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4503A - 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34503A
CN1634503A CN 200410097023 CN200410097023A CN1634503A CN 1634503 A CN1634503 A CN 1634503A CN 200410097023 CN200410097023 CN 200410097023 CN 200410097023 A CN200410097023 A CN 200410097023A CN 1634503 A CN1634503 A CN 1634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rhizom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volatile oil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9702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3130C (zh
Inventor
宋美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zitonggong pharmaceutical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HARF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HARF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HARF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41009702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13130C/zh
Publication of CN1634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45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31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3130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组合物,它是以柴胡、白芍、黄连、吴茱萸、香附、木香、川芎、大黄、延胡索、法落海、枳实、地黄、牡丹皮、薤白为原料制成的。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舒肝和胃、理气活血、清热止痛,用于肝胃不和,瘀热阻络所致的胃脘疼痛、嗳气、吞酸、嘈杂、饮食不振,燥烦易怒、口干口苦等,以及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可以抗炎、镇痛、直接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胃痛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本发明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胃痛是常见病多发病症。现代医学的一些疾病均有胃痛症状,如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胃溃疡)等均有胃痛症状。其致病因素较多。总观其病症,中医认为胃痛是因为肝气犯胃,肝胃不和,气滞血瘀,其治疗当用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活血止痛之法。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胃痛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很难用单独的一、两味药进行治疗,这也是鲜有根治胃痛的西药的原因之一。一般西药多用于缓解疼痛,但其产生的依赖性和副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另外,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意识的增强,饮食不规律,情志等因素已成为胃痛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最主要因素,临床中发病率高达40%以上。在治疗消化性溃疡这个问题上,无论国际国内、合成药或中成药都面临着一个具体问题,那就是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所以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和减少其复发率是问题的关键。
目前,已有研究报道证实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的致病菌,且与胃溃疡和胃炎的发作有密切关系。使用抗生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而这种单一治疗疗效不佳,易产生耐药性,联合用药有效率虽高,但副作用大,一些特殊病人不能使用。因此,探讨中医药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属祖国医学“邪气”侵袭范畴。
目前,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目前无论国际或国内,主要药物有四大类:
*抗酸作用,增加胃粘膜屏障作用
*酸分泌阻滞剂
*解痉药
*胃动力药
因致病原因复杂不同,以上四类药虽各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在消除症状、促进愈合、降低复发方面均不理想。所以开发一种可以抗炎、镇痛、直接杀灭幽门螺旋杆菌,对胃痛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中药制剂,是众望所归。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治疗胃痛的中药主要有以下几种配方:
1.三叉苦、九里香、黄芩、两面针、木香、茯苓、白芍、地黄
2.三桠苦、黄芩、九里香、两面针、木香、茯苓、白芍、地黄;
3.党参,白术(炒),附子(制),肉桂,山药,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山楂(炒),黄芪,肉苁蓉(制);
4.党参,玄参,黄精(蒸),白术(炒),乌梅,菟丝子,陈皮,山药,干姜,山楂,北沙参;
5.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实(炒),豆蔻(去壳),厚朴(姜制),广藿香,甘草;
6.黄芪、田七、牛黄、珍珠层粉等;
7.红参、香茶菜、枳壳(炒);
8.炙黄芪、肉桂、吴茱萸、丹参、延胡索、片姜黄、三棱、莪术、黄连、木香、枳壳、乌药等二十三味;
9.猴头菌培养物浸膏、海螵蛸、延胡索、白芍、香附、甘草。
这些中成药均不能完全达到抗炎、镇痛、直接杀灭幽门螺杆菌,对胃痛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要求。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因肝胃不和、瘀热阻络所致胃痛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抗消化性溃疡试验结果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应激反应性及幽门结扎型大鼠急性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保护作用(P<0.05~0.01);对醋酸烧灼型大鼠慢性胃溃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即治疗作用(P<0.01);对利血平型及消炎痛型大鼠胃溃疡和胃粘膜损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保护作用(前者P<0.01,后者P<0.05)。
幽门螺旋菌试验结果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幽门螺旋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胃痛的总有效率为98%,有效率及治愈率为74%。试验表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在治疗肝胃不和、瘀热阻络胃脘疼痛方面疗效显著,作用独特,尤其是在治疗胃溃疡及杀灭胃幽门螺旋杆菌方面有较高治愈率和较低复发率。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作用机理独到,即能抗炎、镇痛、镇静,又能直接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无其他西药制剂对肝、肾损害等副反应,也无抗生素等的耐药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炎、镇痛、直接杀灭幽门螺旋杆菌,针对胃痛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治疗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该治疗胃痛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治疗胃痛的药物组合物在治疗急性胃溃疡、慢性胃溃疡、药物诱发的胃溃疡及胃粘膜损伤、抑制胃排空功能和胃液分泌功能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基于祖国医学对胃脘痛机理的认识,参考发明人多年的经验,筛选出舒肝和胃、理气活血、清热止痛,用于肝胃不和,  瘀热阻络所致的胃脘疼痛、嗳气、吞酸、嘈杂、饮食不振,燥烦易怒、口干口苦等,以及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含有下列重量份的药物:柴胡4-27份、白芍4-24份、黄连2-18份、吴茱萸2-18份、香附6-36份、木香6-36份、川芎4-27份、大黄2-18份、延胡索9-54份、法落海13-72份、枳实8-45份、地黄8-45份、牡丹皮4-27份、薤白9-54份。
制备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配方的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柴胡4-6份、白芍4-6份、黄连2-5份、吴茱萸2-4份、香附6-8份、木香6-8份、川芎4-6份、大黄2-4份、延胡索9-11份、法落海13-15份、枳实8-10份、地黄8-10份、牡丹皮4-6份、薤白9-10份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柴胡5.4份、白芍5.4份、黄连3.6份、吴茱萸3.6份、香附7.2份、木香7.2份、川芎5.4份、大黄3.6份、延胡索10.8份、法落海14.4份、枳实9份、地黄9份、牡丹皮5.4份、薤白10.8份。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还可以含有理气类中药。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的理气类中药可以是9-45重量份川楝子。
上述药物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为注射剂、片剂、胶囊剂、丸剂、溶液、悬浮剂、乳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用于治疗急性胃溃疡、慢性胃溃疡、药物诱发的胃溃疡及胃粘膜损伤、抑制胃排空功能和胃液分泌功能的药物中。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取香附、川芎、枳实、木香、牡丹皮,打碎,与吴茱萸一起,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而蒸馏后的药液保留备用;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法落海、薤白、大黄、地黄一起,加水煎煮2-3次、滤过、合并滤液,与上述提挥发油后的药液合并,减压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80%,搅拌后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得浓缩药液;取柴胡、黄连、白芍、延胡索粉碎,用60%-80%乙醇加热回流2次,第一次1.5-3小时,第二次0.5-1.5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与上述醇沉后浓缩药液合并,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干膏粉碎成细粉,与上述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及剩余延胡索细粉混匀,用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优选制备方法是取香附、川芎、枳实、木香、牡丹皮,打碎,与吴茱萸一起,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而蒸馏后的药液保留备用;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法落海、薤白、大黄、地黄一起,加相当生药6.4倍量水,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与上述提挥发油后的药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0℃),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搅拌后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8(50℃),得浓缩药液;取柴胡、黄连、白芍、延胡索粉碎,用70%乙醇加热回流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8(50℃),与上述醇沉后浓缩药液合并,80℃以下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干膏粉碎成细粉,与上述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及剩余延胡索细粉混匀,用乙醇制成颗粒,70℃以下干燥,整粒。
其中所述的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的干燥根。主产于辽宁、河北、河南等地,以北柴胡为佳。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V.Cheng et Hsiao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等地,以鸡爪连为佳。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山东、浙江、湖南、河南等地,以醋香附为佳。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法落海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阿坝当归Angelica apaensis Shanet yuan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云南、四川等地。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的干燥幼果。主产于福建、陕西、广西等地,以麸炒枳实为佳。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a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的干燥块茎。主产于浙江等地,以醋延胡索为佳。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等地。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茎。主产于河南、河北。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皮Pea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主产于河南。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主产于陕西、河北,以制吴茱萸为佳。
薤白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的干燥鳞茎。主产于辽宁、河北。
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Kecne.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广西、四川等地。
本发明的配方中柴胡、白芍为君。柴胡,白芍苦、辛、微寒,入肝胆经。疏肝解郁清热。《本经》云柴胡“主心腹,去肠中结气。”而有理气之功用。《药性论》云柴胡(清)“热气……下气消食。”《本草正义》云:“肝胆木郁,横逆为患,乃以柴胡之升腾疏泄者治之。”《本草经百路录》指出:“柴胡,肠胃之药也,观《经》中所言治效,皆主肠胃,以其气味轻清,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故其功如此。”《本草正》云“柴胡,用此者用其凉散,平肝之热。”然肝脏体阴用阳、用柴胡,还需阴药白芍共用。白芍苦酸微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滇南本草》说白芍“泻脾热,止腹痛……收肝逆痛。”《本草正》“白芍……泻肝火之实,退虚热。”柴胡与白芍同用,体用兼顾,调肝疏之力更强。肝平则诸症可解。故二药共为君药。
香附辛、甘、苦、平,入肝经,理气解郁止痛,主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痞满,胁肋胀痛等。《滇南本草》云其“调血中之气,开郁气而调诸气。宽中消食,止呕吐,和中养胃,进食。”《本草汇言》云香附“善主心腹之痛,积聚郁结,痞满”。《医林篆要.药性》指出香附“补肝破郁,宜达气血,肝家之主药。”故而助君药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臣药。木香入脾、胃、肝经、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治胸胁痞满,脘腹疼痛。《月华子》说它“治心腹一切气”、“健脾消食”。《本草衍义补遗》说木香“行肝经气。”朱丹溪说“气郁不达者,宜之”故可助柴胡、木香理气止痛,且又和胃为臣药。川芎,味辛入肝经,活血祛瘀,行气开郁止痛。李时珍说“芎穷,血中之气药,肝苦急以辛补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川芎治疗胸腹痛。因其解郁而助君药疏肝理气。川芎活血化瘀,故可治因气滞引起的血瘀之症更加合适。故亦为臣药。因肝胃郁热,故用黄连、吴茱萸(左金丸之义)疏肝清热。《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皆属于热。”故用黄连苦寒、清热,降逆止呕,但又不是用左金丸,用吴茱萸开郁散结,又温胃下气降逆,而治痞满。以助柴胡疏肝之功。故五味药为臣药。
枳实破气消积,一般不单用。若与柴胡同用可加强其疏肝理气之功能。《纲目》云枳实“大抵其功能利气……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则止”。薤白亦入胃经,理气、宽胸、散结止痛,治胸脘痞闷,脘腹疼痛,助柴胡、香附、木香理气止痛之力,故为佐药。
此方中,虽柴胡用量较枳实,法落海、薤白量稍小,但在此方中之功能,除活血之外,柴胡功能较多、较全面,而其它药功能作用较单一,故用之为君。方中有七味寒凉之品,六位是温性药。寒温药并用,既治疗寒热错杂之症,又相互佐制,避免再伤胃气。故此方配伍得当,诸药共凑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活血止痛之功效。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将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药理药效毒理的动物学实验及临床药理实验及结果来说明其在治疗胃痛方面的优异效果。
取柴胡5.4重量份、白芍5.4重量份、黄连3.6重量份、吴茱萸3.6重量份、香附7.2重量份、木香7.2重量份、川芎5.4重量份、大黄3.6重量份、延胡索10.8重量份、法落海14.4重量份、枳实9重量份、地黄9重量份、牡丹皮5.4重量份、薤白10.8重量份,所有原料药共1008克。然后将香附、川芎、枳实、木香、牡丹皮,打碎,与吴茱萸一起,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而蒸馏后的药液保留备用;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法落海、薤白、大黄、地黄一起,加水煎煮2次、滤过、合并滤液,与上述提挥发油后的药液合并,减压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搅拌后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得浓缩药液;取柴胡、黄连、白芍、延胡索粉碎,用70%乙醇加热回流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与上述醇沉后的浓缩药液合并,减压真空干燥,制得干膏。所述干膏粉碎成细粉,与上述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及剩余延胡索细粉混和均匀,用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备用。
根据该药的临床应用,按照“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指南”中“治疗胃脘痛中药的药效学研究”的要求,并参照“治疗消化性溃疡中药的药效学研究”的要求,对该药的主要药效学进行了实验研究,观察了该药对急性胃溃疡的影响、对慢性胃溃疡的影响,对药物诱发胃溃疡或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对胃功能影响(包括胃排空功能及胃液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对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和对镇痛作用的影响。
试验材料
(一)药品
1.受试药物: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北京华尔孚制药公司提供。实验用药粉每克含10.18g生药,临用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
2.阳性对照药其它药物及试剂:
气滞胃痛冲剂,辽宁省本溪第三制药厂生产,批号961106。
醋酸,北京化工厂产品,批号为840913。
利血平注射液,北京第四制药厂产品,批号为930612。
消炎痛粉剂,北京富强制药厂产品,批号为960214。
酚红,军事医学科学院出品,批号为901203。
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中国信宜药厂产品,批号为960124。
幽门螺旋菌菌种,幽门螺旋菌NCTC11639标准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提供;幽门螺旋菌990409临床分离株,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分离鉴定。
戊巴比妥钠,中国医药公司北京采购供应站分装,批号为861209。
(二)实验动物
1.小鼠,昆明种,一级,雌雄各半,体重18-22g,合格证为京动管字第01-3064。中国中医研究院动物中心提供。
2.大鼠,Wistar种,一级,雌雄各半,体重150-220g,合格证为医动字第013084。首都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三)仪器
721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出品,
UV-754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出品。
方法与结果
(一)抗消化型溃疡试验
一、抗急性胃溃疡试验
1.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
      表1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X±SD)
组别          剂量                             动物数        溃疡指数            抑制率
              (g生药/Kg)                       (只)          (mm)                (%)
对照组                                         8             11.88±3.52
本发明的药    6.3(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5倍)       8             7.63±2.45*        35.79
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药    3.2(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2.5倍)     10            8.10±1.20**       31.79
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药    1.6(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25倍)    10            8.70±3.56*        26.74
物组合物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可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各剂量组的溃疡指数即溃疡长度总和的毫米数,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P<0.01),抑制百分率也呈相应变化。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水浸应激性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亦即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水浸应激反应法所致大鼠胃溃疡的形成具有保护作用。
2.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影响
   表2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影响(X±SD)
组别          剂量                          动物数         溃疡指数            抑制率
              (g生药/Kg)                    (只)           (mm)                (%)
对照组                                      10             11.66±4.64
本发明的      6.3(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5倍)    10             4.44±4.52*        61.96
药物组合物
气滞胃痛冲剂  6.8(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5倍)    10             5.46±3.76*        53.20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可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剂量组溃疡面积均小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与气滞胃痛冲剂组相似,且还稍低于气滞胃痛冲剂组;抑制百分率也呈相应变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剂量组也稍高于气滞胃痛冲剂组。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幽门结扎所致大鼠胃溃疡的形成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剂量组作用稍优于气滞胃痛冲剂。
二、抗慢性胃溃疡试验
3、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醋酸烧灼型胃溃疡的影响
   表3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醋酸烧灼型胃溃疡的影响(X±SD)
组别            剂量                           动物数    溃疡指数           抑制率
                (g生药/Kg)                     (只)      (mm)               (%)
对照组                                         8         77.00±10.43
本发明的        6.3(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5倍)     7         53.43±14.00**    30.61
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        3.2(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2.5倍)   8         43.00±23.45**    44.16
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        1.6(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25倍)  8         40.88±15.98**    46.92
药物组合物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可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各剂量组的溃疡指数即溃疡的最长径和最短径的均值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溃疡愈合百分率也呈相应的变化。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醋酸烧灼型胃溃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亦即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醋酸烧灼所致大鼠胃溃疡具有治疗作用,。
三、抗药物诱发胃溃疡和胃粘膜损伤试验
4.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利血平型胃溃疡和粘膜损伤的影响
  表4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利血平型胃溃疡和粘膜损伤的影响(X±SD)
组别          剂量                          动物数    溃疡指数                抑制率
              (g生药/Kg)                    (只)      (mm)                    (%)
对照组                                      10        2.57±0.74
本发明的
药物组合物    6.3(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5倍)    9         0.81±0.47**ΔΔ                 30.61
本发明的
药物组合物    3.2(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2.5倍)  9         43.00±23.45**ΔΔ##   44.16
本发明的
药物组合物    1.6(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25倍) 10        40.88±15.98**ΔΔ            46.92
气滞胃痛冲剂  6.8(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5倍)    9         39.71±24.21**         48.42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气滞胃痛冲剂比较:ΔΔP<0.01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各剂量组比较:##P<0.01
由表可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各剂量组溃疡指数即病变面积的总和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其中中剂量组最为明显,优于小剂量组(P<0.01),上述作用与气滞胃痛冲剂组相似,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各剂量组强度均明显高于气滞胃痛冲剂(P<0.01);抑制百分率也呈相应变化。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利血平型胃溃疡和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亦即对利血平所致大鼠胃溃疡的形成和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强度与药物剂量有一定的关系,且均强于气滞胃痛冲剂。
5、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消炎痛型胃溃疡和胃粘膜损伤的影响
   表5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消炎痛型胃溃疡和胃粘膜损伤的影响(X±SD)
组别             剂量                            动物数   病变程度       抑制率
                 (g生药/Kg)                      (只)     (分)           (%)
对照组                                           10       3.10±2.18
本发明的药       6.3(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5倍)      10       1.30±0.95*   58.06
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药       3.2(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2.5倍)    9        1.11±1.05*   64.06
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药
物组合物         1.6(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1.25倍)   10       1.30±1.06*   58.06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可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各剂量组病变程度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抑制百分率也呈相应变化。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消炎痛型胃溃疡和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亦即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消炎痛所致大鼠胃溃疡的形成和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小结
抗消化性溃疡试验1、2、3、4、5实验研究结果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应激性反应法、幽门结扎法所致大鼠急性胃溃疡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保护作用;对醋酸烧灼法所致大鼠慢性胃溃疡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即治疗作用,促进溃疡愈合;对利血平、消炎痛药物诱发法所致大鼠胃溃疡的形成和胃粘膜损伤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亦即保护作用。从而证实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胃脘痛(胃溃疡、胃炎)肝郁化热、横逆犯胃证的作用,并说明了其作用的部分机理。
(二)胃功能试验
一、胃排空试验
6、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
  表6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X±SD)
组别                   剂量           鼠数      酚红残留量
                       (g生药/Kg)     (只)      (mm)
对照组                                8         31.5±16.0*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9.1           10        54.2±23.0*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4.6           10        53.1±17.0*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2.3           9         48.7±23.0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可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各剂量组酚红残留量均大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中大、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使正常小鼠胃排空速度减慢,即对胃排空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7、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胃排空功能亢进小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
表7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胃排空功能亢进小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X±SD)
组别                   剂量         鼠数        酚红残留量
                       (g生药/Kg)   (只)        (mm)
正常对照组                          10          44.5±10.0
模型对照组                          9           27.1±11.0*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9.1          10          47.5±15.0ΔΔ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4.6          10          44.1±14.0ΔΔ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2.3          8           35.7±28.0
气滞胃痛冲剂           9.8          8           44.8±15.0Δ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ΔΔP<0.01
由表可见,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仅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各剂量组小鼠胃内酚红残留均大于模型对照组,其中大、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作用与气滞胃痛冲剂相似,且作用强度还强于气滞胃痛冲剂。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新斯的明所致小鼠胃功能亢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可明显减慢胃排空功能亢进小鼠的胃排空速度。
二、胃液分析
8、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胃液分泌功能的影响
     表8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胃液分泌功能的影响(X±SD)
组别            剂量             鼠数        胃液量             总酸度                 总酸排出量             胃蛋白酶活性
                (g生药/Kg)       (只)        (ml)               (mmol/L)               (umol/L)               (u/ml)
对照组                           12          6.25±2.17         126.24±20.56          397.55±175.85         1.46±0.17
本发明的        6.3              8           4.30±1.75*ΔΔ        106.84±12.73*Δ             231.75±86.64*ΔΔ          1.02±0.36**
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        3.2              9           4.77±2.55ΔΔ             115.73±16.14Δ                 305.50±146.44ΔΔ             1.15±0.33*
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        1.6              10          4.90±1.86ΔΔ             118.9±15.67ΔΔ                297.38±127.35ΔΔ             1.39±0.37ΔΔ
药物组合物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可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各剂量组胃液量、总酸度、总酶排出量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中大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蛋白酶活性也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中大、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P<0.05)。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大鼠的胃液分泌功能(包括胃液、胃酸、胃蛋白酶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小结
胃功能试验6、7实验研究结果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使正常小鼠的胃排空速度减慢,即对正常小鼠的胃排空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胃排空功能亢进小鼠的胃排空速度的减慢作用更为明显,即对胃排空功能亢进小鼠的胃排空功能具更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能减少大鼠胃液量、总酸度及总酸排出量,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即对大鼠的胃分泌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又说明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胃脘痛(胃溃疡、胃炎)肝郁化热、横逆犯胃证的部分作用及其机理。
(三)其他试验
一、幽门螺旋菌试验
9、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幽门螺旋菌的抑菌作用的观察
①琼脂稀释法实验结果
   表9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标准株幽门螺旋菌的抑制作用
                        抑制效果
药物                  50        25       12.5    6.25    3.12    1.56(mg/ml)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13/13     13/13    6/13    0/13    0/13    0/13
气滞胃痛冲剂          0/13      0/13     0/13    0/13    0/13    0/13
注:分母为实验次数,分子为完全抑制次数
     表10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临床分离株幽门螺旋菌的抑制作用
                        抑制效果
药物                  50        25       12.5    6.25    3.12    1.56(mg/ml)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13/13     13/13    6/13    0/13    0/13    0/13
气滞胃痛冲剂          0/13      0/13     0/13    0/13    0/13    0/13
注:分母为实验次数,分子为完全抑制次数
从表9、表10可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幽门螺旋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3次实验表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浓度在25mg/ml以上时,能稳定的完全抑制幽门螺旋菌,浓度为12.5mg/ml时,13次有6次能完全一直,但有7次不能完全抑制,故在本实验条件下,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幽门螺旋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应为25mg/ml。气滞胃痛冲剂,在浓度为1.56-50mg/ml范围内未见对幽门螺旋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②试管法实验结果
      表11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标准株幽门螺旋菌的抑制作用
                       抑制效果
药物                   50     25     12.5     6.25    3.12     1.56(mg/ml)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3/3    3/3    1/3      0/3     0/3      0/3
气滞胃痛冲剂           0/3    0/3    0/3      0/3     0/3      0/3
注:分母为实验次数,分子为完全抑制次数
      表12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临床分离幽门螺旋菌的抑制作用
                       抑制效果
药物                   50     25     12.5     6.25    3.12     1.56(mg/ml)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3/3    3/3    2/3      0/3     0/3      0/3
气滞胃痛冲剂           0/3    0/3    0/3      0/3     0/3      0/3
注:分母为实验次数,分子为完全抑制次数
从表11、表12可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幽门螺旋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浓度在25mg/ml以上时,三次重复实验均完全抑制幽门螺旋菌,浓度为12.5mg/ml时亦有一定抑制作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幽门螺旋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mg/ml。气滞胃痛冲剂在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同样条件下,未见对幽门螺旋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小结
本实验用琼脂稀释法和试管法对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和气滞胃痛冲剂对幽门螺旋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幽门螺旋菌的标准株NCTC11639和临床分离株990409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最小抑菌浓度为25mg/ml,而气滞胃痛冲剂浓度在1.56-50mg/ml范围内,对幽门螺旋菌标准株NCTC11639和临床分离株990409均未见明显抑制作用。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幽门螺旋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气滞胃痛冲剂。
二、镇痛试验
10、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
    表13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
组别                    剂量          鼠数      扭体次数        减少率
                        (g生药/Kg)    (只)      (次)            (%)
对照组                                10        17.70±9.21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9.1           10        5.60±4.72**   68.36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4.6           10        7.10±5.11**   59.89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2.3           10        11.30±6.17     28.44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由表可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各剂量组小鼠扭体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大、中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鼠扭体次数减少率也呈相应关系。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醋酸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亦即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小结
幽门螺旋菌试验结果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幽门螺旋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抑菌作用,而胃溃疡、胃炎与幽门螺旋菌感染有关,因此,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此项作用能进一步证实该药能够治愈胃脘痛(胃溃疡、胃炎)肝郁化热、横逆犯胃证。
III期临床实验(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分析)
研究者:
临床研究负责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临床研究主要医院: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试验起始日期:2002年11月~2003年10月
主要疗效指标:
胃溃疡:胃溃疡大小、分期、胃脘疼痛程度、次数、时间、胃脘部压痛程度
慢性浅表性胃炎:急性炎症、慢性炎症、胃脘疼痛程度、次数、时间、胃脘部压痛程度
次要疗效指标:暖气、吞酸、嘈杂、饮食不振、恶心呕吐、烦躁易怒试验人群:
符合入选标准的胃脘痛(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肝胃不和、瘀热阻络证候患者共411例。治疗组310例,其中胃溃疡10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02例(2例中途退出);对照组101例,其中胃溃疡3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65例(1例中途退出)。
给药方案:
治疗组: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胶囊,口服,每次4粒(0.29g粒),每日3次
对照组:猴头健胃灵胶囊(50粒瓶,生产批号:020901),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4020754,霸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每次4粒(0.34g粒),每日3次
疗程:六周
试验期间均不得使用对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治疗。
单盲的实验
对照药猴头健胃灵胶囊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均为0号胶囊,其外观、形状、颜色、重量等均极为相似,两药的用法、用量也均为每次4粒,每日3次。将两药换用相同的外包装后,适宜于进行单盲临床试验。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对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猴头健胃灵胶囊进行编码,将其命名为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胶囊I号、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胶囊II号,并负责贴标签。
评价标准
有效性评价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一)、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1.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治疗后疗效指数≥95%
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5%≤疗效指数<95%
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30%≤疗效指数<75%
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疗效指数<30%
注:
Figure A20041009702300191
(二)胃溃疡胃镜疗效判断标准
1.临床痊愈:胃溃疡完全消失(处于S1或S2期),局部轻度发红,无明显水肿。
2.显效:胃溃疡基本消失(处于H2期),仍有明显炎症。
3.有效:胃溃疡面缩小50%以上(处于H1期)。
4.无效:胃溃疡面缩小不及50%。
(三)、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判断标准
1.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胃镜及病理检查急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达轻度(有胆汁反流者,治疗后须消失)。(即,中医证候疗效指数≥95%,急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达轻度中有1项未达到者,疗效判定降低1个等级)
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降低2个等级),胃镜及病理检查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减轻I。(有胆汁反流者,治疗后明显减轻)。(即,75%≤中医证候疗效指数<95%,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减轻I。中有1项未达到者,疗效判定降低1个等级)
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降低1个等级),胃镜及病理检查粘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急性炎症、慢性炎症减轻I。(有胆汁反流者,治疗后须减轻)。(即,30%≤中医证候疗效指数<75%,胃镜及病理检查粘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急性炎症、慢性炎症减轻I。
4.无效:治疗后症状虽有改善,但胃镜及病理检查与治疗前变化不大,达不到上述标准。
安全性指标:
血、尿、便常规、心、肝、肾功能
临床症状观察:
身性不良反应及胃肠道反应
统计分析方法:
根据临床试验数据的性质(计量资料、分类资料和等级资料),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分类资料用X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满足要求者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未满足要求者两样本均数比较用Wilcoxon和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Wilcoxon配对和检验;等级资料用两样本比较的Wilcoxon和检验(校正)或多组比较的Kruskal-Wallis检验。
受试者入组情况:
共有419例受试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316例,对照组103组。治疗组完成整个疗程308例,治疗过程中有2例中途退出;对照组完成整个疗程100例,治疗过程中有1例中途退出。完成治疗后治疗组有6例,对照组有2例不符合受试者入选标准,作为剔除病例(剔除原因见表49)。
疗效结果:
1.总疗效比较:
1.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PP分析)
组别 临床痊愈 显效率 有效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 25.65% 32.79% 37.01% 95.45%
对照组 14.0% 14.0% 61% 89.0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1.2两组胃溃疡胃镜疗效比较(PP分析,胃溃疡患者无中途退出病例)
组别 临床痊愈 显效率 有效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6.48% 19.44% 19.44% 95.37%
对照组 33.33% 25.0% 27.78% 86.11%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1.3两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比较(PP分析)
组别 临床痊愈 显效率 有效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7.0% 41.5% 36.5% 95.0%
对照组 10.94% 25.00% 48.44% 84.35%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1.4两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比较(ITT分析)
组别 临床痊愈 显效率 有效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6.83% 41.09% 36.14% 94.06%
对照组 10.77% 24.62% 49.23% 84.62%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上述结果提示治疗组治疗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
2.临床症状、体征、胃镜检查疗效比较:
临床症状、体征、胃镜检查改善程度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胃脘疼痛次数明显减少、疼痛时间明显缩短、胃脘疼痛程度明显减轻,饮食不振、吞酸、烦躁易怒症状明显改善,胃溃疡患者溃疡大小及溃疡数量明显减少,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病理检查HP组织学分级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胃脘压痛、暖气、嘈杂症状改善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检查活动性、慢性炎症组织学分级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临床症状、体征、胃镜检查消失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溃疡、胃脘疼痛、胃脘压痛、饮食不振、暖气、吞酸、嘈杂、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等消失率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检查活动性组织学分级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两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检查HP、慢性炎症组织学分级分级复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上述结果提示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胃镜检查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3.多中心效应分析:
为消除不同医院的中心效应混杂因素对两组总疗效比较的影响,通过SAS软件进行Cochran-Mantel-Haenszel统计分析,对中心效应进行校正。治疗胃溃疡中心效应分析结果表明,QCMH=6.7465,P=0.009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这于2家医院数据合并后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的结果(P=0.01)一致。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心效应分析结果表明,QCMH=11.3044,P=0.000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这于6家医院数据合并后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的结果(P=0.001)一致。结果提示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III期临床试验治疗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疗效优于对照药。
十四、结论:
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胃脘痛(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镜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可用于肝胃不和、瘀热阻络所致胃脘痛(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其对心、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有明显损害,临床应用安全。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进行临床试验,共收到病例报告表411份,其中合格受试者411例(有3例中途退出病例)。治疗组310例(其中胃溃疡10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02例),对照组101例(其中胃溃疡3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65例);门诊病人405例(治疗组306例,对照组99例),住院病人6例(治疗组4例,对照组2例);中医辨证均为肝胃不和、瘀热阻络证。
可比性检测表明,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胃脘疼痛性质、次数、时间、压痛等临床症状、舌象、脉象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胃溃疡患者治疗前胃镜检查溃疡个数、大小、溃疡分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前病理诊断HP分级、活动性分级、慢性炎症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影响两组预后的主要因素具有均衡性。
临床症状、体征、胃镜检查疗效比较:
临床症状、体征、胃镜检查改善程度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胃脘疼痛次数明显减少、疼痛时间明显缩短、胃脘疼痛程度明显减轻,饮食不振、吞酸、烦躁易怒症状明显改善,胃溃疡患者溃疡大小及溃疡数量明显减少,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病理检查HP组织学分级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胃脘压痛、暖气、嘈杂症状改善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检查活动性、慢性炎症组织学分级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临床症状、体征、胃镜检查消失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溃疡、胃脘疼痛、胃脘压痛、饮食不振、暖气、吞酸、嘈杂、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等消失率以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检查活动性组织学分级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两组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检查HP、慢性炎症组织学分级分级复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上述结果提示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胃镜检查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中心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几家医院的临床疗效不尽一致,可能存在中心效应混杂因素的影响。为消除不同医院的中心效应混杂因素对两组总疗效比较的影响,通过SAS软件进行Cochran-Mantel-Haenszel统计分析,对中心效应进行校正。治疗胃溃疡中心效应分析结果表明,QCMH=6.7465,P=0.009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这于2家医院数据合并后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的结果(P=0.01)一致。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心效应分析结果表明,QCMH=11.3044,P=0.000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这于6家医院数据合并后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的结果(P=0.001)一致。
上述中心效应分析结果提示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III期临床试验治疗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优于对照药。
综上所述,本研究411例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胃脘痛(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镜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可用于肝胃不和、瘀热阻络所致胃脘痛(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其对心、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有明显损害,临床应用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内容完全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取柴胡柴胡5.4重量份、白芍5.4重量份、黄连3.6重量份、吴茱萸3.6重量份、香附7.2重量份、木香7.2重量份、川芎5.4重量份、大黄3.6重量份、延胡索10.8重量份、法落海14.4重量份、枳实9重量份、地黄9重量份、牡丹皮5.4重量份、薤白10.8重量份,所有原料药共1008克。然后将香附、川芎、枳实、木香、牡丹皮,打碎,与吴茱萸一起,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而蒸馏后的药液保留备用;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法落海、薤白、大黄、地黄一起,加水煎煮2次、滤过、合并滤液,与上述提挥发油后的药液合并,减压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搅拌后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得浓缩药液;取柴胡、黄连、白芍、延胡索粉碎,用70%乙醇加热回流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与上述醇沉后浓缩药液合并,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干膏粉碎成细粉,与上述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及剩余延胡索细粉混匀,用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
实施例2
取柴胡柴胡5.4重量份、白芍5.4重量份、黄连3.6重量份、吴茱萸3.6重量份、香附7.2重量份、木香7.2重量份、川芎5.4重量份、大黄3.6重量份、延胡索10.8重量份、法落海14.4重量份、枳实9重量份、地黄9重量份、牡丹皮5.4重量份、薤白10.8重量份,所有原料药共1008克。然后将香附、川芎、枳实、木香、牡丹皮,打碎,与吴茱萸一起,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而蒸馏后的药液保留备用;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法落海、薤白、大黄、地黄一起,加水煎煮2次、滤过、合并滤液,与上述提挥发油后的药液合并,减压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搅拌后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得浓缩药液;取柴胡、黄连、白芍、延胡索粉碎,用70%乙醇加热回流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与上述醇沉后浓缩药液合并,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干膏粉碎成细粉,与上述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及剩余延胡索细粉、淀粉、硬脂酸镁、羧甲基淀粉钠混匀,用乙醇制成颗粒,软材用14目尼龙筛制粒,干燥20分钟,整粒、总混20分钟,压成1000片,制成片剂。
实施例3
取柴胡5.4重量份、白芍5.4重量份、黄连3.6重量份、吴茱萸3.6重量份、香附7.2重量份、木香7.2重量份、川芎5.4重量份、大黄3.6重量份、延胡索10.8重量份、法落海14.4重量份、枳实9重量份、地黄9重量份、牡丹皮5.4重量份、薤白10.8重量份,所有原料药共1008克。然后将香附、川芎、枳实、木香、牡丹皮,打碎,与吴茱萸一起,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而蒸馏后的药液保留备用;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法落海、薤白、大黄、地黄一起,加水煎煮2次、滤过、合并滤液,与上述提挥发油后的药液合并,减压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搅拌后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得浓缩药液;取柴胡、黄连、白芍、延胡索粉碎,用70%乙醇加热回流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与上述醇沉后浓缩药液合并,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干膏粉碎成细粉,与上述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及剩余延胡索细粉混匀,用乙醇制成颗粒,软材用14目尼龙筛制粒,干燥20分钟,整粒、总混20分钟,装入铝箔袋,250袋,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4
取柴胡5.4重量份、白芍5.4重量份、黄连3.6重量份、吴茱萸3.6重量份、香附7.2重量份、木香7.2重量份、川芎5.4重量份、大黄3.6重量份、延胡索10.8重量份、法落海14.4重量份、枳实9重量份、地黄9重量份、牡丹皮5.4重量份、薤白10.8重量份,所有原料药共1008克。然后将香附、川芎、枳实、木香、牡丹皮,打碎,与吴茱萸一起,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而蒸馏后的药液保留备用;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法落海、薤白、大黄、地黄一起,加水煎煮2次、滤过、合并滤液,与上述提挥发油后的药液合并,减压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搅拌后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得浓缩药液;取柴胡、黄连、白芍、延胡索粉碎,用70%乙醇加热回流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混合脂肪酸甘油酯熔化,温度控制在50℃(范围40-60℃),加入粉碎后的提取物,循环搅拌40分钟(范围30-60分钟),水浴保温约至45℃(40-50℃),灌装,温度保持在37-39℃,冷冻成型。制成栓剂。
实施例5
取柴胡5.4重量份、白芍5.4重量份、黄连3.6重量份、吴茱萸3.6重量份、香附7.2重量份、木香7.2重量份、川芎5.4重量份、大黄3.6重量份、延胡索10.8重量份、法落海14.4重量份、枳实9重量份、地黄9重量份、牡丹皮5.4重量份、薤白10.8重量份,所有原料药共1008克。然后将香附、川芎、枳实、木香、牡丹皮,打碎,与吴茱萸一起,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而蒸馏后的药液保留备用;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法落海、薤白、大黄、地黄一起,加水煎煮2次、滤过、合并滤液,与上述提挥发油后的药液合并,减压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搅拌后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得浓缩药液;取柴胡、黄连、白芍、延胡索粉碎,用70%乙醇加热回流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与上述醇沉后浓缩药液合并,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干膏粉碎成细粉,与上述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及剩余延胡索细粉混匀,与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研匀,加柠檬香精混匀制成混悬液,即得口服液。

Claims (10)

1.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含有下列重量份的药物:柴胡4-27份、白芍4-24份、黄连2-18份、吴茱萸2-18份、香附6-36份、木香6-36份、川芎4-27份、大黄2-18份、延胡索9-54份、法落海13-72份、枳实8-45份、地黄8-45份、牡丹皮4-27份、薤白9-5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含有下列重量份的药物:柴胡4-6份、白芍4-6份、黄连2-5份、吴茱萸2-4份、香附6-8份、木香6-8份、川芎4-6份、大黄2-4份、延胡索9-11份、法落海13-15份、枳实8-10份、地黄8-10份、牡丹皮4-6份、薤白9-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其原料含有下列重量份的药物:柴胡5.4份、白芍5.4份、黄连3.6份、制吴茱萸3.6份、醋香附7.2份、木香7.2份、川芎5.4份、大黄3.6份、醋延胡索10.8份、法落海14.4份、麸炒枳实9份、地黄9份、牡丹皮5.4份、薤白10.8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含有理气类中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理气类中药是9-45重量份川楝子。
6.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为注射剂、片剂、胶囊剂、丸剂、溶液、悬浮剂、乳剂。
8.权利要求1-7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治疗急性胃溃疡、慢性胃溃疡、药物诱发的胃溃疡及胃粘膜损伤、抑制胃排空功能和胃液分泌功能、舒肝和胃、理气活血、清热止痛,胃脘疼痛、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9.权利要求1-7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香附、川芎、枳实、木香、牡丹皮,打碎,与吴茱萸一起,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而蒸馏后的药液保留备用;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法落海、薤白、大黄、地黄一起,加水煎煮2-3次、滤过、合并滤液,与上述提挥发油后的药液合并,减压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80%,搅拌后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得浓缩药液;取柴胡、黄连、白芍、延胡索粉碎,用60%-80%乙醇加热回流2次,第一次1.5-3小时,第二次0.5-1.5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与上述醇沉后浓缩药液合并,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干膏粉碎成细粉,与上述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及剩余延胡索细粉混匀,用乙醇制成颗粒,干燥,整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取香附、川芎、枳实、木香、牡丹皮,打碎,与吴茱萸一起,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而蒸馏后的药液保留备用;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与法落海、薤白、大黄、地黄一起,加相当生药6.4倍量水,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与上述提挥发油后的药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0℃),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搅拌后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8(50℃),得浓缩药液;取柴胡、黄连、白芍、延胡索粉碎,用70%乙醇加热回流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8(50℃),与上述醇沉后浓缩药液合并,80℃以下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干膏粉碎成细粉,与上述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及剩余延胡索细粉混匀,用乙醇制成颗粒,70℃以下干燥,整粒。
CNB2004100970235A 2004-12-08 2004-12-08 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Active CN131313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970235A CN1313130C (zh) 2004-12-08 2004-12-08 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970235A CN1313130C (zh) 2004-12-08 2004-12-08 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4503A true CN1634503A (zh) 2005-07-06
CN1313130C CN1313130C (zh) 2007-05-02

Family

ID=34847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70235A Active CN1313130C (zh) 2004-12-08 2004-12-08 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13130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4874A (zh) * 2010-07-01 2010-11-03 夏黎明 一种治疗幽门螺旋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003A (zh) * 2012-12-17 2013-04-17 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3735988A (zh) * 2013-12-26 2014-04-23 戴庆涛 一种治疗肠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7977A (zh) * 2014-10-21 2015-01-07 陈红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CN104258262A (zh) * 2014-10-09 2015-01-07 所俊强 治疗胃溃疡的中药
CN107536858A (zh) * 2017-09-29 2018-01-05 北京健旭康技术有限公司 法落海的益肝作用及应用技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78A (zh) * 1994-08-23 1995-08-16 路良宇 治疗胃肠炎、溃疡的药物和工艺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4874A (zh) * 2010-07-01 2010-11-03 夏黎明 一种治疗幽门螺旋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003A (zh) * 2012-12-17 2013-04-17 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胃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3735988A (zh) * 2013-12-26 2014-04-23 戴庆涛 一种治疗肠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8262A (zh) * 2014-10-09 2015-01-07 所俊强 治疗胃溃疡的中药
CN104257977A (zh) * 2014-10-21 2015-01-07 陈红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CN107536858A (zh) * 2017-09-29 2018-01-05 北京健旭康技术有限公司 法落海的益肝作用及应用技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3130C (zh) 2007-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2788C (zh) 一种治疗男女不育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778383A (zh) 关节炎用草药制剂
CN1274355C (zh)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247240C (zh) 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草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0349598C (zh)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954840A (zh) 一种由绞股蓝、西洋参和黄芪制成的药物组合物
CN1679898A (zh) 一种治疗肝炎和多种癌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903250A (zh) 一种丹参药材的提取分离方法
CN1765390A (zh) 一种治疗肺心病的中药
CN1712048A (zh) 一种治疗气滞胃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40283C (zh) 用于皮炎治疗的化妆水
CN1686505A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39286C (zh) 一种具有抗衰老作用的强力抗老中成药的生产方法
CN1698816A (zh) 一种消肿止痛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814234A (zh) 一种治疗心脏疾病的中药
CN1479625A (zh) 治疗免疫疾病的草药药物组合物
CN1686351A (zh) 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313130C (zh) 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745797A (zh) 一种治疗月经不调,行经腹痛的药物
CN1203872C (zh) 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药物
CN1522754A (zh) 抗病毒增免疫治疗性功能障碍物的萃取及制剂
CN1618448A (zh) 一种具有治疗骨性关节炎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785307A (zh) 治疗乳腺囊性增生及乳腺炎中药及其薄膜衣片的制备方法
CN1923270A (zh) 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03162A (zh) 一种治疗鼻科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404

Pledge (preservation): Preservation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090405

Pledge (preservation): Preservation registration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609

Pledge (preservation): Preservation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006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02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ICHUAN HUA ERFU PHARMACEUT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WHARF PHARMACEUTIC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830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62 ROOM 712, TAIHUA OFFICE BUILDING, NO.5, CHONGWENMEN OUTER AVENUE, CHONGWEN DISTRICT, BEIJING TO: 641100 NO.666, HONGPAI ROAD, DONGXING DISTRICT, NEIJI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830

Address after: 641100, 666 red card road, Dongxing District, Sichuan, Neijiang

Patentee after: Sichuan wall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ongwen street outside the Chongwen District 100062 Beijing City Taihua No. 5 room 712 Office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Wharf Pharmaceutical Co., Ltd.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Yang Zhonghua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Yang Zhonghua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Decision on Request for Restoration of Righ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ICHUAN HEALTHPALACE PHARMACEUTICAL CO.,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CHUAN HUA ERFU PHARMACEUTIC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9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ng Xi

Inventor before: Song Meiru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SONG MEIRU TO: TANG XIA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641100 NEIJIANG, SICHUAN PROVINCE TO: 641006 NEIJIANG, SICHUAN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927

Address after: 641006 Neiji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in central music town Vitex dam

Patentee after: Sichuan Zitongg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641100, 666 red card road, Dongxing District, Sichuan, Neijiang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wall Pharmaceutical Co.,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41000 No. 456, Anji street, Neij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ichuan

Patentee after: Sichuan zitonggong pharmaceutical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641006 Neiji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in central music town Vitex dam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Zitonggong Pharmaceutic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