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6521A - 具有凸轮支承器的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凸轮支承器的内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6521A
CN1576521A CNA2004100697642A CN200410069764A CN1576521A CN 1576521 A CN1576521 A CN 1576521A CN A2004100697642 A CNA2004100697642 A CN A2004100697642A CN 200410069764 A CN200410069764 A CN 200410069764A CN 1576521 A CN1576521 A CN 15765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mentioned
air inlet
thrust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697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59150C (zh
Inventor
下山和明
今里有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6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6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91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915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01L1/047Camshafts
    • F01L2001/0476Camshaft bearings

Landscapes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抑制凸轮支承器轴向上的大型化和其重量增加之外,还能提高推力承受部分的刚性的内燃机。设置在支承着由一对互相啮合的螺旋齿轮(17、18)驱动连接的进气凸轮轴(11)和排气凸轮轴(12)的、并使其能转动的凸轮支承器H上的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与轴承部分(Ji4、Je4)做成一个整体。进气推力承受部分(Ti)的承受面,在轴承部分(Ji4)的轴承面的位置在进气推力Fi的作用方向上的上述承受面的前方的位置上形成。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e)的承受面,在轴承部分(Je4)的轴承面的位置在排气推力Fe的作用方向(与进气推力Fi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上述承受面的前方的位置上形成。

Description

具有凸轮支承器的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凸轮支承器的内燃机,这种凸轮支承器上设有支承气门装置的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转动的径向轴承,和限制各凸轮轴的轴向移动的推力轴承。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  日本实用新型第2528261号公报
具有上述这种凸轮支承器的内燃机已经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这种内燃机中,在进气用的凸轮轴和排气用的凸轮轴上,设有互相啮合的螺旋齿轮所构成的一对正时齿轮(timing gear)。各凸轮轴的轴颈部分由用汽缸盖与轴承盖所构成的轴承部分支承。在轴承部分上形成了与在轴颈部分上形成的推力限制部分嵌合的推力槽,作用在各凸轮轴上的推力载荷通过推力限制部分由推力槽来承受。
可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对于两根凸轮轴来说,把轴承部分的内圆周面沿轴向分割开来所形成的推力槽,是在相对推力槽上述内圆周面上的与正时齿轮相反一侧的轴向宽度要比在正时齿轮一侧的轴向宽度大的位置上形成的。另一方面,因为两个正时齿轮都是用螺旋齿轮构成的,所以作用在两根凸轮轴上的推力载荷的方向互相相反。因此,在推力载荷从与正时齿轮相反一侧作用在正时齿轮一侧的轴承部分上时,由于正时齿轮一侧的上述轴向宽度小,轴承部分的轴向壁厚也小,所以受到推力载荷的正时齿轮一侧的部分的刚性要比与正时齿轮相反一侧的部分的刚性小,因而有刚性不够的危险。
此外,对于两根凸轮轴来说,推力槽是在与相对推力槽用于连接轴承部分的轴承盖的连接螺栓处于与正时齿轮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上形成的。这样,因为两个正时齿轮都是螺旋齿轮,所以方向相反的推力载荷作用在两根凸轮轴上,在推力载荷从与正时齿轮相反一侧作用在正时齿轮一侧的轴承部分上,受到推力载荷的正时齿轮一侧的部分的刚性,就要比有连接螺栓而提高了刚性的与正时齿轮相反一侧的部分的刚性小,因而有刚性不够的危险。
因此,为了解决刚性不够的问题,如果增大轴承部分上刚性不够的部分的轴向宽度,则在增大轴承部分的轴向尺寸的同时,还增加了重量,进而导致凸轮支承器以及汽缸盖的轴向尺寸增大和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有鉴于这种情况而提出来的。在权利要求1~6中所记载的发明的目的就是抑制凸轮支承器的轴向大型化和重量增加的同时,提高推力承受部分的刚性。而且,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发明,在改进进气推力压接部分和排气推力压接部分的润滑的同时,还能达到提高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的组装在汽缸盖上的组装性能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中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内燃机,它具有凸轮支承器,该凸轮支承器设有:分别支承着气门装置的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且使其能够转动的多个进气轴颈轴承部分和多个排气轴颈轴承部分,和分别限制上述进气凸轮轴和上述排气凸轮轴向着轴向移动的进气推力承受部分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借助于设置在上述进气凸轮轴和上述排气凸轮轴上的、且互相啮合的一对螺旋齿轮,把上述进气凸轮轴和上述排气凸轮轴驱动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上述进气推力承受部分与上述多个进气轴颈轴承部分中的特定的进气轴颈轴承部分做成一个整体,上述进气推力承受部分的进气承受面形成于:在作用在上述进气凸轮轴上的进气推力的作用方向上,上述特定的进气轴颈轴承部分的进气轴承面在上述进气承受面前方的轴向宽度,超过上述进气轴承面整体的轴向宽度的1/2的位置;上述排气推力承受部分与上述多个排气轴颈轴承部分中的特定的排气轴颈轴承部分做成一个整体,上述排气推力承受部分的排气承受面形成于:在作用在上述排气凸轮轴上的排气推力的作用方向上,上述特定的排气轴颈轴承部分的排气轴承面在上述排气承受面前方的轴向宽度,超过上述排气轴承面整体的轴向宽度的1/2的位置上。
这样,由于在推力的作用方向上,在进气和排气承受面的前方,进气和排气轴颈轴承部分的轴承面中,存在着超过1/2的轴向宽度的轴承面,所以就有了由进气和排气轴颈轴承部分的轴向壁厚中较厚的部分所构成的高刚性的部分。此外,由一对螺旋齿轮的啮合而作用在进气和排气凸轮轴上的互相相反的推力,可以利用进气和排气轴颈轴承部分的上述高刚性部分的刚性,分别由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来承受。
结果,按照权利要求1中所记载的发明,能达到下列效果。即,由于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的承受面是在特定的进气轴颈轴承部分的进气轴承面的,在推力的作用方向上,承受面前方的轴向宽度超过轴承面的全部轴向宽度的1/2的位置上形成的,所以,能利用轴颈轴承部分的上述刚性高的部分的刚性,来承受与作用在进气和排气凸轮轴上的推力的作用方向相符的,作用在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上的推力,因此,除了能避免推力承受部分的轴向的大型化和重量增加之外,还能提高推力承受部分的刚性。
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内燃机,它具有凸轮支承器,该凸轮支承器设有:分别支承着气门装置的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且其能够转动的多个进气轴颈轴承部分和多个排气轴颈轴承部分,和分别限制上述进气凸轮轴和上述排气凸轮轴向轴向移动的进气推力承受部分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借助于设置在上述进气凸轮轴和上述排气凸轮轴上的、且互相啮合的一对螺旋齿轮,把上述进气凸轮轴和上述排气凸轮轴驱动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上述进气推力承受部分与上述多个进气轴颈轴承部分中的特定的进气轴颈轴承部分做成一个整体,上述进气推力承受部分的进气承受面形成于:在作用在上述进气凸轮轴上的进气推力的作用方向上,连接上述特定的进气轴颈轴承部分的进气连接螺栓的位置在上述进气承受面前方的位置;上述排气推力承受部分与上述多个排气轴颈轴承部分中的特定的排气轴颈轴承部分做成一个整体,上述排气推力承受部分的排气承受面形成于:在作用在上述排气凸轮轴上的排气推力的作用方向上,连接上述特定的排气轴颈轴承部分的排气连接螺栓的位置在上述排气承受面前方的位置。
这样,由于在推力的作用方向上,在进气和排气承受面的前方,进气和排气轴颈轴承部分的轴承面中存在着由于连接螺栓的刚性而提高了刚性的高刚性的部分。此外,由一对螺旋齿轮的啮合而作用在进气和排气凸轮轴上的互相相反的推力,可以利用进气和排气轴颈轴承部分的上述高刚性部分的刚性,分别由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来承受。
结果,按照权利要求2中所记载的发明,由于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的承受面的连接特定的轴颈轴承部分的连接螺栓的位置,是在推力作用的方向上,在承受面前方的位置上形成的,所以能获得与权利要求1中的发明同样的效果。
权利要求3中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或2中所记载的内燃机中,上述特定进气轴颈轴承部分的、在上述进气推力的作用方向上位于上述进气承受面前方的部位,和上述特定排气轴颈轴承部分的、在上述排气推力的作用方向上位于上述排气承受面前方的部位,用连接部分连接起来。
这样,借助于连接部分,提高了特定进气和排气轴颈轴承部分上的在推力作用方向上,位于承受面前方的上述高刚性部分的刚性。
结果,按照权利要求3中所记载的发明,在所引用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效果之外,还具有下列效果。即,由于借助于连接部分把特定进气轴颈轴承部分的位于进气承受面前方的部位和特定排气轴颈轴承部分的位于上述排气承受面前方的部位连接起来,提高了上述高刚性部分的刚性,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推力承受部分的刚性。
权利要求4中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内燃机中,上述各轴颈轴承部分,由连接在上述内燃机的的汽缸盖上的、能够装卸的下轴承部分,和结合在上述下轴承部分上的、能够装卸的上轴承部分所构成;上述进气推力承受部分与上述特定的进气轴颈轴承部分的特定的进气上轴承部分做成一个整体;在上述特定进气轴颈轴承部分的特定的进气下轴承部分上,在与上述进气推力承受部分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油槽,其用于润滑设置在上述进气凸轮轴上的进气推力压接部分;上述排气推力承受部分与上述特定的排气轴颈轴承部分的特定的进气上轴承部分做成一个整体;在与特定的排气下轴承部分的上述排气推力承受部分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油槽,其用于润滑设置在上述排气凸轮轴上的排气推力压接部分;上述特定的进气上轴承部分,借助于为把上述进气凸轮轴组装在上述凸轮支承器上用的进气预备连接螺栓,与上述特定的进气下轴承部分连接;上述特定的排气上轴承部分,借助于为把上述排气凸轮轴组装在上述凸轮支承器上用的排气预备连接螺栓,与上述特定的排气下轴承部分连接。
这样,在特定的进气和特定的排气下轴承部分上形成的润滑用的油槽中,为润滑气门装置而供应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例如,便从特定的进气和特定的排气轴颈轴承部分流下来,或者成为飞溅点而落下来,储存在油槽中,这些储存起来的润滑油就能用于进气和排气推力压接部分的润滑。此外,由于进气和排气凸轮轴处于轴向的移动受到推力承受部分限制的状态下,预先组装在凸轮支承器上,因此即使在气门装置的其它结构要素,例如摇臂,已经组装在汽缸盖上的状态下,也能很容易地与下轴承部分一起把进气和排气凸轮轴组装在汽缸盖上。还有,由于推力承受部分只在上轴承部分上形成,所以能使推力承受部分轻型化。
结果,按照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发明,除了所引用的权利要求所具有的发明效果之外,还具有下列效果。即,在特定的进气和排气轴颈轴承部分的特定的下轴承部分上,由于在与各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相对的位置上,形成了用于进气和排气推力压接部分的润滑用的油槽,储存在油槽中的润滑油可以用于进气和排气推力压接部分的润滑,所以进气和排气推力压接部分的润滑很好。此外,特定的进气和排气上轴承部分,由于能借助于为把各进气和排气凸轮轴组装在凸轮支承器上用的进气和排气预备连接螺栓与特定的进气和排气下轴承部分连接起来,因此与特定的下轴承部分一起,很容易把进气和排气凸轮轴组装在汽缸盖上,所以能提高进气和排气凸轮轴组装在汽缸盖上的组装性能。还有,借助于使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分别与特定的进气和排气上轴承部分做成一个整体,能使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轻型化。
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内燃机中,上述进气预备连接螺栓的位置处于上述进气推力承受部分的正交方向上的端部,上述排气预备连接螺栓的位置处于上述排气推力承受部分的正交方向上的端部。
这样,就能借助于预备连接螺栓的刚性来提高推力承受部分的刚性。此外,由于预备连接螺栓的位置处于正交方向上的端部,所以抑制了推力承受部分在轴向的大型化。
结果,按照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发明,除了所引用的权利要求所具有的发明效果之外,还具有下列效果。即,由于使得进气和排气预备连接螺栓的位置处于各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正交方向的端部,不但抑制了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在轴向上的大型化,还进一步提高了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的刚性。
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发明是在权利要求1~5任何一项所记载的内燃机中,上述特定的进气轴颈轴承部分和上述排气推力承受部分,在轴向布置成具有互相重叠的区域,上述特定的排气轴颈轴承部分和上述进气推力承受部分,在轴向布置成具有互相重叠的区域。
这样,在凸轮支承器中,由于特定的进气轴颈轴承部分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以及特定的排气轴颈轴承部分和进气推力承受部分,布置成在轴向重叠,所以把推力承受部分设置在特定进气和排气轴颈轴承部分的轴向互相相反的一侧的凸轮支承器轴向的长度,与设置在轴向同样的位置上的设有推力承受部分的轴颈轴承部分相比,长度缩短了。
结果,按照权利要求6的发明,除了所引用的权利要求所具有的发明效果之外,还具有下列效果。即,由于把特定的进气轴颈轴承部分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以及特定的排气轴颈轴承部分和进气推力承受部分,布置成在轴向有互相重叠的区域,从而能缩短在特定的轴颈轴承部分轴向互相相反的一侧设有推力承受部分的凸轮支承器在轴向的长度,所以凸轮支承器在轴向的结构就更紧凑了。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轴向”是指与凸轮轴的旋转中心线平行的方向,所谓“正交方向”是指在平面上看起来与上述旋转中心线垂直相交的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燃机中,装有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的凸轮支承器的上平面图;
图2是图1中的箭头II-II方向的向视图,是表示汽缸盖和凸轮支承器等的断面图;
图3是图1中的凸轮支承器的下凸轮支承器的上平面图;
图4是图1中的箭头IV-IV方向的向视图,是表示汽缸盖和凸轮支承器等的断面图;
图5是图1中的箭头V-V方向的断面图;
图6是图1中的箭头VI-VI方向的断面图;
图7是图5中的箭头VII-VII方向的断面图;
图8是图6中的箭头VIII-VIII方向的断面图;
图9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图9(A)是与图7对应的断面图,图9(B)是与图8对应的断面图。
符号说明:
1         汽缸
2         汽缸盖
3         汽缸盖的盖子
41、42    进气通道
5         排气通道
6         进气阀
7         排气阀
8         阀弹簧
9         气门室
10        气门装置
11、12    凸轮轴
11c、12c     推力板
13、14       摇臂
15           轮链轮
16           循环链条
17           驱动齿轮
18           从动齿轮
19           反冲调节器
20           高压燃料泵
21           驱动齿轮
22           从动齿轮
23           十字头联轴节
24           螺纹孔
25           收容空间
30           下凸轮支承器
31~32       纵向框架
35、36       横向框架
37           通孔
38、39       连接部分
41~45,51~55、101、111   下部轴承部分
101a、102a   轴承面
46、56、     油槽形成部分
47、57       油槽
48a、48b、58a、58b、58c    油路
60           上凸轮支承器
61、62       端部上凸轮支承器
67           通孔
68、69       连接部分
71~75、81~85、102、112   上轴承部分
74a、84a、102a、112a       轴承面
76、86、103、113                 收容槽
77、87、104、114                 承受面
78、88、90、91、94、96           台部分
79、89、95  通孔
92、93、97  螺纹孔
E           内燃机
B1          汽缸盖螺栓
B2          紧固螺栓
B3          预备连接螺栓
A1          汽缸轴线方向
A2          轴向
A3          正交方向
Ji1~Ji5、Je1~Je5、J’i、J’e    轴承部分
D1~D3      驱动机构
Fi、Fe      推力
P    中心面
Ti、Te、T’i、T’e                推力承受部分
Ri、Re      区域
Wi、We      轴向宽度
Ci、Ce      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所适用的内燃机E是压缩点火式的顶置双凸轮轴(DOHC)型的直列式四汽缸内燃机。内燃机E具有下列各部件:具有由在顶面上形成的凹部构成的燃烧室的、活塞(图中未表示)嵌合在其中能作往复运动的四个汽缸布置成一列的汽缸体(图中未表示);用汽缸盖螺栓B1(参见图4)连接在该汽缸体的上端面上的汽缸盖2;以及连接在汽缸盖2的上端面上的汽缸盖的盖子3。在本说明书中,所谓上下方向是指平行于各汽缸1的汽缸轴线的方向A1(以下称之为汽缸轴线方向A1)  。
在汽缸盖2上,为每一个汽缸1形成了一对独立的第一、第二进气通道41、42和排气通道5,进气通道41、42具有在汽缸1的上述活塞嵌入的汽缸孔上开口的进气口41a、42a,排气通道5具有在上述汽缸孔上开口的一对排气口5a。在上述燃烧室内装有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图中未表示),其轴线基本上与汽缸的轴线平行。
在各汽缸1上,分别开关一对进气口41a、42a的一对进气阀6,和分别开关一对排气口5a的一对排气阀7,支承在汽缸盖2上,能沿着汽缸的轴线方向A1滑动。这一对进气阀和一对排气阀由阀弹簧8始终将其压向关闭的方向,并用容纳在由汽缸盖2和汽缸盖的盖子3所形成的气门室9内的气门装置10进行开关动作。
气门装置10具有下列零件:支承在设置在汽缸盖2上的凸轮支承器H上并能够转动的一对气门凸轮轴,即进气凸轮轴11和排气凸轮轴12;分别设置在进气和排气凸轮轴11、12上的进气凸轮11a和排气凸轮12a;支承在汽缸盖2上能够摇动的进气摇臂13和排气摇臂14。
进气凸轮轴11的轴颈部分11b(参见图4、图7)支承在设置在凸轮支承器H上的多个进气轴颈轴承部分,即进气轴承部分Ji1~Ji5上,并能够转动;排气凸轮轴12的轴颈部分12b(参见图4、图8)支承在设置在凸轮支承器H上的多个排气轴颈轴承部分,即排气轴承部分Je1~Je5上,并能够转动。在进气和排气轴承部分Ji1~Ji5、Je1~Je5中,进气和排气凸轮轴11、12的一个端部上的端部轴承部分Ji1,Je1,在轴向A2上与上述汽缸组的一个端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进行布置,而进气和排气凸轮轴11、12的另一个端部上的端部轴承部分Ji5,Je5,则在轴向A2上与上述汽缸组的另一个端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进行布置,位于两个端部轴承部分Ji1、Ji5,Je1、Je5之间的中间轴承部分Ji2~Ji4,Je2~Je4则在轴向A2上在相邻的汽缸1之间的对应位置上进行布置。
请参阅图1,进气和排气凸轮轴11、12具有与内燃机E的曲轴的旋转中心线平行的旋转中心线,由通过凸轮驱动机构所传递的曲轴的动力驱动旋转。上述凸轮机构由下列各部分构成:在曲轴与两根气门凸轮轴中的一根,即排气凸轮轴12之间传递动力的第一驱动机构D1;在排气凸轮轴12与两根气门凸轮轴中的另一根,即进气凸轮轴11之间传递动力的第二驱动机构D2。
第一驱动机构D1由下列零件构成:设置在曲轴上的驱动链轮;排气凸轮轴12的设置在位于凸轮支承器H外侧的一个端部上的凸轮链轮15;以及绕在上述驱动链轮和凸轮链轮15上的循环链条(無端チエ一ン)16。构成驱动并连接进气和排气凸轮轴11、12的凸轮轴之间的驱动机构的第二驱动机构D2由下列零件构成:在排气凸轮轴12的一个端部上,布置成与凸轮链轮15相邻的,由螺旋齿轮构成的凸轮驱动齿轮17;设置在进气凸轮轴11的位于凸轮支承器H的外侧的一个端部上的,与凸轮驱动齿轮17啮合的,由螺旋齿轮构成的凸轮从动齿轮18。凸轮驱动齿轮17由主齿轮17a和副齿轮17b构成,这两个齿轮构成了为抑制齿隙所造成的齿轮声音用的剪式齿轮机构。
此外,排气凸轮轴12借助于通过第一驱动机构D1传递过来的曲轴的动力,以曲轴的1/2的旋转速度驱动旋转,进气凸轮轴11借助于通过第一、第二驱动机构D1、D2传递过来的曲轴的动力,以与排气凸轮轴12相等的速度驱动旋转。因此,与借助于曲轴的动力驱动旋转的进气和排气凸轮轴11、12一起转动的进气和排气凸轮11a、12a,分别与支承在安装在汽缸盖2上的反冲调节器19(参见图2)上的球面上,并能够摇动的进气和排气摇臂13、14上的辊子13a、14a(参见图2)滑动接触,使得进气和排气摇臂13、14摇动,并通过进气和排气摇臂13、14使得各进气阀6和排气阀7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开关动作。
此外,由于凸轮驱动齿轮17与凸轮从动齿轮18啮合,因此作用在进气和排气凸轮轴11、12上的推力互相相反。在本实施例中,在排气凸轮轴12上有从其另一端向一端的排气推力Fe作用在其上,在进气凸轮轴11上有从其一端向另一端的进气推力Fi作用在其上。这两种排气和进气推力Fe、Fi是在凸轮驱动齿轮17驱动凸轮从动齿轮18的时候,分别作用在排气和进气凸轮轴12、11上的推力。而且,在排气和进气凸轮轴12、11上,在各排气和进气推力Fe、Fi的作用方向上所作用的推力是包括最大推力的平均推力。
此外,在汽缸盖2的另一个端部上,布置了辅机驱动机构D3,用于以曲轴的动力来驱动内燃机E的辅助机构,即高压燃料泵20。辅机驱动机构D3由下列零件构成:排气凸轮轴12的设置在位于凸轮支承器H的外侧的另一个端部上的,由螺旋齿轮构成的辅机驱动齿轮21;与辅机驱动齿轮21啮合的,由螺旋齿轮构成的辅机从动齿轮22。
辅机驱动齿轮21由构成剪刀齿轮机构的主齿轮21a和副齿轮21b构成。辅机从动齿轮22通过十字头联轴节23结合在安装于汽缸盖2上的高压燃料泵20的旋转轴20a上。此外,通过辅机驱动齿轮21与辅机从动齿轮22的啮合,与排气推力Fe相同方向的推力作用在排气凸轮轴12上。
请参见图1~图4,布置在气门室9内的、结合在汽缸盖2上能够装卸的凸轮支承器H由下列部分构成:下凸轮支承器30,其形成进气和排气轴承部分Ji1~Ji5,Je1~Je5的下半部分,即进气和排气下部轴承部分41~45,51~55;上凸轮支承器60,其形成进气和排气轴承部分Ji1~Ji5,Je1~Je5的上半部分,即进气和排气上部轴承部分71~75,81~85。上凸轮支承器60与下凸轮支承器30一起通过用多个紧固螺栓B2(参见图4)紧固在汽缸盖2上的方式,把凸轮支承器H固定在汽缸盖2上。
如图3所所示,结合在汽缸盖2上能够装卸的下凸轮支承器30,是具有整体成形的框架结构的凸轮支承器,它具有下列各部分:一对外侧纵向框架31、32,其沿着轴向A2互相平行延伸,并且在正交方向A3上隔开布置;一对内侧纵向框架33、34,其靠近中心面,与外侧纵向框架31、32相对;以及一对横向框架35、36,其把各纵向框架31~34的一个端部互相连接,把另一端部互相连接,并且沿着正交方向A3延伸的。此处所说的正交方向A3是指在平面上看与轴向A2正交的方向,而中心面P是包含各汽缸轴线的平面。
还有,下凸轮支承器30在进气侧的外侧纵向框架31与内侧纵向框架33之间,具有在正交方向A3上互相平行地延伸且在轴向A2上隔开间隔设置的各轴承部分Ji1~Ji5的下轴承部分41~45。端部进气轴承部分Ji1的端部进气下轴承部分41和端部进气轴承部分Ji5的端部进气下轴承部分45,分别设置在横向框架35和横向框架36上,而三个中间进气轴承部分Ji2~Ji4的中间进气下轴承部分42~44,则设置在一对下轴承部分41、45之间。
同样,下凸轮支承器30在排气侧的外侧纵向框架32与内侧纵向框架34之间,具有在正交方向A3上互相平行地延伸,并且在轴向A2上隔开间隔设置的各轴承部分Je1~Je5的下轴承部分51~55。端部排气轴承部分Je1的端部排气下轴承部分51和端部排气轴承部分Je5的端部排气下轴承部分55,分别设置在横向框架35和横向框架36上,而三个中间排气轴承部分Je2~Je4的中间排气下轴承部分52~54,则设置在一对下轴承部分41、45之间。
各下轴承部分41~45;51~55具有:进气轴承面41a~45a或排气轴承面51a~55a,其与进气凸轮轴11和排气凸轮轴12的轴颈部分11b;12b滑动接触,并且在轴向A2上的宽度为规定长度的轴向宽度(图7中所示的轴承面44a的轴向宽度Wi,图8中所示的轴承面54a的轴向宽度We)的;以及外侧和内侧的一对凸台部分41b~45b;41c~45c;51b~55b;51c~55c,其夹着轴承面41a~45a;51a~55a,设置在其两侧的外侧和内侧纵向框架31、33;32、34的连接部分上,构成形成连接螺栓B2穿过的通孔37的结合部分。此外,穿过通孔37的连接螺栓B2拧入在汽缸盖2上形成的螺纹孔24中(参见图4),把凸轮支承器H连接在汽缸盖2上。
此外,由在汽缸盖2上形成的油路供应的润滑油,经过在两个外侧纵向框架31、32上形成的孔所构成的油路48a、58a,与油路48b、58b连通,该油路48b、58b连通由一端与油路48a、58a连通而其另一端在进气轴承面41a~45a和排气轴承面52a~55a上开口的孔构成,供应给进气和排气轴承部分Ji1~Ji5,Je2~Je5。另外,润滑油还通过由与后述的端部上凸轮支承器61上形成的油路联通的凹槽所构成的油路58c,供应给轴承部分Je1。
请参阅图1,上凸轮支承器60是分开式凸轮支承器,由下列各部分构成:把端部进气上轴承部分71和端部排气上轴承部分81与连接和架设在两个上轴承部分71、81上的连接部分68做成一个整体的端部上凸轮支承器61;把端部进气上轴承部分75和端部排气上轴承部分85与连接和架设在两个上轴承部分75、85上的连接部分69做成一个整体的端部上凸轮支承器62;三个中间进气上轴承部分72~74;以及三个中间排气上轴承部分82~84。
各上轴承部分71~75;81~85具有下列各部分:与进气凸轮轴11和排气凸轮轴12的轴颈部分11a、12a滑动接触,并且宽度大致与相对应的下轴承部分41~45;51~55相同的进气轴承面和排气轴承面(图7中表示了进气轴承面74a的轴向宽度Wi,图8中表示了排气轴承面84a的轴向宽度We);夹着这些轴承面,与对应的下轴承部分41~45;51~55的一对凸部41b~45b,41c~45c;51~55b,51c~55c相对应,构成形成了连接螺栓B2穿过的通孔67的连接部分的外侧和内侧的一对凸部71b~75b,71c~75c;81b~85b,81c~85c。两个端部上凸轮支承器61、62的连接部分68、69把上轴承部分71、75和上轴承部分81、85的两个内侧凸部71c,81c;75c,85c连接起来。
此外,各上轴承部分71~75,81~85通过用连接螺栓B2对应地连接在各上轴承部分41~45,51~55上,形成了各轴承部分Ji1~Ji5,Je1~Je5。还有,在凸轮支承器H上,在其进气侧的轴向A2上相邻的轴承部分Ji1、Ji2;Ji2、Ji3,Ji3、Ji4;Ji4、Ji5之间,在每一个汽缸1上形成了收容两个进气凸轮11a和两根进气摇臂13的各自的一部分的收容空间25,在其排气侧的轴向A2上相邻的轴承部分Je1、Je2;Je2、Je3;Je3、Je4;Je4、Je5之间,在每一个汽缸1上形成了收容两个排气凸轮12a和两根排气摇臂14的各自的一部分的收容空间26。
此外,请参见图1,图4~图8,在凸轮支承器H上还设有下列部分:与设置在进气凸轮轴11上,做成一个整体的进气推力压接部分,即轴环状的进气推力板11c压接,限制进气凸轮轴11在轴向A2上的移动的进气推力承受部分Ti;与设置在排气凸轮轴12上,做成一个整体的排气推力压接部分,即轴环状的排气推力板12c压接,限制排气凸轮轴12在轴向A2上的移动的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e。
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各自设计成与作为多个轴承部分Ji1~Ji5中的一个特定进气轴承部分的轴承部分Ji4和作为多个轴承部分Je1~Je5中的一个特定进气轴承部分的轴承部分Je4做成一个整体,这两个轴承部分Ji4、Je4是分别与端部轴承部分Ji5、Je5相邻的轴承部分。
请参见图1,图4、图5、图7,在进气推力Fi的作用方向上,位于轴承部分Ji4后方的进气推力承受部分Ti与上轴承部分74做成一个整体,由从上轴承部分74向着与进气推力Fi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分构成。进气推力承受部分Ti具有收容进气推力板11c的一部分的半圆环形槽的收容槽76,和与进气推力承受部分Ti压接的进气承受面77。此外,进气推力承受部分Ti和排气轴承部分Je4布置成在轴向A2上具有互相重叠的区域Ri(参见图1)。
在轴承部分Ji4上,承受面77在形成进气推力承受部分Ti的上轴承部分74的轴承面74a在进气推力Fi的作用方向上,在比承受面77还要在前的轴向宽度超过轴承面74a整个轴向宽度Wi的1/2的位置上形成。此时,承受面77在轴承面74a上的进气推力Fi的作用方向上,在承受面77前方的轴向宽度比在其后方的轴向宽度更大的位置上形成。此外,这个承受面77的位置,比把由轴承面74a的在轴向A2上的两端74a1、74a2的位置所限定的轴承面74a的间隔分成两等分的位置Ci,还要在进气推力Fi的作用方向上的后方。这样,在进气推力Fi的作用方向上,由承受面77向前的上轴承部分74在轴向A2上的壁厚,要比在承受面77后方的上轴承部分74的轴向A2上的壁厚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轴承面74a的在进气推力Fi的作用方向上,在承受面77后方的轴向宽度为零(0)的情况下,承受面77是在进气推力Fi的作用方向上,在承受面77前方的轴向宽度就是轴承面74a的整个轴向宽度Wi的位置上形成的,即,轴承面74a是在进气推力Fi的作用方向上,刚好在承受面77前方的位置上形成。还有,承受面77在穿过通孔67、37,连接上轴承部分74的,作为进气连接螺栓的一对连接螺栓B2(参见图4)的整个位置,在进气推力Fi的作用方向上比承受面77前方的位置上形成。
请参见图5、图7,在轴承部分Ji4的下轴承部分44上,在夹着进气凸轮轴11的,与上下方向上的进气推力承受部分Ti相对的位置上,由从下轴承部分44向着轴向A2上与进气推力承受部分Ti相同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分所构成的油槽形成部分46,与下轴承部分44做成一个整体。在油槽形成部分46上,形成了由进气推力板11c的一部分进入的凹部所构成的油槽47(参见图2)。向气门装置10的滑动部分等的润滑部位供应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从轴承部分Ji4流下来,或者在气门室9内成为飞溅的油滴而落下来,就储存在为进气推力板11c的润滑用的油槽,即油槽47内。此外,由于进气推力板11c在油槽47中浸在润滑油中,所以能用附着在进气推力板11c上的润滑油对进气推力板11c与承受面77的滑动部分进行润滑。
同样,请参见图1,图4、图6、图8,在排气推力Fe的作用方向上,位于轴承部分Je4后方的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e与上轴承部分84做成一个整体,由从上轴承部分84向着与排气推力Fe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分构成。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e具有收容排气推力板12c的一部分的半圆环形槽的收容槽86,和与排气推力板12c压接的排气承受面87。此外,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e和进气轴承部分Ji4布置成在轴向A2上具有互相重叠的区域Re(参见图1)。
在轴承部分Je4上,承受面87在形成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e的上轴承部分84的轴承面84a,在排气推力Fe的作用方向上,在比承受面87还要在前的轴向宽度超过轴承面84a整个轴向宽度We的1/2的位置上形成。此时,承受面87在轴承面84a上的排气推力Fe的作用方向上,在承受面87前方的轴向宽度比在其后方的轴向宽度更大的位置上形成。此外,这个承受面87的位置,比把由轴承面84a的在轴向A2上的两端84a1、84a2的位置所限定的轴承面84a的间隔分成两等分的位置Ce还要在排气推力Fe的作用方向上的后方。这样,在排气推力Fe的作用方向上,由承受面87前方的上轴承部分84在轴向A2上的壁厚,要比在承受面87后方的上轴承部分84的轴向A2上的壁厚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轴承面84a的在进气推力Fe的作用方向上,在承受面87后方的轴向宽度为零(0)的情况下,承受面87是在排气推力Fe的作用方向上,在承受面87前方的轴向宽度就是轴承面84a的整个轴向宽度We的位置上形成的,即,轴承面84a是在排气推力Fe的作用方向上,刚好在承受面87前方的位置上形成。还有,穿过通孔67、37,连接上轴承部分84的,作为进气连接螺栓的一对连接螺栓B2(参见图4)的整个位置,在排气推力Fe的作用方向上的比承受面87前方的位置上形成。
请参见图6、图8,在轴承部分Je4的下轴承部分54上,在夹着排气凸轮轴12的,与上下方向上的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e相对的位置上,由从下轴承部分54向着轴向A2上与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e相同方向凸出的凸出部分所构成的油槽形成部分56,与下轴承部分54做成一个整体。在油槽形成部分56上,形成了由排气推力板12c的一部分进入的凹部所构成的油槽57(参见图2),在排气推力板12c的润滑用的油槽,即油槽57中,也和油槽47一样。储存润滑油。此外,由于排气推力板12c在油槽57中浸在润滑油中,所以能用附着在排气推力板12c上的润滑油对排气推力板12c与承受面87的滑动部分进行润滑。
另外,参见图7、图8,由于内燃机E的扭矩的变化和两根凸轮轴11、12的旋转的变化等原因,在与进气推力Fi相反的方向上,有作用在进气凸轮轴11上的较小的推力,在与排气推力Fe相反的方向上,有作用在排气凸轮轴12上的较小的推力,这两种推力分别使得进气和排气推力板11c、12c压接在轴向A2上与进气和排气承受面77、87相对的承受面Tia、Tea上。
请参见图1、图3、图5、图6,在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上,在与各推力承受部分Ti、Te正交的方向A3的端部,理想的是,在收容槽76、86的正交方向A3上靠近端部76a、86a的位置上,在由于对着推力承受部分Ti、Te的推力Fi、Fe的作用而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端部Tib、Teb上,形成凸台部分78、88,即,形成作为进气和排气预备连接螺栓的预备连接螺栓B3所穿过的通孔79、89的连接部分。这两个凸台部分78、88连接在上轴承部分74、84的各自的内侧凸台部分74c、84c上,并且在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的互相接近的位置上的端部Tib、Teb上形成。
此外,在上轴承部分44、54上,如图3所示,在连接凸台部分44c、54c的油槽形成部分46、56上,形成了与各凸台部分78、88对应,具有分别拧入连接螺栓B3的螺纹孔92、93的连接部分,即凸台部分90、91。
预备连接螺栓B3是在用连接螺栓B2把凸轮支承器H结合在汽缸盖2上之前,利用与推力承受部分Ti、Te做成一个整体的上轴承部分74、84,把进气和排气凸轮轴11、12预先组装在凸轮支承器H上用的螺栓。
此外,参见图1、图2,为了把进气和排气凸轮轴11、12以稳定的状态组装在凸轮支承器H上,要用预备连接螺栓B3,在由两个预备连接螺栓B3在轴向A2上夹着许多轴承部分Ji2、Ji3、Je2、Je3的位置上,而且用单独一个部件就能组装进气和排气凸轮轴11、12的端部凸轮支承器61用预备连接螺栓B3连接在下凸轮支承器30的横向框架35上。具体的说,在端部上凸轮支承器61的连接部分68上,形成具有预备连接螺栓B3能穿过的通孔95的连接部分,即凸台部分94,在与该凸台部分94相对应的,下凸轮支承器30的横向框架35上,形成具有预备连接螺栓B3能拧入的螺纹孔97的,作为连接部分的凸台部分96。
这样,在用连接螺栓B2把凸轮支承器H固定在汽缸盖2上之前,由于进气和排气凸轮轴11、12是在相对于下凸轮支承器30的沿着轴向A2的移动分别受到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限制的状态下组装到凸轮支承器H上去的,所以,从已经组装在汽缸盖2上的进气和排气摇臂13、14的上方组装两根凸轮轴11、12时,就很方便了。
还有,请参见图1、图3、图5,下凸轮支承器30,在进气轴承部分Ji1,Ji5和排气轴承部分Je1,Je5上,在各自的轴向A2相邻的一对轴承部分Ji2,Ji4和一对轴承部分Je2,Je4上把下轴承部分42、44的内侧凸台部分42c、44c和下轴承部分52、54的内侧凸台部分52c、54c连接起来,具有架设在两个内侧凸台部分42c、52c,44c、54c之间的壁状连接部分38、39。而且,由于通过一对连接部分38、39把一对内侧纵向框架33、34在正交的方向上连接起来了,所以能提高下凸轮支承器30的刚性。
此外,连接下轴承部分44、54的连接部分39,把进气轴承部分Ji4的在进气推力Fi的作用方向上位于承受面77的前方的部位,即内侧凸台部分44c,和排气轴承部分Je4的排气推力Fe的作用方向上位于承受面87的前方的部位,即内侧凸台部分54c连接了起来。因此,借助于连接部分39提高了下轴承部分44和下轴承部分54的刚性,进而还提高了用连接螺栓连接在这些轴承部分44、54上的上轴承部分74、84的刚性。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
在各自与设置在凸轮支承器H上的进气和排气轴承部分Ji4、Je4的上轴承部分74、84做成一个整体的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中,其承受面77、87在上轴承部分74、84的轴承面74a、84a的进气和排气推力Fi、Fe的作用方向上,由于在比承受面77、87前方的轴向宽度在超过轴承面74a。84a整体的轴向宽度Wi、We的1/2的位置上形成,因而在进气和排气推力Fi、Fe的作用方向上,在进气和排气承受面77、87的前方,分别存在着超过轴承面74a、84a中的1/2的轴向宽度的轴承面74a、84a,所以上轴承部分74、84在轴向A2上存在着由壁厚大的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刚性高的部分。此外,由于一对螺旋齿轮所构成的凸轮驱动齿轮17和凸轮从动齿轮18的啮合,作用在进气和排气凸轮轴11、12上的方向互相相反的排气和进气推力Fi、Fe,在各自的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上,作用在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上的进气和排气推力Fi、Fe在作用方向上合在一起,由于能利用上轴承部分74、84的上述高刚性部分的刚性来承受作用在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上的进气和排气推力Fi、Fe,所以,除了能抑制在推力承受部分Ti、Te的轴向A2上的大型化和重量增加之外,还提高了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的刚性。
还有,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的承受面77、87,由于连接各个轴承部分Ji4、Je4的连接螺栓B2的位置是在进气和排气推力Fi、Fe的作用方向上在比承受面77、87之前的位置上形成的,所以在进气和排气推力Fi、Fe的作用方向上,在承受面77、87的前方,在进气和排气轴承部分Ji4、Je4上,由于存在着刚性比连接螺栓B2的刚性还要高的另一个高刚性部分,从而能借助于该另一个高刚性部分和上述高刚性部分的刚性,进一步提高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的刚性。
借助于用连接部分39把进气轴承部分Ji4的下轴承部分44的,在进气推力Fi作用方向上位于承受面77前方的内侧凸台部分44c;和轴承部分Je4的下轴承部分54的,在排气推力Fe作用方向上位于承受面87前方的内侧凸台部分54c连接起来,由于借助于连接部分39,提高了两个轴承部分Ji4、Je4上,在各进气和排气推力Fi、Fe的作用方向上,位于承受面77、87前方的位置上的上述另一个高刚性部分和上述高刚性部分的刚性,所以能进一步提高推力承受部分Ti、Te的刚性。
借助于在进气和排气轴承部分Ji4、Je4的下轴承部分44、54上,在与各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相对的位置上,形成了用于进气和排气推力板11c、12c的油槽47、57为气润滑门装置10的而供应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从轴承部分Ji4、Je4流下来,或者在气门室9内飞溅后落下来,储存在油槽47、57中,由于可以用这些储存起来的润滑油来润滑进气和排气推力板11c、12c,所以进气和排气推力板11c、12c的润滑很好。
由于借助于把各进气和排气凸轮轴11、12安装在凸轮支承器H上用的预备连接螺栓B3,上轴承部分74、84与下轴承部分44、54连接起来,进气和排气凸轮轴11、12在由推力承受部分Ti、Te限制了其轴向A2上的移动的状态下预先组装在凸轮支承器H上的,因而在气门装置10的其它结构要素,即,进气和排气摇臂13、14已经安装在汽缸盖2上的状态下,与下轴承部分44、54一起,能很方便地把进气和排气凸轮轴11、12安装在汽缸盖2上,从而能提高进气和排气凸轮轴11、12组装在汽缸盖2上的组装性能。此外,由于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各自与两个上轴承部分74、84做成一个整体,推力承受部分Ti、Te只在上述轴承部分74、84上形成,从而能减轻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的重量。
借助于把预备连接螺栓B3布置在各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的正交方向A3上的端部Tib、Teb的位置上,所以不但抑制了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在轴向A2上的大型化,而且,由于提高了两个推力承受部分Ti、Te的刚性,从而能进一步提高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的刚性。而且,由于这两个端部Tib、Teb都处于接近因进气和排气推力Fi、Fe对各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的作用而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收容槽76、86的端部76a、86a的位置上,从而能减小在端部Tib、Teb上产生的应力。
轴承部分Ji4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e,还有轴承部分Je4和进气推力承受部分Ti,由于布置成在各自的轴向A2上具有互相重叠的区域Ri、Re,因而对于特定的轴颈轴承部分Ji4、Je4,在轴向A2上互相相反一侧设有推力承受部分Ti、Te的凸轮支承器H的轴向A2上的长度,要比设置在轴向A2上的同样位置上设有推力轴承部分的轴颈轴承部分的长度短,所以,凸轮支承器H在轴向A2上的结构更加紧凑了。
下面,说明对上述实施例中的一部分结构进行了变化的实施例的变化以后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螺旋齿轮构成的辅机驱动齿轮21,作用在排气凸轮轴12上的推力的方向,也可以与由于凸轮驱动齿轮17和凸轮驱动齿轮18的啮合而作用在排气凸轮轴12上的排气推力Fe的方向相反。还有,由于可以借助于用螺旋角不同的螺旋齿轮构成辅机驱动齿轮21来调整作用在排气凸轮轴12上的推力,来调节进气和排气推力Fi、Fe的大小,所以辅机驱动齿轮21还能具有作为进气和排气推力Fi、Fe的调节装置的功能。
上述凸轮驱动机构的第一驱动机构D1,也可以设置在曲轴与进气凸轮轴11之间。下凸轮支承器也可以与上凸轮支承器60一样做成分离型的凸轮支承器。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各个汽缸1都是有一对进气阀6和一对排气阀7的汽缸,但进气阀6和排气阀7也可以在各汽缸上只有一个。
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也可以设置在下轴承部分和上轴承部分的至少一方。还有,进气推力承受部分Ti也可以与多个进气轴承部分Ji1~Ji5中的任何一个轴承部分,即特定的进气轴承部分做成一个整体;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e也可以与多个排气轴承部分Je1~Je5中的任何一个轴承部分,即特定的排气轴承部分做成一个整体。
此外,如图9(A)、(B)所示,在一个特定的进气轴颈轴承部分J’i和一个特定的排气轴颈轴承部分J’e上,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的承受面104、114,可以分别设置在把进气和排气轴承面101a、102a和111a、112a沿轴向A2分断开来的位置上,而把特定的进气和排气轴颈轴承部分J’i、J’e以分断开来的方式,形成进气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T’i、T’e。在这种场合下,在设有进气推力承受部分T’i的进气下轴承部分101和排气上轴承部分T’e的排气下轴承部分111和进气下轴承部分102,以及设有排气推力轴承部分112上,各进气和排气凸轮轴11、12的轴颈部分11a、12a滑动接触的整个进气轴承面101a、102a,和整个排气轴承面111a、112a的轴向宽度Wi、We,就是除去收容进气和排气推力板11c、12c的收容槽103、113的轴向A2宽度的宽度,它等于在进气和排气推力Fi、Fe的作用方向上,在收容槽103、113的前方的轴向宽度WiF、WeF与收容槽103、113的前方的轴向宽度WiR、WeR之和。
此外,进气承受面104在轴承面101a、102a上的进气推力Fi的作用方向上,在进气承受面104前方的轴向宽度WiF比后方的轴向宽度WiR大的位置上形成;而排气承受面114在轴承面111a、112a上的排气推力Fe的作用方向上,在排气承受面114向前方的轴向宽度WeF比后方的轴向宽度WeR大的位置上形成。此时,进气和排气承受面104、114各自在进气和排气推力Fi、Fe的作用方向上位于,进气轴承面101a、102a在轴向A2上的两端101a1、101a2;102a1、102a2的位置所确定的轴承面101a、102a的间隔两等分的位置Ci,和把排气轴承面111a、112a在轴向A2上的两端111a1、111a2;112a1、112a2的位置所确定的轴承面101a、102a的间隔两等分的位置Ce的后方。
内燃机可以是压缩点火方式的内燃机,也可以是火花点火方式的内燃机。此外,内燃机也可以是使用于具有朝向垂直方向的曲轴的船外机械等船舶推进装置中的内燃机。

Claims (6)

1.一种内燃机,它具有凸轮支承器,该凸轮支承器设有:分别支承着气门装置的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且使其能够转动的多个进气轴颈轴承部分和多个排气轴颈轴承部分,和分别限制上述进气凸轮轴和上述排气凸轮轴向着轴向移动的进气推力承受部分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借助于设置在上述进气凸轮轴和上述排气凸轮轴上的、且互相啮合的一对螺旋齿轮,把上述进气凸轮轴和上述排气凸轮轴驱动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
上述进气推力承受部分与上述多个进气轴颈轴承部分中的特定的进气轴颈轴承部分做成一个整体,上述进气推力承受部分的进气承受面形成于:在作用在上述进气凸轮轴上的进气推力的作用方向上,上述特定的进气轴颈轴承部分的进气轴承面在上述进气承受面前方的轴向宽度,超过上述进气轴承面整体的轴向宽度的1/2的位置;上述排气推力承受部分与上述多个排气轴颈轴承部分中的特定的排气轴颈轴承部分做成一个整体,上述排气推力承受部分的排气承受面形成于:在作用在上述排气凸轮轴上的排气推力的作用方向上,上述特定的排气轴颈轴承部分的排气轴承面在上述排气承受面前方的轴向宽度,超过上述排气轴承面整体的轴向宽度的1/2的位置上。
2.一种内燃机,它具有凸轮支承器,该凸轮支承器设有:分别支承着气门装置的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且其能够转动的多个进气轴颈轴承部分和多个排气轴颈轴承部分,和分别限制上述进气凸轮轴和上述排气凸轮轴向轴向移动的进气推力承受部分和排气推力承受部分;借助于设置在上述进气凸轮轴和上述排气凸轮轴上的、且互相啮合的一对螺旋齿轮,把上述进气凸轮轴和上述排气凸轮轴驱动连接起来,其特征在于,
上述进气推力承受部分与上述多个进气轴颈轴承部分中的特定的进气轴颈轴承部分做成一个整体,上述进气推力承受部分的进气承受面形成于:在作用在上述进气凸轮轴上的进气推力的作用方向上,连接上述特定的进气轴颈轴承部分的进气连接螺栓的位置在上述进气承受面前方的位置;上述排气推力承受部分与上述多个排气轴颈轴承部分中的特定的排气轴颈轴承部分做成一个整体,上述排气推力承受部分的排气承受面形成于:在作用在上述排气凸轮轴上的排气推力的作用方向上,连接上述特定的排气轴颈轴承部分的排气连接螺栓的位置在上述排气承受面前方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特定进气轴颈轴承部分的、在上述进气推力的作用方向上位于上述进气承受面前方的部位,和上述特定排气轴颈轴承部分的、在上述排气推力的作用方向上位于上述排气承受面前方的部位,用连接部分连接起来。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各轴颈轴承部分,由连接在上述内燃机的的汽缸盖上的、能够装卸的下轴承部分,和结合在上述下轴承部分上的、能够装卸的上轴承部分所构成;上述进气推力承受部分与上述特定的进气轴颈轴承部分的特定的进气上轴承部分做成一个整体;在上述特定进气轴颈轴承部分的特定的进气下轴承部分上,在与上述进气推力承受部分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油槽,其用于润滑设置在上述进气凸轮轴上的进气推力压接部分;上述排气推力承受部分与上述特定的排气轴颈轴承部分的特定的进气上轴承部分做成一个整体;在与特定的排气下轴承部分的上述排气推力承受部分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油槽,其用于润滑设置在上述排气凸轮轴上的排气推力压接部分;上述特定的进气上轴承部分,借助于为把上述进气凸轮轴组装在上述凸轮支承器上用的进气预备连接螺栓,与上述特定的进气下轴承部分连接;上述特定的排气上轴承部分,借助于为把上述排气凸轮轴组装在上述凸轮支承器上用的排气预备连接螺栓,与上述特定的排气下轴承部分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进气预备连接螺栓的位置处于上述进气推力承受部分的正交方向上的端部,上述排气预备连接螺栓的位置处于上述排气推力承受部分的正交方向上的端部。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特定的进气轴颈轴承部分和上述排气推力承受部分,在轴向布置成具有互相重叠的区域,上述特定的排气轴颈轴承部分和上述进气推力承受部分,在轴向布置成具有互相重叠的区域。
CNB2004100697642A 2003-07-14 2004-07-14 具有凸轮支承器的内燃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91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96750 2003-07-14
JP2003196750A JP4219227B2 (ja) 2003-07-14 2003-07-14 カムホルダ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6521A true CN1576521A (zh) 2005-02-09
CN100359150C CN100359150C (zh) 2008-01-02

Family

ID=34207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6976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9150C (zh) 2003-07-14 2004-07-14 具有凸轮支承器的内燃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19227B2 (zh)
CN (1) CN100359150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2442C (zh) * 2006-08-07 2010-01-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可变气门装置
CN111188659A (zh) * 2019-09-19 2020-05-22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错位分布小进排气夹角的配气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61277B2 (ja) 2005-03-11 2008-10-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4975357B2 (ja) * 2006-04-18 2012-07-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カム軸により回転駆動される補機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JP5351818B2 (ja) * 2010-04-15 2013-11-27 株式会社酉島製作所 横軸ポンプ
US8800517B2 (en) 2010-12-01 2014-08-12 Caterpillar Inc. Cam shaft/cam gear assembly and thrust strategy for engine using same
JP5512770B2 (ja) * 2011-11-25 2014-06-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ロッカシャフトの回り止め構造
GB2578338B (en) * 2019-03-07 2020-12-09 Cox Powertrain Ltd Marine outboard motor with valve train having adjustable las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9521Y2 (zh) * 1985-04-17 1990-05-30
US5181485A (en) * 1990-03-29 1993-01-2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alve driving mechanism for double overhead camshaft engine
JP3617118B2 (ja) * 1995-04-28 2005-02-02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Dohcエンジン
JP2829576B2 (ja) * 1995-11-28 1998-11-25 マツダ株式会社 2つのバンクを有するdohcエンジンの動弁装置
JP3698225B2 (ja) * 1996-12-27 2005-09-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ヘッド構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82442C (zh) * 2006-08-07 2010-01-2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可变气门装置
CN111188659A (zh) * 2019-09-19 2020-05-22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错位分布小进排气夹角的配气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19227B2 (ja) 2009-02-04
CN100359150C (zh) 2008-01-02
JP2005030310A (ja) 2005-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1010B (zh) 内燃发动机的凸轮轴支撑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100342120C (zh) 内燃机的阀操纵机构
CN1906401A (zh) 燃料供给泵及挺杆结构体
CN1932259A (zh) 发动机
CN1836096A (zh) 内燃机
CN103069180A (zh) 内燃机的曲轴的支承结构
CN1576521A (zh) 具有凸轮支承器的内燃机
CN1107788C (zh) 内燃机的阀移动装置的油通道系统
CN1918365A (zh) 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机构
CN101052822A (zh) 发动机的振动消除装置以及冲程特性可变发动机
CN1690368A (zh) 内燃机的气门传动装置
CN1833096A (zh) 具有滚轮/摇臂的气门传动机构,四冲程发动机和其上装有四冲程发动机的摩托车
CN100335775C (zh) 空气燃料喷射式发动机
CN1195937C (zh) 发动机阀体的驱动机构
CN1309950C (zh) 4冲程式发动机
US6904884B2 (en) Balance device for engines
CN1614201A (zh) 内燃机的可变气门阀装置
CN1745227A (zh) 用于内燃机活塞的机构
CN1902382A (zh) 内燃机的气门升程可变装置
CN1714236A (zh) 燃料供给用泵
CN1436922A (zh) 带有减压装置的内燃机
CN1320263C (zh) 发动机
CN1910349A (zh) 发动机的气门传动装置
CN1898458A (zh) 发动机的气门传动装置
CN1487178A (zh) 空气泵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5071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