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1918A - 面光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该器件的背光单元 - Google Patents

面光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该器件的背光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1918A
CN1621918A CNA2004100958178A CN200410095817A CN1621918A CN 1621918 A CN1621918 A CN 1621918A CN A2004100958178 A CNA2004100958178 A CN A2004100958178A CN 200410095817 A CN200410095817 A CN 200410095817A CN 1621918 A CN1621918 A CN 16219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ight source
connecting hole
spaced walls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958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硕显
李起渊
高在贤
金东佑
河海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ning Precision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Cor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Cor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Corn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21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19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4Direct backlight with lam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30Vessels; Containers
    • H01J61/305Flat vessels or 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5/00Lamps without any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Lam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65/04Lamps in which a gas filling is excited to luminesce by an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or by external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for indicating plasma display panels
    • H01J65/042Lamps in which a gas filling is excited to luminesce by an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or by external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for indicating plasma display panels by an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 H01J65/046Lamps in which a gas filling is excited to luminesce by an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or by external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for indicating plasma display panels by an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 field being produced by using capacitive means around the vess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4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 H01J9/245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s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47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s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s-discharge lamps

Abstract

面光源器件包括光源体、间隔壁、隔离件和电压施加部分。光源体具有其中引入放电气体的内部空间。间隔壁把内部空间分成多个放电空间。间隔壁具有将放电空间彼此连接的连接孔。隔离件被设置成隔离件对应于连接孔。隔离件密封连接孔,以将放电空间彼此隔离。电压施加部分在彼此隔离的放电空间中引发放电气体放电。因此,防止了电流漂移。

Description

面光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该器件的背光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光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该面光源器件的背光单元。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带状放电空间的面光源器件、制造该面光源器件的方法和具有以该面光源器件作为光源的背光单元。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3年11月2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Kr2003-84606的优先权,该申请在此引为参考。
背景技术
一般说来,液晶(LC)具有特定的电学和光学特性。详细地说,当改变施加给LC的电场时,LC分子的布局也发生变化。结果,光透射率发生变化。
液晶显示(LCD)装置利用LC的上述特征显示图象。LCD装置具有很多优点,如体积小、重量轻等。因此LCD装置用在各种领域,如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电视机等。
LCD装置包括液晶控制部分和光线供给部分。液晶控制部分控制LC。光线供给部分向液晶控制部分提供光线。
液晶控制部分包括形成在第一基底上的像素电极,形成在第二基底上的公共电极和夹置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液晶层。像素电极的数量根据分辨率来决定,公共电极的数量为一。每个像素电极电连结到薄膜晶体管(TFT),使得一像素电压经TFT施加到像素电极。参考电压施加到公共电极。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二者都包含导电的光学透明材料。
光线供给部分给液晶控制部分提供光线。光线供给部分产生的光线依次通过像素电极、液晶层和公共电极。因此,光度(luminance)和光度的均匀性对LCD装置的显示质量有很大影响。
传统的光线供给部分采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或发光二极管(LED)。CCFL为长圆柱形,LED为小点状。
CCFL具有很高的光度和很长的寿命,并发热很少。LED功耗很低且光度很高。但是,CCFL和LED的光度均匀性都很低。
因此,为了提高光度的均匀性,光线供给部分需要象光导板(LGP)、扩散元件、棱镜片等一类的光学元件。由此会使LCD装置的体积和重量增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了面光源器件。常规的面光源器件包括彼此隔离开的第一和第二基底,以及多个夹置在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的间隔壁(partiton wall)。间隔壁彼此平行分布以限定多个放电空间。在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夹置密封件以使第一和第二基底结合。放电气体注入到放电空间中。在第一和第二基底的边缘部位形成对放电气体施加电压的电极。
为了维持放电空间的压强,放电空间彼此连接。例如,交替设置间隔壁,使得放电空间形成蛇形形状(serpentine shape)。或者,可以切割部分间隔壁,或是可以在间隔壁处形成孔以将放电空间彼此连结。因此,放电气体被均匀地分布。
为了限定放电空间,可以变换第一和第二基底之一,以形成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一成为一体的间隔壁(以下称作“基底变换法”)。或者,可以在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夹置由第一和第二基底单独形成的间隔壁,以在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间限定放电空间(以下称作“间隔插入法”)。
根据基底变换法,对玻璃基底加热并通过模具压制,使得玻璃基底变换成具有多个沟槽。变换的玻璃基底通过烧结与其它的玻璃基底结合。沟槽之间的空间对应于放电空间,并且沟槽对应于间隔壁。
根据间隔插入法,在玻璃基底上形成包含玻璃或陶瓷的间隔壁,并且其它的玻璃基底与间隔壁结合。因此,由玻璃基底和间隔壁限定的空间对应于放电空间。
图1是表示常规面发光器件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
参见图1,常规的面光源器件100包括光源体110、多个间隔壁120和电压施加部分130。光源体110包括第一基底112、第二基底114和密封件116。密封件116沿第一和第二基底112和114的边缘部位设置。间隔壁120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底112和114之间,从而使得间隔壁120彼此平行。间隔壁120之间的空间被定义为放电空间。
奇数间隔壁的第一端与密封件116接触,偶数间隔壁的第二端与密封件116接触。因此,由间隔壁120限定的放电空间彼此连接并具有蛇形形状。
因此,注入到放电空间中的放电气体均匀地扩散,并且放电空间具有相同的压强。
光源体110包括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基底112和114以及间隔壁120的表面上的荧光层。
电压施加部分130包括两个电极130a和130b。电极130a和130b被设置在光源体110的相反端,从而使得电极130a和130b的纵向基本上垂直于间隔壁120的纵向。可以用导体带做为电极130a和130b。
当对电极130a和130b施加放电电压时,被设置在放电空间中的放电气体产生紫外光。放电气体产生的紫外光被荧光层转变为可见光。
但是,根据其放电空间为蛇形形状的常规面光源器件,由于微小的差异,等离子体集中在其中一个放电空间中。然后,差异变得更严重。上述效果被称作“电流漂移效应”、“串扰效应(cross talk effect)”或“隧道效应(channeling effect)”。甚至在具有间隔壁的常规面光源器件中或在具有连接放电空间的连接孔的间隔壁中也能观察到上述的电流漂移效应。
电流漂移效应降低了光度的均匀性。因此,当LCD装置采用常规的面光源器件时,显示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多个彼此隔离的放电空间的面光源器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造面光源器件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面光源器件作为光源的背光单元。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范性的面光源器件中,面光源器件包括光源体,至少一个间隔壁,一个隔离件和一个电压施加部分。光源体具有引入放电气体的内部空间。间隔壁把内部空间分成多个放电空间。间隔壁具有将放电空间彼此连接的连接孔。隔离体填充连接孔以彼此隔离放电空间。电压施加部分引发处在彼此隔离的放电空间中的放电气体放电。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范性的面光源器件中,面光源器件包括光源体、隔离件、至少一个间隔壁和电压施加部分。光源体具有引入放电气体的内部空间和放电气体可以经其流入的连接孔。隔离件填充连接孔以密封连接孔。间隔壁把内部空间分成多个放电空间。间隔壁被这样地设置,从而使得连接孔连接被间隔壁隔离开的放电空间。电压施加部分引发处在彼此隔离的放电空间中的放电气体放电。
在制造面光源器件的一个示范性的方法中,提供一种具有限定彼此隔离的放电空间的间隔壁的光源体。为光源体提供连接孔以连接放电空间。包含软材料的隔离件被设置在连接孔中。然后为光源体提供用于对放电气体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部分。隔离件被软化以密封连接孔。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范性的背光单元中,面光源器件包括具有引入放电气体的内部空间的光源体;把内部空间分成多个放电空间的至少一个间隔壁,该间隔壁具有将放电空间彼此连接的连接孔;填充连接孔以将放电空间彼此隔离的隔离件;和电压施加部分,该电压施加部分对放电气体施加电压以在彼此隔离的放电空间中产生放电。一个箱壳容纳该面光源器件。在该面光源器件和该箱壳之间插置一个光学片。一反相器对电压施加部分施加电压。
根据本发明,在放电气体被引入放电空间之后,隔离件填充连接孔,使得放电空间彼此隔离。因此,可以防止放电空间之间的电流漂移效应。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晰,其中:
图1是表示常规面光源器件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面光源器件沿基本上平行于宽度方向的虚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面光源器件沿基本上平行于纵向的虚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在软化隔离件之前图3中所述隔离件的放大示图;
图5是在软化隔离件之后图3中所述隔离件的放大示图;
图6是制造图2和3中所示面光源器件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面光源器件沿基本上平行于宽度方向的虚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面光源器件沿基本上平行于纵向的虚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制造图7和8中所示面光源器件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面光源器件沿基本上平行于宽度方向的虚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面光源器件沿基本上平行于宽度方向的虚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具有图2中所示面光源器件的背光单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面光源器件沿基本上平行于宽度方向的虚线截取的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面光源器件沿基本上平行于纵向的虚线截取的剖视图;图4是在软化隔离件之前图3中所述隔离件的放大示图;图5是在软化隔离件之后图3中所述隔离件的放大示图。
参见图2~图5,根据本发明第一示范性的实施例的面光源器件200包括光源体210、至少一个间隔壁220、隔离件230和电压施加部分240。
光源体210有一个其中注入放电气体的内部空间。光源体210为板状。光源体210包括第一基底212和第二基底214。第一基底212有一个反射从被设置在内部空间中的放电气体产生的光线的光反射面,第二基底214有一个光从光源体210出射通过的光出射面。光反射面对应于第一基底212的面对第二基底214的表面。光出射面对应于第二基底214的与第一基底212相对的表面。
间隔壁220把光源体210的内部空间分成多个放电空间。第二基底214的一部分形成间隔壁220。即,第二基底214包括多个对应于间隔壁220的沟槽。具有间隔壁220的第二基底214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形成。放电空间202具有横截面为各种形状、如半圆形的孔道形状。
间隔壁220包括将由间隔壁220限定的放电空间彼此连接的连接孔204。连接孔204可以这样地形成,从而使得其纵向基本上垂直于放电空间202的纵向。
第一基底212与具有间隔壁220的第二基底214结合,所述间隔壁220利用密封玻璃料222与第二基底214形成一体。连接孔204使每个放电空间202的压强均匀。即,放电气体经连接孔204扩散到每个放电空间202。放电气体的例子包括汞气(Hg)、氩气(Ar)、氖气(Ne)、氙气(Xe)等。
隔离件230在放电气体被注入到放电空间202中之后密封连接孔204,使得放电空间202被完全隔离。隔离件230包括可以软化的材料。隔离件230可以包含玻璃料。隔离件230被设置在连接孔204中。隔离件230的横截面为对应于连接孔204内表面的马蹄形(以下把具有马蹄形形状的隔离件230称作马蹄隔离件230a)。隔离件230可以通过粘结剂附着到连接孔204的内表面。因此,当放电气体被注入到放电空间202中时,放电空间202通过连接孔204彼此连接,使得放电气体可以均匀地分布。
当放电气体完全被注入到放电空间202中时,加热马蹄形隔离件230a使其软化。于是,隔离件230密封连接孔204。然后,冷却隔离件230使其硬化。在加热马蹄形隔离件230a期间,连接孔204仅有一部分被加热。即,连接在第一基底212和第二基底214之间的玻璃料不被加热。
优选马蹄形隔离件230a具有高于玻璃料222的软化温度。另外,马蹄形隔离件230a具有低于第一和第二基底212和214的软化温度。因此,当玻璃料222被加热以便使第一和第二基底212和214结合时,马蹄形隔离件230a不被软化。另外,当马蹄形隔离件230a被加热以便密封连接孔204时,第一和第二基底212和214不软化。
每个放电空间202通过隔离件230彼此完全隔开。因此,防止了放电空间202之间的电流漂移效应。
电压施加部分240包括第一和第二电极240a和240b。第一和第二电极240a和240b被设置在光源体210的每个端部,使得第一和第二电极240a和240b的纵向基本上垂直于放电空间202的纵向。
导电材料可以涂覆在光源体210的端部以形成第一和第二电极240a和240b。或者,导电带可以附着在光源体210的端部以形成第一和第二电极240a和240b。在图3中,第一和第二电极240a和240b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基底212和214的两表面上。或者,第一和第二电极240a和240b只形成在第二基底214的表面上,或者第一和第二电极240a和240b可以设置在光源体210的内部。
光源体210还包括形成在第一基底212表面上的光反射层250以及形成在光反射层250上的第一荧光层252。光反射层250的例子包括二氧化钛(TiO2)、三氧化二铝(Al2O3)等。光反射层250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喷涂法、溅射法等形成。光反射层250把朝着第一基底212前行的可见光反射向第二基底214。
光源体210还包括形成在第二基底214内表面上的第二荧光层254。优选第二荧光层254具有小于第一荧光层252的厚度。
当对第一和第二电极240a和240b施加放电电压时,放电气体变为等离子体态并产生紫外光。紫外光通过第一和第二荧光层252和254转变为可见光。
可见光只经第二基底214从光源体210出射。或者,当在第二基底214的内表面上形成光反射层250和第一荧光层252并在第一基底212的内表面上形成第二荧光层254时,可见光只经第一基底212从光源体210出射。当光反射层250不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基底212和214的内表面上时,可见光可经第一和第二基底212和214从光源体210出射。
图6是制造图2和图3中所示面光源器件的方法流程图。
参见图6,在步骤ST210中,连接孔204穿过与第二基底214形成一体的间隔壁220形成。
在步骤ST220中,光反射层250和第一荧光层252依次形成在第一基底212上。光反射层250包括二氧化钛(TiO2)、三氧化二铝(Al2O3)等。光反射层250可以通过CVD法、喷涂法、溅射法等形成。
在步骤ST230,在第二基底214上形成第二荧光层254。
在步骤ST240中,将马蹄形隔离件230a附着到连接孔204的内表面。优选马蹄形隔离件203a具有高于玻璃料222的软化温度的软化温度点。因此,当加热玻璃料222以便将第一和第二基底212和214结合时,马蹄形隔离件203a不被软化。
在步骤ST250,第一和第二基底212和214彼此结合,使得形成通过连接孔204彼此连接的放电空间202。
在步骤ST260,将放电空间202抽为真空态,并且将放电气体注入到放电空间202中。放电气体均匀地分布于整个放电空间202中,因为放电空间202通过连接孔204彼此连接。利用带有高频加热设备的气体注入单元将放电气体注入到放电空间202中。高频加热设备的气体注入单元可以包括用于消除氧气(O2)、氮气(N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水蒸气(H2O)等的吸气剂。
在步骤ST270中,软化马蹄形隔离件230a以密封连接孔204。因此,其中被被注入放电气体的放电空间202彼此被隔开。其上形成有马蹄形隔离件203a的部分被局部加热,以便使用于结合第一和第二基底212和214的玻璃料不被软化。马蹄形隔离件203a具有低于第一和第二基底212和214的软化温度的软化温度。
然后,在第一和第二基底212和214的外表面上形成电压施加部分240。电压施加部分240包括第一和第二电极240a和240b。第一和第二电极240a和240b这样地形成在光源体210的端部,从而使得第一和第二电极240a和240b的纵向基本上垂直于放电空间202的纵向。
放电空间202被完全隔离,从而防止了电流漂移效应。
实施例2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面光源器件沿基本上平行于宽度方向的虚线截取的剖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面光源器件沿基本上平行于纵向的虚线截取的剖视图。
参见图7和图8,根据本发明第二示范性的实施例的面光源器件300包括面光源体310,至少一个间隔壁320,隔离件330和电压施加部分340。
光源体310包括其中注入放电气体的内部空间。光源体310为板状。光源体310包括第一基底312,第二基底314和密封件316。第一基底312包括光反射面。第二基底314包括光出射面。密封件316为矩形环状并夹置在第一和第二基底312和314之间。密封件316沿第一和第二基底312和314的边缘部位设置,以形成光源体310的内部空间。
间隔壁320把光源体310的内部空间分成多个放电空间。间隔壁320限定多个带状的放电空间302。间隔壁320可以包括基本上与第一和第二基底312和314相同的材料。或者,间隔壁320可以包括不同于第一和第二基底312和314的材料。间隔壁320的例子包括玻璃、陶瓷等。
第一和第二基底312和314、间隔壁320和密封件316用玻璃料322结合到一起,以限定放电空间302。
每个间隔壁320都包含一个连接孔。该连接孔被设置在间隔壁320的与第一基底312相邻的部位。连接孔将放电空间彼此连接。
马蹄形的玻璃料附着到连接孔的内表面。当放电气体被注入到放电空间302中时玻璃料对应于密封连接孔的隔离件。当连接孔为管道状时,玻璃料具有对应于管道状的马蹄形。
光反射层350形成在第一基底312的内表面上,并且第一荧光层352形成在光反射层350上。第二荧光层354形成在第二基底314的内表面上。
如图7所示,光反射层350和第一荧光层352可以延伸到间隔壁320的侧表面。
电压施加部分340包括第一和第二电极340a和340b。第一和第二电极340a和340b这样地被设置在光源体310的端部,从而使得第一和第二电极340a和340b的纵向基本上垂直于放电空间302的纵向。或者,第一和第二电极340a和340b可以设置在光源体310中。
面光源器件300的附加元件可以与实施例中的光源体200的类似。因此省去进一步的解释。
图9是制造图7和图8中面光源器件的方法流程图。
参见图9,在步骤ST310中,在第一基底312上形成间隔壁320。
在步骤ST320中,形成穿过间隔壁320的连接孔。
在步骤ST330中,光反射层350和第一荧光层352依次形成在第一基底312和间隔壁320上。
在步骤ST340中,将马蹄形间隔壁插入到连接孔中。
在步骤ST350中,沿第一基底312的边缘形成密封件316。密封件316可以在形成间隔壁320之前提前形成。
在步骤ST360中,在第二基底314上形成第二荧光层354。
在步骤ST370中,将第一和第二基底312和314组装在一起,使得第一和第二荧光层352和354彼此面对。因此,形成彼此连接的放电空间302。
在步骤ST380中,将放电空间302抽成真空态,并且将放电气体注入到放电空间302中。
在步骤ST390中,软化马蹄形隔离件以密封间隔壁320的连接孔。因此,其中被被注入放电气体的放电空间被完全隔开。
在步骤ST400,在第一和第二基底312和314的表面上形成电压施加部分340。
实施例3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面光源器件沿基本上平行于宽度方向的虚线截取的剖视图。
参见图10,根据本实施例的面光源器件400包括光源体,至少一个间隔壁420,隔离件430和电压施加部分440。
光源体包括具有光反射面的第一基底412和具有光出射面的第二基底414。
光源体的内部空间被分成多个放电空间。间隔壁420与第二基底414形成一体作为图2中的间隔壁220。间隔壁420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形成,如模制法。
在第一基底412上形成连接孔。连接孔连接被间隔壁420隔开的放电空间。即,连接孔形成的位置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3之间的不同点。当放电气体被注入到放电空间中时,放电空间通过隔离件430彼此隔离。
第一和第二基底412和414通过玻璃料被组装到一起。
电压施加部分440包括第一和第二电极440a和440b。第一和第二电极440a和440b被设置在光源体的每个端部,使得第一和第二电极440a和440b的纵向基本上垂直于放电空间的纵向。
实施例4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面光源器件沿基本上平行于宽度方向的虚线截取的剖视图。
参见图11,根据本实施例的面光源器件500包括光源体,至少一个间隔壁520,隔离件530和电压施加部分540。
光源体包括第一和第二基底512和514以及密封件516。第一基底512具有光反射面,第二基底514具有光出射面。密封件516密封第一和第二基底512和514之间的空间,以限定内部空间。间隔壁520把内部空间分成多个放电空间。
在第一基底512上形成连接孔,该连接孔连接被间隔壁隔开的放电空间。即,在实施例2中,连接孔形成在间隔壁处,但在实施例4中,连接孔形成在第一基底512处。
当放电气体被注入到彼此经连接孔连接的放电空间中时,隔离件530密封连接孔。
第一和第二基底512和514、隔离壁520和密封件516通过玻璃料彼此连接。
电压施加部分540包括第一和第二电极540a和540b。第一和第二电极540a和540b分别设置在光源体的端部。第一和第二电极540a和540b被设置成其纵向基本上垂直于放电空间的纵向。
实施例5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具有图2中所示面光源器件的背光单元的剖视图。
参见图12,根据本实施例的背光单元1000包括根据实施例1的面光源器件200,上下箱壳1100和1200,光学片900和反相器1300。
面光源器件200的元件如图2所示。因而省去对这些元件的进一步描述。同时,根据实施例2、3和4的其它面光源器件也可以用在背光单元1000中。
下箱壳1200包括其上设置有面光源器件200的底面1210和从底面1210的边缘延伸的侧壁1220。用于容纳面光源器件200的空间由底面1210和侧壁1220限定。
在下箱壳1200的下面设置反相器1300。反相器1300产生用于驱动面光源器件200的电压。该电压通过第一和第二电缆1352和1354被施加到面光源器件200的电压施加部分240。
光学片900可以包括用于均匀地散射面光源器件200发出的光线的扩散片(未示出),和用于提供前向性(straightforwardness)给散射光的棱镜片(未示出)。
上箱壳1100与下箱壳1200结合,以支撑面光源器件200和光学片900。特别是,上箱壳1100防止面光源器件200与下箱壳1200分离。此外,LCD板(未示出)可以设置在上箱壳1100之上。
根据本发明的面光源器件,放电空间彼此完全隔开。因此防止了电流漂移效应。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优点,但应该注意,在不脱离本发明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改变、替换和更换。

Claims (18)

1.一种面光源器件,包括:
一光源体,具有其中引入一放电气体的一内部空间;
至少一个间隔壁,把所述内部空间分成多个放电空间,所述间隔壁具有使所述放电空间彼此连接的一连接孔;
一隔离件,填充所述连接孔,以使所述放电空间彼此隔离;和
一电压施加部分,用于对所述放电气体施加一电压,以在彼此隔离的所述放电空间中产生放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器件,其中所述光源体包括:
一第一基底,呈板状;
一第二基底,面对所述第一基底;和
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底的边缘部分之间,以限定所述内部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器件,其中所述光源体包括:
一第一基底;和
一第二基底,与所述间隔件形成一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器件,其中所述隔离件具有低于所述光源体的软化温度的一软化温度。
5.一种面光源器件,包括:
一光源体,具有其中引入放电气体的一内部空间和一连接孔;
一隔离件,填充所述连接孔;
至少一个间隔壁,沿所述隔离件设置,所述间隔壁把所述内部空间分成多个放电空间;和
一电压施加部分,用于对所述放电气体施加一电压,以在彼此隔离的所述放电空间中产生放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光源器件,其中所述光源体包括:
一第一基底,具有所述连接孔;
一第二基底,面对所述第一基底;和
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底的边缘部分之间,以限定所述内部空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光源器件,其中所述光源体包括:
一第一基底,具有所述连接孔;和
一第二基底,与所述间隔件形成一体。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光源器件,其中所述隔离件具有低于所述光源体的软化温度的一软化温度。
9.一种制造面光源器件的方法,包括:
形成具有间隔壁的一光源体,所述间隔壁限定彼此隔开的放电空间;
对所述光源体提供一连接孔,以连接所述放电空间;
在所述连接孔中设置具有一软材料的一隔离件;
软化所述隔离件,以密封所述连接孔;和
提供用于对所述放电气体施加一电压的一电压施加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光源体的步骤包括:
在一第一基底上形成所述间隔壁;和
将一第二基底与所述第一基底结合,使得所述间隔壁粘结到所述第二基底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接孔穿过所述间隔壁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接孔形成在所述第一基底的与所述第二基底相对的一表面上。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光源体的步骤包括把具有成为一体的所述间隔壁的一第二基底与一第一基底结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接孔穿过所述间隔壁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连接孔形成在所述第一基底的与所述第二基底相对的一表面上。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隔离件具有低于所述光源体的软化温度的一软化温度。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隔离件通过加热所述隔离壁的局部区域而软化,所述局部区域与所述隔离件相邻。
18.一种背光单元,包括:
一面光源器件,包括具有其中引入一放电气体的一内部空间的一光源体;把所述内部空间分成多个放电空间的至少一个间隔壁,所述间隔壁具有将所述放电空间彼此连接的一连接孔;填充所述连接孔以使所述放电空间彼此隔离的一隔离件;和一电压施加部分,用于对所述放电气体施加一电压,以在彼此隔离的所述放电空间中产生放电;
一箱壳,用于容纳所述面光源器件;
一光学片,夹置在所述面光源器件和所述箱壳之间;和
一反相器,用于对电压施加部分施加一电压。
CNA2004100958178A 2003-11-26 2004-11-26 面光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该器件的背光单元 Pending CN16219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30084606A KR100648781B1 (ko) 2003-11-26 2003-11-26 면광원 장치 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KR84606/2003 2003-11-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1918A true CN1621918A (zh) 2005-06-01

Family

ID=34588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958178A Pending CN1621918A (zh) 2003-11-26 2004-11-26 面光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该器件的背光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271531B2 (zh)
JP (1) JP3908247B2 (zh)
KR (1) KR100648781B1 (zh)
CN (1) CN1621918A (zh)
TW (1) TW2005215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7520A (zh) * 2019-04-30 2019-07-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75614A (ko) * 2004-01-17 2005-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면광원 장치, 이의 구동 방법 및 표시장치
KR100596905B1 (ko) * 2004-03-15 2006-07-04 삼성코닝 주식회사 면광원 장치
TWI261286B (en) * 2004-08-31 2006-09-01 Mirae Corp Flat fluorescent lamp for display devices
KR20060085756A (ko) * 2005-01-25 2006-07-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액정표시장치
KR20060087188A (ko) * 2005-01-28 2006-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158893B1 (ko) * 2005-06-09 2012-06-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 부재,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670204B1 (ko) * 2005-07-15 2007-01-17 희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휘도 및 휘도의 균일도를 향상시키기 위한 면발광 램프
KR100773491B1 (ko) * 2005-11-04 2007-11-05 삼성코닝 주식회사 면광원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WO2007052967A1 (en) * 2005-11-04 2007-05-10 Samsung Corning Co., Ltd.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ame
US20070182335A1 (en) * 2006-02-09 2007-08-0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fluorescent lamps
KR20070094040A (ko) * 2006-03-16 2007-09-20 삼성코닝 주식회사 면광원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백 라이트 유닛
KR100827600B1 (ko) * 2006-12-22 2008-05-07 루미에뜨 인크. 평판형 형광램프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827601B1 (ko) * 2006-12-22 2008-05-07 루미에뜨 인크. 평판형 형광램프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070900B2 (en) * 2008-11-13 2015-06-30 Joled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and displ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58630A (en) * 1962-02-09 1966-06-28 Electric discharge lamps
CA1292768C (en) * 1987-03-20 1991-12-03 Shunichi Kishimoto Flat fluorescent lamp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5479069A (en) * 1994-02-18 1995-12-26 Winsor Corporation Planar fluorescent lamp with metal body and serpentine channel
JPH08185802A (ja) * 1994-12-28 1996-07-16 Noritake Co Ltd 放電表示装置
US5767618A (en) * 1996-02-09 1998-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aboraties Inc. Flat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 with inter-channel discharge suppression
JP3159148B2 (ja) * 1997-10-31 2001-04-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冷陰極管及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0082441A (ja) * 1999-07-26 2000-03-21 Hitachi Ltd 平板型光源
TW466537B (en) * 2000-07-14 2001-12-01 Acer Display Tech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20105259A1 (en) * 2001-01-17 2002-08-08 Plasmion Corporation Area lamp apparatus
KR20050007940A (ko) * 2003-07-12 2005-0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면광원 장치, 이의 제조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50042837A (ko) * 2003-11-04 2005-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면광원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7520A (zh) * 2019-04-30 2019-07-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10007520B (zh) * 2019-04-30 2022-06-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10414A1 (en) 2005-05-26
KR100648781B1 (ko) 2006-11-23
TW200521569A (en) 2005-07-01
JP3908247B2 (ja) 2007-04-25
JP2005158752A (ja) 2005-06-16
KR20050050939A (ko) 2005-06-01
US7271531B2 (en) 2007-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21918A (zh) 面光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该器件的背光单元
CN1734325A (zh) 背光组件、液晶显示设备、支撑构件和方法
US6787981B2 (en) Flat type lamp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758103A (zh) 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621920A (zh) 平面荧光灯和使用平面荧光灯的后照明装置
CN1722359A (zh) 平板型荧光灯及包括该平板型荧光灯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277284C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797124A (zh) 背光组件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591130A (zh) 表面光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采用该装置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690806A (zh) 包括弯曲荧光灯的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848359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790133A (zh) 面光源以及具有该面光源的显示装置
CN100347803C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CN1912710A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组件的显示装置
KR20010079377A (ko) 평판형 형광램프 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CN1727962A (zh) 平面型光源装置和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913095A (zh) 平型荧光灯、其制造方法及包括其的背光组件和显示器
CN1902536A (zh) 平面荧光灯的通道结构
CN1752821A (zh) 平板型荧光灯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811561A (zh) 背光组件、制作该组件的方法及具有该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83400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862762A (zh) 平面荧光灯和具有该荧光灯的背光照明单元
CN1722346A (zh) 利用被氧化的多孔硅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平面灯
CN1684576A (zh) 平面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286142C (zh) 平面荧光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