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12606U - 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12606U
CN214512606U CN202120495042.2U CN202120495042U CN214512606U CN 214512606 U CN214512606 U CN 214512606U CN 202120495042 U CN202120495042 U CN 202120495042U CN 214512606 U CN214512606 U CN 214512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ile
fixedly connected
top cover
martial 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950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新德
徐海亮
杨晓立
田中
王二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4950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12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12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12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包括顶盖、立柱、功力桩和功力台;一对所述立柱固接在功力台的顶部;所述顶盖固接在立柱的顶部;所述功力台的顶部固接有功力桩底座;所述功力桩可拆卸式连接在功力桩底座的顶部;所述功力台的顶部固接有感应垫;所述功力台的顶部边角处固接铁柱,且铁柱共设置有四根;所述铁柱与铁柱之间通过棉绳连接,且棉绳共设置有四根;所述顶盖的四周设置有LED显示器;所述顶盖的内部设置有摄像头;所述顶盖的内部还设置有电灯;所述立柱共设置有两根;所述立柱的内部设置有音响;所述立柱的内部设置有摄像头;解决了传统武术训练、教学只能面对面教学训练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
背景技术
中华武术源于人类与大自然的搏斗,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盛世时期武术已成为一种体育活动,以满足民众强身健体、竞赛休闲娱乐的需要,中华武术可分为套路(散手的集成)、功力、对练(模拟实战)和实战四种演练及表现形式,其中练习功力是提高实战技击能力的主要途径,许多武术门派通过练石锁、石担、大杆、大枪、大刀、中幡、舞狮、舞龙等重器物和沉重兵器来练习力量和功力,诸多拳种都有踢树、打石、打吊沙袋的练功方式;北派武术如少林拳、查拳、华拳、梅花拳等拳种都有打立人桩以及立人沙袋,更有甚者,在墙壁或树干上画人形图案来踢打,南派武术如洪拳、蔡李佛、咏春等拳种也有利用打木人桩来校正散手中的攻防技术动作,从而增加力量、增加打击能力和抗击打能力等实战功法和功力,各家技法不同,南北差异很大,南方拳种多用拳法、掌法、肘法等近距离散手动作;北方拳种多运用腿法、跳跃腾挪、大步前进后退等特点的散手动作;内家拳善于近身靠法等散手动作,只是在和平盛世期间民众对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需求增多,吃苦耐劳的精神日渐退化,练习武术功力的人日渐减少,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精髓,我们集诸拳种的实战散手动作,与功法相结合,编成套路及组合段子来进行演练和实战模拟,从而部分实现了武术四种表现形式。
现实社会的体能游戏缺乏智能化,电子游戏又缺乏体能锻炼;并且现代传统教学多为人工面对面的教学训练,受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影响;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实社会的体能游戏缺乏智能化,电子游戏又缺乏体能锻炼;并且现代传统教学多为人工面对面的教学训练,受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影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包括顶盖、立柱、功力桩和功力台;一对所述立柱固接在功力台的顶部;所述顶盖固接在立柱的顶部;所述功力台的顶部固接有功力桩底座;所述功力桩可拆卸式连接在功力桩底座的顶部;所述功力台的顶部固接有感应垫;所述功力台的顶部边角处固接铁柱,且铁柱共设置有四根;所述铁柱与铁柱之间通过棉绳连接,且棉绳共设置有四根。
进一步,所述顶盖的四周设置有LED显示器;所述顶盖的内部设置有摄像头;所述顶盖的内部还设置有电灯;所述立柱的侧壁固接有操作面板;所述功力台的侧壁固接有台阶;所述功力台的一侧还设置有体重秤;使用时,操作面板能够进行人脸识别;本装置能够实现对技术动作的数据显示和采集。
进一步,所述立柱共设置有两根;所述立柱的内部设置有音响;所述立柱的侧壁固接有LED显示器。
进一步,所述功力桩分为头部区、胸部区、桩手区、腰腹区和下肢区;所述功力桩表面各个区域均设置有感应器。
进一步,所述铁柱的外周包裹有软性材料。
进一步,所述功力桩底座的表面设置有插座;所述功力桩的底部设置有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解决了传统武术训练、教学只能面对面教学训练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是武术与电子智能玩法的结合,在保持电子游戏乐趣的同时学练武术强身健体。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集合了武术精华,运用现代设备及智能技术,通过感应芯片与各局部传感器之间的连接,实现数据量化分析与综合评价,从而创建科学、量化、客观的评分体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功力桩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中:1、顶盖;2、立柱;3、功力桩;31、头部区;32、胸部区;33、桩手区;34、腰腹区;35、下肢区;4、功力台;5、功力桩底座;6、感应垫;7、铁柱;8、棉绳;9、摄像头;10、电灯;11、音响;12、LED显示器;13、操作面板;14、体重秤;15、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包括顶盖1、立柱2、功力桩3和功力台4;一对所述立柱2固接在功力台4的顶部;所述顶盖1固接在立柱2的顶部;所述功力台4的顶部固接有功力桩底座5;所述功力桩3可拆卸式连接在功力桩底座5的顶部;所述功力台4的顶部固接有感应垫6;所述功力台4的顶部边角处固接铁柱7,且铁柱7共设置有四根;所述铁柱7与铁柱7之间通过棉绳8连接,且棉绳8共设置有四根;使用时,功力桩3设有不同的直径和高度,将不同直径和高度的功力桩3通过功力桩底座5固接在功力台4的顶部,使得本装置能够适应不同身高和体型的人群;感应垫6的形状为三个依次增大的半圆,感应垫6的设置,让智能功力台的练习更有效的帮助练功者提升实战步法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顶盖1的四周设置有LED显示器12;所述顶盖1的内部设置有摄像头9;所述顶盖1的内部还设置有电灯10;所述立柱2的侧壁固接有操作面板13;所述功力台4的侧壁固接有台阶15;所述功力台4的一侧还设置有体重秤14;使用时,操作面板13能够进行人脸识别;本装置能够实现对技术动作的数据显示和采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立柱2共设置有两根;所述立柱2的内部设置有音响11;所述立柱2的侧壁固接有LED显示器12;所述功力桩3分为头部区31、胸部区32、桩手区33、腰腹区34和下肢区35;所述功力桩3表面各个区域均设置有感应器;所述铁柱7的外周包裹有海绵;所述功力桩底座5的表面设置有插座;所述功力桩3的底部设置有插头;使用时,将功力桩3底部的插头插入插座后,实现对功力桩3内部感应芯片的供电;演练功力台4内安装有智能芯片主机、有线/无线连接模块(体育场馆云计算连接)、体重秤、强弱电管理装置、后备电源模块、人脸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
工作原理:功力桩3设有不同的直径和高度,将不同直径和高度的功力桩3通过功力桩底座5固接在功力台4的顶部,使得本装置能够适应不同身高和体型的人群;感应垫6的形状为三个依次增大的半圆,感应垫6的设置,让智能功力台的练习更有效的帮助练功者提升实战步法能力;将功力桩3底部的插头插入插座后,实现对功力桩3内部感应芯片的供电;演练功力台4内安装有智能芯片主机、有线/无线连接模块(体育场馆云计算连接)、体重秤、强弱电管理装置、后备电源模块、人脸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立柱(2)、功力桩(3)和功力台(4);一对所述立柱(2)固接在功力台(4)的顶部;所述顶盖(1)固接在立柱(2)的顶部;所述功力台(4)的顶部固接有功力桩底座(5);所述功力桩(3)可拆卸式连接在功力桩底座(5)的顶部;所述功力台(4)的顶部固接有感应垫(6);所述功力台(4)的顶部边角处固接铁柱(7),且铁柱(7)共设置有四根;所述铁柱(7)与铁柱(7)之间通过棉绳(8)连接,且棉绳(8)共设置有四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的四周设置有LED显示器(12);所述顶盖(1)的内部设置有摄像头(9);所述顶盖(1)的内部还设置有电灯(10);所述立柱(2)的侧壁固接有操作面板(13);所述功力台(4)的侧壁固接有台阶(15);所述功力台(4)的一侧还设置有体重秤(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共设置有两根;所述立柱(2)的内部设置有音响(11);所述立柱(2)的侧壁固接有LED显示器(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功力桩(3)分为头部区(31)、胸部区(32)、桩手区(33)、腰腹区(34)和下肢区(35);所述功力桩(3)表面各个区域均设置有感应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柱(7)的外周包裹有软性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功力桩底座(5)的表面设置有插座;所述功力桩(3)的底部设置有插头。
CN202120495042.2U 2021-03-08 2021-03-08 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 Active CN214512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95042.2U CN214512606U (zh) 2021-03-08 2021-03-08 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95042.2U CN214512606U (zh) 2021-03-08 2021-03-08 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12606U true CN214512606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61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95042.2U Active CN214512606U (zh) 2021-03-08 2021-03-08 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12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21243A (en) Para-peripheral sports training center
CN109045570B (zh) 多功能哑铃球体育器材及其使用方法
CN101347674A (zh) 训练和健身设备
CN101081333A (zh) 武术推手功力训练器
KR20090123941A (ko) 구기 운동 장치
CN103657049A (zh) 拳击模拟练习器
KR101263699B1 (ko) 권투 연습장치
CN101450252B (zh) 高尔夫训练组件
CN201088821Y (zh) 吊桩
CN112007343A (zh) 一种双臂型拳击陪练机器人
CN214512606U (zh) 一种中华武术智能功夫桩
CN209771274U (zh) 提供多种球类运动的装置
CN201500443U (zh) 一种新型电子式足球运动器
CN201930498U (zh) 一种室内高尔夫挥杆练习设备
CN207679986U (zh) 多功能羽毛球教学用辅助训练架
CN206730377U (zh) 一种新型体能训练装置
CN113041586A (zh) 一种武术智能功夫桩的感应识别反应系统
CN216222837U (zh) 一种新型球类运动板乒球
CN212522943U (zh) 一种高尔夫球推杆训练装置
CN201529388U (zh) 一种新型电子式高尔夫球运动器
CN2808236Y (zh) 气动投篮玩具
CN217092002U (zh) 一种多功能篮球运动系统
CN214436363U (zh) 一种乒乓球步伐训练装置
CN212680027U (zh) 一种体育类运动模拟训练装置
KR20120043814A (ko) 태권도 트레이닝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