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85879A -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85879A
CN1585879A CNA028226844A CN02822684A CN1585879A CN 1585879 A CN1585879 A CN 1585879A CN A028226844 A CNA028226844 A CN A028226844A CN 02822684 A CN02822684 A CN 02822684A CN 1585879 A CN1585879 A CN 15858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tank
main part
heat
tank mai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226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村悦生
星野良一
大桥日出雄
古川裕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ona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666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21479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CN1585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58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02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 F28F9/020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F28F9/021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having only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02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0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6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efrigerant cycles
    • F28D2021/0073Gas 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25/00Reinforcing means
    • F28F2225/08Reinforcing means for header boxes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一集管容器10包括一个集管容器主体部11和一个盖板20。该集管容器主体部11设置有平行设置的一制冷剂入口通道12a和一制冷剂出口通道12b,形成在管连接侧13上并与通道12a和12b连通的连接开口14a和14b,和与通道12a和12b连通的连通开口。盖板20具有对应于连接开口14a和14b的插入开口24a和24b。管1a和1b、盖板20和集管容器主体部11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彼此接合在一起,即,其中管1a和1b的一端部均插入设置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11的管连接侧13a的盖板20的插入开口24a和24b中并与集管容器主体部11的连接开口14a和14b连接。因此,可以获得一种可以减小制冷剂流动阻力和具有足够的抗内压强度的使用CO2制冷剂的热交换器。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要求其公开内容整体上结合于此作为参考的于2001年11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1-350573、于2002年6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2-166686和于2001年11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333170的优先权。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根据35 U.S.C.§119(e)(1)要求于2001年11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333170的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用于汽车空调器、家用空调、电子/电气设备用制冷器或者冷却器的制冷循环中、特别是用在一种使用CO2的制冷循环中的热交换器,例如冷凝器或者蒸发器。它还涉及一种用于该种热交换器的集管容器及该热交换器和该集管容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用于空调装置的制冷剂,氟利昂族制冷剂例如HCFC(含氢的氯氟烃)和HFC(含氢氟烃)得到广泛地使用。然而,这种氟利昂族制冷剂是臭氧损耗物质和温室效应物质(保温物质)。因此,严格限制将它们排放到大气中去,并且已在开发氟利昂族制冷剂的替代物或者所谓的无氟化(defreonization)。
作为一种无氟化,提出了一种使用二氧化碳(CO2)作为制冷剂的制冷循环。CO2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天然的制冷剂,并且与氟利昂相比,它几乎不影响全球环境。
然而,当将CO2作为制冷剂用于一制冷循环中时,因为CO2所特有的热动力性能导致一超临界的循环,所以与氟利昂族制冷剂相比,在较高压侧的制冷剂工作压力变高大约10倍。因此,当将一种使用传统的氟利昂族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如热交换器用于一种使用CO2作为制冷剂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时,需要通过例如增加构成该装置的各种部件的壁厚来改善抗压能力。这导致装置重量增加并因此使该装置难以得到实际使用。
在该技术背景下,已知一种使用CO2制冷剂的高抗压能力的热交换器(例如日本未审公开专利No.JP2000-81294A)。在该热交换器中,集管容器包括一个具有多个热交换管的端部至其中连接的管连接开口的集管板和一覆盖该集管板的一侧的板盖。
然而,在上述使用CO2制冷剂的传统热交换器中,因为集管容器的周边壁是由两个元件,即集管板和板盖构成的,所以在它们之间不能获得足够的连接强度。因此,难以确保预定的抗压能力。如果增加集管容器中的制冷剂通道的横截面积以减小流动阻力,则在集管板和板盖之间的连接面积减少,导致减小的连接强度,这又会进一步削弱抗压能力。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传统技术的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具有较小制冷剂流动阻力和足够的抗压能力的热交换器,特别是一种优选地应用于一种使用CO2制冷剂的制冷循环的热交换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该热交换器的集管容器,一种用于制造该热交换器的方法,和一种用于制造该集管容器的方法。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将由下面的说明变得明显。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种热交换器包括:
一对集管容器;和
多个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
其中,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在其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一个固定于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一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的制冷剂通道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中并与所述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和
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所述盖板和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下彼此固定成这样一种状态,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
在该热交换器中,集管容器的几乎整个周边由一个可以一体地形成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形成,并且该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管连接侧由该盖板加强。因此,可以获得足够的抗内压强度,这使得可以增加制冷剂通道的横截面积,这又可以减小流动阻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热交换器可以优选地适用于一种其中多个热交换管在前和后方向上以多排布置并且制冷剂在一个集管容器中被U形转向的热交换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一种热交换器包括:
一对集管容器;和
多个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沿所述集管容器的横向以多排布置,
其中,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在其一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一个固定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一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前侧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的制冷剂入口通道,一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后侧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的制冷剂出口通道,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前和后侧并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
其中,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中的一个具有一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连通开口,和
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所述盖板和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彼此固定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
在该热交换器中,如同上述热交换器,可以确保足够的抗内压强度,并且还可以减小制冷剂流动阻力。
此外,因为将经过前侧热交换管的制冷剂通过连通开口引入到后侧热交换管中从而使制冷剂流以U形转向,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冷剂的热交换(率)。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优选地形成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中的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分别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通道。
在该情况下,可以增加隔开制冷剂通道的隔壁的数目并且其中大多数隔壁用作加强壁,这进一步地增强了抗内压强度。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优选地,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具有一个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一端部的外侧表面形成并延伸至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切口部,并且其中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端部通过一个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切口部中的阻挡板封闭。
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如下简单的工作可靠地封闭制冷剂通道的端部,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该端部一形成切口部并且将阻挡板插入其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一种热交换器包括:
一对集管容器;和
多个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
其中,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在其一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一个固定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一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的制冷剂通道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中并与所述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中的所述制冷剂通道设置有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阶形部,和
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所述盖板和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彼此固定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各个的端部和接合阶形部接合。
在该热交换器中,如同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热交换器,可以确保足够的抗内压强度,并且可以减小制冷剂流动阻力。
此外,因为在对应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管连接开口部分处形成有分别接合每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一端部的接合阶形部,所以当将热交换管插入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连接开口中时,所述热交换管的端部与接合阶形部接合。因此,可以使热交换管沿其插入方向定位,这使得可以容易地进行管连接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一种热交换器包括:
一对集管容器;和
多个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
其中,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在其一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一个固定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多个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并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横向布置的制冷剂通道,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中用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并与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
其中,隔开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中的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的一隔壁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并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端部接合的接合凹陷阶形部,和
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所述盖板和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彼此固定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各个的端部和接合凹陷阶形部接合。
在该热交换器中,如同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热交换器,可以确保足够的抗内压强度,并且可以减小制冷剂流动阻力。此外,当将热交换管插入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连接开口中时,所述热交换管的端部与接合阶形部接合。因此,可以使热交换管沿其插入方向定位。
如同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制冷剂通道平行布置的情况下,可以在隔开所述通道的隔壁处形成一象所述接合阶形部一样的接合凹陷阶形部。
在本发明的该第四方面中,优选地,在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的一底面上形成有一个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连通的连通槽。
也就是说,当热交换管的端部表面与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的底面接合时,管开口的一些端部口可由该接合凹陷阶形部的底面阻塞。然而,当形成上述连通槽时,所有的管开口都可以与制冷剂通道连通,这可以防止制冷剂流量的减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一种热交换器包括:
一对集管容器;和
多个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的热交换管,并且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各个的相对端部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沿所述集管容器的横向以多排布置,
其中,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在其一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一个固定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具有多个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前侧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并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横向平行布置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多个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后侧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并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横向平行布置的制冷剂出口通道,多个沿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前侧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并与所述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后侧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并与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
其中,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中的一个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连通开口,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中的隔开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的一隔壁和隔开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的一隔壁分别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接合凹陷阶形部,和
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所述盖板和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彼此固定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各个的端部与接合凹陷阶形部接合。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该热交换器中,如同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可以确保足够的抗内压强度,并且可以减小制冷剂流动阻力。此外,当将热交换管插入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连接开口中时,可以使热交换管沿其插入方向定位。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优选地,在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的一底面上分别形成有一个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的连通槽和一个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连通槽。
在该情况下,所有的管开口可以与制冷剂入口通道和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这确保了足够的制冷剂流量。
作为连通开口的构形,可如下进行举例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所述连通槽可以形成为总体上呈V形,并且所述连通槽也可以形成为总体上呈U形。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五方面的热交换器中,因为热交换器具有足够的抗内压强度,所以热交换器可以优选地应用于一种用在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的蒸汽压缩型制冷循环中的热交换器。
也就是说,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五方面的热交换器中,优选地将二氧化碳制冷剂(CO2制冷剂)用作所述制冷剂。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给定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热交换器的一制造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一种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一对集管容器和多个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平行地设置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和一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的制冷剂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所述盖板和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一体地接合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给定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热交换器的一制造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一种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一对集管容器和多个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平行地设置并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沿所述集管容器的横向以多排布置,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一个在所述中间产品的前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和一个在所述中间产品的后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的制冷剂出口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前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以及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后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在对应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中的一个的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形成一个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连通开口;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所述盖板和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一体地接合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优选地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与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分别形成为具有平行设置的多排。
在该情况下,可以增加隔开制冷剂通道的隔壁的数目,这进一步地增强了抗内压强度。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优选地具有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与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所述中间产品通过挤出成形或者拉拔成形而形成。
在该情况下,可以容易地形成中间产品,这又可以有效地制造热交换器。此外,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可以形成为一具有高强度的一体形成的元件,这可以进一步增强抗内压强度。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优选地所述板连接表面通过磨削而形成。
在该情况下,所述板连接表面可以形成为一平坦而光滑的表面,从而使盖板牢固地接合,这又可以进一步增强抗内压强度。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优选地应用通过切削而形成的所述管连接开口以及通过切削而形成的所述连通开口。
在该情况下,可以以高精度形成管连接开口以及所述连通开口。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优选地,所述管连接开口和所述连通开口同时形成。
在该情况下,同时形成这些开口可以减少加工工序的数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给定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热交换器的一种制造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一种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一对集管容器和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平行地设置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和一个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的制冷剂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以及在一对应于各个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部分处形成分别可以与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阶形部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所述盖板和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一体地接合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各个的端部与接合阶形部接合。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给定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热交换器的一种制造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一种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一对集管容器和多个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平行地设置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和多个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并沿所述中间产品的横向设置的制冷剂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连通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的管连接开口以及在一隔开对应于各个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部分的隔壁处形成分别可以与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凹陷阶形部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所述盖板和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一体地接合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各个的端部与接合凹陷阶形部接合。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中,优选地在获得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步骤中,在各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的一个底面处形成一个与所述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连通的连通槽。
在该情况下,以与上述类似的方式,所有管开口可以与制冷剂通道连通,产生足够的制冷剂流量。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给定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热交换器的一种制造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一种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一对集管容器和多个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平行地设置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沿所述集管容器的横向以多排布置,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在所述中间产品的前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并沿所述中间产品的横向布置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和在所述中间产品的后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并沿所述中间产品的横向布置的制冷剂出口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的前侧管连接开口,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的后侧管连接开口,在隔开对应于各个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的隔壁处形成分别可以与所述前侧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凹陷阶形部、以及隔开在对应于各个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的隔壁处形成分别可以与所述后侧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凹陷阶形部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所述盖板和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一体地接合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一的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各个的端部与接合凹陷阶形部接合。
在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中,如同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优选地,在获得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步骤中,在各个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的底面中形成一个与所述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的连通槽和一个与所述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连通槽。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给定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热交换器的一主要部件的集管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一种用于流体连通地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端部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包括:
一个在其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
一固定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一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的制冷剂通道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中并与所述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和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
因此,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与所述盖板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彼此固定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给定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热交换器的一主要部件的集管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一种用于流体连通地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端部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包括:
一个在其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
一固定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一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横向前侧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的制冷剂入口通道,一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横向后侧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的制冷剂出口通道,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分别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前和后侧并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和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
因此,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所述板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
在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中,如同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优选地采用下述结构。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中,1)优选地,形成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中的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分别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通道;2)优选地,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具有一个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一端部的外侧表面形成并延伸至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切口部,并且其中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端部通过一个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切口部中的阻挡板而封闭;3)优选地,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具有一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连通开口。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给定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热交换器的一主要部件的集管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一种用于流体连通地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端部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包括:
一个在其一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
一固定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一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的制冷剂通道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中并与所述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和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中的所述制冷剂通道具有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各个的端部接合的接合阶形部,
从而,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一的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端部和接合阶形部接合。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给定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热交换器的一主要部件的集管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的一种用于连接多个流体连通地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端部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包括:
一在其一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
一固定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多个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并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横向布置的制冷剂通道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中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并与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和
其中,一个隔开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中的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的隔壁设置有一对应于所述管连接开口并与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端部接合的接合凹陷阶形部,
从而,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一的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端部和接合凹陷阶形部接合。
在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中,如同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优选地,在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的一底面上形成有一个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连通的连通槽。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给定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热交换器的一主要部件的集管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的一种用于连接多个流体连通地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端部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包括:
一在其一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
一固定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具有多个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前侧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并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横向平行布置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多个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后侧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并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横向平行布置的制冷剂出口通道,多个沿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前侧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并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后侧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并与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和
其中,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内隔开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的一隔壁和隔开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的一隔壁分别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接合凹陷阶形部,
从而,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连接至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端部与接合凹陷阶形部接合。
在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中,如同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优选地,在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的底面上分别形成有一个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的连通槽和一个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连通槽。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给定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一制造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的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和一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的制冷剂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盖板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连接至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安装在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给定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一种制造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的一种用于制造一种用于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一个在所述中间产品的前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和一个在所述中间产品的后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的制冷剂出口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前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以及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后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盖板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接合至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上,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安装在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
在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中,优选地,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分别形成为具有平行设置的多排。
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给定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一制造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的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和一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的制冷剂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以及在一对应于各个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部分处形成分别可以与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阶形部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盖板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接合至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上,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安装在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
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规定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一制造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的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和多个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并沿所述中间产品的横向设置的制冷剂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连通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的管连接开口以及在一对应于各个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部分处形成分别可以在隔开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部分的隔壁处与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凹陷阶形部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盖板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接合至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上,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安装在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
在本发明的第十九方面中,如同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优选地,在获得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步骤中,在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的底面中形成一个与所述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连通的连通槽。
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给定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一制造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的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在所述中间产品的前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并沿所述中间产品的横向布置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和在所述中间产品的后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并沿所述中间产品的横向布置的制冷剂出口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的前侧管连接开口,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的后侧管连接开口,在隔开对应于各个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的隔壁处形成分别可以与所述前侧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凹陷阶形部,以及在隔开对应于各个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的隔壁处形成分别可以与所述后侧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凹陷阶形部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盖板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接合至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上,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安装在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
在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中,如同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优选地,在获得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步骤中,在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的底面中形成一个与所述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的连通槽和一个与所述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连通槽。
各种实施例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特征和/或优点将在下面的结合附图进行的说明中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在合适时,各种实施例可以包括和/或排除不同方面、特征和/或优点。此外,在合适情况下,各种实施例可以结合其它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方向或特征。不应将特定实施例的方面、特征和/或优点的说明理解为对其它实施例或权利要求的限制。
附图的简要说明
该附图作为示例给出,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广范范围或各种其它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交换器的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该热交换器的下部集管容器及其周围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该热交换器的下部集管容器及其周围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示出该热交换器的上部和下部集管容器的管连接部分及其周围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该热交换器的下部集管容器的连通口及其周围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应用于该热交换器的下部集管容器主体部及其周围结构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该热交换器的上部集管容器及其周围结构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该热交换器的上部集管容器及其周围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沿图4中的线X-X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型的一热交换器的下部集管容器的管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图11A是沿图10中的线Y-Y的剖视图;
图11B是图11A的分解剖视图;
图12A是对应于沿图10中的线Y-Y的剖视图的剖视图,并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热交换器的下部集管的管连接部分;和
图12B是图11A中所示的下部集管的管连接部分和管的分解剖视图。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热交换器。这是一种将用于使用CO2作为制冷剂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热交换器。如该图中所示,该热交换器具有作为基本部件的:一对下部和上部扁平集管容器10和30;在该对集管容器10和30之间沿该集管容器的纵向(左右方向)彼此平行设置并且以其相对端与该对集管容器10和30连通的扁平热交换管1a和1b,所述管在集管容器的横向(前后方向)形成两排;和设置在沿左右方向布置的相邻管1a和1b之间的波纹翅片5。
如图1至6所示,下部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容器10包括一个集管容器主体部11和一个盖板20。
该集管容器主体部11具有四个沿该集管容器主体部11的横向彼此平行设置并各沿该集管容器主体部11的纵向延伸的制冷剂通道12a和12b。在该四个制冷剂通道12a和12b中,两个前侧制冷剂通道构成制冷剂入口流通道12a和12a,而两个后侧制冷剂通道构成制冷剂排放通道12b和12b。
集管容器主体部11的内侧表面(上表面)形成一个板连接表面13。该板连接表面13的前半部和后半部分别设置有多个以预定间隔设置的管连接开口14a和14b。各前侧管连接开口14a形成为一对应于热交换管1a的截面构形的细长开口并设置在集管容器主体部11中,以跨过所述两个前侧制冷剂入口流通道12a和12a并与它们连通。类似于所述前侧管连接开口14a,各后侧管连接开口14b形成为一对应于热交换管1b的横截面构形的细长开口并设置在集管容器主体部11中,以跨接所述两个后侧制冷剂入口流动通道12b和12b并与它们连通。
上述管连接开口14a(14b)通过下面将说明的切削操作而形成。通过该切削操作,分别在两个前侧制冷剂入口流通道12a和12a之间的隔壁18a以及在两个后侧制冷剂出口流通道12b和12b之间的隔壁18b上形成有一个作为一接合阶形部的接合凹陷部19a和19b。
在集管容器主体部11的板连接表面13中,在管连接开口14a和14b之间的预定位置上形成有多个都沿该集管容器主体部11的横向延伸的细长连通开口15。将各连通开口15设置成横跨所述四个制冷剂通道12a和12b并与集管容器主体部11中的这些通道连通。从而,制冷剂入口通道12a和制冷剂出口通道12b彼此连通。
在集管容器主体部11的两端部处的外表面(下表面)中,形成有一个从该集管容器主体部11的前侧表面至其后侧表面的切口部16以横跨所述四个制冷剂通道12a和12b。
在各所述切口部16和16中,一阻挡板17安装并固定于其中,从而密封地封闭所述各制冷剂通道12a(12b)的端部。
盖板20具有对应于集管容器主体部11的板连接表面13的尺寸。在该盖板20中,形成两排的多个细长管插入开口24a和24b在集管容器主体部11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地形成。
该盖板20与集管容器主体部11的板连接表面13以叠置状态接合。在该状态下,集管容器主体部11的连通开口15由盖板20密封,而各管连接开口14a和14b被设置成与各管插入开口24a和24b相一致。
如图5、7和8中所示,与上述下集管容器相同,用于引入和排出制冷剂的上部集管容器30具有一个集管容器主体部31和盖板40。
如同下部集管容器10,该上部集管容器30设置有制冷剂入口通道32a和32a,制冷剂出口通道32b和32b,板连接表面33,管连接开口34a和34b,切口部36和36,隔壁38a和38b,以及接合凹陷部39a和39b。此外,该集管容器主体部31还设置有多个以预定间隔设置以用于允许相邻的制冷剂入口通道32a和32a连通以及相邻的制冷剂出口通道32b和32b连通的连通开口60。在该集管容器主体部31中,没有设置用于允许制冷剂入口通道32a和制冷剂出口通道32b之间连通的连通通道。
此外,如同下部盖板20,该盖板40设置有管插入开口44a和44b。
此外,如同下部集管容器主体部11,一阻挡板37插入一个形成在该集管容器主体部31的一端中的切口部36中,从而封闭制冷剂入口通道32a和制冷剂出口通道32b的各一个端部。
此外,一制冷剂入口/出口板50插入另一个切口部36中。该制冷剂入口/出口板50设置有一制冷剂流入口51a和一制冷剂流出口51b。该制冷剂流入口51a与集管容器主体部31中的两个前侧制冷剂入口流通道32a和32a的端部连通,并且制冷剂流出口51b与在集管容器主体部31中的两个后侧制冷剂出口流通道32b和32b的端部连通。
此外,将一制冷剂入口管52a与一制冷剂出口管52b分别插入集管容器主体部31的端部中。该制冷剂入口管52a的插入端部与该板50的制冷剂流入口51a相连,而制冷剂出口管52b的插入端部与该板50的制冷剂流出口51b相连。从而,该制冷剂入口管52a与上部集管容器30的制冷剂入口通道32a流体连通地连接,而制冷剂出口管52b与上部集管容器30的制冷剂出口通道32b流体连通地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集管容器10和30通过挤出法或者拉拔法形成。
具体地,一具有制冷剂通道12a和12b(32a和32b)的中间产品通过挤出法或者拉拔法形成。此后,对该中间产品进行切削加工以形成管连接开口14a和14b(34a和34b),连通开口15和切口部16(36),从而获得上述集管容器主体部11(31)。
当形成连通开口15时,例如制冷剂转向集管容器主体部11,可以同时进行切削连通开口15和管连接开口14a和14b的加工,这可以减少加工步骤的数目。这又可以提高生产率。
在该实施例中,在上述切削加工后,优选地对集管容器主体部11(31)的板连接表面13(33)进行磨削加工以获得一平坦和光滑的而没有不平部分的表面。也就是说,通过使板连接表面13(33)形成为一平坦和光滑的表面,可以增加盖板20(40)一体地连接至其上的板连接表面13(33)的接合面积,并获得改善的接合(粘附)强度,这可以提高接合强度。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抗压性能。
可以通过例如压延成形法、挤出法或者拉拔法制成盖板20(40)。也就是说,在通过上述方法制造一板状中间产品后,对该中间产品进行切削加工或者钻孔加工以形成管插入开口24a和24b(44a和44b)。从而,可以获得一盖板20(40)。
例如图2和3中所示,热交换管1a和1b由一挤出件或者一拉拔件构成,并具有一平的横截面构形。该热交换管1a和1b具有多个沿其纵向延伸并沿管的横向彼此平行设置的圆形通道。
各热交换管1a(1b)的下和上端部分别插入至上述集管容器10和30的盖板20和40的管插入开口24a和44a(24b和44b)中,并分别插入到和固定于集管容器主体部11和31的管连接开口14a和34a(14b和34b)中。此时,如图4和9中所示,热交换管1a(1b)的端部与形成在隔壁18a和38a(18b和38b)中的接合凹陷部19a和39(19b和39b)接合,从而沿热交换管1a和1b的插入方向定位。
在热交换管1a和1b插入在集管容器10和30中并且波纹翅片5设置在相邻的热交换管1a和1b之间的状态下,这些部件一体地接合从而形成一根据该实施例的热交换器。
在该实施例的热交换器中,各部件由例如铝或其合金或者一种通过将一钎焊材料层层压在一铝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而形成的铝钎焊板制成。这些部件在需要时通过钎焊材料组装成热交换器的一预定构形并暂时固定。该暂时固定的临时组件在一炉中钎焊以固定所述部件。
在本发明中,当组装该热交换器时,可以采用任何组装方法。例如,可以单个地钎焊所有部件,或者可以钎焊一些部件并然后在一炉中钎焊其余部件。
在如上所述所构成的上述热交换器中,通过制冷剂入口管52a流入上部集管容器30的制冷剂入口通道32a和32a中的CO2制冷剂向下通过多个位于该热交换器的前侧的热交换管1a,并然后流入下部集管容器10的制冷剂入口通道12a和12a。流入入口通道12a和12a的制冷剂通过连通开口15被引导至制冷剂出口通道12b和12b,并然后通过多个位于该热交换器的后侧的热交换管1b向上流动,并流入上部集管容器30的制冷剂出口通道32b和32b。此后,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出口管52b被送至一制冷剂循环的后续部分。
如上所述,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热交换器中,集管容器10(30)的外壁的几乎整个周边由一个一体地形成的集管容器主体部11(31)形成,并且集管容器主体部11(31)的管连接侧通过接合至管连接侧的盖板20(40)而加强。因此,可以获得足够的抗内压强度。
此外,在该实施例的热交换器中,因为可以确保足够的抗内压强度,所以可以增加制冷剂通道12a、12b、32a和32b的横截面积,从而减小的流动阻力,这又可以进一步地改善热交换性能。
此外,因为在集管容器10(30)中形成有四个制冷剂通道12a和12b(32a和32b),多个隔开该通道的隔壁用作加强壁,这进一步地增加了抗内压强度。
此外,制冷剂转向侧集管容器10的连通开口15通过与管连接开口同时被切削加工而形成。因此,与单独地形成连通开口15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加工步骤。因此,可以容易而有效地制造该集管容器。
此外,因为连通开口15由盖板20气密地密封,不需用于密封该连通开口的额外步骤,从而进一部提高的生产率。
在连通开口15形成为具有较小的宽度时,可以增加盖板20和集管容器主体部11之间的接合面积,这以可以进一步提高抗内压强度。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集管容器主体部11(31)的相对端部的外侧形成有切口部16(36),并且将阻挡板17(37)插入到该切口部16(36)中以气密地密封各制冷剂通道12a和12b(32a和32b)的端部。这使得可以容易地制造集管容器。例如,在将盖子等安装到一集管容器的端部以封闭该制冷剂通道的端部的场合,需要制备盖子等具有复杂构形的部件,这使得制造一集管较困难。相反,在该实施例中,因为切口部16(36)通过切削集管容器主体部11(31)的端部而形成,并且片状阻挡板17(37)被插入并固定于其中,所以可以容易地制造该集管容器。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因为通过一种适于大批量生产的挤出法或者拉拔法而制造集管容器主体部11和31,所以可以较有效地进行制造。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因为集管容器主体部11(31)的板连接表面11(31)通过磨削而形成一平坦而光滑的表面,该盖板20(40)可以更可靠地固定到板连接表面13(33)上,这又可以进一步提高抗内压强度。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将热交换管1a和1b插入管插入集管容器主体部11和31的开口14a、14b、34a和34b中时,因为热交换管1a和1b的端面与形成在隔壁18a、18b、38a和38b中的接合凹陷部19a、19b、39和39b接合,所以可以使热交换管1a和1b关于插入方向正确地定位。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管的插入。
如图9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管1a(1b)的端面与接合凹陷部19a(19b)的底面接合。因此,该管的开口(通道)2的端部口的一部分由接合凹陷部19a(19b)的底面阻塞。因此,制冷剂不能通过该管的开口2流动,导致制冷剂的流量减少,这会削弱热交换性能。
因此,如图10和11中所示,建议在各接合凹陷部19a(19b)的底面设置与相邻的制冷剂入口(出口)通道12a和12a(12b和12b)连通的连通槽70。此时,管1a(1b)的开口2的端部口可以通过连通槽70与制冷剂入口通道12a和制冷剂出口通道12b连通。这允许制冷剂通过所有的管开口2,使制冷剂流量增加,这又可以增强热交换性能。
上述连通槽70可以形成为图11所示的V形或者图12所示的总体上为U形。作为一种用于形成该连通槽70的方法,例如,可优选地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即通过切削在集管容器主体部11中形成管连接开口14a和14b并且然后通过切削形成该连通槽70。此时,将由第二切削形成的连通槽70的宽度优选地设置成比管的宽度小0.4至0.5毫米。
当然,这样一种连通槽70也可以形成在上部集管容器30中以及制冷剂出口通道12b侧。
在上述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其中热交换管1a和1b设置成两排的热交换器。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示例,并且可以应用于其中热交换管1a和1b设置成一排或三排或更多排的热交换器。
此外,在本发明中,制冷剂通道12a、12b、32a和32b,管连接开口14a、14b、34a和34b以及管插入开口24a、24b、44a和44b的数目或者构形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五方面的热交换器中,集管容器的外壁的几乎整个周边由一个可以一体地形成的集管容器主体部构成,并且该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管连接侧表面通过接合该盖板而加强。因此,可以获得足够的抗内压强度,这使得可以确保一个较大制冷剂流通道横截面积。因此,可以减小流动阻力并可以改善热交换性能。特别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至第五方面的热交换器中,当将热交换管插入集管容器中时可以获得热交换管关于管插入方向的定位,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管连接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至十方面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给定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五方面的热交换器的制造工艺的一实施例。因此,可以制造具有上述效果的热交换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至第十五方面用于热交换器的集管容器给定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五方面的热交换器的一主要部件的集管容器的一实施例。因此,可以制造具有上述效果的热交换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至二十方面的用于热交换器的集管容器给定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五方面的热交换器的一主要部件的集管容器。因此,可以制造具有上述效果的热交换器。
尽管在本文中说明了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在此所述的各种优选实施例,而是包括任何以及所有具有可以由该领域中技术人员基于本公开文件所应认识到的变型、省略、组合(例如交叉不同实施例的各方面)、调整和/或替换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的限制说明应基于在该权利要求中所应用语言广义地解释而不限于在该说明书中或者在处理该申请过程中所说明的示例,其中所述示例解释为非排除性的。例如,在该公开文件中,术语“优选地”是非排除性的并表示“优选地而非限制于”。装置加功能或者步骤加功能限制将只应用于这样的情况下,即对于一特定的权利要求限制,所有下述条件都存在于该限制中:a)清楚地陈述了“用于…的装置”或者“用于…的步骤”;b)清楚地陈述了一相应的功能;和c)未引用结构、材料或支持该结构的行为。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改善一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并因此可以优选地应用于一用在汽车空调、家用空调、电子/电气设备用制冷器或者冷却器中的制冷循环、特别是应用于一种使用CO2的制冷循环。

Claims (43)

1.一种热交换器,它包括:
一对集管容器;和
多个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
其中,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在其一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一个固定于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一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的制冷剂通道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中并与所述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和
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所述盖板和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彼此固定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
2.一种热交换器,它包括:
一对集管容器;和
多个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沿所述集管容器的横向以多排布置,
其中,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在其一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一个固定于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一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前侧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的制冷剂入口通道,一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后侧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的制冷剂出口通道,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分别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前和后侧并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
其中,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中的一个设置有一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连通开口,和
其中,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所述盖板和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彼此固定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中的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分别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具有一个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一端部的外侧表面形成并延伸至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切口部,并且其中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端部由一个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切口部中的阻挡板封闭。
5.一种热交换器,它包括:
一对集管容器;和
多个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
其中,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在其一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一个固定于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一个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的制冷剂通道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中并与所述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中的所述制冷剂通道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阶形部,和
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所述盖板和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彼此固定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所述端部和所述接合阶形部接合。
6.一种热交换器,它包括:
一对集管容器;和
多个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
其中,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在其一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一个固定于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多个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并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横向布置的制冷剂通道,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中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并与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
其中,隔开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中的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的一隔壁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并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端部接合的接合凹陷阶形部,和
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所述盖板和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彼此固定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所述端部和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的底面上形成有一个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连通的连通槽。
8.一种热交换器,它包括:
一对集管容器;和
多个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的热交换管,且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每一个的相对端部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沿所述集管容器的横向以多排布置,
其中,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在其一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一个固定于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多个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前侧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并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横向平行布置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多个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后侧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并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横向平行布置的制冷剂出口通道,多个沿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前侧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并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后侧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并与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
其中,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中的一个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连通开口,
其中,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中隔开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的一隔壁和隔开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的一隔壁分别具有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接合凹陷阶形部,和
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所述盖板和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彼此固定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所述端部与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的底面上分别形成有一个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的连通槽和一个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连通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形成为总体上呈V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形成为总体上呈U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为二氧化碳制冷剂。
13.一种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一对集管容器和多个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平行地设置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和一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的制冷剂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所述盖板和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一体地接合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
14.一种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一对集管容器和多个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平行地设置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沿所述集管容器的横向以多排布置,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一个在所述中间产品的前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和一个在所述中间产品的后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的制冷剂出口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前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以及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后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在对应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中的一个的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形成一个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连通开口;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所述盖板和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一体地接合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与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分别形成为具有平行设置的多排。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与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所述中间产品通过挤出成形或者拉拔成形而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连接表面通过磨削而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连接开口通过切削而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开口通过切削而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连接开口和所述连通开口同时形成。
21.一种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一对集管容器和多个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平行地设置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和一个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的制冷剂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以及在一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每一个的部分处形成分别可以与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阶形部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所述盖板和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一体地接合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所述端部与所述接合阶形部接合。
22.一种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一对集管容器和多个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平行地设置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和多个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并沿所述中间产品的横向设置的制冷剂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连通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的管连接开口以及在一隔开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每一个的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部分的隔壁处形成分别可以与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凹陷阶形部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所述盖板和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一体地连接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所述端部与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接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得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步骤中,在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的底面中形成一个与所述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连通的连通槽。
24.一种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一对集管容器和多个设置在所述一对集管容器之间并沿所述集管容器的纵向平行地设置且其相对端与所述一对集管容器流体连通地连接的热交换管,所述多个热交换管沿所述集管容器的横向以多排布置,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在所述中间产品的前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并沿所述中间产品的横向布置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和在所述中间产品的后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并沿所述中间产品的横向布置的制冷剂出口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的管连接开口,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的管连接开口,在隔开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每一个的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的隔壁处形成分别可以与所述前侧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凹陷阶形部、以及在隔开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各个的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的隔壁处形成分别可以与所述后侧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凹陷阶形部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所述盖板和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一体地连接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所述端部与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接合。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得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步骤中,在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的底面中形成一个与所述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的连通槽和一个与所述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连通槽。
26.一种用于流体连通地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端部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所述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包括:
一个在其一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
一固定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一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的制冷剂通道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中并与所述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和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
因此,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盖板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彼此固定在一起,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
27.一种用于流体连通地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端部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所述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包括:
一在其一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
一固定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一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横向前侧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的制冷剂入口通道,一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横向后侧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的制冷剂出口通道,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分别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前和后侧并分别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和
其中,所述盖板具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
因此,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所述板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中的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分别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通道。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具有一个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一端部的一外侧表面形成并延伸至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切口部,并且其中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端部由一个插入并固定于所述切口部中的阻挡板封闭。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具有一个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和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连通开口。
31.一种用于流体连通地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端部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所述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包括:
一在其一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
一固定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一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的制冷剂通道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中并与所述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中的所述制冷剂通道设置有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端部接合的接合阶形部,
因此,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所述端部和所述接合阶形部接合。
32.一种用于流体连通地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端部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所述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包括:
一个在其一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
一固定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一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并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横向布置的制冷剂通道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中用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并与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和
其中,隔开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中的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的一隔壁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管连接开口并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各个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凹陷阶形部,
因此,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所述端部和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接合。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的底面上形成有一个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连通的连通槽。
34.一种用于流体连通地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端部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所述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包括:
一个在其一管连接侧具有一板连接表面的集管容器主体部;和
一固定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设置有多个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前侧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并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横向平行布置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多个在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后侧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纵向连续延伸并沿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横向平行布置的制冷剂出口通道,多个沿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前侧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并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和多个沿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后侧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并与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
其中,所述盖板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的管插入开口,和
其中,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中的隔开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的一隔壁和隔开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的一隔壁分别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管连接开口的接合凹陷阶形部,
因此,所述多个热交换管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部都插入至形成于设置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中的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中并与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地连接,且各个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所述端部与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接合。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的底面上分别形成有一个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的连通槽和一个与所述多个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连通槽。
36.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和一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的制冷剂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盖板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接合至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所述板连接表面上,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安装在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
37.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一个在所述中间产品的前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和一个在所述中间产品的后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的制冷剂出口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前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以及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的后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上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盖板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接合至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上,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安装在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用于制造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入口通道与所述制冷剂出口通道分别形成为具有平行设置的多排。
39.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和一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的制冷剂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制冷剂通道连通的管连接开口以及在一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每一个的部分处形成分别可以与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阶形部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的盖板上,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盖板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接合至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上,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安装在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
40.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和多个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并沿所述中间产品的横向设置的制冷剂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连通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的管连接开口以及在一隔开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每一个的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部分的隔壁处形成分别可以与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凹陷阶形部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盖板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接合至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上,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安装在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用于制造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得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步骤中,在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的底面中形成一个与所述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通道连通的连通槽。
42.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连接多个平行设置的热交换管的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一中间产品,所述中间产品具有一在其一管连接侧的平的板连接表面,在所述中间产品的前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并沿所述中间产品的横向布置的制冷剂入口通道,和在所述中间产品的后侧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延伸并沿所述中间产品的横向布置的制冷剂出口通道;
通过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的前侧管连接开口,在所述中间产品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中沿所述中间产品的纵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与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以跨接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的后侧管连接开口,在隔开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各个的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的隔壁处形成分别可以与所述前侧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凹陷阶形部,以及在隔开对应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中的各个的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的隔壁处形成分别可以与所述后侧热交换管的一端部接合的接合凹陷阶形部而获得一集管容器主体部;
制备一待安装至所述板连接表面的盖板,所述盖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管连接开口对应的管插入开口;和
将所述盖板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接合至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所述板连接表面上,即,其中所述多个热交换管安装在所述多个管插入开口中。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用于制造热交换器集管容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得所述集管容器主体部的步骤中,在所述接合凹陷阶形部的底面中形成一个与所述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的连通槽和一个与所述热交换管的管开口的端部口以及所述多个制冷剂出口通道连通的连通槽。
CNA028226844A 2001-11-15 2002-11-15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5858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50573 2001-11-15
JP350573/2001 2001-11-15
US33317001P 2001-11-27 2001-11-27
US60/333,170 2001-11-27
JP166686/2002 2002-06-07
JP2002166686A JP2003214793A (ja) 2001-11-15 2002-06-07 熱交換器、熱交換器用ヘッダータンク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5879A true CN1585879A (zh) 2005-02-23

Family

ID=27347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8226844A Pending CN1585879A (zh) 2001-11-15 2002-11-15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211551A1 (zh)
EP (1) EP1444468A4 (zh)
KR (1) KR20050044325A (zh)
CN (1) CN1585879A (zh)
WO (1) WO2003042611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8522A (zh) * 2012-07-27 2012-11-21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4246414A (zh) * 2012-04-05 2014-12-2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6796089A (zh) * 2014-06-27 2017-05-31 泰坦X引擎冷却控股公司 带有加强的端头板的热交换器
CN107367089A (zh) * 2016-05-13 2017-11-21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
CN107457325A (zh) * 2016-06-02 2017-12-12 电装马斯顿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的集管板和制作热交换器的集管板的方法
CN108291755A (zh) * 2015-12-01 2018-07-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CN110470165A (zh) * 2019-09-10 2019-11-19 江苏科菱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排微通道集管及其使用方法
WO2020108513A1 (zh) * 2018-11-30 2020-06-04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装置
CN112033186A (zh) * 2019-06-03 2020-12-04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集管箱、换热器及集管箱的制备方法
CN112146475A (zh) * 2019-06-28 2020-12-29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换热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108899A1 (en) * 2004-05-11 2005-11-17 Showa Denko K.K. Heat exchangers
US7931073B2 (en) * 2005-02-02 2011-04-26 Carrier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with fluid expansion in header
FR2892803B1 (fr) 2005-10-28 2008-04-04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Boite collectrice pour echangeur de chaleur, notamment pour evaporateur de climatisation, echangeur comportant une telle boite
FR2894021B1 (fr) * 2005-11-30 2008-02-01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Boite collectrice pour echangeur de chaleur, en particulier pour un evaporateur de climatisation
DE102006033771A1 (de) * 2006-07-21 2008-01-24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Racine Wärmetauscher
KR101455657B1 (ko) * 2008-08-05 2014-10-28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JP5409079B2 (ja) * 2009-03-31 2014-02-05 株式会社クボタ 膜分離装置
CN101975432B (zh) * 2010-07-09 2012-11-21 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
EP3767219A1 (en) 2011-10-19 2021-01-20 Carrier Corporation Flattened tube finned heat exchange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US20150168083A1 (en) * 2013-12-16 2015-06-18 Daniel R. Pawlick Heat exchanger with extruded tanks
TWI663371B (zh) * 2018-09-21 2019-06-21 龍大昌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Evaporator structure
DE102021205518A1 (de) * 2021-05-31 2022-12-01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Wärmeübertrag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5347A (en) * 1992-03-31 1993-04-27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High efficiency evaporator
US5186246A (en) * 1992-06-01 1993-02-1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Extruded coolant/refrigerant tank with separate headers
KR950009505B1 (ko) * 1993-03-05 1995-08-23 주식회사두원공조 자동차의 에어콘용 열교환기의 제조방법
DE19524052A1 (de) * 1995-07-01 1997-01-02 Behr Gmbh & Co Wärmetauscher
JP3829494B2 (ja) 1998-09-07 2006-10-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FR2793014B1 (fr) * 1999-04-28 2001-07-27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Echangeur de chaleur pour fluide sous pression elevee
JP2001235296A (ja) * 2000-02-21 2001-08-31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熱交換器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6414A (zh) * 2012-04-05 2014-12-2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4246414B (zh) * 2012-04-05 2016-08-1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2788522A (zh) * 2012-07-27 2012-11-21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6796089A (zh) * 2014-06-27 2017-05-31 泰坦X引擎冷却控股公司 带有加强的端头板的热交换器
CN108291755A (zh) * 2015-12-01 2018-07-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CN108291755B (zh) * 2015-12-01 2020-07-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US11105538B2 (en) 2015-12-01 2021-08-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107367089A (zh) * 2016-05-13 2017-11-21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
CN107457325A (zh) * 2016-06-02 2017-12-12 电装马斯顿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的集管板和制作热交换器的集管板的方法
WO2020108513A1 (zh) * 2018-11-30 2020-06-04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装置
US11713930B2 (en) 2018-11-30 2023-08-01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lat 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a separator
CN112033186A (zh) * 2019-06-03 2020-12-04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集管箱、换热器及集管箱的制备方法
CN112146475A (zh) * 2019-06-28 2020-12-29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换热器
CN112146475B (zh) * 2019-06-28 2024-01-02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换热器
CN110470165A (zh) * 2019-09-10 2019-11-19 江苏科菱库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排微通道集管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44468A1 (en) 2004-08-11
WO2003042611A1 (en) 2003-05-22
EP1444468A4 (en) 2008-10-22
KR20050044325A (ko) 2005-05-12
WO2003042611A9 (en) 2003-10-30
US20040211551A1 (en) 2004-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85879A (zh)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集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293351C (zh) 制冷循环用贮罐、带贮罐的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用冷凝装置
CN1277089C (zh) 蒸发器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蒸发器的集管和制冷系统
CN1205451C (zh) 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CN1645029A (zh) 换热器
CN1851372A (zh) 热交换器
CN1959328A (zh) 冷却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9585C (zh) 热交换器、制冷系统、空调机装置
CN1103898C (zh) 分体式空调器
CN1285078C (zh) 混凝土筒状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99458A (zh) 热交换器
CN1173132C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及该室内机的安装结构
CN1605804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967126A (zh) 一种冷热交换器
CN1609519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664451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664452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01057109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599859A (zh) 用于热交换器中的集管、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871481A (zh) 冷冻装置的施工方法及其冷冻装置
CN1494649A (zh) 带有贮液箱的热交换器和制冷系统
CN1500198A (zh) 热交换器
CN1609520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564926A (zh) 制冷系统及其冷凝装置
CN1101535C (zh) 冷冻循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