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8999A - 可分离式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可分离式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38999A
CN1638999A CNA038050854A CN03805085A CN1638999A CN 1638999 A CN1638999 A CN 1638999A CN A038050854 A CNA038050854 A CN A038050854A CN 03805085 A CN03805085 A CN 03805085A CN 1638999 A CN1638999 A CN 1638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ame
wheel
steering shaft
handle
bi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508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川进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638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89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 B62K5/05Tricycles characterised by a single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3/00Cycles convertible to, or transformable into, other types of cycles or land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5/00Collapsible or foldable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容易地操作把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该可分离式自行车,备有可接合和脱开的前车架(13)和后车架(6),在后车架(6)上备有乘座部(2)和旋转驱动的后轮(3),在前车架(13)上备有左右一对前轮(4)和把手(5),该左右一对前轮(4)可绕左右方向同一轴心(X)转动,把手(5)使前轮(4)的旋转轴心(X)以转向轴(20)为中心前后摆动,在将前后车架(13、6)接合着的状态,转向轴(20)的轴心(Y)相对于铅直方向(N)呈前倾状。

Description

可分离式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分离式自行车。
技术背景
日本实开昭62-141591号公报(已往例1)、日本实开昭49-137246号公报(已往例2)中,提出了一种自行车。该自行车能作为一般的自行车使用,必要时可以将前轮和后轮分离,只将前轮侧作为购物小车或婴儿车使用。
已往例1记载的可分离式自行车是三轮车,具有乘座部、由坐在该乘座部上的驾驶者的人力驱动旋转的后轮、设在乘座部前方的左右一对前轮、对该两前轮进行转向用的把手。
乘座部和后轮设在后车架上,两前轮和把手设在前车架上,该前后车架可以接合和脱开。
这里,如图20所示,左右前轮100相对于沿铅直方向配置的转向轴P(即,操作把手时的中心位置),位于朝斜前方突出的位置,借助这样地突出,可确保载置购物筐和婴儿车车体的空间S。
把该已往的可分离式自行车作为自行车使用时,如图20所示,由于前轮100设在转向轴P的斜前方,所以,在操作把手时,前轮100的动作(见空心箭头)是以r为半径的摆动(圆弧移动),该r是从转向轴P的下端到位于其斜前方的各前轮100的距离。
即,这时,在各前轮100的外周下端接地的部分,作用着与前轮100的旋转(转动)方向明显不同的水平横向滑动摩擦。该水平横向滑动摩擦相当大。
结果,该已往的可分离式自行车,转向轴P是直立的,不容易操作把手,存在着驾驶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用简单的构造在运动中容易地操作把手(转向)的、乘坐舒适的可分离式自行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方案。
本发明的可分离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备有可接合和脱开的前车架13和后车架6。在后车架6上备有乘座部2和旋转驱动的后轮3。在前车架13上备有左右一对前轮4和把手5,该左右一对前轮4可绕左右方向同一轴心X转动,把手5使前轮4的旋转轴心X以转向轴20为中心前后摆动。在将前后车架13、6接合着的状态,转向轴20的轴心Y相对于铅直方向N呈前倾状。
这样,将转向轴20的轴心Y形成为前倾状,将把手5向右转动时(转向时),后车架6向右倾,相反地,将把手5向左转动时(转向时),后车架6向左倾。因此,随着该后车架6的向左右倾,乘坐在乘座部2上的驾驶者的重心与乘座部2一起偏心,结果,容易转向。另外,驾驶者主动地将重心左右移动,使后车架6倾斜,也可以使把手5的操作容易。
另外,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把前后车架13、6接合着的状态,把手5的把手柱15相对于铅直方向N呈后倾状。这样,从乘座部2可容易地操作把手。另外,上述转向轴20最好设在前车架13上。另外,上述把手5最好可调节前后位置地安装在把手柱15上。这样,在把前车架13相对于后车架6接合或脱开时,可以使把手位于适当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之自行车的侧面图。
图2是在第1实施形态的自行车中,剖切掉把手时,从侧面看前轮动作的要部放大图。
图3是在第1实施形态的自行车中,剖切掉把手时,从正面看前轮动作的要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之自行车的侧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之自行车的正面图。
图6是单独使用前车架时的侧面图。
图7是连接机构的局部剖切侧面图。
图8是表示对比发明涉及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侧面图。
图9是图8中的A-A线向视图。
图10是图8中的B-B线向视图。
图11是将前车架的后车架承接部作为转向轴、将后车架的前车架结合部作为轴承部时的要部侧面图。
图12是将前车架的后车架承接部作为轴承部、将后车架的前车架结合部作为转向轴时的要部侧面图。
图13是对比发明之可分离式自行车中的、把手操作状况的平面解析图。
图14是前车架的后车架承接部作为转向轴、后车架的前车架结合部作为轴承部时,采用的止脱机构的侧断面图。
图15是图14中的C-C线向视图(稍稍缩小)。
图16是图14中的D-D线向视图。
图17是表示包袋的侧断面图。
图18是将图17的包袋改变样式使用例的侧断面图。
图19是便于在转向轴上设置悬挂装置的例与图14进行比较的侧断面图。
图20是已往公知的可分离式自行车中的、把手操作状况的平面解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之可分离式自行车前,参照图8~图19说明与其基本构造相同的可分离式自行车(对比发明),然后着眼于它们的不同点,用图1~图7所示的实施形态说明本发明的主要部。
图8至图10所示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具有由车座等构成的乘座部2、被坐在该乘座部2上的驾驶者(图未示)的人力驱动旋转的后轮3、设乘座部2前方的左右一对前轮4、对两前轮4进行转向用的把手5。乘座部2和后轮3设在后车架6上。
该后车架6具有中心柱7和后叉部8。中心柱7将乘座部2可调节高度地保持着。后叉部8在该中心柱7的后部侧,构成二股状的三角形架,将后轮3可旋转地保持着。另外,在后车架6上,在坐在乘座部2上的驾驶者的脚能够得到的位置,安装着踏板装置9,并且,还安装着把踩动该踏板装置9的力传递到后轮3的链等的传动机构10。
两前轮4和把手5设在前车架13上。该前车架13具有轴支承杆14和一对把手柱15,轴支承杆14将左右前轮4的旋转中心部相互连接,一对把手柱15从轴支承杆14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向上方立起,保持着把手5。前轮4在轴支承杆14的两端部,可绕着左右方向的轴心X旋转。前车架13和后车架6可相互接合和脱开。
该接合部分,是由设在前车架13上的后车架承接部17、和设在后车架6上的前车架结合部18构成。
如图11所示,前车架13的后车架承接部17,是沿铅直线向上方突出的圆形断面轴,可以将它作为转向轴20。这时,后车架6的前车架接合部18可以形成为外嵌装的筒形的轴承部21,转向轴20从下往上穿过轴承部21并可以旋转。
将前车架13和后车架6组合起来的顺序是,从上面将后车架6的前车架结合部18(轴承部21)套在前车架13的后车架承接部17(转向轴20)上。
另外,与其不同的构造是,如图12所示,后车架6的前车架结合部18,是朝下方突出的圆形断面轴,也可以将它作为转向轴20。这时,前车架13的后车架承接部17是筒形的轴承部21,转向轴20从下往上地穿过轴承部21并可旋转。
这样,将前车架结合部18与后车架承接部17的嵌合关系形成为“轴”与“轴承”的关系,其组装顺序是,从上面将后车架6的前车架结合部18(转向轴20)插入前车架13的后车架承接部17(轴承部21)内。这样,驾车者对乘座部2的体重作用到后车架6上时,不产生使前车架结合部18与后车架承接部17脱开方向的力。
从图9和图10可知,前车架13的后车架承接部17,设在两前轮4的左右方向中心位置。即,左右前轮4和后车架承接部17三者的位置关系是,在左右前轮的旋转轴心X上排列成一直线。该后车架承接部17,如上所述,兼备转向轴20或轴承部21的作用(作为转向时的中心位置(转向轴心Y)的作用),该转向轴心Y和左右前轮4的旋转轴心X是交叉的关系。
因此,在操作了把手5时,各前轮4如图13所示,因轴支承杆14的摆动而被转向,轴支承杆14的摆动以后车架承接部17的中心作为轴心Y。因此,在转向时各前轮4的动作,是以R为半径的圆弧移动,该R是从后车架承接部17到位于其左右方向的各前轮4的距离,上述圆弧移动是沿着前轮4的旋转(转动)方向。因此,与已有技术所示的可分离式自行车(图20)不同,几乎没有水平横向滑动摩擦,所以把手操作极容易。另外,构造也非常简单。
但是,已有技术所示的可分离式自行车中,在将前后车架接合着时,防止其意外脱开的措施是,在已往例1中,在把连接部(轴)插入连接管的状态下,在连接部上采用了止脱销的构造,但是,其操作很麻烦,而且在行驶中止脱销发出喀嗒喀嗒的声音。在已往例2中,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
本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中,如图14~图16所示,前车架13的后车架承接部17作为转向轴20、后车架6的前车架结合部18作为轴承部21时(图11所示情形),即,后车架承接部17作为向上方突出的转向轴20、前车架结合部18作为供转向轴20从下往上穿过的轴承部21时,在转向轴20上设置了止脱机构24。
如图14所示,在转向轴20上,在其外周面沿全周设置了止挡部22,该止挡部22用于把轴承部21保持在预定的高度。另外,在轴承部21内设有球轴承23,该球轴承23将转向轴20可旋转地保持着并且使其旋转更灵活。该球轴承23与转向轴的离合容易,并且保持着比较松的嵌合关系,这样,可以缓和轴承部21与转向轴20的接合部处的应力集中。
上述止脱机构24,使转向轴20的、从轴承部21往上方突出的部分可以弯折,用该转向轴本身结合在轴承部21的上面,更加起到止脱作用。本例中,为了使操作性更好,即,为了能随心所欲地操作、并且当外力作用时能切实地发挥止脱作用,采用了肘杆机构。
即,转向轴20通过与其轴心直交的枢轴25分成了根本侧轴26和前端弯折轴27,这样,前端弯折轴27可以在180°的范围内弯折。在前端弯折轴27上交替地设置了接合凹部30和凸轮31,该接合凹部30和凸轮31包围在枢轴25的周围。接合凹部30共设有3个,当前端弯折轴27直立着时以及横卧着时,各接合凹部30朝向正下方。
在根本侧轴26上,设有从枢轴25的下方侧朝着该枢轴25突出的止挡轴32,该止挡轴32被弹簧33往上方推压。该止挡轴32能与接合凹部30接合。
因此,将前车架13与后车架6接合时,先将转向轴20的前端弯折轴27直立,把转向轴20嵌入轴承部21内后,再将转向轴20的前端弯折轴27弯折使其横卧。
在该弯折时,由于止挡轴32要先越过凸轮31,所以止挡轴32抵抗弹簧33被压向下方,在越过了凸轮31后与相邻的接合凹部30吻合时,被弹簧33推上而朝上方突出,结果,与该吻合的接合凹部30(前端弯折轴27为横卧状态时,朝向正下方的接合凹部30)接合。
这样,横卧着的前端弯折轴27(双点划线所示)与轴承部21的上面接合,可得到止脱作用。这时得到的止脱作用,例如,在只把后车架6提起时那样的外力作用时,也起到很好的止脱作用。
如图8等所示,在前车架13上,在把手柱15的前部以及左右前轮4之间形成了空间,可以把包袋40放在该空间内。设有从前车架13向前方突出的前部载物台41,可以把包袋40放在前部载物台41上。这样,在把前车架13和后车架6分离后,可以将前车架13直接作为购物小车或简易搬运车等使用。
例如,骑着自行车1到超市等购物时,在商店的存车场将前车架13和后车架6分离,只把后车架6放在存车场内,而将前车架13带入店内。在店内不使用店方提供的小车,将购入品装在前车架13的前部载物台41或包袋40内即可。
因此,在收款台把从小车取出的购入品再次放入前车架13的前部载物台41或包袋40内即可,出店后,将前车架13与后车架16连接起来,作为自行车1骑着回家。因此,与已往不同的是,已往,要考虑每个购入品的形状、软硬性、温度的高低差等,装入店方提供的形状不稳定的购物袋中,非常麻烦,并且,还要把该购物袋稳定地放在已往一般的自行车上。本实施例中,由于不用购物袋,店方可以节约经费,节约的经费可反映到商品价格上(低价格化),同时也减轻了垃圾问题。
不仅如此,把后车架6放在停车场时,由于没有前车架13,意味着没有占地面积大的把手5,所以能有效地利用存车场的空间。
如图8所示,在将后车架6与前车架13分离后,为了能稳定地存放后车架6,最好在后车架6上设置支撑60。为了不影响自行车1的行驶,该支撑60做成为弹起式或可装御式。
为了使前车架13更方便地作为购物小车或简易搬运车等使用,在前部载物台41的前端侧设置小脚轮43。该小脚轮43可以自由摆动,另外,必要时该小脚轮最好做成为带有制动器44的形式。在将前车架13和后车架6接合着时,如图8所示,该小脚轮43必须是抬起的状态。这时,把手柱15相对于铅直线N是后倾的状态,容易进行把手5的操作。
上述载物台41最好做成为筐的构造,不仅支承包袋40的底部,也可包围其外周。另外包袋40相对于前部载物台41能够固定和脱开,并且最好设有能锁定载置状态的锁定机构(图未示),以防止被抢。
图17表示包袋40的一例,图18表示改变该包袋40的样式的使用状况。
该包袋40,备有可用拉锁、搭钩、钮扣、尼龙拉锁等(图未示)开闭的盖部47,打开该盖部47后,在深度方向的中途设有中底48。该中底48的一端部,也通过拉锁、搭钩、钮扣、尼龙拉锁等(图未示)可脱开地连接着,根据收容品(购入品等)的形状、软硬性、温度的高低差等,选择是否使用中底48。
另外,在中底48上的里侧,设有分格用的分隔材49,该分隔材49的前端部也用拉锁、搭钩、钮扣、尼龙拉锁等(图未示)可脱开地连接在中底48上。因此,在该分隔材49包围的内部,可以收容要与其它收容品分开收容的物品,例如鸡蛋等容易破损的食品、热的食品、冰冻食品等。另外,图17是表示侧断面图,从正面看时,也可以与该图同样地设置中底48和分隔材49。
图19表示在前车架13的转向轴20上设置了悬挂装置52的例子。该悬挂装置52是采用上侧大直径下侧小直径的弹簧,在其下面侧通过弹簧安装轮53固定在后车架6的轴承部21上。另外,在该悬挂装置52的下端部,安装着与前车架13的轴支承杆14上面结合的垫圈54。在该垫圈54上,形成了可穿过转向轴20的中心孔,所以,在前车架13和后车架6的接合和脱离时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为了设置该悬挂装置52,与图14所示情形不同,在前车架13的转向轴20上,不设置止挡部22。另外,上述悬挂装置52也可以固定在前车架13的转向轴20上,也可以采用上下直径均等的弹簧。
后车架6中,在连接前轮4和后轮3的主骨部分61上,通过设置左右轴枢结部或橡胶等干扰材,设置在预定范围内允许上下方向弯折的弯折或弹性的接头部(图未示),可以缓和后车架承接部17和前车架结合部18的接合部处的应力集中,提高乘座舒适性和驾驶性。
另外,不限定于在前轮4的前部设置前部载物台41,以及将包袋40载置在该前部载物台41上。也可以没有前部载物台41地载置包袋40,也可以不设置包袋40只设置前部载物台41。另外,该前部载物台41,也可以做成为用于载置特定物品等的构造(超市的购物筐、婴儿车等)。
上述是对比发明的形态,下面,着眼于与上述形态的不同点,说明本发明可分离式自行车的第一实施形态。除了该不同点以外的部分,采用与图8~图19所示同样的构造,能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其详细说明从略。
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本实施形态的可分离式自行车中,具有由车座构成的乘座部2、后轮3、左右一对前轮4、转向用的把手5,乘座部2和后轮3设在后车架6上。该后车架6具有中心柱7和后叉部8,在后车架6上安装着踏板装置9和传动机构10,坐在乘座部2上的驾驶者用脚踩踏板装置9时,通过传动机构10后轮3被驱动。
左右两前轮4和把手5设在前车架13上,该前车架13具有轴支承杆14和把手柱15,左右前轮4在轴支承杆14的两端部,可绕着左右方向的轴心X旋转。前车架13和后车架6可相互接合和脱开。在前车架13的前部,设有前部载物台41和包袋40,在后车架6上设有支撑60。另外,在前部载物台41的下部,与前述可分离式自行车同样地,也可以设置小脚轮44。这些构造与图18~图19所示者相同。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中,设在前车架13和后车架6的接合部分的转向轴20的轴心Y,相对于铅直线N是前倾状态,这一点与对比发明的可分离式自行车不同。
如图2所示,转向轴20的转向轴心Y与铅直线N的角度Q(主销后倾角),以铅直线N为基准、在自行车1的前方侧(图2中在铅直线N的左侧)。而一般的自行车(图未示)中,主销后倾角全部是在图2中的把手柱15倾斜侧(铅直线N的右侧)。
换言之,以铅直线N为基准,一般自行车的主销后倾角产生在正方向,本实施形态中,上述角度Q(主销后倾角)产生在负方向。
另外,本实施形态中,转向轴20是作为前车架13的后车架承接部17,后车架6的前车架结合部18是作为轴承部21(图11所示构造模式),但是,也可以把前车架结合部18和后车架承接部17的嵌合关系形成为“轴”与“轴承”的关系(图12所示的构造模式)。
具有该构造的本实施形态的自行车1中,转动把手5时,连接左右前轮4的旋转轴心X(轴支承杆14),以前倾的转向轴心Y为中心、在倾斜的平面内摆动。
图2中表示将把手5向左转的情形,这时,左侧前轮4A欲往斜后上方移动,右侧的前轮4B欲往斜前下方移动。
当然,如图3所示,实际上左右前轮4(4A、4B)都保持着接地状态,所以上述那样的左侧前轮4A朝斜上方移动的倾向以及右侧前轮4B朝斜下方移动的倾向,不成为两前轮4(4A、4B)的上下动,随着转向轴20朝左侧摆动(α),后车架6朝左侧(图3中是右侧)倾。因此,随着该后车架6的朝左侧倾,乘座部2也朝同样方向倾。
由此可见,向左转动把手5要左拐弯时,随着后车架6和乘座部2向左倾,坐在该乘座部2上的驾驶者也同样地往左侧倾,这样,驾驶者的重心朝着倾斜的下侧偏心。即,对于自行车左拐弯时产生的离心力,驾驶者将重心朝着与该离心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结果很容易转向。即使在高速行驶时,也不必显著地降低速度,可以稳定地拐弯。另外,驾驶者主动地将重心左右移动,将后车架6倾斜,可以很容易地操作把手5。
将把手5向右转动时,与上述相反地,后车架6向右倾,所以也能得到同样地效果。
上述转向轴20的倾斜角度(主销后倾角)Q为0°<Q≤10°,最好为2°≤Q≤4°。转向轴20是前倾状,把手柱15相对与铅直线N是后倾状。
本实施形态中,转向轴心Y和左右前轮4的旋转轴心X也是交叉的关系。因此,与对比发明同样地,转向时各前轮4的动作是以R为半径的圆弧移动,该R是从转向轴心Y到位于其左右方向的各前轮4的距离。该圆弧移动是沿着前轮4的旋转(转动)方向,所以,几乎没有已有技术所示可分离式自行车(图2)那样的水平横向滑动摩擦,把手的操作非常容易。
本实施形态中,也采用图14或图19所示的、设在转向轴20上的止脱机构24。另外,本实施形态中,也可以将转向轴20做成为上端细的圆锥形,将被转向轴20插入的轴承部21做成为对应的圆锥孔形,这样,可以简单而切实地进行两者的接合。
图4~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
该自行车1与上述实施形态同样地,具有由车座等构成的乘座部2、被坐在该乘座部2上的驾驶者(图未示)的人力驱动旋转的后轮3、设乘座部2前方的左右一对前轮4、对两前轮4进行转向用的把手5。乘座部2和后轮3设在后车架6上。
该后车架6具有中心柱7和后叉部8。中心柱7将乘座部2可调节高度地保持着。后叉部8在该中心柱7的后部侧,构成二股状的三角形架,将后轮3可旋转地保持着。另外,在后车架6上,在坐在乘座部2上的驾驶者的脚能够得到的位置,安装着踏板装置9,并且,还安装着把踩动该踏板装置9的力传递到后轮3的链等的传动机构10。
两前轮4和把手5设在前车架13上。该前车架13,备有支承左右一对前轮4的支承架65,该支承架65备有沿左右方向配设的主部件66、和从该主部件66的两端部向下方延伸的支承部件67,该主部件66和支承部件67是将管状杆材弯曲而一体形成的。
在主部件66的左右两侧部,在左右支承部件67的左右方向内侧,设有向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把手柱15,该左右把手柱15的上端部用横杆68连接着。该横杆68和把手柱15,是将管状的杆材弯曲而一体地形成的。
在上述横杆68上,通过连接部件70连接着把手5,在把手5的左右两端部具有把手部69。连接部件70可相对于横杆68前后摆动地安装在预定的位置,这样,可前后地调节把手5的位置。
在支承架65的左右两侧下部,分别支承着可旋转的前轮4。具体地说,在支承架65和把手柱15上设有前部载物台41,在构成该载物台41的框体71与支承架65之间,架设着轴72,支承着可旋转的前轮4。
另外,右侧的前轮4(4B)和左侧的前轮4(4A),绕着同一的左右方向的轴心X旋转。
另外,前部载物台41的框体71具有左右一对后框材73、左右下框材74和前框材75。左右一对后框材73从支承架65的主部件66的左右两侧向下方延伸。左右下框材74从左右后框材73的下端向前方延伸。前框材75从左右下框材74的前端向上方延伸并且在其上端部向后方弯曲后与左右把手柱15连接。在支承架65的支承部件67和框体71的后框材73上,架设着前轮4的轴72。另外,左右后框材73、下框材74、前框材75,在适当部位用横框材相互连接着。
在框体71的下部,在其外周4面和底面设有网体76,形成为可收容物品的筐,在其上侧形成支承台77,超市的购物篮等可放在该支承台77上。另外,在该前部载物台41上,也可以设置图17和图18所示那样的包袋40。
在支承架65的主部件66的左右方向中央部,通过安装体78设置了转向轴20,在该转向轴20上通过轴承等连接着连接部件79,该连接部件79以止脱状态绕着轴心Y转动。另外,也可以与此相反地,在连接部件79上设置转向轴20,在该转向轴20上通过轴承连接可旋转的安装体78。
该连接部件79,是可接合和脱离地与后车架6连接的部位,后车架6中的主骨部分61的前端部和连接部件79的后端部,通过连接机构80可接合和脱开地连接着。
图7表示连接机构80的一例。在主骨部分61的前端部,固定着圆柱形的连接体81,在该连接体81的外周,沿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若干个圆弧形的收容凹部82。
在连接部件79上,设有朝后方突出的筒形被连接体83,上述连接体81可插脱地插入该被连接体83的筒内。在被连接体83的前端侧,可收容在各收容凹部82内的若干个球体84,可移动地保持在被连接体83的直径方向。
筒形的操作部件85外嵌在被连接体83的外周部,上述球体84通过与操作部件85的内周面相接而不脱离收容凹部82。
在被连接体83的外周,外嵌着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推压部件86,该推压部件86将上述操作部件85朝后车架6侧推压,在连接体81的基部,形成了作为止挡部87的台阶,该止挡部87用于限制操作部件85的朝后车架6侧的移动。推压部件86由波纹形状的覆盖部件90覆盖着。
在操作部件85上,设有容许球体84脱离收容凹部82的锁定解除部88,该锁定解除部88,是在操作部件85的前端内周面上,形成将后车架6侧的内周径扩大的倾斜面而构成的。
使上述操作部件85抵抗推压部件86朝前车架13侧移动,将锁定解除部88的倾斜面位于球体84的位置时,该球体84成为可从收容凹部82脱离的状态,然后,将连接体81和被连接体83朝着离开的方向移动,这样,球体84就从收容凹部82脱离。这样,将连接体81和被连接体83完全分离。
另外,在连接体81、被连接体83及操作部件85上,安装着贯通它们的、可取出的止转销89,在将连接体81和被连接体83连接着的状态,由该止转销89限制它们的相对转动。
连接机构80并不限定于上述构造,也可以采用已往公知的方法,例如,用销或螺栓将主骨部分61与连接部件79连接的方法、将主骨部分61与连接部件对接(这时也可以用磁铁连接)、通过夹具等连接的方法、用袋形螺母等将主骨部分61与连接部件79的外周螺合的方法等。
如图4所示,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同样地,在把前后车架13、6接合着的状态(行驶时的状态),转向轴20的轴心Y相对于铅直线N,其上部侧位于前方,呈前倾姿势。
即,转向轴20的转向轴心Y与铅直线N所成的角度Q(主销后倾角),以铅直线为基准,在自行车1的前方侧(图4中在铅直线N的左侧)。
与图2及图3所说明的实施形态同样地,本实施例的自行车1中,转动把手5时,左右前轮4的旋转轴心X以前倾的转向轴心Y为中心朝前后摆动,借助这样产生的转向轴20的左右摆动,后车架6朝左右倾。
因此,将把手5朝左或右转动时,后车架6和乘座位中2朝同方向倾,随之,坐在该乘座部2上的驾驶者的重心产生偏心。
这样,针对自行车1拐弯时产生的离心力,驾驶者把重心朝着与离心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以,容易转向。另外,即使在高速行驶时,也不必显著降低速度,可以稳定地拐弯。
另外,驾驶者主动地将重心左右移动,使后车架6倾斜,可以很容易地操作把手。
另外,上述转向轴20的倾斜角度(主销后倾角),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最好为0°≤Q≤10°,更好为2°≤Q≤4°。另外,把手柱15相对于铅直线N呈后倾状。
本实施形态中,转向轴20的轴心Y与前轮4的旋转轴心X虽然不是交叉的关系,但是,旋转轴心X在前方离开转向轴心Y并不很远,转向轴20和旋转轴心X约在上下对应的位置。因此,操作把手5时,与转向轴心Y的倾斜相互配合,前轮4的水平横向滑动摩擦对把手操作没有不良影响。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形态,可以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是具有一对后轮3的四轮型自行车。另外,不限于用人力驱动,也可以是电动型或电动辅助型的自行车。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作为一般的自行车使用,必要时可以将前轮和后轮分离,只将前轮侧作为购物小车或婴儿车等使用。

Claims (4)

1.可分离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备有可接合和脱开的前车架(13)和后车架(6),在后车架(6)上备有乘座部(2)和旋转驱动的后轮(3),在所述前车架(13)上备有左右一对前轮(4)和把手(5),该左右一对前轮(4)可绕左右方向同一轴心(X)自由转动,该把手(5)使所述前轮(4)的旋转轴心(X)以转向轴(20)为中心前后摆动,在将前后车架(13、6)接合着的状态,转向轴(20)的轴心(Y)相对于铅直方向(N)呈前倾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把所述前后车架(13、6)接合着的状态,所述把手(5)的把手柱(15)相对于铅直方向(N)呈后倾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分离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转向轴(20)设于所述前车架(13)。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分离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5)可调节前后位置地安装在把手柱(15)上。
CNA038050854A 2002-04-09 2003-03-24 可分离式自行车 Pending CN16389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06981 2002-04-09
JP106981/2002 2002-04-09
JP2003056130A JP2004001700A (ja) 2002-04-09 2003-03-03 分離可能型自転車
JP56130/2003 2003-03-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8999A true CN1638999A (zh) 2005-07-13

Family

ID=28793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050854A Pending CN1638999A (zh) 2002-04-09 2003-03-24 可分离式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001700A (zh)
CN (1) CN1638999A (zh)
WO (1) WO200308480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8816A (zh) * 2011-12-16 2013-06-19 朱开一 一种轻便购物车
CN106926953A (zh) * 2014-12-10 2017-07-07 丛爱国 车轮可离合的便携式电动车的工作方法
CN109178182A (zh) * 2018-08-29 2019-01-11 深圳市皓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转向架及折叠式亲子娱乐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90844B2 (en) * 2005-09-13 2009-02-17 Taga Design & Development Ltd. Convertible cycling apparatus
ES2323916B1 (es) * 2006-10-10 2010-05-13 Antonio Guerra Navas Horquilla perfeccionada para bicicletas y similares.
US7780184B2 (en) 2007-09-14 2010-08-24 Soma Cycle, Inc. Convertible stroller-cycle
US7992889B2 (en) * 2008-08-08 2011-08-09 Soma Cycle, Inc. Convertible stroller-cycle
JP2011063037A (ja) * 2009-09-11 2011-03-31 Masahiro Onuki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GB2477984B (en) * 2010-02-22 2014-05-21 John Goodhew Tricycle
DE102013108112B4 (de) * 2013-07-30 2017-06-01 Chike Gmbh & Co. Kg Klappbares Transportrad
FR3059633B1 (fr) * 2016-12-01 2023-01-20 Thoonsen Trading Architecture de triporteur a deux roues/skis ava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72034A (zh) * 1974-12-11 1976-06-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JPS52136350U (zh) * 1976-04-12 1977-10-17
JPS6470285A (en) * 1987-09-11 1989-03-15 Union Japan Kk Separation type bicycle
JPH0372515U (zh) * 1989-11-10 1991-07-22
JPH08183487A (ja) * 1995-01-04 1996-07-16 Zenjiro Arita 前2輪の前輪駆動3輪自転車及び差動歯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8816A (zh) * 2011-12-16 2013-06-19 朱开一 一种轻便购物车
CN106926953A (zh) * 2014-12-10 2017-07-07 丛爱国 车轮可离合的便携式电动车的工作方法
CN106926953B (zh) * 2014-12-10 2019-01-04 永康市宝悦车业有限公司 车轮可离合的便携式电动车的工作方法
CN109178182A (zh) * 2018-08-29 2019-01-11 深圳市皓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转向架及折叠式亲子娱乐车
CN109178182B (zh) * 2018-08-29 2024-04-02 深圳市皓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转向架及折叠式亲子娱乐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3084807A1 (fr) 2003-10-16
JP2004001700A (ja) 2004-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92286B2 (ja) 全方向に移動可能な乗り物
CN203486060U (zh) 具有旋转轮的电动个人移动车辆
US7798510B2 (en) Multi-wheeled vehicle
CN1124952C (zh) 可转向的负载承载组件
US4132435A (en) Steerable wheeled vehicle
CN105813922B (zh) 具有倾斜框架的车辆
CN1805724A (zh) 助力车辆
US20040040769A1 (en) All wheel steering scooter
CN1638999A (zh) 可分离式自行车
CN1440343A (zh) 能够由乘坐者或外部操纵的带脚轮控制的车辆
EP1577199A1 (en) Portable mid-wheel drive scooter
US11866125B2 (en) Pedal powered riding bag transport cart/cycle
CN1610627A (zh) 手动式自行车
TW201829238A (zh) 用於三輪載貨自行車之雙層結構框架
US20100283216A1 (en) Bicycle with two front wheels
CN106794882A (zh) 具有球形车轮的车辆
CN1569548A (zh) 一种用塑料车架组装的微型四轮车
CN2716122Y (zh) 动力代步车及其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节
CN107776786A (zh) 个人移动车辆
JP6347011B2 (ja) 前二輪自転車旋回時の車体傾斜装置
CN105854308A (zh) 一种儿童漂移电动车
CN2217559Y (zh) 无把手趣味儿童自行车
KR101212300B1 (ko) 좌우틸팅이 가능한 삼륜자전거
CN2683505Y (zh) 轻便微型四轮车
CN217348074U (zh) 玩具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