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9981A -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搜索小区和多径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搜索小区和多径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9981A
CN1619981A CNA2004101023577A CN200410102357A CN1619981A CN 1619981 A CN1619981 A CN 1619981A CN A2004101023577 A CNA2004101023577 A CN A2004101023577A CN 200410102357 A CN200410102357 A CN 200410102357A CN 1619981 A CN1619981 A CN 1619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ambling code
scrambling
node
cell search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1023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80849C (zh
Inventor
柳东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19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9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08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084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73Synchronisation aspects
    • H04B1/7083Cell search, e.g. using a three-step approa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5Constructive combining of multi-path signals, i.e. RAKE receivers
    • H04B1/7117Selection, re-selection, allocation or re-allocation of paths to fingers, e.g. timing offset control of allocated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2Intercell-related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group of H04B3/00 - H04B13/00
    • H04B2201/69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 H04B2201/707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in general relating to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2201/70707Efficiency-related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方法,用于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或多径搜索过程,以检测节点B使用的扰频码,或在移动站中通过产生至少一个扰频码;确定采用第一方法和第二方法中的一个,其中第一方法计算与按预定时间延迟顺序产生的至少两个扰频码有关的接收信号的相关能量值,第二方法按预定时间延迟顺序产生一个扰频码,并计算与该产生的扰频码有关的接收信号的相关能量值;根据确定结果计算与产生的扰频码有关的接收信号的相关能量值;并使用计算出的与该扰频码有关的相关能量值,来确定节点B所使用的扰频码或将分配到瑞克接收机的各个指的多径。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搜索小区和多径的装置和方法
优先权
根据35U.S.C§119(a),本申请要求下面申请的权益,该申请名称为“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ARCHING FOR CELL ANDMULTI-PATH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搜索小区和多径的装置和方法)”,是2003年9月16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所分配的序列号是No.2003-64102,其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被合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异步移动通信系统中搜索小区和多径的方法。尤其是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异步移动通信系统中搜索小区和多径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的,移动通信系统分成同步移动通信系统和异步移动通信系统。同步移动通信系统根据发送端和接受端的时区利用GPS卫星传送数据。GPS卫星在同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使用是由美国为了军事应用而发展起来的。在军事和经济的相关领域,异步移动通信系统在欧洲已有广泛应用。将在下文中描述用于在同步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建立同步的一种方法和用于在异步通信系统中在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建立同步的另一种方法。
同步移动通信系统利用前向导频信道来获得一个伪噪声(PN)码定时点。前向导频信道例如可以是这样一个信道,其中在假定用于使所有的移动站(MS)能进行对于节点B的同步捕获的某数据没有被调制的情况下仅PN码被扩展。因而,工作在特定节点B的小区区域内的所有MS能执行PN码定时捕获。前向导频信道信号一直在发送。一种同步方案的模式系统,通过GPS卫星获得在基站(BS)之间的相互同步,以便在相同的PN码应用于每一个基站时能够分配不同的偏置值给各个基站,使基站之间可以相互区别。更详细地,该同步方案模式系统使用其中利用GPS卫星允许所有基站BS的伪随机码的起点能相互定时的同步方案,并且每个移动站MS能获得一个它自己的节点B的偏置值,以这样的方式能建立节点B的同步捕获。
因此,时间同步已在全世界的所有BS之间建立,使得PN码的起点能保持相互一致。根据以上特性,所有BS中的每个BS使用相同的码,通过唯一的码片序号对每个基站来延迟码起点,使其能作为一个PN码,其以与不同类别的分离的PN码相同的方式来工作。
然而,异步方案,即异步移动通信系统,分配不同的扰频码到各基站,以使移动站能够不使用GPS卫星而辨别各基站。MS基于在所有基站中所使用的相同的公共同步信道来计算时隙定时,并基于辅助同步信道来计算帧定时以便其能搜索到最近的基站。更详细地,用于识别各节点B的特定小区码被分配到各个节点B,以通过所分配的特定小区码使异步系统中的各节点B能相互区别。异步系统从具有218-1码片周期的218-1扰频码中选择具有等于10毫秒帧长度的38400码片长度的512个扰频码,并分配该512个扰频码以区分节点B。异步系统中扰频码使用的详细说明将参考3GPP标准TS25.213-530来描述。为了简明,根据需要,通过有关扰频码使用的最少内容来公开本发明。
然而,为了控制MS搜索其自身的节点B,MS必需搜索异步系统中包含的各个节点B,以便使包含于异步系统中的所有512个扰频码必须被搜索到。MS搜索包含于异步系统中的所有512个扰频码的原因是为了检查512个扰频码的相位,这使得MS搜索其自己的小区时要消耗一个长的时间段。因此,如果MS将常用的小区搜索算法应用到异步系统中的所有扰频码,则这个操作被认为是低效的。所以已经提供了一种新的多级小区搜索算法。为了实现该多级小区搜索算法,包含在异步系统中的多个扰频码,例如512个扰频码,被分成为预定数目的组,例如64组,从组0到组63。不同的特定码被分配到64组中的各个组,以在不同的码组之间区分。每个码组包括8个扰频码。
下面将参照图1至3来描述一种用于异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搜索过程。图1示出该异步移动通信系统的同步信道结构。该同步信道被分为主同步信道(P-SCH)和辅同步信道(S-SCH)。同步信道的一个帧由时隙#0到时隙#14的15个时隙构成。一个时隙由2560个码片构成,因此一个帧由38400个码片构成。
参照图1,一个帧包括15个时隙。在这种情况下,P-PSCH和S-SCH在每一个时隙的起始部分发送相当于N(=256)码片长度的数据。P-PSCH和S-SCH之间保持正交,P-PSCH的数据和S-SCH的数据相互重叠,然后该重叠结果被发送。CPICH(公共导频信道)对每个节点B使用不同的扰频码,扰频码的周期等于一个帧的长度。
下面将描述第一小区搜索过程。在P-SCH中所使用的第一同步码Cp同样应用于各时隙和所有小区,并且仅仅在256码片的间隔等于一个时隙的1/10期间对每个时隙重复应用。P-SCH适用于允许MS搜索收信号的时隙定时。更详细地,MS接收P-SCH数据,并使用第一同步码Cp获得节点B时隙的同步。
将描述第二小区搜索过程。节点B的第二同步码,即码组指定码Cs i,1~Cs i,15,映射到S-SCH,并且传送映射结果。MS获得P-SCH上的时隙同步,并检测S-SCH上的码组指定码和帧同步。在这种情况下,码组指定码表示用于确定包括节点B的码组的信息。MS使用无逗点码来检测码组指定码和帧同步。该无逗点码由64位码字组成,一个码字由15个符号组成,并且这15个符号按照帧的间隔被重复发送。但是15个符号的值不是直接发送的,而是映射到第二同步码Cs i,1,...,Cs i,15中的一个,并且如前所述发送映射结果。如图1所示,对应于符号值“i”的第i个第二同步码发送到每个时隙。无逗点码的64位码字能识别64个码组。无逗点码具有表明各码字的循环移位数是“1”的预定特性。因此,第二同步码在几个时隙间隔期间与第二同步信道相关,并且将结合64码字的每一个来检测15个循环移位,以便能获得码组信息和帧同步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帧同步表示扩频系统的扰频扩展码的一个周期的相位或是定时的同步。在现有的宽带码分多址系统(W-CDMA)中,扩频码的一个周期和帧长度均等于10毫秒,因此与10毫秒时间相关的同步被称为帧同步。
现在将描述第三小区搜索过程。通过第一小区搜索过程和第二小区搜索过程,MS能获得P-SCH和S-SCH上的时隙同步信息、节点B指定码信息和帧同步信息。然而,MS不能识别包含于与所获得的节点B组指定码相关的码组中的8个扰频码中哪一个等于包含该MS的所期望的节点B的扰频码。因而,这被认为还没有完全实现同步。因此,MS执行在所接收的公共导频信道(CPICH)数据和包含于码组中的8个扰频码之间的相关处理,以便能够确定8个扰频码中的哪一个等于将被该MS使用的扰频码。
图2是表示用于在异步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的设备的框图。
参照图2,该设备包括解扩频单元202、同步累加器204、异步累加器206、控制器208和扰频码发生器200。解扩频单元202用扰频码解扩频接收的信号。接收的信号被分为I信道接收信号和Q信道接收信号。从解扩频单元202产生的解扩频信号发送到同步累加器204。用于I信道的同步累加器204包括加法器210和累加器212。用于Q信道的同步累加器204包括加法器214和累加器216。加法器210将从解扩频单元202接收的扩频I信道信号与从累加器212接收的其他信号相加。加法器214将从解扩频单元202接收的扩频Q信道信号与从累加器216接收的其他信号相加。累加器212累加从加法器210接收的总和信号,累加器216累加从加法器214接收的总和信号。同步累加器204累加同步信号预定次数,并发送累加的同步信号到异步累加器206。
异步累加器206包括多个平方单元220和222、加法器224和226以及累加器228。平方单元220从同步累加器204接收同步累加的I信道信号,并对接收的I信道信号进行平方。平方单元222从同步累加器204接收同步累加的Q信道信号,并对接收的Q信道信号进行平方。加法器225将从平方单元220接收的I信道信号和从平方单元222接收的Q信道信号相加,并输出相加结果到加法器226。加法器226将从加法器224接收的总和信号与从累加器228接收的其他信号相加。累加器228累加从加法器226产生的相加结果信号。异步累加器206累加异步信号预定次数,并发送累加的异步信号到控制器208。
控制器208存储从异步累加器206产生的异步累加信号的能量值。控制器208建立同步累加器204的同步累加次数的数目Nc和异步累加器206的异步累加次数的数目Nn,并分别发送所建立的信息Nc和Nn到同步累加器204和异步累加器206。控制器208控制扰频码发生器200,以使其以预定时间间隔产生8个扰频码并将这些码发送到解扩频单元202。扰频码发生器200在接收到来自控制器208的控制命令之后,以预定时间间隔顺序地产生8个扰频码,并将这些码发送到解扩频单元202。控制器208比较从异步累加器206产生的上述8个扰频码的异步累加信号的能量值,并获得具有最高能量值的扰频码作为在MS的节点B中使用的扰频码。
图3是表示用于在异步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的另一个示例。8个扰频码发生器的每一个如图3所示只产生一个扰频码,而如图2中所示是一个扰频码发生器以预定时间间隔顺序地产生8个扰频码。
控制器340控制第一扰频码发生器300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一扰频码。控制器340控制第二扰频码发生器302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二扰频码。控制器340控制第八扰频码发生器304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八扰频码。第一解扩频单元310用从第一扰频码发生器300产生的第一扰频码解扩频接收的信号。第二解扩频单元312用从第二扰频码发生器302产生的第二扰频码解扩频接收的信号。第八解扩频单元314用从第八扰频码发生器304产生的第八扰频码解扩频接收的信号。
解扩频的接收信号被发送到同步累加器。更详细地,从第一解扩频单元310产生的解扩频的接收信号被发送到第一同步累加器320。从第二解扩频单元312产生的解扩频的接收信号被发送到第二同步累加器322。从第八解扩频单元314产生的解扩频的接收信号被发送到第八同步累加器324。第一到第八同步累加器320~324的操作与图2的同步累加器204的操作相同。通过第一到第八同步累加器320~324同步累加的信号被发送到第一到第八异步累加器330~334。第一到第八异步累加器330~334的操作与图2的异步累加器206的操作相同。通过第一到第八异步累加器330~334异步累加的信号被发送到控制器340。
控制器340建立第一到第八同步累加器320~324的同步累加次数的数目Nc、和第一到第八异步累加器330~334异步累加次数的数目Nn,并发送所建立的信息Nc和Nn到同步累加器320~324和异步累加器330~334。控制器340按照能量大小的顺序来依次排列从异步累加器330~334接收的异步累加信号的能量值。控制器340检测所排列的能量值中具有最高能量值的扰频码,以便其能够确定由MS的节点B所使用的扰频码。图3的设备具有一个优点,即其相比于图2的设备大大减少了用于检测节点B使用的扰频码所消耗的时间,但是它也有一个缺点,即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MS进行其所属节点B的同步捕获,并下载相邻节点B的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MS仅根据下载的码信息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以便其能够实现小区管理。用于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的方法与前面所述的方法相同。
MS必须周期地检测其所属节点B和相邻节点B的信号强度,以在无线信道环境中或切换状态下接收最佳的节点B多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MS按照多级小区搜索算法从节点B(作为MS的当前节点B工作)获得相邻节点B的扰频码信息,然后执行对相应节点B的CPICH的周期性相关。用于搜索多径以分配具有不同扩频延迟的不同多径到瑞克接收机各指(finger)的多径搜索过程将在下文描述。多径搜索过程适于获得多种效果,并区别于通过前述第三小区搜索过程完成的初始小区搜索过程。多径搜索过程改变由扰频码发生器200所产生的扰频码的相位,并对变化的相位进行相关处理,从而使其能够被实现。
图4是表示通常的多径检测器的框图。扰频码发生器410按照码片单位发送根据控制器450的控制命令所产生的扰频码到缓存器400-407。缓存器400~407能暂时存储8个码片,并分别在八个缓存器400~407中存储从扰频码发生器410产生的码片单位的扰频码。多路复用器408将存储在8个缓存器400~407中的扰频码以预定时间间隔发送到解扩频单元420。在这种情况下,预定时间被确定为‘1/8码片’的时间。因此,存储在缓存器400~407中的扰频码以1/8码片时间的间隔发送到解扩频单元420。在‘1码片’的预定时间过去之后,多路复用器408能发送存储在八个缓存器400~407中的所有扰频码。
多路复用器408将存储在第一缓存器400中的扰频码在第一1/8码片时间期间发送到解扩频单元420。多路复用器408将存储在第二缓存器401中的、延迟了预定时间τ的扰频码在第二1/8码片时间期间发送到解扩频单元420。多路复用器408将存储在第三缓存器402中的、延迟了预定时间2τ的扰频码在第三1/8码片时间期间发送到解扩频单元420。在‘1码片’的预定时间过去之后,多路复用器408将存储在第八缓存器407中的、延迟了预定时间7τ的扰频码发送到解扩频单元420。
解扩频单元420在上述码片单位中接收I信道接收信号和Q信道接收信号。解扩频单元420在第一个1/8码片时间期间使用从第一缓存器400接收的扰频码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频。解扩频单元420在第二个1/8码片时间期间使用从第二缓存器401接收的扰频码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频。在1码片的时间过去之后,解扩频单元420使用从第八缓存器407接收的扰频码对接收信号进行解扩频。解扩频的接收信号被发送到同步累加器430,累加值被发送到异步累加器440。异步累加器440根据异步方案累加接收的信号,并发送累加结果到控制器450。在这种情况下,异步累加器440的异步累加次数的数目Nn由控制器450确定。
控制器450建立同步累加次数的数目Nc和异步累加次数的数目Nn,并发送建立的数据Nc到同步累加器430,还发送建立的数据Nn到异步累加器440。在接收异步累加值之后,控制器450能够获得特定小区的扰频码的、具有不同延迟时间的8个相关结果。各指使用上述8个相关结果进行解调,然后能检测到最佳多径。
图2至4中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构成相互不同的小区搜索配置和多径搜索配置,结果使得整个小区搜索结构的大小增加。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方法用来解决前述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已改进并克服了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异步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和多径搜索过程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仅在一种配置中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和多径搜索过程的装置和方法,以使整个小区搜索结构的体积减小。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仅在一种配置中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和多径搜索过程的装置和方法,从而减少搜索过程中的功率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上述和其他目的能够通过提供一种方法来实现,该方法用于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或多径搜索过程,以检测节点B使用的扰频码,或者在移动站(MS)中其用于进行第一小区搜索过程和第二小区搜索过程,其中当接收到第一同步信道信号时,第一小区搜索过程获得与节点B的时隙同步,第二小区搜索过程利用所获得的时隙同步接收第二同步信道信号,并从第二同步信道信号检测包括节点B的扰频码组和节点B的帧同步,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产生至少一个扰频码;确定第一和第二方法中的一个,其中第一方法计算与按预定时间延迟顺序产生的至少两个扰频码有关的接收信号的相关能量值,第二方法按预定时间延迟顺序产生一个扰频码,并计算与该产生的扰频码有关的接收信号的相关能量值;根据确定结果计算与产生的扰频码有关的接收信号的相关能量值;并使用计算出的与扰频码有关的相关能量值确定节点B所使用的扰频码或将分配到瑞克接收机的各个指的多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用于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或多径搜索过程,以检测节点B使用的扰频码,或者在移动站(MS)中其用于进行第一小区搜索过程和第二小区搜索过程,其中当接收到第一同步信道信号时,第一小区搜索过程获得与节点B的时隙同步,第二小区搜索过程利用所获得的时隙同步接收第二同步信道信号,并从第二同步信道信号检测包括节点B的扰频码组和节点B的帧同步,所述装置包括:控制器,用于确定执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或者多径搜索过程,相互比较接收的相关能量值,并确定节点B所使用的扰频码或将分配到瑞克接收机的各个指的多径;扰频码发生器,用于根据控制器的控制命令产生至少一个扰频码;多路复用器,用于按预定时间延迟顺序产生所产生的扰频码,并按预定时间延迟顺序产生一个扰频码;以及累加器,用于计算所产生的扰频码的接收信号的相关能量值,并发送计算结果。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性和其他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能够更清楚地被理解,其中:
图1是表示用于异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同步信道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用于按传统串行方案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的设备的框图;
图3是表示用于按传统并行方案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的设备的框图;
图4是表示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站MS的多径搜索过程的框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站MS的第三小区搜索过程和多径搜索过程的框图;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来建立以允许路径选择器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的路径的框图;以及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来建立以允许路径选择器进行多径搜索过程的路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中,相同或类似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即使它们是在不同的图中被描述也如此。在下面的描述中,在这里为了简明将省略所结合的已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站MS的第三小区搜索过程和多径搜索过程的框图。下面将参考图5来描述用于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的一种方法。
参见图5,控制器570控制扰频码发生器500至506产生8个扰频码,这些扰频码包括在由该移动站MS所属的节点B所使用的码组中。控制器570命令第八扰频码发生器500产生在8个扰频码中的第8个扰频码。控制器570命令第三扰频码发生器502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3个扰频码。控制器570命令第二扰频码发生器504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2个扰频码。控制器570命令第一扰频码发生器506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1个扰频码。控制器570还命令第四至第七扰频码发生器(未示出)分别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4个至第7个扰频码。
第八扰频码发生器500根据控制器570的控制命令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8个扰频码,并将其发送到路径选择器580。第三扰频码发生器502根据控制器570的控制命令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3个扰频码,并将其发送到路径选择器580。第二扰频码发生器504根据控制器570的控制命令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2个扰频码,并将其发送到路径选择器580。第一扰频码发生器506根据控制器570的控制命令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1个扰频码,并将其发送到路径选择器580。以上描述还可应用到扰频码发生器四至七(其未在图中示出)。虽然本发明的8个扰频码发生器已在图中示出并详细描述,应注意到一个扰频码发生器能同时产生多个扰频码,其代表性的示例在韩国专利申请No.1999-27279中描述,它的全部内容在此作为参考被合并。
当进行对相邻节点B的小区搜索过程时,扰频码发生器必须使用从节点B下载的码信息产生扰频码,而不是使用包括在从第二搜索过程获得的码组中的扰频码。对一种特定情况,其中与该相邻节点B相关的扰频码的数目等于或高于‘8’时,扰频码发生器的数目、缓存器的数目、和工作时钟速度能够相适应地改变。其他方法也能适于作为其他优选实施例,例如,用于执行前述与八个扰频码相关的操作,并在下一个码片时钟期间重复执行与剩余扰频码相关的相同操作的第一方法,以及用于同时搜索所有使用多个前述部件的相邻节点B的扰频码的第二方法。
路径选择器580发送第八扰频码到第八缓存器510。路径选择器580发送第三扰频码到第三缓存器515。路径选择器580发送第二扰频码到第二缓存器516。路径选择器580发送第一扰频码到第一缓存器517。虽然控制器570的控制命令在图5中仅示出发送到第一缓存器517,但是应注意到控制器570的控制命令是发送到了第一至第八缓存器517~510。
多路复用器520将存储在第一至第八缓存器517~510中的扰频码发送到解扩频单元530。更详细地,多路复用器520将存储在第一至第八缓存器517~510中的扰频码以1/8码片时间的间隔发送到解扩频单元530。多路复用器520将存储在第八缓存器510中的扰频码在第一个1/8码片时间期间发送到解扩频单元530。多路复用器520将存储在第三缓存器515中的扰频码在第六个1/8码片时间期间发送到解扩频单元530。多路复用器520将存储在第二缓存器516中的扰频码在第七个1/8码片时间期间发送到解扩频单元530。多路复用器520将存储在第一缓存器517中的扰频码在第八个1/8码片时间期间发送到解扩频单元530。
解扩频单元530以码片单位接收一个I信道接收信号和一个Q信道接收信号。解扩频单元530使用在第一个1/8码片时间期间从多路复用器520接收的第八扰频码对该I信道接收信号和该Q信道接收信号进行解扩频。解扩频单元530使用在第六个1/8码片时间期间从多路复用器520接收的第三扰频码对该I信道接收信号和该Q信道接收信号进行解扩频。解扩频单元530使用在第七个1/8码片时间期间从多路复用器520接收的第二扰频码对该I信道接收信号和该Q信道接收信号进行解扩频。解扩频单元530使用在第八个1/8码片时间期间从多路复用器520接收的第一扰频码对该I信道接收信号和该Q信道接收信号进行解扩频。
解扩频单元530以1/8码片单位发送解扩频的接收信号到同步累加器540。同步累加器540包括加法器542和546、以及累加器544和548。加法器542和546将从解扩频单元530接收的解扩频的接收信号与从累加器544和548接收的累加信号相加。累加器544存储加法器542的该相加信号,并同时发送该相加信号到加法器542。累加器548存储加法器546的该相加信号,并同时发送该相加信号到加法器546。加法器542和546,以及累加器544和548以1/8码片单位执行相应操作。同步累加器540累加从解扩频单元530接收的解扩频的接收信号预定数目的次数,并发送累加结果值到异步累加器550。
异步累加器550包括平方单元552和554、加法器556和558、以及累加器560。平方单元552和554对从同步累加器540接收的累加信号进行平方。平方后的I信道接收信号和平方后的Q信道接收信号通过加法器556相加。加法器558将从加法器556接收的该总和信号与从累加器560接收的累加信号相加。累加器560累加从加法器558接收的信号。异步累加器550的累加间隔由同步累加器540的同步累加信号传送间隔来决定。累加器560累加接收信号,同时根据8个扰频码分类并存储它们。异步累加器550累加同步信号预定数目的次数,并发送该累加结果值到控制器570。
控制器570响应于从异步累加器550接收的各个扰频码来接收累加信号。控制器570从响应于各个扰频码的累加信号中搜索最高累加信号。对应于所搜索的累加信号的扰频码,是对MS所属的节点B所使用的扰频码的指示。在搜索相邻小区的情况下,被分配有各具有一个预定参考值的扰频码节点B,可以作为激活的节点B来管理。控制器570建立同步累加次数的数目Nc和异步累加次数的数目Nn,发送同步累加次数的数目Nc到同步累加器540,并发送异步累加次数的数目Nn到异步累加器550。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在异步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本发明的前述配置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图5的路径选择器选择的示范性的路径。参考图6,由第八扰频码发生器500所产生的第八扰频码发送到第八缓存器510。由第三扰频码发生器502所产生的第三扰频码发送到第三缓存器515。由第二扰频码发生器504所产生的第二扰频码发送到第二缓存器516。由第一扰频码发生器506所产生的第一扰频码发送到第一缓存器517。各个缓存器510至517没有相互连接。
下面将参考图5来描述多径搜索过程。控制器570控制扰频码发生器500~506分别产生8个扰频码。控制器570命令第八扰频码发生器500来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八扰频码。控制器570命令第三扰频码发生器502来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三扰频码。控制器570命令第二扰频码发生器504来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二扰频码。控制器570命令第一扰频码发生器506来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一扰频码。
第八扰频码发生器500根据控制器570的控制命令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八扰频码,并将其发送到路径选择器580。第三扰频码发生器502根据控制器570的控制命令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三扰频码,并将其发送到路径选择器580。第二扰频码发生器504根据控制器570的控制命令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二扰频码,并将其发送到路径选择器580。第一扰频码发生器506根据控制器570的控制命令产生8个扰频码中的第一扰频码,并将其发送到路径选择器580。
虽然本发明控制所有扰频码发生器来产生各个扰频码,但是应注意到,其他实施例,即用于仅产生在初始小区搜索过程中所搜索的扰频码的控制方法,和用于仅产生包含在激活的可用小区中的扰频码的控制方法,也能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而应用于本发明。
路径选择器580选择八个扰频码中的一个,并发送选择出的扰频码到第一缓存器517。如果仅仅有一个激活的节点B,对应于该激活的节点B的扰频码将发送到第一缓存器517。如果存在多个激活的节点B,路径选择器580可以顺序地重复与各个节点B的扰频码相关的前述操作,或者可以使用多个部件同时执行前述操作。第一缓存器517顺序地发送接收的扰频码到第八缓存器510。虽然如图5中所示的控制器570仅发送它的控制命令到第一缓存器517,但是应注意到控制器570的控制命令是发送到第一至第八缓存器517~510的。多路复用器520在第一个1/8码片时间期间发送存储在第八缓存器510中的扰频码到解扩频单元530。多路复用器520在第六个1/8码片时间期间发送存储在第三缓存器515中的延迟了5τ的扰频码到解扩频单元530。多路复用器520在第七个1/8码片时间期间发送存储在第二缓存器516中的延迟了6τ的扰频码到解扩频单元530。多路复用器520在第八个1/8码片时间期间发送存储在第一缓存器517中的扰频码到解扩频单元530。
解扩频单元530以码片单位接收I信道接收信号和Q信道接收信号。解扩频单元530使用在第一个1/8码片时间期间从多路复用器520接收的扰频码对I信道接收信号和Q信道接收信号进行解扩频。解扩频单元530使用在第六个1/8码片时间期间从多路复用器520接收的延迟了5τ的扰频码对I信道接收信号和Q信道接收信号进行解扩频。解扩频单元530使用在第七个1/8码片时间期间从多路复用器520接收的延迟了6τ的扰频码对I信道接收信号和Q信道接收信号进行解扩频。解扩频单元530使用在第八个1/8码片时间期间从多路复用器520接收的延迟了7τ的扰频码对I信道接收信号和Q信道接收信号进行解扩频。
解扩频单元530以1/8码片单位发送解扩频的接收信号到同步累加器540。同步累加器540和异步累加器550的操作与在第三小区搜索过程中同步和异步累加器540和550的操作是相同的。如果异步累加过程已经完成,控制器570能获得具有相关于一个特定小区的扰频码的不同延迟时间(即不同相位)的8个相关结果。控制器570能够检测具有高于参考值的值的各无线路径,确定所述参考值来使用前述八个相关结果在瑞克接收机的指中进行解调。控制器570控制路径选择器580来顺序地执行与分配到激活的节点B的扰频码相关的多径搜索过程。在前述部件的数目被确定是复数个的情况下,控制器570必须控制前述部件同时执行多径搜索过程。
图5中有8个扰频码发生器,以便能够实现最多8个小区的扰频码的多径搜索过程。在传统技术中,在每个小区中在进行搜索过程之前扰频码发生器必须首先被初始化,以进行对相应小区扰频码的多径搜索过程。如果对一个特定小区的多径搜索过程已完成,传统技术中必须初始化扰频码发生器并产生一个要被搜索的小区的扰频码,以便能够使用产生的扰频码进行对另一个小区的多径搜索过程。而本发明命令各个扰频码发生器来产生要搜索的小区的扰频码,并顺序地使用产生的扰频码,以便能进行与相邻小区相关的多径搜索过程。
图7是表示在多径搜索过程中所使用的路径选择器的路径选择过程的框图。参见图7,路径选择器选择从第八至第一扰频码发生器500至506所产生的扰频码中的一个,并发送选择的扰频码到第一缓存器517。扰频码从第一缓存器517到第八缓存器500被顺序地发送。因此,图7中示出的第一缓存器508到第八缓存器510被顺序地相互连接,其不同于图6。路径选择器顺序地一次一个地发送从第一到第八扰频码发生器506~500产生的扰频码到第一缓存器517,以便进行与所有扰频码相关的多径搜索过程。
从上面的描述显而易见地,本发明仅使用一种配置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和多径搜索过程,从而使整个小区搜索结构的体积减小。而且,当对多个小区进行多径搜索过程时,本发明预先存储与小区相关的扰频码,并顺序地使用存储的扰频码,使得多径搜索时间缩短。
虽然为了说明的目的已经公开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理解,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的各种修改,增加和替代是可能的,就如同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所揭示的那样。

Claims (10)

1.一种方法,用于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或多径搜索过程,以检测节点B使用的扰频码,在移动站MS中用于进行第一小区搜索过程和第二小区搜索过程,其中当接收到第一同步信道信号时,第一小区搜索过程获得与节点B的时隙同步,第二小区搜索过程利用所获得的时隙同步接收第二同步信道信号,并从第二同步信道信号检测包括节点B的扰频码组和节点B的帧同步,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产生至少一个扰频码;
确定第一和第二方法中的一个,其中第一方法计算与按预定时间延迟顺序产生的至少两个扰频码有关的接收信号的相关能量值,并且第二方法按预定时间延迟顺序产生一个扰频码,并计算与该产生的扰频码有关的接收信号的相关能量值;
根据确定结果计算与产生的扰频码相关的接收信号的相关能量值;以及
使用计算出的与扰频码有关的相关能量值来确定节点B所使用的扰频码或将分配到瑞克接收机的各个指的多径。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三小区搜索过程基于一对一地发送所产生的扰频码到与扰频码数目相等的缓存器。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三小区搜索过程按预定时间延迟顺序地从缓存器接收发送到缓存器的扰频码,并利用所接收的扰频码获得节点B所使用的扰频码。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多径搜索过程包括步骤:
当对于至少两个扰频码进行多径搜索过程时,按预定时间延迟顺序地产生所产生的扰频码。
5.一种装置,用于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或多径搜索过程,以检测节点B使用的扰频码,在移动站MS中用于进行第一小区搜索过程和第二小区搜索过程,其中当接收到第一同步信道信号时,第一小区搜索过程获得与节点B的时隙同步,第二小区搜索过程利用所获得的时隙同步接收第二同步信道信号,并从第二同步信道信号检测包括节点B的扰频码组和节点B的帧同步,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器,用于确定执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或者多径搜索过程,相互比较接收的相关能量值,并确定节点B使用的扰频码和将分配到瑞克接收机的各个指的多径;
扰频码发生器,用于根据控制器的控制命令产生至少一个扰频码;
多路复用器,用于按预定时间延迟顺序产生所产生的扰频码,并按预定时间延迟顺序产生一个扰频码;以及
累加器,用于计算所产生的扰频码的接收信号的相关能量值,并发送计算结果。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路径选择器,当确定进行第三小区搜索过程时,用于发送所产生的扰频码到与所产生的相互不重叠的扰频码的数目相等的缓存器。
7.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路径选择器,当确定进行多径搜索过程时,用于发送所产生的扰频码中的一个到缓存器。
8.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装置,其中多路复用器按预定时间延迟顺序地接收存储在缓存器中的扰频码。
9.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装置,其中:
当确定对于至少两个扰频码进行多径搜索过程时,路径选择器按预定时间延迟顺序地发送所产生的扰频码到缓存器。
10.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装置,其中多路复用器按预定时间延迟顺序地接收存储在缓存器中的扰频码。
CNB2004101023577A 2003-09-16 2004-09-16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搜索小区和多径的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08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30064102A KR100584337B1 (ko) 2003-09-16 2003-09-16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탐색 및 다중경로 탐색 장치 및방법
KR64102/2003 2003-09-16
KR64102/03 2003-09-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9981A true CN1619981A (zh) 2005-05-25
CN100380849C CN100380849C (zh) 2008-04-09

Family

ID=34192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235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0849C (zh) 2003-09-16 2004-09-16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搜索小区和多径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088987A1 (zh)
EP (1) EP1517454A3 (zh)
JP (1) JP4008909B2 (zh)
KR (1) KR100584337B1 (zh)
CN (1) CN100380849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1853B (zh) * 2006-04-07 2012-05-23 美国博通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34395B2 (en) 2003-07-28 2012-07-31 Sono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operations among a plurality of independently clocked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devices
JP2006180146A (ja) * 2004-12-22 2006-07-06 Nec Corp Cdma受信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パスサーチ方法
US8059776B2 (en) 2005-01-14 2011-11-15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b-chip resolution for secondary cell search
BRPI0519320A2 (pt) 2005-01-14 2009-01-13 Thomson Licensing hardware pesquisador para realizar uma determinaÇço de càdigo de misturaÇço
KR100705899B1 (ko) * 2005-02-17 2007-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동기 단말 모뎀의 초기 셀 탐색기 및 다운 링크 공간 시간 전송 다이버서티 인코딩 식별자 검출 방법
US20070064642A1 (en) * 2005-09-21 2007-03-22 Hiroaki Watabe Cell search of time-overlapping cell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RPI0708790B1 (pt) * 2006-07-25 2019-11-2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unications Res Institut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e aparelhos para terminal
JP4822971B2 (ja) * 2006-07-28 2011-1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その逆拡散処理装置
KR100921769B1 (ko) 2007-07-12 2009-10-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하향링크 프레임 생성 방법 및 셀 탐색 방법
KR20090009693A (ko) 2007-07-20 2009-01-2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하향링크 프레임 생성 방법 및 셀 탐색 방법
US20090097452A1 (en) * 2007-10-12 2009-04-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mto cell synchronization and pilot search methodology
JP5682173B2 (ja) * 2010-08-09 2015-03-1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基地局間同期方法、同期情報のデータ構造、及び同期要求のデータ構造
US8767708B2 (en) * 2010-12-30 2014-07-01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s for cell search in synchronous interference limited channels
US20130142057A1 (en) * 2011-12-01 2013-06-06 Broadcom Corporation Control Channel Acquisition
US9385778B2 (en) * 2014-01-31 2016-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power circuit and implementation for despreading on a configurable processor datapat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6224B2 (ja) * 1996-10-23 2003-02-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Ds−cdma基地局間非同期セルラ方式における初期同期方法および受信機
WO2000065738A1 (fr) * 1999-04-27 2000-11-02 Yozan Inc. Recepteur amrc a sequence directe
JP3473695B2 (ja) * 2000-08-30 2003-12-08 Nec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W−cdma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セルサーチ方法及び回路
KR100342483B1 (ko) * 2000-09-09 2002-06-28 윤종용 비동기방식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기지국 탐색 장치 및방법
JP3729329B2 (ja) * 2000-09-19 2005-12-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移動局のセルサーチ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移動局
JP2002118496A (ja) * 2000-10-06 2002-04-19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セルサーチ判定回路
JP2002305466A (ja) * 2001-04-06 2002-10-18 Nec Microsystems Ltd レイク受信装置
US20030072282A1 (en) * 2001-10-17 2003-04-17 Ying-Chang Liang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downlink receiver
KR100479169B1 (ko) * 2001-10-26 2005-03-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셀 탐색 장치 및 방법
KR100401954B1 (ko) * 2001-11-01 2003-10-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기지국의 시공 전송 다이버시티 부호화 사용 여부 판정장치 및 그 방법
US7756085B2 (en) * 2001-11-20 2010-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eps one and three W-CDMA and multi-mode searching
US7139256B2 (en) * 2001-12-12 2006-11-21 Quicksilver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and identifying scrambling codes
KR100474683B1 (ko) * 2002-08-23 2005-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동기 획득 장치 및 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1853B (zh) * 2006-04-07 2012-05-23 美国博通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17454A2 (en) 2005-03-23
JP2005102211A (ja) 2005-04-14
US20050088987A1 (en) 2005-04-28
KR100584337B1 (ko) 2006-05-26
KR20050027738A (ko) 2005-03-21
EP1517454A3 (en) 2006-01-25
CN100380849C (zh) 2008-04-09
JP4008909B2 (ja) 200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2827E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channels in a W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380849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搜索小区和多径的装置和方法
AU764417B2 (en) Cell search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801564B2 (en) Reverse link correlation filt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43449C (zh) 扩频瑞克接收机分支内子码片分辨率的样点的合并技术
CN1115801C (zh) 对cdma信号进行多码片并行解调的方法和系统
CN1190908C (zh) 异步码分多址通信系统
CN1160888C (zh) 同时多代码序列产生器和采用其的码分多址无线接收机
KR101512334B1 (ko) 비동기식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탐색 방법 및 장치
CN1182310A (zh) 直接序列码分多址通信中初始同步方法及接收机
CN1157006C (zh)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设备及为此使用的基站检测方法
WO200103938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pilot search using a matched filter
CN1126306C (zh) 扩频接收器
JP3499474B2 (ja) 同期捕捉装置および同期捕捉方法
CN100558025C (zh) 双模式调制解调器和集成小区搜索方法
JP2000357980A (ja) 受信装置
WO2000013358A1 (fr)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synchronisation
CN1226764A (zh) 瑞克接收机及采用其的便携式电话系统移动单元和基站
CN1890890A (zh) 包括瑞克接收机的站
US2006016504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pilot synchronization in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EP111718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preading CDMA signals
CN100574165C (zh) 一种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的信号多径解调方法
KR20060039598A (ko) Ds-cdma uwb 모뎀에서의 2단계 탐색과정을이용한 동기획득 장치 및 방법
CN1177493C (zh) 一种伪随机码搜索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02158614A (ja) Cdma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