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1420A - 离合器操作机构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操作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1420A
CN1521420A CNA200410003304XA CN200410003304A CN1521420A CN 1521420 A CN1521420 A CN 1521420A CN A200410003304X A CNA200410003304X A CN A200410003304XA CN 200410003304 A CN200410003304 A CN 200410003304A CN 1521420 A CN1521420 A CN 1521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clutch cover
plate
pressure plate
fly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33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川清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ed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xed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323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23942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004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30870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004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30870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Exedy Corp filed Critical Exed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21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14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3/14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Actuating members directly connected to 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 F16D23/143Arrangements or details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elease bearing and the diaphragm
    • F16D23/144With a disengaging thrust-ring distinct from the release bearing, and secured to the diaphrag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46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in which two axially-movable members, of which one is attached to the driving side and the other to the driven side,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16D13/4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in which two axially-movable members, of which one is attached to the driving side and the other to the driven side,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 F16D13/50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in which two axially-movable members, of which one is attached to the driving side and the other to the driven side, are pressed from one side towards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force between the actuating sleeve or equivalent member and the pressure member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 F16D13/505Devices located between the flywheel and the driven disc, and biassing the driven disc away from the flywheel towards the disengaged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当离合器操作机构对于离合器罩盖组件施加推力载荷时,减少作用在曲轴一侧的载荷。离合器操作机构(8)包括操作件(83)、运动件(84)和驱动件(82)。操作件(83)具有阴螺纹(83a),可以相对于离合器罩盖(71)旋转。运动件具有阳螺纹(84a),不可旋转但可以对于前壁(11a)轴向地移动,并且与阴螺纹(83a)接合。如此形成的螺旋进给机构(81)相对于离合器罩盖(71)移动运动件(84)。由此,压力板(72)通过运动件(84)接受推力载荷,而离合器罩盖(71)通过操作件(83)接受相反于推力载荷的抵消载荷,使从飞轮(3)施加于曲轴的载荷减少。

Description

离合器操作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操作机构。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操作机构,它是一种装置,可释放地在联结于曲轴的飞轮和传动输入轴之间传递力矩,并且配置成为可对离合器装置中的压力板施加推力载荷。离合器装置包括离合器圆盘组件和离合器罩盖组件。离合器圆盘组件包括邻接飞轮的摩擦联结部分,并连接于输入轴。离合器罩盖组件包括固定于飞轮的罩盖和把磨擦联结部分压紧于飞轮的压力板。
背景技术
传统的离合器装置固定在车辆中发动机的曲轴以便可释放地把发动机力矩传递到传动机构上。离合器装置包括,例如,飞轮、离合器圆盘组件、离合器罩盖组件和离合器操作机构。飞轮固定于曲轴的端部。离合器圆盘组件具有布置在飞轮摩擦面附近的摩擦联结部分,并联结于传动机构的输入轴。离合器罩盖组件固定在飞轮上以便把摩擦联结部分推向飞轮。离合器操作机构对离合器罩盖组件施加操作载荷以执行离合器的操作。
在这类离合器装置中采用的几种离合器罩盖组件之中,直接推力型离合器罩盖组件如此配置,使离合器操作机构施加推力载荷以执行离合器接合操作。直接推力型离合器罩盖组件由离合器罩盖、压力板和杠杆板形成。离合器罩盖固定在飞轮上。压力板布置在离合器罩盖里面(在离合器罩盖和飞轮之间),并邻近摩擦联结部分。杠杆板由离合器罩盖所支承以便接触压力板。在以上结构中,离合器操作机构推动杠杆板,以便对压力板施加推力载荷。
离合器操作机构由液压缸和布置在壳体中轴向运动的活塞组成。液压缸由,例如,环形壳体构成,并固定在传动壳体的壁上。活塞可以对离合器罩盖组件部分施加操作负载,并按照液压轴向地运动,而液压是在外部施加于在环形壳体内的液压腔。
在采用直接推力型离合器罩盖组件的结构中,离合器操作机构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连续地对离合器罩盖组件施加推力载荷。如此,离合器操作机构在大部分时间中对飞轮施加推力载荷。
从离合器操作机构施加的推力载荷从飞轮传递到曲轴,而曲轴的推力轴承接受推力载荷的反应力。因此,当从离合器操作机构施加的载荷很大或长期施加时,曲轴的推力轴承也遭受很大的载荷。
由于以上原因,对于本行业熟练人士,本公开资料十分明显地说明存在改进离合器操作机构的需要。本发明提出行业中的需要并且也包括其它要求,这些在公开资料中将对于本行业熟练人士十分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当离合器操作机构对于离合器罩盖组件施加推力载荷时,减少对曲轴端施加的载荷。
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在下列离合器装置中应用离合器操作机构。离合器装置用来在联结于曲轴的飞轮和通过传动机构前壁延伸的输入轴之间可释放地传递力矩。离合器装置包括离合器圆盘组件和离合器罩盖组件。离合器圆盘组件具有邻近于飞轮的摩擦联结部分,并联结在输入轴上。离合器罩盖组件具有固定在飞轮上的离合器罩盖和把摩擦联结部分推紧在飞轮上的压力板。离合器操作机构用来对压力板施加推力负载,并且包括操作件、运动件和驱动件。操作件布置成为可对于离合器罩盖旋转,并具有第一螺纹部分。运动件布置成为对于前壁不可旋转但可轴向运动。运动件具有第二螺纹部分,接合于第一螺纹部分以形成螺旋进给机构。驱动机构配置成为使操作件相对于运动件旋转,使运动件相对于离合器罩盖轴向运动,和通过运动件对压力板施加推力负载。此外,驱动机构配置成为可对离合器罩盖通过运动件施加相反于推力载荷的抵消载荷,以便减少从飞轮施加于曲轴的载荷。
在该离合器操作机构中,驱动机构使操作机构相对于运动件旋转,使螺旋进给机构相对于离合器罩盖轴向运动。由此,通过运动件对于压力板施加推力载荷,并且把相反于推力载荷的抵消载荷通过操作件施加于离合器罩盖,使从飞轮施加于曲轴的载荷可以减少,此外,操作件可相对于离合器罩盖旋转,而运动件不可对于前壁旋转。因此,当驱动机构不转动操作件时,操作件和运动件布置成为不按照离合器罩盖的旋转而旋转。如此,操作件和运动件相对于传动机构的前壁保持不动。因此,驱动机构只通过执行简单的控制就可对于压力板施加预定的推力载荷,该控制仅考虑由操作机构和运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决定,而不必考虑离合器罩盖的旋转。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第一方面的离合器操作机构还具有如此特征,使第一轴承布置在操作件和离合器罩盖之间以支承操作件相对于离合器罩盖的旋转。
按照本发明第三方面,第一和第二方面的离合器操作机构还包括布置在输入轴周围的圆筒形轴,并固定在前壁上。运动件被不可旋转地支承,但可以轴向地相对于圆筒形轴运动。
按照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第一、第二或第三方面的离合器操作机构还包括如此的特征,使离合器罩盖组件具有由离合器罩盖支承的杠杆板,以便与压力板接触。第二轴承布置在运动件和杠杆板之间。
按照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离合器操作机构是一种在离合器装置中对压力板施加推力载荷的装置,该离合器装置用来在联结于曲轴的飞轮和传动机构输入轴之间可释放地传递力矩。离合器装置包括离合器圆盘组件和离合器罩盖组件。离合器圆盘组件具有邻近于飞轮的摩擦联结部分,并联结在输入轴上。离合器罩盖组件具有固定在飞轮上的离合器罩盖。此外,压力板把摩擦联结部分推紧在飞轮上。离合器操作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减速机构和运动方向变换机构。减速机构具有由驱动机构旋转的蜗杆,和布置在输入轴周围并且与蜗杆接合的蜗轮。运动方向变换机构具有操作件和运动件。运动方向变换机构配置成为可按照运动件的轴向运动对压力板施加载荷,并对离合器罩盖施加相反于推力载荷的抵消载荷。操作件可旋转地布置离合器罩盖上,其中间设有轴承并且固定在蜗轮中。运动件按照操作件的旋转轴向地运动。
在该离合器操作机构中,驱动机构旋转操作件,使运动件相对于离合器罩盖轴向地运动,而使推力载荷通过运动件施加于压力板,并且离合器可接合。在离合器接合状态,推力载荷可通过运动件施加于压力板,而相反于推力载荷的抵消载荷可通过操作件施加于离合器罩盖,使从飞轮施加于曲轴的载荷可以减少。
此外,在离合器操作机构中,驱动机构的旋转通过由蜗杆及蜗轮形成的减速机构施加于运动方向变换机构。因此,即使当驱动机构并不对运动方向变换机构施加旋转力时,由于蜗杆及蜗轮形成的减速机构的自锁作用使运动方向变换机构的运动件保持其轴向位置,而维持离合器的接合状态。因此,在离合器接合操作以后,不必维持从驱动机构施加于运动方向变换机构的旋转力以保持运动件的轴向位置。相应地,离合器操作机构在驱动机构中的功率损失可以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中减少。
按照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第五方面的离合器操作机构还具有如此特征,使操作件具有第一螺纹部分。再说,运动件具有与第一螺纹部分接合的第二螺纹部分以便形成螺旋进给机构。
由于离合器操作机构使用由螺旋进给机构组成的运动方向变换机构,螺旋进给机构的自锁作用基本上可保持运动件的轴向位置,即使驱动机构在离合器接合操作以后并不对运动方向变换机构施加旋转力。
操作件通过轴承相对地可旋转地支承在离合器罩盖上。因此,离合器罩盖的旋转由于滑动阻力可以传递到操作件上,否则意外的振动可能旋转操作件。因此,如果没有自锁作用运动件可能向释放离合器接合装态的方向运动。不过,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按照这一方面的离合器操作机构,操作件的旋转也被减速机构的自锁功能所锁住。因此,可以可靠地保持运动件的轴向位置,即使驱动机构停止对运动方向变换机构施加旋转力。
按照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第五或第六方面的离合器操作机构还具有如此特征,使离合器罩盖组件具有接触压力板的杠杆板,并按照运动件的轴向运动被推向压力板。
按照本发明第八方面的离合器操作机构是一种在离合器装置中对压力板施加推力载荷的装置,用来可释放地在联结于曲轴的飞轮和传动机构输入轴之间传递力矩。该离合器装置包括离合器圆盘组件和离合器罩盖组件。离合器圆盘组件具有邻近于飞轮的摩擦联结部分,并联结在输入轴上。离合器罩盖组件具有固定在飞轮上的离合器罩盖和把摩擦联结部分推紧在飞轮上的压力板。离合器操作机构包括气缸件、活塞、压力操作机构和连接件。气缸件固定在离合器罩盖上。活塞在气缸件和活塞之间形成流体腔,充满工作流体,并可轴向运动,按照流体腔内工作流体压力的变化对压力板施加推力载荷。压力操作机构用来操作流体腔内的工作流体压力。连接件连接于压力操作机构,可相对于气缸件旋转,并且如此使压力操作机构连接于流体腔,使工作流体可以在其间流动。
按照本发明第九方面,第八方面的离合器操作机构还具有如此的特征,使离合器罩盖组件具有与压力板接触的杠杆板,并且按照活塞的轴向运动被推向压力板。
如以上所描述,按照第一方面的离合器操作机构,驱动机构配置成为可使操作件相对于运动件旋转,并由此使运动件相对于离合器罩盖通过进给螺旋机构轴向地运动。由此,驱动机构通过运动件对于压力板施加推力载荷,并也对于离合器罩盖通过操作件施加相反于推力载荷的抵消载荷,使从飞轮施加于曲轴的载荷减少。
按照第五方面的离合器操作机构,驱动机构的旋转通过由蜗杆及蜗轮组成的减速机构施加在运动方向变换机构上。因此,即使当驱动机构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停止对运动方向变换机构施加旋转力,由蜗杆及蜗轮组成的减速机构的自锁功能也将保持运动方向变换机构中运动件的轴向位置,而可以维持离合器的接合状态。由此,在离合器操作机构中驱动机构的功率损失可以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减少。
在第八方面的离合器操作机构中,气缸件固定在离合器罩盖上,并且通过相对可旋转的连接件连接到外部布置的压力操作机构上。因此,活塞对于离合器罩盖组件是不可旋转的。相应地,在传统的离合器操作机构中,不可能取消设置在活塞和离合器罩盖组件之间的轴承,因此离合器操作机构可以实现改进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标、特征、方面和优点将从下列详细描述中使本行业熟练人士明确地认识,并且与所附图纸一起,揭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案。
附图的简要说明
现在参看形成本原始公开一部分的附图:
图1为采用按照本发明较佳实施方案中离合器操作机构的离合器装置的示意剖面图;
图2为按放大比例显示图1中离合器操作机构周围和部分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图3为按放大比例显示图1中离合器操作机构周围和部分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图4为采用按照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方案中离合器操作机构的离合器装置的示意剖面图;
图5为沿图4中A-A线剖取的剖面正视图;
图6为按放大比例显示图4中离合器操作机构周围和部分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图7为按放大比例显示图4中离合器操作机构周围和部分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图8为按照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方案中采用液压推力装置作为离合器操作机构的离合器装置的示意剖面图;
图9为按放大比例显示图8中液压气缸周围和部分结构的示意剖面图;和
图10为按放大比例显示图8中液压气缸周围和部分结构的示意剖面图。
具体的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解释采用本发明离合器操作机构的离合器装置中选出的实施方案。对于本行业熟练人士从披露内容中可以认识到,本发明实施方案的下列描述仅供阐明本发明之用,其目的不是限制如在所附权利要求和其它相当文字所阐述的发明范围。
第一实施方案
(1)离合器装置的构造
图1显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离合器装置1。在图1中,O-O表示离合器装置的旋转轴线。离合器装置1用于可释放地从联结于在发动机侧(轴向,图1中左侧)曲轴2的飞轮3传递力矩到在传动机构侧(轴向,图1中右侧)的输入轴4上。
在第一实施方案中,飞轮3为环形,并通过圆形板状或碟状的柔性板5固定在曲轴2的端部。更具体地说,飞轮3的径向内部用多个螺栓51固定在柔性板5的径向外部。此外,柔性板5的径向内部用多个螺栓52固定在曲轴2的端部。如此,曲轴2的力矩通过柔性板5传递到飞轮3。与曲轴2和飞轮3相比柔性板5具有较小的厚度。如此,柔性板5在旋转方向上具有足够的刚性,但在弯曲方向上具有相对较小的刚性。
传动机构壳体11布置在离合器装置1的传动侧。传动机构壳体11具有布置在相对于离合器装置1传动侧的前壁11a。围绕离合器装置1外周边的钟形圆筒状部分11b从前壁11a的外周边延伸。此外,径向地环绕输入轴4延伸的圆柱形轴12固定在前壁11a。
离合器装置1主要由离合器圆盘组件6、离合器罩盖组件7和离合器操作机构组件8形成。离合器圆盘组件6具有摩擦联结部分61、阻尼器机构62和轮毂凸缘63。摩擦联结部分61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并由摩擦衬片和其它等组成。阻尼器机构62由固定在摩擦联结部分61上的离合板、保持板、盘绕弹簧和其它部件组成。轮毂凸缘63弹性地联结于阻尼器机构62。摩擦联结部分61布置在飞轮3的摩擦表面3a附近。轮毂凸缘63的内周边与输入轴4用花键联结。
离合器罩盖组件7是固定在飞轮3上的机构,用来使离合器圆盘组件6的摩擦联结部分61向或从飞轮3推紧或释放。离合器罩盖组件7主要由离合器罩盖71、压力板72和杠杆板73组成。离合器罩盖为具有大型中心孔的盘状件。离合器罩盖71的径向外端用多个螺栓74固定在飞轮3上。此外,离合器罩盖71在其径向内部靠近离合器操作机构8处设置圆筒形部分71a,这将在以后描述。在本实施方案中,圆筒形部分71a由向传动机构延伸的圆筒形组成。压力板72布置在离合器罩盖71内部。换言之,压力板72轴向地布置在离合器罩盖71和飞轮3之间。因此,压力板72在传动机构一侧的表面被离合器罩盖71所覆盖。压力板72具有轴向地面对离合器圆盘组件6摩擦联结部分61的推力面72a。压力板72在其径向内部设置多个径向地向传动机构(即背对推力面72a)延伸的突出部分72b。压力板72的几个圆周方向隔开的部分由带状板75连接在离合器罩盖71上,以便在防止相对转动时容许在预定范围内轴向运动。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带状板75使压力板72偏压于传动机构。
杠杆板73为设置有中心孔的环形件。杠杆板73在其周边上交错部位设置多个从内部周边径向地向外延伸的狭缝和多个从外部周边径向地向内延伸的狭缝。由于设置如此多个狭缝,在其外部周边轴向位置固定并且其径向内部轴向移位时,杠杆板73配置成为只具有最低需要的刚性。当杠杆板73如上所说地移位时,杠杆板73内部仅贮存相对轻微的弹性能量,使杠杆板73的操作相似于独立的杠杆,虽然杠杆部分各自在圆周上联结而形成整体构造。杠杆板73的外部周边与固定在离合器罩盖71上的销钉接合,使杠杆板73与离合器罩盖71一起旋转。杠杆板73的径向外端部与离合器罩盖71的发动机侧表面轴向接触。杠杆板73的径向中部与压力板72的突出部分72b接触。
离合器操作机构8用来对离合器罩盖组件7施加推力载荷,具体地说,通过杠杆板73对压力板72施加推力载荷。当施加推力载荷时,离合器操作机构8也具有对离合器罩盖71施加抵消载荷(相反于推力载荷)的功能。如以上所描述,离合器操作载荷与离合器装置1的内力平衡,使施加在发动机一侧的载荷减少或消除。这可以减少发动机曲轴推力轴承2的载荷。
离合器操作机构8布置在输入轴4周围,并位于对于杠杆板73径向内部的传动机构一侧。离合器操作机构8主要由螺旋进给机构81和驱动机构82组成。螺旋进给机构81径向地布置在操作件83和运动件84之间。操作件83为径向地布置在离合器罩盖71的圆筒形部分71a和圆筒形轴12之间的环形件。操作件83可旋转地通过第一轴承85支承在离合器罩盖71的圆筒形部分71a上。在本实施方案中,操作件83在其内部周边表面设置具有梯形截面的阴螺蚊83a(第一螺纹部分)。运动件84是径向地布置在操作件内部的环形件,并与圆筒形轴12的外周边表面用花键联结,使其对于圆筒形轴12不可旋转但可轴向地移动(即对于前壁11a)。运动件84在其外周边表面设置有与阴螺纹83a接合的阳螺纹84a(第二螺纹部分)。如此接合的阴和阳螺纹83a和84a形成螺旋进给机构81,使运动件84当操作件83相对于离合器罩盖71旋转时轴向地运动。
第二轴承86布置在运动件84和杠杆板73的内周边之间。第二轴承86具有把运动件84施加的轴向载荷传递到杠杆板73而不致把杠杆板73的旋转传递到运动件84的功能。更具体地说,第二轴承86的内圈与杠杆板73径向内部传动机构一侧表面接触,而第二轴承86的外圈用压配或类似配合固定于运动件84。
驱动机构82配置为可以使操作件83对于运动件84旋转。在本实施方案中,驱动机构82主要由电动机(未示)、固定于操作件83的滑轮87和传递电动机旋转到滑轮87的皮带88组成。在本实施方案中,虽然采用皮带驱动型驱动机构82,但驱动机构并不限于这一类型,并可以采用其它能够驱动和旋转操作件83的结构。
(2)离合器装置的操作
现在将参照图1至3描述离合器装置的操作。图2按放大比例显示离合器操作机构8部分和周围结构,并特别显示推力尚未施加于压力板72的状态。图3按放大比例显示离合器操作机构8部分和周围结构,并特别显示推力已经施加于压力板72的状态。
(2-1)离合器接合
在离合器接合前,杠杆板73和第二轴承86位于图1中实线所示位置,而运动件84和第二轴承86位于图2所示位置。在该状态下,第二轴承86并不对杠杆板73的径向内端施加推力载荷,故压力板72也不把摩擦联结部分61推向飞轮3。
当驾驶者操作时,例如离合器踏板,离合器操作机构8的驱动机构82按照驾驶者的操作转动操作件83。由于操作件83通过第一轴承85支承在离合器罩盖71的圆筒形部分71a上,直到驱动机构82的旋转传递到为止,操作件83并不对于传动机构的前壁11a(即对于运动件84)运动,而当被驱动机构82驱动旋转时将对于前壁11a旋转。
如图3中箭头X所示,螺旋进给机构81使运动件84向发动机运动,而第二轴承86与运动件84一起向发动机运动。由此,第二轴承86对杠杆板73径向内端施加推力载荷,使杠杆板73改变其角度位置。在本实施方案中,压力板72接受到大于从运动件84所施加推力载荷并相当于通过杠杆板73实现杠杆作用的载荷。如在图1中交替的一长两短虚线所示,第二轴承86接触杠杆板73,而后者又推向压力板72。杠杆板73布置在前盖71和压力板72之间,通过杠杆作用放大由第二轴承86施加在压力板72上的力。由此,压力板72的推力面72a推动摩擦联结部分61趋向发动机,以便用摩擦使摩擦联结部分61与飞轮3接合。结果,施加于飞轮3的力矩被传递到离合器圆盘组件6,并且然后传到输入轴。
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在螺旋进给机构81中发生的反应力偏压离合器罩盖71趋向传动机构。如此,离合器罩盖71的圆筒形部分71a接受指向传动机构的载荷。
如以上所描述,飞轮3接受从压力板72和摩擦联结部分61指向发动机的推力载荷,而与此同时,它也接受从离合器罩盖指向传动机构的载荷(抵消载荷),使从飞轮3施加于曲轴2的载荷减少。
(2-2)离合器脱离
在以上所描述的离合器接合状态中,当离合器操作机构8的驱动机构82反向于离合器接合操作转动操作件83时,螺旋进给机构81移动运动件趋向如图2中箭头Y所示的传动机构,使第二轴承86向传动机构移动。这释放从第二轴承向杠杆板73的径向内部施加的推力载荷。在该操作中,从推力载荷释放的压力板72被从带状板75施加的偏压力向传动机构运动。由此,离合器圆盘组件6的摩擦联结部分61与飞轮3隔开以便释放或脱离离合器。
(3)离合器操作机构的特征
在已经描述的离合器操作机构中,从杠杆板73施加于压力板72的推力载荷依赖于载荷乘以杠杆效率的值,该载荷是从运动件84施加于杠杆板73的径向内部。如此,推力载荷可以仅通过控制从驱动机构82对操作件83施加的旋转而予以控制。这改进离合器控制的可靠性。
如以上所描述,操作件83可对于离合器罩盖71旋转,而运动件84不可对于前壁11a旋转。因此,当驱动机构82不驱动操作件时,操作件和运动件83和84不按照离合器罩盖71旋转。如此,操作件和运动件83和84对于传动机构的前壁11a保持静止。因此,驱动机构82能够对压力板仅仅通过执行简单的旋转控制(考虑到操作件83和运动件84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不必考虑离合器罩盖71的旋转)施加预先决定的推力载荷。
供选用的实施方案
现在将解释供选用的实施方案。考虑第一和供选用方案之间的相似性,与第一实施方案零件相同的供选用实施方案零件将给予与第一实施方案零件同样的参考数字。此外,为简明起见将取消对于与第一实施方案零件相同的供选用实施方案零件的描述。
第二实施方案
(1)离合器装置构造
图4显示按照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方案的离合器装置101。在图4中,O-O表示离合器装置101的旋转轴线。离合器装置101用来可释放地从联结于发动机侧(即在图4中左侧)曲轴102的飞轮103在轴向传递力矩到传动机构侧(图4中右侧)的输入轴104。
在第二实施方案中,飞轮103为环形,并通过具有圆形板状或碟状的柔性板105固定在曲轴102的端部。更具体地说,飞轮103的径向内部通过多个螺栓151固定在柔性板105的径向外部,并且柔性板105的径向内部通过多个螺栓152固定在曲轴102的端部。如此,曲轴102的力矩通过柔性板105传递到飞轮103。与曲轴102和飞轮103相比柔性板105具有较小的厚度。如此,柔性板105在旋转方向上具有足够的刚性,但在弯曲方向上具有相对较小的刚性。
传动机构壳体111布置在离合器装置101的传动侧。传动机构壳体111具有布置在相对于离合器装置101传动侧的前壁111a。围绕离合器装置101外周边的钟形圆筒状部分111b从前壁111a的外周边延伸。此外,径向地环绕输入轴104延伸的圆柱形轴112固定在前壁111a。
离合器装置101主要由离合器圆盘组件106、离合器罩盖组件107和离合器操作机构组件108形成。离合器圆盘组件106具有摩擦联结部分161、阻尼器机构162和轮毂凸缘163。摩擦联结部分161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并由摩擦衬片和其它等组成。阻尼器机构162由固定在摩擦联结部分161上的离合板、保持板、盘绕弹簧和其它部件组成。轮毂凸缘163弹性地联结于阻尼器机构162。摩擦联结部分161布置在飞轮103的摩擦表面103a附近。轮毂凸缘163的内周边与输入轴104用花键联结。
离合器罩盖组件107是固定在飞轮103上的机构,用来使离合器圆盘组件106的摩擦联结部分161向或从飞轮103推紧或释放。离合器罩盖组件107主要由离合器罩盖171、压力板172和杠杆板173组成。
离合器罩盖171为具有大型中心孔的盘状件。离合器罩盖171的径向外端用多个螺栓174固定在飞轮103上。此外,离合器罩盖171在其径向内部靠近离合器操作机构108处设置圆筒形部分171a,这将在以后描述。在本实施方案中,圆筒形部分171a由向传动机构延伸的圆筒形部分组成。
压力板172布置在离合器罩盖171内部。换言之,压力板172轴向地布置在离合器罩盖171和飞轮103之间。因此,压力板172在传动机构一侧的表面被离合器罩盖171所覆盖。压力板172具有轴向地面对离合器圆盘组件106摩擦联结部分161的推力面172a。压力板172在其径向内部设置多个径向地向传动机构(即背对推力面172a)延伸的突出部分172b。压力板172的几个圆周方向隔开的部分由带状板175连接在离合器罩盖171上,以便在防止相对转动时容许在预定范围内轴向运动。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带状板175使压力板偏压于传动机构。
杠杆板173为设置有中心孔的环形件。杠杆板173在其周边上交错部位设置多个从内部周边径向地向外延伸的狭缝和多个从外部周边径向地向内延伸的狭缝。由于设置如此多个狭缝,在其外部周边轴向位置固定并且其径向内部轴向移位时,杠杆板173配置成为只具有最低需要的刚性。当杠杆板173如上所说地移位时,杠杆板173内部仅贮存相对轻微的弹性能量,使杠杆板173的操作相似于独立的杠杆,虽然杠杆部分各自在圆周上联结而形成整体构造。杠杆板173的外部周边与固定在离合器罩盖上的销钉接合,使杠杆板173与离合器罩盖171一起旋转。杠杆板173的径向外端部与离合器罩盖171的发动机侧表面轴向接触。杠杆板173的径向中部与压力板172的突出部分172b接触。
离合器操作机构108用来对离合器罩盖组件107施加推力载荷,具体地说,通过杠杆板173对压力板172施加推力载荷。当施加推力载荷时,离合器操作机构108也具有对离合器罩盖施加抵消载荷(相反于推力载荷)的功能。如以上所描述,离合器操作载荷与离合器装置101的内力平衡,使施加在发动机一侧的载荷减少或消除。这可以减少发动机曲轴推力轴承102的载荷。
离合器操作机构108布置在输入轴104周围,并位于对于杠杆板173径向内部的传动机构一侧。如图4和5所示,离合器操作机构108主要由驱动机构181、减速机构182和运动方向变换机构183组成。图5显示沿图4中A-A线剖取的剖面图。再参看图4和5,驱动机构181由位于输入轴104下面的电动机组成,布置为垂直于轴中心O-O,并联结于蜗杆191的端部,这将在以后描述。驱动机构可以反向操作。换言之,驱动机构较佳地至少可在两个方向操作。在图5中,P-P线表示驱动机构181的旋转轴线。驱动机构181不限于电动机,也可以有其它能够驱动并旋转减速机构182的构造组成。
减速机构182配置成为可以减少驱动机构181的速度。减速机构182主要具有由驱动机构181驱动的蜗杆191和与蜗杆191接合的蜗轮192。蜗杆191布置在圆筒形壳体193内,并沿传动机构壳体的前壁111a延伸。壳体193在其上部设置开口193a,其位置对应于蜗杆191与蜗轮192接合之处。壳体193通过螺栓194之类固定在前壁111a上。蜗轮192用来使围绕P-P轴线的蜗杆19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围绕O-O轴线(即输入轴104)的旋转运动。蜗轮192固定在操作件201的外周边,这将在以后描述。运动方向变换机构183用来改变或转换减速机构182的蜗轮192的旋转运动成为沿O-O轴线的轴向运动。运动方向变换机构183主要由操作件201和运动件202组成。
操作件201是径向地布置在离合器罩盖171的圆筒形部分171a和圆筒形轴112之间的环形件。操作件201通过第一轴承184可旋转地支承在离合器罩盖171的圆筒形部分171a上。在本实施方案中,操作件201在其内周边表面上设置有梯形截面的阴螺纹201a(第一螺纹部分)。蜗轮192如此固定在操作件201外周边表面上,使驱动机构181的旋转传递到操作件201上。
运动件202是径向地布置在操作件201内部的环形件。运动件202与圆筒形轴112外周边表面用花键联结,使其不能对于圆筒形轴112(即对于前壁112a)旋转但可以对之轴向地移动。运动件202在其外周边表面设置与阴螺纹201a接合的阳螺纹202a(第二螺纹部分)。如此接合的阴和阳螺纹201a和202a形成螺旋进给机构203,使运动件202当操作件201对圆筒形轴112(即对前壁111a)相对地旋转时轴向地移动。
第二轴承185布置在运动件202和杠杆板173内轴边之间。第二轴承具有把从运动件202施加的轴向载荷传递到杠杆板173而不至于把杠杆板173的旋转传递到运动件202的功能。更具体地说,第二轴承185的外圈与杠杆板173径向内部的传动机构一侧的表面接触,而第二轴承185的内圈通过压配或类似方法固定在运动件202上。
虽然本实施方案采用螺旋进给机构203作为运动方向变换机构183,但这并非限制性的,其他能够把蜗轮192的旋转变换为轴向运动的构造也可以采用。
(2)离合器装置的操作
现在将参照图4到7描述离合器装置101的操作。图6按放大比例显示离合器操作机构108部分和周围构造,并特别显示没有推力载荷施加于压力板172的状态。图7按放大比例显示离合器操作机构108部分和周围构造,并特别显示有推力载荷施加于压力板172的状态。
(2-1)离合器接合
在离合器接合前,杠杆板173和第二轴承185处于图4中实线所示位置,而运动件202和第二轴承185处于图6所示位置。在该状态下,第二轴承185并不对杠杆板173的径向内端施加推力载荷,致使压力板172也不推动摩擦联结部分161压紧飞轮103。
当驾驶者操作,例如离合器踏板,离合器操作机构108的驱动机构通电而转动减速机构182的蜗杆191。该旋转被传递到蜗轮192,并转换为围绕O-O轴线的旋转。在这次操作中,旋转速度按照蜗杆191与蜗轮192之间的齿轮比减速。这样旋转的蜗轮192转动操作件201。
如图7中箭头X所示,螺旋进给机构调203使运动件202向发动机移动,而第二轴承185与运动件202一起向发动机移动。由此,第二轴承185对杠杆板173的径向内端施加推力载荷,使杠杆板173改变其角度位置。在本实施方案中,压力板172接受的载荷大于从运动件202施加的推力载荷,并对应于通过杠杆板173实现的杠杆作用。这一布置在图4中用交错的一长两短虚线显示的压力板172、杠杆板173和第二轴承185阐明,这说明其杠杆作用相似或等同于第一实施方案。由此,压力板172的推力面172a推动摩擦联结部分161趋向发动机以摩擦作用使摩擦连接部分161与飞轮103接合。结果,从飞轮103施加的力矩被传递到离合器圆盘组件106,并然后作用于输入轴104。
在离合器接合状态,在螺旋进给机构203发生的反应力偏压离合器罩盖171使其趋向传动机构。这样,离合器罩盖171的圆筒形部分171a接受指向传动机构的载荷。
如以上所描述,飞轮103接受从压力板172和摩擦联结部分161指向发动机的载荷,而同时它也接受从离合器罩盖171指向传动机构的载荷(抵消载荷),使从飞轮103施加于曲轴102的载荷减少。
(2-2)维持离合器接合状态
在如以上所描述执行离合器接合操作以后,驱动机构181被断电以停止从驱动机构181对运动方向变换机构183施加旋转力。在这次操作中,由于蜗杆191和蜗轮192形成的减速机构182的自锁作用可防止操作件201旋转。换言之,除非蜗杆191旋转蜗轮192,蜗轮192不能造成操作件201移动运动件202,因为所有零件是互相连接的。由此,运动件202被夹持在其轴向位置上,并保持离合器的接合状态即使驱动机构已经断电。
此外,本实施方案采用螺旋进给机构203作为运动方向变换机构183。因此,螺旋进给机构203的自锁作用能够维持运动件202的轴向位置,而由蜗杆191和蜗轮192形成的减速机构182的自锁作用能防止操作件201的旋转。因此,可以防止类似第一轴承微小的阻力造成从离合器罩盖171传递到操作件201力矩的情况,和由于意外振动而引起操作件201旋转的情况,两种情况均可能轴向地移动运动件202。相应地,当驱动机构181在离合器接合操作后断电时,运动件202可以可靠地保持其轴向位置。
(2-3)离合器脱离
在以上描述的离合器接合状态下,当离合器操作机构108的驱动机构181通电对于离合器接合操作反向地转动蜗杆191,蜗轮192也对离合器接合操作反向旋转,使操作件201对离合器接合操作反向地旋转。由此,螺旋进给机构203使运动件202如图6中箭头Y所示向传动机构移动,第二轴承185向传动机构移动。这释放了从第二轴承185对杠杆板173的径向内部施加的推力载荷。在这次操作中,从推力载荷释放的压力板172被从带状板175所施加的偏压力移动趋向传动机构。由此,离合器圆盘组件106的摩擦联结部分161从飞轮103隔开以释放或脱离离合器。
(3)离合器操作机构特征
本实施方案的离合器操作机构具有下列特征。
(3-1)在离合器操作机构108中,驱动机构181的旋转通过由蜗杆191和蜗轮192组成的减速机构182施加于运动方向变换机构183。因此,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即使在驱动机构181停止对运动方向变换机构183施加旋转运动以后,由蜗杆191和蜗轮192组成的减速机构183的自锁作用保持运动方向变换机构183中运动件202的轴向位置,使离合器接合状态可以完全维持。由此,就有可能减少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离合器操作机构108的驱动机构181的功率损失。
(3-2)在离合器操作机构108中,从杠杆板173对于压力板172施加的推力载荷依赖于从运动件202对杠杆板173径向内部施加的载荷乘上杠杆比的值。如以上所描述,离合器操作机构108采用驱动机构181的力矩通过由蜗杆191和蜗轮192组成减速机构183传递到运动件202的构造,使驱动机构181的功率当操作离合器时可以减少,并且驱动机构181需要的负载量也可以减少。
(3-3)由于离合器操作机构108采用由螺旋进给机构203组成的运动方向变换机构181,螺旋进给机构203的自锁作用基本上可保持运动件202的轴向位置,即使当离合器接合操作后驱动机构181断电。不过操作件201相对可旋转地通过轴承184支承在离合器罩盖171上。因此,由于滑动阻力离合器罩盖171的旋转可以传递到操作件201上,或者意外的振动可以旋转操作件201。由此,在传统构造中,运动件202可以向释放离合器接合状态方向移动。
即使在这样情况下,操作件201的旋转按照离合器操作机构108被减速机构182的自锁作用所锁住。因此,运动件202的轴向位置即使在驱动机构181断电后可以可靠地保持。
第三实施方案
(1)离合器装置构造
图8显示按照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方案的离合器装置301。在图8中,O-O表示离合器装置301的旋转轴线。离合器装置301用来可释放地从联结于发动机侧(即在图8中左侧)曲轴302的飞轮303在轴向传递力矩到传动机构侧(图8中右侧)的输入轴304。
在第三实施方案中,飞轮303为环形,并通过具有圆形板状或碟状的柔性板305固定在曲轴302的端部。更具体地说,飞轮303的径向内部通过多个螺栓351固定在柔性板305的径向外部。此外,柔性板305的径向内部通过多个螺栓352固定在曲轴302的端部。如此,曲轴302的力矩通过柔性板305传递到飞轮303。与曲轴302和飞轮303相比柔性板305具有较小的厚度,如此,柔性板305在旋转方向上具有足够的刚性,但在弯曲方向上具有相对较小的刚性。
传动机构壳体311布置在离合器装置301的传动侧。传动机构壳体311具有布置在相对于离合器装置301传动侧的前壁311a。围绕离合器装置301外周边的钟形圆筒状部分311b从前壁311a的外周边延伸。
离合器装置301主要由离合器圆盘组件306、离合器罩盖组件307和液压推力装置308(离合器操作机构)组成。离合器圆盘组件306具有摩擦联结部分361、阻尼器机构362和轮毂凸缘363。摩擦联结部分361布置在径向外部位置,并由摩擦衬片和其它等组成。阻尼器机构362由固定在摩擦联结部分161上的离合板、保持板、盘绕弹簧和其它部件组成。轮毂凸缘363弹性地联结于阻尼器机构362。摩擦联结部分361布置在飞轮303的摩擦表面303a附近。轮毂凸缘363的内周边与输入轴304用花键联结。
离合器罩盖组件307固定在飞轮303上用来使离合器圆盘组件106的摩擦联结部分361向或从飞轮303推紧或释放。离合器罩盖组件137主要由离合器罩盖371、压力板372和杠杆板373组成。离合器罩盖371为具有相对地较大中心孔的盘状件。离合器罩盖371的径向外端用多个螺栓374固定在飞轮303上。此外,离合器罩盖371在其径向内部靠近液压推力装置308处设置圆筒形部分371a,这将在以后描述。在本实施方案中,圆筒形部分371a设置有多个狭缝孔371b。
压力板372布置在离合器罩盖371内部。换言之,压力板372轴向地放置在离合器罩盖371和飞轮303之间。因此,压力板372在传动机构一侧的表面被离合器罩盖371所覆盖。压力板372具有轴向地面对离合器圆盘组件306摩擦联结部分361的推力面372a。压力板372在其径向内部设置多个径向地向传动机构(即背对推力面372a)延伸的突出部分372b。压力板372的几个圆周方向隔开的部分由带状板375连接在离合器罩盖371上,以便在防止相对转动时容许在预定范围内轴向运动。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带状板375使压力板372偏压于传动机构。
杠杆板373为设置有中心孔的环形件。杠杆板373在其周边上交错部位设置多个从内部周边径向地向外延伸的狭缝和多个从外部周边径向地向内延伸的狭缝。由于设置如此多个狭缝,在其外部周边轴向位置固定并且其径向内部轴向移位时,杠杆板373配置成为只具有最低需要的刚性。当杠杆板373如上所说地移位时,杠杆板373内部仅贮存相对轻微的弹性能量,使杠杆板373的操作相似于独立的杠杆,虽然杠杆部分各自在圆周上联结而形成整体构造。杠杆板373的外部周边与固定在离合器罩盖371上的销钉接合,使杠杆板373与离合器罩盖371一起旋转。杠杆板373的径向外端部与离合器罩盖371的发动机侧表面轴向接触。杠杆板373的径向中部与压力板372的突出部分372b接触。
液压推力装置308用来对离合器罩盖组件307施加推力载荷,更具体地说通过杠杆板373对压力板372施加推力载荷。掖压推力装置308当其施加推力载荷时也具有对离合器罩盖371施加抵消载荷(相反于推力载荷)的功能。如上所描述,离合器操作载荷被离合器装置301的内力所平衡,使施加在发动机侧的载荷减少或消除。
如图9所示,液压推力装置308布置在输入轴304周围,并位于对杠杆板373径向内部的传动机构一侧。液压推力装置308主要由液压油缸381组成。液压油缸381主要由环形壳体382(圆筒件)、环形活塞383(活塞)和连接通路件384(连接件)组成。图9按放大比例显示在图8中液压油缸381的部分和周围构造,特别显示没有推力载荷施加于压力板372的状态。
参看图8,环形壳体382固定在离合器罩盖371上以便与离合器罩该组件307一起旋转,并且与离合器装置301的O-O旋转轴线同轴。环形壳体382主要具有内壁和外壁部分382a和382b,在它们之间共同形成轴向地延伸的环形空间。环形空间在传动机构一侧在其轴向端部封闭,但在反向端开放。环形壳体382具有从外壁部分382b的发动机侧轴向端径向地向外延伸的环形部分382c。在本实施方案中,环形部分382c在其径向外端具有多个爪钩382d。爪钩382d通过把爪钩382d插入在离合器罩盖371环形部分371a的狭缝孔371b中固定在环形部分371a上,并然后将其弯曲。
环形活塞383具有轴向延伸的圆筒形状,并以其一端向发动机突出布置在环形空间中。环形活塞383对于环形壳体382可以轴向移动。在本实施方案中,如图9中所见,环形活塞383在发动机侧的端部383a直接与杠杆板373径向内部的传动机构侧的表面接触。
两环形密封件385a和385b固定在环形活塞383的传动机构侧的端部。两密封件385a和385b与内壁和外壁部分382a和382b的内表面分别接触以便密封。由此,对密封件385a和385b传动机构侧轴向定位的流体腔386在环形壳体空间中得到保证。径向地处于流体腔外部在外壁部分382b上形成油孔382e和油槽382f以便供给和排出工作流体。油孔382e从流体腔386径向地向外延伸。油槽382e为形成在外壁部分382b外周边表面的环形槽,并且有一部分与油孔382e连通。
再参看图8,通路连接件384是覆盖环形壳体382径向内侧及外侧和传动机构侧的环形件,并布置成为容许工作流体在流体腔386和液压供应部分392之间流动,这将在以后描述。通路连接件384主要由环形部分384a、内圆筒形部分384b和外圆筒形部分384c形成。环形部分384a位于对于环形壳体382传动机构一侧,并轴向地与其隔开。环形部分384a传动机构侧上的表面与传动机构壳体311前壁311a的径向内部接触。
内圆筒形部分384b从环形部分384a径向内端向发动机延伸,并径向地布置在环形壳体382内壁部分382a和输入轴304之间。轴承387布置在内圆筒形部分384b和环形壳体382之间。在本实施方案中,轴承387较佳地为滚针轴承。密封件388布置在靠近发动机的内圆筒形部分384b端部以防止工作流体通过内圆筒形部分384b和内壁部分382a之间空隙向外部泄漏。外圆筒形部分384c从环形部分384a径向外端向发动机延伸。密封件389布置在靠近发动机的外圆筒形部分384c的端部以防止工作流体通过外圆筒形部分384c和外壁部分382b的空隙向外部泄漏。
如图8所示,通路连接件384设置有连接通路384d和排出通路384e。连接通路384d用来连通在环形壳体382上的油槽382f和供油管310。在本实施方案中,连接通路384d形成在外圆筒形部分384c上,并位于对应于环形壳体382上油槽382f的轴向位置。环形密封件390,各自位于油槽382f轴向的相对两侧,布置在环形壳体382和通路连接件384之间以便轴向地密封油槽382f和连接通路384d。排出通路384e用来返回在密封件周围漏出到环形壳体382和通路连接件之间空间的工作流体,通过排油管312进入液压供给部分392。在本实施方案中排油通路384e由连接靠近密封件389空隙到排油管312的第一排油通路384f,和连接靠近环形部分384a空隙到排油管312的第二排油通路384g组成。
如以上所描述,通路连接件384径向地位于环形壳体382,并轴向地位于前壁311a。通路连接件384通过轴承387和密封件390可旋转地相对于环形壳体382布置。因此,即使当环形壳体382与离合器罩盖371一起旋转,仍可维持通路连接件384对于传动机构壳体311在旋转方向受到限制的状态。
液压推力装置308还包括液压控制装置309(压力操作机构)。液压控制装置309用来控制供应液压油缸381工作流体的压力,并由此控制从离合器罩盖组件307施加在离合器圆盘组件306上的载荷。液压控制装置309由微型计算机及其它部件组成的控制器391,主油缸、液压泵等组成的液压供应部分392和探测液压油缸381中液压(其目的为测定施加于压力板372的载荷)的压力传感器393形成。控制器391能够根据从压力传感器393提供的探测数值控制从液压供应部分392供应的工作流体压力。
(2)离合器装置操作
现在将参照图8到10描述离合器装置301的操作。图10按照放大的比例显示在图8中液压油缸381部分和周围构造,并特别显示推力载荷施加在压力板372上的状态。
(2-1)离合器接合
当驾驶者操作,例如,离合器踏板时,液压控制装置309响应操作送出信号,使液压供应部分392通过供油管310供应工作流体到通路连接件384中的连接通路384d,并进一步把工作流体通过油槽382f和油孔382e到液压油缸381中的流体腔386。在这次操作中,环形壳体382与离合器罩盖371一起旋转,因此相对于通路连接件384旋转,而后者并不相对于传动机构壳体311旋转。不过,油槽382f为环形槽,并具有连接于连接通路384d的部分,使液压供应部分392可以稳定地向流体腔386供应工作流体。在供应工作流体到流体腔386的操作中,工作流体围绕密封件泄漏到通路连接件384和环形壳体382之间的空隙。不过,如此漏出的工作流体通过排油通路384e和排油管312返回液压供应部分。
因此,环形活塞383轴向地向发动机移动对杠杆板373径向内端施加预定的载荷,使杠杆板373改变其角度位置(见图10中箭头X)。在这次操作中,压力板372相应杠杆作用接受比较从环形活塞383所施加大几倍的载荷,这相似或相同于以前实施方案杠杆作用的布置。由此,压力板372的表面372a轴向地推动摩擦联结部分361趋向发动机以便用摩擦作用使摩擦联结部分361接合飞轮303。因此,从飞轮303施加的力矩被传递到离合器圆盘组件306,并然后提供到输入轴304。由于环形活塞383与环形壳体382一起旋转,环形活塞383并不相对于杠杆板373一起旋转,尽管端部383a直接与杠杆板373的径向内部接触,并且环形活塞383能够从其端部383a施加载荷到杠杆板373的径向内部。
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液压油缸381的环形壳体382由于流体腔386中产生的液压轴向地偏压趋向传动机构。因此,轴向地指向传动机构的载荷通过环形壳体382的环形部分382c施加于离合器罩盖371的环形部分371a。如以上所描述,飞轮303接受从压力板372和摩擦联结部分361指向发动机轴向载荷,同时它还接受从离合器罩盖371指向发动机的轴向载荷(抵消载荷),使从飞轮303施加于曲轴302的载荷减少。
(2-2)离合器脱离
当驾驶者操作,例如,离合器踏板时,响应踏板的操作有一个信号传送到控制器391,使推动环形活塞383趋向于发动机的油压从液压油缸381的流体腔中释放。因此,杠杆板373不再对压力板372施加推力载荷。在这次操作中,带状板375轴向地偏压并移动压力板372趋向传动机构。因此,离合器圆盘组件306的摩擦连接部分361从飞轮303隔开以便释放离合器接合(见图9中箭头Y)。在以上描述的离合器释放状态中,环形壳体382释放从离合器罩盖371的偏压力。
(2-3)液压推力装置特征
按照以上描述的液压推力装置,从杠杆板373施加于压力板372的推力载荷依赖于载荷乘以杠杆效率的值,该载荷是从环形活塞383施加于杠杆板73的径向内部。如此,推力载荷可以仅通过控制从液压控制装置309的液压供应部分392供应的工作流体的液压予以控制。这改进离合器控制的可靠性。
在液压推力装置308中,环形壳体382形成的液压油缸381固定在离合器罩盖371上,并通过通路连接件384(相对地可转动)连接到外部液压控制装置。这可防止布置在环形壳体382环形空间的环形活塞和离合器罩盖组件307(具体为杠杆板373)之间的相对转动。因此,有可能取消在传统液压推力装置中所需要放置在环形活塞和离合器罩盖组件之间的轴承。由此,就有可能防止诸如润滑脂泄漏、异常噪音和由于使用轴承而造成的损坏等故障,并且可以改善液压推力装置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如在此所使用,下列方向性的名词“向前、向后、上方、向下、垂直、水平、下方和横向”以及其它方向性名词系指装备本发明车辆的方向。相应地,这些名词使用在描述本发明时,应该解释为对于装备本发明的车辆。
在此使用的名词“配置”用于描述装置的一个部件、区段或零件,包括硬件与/或软件的制造和/或编程以便执行所要求的功能。
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表达的名词“装置-加功能”应该包括任何能够用来执行本发明中这一部分功能的构造。
在此使用的程度上名词如“基本上”、“大约”和“大概”意味着修改项目的合理的偏差量,其最终结果并不显著变化。例如,这些名词可以解释为包括至少±5%的偏差,如果这些偏差并不否定该名词修正的意义。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申请No.*.*的优先权。在此综合整个日本专利申请No.*.*作为参考。
虽然只选择精选的实施方案阐明本发明,对于本行业熟练人士从本公开内容中将十分明确,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修正而并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此外,前面对于按照本发明实施方案的描述仅供说明,其目的不是限制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等内容。如此发明的范围不限于公开的实施方案。

Claims (20)

1.一种离合器装置,包括:
离合器圆盘组件,具有配置的摩擦联结部分以便与连接于曲轴的飞轮接触和分离,所说离合器圆盘组件联结于通过传动机构前壁延伸的输入轴;
离合器罩盖组件,具有固定于所说飞轮的离合器罩盖和配置为可以接触所说摩擦联结部分的相反于所说飞轮一侧的压力板;和
离合器操作机构,配置为可对所说压力板施加推力载荷,以便在所说飞轮和所说输入轴之间可释放地传递力矩,所说离合器操作机构包括:
操作件,布置成为可对所说离合器罩盖相对地旋转,并具有第一螺纹部分,
运动件,布置成为对所说前壁不可旋转、但可轴向移动,所说运动件具有与所说第一螺纹部分接合的第二螺纹部分,以便形成螺旋进给机构,和
驱动机构,配置成为可使所说操作件相对所说运动件旋转,以便使所说运动件轴向地相对于所说离合器罩盖移动和对所说压力板通过所说运动件施加推力载荷,并且对于所说离合器罩通过所说操作件施加相反于所说推力载荷的抵消载荷。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轴承布置在所说操作件和所说离合器罩盖之间,以便相对可旋转地由所说离合器罩盖支承所说操作件。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圆筒形轴,布置在所说输入轴周围并固定在所说前壁,其中
所说运动件相对于圆筒形轴不可旋转地被支承和可以轴向地移动。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说离合器罩盖组件具有被所说离合器罩盖支承的杠杆板以便接触所说压力板,和
第二轴承布置在所说运动件和所说杠杆板之间。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说离合器罩盖组件具有被所说离合器罩盖支承的杠杆板以便接触所说压力板,和
第二轴承布置在所说运动件和所说杠杆板之间。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圆筒形轴布置在所说输入轴周围并固定在所说前壁,其中
所说运动件相对于圆筒形轴不可旋转地被支承和可以轴向地移动。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说离合器罩盖组件具有杠杆板,而杠杆板具有:
接触所说离合器罩盖组件的离合器罩盖的径向外部,
接触所说压力板突出部分的径向中部,和
接触所说离合器操作机构的径向内部。
8.一种离合器装置,包括:
离合器圆盘组件,具有配置的摩擦联结部分以便与连接于曲轴的飞轮接触和分离,所说离合器圆盘组件联结于传动机构的输入轴;
离合器罩盖组件,具有固定于所说飞轮的离合器罩盖和配置为可以接触所说摩擦联结部分的相反于所说飞轮一侧的压力板;和
离合器操作机构,配置为可对所说压力板施加推力载荷,以便在所说飞轮和所说输入轴之间可释放地传递力矩,所说离合器操作机构包括:
驱动机构,
减速机构,具有被所说驱动机构转动的蜗杆,和布置在所说输入轴周围并且与所说蜗杆接合的蜗轮,和
运动方向变换机构,具有:
操作件,可旋转地布置在离合器罩盖上并在其中间具有轴承,和固定在所说蜗轮上,和
运动件,按照所说操作件的旋转轴向地移动,
所说运动方向变换机构配置成为按照所说运动件的轴向运动可对所说压力板施加推力载荷,并且对所说离合器罩盖施加相反于所说推力载荷的抵消载荷。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说操作件具有第一螺纹部分,和
所说运动件具有与第一螺纹部分接合的第二螺纹部分以便形成螺旋进给机构。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说离合器罩盖组件具有接触压力板的杠杆板,并配置成为按照所说运动件的轴向运动被推向所说压力板。
11.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说离合器罩盖组件具有接触压力板的杠杆板,并配置成为按照所说运动件的轴向运动被推向所说压力板。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说杠杆板具有:
接触所说离合器罩盖组件的离合器罩盖的径向外部,
接触所说压力板突出部分的径向中部,和
接触所说离合器操作机构的径向内部。
13.一种离合器装置,包括:
离合器圆盘组件,具有配置的摩擦联结部分以便与连接于曲轴的飞轮接触和分离,所说离合器圆盘组件联结于传动机构的输入轴;
离合器罩盖组件,具有固定于所说飞轮的离合器罩盖和配置为可以接触所说摩擦联结部分的相反于所说飞轮一侧的压力板;和
离合器操作机构,配置为可对所说压力板施加推力载荷,以便在所说飞轮和所说输入轴之间可释放地传递力矩,所说离合器操作机构包括:
油缸件,固定于所说离合器罩盖,
活塞,形成在所说油缸件和所说活塞之间所限定的流体腔,并且配置为可轴向移动以便按照在所说流体腔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变化对所说压力板施加推力载荷,
压力操作机构,配置成为可操作在所说液腔内的工作流体压力,和
连接件,连接于所说压力操作机构,可以相对于所说油缸件旋转并且连接所说压力操作机构到所说流体腔,所说工作流体配置成为可在其间流动。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说离合器罩盖组件具有与所说压力板接触的杠杆板,并且配置成为可按照所说活塞的轴向运动被推向所说压力板,和
所说活塞直接与所说杠杆板接触。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说杠杆板具有:
接触所说离合器罩盖组件的离合器罩盖的径向外部,
接触所说压力板突出部分的径向中部,和
接触所说离合器操作机构的径向内部。
16.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说活塞径向地形成在所说连接件凹穴内。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说压力操作机构包括:
控制器,具有微型计算机,
液压供应部分,具有主油缸,和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定对所说压力板施加的载荷。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说工作流体由所说液压供应部分通过供油管供给到所说流体腔。
1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排油管布置成为可从所说流体腔返回工作流体到液压供应部分。
20.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说排油管连接到排油通路,再连接到所说流体腔。
CNA200410003304XA 2003-02-10 2004-01-19 离合器操作机构 Pending CN15214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32305A JP2004239424A (ja) 2003-02-10 2003-02-10 クラッチ操作機構
JP2003032305 2003-02-10
JP2003100447 2003-04-03
JP2003100448 2003-04-03
JP2003100447A JP2004308708A (ja) 2003-04-03 2003-04-03 クラッチ操作機構
JP2003100448A JP2004308709A (ja) 2003-04-03 2003-04-03 クラッチ操作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1420A true CN1521420A (zh) 2004-08-18

Family

ID=34317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03304XA Pending CN1521420A (zh) 2003-02-10 2004-01-19 离合器操作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040072035A (zh)
CN (1) CN1521420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8890A (zh) * 2014-01-21 2014-04-30 吉林大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离合器
CN105745464A (zh) * 2013-11-21 2016-07-06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操纵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设备
CN106195061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驱动动力传动分离系统
CN106678197A (zh) * 2017-01-05 2017-05-17 乔占军 螺旋离合分离器在机车上的应用和螺旋离合分离器
CN107191505A (zh) * 2017-06-02 2017-09-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带有阶梯型双腔的液压分离轴承总成
CN110709617A (zh) * 2017-06-08 2020-01-17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具有径向内侧的传感器的中央分离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5464A (zh) * 2013-11-21 2016-07-06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操纵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设备
CN105745464B (zh) * 2013-11-21 2018-05-1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操纵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设备
CN103758890A (zh) * 2014-01-21 2014-04-30 吉林大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离合器
CN106195061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驱动动力传动分离系统
CN106195061B (zh) * 2016-08-31 2018-11-23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驱动动力传动分离系统
CN106678197A (zh) * 2017-01-05 2017-05-17 乔占军 螺旋离合分离器在机车上的应用和螺旋离合分离器
CN107191505A (zh) * 2017-06-02 2017-09-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带有阶梯型双腔的液压分离轴承总成
CN110709617A (zh) * 2017-06-08 2020-01-17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具有径向内侧的传感器的中央分离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0072035A (ko) 2004-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1554C (zh) 双连接和断开装置
JP5297352B2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313748C (zh) 具有锁止离合器的液力传动系统
CN100460723C (zh) 动力系统和电动变速传动装置及消除扭矩和压力脉冲方法
CN101029663A (zh) 用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双离合器装置
CN101048608A (zh) 无级变速机的前进后退切换装置
CN1712265A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945042A (zh) 摩擦接合装置
CN1664408A (zh) 用于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
CN1712757A (zh) 具有起动离合器及转矩传感装置的定盘组件
CN101069034A (zh) 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活塞
CN1926328A (zh) 起动装置
CN1476518A (zh) 起步离合器装置
CN1712263A (zh) 转矩传递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动力传动系
JP4770625B2 (ja) 自動変速機
CN1930410A (zh) 动力传动系统
CN1469054A (zh) 动力传输断续装置
CN101052832A (zh) 轴承密封件
CN1521420A (zh) 离合器操作机构
CN1473247A (zh) 变速箱用同步装置
CN103069161A (zh) 斜板式液压旋转机
JP2023080365A (ja) 密封装置
CN1502022A (zh) 自动变速器
CN1818428A (zh) 单向离合器的内圈支承结构
JP7057836B2 (ja) 前後進切替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