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3554A - 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3554A
CN1523554A CNA2004100048793A CN200410004879A CN1523554A CN 1523554 A CN1523554 A CN 1523554A CN A2004100048793 A CNA2004100048793 A CN A2004100048793A CN 200410004879 A CN200410004879 A CN 200410004879A CN 1523554 A CN1523554 A CN 1523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splay device
image display
nonselection mod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48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睦三
佐川雅一
楠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523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35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02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1/04Rotational or centrifugal casting, i.e. coating the inside of a mould by rotating the mould
    • B29C41/042Rotational or centrifugal casting, i.e. coating the inside of a mould by rotating the mould by rotating a mould around its axis of symmetr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1/38Moulds, cores or other substr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1/42Removing articles from moulds, cores or other substr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1/46Heating or cool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72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9L2031/7722Block-shap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67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other than drivers for liquid crystal, plasma or OLED displ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6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09Crosstalk reduction, i.e. to reduce direct or indirect influences of signals directed to a certain pixel of the displayed image on other pixels of said image, inclusive of influences affecting pixels in different frames or fields or sub-images which constitute a same image, e.g. left and right images of a stereoscopic displa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4Display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将亮度调制元件排列成矩阵状,能降低功耗。它具有多个亮度调制元件、多个扫描电极、多个数据电极、第一驱动单元、以及第二驱动单元,其中:在某一时刻,上述扫描电极被分为施加了扫描脉冲的呈选择状态的电极以及除此以外的呈非选择状态的电极,呈上述选择状态的扫描线的条数为nl条,呈上述非选择状态的扫描线被分为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以及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呈比处于上述选择状态的扫描线高的阻抗状态,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呈比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低的阻抗状态,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的条数为大于等于nl×2条。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显示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特别是涉及适用于将多个亮度调制元件配置成矩阵状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有效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将多个亮度调制元件配置成矩阵状的图像显示装置中,有液晶显示器、场致发射显示器(FE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所谓亮度调制元件,是通过加压使亮度变化的元件。这里所谓亮度,在液晶显示器的情况下对应于透射率或反射率,在如场致发射显示器或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所示使用发光元件的显示器的情况下,对应于发光的亮度。
这样的显示器具有能使图像显示装置的厚度薄的优点。
因此,作为携带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特别有效。
作为表示这些背景技术的文献,有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3、非专利文献4、非专利文献5等。关于这些文献,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专利文献1]特开平2002-162927
[非专利文献1]1997 SI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DigestTechnical Papers,1073页~1076页(1997年5月发行)
[非专利文献2]1999 SI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DigestTechnical Papers,pp.372~375(1999.5月)
[非专利文献3]EURODISPLAY’90、10th  International DisplayResearch Conference Proceedings(Vde-verlag、Berlin、1990)、pp.374~377
[非专利文献4]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Vol.34、Part 2、No.6A、pp.L705~L707(1995)
[非专利文献5]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Vol.36、Part 2、No.7B、pp.L939~L941(1995)
在携带式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功耗小是重要的特性。另外,在固定式或台式的显示装置中,从能量的有效利用的观点、或从降低显示装置的发热的观点来说,也希望功耗小。可是,迄今,有亮度调制元件的电容在充放电时的功率大成为功耗大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将单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配置成矩阵状的图像显示装置中,例如在本申请人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将非选择电极设定成高阻抗,来降低充放电功率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将非选择扫描线的阻抗设定成比选择扫描线的阻抗还高的状态,实际上减少数据线电路的负载容量,因此也就降低了充放电功率。另一方面,在该方法中,高阻抗状态的电极的电位呈浮动状态,因此电位不一定。即,在高阻抗状态的电极上感应出非谋求的电压(感应电压)。
在上述的公开例中,公开了基于该感应电压容易呈特定极性,通过将单极性亮度调制元件的亮度调制特性组合起来,使该感应电压不容易影响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方法。
可是,在原理上对于高阻抗状态的电极来说是不一定的,所以有时感应出非谋求的电压,也会影响显示状态。在本申请人的专利文献1中,对该问题公开了通过只使与选择扫描线相邻的扫描线呈低阻抗状态,来控制感应电压的方法。
可是,在原理上对于呈高阻抗状态的电极来说是不一定的,所以在采用上述的众所周知的例子中公开的方法的情况下,有时感应出非谋求的电压,会影响显示状态。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详细说明以往公开的驱动方法的课题。这里,作为亮度调制元件,说明使用薄膜电子源和荧光体的组合的例子。图2是亮度调制元件矩阵的简略结构图。在行电极310和列电极311的各个交点上形成亮度调制元件301。另外,在图2中虽然示出了3行×3列的情况,但实际上在构成显示装置的像素、或彩色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只配置与子像素(sub-pixel)的个数相当的亮度调制元件。即,行数N及列数M在典型例中,分别为N=数百至数千行,M=数百至数千列。
另外,在彩色图像显示的情况下,用红、蓝、绿各子像素(sub-pixel)的组合形成一个像素(pixel),但在本说明书中,相当于彩色图像显示时的子像素(sub-pixel)的部分也称为“像素”。或者,有时将单色显示时的像素、彩色显示时的子像素统称为“点”。
图3是说明现有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用的时序图。从行电极驱动电路41将振幅(VK)为负极性的脉冲(扫描脉冲750)加在行电极310中的一条(被选择的行电极)上,同时,从列电极驱动电路42将振幅(Vdata)为正极性的脉冲(数据脉冲760)加在列电极311中的某一条(被选择的列电极)上。为了使两个脉冲重叠的亮度调制元件301发光,施加足够的电压进行发光。
在不施加振幅(Vdata)为正极性的脉冲的亮度调制元件301中,不施加足够的电压就不会发光。依次选择选择的行电极310、即施加扫描脉冲的行电极310,对应于该行,加在列电极311上的数据脉冲也变化。如果在半帧期间内对全部行这样进行扫描,则能显示对应于任意图像的图像。在矩阵型显示装置中,驱动电路的无效功耗很成问题。所谓无效功耗,是对进行驱动的元件的静电电容进行充放电时消耗的功率,无助于发光。
现在,假设每一个亮度调制元件301的静电电容为Ce。从图2可知,NCe大小的负载电容连接在各列电极驱动电路42上。因此,在将数据脉冲加在每一行m个亮度调制元件上的情况下,mNCe大小的负载电容连接在全部列电极驱动电路42上。使该负载电容充放电的功率是上述的无效功耗。假设1秒钟改写画面的次数(半帧频率)为f,用下式(1)表示列电极驱动电路42中的无效功率(Pdata)。
Pdata=f·N2·M·Ce·(Vdata)2               (1)
其次考虑使除了施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线以外呈浮动状态的情况(图4)。假设是这样,由于实际上数据线电路的负载电容降低,所以列电极驱动电路42中的无效功率降低。使非选择状态的扫描线呈浮动状态时,使非选择状态的扫描线呈高阻抗状态即可。例如在本申请人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采用该方法的无效功率降低方法。
用下式(2)表示该情况下的数据线电路总体的负载电容。
式(2)[数学式1]
C col ( m ) = { m + m ( M - m ) ( N - 1 ) M } C e
该负载电容在m=M/2时达到最大值。在将非选择状态的扫描线连接在低阻抗上的驱动方法中,虽然数据线的负载电容在m=M时达到最大值,但与该最大值相比,将非选择状态的扫描线连接在高阻抗上的驱动方法中的最大值降低到1/4。另一方面,如果使非选择扫描线呈浮动状态,则由于电位呈不定状态,所以这些扫描线有可能对显示图像产生影响。可是,如在本申请人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内容所述,非选择扫描线中感应的电压的极性感应出特定方向的电位。即,用下式(3)表示非选择扫描线上感应的电压VF,scan。
式(3)
VF,scan=(m/M)Vdata=x Vdata
式中,x=m/M是一行中呈导通状态的亮度调制元件的个数的比例,称为点亮率。Vdata是数据脉冲的振幅电压。点亮率x为正或零。因此,如图4中的驱动波形所示,在使Vdata为正电压的情况下,感应电压VF.scan为正或零。在图4的情况下,负电压被加在扫描线上时调制亮度,所以该感应电压是不引起亮度调制的极性。因此,通过用单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连接在感应电压的极性不调制亮度的方向上,能使感应电对显示图像的影响充分小。
这里,说明“单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即使施加逆极性的电压也不发光、更一般地说,意味着只用正极性对亮度调制状态不呈选择状态的元件进行亮度调制,称为“单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与此不同,即使施加逆极性的电压也发光、或者意味着用正反两种极性对亮度调制状态呈选择状态的元件进行亮度调制,称为“双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
由上述可知,所谓“逆极性时不进行亮度调制”,是即使施加逆极性电压,也不发生显示的互相干扰的程度即可。即使是施加逆极性电压时亮度调制极其微小的元件,人的眼睛也看不见它,或者如果处于作为显示装置不成问题的范围的亮度调制状态,则实际上呈现“不进行亮度调制”,所以看作“单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
更详细地说明单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考虑具有图5(a)、(b)所示的亮度-电压特性的亮度调制元件。这里作为亮度调制元件,以发光元件为例进行说明。在图5中纵轴表示亮度,即在发光元件的情况下表示亮度,横轴表示加在亮度调制元件上的电压。在图5(a)所示的特性中,如果施加正极性的电压,则亮度增加,但在施加负极性的电压的情况下,实际上亮度为零。即,有(a)所示特性的亮度调制元件呈单极性。另一方面,在图5(b)中,即使施加了负极性的电压时亮度也变化。即,有(b)所示特性的亮度调制元件呈双极性。
用这些亮度调制元件构成N行×M列的矩阵,考虑施加了图4所示的驱动电压的情况。将呈负电压Vk的扫描脉冲加在被选择的行上,呈半选择状态(“half-selected”)。呈正电压Vdata的数据脉冲加在选择行中欲点亮的亮度调制元件的数据线上。因此,位于选择扫描线和选择数据线的交点上的亮度调制元件发光(图中C点)。
这时在呈非选择状态的扫描线上感应出用式(3)表示的电压VF,scan。因此,呈-VF,scan的电压被加在位于非选择扫描线和非选择数据线的交点上的亮度调制元件上(图中D点)。在图5(b)所示的双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的情况下,利用该感应电压-VF,scan微弱地发光(图中D点)。即,非谋求的亮度调制元件发光。因此,显示画面混乱。这是使非选择扫描线呈高阻抗时的问题。
通过使用单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能解决该问题。在图5(a)所示的单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的情况下,即使施加-VF,scan,也不发光(图中D点)。因此,即使使非选择扫描线呈高阻抗,也不会发生显示的混乱。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扫描脉冲为负电压,数据脉冲为正电压的情况。反之,不言而喻,扫描脉冲为正电压,数据脉冲为负电压的情况也完全相同。在该情况下式(6)也成立,扫描电极上感应的电压VFG,scan变成负电压。这是因为对亮度调制元件来说,呈逆极性,所以如果使用单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如上所述,不会发生误显示。
双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的例子有液晶元件、薄膜型无机电致发光元件等。在单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中,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与荧光体组合的电子发射元件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也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如果施加正向电压则发光,但在逆极性电压下不发光的二极管特性。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例如被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中。或者,聚合物型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被记载在非专利文献2中。
将荧光体和电子发射元件组合起来的亮度调制元件的例子,例如记载在非专利文献3中。在该例中,电子发射元件由电子发射片和将电场加在发射片上的栅极构成。如果使栅极对发射片施加正电压,则电子从发射片发射,使荧光体发光,但在施加了负电压的情况下,不发射电子。即是单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
如上所述,在本申请人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用单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能减少感应电压对显示画面的影响。可是,在呈浮动状态的扫描电极上有时感应出亮度调制元件的正极性电压。例如,通过相邻的扫描电极之间的电容耦合,施加扫描脉冲时有时在相邻的扫描线上感应出正极性的电压。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本申请人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只使与施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线相邻的扫描线呈低阻抗状态的方法。
可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方法中,有时也能不防止正极性的感应电压的发生。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将正极性的感应电压的发生抑制在最小限度内,在用单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构成的显示装置中,使对显示画面的影响达到最小限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图像显示装置中,能降低亮度调制元件矩阵中的无效功率的技术。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呈高阻抗状态的电极的感应电压进一步稳定化,从而稳定地进行图像显示的技术。另外,在使用将电子发射元件和荧光体组合起来的亮度调制元件的显示装置中,如果有呈浮动状态的电极,则还有由于施加在荧光体上的高电压而容易发生异常放电的问题。
本申请所公开的发明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案可简单地说明如下。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它具有施加正极性的电压时调制亮度,且施加逆极性的电压时不调制亮度的多个亮度调制元件,具有互相平行的多个扫描电极以及互相平行的多个数据电极,上述亮度调制元件配置在上述扫描电极和上述数据电极的交点上,还具有连接在上述多个扫描电极上的输出扫描脉冲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连接在上述多个数据电极上的第二驱动单元,该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某一时刻,上述扫描电极被分为施加了扫描脉冲的呈选择状态的电极以及除此以外的呈非选择状态的电极,呈上述选择状态的扫描线的条数为nl条,呈上述非选择状态的扫描线被分为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以及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呈比处于上述选择状态的扫描线高的阻抗状态,且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呈比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低的阻抗状态,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的条数为大于等于nl×2条。
即,用数学式说明如下。假设处于选择状态的扫描线的阻抗为Z(SEL),呈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下的阻抗为Z(NS,HZ),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下的阻抗为Z(NS,LZ),处于选择状态的扫描线的条数为N(SEL),处于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的扫描线的条数为N(NS,HZ),处于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的扫描线的条数为N(NS,LZ),则Z(SEL)<Z(NS,HZ),而且Z(NS,LZ)<Z(NS,HZ),而且N(NS,LZ)≥2×N(SEL)成立。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它具有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施加正极性的电压时调制亮度,且施加逆极性的电压时不调制亮度的多个亮度调制元件,具有互相平行的多个扫描电极以及互相平行的多个数据电极;连接在上述多个扫描电极上的输出扫描脉冲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连接在上述多个数据电极上的第二驱动单元,该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扫描电极被设定成施加了扫描脉冲的选择状态、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以及低阻抗的非选择状态至少三种状态,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呈比上述呈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低的阻抗状态,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和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交替地重复。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它有多个施加正极性的电压时调制亮度,而且施加逆极性的电压时不调制亮度的亮度调制元件,有互相平行的多个扫描电极、以及互相平行的多个数据电极,有连接在上述多个扫描电极上的输出扫描脉冲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连接在上述多个数据电极上的第二驱动单元,该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驱动单元呈施加扫描脉冲的选择状态、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以及低阻抗的非选择状态至少三种状态,输出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时的输出阻抗是比输出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时的输出阻抗低的阻抗,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和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交替地重复。
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它具有多个由电子发射元件和荧光体构成的亮度调制元件,具有互相平行的多个扫描电极以及互相平行的多个数据电极,还具有连接在上述多个扫描电极上的输出扫描脉冲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连接在上述多个数据电极上的第二驱动单元,该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扫描电极具有施加了扫描脉冲的选择状态、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以及低阻抗的非选择状态至少三种状态,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呈比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低的阻抗状态,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和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交替地重复。
图6是表示在某一行电极310上工作时出现的电压波形的图。在图6中,是由60条行电极310、60条列电极311构成的薄膜电子源矩阵的观测波形。该图中每一水平刻度为2ms,每一垂直刻度为2V。负极性脉冲(图中a)是扫描脉冲,图中右侧的正极性脉冲(图中b)是反相脉冲。只施加这两个脉冲时呈低阻抗状态,在除此以外的期间呈低阻抗状态。除此以外出现的正极性脉冲(图中c)是在高阻抗期间感应的感应电位。如上所述这是由于薄膜电子源的作用而呈负极性,不引起电子发射。另一方面,在施加了扫描脉冲后至施加反相脉冲为止的期间(图中d),感应负极性电压。这是由于施加了负极性的扫描脉冲产生的影响、以及将负极性的扫描脉冲加在相邻的行电极310上而产生的感应电位。
由该图可知,一旦感应出正极性的感应电压,就有持续的倾向。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将处于非选择状态的扫描线设定为适当的呈低阻抗的非选择电压,防止正极性的感应电压继续或持续地加在呈非选择状态的扫描线上。由此谋求图像显示的稳定化。
这样在本发明中,处于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扫描线的条数增加。因此,担心无效功率增加。于是,计算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无效功率。
考虑有效扫描线的条数为N条、数据线的条数为M条的矩阵显示器。假设在某一瞬间,施加扫描脉冲的扫描线为1条,呈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扫描线的条数为n0-1条。这里所谓有效扫描线数,是指将扫描电极的条数N0除以同时进行扫描的扫描线的条数所得的值。例如,在某一时间内只有一条扫描线进行扫描(“一行同时驱动方法”)的情况下,N=N0。另外,将画面上下分成两部分,在使上半部分区域中和下半部分区域中的扫描线各一条同时进行扫描的驱动方法的情况下(“两行同时驱动方法”),N=N0/2。
图7是该情况下的等效电路图。是表示选择m条列电极311,将(M-m)条非选择列电极311固定在接地电位时的等效电路的图。如图7所示,将1条选择扫描线和(n0-1)条非选择扫描线合起来的合计n0条扫描线呈低阻抗状态,剩余的(N-n0)条扫描线呈浮动状态。用下式(4)表示这时的m条选择列电极311总体的负载电容。
式(4)[数学式2]
C col ( m ) = { n 0 m + m ( M - m ) ( N - n 0 ) M } C e
= NMC e { x ( 1 - x + bx ) }
式中b=n0/N是将呈低阻抗状态的扫描线除以有效扫描线条数所得的值(在以下的本说明书中,称为低阻抗比率),x=m/M是一行中点亮的点的比例(点亮率)。如上所述,数据线的无效功率与用(4)式表示的数据线的负载电容成正比。因此,如果知道了数据线的负载电容的值,就能知道无效功率的大小。图8是将数据线的负载电容作为点亮率的函数,划成曲线的图。该图是取N=500进行计算的。求出低阻抗扫描线的条数n0=1、10、50、100。这样数据线的负载电容随着点亮率x而变化。用下式(5)表示负载电容的点亮率的最大值。
式(5)
Ccol(max)=NMCe/{4(1-b)}
n0=1对应于只是选择扫描线呈低阻抗的情况,所以相当于现有的驱动方法。如果拿现有的驱动方法(n0=1)的负载电容的增加部分来看,则n0=10(低阻抗比率b=10/500)时,限于增加2%。即使n0=50(b=10%),负载电容的增加限于10%。
与将非选择扫描线全部设定为低阻抗的非选择电位的驱动方法(称为“固定电位驱动”)相比,在将非选择扫描线全部设定为高阻抗的驱动方法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数据线电路的无效功率降低到1/4(=25%)。因此,如果将低阻抗比率b限于10%左右,则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的数据线电路的无效功率限于固定电位驱动时的28%,无损于低功率效果,能获得显示图像的稳定化效果。
另外,这里所谓“固定电位”意味着相对于浮动电位的“固定电位”。即,指设定值和实际布线上的电位一致的状态,实际上是低阻抗状态。换句话说,未必意味着时间性地固定为一定电位。
本发明的上述的及其他的目的和新的特征,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述及附图会十分明了。
对由本申请中公开的发明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方案的效果简单地说明如下。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则能降低伴随亮度调制元件所具有的电容成分的充放电的无效功率,能降低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用的图。
图2是表示亮度调制元件矩阵的简略结构图。
图3是说明使用亮度调制元件矩阵的现有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用的图。
图4是说明使用亮度调制元件矩阵的现有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用的图。
图5是模式地表示单极性和双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的亮度调制特性与电压的关系。
图6是在现有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观测到的噌高阻抗状态的扫描电极上的电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的点亮率和负载电容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电子源板的薄膜电子源矩阵的一部分结构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电子源板和荧光显示板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将驱动电路连接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显示面板上的状态的接线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驱动波形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电子源板的薄膜电子源矩阵的一部分结构的平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16是表示将驱动电路连接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显示面板上的状态的接线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驱动波形的图。
图18是在本发明中将亮度调制元件和电极抽出后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行电极驱动电路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的行电极驱动电路的另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电子源板的薄膜电子源矩阵的一部分结构的平面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23是表示将驱动电路连接在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显示面板上的状态的接线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的驱动波形的图。
图25是表示本说明书中的扫描期间、非扫描期间的定义的电压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另外,在说明实施形态用的全部图中,具有同一功能的部分标以同一标记,不进行重复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图像显示装置这样构成:使用将作为电子发射电子源的薄膜电子源矩阵和荧光体的组合而形成各点的亮度调制元件的显示面板,将驱动电路连接在该显示面板的行电极及列电极上。
所谓薄膜电子源,是一种具有将绝缘层等电子加速层插入两个电极(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之间的结构的电子发射元件,是将在电子加速层中加速了的热电子经由上部电极发射到真空中的元件。作为薄膜电子源的例子,已知有:用金属-绝缘体-金属构成的MIM电子源、将多孔硅等用于电子加速层的冲击电子面发射元件(例如,非专利文献4)、将半导体-绝缘体层叠膜用于电子加速层的元件(例如,非专利文献5)等。
以下说明使用MIM电子源的例。这里,由形成了薄膜电子源矩阵的电子源板和形成了荧光体图形的荧光显示板构成显示面板。
图9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电子源板的薄膜电子源矩阵的一部分结构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电子源板和荧光显示板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另外,图11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剖面图,该图(a)是沿图9及图10所示的A-B切断线的剖面图,该图(b)是沿图9及图10所示的C-D切断线的剖面图。但是,在图9及图10中,省略了基板14。
另外,在图11中,高度方向的比例尺是任意的。即,下部电极13或上部电极总线32等的厚度为数微米以下,但基板14和基板110的距离为1~3mm左右的长度。
另外,在以下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说明中,虽然用3行×3列的电子源矩阵的附图进行说明,但这些图是表示多个行数、列数的电子源矩阵中的一部分的图。典型的显示面板中的行数和列数为数百行至数千行、以及数千列。
在图9及图11中,在下部电极13(作为扫描线用)和上部电极总线32(作为数据线用)的交叉部分上构成薄膜电子源。薄膜电子源是将上部电极11、隧道绝缘层12、下部电极13层叠起来的结构。上部电极11连接在上部电极总线32上。如果将上部电极11呈正极性的电压加在上部电极11和下部电极13之间,则在隧道绝缘层12中电子被加速,生成热电子,经由上部电极11,电子被发射到真空中。
另外,在图9中,用虚线包围的区域35表示电子发射部(本发明的电子源元件)。
该电子发射部35是用隧道绝缘层12规定的场所,电子从该区域内发射到真空中。电子发射部35由于被上部电极11覆盖,所以在平面图中不出现,用虚线表示。
本实施形态的荧光显示板由在钠玻璃等基板110上形成的黑底120、红(R)·绿(G)·蓝(B)荧光体(114A~114C)、以及在它们上面形成的金属背膜122(电子加速电极)构成。另外,基板110和基板14之间的距离为1~3mm左右。
使显示面板内部呈真空时,为了防止大气压的来自外部的力造成的显示面板的破损,插入隔板60。
因此,将厚度为3mm的玻璃用于基板14、基板110,在制作显示面积为宽4cm×长9cm左右以下的显示装置时,由于基板110和基板14本身的机械强度经得住大气压,所以不需要插入隔板60。
例如,如图10所示,隔板60的形状呈长方体形状。另外,这里虽然每3行设置一个隔板60作为支柱,但在机械强度耐得住的范围内,减少支柱数(配置密度)也没关系。作为隔板60,是玻璃制的或陶瓷制的,排列配置板状或柱状的支柱。
粘接后的显示面板进行1×10-7Torr左右的真空排气,进行封装。为了将显示面板内的真空度维持在高真空,在封装前或封装后,在显示面板内的规定的位置(图中未示出)进行吸气膜的形成或吸气材料的激活。例如在本申请人的特开平2002-162927中公开了图9、图10、图11所示结构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图12是表示将驱动电路连接在本实施形态的显示面板上的状态的接线图。
行电极310(在本实施形态中与下部电极13一致)连接在行电极驱动电路41上,列电极311(在本实施形态中与上部电极总线32一致)连接在列电极驱动电路42上。
这里,各驱动电路(41、42)和电子源板的连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例如,用各向异性导电膜加压粘接带载封装体的方法;或者将构成各驱动电路(41、42)的半导体芯片直接安装在电子源板14上的芯片载于玻璃板等方法。3~6KV左右的加速电压经常从加速电压源43加在金属背膜122上。
图1是表示从图12所示的各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压的波形的一例的总体像的时序图。另外,在该图中,虚线表示高阻抗输出。实际上使输出阻抗为1~10MΩ左右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为5MΩ。
将扫描脉冲750依次加在行电极310(扫描电极)上。将数据脉冲760加在列电极311上。在同时施加了扫描脉冲750和将数据脉冲760的像素中,足够的电压被加在上部电极11和下部电极13之间,电子被发射。利用加在荧光板上的加速电极122上的加速电压,该电子被加速,此后,冲击荧光体114,激励荧光体发光。
通过扫描全部行电极310,在显示面板上显示图像。在视频信号的一帧期间内,在行电极310上施加一次反相脉冲755。利用反相脉冲755,与电子发射时相反,逆极性的电压加在薄膜电子源上,因此,薄膜电子源的寿命特性提高。如果在视频信号的回扫线期间施加反相脉冲755,则与视频信号的匹配性好。
图13是图1中的时序的详图。在时刻t(1),扫描脉冲760加在行电极310R1上,呈选择状态。如果数据脉冲760同时加在列电极311C1、C2上,则像素(R1、C1)和(R1、C2)的荧光体发光。
在时刻t(2),扫描脉冲750加在行电极310R2上,呈选择状态。如果数据脉冲760同时加在列电极311C1上,则像素(R2、C1)的荧光体发光。这样,在图13中如果施加电压波形,则图12中的斜线部分的像素发光。通过改变数据脉冲760的波形,能使任意的像素发光。在图13中,行电极310上施加的电压波形图中的虚线部分呈高阻抗状态。在时刻t(2),虽然扫描脉冲750加在行电极310R2上,,但在该期间,相邻的行电极310R1变成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751。所谓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是指将驱动电路的输出阻抗设定得比高阻抗状态时低,而且是非选择状态,即在本实施例中不施加扫描脉冲750的状态。
在时刻t(5)及t(8)中,行电极310R1再次呈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751。从图13可知,在某一时刻,例如在在时刻t(8),通过施加扫描脉冲750,处于选择状态的行电极的条数n1为行电极R8一条。另一方面,呈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扫描线的条数为行电极R1、R4和R7三条,变成大于等于n1×2。
由于被施加扫描脉冲750的行电极R8也呈低阻抗状态,所以处于低阻抗状态的行电极的条数n0为4条。这相当于(4)式中的n0。通常,由于行电极的条数N为500条至1000条,所以b=n0/N为0.6%~0.3%左右。因此,根据(4)式通过计算,设定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所引起的无效功率非常小。
[实施例2]
用图14、图15、图16、图17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装置这样构成:使用将作为电子发射电子源的薄膜电子源矩阵和荧光体的组合起来,而形成各点的亮度调制元件的显示面板,将驱动电路连接在该显示面板的行电极及列电极上。
图14表示构成实施例2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中的阴极板的平面图。图15、图16是构成实施例2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剖面图。图14所示的A-B之间的剖面对应于图15(a),C-D之间的剖面对应于图15(b)。在本实施例中,在行电极310(与上部电极总线32相同)和列电极311(与下部电极13相同)的交点上形成薄膜电子源。在图14中,电子从电子发射部35发射出来。被发射的电子利用加在金属背膜122上的电压而被加速后,照射在荧光体114A、114B、114C上,激励荧光体发光。
在图14、图15、图16中虽然示出了4行×3列的矩阵,但在实际的显示装置中行数为数百行至数千行,列数为数千列。这些图是表示其中的一部分的图。如图14及图15(a)所示,将隔板电极315设置在第二行的行电极310和第三行的行电极310之间。隔板电极315呈接地电位。而且将隔板60设置在隔板电极315上。隔板60具有适当的电阻值的导电性。隔板60的上端连接在金属背膜122上,下端连接在隔板电极315上。因此,隔板60附近的电场分布在荧光面板110和基板14之间是均匀的。另外,电子照射在隔板60上,即使在使隔板带电的情况下,也能使所带的电荷流入金属背膜122或隔板电极315中,所以能除去带电。这样,能确保隔板60附近的电场分布均匀,防止使电子束轨道歪斜等的不良影响。隔板条数随着所使用的基板的厚度和电极的间距等的不同而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在40条行电极上设置了一条隔板。
图16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的连线。各行电极310连接在行电极驱动电路41上,各列电极311连接在列电极驱动电路42上。隔板电极315设定为与行电极310或列电极311大致相同的电位即可。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为接地电位。金属背膜122连接在加速电压源43上。
图17示出了行电极驱动电路41的输出电压波形(R1、R2、…)及列电极驱动电路42的输出电压波形(C1、C2、…)。图中虚线表示行电极驱动电路41的输出呈高阻抗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将高阻抗状态下的阻抗设定为5MΩ。
在时刻t(1)将正电压扫描脉冲750加在行电极310R1上。在本实施例中将扫描脉冲的振幅Vscan设定为+5V。同时将负电压数据脉冲760加在列电极311C1、C2上。这里将数据脉冲的振幅Vdata设定为-3V。于是,扫描脉冲和数据脉冲重叠地加在点(1、1)及点(1、2)上,所以8V大小的电压加在薄膜电子源上,引起电子发射。发射的电子利用金属背膜122加速后,冲击荧光体114,激励荧光体,使其发光。
在时刻t(2),将扫描脉冲750加在行电极R2上。同时将数据脉冲760加在列电极311C1上。于是,点(2、1)发光。另外,在时刻t(2),将行电极R1设定为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电压。这里设定为0V。
这样通过将扫描脉冲和数据脉冲组合起来,能使任意的点发光。在图17所示的驱动波形中,图16中的虚线部分的点发光。这是标准的线顺序驱动方法。如果扫描全部行电极(即扫描线),则能显示一个图像。将它称为一帧期间。通过重复地进行该工作,显示动态图像。
一帧期间被分成将扫描脉冲750依次加在扫描线上的“扫描期间”,以及扫描脉冲不加在任何扫描线上的“非扫描期间”(图25)。如图25所示,本说明书中定义的所谓“扫描期间”,指扫描脉冲加在某一条扫描线上的期间。如果非扫描期间对应于视频信号的回扫线期间,则与视频信号的匹配性好。在本实施例中,在非扫描期间内施加反相脉冲755。如上所述,反相脉冲一旦引起电子发射,由于呈逆极性电压,所以不引起电子发射,无助于发光。可是,有助于薄膜电子源的长寿命化。
在扫描期间内,不施加扫描脉冲的期间(在图17中,例如行电极R1的情况在时刻t(2)以后的期间)是非选择期间。施加了扫描脉冲750后,一旦成为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751(时刻t(2))后,呈高阻抗状态(图17中的虚线,从时刻t(3)至t(5)的期间)。此后,在时刻t(5),呈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751。然后在时刻t(6)以后再次呈高阻抗状态。这样在非选择期间,使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与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适当地反复。因此,如上所述,能降低无效功率,同时能没有互相干扰。以下用图17说明在扫描期间内在任意时刻,将呈低阻抗状态的扫描线设定为n0条的一种方法。这里,所谓扫描期间,指从一帧期间将回扫线期间除去后的期间。换句话说,扫描期间相当于依次施加扫描脉冲的期间。
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一行的选择期间的时间幅度为1H,以1H为单位显示时间幅度(参照图17)。将扫描脉冲750加在行电极第一行R1上后,在1H期间内为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751。此后,在每1np[H]设定为低阻抗的非选择状态751。第二行R2呈使第一行R1的波形移动了1H时间部分的波形。第三行R3以后也一样,使前一行的波形呈移动了1H时间部分的形态。如果这样处理,则在扫描期间的任意时刻,处于低阻抗的非选择状态751的行电极的条数为N/np。这里N是行电极的条数。如果与处于选择状态的行电极的条数n1一致,则处于低阻抗状态的行电极的条数n0为
式(7)
n0=(N/np)+n1
因此,处于低阻抗状态的行电极的比例(低阻抗比率)b=n0/N和np之间的条件,以下的关系式成立。
式(8)[数学式3]
b = 1 n p + n 1 N
在图17中为了容易看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751的设定图形,使np=3[H],但实际上例如假设np=20[H],N=480,n1=1,则b=5.2%,所以如图8所示,由于无效功率的增加部分被抑制得很微小,所以很好。
另外,在用电子发射元件和荧光体的组合作为亮度调制元件的显示装置中,如果使接触真空表面的电极呈浮动电位,则存在由于加在荧光体上的高压而诱发弧光放电等异常放电的问题。这是因为被发射到真空中的电荷引起呈浮动状态的电极带电。在本实施例中,行电极310接触在真空表面上。如果采用本发明的驱动方式,则在一帧中行电极310适当地被设定为低阻抗状态,防止带电,能不发生异常放电。例如,在图17所示的例中,行电极310被设定成每隔np[H]逐次降低阻抗的状态。这样,本发明在用电子发射元件和荧光体的组合作为亮度调制元件的显示装置中特别有效。
本发明的高阻抗状态下的阻抗值的优选范围如下设定。图18是在显示面板中抽出了亮度调制元件301、行电极310、以及列电极311后的模式图。行电极310相当于显示面板中的扫描线。电阻R表示行电极驱动电路的输出阻抗。在本实施例中,亮度调制元件301是薄膜电子源和荧光体的组合。
考虑使列电极311的电压振幅变化ΔV的情况。用电阻R限制从行电极驱动电路供给的电流,所以亮度调制元件的端电压VEL的变化量ΔVEL按照下式(9)变化。
式(9)
ΔVEL=ΔV(1-exp[-t/τ])
τ=RCL
式中CL是行电极的负载电容。即,是连接在1条行电极上的亮度调制元件中施加了ΔV脉冲的全部电极的电容和布线之间的杂散电容的合计值。
假设一条扫描线的选择时间幅度为1H。在τ=5H的情况下,将变化了ΔV的电压加在列电板上,1H后的元件间电压的变化量ΔVEL只为0.18×ΔV。在本发明中成问题的无效功率与(ΔVEL)的二次方成正比,所以可知在τ=5H的情况下,能获得充分的低功率效果。
即,如果设定阻抗R的值,以使τ≥5H,就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这是本发明中的高阻抗状态的定义。图19是表示行电极驱动电路41的结构的一例的图。输出(output)连接在各行电极310上。选择某行电极时,如果将开关电路SW1连接在选择(SEL)侧,则从扫描脉冲发生电路输出的扫描脉冲被加在该行电极上,呈选择状态。另一方面,在使该行电极呈非选择状态的情况下,将开关电路SW1连接在非选择(NS)侧。在将开关电路SW2断开的情况下,呈用电阻R规定输出阻抗的高阻抗状态。在图19中,V(NS,LZ)表示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的电位,V(NS,HZ)表示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的电位。
在本实施例中,V(NS,LZ)、V(NS,HZ)都被设定为接地电位。图20是表示行电极驱动电路41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图。在该例中,除了图19所示的结构以外,追加限压电路。即,为了将高阻抗状态时的行电极的电位变化限制在一定范围,通过二极管连接在高电平限制电位VLH和低电平限制电位VLL上。在该电路结构中,高阻抗状态时的行电极的电位变化被限制在VLH和VLL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VLH=1V,VLL=-5V。VLH和VLL的设定值的绝对值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构成显示面板的亮度调制元件是单极性部件。即,在本实施例中,行电极变化成正电位是正向变化,所以有可能引起显示的互相干扰,因此电位变化允许度小。另一方面,行电极变化成负电位是逆极性变化,所以不会引起显示的互相干扰。因此,负电压侧的电位变化允许度大。
如后面所述,如果限压电路工作,则该扫描线呈低阻抗,所以低功率效果暂时降低。因此,为了最大限度获得低功率效果,尽量使限压器的允许电压范围大,最好使限压器不工作。在本发明中,灵活使用亮度调制元件的单极性特性,将逆极性方向的允许电压设定得大,来实现它。或者,也可以只在亮度调制元件的正极性电压一侧设定限压器,在逆极性电压一侧不设定限压器。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就是说在图20中,也可以只设置VLH侧的限压电路,不设置VLL侧的限压电路。
通过这样使用限压电路,能谋求显示图像的更加稳定化。如果行电极的感应电压超过限压而导致限压电路工作,则该行电极呈低阻抗。作为一例,在图17中,在时刻t(6)行电极310R1的感应电位超过了限压的情况。于是,在时刻t(6)行电极310R1由于通过限压电路而呈低阻抗,所以功率降低效果暂时降低。可是,在时刻t(8)由于设定成低阻抗的非选择状态751,所以被拉回限压范围内。因此,在时刻t(9)以后,再次返回高阻抗状态。
[实施例3]
用图21、图22、图23、图24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装置这样构成:使用将作为电子发射电子源的薄膜电子源矩阵和荧光体的组合起来而形成各点的亮度调制元件的显示面板,将驱动电路连接在该显示面板的行电极及列电极上。
在本实施例中,行电极中任何一条都兼有隔板电极315的功能。将兼有隔板电极功能的行电极称为隔板设置行电极316。即,如图21、图22所示,将隔板60设置在隔板设置行电极316上。隔板设置行电极316的形状、结构可以与其他行电极310相同。在图21中,隔板60被设置在虚线部分。另外,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使隔板60具有适度的导电性,防止隔板带电。
本实施例中记载的显示面板能采用与第二实施例同样的方法制作。图2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和驱动电路的接线方法的图。隔板设置行电极316与其他行电极同样地连接在行电极驱动电路41上。
图24示出了行电极驱动电路41的输出电压波形(R1、R2、…)及列电极驱动电路42的输出电压波形(C1、C2、…)。图中虚线表示行电极驱动电路41的输出呈高阻抗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将高阻抗状态下的阻抗设定为5MΩ。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设置行电极316(R3)在图像显示工作中,经常设定为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751。由于高电压加在金属背膜122上,所以微小的漏电流通过具有适度的导电性的隔板60流过隔板设置行电极316。通过这样处理,防止隔板带电,均匀地保持隔板周边的电场。
只要是能防止隔板带电的程度,隔板60的导电性就是足够的,微弱的导电性就够了。因此,隔板的电阻值能设定得比行电极驱动电路41的输出阻抗充分地高。因此,也能将扫描脉冲750加在隔板设置行电极316上。在显示面板中,假设隔板设置行电极316的条数n为ns条,则,扫描期间内的任意时刻的呈低阻抗状态的扫描线的条数为:
式(10)
n0=(N/np)+nl+ns式中,标记N、n0、nl的定义与上述的相同。因此,处于低阻抗状态的行电极的比例(低阻抗比率)b=n0/N和np之间的条件,以下的关系式成立。
式(11)[数学式4]
b = 1 n p + 1 N ( n 1 + n s )
在图24中为了容易看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751的设定图形,使np=3[H],但实际上例如假设np=20[H]。假设隔板设置行电极316的条数为ns=10条,N=480,n1=1,则b=7.3%,所以如图8所示,由于无效功率的增加部分被抑制得很微小,所以很好。
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将薄膜电子源和荧光体组合起来作为亮度调制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本发明也能适用于其他使用单极性的亮度调制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这是不言自明的。

Claims (22)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它具有施加正极性的电压时调制亮度,且施加逆极性的电压时不调制亮度的多个亮度调制元件,具有互相平行的多个扫描电极以及互相平行的多个数据电极,上述亮度调制元件配置在上述扫描电极和上述数据电极的交点上,还具有连接在上述多个扫描电极上的输出扫描脉冲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连接在上述多个数据电极上的第二驱动单元,该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某一时刻,上述扫描电极被分为施加了扫描脉冲的呈选择状态的电极以及除此以外的呈非选择状态的电极,呈上述选择状态的扫描线的条数为n1条,呈上述非选择状态的扫描线被分为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以及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呈比处于上述选择状态的扫描线高的阻抗状态,且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呈比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低的阻抗状态,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的条数大于等于n1×2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的条数小于等于上述扫描电极的条数的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的阻抗大于等于1M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亮度调制元件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电子发射元件和荧光体的组合构成上述亮度调制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具有上部电极、电子加速层和下部电极的薄膜电子源和荧光体的组合构成上述亮度调制元件。
7.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它具有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施加正极性的电压时调制亮度,且施加逆极性的电压时不调制亮度的多个亮度调制元件,具有互相平行的多个扫描电极以及互相平行的多个数据电极;连接在上述多个扫描电极上的输出扫描脉冲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连接在上述多个数据电极上的第二驱动单元,该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扫描电极被设定成施加了扫描脉冲的选择状态、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以及低阻抗的非选择状态至少三种状态,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呈比上述呈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低的阻抗状态,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和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交替地重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线顺序驱动方法进行图像显示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扫描电极的静电电容为CL、被设定为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时的上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阻抗为Z、一条扫描线的选择期间的时间幅度为H时,满足Z×CL>5×H。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驱动单元具有这样的单元,即如果处于非选择状态的上述扫描电极的电位超过了预先设定的电压范围,则该单元呈低阻抗状态,并将上述扫描电极的电位限制在上述设定的电压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预先设定的电压范围设定为,使上述亮度调制元件的逆极性侧的设定电压的绝对值比上述亮度调制元件的正极性侧的设定电压的绝对值大。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同时处于选择状态的上述扫描电极的条数为n1条、上述扫描电极的条数为N条、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和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进行反复的平均周期为np[H]时,满足下式
(1/np)+(n1/N)≤0.1。
13.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它具有多个由电子发射元件和荧光体的组合构成的亮度调制元件,具有互相平行的多个扫描电极以及互相平行的多个数据电极,还具有连接在上述多个扫描电极上的输出扫描脉冲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连接在上述多个数据电极上的第二驱动单元,该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扫描电极具有施加了扫描脉冲的选择状态、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以及低阻抗的非选择状态至少三种状态,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呈比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扫描线低的阻抗状态,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和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交替地重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线顺序驱动方法进行图像显示动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扫描电极的静电电容为CL、被设定为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时的上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阻抗为Z、一条扫描线的选择期间的时间幅度为H时,满足Z×CL>5×H。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驱动单元具有这样的单元,即如果处于非选择状态的上述扫描电极的电位超过了预先设定的电压范围,则该单元呈低阻抗状态,并将上述扫描电极的电位限制在上述设定的电压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预先设定的电压范围设定为,使上述亮度调制元件的逆极性侧的设定电压的绝对值比上述亮度调制元件的正极性侧的设定电压的绝对值大。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同时处于选择状态的上述扫描电极的条数为n1条、上述扫描电极的条数为N条、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和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进行反复的平均周期为np[H]时,满足下式
(1/np)+(n1/N)≤0.1。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电极在比上述数据电极还靠近真空的一侧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电极与真空相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扫描电极中任何一条都与隔板相接,与上述隔板相接的扫描电极在显示动作期间内一直设定为低阻抗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同时处于选择状态的上述扫描电极的条数为n1条、上述扫描电极的条数为N条、接触在上述隔板上的扫描电极的条数为ns条、上述低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和上述高阻抗状态的非选择状态进行反复的平均周期为np[H]时,满足下式
(1/np)+(n1+ns)/N≤0.1。
CNA2004100048793A 2003-02-17 2004-02-10 图像显示装置 Pending CN15235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7604/2003 2003-02-17
JP2003037604 2003-02-17
JP414111/2003 2003-12-12
JP2003414111A JP2004272213A (ja) 2003-02-17 2003-12-12 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3554A true CN1523554A (zh) 2004-08-25

Family

ID=32032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048793A Pending CN1523554A (zh) 2003-02-17 2004-02-10 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10076B2 (zh)
JP (1) JP2004272213A (zh)
KR (1) KR20040074920A (zh)
CN (1) CN1523554A (zh)
GB (1) GB239842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6359C (zh) * 2006-09-28 2008-10-15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低能耗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6898319A (zh) * 2017-02-20 2017-06-2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goa电路及液晶显示面板
TWI757949B (zh) * 2020-03-02 2022-03-11 南韓商提爾愛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減少的顯示影像的串音干擾的led顯示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98745B1 (ja) * 2002-05-17 2004-02-16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4246317A (ja) * 2002-12-20 2004-09-02 Hitachi Ltd 冷陰極型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
GB2437807B (en) * 2002-12-26 2008-06-25 Hitachi Ltd Display device
JP3769755B2 (ja) * 2004-02-27 2006-04-26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7714814B2 (en) 2004-08-18 2010-05-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panel with an aging pulse
US20070096646A1 (en) * 2005-10-28 2007-05-03 Van Nice Harold L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s
US7821480B2 (en) * 2005-12-29 2010-10-26 Stmicroelectronics Sa Charge transfer circuit and method for an LCD screen
JP4848779B2 (ja) * 2006-01-27 2011-12-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0428B2 (ja) * 1983-10-18 1994-06-29 関西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Elパネル駆動装置
JPH02184890A (ja) * 1989-01-12 1990-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トリックス表示装置
JPH0675536A (ja) 1992-08-25 1994-03-18 Sony Corp プラズマアドレス表示装置
FR2698201B1 (fr) * 1992-11-13 1994-12-16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Ecran d'affichage matriciel du type multiplexe et son procédé de commande.
JP3052232B2 (ja) * 1995-04-28 2000-06-12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駆動回路
JP3279238B2 (ja) * 1997-12-01 2002-04-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JPH11338401A (ja) * 1998-05-28 1999-12-10 Denso Corp 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
JP3915400B2 (ja) * 2000-11-28 2007-05-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3858590B2 (ja) * 2000-11-30 2006-12-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3494146B2 (ja) * 2000-12-28 2004-02-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有機el駆動回路及びパッシブマトリクス有機el表示装置並びに有機el駆動方法
JP5191075B2 (ja) * 2001-08-30 2013-04-24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
JP2003248458A (ja) * 2002-02-25 2003-09-05 Asahi Kasei Microsystems Kk マトリクス回路の駆動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6359C (zh) * 2006-09-28 2008-10-15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低能耗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6898319A (zh) * 2017-02-20 2017-06-2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goa电路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6898319B (zh) * 2017-02-20 2019-02-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goa电路及液晶显示面板
US10403222B2 (en) 2017-02-20 2019-09-03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Gate driver on array circuit having clock-controlled inverter and LCD panel
TWI757949B (zh) * 2020-03-02 2022-03-11 南韓商提爾愛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減少的顯示影像的串音干擾的led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0074920A (ko) 2004-08-26
GB2398421A (en) 2004-08-18
JP2004272213A (ja) 2004-09-30
GB2398421B (en) 2006-04-19
US20040164301A1 (en) 2004-08-26
GB0403244D0 (en) 2004-03-17
US7310076B2 (en) 2007-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7041C (zh) 显示板的有源驱动电路
CN1223979C (zh) 有机电发光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和像素电路
CN1265339C (zh) 有源矩阵型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
CN100578589C (zh)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US7023141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rive method thereof
CN1617205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734532A (zh) 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389839A (zh) 有源矩阵型显示设备及驱动方法
CN1591104A (zh) 电子电路、电光学装置、电子装置以及这些的驱动方法
CN1617206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479270A (zh) 有机电致发光设备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
CN1542718A (zh) 图像显示设备、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象素电路
CN1779766A (zh) 三角形像素电路和发光显示器
CN1658264A (zh) 电致发光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503211A (zh) 电光学装置、电光学装置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941048A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612190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装置和方法
CN1755780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设备的驱动装置
CN1684132A (zh) 光发射显示器、其驱动方法以及光发射显示板
CN1694135A (zh) 有机发光装置
KR20070090566A (ko) 액정표시소자의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의 구동 장치
TW200416664A (en) Active-drive type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driv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848214A (zh) 单位电路、其控制方法、电子装置、电光学装置
CN1801297A (zh) 显示设备,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523554A (zh) 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