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0288A - 一种产生离子态碳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产生离子态碳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90288A CN1590288A CN 03124799 CN03124799A CN1590288A CN 1590288 A CN1590288 A CN 1590288A CN 03124799 CN03124799 CN 03124799 CN 03124799 A CN03124799 A CN 03124799A CN 1590288 A CN1590288 A CN 15902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 fullerene
- diamond
- synthesizing diamond
- synthesiz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产生离子态碳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卤代烃与金属碳化物为原料,在密闭反应器中加热至250~1200℃进行反应,以形成离子态碳并由此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料均是含碳的化合物,从而可在反应容器内产生高浓度的碳离子,有利于目标产物的合成。且合成设备简单,原料廉价易得,对合成反应条件没有严格的要求,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本发明使用同一设备,可同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目前,已有设计和制造大规模单产设备的成熟技术,因此,本发明较易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等碳类材料的合成方法。特别是一种产生离子态碳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碳原子连接方式的不同,碳可以以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形式存在。1955年首次报道了在高温(230°k)、高压(100000kg/cm2)条件下用石墨合成出人造金刚石(Nature 176,51(1995)),目前仍为人造金刚石的主要合成方法之一,但仍存在合成条件苛刻,单产低的不足。还有利用炸药爆炸瞬间产生高温高压使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方法,该方法投资少,单次产量高,但产品杂质含量高。1958年,美国公开了第一项低压合成金刚石的专利(US Patent NO3,030,187;3,030,188),金刚石生长速率很低,且有大量石墨碳。中国专利CN1216287A公开了一种金属溶剂热还原合成金刚石的方法,但反应温度与压力过高。1985年Kroto HW,htath J R,首次报道了富勒烯的发现(Nature,318,162(1985)),由于其独特的光学及电学方面的性能,使物理、化学及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科学家们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其合成方法主要是石墨电弧放电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但产率及单次产量均较低。1991年,Iijma报道了碳纳米管的发现(Nature,354,56(1991)),这是继1985年发现C60以来碳化学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碳纳米管具有不同寻常的电磁性能、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光学性能,其应用研究几乎涉及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各个领域,目前其合成方法主要有石墨电弧法(Nature,388,756(1997)),激光蒸发法(Science,273,483(1996)),化学气相沉积法(Nature,375,769(1995))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廉价易得原料,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产生离子态碳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产生离子态碳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卤代烃与金属碳化物为原料,在密闭反应器中加热至250~1200℃进行反应,以形成离子态碳并由此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
所述金属碳化物可以是所述卤代烃的1~1.1倍量。
所述卤代烃可以是CCl4、CHCl3、CH2Cl2、CBr4、CH2Br2、CHBr3、CI4、CH2I2、CHI3、C2Cl6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所述金属碳化物可以是CaC2、Al4C3、Li2C2、K2C2、Na2C2、BaC2、Mn3C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本发明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或、和使用催化剂,可以优先合成金刚石或富勒烯或碳纳米管。
所述催化剂可以为含铁或、和含硫化合物。
本发明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表达如下:
或CBr4 2CaBr2
或CI4 2CaI2
或2CHBr3 3CaBr2
或2CHI3 3CaI2
或2CBr4或2CHBr3 5CaBr2
或CI4或2CHI3 5CaI2
或Al4C3
或Li2C2
或K2C2
或Na2C2、BaC2、Mn3C
或CH2Br2
或CH2I2
本发明与现有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工艺相比,具有合成工艺条件较为简单、温和,生产成本低,可形成较大的单产规模。
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料均是含碳的化合物,从而可在反应容器内产生高浓度的碳离子,有利于目标产物的合成。且合成设备简单,原料廉价易得,对合成反应条件没有严格的要求,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本发明使用同一设备,可同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目前,已有设计和制造大规模单产设备的成熟技术,因此,本发明较易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称取14.5g(0.226mol)CaC2置于容积为32ml的耐压反应釜中,略加粉碎,迅速加入9.6ml(0.1mol)CCl4,密封反应釜,加热至300℃左右反应2小时,冷却后取出反应产物。先用水分解未反应完金的CaC2,然后用稀盐酸溶解洗去生成的Ca(OH)2和CaCl2及残留的其它金属杂质,再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后加入苯或四氯化碳萃取,过滤后萃取液为棕黄色,溶剂蒸发后得棕色晶体,晶体经红外光谱鉴定为富勒烯。萃余物加入其5倍重量的Na2CO3混合均匀(或不加),在500℃下恒温2小时,冷却后加水洗去剩余的Na2CO3,然后加入浓硝酸加热煮沸1小时。加入Na2CO3的氧化产物呈灰黑色,内有闪光微粒,经X射线粉末衍射鉴定为金刚石。不加Na2CO3的氧化产物呈亮黑色,经光学显微镜观察鉴定有碳纳米管及金刚石。
若将上述原料中的CCl4改换为等摩尔量的CBr4或CI4,在同样的条件下也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若将上述原料中的CaC2改换为等摩尔量的Al4C3,在同样的条件下也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实施例2:称取12g(0.187mol)CaC2置于容积为32ml的耐压反应釜中,略加粉碎,迅速加入9.5ml(0.118mol)CHCl3,密封反应釜,加热至400℃左右反应2小时,冷却后取出反应产物。先用水分解未反应完全的CaC2,然后用稀盐酸溶解洗去生成的Ca(OH)2和CaCl2及残留的其它金属杂质,再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后加入苯或四氯化碳萃取,过滤后萃取液为棕黄色,溶剂蒸发后得陈色晶体,晶体经红外光谱鉴定为富勒烯。萃余物加入其5倍重量的Na2CO3混合均匀(或不加),在500℃下恒温2小时,冷却后加水洗去剩余的Na2CO3,然后加入浓硝酸加热煮沸1小时。加入Na2CO3的氧化产物呈灰黑色,内有闪光微粒,经X射线粉末衍射鉴定为金刚石。不加Na2CO3的氧化产物呈亮黑色,经光学显微镜观察鉴定有碳纳米管及金刚石。
若将上述原料中的CHCl3改换为等摩尔量的CHBr3或CHI3,在同样的条件下也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若将上述原料中的CaC2改换为等摩尔量的Al4C3,在同样的条件下也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实施例3:称取12g(0.187mol)CaC2置于容积为32ml的耐压反应釜中,略加粉碎,迅速加入3.5ml(0.0358mol)CCl4和5.7ml(0.0714mol)CHCl3,密封反应釜,加热至500℃左右反应2小时,冷却后取出反应产物。先用水分解未反应的完全的CaC2,然后用稀盐酸溶解洗去生成的Ca(OH)2和CaCl2及残留的其它金属杂质,再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后加入苯或四氯化碳萃取,过滤后萃取液为棕黄色,溶剂蒸发后得棕色晶体,晶体经红外光谱鉴定为富勒烯。萃余物加入其5倍重量的Na2CO3混合均匀(或不加),在500℃下恒温2小时,冷却后加水洗去剩余的Na2CO3,然后加入浓硝酸加热煮沸1小时。加入Na2CO3的氧化产物呈灰黑色,内有闪光微粒,经X射线粉末衍射鉴定为金刚石。不加Na2CO3的氧化产物呈亮黑色,经光学显微镜观察鉴定有碳纳米管及金刚石。
若将上述原料中的CCl4改换为等摩尔量的CBr4或CI4,在同样的条件下也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若将上述原料中的CHCl3改换为等摩尔量的CHar3或CHI3,在同样的条件下也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若将上述原料中的CaC2改换为等摩尔量的Al4C3,在同样的条件下也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实施例4:称取12g(0.187mol)CaC2置于容积为32ml的耐压反应釜中,略加粉碎,迅速加入14g(0.059mol)C2Cl6,搅拌均匀,密封反应釜,加热至300℃左右反应2小时,冷却后取出反应产物。先用水分解未反应完全的CaC2,然后用稀盐酸溶解洗去生成的Ca(OH)2和CaCl2及残留的其它金属杂质,再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后加入苯或四氯化碳萃取,过滤后萃取液为棕黄色,溶剂蒸发后得棕色晶体,晶体经红外光谱鉴定为富勒烯。萃余物加入其5倍重量的Na2CO3混合均匀(或不加),在500℃下恒温2小时,冷却后加水洗去剩余的Na2CO3,然后加入浓硝酸加热煮沸1小时。加入Na2CO3的氧化产物呈灰黑色,内有闪光微粒,经X射线粉末衍射鉴定为金刚石。不加Na2CO3的氧化产物呈亮黑色,经光学显微镜观察鉴定有碳纳米管及金刚石。
若将上述原料中的CaC2改换为等摩尔量的Al4C3、Li2C2、K2C2、Na2C2、BaC2、Mn3C,在同样的条件下也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实施例5:称取12.5g(0.195mol)CaC2置于容积为32ml的耐压反应釜中,略加粉碎,迅速加入6ml(0.062mol)CCl4和4ml(0.062mol)CH2Cl2,搅拌均匀,密封反应釜,加热至300℃左右反应2小时,冷却后取出反应产物。先用水分解未反应完全的CaC2,然后用稀盐酸溶解洗去生成的Ca(OH)2和CaCl2及残留的其它金属杂质,再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后加入苯或四氯化碳萃取,过滤后萃取液为棕黄色,溶剂蒸发后得棕色晶体,晶体经红外光谱鉴定为富勒烯。萃余物加入其5倍重量的Na2CO3混合均匀(或不加),在500℃下恒温2小时,冷却后加水洗去剩余的Na2CO3,然后加入浓硝酸加热煮沸1小时。加入Na2CO3的氧化产物呈灰黑色,内有闪光微粒,经X射线粉末衍射鉴定为金刚石。不加Na2CO3的氧化产物呈亮黑色,经光学显微镜观察鉴定有碳纳米管及金刚石。
若将上述原料中的CH2Cl2改换为等摩尔量的CH2Br2或CH2I2,在同样的条件下也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Claims (7)
1、一种产生离子态碳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卤代烃与金属碳化物为原料,在密闭反应器中加热至250~1200℃进行反应,以形成离子态碳并由此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生离子态碳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碳化物可以是所述卤代烃的1~1.1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产生离子态碳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卤代烃最好是多卤代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产生离子态碳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代烃可以是CCl4、CHCl3、CH2Cl2、CBr4、CH2Br2、CHBr3、CI4、CH2I2、CHI3、C2Cl6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产生离子态碳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碳化物可以是CaC2、Al4C3、Li2C2、K2C2、Na2C2、BaC2、Mn3C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产生离子态碳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或、和使用催化剂,可以优先合成金刚石或富勒烯或碳纳米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产生离子态碳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可以为含铁或、和含硫化合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124799 CN1590288A (zh) | 2003-09-03 | 2003-09-03 | 一种产生离子态碳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124799 CN1590288A (zh) | 2003-09-03 | 2003-09-03 | 一种产生离子态碳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90288A true CN1590288A (zh) | 2005-03-09 |
Family
ID=34597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3124799 Pending CN1590288A (zh) | 2003-09-03 | 2003-09-03 | 一种产生离子态碳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590288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6517388A (ja) * | 2013-03-15 | 2016-06-16 | ウエスト バージニア ユニバーシティ リサーチ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純粋な炭素の製造方法、その組成及び方法 |
CN106505202A (zh) * | 2015-09-08 | 2017-03-15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一类二次电池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US9909222B2 (en) | 2014-10-21 | 2018-03-06 |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Research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duction of carbon, carbide electrodes, and carbon compositions |
US11332833B2 (en) | 2016-04-20 | 2022-05-17 | West Virginia Research Corporation |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electrodes for carbide-to-carbon conversion with nanostructured carbide chemical compounds |
-
2003
- 2003-09-03 CN CN 03124799 patent/CN159028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35709B2 (en) | 2013-03-15 | 2018-07-31 |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Research Corporation | Process for pure carbon productio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thereof |
US9701539B2 (en) | 2013-03-15 | 2017-07-11 |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Research Corporation | Process for pure carbon production |
US9764958B2 (en) | 2013-03-15 | 2017-09-19 |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Research Corporation | Process for pure carbon productio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thereof |
JP2018035064A (ja) * | 2013-03-15 | 2018-03-08 | ウエスト バージニア ユニバーシティ リサーチ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純粋な炭素の製造方法、その組成及び方法 |
JP2016517388A (ja) * | 2013-03-15 | 2016-06-16 | ウエスト バージニア ユニバーシティ リサーチ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純粋な炭素の製造方法、その組成及び方法 |
CN108439366A (zh) * | 2013-03-15 | 2018-08-24 | 西弗吉尼亚大学研究公司 | 用于纯碳产生的工艺、组合物和其方法 |
US10144648B2 (en) | 2013-03-15 | 2018-12-04 |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Research Corporation | Process for pure carbon production |
US10494264B2 (en) | 2013-03-15 | 2019-12-03 |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Research Corporation | Process for pure carbon productio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thereof |
US10696555B2 (en) | 2013-03-15 | 2020-06-30 |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Research Corporation | Process for pure carbon production |
US9909222B2 (en) | 2014-10-21 | 2018-03-06 |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Research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duction of carbon, carbide electrodes, and carbon compositions |
US11306401B2 (en) | 2014-10-21 | 2022-04-19 |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Research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duction of carbon, carbide electrodes, and carbon compositions |
CN106505202A (zh) * | 2015-09-08 | 2017-03-15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一类二次电池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US11332833B2 (en) | 2016-04-20 | 2022-05-17 | West Virginia Research Corporation |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electrodes for carbide-to-carbon conversion with nanostructured carbide chemical compounds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07124B2 (en) | Carbon nitride preparation method | |
Scharff | New carbon materials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 |
CN106414323A (zh) | 生产石墨烯的方法 | |
CN1308232C (zh) | 过渡金属碳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923686A (zh) | 一种纳米六硼化物的合成方法 | |
CN1299982C (zh) | 一种用熔盐法制备碳化钛材料的方法 | |
Ren et al. | In-situ growth and relevant mechanisms of thick SiC nanowhiskers from hybrid silicon sources | |
CN1348919A (zh) | 一种微波合成纳米级碳化钛的方法 | |
CN1535244A (zh) | 氢化钠的制备和纯化方法 | |
CN1590288A (zh) | 一种产生离子态碳并合成金刚石、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方法 | |
CN1884188A (zh) | 碳纳米管/纳米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Li et al.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3C and 2H-SiC nanocrystals starting from SiO2, C2H5OH and metallic Mg | |
CN1789115A (zh) | 一种制备氮化硼纳米环、纳米管的方法 | |
Hlavatý et al. | The preparation of polymeric carbon from PTFE in the suspension of alkali metals | |
Ya‐Li et al. | One‐step Solid‐stat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Kinds of ZnC2O4· 2H2O Hollow Nanostructures | |
CN1059639C (zh) | 纳米磷化物或氮化物的有机溶剂热合成制备方法 | |
CN1291909C (zh) | 亚稳态岩盐相纳米氮化镓的溶剂热合成制备方法 | |
RU2495826C1 (ru) |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карбида титана | |
Zhu | Detonation of molecular precursors as a tool for the assembly of nano-sized materials | |
CN1821427A (zh) | 一种水热法从废旧硬质合金中回收金属的方法 | |
CN1211155C (zh) | 一种可用于气体吸附与分离的硅酸盐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 |
Stevenson | Metallic oxide clusters in fullerene cages | |
CN115784203B (zh) | 一类基于富勒烯分子晶体的长程有序多孔碳晶体材料及其规模化制备方法 | |
CN1203155C (zh) | 磷化物纳米线的水热合成制备方法 | |
Xu et al. | Accelerated microwave synthesis of magnesium sulfide with the pro-heating medium of graphit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