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8793A - 头支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采用它的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头支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采用它的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08793A CN1508793A CNA2003101172825A CN200310117282A CN1508793A CN 1508793 A CN1508793 A CN 1508793A CN A2003101172825 A CNA2003101172825 A CN A2003101172825A CN 200310117282 A CN200310117282 A CN 200310117282A CN 1508793 A CN1508793 A CN 15087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center
- rotation
- connecting rod
- suspen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4—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 G11B5/55—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acquisition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
- G11B5/5521—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acquisition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 across disk track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488—Disposition of heads
- G11B5/4886—Disposition of heads relative to rotating disc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4—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 G11B5/55—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acquisition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
- G11B5/5521—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acquisition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 across disk tracks
- G11B5/5569—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acquisition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 across disk tracks details of specially adapted mobile parts, e.g. electro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4—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 G11B5/55—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acquisition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
- G11B5/5521—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acquisition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 across disk tracks
- G11B5/5569—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acquisition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 across disk tracks details of specially adapted mobile parts, e.g. electro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 G11B5/5578—Multiple actuators addressing the same disk, e.g. to improve data rate or access rate
Landscapes
- Supporting Of Heads In Record-Carrier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The Magnetic Head Position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从再现向记录状态进行模式转换时,可迅速且正确进行位置校正,且磁场与初始化的磁取向方向的偏移小可抑制记录特性的恶化将偏斜抑制到非常小的头支承机构。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分别围绕第一转动中心5a、第二转动中心5b转动,分别将第三连杆7和第四连杆8可转动连接。将第一连杆7、第二连杆4的连杆长度设定得基本相等,将第三连杆7、第四连杆8的连杆长度设定得与第一转动中心5a、第二转动中心5b的距离基本相同。借助第一连杆3的转动,第三连杆7、第四连杆8保持平行于连接第一转动中心5a、第二转动中心5b的记录媒体的直径线9的状态往复移动,装载分别固定于悬架11a及悬架11b的磁头的滑动件10往复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浮起型头的盘装置,例如用于磁盘装置,光盘装置及光磁盘装置等的头支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及采用它的盘装置。
背景技术
下面作为具有现有的浮起型的头的盘装置的头支承装置的一个例子,利用附图说明硬磁盘装置等磁记录再现装置中的头支承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登记专利:No.2894262号公报,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6-259905号公报)。
图29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头支承装置及磁记录媒体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俯俯视图。在图29中,头支承装置291由刚性较低的悬架292、板簧部293及刚性较高的支承臂294构成,在悬架292的一端的下面设置装载磁头(图中未示出)的滑动件295。
此外,磁记录媒体296由主轴马达297旋转,根据在磁记录再现装置进行记录再现时,伴随着磁记录媒体296的旋转产生的空气流引起的滑动件295受到的浮力与将滑动件295向磁记录媒体296侧加载的头支承装置291的板簧部293造成的加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滑动件295从磁记录媒体296上浮起一定的量,即,装载到滑动件295上的磁头从磁记录媒体296上浮起一定的量。
在磁记录再现装置进行记录或再现时,借助设置在支承臂294上的音圈298的作用,头支承装置291以轴承部299为中心旋转,装载在滑动件295上的磁头被相对于磁记录媒体296的所需磁道定位,进行记录或再现。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结构的盘装置中,借助音圈298的作用,支承臂294及连接于其上的悬架292围绕轴承部299旋转时,在磁记录媒体296上移动的磁头的轨迹描画出小直径的圆弧状轨迹。通常,装载到滑动件295上的磁头的磁头缝隙,通过轴承部299的中心,垂直于成为支承臂294及悬架29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磁头支承装置291的半径方向的线。从而,记录在磁记录媒体296上的记录磁道具有按照磁头的转动轨迹的偏斜(磁头的缝隙长度方向(垂直于磁道宽度方向的方向)相对于记录磁道的切线方向的夹角,即,磁头的磁头缝隙的磁道宽度方向相对于记录磁道的半径方向的角度)。在磁盘的直径小的盘装置的情况下,在磁记录媒体296的能够进行记录的区域A的最内周部,磁头相对于磁记录媒体296相对速度最低,滑动件295难以浮起,所以,设定成滑动件295的中心点出现在能够记录的区域A的最内周部,并且,在该滑动件295的中心点处,以相对于能够记录的区域A的最内周部的磁道的切线与装载在滑动件295上的磁头的缝隙宽度方向呈垂直的方向一致的方式,设定作为磁头支承装置291的转动中心的轴承部299的位置。从而,随着磁头从磁记录媒体296的记录区域A的内周部向外周部的移动,相对于记录磁道的偏斜角变大。
例如,在
记录媒体296的记录区域A的最内周部的半径=4mm
从头支承装置291的轴承部299的旋转中心直到磁头的距离=13.6mm
从磁头的缝隙长度方向的滑动件295的中心到磁头的磁头缝隙的中心的距离=0.6mm
的情况下,
在磁记录媒体296的能够记录的区域A的最内周部的偏斜角θ0=8.627°
另一方面,当计算出磁记录媒体296的半径=8.45mm
时的偏斜角θ时,变成
θ=18.183°。这时,作为磁头在具有分别的独立的记录头和再现头形成一个整体的情况下,记录头和再现头在磁记录媒体296上的各自的半径方向的位置各异。即,它们在该半径方向的位置差Δr,当
记录头和再现头的各自的中心线的间隔d=2μm时,
半径方向的位置差变为Δr=d×cos(90-θ)
=2×cos(90-18.183)
=2×0.312053042
=0.624μm。
磁记录媒体296上的半径方向的位置越大,记录头与再现头在磁记录媒体296上的各自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差越大,作为盘装置从再现状态向记录状态、或者从记录状态向再现状态进行模式转移时,导致记录头或再现头的定位精度的降低,需要根据记录头和再现头在半径方向的位置差进行定位的正确的修正。特别是,在从再现状态向记录状态进行模式转移时,如果迅速并且以正确的定位精度修正定位的话,存在着由于切换到记录模式会产生在已经记录的区域删除等不适当之处的课题。
为了将偏斜抑制得很小,有必要将从头支承装置291的旋转中心至磁头的距离加大,与小型化的要求相反,存在着小型化比较困难的课题。
此外,当记录头的偏斜变大时,在初始化的磁记录媒体296的圆周方向的磁取向方向和记录磁场上产生偏移,存在着记录特性恶化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达到装置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将偏斜抑制得的非常小的头支承装置和驱动它用的驱动方法及配备它的盘装置。
本发明的头支承装置包括:夹持记录媒体的直径上的旋转中心、在两侧分别具有第一转动中心和第二转动中心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能够分别围绕设置在第一连杆的两侧的转动中心及设于第二连杆两侧的转动中心转动地保持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分别固定在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上、并且在其中的一侧上具有头的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此外,连接分别设于第一连杆的两侧的各个转动中心的线通过第一连杆的第一转动中心,连接分别设于第二连杆的两侧的各个转动中心的线通过第二连杆的第二转动中心。此外,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各自的第一转动中心及第二转动中心,具有位于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延长线上的结构,此外,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在平行于通过第一转动中心和第二转动中心的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状态下,相互向相反方向往复移动。
利用这种结构,伴随着第一连杆的转动,分别安装在固定于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的各个悬架上的每一个滑动件的移动轨迹,成为与在第一连杆上的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的各自的转动中心的运动相同的圆弧轨迹。从而,在作为由第一连杆的转动引起的第一连杆中的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的各自的转动中心的移动轨迹的圆中,可以以缩小相对于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轨迹各点处的距离的方式,设定滑动件在记录媒体上描绘的圆弧轨迹,可以实现在确保记录媒体的能够记录的区域的最内周部的滑动件的浮起的状态,更接近于线的轨迹的头支承机构。
此外,本发明的头支承装置,包括:夹持记录媒体的直径上的旋转中心、在两侧分别具有第一转动中心和第二转动中心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能够分别围绕设置在第一连杆的两侧的转动中心及设于第二连杆两侧的转动中心转动地保持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固定在第三连杆上、并且在其中的一侧上分别具有头的第一悬架及第三悬架,固定在第四连杆上、并且在其中的一侧上分别具有头的第二悬架及第四悬架。进而,装载在构成分别安装于第一悬架、第二悬架、第三悬架第四悬架的一端上的头的滑动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与连接第一转动中心和第二转动中心的记录媒体的直径线分别保持预定的角度不变,分别在记录媒体上往复移动。
借助这种结构,可以使整个头支承机构保持重量的平衡,可以实现强耐冲击性。进而,通过将分别配置在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及第三悬架和第四悬架的滑动件的各个磁头的方位角设定成不同的角度,可以使记录道的间距非常小,可以提高记录密度。进而,可以获得能够在记录媒体的两面进行记录、增大记录容量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头支承装置,包括:夹持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在两侧分别具有第一转动中心和第二转动中心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能够分别围绕设置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两侧的转动中心转动地保持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分别固定在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上、并且在其中的一方侧上具有头的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将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分别具有的头分别配置在记录媒体的上面侧或下面侧,第一悬架或第二悬架之一所具有的头对应于利用分离周部分割为二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侧的区域,另一个悬架所具有的头对应于最外周侧的区域。此外,具有连接设于第一连杆的两端的各个旋转中心的线,通过第一连杆的第一转动中心,连接设于第二连杆的两端的各个旋转中心的线,通过第二连杆的第二转动中心的结构。此外,具有第一连杆的第一转动中心及第二连杆的第二转动中心,位于各个记录媒体的直径线上的结构。此外,具有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在平行于通过第一转动中心和第二转动中心的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状态,相互反方向往复移移动的结构。
利用这种结构,伴随着第一连杆的转动,安装于分别固定在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上的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上的每一个头的滑动件的移动轨迹,成为与第一连杆中的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的各个转动中心的运动相同的圆弧的轨迹。从而,在作为由第一连杆的转动引起的第一连杆中的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的各自的转动中心的移动轨迹的圆中,可以以缩小相对于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轨迹各点处的距离的方式,设定在记录媒体上的圆弧轨迹,可以实现在确保记录媒体的能够记录的区域的最内周部的构成头的滑动件的浮起的状态,更接近于线的轨迹的头支承机构。
此外,本发明的头支承装置,包括:配置在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的一个侧部上、具有其顶端上带有第一曲率的顶部的轴承支柱;配置在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的另一个侧部上、在一端上具有顶端带有第二曲率的顶部的推压部、能够旋转并且利用弹簧加载的推压臂;具有利用另外的弹簧加载、与带有轴承支柱的第一曲率的顶部接触的中央带有比第一曲率大的第三曲率的凹部构成的切口部、能够以带有轴承支柱的第一曲率的顶部作为第一转动中心转动、并且在两侧配置转动轴部的第一连杆;具有由与带有推压臂的推压部的第二曲率的顶部接触的在中央带有比第二曲率大的第四曲率的凹部构成的切口部、能够以带有推压臂的推压部的第二曲率的顶部作为第二转动中心转动、并且在两侧配置转动轴部的第二连杆;两侧具有孔部,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各自的一方侧分别以各个转动轴部作为转动中心、分别能够转动的第三连杆;两侧具有孔部,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各自的另一方侧以各自的转动轴部为转动中心,分别能转动的第四连杆;固定在第三连杆上并且在其一侧具有头的第一悬架;固定在第四连杆上、并且在其一侧具有头的第二悬架;驱动第一连杆的驱动机构。或者,本发明的头支承装置,其结构为,它包括:配置在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的一侧上、具有其前端上带有第一曲率的顶部的轴承支柱;配置在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的另一侧上、在一端上具有前端带有第二曲率的顶部的推压部、能够旋转并且利用弹簧加载的推压臂;具有利用另外的弹簧加载、与在轴承支柱的前端上带有第一曲率的顶部接触的中央带有比第一曲率大的第三曲率的凹部构成的切口部、能够以带有轴承支柱的第一曲率的顶部作为第一转动中心转动、并且在两端配置旋转轴部的第一连杆;具有由与带有推压臂的推压部的第二曲率的顶部接触的在中央带有比第二曲率大的第四曲率的凹部构成的切口部、能够以带有推压臂的推压部的第二曲率的顶部作为第二转动中心转动、并且在两端配置转动轴部的第二连杆;两端有孔部,在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每一个的一侧以各自的前述转动周部为转动中心可分别转动的第三连杆;两端具有孔部,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各自的另外一侧分别以各个转动轴部作为转动中心、分别能够转动的第四连杆;固定在第三连杆上并且在其一侧具有头的第一悬架;固定在第四连杆上、并且在其一侧具有头的第二悬架;驱动第一连杆的驱动机构;将配备在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上的各个头夹持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并且,分别配置在记录媒体的上面侧或下面侧,第一悬架或第二悬架之一所具有的头对应于利用分离周部分割为二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侧的区域,另一个悬架所具有的头对应于最外周侧的区域。
利用这种结构,在可转动地连接各个连杆的转动轴部和孔部,转动轴部的侧面与孔部的侧面接触,可以使转动轴部和孔部之间的间隙很小,没有晃动。从而,可以消除晃动对由第一连杆的转动引起的其它各个连杆的运动的影响,可以使信号变换元件向目标道可靠地移动,所以,可以实现缩短使信号变换元件向目标道移动的访问时间的头支承机构。
此外,本发明的头支承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转动中心的第一连杆,具有第二转动中心的第二连杆,可转动地保持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每一个的一侧上的第三连杆,固定到第三连杆上、并且在其一侧上分别具有头的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旋转驱动第一连杆的驱动机构;其中,将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所分别具有的头夹持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并且分别配置在记录媒体的上面侧或下面侧。此外,第三连杆在平行于第一转动中心和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的状态下往复移动。
借助这种结构,伴随着第一连杆的转动,具有分别安装在固定于第三连杆2个悬架上的每一个上的滑动件的头的移动轨迹,成为与在第一连杆上的第三连杆转动中心的运动相同的圆弧轨迹。另一方面,由于可以将第一连杆的第一转动中心和相对于第三连杆的中心的距离,即第一连杆的有效连杆长度设定的比较大,将转动半径设定的比较大,所以,可以使滑动件的轨迹具有大的曲率,可以实现轨迹更接近线的头支承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头支承装置,包括:配置在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的一侧上、具有其前端上带有第一曲率的顶部的轴承支柱;配置在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的另一侧上、在一端上具有前端带有第二曲率的顶部的推压部、能够转动并且利用弹簧加载的推压臂;具有利用另外的弹簧加载、与轴承支柱的前端带有第一曲率的顶部接触的中央带有比第一曲率大的第三曲率的凹部构成的切口部、能够以带有轴承支柱的第一曲率的顶部作为第一转动中心转动、并且在两侧配置转动轴部的第一连杆;具有由与带有推压臂的推压部的第二曲率的顶部接触的在中央带有比第二曲率大的第四曲率的凹部构成的切口部、能够以带有推压臂的推压部的第二曲率的顶部作为第二转动中心转动、并且在两侧配置转动轴部的第二连杆;两侧具有孔部,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各自一侧以各个转动轴部转动心分别可转动的第三连杆;两侧具有孔部,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各自的另外一侧分别以各个转动轴部作为转动中心、分别能够转动的第四连杆;夹持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分别固定到第三连杆上、并且在其一侧分别具有头的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转动驱动第一连杆的驱动机构;其中,将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分别具有的头夹持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并且分别配置在记录媒体的上面侧或下面侧构成。此外,第三连杆在平行于第一转动中心和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的状态下,具有往复移动的结构。
借助这种结构,在可转动地连接各个连杆的转动轴部和孔部,转动轴部的侧面与孔部的侧面接触,由于转动轴部与孔部的小的间隙可以没有晃动。从而,可以消除晃动对由第一连杆的转动引起的其它各个连杆的运动的影响,可以使信号变换元件向目标道可靠地移动,所以,可以实现缩短使信号变换元件向目标道移动的访问时间的头支承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头支承装置的驱动方法,由包括具有前端带有曲率的顶部的推压部的基本U字形的驱动臂,固定在驱动臂的基本U字形的一个内侧面和与一个内侧面对向的另一个内侧面上的压电元件构成,不是驱动臂的基本U字形的推压部侧的侧部固定到固定构件上,在推压部侧的侧壁上具有凹部,并且,通过压电元件的伸缩,驱动臂的推压部往复移动,对具有装载信号变换元件的滑动件的悬架进行驱动。
借助这种方法,利用压电元件的微小的伸缩使具有装载信号变换元件的滑动件的悬架移动,获得高的响应性,可以实现缩短访问时间的头支承装置的驱动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盘装置,包括借助主轴马达旋转的记录媒体,与记录媒体对向、在记录媒体上记录信号或从记录媒体上再现信号的信号变换元件的头支承装置,头支承装置具有上述的头支承装置的结构,或者具有采用上述头支承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结构。
根据这些结构,可以使信号变换元件相对于记录道的偏斜角非常小,在从再现状态向记录状态、或者从记录状态向再现状态进行模式转移时,可以迅速且以正确的精度对记录头或再现头进行定位。此外,初始化的记录媒体的圆周方向的磁取向方向与记录磁场不会发生偏移,可以抑制记录特性的恶化。从而,可以向目标道可靠地移动,可以实现缩短使信号变换元件向脉目标道移动的访问时间的盘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主要部分的悬架部的部分放大侧视图。
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磁头的偏斜角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缩小磁头的偏斜角的位置设定的概念图。
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另一个例子缩小磁头的偏斜角的另一个位置设定的概念图。
图7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另一个例子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简略俯视图。
图7B、是表示图7A中各个连杆的位置关系的简略侧视图。
图7C、是表示图7A中两个悬架的每一个的配置关系的简略侧视图。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具有4个悬架的头支承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简略俯视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具有4个悬架的头支承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简略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概念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简略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形式盘装置的头支承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形式的磁头相对于记录媒体的记录道的偏斜角的概念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形式的磁头相对于记录媒体的记录道的偏斜角的另一个例子概念图。
图1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的驱动方法的部分放大图。
图2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形式的转动轴部和孔部相对于头支承装置的各个连杆的关系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2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的驱动方法的另一个例子的部分放大图。
图2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形式的第一连杆的加载的另一种方法的部分放大图。
图2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另外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2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驱动方法的部分详细图。
图2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形式的相对于头支承装置的各个连杆、转动轴和孔部的间隙的关系的部分俯视图。
图2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驱动方法的另一个例子的部分详细图。
图2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形式的第一连杆的弹簧加载的另一种方法的部分详细图。
图29、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结构的俯视图。
参考标号
1、296 记录媒体
2 旋转中心
3 第一连杆
3a、3b、4a、4b、5a、5b 转动中心
4 第二连杆
6a、6b、159、299 轴承部
7 第三连杆
7a、7b、8a、8b 孔部
8 第四连杆
9、113、132 直径线
10a、10b 滑动件
11a、11b、11c、11d、292 悬架
12a、12b、293 板簧部
13a、13b 中心线
14a、14b 枢轴
15a 安装构件
16a、16b 平衡器
17、214、298 音圈
18、19a、19b、133、201a、201b、201c、 箭头
201d
20a、20b、134a、134b 点划线
41 磁头缝隙
42、101a、101b、111a、111b、135a、135b、 磁头(的磁头缝隙)的中心
152a、152b、171a、171b
43、131、154 线
51 最内周部
52 最外周部
53、153a、153b 滑动件的中心
61 半径线
62 轨迹
71a、71b 转动轴承凸出部
72a、72b 上部连杆
73a、73b 下部连杆
81a、81b 间隔构件
102、112、172 分离周部
151a、151b 磁头缝隙
181 轴承支柱
181a 突起部
182、191、212 弹簧
183 推压臂
183a、192b 推压部
184 轴
185a、186a 切口部
185b、186b 凸出部
185c、185d、186c、186d 转动轴部
192 驱动臂
192a 凹部
193 压电元件
211 弹簧固定构件
213 弹簧固定构件
221 弹簧保持构件
222 弹簧保持构件
291 头支承装置
294 支承臂
295 滑动件
297 主轴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第一种实施形式)
图1、图2及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的图示,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2是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3是主要部分中悬架部的部分放大侧视图。
在图1和图2中,记录媒体1由主轴马达(图中未示出)使之围绕旋转中心2旋转。夹持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在同一个直径线9的延长线上,配置分别转动第一连杆3及第二连杆4的具有第一转动中心5a及第二转动中心5b的第一轴承部6a及第二轴承部6b。此外,从旋转中心2到第一转动中心5a或第二转动中心5b的各个距离可以是相同的距离,也可以是不同的距离。
在第一连杆3及第二连杆4的各个相同方向的一个的每侧上,可以围绕转动中心3a及转动中心4a转动地连接有第三连杆7,并且,在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的每一个的另一侧上连接有可围绕转动中心3b及转动中心4b转动地连接第四连杆8。
第一连杆3上的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的各自的转动中心3a及3b,位于通过第一连杆3的第一轴承部6a的第一转动中心5a的线上,从第一转动中心5a到第一连杆3上的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的每一个的转动中心3a及3b的距离,即,第一连杆3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及第二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同,同样地,在第二连杆4上的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的各自的转动中心4a及4b位于通过第二连杆4的第二轴承部6b的第二转动中心5b的线上,从第二转动中心5b至第二连杆4上的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的各个的转动中心4a及4b的距离,即,第二连杆4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及第二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同。进而,第一连杆3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与第二连杆4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同,从而,第一连杆3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与第二连杆4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同。
此外,在第三连杆7上的相对于第一连杆3的转动中心3a与相对于第二连杆4的转动中心4a的距离,以及,在第四连杆8上的相对于第一连杆3的转动中心3b与相对于第二连杆4的转动中心4b的距离,与第一连杆3的第一转动中心5a与第二连杆4的第二转动中心5b的距离分别基本相同。
从而,在使第一连杆3或第二连杆4中的任何一个围绕第一转动中心5a或第二转动中心5b转动时,在保持平行于连接第一连杆3的第一轴承部6a的第一转动中心5a和第二连杆4的第二轴承部6b的第二转动中心5b的线,即平行于通过第一连杆3的第一转动中心5a和第二连杆4的第二转动中心5b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9的状态下,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相互向相反方向往复移动。
此外,为了缩小由信号变换元件(例如磁头)等构成的头(图中未示出)相对于记录道的偏斜角的变化量,可以改变第一连杆3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和第二连杆4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
另一方面,以使分别装载磁头等头的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保持在一侧上的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自长度方向的中心线13a及13b垂直于各自第一转动中心5a及第二转动中心5b的连线、即垂直于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9的方式,利用点焊法、超声波焊接法或激光焊接法等公知的方法,将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自的板簧部12a及板簧部12b,固定到各个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上。
从而,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13a及中心线13b分别垂直于各个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的长度方向,即,分别垂直于相对于第三连杆7的第一连杆3的转动中心3a和相对于第二连杆4的转动中心4a的连线及相对于第四连杆8的第一连杆3的转动中心3b和相对于第二连杆4的转动中心4b的连线,装载在安装于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每一个上的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上的磁头的磁道的宽度方向,保持在与通过第一转动中心5a及第二转动中心5b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9平行不变的状态下,往复移动。
此外,使垂直于磁头的磁道宽度方向相对于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13a及中心线13b稍稍倾斜,即,可以在各个磁头的磁道的宽度方向相对于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9以预定的角度稍稍倾斜的状态进行安装,这时,各个磁头,在保持该磁道的宽度方向相对于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9平行的方向稍稍倾斜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往复移动。
其次,以第一悬架11a为例,利用图1及图3对具有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和板簧部12a及板簧部12b的第一悬架11a和第二悬架11b的结构进行说明。在第一悬架11a的板簧部12a的附近,在与第一悬架11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13a对称的位置上,将两个枢轴14a及枢轴14b设置在第三连杆7的第一悬架11a侧,使之与第一悬架11a接触,抗拒固定在第三连杆7上的第一悬架11a的板簧部12a的弹性力将第一悬架11a下推,以配置在第一悬架11a上的滑动件10a推压到记录媒体1的表面上的方式,将滑动件10a向记录媒体1侧加载。
此外,平衡器16a,以滑动件10a、其安装构件15a(构成万向接头机构挠性构件)、第一悬架11a的转动部分(除板簧部12a之外的部分)及平衡器16a在记录媒体1方向的总重心,通过与两个枢轴14a及枢轴14b的每一个的顶点接触的第一悬架11a的各个接触点的连线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悬架11a的另一端(与滑动件10a侧相反侧的端部)上。对于第二悬架11b,包括平衡器16b的固定结构,也和第一悬架11a一样,省略其详细说明。
另外,此处以枢轴的顶点接触悬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顶点不限于点,也可以是楔形等形状,也可在轴线接触。
用于将装载分别配置在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等头的滑动件10a及10b在记录媒体1的表面上向半径方向移动的驱动,如图1及图2所示,以使第一连杆3围绕第一连杆3的第一转动中心5a转动的方式,将音圈17连接到第一连杆3上。
在向音圈17提供控制电流时,使音圈17绕第一转动中心5a转动。例如,对音圈17向箭头18的方向转动时进行说明。借助音圈17在箭头18方向的转动,使第一连杆3绕第一转动中心5a转动,连接到第一连杆3上的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分别向箭头19a及箭头19b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连杆4绕第二连杆4的第二转动中心5b转动。伴随着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分别向箭头19a及19b方向的移动,固定在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上的各个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移动,因而,使安装在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个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1b移动。
此外,音圈17也可以不连接在第一连杆3上,而是以围绕第二连杆4的第二转动中心5b转动的方式连接到第二连杆4上。此外,不言而喻,驱动第一连杆3或第二连杆4的方法,也可以不是音圈马达,也可以利用伺服马达等其它公知的方法。
其次,对配置在固定到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每一个上的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每一个上的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上装载的各个磁头的移动轨迹进行说明。
各个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其长度方向的各个中心线13a及中心线13b分别垂直于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的每一个的长度方向,从而,配置在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每一个上的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的第一连杆3的转动引起的轨迹,在图1中,如虚线20a及点划线20b所示,在记录媒体1的表面上描绘出和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相对于第一连杆3的各个转动中心3a及转动中心3b的轨迹相同的轨迹。
此外,在说明上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的结构及动作的图1中,表示出了将连接到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上的第三连杆7、第四连杆8的转动中心3a、3b、4a、4b配置在个连杆端部上的结构,但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中,没有必要限定在端部,也可以将转动中心3a、3b、4a、4b设置在离开连杆的端部的位置上。
下面,以配置在第一悬架11a上的滑动件10a作为例子,用图4说明相对于具有这种结构的头支承装置中的记录道的磁头的偏斜。
图4是说明磁头(图中未示出)相对于记录媒体1的记录道的偏斜角用的说明示意图。在图4中,装载在滑动件10a的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磁道宽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悬架11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13a,从而,平行于通过第一转动中心5a及第二转动中心5b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9。例如,相对于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9,位于角度α的半径线上的位置的磁头的偏斜角,是相对于通过该位置的半径线的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磁道宽度方向的角度,从而,偏斜角等于角度α。此外,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的轨迹,成为与由第一连杆3的转动引起的在第一连杆3上的转动中心3a的轨迹相同的轨迹。
将该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描绘的圆弧的轨迹,用以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作为原点的x-y坐标表示。
当令
(x0,y0)=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描绘的轨迹的圆的中心点的坐标
R=从第一连杆3的第一转动中心5a至转动中心3a的距离
=第一连杆3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
时,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描绘的轨迹的圆的方程式,用下式(1)表示。
(x-x0)2+(y-y0)2=R2 ......(1)
从而,位于该圆的轨迹上的磁头的偏斜角α用下面的(2)式表示的关系式求出。
α=tan-1(y/x) ......(2)
从而,解该圆的中心点(x0,y0)的话,可以计算出位于该圆的轨迹上的磁头的偏斜角α。
为了确保在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的滑动件10a的浮起量,当把滑动件10a的中心设定在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9上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位置的附近时,为要使由第一连杆3的转动引起的滑动件10a的轨迹,与第一连杆3上的第三连杆7的转动中心3a的轨迹相同,以及,将结构小型化时,以连接第一连杆3的第一转动中心5a与转动中心3a的线43垂直于直径线9的位置作为中心、分别向逆时针方向及顺时针方向基本分开的方式转动的情况下的滑动件10a的轨迹,成为最接近线的圆弧状轨迹。从而,在想要将作为由第一连杆3的转动引起的滑动件10a的移动轨迹,构成在直径线9附近的轨迹时,可以缩小偏斜角。
下面,说明对于装载在缩小偏斜角的滑动件10a或装载在滑动件10a的磁头的位置设定,说明几个例子。
作为例1,用作为说明概念图的图5,说明由于第一连杆3的转动、滑动件10a的中心位于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9上,并且,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位于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及最外周部时的情况。这里,令
ri=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的半径
ro=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外周部52的半径
d0=滑动件10a的中心53与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之间在缝隙长度方向(垂直于磁道宽度方向的方向)的距离。
滑动件10a的中心53位于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9上,并且,位于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上的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的坐标为(x1,d0)。其中,x1由下式(3)表示。
此外,滑动件10a的中心53位于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9上,并且,位于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外周部52上的磁头的相同缝隙41的中心42的坐标为(x2,d0)。其中,x2用下面的(4)式表示。
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的轨迹的圆,通过上述坐标的两个点,可以计算出该圆的中心点的坐标,由式(5)和式(6)得出。
在该圆的轨迹上,处于x2≤x≤x1的范围内的磁头的偏斜角α,在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上时,变成其最小值αamin,相对于该圆通过原点的切线的倾斜成为其最大值αamax。从而。作为最小值αamin,得到(7)式
另一方面,相对于通过原点的圆的切线的方程式用式(8)表示。
y=ax ......(8)
(8)式是相对于圆的切线,由于是具有小的倾斜的切线,所以,得到(9)式。
从而,作为最大值αamax,得(10)式。
αamax=tan-1a ......(10)
从而,相对于第一连杆3的线43垂直于直径线9的状态,第一悬架11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13a与垂直于通过位置x0的直径线9的线一致,并且,以安装在此时的第一悬架11a上的滑动件10a的中心被定位在坐标点(x0,L0)的方式,决定第一悬架11a的长度及安装位置等,将第一悬架11a固定到第三连杆7上。其中,L0用(11)式表示。
L0=y0-(R+d0) ......(11)
换句话说,在相对于第一连杆3的线43垂直于直径线9的状态,具有用(12)式表示的角度β时,
在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通过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内的最内周部51上的点(x1,d0)时,或者具有式13表示的角度
β时,
以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通过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外周部52上的点(x2,d0)的方式,决定第一悬架11a的长度及安装位置等,也可以将第一悬架11a固定到第三连杆7上。其中,相对于垂直于直径线9的状态的角度β,在顺时针方向为正(+),逆时针方向为负(-)。
相对于通过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的记录媒体1的半径线的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磁道宽度方向的角度,即,磁头的偏斜角,在围绕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为逆时针作为负(-)、顺时针作为正(+)标号化时,上述αamin为满足用下面的式14表示的关系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的轨迹的圆的半径R的话,
-αamax≤αamin≤αamax ......(14)
通过令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及最外周52与轨迹圆的交点在y轴方向位于比d0小、比0大的位置上,可以满足(15)式的关系。
αamin=-αamax ......(15)
即,当令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及最外周部52与轨迹圆的交点的坐标分别为(x1’,d0’)、(x2’,d0’)时,在(16)式所示的d0’的范围内,
0<d0’<d0 ......(16)
存在着满足(15)式的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的轨迹圆。
从而,如果设定磁头的偏斜角α满足(15)式的关系的磁头移动轨迹的话,成为其绝对值比用上述(7)式及(11)式表示的偏斜角小的偏斜角。
接着,作为例2,对满足上述(15)式的滑动件10a或磁头的位置的设定进行说明。
当满足式(15)时,当令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处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及最外周部52的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3,d1)及(x4,d1)时,与上述例1一样,可以计算出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的轨迹的圆的中心点的坐标,得出(17)式及(18)式。
其中,x3,x4分别用下式(19)、(20)表示。
从而,与上述例1一样,位于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的轨迹的圆上的磁头的偏斜角α的最小值αamin及最大值αamax由下式(21)、(22)获得。
αamax=tan-1b ......(22)
这里,b用下式(23)设定。
从而,如果求出满足式(15)的d1的话,位于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的轨迹圆上的磁头的偏斜角α其绝对值小于上述例1的偏斜角。
因此,与上述例1一样,相对于第一连杆3的线43垂直于直径线9的状态,第一悬架11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13a与通过直径线9上的位置x0的垂直于直径线9的线一致,并且,以这时的安装在第一悬架11a上的滑动件10a的中心定位在坐标(x0,L1)上的方式,决定第一悬架11a的长度及安装位置等,将第一悬架11a固定在第三连杆7上。其中,L1与上述例1的(7)式一样,,用(24)式表示。
L1=y0-(R+d0) ......(24)
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在y轴方向,位于+d0~0之间时的滑动件10a的中心53的位置,同样地,在y轴方向位于0~-d0间、在滑动件10a的中心点记录媒体1的旋转轨迹的切线方向,与连接磁头的中心与滑动件10a的中心53的线基本上平行,所以,滑动件10a的浮起量几乎不会降低,与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位于(x1,d0)的位置时的滑动件10a的浮起量基本上相同。
进而,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在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及最外周部52处,位于记录媒体1的一个半径线上的情况下,可以将偏斜角缩小得比上述例1更小。从而,将这种情况作为例3用图6进行说明。
由于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在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及最外周部52处,位于记录媒体1的一个半径线61上,所以,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的轨迹62,与上述例1同样,在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通过坐标(x1,d0),并且,在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外周部52,通过坐标(mx1,md0)。其中m如(25)式所示,表示ro与ri之比。
当将作为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的轨迹62的圆用和上述例1中的(1)式相同的方程式表示时,由于通过上述两点,由(26)式和(27)式得出。
在该圆的轨迹62上,在mx1≤x≤x1的范围内的磁头的偏斜角α,在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及最外周部52上时,变成其最小值αamin,相对于该圆的通过原点的切线的倾斜成为其最大值αamax。对于最小值αamin及最大值αamax,可以和上述例1一样求出。
即,与上述例1一样,作为最小值αamin得(7)式。
相对于通过原点的该圆的切线的方程式用(28)式表示。
y=cx ......(28)
(28)式是对圆的切线,由于是具有小的倾斜的切线,所以,得(29)式。
从而,作为最大值αamax获得(30)式。
αamax=tan-1c ......(30)
从而,关于相对于第三连杆7的第一悬架11a的长度及安装位置等,和上述例1同样,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
此外,与上述例2同样,作为例4,如果像(15)式那样设定磁头的移动轨迹的话,其绝对值变成比上述(7)式及(30)式表示的偏斜角小的偏斜角。这里,其详细说明由于和上述例2一样,所以省略,和上述例2一样,可以用和上述例2同样的步骤获得(21)式及(31)式。
αamax=tan-1d ......(31)
其中,d由下面所示的(32)式决定。
从而,与上述例2同样,如果求出满足(15)式的d1的话,位于磁头的磁头缝隙41的中心42的轨迹圆上的磁头的偏斜角α成为比上述例3小的偏斜角。此外,对于将第一悬架11a固定到第三连杆7上的定位等,也和上述例2同样,这里省略其说明。
其次,除了R代入与前述现有技术例同样的数值计算出上述的例1~例4中的偏斜角。将
ri=4mm
ro=8.45mm
d0=0.6mm
R=8mm
时,求出的偏斜角的最大值αamax及最小值αamin的结果,和现有技术例中的偏斜角,轨迹圆的中心点及滑动件10a的中心53的设定位置一起,示于表1。
(表1)
例1 | 例2 | 例3 | 例4 | 现有技术例 | |
αamax | -2.937° | 1.747° | -5.623° | -1.502° | 18.183° |
αamin | -8.627° | -1.747° | -8.627° | -1.502° | 8.627° |
αamax-αamin | 5.690° | 3.494° | 3.004° | 3.004° | 9.556° |
x0 | -6.050 | -6.193 | -5.002 | -6.021 | -3.955 |
y0 | 8.321 | 7.815 | 8.531 | 7.845 | -13 |
L0或L1 | -0.279 | -0.785 | -0.069 | 0.755 | ------ |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头支承装置中,由于固定在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上的各个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相对于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的轴是基本线对称的,所以,固定有第一悬架11a的第三连杆7的总重量与固定有第二悬架11b的第四连杆8的总重量基本相等,此外,通过将用于使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分别移动的第一连杆3及第二连杆4的各自的重心设定成位于第一转动中心5a及第二转动中心5b上,头支承装置总体的重量(重心)达到平衡,从而,可以实现对外部冲击等具有强的耐冲击性能。进而,将配置在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每一个上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的每一个的磁头的方位角设定成不同的角度,在利用装载在滑动件10a上的磁头记录的记录道与记录道之间,通过利用装载在方位角不同的滑动件10b上的磁头进行记录,可以很难读取邻接的记录道的信号,可以使记录道间距非常小,从而,可以提高记录密度。
通过将根据上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用于盘装置,可以提高头定位的控制特性,可以实现提高可靠性的盘装置。
此外,在上述头支承装置中,以第一悬架11a与第二悬架11b相对于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的轴是线对称的方式,在记录媒体1的上下面中的任何一个的同一面侧构成,但也可以按照上下夹持记录媒体1的方式构成。例如,对从图7A至图7C所示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另外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7A是表示主要部分结构的俯视图,图7B是表示对于各个连杆的位置关系的简略侧视图,图7C是表示各个悬架的配置关系的简略侧视图,在图7A及图7B中,连接在第三连杆7上的第一上部连杆72a固定到第一转动轴承凸出部71a上的一个端部上,连接在第四连杆8上的第一下部连杆73a固定到另一个端部上,构成上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图1中的第一连杆3,同样地,连接在第三连杆7上的第二上部连杆72b固定到第二转动轴承凸出部71b的一个端部上,连接到第四连杆8上的第二下部连杆73b固定到另一个端部上,构成上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图1中的第二连杆4。
同时,如图7C中表示记录媒体1和2的悬架配置关系的简略侧视图中所示,也可以使固定在第三连杆7上的第一悬架11a与形成在记录媒体1的上面的记录媒体层对应,使固定在第四连杆8上的第二悬架11b与形成在记录媒体1下面的记录媒体层相对应。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悬架11b相对于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的轴处的记录媒体1的旋转轴方向的中间点与第一悬架11a点对称。
在这种结构中,通过连接到各个悬架上的磁头与记录媒体的上下面对应,能够在记录媒体的两面上进行记录,产生增大记录容量的效果。此外,与上面说明的连接到各个悬架上的磁头位于记录媒体的上下面中同一面侧的情况相同,通过头支承装置整个的重量平衡,可以实现对外部的冲击等具有很强的耐冲击性的结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装载在记录媒体上进行记录及再现的信号变换元件(例如磁头)的滑动件在记录媒体层上的轨迹,成基本的线性,记录道的偏斜与现有技术相比非常小,即使从再现状态向记录状态进行模式切换,也不会导致记录头的定位精度的下降,此外,记录媒体的初始化的圆周方向的磁取向方向的偏移小,不会引起记录特性的恶化,可以实现提高可靠性的头支承装置。
此外,在记录媒体的上下面的一个面上,通过装载构成头的信号变换元件与滑动件被连接的悬架分别对应,使各个信号变换元件的方位角不同,可以将记录道的间距缩小的非常小,从而,可以实现高记录密度化。
此外,在记录媒体的上下面的各个面上,通过使装载构成头的信号变换元件与滑动件被连接的悬架分别对应,能够在记录媒体的两个面上进行记录,可以获得增大记录容量的效果。
进而,通过令第三连杆的总重量与第四连杆的总重量基本相等,此外,将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各自的重心设定成位于第一转动中心及第二转动中心,达到头支承装置的整体的重心的平衡,从而,可以获得实现对外部冲击等的强的耐冲击性能的效果。
从而,配备具有这种结构的头支承装置的盘装置,可以实现高记录密度化或者高记录容量化,此外,可以提高头定位控制特性,可以提高可靠性。
(第二种实施形式)
图8及图9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的图示,图8是表示根据第二种实施形式具有4个悬架的头支承装置的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固定在它们上的悬架及记录媒体的位置关系的概略俯视图,图9是表示悬架配置的另一个例子的简略俯视图。此外,在图8将图9中,对于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图1中的结构部件对应的部件,赋予和图1中的标号相同的标号。
如图8及图9所示,将第一悬架11a及第三悬架11c固定到第三连杆7上,将第二悬架11b及第四悬架11d固定到第四连杆8上。
在经由各个安装构件(构成万向接头机构的挠性构件。图中未示出)连接到第一悬架11a~第四悬架11d上的各个滑动件10a~滑动件10d上,以从各个滑动件10a~滑动件10d的各自的中心指向各个信号变换元件(例如磁头。图中未示出)的各自的中心的方向,与记录媒体1的旋转方向一致的方式,各个滑动件10a~滑动件10d安装到各个第一悬架11a~第四悬架11d上。
如图8所示,使固定到第三连杆7上的第一悬架11a及第三悬架11c与记录媒体1的上下面中的一个面对应,使固定到第四连杆8上的第二悬架11b及第四悬架11d与记录媒体1的另一个面对应。
装载到连接在这时的各个悬架上的滑动件10a~10d上的各个磁头的中心位置关系,对应第一悬架11a与第二悬架11b,和上述第一种实施形式所示的图7A同样,进而,关于连接到第三悬架11c上的磁头的中心相对于连接到第一悬架11a上的磁头的中心的位置关系,以及,关于连接到第4悬架11d的上的磁头的中心相对于连接到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的中心的位置关系,在第一连杆3中的转动中心3a及转动中心3b的连线以及在第二连杆4中的转动中心4a及转动中心4b的连线基本上垂直于直径线9的状态下,相对于垂直于包含旋转中心2的轴的直径线9的平面,以分别具有对称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
在这种结构中,通过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例1及例2相同的以连接到悬架的磁头的配置方式进行设定,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同样,装载在记录媒体1上进行记录或再现的信号变换元件(例如磁头)的滑动件10a~滑动件10d相对记录媒体层的轨迹成为基本线性的,记录道的偏斜角非常小。
此外,在以连接在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例3及例4同样的悬架上的磁头的配置的方式进行设定的情况下,对于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可以按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例3及例4同样的磁头配置方式分别进行设定,但为了使连接到第三悬架及第四悬架上的各个磁头描绘的轨迹,是与连接到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上的各个磁头的轨迹分别向相同的方向凸出的圆弧,并且,成为联合的形状,有必要将连接到第三悬架及第四悬架上的各个磁头的偏斜角,以连接到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上的各个磁头的偏斜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具有基本相等的值的方式进行配置。
此外,并不局限于在第一连杆3上的转动中心3a与转动中心3b的连线,以及,在第二连杆4上的转动中心4a与转动中心4b的连线,基本上垂直于直径线9的状态,也可以是相对于直径线9具有预定的角度的状态。此外,连接到第三悬架11c上的相对于第一悬架11a的各个磁头的中心位置关系,或者,连接到第四悬架11d上的相对于第二悬架11b的各个磁头的中心位置关系中,至少任一方的位置关系对于垂直于包含旋转中心2的轴在内的直径线9的平面可以分别对称地配置。
在这种结构中,在记录媒体1的两个面上能够进行记录,可以增大记录容量。此外,通过将对应于记录媒体1的同一个平面上的磁头的方位角分别设定成不同的角度,可以实现高记录密度化,和前述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一样。
此外,如图9所示,可使第一悬架11a及第三悬架11c与记录媒体1的上下面对应地固定到由与记录媒体1的上下面相对应的上部连杆和下部连杆(图中未示出)的两个连杆构成的第三连杆7上,同样地,使第二悬架11b及第四悬架11d对应于记录媒体1的上下面地固定到由对应于记录媒体1的上下面的2个连杆构成的第四连杆8上。对于使与记录媒体1的上下面对应使第一悬架11a及第三悬架11c、第二悬架11b及第四悬架11d分别安装在各个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轴方向的位置上具有台阶的方法,经由间隔部件的方法,或者作为将第一连杆3制成将上部连杆和下部连杆固定到U型槽状的部件或者转动轴承凸出部的上下端上的第一连杆,将两个第三连杆安装为上部连杆和下部连杆分别可转动、将第一悬架11a及第三悬架11c分别固定到各个第三连杆上,使之与记录媒体1的上下面对应亦可,可利用其它公知的方法使之具有台阶。
这时,第一悬架11a与第二悬架11b的位置关系,与上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图1同样,进而,相对于连接到第一悬架11a上的磁头(图中未示出)的中心的连接到第三悬架11c上的磁头的中心,以及,相对于连接到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的中心、连接到第四悬架11d上的磁头的中心的各个位置关系,相对于在通过第一连杆3上的第一转动中心5a的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的各个转动中心3a及转动中心3b的连线,以及,相对于通过第二连杆4上的第二转动中心5b的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的各个转动中心4a及转动中心4b的连线,在基本垂直于直径线9的状态下,相对于通过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的轴上的旋转轴方向的中间点、并且相对于垂直于旋转中心2的轴及直径线9的每一个的线对称地配置。
此外,并不局限于在连接第一连杆3的各个转动中心3a和转动中心3b的连线及连接第二连杆4的各个转动中心4a和转动中心4b的连线基本上垂直于直径线9的状态,也可以是相对于直径线9具有预定的角度的状态。此外,相对于第一悬架11a、连接到第三悬架11c上的每一个上的各个磁头的中心、或者,相对于第二悬架11b、连接到第四悬架11d的每一个上的各个磁头的中心的位置关系中的任何一个位置关系,可以相对于通过在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的轴上的旋转轴方向的中间点、并且分别垂直于旋转中心2的轴及直径线9的线对称地配置。
在这种结构中,能够在记录媒体的两面上进行记录,可以增大记录容量。此外,通过使对应于记录媒体的同一个平面上的两个磁头的方位角分别不同,可以实现高记录密度化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同样。
此外,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同样,以令固定有第一悬架11a及第三悬架11c的第三连杆7的总重量与固定有第二悬架11b及第四悬架11d的第四连杆8的总重量基本相等的方式,并且,通过为了使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的每一个移动的第一连杆3及第二连杆4的每一个的重心位于第一转动中心5a及第二转动中心5b上的方式进行设定,达到头支承装置的整个的重量(重心)平衡,从而,可以实现对外部的冲击等强的耐冲击性能。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种实施形式,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同样,使记录道的偏斜非常小,可以实现在模式切换时的记录头的定位精度不会降低,并且记录特性不会恶化,可靠性高的头支承装置。进而,通过使装载信号变换元件的滑动件连接的悬架分别与记录媒体的上下面的各个面相对应,可以在记录媒体的两个面上进行记录,可以实现大的记录容量。此外,通过使对应于记录媒体的同一个平面上的两个磁头的方位角分别不同,可以实现高记录密度化。此外,可以实现对于外部冲击等强的耐冲击性能。
从而,配具有这种结构的头支承装置的盘装置,可以提高头定位控制特性,可以提高可靠性。
(第三种实施形式)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中的头支承装置的图示,是表示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图。在图10中,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图1中的结构部件对应的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
在图10中,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结构不同的主要点在于,将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沿半径方向分割为两个区域,将分割为二的区域分别与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对应地配置。
通过这种结构,可以使连接到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每一个上的磁头对应于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进而,为了对应于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的第一连杆3的转动角,成为前述第一实施形式中的第一连杆3的转动角的基本1/2,连接到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每一个上的各个磁头相对于记录媒体1的轨迹,更接近于线性,相对于记录道的偏斜角变得非常小。
下面,利用图10简单说明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位置关系。
例如,使连接在第一悬架11a上的磁头(图中未示出)对应于分割为二的可记录区域的内周侧的区域,使连接在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对应于分割为二的可记录区域的外周侧的区域,由两个磁头分担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其它结构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相同,省略其详细说明,下面对不同之处进行简要说明。
如图10所示,将连接在第一悬架11a的磁头和连接到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以夹持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的方式分别配置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的两侧。同时,按以下方式进行设定,即,连接在第一悬架11a上的磁头的中心101a,沿垂直于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9的方向的距离为d,并且,在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上时,连接在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的中心101b,在夹持直径线9、在与磁头的中心101a相反侧的方向垂直于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9的距离为-d(负(-)表示相对于直径线9在磁头的中心101a的相反侧),并且位于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102上。进而,第一悬架11a的磁头的中心101a沿垂直于直径线9的方向的距离为d,并且,在位于沿可记录区域的半径方向分割为二的分离周部102上时,第二悬架11b的磁头的中心101b沿垂直于直径线9的方向的距离为-d,并且,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外周部52上。此外,不言而喻,也可以使连接到第一悬架11a上的磁头对应于分割为二的可记录区域的外周侧的区域,连接到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对应于分割为二的可记录区域的内周侧的区域。
分别连接到这样配置的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上的各个磁头的中心101a及101b所描绘的各个轨迹,成为上下相反方向的相同的圆弧形的形状。
下面说明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头支承装置中,磁头相对于记录道的偏斜。此外,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一样,为了确保在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处的滑动件10a、10b的浮起量,滑动件10a、10b的中心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处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9上附近。即,以d=d0进行说明。
对将装载于连接在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上的各个滑动件10a及10b上的各个磁头分别所分担的区域分割的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102的半径进行说明。
装载在各个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上的各个磁头的磁头缝隙的中心101a及中心101b,描绘出与第一连杆3的转动中心3a及转动中心3b各自的转动轨迹相同的轨迹,由于滑动件10a的磁头的磁头缝隙的中心101a在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与分离周部102之间移动,并且,滑动件10b的磁头的磁头缝隙的中心101b在分离周部102与可记录区域的最外周部52之间移动,所以,各个磁头的磁头缝隙的中心101a及中心101b描绘的圆弧状的轨迹在x方向的长度相同。
从而,当令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102的半径为rd,其它的标号利用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标号时,由于x方向的长度相同,所以(33)式成立,得(34)式。
第一悬架11a的磁头的偏斜角αa,通过将rd代替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ro获得。此外,同样地,第二悬架11b的磁头的偏斜角αb,通过将rd代替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ri获得。
连接在第一悬架11a上的磁头的中心101a的圆弧状的轨迹的圆的中心点(x21,y21),根据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3)式及(4)式,成为(35)式和(36)式。
从而,作为连接到第一悬架11a上的磁头的偏斜角αa的最小值αamin由(6)式获得,将上述(35)式及(36)式的x21及y21代替(9)式及(10)式的x0及y0代入,获得(37)式表示的最大值αamax。
此外,第二悬架11b的磁头中心101b的圆弧状的轨迹的圆的中心点的坐标(x22,y22)的x坐标x22,由前述第一实施方式(3)式及(4)式,变为(38)式。
此外,y坐标y22,成为
y22=-y21。
这时的第二悬架11b的磁头的偏斜角αb,相对于该轨迹圆的通过原点的倾斜成为其最大值αbmax,磁头的磁头缝隙的中心101b位于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102处时,成为其最小值αbmin。
作为最大值αbmax,利用第二悬架11b的磁头中心101b的圆弧状的轨迹圆的中心点的坐标(x32,y32),从为对磁头的中心101b的轨迹圆的切线的条件,得(39)式。
最小值αbmin,以磁头的磁头缝隙的中心101b位于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102上为条件,成为(40)式。
对于这时的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自的长度及安装位置,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一样,省略其详细说明,在连接第一连杆3上的第一转动中心5a和相对于第三连杆7的转动中心3a的连线垂直于直径线9的状态下,以安装在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上的各个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的中心被定位在各个坐标点(x21,L21)及(x22,L22)的方式,将第一悬架11a固定在第三连杆7上,将第二悬架11b固定在第四连杆8上。这里,L21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11)式同样,用(41)式表示,L22用(42)式表示。
L21=y21-(R+d0) ......(41)
L22=y22+(R+d0) ......(42)
此外,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例2一样,通过将第一悬架11a的磁头制成满足(15)式的结构,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自的磁头偏斜角变成更小的值。
当令这时的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自的磁头中心101a、101b描绘的圆弧状的各个轨迹的圆的中心的坐标分别为(x33,y33)及(x34,-y33),令各个圆弧状的轨迹与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分类周部102及最外周部52的各个交点在y轴方向的距离为d31,分离周部102的半径为rd2时,与上述(35)式、(36)式及(38)式一样,各个坐标成为(43)式、(44)及(45)式。
其中,分离周部的半径rd2为(46)式。
相对于这种情况下的各个磁头的偏斜角的各个最大值及最小值,可以和对上述的d=d0的情况相同的方式计算出来,这里,省略其说明。
令从第一连杆3的第一转动中心5a至相对于第三连杆7的转动中心3a的距离R为
R=8mm
其它数值利用和第一种实施形式同样的数值,计算出上述各个偏斜角的最大值αamax、αbmax及最小值αamin、αbmin,其结果示于(表2)
(表2)
例1 | 例2 | 现有技术例 | |||
滑动件10a | 滑动件10b | 滑动件10a | 滑动件10b | ||
αmax | -5.771° | -4.144° | 0.484° | 0.324° | 18.183° |
αmin | -8.627° | -5.531° | -0.484° | -0.324° | 8.627° |
αmax-αmin | 2.856° | 1.387° | 0.968° | 0.648° | 9.556° |
x31~x34 | -4.936 | 7.170 | -5.104 | 7.329 | -3.955 |
y31~y33 | 8.540 | -8.540 | 7.957 | -7.959 | -13 |
其次,当磁头的中心101a、101b在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分离周部102及最外周部52上位于记录媒体1的一个直径线上的情况下,偏斜角变得比上述第三种实施形式更小。从而,以这种情况作为例3,用图11加以说明。图11是说明例3用的说明概念图,在图11中,对于和上述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的图10中的结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赋予和图10中相同的标号、
连接在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上的各个磁头的中心111a、111b中任何一个磁头的中心,在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及分离周部112,另一个磁头的中心在分离周部112及最外周部52上,夹持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并且,分别通过位于记录媒体1的一个直径线上的两点,各个磁头的中心111a、111b描绘的轨迹,描绘出上下相反的相同的圆弧,所以,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112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与最外周部52的中央,其半径rd5变成(47)式。
首先,利用作为说明概念图的图11,说明装载在安装于第一悬架11a上的滑动件10a上的磁头的中心111a。
由于第一悬架11a的磁头的中心111a,在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及分离周部112处,位于记录媒体1的一个直径线113上,所以,磁头的中心111a的轨迹和上述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一样,在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上通过坐标(x35,d0),并且,在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112上,通过坐标(m1x35,m1d0)。其中,x35及m1分别由(48)式及(49)式表示。
由于作为磁头的中心111a的轨迹的圆,通过上述两个点,所以,其中心的坐标(x36,y36),利用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1)式的方程式,得到(50)式及(51)式。
在该圆的轨迹上,处于m1x35≤x≤x35的范围内的第一悬架11a的磁头的偏斜角αa,在磁头的磁头缝隙的中心111a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及分离周部112上时,变成其最小值αamin,相对于该圆通过原点的切线的倾斜成为其最大值αamax。
从而,作为最小值αamin,得到(52)式。
同时,对于通过原点的该圆的切线的倾斜,可以利用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及上述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同样的方法计算出来,作为最大值αamax,得(53)式。
同样地,第二悬架11b的磁头中心111b在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112及最外周部52位于同一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113上,所以磁头的中心111部的轨迹在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112处通过坐标(-m1x35,-m1d0),并且,在可记录区域的最外周部52处通过坐标(-m2x35,-m2d0)。其中,m2由(54)式表示。
由于作为磁头的中心111a的轨迹的圆通过上述两点,所以,该圆的中心的坐标(x37,y37)利用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1)式所示的方程式,获得(55)式及(56)式。
在该圆的轨迹上,位于
-m1x35≤x≤m2x35
范围内的第二悬架11b的磁头的偏斜角αb,当磁头的磁头缝隙的中心111b位于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112及最外周部52上时,成为其最小值αbmin,相对于该圆通过原点的切线的倾斜成为其最大值αbmax。
最小值αbmin,与上述第一悬架11a的磁头的最小值αamin具有相同的值。
此外,作为通过原点的相对于该圆的切线的倾斜的αbmax,可以利用与上述第一悬架11a的磁头的最大值αamax相同的方法求出,得(57)式。
关于第一悬架11a相对于第三连杆7的长度及安装位置等以及第二悬架11b相对于第四连杆8的长度及安装位置等,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同样,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但以安装在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上的各个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的中心定位在各个坐标点(x36,L36)、(x37,L37)的方式,分别将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固定到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上。这里,L36用(58)式表示,L37用(59)式表示。
L36=y36-(R+d0) ......(58)
L37=y37+(R+d0) ......(59)
此外,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例2一样,通过第一悬架11a的磁头满足(15)式的方式构成,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自的磁头的偏斜角变成更小的值。
令这时的第一悬架11a的磁头的中心111a的圆弧状的轨迹与记录媒体1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的交点在y轴方向上的距离为d32,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自的磁头的中心111a、111b描绘的圆弧状的各个轨迹的圆的中心的坐标分别为(x38,y38)及(x39,y39)时,各个坐标成为(60)式、(61)式、(62)式及(63)式。
从而,这时的第一悬架11a的磁头的偏斜角αa的最大值αamax及最小值αamin成为(64)式。
同样地,第二悬架11b的磁头的偏斜角αb的最大值αbmax及最小值αbmin分别成为(65)及(66)式。
利用和上述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同样的数值,计算出上述各个偏斜角的最大值αamax、αbmax及最小值αamin、αbmin,其结果示于(表3)。
(表3)
例3 | 例4 | 现有技术例 | |||
滑动件10a | 滑动件10b | 滑动件10a | 滑动件10b | ||
αmax | -7.745° | -8.016° | 0.441° | 0.170° | 18.183° |
αmin | -8.627° | -8.627° | -0.441° | -0.441° | 8.627° |
αmax-αmin | 0.882° | 0.611° | 0.882° | 0.611° | 9.556° |
x36~x39 | -3.866 | 6.066 | -5.051 | 7.276 | -3.955 |
y36~y39 | 8.600 | -8.933 | 7.961 | -7.978 | -13 |
此外,如图12的简略俯视图所示,通过使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中的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相对于垂直于直径线9的直径线旋转180°,将处于上下相反方向状态的第三悬架11c及第四悬架11d配置在利用公知的方法制成双重结构的第三连杆121及第四连杆122上,使之对应于记录媒体1的上下面,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增加记录容量。
此外,并不局限于分离周部102的半径rd满足上述第三种实施形式中的(34)式,或分离周部112的半径rd5满足(47)式(作为最内周部51和最外周部52的中间点),这时,可以与对应于轨迹在x方向的长度的方式,设定第一连杆3的转动角度。此外,由于与记录媒体1的外周侧区域(分离周部102或分离周部112与最外周部52之间)对应的磁头,比起对应于内周侧区域(最内周部51与分离周部102或分离周部112之间)的磁头的偏斜角变小,通过将外周侧区域设定得稍大,可以将两个磁头的偏斜角设定得更小。
通过将上述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中的磁头支承机构用于盘装置,可以提高追踪目标道的速度,可以实现具有良好的响应性,并且,提高头定位控制特性,提高可靠性的盘装置。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种实施形式,将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分割为二,使装载在安装于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上的滑动件上的各个磁头等头对应于分割的各个区域,通过使两个磁头分担地对应于分割为二的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将各个磁头在记录媒体上的偏斜角缩小地非常小,此外,即使从再现状态向记录状态进行模式切换,也不会降低记录头的定位精度,进而可以缩小与记录媒体初始化的圆周方向的磁取向方向的偏移,记录特性不会恶化,可以实现可靠性高的头支承装置。此外,能够以第一连杆的小的转动角对应于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可以提高将磁头追踪目标道的速度,实现高响应性。
此外,通过采用2个悬架中的任何一个悬架的磁头的中心通过记录媒体的直径线与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及分离周部的交点,另一个悬架的磁头的中心通过该记录媒体的直径线与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及最外周部的交点的结构,获得进一步缩小各个磁头在记录媒体上的偏斜角。
从而,配备有具有这种结构的头支承装置的盘装置,具有高的响应性,可以提高头定位控制特性,可以实现可靠性的提高。
(第四种实施形式)
图13及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形式中的盘装置的头支承装置的用图示,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形式中盘装置的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14是其侧视图,悬架部的放大部分侧视图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图3相同。在图13及图14中,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图1中的结构部件对应的部件,赋予和图1中标号相同的标号。
在图13及图14中,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形式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第二种实施形式及第三种实施形式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其结构为,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第一连杆3及第二连杆4的每一个的转动的第一轴承部6a及第二轴承部6b的各自的第一转动中心5a及第二转动中心5b不位于通过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的直径线9的延长线上,进而,没有设置在相对于分别设于第一连杆3及第二连杆4的第三连杆7的各个转动中心3a及4a的相反侧的各个转动中心3b及4b,也没有可围绕它们转动地配置的第四连杆8,此外,在第三连杆7上除固定有第一悬架11a之外,还固定有第二悬架11b。此外,从旋转中心2到第一转动中心5a或第二转动中心5b的各个距离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它结构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第二种实施形式及第三种实施形式相同,省略其详细说明,对其不同之处进行简略地说明。
在图13及图14中,第一连杆3的第一转动中心5a与位于一侧的第三连杆7的转动中心3a的距离,即,第一连杆3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与第二连杆4的第二转动中心5b与位于一侧的第三连杆7的转动中心4a的距离,即第二连杆4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进而,将在第一连杆3上的第三连杆7的转动中心3a与在第二连杆4上的第三连杆7的转动中心4a的距离,即,第三连杆7的有效连杆长度,与第一连杆3及第二连杆4的各自的第一转动中心5a与第二转动中心5b的距离设定得基本相等。
从而,在使第一连杆3或第二连杆4的任何一个围绕第一转动中心5a或第二转动中心5b转动时,第三连杆7,在保持与连接第一连杆3的第一轴承部6a的第一转动中心5a与第二连杆4的第二轴承部6b的第二转动中心5b的线131基本平行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往复移动。
另一方面,以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长度方向的各个中心线13a及中心线13b,垂直于连接第一轴承部6a及第二轴承部6b的各自的第一转动中心5a及第二转动中心5b的线131的方式,利用点焊,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公知的方法,将装载磁头等头(图中未示出)的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分别保持在一侧的第一悬架11a的板簧部12a及第二悬架11b的板簧部12b,分别固定到第三连杆7上。即,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长度方向的各个中心线13a及中心线13b,与连接第三连杆7的转动中心3a和转动中心4a的线垂直,对应于装载在安装于第一悬架11a上的滑动件10a及安装在第二悬架11b上的滑动件10b上的各个磁头的磁道宽度方向的线,保持在和平行于连接第一转动中心5a及第二转动中心5b的线131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132的状态不变地往复移动。此外,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同样,使垂直于各个磁头的磁道的宽度方向的方向比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个长度方向的中心线13a及13b稍稍倾斜,即,相对于和连接第一转动中心5a及第二转动中心5b的线131平行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132、各个磁头的磁道宽度方向分别以预定的角度稍稍倾斜的状态进行安装,或者,可以在将垂直于各个磁头的磁道宽度方向保持在与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13a及中心线13b平行的方向的状态下,将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个长度方向的中心线13a及中心线13b从垂直于线131的方向稍稍倾斜固定在第三连杆7上,这时,各个磁头,在保持相对于平行于线131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132、该磁道宽度方向分别稍稍倾斜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往复移动。
与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同样,通过作为用于使装载配置在第一悬架11a上的磁头的滑动件10a移动用的驱动机构的音圈17向箭头133的方向转动,使第一连杆3围绕第一转动中心5a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杆3上的第三连杆7向箭头134的方向移动,从而,固定在第三连杆7上的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移动,从而,分别使安装在第一悬架11a上的滑动件10a及安装在第二悬架11b上的滑动件10b移动。
其次,对配置在固定于第三连杆7上的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上的各个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上装载的各个磁头(图中未示出)的移动轨迹进行说明。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分别固定在第三连杆7上,从而,配置在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上的各个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因第一连杆3的转动引起的轨迹,如图13中的虚线135a及虚线135b所示,在记录媒体1的表面上描绘出与第三连杆7相对应的转动中心3a的转动轨迹相同的圆弧状轨迹。即,装载在各个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上的各个磁头的磁头缝隙的中心136a及中心136b在记录媒体1表面上描绘出与第一连杆3的转动中心3a的转动轨迹相同的轨迹。此外,与前述第二种实施形式一样,以从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的各自的中心指向装载在各个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上的信号变换元件(例如,磁头)的各个中心的方向与记录媒体1的旋转方向一致的方式,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分别安装在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上。
这里,对第一悬架11a与第二悬架11b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在图13中,将连接在第一悬架11a上的磁头与连接在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以夹持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的方式,分别配置在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的两侧。同时,连接在第一悬架11a上的磁头的中心136a,在与连接第一转动中心5a及第二转动中心5b的线131平行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132垂直的方向的距离为d,并且在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上时,连接在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的中心136b在与平行于线131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132垂直的方向的距离为d,并且,当以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外周部52上的方式进行设定时,通过第一连杆3转动,连接在第一悬架11a上的磁头的中心136a在与平行于线131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132垂直的方向的距离为d,并且,通过可记录区域最内周部51及最外周部52上的两点,连接于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的中心136b在垂直于和线131平行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132的方向上的距离为d,并且,通过可记录区域的最外周部52及最内周部51上的两点。
下面,用图15对利用具有这种结构的头支承装置记录的记录道的偏斜角进行说明。
此外,和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一样,在说明上述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的结构及动作的图13中,表示了将连接到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上的第三连杆7的转动中心3a、4a设置在各连杆的端部上的结构,但并不必须限定于端部,也可以将转动中心3a、4a设置在离开各连杆的端部的位置上。
图15是说明磁头(图中未示出)对记录媒体1的记录道的偏斜角说明用概念图,在图15中,在连接于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构成头的各个滑动件10a及10b上装载的各个磁头的磁头缝隙151a及151b的各个记录道宽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个长度方向的中心线13a及中心线13b,从而,平行于和连接第一转动中心5a及第二转动中心5b的线131平行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132。从而,和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中说明的一样,相对于平行于线131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132,位于角度为α的直径线上的位置上的磁头的偏斜角,成为相对于通过该位置的直径线的磁头的磁头缝隙的记录道宽度方向的角度、此外,磁头的磁头缝隙151a及磁头的磁头缝隙151b的各自的中心152a及中心152b的轨迹,成为与由第一连杆3的转动引起的第一连杆3的转动中心3a的轨迹相同的轨迹。
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同样,从这些磁头的磁头缝隙151a及磁头的磁头缝隙151b的各自的中心152a及中心152b描绘的圆弧轨迹,可以计算出装载在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上的各个磁头的偏斜角。
如果采用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标号时,这些磁头的磁头缝隙151a及磁头的磁头缝隙151b的各自的中心152a及中心152b描绘的圆弧轨迹,用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1)式表示。
从而,位于该圆的轨迹上的磁头的偏斜角α,从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2)式所示的关系式中求出。
从而,与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同样可以计算出位于该圆的轨迹上的磁头的偏斜角α。对于连接在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描绘的轨迹的方程式,可以和上述第一悬架11a的磁头同样地导出,位于连接在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描绘的轨迹上的磁头的偏斜角,可以和上述第一悬架11a的磁头同样地计算出来。从而,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
与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同样地,为了确保在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上的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的浮起量,将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的各自的中心153a、153b设定在平行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处的线131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132上的附近,由第一连杆3的转动引起的滑动件10a及获得10b的轨迹,与第一连杆3上的第三连杆7的转动中心3a的转动轨迹相同,以及,为了将结构小型化等,以连接第一连杆3的第一转动中心5a与转动中心3a的线154垂直于线131的位置作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及顺时针方向分别稍稍分开的方式转动时的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的轨迹,成为接近于线的圆弧状的轨迹。从而,与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同样,为了缩小偏斜角,作为由第一连杆3的转动引起的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的移动轨迹,可以认为是在直径线132附近的轨迹。
下面,对于偏斜角缩小的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或者磁头中心152a及中心152b的位置的设定,由于和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同样,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但简略地加以说明。
作为例1,对于由于第一连杆3的转动滑动件10a的中心153a位于平行于线131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132上,并且,磁头的磁头缝隙151a、151b的各自的中心152a、152b分别位于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及最外周部52的情况,利用作为说明概念图的图16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和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相同的部件的标号,采用和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相同的标号。
首先,对连接到第一悬架11a上的磁头的中心152a的轨迹进行说明。磁头的磁头缝隙151a的中心152a,在和线131平行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132垂直的方向的距离为d0,并且,通过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及最外周部52的两个点,所以,圆弧状的轨迹分别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及最外周部52的交点的x坐标,与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同样,成为(3)式及(4)式,从而,磁头的磁头缝隙151a的中心152a描绘的圆弧状的轨迹的圆的中心点的坐标(x0,y0)可以从方程式(1)式计算出来,得(5)式及(6)式。
磁头的偏斜角αa,当磁头的磁头缝隙151a的中心152a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上时,成为其最小值αamin,对于该圆的通过原点的切线的倾斜成为其最大值αamax。
从而作为最小值αamin,得(7)式,作为最大值αamax得(10)式。
此外,对于第一悬架11a的长度及安装位置等,和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例1同样,可以利用(11)式、(12)式或(13)式将第一悬架11a固定到第三连杆7上。
连接到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的中心152b的轨迹,可以与上述第一悬架11a的磁头中心152a的轨迹一样计算出来。即,磁头的磁头缝隙151b的中心152b描绘的圆弧状的轨迹的圆的中心点的坐标,可以利用(1)式算出,磁头的偏斜角αb,在磁头的磁头缝隙151b的中心152b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上时,成为其最大值αbmax,相对于该圆的通过原点的切线的倾斜成为其最小值αbmin。
换句话说,连接在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的中心152b的轨迹,是相对于垂直于通过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的直径线132的直径线,与第一悬架11a的磁头的中心152a描绘的轨迹对称的轨迹,从而,连接在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的偏斜角αb,相对于第一悬架11a的磁头的偏斜角αa具有
αb=-αa
的关系。从而,第二悬架11b的磁头的偏斜角αb的最大值αbmax及最小值αbmin,成为
αbmax=-αamin
αbmin=-αamax
即,得(67)式及(68)式
此外,关于第二悬架11b的安装位置,也和上述第一悬架11a一样,对于第一连杆3的线154垂直于线131的状态,第二悬架11b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13b与垂直于通过第二悬架11b的磁头的中心152b描绘的圆弧状的轨迹的圆的中心点x坐标x41的线132的线一致,并且,以这时安装在第二悬架11b上的滑动件10b的中心153b的y坐标定位在L1上的方式,决定第二悬架11b的长度及安装位置等,将第二悬架11b固定到第三连杆7上。其中,x41=-x0,并且,由于L1以从滑动件10b的中心153b指向装载在滑动件10b上的磁头的中心152b的方向与记录媒体1的旋转方向一致的方式安装在第二悬架11b上,所以获得(69)式。
L1=y0-(R-d0) ......(69)
或者,也可以对于第一连杆3的线154垂直于线131的状态,在具有上述(13)式中的角度-β时,磁头的中心152b通过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外周部52上的用(70)式表示的点
的方式,在有上述(12)式中的角度β时,磁头中心152b通过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上的用(71)式表示的点
的方式,决定第2悬架11b的长度及安装位置等,固定在第三连杆7上。
由于磁头的中心152a在y轴方向位于从+d0至0之间时的滑动件10a的中心153a的位置,同样地,在y轴方向从0至-d0之间,在滑动件10a的中心点处的记录媒体1的旋转轨迹的切线方向,与连接磁头的中心152a及滑动件10a的中心153a的线基本平行,所以,滑动件10a的浮起量几乎不降低,与磁头的中心152a位于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的位置处时的滑动件10a的浮起量基本相同。
如果通过使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及最外周部52与轨迹圆的交点在y轴方向处于比d0小,比0大的位置上,设定满足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例2中的(15)式的磁头的移动轨迹的话,变成其绝对值比利用上述(7)式及(10)式表示的偏斜角更小的偏斜角。
作为例2,对于进行满足上述(15)式的滑动件10a或磁头的位置的设定的情况进行简略说明。
当,令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及最外周部52与轨迹圆的各个交点的y坐标为d1时,与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例2同样,可以算出位于磁头的中心152a的轨迹的圆上的磁头的偏斜角αa的最小值αamin及最大值αamax,成为前述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例2的(21)式及(22)式。
从而,如果利用(21)式至(23)式求出满足(15)式的d1的话,位于磁头的中心152a的轨迹圆上的磁头的偏斜角αa,成为其绝对值小于上述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形式中的例1的偏斜角。
此外,对于将第一悬架11a固定到第三连杆7上用的第一悬架11a的长度及安装位置等,也可以和上述第四种实施形式的例1同样地决定。
这时的连接到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的中心152b的轨迹,与上述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形式的例1同样,是关于垂直于通过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的直径线132的直径线,与第一悬架11a的磁头的中心152a描绘的轨迹对称的轨迹,从而,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此外,这时的第二悬架11b的磁头的磁头缝隙151b的中心152b描绘的圆弧状的轨迹的圆的中心点的x坐标x43成为(72)式。
其次,除R之外,代入和前面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同样的数值,算出上述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形式中的例1及例2中的偏斜角。
求出
ri=4mm
ro=8.45mm
d0=0.6mm
R=16mm
时的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个偏斜角的最大值αamax、αbmax及最小值αamin、αbmin,其结果和现有技术中的偏斜角、轨迹圆的中心点及滑动件中心的设定位置一起,示于(表4)。
(表4)
例1 | 例2 | 现有技术例 | |||
滑动件10a | 滑动件10b | 滑动件10a | 滑动件10b | ||
αmax | -4.001° | 8.627° | 0.871° | 0.740° | 18.183° |
αmin | -8.627° | 4.001° | -0.871° | -0.740° | 8.627° |
αmax-αmin | 4.626° | 4.626° | 1.742° | 1.480° | 9.556° |
x0~x3 | -6.052 | 6.052 | -6.210 | 6.210 | -3.955 |
y0、y2 | 16.455 | 16.455 | 15.907 | 15.907 | -13 |
通过构成上述头支承装置,将磁头的偏斜角缩小得非常小,即使从再现状态向记录状态进行模式切换,也不会降低记录头的定位精度,并且,记录媒体1的初始化的圆周方向的磁取向方向的偏移小,记录特性也不会恶化。此外,将分别配置在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上的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的各个磁头的方位角设定成不同的角度,通过在用装载于滑动件10a上的磁头记录的记录道与记录道之间,用装载在方位角不同的滑动件10b上的磁头进行记录,很难读取邻接的记录道上的信号,可以将记录道的间距缩小得非常小,从而,可以提高记录密度。
通过将上述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形式中的头支承装置用于盘装置,可以提高头定位控制特性,可以实现提高可靠性的盘装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形式,由于可以加大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各自的有效连杆长度,所以,在安装在紧固于第三连杆上的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上的各滑动件上装载的磁头等头在记录媒体上的偏斜角,与现有技术例中的偏斜角相比,非常小,即使从再现状态向记录状态进行模式切换,也不会降低记录头的定位精度,并且,记录媒体的初始化的圆周方向的磁取向方向的偏移也小,记录特性不会恶化,可以实现可靠性高的头支承装置。
此外,通过将装载在安装于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上的各个滑动件上的各个磁头等头的方位角制成不同的角度,可以将记录间距缩小得非常小,从而,可以提高记录密度。
从而,配备具有这种结构的头支承装置的盘装置,可以提高头定位控制特性,可以提高可靠性。
(第五种实施形式)
图17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的图示,是表示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俯视图。在图17中,对和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的图13中的结构部件对应的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与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将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沿半径方向分割为2,分割成两个区域,以将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分别对应于分割为二的区域的方式进行配置。
通过制成这种结构可以是分别连接到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上的各个磁头对应于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进而,为了对应于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用的第一连杆3的转动角,可以是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中的第一连杆3的转动角的基本1/2,分别连接到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上的各个磁头相对于记录媒体1的轨迹更接近于线性,对记录道的偏斜角变得非常小。
下面用图17,对作为例1的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位置关系进行简单说明。
例如,可以按照使连接到第一悬架11a上的磁头(图中未示出)对应于分割为二的可记录区域的内周侧的区域,使连接到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对应于分割为二的可记录区域的外周侧的区域的方式,使两个磁头分担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
在图17中,将连接到第一悬架11a和连接到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夹持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分别配置在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的两侧。同时,以连接到第一悬架11a上的磁头的中心171a,在和连接第一转动中心5a及第二转动中心5b的连线131平行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132垂直的方向的距离为d,并且,在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上时,连接在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的中心171b,在垂直于和线131平行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132的方向的距离为d,并且,位于记录媒体的最外周部52上的方式进行设定。进而,其结构为,第一悬架11a的磁头的中心171a,在垂直于直径线132的方向具有距离d,在位于可记录区域的半径方向分割为二的分离周部172上时,第二悬架11b的磁头的中心171b在垂直于直径线132的方向具有距离d,在可记录区域的半径方向位于分割为二的分离周部172上。此外,不言而喻,也可以使连接到第一悬架11a上的磁头与分割为二的可记录区域的外周侧的区域对应,使连接到第二悬架11b上的磁头与可记录区域的内周侧的区域对应。
对于其它结构,与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完全相同,省略对其结构的详细说明,下面对其不同点进行简略说明。
由配置在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上的各个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的第一连杆3的转动引起的轨迹,在记录媒体1的分割为二的可记录区域的内周侧及外周侧的区域的各个表面上描绘出与相对于第三连杆7的第一连杆3的转动中心3a的转动轨迹相同的圆弧状的轨迹。即,在对应于记录媒体1的分割为二的可记录区域的内周侧及外周侧的区域的表面上,装载在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上的各个磁头的磁头缝隙的中心171a及中心171b描绘出与第一连杆3的转动中心3a的转动轨迹相同的轨迹。
从而,与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中的例1及例2同样,可以计算出连接到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上的各个磁头的偏斜角。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和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一样,为了确保在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上的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的浮起量,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的中心,位于在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的记录媒体1的直径线132上的附近,即,令d=d0进行说明。
下面,对分割成在连接到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上的各个滑动件10a及动件10b上装载的各个磁头分担的区域的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172的半径进行说明。
由于装载在各个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上的各个磁头的磁头缝隙的中心171a及中心171b描绘出与第一连杆3的转动中心3a的转动轨迹相同的轨迹,所以,与前述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同样,各个磁头的磁头缝隙的中心171a及中心171b描绘的圆弧状的轨迹的x方向的长度相同。
从而,当令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172的半径为rd,其它的标号采用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中标号时,由于x方向的长度相同,前述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中的(33)式成立,得到(34)式。
第一悬架11a的磁头的偏斜角αa,在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中,通过代替ro将rd代入获得。此外,同样地,第二悬架11b的磁头的偏斜角αb,通过代替ri将rd代入获得。
从而,利用和前述第三种实施形式同样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偏斜角αa的最小值αamin及最大值αamax,作为连接于第一悬架11a上的磁头的偏斜角αa的最小值αamin成为(6)式,作为最大值αamax,成为(37)式。
此外,第二悬架11b的磁头的中心171b的圆弧状的轨迹的圆的中心点的坐标(x22,y21)的x坐标x22,成为前述第三种实施形式中的(38)式。
这时的第二悬架11b的磁头的偏斜角αb,磁头的磁头缝隙的中心171b位于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172上时,成为其最大值αbmax,相对于该圆通过原点的切线的倾斜成为其最小值αbmin,作为最大值αbmax,得(73)式,作为最小值αbmin,得(74)式。
对于这时的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个长度及安装位置,与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同样,省略其详细说明,以将安装在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个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的中心分别定位在坐标点(x21,L21)及(x22,L22)上的方式,将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固定到第三连杆7上。这里,L21是前述第三种实施形式中的(41)式,L22由(75)式表示。
L22=y21-(R-d0) ......(75)
此外,作为例2,与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的例2同样,通过第一悬架11a的磁头满足(15)的方式构成。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个磁头的偏斜角变成更小的值。
令这时的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的各个磁头的中心描绘的圆弧状的各个轨迹的圆的中心的坐标分别为(x23,y23)及(x24,y23),各个圆弧状的轨迹与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51、分离周部172及最外周部52的各个交点的y轴方向的距离为d21,分离周部172的半径为rd2,各个坐标成为(76)式、(77)式及(78)式。
其中,分离周部
的半径rd2为(79)式。
从而,与上述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形式的例1同样,获得位于第一悬架11a的磁头的中心171a的轨迹圆上的磁头的偏斜角αa的最小值αamin及最大值αamax,此外,获得具有与第一悬架11a上的磁头的中心171a描绘的轨迹的形状相同形状的第二悬架11b的磁头的偏斜角αb的最小值αbmin及最大值αbmax,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
用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同样的数值计算出上述各国偏斜角的最大值αamax、αbmax及最小值αamin、αbmin,其结果示于(表5)。
(表5)
例1 | 例2 | 现有技术例 | |||
滑动件10a | 滑动件10b | 滑动件10a | 滑动件10b | ||
αmax | -5.680° | 5.531° | 0.243° | 0.163° | 18.183° |
αmin | -8.627° | 4.205° | -0.243° | -0.163° | 8.627° |
αmax-αmin | 2.937° | 1.326° | 0.486° | 0.326° | 9.556° |
X21~x24 | 4.936 | 7.170 | 5.108 | 7.333 | -3.955 |
Y21~y23 | 16.570 | 16.570 | 15.979 | 15.979 | -13 |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形式中,对连接到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上的各个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上装载的各个磁头的磁头缝隙的中心171a及171b描绘的圆弧状的轨迹的x方向的长度相同时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和前述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同样,例如,也可以将分离周部172作为最内周部51和最外周部52的中间点。这样做时,也可以与轨迹的x方向的长度对应地设定第一连杆3的转动角。此外,由于对应于记录媒体1的外周侧(分离周部172与最外周部52之间)的磁头,比对应于内周侧(最内周部51与分离周部172之间)的磁头的偏斜角小,所以,通过外周侧的区域设定得较大,可以将两个磁头的偏斜角设定得更小。
按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头支承装置,利用装载到连接在两个悬架上的滑动件上的各个磁头等头,与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对应,即使缩小使各个磁头在记录媒体的表面上移动用的第一连杆的转动角,两个磁头中的任何一个磁头,都可以遍及记录媒体的整个区域相对应,从而,可以提高追踪目标道的速度,提高将这种头支承装置配备到盘装置上,可以实现具有高响应性、提高头定位控制特性及可靠性的盘装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形式,和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同样,通过加大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各有效连杆长度,以及,将记录媒体分割为两个可记录区域,使装载到安装于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上的滑动件上的各个磁头等头对应于分割的各个区域,使两个磁头分担对应于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将各个磁头在记录媒体上的偏斜角缩小得非常小,即使从再现状态向记录状态进行模式切换,也不会降低记录头的定位精度,此外,记录媒体初始化的圆周方向的磁取向方向偏移小,记录特性不会恶化,可以实现可靠性高的头支承装置。
此外,可以缩小为了对应于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用的第一连杆的转动角,从而,可以提高磁头追踪目标道的速度,可以实现高的响应性。
从而,配备具有这种结构的头支承装置的盘装置,具有高的响应性,可以提高头定位控制特性,可以实现可靠性的提高。
(第六种实施形式)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的图示,是用于说明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在图18中,对应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图1的结构要部的要部,赋予和图1的标号相同的标号。
在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中的头支承装置,相对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而言,为了抑制在各个连杆的转动部中的、例如轴承部和转动轴之间的间隙等的影响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于配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装载各个磁头(信号变换元件)等头的滑动件的两组悬架的结构,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相同,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各个转动中心的结构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不同,这里,对主要的不同部分进行说明。
在图18中,在装置的基板或筐体等固定构件上嵌设设有基本三角形形状的突起部181a的轴承支柱181。另一方面,可以弹簧182向顺时针方向加载,可围绕嵌设在基板或筐体等上的轴184转动地安装一端具有基本三角形的推压部183a的推压臂183。同时,连接轴承支柱181的突起部181a及推压臂183的推压部183a的各个顶点的线,与通过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的直径线9相一致。
在第一连杆3上,配置有:设置具有比轴承支柱181的突起部181a的基本三角形的顶角大的顶角的基本三角形的切口部185a的凸出部185b,在一侧具有转动中心3a的转动轴部185c,在另一侧具有转动中心3b的转动轴部185d。
此外,在第二连杆4上,和第一连杆3同样,配置有:设置具有比推压臂183的推压部183a的基本三角形的顶角大的顶角的基本三角形的切口部186a的凸出部186b,在一侧具有转动中心4a的转动轴部186c,在另一侧具有转动中心4b的转动轴部186d。
进而,形成在第一连杆3的凸出部185b上的基本三角形的切口部185a的顶点与轴承支柱181的突起部181a的基本三角形的顶点接触,以轴承支柱181的突出部181a的基本三角形的顶点作为第一转动中心,第一连杆3可转动地、并且,形成在第二连杆4的凸出部186b上的基本三角形的切口部186a的顶点与推压臂183的基本三角形的推压部183a的顶点接触,以推压臂183的基本三角形的推压部183a的顶点作为第二转动中心可转动地构成。
这里,第一连杆3的转动中心3b及第二连杆4的转动中心4b,位于连接第一连杆3的凸出部185b的切口部185a的顶点与转动中心3a及第二连杆4的凸出部186b的切口部186a的顶点与转动中心4a的连线的各延长线上。此外,第一连杆3的凸出部185b的切口部185a的顶点和转动中心3a的距离,即,第一连杆3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与第二连杆4上的凸出部186b的切口部186a的顶点与转动中心4a的距离,即第二连杆4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同,这一点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相同,此外,第一连杆3的凸出部185b的切口部185a的顶点与转动中心3b的距离,即第一连杆3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与第二连杆4的凸出部186b的切口部186a的顶点与转动中心4b的距离,即第二连杆4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并且,与第一连杆3或第二连杆4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此外,第三连杆7,在一侧上形成与第一连杆3的转动轴部185c嵌合的孔部7a,在另一侧上形成嵌合到第二连杆4的转动轴部186c上的孔部7b,在可围绕第一连杆3的转动轴部185c及第二连杆4的转动轴部186c的各自的转动中心3a及转动中心4a转动地连接的第三连杆7上,固定有安装滑动件10a的第一悬架11a。
另一方面,具有分别嵌合到在第一连杆3及第二连杆4的各自的另一侧上分别设置的具有转动中心3b的转动轴部185d及具有转动中心4b的转动轴部186d上的孔部8a及8b的第四连杆8,可转动地连接到第一连杆3及第二连杆4上。
此外,如图19的部分放大图所示,第一连杆3利用弹簧191将第一连杆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地加载,进而,作为头支承装置的驱动方法,固定在基板或筐体等上、为了易于位移,具有在其一部分上具有凹部192a的基本U字形的驱动臂192的基本三角形的尖端部的推压部192b,在从连接轴承支柱181的突起部181a的顶角和推压臂183的推压部183a的顶角的线,即,从通过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的直径线9稍稍偏移的位置,推压到第一连杆3的凸出部185b的切口部185a的相反侧的侧面上。
另一方面,压电元件193的一个端部固定在固定于驱动臂192的基板或筐体等侧的基本U字形的一个侧面上,另一个端部固定于与驱动臂192的基本U字形的一个侧面对向的推压部192b侧的侧面上。通过向压电元件193提供电压使驱动臂192的推压部192b侧的侧面发生位移。从而,利用弹簧191的加载力和驱动臂192的推压部192b的推压力,第一连杆3的凸出部185b的切口部185a的顶点,以与轴承支柱181的三角形的突起部181a的顶点接触的方式顶压,借助伴随着压电元件193的伸缩引起的驱动臂192的推压部192b的偏移,使第一连杆3围绕轴承支柱181的三角形的突起部181a的顶点转动。
在上面的说明中,驱动臂的推压部的形状基本为三角形,但是,具有和连杆部的突起部、推压部同样非曲率的顶部、例如,基本的三角形、基本圆锥形,基本半椭圆体形,基本半球形等,效果当然也不会变化。
此外,第一连杆3的凸出部185b的切口部185a及第二连杆4的凸出部186b的切口部186a的各个顶点不是尖的锐角,可以是分别具有小的弧(曲率)形,在这种情况下,该弧(曲率)的各个的中心点,有必要位于连接第一连杆3的转动中心3a和转动中心3b的线及连接第二连杆4的转动中心4a与转动中心4b的线的各个线上,该弧(曲率)的各个中心点成为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的各个第一转动中心及第二转动中心。
第二连杆4的切口部186a的顶点通过利用推压臂183的推压部183a的推压,被向与记录媒体1的旋转中心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如图20所示,在第一连杆3及第二连杆4的各个转动中心3a、3b、4a、4b上的第一连杆3及第二连杆4的各个转动轴部185c、185d、186c、186d,变成被推压到设置在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上的各个孔部7a、7b、8a、8b侧端面上的状态,在转动中心3a及转动中心4a上的各个转动轴部185c及转动轴部186c,变成与各个孔部7a及孔部7b相互远离侧的侧端面接触的状态,另外,位于转动中心3b及转动中心4b上的转动轴部185d及转动轴部186d,变成与各个孔部8a及孔部8部相互远离侧的侧端面接触的状态。
从而,在第一连杆3向箭头201a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第三连杆7不受在转动中心3a处的转动轴部185c与孔部7a的间隙的影响,向箭头201b的方向移动。同样地,由于第三连杆7,第二连杆4不受转动轴部186c和孔部7b的间隙的影响,向箭头201c方向转动,进而,由于第二连杆4的转动,第四连杆8不受转动轴部186d与孔部8b的间隙的影响,向箭头201d方向移动。
通过将轴承支柱181的突起部181a的基本三角形的顶点或形成在第一连杆3的凸出部185b上的基本三角形的切口部185a的顶点作为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第一连杆3的第一转动中心5a相同的转动中心,将推压臂183的基本三角形的推压部183a的顶点或形成在第二连杆4的凸出部186b上的基本三角形的切口部186a的顶点作为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的第二连杆4的第二转动中心5b相同的转动中心,将安装滑动件10a的第一悬架11a固定到第三连杆7上的结构或位置关系,以及将安装滑动件10b的第二悬架11b固定到第四连杆8上的结构或位置关系等,以及,安装在第一悬架11a上的滑动件10在记录媒体1的表面上描绘的轨迹及磁头的偏斜角,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及第二种实施形式同样,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描述了轴承支柱181配置在记录媒体1的相反侧时的结构,不言而喻,也可以是将轴承支柱181配置在记录媒体1侧的结构。
其次,用图21对公知的作为头支承装置的驱动方法,利用音圈马达的驱动方法时的情况进行简单说明。在图21中,对于和上述第六种实施形式的图18中的结构部件对应的部件,赋予和图18相同的标号。
在图21中,将以与轴承支柱181的突起部181a的基本三角形的顶点接触的第一连杆3的凸出部185b的切口部185a的顶点作为中心的柱状的弹簧固定部211设置在第1连杆3上,将弹簧212的一个端部固定到该弹簧固定部211上,将其另一个端部固定到嵌设在基板等固定构件上的固定侧弹簧固定构件213上,将第一连杆3向轴承支柱181侧加载。另一方面,在第一连杆3的转动中心3b侧设置公知的音圈214。不言而喻,与音圈214对向的方式设置永磁铁(图中未示出)。
通过向音圈214上提供电流,第一连杆3以轴承支柱181的突起部181a的顶点作为转动中心转动,固定在第三连杆7上的第一悬架11a及固定在第四连杆8上的第二悬架11b在记录媒体1上移动,装载各个磁头等头(图中未示出)的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以圆弧状在记录媒体1上往复移动。
此外,也可以不将音圈214设置在第一连杆3上,而是设置在第二连杆4上。此外,头支承装置的驱动方法并不局限于音圈马达,例如,也可以利用伺服马达等方法。
进而,图22表示将第一连杆3向轴承支柱181侧加载的其它方法。图22是第一连杆3的切口部185a附近的部分放大图,在图22中,将第一连杆3的凸出部185b上的切口部185a的相反侧的侧面制成圆柱状,使嵌设在固定于基板或结构构件等固定构件上的弹簧保持构件221上的板簧状弹簧构件222与该圆柱状的侧面接触,将第一连杆3向轴承支柱181侧加载。作为头支承装置的驱动机构,可以采用和上述图21同样的公知的方法,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形式中,对在轴承支柱181上设置的突起部181a、在第一连杆3上设置的切口部185a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例如,也可以在轴承支柱181上设置基本三角形的切口部185a、在第一连杆3上设置基本三角形的突起部181a,使轴承支柱181的切口部185a的顶点与第一连杆3的顶点接触,作为第一连杆3的第一转动中心。
此外,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以夹持记录媒体1的上下面的方式构成,或者,作为设置第三悬架11c及第四悬架11d的结构,与记录媒体1的上下面相对应,配置第一悬架11a、第二悬架11b、第三悬架11c及第四悬架11d的结构,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或第二种实施形式同样,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此外,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及第二种实施形式同样,可以按照保持作为头支承机构的重心平衡的方式进行设定,不言而喻,可以实现对外部冲击的很强的耐冲击性能。
此外,如前述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形式所述,将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分割为二,使分别安装在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上的滑动件上装载的各个磁头等头分别与分割的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对应,对于具有将分割为二的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分担在两个磁头上相互对应的结构的头支承装置,如图23所示,可以应用上述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形式中的第一连杆3及第二连杆4的各个转动中心的结构及头支承装置的驱动方法。对于这些结构,由于是前述第三种实施形式和上述第六种实施形式的组合,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利用这种结构,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与上述第六种实施形式一样,可以抑制各个转动中心3a、3b、4a、4b的转动轴部185c、185d、186c、186d和孔部7a、8a、7b、8b之间的间隙等对第一连杆3及第二连杆4中第三连杆7及第四连杆8的影响,和前述第三种实施形式一样,通过用两个磁头分别分担并对应于分割为二的记录媒体1的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各个磁头在记录媒体1上的偏斜角变得非常小,此外,用第一连杆3的小的转动角可对应于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可以提高使磁头跟踪目标道的速度,具有可以实现高响应性的作用。
如上所述,根据第六种实施形式,在可以获得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及第二种实施形式同样的效果的同时,例如,在使磁头等信号变换元件向目标道上移动时,即使对于微小的移动也不会受到各个连杆的转动部上的间隙的影响,可以向轨记录道可靠地移动,可以缩短使信号变换元件向目标道移动的访问时间。
此外,作为头支承装置的驱动方法,通过利用压电元件,利用压电元件的微小的伸缩使信号变换元件移动,获得高的响应性,可以进一步缩短访问时间。
从而,配备具有这种结构的头支承装置的盘装置,可以提高头定位控制特性,可以提高可靠性。
(第七种实施形式)
图2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形式的盘装置的头支承装置的图示,是说明在盘装置中的头支承装置及记录媒体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用的俯视图。在图24中,对于和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的图13及第六种实施形式的图18中的结构部件对应的部件,赋予和图13及图18的标号相同的标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和前述第六种实施形式一样,为了抑制在各个连杆的转动部上的、例如转动轴承部和转动轴部之间的间隙等影响采取措施。此外,对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配置装载磁头(信号变换元件)的滑动件的两个悬架的结构,和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及第五种实施形式相同,主要是附加第四连杆、以及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各个转动部的结构及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的驱动方法与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及第五种实施形式不同,这里主要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用图2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形式中的头支承装置。在图24中,在装置的基板或筐体等固定部件上嵌设置设有基本三角形的突起部181a的轴承支柱181。另一方面,构成能够围绕嵌设在基板或筐体等上的轴184转动、并且利用弹簧182向顺时针方向加载、在一端上具有基本三角形的推压部183a的推压臂183。
在第一连杆3上,配置有:设置具有比轴承支柱181的突起部181a的基本三角形的顶角大的顶角的基本三角形的切口部185a的凸出部185b,在一侧具有转动中心3a的转动轴部185c,在另一侧具有转动中心3b的转动轴部185d。
此外,第二连杆4和第一连杆3同样,配置有:设置具有比推压臂183的推压部183a的基本三角形的顶角大的顶角的基本三角形的切口部186a的凸出部186b,在一侧具有转动中心4a的转动轴部186c,在另一侧具有转动中心4b的转动轴部186d。此外,令在第二连杆4上凸出部186b的切口部186a的顶点与转动中心4a的距离,即第二连杆4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与第一连杆3的凸出部185b的切口部185a的顶点与转动中心3a的距离,即第一连杆3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这一点和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同样,此外,令第二连杆4的凸出部186b的切口部186a的顶点与转动中心4b的距离,即第二连杆4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与第一连杆3的凸出部185b的切口部185a的顶点与转动中心3b的距离,即,第一连杆3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此外,在第三连杆7上,在一侧上形成与第一连杆3的转动轴部185c配合的孔部7a、在另一侧上形成嵌合到第二连杆4的转动轴部186c上的孔部7b,可围绕第一连杆3的转动轴部185c及第二连杆4的转动轴部186c的各个转动中心3a及转动中心4a转动地连接地、分别安装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的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在和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或前述第五种实施形式相同的配置位置,分别固定在第三连杆7上。
进而,第一连杆3的切口部185a的顶点与轴承支柱181的突起部181a的顶部接触,成为可转动的状态。同样地,第二连杆4的切口部186a的顶点与推压臂183的基本三角形状的推压部183a的顶部接触,能够转动。
另一方面,具有与分别配置在第一连杆3及第二连杆4的各个另一侧上的具有转动中心3b的转动轴部185d及具有转动中心4b的转动轴部186d分别嵌合的孔部8a及孔8b的第四连杆8与第一连杆3及第二连杆4可转动地连接。此外,第一连杆3的转动中心3b及第二连杆4的转动中心4b,位于连接第一连杆3的凸出部185b的切口部185a的顶点与转动中心3a及第二连杆4的凸出部186b的切口部186a的顶点与转动中心4a的连线的各自的延长线上。
此外,图25中部分详细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形式的头支承装置的驱动方法。第一连杆3,利用弹簧191将第一连杆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地加载,进而,作为头支承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构成及驱动机构,具有和前述第六种实施形式相同的驱动方法的构成及其驱动机构,此外,对于其动作,如图26所示,和前述第六种实施形式进行相同的动作。从而省略其说明。
通过将轴承支柱181的突起部181a的基本三角形的顶点或者形成在第一连杆3的凸出部185b上的基本三角形的切口部185a的顶点作为和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或第五种实施形式中的第一连杆3的第一转动中心5a同样的转动中心,将推压臂183的基本三角形的推压部183a的顶点或形成在第二连杆4的凸出部186b上的基本三角形的切口部186a的顶点同样地作为和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或第五种实施形式中的第二连杆4的第二转动中心5b同样的转动中心,分别安装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的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分别在第三连杆7的固定结构或位置关系等,以及,安装在第一悬架11a及第第二悬架11b上的各个滑动件10a、10b在记录媒体1的表面上描绘的各个轨迹及磁头的偏斜角,和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及第五种实施形式相同,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其次,用图27简单说明利用作为公知的头支承机构的驱动方法的由音圈马达进行的驱动方法时的情况。在图27中,与前述第六种实施形式中利用由音圈马达的驱动方法(参照图21)的不同点在于,可转动地连接第一连杆3与第四连杆8的转动轴部185d的转动中心3b与第四连杆8的配置位置,比起音圈马达的配置位置来,更靠近第一连杆的第一转动中心5a侧,其它结构和前述第六种实施形式相同。从而,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
通过向音圈214提供电流,以轴承支柱181的突起部181a的顶点作为第一转动中心,第一连杆3转动,固定在第三连杆7上的第一悬架11a及第二悬架11b在记录媒体1上移动,装载磁头(图中未示出)的各个滑动件10a及滑动件10b在记录媒体1上成圆弧状地往复移动。
进而,图28表示将第一连杆3向轴承支柱181侧加载的另外一种方法,相对于前述第六种实施形式中将第一连杆3向轴承支柱181侧加载的另外的方法(参照图22),除第一连杆3的转动中心3b的配置位置不同之外,其结构和前述第六种实施形式相同,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上述第七种实施形式中,对在轴承支柱181上设置突起部181a、在第一连杆3上设置切口部185a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和前述第六种实施形式一样,例如,也可以在轴承支柱上设置基本三角形的切口部,在第一连杆上设置基本三角形的突起部,使轴承支柱的切口部的顶点与第一连杆的顶点接触,成为第一连杆的转动中心。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形式,在获得与前述第四种实施形式及第五种实施形式同样的效果的同时,和前述第六种实施形式一样,利用使磁头等信号变换元件向目标道移动时,即使对于微小的移动,也不会受到各连杆的转动部中的间隙的影响,可以向目标道可靠地移动,可以缩短使信号变换元件向目标道移动的访问时间。
此外,作为头支承装置的驱动方法,通过利用压电元件,利用压电元件的微小伸缩使信号变换元件移动,获得高的响应性,可以进一步缩短访问时间。
从而,配备具有这种机构的头支承装置的盘装置,可以提高追踪目标道的速度,具有良好的响应性,可以提高头定位控制特性,提高可靠性。
此外,从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形式至第七种实施形式中,对于利用磁头的磁记录再现装置的头支承装置进行了说明,但,不言而喻,在作为非接触型的盘记录再现装置,例如,使用光盘装置及光磁盘装置等的头支承装置的场合,也具有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各自的一侧可转动地配置第三连杆,在各自的另一侧可转动地配置第四连杆,夹持记录媒体的中心将第一悬架固定到第三连杆上,将第二悬架固定到第四连杆上,伴随着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转动,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保持在平行于记录媒体的直径的状态,使之分别平行地移动。
通过这种结构,装载在分别安装在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上的滑动件上的磁头在记录媒体上移动时,可以使之保持装载在滑动件上的磁头的磁头缝隙道宽度方向相对于记录媒体的预定直径线为一定的方向不变地在记录媒体上移动。从而,通过使该移动轨迹在预定的直径线附近移动,将磁头在记录媒体上的偏斜角缩小得非常小,即使从再现状态向记录状态进行模式切换,也不会降低记录头的定位精度,此外,记录媒体初始化的圆周方向的磁取向方向的偏移小,记录特性不会恶化。对于实现可靠性高的头支承装置是有效的。
此外,本发明使两个磁头对应于记录媒体的同一个平面上,使各个信号变换元件的方位角不同,用方位角不同的磁头形成邻接的记录道。
通过这种结构,很难读取邻接的记录道的信号,可以使记录道的间距非常小,从而,具有可以提高记录密度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使至少一个磁头对应于记录媒体的上下面的各个平面。
通过制成这种结构,能够在记录媒体的两面进行记录,对于增大记录容量是有效果的。
此外,通过设定成第三连杆的总重量与第四连杆总重量基本相等,第一连杆及第四连杆的各自的重心位于第一转动中心及第二转动中心上,使头支承装置的整体的重量(重心)达到平衡,从而,可以实现对于外部冲击等的强的耐冲击性能。
此外,本发明使装载在安装于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的每一个上的滑动件上的磁头分别对应于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分割为二的区域,以分别分担到两个磁头上与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相对应的方式,配置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进一步缩小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的各个磁头在记录媒体上的偏斜角,可以抑制模式切换造成的记录头的定位精度的降低和磁取向方向的偏移引起的记录特性的恶化。此外,利用第一连杆的小的转动角可以对应于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从而,可以提高使磁头追踪目标道的速度,实现高响应性,可以实现具有更高可靠性的头支承装置。
此外,本发明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上分别可转动地配置第三连杆,将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夹持记录媒体中心固定到第三连杆上,伴随着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转动,将第三连杆保持在平行于记录媒体的直径的状态使之平行移动。
利用这种结构,由于可以加大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各自的有效连杆长度,所以,装载在分别安装于固定在第三连杆的两个悬架上的滑动件上的磁头在记录媒体上的偏斜角变得非常小。从而,即使从再现状态向记录状态进行模式切换,记录头的定位精度也不会降低,此外,记录媒体的初始化的圆周方向的磁取向方向的偏移小,记录特性不会恶化,可以实现可靠性高的头支承装置。此外,将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的各个磁头的方位角制成不同的角度,在用第一悬架的磁头记录的记录道之间,利用方位角不同的第二悬架的磁头记录,使得很难读取邻接的记录道的信号。从而,可以将记录道的间距缩小得非常小,可以提高记录密度。此外,将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分割为两个,使装载在分别安装于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上的滑动件上的磁头分别对应于分割为二的区域,分别分担到两个磁头上对应于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可以进一步缩小各个磁头在记录媒体上的偏斜角。从而,可以抑制由模式切换引起的记录头的定位精度的降低及由磁取向方向的偏移引起的记录特性的恶化。此外,由于可以用第一连杆的小的转动角对应于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整个区域,所以,可以提高使磁头追踪目标道的速度,从而,可以实现高的响应性,可以实现具有更高可靠性的头支承装置。
进而,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上设置三角形的切口部,使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上的三角形的各个切口部与设于轴承支柱及推压臂上的三角形突起部及推压部的各个顶点接触,作为相对于第一连杆的第一转动中心及相对于第二连杆的第二转动中心。
利用这种结构,在使磁头向目标道移动时,即使对于微小的移动,也不会受到在各个连杆的转动部间隙引起的晃动的影响,固定有安装磁头的悬架的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可以顺滑地往复移动。从而,能够可靠地使磁头向目标道移动,可以缩短使磁头向目标道移动的访问时间。
此外,作为头支承装置的驱动方法,通过采用压电元件,利用压电元件的微小伸缩使信号变换元件移动,获得高的响应性,进而,可以缩短访问时间。
从而,配备具有这种结构的头支承装置的盘装置,提高使信号变换元件追踪目标道的速度,具有良好的响应性,缩短目标道的访问时间。可以提高头定位控制特性及可靠性。
Claims (162)
1、一种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记录媒体的直径上的旋转中心、在两侧分别具有第一转动中心和第二转动中心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
能够分别围绕设置在前述第一连杆的两侧的转动中心及设于前述第二连杆的两侧的转动中心转动地保持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
分别固定在前述第三连杆及前述第四连杆上、并且在其中的一侧上具有头的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头由装载信号变换元件的滑动件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设于前述第一连杆上的各个转动中心的连线通过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连接设于前述第二连杆上的各个转动中心的连线,通过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及前述第二连杆的各个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及前述第二转动中心,位于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延长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连杆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并且,前述第一连杆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连杆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进而,在前述第三连杆上的对于前述第一连杆的转动中心与对于前述第二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和在前述第四连杆上的对于前述第一连杆的转动中心与对于前述第二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成为与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距离分别基本相等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三连杆及前述第四连杆,在平行于通过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状态下,相互向相反方向往复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配置在前述记录媒体的上下面的任何一个的同一面侧的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前述第一悬架,前述第二悬架相对于前述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轴线对称地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以夹持前述记录媒体的上下面的方式而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相对于在前述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轴处的前述记录媒体的旋转轴方向的中间点具有点对称关系地配置的构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在构成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的一端及前述第二悬架的一端上的前述头的滑动件上的各个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在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分别保持预定的角度不变的状态下,在前述记录媒体上往复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的一端及前述第二悬架的一端上的构成前述头的滑动件上的各个信号变换元件中至少一个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的前述预定角度,相对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为0°,即,为平行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的各个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于通过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第一悬架侧的半径线起在垂直于前述半径线的方向以相同的预定距离、并且位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或最外周部上的两点,
连接到前述第二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第二悬架侧的半径线起、在垂直于前述半径线的方向以相同的预定距离、并且位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或最外周部上的两点。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分别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上,
并且,在垂直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方向上,各个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距离d,当令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前述滑动件中心间的距离为d0时,在
0<d<d0
的范围内。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在垂直于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半径线的方向的各个预定的距离基本相同。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有分别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构成前述头的信号变换元件的滑动件的中心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位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半径线上。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位于各个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上,
并且,在垂直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方向,各个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及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距离d,当令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前述滑动件的中心间距离为d0时,在
0<d<d0
的范围内。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上,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位于前述第一悬架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半径线与前述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或最外周部的两个交点,
连接到前述第二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位于前述第二悬架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半径线与前述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或最外周部的两个交点。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分别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上,并且,装载有构成前述头的信号变换元件的滑动件的中心,位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各个半径线上。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个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分别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上,
并且,在垂直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方向,各个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及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距离d,当令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前述滑动件的中心间距离为d0时,在
0<d<d0
的范围内。
23、一种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记录媒体的直径上的旋转中心、在两侧分别具有第一转动中心及第二转动中心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
可分别围绕设于前述第一连杆两侧的转动中心及设于前述第二连杆两侧的转动中心转动地保持的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
固定在前述第三连杆上、并且在其一侧分别具有头的第一悬架及第三悬架,
固定在前述第四连杆上、并且在其一侧分别具有头的第二悬架及第四悬架。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头由装载有信号变换元件的滑动件构成。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设于前述第一连杆上的各个转动中心的连线通过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连接设于前述第二连杆上的各个转动中心的连线通过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及前述第二连杆的各个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及前述第二转动中心,位于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延长线上。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连杆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并且,前述第一连杆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连杆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进而,在前述第三连杆上的对于前述第一连杆的转动中心与对于前述第二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和在前述第四连杆上的对于前述第一连杆的转动中心与对于前述第二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成为与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距离分别基本相等的距离。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三连杆及前述第四连杆,在平行于通过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状态,相互向相反方向往复移动。
3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在前述第三连杆上的前述第一悬架和前述第三悬架,以及,固定到前述第四连杆上的前述第二悬架及前述第四悬架的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于通过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
31、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前述第二悬架、前述第三悬架及前述第四悬架的每一个的一端上的构成前述头的滑动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在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分别保持预定的角度不变的状态下,在前述记录媒体上分别往复移动。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前述第二悬架、前述第三悬架及前述第四悬架的每一个的一端上的构成前述头的滑动件上的各信号变换元件中的至少其中的一个信号变换元件中,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的前述预定角度,相对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为0°,即,平行于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
33、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前述第二悬架、前述第三悬架及前述第四悬架上的各个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起在前述垂直于前述直径线的方向上、分别具有预定距离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或最外周部上的两点。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的垂直于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方向的前述预定距离,基本相同,此外,对于前述第三悬架及前述第四悬架的垂直于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方向的预定距离基本相同。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前述第二悬架、前述第三悬架及前第四悬架中至少其中的一个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上,并且,装载有构成前述头的信号变换元件的滑动件的中心,位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上。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前述第二悬架、前述第三悬架及前述第四悬架中的至少一个悬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位于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上,
并且,在垂直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方向,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及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距离d,当令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前述滑动件的中心间距离为d0时,在
0<d<d0
的范围内。
3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定到前述第三连杆上的前述第一悬架和前述第三悬架,夹持前述记录媒体的上下面,固定到前述第四连杆上的前述第二悬架和前述第四悬架,夹持前述记录媒体的上下面的方式配置的结构。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连接到前述第二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关于前述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轴是线对称的,进而,连接对于通过前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一转动中心的前述第三连杆及前述第四连杆的各个转动中心的连线,对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具有预定的角度的状态下,
分别连接到固定在前述第三连杆的前述第一悬架与前述第三悬架上的各个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的位置关系,或者,分别连接到固定在前述第四连杆的前述第二悬架与前述第四悬架上的各个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的位置关系中,至少其中的一个位置关系,通过在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轴上的旋转轴方向的中间点,并且,关于分别垂直于连接前述旋转中心轴及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线成为线对称的。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前述第一连杆上的各个前述转动中心的连线,和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前述预定的角度为90°。
4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到前述第三连杆上的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三悬架,位于前述记录媒体的上下面中的任一方的同一面侧,固定到前述第四连杆上的前述第二悬架及前述第四悬架,配置在前述记录媒体的上下面中的另一方的同一面侧。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连接在前述第一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连接到前述第二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相对于在前述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轴上的前述记录媒体的旋转轴方向的中间点是点对称的,进而,连接相对于通过前述第一连杆上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的前述第三连杆及前述第四连杆的各个转动中心的连线,相对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具有预定的角度的状态下,
分别连接到固定在前述第三连杆上的前述第一悬架与前述第三悬架每一个上的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的位置关系,或者,分别连接到固定在前述第四连杆上的前述第二悬架与前述第四悬架每一个上的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的位置关系中的至少其中任一个的位置关系,关于垂直于连接包含前述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轴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平面,是面对称的。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前述第一连杆上的各个前述转动中心的连线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前述预定的角度基本为90°。
43、一种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在两侧分别具有第一转动中心及第二转动中心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
围绕分别设于前述第一连杆及前述第二连杆的每一个的两侧上的转动中心可转动地保持的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
固定在前述第三连杆及前述第四连杆的每一个上,并且,在其一侧具有头的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
将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的每一个所具有的头分别配置在前述记录媒体的上面侧或下面侧,前述第一悬架或前述第二悬架中之一所具有的头对应于利用分离周部分割为二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侧区域,另一个所具有的头对应于最外周部侧的区域。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头由装载在滑动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构成。
45、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设于前述第一连杆的两端的各个转动中心的连线通过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连接设于前述第二连杆的两端的各个转动中心的连线通过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
46、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及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分别位于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上。
47、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连杆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并且,前述第一连杆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连杆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进而,在前述第三连杆上的对于前述第一连杆的转动中心与对于前述第二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和在前述第四连杆上的对于前述第一连杆的转动中心与对于前述第二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分别具有与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距离基本相等的距离。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49、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三连杆及前述第四连杆,在与通过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平行的状态,互相向相反方向往复移动。
50、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滑动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的线,在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分别保持预定的角度不变的状态下,在前述记录媒体上往复移动。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滑动件上的各个信号变换元件中至少其中的一个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的前述预定的角度,相对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为0°,即,平行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
52、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的各个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于通过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直径线。
53、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备在前述第一悬架或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中的一方的中心,通过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起,在垂直于前述直径线的方向具有相同的预定距离,并且相对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位于一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及分离周部上的两点,
另一方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从前述直径线起,在垂直于前述直径线的另外的方向具有相同的预定距离、并且相对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位于另一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及最外周部上的两点。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备在前述第一悬架或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中,位于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侧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位于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上时,装载有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滑动件的中心,位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上。
55、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的方向上,位于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侧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和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的距离d,当令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前述滑动件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d0时,在
0<d<d0的范围内。
5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备在前述第一悬架或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一方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前述记录媒体的预定的前述直径线与相对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位于一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及分离周部的两个交点,
另一方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预定的前述直径线与相对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位于另一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及最外周部的两个交点。
57、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位于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侧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位于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上时,装载有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前述滑动件的中心,位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上。
58、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侧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位于在垂直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的方向,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起到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前述滑动件的中心间的距离为止间的位置上。
59、一种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在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的一侧上、具有其顶端上带有第一曲率的顶部的轴承支柱,
配置在前述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的另一侧上、在一端上具有顶端带有第二曲率的顶部的推压部、能够转动并且利用弹簧加载的推压臂,
具有利用弹簧加载、与带有前述轴承支柱的前述第一曲率的顶部接触的中央带有比前述第一曲率大的第三曲率的凹部构成的切口部、能够以前述轴承支柱带有前述第一曲率的顶部作为第一转动中心转动、并且在两侧配置有旋转轴部的第一连杆,
具有由与前述推压臂的前述推压部的带有第二曲率的前述顶部接触的在中央带有比前述第二曲率大的第四曲率的凹部构成的切口部、将前述推压臂的推压部的带有第二曲率的顶部作为第二转动中心可转动、并且在两侧配置转动轴部的第二连杆,
两侧具有孔部,在前述第一连杆和前述第二连杆的各自的一侧以各个转动轴部作为转动中心、分别能够转动的第三连杆,
在两侧具有孔部,在前述第一连杆和前述第二连杆的各自另一侧以各转动轴部为转动中心,分别能够转动的第4连杆,
固定在前述第三连杆上并且在其一侧具有头的第一悬架,
固定在前述第四连杆上、并且在其一侧具有头的第二悬架,及
转动驱动前述第一连杆的驱动机构。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具有前述第一曲率及前述第二曲率的前述顶部及具有前述第三曲率及前述第四曲率的凹部构成的前述切口部的形状,分别是基本为三角形、基本为圆锥形,基本为半椭圆体形,基本为半球形中之任一种。
61、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头由装载有信号变换元件的滑动件构成。
62、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驱动机构由:配备尖端具有曲率的顶部的推压部的基本U字形的驱动臂,以及
固定到前述驱动臂的基本U字形的一个内侧面和与一个内侧面对向的另一个内侧面上的压电元件构成。
63、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曲率的顶部的形状,是基本为三角形、基本为圆锥形,基本为半椭圆体形,基本为半球形中之任一种。
64、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驱动机构由固定到前述第一连杆或前述第二连杆中的任何一个上的线圈及与前述线圈对向的永磁铁构成。
65、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设置在前述第一连杆上的各个转动中心的连线,通过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连接设于前述第二连杆的各个转动中心的连线,通过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
66、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及前述第二连杆的各自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及前述第二转动中心,位于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延长线上。
67、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连杆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并且,前述第一连杆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连杆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进而,在前述第三连杆上的对于前述第一连杆的转动中心与对于前述第二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和在前述第四连杆上的对于前述第一连杆的转动中心与对于前述第二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成为分别与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距离基本相等的距离。
68、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69、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三连杆及前述第四连杆,在平行于通过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状态下,相互向相反方向往复移动。
7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具有配置在前述记录媒体的上下面中的任一个的同一面侧的结构。
71、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前述第一悬架,前述第二悬架关于前述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轴线对称地配置。
72、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以夹持前述记录媒体的上下面的方式配置。
73、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关于在前述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轴的前述记录媒体的旋转轴方向的中间点具有点对称的关系的方式进行配置的结构。
74、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的一端及前述第二悬架的一端上的构成前述头的滑动件上的各个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在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分别保持预定的角度不变的状态下,在前述记录媒体上往复移动。
7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的一端及前述第二悬架的一端上的构成前述头的滑动件上的各个信号变换元件中至少其中之一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的前述预定角度,相对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为0°,即,平行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
76、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的各自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于通过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
77、如权利要求76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第一悬架侧的半径线起、在垂直于前述半径线的方向以相同的预定距离、并且位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或最外周部上的两点,
连接到前述第二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第二悬架侧的半径线起、在垂直于前述半径线的方向以相同的预定距离、并且位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或最外周部上的两点。
78、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分别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上,
并且,在垂直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方向,各个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及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距离d,当令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前述滑动件的中心间距离为d0时,在
0<d<d0
的范围内。
79、如权利要求77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垂直于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的前述半径线的方向的各个预定距离基本相等。
80、如权利要求79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分别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上,
并且,在垂直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方向,各个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及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距离d,当令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前述滑动件的中心间距离为d0时,在
0<d<d0
的范围内。
81、如权利要求79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在分别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构成前述头的信号变换元件的滑动件的中心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位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半径线上。
82、如权利要求76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上,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位于前述第一悬架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半径线与前述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或最外周部的两个交点,
连接到前述第二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位于前述第二悬架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半径线与前述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或最外周部的两个交点。
83、如权利要求82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分别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上,并且,装载有构成前述头的信号元件的滑动件的中心位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各个半径线上。
84、如权利要求82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分别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上,
并且,在垂直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方向,各个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及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距离d,当令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前述滑动件的中心间距离为d0时,在
0<d<d0
的范围内。
85、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将在一端上配备分别装载有信号变换元件的滑动件的前述头的第三悬架及第四悬架分别补加固定到前述第三连杆及前述第四连杆上的构成。
86、如权利要求8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设于前述第一连杆上的各个转动中心的连线,通过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连接设于前述第二连杆上的各个转动中心的连线,通过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
87、如权利要求8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及前述第二连杆的各个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及前述第二转动中心,位于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延长线上。
88、如权利要求8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连杆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并且,前述第一连杆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连杆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进而,在前述第三连杆中的对于前述第一连杆的转动中心与对于前述第二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和在前述第四连杆的对于前述第一连杆的转动中心与对于前述第二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成为与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距离分别基本相等的距离。
89、如权利要求88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同。
90、如权利要求8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前述第二悬架、前述第三悬架及第四悬架的各自的一端上的构成前述头的滑动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在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分别保持预定的角度不变的状态下,在前述记录媒体上分别往复移动。
91、如权利要求8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在前述第三连杆上的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三悬架,以及固定到前述第四连杆上的前述第二悬架和前述第四悬架的各自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于通过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
92、如权利要求9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前述第二悬架、前述第三悬架及第四悬架的各自的一端上的构成前述头的滑动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在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分别保持预定的角度不变的状态下,在前述记录媒体上分别往复移动。
93、如权利要求92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前述第二悬架、前述第三悬架及第四悬架的各自的一端上的构成前述头的滑动件上的各个信号变换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信号变换元件中,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相对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前述预定的角度为0°,即,平行于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
94、如权利要求8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前述第二悬架、前述第三悬架及第四悬架上的各个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起在垂直于前述直径线方向分别具有预定的距离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或最外周部上的两点。
95、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垂直于在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方向的前述预定距离,基本相同,此外,相对于垂直于在前述第三悬架及前述第四悬架上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方向的前述预定距离,基本相同。
96、如权利要求9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前述第二悬架、前述第三悬架及前述第四悬架中的至少一个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位于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上,并且,装载有构成前述头的信号变换元件的滑动件的中心,位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上。
97、如权利要求9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前述第二悬架、前述第三悬架及前述第四悬架中至少一个悬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位于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上,
并且,在垂直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方向,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及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距离d,当令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前述滑动件所距离为d0时,在
0<d<d0
的范围内。
98、如权利要求8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固定在前述第三连杆上的前述第一悬架与前述第三悬架,夹持前述记录媒体的上下面,固定在前述第四连杆上的前述第二悬架与前述第四悬架,夹持前述记录媒体的上下面的方式进行配置的结构。
99、如权利要求98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连接到前述第一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连接到前述第二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关于前述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轴成为线对称的,进而,连接通过前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一转动中心的相对于前述第三连杆及前述第四连杆的各个转动中心的连线,相对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具有预定角度的状态下,
分别连接到固定在前述第三连杆上的前述第一悬架与前述第三悬架上的各个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的位置关系,或者,分别连接到固定在前述第四连杆上的前述第二悬架与前述第四悬架上的各个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的位置关系中至少任一个位置关系,关于通过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轴上的旋转轴方向的中间点,并且,分别垂直于连接前述旋转中心轴及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线成为线对称的。
100、如权利要求99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前述第一连杆上的各个前述转动中心的连线,和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前述预定的角度为90°。
101、如权利要求8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到前述第三连杆上的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三悬架,位于前述记录媒体的上下面中的任一个的同一面侧,固定到前述第四连杆上的前述第二悬架及前述第四悬架,配置在前述记录媒体的上下面中的另一个的同一面侧。
102、如权利要求10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连接在前述第一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连接到前述第二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关于在前述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轴上的前述记录媒体的旋转轴方向的中间点是点对称的,进而,连接通过前述第一连杆上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的对于前述第三连杆及前述第四连杆的各个转动中心的连线,对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具有预定的角度的状态下,
分别连接到固定在前述第三连杆上的前述第一悬架与前述第三悬架上的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的位置关系,或者,分别连接到固定在前述第四连杆上的前述第二悬架与前述第四悬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的位置关系中的至少任一个的位置关系,关于垂直于连接包含前述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轴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平面,是面对称的。
103、如权利要求102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前述第一连杆上的各个前述转动中心的连线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的前述预定的角度基本为90°。
104、一种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在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的一侧上、具有顶端上带有第一曲率的顶部的轴承支柱,
配置在前述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的另一侧上、在一端上具有顶端带有第二曲率的顶部的推压部、能够转动并且利用弹簧加载的推压臂,
具有利用另外的弹簧加载、与在前述轴承支柱的前述顶端上带有前述第一曲率的前述顶部接触的中央带有比前述第一曲率大的第三曲率的凹部构成的切口部、能够以前述轴承支柱的带有前述第一曲率的顶部作为第一转动中心转动、并且在两侧配有转动轴部的第一连杆,
具有由与前述推压臂的前述推压部的带有前述第二曲率的前述顶部接触的在中央带有比前述第二曲率大的第四曲率的凹部构成的切口部、能够以前述推压臂的前述推压部的带有前述第二曲率的前述顶部作为第二转动中心转动、并且在两端配置有转动轴部的第二连杆,
两端有孔部,在前述第一连杆与前述第二连杆的每一个的一侧以各自的前述转动轴部为转动中心可分别转动的第三连杆,
两端具有孔部,在前述第一连杆和前述第二连杆的各自的另外一侧分别以各个前述转动轴部作为转动中心、分别能够转动的第四连杆,
固定在前述第三连杆上并且在其一侧具有头的第一悬架,
固定在前述第四连杆上、并且在其一侧具有头的第二悬架,
转动驱动前述第一连杆的驱动机构;
使配备在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各个头夹持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并且,分别配置在前述记录媒体的上面侧或下面侧,前述第一悬架或前述第二悬架之一所具有的头对应于利用分离周部分割为二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侧的区域,另一个悬架所具有的头对应于最外周部侧的区域。
105、如权利要求10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头由装载在滑动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构成。
106、如权利要求10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设于前述第一连杆的两端上的各个转动中心的连线,通过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连接设于前述第二连杆的两端上的各个转动中心的连线,通过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
107、如权利要求10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及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分别位于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上。
108、如权利要求10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连杆的第一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并且,前述第一连杆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连杆的第二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
进而,在前述第三连杆上的对于前述第一连杆的转动中心与对于前述第二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和在前述第四连杆上的对于前述第一连杆的转动中心与对于前述第二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成为与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距离分别基本相等的距离。
109、如权利要求108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有效连杆长度与前述第二有效连杆长度基本相等的构成。
110、如权利要求10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三连杆及前述第四连杆,在平行于通过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的状态,相互向相反方向往复移动。
111、如权利要求10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滑动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的线,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分别保持预定的角度不变的状态下,在前述记录媒体上往复移动。
112、如权利要求11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滑动件上的各个前述信号变换元件中至少其中之一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的前述预定角度,相对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为0°,即,平行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
113、如权利要求10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的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于通过前述第一连杆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连杆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直径线。
114、如权利要求10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备在前述第一悬架或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一方的中心,通过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起、在垂直于前述直径线的方向具有相同的预定距离、并且对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位于一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及分离周部上的两点,
另一方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从前述直径线起、在垂直于前述直径线的另外方向具有相同的预定距离、并且对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位于另一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及最外周部上的两点。
115、如权利要求11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的方向上,位于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侧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的距离为d,当令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前述滑动件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d0时,在
0<d<d0的范围内。
116、如权利要求11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配备在前述第一悬架或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中,位于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侧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位于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上时,装载有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滑动件的中心位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上。
117、如权利要求10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备在前述第一悬架或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一方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前述记录媒体的预定的前述直径线与相对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位于一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及分离周部的两个交点,
另一方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预定的前述直径线与相对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位于另一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可记录区域的分离周部及最外周部的两个交点。
118、如权利要求117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位于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侧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位于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上时,装载有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前述滑动件的中心,位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上。
119、如权利要求117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的方向上,位于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侧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的距离为d,当令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前述滑动件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d0时,在
0<d<d0的范围内。
120、如权利要求10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具有前述第一曲率及前述第二曲率的前述顶部及具有前述第三曲率及前述第四曲率的凹部构成的前述切口部的形状,分别是基本为三角形、基本为圆锥形,基本为半椭圆体形,基本为半球形中之任一。
121、一种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第一转动中心的第一连杆,
具有第二转动中心的第二连杆,
可转动地保持在前述第一连杆及前述第二连杆的各自的一侧的第三连杆,
固定在前述第三连杆上,并且在其一侧分别具有头的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
转动驱动前述第一连杆的驱动机构;
使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分别所具有的头夹持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并且分别配置在前述记录媒体的上面侧或下面侧。
122、如权利要求12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头由装载在滑动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构成。
123、如权利要求12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一连杆上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相对于前述第三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与在前述第二连杆上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与相对于前述第三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基本相等,并且,在前述第三连杆的前述第一连杆及前述第二连杆上的各个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基本等于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
124、如权利要求12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三连杆在平行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的状态下,往复移动。
125、如权利要求122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滑动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的线,与平行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线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分别保持预定的角度不变的状态下,在前述记录媒体上往复移动。
126、如权利要求12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滑动件的各个前述信号变换元件中至少其中的一个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的前述预定的角度,相对于前述直径线为0°,即,平行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
127、如权利要求12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具有前述头的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的各个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
128、如权利要求122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备在前述第一悬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中的中心,通过从平行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起,在垂直于前述直径线的方向具有相同的预定距离,并且相对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位于一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及最外周部上的两点,
配备在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从前述直径线起,在垂直于前述直径线的方向具有相同的预定距离、并且相对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位于另一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外周部及最内周部上的两点。
129、如权利要求128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备在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各个前述滑动件的中心,位于平行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上。
130、如权利要求128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令前述预定的距离为d,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前述滑动件的中心间的距离为d0时,前述预定距离d在
0<d<d0
的范围内。
131、如权利要求122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配备在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中的一方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从平行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起,在垂直于前述直径线的方向具有相同的预定距离,并且相对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位于一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及分离周部上的两点,
另一方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从前述直径线起,在垂直于前述直径线的方向具有相同的预定距离、并且相对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位于另一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可记录区域的前述最外周部及前述分离周部上的两点。
132、如权利要求13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头由装载在滑动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构成。
133、如权利要求13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一连杆上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相对于前述第三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与在前述第二连杆上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与相对于前述第三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基本相等,并且,在前述第三连杆的前述第一连杆及前述第二连杆上的各个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基本等于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
134、如权利要求13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连杆在平行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的状态下往复移动。
135、如权利要求132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滑动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的线,与平行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分别保持预定的角度不变,在前述记录媒体上往复移动。
136、如权利要求13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滑动件上的各个前述信号变换元件中至少其中的一个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的前述预定的角度,相对于前述直径线为0°,即,平行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
137、如权利要求13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具有前述头的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的各个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
138、如权利要求13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位于前述可记录区域的前述最内周部侧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位于前述最内周部上时,装载有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前述滑动件的中心,位于平行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上。
139、如权利要求13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令前述预定的距离为d,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前述滑动件的中心间的距离为d0时,前述预定距离d在
0<d<d0
的范围内。
140、一种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在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的一侧上、具有其顶端上带有第一曲率的顶部的轴承支柱,
配置在前述记录媒体的旋转中心的另一侧上、在一端上具有顶端带有第二曲率的顶部的推压部、能够旋转并且利用弹簧加载的推压臂,
具有利用另外的弹簧加载、与在前述轴承支柱的前述顶端上带有前述第一曲率的前述顶部接触的中央带有比前述第一曲率大的第三曲率的凹部构成的切口部、能够以前述轴承支柱的带有前述第一曲率的前述顶部作为第一转动中心转动、并且在两侧配置有转动轴部的第一连杆,
具有由与前述推压臂的前述推压部的带有前述第二曲率的前述顶部接触的在中央带有比前述第二曲率大的第四曲率的凹部构成的切口部、能够以前述推压臂的前述推压部的带有前述第二曲率的顶部作为第二转动中心转动、并且在两侧配置有转动轴的第二连杆,
两端有孔部,在前述第一连杆与前述第二连杆的每一个的一侧以各自的前述转动轴部为转动中心可分别转动的第三连杆,
两侧具有孔部,在前述第一连杆和前述第二连杆的各自的另外一侧分别以各自的前述转动轴部作为转动中心、能够转动的第四连杆,
夹持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分别固定到前述第三连杆上,并且在其一侧分别具有头的第一悬架及第二悬架,
转动驱动前述第一连杆的驱动机构;
使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分别具有的头夹持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并且分别配置在前述记录媒体的上面侧或下面侧。
141、如权利要求140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头由装载在滑动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构成。
142、如权利要求140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具有前述第一曲率及前述第二曲率的前述顶部及具有前述第三曲率及前述第四曲率的凹部构成的前述切口部的形状,分别是基本为三角形、基本为圆锥形,基本为半椭圆体形,基本为半球形中之任一。
143、如权利要求140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一连杆上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相对于前述第三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与在前述第二连杆上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与相对于前述第三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基本相等,并且,在前述第三连杆的前述第一连杆及前述第二连杆上的各个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及前述第四连杆上的前述第一连杆和前述第二连杆的各转动中心间的距离,分别基本等于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和前述第二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
144、如权利要求140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三连杆,在平行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及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的状态下往复移动。
145、如权利要求14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滑动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的线,与平行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分别保持预定的角度不变,在前述记录媒体上往复移动。
146、如权利要求145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滑动件上的各个前述信号变换元件中至少其中的一个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的前述预定的角度,相对于前述直径线为0°,即,平行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
147、如权利要求140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具有前述头的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的各个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
148、如权利要求14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备在前述第一悬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从平行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起、在垂直于前述直径线的方向具有相同的预定的距离、并且相对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位于一侧的前述记录媒体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及最外周部上的两点,
配备在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从前述直径线起、在垂直于前述直径线的方向具有相同的预定的距离、并且相对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位于另一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及最外周部上的两点。
149、如权利要求148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配备在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各个前述滑动件的中心,位于平行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及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上。
150、如权利要求14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配备在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一方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从平行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起、在垂直于前述直径线的方向具有相同的预定的距离、并且相对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位于一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可记录区域的最内周部及最分离周部上的两点,
另一方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通过从前述直径线起、在垂直于前述直径线的方向具有相同的预定的距离、并且相对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旋转中心位于另一侧的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可记录区域的前述最外周部及前述分离周部上的两点。
151、如权利要求150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头由装载在滑动件上的信号变换元件构成。
152、如权利要求150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第一连杆上的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相对于前述第三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与在前述第二连杆上的前述第二转动中心与相对于前述第三连杆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基本相等,并且,在前述第三连杆的前述第一连杆及前述第二连杆上的各个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以及,在前述第四连杆的前述第一连杆及前述第二连杆上的各个转动中心间的距离分别基本等于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
153、如权利要求150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三连杆在平行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的状态下往复移动。
154、如权利要求151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于装载在分别安装在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滑动件上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的线,与平行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线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分别保持预定的角度不变,在前述记录媒体上往复移动。
155、如权利要求154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装载在分别安装于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上的前述滑动件上的各个前述信号变换元件中的至少其中的一个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道宽度方向的前述预定的角度,相对于前述直径线为0°,即,平行于前述记录媒体的前述直径线。
156、如权利要求150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具有前述头的前述第一悬架及前述第二悬架的各个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
157、如权利要求156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前述可记录区域的前述最内周部侧的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位于前述最内周部上时,装载有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前述滑动件的中心,位于平行于连接前述第一转动中心与前述第二转动中心的连线的前述记录媒体的直径线上。
158、如权利要求150所述的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令前述预定的距离为d,前述信号变换元件的中心与前述滑动件的中心间的距离为d0时,前述预定距离d在
0<d<d0
的范围内。
159、一种头支承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具有前端带有曲率的顶部的推压部的基本U字形的驱动臂,
固定在前述驱动臂的基本U字形的一个内侧面和与一个内侧面对向的另一个内侧面上的压电元件构成,
不是前述驱动臂的基本U字形的前述推压部侧的侧部固定到固定构件上,在前述推压部侧的侧部上具有凹部,
并且,通过前述压电元件的伸缩,前述驱动臂的推压部往复移动,对具有装载有信号变换元件的滑动件的悬架进行驱动。
160、如权利要求159所述的头的支承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前述曲率的前述顶部的形状分别是基本为三角形、基本为圆锥形,基本为半椭圆体形,基本为半球形中之任一。
161、一种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主轴马达旋转的记录媒体,
具有与前述记录媒体对向,在前述记录媒体上记录信号或者从前述记录媒体上再现信号的信号变换元件的头支承装置,
其中,前述头支承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5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结构。
162、一种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被主轴马达旋转的记录媒体,
具有与前述记录媒体对向,在前述记录媒体上记录信号或者从前述记录媒体上再现信号的信号变换元件的头支承装置,
前述头支承装置的驱动,采用权利要求159或权利要求160所述的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360544 | 2002-12-12 | ||
JP360544/2002 | 2002-12-12 | ||
JP088456/2003 | 2003-03-27 | ||
JP2003088456 | 2003-03-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08793A true CN1508793A (zh) | 2004-06-30 |
Family
ID=32328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3101172825A Pending CN1508793A (zh) | 2002-12-12 | 2003-12-10 | 头支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采用它的盘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46623B2 (zh) |
EP (1) | EP1429317A1 (zh) |
CN (1) | CN150879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90862C (zh) * | 2004-11-03 | 2008-05-2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致动器组件、硬盘驱动器及优化致动器臂开口形状的方法 |
CN105745710A (zh) * | 2013-11-19 | 2016-07-06 | L2驱动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减少硬盘驱动器的访问时间以及伴随的电力优化的改进的设备、系统和过程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361919B1 (en) | 2014-10-10 | 2016-06-07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Disk drive with parallel head actuation |
US9142246B1 (en) | 2014-10-10 | 2015-09-22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to reduce hard disk drive manufacturing test time |
US9911442B1 (en) | 2016-11-23 | 2018-03-06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for multi-actuator hard drives |
US10431246B2 (en) * | 2016-12-15 | 2019-10-01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Dual actuator storage device utilizing multiple disk zones |
US10446180B1 (en) | 2018-03-21 | 2019-10-15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Multi-actuator interconnector |
US10510373B1 (en) | 2018-03-29 | 2019-12-17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Multiple-actuator drive with separate, radially-defined, zones having reduced skew and/or different track properties |
US10366726B1 (en) | 2018-03-29 | 2019-07-30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Interlaced magnetic recording in with multiple independent-actuators having respective independent heads |
US10255943B1 (en) | 2018-05-17 | 2019-04-09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Independent head, dual reader control logic |
US10482911B1 (en) | 2018-08-13 | 2019-11-19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Multiple-actuator drive that provides duplication using multiple volumes |
US10522175B1 (en) * | 2018-08-28 | 2019-12-31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Multi-access hard disc drive |
US10803893B1 (en) | 2019-06-03 | 2020-10-13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Data transfer scheduling for fairness and balance |
US10699730B1 (en) * | 2019-06-29 | 2020-06-30 |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 Dual symmetrical actuator hard disk drive |
US11410698B1 (en) | 2021-04-14 | 2022-08-09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Sliding disk drive recording head with wireless power and data interfaces |
US11948612B2 (en) | 2021-04-19 | 2024-04-02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Zero skew elevator system |
US11348611B1 (en) | 2021-04-19 | 2022-05-31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Zero skew elevator system |
US11361787B1 (en) | 2021-07-30 | 2022-06-14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Zero skew disk drive with dual actuators |
US11488624B1 (en) | 2021-09-20 | 2022-11-01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Ball bearing cartridge for linear actuator |
US11468909B1 (en) | 2021-11-02 | 2022-10-11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Zero skew with ultrasonic piezoelectric swing suspension |
US11430472B1 (en) | 2021-11-17 | 2022-08-30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Triple magnet linear actuator mo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674728A (en) * | 1949-04-26 | 1954-04-06 | John T Potter |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
US2852762A (en) * | 1955-04-25 | 1958-09-16 | Electronics Corp America | Magnetic drum memory devices |
US2910669A (en) * | 1955-06-02 | 1959-10-27 | Ibm | System for magnetic storage of data |
NL242587A (zh) * | 1958-08-22 | |||
BE622201A (zh) * | 1961-09-06 | |||
US3378826A (en) * | 1964-07-28 | 1968-04-16 | Potter Instrument Co Inc | Random access storage device employing flexible tapes |
US3772666A (en) * | 1972-04-03 | 1973-11-13 | Data General Corp | Interlaced magnetic heads |
JPS56124167A (en) * | 1980-03-05 | 1981-09-29 | Hitachi Ltd | Mechanism to position magnetic head |
JPS63173276A (ja) | 1987-01-12 | 1988-07-16 | Sony Corp | ヘツド送り装置 |
US4972396A (en) * | 1988-10-24 | 1990-11-20 | Honeywell Inc. | Multiple independently positionable recording-reading head disk system |
US5018035A (en) * | 1989-10-30 | 1991-05-21 | Toshiba America Information Systems, Inc. | Disc storage apparatus having an arcuate pivot assembly |
US4994931A (en) * | 1989-11-13 | 1991-02-19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Actuator structure for a magnetic head suspension assembly in a disk drive |
SG47741A1 (en) * | 1990-03-22 | 1998-04-17 | Seagate Technology | A rotary actuator head positioning apparatus and dual pivot apparatus for a disk drive |
US5172282A (en) * | 1990-06-29 | 1992-12-15 | Seagate Technology, Inc. | Single motor data storage device utilizing centrifugal force and counteracting spring |
US5343347A (en) * | 1992-05-01 | 1994-08-30 | Gilovich Paul A | Magnetic disk storage module with multiple sets of actuator arms for simultaneous read/write operations at different circumferential locations within the disk stack |
US5745319A (en) | 1992-08-12 | 1998-04-28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with coarse and fine head positioning actuators and an elastic head gimbal |
JPH06259905A (ja) | 1993-03-03 | 1994-09-16 | Toshiba Corp | 記録再生装置用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記録再生装置 |
JPH06203492A (ja) | 1992-12-28 | 1994-07-22 | Hitachi Ltd |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
JPH07153206A (ja) | 1993-11-30 | 1995-06-16 | Toshiba Corp |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のヘッド移動機構 |
KR100208373B1 (ko) * | 1995-08-01 | 1999-07-15 | 윤종용 | 이중의 헤드를 가지는 디스크 기록장치와 그의 헤드스위칭 제어방법 |
JP2894262B2 (ja) | 1995-10-27 | 1999-05-24 |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スライダ−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センブリ及びアセンブリキャリッジ装置 |
SG43433A1 (en) | 1995-10-27 | 1997-10-17 | Tdk Corp | Suspension slider-suspension assmebly assembly carriag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uspension |
US5796558A (en) * | 1997-05-15 | 1998-08-18 | Read-Rite Corporation | Adaptive micro-actuated head gimbal assembly |
US6115215A (en) * | 1998-02-24 | 2000-09-05 | Seagate Technology, Inc. | Balanced actuator which accesses separate disc assemblies |
JP2001052453A (ja) * | 1999-08-05 | 2001-02-23 | Minebea Co Ltd | ヘッドスタックアッセンブリーおよびその支持方法 |
US6678120B2 (en) * | 2000-04-10 | 2004-01-13 | James Bryant Money | Multiple-modular actuators having a common axis of rotation |
US7072147B2 (en) * | 2003-06-20 | 2006-07-04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Hard drive actuator arm with reduced skew variation |
-
2003
- 2003-12-10 CN CNA2003101172825A patent/CN1508793A/zh active Pending
- 2003-12-10 EP EP03028346A patent/EP1429317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12-12 US US10/735,253 patent/US714662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90862C (zh) * | 2004-11-03 | 2008-05-2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致动器组件、硬盘驱动器及优化致动器臂开口形状的方法 |
CN105745710A (zh) * | 2013-11-19 | 2016-07-06 | L2驱动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减少硬盘驱动器的访问时间以及伴随的电力优化的改进的设备、系统和过程 |
CN105745710B (zh) * | 2013-11-19 | 2018-03-27 | L2驱动有限公司 | 用于减少硬盘驱动器的访问时间以及伴随的电力优化的改进的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429317A1 (en) | 2004-06-16 |
US7146623B2 (en) | 2006-12-05 |
US20040179465A1 (en) | 2004-09-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08793A (zh) | 头支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采用它的盘装置 | |
CN1221965C (zh) | 盘片驱动装置 | |
CN1203469C (zh) | 采用压电元件的致动器和采用这种致动器的磁头定位机构 | |
CN1286407A (zh) | 用于光学拾取的物镜和光学拾取装置 | |
CN1253363C (zh) | 纸材供给方法及其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215269C (zh) | 轴承装置 | |
CN2727517Y (zh) | 阀门装置 | |
CN1146866C (zh) | 浮起式磁头的冠顶形成方法及冠顶形成装置 | |
CN1832072A (zh) | 叠层电容器和叠层电容器的等价串联电阻调整方法 | |
CN1189232A (zh) | 盘片驱动装置 | |
CN1017792B (zh) | 翼型叶片 | |
CN101079292A (zh) | 盘片装置 | |
CN1615519A (zh) | 盘装置 | |
CN1896773A (zh) | 光盘驱动器及其物镜 | |
CN1178212C (zh) | 信息盘记录再生装置,以及信息盘记录再生装置的振动检测方法 | |
CN1462244A (zh) | 充气轮胎 | |
CN1273739C (zh) | 管泵 | |
CN1518647A (zh) | 磁性流体密封装置 | |
CN1405450A (zh) | 液体排放器和包括该液体排放器的设备 | |
CN1244918C (zh) | 拾光装置 | |
CN1941121A (zh) | 光盘驱动器及其物镜 | |
CN1822201A (zh) | 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 |
CN1221461C (zh) | 带有高速倾斜部的自动扶梯 | |
CN1231903C (zh) | 存储媒体装载装置 | |
CN101064149A (zh) | 盘片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