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42762A - 光盘记录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记录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42762A
CN1542762A CNA2004100068301A CN200410006830A CN1542762A CN 1542762 A CN1542762 A CN 1542762A CN A2004100068301 A CNA2004100068301 A CN A2004100068301A CN 200410006830 A CN200410006830 A CN 200410006830A CN 1542762 A CN1542762 A CN 1542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rite strategy
record
value
pulse width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68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9684C (zh
Inventor
�г��Ҿ�
中城幸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42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2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968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968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11B7/1267Power calibr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11B7/00456Recording strategies, e.g. pulse sequenc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盘记录方法,在大容量CD-R光盘中记录音乐时可以改善音质。作为相同型号的光盘用记录策略,准备有通常记录模式用的记录策略和重视串扰记录模式用的记录策略。通常记录模式用的记录策略,其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比重视串扰记录模式用的记录策略相对要短一些,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使抖动比重视串扰记录模式用的记录策略相对降低,进行记录。重视串扰记录模式用的记录策略,其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比通常记录模式用的记录策略相对要长一些,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使串扰比通常记录模式用的记录策略相对降低,进行记录。

Description

光盘记录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信息记录面上照射由记录信号调制的记录用激光、采用符号(mark)长度记录方式交互形成凹坑(pit)以及陆面(land)进行信息记录的CD-R(可记录CD)盘等可记录型光盘的记录方法以及记录装置,它可以进行改善了串扰的记录,例如在音乐记录中可以改善音质。
背景技术
作为可记录型光盘的标准,有CD-WO(CD Write Once)标准。它是使用CD-R光盘以CD格式进行追记型记录的。在CD-WO标准中记录凹坑长度采用3T、4T、…、11T(1T=1/4.3218MHz=23lns),如果仅仅照射与要形成的凹坑长度相当的脉冲宽度的激光,由于余热等的影响,实际上形成的凹坑长度要产生误差。该凹坑长度的误差,在播放信号中产生抖动,成为产生读取误差的原因。因此,对于要形成的凹坑长度nT(T表示相当于单位凹坑长度的时间、n表示对于单位凹坑长度应形成的凹坑长度的乘方数,是3、4、…、11的自然数),采用以(n+K)T(K表示脉冲宽度的校正量,在相同型号的光盘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采用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是不受凹坑长度n影响的恒定值)为基础的校正规则,对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进行校正,并且将激光功率设定成与该脉冲宽度校正后的记录信号对应的适当值后,再驱动激光进行记录。这种与用于形成合适的凹坑长度和陆面长度的记录用激光驱动信号的脉冲波形(脉冲宽度、照射开始(上升沿)·照射结束(下降沿)时刻、记录功率)相关的校正或者设定规则被称为记录策略。记录策略,在脉冲波形的时间轴(脉冲宽度、照射开始·照射结束时刻)上,以(n+K)T作为基本策略,根据需要另外设定对各个凹坑长度和陆面长度的组合附加的微调量。当假定与凹坑长度nT对应的微调量为α(nT),与陆面mT(m=3、4、…、11)对应的微调量为β(mT)时,在各个凹坑长度和陆面长度的组合中附加微调量时的记录策略,例如确定为(n+K)T+α(nT)-β(mT)。另外,记录策略中,对于记录功率,设定了播放信号的不对称值(是有关播放波形的非对称性的参数值,它表示播放RF信号的眼孔图中眼孔的中心从振幅的中心偏离的大小的值)。
记录策略,按照CR-R光盘的型号和记录速度倍率的每个组合分别确定,并保存在CD-R光盘记录播放装置(CD-R驱动器)内的存储器中。当将CD-R光盘装入到驱动器中后,驱动器根据记录在引读区域的蛇行ATIP信号中的引读开始时间等识别光盘型号,根据与另外由使用者指定的记录速度倍率之间的组合,从存储器中读出相应的记录策略。然后,采用由所读出的记录策略确定的有关脉冲波形的时间轴的校正规则,在CD-R光盘的测试区域依次改变记录功率进行测试记录,测试记录后,对其读出,求出获得了由该记录策略确定的不对称值的记录功率。这样,完成了正式记录前的准备,等待使用者发出正式记录的指示操作,记录功率以所求出的值作为初始设定,在采用由所读出的记录策略确定的有关脉冲波形的时间轴的校正规则对记录信号进行校正后,进行正式记录。此外,有关记录策略的技术,作为公开的周知文献,例如有以下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5-314480号公报
CD-R光盘的用途,以前主要是用于计算机的数据记录,而在最近音乐(音频数据)的记录(录音)开始增加。然而,在一部分音乐爱好者中间,传出了数据容量700MB的80分钟记录用CD-R光盘(以下称为“80分光盘”)的音质差的意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问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行改善了串扰的记录、例如在音乐记录中可以改善音质的光盘记录方法及其装置。
80分光盘的音质差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数据容量650MB的74分钟记录用CD-R光盘(以下称为“74分光盘”)的轨迹间距为1.6μm,而80分光盘的轨迹间距为1.5μm比较窄,因此在播放时从邻近轨迹来的串扰大所引起的。即,如果来自邻近轨迹的串扰大,则会增大伺服的负担,引起电源变动,造成音质恶化。
下面,对于改变基本策略(n+K)T的K值,在相同CD-R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记录相同记录信号时的播放信号中的串扰和抖动,参照图2进行说明。在图2中(a)表示校正前的记录信号,(b)、(c)表示采用记录策略(n+K)T校正该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并且采用该校正后的脉冲宽度进行记录时按照获得给定的不对称值那样设定记录功率后的激光驱动信号。(b)表示将K值设定成较低值(符号为一、绝对值大的值)K1缩短了脉冲宽度的情况。这时,将记录功率设定成高的值P1,促进由余热对凹坑的形成地形成给定的凹坑长度。(c)表示将K值设定成高值(符号为一、绝对值小的值)K2加长了脉冲宽度的情况。这时,将记录功率设定成低的值P2,抑制由余热对凹坑的形成地形成给定的凹坑长度。在(b)、(c)中虽然使凹坑长度相同那样进行记录,但在(b)中由于记录功率高,所以因余热促进了凹坑向宽度方向的形成,(b)的凹坑宽度W1,比(c)的凹坑宽度要宽。因此,在(b)的记录中相邻轨迹之间的凹坑间隔变窄,在播放时播放用光斑容易扫上相邻的凹坑,从而增大了串扰。但是,由于记录功率高,凹坑切口好,减少了抖动。另一方面,在(c)的记录中由于凹坑宽度W2窄,相邻轨迹之间的凹坑间隔变宽,在播放时播放用光斑不容易扫上相邻的凹坑,减少了串扰。但是,由于记录功率低,凹坑切口差,却增大了抖动。
采用某厂生产的花青系CD-R光盘,将图2(b)的校正值K1设定成-0.5,图2(c)的校正值K2设定成-0.2,采用4倍速进行记录时的播放信号的各种特性如图3~图6所示。图3表示相应不对称值变化(不对称值由记录功率改变)的凹坑抖动的变化,图4表示相应不对称值变化的陆面抖动的变化,图5表示相应不对称值变化的C1误码的变化,图6表示相应不对称值变化的串扰值的变化。从图3、图4中可以看出,采用图2(b)的较短脉冲进行记录时,与采用图2(c)的较长脉冲进行记录时相比,在整体上减少了抖动。另外,从图5中可以看出,采用图2(b)的较短脉冲进行记录时,与采用图2(c)的较长脉冲进行记录时相比,在比较宽的不对称值的范围内C1误码产生的次数减少了。因此,采用图2(b)的较短脉冲进行记录时,与采用图2(c)的较长脉冲进行记录时相比,可以获得更宽的功率容限(使抖动和C1误码两者都分别在给定的基准以下的激光功率范围)。而图6表明,采用图2(c)的较长脉冲进行记录时,与采用图2(b)的较短脉冲进行记录时相比,整体上降低了串扰(改善了近5%)。以上表明,如果想减小抖动(减少C1误码,功率容限变宽),则将增大串扰,如果想减小串扰,又将增大抖动(增多C1误码,功率容限变窄),因此要使抖动(C1误码、功率容限)和串扰均为最佳值那样来设定K值是很困难的。
因此,作为在相同型号的光盘中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准备多个不同种类的K值,并根据用途切换使用。即,在重视串扰的音乐记录等时,加长脉冲宽度,降低记录功率,由此可以防止凹坑宽度变宽,降低串扰。加长脉冲宽度后虽然会稍微增大一些抖动,在播放时发生读取误码的概率稍高,但对于音乐,即使偶尔产生随机错误,也不会构成太大的噪声,并且由于前后的数据具有相关性,容易插值校正失去的数据。因而,通过降低经常发生的串扰,对于音质改善效果,可以说反而价值更大。
相反,对于计算机数据记录时,缩短脉冲宽度,提高记录功率,由此使凹坑切口良好,降低播放时的抖动,极力防止读取误码的发生。虽然提高了记录功率会稍微增大串扰,但由于计算机数据与音质无关,不会成为问题。反而,只要有1个读取误码有时就成为致命的错误,极力防止读取误码的效果更大。
本发明,正是基于以上考虑,通过切换使用所准备的多种在相同型号的光盘中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使所进行记录在音乐记录等中重视串扰,在计算机数据记录等中重视抖动。
即,本发明的光盘记录方法,是在可记录型光盘的记录面上照射用记录信号调制的记录用激光采用符号长度记录方式交互形成凹坑以及陆面进行信息记录的方法,作为在相同型号的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准备有:相对缩短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进行相对降低了抖动的记录的第1记录策略、相对加长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进行相对降低了串扰的记录的第2记录策略,两记录策略可以切换使用。光盘,例如可以采用CD-R等色素系追记型光盘。
另外,本发明的光盘记录方法,是在可记录型光盘的记录面上照射用记录信号调制的记录用激光采用符号长度记录方式交互形成凹坑以及陆面进行信息记录的方法,作为在相同型号的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准备有:相对缩短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将记录功率相对提高进行记录的第1记录策略、相对加长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将记录功率相对降低进行记录的第2记录策略,两记录策略可以切换使用。
另外,本发明的光盘记录方法,是在可记录型光盘的记录面上照射用记录信号调制的记录用激光采用符号长度记录方式交互形成凹坑以及陆面进行信息记录的方法,作为在相同型号的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准备有:相对缩短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进行记录的第1记录策略、相对加长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进行记录的第2记录策略,使两记录策略可以切换使用,针对各记录策略设定播放信号的不对称目标值,对于使用的记录策略依次改变记录功率进行测试记录,然后对其播放,求出能获得对该记录策略设定的不对称目标值的记录功率值后进行设定,然后进行正式记录。
另外,本发明的光盘记录方法,是在CD可记录型光盘的记录面上照射用记录信号调制的记录用激光采用符号长度记录方式交互形成凹坑以及陆面进行信息记录的方法,作为在相同型号的CD可记录型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准备有:将有关激光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基本策略(n+K)T(T是相当于单位凹坑长度的时间,n是要形成的凹坑长度相对于单位凹坑长度的乘方数(自然数),K是脉冲宽度的校正量)的K值按照相对缩短脉冲宽度那样进行设定、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进行相对降低了抖动的记录的第1记录策略、将有关激光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基本策略(n+K)T的K值按照相对加长脉冲宽度那样进行设定、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进行相对降低了串扰的记录的第2记录策略,两记录策略可以切换使用。上述第1、第2记录策略可以随着记录速度倍率的增高而使K值增大。
另外,本发明的光盘记录方法,是在CD可记录型光盘的记录面上照射用记录信号调制的记录用激光采用符号长度记录方式交互形成凹坑以及陆面进行信息记录的方法,作为在相同型号的CD可记录型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准备有:将有关激光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基本策略(n+K)T(T是相当于单位凹坑长度的时间,n是要形成的凹坑长度相对于单位凹坑长度的乘方数(自然数),K是脉冲宽度的校正量)的K值按照相对缩短脉冲宽度那样进行设定、将记录功率相对提高进行记录的第1记录策略、将有关激光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基本策略(n+K)T的K值按照相对加长脉冲宽度那样进行设定、将记录功率相对降低进行记录的第2记录策略,两记录策略可以切换使用。
另外,本发明的光盘记录方法,是在CD可记录型光盘的记录面上照射用记录信号调制的记录用激光采用符号长度记录方式交互形成凹坑以及陆面进行信息记录的方法,作为在相同型号的CD可记录型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准备有:将有关激光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基本策略(n+K)T的K值按照相对缩短脉冲宽度那样进行设定后进行记录的第1记录策略、与第1记录策略相比将有关激光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基本策略(n+K)T(T是相当于单位凹坑长度的时间,n是要形成的凹坑长度相对于单位凹坑长度的乘方数(自然数),K是脉冲宽度的校正量)的K值按照比第1记录策略相对加长脉冲宽度那样进行设定后进行记录的第2记录策略,使两记录策略可以切换使用,针对各记录策略设定播放信号的不对称目标值,对于使用的记录策略依次改变记录功率进行测试记录,然后对其播放,求出能获得对该记录策略设定的不对称目标值的记录功率值后进行设定,然后进行正式记录。
此外,另外,本发明的光盘记录方法,只对在给定时间以上的长时间记录用光盘同时准备上述第1记录策略和上述第2记录策略的两者,而对于比其记录时间短的光盘,只准备相当于第1记录策略的单一记录策略。另外,对于相同型号的光盘,只对给定值以下的记录速度倍率同时准备上述第1记录策略和上述第2记录策略的两者,而对比其高的记录速度倍率只准备相当于第1记录策略的单一记录策略。另外,记录策略的切换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记录模式切换操作自动进行。根据使用者的记录模式切换操作切换记录策略时,记录模式切换操作以在通常记录或者重视降低抖动的记录和重视降低串扰的记录之间进行切换的指示为内容,对于通常记录或者重视降低抖动的记录,使用上述第1记录策略,对于重视降低串扰的记录使用上述第2记录策略。或者记录模式切换操作以在通常记录或者计算机数据记录和音频数据记录之间进行切换的指示为内容,对于通常记录或者计算机数据记录,使用上述第1记录策略,对于音频数据记录使用上述第2记录策略。自动切换记录策略时,判断记录的信息内容是计算机数据还是音频数据,对于计算机数据记录,使用上述第1记录策略,对于音频数据记录,使用上述第2记录策略。
本发明的光盘记录装置,是在可记录型光盘的记录面上照射用记录信号调制的记录用激光采用符号长度记录方式交互形成凹坑以及陆面进行信息记录的光盘记录装置中,包括用于保存与光盘型号以及记录速度倍率的组合对应的记录策略、作为在相同型号的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保存有与第2记录策略相比相对缩短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进行相对降低了抖动的记录的第1记录策略、和与第1记录策略相比相对加长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进行相对降低了串扰的记录的第2记录策略的记录策略存储装置、检测识别光盘型号的信息的光盘型号识别信息检测装置、设定记录速度倍率的记录速度倍率设定装置、指示使用上述第1、第2记录策略的记录模式指示装置、根据由上述光盘型号识别信息检测装置所检测的光盘型号识别信息、由上述记录速度倍率设定装置所设定的记录速度倍率以及由上述记录模式指示装置发出的第1或者第2记录策略的指示,从上述记录策略存储装置中选择相应的记录策略的记录策略选择装置、校正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的记录信号校正装置、从光头发射出适当功率的激光的激光发生装置、根据由上述记录策略选择装置所选择的记录策略,控制上述记录信号校正装置对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进行校正、并且控制上述激光发生装置将记录用激光的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在上述光盘上进行信息记录的控制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光盘记录装置,是在可记录型光盘的记录面上照射用记录信号调制的记录用激光采用符号长度记录方式交互形成凹坑以及陆面进行信息记录的光盘记录装置中,用于保存与光盘型号以及记录速度倍率的组合对应的记录策略、作为在相同型号的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保存有与第2记录策略相比相对缩短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进行记录的第1记录策略、和与第1记录策略相比相对加长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进行记录的第2记录策略的记录策略存储装置、检测识别光盘型号的信息的光盘型号识别信息检测装置、设定记录速度倍率的记录速度倍率设定装置、指示使用上述第1、第2记录策略的记录模式指示装置、根据由上述光盘型号识别信息检测装置所检测的光盘型号识别信息、由上述记录速度倍率设定装置所设定的记录速度倍率以及由上述记录模式指示装置发出的第1或者第2记录策略的指示,从上述记录策略存储装置中选择相应的记录策略的记录策略选择装置、检测光盘的播放信号的不对称值的不对称值检测装置、校正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的记录信号校正装置、从光头发射出适当功率的激光的激光发生装置、对于所选择的记录策略依次改变记录功率进行测试记录,然后对其播放,根据由上述不对称值检测装置检测的不对称值,求出能获得对该记录策略设定的不对称目标值的记录功率值,根据该记录策略控制上述记录信号校正装置对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进行校正、并且控制上述激光发生装置将记录用激光的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所求出的值,在上述光盘上进行信息记录的控制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光盘记录装置,上述记录模式指示装置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指示操作指示上述第1或者第2记录策略。另外,可以进一步包括判断要记录的信息是计算机数据还是音频数据的数据种类识别装置,上述记录模式指示装置,根据该数据种类的判断,对于计算机数据,指示上述第1记录策略,对于音频数据指示上述第2记录策略。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由图7的系统控制器19进行记录控制的控制方框图。
图2表示改变基本策略(n+K)T的K值,在相同CD-R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记录相同记录信号时的激光驱动信号波形和所形成的凹坑形状之间的差异。
图3表示改变基本策略(n+K)T的K值,在相同CD-R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记录相同记录信号时相对于不对称值变化的凹坑抖动的变化的特性图。
图4表示改变基本策略(n+K)T的K值,在相同CD-R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记录相同记录信号时相对于不对称值变化的陆面抖动的变化的特性图。
图5表示改变基本策略(n+K)T的K值,在相同CD-R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记录相同记录信号时相对于不对称值变化的C1误码的变化的特性图。
图6表示改变基本策略(n+K)T的K值,在相同CD-R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记录相同记录信号时相对于不对称值变化的串扰值的变化的特性图。
图7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光盘记录播放装置(CD-R光盘记录播放装置)的系统构成方框图。
图8表示在相同型号光盘上在保持合适的记录功率的状态下改变记录线速度倍率进行记录时,对于采用现有的记录策略进行通常记录(重视抖动的记录、计算机数据记录)的模式和本发明特有的重视串扰的记录(音乐记录)模式,使播放信号的C1误码特性以及抖动特性都良好的校正量K的范围的特性图。
图9表示采用图1的控制方框构成进行记录策略设定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中:1-CD-R驱动器、光盘记录播放装置;10-CD可记录光盘、可记录型光盘;13-光头;25-激光发生装置;26-记录信号校正装置;27-记录速度倍率设定装置;29-记录模式指示装置;32-光盘型号识别信息检测装置;34-记录策略存储装置;35-不对称值检测装置;36-记录策略选择装置;38-控制装置;40-数据种类识别装置。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图7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光盘记录播放装置(CD-R光盘记录播放装置)的系统构成方框图。该光盘记录播放装置1可以作为单体的CD-R记录播放装置、或者作为将CD-R驱动器与计算机组合的装置等构成。在输入装置28中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输入设定记录速度倍率。另外,在输入装置28中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进行记录模式的切换。该记录模式切换操作,一般而言是发出通常记录(重视降低抖动的记录)和重视降低串扰的记录的切换指示,具体讲是发出通常记录(计算机数据记录)和音乐记录的切换指示。
光盘伺服电路16,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9的指令,以所设定的记录速度倍率下的恒定线速度(1倍速时为1.2m/s~1.4m/s,2倍速时为1倍速的2倍,4倍速时为1倍速的4倍,…)控制主轴电机12的旋转。该线速度恒定控制,在CD-WO标准中,由于规定使预置槽的蛇行(Wobble)成为22.05KHz,所以可以通过从光头13的输出信号中检测到蛇行(可以从跟踪误差信号的残留部分中检测),并使其成为给定频率(1倍速时为22.05KHz,2倍速时为44.1KHz,4倍速时为88.2KHz,…)那样,对主轴电机12进行PLL控制,来实现。
聚焦伺服以及跟踪伺服电路18,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9的指令,控制从光头13内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激光11的聚焦以及跟踪。跟踪控制通过检测在光盘10上形成的预置槽进行。进给伺服电路17根据来自系统控制器19的指令,驱动进给电机20,使光头13在光盘10的径方向上移动。
要记录在光盘(CD-R光盘)10上的输入信号,在以记录速度倍率所对应的速度,在记录数字信号时,被直接输入到记录信号形成电路22中,对于模拟信号时经过A/D转换器24后被输入到记录信号形成电路22中。记录信号形成电路22,将输入数据交错,附加误码校对码,并且附加上由TOC以及子码生成电路23生成的TOC信息以及子码信息,经过EFM调制后,按照CD标准的格式以及记录速度倍率所对应的传送速率形成一系列串行数据,作为记录信号输出。
该记录信号,通过驱动器接口15后被输入到记录信号校正装置(记录信号校正电路)26中。记录信号校正装置26,采用根据所使用的光盘10的型号(究竟是哪一个光盘制造厂商生产的哪种型号的CD-R光盘)、记录速度倍率以及记录模式的组合预先确定的有关记录信号脉冲的时间轴(脉冲宽度以及开始·结束时刻)的记录策略,对时间轴进行校正后,输入激光发生装置(激光发生电路)25。激光发生装置25根据记录信号驱动光头13内的半导体激光器,将激光11照射在光盘10的记录面上,形成凹坑,进行记录。有关记录时的激光功率(记录功率),以根据所使用的光盘10的型号、记录速度倍率以及记录模式的组合可以实现最佳记录的不对称值作为不对称目标值预先确定,这在进行正式记录之前通过测试记录求出实现该不对称目标值的功率,以该功率作为初始值,由ALPC(Automatic Laser Power Control)电路高精度控制所指定的功率。这样,在光盘10中按照CD-WO标准的格式、传送速度以及线速度(1.2~1.4m/s)记录数据。记录结束后,如果在光盘10上照射播放用激光(比记录功率小的功率的激光)进行播放时,所读出的数据由信号播放处理电路30进行解调,直接作为数字信号输出,或者由D/A转换器31变换成模拟信号后输出。
图1表示由图7的系统控制器19进行记录控制的控制方框图。记录速度倍率设定装置27,作为图7的输入装置28,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设定记录速度倍率(×1、×2、×4、…)。记录模式指示装置29,作为图7的输入装置29,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进行上述记录模式的切换操作。光盘型号识别信息检测装置32,是检测对装入在光盘装置1中的光盘10的型号进行识别的信息的装置。作为光盘型号识别信息,例如可以利用记录在光盘10的导入区域的蛇行中的ATIP信号。即,对于CD-R光盘,作为导入开始时间STLI(Start time of lead-in)可采用的值,在给定时间范围内由每个厂商分配在10个帧中,各厂商将所分配的10帧的数值按照各个光盘型号进行分配(末尾数值为0~4被分配给花青系光盘,5~9被分配给酞花青系光盘),在导入部中作为ATIP信号记录。在此,将光盘10装载在装置中时,作为光盘型号识别信息,通过参照导入开始时间STLI,可以识别光盘型号(究竟是哪一个光盘制造厂商生产的哪种型号的CD-R光盘)。
记录策略存储装置34,作为根据光盘型号、记录速度倍率以及记录模式的组合实现最佳记录的记录策略,保存激光驱动信号波形的有关时间轴(脉冲宽度以及开始·结束时刻)的参数、和有关功率的参数的不对称目标值。激光驱动信号波形的有关时间轴的参数,由基本策略(n+K)T、和根据需要按照每个凹坑长度和陆面长度的组合附加的微调量构成。
对于保存在记录策略存储装置34中的基本策略(n+K)T的K值进行说明。图8表示在相同型号光盘上在保持合适的记录功率的状态下改变记录线速度倍率进行记录时,对于采用现有的记录策略进行通常记录(重视抖动的记录、计算机数据记录)的模式和本发明特有的重视串扰的记录(音乐记录)模式,使播放信号的C1误码特性以及抖动特性都良好的校正量K的范围的特性图。该图表明,记录线速度倍率低时K值低,随着记录线速度倍率增高,K值增大。这是因为,随着记录线速度倍率降低,必然降低记录功率,由此引起凹坑的切口差,会增大抖动,因此将K值设定成低值(向一方向下降的值)以缩短脉冲宽度,抑制记录功率的降低,防止抖动的增大。另外,随着记录线速度倍率增高,必然提高记录功率,由此引起串扰增大,因此将K值设定成高值(向+方向提高的值)以加长脉冲宽度,抑制记录功率的增大,防止串扰的增大。在通常记录模式下,K值设定成比重视串扰的记录模式要低的值(向一方向下降的值),成为图2(b)所示的短脉冲,提高记录功率。在重视串扰的记录模式下,K值设定成比通常记录模式要高的值(向+方向提高的值),成为图2(c)所示的长脉冲,降低记录功率。例如,对于4倍速记录,可以将通常记录的K值(K1)设定成-0.5,而将重视串扰的记录模式的K值(K2)设定成-0.2(即使K1<K2)。
在通常记录模式用的K值下,可以将记录速度倍率提高到足够高的情况下进行记录,而在重视串扰的记录模式用的K值下,如果将记录速度倍率提高得太高进行记录,记录品质会变差,因此希望将在重视串扰的记录模式下可选择得记录速度倍率的上限值设定成要比在通常记录模式下可选择的记录速度倍率的上限值低。因此,在记录策略存储装置34中,对于通常记录模式在记录策略中保存高记录速度倍率(例如1~32倍速),而对于重视串扰的记录模式在记录策略中保存要比较低的记录速度倍率(例如1~8倍速),当指定超过给定记录速度倍率(例如8倍速)的高记录速度倍率(例如16倍速以上)时,可以自动采用通常记录模式。另外,在音乐记录中由于串扰成为问题时主要是在大容量光盘中,只对数据容量在给定值以上的光盘(例如数据容量700MB的80分钟记录用CD-R光盘)准备通常记录模式用和重视串扰记录模式用的两种记录策略,而对于数据容量比给定值小的光盘(例如数据容量650MB的74分钟记录用CD-R光盘以及数据容量550MB的63分钟记录用CD-R光盘(以下称为“63分光盘”)可以只准备通常记录模式用的记录策略。
记录策略选择装置36,根据由光盘型号识别信息检测装置32所检测的光盘型号识别信息、由记录速度倍率设定装置72设定的记录速度倍率以及由记录模式指示装置29指示的记录模式,从记录策略存储装置34中读出相应的记录策略。不对称值检测装置35检测光盘10的播放信号的不对称值。假定播放EFM信号波形的峰值电平(符号为+)为a,谷底电平(符号为-)时,不对称值由(a+b)/(a-b)求出。
控制装置38,在正式记录之前,通过OPC控制(Optimum PowerControl),确定正式记录的记录功率进行控制。该OPC控制是通过采用读出的记录策略一边进行测试用记录脉冲的时间轴校正,一边依次改变记录功率,在光盘10上进行测试记录,然后对其播放,根据由不对称值检测装置35检测的不对称值,求出获得由该记录策略确定的不对称目标值的记录功率值进行。在OPC控制中确定正式记录的记录功率初始值后,控制装置38,接收使用者发出的正式记录的指示,将记录功率值设定成所确定的初始值,根据上述读出的记录策略,对所输入信号的时间轴进行校正,在光盘10上进行信息的正式记录。记录开始后,根据需要通过所谓的ROPC控制(Running Optimum Power Control),进行记录功率的实时控制。控制装置38,控制光盘伺服电路16,以相当于所指定的记录速度倍率的速度控制主轴电机12的转动。
图9表示采用图1的控制方框构成进行记录策略设定控制的一例。在插入光盘10(S1)后,从记录在导入区域的蛇行中的ATIP信号获取导入开始时间STLI、最大导出开始可能时间LLO(Last possible time of Lead-out)等信息(S2)。记录策略选择装置36以所获取的导入开始时间STLI作为光盘种类的识别信息使用,判断在记录策略存储装置34中是否存在相应的编码(S3)。如果存在相应的编码时,与该编码对应的光盘型号、根据由使用者指示的记录速度倍率以及记录模式(记录模式的选择可能的光盘型号以及记录速度倍率时)时,从记录策略存储装置34中读出所确定的记录策略,在控制装置38中设定(S4)。然后,采用所选择的记录策略,一边对测试用记录信号的时间轴进行校正,一边利用OPC控制求出最佳记录功率,作为初始值设定(S5),等待使用者的正式开始操作,开始正式记录。如果在记录策略存储装置34中不存在相应的编码时,判断获取的导入开始时间STLI的末尾是0~4,还是5~9(S6)。当判断结果为0~4时,作为花青系光盘用标准的记录策略,从记录策略存储装置34中读出所准备的花青系光盘用缺省策略,在控制装置38中设定(S7)。当判断结果为5~9时,作为酞花青系光盘用标准的记录策略,从记录策略存储装置34中读出所准备的酞花青系光盘用缺省策略,在控制装置38中设定(S8)。然后等待使用者的正式开始操作,开始正式记录。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虽然是由使用者的切换操作进行记录模式的切换,也可以识别数据种类自动进行切换。这时,如图1的二点虚线所示,设置数据种类识别装置40,根据记录数据的文件形式等识别是音频数据还是计算机数据。这时,记录模式指示装置29根据该判断,在识别出音频数据时如果在记录策略存储装置34中准备有相应的重视串扰记录模式用的记录策略时自动指示该记录策略,除此之外,指示通常记录模式用的记录策略,进行记录。如果要进行手动选择/自动选择进行切换时,另外设置手动选择/自动选择切换装置。这时,记录模式指示装置29,在手动选择时根据使用者的指示选择记录策略,在自动选择时,根据数据种类识别装置40的识别选择记录策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记录速度倍率设定装置27,虽然是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设定记录速度倍率,也可以根据光盘型号等自动设定预先确定的给定记录速度倍率。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光盘型号识别信息检测装置32虽然是以在光盘10的导入区域的蛇行中的ATIP信号中记录的导入开始时间STLI作为光盘型号识别信息检测,当记录的导入开始时间STLI相同而数据容量不同的CD-R光盘存在时,并用导入区域的蛇行中的ATIP信号中记录的最大导出开始可能时间LLO(Last possible time ofLead-out)进行光盘型号的识别。例如,如果将最大导出开始可能时间LLO的判定基准确定为79分钟,则可以区别80分与74分或者63分光盘。另外,也可以通过检测轨迹间距进行识别。例如,如果将轨迹间距的判定基准设定为1.55μm,则可以区别80分与74分或者63分光盘。轨迹间距,例如可以相对于光盘转动量从光头的进给量中求出。或者也可以由使用者判断是几分钟的光盘后输入指示。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虽然示出了将本发明在CD-WO标准的光盘记录中适用的情况,只要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对于符号长度记录方式的其它规格的光盘记录也可以适用。

Claims (16)

1.一种光盘记录方法,是在可记录型光盘的记录面上照射用记录信号调制的记录用激光、采用符号长度记录方式交互形成凹坑以及陆面进行信息记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在相同型号的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准备有:
相对缩短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进行相对降低了抖动的记录的第1记录策略;和
相对加长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进行相对降低了串扰的记录的第2记录策略,
并可通过切换两记录策略来使用某一方的记录策略。
2.一种光盘记录方法,是在可记录型光盘的记录面上照射用记录信号调制的记录用激光采用符号长度记录方式交互形成凹坑以及陆面进行信息记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在相同型号的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准备有:
相对缩短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将记录功率相对提高进行记录的第1记录策略;和
相对加长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将记录功率相对降低进行记录的第2记录策略,
并可通过切换两记录策略来使用某一方的记录策略。
3.一种光盘记录方法,是在可记录型光盘的记录面上照射用记录信号调制的记录用激光采用符号长度记录方式交互形成凹坑以及陆面进行信息记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在相同型号的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准备有:
相对缩短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进行记录的第1记录策略;和
相对加长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进行记录的第2记录策略,
并且,通过切换两记录策略可使用某一方的记录策略,针对各记录策略设定播放信号的不对称目标值,对于使用的记录策略依次改变记录功率进行测试记录,然后对其播放,求出能获得对该记录策略设定的不对称目标值的记录功率值后进行设定,然后进行正式记录。
4.一种光盘记录方法,是在CD可记录型光盘的记录面上照射用记录信号调制的记录用激光采用符号长度记录方式交互形成凹坑以及陆面进行信息记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在相同型号的CD可记录型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准备有:
将有关激光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基本策略(n+K)T(T是相当于单位凹坑长度的时间,n是要形成的凹坑长度相对于单位凹坑长度的乘方数(自然数),K是脉冲宽度的校正量)的K值按照相对缩短脉冲宽度那样进行设定、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进行相对降低了抖动的记录的第1记录策略;和
将有关激光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基本策略(n+K)T的K值按照相对加长脉冲宽度那样进行设定、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进行相对降低了串扰的记录的第2记录策略,
并可通过切换两记录策略来使用某一方的记录策略。
5.一种光盘记录方法,是在CD可记录型光盘的记录面上照射用记录信号调制的记录用激光采用符号长度记录方式交互形成凹坑以及陆面进行信息记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在相同型号的CD可记录型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准备有:
将有关激光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基本策略(n+K)T(T是相当于单位凹坑长度的时间,n是要形成的凹坑长度相对于单位凹坑长度的乘方数(自然数),K是脉冲宽度的校正量)的K值按照相对缩短脉冲宽度那样进行设定、将记录功率相对提高进行记录的第1记录策略;和
将有关激光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基本策略(n+K)T的K值按照相对加长脉冲宽度那样进行设定、将记录功率相对降低进行记录的第2记录策略,
并可通过切换两记录策略来使用某一方的记录策略。
6.一种光盘记录方法,是在CD可记录型光盘的记录面上照射用记录信号调制的记录用激光采用符号长度记录方式交互形成凹坑以及陆面进行信息记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在相同型号的CD可记录型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准备有:
将有关激光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基本策略(n+K)T的K值按照相对缩短脉冲宽度那样进行设定后进行记录的第1记录策略;和
将有关激光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的基本策略(n+K)T(T是相当于单位凹坑长度的时间,n是要形成的凹坑长度相对于单位凹坑长度的乘方数(自然数),K是脉冲宽度的校正量)的K值按照相对加长脉冲宽度那样进行设定后进行记录的第2记录策略,
并且,通过切换两记录策略可使用某一方的记录策略,针对各记录策略设定播放信号的不对称目标值,对于使用的记录策略依次改变记录功率进行测试记录,然后对其播放,求出能获得对该记录策略设定的不对称目标值的记录功率值后进行设定,然后进行正式记录。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只对给定时间以上的长时间记录用光盘同时准备所述第1记录策略和所述第2记录策略双方,而对于比其记录时间短的光盘,只准备相当于第1记录策略的单一记录策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相同型号的光盘,只对给定值以下的记录速度倍率同时准备所述第1记录策略和所述第2记录策略双方,而对比其高的记录速度倍率只准备相当于第1记录策略的单一记录策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使用者的记录模式切换操作进行所述记录策略的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模式切换操作,以在通常记录或者重视降低抖动的记录与重视降低串扰的记录之间进行切换的指示为内容,对于通常记录或者重视降低抖动的记录,使用所述第1记录策略,对于重视降低串扰的记录使用所述第2记录策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模式切换操作,以在通常记录或者计算机数据记录与音频数据记录之间进行切换的指示为内容,对于通常记录或者计算机数据记录,使用所述第1记录策略,对于音频数据记录使用所述第2记录策略。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记录的信息内容是计算机数据还是音频数据后自动进行所述记录策略的切换,对于计算机数据,使用所述第1记录策略,对于音频数据,使用所述第2记录策略。
13.一种光盘记录装置,是在可记录型光盘的记录面上照射用记录信号调制的记录用激光采用符号长度记录方式交互形成凹坑以及陆面进行信息记录的光盘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保存与光盘型号以及记录速度倍率的组合对应的记录策略的,对作为在相同型号的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的、相对缩短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进行相对降低了抖动的记录的第1记录策略、和相对加长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进行相对降低了串扰的记录的第2记录策略进行存储的记录策略存储装置;
检测识别光盘型号的信息的光盘型号识别信息检测装置;
设定记录速度倍率的记录速度倍率设定装置;
指示使用所述第1、第2记录策略中的某一个的记录模式指示装置;
根据由所述光盘型号识别信息检测装置所检测的光盘型号识别信息、由所述记录速度倍率设定装置所设定的记录速度倍率以及由所述记录模式指示装置发出的第1或者第2记录策略的指示,从所述记录策略存储装置中选择相应的记录策略的记录策略选择装置;
校正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的记录信号校正装置;
从光头发射出适当功率的激光的激光发生装置;以及
根据由所述记录策略选择装置所选择的记录策略,控制所述记录信号校正装置对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进行校正、并且控制所述激光发生装置将记录用激光的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在所述光盘上进行信息记录的控制装置。
14.一种光盘记录装置,是在可记录型光盘的记录面上照射用记录信号调制的记录用激光采用符号长度记录方式交互形成凹坑以及陆面进行信息记录的光盘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保存与光盘型号以及记录速度倍率的组合对应的记录策略的,对作为在相同型号的光盘上以相同记录速度倍率下的相同线速度进行记录时的记录策略的、相对缩短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进行记录的第1记录策略、和相对加长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将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适当不对称值的值进行记录的第2记录策略进行存储的记录策略存储装置;
检测识别光盘型号的信息的光盘型号识别信息检测装置;
设定记录速度倍率的记录速度倍率设定装置;
指示使用所述第1、第2记录策略中的某一个的记录模式指示装置;
根据由所述光盘型号识别信息检测装置所检测的光盘型号识别信息、由所述记录速度倍率设定装置所设定的记录速度倍率以及由所述记录模式指示装置发出的第1或者第2记录策略的指示,从所述记录策略存储装置中选择相应的记录策略的记录策略选择装置;
检测光盘的播放信号的不对称值的不对称值检测装置;
校正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的记录信号校正装置;
从光头发射出适当功率的激光的激光发生装置;以及
对于所选择的记录策略依次改变记录功率进行测试记录,然后对其播放,根据由所述不对称值检测装置检测的不对称值,求出能获得对该记录策略设定的不对称目标值的记录功率值,根据该记录策略控制所述记录信号校正装置对记录信号的脉冲宽度进行校正、并且控制所述激光发生装置将记录用激光的记录功率设定成能获得所求出的值,在所述光盘上进行信息记录的控制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光盘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模式指示装置,根据使用者的指示操作来指示所述第1或者第2记录策略。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判断要记录的信息是计算机数据还是音频数据的数据种类识别装置,
所述记录模式指示装置,根据该数据种类的判断,对于计算机数据,指示所述第1记录策略,对于音频数据指示所述第2记录策略。
CNB2004100068301A 2003-02-27 2004-02-24 光盘记录方法及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968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50551 2003-02-27
JP2003050551A JP4123007B2 (ja) 2003-02-27 2003-02-27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2762A true CN1542762A (zh) 2004-11-03
CN1249684C CN1249684C (zh) 2006-04-05

Family

ID=32767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683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9684C (zh) 2003-02-27 2004-02-24 光盘记录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70101A1 (zh)
EP (1) EP1453041B1 (zh)
JP (1) JP4123007B2 (zh)
CN (1) CN1249684C (zh)
AT (1) ATE443910T1 (zh)
DE (1) DE602004023242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28469A (ko) 2002-09-30 2004-04-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1 회 기록 가능한 광디스크의 디펙트 영역 관리방법
US7233550B2 (en) 2002-09-30 2007-06-19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U2003282447B2 (en) * 2002-12-11 2010-03-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managing overwrite and method of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an optical disc write once
TWI314315B (en) 2003-01-27 2009-09-01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disc of write once typ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efect information on the optical disc
TWI405191B (zh) 2003-05-09 2013-08-11 Lg Electronics Inc 單寫型光碟及由單寫型光碟回復碟片管理資訊的方法與裝置
US8223607B2 (en) * 2003-07-04 2012-07-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overwrite recording on optical disc write once
US7313065B2 (en) 2003-08-05 2007-12-25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from optical disc
JP3907639B2 (ja) * 2004-05-10 2007-04-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記録方法及び光記録装置
US20060280109A1 (en) * 2005-06-14 2006-12-14 Kenji Narumi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reproduce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circuit
US20070008850A1 (en) * 2005-07-06 2007-01-11 Yukihisa Nakajo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tically recording data
US20080298201A1 (en) * 2007-05-29 2008-12-04 Taiyo Yuden Co., Ltd. Method and program for obtaining and setting of recording setting information, and data recording/playback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39279B2 (ja) * 1992-05-08 1997-08-06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US5502702A (en) * 1993-08-09 1996-03-26 Yamaha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recording device using basic recording information and projection time control
JP3763419B2 (ja) * 1994-03-11 2006-04-0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US5991252A (en) * 1997-07-21 1999-11-23 Discovision Associate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width of marks written in optical media
JP3323782B2 (ja) * 1997-09-09 2002-09-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の記録方法
JP3528612B2 (ja) * 1998-02-02 2004-05-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298547B2 (ja) * 1999-03-30 2002-07-02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3528692B2 (ja) * 1999-07-30 2004-05-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レーザドライバ、および、レーザドライバの駆動方法
US6894965B2 (en) * 2000-04-07 2005-05-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data on/from optical disk
EP1344179A4 (en) * 2000-12-22 2007-04-18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Inc MEMORY RECORDING METHOD
US6754166B2 (en) * 2001-03-30 2004-06-22 Tdk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thod
JP4051904B2 (ja) * 2001-07-31 2008-02-27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における記録信号波形補正方法、記録信号波形補正データの保存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US7038982B2 (en) * 2001-09-27 2006-05-0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recording device for selecting an optimized write strategy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use by the method
US7200080B2 (en) * 2002-01-16 2007-04-03 Yamaha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recorder with reproduction quality control
JP3920666B2 (ja) * 2002-03-06 2007-05-3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記録制御装置
US7161881B2 (en) * 2003-04-23 2007-01-09 Dell Products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cal drive write strategies embedded in an optical medium
JP2004362631A (ja) * 2003-06-02 2004-12-24 Ricoh Co Ltd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装置制御ソフトウエア、情報記録装置制御装置、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DE602004017032D1 (de) * 2003-09-19 2008-11-20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ufzeichnungsverfahren für einen optischen aufzeicrichtung zum schreiben von information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9684C (zh) 2006-04-05
JP4123007B2 (ja) 2008-07-23
DE602004023242D1 (de) 2009-11-05
EP1453041A3 (en) 2006-10-25
JP2004259390A (ja) 2004-09-16
EP1453041B1 (en) 2009-09-23
US20040170101A1 (en) 2004-09-02
ATE443910T1 (de) 2009-10-15
EP1453041A2 (en) 2004-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665C (zh) 数据记录装置
US6704269B1 (en) Optical disk recording apparatus
US7263043B2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laser power during recording
CN1080428C (zh) 一次性写入光盘记录装置
CN1249684C (zh) 光盘记录方法及其装置
US20020167878A1 (en) Optical disc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208601B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3473423B2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US7701828B2 (en) Optical record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060208932A1 (en) Optical disk drive
JP3876676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772710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WO2005043521A1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情報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再生プログラム
JP4565340B2 (ja) ライトストラテジ設定方法、ライトストラテジ設定装置、記録媒体駆動装置及びピックアップモジュール
US20080130438A1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3970237B2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069216B2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7173893B2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of recording information to a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764953A (zh) 具有焦距偏移区域的光盘
CN1251194C (zh) 数据记录装置的写录速度调整方法
KR20040006078A (ko) 광디스크의 데이터 최적 기록방법
JP2011146122A (ja) 記録媒体、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US20080285402A1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optical disc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JP2003162817A (ja) 光記憶媒体記録方法、光記憶媒体記録装置および光記憶媒体
JP2007294047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05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