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5048A - 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5048A
CN1535048A CNA03121293XA CN03121293A CN1535048A CN 1535048 A CN1535048 A CN 1535048A CN A03121293X A CNA03121293X A CN A03121293XA CN 03121293 A CN03121293 A CN 03121293A CN 1535048 A CN1535048 A CN 15350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search
user
estimating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212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2130C (zh
Inventor
峰 李
李峰
邹素玲
康绍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0312129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62130C/zh
Priority to PCT/CN2004/000296 priority patent/WO2004088347A1/zh
Publication of CN1535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5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21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213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3/00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 G01S3/02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using radio waves
    • G01S3/14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3/00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 G01S3/02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using radio waves
    • G01S3/14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 G01S3/38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using adjustment of real or effective orientation of directivity characteristic of an antenna or an antenna system to give a desired condition of signal derived from that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e.g. to give a maximum or minimum sign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DOA)的方法,通过化单级搜索为多级搜索、而形成一种逐步分级细化求DOA的估计方法。包括:采用经典波束形成算法,对用户在天线阵列的整个波束空间范围内进行第1级搜索,共搜索L1次,从各次搜索获得的输出功率中取出最大值,获得该最大值所对应的用户到达角度为初搜角度;再在初搜角度的指定空间范围内,采用经典波束形成算法,对该用户进行第2级搜索,共搜索L2次,从各次搜索获得的输出功率中取出最大值,获得该最大值所对应的用户到达角度的细搜角度,可反复执行本步骤进行多级搜索,获得系统最终所需要的角度。L1、L2为正整数。本细搜方法既能得到所需的角度分辨率(精度),还能减小系统计算量。

Description

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通信技术,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估计终端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DOA:Direction of Arrival)估计技术是空间谱估计与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被广泛应用于雷达、声纳、海洋测绘、地震学、无线电天文学以及数字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中。
DOA估计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天线(或传感器、换能器等)阵列的输出,从背景噪声中检测出有用信号,并估计该有用信号的方位参数。
对DOA估计而言,衡量估计方法优劣的至关重要的两个性能指标是空间分辨率和运算复杂度。空间分辨率反映的是估计方法所能区分的各个源信号的最小角度间隔,估计方法的分辨率越高,能分辨的各个源信号就越接近;而方法的运算复杂性则体现出估计方法的可实现性或称实用性。在DOA估计技术的发展史中,正是这两项技术指标决定着这个领域的前进方向。
DOA估计也是智能天线技术领域中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获得更高的角度分辨率而又尽量减小运算量是研究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众多的DOA估计算法中,ESPRIT及其各种变体算法能获得相对较高的精度。然而,这类算法主要适用于大型天线阵列,并且运算复杂度很高。对于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智能天线主要应用于基站。因为受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处理能力的影响,目前,智能天线阵中的阵元数目不可能做得很大,通常在10个左右,这样就会影响ESPRIT算法的估计精度。因此,在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很少采用ESPRIT算法实现DOA估计。
经典波束形成器算法,也称固定波束赋形算法,是一种低复杂度的DOA估计算法,它通过对离散的扇形区域进行搜索(或称扫描),得到各个区域的空间谱参数,然后根据这些参数进行到达角度估计。固定波束赋形算法适用于各种环境,得到的DOA分辨率不受天线阵元数目的影响,因此而广泛应用于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
然而,固定波束赋形算法得到的DOA分辨率与空间的离散扇形分区数目有关。通常,分区数目越大(搜索角度越小),DOA的分辨率增大,然而系统的计算量也增大。
图1示出用经典波束形成算法估计DOA的方法,由N个天线阵元组成的天线阵,N个射频(RF)电路对应接收各自天线阵元输出的信号,经模数转换(A/D)后送到数字基带信号处理器中进行处理,其空间谱参数可用公式(1)表达为:
               P(θ)=aH(θ)Ra(θ),θ∈[0,θcell]         (1)
其中,P(θ)表示输出功率,a(θ)表示方向向量,R表示空间相关矩阵。H是共轭转置符,即输出功率由到达角度的方向向量和空间相关矩阵组成,其空间搜索区域为0至θcell的覆盖范围。根据求得的空间谱参数,就可进行DOA估计了。式中的方向向量a(θ)随线阵不同(如均匀线阵,均匀圆阵)而不同。
从公式(1)可以看出,在求解空间谱参数P(θ)时,θ以Δθ为变化量,在0至θcell的覆盖范围内,每改变一次θ,求解一次对应的输出功率P(θ),其中最大值P(θ)所对应的到达角度即为最终需要的角度,Δθ越小则DOA估计精度越高,相应的空间谱搜索次数(可用L表示)就越大,然而系统计算量也越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基于固定波束赋形算法,既要得到一定的角度分辨率即达到一定精度,同时又要减小系统计算量。
本发明的方法,是一种化单级搜索为多级搜索、而形成的一种逐步分级细化求DOA的估计方法(“逐步分级细搜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采用经典波束形成算法,对用户在天线阵列的整个波束空间范围内进行第1级搜索,共搜索L1次,从各次搜索获得的输出功率中取出最大值,获得该最大值所对应的用户到达角度的初搜角度,L1为正整数;
B.采用经典波束形成算法,在初搜角度的指定空间范围内,对该用户进行第2级搜索,共搜索L2次,从各次搜索获得的输出功率中取出最大值,获得该最大值所对应的用户到达角度的细搜角度,L2为正整数。
所述的步骤B是重复执行的,下一级搜索在上一级搜索获得的细搜角度的指定空间范围内进行。
所述步骤A中的整个波束空间范围,在天线阵列是均匀线形阵列时为180;在天线阵列是均匀圆形阵列时为360。
当天线阵列的整个波束空间范围为θcell,初搜角度为θ1时,所述步骤B中初搜角度的指定空间范围为[θ1cell/L1,θ1cell/L1]。
所述搜索获得的输出功率,是由信号到达角度的方向向量和空间相关矩阵组成。
所述的空间相关矩阵按功率最大准则、信噪比最大准则和信干比最大准则可分别表示为用户的信号空间相关矩阵、用户的信噪比空间相关矩阵和用户的信干比空间相关矩阵。
所述的信号空间相关矩阵可以由接收信号直接组成,或由信道响应直接组成,或由信道响应的某个或者某些抽头直接组成。
所述步骤A中的第1级搜索,还包括确定出次大输出功率和该次大输出功率所对应的用户到达角度;判断最大输出功率所对应的用户到达角度与次大输出功率所对应的用户到达角度是否为相邻区间;是相邻区间时,将该相邻区间作为初搜角度的指定空间范围进行步骤B的第2级搜索;不是相邻区间时,将两个区间作为初搜角度的指定空间范围分别进行步骤B的第2级搜索。
所述的搜索对每个用户单独进行,可以是用户主径方向的一个到达角度或者是包括主径方向和其他径方向的多个到达角度。
本发明的“逐步分级细搜DOA估计”方法,分两级或者多级对整个空间谱进行搜索。其中,第1级为初略搜索,从整个波束空间范围中确定出用户DOA的大致范围;第2级或者后续多级为更精确搜索,根据所需要的精度,从指定的初搜空间范围内(在1级搜索或上一次搜索得到的角度附近)确定出用户DOA的准确位置。对于每级搜索,我们都采用公式(1)所示的经典波束形成算法进行求解。
本发明针对移动通信系统中智能天线技术下的DOA估计,所提出的“逐步分级细化DOA估计方法”,具有简单、计算量小且有效的优点,而且同时为上下行波束赋形技术的实现和移动用户的定位提供了先决条件。
本发明提出的采用逐步分级细化求经典波束(或称固定波束)DOA到达方向的方法,是先对整个小区(或者扇区)覆盖范围进行初步搜索,获得粗略估计的DOA;然后根据需要的精度,在上述粗略估计得到的DOA附近进一步搜索,获得更为精确的DOA。本发明提出的这种“逐步分级细化DOA估计方法”能够用较小的运算量获得较高的DOA估计精度。
附图说明
图1经典波束形成算法估计DOA的示意图;
图2均匀线阵的DOA估计示意图;
图3均匀圆阵的DOA估计示意图;
图4“逐步分级细化DOA估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5“逐步分级细化DOA估计”方法在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仍采用公式(1)的固定波束赋形算法,获得空间谱参数,估计DOA:
P(θ)=aH(θ)Ra(θ),θ∈[0,θcell]
空间谱参数P(θ)包括到达角度的方向向量a(θ)和空间相关矩阵R。其中到达角度的方向向量a(θ)与天线阵的类型有关。
参见图2,图中示出均匀线阵中方向向量a(θ)的求解,假设以第1根天线为参考点,信源的方向向量可表达为公式(2):
a ( θ ) = ( f 1 ( θ ) f 2 ( θ ) e j 2 πd λ sin θ · · · f N ( θ ) e j 2 πd λ ( N - 1 ) sin θ ) T . . . ( 2 )
                        θ∈[0,180°]
其中,N表示天线阵元数目(图中N等于5),d表示天线之间的距离,T是转置运算符。当每个天线阵元均为全向天线时,f1(θ)=f2(θ)=…=fN(θ)=1。
参见图3,图中示出均匀圆阵中方向向量a(θ)的求解,在均匀圆阵中,假设以圆心0为参考点,以圆心与第1根天线的连线为参考线(0x),信源的方向向量可表达为公式(3):
a ( θ ) = ( f 1 ( θ ) e j 2 πr λ cos ( θ ) f 2 ( θ ) e j 2 πr λ cos ( θ - 2 π N ) · · · f N ( θ ) e j 2 πr λ cos ( θ - 2 π ( N - 1 ) N ) ) T . . . ( 3 )
                        θ∈[0,360°)
其中,r表示圆半径,N是天线阵元的数目(图中N为8),T是转置运算符,图中的为仰角(也是DOA估计的参数之一)。同理,当每个天线阵元均为全向天线时,有f1(θ)=f2(θ)=…=fN(θ)=1。
空间相关矩阵R,根据空间谱参数的不同准则,包括功率最大准则、信噪比最大准则和信干比最大准则,既可以代表各用户的信号空间相关矩阵,也可以代表各用户的信噪比空间相关矩阵,还可以代表各用户的信干比空间相关矩阵。假设各用户的信号空间相关矩阵用Rxx表示,噪声相关矩阵用Rn表示,那么,对于某一终端用户k而言,其空间相关矩阵R可表达为公式(4):
Figure A0312129300091
参见图4,为本发明“逐步分级细化DOA估计”方法的流程图,是一个二级细化DOA估计方法的流程图。
步骤41,确定空间相关矩阵R,根据选择空间谱参数的不同准则,包括功率最大准则、信噪比最大准则和信干比最大准则,空间相关矩阵R既可以代表各用户的信号空间相关矩阵,也可以代表各用户的信噪比空间相关矩阵,还可以代表各用户的信干比空间相关矩阵,空间相关矩阵R与各用户的信号空间相关矩阵、各用户的信噪比空间相关矩阵、各用户的信干比空间相关矩阵之间应满足由公式(4)决定的关系。
假设θcell代表整个空间搜索范围,该范围与天线阵列的类型有关,对于线阵,θcell=180°;对于圆阵,θcell=360°,用P1(θ)代表第1级搜索得到的输出功率,共搜索L1次,用i代表第1级搜索中的任一次搜索;用P2(θ)代表第2级搜索得到的输出功率,共搜索L2次,用j代表第2级搜索中的任一次搜索,那么,“逐步分级细搜DOA估计”方法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42,采用经典波束形成算法,对用户(信源)在整个空间范围(θcell)进行第1级搜索,搜索次数为L1(与Δθ的大小有关),每次搜索得到的输出功率为:
P1i1i)=aH1i)Ra(θ1i),θ1i∈[0,θcell],i=1…L1    (5)
步骤43,从第1级共L1次搜索得到的输出功率中找到一个最大值,该最大值所对应的到达角度即为初搜角度θ1,用公式(6)表示:
θ 1 ← P ( θ 1 ) = max θ 1 i ( P 1 i ( θ 1 i ) ) , i = 1 · · · L 1 . . . ( 6 )
步骤44,采用经典波束形成算法,在步骤43获得的指定的空间范围(θ1附近)内进行第2级搜索,搜索次数为L2(与Δθ的大小有关),每次搜索得到的输出功率为:
P2j2j)=aH2j)Ra(θ2j),θ2j∈[θ1-Δθ1,θ1+Δθ1],j=1…L2    (7)
                       Δθ1=θcell/L1                                (8)
步骤45,从第2级共L2次搜索得到的输出功率中找到一个最大值,该最大值所对应的到达角度即为细搜角度θ2,用公式(9)表示:
θ 2 ← P ( θ 2 ) = max θ 2 j ( P 2 j ( θ 2 j ) ) , j = 1 · · · L 2 . . . ( 9 )
如果是两级细化求DOA,此时的θ2便是系统最终需要的角度。若采用二级以上细化求DOA,则还需按步骤44、45相同的过程逐步求出,后一级搜索求功率最大值及其所对应的到达角度时,是利用前一级搜索求出的功率最大值及其所对应的到达角度为搜索范围,即以此到达角度(附近)为指定的空间搜索范围,进行下一级搜索。每一级搜索的指定空间范围通过改变公式(7)和(8)中的相应项获得,如:第3级搜索是用θ2代替θ1,用Δθ2代替Δθ1,并且Δθ2表示为Δθ2=2Δθ1/L2;第4级搜索是用θ3代替θ1,用Δθ3代替Δθ1,并且Δθ3表示为Δθ3=2Δθ2/L3;依次类推,即是一个搜索区域逐级减小细化的过程。
“逐步分级细搜DOA估计”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如下的变换方法:第1级搜索确定出最大和次大输出功率对应的到达角度,判断两者是否为相邻区间,如果两者在相邻区间(角度差值是否小于等于Δθ1),则直接在该区间中进行搜索;如果两者不在相邻区间(角度差值大于Δθ1),则分别在两个区间中进行搜索,然后从两个区间搜索获得的输出功率中,挑选出最大输出功率,用最大输出功率值对应的角度,作为所求的到达角度。
参见图5,下面以TD-SCDMA系统为例,说明“逐步分级细搜DOA估计”方法的应用。
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是基于智能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基站采用阵列天线进行发射和接收。对于上行链路,智能天线起最大功率比合并的微分集作用;对于下行链路,智能天线进行波束赋形,抑制同信道干扰。在波束赋形中,采用了基于DOA的固定波束形成算法,而DOA则通过本发明的“逐步分级细搜DOA估计”方法获得。
步骤51、52,由N个天线阵元组成的天线阵,N个射频(RF)电路对应接收各自天线阵元输出的信号,经模数转换(A/D)后送到数字基带信号处理器中进行处理。
步骤53、54,进行信道估计和取空间相关矩阵。在TD-SCDMA系统中,信道估计作为一项关键技术,它反映出信号经历的无线信道。在发送信号归一化的情况下,接收信号的空间相关矩阵就等同于信道空间相关矩阵。因此,在各个用户信号不能分离的情况下,直接用信号空间相关矩阵Rxx来进行用户区分,信号空间相关矩阵Rxx可以由接收信号直接组成,也可以由信道响应直接组成,也可以由信道响应的某个或者某些抽头直接组成。这样,用户k(共有K个用户)的空间相关矩阵表示为:
R xx ( k ) = E { H ( k ) · H ( k ) H } , k = 1 · · · K . . . ( 10 )
E为求均值,H(k)表示用户K的信道响应,H是共轭转置符,是点乘,其具体表达为:
H(k)=(h(k,1)…h(k,N))T                              (11)
其中,h(k,n)表示用户k对应天线n的信道响应,式中T为转置运算符。
h ( k , n ) = ( h 1 ( k , n ) h 2 ( k , n ) · · · h W ( k , n ) ) , n = 1 · · · N . . . ( 12 )
其中,h(k,n)表示用户k对应天线n的信道响应抽头,W表示信道响应的最大窗长,即抽头的总数,上式表示的是所有信道响应抽头的空间相关矩阵的叠加,也可以是某几个信道响应抽头(式12中的某几项)的空间相关矩阵的叠加。实施时也可分别利用每个信道响应抽头(式12中的某一项)的空间相关矩阵求得各1个到达角度。
步骤55,利用公式(1)求空间谱参数。对于单小区,TD-SCDMA系统采用了全向阵元的均匀圆形阵列,其阵元总数N=8。因此,其对应的谱搜索空间为360°。在波束赋形过程中,由于通常只对各个用户的主径感兴趣,这样,在求DOA时,对于每个用户,只需求得1个到达角度(主径方向的到达角度)。采用这种“分级”搜索方法还可以求得各个用户的多个到达角度(主径方向和其他径方向),具体实施时可直接利用整个信道响应空间相关矩阵求得多个到达角度。
步骤56,为了达到1°的分辨率,系统进行了两级搜索(按图4所示步骤),每级搜索都对给定扇区进行均匀分区。通过对数字360进行约数分解,分别求得两级搜索的最优搜索次数:L1=36,L2=18。
步骤57、58,利用最终求得的第k用户的到达角度θ(k),可分别进行该用户的定位及按最简单的公式w(k)=a*(k))进行下行或上行波束赋形算法设计(还可以采用其他下行波束赋形公式),式中*为共轭符号。即采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DOA,可以用来进行用户定位,也可以用来进行下行或上行波束赋形算法设计。
本发明可应用在采用阵列天线进行接收的通信系统中,这种“逐步分级细化的DOA估计”方法,采用经典波束形成算法,分级地对整个波束空间进行搜索,逐步得到细化的DOA,可在达到一定精度的同时降低系统计算量。

Claims (9)

1.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采用经典波束形成算法,对用户在天线阵列的整个波束空间范围内进行第1级搜索,共搜索L1次,从各次搜索获得的输出功率中取出最大值,获得该最大值所对应的用户到达角度的初搜角度,L1为正整数;
B.采用经典波束形成算法,在初搜角度的指定空间范围内,对该用户进行第2级搜索,共搜索L2次,从各次搜索获得的输出功率中取出最大值,获得该最大值所对应的用户到达角度的细搜角度,L2为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是重复执行的,下一级搜索在上一级搜索获得的细搜角度的指定空间范围内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整个波束空间范围,在天线阵列是均匀线形阵列时为180;在天线阵列是均匀圆形阵列时为3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天线阵列的整个波束空间范围为θcell,初搜角度为θ1时,所述步骤B中初搜角度的指定空间范围为[θ1cell/L1,θ1cell/L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搜索获得的输出功率,是由信号到达角度的方向向量和空间相关矩阵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间相关矩阵按功率最大准则、信噪比最大准则和信干比最大准则可分别表示为用户的信号空间相关矩阵、用户的信噪比空间相关矩阵和用户的信干比空间相关矩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的信号空间相关矩阵可以由接收信号直接组成,或由用户对天线的信道响应直接组成,或由用户对天线的信道响应的某个或者某些抽头直接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第1级搜索,还包括确定出次大输出功率和该次大输出功率所对应的用户到达角度;判断最大输出功率所对应的用户到达角度与次大输出功率所对应的用户到达角度是否为相邻区间;是相邻区间时,将该相邻区间作为初搜角度的指定空间范围进行步骤B的第2级搜索;不是相邻区间时,将两个区间作为初搜角度的指定空间范围分别进行步骤B的第2级搜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搜索对每个用户单独进行,可以是用户主径方向的一个到达角度或者是包括主径方向和其他径方向的多个到达角度。
CN 03121293 2003-03-31 2003-03-31 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26213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121293 CN1262130C (zh) 2003-03-31 2003-03-31 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
PCT/CN2004/000296 WO2004088347A1 (fr) 2003-03-31 2004-03-31 Procede d'estimation de la direction de l'arrivee d'un faisceau de fixation dans l'espa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121293 CN1262130C (zh) 2003-03-31 2003-03-31 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5048A true CN1535048A (zh) 2004-10-06
CN1262130C CN1262130C (zh) 2006-06-28

Family

ID=33102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121293 Expired - Lifetime CN1262130C (zh) 2003-03-31 2003-03-31 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262130C (zh)
WO (1) WO2004088347A1 (zh)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88846C (zh) * 2005-07-08 2008-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智能天线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波束赋形方法
CN101615943A (zh) * 2008-06-27 2009-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天线多子阵列系统的波达角估计方法
CN101860387A (zh) * 2009-04-09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达角估计的方法和系统
CN101349742B (zh) * 2008-08-29 2010-12-2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宽带相控阵阵元间距优化和频域多目标测频测向方法
CN101487888B (zh) * 2009-02-23 2011-01-26 重庆大学 一种空间谱谱峰搜索方法
CN101084633B (zh) * 2004-12-17 201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径搜索器、细化处理单元及进行波达方向估计的方法
CN102164374A (zh) * 2011-05-10 2011-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搜索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252382B (zh) * 2008-03-17 2012-01-25 成都国恒空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段信号极化与doa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2385048A (zh) * 2011-08-10 2012-03-21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均匀线阵的混合信号方向估计方法
CN101330304B (zh) * 2007-06-22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天线系统中计算到达方向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06114B (zh) * 2004-12-17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天线系统及扩频信号接收机
CN103701515A (zh) * 2013-12-11 2014-04-02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数字多波束形成方法
CN104168047A (zh) * 2014-08-13 2014-11-26 电子科技大学 利用压缩感知的单端时域波束搜索方法
CN105891771A (zh) * 2016-04-06 2016-08-2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提高估计精度的基于连续分布的角度估计方法与设备
CN106209705A (zh) * 2016-09-07 2016-12-07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稀疏信道的主径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6559118A (zh) * 2015-09-24 2017-04-0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大规模天线下用户终端方位角估计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090812A1 (zh) * 2016-11-20 2018-05-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基站和服务中心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8535698A (zh) * 2018-04-04 2018-09-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波束空间的米波雷达低仰角估计方法
CN109031305A (zh) * 2017-06-12 2018-12-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两阶段波束形成
WO2019096211A1 (zh) * 2017-11-16 2019-05-23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可重构天线的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
CN111679266A (zh) * 2020-06-18 2020-09-18 成都纳雷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毫米波雷达稀疏阵列栅瓣虚假目标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2578354A (zh) * 2020-02-28 2021-03-30 加特兰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确定目标物方位角的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30942A (zh) * 2020-02-28 2021-06-25 加特兰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目标物的方位角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278144A (zh) * 2023-11-22 2023-12-22 西安迅尔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侦察接收机低信噪比信号的检测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1453B (zh) * 2016-09-18 2018-12-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波束空间变换的二维波达角测定方法
CN109116297B (zh) * 2017-06-23 2022-09-27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一种被动雷达空间谱估计与合成波束的联合测向方法
US11710887B2 (en) * 2018-05-31 2023-07-25 Kymeta Corporation Satellite signal acquisition
CN109188345B (zh) * 2018-08-27 2023-03-10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去预延迟空时结构的相干信号源doa估计方法
CN109633520B (zh) * 2019-01-21 2023-03-2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均匀圆阵超分辨率空间谱估计方法
CN112946564B (zh) * 2021-04-12 2024-02-02 西北大学 基于dnn的波束空间的doa估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14830C2 (sv) * 1993-11-17 2001-04-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riktningsbestämning
US5786791A (en) * 1997-02-24 1998-07-28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angle of arrival of a signal transmitted by a remote uni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201167C (zh) * 1997-03-25 2005-05-11 西门子公司 方向评估方法
GB2337171A (en) * 1998-05-06 1999-11-10 Motorola Ltd Direction finder
JP2000147083A (ja) * 1998-11-06 2000-05-26 Ntt Mobil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c 到来角測定方法及び到来角測定器
JP4726306B2 (ja) * 2001-01-31 2011-07-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局及び方位決定方法
CN1199052C (zh) * 2001-05-26 2005-04-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接收信号波达方向估计准确度的方法

Cited B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6114B (zh) * 2004-12-17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天线系统及扩频信号接收机
CN101084633B (zh) * 2004-12-17 201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径搜索器、细化处理单元及进行波达方向估计的方法
CN100388846C (zh) * 2005-07-08 2008-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智能天线系统中的下行链路波束赋形方法
CN101330304B (zh) * 2007-06-22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天线系统中计算到达方向的方法及装置
CN101252382B (zh) * 2008-03-17 2012-01-25 成都国恒空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段信号极化与doa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1615943A (zh) * 2008-06-27 2009-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天线多子阵列系统的波达角估计方法
CN101615943B (zh) * 2008-06-27 2014-04-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天线多子阵列系统的波达角估计方法
CN101349742B (zh) * 2008-08-29 2010-12-2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用于宽带相控阵阵元间距优化和频域多目标测频测向方法
CN101487888B (zh) * 2009-02-23 2011-01-26 重庆大学 一种空间谱谱峰搜索方法
CN101860387B (zh) * 2009-04-09 2013-0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达角估计的方法和系统
CN101860387A (zh) * 2009-04-09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达角估计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64374A (zh) * 2011-05-10 2011-08-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波束搜索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385048A (zh) * 2011-08-10 2012-03-21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均匀线阵的混合信号方向估计方法
CN103701515A (zh) * 2013-12-11 2014-04-02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数字多波束形成方法
CN103701515B (zh) * 2013-12-11 2017-05-10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数字多波束形成方法
CN104168047B (zh) * 2014-08-13 2017-04-12 电子科技大学 利用压缩感知的单端时域波束搜索方法
CN104168047A (zh) * 2014-08-13 2014-11-26 电子科技大学 利用压缩感知的单端时域波束搜索方法
CN106559118A (zh) * 2015-09-24 2017-04-0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大规模天线下用户终端方位角估计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59118B (zh) * 2015-09-24 2020-03-2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大规模天线下用户终端方位角估计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91771A (zh) * 2016-04-06 2016-08-2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提高估计精度的基于连续分布的角度估计方法与设备
CN105891771B (zh) * 2016-04-06 2018-01-0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提高估计精度的基于连续分布的角度估计方法与设备
CN106209705B (zh) * 2016-09-07 2019-06-14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稀疏信道的主径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06209705A (zh) * 2016-09-07 2016-12-07 江苏中兴微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稀疏信道的主径估计方法及装置
WO2018090812A1 (zh) * 2016-11-20 2018-05-24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基站和服务中心中的方法和设备
US10757673B2 (en) 2016-11-20 2020-08-25 Shanghai Langb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in UE, base station and service center
CN109031305A (zh) * 2017-06-12 2018-12-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两阶段波束形成
CN109031305B (zh) * 2017-06-12 2022-11-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两阶段波束形成
WO2019096211A1 (zh) * 2017-11-16 2019-05-23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可重构天线的定位方法及定位系统
CN108535698A (zh) * 2018-04-04 2018-09-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波束空间的米波雷达低仰角估计方法
CN108535698B (zh) * 2018-04-04 2021-07-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波束空间的米波雷达低仰角估计方法
CN112578354A (zh) * 2020-02-28 2021-03-30 加特兰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确定目标物方位角的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30942A (zh) * 2020-02-28 2021-06-25 加特兰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目标物的方位角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78354B (zh) * 2020-02-28 2024-02-23 加特兰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确定目标物方位角的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79266A (zh) * 2020-06-18 2020-09-18 成都纳雷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毫米波雷达稀疏阵列栅瓣虚假目标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7278144A (zh) * 2023-11-22 2023-12-22 西安迅尔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侦察接收机低信噪比信号的检测方法
CN117278144B (zh) * 2023-11-22 2024-02-13 西安迅尔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侦察接收机低信噪比信号的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2130C (zh) 2006-06-28
WO2004088347A1 (fr) 2004-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2130C (zh) 一种估计固定波束空间到达方向的方法
CN1242566C (zh) 在通信系统中估计下行链路波束形成加权值的方法和设备
JP5641720B2 (ja) 到来方向推定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到来方向推定方法
CN1591973A (zh) 用于形成移动终端的阵列天线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CN1535046A (zh) 基于宽带天线的波束赋形方法及其装置
CN1381080A (zh) 天线分集装置
CN106802402B (zh) 基于双层平行圆阵列天线的doa估计方法
CN1129237C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字波束形成方法、模块及其阵列接收机
CN102045837A (zh) 移动节点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746697A (zh) 一种芯片可实现的多信号分类算法
CN109116295A (zh) 基于相控阵选取基线的无源测向算法
CN110244273A (zh) 一种基于均匀分布式阵列的目标角度估计方法
CN1753550A (zh) 利用波束成形增强定位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设备
CN1574683A (zh) 搜索基站的分布式信号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285627A (zh) 时分复用信道的天线阵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CN1207859C (zh) 空时解相关码分多址多径信号波达方向估计方法和装置
CN1139192C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上行接收自适应阵列的方法及其接收机
CN102035588A (zh) 基于角度信息的发射多播赋形方法及系统
CN113960594A (zh) 一种相控阵雷达搜索方法及系统
CN1731706A (zh) 车域网中环形阵列波束形成的装置
CN1475054A (zh) 确定通信系统中工作条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199052C (zh) 一种提高接收信号波达方向估计准确度的方法
CN1186895C (zh) 智能天线中一种三维波束形成方法
CN113917388A (zh) 一种使用混合adc的doa估计和定位方法
CN1160890C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字波束形成方法、模块及其阵列接收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510

Pledge (preservation): Pledge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004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8

Pledgee: CHINA DEVELOPMENT BANK

Pledgo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SHANGHAI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gistration number: 2007110000354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7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707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2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