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4136A - 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4136A
CN1594136A CN 200410155137 CN200410155137A CN1594136A CN 1594136 A CN1594136 A CN 1594136A CN 200410155137 CN200410155137 CN 200410155137 CN 200410155137 A CN200410155137 A CN 200410155137A CN 1594136 A CN1594136 A CN 1594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d tide
strong
strong oxidizing
free radical
radic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15513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敏冬
张芝涛
白希尧
白敏菂
杨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041015513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594136A/zh
Publication of CN1594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41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强氧化自由基产生设备和与之相连接的喷嘴支架和原料海水入口,喷嘴支架上设有喷嘴,强氧化自由基产生设备由臭氧发生器及与其依次相连接的文丘里射流器和气液溶解分离器组成,文丘里射流器与原料海水入口之间连接有泵,气液溶解分离器上连接有剩余臭氧消除器。由强氧化自由基产生设备将臭氧与激发态水反应生成以羟基自由基为主的强氧化自由基溶液,然后将溶液喷洒在赤潮发生区域,用于杀死赤潮有害微生物。将装置安放在船舶上,随着船的航行,边制取强氧化自由基溶液边喷洒,实现了零污染、零废物排放、零残留物、致死赤潮有害微生物。

Description

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电离放电、等离子体化学和水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001年,中国海域共发生赤潮77次,累计面积达15000km2,比2000年增加了49次,增加面积5000km2。2002年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79次,累计面积超过10000km2。大面积赤潮主要集中在东海、渤海和黄海的近海海域。主要赤潮生物种类、总次数和累计面积比上一年有大幅度增加。赤潮大面积频繁发生,对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亮出了红牌,对世界范围内的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国内外在治理赤潮研究的进展十分缓慢,当赤潮出现时,人们基本上处于束手无策的被动局面。
目前,国内外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药剂杀灭和凝聚方法治理赤潮的研究工作。只有CuSO4和粘土絮凝法在天然海域作了实验研究工作。现存在问题是:(1)药剂、絮凝剂用量过大,成本高,毒性大,存在二次污染,破坏了近海生态系统;絮凝沉淀物对底栖生物有较大影响,长期危害其它海洋生物;(2)药剂或絮凝剂去除率不太高,它们在海水中不能分解、消失,且絮凝沉降的赤潮生物可能在数小时后解离,重新浮游;(3)杀灭或絮凝所需的时间过长,通常在20min-24h,由于药剂或絮凝剂受海浪冲击而稀释扩散,浓度大幅度降低,低于去除赤潮生物所必需的最低浓度,达不到治理赤潮的目的。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提出的几十种治理赤潮方法,几千种除藻药剂,大多处于实验室研究的探索阶段,能真正付诸治理海洋赤潮的却寥寥无几。因此,研究一种高效、快速、无毒无污染、廉价、可行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及方法成本低、易操作、工艺流程简化。使用该装置及方法提供的强氧化自由基溶液不仅可以高效杀死赤潮有害微生物,同时又改善了赤潮发生海域的水质,为治理海洋赤潮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强氧化自由基产生设备1和与其相连接的喷嘴支架2和原料海水入口4,喷嘴支架2上设有喷嘴3,强氧化自由基产生设备1由臭氧发生器17及与其依次相连接的文丘里射流器10、气液溶解分离器11组成。文丘里射流器10与原料海水入口4之间连接有泵9,气液溶解分离器11上连接有剩余臭氧消除器19,泵9与原料海水入口4之间依次连接有电动阀8和过滤器7,文丘里射流器10与臭氧发生器17之间设有回止阀18。气液溶解分离器11与喷嘴支架2之间依次连接有流量计12、压力表13、强氧化自由基浓度测试仪14和阀15,喷嘴3之间的距离在0.1~0.2m。
实施一种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装置的方法,是由臭氧与激发态水反应生成以羟基自由基为主的强氧化自由基溶液,将溶液喷洒在赤潮发生区域,用于杀死赤潮有害微生物。强氧化自由基致死生物的原理是:(1)赤潮微生物氨基酸氧化分解,赤潮微生物机体中蛋白质的氨基酸带有活性基团(-OH、胍基、-NH2、),在维持蛋白质的构型和酶的催化活性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旦它与羟基发生反应,导致蛋白质化学损伤导致赤潮微生物的死亡;(2)强氧化自由基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作用后形成DNA加合物以及造成不可修复的化学损伤;(3)强氧化自由基攻击细胞膜的磷脂多烯脂肪酸的侧链,导致多烯脂肪酸的迅速降解,致使细胞结构损伤而死亡。所以说强氧化自由基具有极强的杀灭微生物的特性,它又具有除臭、脱色的特性。强氧化自由基和赤潮微生物的反应属于游离基反应,其致死微生物的化学反应速度极快,有效解决了治理赤潮的海洋动力学问题;残余的OH*将分解成H2O、O2,无任何残留物,实现了零污染治理赤潮目的。
具体步骤为,(一)制取强氧化自由基溶液,O2分子通过臭氧发生器17由强电离放电,放电的折合电场强度达到250Td以上,电离O2,加工成O3,其浓度为100~250g/m3,O3通过止回阀18的控制,与泵9经原料海水入口4抽入的海水在文丘里射流器10以及气液溶解分离器11中加工成强氧化自由基溶液,其浓度为2-10mg/L,由泵9抽取的海水通过文丘里射流器10时,文丘里射流器的前后端的压力差为0.2MPa-0.6MPa,未溶解的臭氧用剩余臭氧消除器19去除。泵9经原料海水入口4抽入的海水首先经过过滤器进行过滤然后在进入在文丘里射流器,电磁阀15用于控制抽入的海水的流量。强氧化自由基浓度测试仪14用于检测强氧化自由基的浓度;(二)将强氧化自由基产生设备1连接上原料海水入口4和喷嘴支架2及喷嘴3后安放在船舶5上,在赤潮发生海域6通过喷洒强氧化自由基溶液进行赤潮治理。喷嘴3距离赤潮发生区域海面下不超过0.2米。强氧化自由基溶液以羟基自由基为主,还含有HO2 -、HO2 *、HO3 *、OH-、O3OH+、O2 -*、O3 -*、O3、H2O2
快速流动的水通过文丘里射流器或涡流叶轮泵时,瞬时空化成微细气泡。当气泡直径小到一定尺寸时,微细气泡迅速膨胀、收缩至“爆炸”过程,在气泡崩溃前的瞬间,气泡内的温度和压力急剧增加(T>3000K,P>1kMPa),致使水分子处于激发态,产生自由基的浓度约在10-9(V/V),激励水本身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量很少,是产生OH*的次要方式。它的反应式如下:
采用强电离放电加工的高浓度的臭氧与激发态水的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是产生高浓度强氧化自由基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反应式是:
从上述的等离子体反应过程表明,高浓度臭氧再加上强激励手段溶解于激活水产生强氧化自由基的方法,是具有工程意义上加工强氧化自由基溶液的有效方法。
本装置及方法产生的强氧化自由基溶液以羟基自由基为主,羟基自由基(OH*)是一种活泼的活性分子,进攻性最强的化学物质。它具有极强氧化性能(E0=2.80eV),与氟的氧化力相当;羟基参与的化学反应属于游离基反应,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反应速率在106L/mol·s?010L/mol·s左右;一旦OH*在溶液中生成,它会无选择性的与溶液中各种污染物反应,将其氧化成H2O、CO2和其它无害物质;该方法的强氧化自由基溶液中还含有HO2 -、HO2 *、HO3 *、OH-、O3OH+、O2 -*、O3 -*、O3、H2O2等物质。由此可见,本方法的强氧化自由基溶液是一种先进氧化剂,是绿色强氧化剂,也是环境时代的理想药剂。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加工强氧化自由基溶液的原料是氧和水,原料成本低;
实现零污染、零废物排放、零副产品绿色加工强氧化自由基溶液;
加工强氧化自由基溶液产生设备体积小、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廉;
实现了在工程意义上生产羟基自由基;
杀死赤潮微生物效率高,致死率达到99.89%;
杀死赤潮有害微生物的同时,使海水中溶氧量得以恢复,无二次污染。同时又改善了海水的水质质量;
该装置和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治理海洋赤潮,还可以用于治理淡水水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强氧化自由基产生设备的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强氧化自由基对叶绿素a的影响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强氧化自由基对海水DO饱和度的影响曲线图。
图1中:1.强氧化自由基产生设备,2.喷嘴支架,3.喷嘴,4.原料海水入口,5.小型船船舶,6.赤潮发生海域。
图2中:7.过滤器,8.电动阀,9.泵,10.文丘里射流器,11.气液溶解分离器,12.流量计,13.压力表,14.强氧化自由基浓度测试仪,15.阀,16.围隔,17.臭氧发生器,18.回止阀,19.剩余臭氧消除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的强氧化自由基产生设备1是由图2中过滤器7,电动阀8,泵9,文丘里射流器10,气液溶解分离器11,流量计12,压力表13,强氧化自由基浓度测试仪14,阀15,等离子体反应室17,回止阀18,剩余臭氧消除器19组成。制取强氧化自由基溶液的具体步骤为:O2分子通过图2中的等离子体反应室17中加工成O3,其浓度为200g/m3。O3通过止回阀18的控制,与泵9经图1中4原料海水入口抽入的海水在文丘里射流器10以及气液溶解分离器11中加工成强氧化自由基溶液,其浓度为8mg/L,未溶解的臭氧用剩余臭氧消除器19去除。泵9经图1中4原料海水入口抽入的海水首先经过过滤器进行过滤然后在进入在文丘里射流器。电磁阀15用于控制抽入的海水的流量。强氧化自由基浓度测试仪14用于检测强氧化自由基的浓度。然后将强氧化自由基产生设备1连接上原料海水入口4和喷嘴支架2及喷嘴3后安放在小型船舶5上,在赤潮发生海域6通过喷洒强氧化自由基溶液进行赤潮治理。下面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2002年8月14日在山东龙口市水产养殖公司的海产养殖区内,进行了海上围隔治理赤潮的试验。是用聚乙烯膜加工成圆锥形围栏。围隔直径为1.1m,深度为2.3m,海域环境温度为32℃,海水温度为24℃,在围隔中进行人工赤潮生物培养的赤潮生物有:
洛氏角刺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弯角刺藻(Ch.curvisetus)、并基角刺藻(Ch.decipiens)、圆柱角刺藻(Ch.terres)、双突角刺藻(Ch.didymus)、扁面角刺藻(Ch.compressus)、角刺藻(Ch.sp.)、窄隙角刺藻(Ch.affinis)、拟菱形藻(Nitzschia sp)、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日本星杆藻(Asterionellajaponica)、茧形藻(Amphiprora sp)、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扭鞘藻(Streptotheca thamesis)、短弯角藻(Eucampiazoodianus)、中华盒形藻(Biddulphia sinensis)、斯氏根管藻(Rhiz.stolterfothii)、中华半管藻(Hemiaulus sinensi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契形藻(Licmophora sp.)、锥形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iodea)、灰甲多甲藻(Peridinium pellucidum)、光甲多甲藻(peri.Pallidum)、双脚多甲藻(Peri.Bipes)、斯氏多甲藻(Peri.steinii)、多甲藻(Peri.spp.)、五脚多甲藻(Peri.quiquecorne)、多纹膝沟藻(Gonyaulax polygramme)、三鳍原甲藻(Prorocentrumtristinum)、裸甲藻(Gymmnodinium sp.)、环沟藻(Gyrodinium sp.)、甲藻(Dinoflagellates)、膝沟藻孢子(Gonyaulax cysts)、多甲藻孢子(Prei.Cysts)、亚力山大藻(Alexandrium sp.)以及细菌、弧菌等。
经培养在围隔中发生大量赤潮生物后,进行杀灭试验,将强氧化自由基溶液均匀地喷洒在围隔内,10min后开始测试,在围隔海面及1m、2m深度地方分别取样,取三个样的平均值表征试验结果。
杀灭效果检测方法:细菌总数用海洋2216E培养基平板菌落计数;弧菌数量采用TCBS培养基平板涂布计数;海洋微藻是用碘液固定后,在显微镜下用血球计数板直接计数;赤潮生物叶绿素a、DO是用YSI?600朚型环境监测系统(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在线检测。强氧化自由基浓度电化学方法测定。强氧化自由基溶液系统以OH*为主,还存有HO2 -、HO* 2、HO3 *、OH-、O3OH+、O2 -*、O3 -*、O3、H2O2等活性粒子,把后者以其氧化力折算成OH*的浓度,称强氧化自由基浓度。
当培养生物数量(浓度)达到11.74×106/mL时,在围隔内喷洒比值浓度为4.2mg/L的强氧化自由基溶液溶液,围隔中海水的强氧化自由基浓度达到0.68mg/L。在加药剂24h后进行检测,强氧化自由基杀灭洛氏角刺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等赤潮生物的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赤潮生物总数从11.74×106/mL减少到0.028×106/mL,赤潮生物致死率达到99.89%。其中有27种生物没有检测出来,致死率达到100%。只有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和茧形藻(Amphiprora sp)杀灭率稍差一些,但也达到了96.7%以上。为了检测杀灭后赤潮生物有无重新繁殖等问题,分别在加药剂后48h、64h时检测生物生存状况。没有发现赤潮生物再繁殖现象,赤潮生物生存总量与24h后测试结果基本上没有变化。
表1强氧化自由基溶液杀灭围隔内赤潮生物的试验数据表
序号  赤潮生物种类          强氧化自由基浓  致死率      致死率
                            度(mg/L)        (24h)       (48h)
                                            (%)        (%)
              0          0.68
           赤潮生物浓  加入24h后   加入48h后
           度(cell/mL) 赤潮生物浓  赤潮生物
                       度(cell/mL  浓度
                        )          (cell/mL)
1    洛氏角刺藻  2835000     14000       4000      99.5      99.9
     (Chaetocer
     os
     lorenzianus
     )
2    弯角刺藻(   2646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Ch.curviset
     us)
3    并基角刺藻  223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Ch.decipi
     ens)
4    圆柱角刺藻  633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Ch.terres
     )
5    双突角刺藻    22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Ch.didymu
     s)
6    角刺藻(Ch.    14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sp.)
7    窄隙角刺藻    3146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Ch.affini
     s)
8    拟菱形藻(     5786000    未检出    4000       100     99.9
     Nitzschia
     sp)
9    新月菱形藻    60600      2000      未检出     96.7    100.0
     (Nitzschia
     closterium
     )
10    日本星杆藻   601300     4000      未检出     99.3    100.0
      (Asterione
      lla
      japonica)
11    茧形藻(      262000     8000      2000       96.9    99.2
      Amphiprora
      sp)
12    海链藻(      1533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Thalassiosi
      ra sp.)
13    中肋骨条藻   680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Skeletone
      ma
      costatum)
14    扭鞘藻(     8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Streptothec
      a
      thamesis)
15    短弯角藻(   4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Eucampia
      zoodianus
      )
16    中华盒形藻  4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Biddulphi
      a
      sinensis)
17    斯氏根管藻  2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
      Rhiz.stolte
      rfothii)
18    中华半管藻  4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Hemiaulus
      sinensis)
19    锥形斯氏藻  2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Scrippsie
      lla
      trochiodea
      )
20    灰甲多甲藻  3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Peridiniu
      m
      pellucidum
      )
21    光甲多甲藻   2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Peri.
      pallidum)
22    双脚多甲藻   4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Peri.
      Bipes)
23    多甲藻(      3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Peri.spp.
      )
24    五脚多甲藻   9300    未检出    4000      100    57.0
      (Peri.
      quiquecorne
      )
25    多纹膝沟藻   113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Gonyaulax
      polygramme
      )
26    三鳍原甲藻   2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Prorocent
      rum
      tristinum)
27    环沟藻(      93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Gyrodinium
      sp.)
28    甲藻(        113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dinoflagell
      ates)
29    膝沟藻孢子   2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Gonyaulax
      cysts
      )
30    多甲藻孢子   2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Prei.
      cysts)
31    亚力山大藻   2000      未检出    未检出    100    100.0
      (Alexandri
      um sp.
      )
      合计         11740000  28000     14000     99.89  99.9
对围隔里的细菌、弧菌进行强氧化自由基杀灭试验,其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围隔里的细菌、弧菌浓度分别为4.6×104/mL、3.1×104/mL,加强氧化自由基溶液24h后进行检测均没有检测到细菌和弧菌,致死率达到了100%,64h后再检测也均没有检测到细菌、弧菌。
表2  强氧化自由基对细菌、弧菌的影响
细菌种类               强氧化自由基浓度(mg/L)
                0           0.68
                细菌浓度    加药24h后浓度    致死率(%)
                (cell/mL)   (cell/mL)
细菌            46000       未检出           100
弧菌            31000       未检出           100
由于强氧化自由基溶液具有强烈的氧化脱色作用,致使海洋微藻的光合色素脱色,赤潮生物无法进行光合合成反应,即使在适宜生长的环境中也很快会死去,为此进行强氧化自由基溶液对叶绿素a影响试验。强氧化自由基对叶绿素a的含量影响关系如图3所示,试验曲线表明强氧化自由基具有极强的分解叶绿素a作用,当强氧化自由基浓度达到0.68mg/L时,叶绿素a浓度减少到无法检出,可以认为强氧化自由基溶液完全分解了叶绿素a。从图3曲线可见,强氧化自由基作用10min后,就可以分解大部分叶绿素a。64h后再检测叶绿素a含量,也同样没有检测出来。由此可知,强氧化自由基对叶绿素a影响与杀灭赤潮生物效率的效果是一致的。
强氧化自由基对海水中DO饱和度影响明显,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当加入海水中的强氧化自由基浓度达到0.68mg/L时,则DO饱和度十分显著地增加了,这是由于强氧化自由基将生物尸体分解以及强氧化自由基分解产生O2溶于海水中所致,有助于解决赤潮生物消耗海水中溶氧量的问题。由此可见,强氧化自由基又具有一定修复被赤潮污染的海水的能力。
先进氧化方法是对传统氧化化学思维更新和发展,是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避免或不用对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溶剂、试剂以及催化剂;不产生有害的产品和副产品等,力求氧化化学反应具有“原子经济性”以及实现零污染、零废物排放。只有采用强电场电离放电方法,才能把H2O、O2电离成高浓度等离子体,在分子层次上加工成高浓度的OH*溶液,喷洒在围隔内,当围隔内海水的强氧化自由基溶液比值浓度达到0.68mg/L时,赤潮生物致死率达到99.98%,细菌、弧菌致死率达到100%;值得我们关注的是0.68mg/L浓度的强氧化自由基溶液药剂也能100%致死膝沟孢子(Gonyaulax cysts)、多甲藻孢子(Prei.cysts),解决了一般药剂无法杀灭孢子的难题。强氧化自由基溶液又100%分解赤潮生物的叶绿素a,甚至尸体,最终生成CO2、H2O以及微量无机盐;剩余强氧化自由基溶液在20min?0min也分解成H2O、O2;强氧化自由基溶液又使海水中溶氧量得以恢复,同时也改善了海水的水质质量。从试验数据表明,强电离先进氧化方法是有效、可行治理赤潮的绿色方法,实现了从源头解决污染问题,作到加工强氧化自由基溶液药剂以及治理赤潮过程的零污染、零废物排放、零残留物、零副产品;由于强氧化自由基溶液快速(2.7s?0.0s)致死赤潮生物,解决了困扰治理赤潮的海洋动力学的疑难问题。

Claims (4)

1.【文件来源】电子申请
2.【收文日期】2004-6-18
3.【申请号】
4.【权利要求项】
【权利要求1】一种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强氧化自由基产生设备(1)和与之相连接的喷嘴支架(2)和原料海水入口(4),喷嘴支架(2)上设有喷嘴(3),强氧化自由基产生设备(1)由臭氧发生器(17)及与其依次相连接的文丘里射流器(10)和气液溶解分离器(11)组成,文丘里射流器(10)与原料海水入口(4)之间连接有泵(9),气液溶解分离器(11)上连接有剩余臭氧消除器(19)。
【权利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9)与原料海水入口(4)之间依次连接有电动阀(8)和过滤器(7)。
【权利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文丘里射流器(10)与臭氧发生器(17)之间设有回止阀(18)。
【权利要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溶解分离器(11)与喷嘴支架(2)之间依次连接有流量计(12)、压力表(13)、强氧化自由基浓度测试仪(14)和阀(15)。
【权利要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嘴(3)之间的距离在0.1~0.2m。
【权利要求6】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一)制取强氧化自由基溶液,O2分子通过臭氧发生器(17)由强电离放电,放电的折合电场强度达到250Td以上,电离O2加工成O3,其浓度为100~250g/m3,O3通过止回阀(18的控制,与泵9经原料海水入口(4)抽入的海水在文丘里射流器(10)以及气液溶解分离器(11)中加工成强氧化自由基溶液,其浓度为2-10mg/L,由泵(9)抽取的海水通过文丘里射流器(10)时,文丘里射流器的前后端的压力差为0.2MPa-0.6MPa,未溶解的臭氧用剩余臭氧消除器(19)去除。泵(9)经原料海水入口(4)抽入的海水首先经过过滤器进行过滤然后在进入在文丘里射流器,电磁阀(15)用于控制抽入的海水的流量。强氧化自由基浓度测试仪(14)用于检测强氧化自由基的浓度;(二)将强氧化自由基产生设备(1)连接上原料海水入口(4)和喷嘴支架(2)及喷嘴(3后安放在船舶(5)上,在赤潮发生海域(6)通过喷洒强氧化自由基溶液进行赤潮治理。
【权利要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嘴(3)距离赤潮发生区域海面下不超过0.2米。
【权利要求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氧化自由基溶液以羟基自由基为主,还含有HO2、HO2、HO3、OH、O3OH+、O2、O3、O3、H2O2
CN 200410155137 2004-06-18 2004-06-18 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方法 Pending CN15941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155137 CN1594136A (zh) 2004-06-18 2004-06-18 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155137 CN1594136A (zh) 2004-06-18 2004-06-18 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4136A true CN1594136A (zh) 2005-03-16

Family

ID=34667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155137 Pending CN1594136A (zh) 2004-06-18 2004-06-18 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594136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1339A (zh) * 2010-11-22 2011-06-15 大连海事大学 氧活性粒子在气体中形成羟基自由基方法
CN102107944A (zh) * 2010-11-20 2011-06-29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氧活性粒子治理赤潮的装置
CN102190354A (zh) * 2011-03-22 2011-09-21 苏州超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自浮式等离子放电除藻装置
CN101868426B (zh) * 2007-09-21 2012-12-19 水回收私人有限公司 过氧化高级氧化法水处理
CN105585228A (zh) * 2016-03-08 2016-05-18 马越 一种基于高级氧化技术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6915844A (zh) * 2017-03-31 2017-07-04 厦门大学 一种海洋赤潮羟基自由基应急处置方法及船载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8426B (zh) * 2007-09-21 2012-12-19 水回收私人有限公司 过氧化高级氧化法水处理
CN102107944A (zh) * 2010-11-20 2011-06-29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氧活性粒子治理赤潮的装置
CN102091339A (zh) * 2010-11-22 2011-06-15 大连海事大学 氧活性粒子在气体中形成羟基自由基方法
CN102190354A (zh) * 2011-03-22 2011-09-21 苏州超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自浮式等离子放电除藻装置
CN102190354B (zh) * 2011-03-22 2013-01-23 苏州超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自浮式等离子放电除藻装置
CN105585228A (zh) * 2016-03-08 2016-05-18 马越 一种基于高级氧化技术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6915844A (zh) * 2017-03-31 2017-07-04 厦门大学 一种海洋赤潮羟基自由基应急处置方法及船载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35118B2 (ja) 在船上バラスト水輸送過程方式による生物の殺生方法及び装置
Rajasekhar et al. A review of the use of sonication to control cyanobacterial blooms
CN1106353C (zh) 废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05000917A5 (zh)
CN1286668A (zh) 液体处理方法、液体处理装置及液体处理系统
CN101560040B (zh) 一种脉冲电絮凝-mbr处理制药废水的方法与装置
JP4825434B2 (ja) 水生生物の殺滅方法
CN1667007A (zh) 新的淀粉基高分子系列环保絮凝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hen et al. Study on ultrasonic treatment for degradation of Microcystins (MCs)
CN202046961U (zh) 一种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
CN1594136A (zh) 强氧化自由基治理赤潮的方法
CN1868921A (zh) 生物处理槽的污泥处理方法以及废水处理系统
CN111056615B (zh) 紫外线和过氧化氢间歇联用治理藻类水华或赤潮的方法
CN101041480A (zh) 利用混频超声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931736A (zh) 一种含油及聚合物污水的降解降粘方法
KR20100053435A (ko) 슬러지 무배출 분리막 생물 반응조 공정
CN109607895A (zh) 一种含苯胺类化工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4944697B (zh) 用于处理家具废水的微生物电解池‑Fenton联合处理装置及工艺
CN101041502A (zh) 综合运用臭氧与其它非还原性气体混合处理污水的方法
CN1556050A (zh) 一种臭氧与激发态水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的方法
CN101041526A (zh) 综合运用混频超声与臭氧处理污水的方法
CN205756579U (zh) 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4981495U (zh)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设备
CN110790337B (zh) 一种去除水体中重金属Cd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RU2458868C1 (ru) Способ увеличения выхода биогаза в процессе сбраживания органосодержащих отходо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