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5045A - 显影和印相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影和印相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05045A
CN1605045A CN 02824971 CN02824971A CN1605045A CN 1605045 A CN1605045 A CN 1605045A CN 02824971 CN02824971 CN 02824971 CN 02824971 A CN02824971 A CN 02824971A CN 1605045 A CN1605045 A CN 1605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gital
print unit
digital picture
light
genera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8249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炳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IM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RIM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2-00777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531688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CARIMA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RIM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05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5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49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g. a photographic printer or a proj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49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g. a photographic printer or a projector
    • H04N1/00259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g. a photographic printer or a projector with a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exposed photographic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49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g. a photographic printer or a projector
    • H04N1/00275Recording image information on a photograph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6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rojection-Type Copiers In General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影和印相设备,包括容纳相纸(13)并具有朝向相纸(13)的孔(31)的主体(11);沿孔(31)的周边突出的支撑部分(33);以及模拟印相单元(41)。所述显影和印相设备还包括数字印相单元(61),所述数字印相单元(61)从计算机接收数字信号并包括将数字信号形成的数字图像聚焦在相纸(13)上的光学系统;数字载体(97),所述数字载体(97)装到数字印相单元(61)上,并具有图像透过孔(98),从数字印相单元(61)输出的数字图像从其中通过,并允许数字印相单元(61)可拆卸地装到支撑部分(33)上;以及数字快门(99),所述数字快门(99)处于越过数字载体(97)在数字印相单元(61)的下方并控制相纸(13)的曝光时间。

Description

显影和印相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和印相设备,利用曝光将图像显影并印制到相纸上。
背景技术
图1是传统显影和印相设备的透视图,图2表示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传统显影和印相设备10包括主体11,其中装有相纸13、显影剂等;以及模拟印相单元41,通过向胶片发射光并将相纸瞬时暴露在穿过胶片的光下,从负片到相纸上形成潜像。
在主体11内具有相纸13,模拟印相单元41将潜像聚焦在相纸13上,并且相纸显影部分15将具有潜像的相纸13显影。相纸显影部分15包括显影剂箱、漂白箱、冲洗箱等。在相纸13通过相纸显影部分15之后,从负片形成在相纸13上的潜像通过模拟印相单元41被显影成正像。
并且,在主体11内具有用于分送相纸的相纸分送器21,在相纸上形成潜像后用于切割相纸的第一切割器23,以及在通过相纸显影部分15显影和干燥相纸后用于切割相纸的第二切割器25。
在主体11的上表面上具有孔31,孔31是矩形的并且朝向相纸13。
并且,在主体11的上表面上具有支撑部分33,支撑部分33向上突出并具有沿孔31周围形成的夹持槽35。在支撑部分33上可拆卸地装有负片载体37,待冲洗的胶片放置在负片载体37上。
负片载体37是尺寸和形状与支撑部分33的内周边对对应的板。负片载体37可拆卸地装在支撑部分33上,即负片载体37装配在支撑部分33的内周边中,其下部由支撑部分33的夹持槽35夹持。并且,负片载体37具有透光孔39,穿过漫射管47(下面描述)的光线经过透光孔39。
作为在主体11的上表面上且位于支撑部分33附近的模拟印相单元41,其具有朝负片37发射光线的第一光源43,仅仅过滤第一光源43发出的光线中的C(青色)、M(洋红色)和Y(黄色)成分的CMY(青色、洋红色、黄色)滤光器45,以及漫射管47,其中漫射管47位于CMY滤光器45与负片载体37之间并且将投射到负片载体37的胶片上的过滤光线进行漫射。漫射管47可拆卸地装在CMY滤光器45上。
作为在主体11内,即在支撑部分33下方的模拟印相单元41,其具有R(红)、G(绿)和B(蓝)传感器49和漫射透镜51,其中R、G和B传感器49分别用于检测穿过胶片的光线中R、G和B成分,从而根据R、G和B成分的强度控制曝光时间,漫射透镜51将穿过R、G和B传感器49的光线进行漫射。
在漫射透镜51下方具有控制曝光时间的模拟快门53,在曝光时间内相纸13暴露在经过漫射透镜51漫射的光线下。
另一方面,排出槽27将第二切割器25切下的相纸13排出到主体11外部,分选器29将从排出槽27排出的相纸13排好顺序。
在这种结构中,第一光源43发出光线,光线被CMY滤光器45过滤,从而仅有光线的C、M和Y成分依次通过漫射管47和放在负片载体37上的胶片进入主体11。
接着,穿过胶片的光线被R、G和B传感器49检测,从而根据光线中R、G和B成分的强度确定曝光时间。接着,漫射管51将经过R、G和B传感器49的光线漫射。漫射光通过漫射透镜51下方的模拟快门53瞬时地投射到相纸13上,从而在相纸13上得到潜像。
此后,第一切割器23切割具有潜像的相纸13,并接着将其输送到相纸显影部分15。在相纸显影部分15中,将相纸13放入不同溶液中,将其中的潜像显影成正像。将显影的相纸13干燥,并接着用第二切割器25切割。最终,通过排出槽27排出切割的相纸13。
这种传统的显影和印相设备仅能显影和印制记录在胶片上的模拟像。并且,难以编辑和修改记录在胶片上的模拟像。另外,如果胶片损坏,则不可能恢复记录在胶片上的模拟像。因此,必须仔细保存胶片。
另一方面,已经有了不使用具有上述缺点的胶片而电子获取图像的数字设备。并且,数字设备电子获取的数字图像能显影和印制在相纸上。
但是,传统的显影和印相设备不能显影和印制数字设备电子获取的数字图像,而是能显影和印制记录在胶片上的模拟图像。因此,为了显影和印制数字图像,单独地需要用于数字图像的显影和印相设备,因为传统的显影和印相设备不能使用,从而造成物质浪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显影和印制数字图像的显影和印相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和印相设备,它具有用于得到数字图像的最小数字印相单元。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和印相设备,它能显影和印制记录在胶片上的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从而防止物质浪费。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给出一部分,其余部分将从描述中清楚地看出,或者从实施本发明中获知。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通过提供一种显影和印相设备实现,显影和印相设备包括容纳相纸并具有朝向相纸的孔的主体;沿孔的周边突出的支撑部分;可拆卸地装在支撑部分上并在其上面放置胶片的负片载体;以及模拟印相单元,模拟印相单元包括朝负片载体发射光线的第一光源,过滤从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的CMY(青色、洋红色、黄色)滤光器,以及可拆卸地装在负片载体上并将待投射到负片载体上放置的胶片的过滤光进行漫射的漫射管,显影和印相设备还包括数字印相单元,数字印相单元包括从计算机接收数字信号并在相纸上形成数字图像的光学系统;数字载体,它装到数字印相单元上,具有图像透过孔,从数字印相单元输出的数字图像从其中通过,并允许数字印相单元可拆卸地装到支撑部分上;以及数字快门,它处于越过数字载体与数字印相单元相反的位置并控制相纸的曝光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数字印相单元包括:第二光源;红外滤光器,用于阻挡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中的红外线;RGBW(红、绿、蓝和白)滤光器轮,以高速旋转并将通过红外滤光器的光进行混色;凹透镜,用于将经过RGBW滤光器轮混色的光转换成强度均匀的直光线;漫射板,用于漫射经过凹透镜的光;滤色镜,用于根据颜色重现过滤通过漫射板的光;数字图像生成部分,在所述数字图像生成部分上生成对应于从计算机传送的数字信号的数字图像;反射部分,用于将经过滤色镜的光反射到数字图像生成部分;以及放大透镜,用于放大数字图像生成部分输出的数字图像并将放大的数字图像向数字快门投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二光源包括卤素灯或发光二极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红外滤光器、RGBW滤光器轮、凹透镜、漫射板和滤色镜对齐第二光源的轴线,数字图像生成部分位于滤色镜和反射部分之间,垂直于第二光源的轴线,放大透镜对齐数字图像生成部分,从而用于得到数字图像的数字印相单元能设计成具有紧凑的尺寸,从而不妨碍CMY滤光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数字图像生成部分包括DMD(数字微镜装置)芯片,反射部分包括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第一和第二反光镜的排列跨过数字图像生成部分,其中,经过滤色镜的光由第一反光镜朝第二反光镜反射,并由第二反光镜再次朝DMD芯片反射,从而使数字图像生成部分生成数字图像。并且,数字图像生成部分具有LCOS(硅上的液晶),反射部分具有PBS(偏振光束分光器),其中,经过滤色镜的光由PBS投向LCOS并接着由LCOS反射,从而使数字图像生成部分生成数字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显影和印相单元还包括光导电缆,所述光导电缆置于红外滤光器与RGBW滤光器轮之间,并将经过红外滤光器的光传送到RGBW滤光器轮,其中,光导电缆将光均匀地传送到数字图像生成部分,并阻挡第二光源产生的热量,从而以逼真和自然的色彩重现照片,并防止数字印相单元过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上述和其它目的也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显影和印相设备实现,通过利用曝光将图像显影并印制在相纸上,所述显影和印相设备包括:用于装入相纸的主体;数字印相单元,具有从计算机接收数字信号并在相纸上形成数字图像的光学系统;以及数字快门,位于数字印相单元中,并且用于控制从数字印相单元输出到相纸上的数字图像的曝光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数字印相单元包括:第二光源;红外滤光器,用于阻挡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中的红外线;RGBW(红、绿、蓝和白)滤光器轮,以高速旋转并将通过红外滤光器的光进行混色;凹透镜,用于将经过RGBW滤光器轮混色的光转换成强度均匀的直光线;漫射板,用于漫射经过凹透镜的光;滤色镜,用于根据颜色重现过滤通过漫射板的光;数字图像生成部分,在所述数字图像生成部分上生成对应于从计算机传送的数字信号的数字图像;反射部分,用于将经过滤色镜的光反射到数字图像生成部分;以及放大透镜,用于放大数字图像生成部分输出的数字图像并将放大的数字图像向数字快门投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二光源包括卤素灯或发光二极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红外滤光器、RGBW滤光器轮、凹透镜、漫射板和滤色镜对齐第二光源的轴线,数字图像生成部分位于滤色镜和反射部分之间,垂直于第二光源的轴线,放大透镜对齐数字图像生成部分,从而用于得到数字图像的数字印相单元能设计成具有紧凑的尺寸,从而不妨碍CMY滤光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数字图像生成部分包括DMD(数字微镜装置)芯片,反射部分包括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第一和第二反光镜的排列跨过数字图像生成部分,其中,经过滤色镜的光由第一反光镜朝第二反光镜反射,并由第二反光镜再次朝DMD芯片反射,从而使数字图像生成部分生成数字图像。并且,数字图像生成部分具有LCOS(硅上的液晶),反射部分具有PBS(偏振光束分光器),其中,经过滤色镜的光由PBS投向LCOS并接着由LCOS反射,从而使数字图像生成部分生成数字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显影和印相单元还包括光导电缆,所述光导电缆置于红外滤光器与RGBW滤光器轮之间,并将经过红外滤光器的光传送到RGBW滤光器轮,其中,光导电缆将光均匀地传送到数字图像生成部分,并阻挡第二光源产生的热量,从而以逼真和自然的色彩重现照片,并防止数字印相单元过热。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从下面的实施例描述中,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传统显影和印相设备的透视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传统显影和印相设备的内部结构;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统显影和印相设备的局部透视图;
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印相单元的光学系统;
图5表示图3的传统显影和印相设备的内部结构,其上连接有图4所示的数字印相单元;
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数字印相单元的光学系统;
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数字印相单元的光学系数;
图8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传统显影和印相设备的内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实例表示在附图中,附图中相似的参考数字表示相似的零件。为了解释本发明,下面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统显影和印相设备的局部透视图,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印相单元的光学系统,图5表示图3的传统显影和印相设备的内部结构,其上连接有图4所示的数字印相单元。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数字印相单元可拆卸地装在具有模拟印相单元的传统显影和印相设备上,并且数字和模拟印相单元交替工作,从而显影和印制记录在胶片上的模拟图像以及从诸如计算机等数字设备发送的数字图像。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影和印相设备10’包括:主体11,其内装有相纸13、显影剂等;模拟印相单元41,通过朝胶片发射光线并将相纸13曝光在穿过胶片的光线下,将负片上的潜像形成在相纸13上;数字印相单元61,它包括从计算机(未图示)接收数字信号并且由于数字信号达到相纸13而形成数字图像的光学系统;数字载体97,它连接到数字印相单元61上并允许数字印相单元61可拆卸地装在支撑部分33上;以及数字快门99,它装在数字载体97的下方,用于控制相纸13的曝光时间。
主体11和模拟印相单元41与“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相同,这里省略其描述。
数字印相单元61包括具有盒子形状的外壳63。在外壳63的侧面具有把手65,使用户容易地抬起放在支撑部分33上的数字印相单元61;多个气孔67,用于对外壳63内部进行通风冷却;以及端子69,通过它为第二光源71(将在下面描述)提供电源。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印相单元61包括第二光源71;红外滤光器73,用于阻止从第二光源71发出的光线中的红外线;RGBW(红、绿、蓝和白)滤光器轮77,它以高速旋转并将通过红外滤光器73的光线颜色混合;凹透镜79,将通过RGBW滤光器轮77混合颜色的光线聚焦成具有均匀强度的直光线;漫射板81,用于将通过凹透镜79的光线漫射;滤色镜83,它根据颜色重现过滤通过漫射板81的光线;数字图像生成部分91,用于生成对应于计算机发送的数字信号的数字图像;反射部分,用于将通过滤色镜83到达数字图像生成部分91的光线反射;以及放大透镜95,用于将数字图像生成部分91输出的数字图像放大并将放大的数字图像朝数字快门99投射。
第二光源71是卤素灯、发光二极管等等。具体地,发光二极管散发的热量小于卤素灯散发的热量,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数字印相单元61过热。并且,发光二极管可以选择性地设计,用于按照RGBW滤光器轮77的可发射波长发光,因此发光二极管比卤素灯更有效。
RGBW滤光器轮77由附带的电机78驱动,以高速(约7200rpm)旋转,从而将从红外滤光器73发射到凹透镜79的光的颜色混合。
反射部分包括第一反光镜85和第二反光镜87,它们彼此间的排列跨过数字图像生成部分91。
数字图像生成部分91电连接到计算机,并包括DMD(数字微镜装置)芯片93,用于编辑和修改数字图像的数字信号从计算机发送到DMD芯片93上。
另一方面,各个部分在外壳63中的排列如下。第二光源71、红外滤光器73、RGBW滤光器轮77、凹透镜79、漫射板81、滤色镜83和第一反光镜85对齐。这里,第一反光镜85以相对于对齐轴线的预定角度倾斜放置。第二反光镜87越过数字图像生成部分91与第一反光镜相对。数字图像生成部分91垂直于第二光源71的轴线。放大透镜95对齐数字图像生成部分91。这里,从第二光源71发出的光依次经过红外滤光器73、RGBW滤光器轮77、凹透镜79、漫射板81和滤色镜83,接着被第一反光镜85反射。从第一反光镜85反射的光再被第二反光镜87反射,并投射到DMD芯片93上,从而使数字图像生成部分91的DMD芯片93生成数字图像。在这种排列下,用于得到数字图像的数字印相单元61可以设计成紧凑尺寸,从而数字印相单元61不妨碍CMY滤光器45。
使数字印相单元61可拆卸地装在支撑部分33上的数字载体97,是尺寸和形状与支撑部分33内部周边对应的板,从而被夹持槽35夹持。数字载体97装在数字印相单元61的下部,允许数字印相单元61可拆卸地装在支撑部分33上。数字载体97可拆卸地装在支撑部分33上,即,数字载体97插在支撑部分33的内部周边中,使其下部被支撑部分33的夹持槽35夹持。并且,数字载体97具有图像透过孔98,数字图像生成部分91生成的数字图像由此通过。
数字快门99连接到数字载体97下方,并控制相纸13的曝光时间。
在这种结构下,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影和印相设备的工作,其中将记录在胶片上的图像显影和印相的操作与“背景技术”中提及过程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并且,在相纸13上得到数字图像之后的操作,与在相纸13上得到模拟图像之后的过程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为了显影和印制数字图像,首先,从主体11的模拟印相单元41上拆下漫射管47、R、G和B传感器49、漫射透镜51和模拟快门53。并且,从支撑部分33上拆下负片载体37。此时,模拟印相单元41的第一光源43和CMY滤光器45保持其在主体11上表面上的状态。
此后,将数字印相单元61插入支撑部分33的内部周边中,使其下部被支撑部分33的夹持槽35夹持,从而将数字印相单元61连接到主体11上。
此后,当数字印相单元61的第二光源71打开时,第二光源71发光。从第二光源71发出的光经过红外滤光器73,将其红外线过滤掉。接着,经过红外滤光器73的光线穿过RGBW滤光器轮77,将具颜色混合。
凹透镜79将颜色混合的光线转换成强度均匀的直光线,接着由漫射板81漫射。滤色镜83根据颜色重现将漫射光过滤,接着投射到第一反光镜85。
经过滤色镜83的光线由第一反光镜85和第二反光镜87反射,接着投射到DMD芯片93上,从而允许数字图像生成部分91的DMD芯片93生成数字图像。
放大透镜95将数字图像生成部分91生成的数字图像放大,接着位于数字载体97下方的数字快门99将放大的数字图像瞬时地聚焦在相纸13上,从而在相纸13上得到潜像。
此后,具有潜像的相纸13由相纸显影部分15显影。这样,将数字图像显影和印相。
如上所述,数字印相单元可拆卸地装在具有模拟印相单元的传统显影和印相设备上,数字和模拟印相单元交替地工作,从而将记录在胶片上的模拟图像和从数字设备发送的数字图像显影和印相。从而,防止了物质浪费。并且,由于得到数字图像的光学系统是高效排列的,因此数字印相单元可以设计成紧凑尺寸,从而数字印相单元不妨碍相邻的装置。
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数字印相单元的光学系统。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印相单元61不同,第二实施例的数字印相单元61’包括置于红外滤光器73与RGBW滤光器轮77之间的光导电缆75。
光导电缆75包括多根光纤,将经过红外滤光器73的光线传送到RGBW滤光器轮77。在此实施例中,红外滤光器73在光导电缆75靠近第二光源71的一端结合在光导电缆75上。
如上所述,置于红外滤光器73与RGBW滤光器轮77之间的光导电缆75将光均匀地传送到数字图像生成部分91,并且阻挡了第二光源71产生的热量,从而以逼真和自然的色彩重现照片,防止数字印相单元61’过热。
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数字印相单元的光学系统。与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印相单元61不同,第三实施例的数字印相单元61”包括具有LCOS(硅上的液晶)94的数字图像生成部分91以及具有PBS(偏振光束分光器)89的反射部分。
PBS89将经过滤色镜83的光朝数字图像生成部分91的LCOS94反射,从而使数字图像生成部分91生成数字图像。
PBS89在低损耗光方面比反光镜优越,并且LCOS94具有比DMD芯片高的分辨率(如,1365×1024)。因此,用少的光和短时间在相纸13上生成高分辨率的数字图像。
另外,光导电缆可以用于红外滤光器73与RGBW滤光器轮77之间,从而将经过红外滤光器73的光通过光导电缆传送到RGBW滤光器轮77,从而将光均匀地传送到数字图像生成部分91的LCOS 94。
图8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显影和印相设备的内部结构。与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影和印相设备10’不同,显影和印相设备10”仅对数字图像显影和印相。
图8所示的显影和印相设备10”包括装有相纸13和显影剂等的主体11;数字印相单元61,它具有从计算机101接收数字信号并将数字图像聚焦在相纸13上的光学系统;以及数字快门99,它位于数字印相单元61上并用于控制相纸13的曝光时间。
在主体11内具有相纸13,潜像通过数字印相单元61聚焦在相纸13上;相纸显影部分15,它将具有潜像的相纸13显影。相纸显影部分15包括显影剂箱、漂白箱、冲洗箱等等。相纸上得到的潜像通过相纸显影部分15显影成正像。
并且,在主体11内具有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印相单元61以及数字快门99,其中数字印相单元61电气连接到计算机101。
计算机101电气连接用于扫描胶片、照片、图画等的扫描仪105,以及显示扫描仪105扫描的图像的显示器103。这样,计算机101存储扫描仪105扫描的胶片、照片、图画等,并允许用户通过显示器103编辑和修改存储的图像。
但是,可以使用根据第二或第三实施例的数字印相单元61’或61”,代替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字印相单元61。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显影和印相设备,不但显影和印制图像,而且允许用户编辑和修改存储或扫描的图像。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显影和印制数字图像的显影和印相设备。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和印相设备,它具有很小的数字印相单元,用于得到数字图像。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和印相设备,它能显影和印制记录在胶片上的模拟图像以及数字图像,从而防止物质浪费。
虽然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条件下可以在这些实施例中做出不同变化,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受权利要求及其等价条款的限定。

Claims (14)

1.一种显影和印相设备,包括:容纳相纸并具有朝向相纸的孔的主体;沿孔的周边突出的支撑部分;可拆卸地装在支撑部分上并在其上面放置胶片的负片载体;以及模拟印相单元,该模拟印相单元包括朝负片载体发射光线的第一光源,用于过滤从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的CMY(青色、洋红色、黄色)滤光器,以及可拆卸地装在负片载体上并将待投射到负片载体上放置的胶片的过滤光进行漫射的漫射管,所述显影和印相设备还包括:
数字印相单元,所述数字印相单元包括从计算机接收数字信号并在相纸上形成数字图像的光学系统;
数字载体,所述数字载体连接到数字印相单元上,并具有图像透过孔,从数字印相单元输出的数字图像从其中通过,并允许数字印相单元可拆卸地装到支撑部分上;以及
数字快门,所述数字快门处于越过数字载体与数字印相单元相反的位置,用于控制相纸的曝光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和印相单元,其中数字印相单元包括:
第二光源;
红外滤光器,用于阻挡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中的红外线;
RGBW(红、绿、蓝和白)滤光器轮,所述RGBW滤光器轮以高速旋转并将通过红外滤光器的光进行混色;
凹透镜,用于将经过RGBW滤光器轮混色的光转换成强度均匀的直光线;
漫射板,用于将经过凹透镜的光漫射;
滤色镜,用于根据颜色重现来过滤通过漫射板的光;
数字图像生成部分,在所述数字图像生成部分上生成对应于从计算机传送的数字信号的数字图像;
反射部分,用于将经过滤色镜的光反射到数字图像生成部分;以及
放大透镜,用于放大数字图像生成部分输出的数字图像并将放大的数字图像向数字快门投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和印相单元,其中第二光源包括卤素灯或发光二极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和印相单元,其中红外滤光器、RGBW滤光器轮、凹透镜、漫射板和滤色镜对齐第二光源的轴线,数字图像生成部分位于滤色镜和反射部分之间并垂直于第二光源的轴线,放大透镜对齐数字图像生成部分。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和印相单元,其中数字图像生成部分包括DMD(数字微镜装置)芯片,反射部分包括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第一和第二反光镜的排列跨过数字图像生成部分,
其中经过滤色镜的光由第一反光镜朝第二反光镜反射,并由第二反光镜再次朝DMD芯片反射,从而使数字图像生成部分生成数字图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和印相单元,其中数字图像生成部分具有LCOS(硅上的液晶),反射部分具有PBS(偏振光束分光器),
其中经过滤色镜的光由PBS投向LCOS并接着由LCOS反射,从而使数字图像生成部分生成数字图像。
7.如权利要求2到6所述的显影和印相单元,还包括位于红外滤光器与RGBW滤光器轮之间的光导电缆,用于将经过红外滤光器的光传送到RGBW滤光器轮。
8.一种利用曝光将图像显影并印制在相纸上的显影和印相设备,包括:
主体,用于将相纸装在其中;
数字印相单元,具有从计算机接收数字信号并在相纸上形成数字图像的光学系统;以及
位于数字印相单元中的数字快门,用于控制从数字印相单元输出到相纸上的数字图像的曝光时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和印相单元,其中数字印相单元包括:
第二光源;
红外滤光器,用于阻挡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中的红外线;
RGBW(红、绿、蓝和白)滤光器轮,以高速旋转并将通过红外滤光器的光进行混色;
凹透镜,用于将经过RGBW滤光器轮混色的光转换成强度均匀的直光线;
漫射板,用于将经过凹透镜的光漫射;
滤色镜,用于根据颜色重现来过滤通过漫射板的光;
数字图像生成部分,在其上生成对应于从计算机传送的数字信号的数字图像;
反射部分,用于将经过滤色镜的光反射到数字图像生成部分;以及
放大透镜,用于放大数字图像生成部分输出的数字图像并将放大的数字图像向数字快门投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和印相单元,其中第二光源包括卤素灯或发光二极管。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和印相单元,其中红外滤光器、RGBW滤光器轮、凹透镜、漫射板和滤色镜对齐第二光源的轴线,数字图像生成部分位于滤色镜和反射部分之间并垂直于第二光源的轴线,放大透镜对齐数字图像生成部分。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和印相单元,其中数字图像生成部分包括DMD(数字微镜装置)芯片,反射部分包括第一反光镜和第二反光镜,第一和第二反光镜的排列跨过数字图像生成部分,
其中经过滤色镜的光由第一反光镜朝第二反光镜反射,并由第二反光镜再次朝DMD芯片反射,从而使数字图像生成部分生成数字图像。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影和印相单元,其中数字图像生成部分具有LCOS(硅上的液晶),反射部分具有PBS(偏振光束分光器),
其中经过滤色镜的光由PBS投向LCOS并接着由LCOS反射,从而使数字图像生成部分生成数字图像。
14.如权利要求9到13所述的显影和印相单元,所述显影和印相单元还包括光导电缆,光导电缆置于红外滤光器与RGBW滤光器轮之间,并将经过红外滤光器的光传送到RGBW滤光器轮。
CN 02824971 2001-12-12 2002-12-11 显影和印相设备 Pending CN16050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10078609 2001-12-12
KR20010078609 2001-12-12
KR10-2002-0077762A KR100531688B1 (ko) 2001-12-12 2002-12-09 사진 현상장치
KR1020020077762 2002-1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5045A true CN1605045A (zh) 2005-04-06

Family

ID=26639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824971 Pending CN1605045A (zh) 2001-12-12 2002-12-11 显影和印相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605045A (zh)
AU (1) AU2002366772A1 (zh)
WO (1) WO200305369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23589A (en) * 2005-02-23 2006-08-30 Univ Warwic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ceiver with optical diverging element and filter
US10764451B2 (en) 2018-09-13 2020-09-01 Charles Beseler Company Enlarger for digital photographs on photographic paper utilizing a software appl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33284A (ja) * 1996-10-28 1998-05-22 Copal Co Ltd 写真焼付現像装置
JPH11231439A (ja) * 1998-02-17 1999-08-27 Noritsu Koki Co Ltd 印画紙露光方法とその方法を用いた光デジタルプリンタ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2366772A1 (en) 2003-07-09
WO2003053696A3 (en) 2003-12-18
WO2003053696A2 (en) 2003-07-03
AU2002366772A8 (en) 2003-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7828C (zh) 使用具有机电光栅装置的垂直腔面激光阵列的光调制装置
US7832894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for microscopes
JP6660567B2 (ja) 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US6552778B1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CN1621888A (zh) 背面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US7589870B2 (en) Dual-mode scanner capable of performing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scanning with single side lamp
CN1605045A (zh) 显影和印相设备
CN111722462A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CN1256759A (zh) 减小光相干性的方法及其装置,照明方法及其装置,以及束式光纤
CN1194243C (zh) 光扫描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相片处理设备
US20030081211A1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7071702B2 (ja) 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KR100531688B1 (ko) 사진 현상장치
JP2002207004A (ja) 画像測定機
JP2000284378A (ja) 露光装置
JP5333852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KR200333460Y1 (ko) 사진현상장치용 디지털인화기 유니트
KR200332620Y1 (ko) 사진현상장치용 디지털인화기 유니트
CN1625213A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209979489U (zh) 一种多功能图像工作装置
US10788741B2 (en) Projection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system thereof
CN213457631U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JP2022045766A (ja) 蛍光部材、光源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JP5348455B2 (ja) 光源装置、プロジェクタ、及び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038423A (zh) 投影机的检查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