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7962A - 平面型光源装置和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平面型光源装置和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27962A
CN1727962A CNA2005100845422A CN200510084542A CN1727962A CN 1727962 A CN1727962 A CN 1727962A CN A2005100845422 A CNA2005100845422 A CN A2005100845422A CN 200510084542 A CN200510084542 A CN 200510084542A CN 1727962 A CN1727962 A CN 17279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electrode
flat
light source
sourc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845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海日
李相裕
金炯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27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79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30Vessels; Containers
    • H01J61/305Flat vessels or contain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4Direct backlight with lam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8Dielectric or insula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42Fluorescen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48Sealing, e.g. se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eading-in condu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Vessels And Coating Film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平面型光源装置包括第一衬底、电极和第二衬底。第一电极被设置在第一衬底上,并从第二电极分开。第二衬底包括连接部分。第二衬底与第一衬底相组合以形成多个放电空间。第二衬底在放电空间部分中具有凹陷。凹陷被形成相邻于第二衬底的端部部分,所述端部部分基本平行于放电空间部分。连接部分包括接触孔。第一电极通过连接部分而部分地暴露。因此,电极可以很容易地电学连接到逆变器,并且平面型光源装置的尺寸可以减小。

Description

平面型光源装置和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面型(flat-type)光源装置和具有所述平面型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LCD”)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能够将光提供给LCD面板的平面型光源装置,以及具有所述平面型光源装置的LCD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LCD装置通过使用液晶显示图像。LCD装置是一种平面面板显示装置。LCD装置具有不同的特性,诸如较薄的厚度、较轻的结构、较低的驱动电压和较低的功率消耗。因此,LCD装置被使用在不同的领域中。
LCD装置的LCD面板本身不发光,因此LCD面板需要背光组件来对LCD面板提供光。
通常背光组件包括冷阴极荧光灯(“CCFL”)作为光源。包括CCFL作为光源的背光组件为根据光源的位置被分类边沿照明类型背光组件和直接照明类型背光组件。
在边沿照明类型背光组件中,一个或者两个灯被设置在具有反射层的光引导板的侧部部分上,这样从灯所产生的光通过光引导板的侧表面进入光引导板,并通过反射层被反射以朝向LCD面板前进。
在直接照明类型背光组件中,灯被设置在朝向光引导板的光进入表面的光引导板之下,反射板被设置在灯之下,并且漫射板被设置在光引导板的光离开表面上以提高亮度均匀性。从灯所产生的光通过光引导板的光进入表面而进入,通过光引导板的光离开表面而离开,并通过漫射板所漫射。
背光组件具有不同的缺点,诸如较低的光使用效率、复杂的结构、较高的制造成本、和由于诸如光引导板和漫射板的光学部件所导致的光损耗所导致的非均匀亮度。
因此,平面型光源装置被研发以解决上述问题。平面型光源装置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并只需要一个逆变器(inveter)来产生表面光。平面型光源装置包括用于将放电电压施加到多个通过将上衬底和下衬底组合所形成的放电空间的电极。当放电电压被施加到放电空间中的放电气体,产生紫外光。从放电气体所产生的紫外光通过形成在上衬底和下衬底之一的内表面上所形成的荧光层而被转换为可见光。
此外,电极可以被分类为外电极和内电极。外电极被形成在上衬底或者下衬底的外表面上,内电极被形成在上衬底或者下衬底的内表面上。外电极可以很容易地电学连接到逆变器,但是具有内电极的平面型光源装置需要用于暴露内电极的空间,这样内电极电学连接到逆变器。因此,具有内电极的不发光的平面型光源装置的周围区域的尺寸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小周围区域尺寸的平面型光源装置。
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的LCD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平面型光源装置的一个典型实施例包括第一衬底、电极和第二衬底。第一衬底具有平板形状。电极被形成在第一衬底上。第二衬底与第一衬底相组合以形成放电空间,并具有连接部分。一部分电极通过连接部分暴露。
第二衬底包括多个放电空间部分,多个空间分开部分以及密封部分。放电空间部分从第一衬底分开以形成放电空间。空间分开部分被形成在相邻的放电空间部分之间,这样空间分开部分与第一衬底相接触。密封部分被形成在放电空间部分的周围部分和空间分开部分上以与第一衬底相组合。
与密封部分相邻的放电空间部分之一具有凹陷。凹陷被形成相邻于第二衬底的端部部分以通过安置在凹陷上的连接部分而暴露电极。第二衬底的端部部分基本平行于放电空间部分的纵向方向。连接孔通过部分通过凹陷暴露的第二衬底而被形成。此外,凹陷对应电极。
连接部分是通过第二衬底所形成的接触孔,所述第二衬底部分通过凹陷部分暴露。同样,为了形成连接部分,密封部分和通过对应于电极的凹陷而部分暴露的第二衬底被部分移除。
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典型实施例包括平面型光源装置、液晶显示面板以及逆变器(inverter)。
平面型光源装置包括第一衬底、形成在第一衬底上的电极,以及与第一电极相组合的第二衬底以形成多个放电空间。第二衬底具有通过其一部分电极被暴露的连接部分。
LCD面板通过使用从平面型光源装置所产生的光而显示图像。
逆变器产生用于操作平面型光源装置的放电电压,并电学地通过连接部分连接到电极。
同样,LCD装置还包括接收容器来接收平面型光源装置,平面型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漫射板,以及用于将液晶显示面板固定到接收容器上的固定部件。
在另外的典型实施例中,平面型光源装置包括电极和具有接触电极的第一表面以及相对的第二表面的衬底,衬底包括孔,孔暴露电极的一部分,所述孔通过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因此,电极通过形成在第二电极上的连接部分被暴露到平面型光源装置的外部,这样电极被电学地连接到逆变器。此外,平面型光源装置的尺寸减小。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或者其它方面将从下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的说明变得显而易见并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平面型光源装置的典型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显示了图1的典型平面型光源装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3是图1的典型平面型光源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典型凹陷和典型连接部分的透视图;
图5是图4中沿着线I-I’所取的横截面图;
图6是显示了图1的典型第一衬底的透视图;
图7是显示了图6的典型第一衬底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8是图1中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
图9是沿着图8中的线II-II’所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部分的另外的典型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1是图10中沿着线III-III’所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平面型光源装置的另外的典型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3是图12的典型电极的透视图;
图14是沿着图12中的线IV-IV’所取的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15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典型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可以理解,本发明下面描述的典型实施例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情况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变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因此不限于这些特定的下述实施例。反而,这些实施例被提供,这样此公开物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完全对本发明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示例完全传递了本发明的概念。
此后,本发明将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中,层、薄膜和区域的厚度出于清晰起见被夸大。相同的数字通篇引用相似的部件。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薄膜、区域或者衬底的元件被称为在另外的元件之上,其可以直接位于其它元件之上或者可以出现中间元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平面型光源装置的典型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显示了图1的典型平面型光源装置的横截面视图。
参考图1、2,平面型光源装置100包括第一衬底110、一对电极120和第二衬底130。第一衬底110具有平板形状,诸如具有矩形形状外围和相对的平面表面形状,尽管其它形状也在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的范围之内。电极120被形成在第一电极110的端部部分上。电极120彼此分开。例如,如图所示,第一电极120被安置在与第一衬底110的第一端相邻的第一衬底110的第一表面上,第二电极120也被安置在第一表面上但是与第一衬底110的第二端相邻,所述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第二衬底130与第一衬底110组合以形成多个放电空间140并具有连接部分135。可选地,第一和第二衬底110和130可以只形成一个充电空间140。电极120的一部分通过连接部分135被暴露。
第一衬底110具有矩形平板形状。传输可见光和阻挡紫外光的玻璃衬底可以被利用作为第一衬底110。尽管特定形状和光可以用于描述第一衬底110,具有相似的属性的可选的形状和材料也将落入这些实施例的范围之内。
电极120被设置,这样,电极120的纵向方向基本垂直于放电空间140的纵向方向。电极120通过放电空间140的端部部分重叠。各电极120具有宽度EW,所述宽度在平行于放电空间140的纵向方向上被测量。电极120通过喷射诸如金属粉末(诸如Cu、Ni、Ag、Au、Al、Cr或者其混合物)到第一衬底110上而形成。特别地,暴露用于电极120的区域的掩模被设置在第一衬底110上,金属粉末被喷射到将被涂布的区域上。然后,掩模被移除以形成电极120。可选地,电极120可以通过不同的其它方法形成在第一衬底110上。
第二衬底130与第一衬底110组合以形成多个放电空间140。传输可见光和阻挡紫外光的玻璃衬底可以被利用作为第二衬底130,尽管其它具有相似属性的材料也落入这些实施例的范围之内。第二衬底130包括多个放电空间部分131,多个空间分开部分132和密封部分133。各放电空间部分131从第一衬底110分开以在放电空间部分131和第一衬底110之间形成各放电空间140。空间分开部分132被形成在相邻的放电空间部分131之间,并与第一衬底110相接触。密封部分133被形成在第二衬底130的外周部分上。第一和第二衬底110和130可以通过设置密封部分133中的第一和第二衬底之间的粘合部件而彼此组合。
在此实施例,最外放电空间部分131之一具有与放电空间部分131的各纵向端相邻的凹陷134。各凹陷134被形成在第二衬底130的端部部分上以设置在电极120之上。特别地,两个凹陷134被形成在第二衬底130上以分别暴露电极120。两个凹陷134可以对角设置,诸如通过在第二衬底130的一个拐角上提供一个凹陷134和在第二衬底130的对角相对拐角中提供另外的凹陷134,一个凹陷134将设置在第一最外放电空间部分131上,第二凹陷134将设置在第二衬底130的相对侧上的第二最外放电空间部分131上。可选地,如图所示,两个凹陷134可以沿着第二衬底130的纵向方向设置。
凹陷134被设置在各电极120之上。连接部分135被形成在各凹陷134上。连接部分135对应暴露电极120的一部分的接触孔。在所示的典型的实施例中,当从平面上观察时,接触孔具有圆形形状。第一衬底110与第二衬底130相组合,电极120的一部分通过连接部分135所暴露。
可选地,电极120可以形成在第二电极130的内表面上。当电极120被形成在第二衬底130的内表面上时,连接部分135被形成在第一衬底110上。
第二衬底130通过诸如模制过程来形成,板形基部衬底被加热并使用模具挤压以形成具有放电空间部分131,空间分开部分132、密封部分133和凹陷134的第二衬底。
连接部分135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形成。例如,连接部分135可以通过机械钻孔或者激光钻孔来形成。当从平面上观察时,连接部分135可以具有诸如圆形形状、矩形形状、多边形形状等的不同形状。
如图2中所示,各放电空间140具有梯形形状,所述梯形形状具有圆形拐角。可选地,各放电空间140的横截面可以具有诸如半圆形形状、矩形形状的不同的形状。
第二衬底130与第一衬底110通过诸如玻璃料的粘合部件150相组合。玻璃料是玻璃和金属的混合物,并具有低于第一和第二衬底110、130的玻璃的熔点。玻璃料然后烧结以形成粘合部件150。粘合部件150被放置在第一和第二衬底110、130之间的密封部分133上。粘合部件150没有沿着空间分开部分132与第一衬底110相接触的空间分开部分132所设置。空间分开部分132与第一衬底110通过放电空间140和平面型光源装置110的外围之间的压力差异而接触。特别地,在将第一衬底110和第二衬底130组合之后,放电空间140中的空气被排出以成为真空状态,然后用于等离子放电的放电气体被注入到放电空间140中。例如,放电气体可以包括Hg、Ne、Ar、Xe、Kr或者其混合物。放电空间140中的放电气体的压力大约是50托(Torr),同时平面型光源装置100的外部的空气的压力是760托。因此,放电空间140和平面型光源装置100的外部之间产生压力差异,这样空间分开部分132与第一衬底110相接触。
连接通道160在第二衬底130上形成以连接彼此相邻的放电空间140。至少一个连接通道160被形成在各空间分开部分132上。注射到放电空间140中的放电气体可以在放电空间140之间通过连接通道160而移动,这样放电气体可以均匀地分配在放电空间140中,由此使得放电空间140中的压力分布均匀。
平面型光源装置100还包括形成在第一衬底110的上表面、第一表面上的反射层112,形成在反射层112上的第一荧光层114,以及形成在对应放电空间部分131的第二衬底130的下表面上的第二荧光层116。即,第一荧光层114被形成在朝向第二衬底130的第一衬底110的表面上,并且第二荧光层116被形成在朝向第一衬底110的第二衬底130的表面上。
反射层112被形成在除了对应也设置在第一衬底110的第一表面上的电极120的区域之外的第一衬底110的第一表面上。反射层112被设置在电极120之间。在此典型实施例中,反射层112没有形成在对应密封部分133的区域上,这样粘合部件150和第一点110之间的粘合强度可以被增加。从第一荧光层114和第二荧光层116所产生的可见光通过反射层112朝向第二衬底130反射以防止光泄漏。
第一荧光层114被形成在反射层112上,并具有基本与反射层112相同的区域。即,第一荧光层114被形成在反射层112上,而没有形成在对应电极120和密封部分133的区域上。第一荧光层114被形成在电极120之间。第二荧光层116被形成在朝向第一衬底110的第二衬底130的表面上。第二荧光层116对应第一荧光层114。第二荧光层116可以形成在第二衬底130的下表面上,朝向第一衬底110的表面,除了密封部分133外。
在此典型实施例中,第二荧光层116被设置在对应放电空间部分131的表面上。第一和第二荧光层114和116将从放电空间140中放电气体所产生的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
平面型光源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保护层(未示出)。保护层被设置在第二电极130和第二荧光层116之间和/或者第一衬底110和反射层112之间。保护层防止放电气体的水银和第一衬底110之间或者放电气体的水银和第二衬底130之间的化学反应,这样平面型光源装置的水银损耗或者黑化现象可以被防止。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平面型光源装置100的平面图。
参照图3,凹陷134被设置在放电空间部分131上。各凹陷134与密封部分133相邻。至少一个凹陷134被形成在放电空间部分131上以设置在电极120之上。在此典型实施例中,两个凹陷134被分别设置在电极120之上。如图3所示,凹陷134被形成在最外放电空间部分131之一上。凹陷134被形成在诸如相同的放电空间上,如所示出的实施例。可选地,凹陷134之一可以对角设置,如前所述。两个连接部分135被形成在第二衬底130上,各连接部分135被分别设置在凹陷134上。连接部分135暴露电极120的一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部分133的宽度大约是3mm,这样在密封部分133上形成连接部分135将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凹陷134被分别形成在与密封部分133相邻的放电空间部分131上,连接部分135被形成在凹陷部分134之内。结果,平面型光源装置的制造过程可以被简化以提高生产率。此外,电极和第一以及第二衬底110、130之间的粘结强度增加,因为密封部分133没有被中断,平面型光源装置100的尺寸减小,因为周围区域的尺寸不需要增加以有效地提供对内电极120的连接。
图4显示了图1中的典型凹陷134和典型连接部分135的透视图。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I-I’所取的横截面视图。
参照图4、5,与密封部分133相邻的放电空间部分131之一具有凹陷134。凹陷134被形成相邻于第二衬底130的端部部分,所述端部部分对应承载电极120的第一衬底110的端部部分。与凹陷134相邻的端部部分基本平行于放电空间部分131的纵向方向。必须理解凹陷134是放电空间部分131之内的缺口并且没有通过孔形成在凹陷134附近的放电空间部分131内。连接部分135对应接触孔,通过所述接触孔,如图3所示的一部分电极120被暴露。第二衬底130与第一衬底110通过设置在密封部分133上的粘合部件150与第一衬底110相组合。形成在凹陷134上的连接部分135穿透第二衬底130以暴露电极12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分135包括形成在安置相邻于凹陷134的第二衬底130的平面部分中的孔,诸如凹陷134和密封部分133之间。用于连接部分135的平面部分可以和与第一衬底110相接触的空间分开部分132的部分共面。
凹陷134可以根据所需的电极120的宽度EW以及连接部分135的尺寸而具有不同的尺寸和形状。在此实施例中,凹陷134具有比电极120更小的宽度,并具有比连接部分135更大的尺寸。
在此实施例中,平面型光源装置100还包括形成在电极120上的介电层122。介电层122具有介电材料来保护电极120。电极120、排放空间140以及设置在其间的介电层122限定电容。介电层122具有暴露电极120的一部分的开口,所述开口对应第二衬底130的连接部分135的位置。
根据此典型实施例,平面型光源装置100包括连接部分135,这样电极120电学连接到设置在平面型光源装置100之外的电源线。电源线可以通过焊接电学连接到电极120,或者通过其它电连接装置。
图6是显示了在图1中所示的典型第一衬底110的透视图。图7是显示了图6的典型第一衬底110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参照图6、7,电极120被形成在第一衬底110的第一表面的相对端部部分上。各电极120具有带状形状,其具有电极宽度EW。介电层122被形成在电极120上。介电层122具有暴露电极120的开口。介电层122的开口对应第二衬底130的连接部分135的位置。即,当第二衬底130与第一衬底110组装时,连接部分134与介电层122中的开口对齐。
反射层112被形成在除了对应电极120和密封部分133的区域之外的上表面、第一表面上。反射层112可以形成在电极120之间。第一荧光层114被形成在反射层112上,并且也没有形成在电极120上。
在此实施例中,电极120的厚度和介电层122的厚度的总和基本与反射层112的厚度以及第一荧光层114的厚度总和相同。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第一荧光层114被安置基本与介电层122相持平以提供扁平表面用于将第二衬底130安置在其上。
当第一和第二衬底110、130彼此组合时,第二衬底130的空间分开部分132与第一衬底110的介电层122和第一荧光层114相接触。
如果电极120和介电层122的总厚度与反射层112和第一荧光层114的总厚度不同,那么将在介电层122和第一荧光层114之间的边界上产生台阶部分,这样不需要的空间将形成在介电层122和空间分开部分132之间。
但是,在此典型实施例中,电极120和介电层122的总厚度基本与反射层112和第一荧光层114的总厚度相同,这样空间分开部分132稳定地与第一衬底110相组合。尽管反射层112如图所示具有与电极120相同的厚度和第一荧光层114被显示与介电层122相同的厚度,必须理解反射层112可以具有比电极120更大的厚度,同时荧光层114具有比介电层122更小的厚度,只要反射和荧光层112、114的总厚度基本与电极120和介电层122的总厚度相同。同样,反射层112可以具有比电极120更小的厚度,同时荧光层114具有比介电层122更大的厚度,只要反射和荧光层112、114的总厚度基本与电极120和介电层122的总厚度基本相同。
图8是图1中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图9是沿着图8的线II-II’所取的横截面视图。
参照图8和9,至少一个连接通道160被形成在各空间分开部分132上。同时各空间分开部分132的大部分可以基本平面用于与第一衬底110相接触,当第一和第二衬底110、130彼此组合时,第二衬底130的各空间分开部分132的一部分从第一衬底110分开以形成连接通道160。例如,连接通道160在空间分开部分132的对角方向上弯曲。换言之,连接通道160可以具有S形状。
当连接通道160具有S形状,连接通道160的长度增加以比空间分开部分132的宽度更长,空间分开部分132的宽度相对空间分开部分132的纵向长度而垂直测量。这样等离子从放电空间140之一流到相邻放电空间140的路径变长。因此,通过等离子放电所产生的等离子漂流被减小。
例如,连接通道160被形成在各空间分开部分132的中心部分上。可选地,连接通道160可以安置在相邻的空间分开部分132的交替的纵向位置上。连接通道160可以具有大约2mm的宽度和大约2mm的高度。可选地,多余一个的连接通道160可以形成在各空间分开部分132中,并且它们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各空间分开部分132之内。连接通道160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
图10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部分的另外的典型实施例。图11是沿着图10的线III-III’所取的横截面视图。在此实施例中,如图10、11所示的平面型光源装置200基本与如图1-9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相同,除了连接部分之外。这样相同的参考数字被用于引用与图1-9中所描述的相同或者相似的部分,并且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0、11,平面型光源装置200中的连接部分235通过移除一部分密封部分133所形成以暴露一部分电极120。在此实施例中,对应连接部分235的密封部分133被移除,这样一部分电极120通过连接部分235暴露。限定连接部分235的被移除部分可以至少部分地延伸到通过凹陷134所限定的区域中。
粘合部件150被设置在除了对应连接部分235的区域之外的密封部分133上以将第一衬底110和第二衬底130相组合。粘合部件150也设置在第一衬底110和第二衬底130的凹陷134的周长之间用于密封第二衬底130的所有的边到第一衬底110。
在此实施例中,各电极120延伸到密封部分133。介电层122形成在除了对应连接部分235的区域之外的各电极120上。换言之,在安置于连接部分235之下的区域之下中的各电极120的端部部分没有通过介电层122所覆盖。
平面型光源装置200还包括导电夹210。导电夹210可以包括通常U形的横截面,导电夹210的第一腿部与电极120相接触,导电夹210的第二腿部与第一衬底110的下表面相接触,以及导电夹210的连接部分将第一腿部连接到第二腿部。导电夹210在对应连接部分235的位置上连接到第一电极110。当导电夹210连接到第一衬底110时,导电夹210的第一腿部的内部部分与通过连接部分235所暴露的电极120接触。为了减小平面型光源装置200的尺寸,例如,密封部分133具有大约3mm的宽度,连接部分235朝向凹陷134延伸并通过密封部分133,这样导电夹210可以稳定地与第一衬底110相组合。导电夹210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连接到外电源线的连接端子212。连接端子212可以从导电夹212的连接部分延伸并可以包括一对用于其间保持电源线的弯曲电源线保持器。当导电夹210具有连接端子212时,诸如焊接的用于连接电源线的额外的过程可以被省略。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平面型光源装置的另外的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13是显示了图12中所示的典型电极的透视图。图14是图12沿着线IV-IV’所取的横截面视图。在此实施例中,图12-14中所示的平面型光源装置300与图1-11中所示的平面型光源装置100、200相似。这样,相同的参考数字将被用于参考与图1-11中所描述的相同或者相似的部分,并且省略任何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2-14,平面型光源装置300包括电极320、介电层322、反射层312以及形成在第一衬底110上的第一荧光层314。
如图13所示,电极320被形成在第一衬底110的相对端部部分上。各电极320在基本垂直于各空间分开部分132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各电极320通过放电空间部分131重叠。各电极320具有对应空间分开部分132的第一宽度EW1和对应放电空间部分131的第二宽度EW2。即,当第二衬底130被组装到第一衬底110上时,空间分开部分132的端部部分将电极310躺在具有第一端部EW1的区域中,放电空间部分131的端部部分将电极320躺在(overlie)具有第二宽度EW2的区域中。第二宽度EW2与第一宽度EW1不同。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宽度EW1小于第二宽度EW2。例如,第一宽度EW1在大约1到大约2mm范围之内,并且第二宽度EW2在大约10到大约15mm范围之内。这样电极320的更多的表面区域被安置在对应其施加电压到放电区域140的放电空间部分131的区域之内,更少的电极320的表面区域被安置在对应电压没有必要的空间分开部分132的区域之内而不是将放电电压传递到具有第二宽度EW2的电极320的区域上。
介电层322被设置在电极320上。介电层322部分被打开,诸如通过孔,这样一部分电极320通过介电层322的开口所暴露。可选地,连接部分135可以通过连接部分235所替换,导电夹可以被利用,如前所述。
反射层312设置在除了对应电极320的区域和第二衬底130的密封部分133的第一衬底110上。反射层312可以设置在电极320之间。第一荧光层314被设置在反射层312上。
在此实施例中,当第一衬底110与第二衬底130相组合,空间分开部分132与第一荧光层314相接触。反射层312和设置在反射层312上的第一荧光层314被设置在对应空间分开部分132的第一衬底110上。各第一和第二宽度EW1和EW2相对第一衬底110的宽度较小,这样平面型光源装置300的总厚度可以被确定而不管在包含具有第一衬底110的第一宽度EW1的电极320的特定区域中缺少电极材料,这样平面型光源装置300仍然被认为具有均匀的厚度。因此,空间分开部分132与第一荧光层314相接触。在此实施例中,如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各电极320和介电层322的总厚度基本与反射层312和第一荧光层314的总厚度相同,这样提供了用于将被安置在其上的第二衬底130基本扁平的表面。
图15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典型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15中所示的平面型光源装置100基本与参照图1-14所描述的光源装置相同。这样,相同的参考数字将被用于引用如图1-14中相同或者相似的部分,并且省略对其的进一步说明。尽管图15中显示了平面型光源装置100,必须理解任何上述的实施例,或者安置图1-14所描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的组合可以使用在LCD装置400中。
参照图15,LCD装置400部分包括平面型光源装置100、显示单元500和逆变器600。
显示单元500包括LCD面板510,数据印刷电路板(“PCB”)520,以及栅极PCB 530。数据和栅极PCB 520和530产生驱动信号以驱动LCD面板510。从数据和栅极PCB 520和530所产生的驱动信号通过数据可变形电路薄膜540和栅极可变形电路薄膜550而施加到LCD面板510。例如,带承载器封装(“TCP”)和薄膜上芯片(“COF”)可以被用作数据和栅极可变形电路薄膜540、550。同样,数据和栅极可变形电路薄膜540、550还分别包括数据驱动芯片542和控制驱动信号的栅极驱动芯片552以在适当的时候将驱动信号施加到LCD面板510。
LCD面板510包括薄薄膜晶体管(“TFT”)衬底512,滤色镜衬底514和液晶层516。滤色镜衬底514朝向TFT衬底512。液晶层516被设置在TFT衬底512和滤色镜衬底514之间。
尽管出于清楚没有详细示出,LCD面板510可以与现在所描述相同的功能操作。TFT衬底512具有透明薄膜板和安置为矩形形状的多个切换开关。各切换装置可以是形成在透明玻璃板上的TFT。TFT的源电极被电学地连接到多个数据线。TFT的栅极电极被电学地连接到多个栅极线。TFT的漏极电极被电学地连接到多个象素电极。
滤色镜衬底514包括透明板、红色滤色镜、绿色滤色镜以及蓝色滤色镜。红、绿和蓝色滤色镜通过照像平版术过程、摄影过程等形成到透明板上。公用电极被形成到具有形成在其上的红、绿和蓝色滤色镜的透明板上。公用电极包括光学透明和电学可导材料,诸如但是不限于铟锌氧化物(“IZO”)、铟锡氧化物(“ITO”)。
当电压施加到TFT的栅极和源极电极时,TFT被打开,这样电场在TFT衬底512的象素电极和滤色镜衬底514的公用电极之间产生。液晶层516的液晶分子的布置响应施加到其上的电场而变化,并且这样液晶516的光学透射率可以被改变,由此显示图像。
逆变器600产生显示电压以操作平面型光源装置100。逆变器600将来自LCD装置400的外部的交流电转换为放电电压以操作平面型光源装置100。从逆变器600所产生的放电电压通过第一电源供给线610和第二电源供给线620被施加到平面型光源装置100的电极120。第一和第二电源供给线610和620被电学地通过使用诸如焊接的方法连接到通过连接部分135而被暴露的电极120。当电极120被电学地连接到导电夹210,第一和第二电源供给线610、620被电学地连接到导电夹210,诸如通过连接终端212。
LCD装置400还包括用于容纳平面型光源装置100的接收容器700,用于增加从平面型光源装置100所产生的光的亮度的光学部件800,以及用于相对接收容器700用于固定LCD面板510的固定部件900。
接收容器700包括底板710和多个侧壁720。底板710接收平面型光源装置100。侧壁720从底板710的侧面向上凸起以形成接收空间。接收容器700还可以包括绝缘部件(未示出)用于绝缘平面型光源装置100。
光学部件800被设置在平面型光源装置100和LCD面板510之间。当从平面型光源装置100所产生的光通过光学部件800时,光的亮度增加,并被均匀化。光学部件800包括用于发散从平面型光源装置100所产生的光的漫射板810。漫射板810具有板形状,所述板形状具有规则的厚度。漫射板810从平面型光源装置100以预定的距离分开。光学部件800还可以包括在漫射板810上的至少一个棱镜片820。棱镜片820将从漫射板810所产生的光朝向LCD面板510引导以在从LCD面板510的前部观察时提高光的亮度。可选地,光学部件800还可以包括棱镜片820上的漫射片以漫射光。背光组件中的或多或少的光学片的施加将也落入这些实施例的范围之内。
固定部件900与接收容器700相组合。固定部件900覆盖LCD面板510的侧面以将LCD面板固定到光学部件800上。固定部件900保护LCD面板防止可能在LCD面板510的外部上产生的冲击,并且也防止LCD面板510相对光学部件800和光源装置100的漂移。
LCD装置400还包括用于将平面型光源装置100固定在接收容器700之内的固定装置(未示出)以及接收容器700上的光学部件800,并用于将LCD面板510引导到接收容器700上。
根据本发明,平面型光源装置在与密封部分相邻的放电空间部分上包括用于连接部分的凹陷,这样逆变器被电学地连接到电极。此外,平面型光源装置的尺寸可以减小。
此发明参照典型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显然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前述的说明可以对其进行改变和变化。相应地,本发明包括所有落入权利要求中的可选的修改和变化。此外,第一、第二等术语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重要性的顺序,而是第一、第二等术语只是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别。此外,其中所述的一个等不表述数量的限制,而是表示至少存在这样的一个参考项。

Claims (31)

1.一种平面型光源装置,包括:
第一衬底;
设置在第一衬底上的电极;以及
第二衬底,所述第二衬底与第一衬底一起形成放电空间,第二衬底具有连接部分,电极的一部分通过所述连接部分被暴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第二衬底中还包括:
多个放电空间部分,所述多个放电空间部分从第一衬底分开以形成放电空间;
多个空间分开部分,每个空间分开部分被形成在相邻的放电空间部分之间,空间分开部分与第一衬底相接触;以及
密封部分,所述密封部分通过设置在密封部分和第一衬底之间的粘合部件接触第一衬底,密封部分对应第二衬底的边缘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密封部分相邻的最外放电空间部分具有接触第一衬底的凹陷,形成在凹陷上的连接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凹陷设置在电极之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分包括穿透第二衬底的接触孔并暴露电极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电极之上的密封部分的一部分部分地被移除以形成连接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连接部分上连接到第一衬底的导电夹并接触一部分通过连接部分暴露的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导电夹中还包括接触通过连接部分暴露的一部分电极的第一腿部,接触第一衬底的下表面的第二腿部以及将第一腿部连接到第二腿部的连接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导电夹的连接器延伸的连接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极基本垂直于放电空间的纵向方向,并且电极通过放电空间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电极上的介电层以保护电极;
设置在第一衬底上的反射层;
设置在反射层上的第一荧光层;以及
设置在对应放电空间的第二衬底上的第二荧光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介电层被打开以暴露电极的一部分,所述部分对应连接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射层和第一荧光层的总厚度基本与电极和介电层的总厚度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极在空间分开部分上具有第一宽度,在放电空间部分上具有大于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放电空间部分的电极上的介电层;
设置在第一衬底上的反射层;
设置在反射层上的第一荧光层;以及
朝向第一衬底的第二衬底的放电空间部分上第二荧光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介电层被开口以暴露电极的一部分,所述部分对应连接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宽度在从大约1mm到大约2mm的范围之内,第二宽度在大约10mm到大约15mm的范围之中。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空间分开部分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相邻放电空间的连接通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第一衬底的第一端相邻的第一电极,与第一衬底的第二端相邻的第二电极,暴露第一电极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暴露第二电极的第二连接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型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衬底的放电空间部分内的缺口。
2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平面型光源装置,包括第一衬底、第一电极和第一衬底上的第二电极,以及与第一衬底相组合的第二衬底以形成放电空间,电极彼此分开,以及具有连接部分的第二衬底,通过所述连接部分,各第一和第二电极的一部分被暴露;
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使用通过平面型光源装置所产生的光来显示图像;以及
逆变器,所述逆变器产生放电电压以操作平面型光源装置,逆变器通过连接部分电学地连接到第一和第二电极。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衬底包括:
多个从第一衬底分开的放电空间以形成多个放电空间;
多个空间分开部分,每个空间分开部分设置在相邻的放电空间部分之间,空间分开部分接触第一衬底;
通过设置在第二衬底的密封部分和第一衬底之间的粘合部件接触第一衬底的密封部分,所述密封部分对应第二衬底的边沿部分;以及,
形成在与密封部分相邻的放电空间部分之一中的凹陷,所述凹陷形成相邻于第二衬底的端部部分。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分包括形成在第二衬底上的接触孔,连接部分部分地通过凹陷暴露。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第一电极之上的密封部分部分地被移除以形成连接部分。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电极基本垂直于放电空间部分的纵向方向,以及第一和第二电极与放电空间重叠。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放电空间部分的第一和第二电极上的介电层;
设置在第一衬底上的反射层并位于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
设置在反射层上的第一荧光层;以及
朝向第一衬底的第二衬底的放电空间部分上的第二荧光层。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第一和第二电极在空间分开部分上具有第一宽度,在放电空间部分上具有大于第一宽度的第二宽度。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电极上的介电层,介电层的一部分暴露电极的一部分,所述介电层部分对应连接部分;
设置在第一衬底上的反射层;
设置在反射层上的第一荧光层;以及
设置在对应放电空间部分的第二衬底上的第二荧光层。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容纳平面型光源装置的接收容器;
设置在平面型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面板之间的漫射板;以及
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将液晶显示面板固定到接收容器。
30.一种平面型光源装置,包括:
电极;以及,
具有接触电极的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的衬底,衬底包括暴露电极的一部分的孔,所述孔通过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重叠电极的衬底的放电空间部分,放电空间部分内的缺口,安置相邻于所述缺口的孔。
CNA2005100845422A 2004-07-26 2005-07-26 平面型光源装置和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Pending CN17279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58211A KR20060009570A (ko) 2004-07-26 2004-07-26 평판 형광 램프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40058211 2004-07-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7962A true CN1727962A (zh) 2006-02-01

Family

ID=35656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845422A Pending CN1727962A (zh) 2004-07-26 2005-07-26 平面型光源装置和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18128A1 (zh)
JP (1) JP2006039504A (zh)
KR (1) KR20060009570A (zh)
CN (1) CN1727962A (zh)
TW (1) TW20061385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27198A (ko) * 2004-09-22 2006-03-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평판형광램프,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1022281B1 (ko) * 2004-12-07 2011-03-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평판형광램프용 클립, 이를 갖는 평판형광램프,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PL1933194T3 (pl) * 2006-12-13 2014-06-30 Lg Display Co Ltd Jednostka podświetleniowa i zawierający ją moduł wyświetlacza ciekłokrystalicznego
KR100904317B1 (ko) 2007-02-08 2009-07-21 매스브라이트 테크날러지 캄퍼니 리미티드 평판형 형광램프를 이용한 조명기구
CN102111700B (zh) * 2009-12-28 2014-01-15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发声模组及使用该发声模组的发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1279A (en) * 1992-09-10 1995-10-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Flat fluorescent lamp having a luminescent surface with a diffusion groove
US5479069A (en) * 1994-02-18 1995-12-26 Winsor Corporation Planar fluorescent lamp with metal body and serpentine channel
JP2002170521A (ja) * 2000-11-29 2002-06-14 Nec Corp 平面型蛍光ランプ、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6652166B2 (en) * 2001-12-26 2003-11-2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hotographic film cartridge
KR20030062141A (ko) * 2002-01-16 2003-07-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방전공간이 분할된 평판 형광램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018128A1 (en) 2006-01-26
TW200613853A (en) 2006-05-01
KR20060009570A (ko) 2006-02-01
JP2006039504A (ja) 2006-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2714B (zh) 灯座,具有该灯座的灯组件、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00345031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975536A (zh) 背光组件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器件
CN1758103A (zh) 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79527A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73666A (zh) 平荧光灯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877371A (zh) 光学构件、具有其的背光组件和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34325A (zh) 背光组件、液晶显示设备、支撑构件和方法
CN1575505A (zh) 冷阴极荧光灯
CN1920625A (zh)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881523A (zh) 冷阴极荧光灯及其制造方法及背光组件和显示设备
CN1725081A (zh) 背光组件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22359A (zh) 平板型荧光灯及包括该平板型荧光灯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63609A (zh) 散射片及其制造方法、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及制造辊的方法
CN1656412A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482503A (zh) 灯组件和具有这种灯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591130A (zh) 表面光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采用该装置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727962A (zh) 平面型光源装置和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811560A (zh) 背光组件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43921A (zh) 扁平型光源和具有该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76502A (zh) 平面荧光灯以及采用平面荧光灯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02509A (zh) 面光源装置及具有该面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器
CN1786782A (zh) 夹具、具有其的平面荧光灯和液晶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811561A (zh) 背光组件、制作该组件的方法及具有该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37669A (zh) 面光源及含有该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