果实时地给予提示。例如,该两个报警提示部分11a、11b分别都由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15、喇叭16b和发光二极管16a组成。其中,在报警提示部分11a中,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15与喇叭16b连接,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15和发光二极管16a分别与微控制器7a连接;在报警提示部分11b中,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15与喇叭16b连接,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15和发光二极管16a分别与微控制器7b连接。针对一次攻击,若产生了有效攻击力,可以让被攻击方的报警提示部分的发光二极管16a实时地显示一次短暂的红色或黄色灯光效果,并由喇叭16b发出“有效攻击”的语音或模拟一种打击声音;若产生了无效攻击力,则可以让被攻击方的报警提示部分的发光二极管16a实时地显示一次短暂的绿色或蓝色灯光效果,并由喇叭16b发出“无效攻击”的语音或模拟另一种打击声音;若产生了被攻击方失败的训练或竞赛效果,则可以让被攻击方的报警提示部分的发光二极管16a、喇叭16b实时地在10秒钟或20秒钟内连续发出红色(或蓝色)灯光效果和“失败”的语音效果(或连续模拟某种打击声音)。
在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范围内(也可以在正圆形的一平方厘米的面积内),两组压力传感器4a、4b中的每个压力传感器受力面的面积,应该是从0.05至1平方厘米之间的任一尺寸。并且每个压力传感器的受力面的面积在0.05至1平方厘米之内无论具体面积是多少,均代表一平方厘米的受力面的面积并代表一个攻击目标;一个压力传感器4c的受力面的面积,可以是从1至9平方厘米之间的任一尺寸。也就是说,针对安全极限抗击力的测量,既可以用一个1平方厘米的压力传感器一次测量1个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也可以用一个9平方厘米的压力传感器同时测量一个“抗击力测量区域”中9个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或用2至8平方厘米之间的任一整数平方厘米的压力传感器,同时测量一个“抗击力测量区域”中2至8个攻击目标中任意几个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然后,在压力传感器单位面积上所测量到的打击力,就是一个“抗击力测量区域”中每个攻击目标所共有的安全极限抗击力。但也可以根据在通常情况下能够同时进行抗击能力训练的、人体同一部位上所有可塑性攻击目标的面积确定“抗击力测量区域”中的攻击目标的数量,从而进一步相应地确定一个压力传感器4c的受力面的面积。
在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范围内(也可以在正圆形的一平方厘米的面积内),两组压力传感器4a和4b中的每个压力传感器的受力面的形状是方形,也可以是圆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多边形、不规则形或半球形等任何适于测量徒手格斗技术攻击力的形状。
在测量攻击力与攻击目标的两组压力传感器4a、4b中,每个压力传感器相对于人体的具体安装位置,可以按照武术伤科医家从实用观点出发而确定的108个人体经络穴位(如在《三十六大穴图说》和《江氏伤科学》中确定的108个人体经络穴位,其中有36大穴被击中后可以置人于死地,有27小穴被击中后最多可以使人产生一定的伤害)进行安装。即针对两组压力传感器4a和4b中的一组压力传感器4a或4b而言,正对人体经络穴位的压力传感器的数量和具体安装位置(除代表眼睛的两个测量攻击力与攻击目标的压力传感器35a、35b以外),(如图5所示)可以在头盔23、无袖连体上衣21和护膝20所能覆盖的范围内,并在与108个人体经络穴位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也可以在头盔23、无袖连体上衣21和护膝20所能覆盖的范围内,并在与36大穴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从而在头盔23、无袖连体上衣21和护膝20所能覆盖的范围内忽略36大穴以外的穴位的存在,并将36大穴以外的穴位作为人体28的一般部位设置传感器;也可以在头盔23、无袖连体上衣21和护膝20所能覆盖的范围内,并在与108个人体经络穴位和被攻击后能够产生重伤的108个人体经络穴位以外的穴位(实际上,经络穴位的数量远远多于108个,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就可能产生不同的穴位数量)或人体部位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
而不正对人体经络穴位的压力传感器的数量和具体安装位置,可以在头盔23、无袖连体上衣21和护膝20所能覆盖的范围内,围绕正对穴位或部位上的每个压力传感器进行设置,并在正对穴位或部位上的每个压力传感器所覆盖的范围以外,以及在甲方头盔23或乙方头盔23上的透明眼罩25a和25b、前通风孔26和两个而部通风孔32以外的区域内,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分别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
如图10、11、13所示,在一组压力传感器4a或4b中,只有代表左右眼睛的两个压力传感器35a和35b分别安装在头盔23外壳上与该两个压力传感器形状、尺寸相应的安装槽37内。压力传感器35a和35b的前面紧靠透明眼罩(由防弹玻璃或高强度透明树脂材料制成,可以完全阻挡对眼睛的攻击力)25a和25b,后面紧靠液晶眼罩9a和9b(或9c和9d)。在螺丝孔34内安装固定螺丝即可将固定盖板33固定在头盔23的外壳上,并依次将透明眼罩25a、25b和压力传感器35a、35b和液晶眼罩9a和9b(或9c和9d)固定在安装槽37内。液晶眼罩9a、9b(或9c和9d)和压力传感器35a、35b以及安装槽37之间安装一层由弹性材料制作的垫片,用于降低攻击力对液晶眼罩的震动。在压力传感器35a和35b的中间分别有一个开口36a和36b,它们共同形成一个与前窗口24a和后窗口24b尺寸相应的窗口。压力传感器35a和35b各代表一平方厘米的攻击面积。并且,在甲方头盔上有两个压力传感器35a和35b,它们属于一组压力传感器4a中的两个具有特殊形状、尺寸和安装位置的压力传感器。在乙方头盔上也有两个压力传感器35a和35b,它们属于一组压力传感器4b中的两个具有特殊形状、尺寸和安装位置的传感器。当透明眼罩25a或25b受到攻击后,透明眼罩25a或25b将攻击力分别传给压力传感器35a或35b,从而,由压力传感器35a或35b获得对左眼或右眼的攻击力。标号22所画的线是透明眼罩25a、25b之间的缝隙,即表示两个透明眼罩互不连接,可以单独承受攻击力。
如图6、8所示。头盔23由合成树脂、铝合金或高强度陶瓷等硬质材料制成,在徒手格斗技术的实战训练和竞赛中具有安全防护作用,用以抵抗和分散徒手格斗技术在训练或竞赛中的攻击力。头盔23外壳上还设有一个带有栅栏的前通风孔26和头部左右的两个耳部通风孔32。头盔23作为安全防护装置可以覆盖人体28的整个头部和颈部外表60%至90%的任一面积。头盔23设置两个,一个为甲方头盔23,另一个为乙方头盔23,其结构和功能相同。在甲方头盔23的下部区域27相对于颈部的位置上安装一组压力传感器4a中代表颈部外表60%至90%的任一面积的压力传感器;在乙方头盔23的下部区域27相对于颈部的位置上安装一组压力传感器4b中代表颈部外表60%至90%的任一面积的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5a、A/D转换器6a、微控制器7a、电压调节电路8a、微型数传电台10a、电源12a及报警提示部分11a,分别安装并固定在甲方头盔23的内部顶层;信号调理电路5b、A/D转换器6b、微控制器7b、电压调节电路8b、微型数传电台10b、电源12b及报警提示部分11b,分别安装并固定在乙方头盔23的内部顶层,并由甲方头盔23和乙方头盔23各自内部的一个弹性头套(与摩托车头盔中紧贴人体头部的内套结构一样,只是弹性更好,更加坚固,更能吸收头盔外部的冲击力,说明书附图中未给出具体结构)与甲方运动员和乙方运动员的头部隔离。弹性头套将甲方运动员和乙方运动员的头部固定在头盔23内的一个安全的空间内。报警提示部分11a上的一个发光二极管16a从甲方头盔23顶部的一个与发光二极管16a尺寸相应的小孔中伸出甲方头盔23的外部。该报警提示部分11a上的喇叭16b设置在甲方头盔23上前通风孔26下半部的前通风孔栅栏以内。报警提示部分11b上的一个发光二极管16a从乙方头盔23顶部的一个与发光二极管16a尺寸相应的小孔中伸出乙方头盔23的外部。该报警提示部分11b上的一个喇叭16b设置在乙方头盔上前通风孔26下半部的前通风孔栅栏以内。喇叭16b应小于前通风孔26面积的二分之一。
无袖连体上衣21设置有两件:一件为甲方无袖连体上衣21,一件为乙方无袖连体上衣21;护膝20设置有两对:一对为甲方一对护膝20,一对为乙方一对护膝20。无袖连体上衣21和护膝20都是由弹性布料包裹弹性材料做成的,可以吸收训练或竞赛中的攻击力,从而让运动员在实战格斗训练或竞赛中实现安全防护的目的。一组压力传感器4a和4b中,属于人体28头部的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并固定在甲方头盔23和乙方头盔23上,并布满除前窗口24a、通风孔26、两个耳部通风孔32和发光二极管16a以外整个甲方头盔23和乙方头盔23的外表面;人体28躯干部位的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并固定在甲方无袖连体上衣21和乙方无袖连体上衣21的外表面,并布满整个甲方无袖连体上衣21和乙方无袖连体上衣21的外表面,甲方无袖连体上衣21和乙方无袖连体上衣21分别覆盖甲乙两个运动员整个人体躯干的外表面;膝盖处的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并固定在甲方一对护膝20和乙方一对护膝20的外表面,并布满每个护膝的外表面,每个护膝分别覆盖人体两个膝盖的左右与前部;
甲方无袖连体上衣21和乙方无袖连体上衣21的结构相同,即:无袖连体上衣21的左右两个侧面分别设有一个便于穿戴的开口30a,在臀部的下面设有一个便于穿戴的开口30b。在开口30a的两侧设有一组穿戴固定部件31a,在开口30b的两侧设有一个或一组穿戴固定部件31b。穿戴固定部件31a和31b可以是皮带扣形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类型(如鞋带形)的结构。在无袖连体上衣21上部的左右两个侧面还分别设有一个套在胳膊上的袖口29a。在无袖连体上衣21下部的左右两个侧面还分别设有一个套在大腿上的裤腿口29b。在两个护膝20上位于膝盖后部分别设有一组与穿戴固定部件31a、31b相同的穿戴固定部件。两个护膝20也可以用弹性布料做成套筒形的结构(并只在膝盖前面和左右两个侧面的弹性布料中包裹弹性材料),从而不需要任何固定部件。
参加徒手格斗技术实战格斗训练或竞赛的甲方运动员穿戴甲方头盔23、甲方无袖连体上衣21和甲方一对护膝20;乙方运动员穿戴乙方头盔23、乙方无袖连体上衣21和乙方一对护膝20。
测量可塑性攻击目标安全极限抗击力的一个压力传感器4c与信号调理电路5c连接,该信号调理电路5c与A/D转换器6c连接,从而构成一套安全极限抗击力测量装置2。微型计算机7c连接微型数传电台10c组成一套控制输出装置3。
A/D转换器6c与微型计算机7c之间通过数据总线03连接,A/D转换器6c通过该数据总线03向微型计算机7c传送安全极限抗击力测量装置2的测量信息。微型计算机7c通过另一个线路04控制A/D转换器6c的工作过程。微型计算机7c还将通过该线路04依次向A/D转换器6c、信号调理电路5c和一个压力传感器4c供电。微型计算机7c将通过其本身的电源部分连接通用的220V交流电供电网络而获得电源。
微型计算机7c也可以连接报警提示部分11c。从而由报警提示部分11c针对可塑性攻击目标的每一次打击性测量进行报警提示。报警提示部分11c由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15、喇叭16b和发光二极管16a组成。其中,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15与喇叭16b连接,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15和发光二极管16a分别与微型计算机7c连接,喇叭16b和发光二极管16a可以分别模拟一种打击声音和灯光效果来实现报警提示功能。
如图4、5所示。一个压力传感器4c安装在手柄17的一端。信号调理电路5c和A/D转换器6c以及报警提示部分11c安装在电器箱19内。该电器箱19上设有与喇叭16b和发光二极管16a相应的开口,以便于观看发光二极管16a,并听取喇叭16b所发出的声音。
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a和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b与控制输出装置2之间,分别通过微型数传电台10a和微型数传电台10b与微型数传电台10c进行信息传输。在徒手格斗技术的实战格斗训练或竞赛以外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接口13a和接口13b分别与接口13c连接并进行信息传输。
如图2、17所示,微型计算机7c还可以分别连接两套结构相同的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1c和1d。每套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1c或1d都由一个微控制器14a、显示控制译码电路14b、显示输出接口控制电路14c、LED显示装置14d和电源14e组成。在每套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1c或1d中,微控制器14a分别与微型计算机7c、显示控制译码电路14b、显示输出接口控制电路14c和电源14e连接;显示控制译码电路14b与显示输出接口控制电路14c连接;显示输出接口控制电路14c与LED显示装置14d连接。每个LED显示装置14d都由一组发光二极管38a组成。每组光二极管38a的数量分别与一组压力传感器4a或4b的数量相等,并且每个LED显示装置14d分别安装在一个人体模特44的外表面,其中每个发光二极管38a在一个人体模特44上的安装位置与一组压力传感器4a或4b中每个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即相同人体部位的一个发光二极管代表相同人体部位的一个压力传感器。微控制器14a、显示控制译码电路14b、显示输出接口控制电路14c和电源14e分别安装在固定基座40内。
在每个人体模特44的下面各有一个固定基座40,其内各安装有一个转动机构。每套转动机构是由电动机48、齿轮47、变速齿轮42和轴39组成的。其中,电动机48安装并固定在固定基座40内、固定基座40的底板45b上。电动机轴46上安装有一个齿轮47。齿轮47与变速齿轮42咬合,以带动变速齿轮42转动。变速齿轮42安装并固定在轴39上。轴39的底端固定在锥形轴承上。锥形轴承固定在锥形轴承盒43内。锥形轴承盒43固定在固定基座40的底板45b上。轴39的中下部固定在轴承上。轴承固定在轴承盒41内。轴承盒41固定在固定基座40的顶板45a上。轴39的顶部固定在人体模特44上,并与人体模特44的两腿之间连接。电动机48可以与一个驱动电路连接(附图中未给出),该驱动电路分别与微控制器14a连接,从而通过微控制器14a由微型计算机7c控制电动机48的旋转或停止旋转,最终实现控制人体模特44的旋转或停止旋转的目的。分别代表压力传感器35a和35b的发光二极管38b和38c,是一组发光二极管38a中的两个特殊尺寸的发光二极管。人体模特44和固定基座40可以用塑料、玻璃钢材料或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当一组压力传感器4a或4b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压力传感器受到攻击以后,相应部位的发光二极管将实时地显示为红色。若攻击力大,则红色光线就强,反之,红色光线就弱。
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a或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b中的微控制器7a或7b,可以在完成原有工作的同时取代微型计算机7c完成其全部工作,从而可以在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中去掉控制输出装置3,然后,给取代微型计算机7c的微控制器7a或7b增加三个接口和一个显示器,一个接口用于连该接显示器,一个接口用于连接数据总线03,另一个接口用于连接线路04,并让微型数传电台10a或10b取代微型数传电台10c,让报警提示部分11a或11b取代报警提示部分11c,同时给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1c和1d分别增加一个微型数传电台,并让该微型数传电台分别连接一个微控制器14a,让两个微控制器14a分别与微型计算机7c的微控制器7a或7b通过微型数传电台进行信息传输,这样就构成了没有控制输出装置3但又具有控制输出装置3全部功能的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新增显示器在训练或竞赛过程中可以将其与微控制器7a或7b之间去掉连接,并将该显示器暂时放置在一边,等训练或竞赛结束之后再将该显示器与微控制器7a或7b之间连接,以便总体查看训练或竞赛情况。也可以给该显示器连接一个微型数传电台、一个微控制器和一个电源,并让该微型数传电台连接该微控制器,让该微控制器分别连接该显示器和该电源,从而,让该显示器以无线电的信息传输方式实现实时地接受并显示训练或竞赛信息。
实施例之二:
实施例之二,是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的另一设计方案,是在实施例之一的基础上,去掉实施例之一中的电压调节电路8a、8b和液晶眼罩9a、9b、9a、9b六部分之后,在甲方头盔23和乙方头盔23上分别增加两个不透明眼罩61a、61b及其相应的控制机构而组成的。
如图25、26所示,当从微控制器7a、7b上去掉电压调节电路8a、8b和液晶眼罩9a、9b、9a、9b六部分之后,在微控制器7a上连接驱动电路8a和两组光电耦合器63a、63b,驱动电路8a分别连接两个电动机9a和9b;在微控制器7b上分别连接驱动电路8b和两组光电耦合器63c、63d,驱动电路8b分别连接两个电动机9c和9d,驱动电路8a、8b分别安装并固定在甲方和乙方头盔23的内部顶层;四组光电耦合器63a、63b、63c、63d分别安装在甲方头盔上的不透明眼罩61a和61b和乙方头盔上的不透明眼罩61a和61b的下面、不透明眼罩滑槽58a和58b的底部,以控制不透明眼罩61a和61b的关闭或开启位置。每组光电偶合器的数量是根据不透明眼罩61a和61b开启与关闭之间的距离而确定的,即在该距离以内依次排列数个光电偶合器,从而在尽量小的距离内确定不透明眼罩61a或61b的每个关闭位置。
如图18、21、23所示,在一组压力传感器4a或4b中,让代表运动员左右眼睛的两个压力传感器35a和35b也分别安装在头盔23外壳上、透明眼罩25a和25b(由防弹玻璃或高强度透明树脂材料制成)的内侧、与该两个压力传感器形状、尺寸相应的安装槽65内,并由透明眼罩25a和25b从头盔23的外侧向里分别压在压力传感器35a和35b上。然后,在螺丝孔53内安装固定螺丝即可将前固定盖板52固定在头盔23的外壳上并将透明眼罩25a和25b和压力传感器35a和35b固定在安装槽65内。在压力传感器35a的中间有一个开口62a,在压力传感器35b的中间有一个开口62b,它们共同形成一个与前窗口24a和后窗口24b尺寸相应的窗口。当透明眼罩25a或25b受到攻击后,透明眼罩25a或25b将攻击力分别传给压力传感器35a或35b,从而,由压力传感器35a或35b获得对左眼或右眼的攻击力。
甲方头盔23上的电动机9a和9b和乙方头盔23上的电动机9c和9d,分别各带动一套相同的传动机构,从而分别控制甲方头盔23上的不透明眼罩61a和61b或乙方头盔23上的不透明眼罩61a和61b的开启或关闭。以甲方头盔23上的传动机构为例,该齿轮传动机构的结构与工作过程是:由于齿条60a和60b分别与齿轮55a和55b咬合可以实现传动的目的,所以电动机9a和9b可以分别在带动齿轮55a和55b转动的情况下,分别带动齿条60a和60b在头盔23外壳上形成的齿条活动槽57a和57b内左右移动,而齿条60a和60b分别和不透明眼罩61a和61b是一个整体,所以不透明眼罩61a和61b也将分别在不透明眼罩滑槽58a和58b内相应地左右移动,以使不透明眼罩61a和61b分别处于完全开启(开启状态如图19所示)、或部分开启、或完全关闭状态(如图18所示)。在后固定盖板59的螺丝孔64内安装固定螺丝分别将不透明眼罩61a和61b固定在不透明眼罩滑槽58a和58b内。齿轮55a和55b分别固定在电动机9a和9b的轴56a和56b上。电动机9a和9b分别安装并固定在电动机安装槽54a和54b内、头盔23外壳上。不透明眼罩61a和61b可以用金属、塑料或合成树脂材料制成。
实施例之三:
实施例之三,是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的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方法的设计方案。在详细说明该方法以前,需要对本发明中出现的一系列全新的专业术语给以明确的定义,并针对“可塑性攻击目标”的“极限抗击常数”的测量方法,以及针对“不可塑性攻击目标”的“极限抗击力”的测量方法,分别加以详细的说明。
(1)人体部位:针对经络穴位部分的每个“人体部位”,是指具体的每个经络穴位;其余的“人体部位”,是指按照人体解剖学确定的每个部位。
(2)攻击目标:攻击目标的划分方法是:从人体上108个经络穴位中的每个经络穴位或人体经络穴位以外能够产生重伤的穴位或部位的中心出发,按照每平方厘米的面积(在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范围内,也可以在正圆形的一平方厘米的面积内)作为一个“攻击目标”进行划分。其中,每个经络穴位作为一个“攻击目标”;而人体上经络穴位以外的每个人体部位,由于其外表面积大,则可能划分出许多个“攻击目标”。也就是说,针对一个人体部位由该部位上的所有“攻击目标”共同代表该人体部位,其中的每个“攻击目标”只能代表该人体部位的一部分。“攻击目标”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可塑性攻击目标、可塑性攻击目标;也可以分为:致命性攻击目标和伤残性攻击目标。
(3)被攻击目标:意思是被攻击的攻击目标。
(4)可塑性攻击目标:在人体上,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其抗击能力的攻击目标作为一个类型,在此称为“可塑性攻击目标”。例如人体上的胸、背等部位上的攻击目标,通过具有内功性质的“排打功法”(提高抗击打能力的功夫)的训练,均可以提高其抗击能力。可塑性攻击目标包括:致命性攻击目标和伤残性攻击目标。
(5)不可塑性攻击目标:在人体上,无法通过训练提高其抗击能力的攻击目标作为一个类型,在此称为“不可塑性攻击目标”。例如称为“人体七坠”中的“耳”和“乳”,以及称为“人体九窍”中的“鼻、口、眼、肛门”等,均无法提高其抗击能力。不可塑性攻击目标也包括:致命性攻击目标和伤残性攻击目标。
(6)致命性攻击目标:当攻击目标被击中以后,其伤势严重时,可以使被攻击者立刻死亡的攻击目标作为一个类型,在此称为“致命性攻击目标”。例如太阳穴、华盖穴、乳根穴等。致命性攻击目标包括:可塑性攻击目标和不可塑性攻击目标。
(7)伤残性攻击目标:当攻击目标被击中以后,其伤势严重时,最多使被攻击者残废的攻击目标作为一个类型,在此称为“伤残性攻击目标”。例如:曲池穴、分中穴、委中穴等。伤残性攻击目标也包括:可塑性攻击目标和不可塑性攻击目标。
伤残性攻击目标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①伤残性重伤攻击目标:是指当伤残性攻击目标被击中以后,其伤势严重时,可以使被攻击者立刻彻底丧失战斗力的伤残性攻击目标;
②伤残性轻伤攻击目标:是指当伤残性攻击目标被击中以后,其伤势严重时,被攻击者仍然具有一定战斗力的伤残性攻击目标。
(8)决胜性攻击目标:由于致命性攻击目标与伤残性重伤攻击目标被攻击以后,在伤势严重时都具有同样的攻击效果,即立刻丧失战斗力,所以,这两种攻击目标又被称为“决胜性攻击目标”。
(9)安全极限抗击力:把运动员身体上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或不可塑性攻击目标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其单位面积上分别所能承受的最大攻击力,称为“安全极限抗击力”。
(10)有效攻击和无效攻击:是指在一次攻击中,若至少在被攻击目标中的某一个攻击目标上产生的攻击力大于该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则称此次攻击为有效攻击。否则,称此次攻击为无效攻击。
(11)攻击力:即针对攻击目标所产生的打击力量。
(12)有效攻击力:针对一个攻击目标的有效攻击,其攻击力减去该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所得结果即有效攻击力。
(13)无效攻击力:针对一个攻击目标的无效攻击,其攻击力就定义为无效攻击力。
(14)一次攻击力:即实施一次攻击的攻击力。
(15)二次攻击力:分别指实施二次攻击中的每次攻击力。
(16)三次攻击力:分别指实施三次攻击中的每次攻击力。
(17)总攻击力:在一次攻击中,可能击中一个攻击目标,也可能击中一组攻击目标,若在一次攻击中击中了一个攻击目标,则该攻击目标上所承受的攻击力就是此次攻击的总攻击力;若在一次攻击中击中了一组攻击目标,则一组攻击目标上每个攻击目标分别所承受的攻击力的总和就是此次攻击的总攻击力。
(18)总有效攻击力:是指在一次攻击中,针对每一个被攻击目标上所产生的有效攻击力的总和。
(19)总无效攻击力:是指在一次攻击中,针对每一个被攻击目标上所产生的无效攻击力的总和。
(20)累计攻击次数:是指在一次训练或竞赛时间内每一次有效攻击和无效攻击次数的总和。
(21)累计有效攻击次数:是指在一次训练或竞赛时间内有效攻击次数的总和。
(22)累计无效攻击次数:是指在一次训练或竞赛时间内无效攻击次数的总和。
(23)单个攻击目标所承受的最大攻击力:是指在一次攻击中,在所有被攻击目标中承受攻击力最大的攻击目标所承受的攻击力。
(24)单个攻击目标所承受的最大有效攻击力:是指在一次攻击中,在所有被攻击目标中承受有效攻击力最大的攻击目标所承受的有效攻击力。
(25)单个攻击目标所承受的最小无效攻击力:是指在一次攻击中,在所有被攻击目标中承受无效攻击力最小的攻击目标所承受的无效攻击力。
(26)平均攻击频率:累计攻击次数除以训练或竞赛时间等于平均攻击频率。
(27)最大攻击频率:是指在整个训练或竞赛中,某一单位时间(如一秒钟)内攻击次数最大值。
(28)平均有效攻击频率:累计有效攻击次数除以训练或竞赛时间等于平均有效攻击频率。
(29)平均无效攻击频率:累计无效攻击次数除以训练或竞赛时间等于平均无效攻击频率。
(30)生命极限抗击力,包括以下三种抗击力:
①一次生命极限抗击力:针对对致命性攻击目标的攻击,当:攻击力减去被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大于零攻击力时,虽然可以断定能够造成一定的伤害,但不一定会因此而致使被攻击方死亡,除非当其有效攻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方可造成被攻击方死亡,这一造成死亡的最小攻击力,称为“一次生命极限抗击力”。其中的“一次”,是指所进行的致命性攻击只能是一次。
②二次生命极限抗击力:实践表明,针对致命性攻击目标,在其安全极限抗击力和一次生命极限抗击力之间,存在着这样的抗击力,即同一个致命性攻击目标遭受两次相同攻击力的打击而致使被攻击方死亡时,在这一能够造成死亡的两次相同并且最小的攻击力中,其中的一次攻击力,称为“二次生命极限抗击力”。其中的“二次”,是指所进行的致命性攻击只能是两次。
③三次生命极限抗击力:实践表明,针对致命性攻击目标,在其安全极限抗击力和二次生命极限抗击力之间,存在着这样的抗击力,即同一个致命性攻击目标遭受三次相同攻击力的打击而致使被攻击方死亡时,在这一能够造成死亡的三次相同并且最小的攻击力中,其中的一次攻击力,称为“三次生命极限抗击力”。其中的“三次”,是指所进行的致命性攻击只能是三次。
(31)健康极限抗击力,包括以下三种抗击力:
①一次健康极限抗击力:针对对伤残性攻击目标的攻击,当产生有效攻击力时,虽然可以断定能够造成一定的伤害,但不一定会因此而致使被攻击方伤残,除非当其有效攻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方可造成被攻击方伤残,这一造成伤残的最小攻击力,称为“一次健康极限抗击力”。其中的“一次”,是指所进行的伤残性攻击只能是一次。
②二次健康极限抗击力:实践表明,针对伤残性攻击目标,在其安全极限抗击力和一次健康极限抗击力之间,存在着这样的抗击力,即同一个伤残性攻击目标遭受两次相同攻击力的打击而致使被攻击方伤残时,在这一能够造成伤残的两次相同并且最小的攻击力中,其中的一次攻击力,称为“二次健康极限抗击力”。其中的“二次”,是指所进行的伤残性攻击只能是两次。
③三次健康极限抗击力:实践表明,针对伤残性攻击目标,在其安全极限抗击力和二次健康极限抗击力之间,存在着这样的抗击力,即同一个伤残性攻击目标遭受三次相同攻击力的打击而致使被攻击方伤残时,在这一能够造成伤残的三次相同并且最小的攻击力中,其中的一次攻击力,称为“三次健康极限抗击力”。其中的“三次”,是指所进行的伤残性攻击只能是三次。
(32)极限抗击力,包括以下三种极限抗击力:
①一次极限抗击力:是指一次生命极限抗击力或一次健康极限抗击力。也就是说,针对致命性攻击目标而言,它就是一次生命极限抗击力;针对伤残性攻击目标而言,它就是一次健康极限抗击力。
②二次极限抗击力:是指二次生命极限抗击力或二次健康极限抗击力。也就是说,针对致命性攻击目标而言,它就是二次生命极限抗击力;针对伤残性攻击目标而言,它就是二次健康极限抗击力。
③三次极限抗击力:是指三次生命极限抗击力或三次健康极限抗击力。也就是说,针对致命性攻击目标而言,它就是三次生命极限抗击力;针对伤残性攻击目标而言,它就是三次健康极限抗击力。
(33)生命极限抗击常数,包括以下三种生命极限抗击常数:
“一次生命极限抗击常数”、“二次生命极限抗击常数”和“三次生命极限抗击常数”。它们的定义分别是:
针对可塑性攻击目标中的同一个致命性攻击目标,其“安全极限抗击力”会随着对其抗击能力的训练而增加,与此同时,根据经验表明,该可塑性攻击目标的“生命极限抗击力”也将会相应地随之增加。这就是说,在“安全极限抗击力”和“一次生命极限抗击力”之间,存在着一个基本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其变化可以忽略)的一个力的差值,在此称为:“一次生命极限抗击常数”。同理,在“二次生命极限抗击力”与安“全极限抗击力”之间,也存在着一个“二次生命极限抗击常数”;在“三次生命极限抗击力”与“安全极限抗击力”之间,也存在着一个“三次生命极限抗击常数”。所以,通过实际测量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就可以分别与“一次生命极限抗击常数”、“二次生命极限抗击常数”和“三次生命极限抗击常数”相加,从而,分别计算出“可塑性攻击目标”中每个“致命性攻击目标”的“一次生命极限抗击力”、“二次生命极限抗击力”和“三次生命极限抗击力”。
(34)健康极限抗击常数:包括以下三种健康极限抗击常数:
“一次健康极限抗击常数”、“二次健康极限抗击常数”和“三次健康极限抗击常数”。它们的定义分别是:
针对可塑性攻击目标中同一个伤残性攻击目标,其“安全极限抗击力”会随着对其抗击能力的训练而增加,与此同时,根据经验表明,该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健康极限抗击力”也将会相应地随之增加。这就是说,在“安全极限抗击力”和“一次健康极限抗击力”之间,存在着一个基本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其变化可以忽略)的一个力的差值,在此称为:“一次健康极限抗击常数”。同理,在“二次健康极限抗击力”与“安全极限抗击力”之间,也存在着一个“二次健康极限抗击常数”:在“三次健康极限抗击力”与“安全极限抗击力”之间,也存在着一个“三次健康极限抗击常数”。所以,通过实际测量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就可以分别与“一次健康极限抗击常数”、“二次健康极限抗击常数”和“三次健康极限抗击常数”相加,从而,分别计算出“可塑性攻击目标”中每个“致命性攻击目标”的“一次健康极限抗击力”、“二次健康极限抗击力”和“三次健康极限抗击力。
(35)极限抗击常数,包括以下三种极限抗击常数:
①一次极限抗击常数:是指一次生命极限抗击常数或一次健康极限抗击常数。也就是说,针对致命性攻击目标而言,它就是一次生命极限抗击常数;针对伤残性攻击目标而言,它就是一次健康极限抗击常数。
②二次极限抗击常数:是指二次生命极限抗击常数或二次健康极限抗击常数。也就是说,针对致命性攻击目标而言,它就是二次生命极限抗击常数;针对伤残性攻击目标而言,它就是二次健康极限抗击常数。
③三次极限抗击常数:是指三次生命极限抗击常数或三次健康极限抗击常数。也就是说,针对致命性攻击目标而言,它就是三次生命极限抗击常数;针对伤残性攻击目标而言,它就是三次健康极限抗击常数。
(36)可塑性攻击目标安全极限抗击力测量区域:
“可塑性攻击目标安全极限抗击力测量区域”,简称为“抗击力测量区域”。
如图8所示,“抗击力测量区域”的划分方法是:针对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以人体上108个经络穴位中的每个经络穴或人体经络穴位以外能够产生重伤的穴位或人体部位为中心依次划分,每9平方厘米(也即每9个攻击目标)作为一个“抗击力测量区域”。
当划分到最后,在人体的某些部位不够9个攻击目标的部分,如正好处在108个经络穴位或正好处在108个经络穴位以外能够产生重伤的穴位中的某一个经络穴上,则单独作为一个“抗击力测量区域”;如正好处在能够产生重伤的某一部人体位上,则将其列为所属人体部位上与其相邻的“抗击力测量区域”中,从而不再单独测量其安全极限抗击力;如没有处在108个经络穴位中的某一个经络穴上,或没有处在108个经络穴位以外能够产生重伤的穴位或部位中的某一部位上,则将其合并到临近的抗击能力相同或相近的区域中,从而不再单独测量其安全极限抗击力。假如与临近的“抗击力测量区域”中的抗击能力相差很大,则单独作为一个“抗击力测量区域”,以保证每个“抗击力测量区域”中每个攻击目标的实际安全极限抗击力都处在一个比较接近的范围内。
假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攻击目标相邻并分别各代表一个人体穴位,对此情况的划分方法是:一是当其安全极限抗击力差别较大时,将其分别作为一个“抗击力测量区域”;二是当其安全极限抗击力非常接近时,将两个攻击目标作为同一个“抗击力测量区域”。
“抗击力测量区域”中的攻击目标和压力传感器的基本排列方式是,在一般情况下,代表经络穴位的压力传感器周围即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各排列一个压力传感器(共8个压力传感器)。在每个压力传感器下面对应着一个攻击目标。而在没有经络穴位的“抗击力测量区域”中,九个压力传感器中间的一个则可以代表一个经络穴位以外的任意一个攻击目标。
“抗击力测量区域”的划分,也可以采取另一种划分方法:针对能够同时进行打击性训练的人体部位,在一个“抗击力测量区域”中所包括的攻击目标的数量,也可以在使用抗击能力训练器械所进行的打击性抗击能力训练中,根据一次打击面积的大小,从而确定“抗击力测量区域”中攻击目标的数量的多少。例如,针对某一个人体部位,一次打击面积为100平方厘米,那么,该部位“抗击力测量区域”中攻击目标的数量就是100个;而针对另一个人体部位,一次打击面积为50平方厘米,那么,该部位“抗击力测量区域”中攻击目标的数量就是50个。
针对“可塑性攻击目标”的“极限抗击常数”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由于在人体上任何部位都是有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和内脏组织等各种人体器官组织)和骨骼组织所组成的,只是各部位的安全极限抗击力不同,或有的属于可塑性攻击目标,有的属于不可塑性攻击目标。所以当可塑性攻击目标或不可塑性攻击目标的软组织和/或骨骼组织的内部细胞被破坏以后,并且在所破坏的细胞数目达到了一定数量以后,也就必然会根据“致命性攻击目标”或“伤残性攻击目标”的不同而相应地产生“致命性的攻击效果”或“伤残性的攻击效果”。即便是经络穴位上的攻击目标,虽然根据人体经络穴位理论,必然会通过经络穴位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更大的刺激作用,但仍然会根据软组织和/或骨骼组织的内部细胞数量被破坏的程度来确定其产生的攻击效果。至于所破坏的细胞数量达到了多大程度才能对“致命性攻击目标”或“伤残性攻击目标”相应地产生“致命性的攻击效果”或“伤残性的攻击效果”,可以根据外科医生的经验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外科医生应该了解对人体上那些部位的软组织和骨骼组织产生了什么程度的破坏作用就可以产生致命性或伤残性的后果。关于软组织和骨骼组织被破坏的细胞数量所达到的程度,可以用“人体组织细胞创伤率”来表示。对于能够产生“致命性攻击效果”或“伤残性攻击效果”的“人体组织细胞创伤率”,可以称为“不可治愈性人体组织细胞创伤率”。
同时,实践表明,针对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由于都是属于比较耐击打的攻击目标,所以,相对于实际格斗中的攻击力而言,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的“极限抗击常数”之间的差别是很小的,而且,现代社会中的徒手格斗训练或竞赛也都属于体育健身和娱乐方面的活动,所以,完全可以让人体上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共用同一个“一次极限抗击常数”。该“一次极限抗击常数”可以用被抽查的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上所产生的“一次极限抗击常数”的总和除以被抽查的所有可塑性攻击目标的数量而获得。同理,针对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也可以分别获得并分别共用同一个“二次极限抗击常数”和同一个“三次极限抗击常数”。
当然,如果在公安系统或武警部队中使用本发明,则可以针对每一个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进行测量并确定一个相应的更加接近客观现实的“极限抗击常数”。这样能够更精确地体现真实格斗效果,从而训练出更加客观实用的徒手格斗技术。
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的“极限抗击常数”的测量与计算方法如下:
在人体标本或具有人体组织性能的人体模特上,分别针对每一个可塑性攻击目标并使用测力仪器(如本发明中的安全极限抗击力测量装置)分别进行以下测量:
①针对一个完好无损的可塑性攻击目标,当实施一次打击后,在不产生人体组织细胞创伤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最大打击力,就是该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
②针对一个完好无损的可塑性攻击目标,当实施一次打击后,在产生“不可治愈人体组织细胞创伤率”最小值的情况下,用此次“打击力”减去该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即可得出该攻击目标的“一次极限抗击常数”。
③针对一个完好无损的可塑性攻击目标,当实施二次相同力量的打击后,在产生“不可治愈人体组织细胞创伤率”最小值的情况下,用其中一次打击力减去该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即可得出该攻击目标的“二次极限抗击常数”。
④针对一个完好无损的可塑性攻击目标,当实施三次相同力量的打击后,在产生“不可治愈人体组织细胞创伤率”最小值的情况下,用其中一次打击力量减去该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即可得出该攻击目标的“三次极限抗击常数”。
针对“不可塑性攻击目标”的“极限抗击力”的测量方法:
在人体标本或具有人体组织性能的人体模特上,针对每个不可塑性攻击目标并使用测力仪器(如本发明中的安全极限抗击力测量装置)分别进行以下测量:
①针对一个完好无损的不可塑性攻击目标,当实施一次打击后,在产生“不可治愈人体组织细胞创伤率”最小值的情况下,此次打击力就是该不可塑性攻击目标的“一次极限抗击力”。
②针对一个完好无损的不可塑性攻击目标,当实施二次相同力量的打击后,在产生“不可治愈人体组织细胞创伤率”最小值的情况下,其中一次打击力就是该不可塑性攻击目标的“二次极限抗击力”。
③针对一个完好无损的不可塑性攻击目标,当实施三次相同力量的打击后,在产生“不可治愈人体组织细胞创伤率”最小值的情况下,其中一次打击力就是该不可塑性攻击目标的“三次极限抗击力”。
参见图27A、27B和27C,详细说明本发明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的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方法。该方法的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步骤100——系统加电,对系统进行初始化,使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处于开始工作状态。然后,在第一次使用该系统时,进行步骤110;在第二次或第二次以上使用该系统时,若需要测量运动员的安全极限抗击力,则进行步骤120,若不需要测量运动员的安全极限抗击力,则进行步骤150。
步骤110——由操作员使用计算机7c进行以下操作:a.分别确定每个压力传感器所在的位置是属于人体的哪个攻击目标,每个攻击目标分别属于哪个人体部位;b.分别确定每个攻击目标的性质是属于可塑性攻击目标或是属于不可塑性攻击目标,并确定是属于决胜性攻击目标或是属于伤残性轻伤攻击目标;c.分别确定每个压力传感器所在的位置是属于人体的哪个抗击力测量区域;d.分别确每个攻击目标在被攻击后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攻击后果对被攻击者继续发挥攻击力的影响程度;e.分别确定哪些攻击目标在被攻击后会产生眼睛视力下降或失明的攻击后果;f.分别输入甲乙双方运动员的每个不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一次极限抗击力,二次极限抗击力,三次极限抗击力;g.输入:一次极限抗击常数,二次极限抗击常数,三次极限抗击常数。然后,进行步骤120。
步骤120——在训练或竞赛开始之前,针对甲乙双方运动员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根据是否全部了解或部分了解,由操作员通过微型计算机7c判定是否需要测量。若全部了解,则进行步骤150。
步骤130——若不了解或部分了解,则由操作员使用安全极限抗击力测量装置2中的一个压力传感器4c,并在需要测量的抗击力测量区域中,测量并获取经络穴位上一个可塑性攻击目标(抗击力测量区域中没有经络穴位的,可以测量其中的任一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其测量方法是,用压力传感器4c反复打击需要测量的攻击目标,每一次的打击力度由轻到重逐步加大打击力量,当被测量的运动员感觉无法承受并在被攻击目标上没有产生创伤时,由被测量的运动员自动叫停,最后一次打击在压力传感器4c上所产生的反冲力,即是被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压力传感器4c将该安全极限抗击力的测量信号传给信号调理电路5c进行放大、滤波处理,信号调理电路5c再将放大、滤波处理后的安全极限抗击力信号传给A/D转换器6c,由A/D转换器6c将代表安全极限抗击力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数据总线03传给微型计算机7c,由微型计算机7c用该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分别与一次极限抗击常数、二次极限抗击常数、三次极限抗击常数相加,从而分别计算出该可塑性攻击目标的:一次极限抗击力,二次极限抗击力,三次极限抗击力;并把这三项抗击力分别作为该抗击力测量区域中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的:一次极限抗击力,二次极限抗击力,三次极限抗击力。与此同时,微型计算机7c将针对测量安全极限抗击力时的每一次打击,控制报警提示部分11c实时地发出一次声音和一次灯光显示。其声音的大小和灯光的强度,将随着测量时打击力度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然后,进行步骤140。
步骤140——针对需要了解的甲乙双方运动员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由操作员判定是否依次测量完了。若没有测量完,则重复步骤130。
步骤150——若测量完了,或全部了解甲乙双方运动员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则由操作员通过微型计算机7c在有时间限制或没有时间限制的训练或竞赛模式中选择一种训练模式;在步骤200中所述的攻击负荷参数和累计攻击负荷参数中,可以各选择一项、或几项、或全部作为步骤200中计算、记录并显示的攻击负荷参数;选择是否关闭步骤230;同时,让甲方头盔上的变色眼罩9a、9b和乙方头盔上的变色眼罩9c、9d分别处于透明状态[其工作过程是:由操作员在微型计算机7c上输入一个使液晶眼罩处于完全透明的指令或由微型计算机7c自动通过微型数传电台10c、10a、10b、以及微控制器7a、7b分别控制电压调节电路8a、8b给变色眼罩9a、9b、9c、9d一个相应的电压,让其处于完全透明的状态,例如,利用硒化镉(CdSe)作为液晶51制成的液晶眼罩,可以使电压调节电路8a、8b的输出电压为零,从而使其完全处于透明状态;],或让甲方头盔上的不透明眼罩61a、61b和乙方头盔上的不透明眼罩61a、61b处于完全开启状态(其开启过程是:由操作员在微型计算机7c上输入一个开启透明眼罩的指令或由微型计算机7c自动通过微型数传电台10c、10a、10b、以及微控制器7a、7b分别控制甲方头盔上的电动机9a轴56a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电动机9b轴56b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当达到需要停止的位置时,相应位置的光电偶合器即一组光电偶合器63a和63b中的某一个相应的光电偶合器将分别给微控制器7a一个反馈信号,这时,微控制器7a将通过传动机构分别带动甲方头盔上的不透明眼罩61a、61b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由微控制器7b控制乙方头盔上的电动机9c轴56a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电动机9d轴56b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当达到需要停止的位置时,相应位置的光电偶合器即一组光电偶合器63c和63d中的某一个相应的光电偶合器将分别给微控制器7b一个反馈信号,这时,微控制器7b将通过从而通过传动机构分别带动乙方头盔上的不透明眼罩61a、61b处于完全开启状态)。然后,进行步骤160。
步骤160——微型计算机7c将根据操作员选择的训练或竞赛模式判定是否有时间限制。若没有时间限制,则进行步骤180。
步骤170——若有时间限制,则由操作员通过微型计算机7c输入实战格斗训练计划或竞赛规则规定的每次训练或竞赛时间限制参数;而后,再由操作员通过微型计算机7c确定为训练或竞赛开始倒计时,然后,进行步骤190。
步骤180——由操作员通过微型计算机7c输入实战格斗训练计划或竞赛规则规定的累计攻击负荷参数(例如:总攻击力、累计总有效攻击力、总攻击次数、累计有效总攻击次数等能够体现某一方面攻击负荷量的参数,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作为取胜标准)取胜标准。例如,若选择“累计总有效攻击力”作为取胜标准则,则相应地输入一个“数值”作为“累计总有效攻击力”取胜标准;而后,再由操作员通过微型计算机7c确定训练或竞赛开始。然后,进行步骤190。
步骤190——当训练或竞赛开始以后,并当甲方或乙方运动员实施一次攻击并击中对方由压力传感器所覆盖的攻击目标以后,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a或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b将自动测量并获取每个被攻击目标所承受的一次攻击力和被击中的攻击目标的数量,同时确定每个被攻击目标属于哪个人体部位,以及此次攻击的具体时间。如果是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a获得的测量信号,即乙方击中了甲方,则由一组压力传感器4a将该测量信号传给信号调理电路5a进行放大、滤波处理,信号调理电路5a再将放大、滤波处理后的该测量信号传给A/D转换器6a,由A/D转换器6a将该测量信号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数据总线01a传给微控制器7a,微控制器7a再控制微型数传电台10a将该测量信号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给微型数传电台10c,微型数传电台10c再将该测量数据传给微型计算机7c;而如果是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b获得的测量信号,即甲方击中了乙方,则由一组压力传感器4b将该测量信号传给信号调理电路5b进行放大、滤波处理,信号调理电路5b再将放大、滤波处理后的该测量信号传给A/D转换器6b,由A/D转换器6b将该测量信号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数据总线01b传给微控制器7b,微控制器7b再控制微型数传电台10b将该测量信号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微型数传电台10c,微型数传电台10c再将该测量数据传给微型计算机7c。
与此同时,若在被攻击目标当中,有代表眼睛的甲方的透明眼罩25a、25b或乙方的透明眼罩25a、25b被击中以后(也就是代表甲方或乙方眼睛的两个或其中的一个压力传感器被击中以后),或能够产生双目视力下降或双目失明的眼睛以外的攻击目标上的压力传感器被击中以后,则相应地模拟单目或双目视力下降、单目或双目失明的攻击效果。
例一:当甲方头盔23上的透明眼罩25a被击中以后,透明眼罩25a将攻击力传给甲方头盔23上的压力传感器35a,压力传感器35a将获得一个对攻击力的测量信号,然后,压力传感器35a再将测量信号传给信号调理电路5a进行放大、滤波处理,信号调理电路5a再将放大、滤波处理后的该测量信号传给A/D转换器6a,由A/D转换器6a将该测量信号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数据总线01a传给微控制器7a,由微控制器7a一方面通过微型数传电台10a、10c将测量信号传给微型计算机7c,另一方面确定其有效攻击力占眼睛部位一次极限抗击常数的百分比是多少,然后,控制电压调节电路8a并按照该百分比给液晶眼罩37a提供一个相应的电压,以使其产生与攻击力相应的透明度。比如,假设在此次攻击中,甲方透明眼罩25a承受了5公斤的有效攻击力,而该被攻击目标——甲方运动员的右眼的一次极限抗击常数是10公斤(眼睛是一个不可塑性攻击目标,因此每个运动员的每个眼睛的一次、二次或三次极限抗击常数应该都是分别相同的),那么,针对此次攻击,微控制器7a将控制电压调节电路8a给液晶眼罩9a一个相应的电压,以使其变成灰色并达到50%的透明度,从而模拟右眼受伤后引起视力下降50%的攻击效果;而透明眼罩25a若承受了10公斤或10公斤以上的有效攻击力,则微控制器7a将控制电压调节电路8a给液晶眼罩9a一个相应的电压,以使其达到完全不透明的状态,从而模拟右眼受伤后引起失明的攻击效果。液晶眼罩9a、9b、9c或9d可以从完全透明到完全不透明之间模拟16级透明度的变化。
例二:当甲方头盔23上的透明眼罩25a被击中以后,透明眼罩25a将攻击力传给甲方头盔23上的压力传感器35a,压力传感器35a将获得一个对攻击力的测量信号,然后,压力传感器35a再将测量信号传给信号调理电路5a进行放大、滤波处理,信号调理电路5a再将放大、滤波处理后的该测量信号传给A/D转换器6a,由A/D转换器6a将该测量信号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数据总线01a传给微控制器7a,由微控制器7a一方面通过微型数传电台10a、10c将测量信号传给微型计算机7c,另一方面确定其有效攻击力占眼睛部位一次极限抗击常数的百分比是多少,然后,按照该百分值控制不透明眼罩61a达到一个相应的关闭状态。例如,假设在此次攻击中,甲方透明眼罩25a(或能够产生双目视力下降或双目失明的眼睛以外的攻击目标上的压力传感器)承受了5公斤的有效攻击力,而该被攻击目标的一次极限抗击常数是10公斤,那么,针对此次攻击,不透明眼罩61a将达到50%的半关闭状态,以模拟右眼受伤后视力下降50%的攻击效果;而透明眼罩25a若承受了10公斤或10公斤以上的有效攻击力,则不透明眼罩61a将达到完全关闭状态,以模拟右眼失明后的攻击效果。其关闭过程是,微控制器7a将控制电动机9a轴56a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不透明眼罩61a向右侧移动,当达到需要停止的位置时,相应位置的光电偶合器即一组光电偶合器63a中的某一个相应的光电偶合器将给微控制器7a一个反馈信号,这时,微控制器7a将通过电动机控制甲方头盔23上的不透明眼罩61a达到一个与有效攻击力相应的关闭状态,以模拟甲方运动员右眼视力下降或失明的攻击效果。若是模拟左眼视力下降或失明的攻击效果,电动机9b或9d则相应地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若能够产生双目视力下降或双目失明的眼睛以外的攻击目标上的压力传感器被击中以后,将模拟两种结果:一种是作为眼睛以外的一般攻击目标对自身受伤的程度的模拟;另一种是对眼睛伤害程度的模拟。有关对眼睛伤害效果的模拟与击中代表眼睛的压力传感器后的效果模拟过程是一致的。
而如果是甲方头盔23上的透明眼罩25a和25b或乙方头盔23上的透明眼罩25a和25b同时被击中以后,或能够产生双目视力下降或双目失明的眼睛以外的攻击目标被击中以后,则同时模拟双目视力下降或双目失明的攻击效果。
“模拟单目或双目视力下降、单目或双目失明的攻击效果”的内容,也可以不在步骤190中进行而在步骤200中进行。这时,微控制器7a或7b将不再直接通过电压调节电路8a、8b分别控制变色眼罩9a、9b、9c、9d的透明度,而是由微型计算机7c确定其有效攻击力占眼睛一次极限抗击常数的百分比是多少,然后,微型计算机7c将控制信号依次通过微型数传电台10c和10a或10b传给微控制器7a或7b,这时,再由微控制器7a或7b通过电压调节电路8a、8b分别控制变色眼罩9a、9b、9c、9d的透明度,以模拟眼睛视力下降或失明的攻击效果。
然后,进行步骤200。
步骤200——由微型计算机7c完成以下三项任务,然后,进行步骤210。
1、控制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1c、1d和/或通过微型计算机7c上的显示器以甲方和乙方两个人体三维图像的形式模拟每一次攻击的攻击效果。例如,假如是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a上代表某一攻击目标的压力传感器被击中以后,那么,在代表甲方运动员的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1c上相应于被攻击部位的发光二极管或在显示器上代表甲方运动员的人体三维图像(在未被击中的情况下,人体三维图像的颜色为绿色,也可以是其它便于区别的颜色)中相应于被攻击的部位,将在微型计算机7c的控制下显示为与攻击力大小相应的红色(也可以是其它便于区别的颜色)。即攻击力相对大时,则红色光线就强,反之,则红色光线就弱,从而精确地模拟乙方运动员的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同时控制甲方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上的人体模特和代表甲方运动员的人体三维图像作360度旋转,以便于从不同角度观看其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
在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1c或1d上相应于被攻击目标的发光二极管的显示过程是:针对一次攻击,由微型计算机7c给微控制器14a一个需要模拟的数字信号,微控制器14a将该数字信号传给显示控制译码电路14b,通过显示控制译码电路14b最终确定相应于攻击部位的发光二极管38a需要接通电源从而发出红色光线以模拟某一个或某些攻击目标被击中,然后,显示控制译码电路14b再将确定那些发光二极管需要接通电源的信息传给显示输出接口控制电路14c,最后,由显示输出接口控制电路14c在微控制器14a的控制下控制LED显示装置执行对一次攻击的模拟工作。
使人体模特旋转或停止旋转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微型计算机7c上输入人体模特旋转或停止旋转的指令,微型计算机7c将分别给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1c、1d上的驱动电路(附图中未给出)一个控制信号,该驱动电路将控制电动机48进行连续的360度旋转或停止旋转,从而通过传动机构使人体模特44进行连续的360度旋转或停止旋转;另一种是当进行一次攻击效果的模拟时,由微型计算机7c将分别给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1c、1d上的驱动电路(附图中未给出)一个控制信号,该驱动电路将控制电动机48进行连续的360度旋转或停止旋转,从而通过传动机构使人体模特44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的360度旋转或停止旋转。
2、根据此次攻击所击中的攻击目标是否产生了有效攻击力而控制系统进行以下工作:如果此次被攻击者是甲方,微型计算机7c将控制微型数传电台10c把是否产生了有效攻击力的信号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给微型数传电台10a,再由微型数传电台10a将该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a,微控制器7a将控制报警提示部分11a针对此次攻击是否产生了有效攻击力而实时地给出相应的报警提示;如果此次被攻击者是乙方,微型计算机7c将控制微型数传电台10c把是否产生了有效攻击力的信号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给微型数传电台10b,再由微型数传电台10b将该信号传给微控制器7b,微控制器7b将控制报警提示部分11b针对此次攻击是否产生了有效攻击力而实时地给出相应的报警提示。
3、计算、记录并显示攻击方此次攻击的攻击负荷参数统计结果(例如:a.总攻击力;b.总有效攻击力与总无效攻击力;c.单个攻击目标所承受的最大攻击力;d.单个攻击目标所承受的最大有效攻击力;e.单个攻击目标所承受的最小无效攻击力;f.累计总有效攻击力与累计总无效攻击力;g.累计有效攻击次数与累计无效攻击次数;h.累计训练或竞赛时间)和甲乙双方运动员的累计攻击负荷参数统计结果(例如a.双方的累计总攻击力;b.双方的累计总有效攻击力;c.双方的累计总无效攻击力;d.双方的攻击力有效率;e.双方的累计攻击次数;f.双方的累计有效攻击次数;g.双方的累计无效攻击次数;h.双方有效攻击的成功率;i.双方的平均攻击频率;j.双方的最大攻击频率;k.双方的平均有效攻击频率;l.双方的平均无效攻击频率),以及被攻击目标的数量,被攻击目标所属的人体部位和攻击的具体时间。
步骤210——由微型计算机7c分别逐一判定在每个被攻击的决胜性攻击目标中:是否有独自承受的一次攻击力≥自身的一次极限抗击力的情况;或是否有独自承受的二次攻击力分别≥自身的二次极限抗击力的情况;或是否有独自承受的三次攻击力分别≥自身的三次极限抗击力的情况。若有,则进行步骤280。
步骤220——若步骤210判定结果为没有,则由微型计算机7c针对承受有效攻击力的攻击目标,按照其承受的有效攻击力占一次极限抗击常数的百分比下降其极限抗击力。例如,假设在此次攻击中,有一个攻击目标承受了50公斤的有效攻击力,而该被攻击目标的一次极限抗击常数是100公斤,那么,针对此次攻击,将该攻击目标的一次极限抗击力、二次极限抗击力、三次极限抗击力和安全极限抗击力各下降50%;并根据被攻击目标所产生的攻击后果对被攻击者继续发挥攻击力的影响程度,将攻击者每个攻击目标的极限抗击力提高一个相应的百分比。例如,该被攻击目标在被攻击后,被攻击者的实际攻击力将下降15%,那么,将攻击者每个攻击目标的一次极限抗击力、二次极限抗击力、三次极限抗击力和安全极限抗击力各提高15%。然后,进行步骤230。
步骤230——由微型计算机7c分别逐一判定在被攻击目标中:是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在同一个人体部位上的决胜性攻击目标被严重击伤的情况。例如,是否有两个不在同一个人体部位上的决胜性攻击目标的极限抗击力已经下降90%(也可以是80%至99%之间的任一百分比)或90%以上至99%之间的任一百分比;或是否有三个不在同一个人体部位上的决胜性攻击目标的极限抗击力已经下降80%(也可以是70%至90%之间的任一百分比)或80%以上至90%之间的任一百分比;或是否有四个不在同一个人体部位上的决胜性攻击目标的极限抗击力已经下降70%(也可以是60%至80%之间的任一百分比)或70%以上至80%之间的任一百分比的情况。若有,则进行步骤280。
在该步骤中,两个不在同一个人体部位上的决胜性攻击目标的极限抗击力“已经下降的百分比”,总大于三个不在同一个人体部位上的决胜性攻击目标的极限抗击力“已经下降的百分比”。
若需要模拟四个或四个以上不在同一个人体部位上的决胜性攻击目标极限抗击力的下降情况,可以按照以上方法依次类推。
假如在训练或竞赛中不需要模拟该步骤所述的攻击效果时,在系统的制作过程中将其省略。该步骤在暂时关闭或省略之后,在完成步骤220之后将直接进行步骤240。
步骤240——若步骤230判定结果为没有,或步骤230关闭或省略后,则由微型计算机7c判定训练或竞赛模式有没有时间限制。若有时间限制,则进行步骤260。
步骤250——若没有时间限制,则由微型计算机7c判定攻击方的累计攻击负荷参数(指选定作为取胜标准的攻击负荷参数)是否达了训练或竞赛规定的取胜标准。若达到了取胜标准,则进行步骤280;
若攻击方的累计攻击负荷参数(指选定作为取胜标准的攻击负荷参数)没有达到取胜标准,则重复步骤190。
步骤260——由微型计算机7c判定规定的训练或竞赛时间是否结束了。若没有结束,则重复步骤190。
步骤270——若规定的训练或竞赛时间结束了,则由微型计算机7c显示累计攻击负荷参数(指选定作为取胜标准的攻击负荷参数)小的一方失败的信息,并提示训练或竞赛结束。与此同时:
如果是甲方失败,则微型计算机7c通过微型数传电台10c和微型数传电台10a让微控制器7a一方面控制电压调节电路8a分别给液晶眼罩9a和9b一个相应的电压,以使其达到完全不透明的状态,或通过电动机9a和9b的转动让甲方的不透明眼罩61a和61b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从而用模拟甲方运动员双目失明的方式模拟甲方运动员丧失攻击能力的格斗效果;另一方面将控制报警提示部分11a针对甲方失败而给出相应的报警提示;
如果是乙方失败,则微型计算机7c通过微型数传电台10c和微型数传电台10b让微控制器7b一方面控制电压调节电路8b分别给液晶眼罩9c和9d一个相应的电压,以使其达到完全不透明的状态,或通过电动机9c和9d的转动让乙方的不透明眼罩61a和61b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从而用模拟乙方运动员双目失明的方式模拟乙方运动员丧失攻击能力的格斗效果;另一方面将控制报警提示部分11b针对乙方失败而给出相应的报警提示。
然后,进行步骤290。
步骤280——由微型计算机7c显示被攻击方失败的信息,并提示训练或竞赛结束。与此同时:
如果是甲方失败,则微型计算机7c通过微型数传电台10c和微型数传电台10a让微控制器7a一方面控制电压调节电路8a分别给液晶眼罩9a和9b一个相应的电压,以使其达到完全不透明的状态,或通过电动机9a和9b的转动让甲方的不透明眼罩61a和61b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从而用模拟甲方运动员双目失明的方式模拟甲方运动员丧失攻击能力的格斗效果;另一方面将控制报警提示部分11a针对甲方失败而给出相应的报警提示;
如果是乙方失败,则微型计算机7c通过微型数传电台10c和微型数传电台10b让微控制器7b一方面控制电压调节电路8b分别给液晶眼罩9c和9d一个相应的电压,以使其达到完全不透明的状态,或通过电动机9c和9d的转动让乙方的不透明眼罩61a和61b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从而用模拟乙方运动员双目失明的方式模拟乙方运动员丧失攻击能力的格斗效果;另一方面将控制报警提示部分11b针对乙方失败而给出相应的报警提示。
然后,进行步骤290。
步骤290——由微处理器让系统停止工作,或由操作员输入系统停止工作的指令,然后系统停止工作。

Claims (10)

1、一种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它由两组压力传感器(4a、4b)、信号调理电路(5a、5b)、A/D转换器(6a、6b)、微控制器(7a、7b)、微型计算机(7c)、电压调节电路(8a、8b)、微型数传电台(10a、10b)和电源(12a、12b)以及甲方和乙方头盔(23)、甲方和乙方无袖连体上衣(21)一起组成,其中,微型计算机(7c)连接微型数传电台(10c)组成一套控制输出装置(3),其特征在于;
一组压力传感器(4a)、信号调理电路(5a)、A/D转换器(6a)、微控制器(7a)、电压调节电路(8a)、液晶眼罩(9a和9b)、微型数传电台(10a)、电源(12a)以及甲方头盔(23)、甲方无袖连体上衣(21)和透明眼罩(25a和25b)组成一套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a);
另一组压力传感器(4b)、信号调理电路(5b)、A/D转换器(6b)、微控制器(7b)、电压调节电路(8b)、液晶眼罩(9c和9d)、微型数传电台(10b)、电源(12b)以及乙方头盔(23)、乙方无袖连体上衣(21)和透明眼罩(25a和25b)组成一套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b);
在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a)中,一组压力传感器(4a)中的每个压力传感器分别与信号调理电路(5a)连接,该信号调理电路(5a)与A/D转换器(6a)连接,该A/D转换器(6a)与微控制器(7a)之间通过数据总线(01a)连接,该微控制器(7a)分别与电压调节电路(8a)、微型数传电台(10a)和电源(12a)连接,并通过另一个线路(02a)控制该A/D转换器(6a)的工作过程,电压调节电路(8a)分别与两个液晶眼罩(9a和9b)连接;
在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b)中,一组压力传感器(4b)中的每个压力传感器分别与信号调理电路(5b)连接,该信号调理电路(5b)与A/D转换器(6b)连接,该A/D转换器(6b)与微控制器(7b)之间通过数据总线(01b)连接,该微控制器(7b)分别与电压调节电路(8b)、微型数传电台(10b)和电源(12b)连接,并通过另一个线路(02b)控制该A/D转换器(6b)的工作过程,电压调节电路(8b)分别与两个液晶眼罩(9c和9d)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其中:
所述的液晶眼罩(9a、9b、9C或9d)是在两片玻璃(50a和50b)中间的凹槽底部也即两片玻璃(50a和50b)的内层表面上镀上一层透明的电极并在凹槽中夹一层液晶(51),在该一个电极的一端安装一根导线(49a),在另一个电极的一端安装另一根导线(49b),从而构成一个液晶眼罩;导线(49a)与电压调节电路(8a或8b)连接,导线(49b)接地;
所述的微控制器(7a)、微控制器(7b)和微型计算机(7c),分别连接一个报警提示部分(11a或11b或11c),三个报警提示部分(11a或11b或11c)分别都由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15)、喇叭(16b)和发光二极管(16a)组成;在报警提示部分(11a)中,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15)与喇叭(16b)连接,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15)和发光二极管(16a)分别与微控制器(7a)连接;在报警提示部分(11b)中,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15)与喇叭(16b)连接,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15)和发光二极管(16a)分别与微控制器(7b)连接;在报警提示部分(11c)中,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15)与喇叭(16b)连接,语音发生及控制电路(15)和发光二极管(16a)分别与微型计算机(7c)连接;
所述的微型计算机(7c)还可以连接一套安全极限抗击力测量装置(2),它由一个压力传感器(4c)与信号调理电路(5c)连接,该信号调理电路(5c)与A/D转换器(6c)连接而构;一个压力传感器(4c)安装在手柄(17)的一端,信号调理电路(5c)和A/D转换器(6c)以及报警提示部分(11c)安装在电器箱(19)内,该电器箱(19)上设有与喇叭(16b)和发光二极管(16a)相应的开口,以便于观看发光二极管(16a),并听取喇叭(16b)所发出的声音;A/D转换器(6c)与微型计算机(7c)之间通过数据总线(03)连接,A/D转换器(6c)通过该数据总线(03)向微型计算机(7c)传送安全极限抗击力测量装置(2)的测量信息;微型计算机(7c)通过另一个线路(04)控制A/D转换器(6c)的工作过程;
所述的两组压力传感器(4a和4b)中的每个压力传感器的受力面的面积,应该是从0.05至1平方厘米之间的任一尺寸,并且每个压力传感器的受力面的面积在0.05至1平方厘米之内无论具体面积是多少,均代表一平方厘米的受力面的面积并代表一个攻击目标;一个压力传感器(4c)的受力面的面积,可以是从1至9平方厘米之间的任一尺寸,或是根据在通常情况下能够同时进行抗击能力训练的、人体同一部位上所有可塑性攻击目标的面积确定“抗击力测量区域”中的攻击目标的数量,从而进一步相应地确定一个压力传感器(4c)的受力面的面积;
所述的一组压力传感器(4a或4b)中,正对人体经络穴位的每个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与人体经络穴位或被攻击后能够产生重伤的人体部位相对应的位置上;而不正对人体经络穴位的每个压力传感器则围绕正对人体经络穴位或正对被攻击后能够产生重伤的人体部位上的每个压力传感器进行设置;只有代表左右眼睛的两个压力传感器(35a和35b)分别安装在头盔(23)外壳上与该两个压力传感器形状、尺寸相应的安装槽(37)内,压力传感器(35a和35b)的前面分别紧靠透明眼罩(25a和25b),后面分别紧靠液晶眼罩(9a和9b或9c和9d),在螺丝孔(34)内安装固定螺丝即可将前固定盖板(33)固定在头盔(23)的外壳上,并依次将透明眼罩(25a和25b)、压力传感器(35a和35b)和液晶眼罩(9a和9b或9c和9d)固定在安装槽(37)内,在压力传感器(35a和35b)的中间分别有一个开口(36a和36b),它们共同形成一个与前窗口(24a)和后窗口(24b)尺寸相应的窗口;
所述的甲方头盔(23)和乙方头盔(23)上各设有一个带栅栏的前通风孔(26)和头部左右的两个耳部通风孔(32);每个头盔的内部,分别有一个保护运动员头部的弹性头套,每个头盔作为安全防护装置可以覆盖人体(28)的整个头部和颈部外表60%至90%的任一面积,在每个头盔的下部区域(27)相对于颈部的位置上分别安装一组压力传感器(4a或4b)中代表颈部60%至90%的任一面积的压力传感器;在甲方头盔(23)和乙方头盔(23)的内部顶层分别安装并固定信号调理电路(5a和5b)、A/D转换器(6a和6b)、微控制器(7a和7b)、电压调节电路(8a、8b)、微型数传电台(10a和10b)、电源(12a和12b)和报警提示部分(11a和11b);每个报警提示部分(11a和11b)的一个发光二极管分别从甲方头盔(23)和乙方头盔(23)顶部的一个与发光二极管(16a)尺寸相应的小孔中伸出头盔外部,每个报警提示部分(11a或11b)的一个喇叭(16b)分别设置在甲方头盔(23)和乙方头盔(23)上、前通风孔(26)下半部的前通风孔栅栏以内;
所述的一组压力传感器(4a和4b)中,属于人体(28)头部的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并固定在甲方头盔(23)和乙方头盔(23)上,并布满除前窗口(24a)、前通风孔(26)、两个耳部通风孔(32)和发光二极管(16a)以外整个甲方头盔(23)和乙方头盔(23)的外表面;人体(28)躯干部位的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并固定在甲方无袖连体上衣(21)和乙方无袖连体上衣(21)的外表面,并布满整个甲方无袖连体上衣(21)和乙方无袖连体上衣(21)的外表面;甲方无袖连体上衣(21)和乙方无袖连体上衣(21)分别覆盖甲乙两个运动员整个人体躯干的外表面;膝盖处的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并固定在甲方一对护膝(20)和乙方一对护膝(20)的外表面,并布满每个护膝的外表面,每个护膝分别覆盖人体两个膝盖的左右与前部;甲方无袖连体上衣(21)和乙方无袖连体上衣(21)的结构相同,即:无袖连体上衣(21)的左右两个侧面分别设有一个便于穿戴的开口(30a),在臀部的下面设有一个便于穿戴的开口(30b),在开口(30a)的两侧设有一组穿戴固定部件(31a),在开口(30b)的两侧设有一个或一组穿戴固定部件(31b),在无袖连体上衣(21)上部的左右两个侧面还分别设有一个套在胳膊上的袖口(29a),在无袖连体上衣(21)下部的左右两个侧面还分别设有一个套在大腿上的裤腿口(29b);
所述的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a)和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b)与控制输出装置(3)之间,分别通过微型数传电台(10a)和微型数传电台(10b)与微型数传电台(10c)进行信息传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其中,所述的电压调节电路(8a、8b)、液晶眼罩(9a、9b、9c、9d)六部分,也可以由以下控制机构取代:
从微控制器(7a、7b)上去掉电压调节电路(8a、8b)和液晶眼罩(9a、9b、9a、9b)六部分之后,在微控制器(7a)上连接驱动电路(8a)和两组光电耦合器(63a、63b),驱动电路(8a)分别连接两个电动机(9a和9b);在微控制器(7b)上连接驱动电路(8b)和两组光电耦合器(63c、63d),驱动电路(8b)分别连接两个电动机(9c和9d);驱动电路(8a和8b)分别安装并固定在甲方和乙方头盔(23)的内部顶层;四组光电耦合器(63a、63b、63c、63d)分别安装在甲方头盔上的不透明眼罩(61a和61b)和乙方头盔上的不透明眼罩(61a和61b)的下面、不透明眼罩滑槽(58a和58b)的底部,以控制不透明眼罩(61a和61b)的关闭或开启位置;
在每一组压力传感器(4a或4b)中,让代表左右眼睛的两个压力传感器(35a和35b)也分别安装在头盔(23)外壳上、透明眼罩(25a和25b)的内侧、与该两个压力传感器形状、尺寸相应的安装槽(65)内,并由透明眼罩(25a和25b)从头盔(23)的外侧向里分别压在压力传感器(35a和35b)上,然后,在螺丝孔(53)内安装固定螺丝即可将前固定盖板(52)固定在头盔(23)的外壳上并将透明眼罩(25a和25b)和压力传感器(35a和35b)固定在安装槽(65)内,在压力传感器(35a)的中间有一个开口(62a),在压力传感器(35b)的中间有一个开口(62b),它们共同形成一个与前窗口(24a)和后窗口(24b)尺寸相应的窗口;
甲方头盔(23)上的电动机(9a和9b)和乙方头盔(23)上的电动机(9c和9d)分别各带动一套相同的传动机构,从而分别控制甲方头盔(23)上的不透明眼罩(61a和61b)或乙方头盔(23)上的不透明眼罩(61a和61b)的开启或关闭;传动机构的结构与工作过程是:电动机(9a和9b或9c和9d)可以分别在带动齿轮(55a和55b)转动的情况下,分别带动齿条(60a和60b)在头盔(23)外壳上形成的齿条活动槽(57a和57b)内左右移动,而齿条(60a和60b)分别和不透明眼罩(61a和61b)是一个整体,所以不透明眼罩(61a和61b)也将分别在不透明眼罩滑槽(58a和58b)内相应地左右移动,以使不透明眼罩(61a和61b)分别处于完全开启、部分开启或完全关闭状态;在后固定盖板(59)的螺丝孔(64)内安装固定螺丝将不透明眼罩(61a和61b)分别固定在不透明眼罩滑槽(58a和58b)内;齿轮(55a和55b)分别固定在电动机(9a和9b或9c和9d)的轴(56a和56b)上;电动机(9a和9b或9c和9d)分别安装并固定在电动机安装槽(54a和54b)内、头盔(23)外壳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其中,所述的微型计算机(7c)还可以分别连接两套结构相同的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1c和1d),每套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1c或1d)都由微控制器(14a)、显示控制译码电路(14b)、显示输出接口控制电路(14c)、LED显示装置(14d)和电源(14e)组成;在每套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1c或1d)中,微控制器(14a)分别与微型计算机(7c)、显示控制译码电路(14b)、显示输出接口控制电路(14c)和电源(14e)连接;显示控制译码电路(14b)与显示输出接口控制电路(14c)连接;显示输出接口控制电路(14c)与LED显示装置(14d)连接;每个LED显示装置(14d)都由一组发光二极管(38a)组成;每组光二极管(38a)的数量分别与每一组压力传感器(4a或4b)的数量相等,并且每个LED显示装置(14d)各分别安装在一个人体模特(44)的外表面,其中每个发光二极管(38a)在人体模特(44)上的安装位置与每一组压力传感器(4a或4b)中每个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即相同人体部位的一个发光二极管代表相同人体部位的一个压力传感器;微控制器(14a)、显示控制译码电路(14b)、显示输出接口控制电路(14c)和电源(14e)分别安装在固定基座(40)内;
在每个人体模特44的下面各有一个固定基座40,其内各安装有一个转动机构,每套转动机构是由电动机(48)、齿轮(47)、变速齿轮(42)和轴(39)组成的;其中,电动机(48)安装并固定在固定基座(40)内、固定基座(40)的底板(45b)上;电动机轴(46)上安装有一个齿轮(47);齿轮(47)与变速齿轮(42)咬合,以带动变速齿轮(42)转动;变速齿轮(42)安装并固定在轴(39)上;轴(39)的底端固定在锥形轴承上;锥形轴承固定在锥形轴承盒(43)内;锥形轴承盒(43)固定在固定基座(40)的底板(45b)上;轴(39)的中下部固定在轴承上;轴承固定在轴承盒(41)内;轴承盒(41)固定在固定基座(40)的顶板(45a)上;轴(39)的顶部固定在人体模特(44)上,并与人体模特(44)的两腿之间连接;
在每套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中,电动机(48)可以与一个驱动电路连接,该驱动电路与微控制器(14a)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其中,所述的甲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a)或乙方攻击效果测量与模拟装置(1b)中的微控制器(7a)或(7b),可以在完成原有工作的同时取代微型计算机(7c)完成其全部工作,从而可以在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中去掉控制输出装置(3),给取代微型计算机(7c)的微控制器(7a或7b)增加三个接口和一个显示器,一个接口用于连接该显示器,一个接口用于连接数据总线(03),另一个接口用于连接线路(04),并让微型数传电台(10a或10b)取代微型数传电台(10c),让报警提示部分(11a或11b)取代报警提示部分(11c),同时,在每套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1c和1d)中,增加一个微型数传电台,并让该微型数传电台连接微控制器(14a),这样就构成了没有控制输出装置(3)但又具有控制输出装置(3)全部功能的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
同时,也可以给新增显示器连接一个微型数传电台、一个微控制器和一个电源,并让该微型数传电台连接该微控制器,让该微控制器分别连接该显示器和该电源,从而,让该显示器从新增的三个接口中去掉连接,以无线电的信息传输方式实现实时地接受并显示训练或竞赛信息。
6、一种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系统加电,对系统初始化,使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处于开始工作状态;然后,进行步骤(2);
(2)由操作员在有时间限制或没有时间限制的训练或竞赛模式中选择一种训练模式;同时,让甲方头盔上的液晶眼罩(9a、9b)和乙方头盔上的液晶眼罩(9c、9d)分别处于透明状态,或让甲方头盔上的不透明眼罩(9a、9b)和乙方头盔上的不透明眼罩(9c、9d)分别处于完全开启状态;并在步骤(7)中所述的攻击负荷参数和累计攻击负荷参数中,各选择一项、或几项、或全部作为步骤(7)中计算、记录并显示的内容;然后,进行步骤(3);
(3)根据操作员选择的训练或竞赛模式判定是否有时间限制;若没有时间限制,则进行步骤(5);
(4)若有时间限制,则由操作员输入实战格斗训练计划或竞赛规则规定的每次训练或竞赛时间限制参数,而后,再由操作员确定为训练或竞赛开始倒计时;然后,进行步骤(6);
(5)由操作员输入实战格斗训练计划或竞赛规则规定的累计攻击负荷参数取胜标准,而后,再由操作员确定训练或竞赛开始;然后,进行步骤(6);
(6)当训练或竞赛开始以后,并当甲方或乙方运动员实施一次攻击并击中对方由压力传感器所覆盖的攻击目标以后,测量并获取每个被攻击目标所承受的一次攻击力和被击中的攻击目标的数量,同时确定每个被攻击目标属于哪个人体部位,以及此次攻击的具体时间;若在被攻击目标当中有代表眼睛的甲方的透明眼罩或乙方的透明眼罩被击中以后,或能够产生双目视力下降或双目失明的眼睛以外的攻击目标上的压力传感器被击中以后,则相应地模拟单目或双目视力下降、单目或双目失明的攻击效果;然后,进行步骤(7);
(7)通过攻击效果和攻击部位模拟装置(1c、1d)和/或通过显示器以甲方和乙方两个人体三维图像的形式模拟每一次攻击的攻击效果;同时,计算、记录并显示攻击方此次攻击的攻击负荷参数统计结果和甲乙双方运动员的累计攻击负荷参数统计结果以及被攻击目标的数量、被攻击目标所属的人体部位和攻击的具体时间;并将甲乙双方运动员的累计攻击负荷参数统计结果与攻击效果上显示;然后,进行步骤(8);
(8)分别逐一判定在每个被攻击的决胜性攻击目标中:是否有独自承受的一次攻击力≥自身的一次极限抗击力的情况;或是否有独自承受的二次攻击力分别≥自身的二次极限抗击力的情况;或是否有独自承受的三次攻击力分别≥自身的三次极限抗击力的情况;若有,则进行步骤(14);
(9)若没有,则针对承受有效攻击力的攻击目标,按照其承受的有效攻击力占一次极限抗击常数的百分比下降其极限抗击力;并根据被攻击目标所产生的攻击后果对被攻击者继续发挥攻击力的影响程度,将攻击者每个攻击目标的极限抗击力提高一个相应的百分比;然后,进行步骤(10);
(10)判定训练或竞赛模式有没有时间限制;若有时间限制,则进行步骤(12);
(11)若没有时间限制,则判定攻击方的累计攻击负荷参数(指选定作为取胜标准的攻击负荷参数)是否达了规定的取胜标准;若达到了取胜标准,则进行步骤(14);
若攻击方的累计攻击负荷参数(指选定作为取胜标准的攻击负荷参数)没有达到取胜标准,则重复步骤(6);
(12)判定规定的训练或竞赛时间是否结束了;若没有结束,则重复步骤(6);
(13)若规定的训练或竞赛时间结束了,则显示累计攻击负荷参数(指选定作为取胜标准的攻击负荷参数)小的一方失败的信息,并提示训练或竞赛结束,同时,用模拟失败方双目失明的方式模拟运动员丧失攻击能力的格斗效果;然后,进行步骤(15);
(14)显示被攻击方失败的信息,并提示训练或竞赛结束;同时,用模拟失败方双目失明的方式模拟运动员丧失攻击能力的格斗效果;然后,进行步骤(15);
(15)由微处理器让系统停止工作,或由操作员输入系统停止工作的指令,然后系统停止工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方法,其中,在步骤(1)之后、步骤(2)之前还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A)在第一次使用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时:a.分别确定每个压力传感器所在的位置是属于人体的哪个攻击目标,每个攻击目标分别属于哪个人体部位;b.分别确定每个攻击目标的性质是属于可塑性攻击目标或是属于不可塑性攻击目标,并确定是属于决胜性攻击目标或是属于伤残性轻伤攻击目标;c.分别确定每个压力传感器所在的位置是属于人体的哪个抗击力测量区域;d.分别确每个攻击目标在被攻击后所产生的不同程度的攻击后果对被攻击者继续发挥攻击力的影响程度;e.分别确定哪些攻击目标在被攻击后会产生眼睛视力下降或失明的攻击后果;f.分别输入甲乙双方运动员的每个不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一次极限抗击力,二次极限抗击力,三次极限抗击力;g.输入:一次极限抗击常数,二次极限抗击常数,三次极限抗击常数。然后,进行步骤(B);
(B)在训练或竞赛开始之前,针对甲乙双方运动员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根据是否全部了解或部分了解,由操作员判定是否需要测量;若全部了解,则进行权利要求6中的步骤(2);
(C)若不了解或部分了解,则在需要测量的抗击力测量区域中,测量并获取经络穴位上一个可塑性攻击目标(抗击力测量区域中没有经络穴位的,可以测量其中的任一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并用该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分别与一次极限抗击常数、二次极限抗击常数、三次极限抗击常数相加,从而分别计算出该可塑性攻击目标的:一次极限抗击力,二次极限抗击力,三次极限抗击力;并把这三项抗击力分别作为该抗击力测量区域中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的:一次极限抗击力,二次极限抗击力,三次极限抗击力;与此同时,针对测量安全极限抗击力时的每一次打击,实时地发出一次声音和一次灯光显示;然后,进行步骤(D);
(D)针对需要了解的甲乙双方运动员每个可塑性攻击目标的安全极限抗击力,由操作员判定是否依次测量完了;若没有测量完,则重复步骤(C);
若测量完了,则进行权利要求6中的步骤(2)。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方法,其中,步骤(6)中“模拟单目或双目视力下降、单目或双目失明的攻击效果”的内容,也可以不在步骤(6)中进行,而在步骤(7)中进行。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方法,其中:
所述的步骤(7)还将根据此次攻击是否产生了有效攻击力而进行相应的报警提示;
所述的步骤(13)、(14)还将根据甲方或乙方的失败而进行相应的报警提示。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方法,其中,在步骤(9)之后、步骤(10)之前还可以选择增加以下所述步骤,并在增加后,可以在进行权利要求6中的步骤(2)时,选择是否关闭以下所述步骤:
分别逐一判定在被攻击目标中:是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在同一个人体部位上的决胜性攻击目标被严重击伤的情况;若有,则进行权利要求6中的步骤(14);
若没有,则进行权利要求6中的步骤(10)。
CN 200410000296 2004-01-15 2004-01-15 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与模拟方法 Pending CN16405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00296 CN1640515A (zh) 2004-01-15 2004-01-15 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与模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00296 CN1640515A (zh) 2004-01-15 2004-01-15 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与模拟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0515A true CN1640515A (zh) 2005-07-20

Family

ID=34866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00296 Pending CN1640515A (zh) 2004-01-15 2004-01-15 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与模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64051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7616A (zh) * 2016-10-12 2016-12-21 大连文森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在线可视化编程的vr器械格斗类游戏制作体验系统
WO2017166240A1 (zh) * 2016-03-31 2017-10-05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服装及智能服装的控制方法
CN112669445A (zh) * 2020-12-23 2021-04-16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应用于格斗模拟数据的校验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998341A (zh) * 2021-02-08 2021-06-22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一种自适应充气头盔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6240A1 (zh) * 2016-03-31 2017-10-05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服装及智能服装的控制方法
CN106237616A (zh) * 2016-10-12 2016-12-21 大连文森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在线可视化编程的vr器械格斗类游戏制作体验系统
CN112669445A (zh) * 2020-12-23 2021-04-16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应用于格斗模拟数据的校验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998341A (zh) * 2021-02-08 2021-06-22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一种自适应充气头盔及其制造方法
CN112998341B (zh) * 2021-02-08 2022-10-04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一种自适应充气头盔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6051B2 (en) Interactive cognitive-multisensory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ssessing, profiling, trai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athletes and other populations
EP2836277B1 (en) Methods using interactive cognitive-multisensory interface for training athletes
US2022000125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act Sports Training
WO2007044537A3 (en) Exercise system with graphical feedback and method of gauging fitness progress
Levendusky et al. Impact characteristics of two types of soccer balls
US20230338816A1 (en) Wearable training apparatus, a training system and a training method thereof
CA2867304A1 (en) Concussion rehabilita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640515A (zh) 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模拟系统与模拟方法
CN208809417U (zh) 一种脚靶
CN1619261A (zh) 徒手格斗技术攻击效果测量系统与评价方法
RU94158U1 (ru) Тренажер-манекен носимый (варианты)
US20200038730A1 (en) Portable fighting opponent for boxing, martial arts, or any fighting arts
Teig High Performance Vision: How to Improve Your Visual Acuity, Hone Your Motor Skills and Up Your Game
CN207137305U (zh) 一种智能拳峰落点训练矫正器械
US20170333775A1 (en) Blocking pad tackling dummy and method
Singh Analysis of force, time, energy, psychological demand and safety of common kicks in martial arts
RU94471U1 (ru) Манекен-торс носимый (варианты)
Buckley et al. Design of a Shoulder Pad to Reduce the Risk of Injury in Men’s Lacrosse
CN205626990U (zh) 排球二传传球快速反应训练装置
Okubo et al. Habitual exercise and falls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Japanese adults
CN213912259U (zh) 手击式护眼健脑球
RU48799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ренировки боксера
CN214512606U (zh) 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
RU222704U1 (ru) Спортивный снаряд для занятий спортивными симуляторами и играми в виртуальной реальности
CN213789917U (zh) 一种用于武术搏击对抗的气拳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