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1640A - 外壁施工构造 - Google Patents

外壁施工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1640A
CN1621640A CN 200410094999 CN200410094999A CN1621640A CN 1621640 A CN1621640 A CN 1621640A CN 200410094999 CN200410094999 CN 200410094999 CN 200410094999 A CN200410094999 A CN 200410094999A CN 1621640 A CN1621640 A CN 16216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unk edge
metal system
header board
junctio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9499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66846C (zh
Inventor
伊藤恒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chi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chi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chiha Corp filed Critical Nichi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216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16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68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684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施工容易并且外壁板的固定强度优良的外壁施工构造。通过固定配件(5),将多片外壁板(4)固定于直接或借助现有壁而构筑于建筑物的构造本体(2)的金属基底组(30)的外壁施工构造(1)。金属基底组(30)将多个金属制纵胴缘(3)固定于构造本体(2)。固定配件(5)具有基板部(51)、支承部(52)、上板卡止部(53)和下板卡止部(54)。在外壁板(4)的左右接合部(41)的后方并行配设有两根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在配设于左侧的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上,固定有卡止于左侧外壁板(4)的右端部(45)的上边及下边的固定配件(5);在配设于右侧的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上,固定有卡止于右侧外壁板(4)的左端部(44)的上边及下边的固定配件(5)。

Description

外壁施工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固定于建筑物的构造本体的金属基底组上,固定多片外壁板的外壁施工构造。
背景技术
过去,存在有在建筑物的构造本体固定有多个金属制纵胴缘的金属基底组上、固定多片外壁板的外壁施工构造(参照专利文献1、2)。
在该过去的外壁施工构造中,采用专用的固定配件将上述外壁板固定于金属基底组上。在左右相邻接的上述外壁板的左右接合部,设置有与左右的外壁板双方接合、并固定于一个金属制纵胴缘的专用的固定组件。
该固定组件,在长方形状的固定基板左右并列固定配置有2个固定配件。
另外,在例如从左下侧顺次固定外壁板的情况下,如下面所述那样配置有上述固定组件。即,在上述金属基底组配置有第1外壁板,在该外壁板的右端部的上边接合有上述固定组件的一方的固定配件。接着,在上述第1外壁板的右侧配设有第2外壁板。此时,以使上述第2外壁板的上边接合于上述固定组件的另一方的固定配件的方式,向左方即正侧面滑动地配设有该外壁板。
但是,如上述那样,以使上边接合于已经配设在金属胴缘的上述固定组件的固定配件的方式使上述第2外壁板向正侧面滑动地进行配设,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由于已经将用于使上述第2外壁板的上边接合的固定配件固定在确定位置,从而在从正侧面滑动第2外壁板的情况下,就有可能碰到该固定配件,所以该操作并不容易。
由此,就会出现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过去的外壁施工构造中,由于固定组件为横向长、且跨过左右2片外壁板地配设,从而当先配置于下侧的左右外壁板沿上下方向有一点偏离的话,就有可能使上述固定组件可靠地接合于外壁板这一操作变得困难。由此,要充分确保外壁板的固定强度就有可能变得困难。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296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138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容易而且外壁板的固定强度优良的外壁施工构造。
本发明的外壁施工构造,通过固定配件,将多片外壁板固定于直接或借本发明的现有壁而构筑于建筑物的构造本体的金属基底组,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基底组将多个金属制纵胴缘固定于上述构造本体;上述固定配件具有固定于上述金属制纵胴缘的基板部,从该基板部朝前方立设的支承部,从该支承部朝斜上方弯曲并卡止于上侧外壁板的下边的上板卡止部和从该支承部朝斜下方弯曲并卡止于下侧外壁板的上边的下板卡止部;在左右邻接的两片外壁板的左右接合部的后方,并行配设有两根上述多个金属制纵胴缘中的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在该两根中的左侧配设的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上固定有卡止于左侧上述外壁板的右端部的上边和下边的上述固定配件,在右侧配设的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上固定有卡止于右侧上述外壁板的左端部的上边和下边的上述固定配件。(技术方案1)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外壁施工构造中,并行配设两根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通过分别固定于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的固定配件,分别固定左右接合部的左侧外壁板的右端部和右侧外壁板的左端部。由此,可以由个别的固定配件固定左侧的外壁板和右侧的外壁板。由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将各外壁板配设于金属基底组的操作。
另外,通过固定于不同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的固定配件,左右接合部的左侧外壁板的右端部和右侧外壁板的左端部被分别地固定。由此,即使左右外壁板的上边和下边在上下方向稍微有点偏离,也可以通过各自的上述固定配件将左右外壁板分别地可靠地卡止。由此,可以确保上述外壁板的固定强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施工容易并且外壁板的固定强度优良的外壁施工构造。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例中的外壁施工构造的施工中途状态的正面图。
图2为实施例中的外壁施工构造的纵断面图。
图3为实施例中的外壁施工构造的固定配件周边的纵断面图。
图4为实施例中的固定于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的固定配件的正面图。
图5为实施例中的固定于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的固定配件的俯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中的固定配件的背面图。
图7为实施例中的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的立体图。
图8为实施例中的从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的前板的后方观察固定配件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的将固定配件固定于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的固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之后的固定配件的固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之后的固定配件的固定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中,上述外壁施工构造可以用于新建用、翻新用的任意一种。在后者的情况下,金属制纵胴缘借助已有的砂浆壁和已有的外墙壁等的现有壁固定于构造本体上。
另外,上述金属基底组为将多个金属制纵胴缘固定于上述构造本体而构成的。该金属制纵胴缘分为两种,一种为配设于左右配置的外壁板的左右接合部的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另一种为配设于上述左右接合部以外的部分的金属制纵胴缘。
在本说明书中,将建筑物的外侧方向表示为“前”。另外,对各构件,以配设于建筑物的构造本体的状态为基准表示前后、左右及上下。
另外,最好上述金属制纵胴缘具有平板状的背板、从该背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朝前方立设的一对立设板、从各立设板的前端相向弯曲的一对前板,同时在各前板的前端部之间沿上下方向连续形成有具有一定宽度的前面开口部。在上述2根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中,对于配设于左侧的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将左侧的上述前板做成横向宽度窄的窄幅前板,将右侧的上述前板做成比左侧的上述窄幅前板的横向宽度宽的宽幅前板。对于配设于右侧的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将右侧的上述前板做成横向宽度窄的窄幅前板,将左侧的上述前板做成比右侧的上述窄幅前板的横向宽度宽的宽幅前板。(技术方案2)
在该情况下,可以将上述固定配件容易并且可靠地固定于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另外,由于容易使上述固定配件相对于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滑动,从而位置对齐容易,并且可以容易且可靠地固定外壁板。
另外,将左侧的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中的右侧前板和右侧的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中的左侧前板做成上述宽幅前板。由此,在固定于各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的上述固定配件之间设置了足够的间隔,可分别可靠地固定左右外壁板,同时,可以在两个固定配件之间容易地配设帽形连接件等构件。
另外,最好上述固定配件将设置于其背面侧的接合板嵌入上述金属制纵胴缘的上述前面开口部中,并通过与上述一对前板的接合,固定于该金属制纵胴缘。(技术方案3)
在该情况下,上述固定配件可以容易并且可靠地固定于上述金属制纵胴缘。
另外,最好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在上述宽幅前板的后方及上述前面开口部的后方的上述背板设置螺钉孔,该螺钉孔用于通过将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螺钉固定于上述构造本体的螺钉,在该螺钉孔前方的上述宽幅前板上形成有比上述螺钉孔大的螺钉导入孔。(技术方案4)
在该情况下,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可以容易并且可靠地固定于上述构造本体。
另外,最好在左右邻接的上述外壁板的左右接合部配设有在中央部分具有向前方突出的顶面的帽形连接件,该帽形连接件以跨越并列配置的两根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的上述宽幅前板的前面的方式配设,而且,在上述帽形连接件的上述顶面浇注有填满上述左右接合部的密封材料。(技术方案5)
在该情况下,可以可靠地防止雨水从上述左右接合部的浸入。
另外,最好上述固定配件具有用于从前方观察在上述接合板与上述一对前板相接合时上述接合板运动的目视用开口部。(技术方案6)
在该情况下,可以容易并且可靠地进行将上述固定配件螺钉固定于金属基底组的操作。
另外,最好上述固定配件将突出于背面的背面肋形成为圆环状或圆弧状,该背面肋的外周面嵌合于上述金属制纵胴缘的上述前面开口部。(技术方案7)
在该情况下,可以将上述固定配件相对于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固定在正确位置。另外,由于上述背面肋形成为圆环状或圆弧状,从而可以在自由回转状态下进行上述固定配件相对于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的固定操作。由此,即使在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和外壁板相互为略微倾斜的状态的情况下,也可以以正确的姿势配设固定配件。因此,可以更加容易并且可靠地构筑外壁施工构造。
实施例
参照图1~图11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外壁施工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上述外壁施工构造1,由固定配件5将多片外壁板4固定于构筑在建筑物构造本体2的金属基底组30上。
上述金属基底组30将多个金属制纵胴缘固定于上述构造本体2。
如图1~图5所示,在上述金属制纵胴缘上固定有用于分别将上述外壁板4固定于上述金属基底组30的专用的固定配件5。
如图3~图5所示,该固定配件5具有抵接于上述金属制纵胴缘的基板部51、从该基板部51朝前方立设的支承部52、从该支承部52朝斜上方弯曲并卡止于上侧外壁板4的下边43的上板卡止部53、以及朝斜下方弯曲并卡止于下侧外壁板4的上边42的下板卡止部54。
如图1所示,在左右邻接的两片外壁板4的左右接合部41的后方并列配设有两根上述金属制纵胴缘中的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
在配设于该两根中左侧的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上,固定有卡止于左侧外壁板4的右端部45的上边42及下边43的固定配件5。在配设于右侧的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上,固定有卡止于右侧外壁板4的左端部44的上边42及下边43的固定配件5。
如图2、图3所示,上述固定配件5分别由上述下板卡止部54卡止下侧的上述外壁板4的上边42,由上述支承部52支承上侧的上述外壁板的下边43,同时由上述上板卡止部53卡止该下边43。
即,上述下板卡止部54卡止设置于下侧外壁板4的上边42的上部下榫舌421。另外上述支承部52支承下部上榫舌431的后方的下部接合部432,该下部上榫舌431设置于上侧外壁板4的下边43。上述上板卡止部53卡止该下部接合部432。
上下的外壁板4由上述上部下榫舌421和下部上榫舌431上下错缝接合。
本实施例的外壁施工构造1作为翻新用的外壁施工构造来构筑。在该情况下,如图2所示,金属基底组30借助相对于构造本体2而构筑的砂浆壁、外墙壁等的现有壁40,将金属制纵胴缘固定于构造本体2。本发明的外壁施工构造也可以作为新建用而构筑。
另外,上述金属基底组30为将多个金属制纵胴缘固定于上述构造本体2而构筑。在该金属制纵胴缘中,将配置于外壁板4的左右接合部41的后方的金属制纵胴缘作为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对于除该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以外的金属制纵胴缘,也可以通过与上述同样的固定配件5将外壁板4固定于其左右端部以外的部分。
另外,如图1所示,在外壁板4的左右接合部41上,在配设有抵接于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的前面的帽形连接件11的同时,在上述帽形连接件11的顶面111浇注密封材料12,填满左右接合部41。由此可以可靠地防止雨水从上述左右接合部41而浸入。
另外,如图7所示,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具有平板状的背板31,从该背板31宽度方向的端部朝前方立设的一对立设板32,从各立设板32的前端相向弯曲的一对前板33,330。
如图3、图5所示,上述固定配件5,通过将设置于其背面侧的接合板55接合于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的上述一对前板33,330,将其固定于该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上。
即,上述接合板55由插通在固定配件5的基板部51的固定螺钉551螺紧。如图9所示,从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的前板33,330之间向该前板33,330的后方推入上述接合板55。而且,如图10、图11所示,通过从该状态回转上述固定螺钉551,上述接合板55也随之回转,并接合于上述前板33,330。
另外,如图3、图6所示,上述接合板55设有与上述固定螺钉551的螺纹槽552嵌合的嵌合爪553。通过该嵌合爪553与螺纹槽552的嵌合,可以防止固定螺钉551的松动,实现外壁施工构造1的耐久性的提高。
另外,如图1、图4、图7所示,上述一对前板33,330的宽度不同,将其形成为宽度窄的窄幅前板33和宽度宽的宽幅前板330。
如图1所示,当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为两根并列配置时,上述各宽幅前板330就成为邻接地配置。由此,在固定于各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上的固定配件5之间设置了足够的间隔,可在其间配设上述帽形连接件11。
另外,如图7所示,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在上述背板31上设有螺钉孔311,使螺钉13穿过该螺钉孔311,将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固定于上述构造本体2上(图1)。
在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的端部附近形成两个上述螺钉孔311。其中一个螺钉孔形成于上述一对前板33、330之间的前面开口部34的后方。另一个螺钉孔形成于宽幅前板330的后方。在该螺钉孔311的前方的上述宽幅前板330上形成有螺钉导入孔331,该螺钉导入孔用于在上述螺钉孔311上配置螺钉13、或用于插入螺钉用的螺丝刀等。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仅在宽幅前板330的后方的螺钉孔331插通螺钉13从而将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固定于构造本体2,但也可以在前面开口部34的后方的螺钉孔311插通螺钉进行固定。
另外,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由厚度约为1.2mm的铝·镁合金电镀钢板构成。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的左右宽度约为90mm,长度约为3030mm。
另外,上述固定配件5的材料与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同样地采用厚度约为1.0mm的钢板。
另外,如图4所示,上述固定配件5具有目视用开口部56,该目视用开口部56用于从上述固定配件5的前方观察上述接合板55的回转状态。
另外,如图8所示,上述固定配件5将突出于背面的背面肋57形成为圆弧状。该背面肋57的外周面嵌合于在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的一对上述前板33、330之间朝其长度方向连续形成的前面开口部34中。
另外,固定配件5也可以以与上述同样的状态,相对于接合部用以外的金属制纵胴缘固定。
另外,如图4、图5所示,在上述基板部51朝前方隆起的连续隆起部511沿其左右边及下边连续挤压成形。而且,如图3所示,在该连续隆起部511抵接有上述外壁板4的里侧面46。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外壁施工构造1中,并列配设有两根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通过分别固定于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的固定配件5,分别固定左右接合部41的左侧外壁板4的右端部45和右侧外壁板4的左端部44。由此,可以通过各固定配件5将预先配置于下侧的左侧外壁板4和右侧外壁板4相互独立地固定。由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将各外壁板4配设于金属基底组30的操作。
另外,通过固定于不同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的固定配件5,左右接合部的左侧外壁板4的右端部45和右侧外壁板4的左端部44被分别固定。由此,即使左右外壁板4的上边42和下边43在上下方向稍微有点偏离,通过各自的上述固定配件5也可以将左右的外壁板4分别地可靠卡止。由此,可以确保上述外壁板4的固定强度。
另外,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具有背板31、一对立设板32和一对前板33、330。通过将上述接合板55接合于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的一对前板33、330,上述固定配件5被固定于该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上。由此,可以将上述固定配件5容易并且可靠地固定于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上。另外,由于上述固定配件5可以相对于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容易地朝上下方向滑动,从而可以容易地进行位置的对齐,并且可以容易且可靠地固定外壁板4。
另外,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设有上述螺钉孔331,用螺钉13插通该螺钉孔311,从而将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固定于上述构造本体2上。由此,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可以容易并且可靠地固定于上述构造本体2上。
另外,上述固定配件5具有用于观察上述接合板55回转状态的目视用开口部56。由此,可以容易并且可靠地进行将上述固定配件5螺钉固定于金属基底组30的操作。
另外,如图8所示,上述固定配件5将背面肋57形成为圆弧状,该背面肋57的外周面嵌合于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的前面开口部34。由此,可以相对于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将上述固定配件5固定于正确位置。另外,由于上述背面肋57形成为圆弧状,从而可以在自由回转的状态下进行将上述固定配件5固定于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的操作。由此,即使在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3和外壁板4为相互略微倾斜的状态,也可以以正确的姿势配设固定配件5。因此,可以更加容易并且可靠地进行外壁施工构造1的施工。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施工容易并且外壁板的固定强度优良的外壁施工构造。

Claims (7)

1.一种外壁施工构造,通过固定配件,将多片外壁板固定于直接或借助现有壁而构筑于建筑物的构造本体的金属基底组上,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基底组将多个金属制纵胴缘固定于上述构造本体;上述固定配件具有固定于上述金属制纵胴缘的基板部、从该基板部朝前方立设的支承部、从该支承部朝斜上方弯曲并卡止于上侧外壁板的下边的上板卡止部、和从该支承部朝斜下方弯曲并卡止于下侧外壁板的上边的下板卡止部;在左右邻接的两片外壁板的左右接合部的后方,并列配设有两根上述多个金属制纵胴缘中的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在该两根中的左侧配设的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上固定有卡止于左侧上述外壁板的右端部的上边和下边的上述固定配件,在右侧配设的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上固定有卡止于右侧上述外壁板的左端部的上边和下边的上述固定配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壁施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制纵胴缘具有平板状的背板、从该背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朝前方立设的一对立设板、从各立设板的前端相向弯曲的一对前板,同时在各前板的前端部之间沿上下方向连续形成有具有一定宽度的前面开口部;在上述两根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中,对于配设于左侧的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将左侧的上述前板做成横向宽度窄的窄幅前板,将右侧的上述前板做成比左侧的上述窄幅前板横向宽度宽的宽幅前板;对于配设于右侧的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将右侧的上述前板做成横向宽度窄的窄幅前板,将左侧的上述前板做成比右侧的上述窄幅前板横向宽度宽的宽幅前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壁施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配件将设置于其背面侧的接合板嵌入上述金属制纵胴缘的上述前面开口部,并通过与上述一对前板相接合,固定于该金属制纵胴缘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壁施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在上述宽幅前板的后方及上述前面开口部的后方的上述背板上设置螺钉孔,该螺钉孔用于使将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螺钉固定于上述构造本体的螺钉通过,在该螺钉孔前方的上述宽幅前板上形成有比上述螺钉孔大的螺钉导入孔。
5.如权利要求2~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壁施工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左右邻接的上述外壁板的左右接合部上配设有在中央部分具有向前方突出的顶面的帽形连接件,该帽形连接件以跨越并列配置的两根上述接合部用金属制纵胴缘的上述宽幅前板的前面的方式配设,而且,在上述帽形连接件的上述顶面浇注有埋住上述左右接合部的密封材料。
6.如权利要求3~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壁施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配件具有用于从前方观察在上述接合板与上述一对前板相接合时上述接合板运动的目视用开口部。
7.如权利要求3~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壁施工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配件将突出于背面的背面肋形成为圆环状或圆弧状,该背面肋的外周面嵌合于上述金属制纵胴缘的上述前面开口部。
CNB2004100949997A 2003-11-27 2004-11-18 外壁施工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68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96801/2003 2003-11-27
JP2003396801A JP3804656B2 (ja) 2003-11-27 2003-11-27 外壁施工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1640A true CN1621640A (zh) 2005-06-01
CN100366846C CN100366846C (zh) 2008-02-06

Family

ID=34722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499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6846C (zh) 2003-11-27 2004-11-18 外壁施工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804656B2 (zh)
CN (1) CN100366846C (zh)
HK (1) HK107734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90083A (en) * 1971-02-10 1972-09-12 Mark A Miller Panel mounting construction
DE20014255U1 (de) * 2000-08-18 2001-09-27 Leinauer Alois Haltevorrichtung für Fassadenelemente
DE20014707U1 (de) * 2000-08-25 2000-10-26 Fauner Gerhard Befestigungssystem für Wandelemente an Gebäudewänden
JP3654233B2 (ja) * 2001-10-26 2005-06-02 ニチハ株式会社 外壁施工構造及び外壁施工方法
JP3636139B2 (ja) * 2002-01-28 2005-04-06 ニチハ株式会社 外壁施工構造及び外壁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55217A (ja) 2005-06-16
CN100366846C (zh) 2008-02-06
HK1077348A1 (en) 2006-02-10
JP3804656B2 (ja) 2006-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4149C (zh) 块体挡土墙及其退进结构的定位结构
CN1285302C (zh) 桌系统
CN1143039C (zh) 建筑物构造用部件和建筑物的成形方法
CN1771373A (zh) 金属丝网找平层
CN1174278A (zh) 用于支承外壁形成件的支承板
CN1678802A (zh) 建筑元件
CN1621640A (zh) 外壁施工构造
CN1260452C (zh) 地板板材及地板构造
CN1270039C (zh) 复合结构件
CN1194196C (zh) 空调器的安装装置
CN101067340A (zh) 一种异形砌块及其形成的墙体结构
CN1762283A (zh) 模块式存储系统
CN1271295C (zh) 用于制造游泳池的模块板
CN1515769A (zh) 镶板系统
CN1381654A (zh) 建筑用砌块
CN211646705U (zh) 装配式落地飘窗混凝土部件
CN1266359C (zh) 纵铺直接铺设用的安装固定五金件
CN1190300C (zh) 天然石块砖板的制造方法
CN217557300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隔板
CN210597975U (zh) 一种圆柱安装结构
CN200965335Y (zh) 空调用室外机的屋顶支撑架
CN214575326U (zh) 一种轻钢别墅的瓷砖安装结构
CN2718975Y (zh) 机箱、机架与电子模块的组装结构
CN2898157Y (zh) 薄壳梁柱外墙结构
CN1626754A (zh) 敷设用板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734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7734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06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