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8344A -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和输出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和输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78344A
CN1478344A CNA028032535A CN02803253A CN1478344A CN 1478344 A CN1478344 A CN 1478344A CN A028032535 A CNA028032535 A CN A028032535A CN 02803253 A CN02803253 A CN 02803253A CN 1478344 A CN1478344 A CN 1478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equipment
output
stream data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032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1448C (zh
Inventor
֮
高久义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78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8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144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144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52High-speed IEEE 1394 serial bus
    • H04L12/40058Isochronou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52High-speed IEEE 1394 serial bus
    • H04L12/40071Packet processing; Packet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52High-speed IEEE 1394 serial bus
    • H04L12/40117Interconnection of audio or video/imag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为了防止在通过一个IEEE 1394或其他网络传输流式数据期间数据格式改变时中断处理,在第一设备输出的流式数据通过一个指定的网络被第二设备接收的情况下,在第一设备输出的流式数据从第一格式的内容A改变为第二格式的内容B时,在结束输出内容A后以与内容B相同的格式输出无效数据,而在输出无效数据期间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的状态进行探查(步骤S11至S14),在检测到输入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准备已完成时,开始输出第二格式的内容B。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和输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在由例如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1394总线连接的设备之间发送音频数据和其他流式数据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以及这种通信系统所用的输出设备。
背景技术
正在开发的音频和视频设备能通过使用IEEE 1394串行数据总线的网络双向传输信息。在通过这样的总线发送数据时,提供了用来实时传输较大量的视频数据、音频数据之类的同步传送模式和用来可靠地传输静止图像、文本数据、控制命令之类的异步传送模式,在传输中对于这些模式分别使用专用的频带。
图1为示出用这样的IEEE 1394总线连接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发送数据的源设备a、接收源设备a发送的数据的输入设备(宿设备)b以及控制设备a和b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控制器c由IEEE 1394总线d连接在一起。此时,在例如音频数据需在控制器c的控制下在设备a和b之间发送时,控制器c保证总线d上的一个同步传送信道,在设备a和b之间建立一个允许通过这个信道进行传输的连接后,使源设备a至输入设备b的传输启动。源设备a或输入设备b也可以用作控制器。
在源设备a和输入设备b之间这样传输数据时,将一种其中使用在所谓“AV/C命令事务集”内的控制命令的传输方法用于例如音频和视频设备。AV/C命令集的详细资料可参见1394 Trade Association公布的“ AV/C数字接口命令集通用规范”(“AV/C DigitalInterface Command Set General Specification”)。
在源设备向输入设备发送音频数据或其他流式数据时,输入设备必须按照所发送的流式数据的类型执行处理。因此,在传输期间流式数据的格式或其他参数有改变时,必须通过输入数据检测出这种情况,执行切换处理,以改变处理状态。
图2为示出在通过总线传输流式数据期间数据格式改变的一个例子的方框图。例如,假设源设备a是一个盘片重放设备,包括内容A和内容B的音频数据(流式数据)录在盘片上,盘片重放设备从盘片重放数据。假设内容A和内容B是录为音频数据的内容,输出为不同格式的流式数据。此外,假设输入设备b对输入音频数据进行处理后输出,并具备放大器的功能,以将数据输出给一个所连接的扬声器之类。在这样的配置中,源设备a从盘片重放的流式数据通过总线发送给输入设备b。
假设,在这种传输中,内容A的重放在时间ta结束,然后处理进至内容B的重放。此时,输入设备b必须将内部电路之类的设置从处理内容A的处理状态改变为处理内容B的处理状态,从而在完成这些准备的时间tb从扬声器输出内容B的音频。
因此,在从格式改变的时间ta到时间tb的这段时间内,内容B的音频并没有输出,从而出现丢失内容的开始部分的问题。
这种问题在源设备和输入设备之间执行所谓速率控制(流量控制)处理时特别突出。图3为示出执行速率控制的情况的方框图。这种速率控制是将源设备a输出流式数据的速率调整得与输入设备b处理流式数据的速率一致的流量控制处理。在这个例子中,输入设备b包括一个暂时积累所发送的流式数据的缓冲存储器m;输入设备b向源设备a发送速率控制数据,使得积累在存储器m内的数据量基本不变,而源设备a在向输入设备b发送流式数据时根据速率控制数据控制输出速率。
在这种情况下,在输入数据的格式改变时,如果缓冲存储器m没有输出所有积累在存储器内的数据以暂时清空缓存器,就不能积累另一种格式的数据。因此,在格式从内容A到内容B如在上面所提到的图2中所示那样改变时,在所发送的数据的格式改变的时间ta积累在存储器m内的数据必须全部输出后,才能输入内容B。因此,在诸如速率控制之类的控制正在执行时,存在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即在图3中从时间ta到时间tb这段时间间隔)才能适应改变了的格式的问题。
以上的解释揭示了通过一个由IEEE 1394总线连接的网络传输流式数据的情况下的问题;在通过其他网络发送流式数据时,如果流式数据的格式改变,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通过一个IEEE 1394或其他网络发送流式数据时防止在传输期间流式数据的格式改变时处理中断。
第一发明是从第一设备输出的流式数据通过一个指定的网络由第二设备接收的通信方法,其中:在从第一设备输出的流式数据从第一格式的流式数据改变为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时,检测第一格式的流式数据的输出的末端;以与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相同的格式输出无效数据;以及在输出该无效数据期间,第一设备探查第二设备的状态,检测完成输入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准备,再开始输出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
利用这种方法,在第一设备检测出通过总线输入流式数据的设备内的设置已改变为允许接收格式改变了的流式数据时,开始从第一设备输出实际流式数据。此时,第二设备保证已经输入的第一格式的流式数据得到正常处理,而且使第一设备可以检测到在第二设备内的设置已改变。结果,在第二设备内不中断地结束对第一格式的流式数据的处理,而且可以正确地从开始处理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从而可以令人满意地处理所接收的音频数据或其他流式数据而没有遗漏。
第二发明是第一发明的通信方法,其中:为了探查第二设备的状态,第一设备通过网络向第二设备发送一个特定分组,根据对这个特定分组的响应,第一设备确认第二设备的状态。
利用这个方法,第一设备可以简单而可靠地确认第二设备的状态。
第三发明是第二发明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特定分组包括查询第二设备的当前状态是否为一个允许输入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状态的数据,特定分组重复发送,一直到根据对这个分组的响应确认一个允许输入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状态。
利用这个方法,可用所谓的轮询处理来确认第二设备的状态。
第四发明是第二发明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特定分组包括导致通知第二设备已经改变为一个允许输入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状态的数据,而根据对这个分组的响应确认已改变为一个可以输入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状态。
利用这个方法,简单地通过发送一个指出有关通知的分组,第一设备就可以确认第二设备的状态。
第五发明是第一发明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无效数据是使第二设备的音频输出静音的数据。
利用这个方法,在流式数据格式改变期间,第二设备的音频输出可以可靠地被静音,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所连接的扬声器之类输出异常噪声。
第六发明是一种使输出设备输出的流式数据可以通过一个指定的网络被输入设备接收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输出设备包括:执行通过网络的通信的输出设备通信装置;获取输出设备通信装置输出的流式数据的流式数据获取装置;检测输出的流式数据的格式改变的格式检测装置;以及输出设备控制装置,它对输出设备通信装置输出流式数据进行控制,使得在检测到输出的流式数据从第一格式改变为第二格式时输出设备通信装置以与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相同的格式输出无效数据,通过输出设备通信装置探查在输出无效数据期间输入设备的状态,以及在检测到已经完成输入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准备时,开始从输出设备通信装置输出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而其中所述输入设备包括:执行通过网络的通信的输入设备通信装置;鉴别输入设备通信装置所接收的流式数据的格式的格式鉴别装置;处理输入设备通信装置所接收的流式数据的流式数据处理装置;以及根据格式鉴别装置的鉴别结果将流式数据处理装置对流式数据的处理设置为与输入设备通信装置所接收的数据的格式兼容的处理。
利用这种系统,在输出设备检测到在通过总线输入流式数据的设备内的设置已经改变为允许接收格式改变了的流式数据时,输出设备开始输出实际流式数据,因此输入设备可以从一开始就正确地处理格式改变了的流式数据,从而可以满意地处理所接收的音频或其他流式数据而没有遗漏。
第七发明是第六发明的通信系统,其中:为了探查输入设备的状态,输出设备控制装置将一个特定分组从输出设备通信装置发送给输入设备,在输出设备通信装置接收到作为一个对所发送的分组的响应的响应数据时,根据所接收的响应数据确认输入设备的状态;以及在输入设备通信装置接收到特定分组时,输入设备控制装置将与流式数据处理装置内的设置有关的数据作为响应数据从输入设备通信装置发送出去。
利用这种系统,可以简单而可靠地确认输入设备的状态。
第八发明是第七发明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输出设备控制装置将查询输入设备的状态是否允许输入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数据附于输出设备通信装置输出的特定分组上,而所述输入设备控制装置将能区别输入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准备是否完成的数据附于输入设备通信装置输出的响应上。
利用这种系统,可用所谓的轮询处理来确认输入设备的状态。
第九发明是第六发明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效数据是使音频输出可被输入设备的流式数据处理装置静音的数据。
利用这种方法,在流式数据格式改变期间,输入设备的音频输出可以可靠地被静音,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所连接的扬声器之类输出异常噪声。
第十发明是一种通过一个指定的网络向输入设备输出流式数据的输出设备,所述输出设备包括:执行通过网络的通信的通信装置;输入通信装置输出的流式数据的流式数据输入装置;检测通信装置输出的流式数据的格式的改变的格式检测装置;以及控制通信装置输出流式数据的控制装置,在格式检测装置检测到输出流式数据的格式从第一格式改变为第二格式时使通信装置以与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相同的格式输出无效数据,而在输出无效数据期间检测到完成输入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准备时使通信装置开始输出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
利用这种设备,在输出设备检测到在输入设备内的设置改变为允许接收格式改变了的流式数据时,开始从输出设备输出实际流式数据,因此输入设备可以从一开始就正确处理格式改变了的流式数据,从而可以满意地处理所接收的音频或其他流式数据而没有遗漏。
第十一发明是第十发明的输出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为了探查输入设备的状态,执行控制,使得通信装置向输入设备发送一个特定分组,而在通信装置接收到一个对所发送的分组的响应时,根据包含在这个响应内的数据鉴别输入设备的状态。
利用这种设备,可以简单而可靠地确认输入设备的状态。
第十二发明是第十一发明的输出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将查询输入设备的状态是否可以输入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查询数据附于通信装置输出的特定分组,以及执行控制,使得特定分组重复发送,直到根据一个对附有查询数据的分组的响应确认输入设备处于一个可以输入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状态。
利用这种设备,可用所谓的轮询处理来确认输入设备的状态。
第十三发明是第十发明的输出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输出的无效数据是使音频输出在输入设备被静音的数据。
利用这种设备,在流式数据格式改变期间,输入设备的音频输出可以可靠地被静音,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所连接的扬声器之类输出异常噪声。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示出用IEEE 1394总线的连接的一个例子的配置方框图;
图2为示出流式数据格式改变的传统情况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3为示出速率控制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4为示出在本发明的一种情况中系统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5为示出在本发明的一种情况中盘片重放设备的内部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6为示出在本发明的一种情况中放大器装置的内部配置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7为示出在IEEE 1394总线上周期性数据传输结构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8为示出用IEEE 1394总线的连接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9为示出在同步传送模式中一个分组的配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0为示出用AV/C命令发送的数据的配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1为示出AV/C命令和响应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2为示出在本发明的一种情况中流量控制处理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3为示出在本发明的一种情况中的传输例子(采样频率改变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4为示出在一个AV/C输入信号格式状态命令内的数据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5为示出在本发明的一种情况中的传输例子(N标志改变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6为示出在本发明的一种情况中的传输例子(格式改变的例子)的说明图;以及
图17为示出在本发明的一种情况中的传输例子(N标志改变的例子)的说明图。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4至图17说明本发明的一种情况。
首先,参照图4说明应用本发明的网络系统的配置的一个例子。这个网络系统是一个通过IEEE 1394串行数据总线9连接多个设备单元的系统。在这里,如图4所示,盘片重放设备1、控制设备2和放大器装置3由总线9连接在一起。作为控制设备2,例如可以用一个个人计算机。
每个设备单元包括一个IEEE 1394总线连接端,实现允许由AV/C命令控制的功能。控制设备2是执行总线9上的传输控制的设备(控制器)。其他未示出的接到总线9上的设备可以配置成执行在总线9上的传输控制,而盘片重放设备1或放大器装置3也可以具有控制器功能。
按照AV/C命令规定的功能,设备1、2、3可以看作各包括一个执行实现各种功能的处理的子单元和一个执行总线9与内部子单元之间的数据输入输出的插头部分。也就是说,盘片重放设备1包括一个执行控制功能的控制部分1a和一个在控制部分1a控制下执行从盘片重放的盘片子单元1b。控制设备2包括一个执行总线9上的传输控制的控制部分2a。放大器装置3包括一个执行控制功能的控制部分3a和一个执行音频信号的处理和输出的音频子单元3b。音频子单元3b接有扬声器3d、3e。此外,设备1、2、3分别包括插头部分1c、2b、3c。插头部分1c、2b、3c各有多个插头,可以接到总线9上的多个信道上。
图5示出了一个盘片重放设备1的内部配置的例子。这个盘片重放设备1是一个重放录在光盘101上的数字音频数据的设备。可以由重放设备1重放数据的光盘101除了CD(激光唱片)还包括DVD(数字视盘或数字多功能盘)以及其他录有音频和其他格式的数据的光盘。
下面说明盘片重放设备1的配置。录在装入重放设备1的光盘101上的数据由光学传感器102用光学方法读取,光学传感器102读取的信号提供给信号处理部分103处理,以获得重放数据;重放数据在用数模变换器104变换成模拟信号后从模拟输出端105输出,提供给与端105连接的音频设备之类。数字音频数据中没有由数模变换器104变换成模拟形式的部分从数字输出端106输出。此外,从盘片101重放的音频数据送至允许通过所连接的总线9传输的IEEE 1394总线接口109。
在盘片重放设备内的重放操作和通过总线9的数据传输在中央处理单元(CPU)110的控制下执行。CPU 110与存有进行控制所必需的数据的存储器111连接。
图6示出了放大器装置3的内部配置的一个例子。放大器装置3包括一个由多个音频设备单元供给音频信号(数字或模拟信号)的输入端子组301,在这些从输入端组301得到的音频信号中的音频信号由输入选择部分302选择。然后,由信号处理部分303对所选的音频信号执行必要的信号处理。作为信号处理,例如用称为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数字处理电路执行信号特征校正、多信道处理和其他处理。在所选输入信号是模拟信号时,在信号处理部分303内变换成数字信号后再执行处理。
信号处理部分303的输出送至数模变换器304变换成模拟音频信号,经变换的音频信号送至功率放大器部分305放大到能驱动扬声器的输出。功率放大器部分305的输出送至通过扬声器接线端306、307连接的扬声器。
这个例子的放大器装置3包括一个IEEE 1394总线接口部分308,在接口部分308从总线9接收到所发送的音频数据时,允许将所接收的音频数据通过输入选择部分302提供给信号处理部分303。
在放大器装置3内的信号处理操作和通过总线9的接收操作在中央处理单元(CPU)309的控制下执行。CPU 309与存有进行控制所必需的数据的存储器310连接。
下面,说明在连接以上所说明的设备的IEEE 1394总线9上发送数据的状态。图7示出了通过IEEE 1394总线连接的设备的周期性数据传输结构。在IEEE 1394总线上,数据分成一系列分组,用基于长为125μs的周期的时分方法发送。这周期由一个具有周期主控器功能的节点(一个连接到总线上的设备单元)的周期起始信号建立。一个同步分组保证从开始所有周期传输所需的带宽(用时间单位表示,但是称为带宽)。因此在同步传输中,保证在一个固定时间内传输数据。然而,在出现传输差错时,由于没有保护机制,因此造成数据丢失。在每个周期不用于同步传输期间,一个由于仲裁而已经获得总线的节点可以在异步传输异步分组中利用确认和再试消息来保证可靠的传输,但是传输定时不是不变的。
一个连接到到网络上的节点(设备)为了执行同步传输,这个节点必须支持同步功能。此外,在连接到IEEE 1394串行总线上的节点中至少有一个节点恰有周期主控器功能。此外,在连接到IEEE 1394串行总线上的节点中至少有一个节点必须具有同步资源管理器功能。
图8示出了在总线上进行数据传输所需的插头、插头控制寄存器和同步信道之间的关系。音频视频设备(AV设备)11至13由IEEE 1394串行总线连接。在由AV设备13的oMPR规定了传输率和oPCR号码的oPCR[0]至oPCR[2]中,同步数据通过由oPCR[1]指定的IEEE 1394串行总线的信道#1发送。在由AV设备11的iMPR规定传输率和iPCR号码的iPCR[0]和iPCR[1]中,利用iPCR[0],AV设备11读取通过IEEE1394串行总线的信道#1发送的同步数据。类似,AV设备12通过由oPCR[0]指定的信道#2发送同步数据,而AV设备11从由iPCR[1]指定的信道#2读取同步数据。
作出一些设置,使得作为数据传输源的设备的输出插头用一个这样获得的信道通过总线发送的数据可以被需接收数据的设备的一个输入插头接收。这样设置信道和插头以及建立连接的处理在连接到总线上的指定设备(控制器)的控制下执行。
这样,数据就在由IEEE 1394串行总线连接的设备之间发送。图9示出了在以同步传送模式用IEEE 1394串行总线传输流式数据时分组的数据结构的例子。
在图9中,分组以四字节(=32比特)为单位示出。开始两个四字节的字段是一个同步分组头标,其中除了数据长度(Data Length)、标记(Tag)、信道(Channel)和其他数据还设置了一个数据纠错码CRC。下面两个四字节的字段称为CIP头标,是一个在发送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时使用的头标。在这个CIP头标中设置了:一个SID,它是数据传输源(源设备)的节点ID;封装流式数据的分组的单元DBS;分组封装前的划分数FN;在数据划分前所添加的四字节数QPC;源设备的分组头标标志SPH;用来检测分组丢失的计数器DBC;以及信号格式ID FMT。
还有一些情况,在CIP头标内设置了其他可以支持以同步分组发送的流式数据的格式的数据。例如,在这个头标内可以设置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或下面要说明的表明正在执行速率控制的标志(N标志)。在这样配置的CIP头标后,是指定数据量的流式数据(Data)。纠错码CRC加在分组的末端。
流式数据以如上所述的数据结构发送,但是通过IEEE 1394串行总线连接的设备还以异步传送模式发送命令、响应和其他控制分组。在这个例子的系统中,规定为控制通过IEEE 1394串行总线连接的设备的命令的AV/C命令可以控制每个设备单元和判断设备的状态。下面说明在这些AV/C命令中所用的数据。
图10示出了在发送作为AV/C命令的命令和响应时分组的数据配置。在AV/C命令的情况下,命令和响应以异步传送模式发送。AV/C命令是控制音频和视频设备的命令集的一部分,CTS(命令集ID)=“0000”。为了不将负载加到总线或音频视频设备上,对这些命令的响应需在100ms内发出。图10所示的分组也以四字节为单位示出。开始的五个四字节的字段是分组的头标部分,其余部分是数据块。
头标部分内的目的地ID(Destination ID)标明目的地。CTS标明命令集的ID,对于AV/C命令集,CTS=“0000”。命令类型/响应(ctype/response)字段在分组是一个命令时标明命令的功能类别而在分组是一个响应时标明命令处理结果。
在广义的术语中,定义了四种类型的命令:(1)从外界控制功能的命令(CONTROL(控制)),(2)从外界查询状态的命令(STATUS(状态)),(3)从外界查询是否支持控制命令的命令(GENERALINQUIRY(普通查询)(支持操作码)和SPECIFIC INQUIRY(特殊查询)(支持操作码和操作数)),以及(4)请求通知状态改变的命令(NOTIFY(通知))。
按照命令类型返回响应。对CONTROL命令的响应有NOTIMPLEMENTED(未执行)、ACCEPTED(接受)、REJECTED(拒绝)和INTERIM(临时)(暂定响应)。对STATUS命令的响应有NOT IMPLEMENTED(未执行)、REJECTED(拒绝)、INTRANSITION(转换中)和STABLE(稳定)。对GENERALINQUIRY和SPECIFIC INQUIRY命令的响应有IMPLEMENTED(已执行)和NOT IMPLEMENTED(未执行)。对NOTIFY命令的响应有NOT IMPLEMENTED(未执行)、REJECTED(拒绝)、INTERIM(临时)和CHANGED(已改变)。还可以定义除了在这里所说明的之外的一些命令和响应。
配置了一个子单元类型来标识设备内各功能,例如,可以指定“磁带录放机”、“调谐器”或类似的一些类型。为了在存在同一个类型的多个子单元时执行鉴别,用子单元ID(Subunit ID)作为鉴别号码执行寻址。操作码(Opcode)表示命令,而操作数(Operand)表示命令参数。“辅助操作数”是一个根据需要添加的字段。“填充”也是一个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的字段。“数据CRC(循环冗余校验)”是一个用来在数据传输期间进行验错的纠错码。
图11示出了AV/C命令的一些具体例子。图11中左侧的列示出了命令类型/响应值的具体例子。图中,上半部列出了一些命令,而下半部列出了一些响应。“0000”分配给CONTROL,“0001”分配给STATUS,“0010”分配给SPECIFIC INQUIRY,“0011”分配给NOTIFY,而“0100”分配给GENERAL INQUIRY。“0101”至“0111”保留给将来的规范。此外,“1000”分配给NOTIMPLEMENTED,“1001”分配给ACCEPTED,“1010”分配给REJECTED,“1011”分配给IN TRANSITION,“1100”分配给IMPLEMENTED/STABLE,“1101”分配给CHANGED,而“1111”分配给INTERIM。“1110”保留给将来的规范。
图11中在中间的列示出了子单元类型的一些具体例子。“00000”分配给“视频监视器”,“00011”分配给“盘片录放机”,“00100”分配给“磁带录放机”,“00101”分配给“调谐器”,“00111”分配给“摄像机”,“11100”分配给“厂商特定”,而“11110”分配给“扩展到下个字节的子单元类型”。“11111”分配给一个单元,这在发送给设备本身时使用,例如在接通和断开电源时使用。
图11右侧的列示出了操作码的一些具体例子。对于每个子单元类型都有一个操作码表,在这里,示出的是对于子单元类型为“磁带录放机”的情况的一些操作码。此外,为每个操作码规定了一些操作数。这里,“00h”分配给VENDOR-DEPENDENT(厂商有关),“50h”分配给SEARCH MODE(搜索模式),“51h”分配给TIMECODE(时间码),“52h”分配给ATN,“60h”分配给OPEN MIC(打开MIC),“61h”分配给READ MIC(读MIC),“62h”分配给WRITE MIC(写MIC),“C1h”分配给LOAD MEDIUM(加载媒体),“C2h”分配给RECORD(记录),“C3h”分配给PLAY(播放),而“C4h”分配给WIND(倒带)。
使用这样规定的AV/C命令,控制连接到总线上的设备,根据控制,在连接到总线上的设备之间发送数据。图11所示的这些命令、响应和子单元类型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但除此之外还可以定义其他一些命令、响应和子单元类型,而且可以在以后定义其他一些命令和子单元类型和赋予一些尚未定义的值。
下面将说明在这个例子的连接到网络上的设备之间发送音频数据或其他流式数据的情况。在这个例子中,盘片重放设备1是音频数据输出设备(源设备),而源设备发送给总线的音频信号由作为输入设备(宿设备)的放大器装置3接收,音频从连接到放大器装置3上的扬声器3d、3e输出(播音)。
在这个例子的情况下,对盘片重放设备1向放大器装置3发送流式数据(音频数据)执行速率控制。首先,参照图12说明执行速率控制的状态。图12中所示的源设备相当于向网络输出音频数据的盘片重放设备1,而宿设备相当于从网络输入音频数据的放大器装置3。在源设备和宿设备之间为了进行速率控制而发送的数据(命令和响应)是配置成如上面所说明的AV/C命令那样的数据。
首先,宿设备(放大器装置3)向源设备(盘片重放设备1)发送一个速率(RATE)控制命令的指定速率控制的基准速率的基本配置子功能(步骤S1),然后宿设备3验证一个对这个命令的响应(步骤S2)。接着,宿设备3向源设备1发送一个速率控制命令的指定执行速率控制的宿选择子功能(步骤S3)。接收到这个命令,源设备1向宿设备3发送一个标明命令处理正常执行的响应(步骤S4)。此时,源设备1成为成功执行速率控制(基于命令的速率控制)的目标设备,将作为速率控制的控制器的放大器装置3的节点ID存储起来。用这种方法,盘片重放设备1断定作为控制器的放大器装置3是受速率控制控制的流式数据的输入设备。
随后,在需要通过速率控制改变流式数据的传输速率时,作为控制器的放大器装置3向盘片重放设备1发送一个速率控制命令的流量控制子功能(步骤S7),然后验证对这个命令的响应(步骤S8)。作为由这个命令指定的速率的数据值,设置一个适合对输入给放大器装置3的流式数据进行内部信号处理的状态。此外,在速率控制成功继续进行时,作为控制器的放大器装置3必须在作为一个命令时间间隔的5秒时间间隔内的任意时间重复地向盘片重放设备1发送一个速率控制命令的流量控制子功能。在图12中,省略了这个流量控制子功能。这样,流式数据以由作为控制器的放大器装置3(输入设备)执行流量控制的状态通过总线9发送。
在盘片重放设备1成为成功执行这个速率控制的目标设备后,将一个输入选择(INPUT SELECT)控制命令的通道改变子功能发送给作为流式数据输入设备的放大器装置3(步骤S5)。得到对这个命令的响应(步骤S6),盘片重放设备1确认放大器装置3的流式数据输入插头以及内部连接到这个输入插头上的子单元和子单元的目的地标志。
下面,说明在音频数据(流式数据)通过总线9这样从盘片重放设备1发送到放大器装置3的状态下,在传输期间音频数据的格式改变时的处理。在这里,假设内容A和内容B两种内容录在盘片重放设备1重放的盘片101上,在重放内容A后接着执行重放内容B的重放操作。此外还假设在内容A中音频数据是以第一格式记录的,而内容B是以第二格式记录的。
可以想象,内容A的音频数据的第一格式与内容B的音频数据的第二格式之间的差别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例如,可以是音频数据的采样频率有改变。或者,可以是信道数有改变。即使在采样频率或信道数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也可以由于音频数据标准的不同而数据配置有改变。作为流式数据配置由于标准改变引起的改变的例子,可以是从由IEC 60958规定的格式改变为规定为DVD音频那样的格式。
在出现这种音频数据格式改变时,例如,存在如在图10中所示出的情况,加到同步传送分组的CIP头标内的一些值改变为相应格式的一些值,和存在即使格式改变而CIP头标值没有改变的情况。
为了说明在其中每种情况下的处理,首先参照图13说明在第一格式和第二格式之间采样频率有改变从而包含在CIP头标内的标明采样频率的数据有改变的情况的例子。
在图13这个例子中,内容A具有采样频率SFC=X,而内容B具有采样频率SFC=Y。用盘片重放设备1重放内容A示为源设备的重放状态T11,内容A的音频数据用一个指定的传输信道以同步传送模式从源设备的输出插头oPCR输出给总线9,如由源设备的输出插头oPCR的输出状态T12所示;如放大器装置的输入插头iPCR的状态T13所示,音频数据输入到放大器装置3的输入插头iPCR,以及如在放大器装置3的音频输出状态T14所示,内容A的音频从连接到放大器装置3上的扬声器设备输出。这是执行速率控制的一个例子,在放大器装置3内,输入音频数据在暂时积累在缓冲存储器内再予以处理,因此音频输出给扬声器有一个延迟,等于音频数据在缓冲存储器内积累的时间。
在这里,假设重放内容A在时间t11结束。然后,处理转到重放内容B,但是此时盘片重放设备1的CPU 110断定内容A与内容B的音频数据的格式是不同的,因此使盘片重放状态进入重放暂停状态。于是,从盘片重放设备1的输出插头oPCR向原输给音频数据的信道输出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这个内容A的“无效数据”是标明为附于音频数据的辅助数据的数据,是无效音频数据(无数据)。这个音频数据的格式与内容A的数据的格式相同。
这个具有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从重放内容A结束的时间t11至t12这段较短的时间(例如,几十毫秒)内输出给总线9。直到时间t12之前,输出的音频数据的格式与内容A的音频数据的格式相同,是具有采样频率SFC=X的数据。作为无效音频数据,例如用电平为0的音频数据。
然后,在时间t12,从盘片重放设备1的输出插头oPCR输出具有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在这里,内容B的“无效数据”也是标明为附于音频数据的辅助数据的数据,是无效音频数据(无数据)。然而,这个音频数据是与内容B数据类似配置的第二格式的音频数据(在CIP头标内的数据也是第二格式的数据),是具有采样频率SFC=Y的数据。作为这个无效音频数据,例如也用电平为0的音频数据。
如图13中状态T13所示,作为从放大器装置3的输入插头iPCR输入的数据,在时间t21结束输入内容A的音频数据,从时间t21至时间t22,输入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而在时间t22后输入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在输入内容B的格式的音频数据时,在时间t23(开始输入的时间t22稍后),放大器装置3从包含在发送数据的CIP头标内的与采样频率有关的数据中检测到采样频率SFC=Y的改变。
然后,在进入向总线9发送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的状态时,作为源设备的盘片重放设备1发送一个输入插头信号格式状态命令,探查输入设备的输入插头的状态(步骤S11)。在这里,状态被查的输入插头是由在图12所示的步骤S5中输入选择控制命令的通道改变子功能确认的输入插头。
在步骤S11中的命令例如具有如图14所示的配置。也就是说,对于是可用命令的[INPUT PLUG SIGNAL FORMAT(输入插头信号格式)]的数据放置在[操作码]字段内,标识状态被查的插头的数据放置在[操作数(0)]字段内,而最大值FF放置在[操作数(1)]和随后的一些字段内。这数据插入如图10所示的分组配置中。
在步骤S11将这个命令通过总线9从盘片重放设备1发送给放大器装置3时,放大器装置3向盘片重放设备1返回一个对这个输入插头信号格式状态命令的响应(步骤S12)。在这个响应中,在命令的[操作码]和[操作数(0)]字段内的命令数据保持不变,而在[操作数(1)]和随后的字段内,插入在子单元当时正输入的数据的CIP头标的FMT和FDF字段内的数据。
在这个例子的情况下,在图13的步骤S12发送一个响应时,内容A的数据仍在输出,如图13中的状态T14所示;因此,返回的是内容A的格式的CIP头标的FMT和FDF数据,因此盘片重放设备1确认放大器装置3输入内容B的准备没有完成。
然后,在盘片重放设备1内,维持输出当前的流式数据(内容B格式的无效数据),而每隔指定的时间(例如大约200ms)执行步骤S11的发送一个输入插头信号格式状态命令,一直重复到它通过一个响应可以确认放大器装置3输入内容B数据的准备已经完成。也就是说,执行轮询处理直到它可以确认内容B的输入准备已经完成。
在图13这个例子中,如图13的状态T14所示,在时间t24输出积累在缓冲存储器内的内容A的音频数据结束时,切换在子单元内的处理,以便允许输入具有采样频率SFC=Y的数据,在接收到在时间t24后的一个输入插头信号格式状态命令后就将格式与正接收的内容B的数据相同的数据的CIP头标的FMT和FDF数据插入响应,发送出去(步骤S14)。
在盘片重放设备1在时间t13接收到在步骤S14发送的响应时,过了一段指定的时间(例如几十毫秒),在时间t14,盘片重放设备1输出的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数据改变为内容B的格式的有效数据。然而,这里输出一段较短的时间(例如,数百毫秒)的音频电平为0(无声音状态)的静音,直到时间t15。这个静音信号的流式数据可以识别为内容B的格式,使放大器装置3可以为信号处理进行所有内部设置,同时也是使放大器装置3内的音频静音的数据,含有附于音频数据的辅助数据。
在时间t15,如图13中的状态T11所示,盘片重放设备1取消盘片101的重放暂停,开始重放作为内容B的所录音频数据,如图13的状态T12所示,内容B的音频数据开始从输出插头输出给总线9。
开始这样发送的内容B的音频数据在时间t25输入放大器装置3,由于在缓冲存储器内积累和数据处理需要时间,因此在时间t25稍后的t26取消静音状态,开始从连接到放大器装置3上的扬声器输出内容B的音频。
在所发送的音频数据的格式这样改变时,在输出设备已经确认输入设备可以可靠地处理格式改变了的数据后,开始传输内容B的音频数据,因此内容B可以可靠地从开始部分输出,从而可以防止丢失内容的开始部分。此外,改变以前的内容A的数据,也可以一直输出到底,从而在处理先前的输入数据期间没有中断。因此即使是在发送的流式数据的格式有改变,也可以执行完全无丢失的数据传输和处理。
在图13所示的这个例子中,作为确认完成从盘片重放设备1向放大器装置3输入数据的准备的处理,发送一个输入插头信号格式状态命令,执行所谓的轮询处理,重复发送这个命令直到通过一个响应可以确认完成输入内容B的准备;然而,也可以使用一个NOTIFY命令,这是一个通知所准备的状态有改变的AV/C命令。
也就是说,作为步骤S11,不发送输入插头信号格式状态命令而发送一个输入插头信号格式通知命令。接收到这个通知命令,在步骤S12放大器装置3立即返回一个INTERIM响应,这是一个标明在接收到命令时的状态的响应,确认通知收到;然后,就在时间t24后接收内容B的准备完成时,发送是一个标明状态已经改变的响应的CHANGED数据。接收到这个[CHANGED]数据,盘片重放设备1断定放大器装置3已经完成输入内容B的准备。
在图13所示的这个例子中,在重放内容A结束时,简短地发送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数据;然而,可以省略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数据,而在重放内容A结束后可以立即开始发送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数据。同样,在发送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数据后,可以发送一段指定时间的静音信号,此后开始发送内容B的数据;然而,发送这个静音信号也可以省略。
下面参照图15说明其中流式数据的N标志改变的例子。图13的例子是一个其中采样频率改变的例子,但是流式数据的发送内容的改变也可以包括N标志的值的改变。如已经说明的那样,N标志按照是否有流量控制(速率控制)改变,例如,对于传输率受流量控制控制的流式数据,N标志=1,而对于传输率不受流量控制控制的流式数据,N标志=0。在这里假设对于内容A,N标志=1,而对于内容B,N标志=0。此外还假设这个N标志数据包括在CIP头标内。
图15的状态T21是一个源设备的盘片重放状态,如状态T21所示,通过用盘片重放设备1重放内容A,内容A的音频数据用一个指定的传输信道以同步传送模式从输出插头oPCR输出给总线9,如状态T22(源设备的输出插头状态)所示;如状态T23(放大器装置的输入插头状态)所示,音频数据从放大器装置3的输入插头iPCR输入,而如状态T24(放大器装置音频输出状态)所示,内容A的音频从连接到放大器装置3上的扬声器输出。内容A是传输率由流量控制控制的流式数据,因此在放大器装置3内,输入音频数据在处理前暂时在一个缓冲存储器内积累,所以音频在延迟了在缓冲存储器内的积累时间后从扬声器输出。
假设重放内容A在时间t11′结束。然后,处理转到重放内容B,此时,盘片重放设备1的CPU 110断定内容A和内容B的流式数据(在这里是N标志)是不同的,因此使盘片重放状态进入重放暂停状态。于是,从盘片重放设备1的输出插头oPCR输出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加到原输给音频数据的信道上。在这里这个内容A的“无效数据”是标明为附于音频数据的辅助数据的数据,是无效音频数据(无数据)。这音频数据的格式与内容A数据的格式相同。
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从重放内容A结束时间t11′输出一段较短的时间(例如,几十毫秒),直至时间t12′。这个输出音频数据的格式是与内容A的音频数据相同的格式,对于这个数据,N标志=1。作为无效数据的音频数据,例如使用电平为0的音频数据(无声音状态)。
然后,在时间t12′,从盘片重放设备1的输出插头oPCR输出具有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在这里,内容B的无效数据是附于音频数据的辅助数据,是无效音频数据(无数据)。这个音频数据是第二格式的音频数据(而且CIP头标也是第二格式的数据)以与内容B的数据相同的方式配置,具有N标志=0。作为无效音频数据,例如用电平为0的音频数据。
作为从放大器装置3的输入插头iPCR输入的数据,如图15的状态T23所示,在时间t21′输入内容A的音频数据结束,从时间t21′至t22′输入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而在时间t22′后,输入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在开始输入内容B的格式的音频数据时,放大器装置3在开始输入的时间t22′稍后的时间t23′检测到N标志已经改变为0,而流式数据的传输率正在受流量控制的控制。
在进入向总线9发送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的状态时,作为源设备的盘片重放设备1发送一个输入插头信号格式状态命令,以便探查输入设备的输入插头的状态(步骤S11′)。在这里,状态被查的输入插头是由在图12的步骤S5中输入选择控制命令的通道改变子功能确认的输入插头。
步骤S11′的命令例如配置成如图14所示。也就是说,有关命令的[INPUT PLUG SIGNAL FORMAT(输入插头信号格式)]的数据放置在[操作码]字段,指定状态被查的插头的数据放置在[操作数(0)]字段,而最大值FF插入[操作数(1)]和随后的一些字段。数据配置在如图10所示的分组中。
在步骤S11′将这个命令通过总线9从盘片重放设备1发送给放大器装置3时,放大器装置3向盘片重放设备1返回一个对这个输入插头信号格式状态命令的响应(步骤S12′)。在这个响应中,在[操作码]和[操作数(0)]字段内的命令数据保持不变,而在子单元当时输入的数据的CIP头标内的FMT和FDF字段的数据插入[操作数(1)]和随后的一些字段。
在这个例子的情况下,在图15的步骤S12′发送一个响应时,正在输出内容A的数据,如图15的状态T24所示,因此返回的数据指出正在输入的流式数据传输率受流量控制控制的状态,从而盘片重放设备1证实放大器装置3输入内容B的准备尚末完成。
于是,在保持当前的流式数据输出(内容B的无效数据)的同时,盘片重放设备1每隔一段指定的时间(例如大约200毫秒)发送步骤S11′的输入插头信号格式状态命令,一直重复到它通过一个响应可以确认放大器装置3已经完成输入内容B的准备。也就是说,执行轮询处理直到它可以确认输入内容B的准备已经完成。
在图15这个例子中,如图15的状态T24所示,在输出内容A的在缓冲存储器内积累的音频数据在时间t24′结束时,执行切换到处理传输率不受流量控制控制的数据,而在时间t24′后接收到输入插头信号格式状态命令(步骤S13′)时,将指出可以输入传输率不受流量控制控制的流式数据的状态的数据插入所发送的响应(步骤S14′)。
在盘片重放设备1在时间t13′接收到步骤S14′的响应时,过了一段指定的时间(例如几十毫秒)后在时间t14′,盘片重放设备1此时输出的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数据改变为内容B的格式的有效数据。然而,输出一个音频电平为0(无声音状态)的静音信号直到过了一段较短的时间(例如几百毫秒)的时间t15′。这个静音信号的流式数据可以识别为内容B的格式,使得在放大器装置3内可以为信号处理进行所有的内部设置;此外,这个数据使得放大器装置3内静音,从而无音频输出,是含有附于音频数据的辅助数据。
然后,在时间t15′取消盘片重放设备1的盘片101重放暂停,如图15的状态T21所示,开始重放录为内容B的音频数据,如图15的状态T22所示,开始将内容B的音频数据从输出插头输出给总线9。
如上面所说明的那样开始发送的内容B的音频数据由放大器装置3从时间t25′起输入,在时间t25′起数据处理不久之后的时间t26′取消静音状态,开始从连接到放大器装置3上的扬声器输出内容B的音频。
因此,即使流式数据由于N标志改变而改变,与在采样频率改变时类似,也可以执行完整的数据传输及处理,而不会丢失开始部分或有其他遗漏。
在图15所示的这个例子中,作为确认完成从盘片重放设备1向放大器装置3输入数据的准备的处理,发送一个输入插头格式状态命令,执行所谓的轮询处理,其中重复发送这个命令直到通过一个响应可以确认完成输入内容B的准备;然而,也可以使用NOTIFY命令,它是一个通知状态改变的AV/C命令。
也就是说,作为步骤S11′,不发送输入插头信号格式状态命令而发送一个输入插头信号格式通知命令。接收到这个通知命令,放大器装置3在步骤S12′立即返回接收到这个命令时的状态和一个作为收到通知的响应的INTERIM响应。然后,在完成接收内容B的准备的时间t24′立即发送作为标明一个改变了的状态的响应的CHANGED数据。在盘片重放设备1接收到这个[CHANGED]数据时,断定放大器装置3输入内容B的准备已完成。
在图15所示的这个例子中,在重放内容A结束时,简短地发送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数据,然而,可以省略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数据,而在重放内容A结束后可以立即开始发送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数据。同样,在发送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数据后,可以发送一段指定时间的静音信号,此后开始发送内容B的数据,然而,发送这个静音信号也可以省略。
上面所说明的图13和图15的例子两个都是从加在流式数据上的CIP头标中检测流式数据的改变的例子,下面将说明一个不能从CIP头标中检测流式数据的改变的例子。这个例子的处理也可以用于可以在CIP头标中检测改变的情况。
首先,图16示出了信号格式改变而CIP头标没有改变的情况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内容A是IEC 60958格式的音频数据,而内容B是DVD音频格式的音频数据。
如图16的状态T31(源设备的盘片重放状态)所示,在内容A由盘片重放设备1重放时,内容A的音频数据用一个指定的传输信道以同步传送模式从输出插头oPCR输出给总线9,如图16中的状态T32(源设备的输出插头的状态)所示;如图16的状态T33(放大器装置的输入插头状态)所示,音频数据从放大器装置3的输入插头iPCR输入,而如图16的状态T34(放大器装置音频输出状态)所示,内容A的音频从连接到放大器装置3上的扬声器输出。在放大器装置3内,输入音频数据在处理前暂时积累在缓冲存储器内,因此音频在延迟了数据在缓冲存储器内积累的时间后从扬声器输出。
假设重放内容在时间t31结束。然后开始重放内容B,但是,此时盘片重放设备1的CPU 110断定内容A的格式与内容B的格式不同,因此使盘片重放状态进入重放暂停状态。于是,从盘片重放设备1的输出插头oPCR向原输给音频数据的信道输出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这个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数据是标明为附于音频数据的辅助数据的数据,是无效音频数据(无数据)。这个音频数据的格式是与内容A的数据相同的格式。
这个具有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输出给总线9,直到在重放内容A结束时间t31后过了一段较短的时间(例如几十毫秒)的时间t32。在这以前,输出音频数据的格式一直是与内容A的音频数据(即IEC 60958格式的音频数据)相同的格式,作为这个无效音频数据,例如使用电平为0的音频数据。
然后,在时间t32,用一个流式数据传送的同步分组发送一个称为空分组的没有实际数据的分组。在一段例如为1ms或者多一些的时间内执行空分组的发送。此后,在时间t33从盘片重放设备1的输出插头oPCR输出内容B的格式(即DVD音频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这个内容B的无效数据是标明为附于音频数据的辅助数据的数据,是无效音频数据(无数据)。作为这个无效音频数据,例如也用电平为0的音频数据。在从时间t33起发送无效内容B的数据一段指定的时间后,在时间t34发送一个具有内容B的格式的静音信号。在这里,静音信号的流式数据可以识别为内容B格式,从而使放大器装置3可以进行对信号处理的所有内部设置,此外这个数据使放大器装置3和输出的音频静音,它包括附于音频数据的辅助数据。
作为从放大器装置3的输入插头iPCR输入的数据,如图16中的状态T33所示,在内容A的音频数据输入在时间t41结束时从时间t41至t42输入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而从时间t42至时间t43输入空分组。在时间t43后,输入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在开始输入内容B的格式的音频数据时,在放大器装置3内直接检测到输入的流式数据(虽然它是无效数据)本身的数据格式的改变。在这里,在发送没有实际数据的空分组后发送格式改变了的数据,因此格式的改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检测到。
在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发送给总线9时,作为源设备的盘片重放设备1发送一个信号源状态AV/C命令,以便探查输入设备的状态(步骤S21)。
在发送了这个命令后,盘片重放设备1检验一个对这个命令的响应(步骤S22)。通过验证这个响应,检验放大器装置3的状态,判定放大器装置3当前是否处在一个允许接收输入数据的状态并完成了数据处理的准备。
在这个例子的情况下,在图16的步骤S22发送一个响应时,内容A的数据仍在输出,如图16的状态T34所示,因此盘片重放设备1确认放大器装置3的输入和处理内容B的准备没有完成。
于是,在保持当前的流式数据(DVD音频的静音信号)输出的同时,盘片重放设备1每隔一段指定时间(例如大约200毫秒)发送步骤S21的命令,一直重复这种发送到可以通过一个响应确认放大器装置3完成输入和处理内容B的准备。也就是说,通过轮询处理执行重复传输命令和响应直到可以确认完成输入内容B的准备。
在图16这个例子中,如图16中的状态T34所示,可以在时间t45结束输出内容A的积累在缓冲存储器内的音频数据和切换放大器装置的内部电路之类,以便允许处理内容B的音频数据,例如,获取DVD音频的下混(downmix)系数,从而设置这些所获取的系数。在执行了切换成处理内容B的音频数据后,在接收到步骤S23的信号源状态命令时,在响应中发送完成输入和处理内容B的音频数据的准备的这个情况(步骤S24),由盘片重放设备1予以验证。
在盘片重放设备1接收到步骤S24的响应时,在时间t35后立即暂停当时从盘片重放设备1输出的静音信号,而且如图16的状态T31所示,取消暂停盘片重放设备1重放盘片101,开始重放录为内容B的音频数据;如图16的状态T32所示,开始将内容B从输出插头输出给总线9。
开始这样发送的内容B的音频数据从时间t46起输入放大器装置3,而在时间t46稍后的时间t47(由于缓冲存储器积累和数据处理需要时间)取消静音状态,从连接到放大器装置3上的扬声器输出内容B的音频。
因此即使在这样发送的音频数据的格式改变而头标没有改变时,也避免了内容开始部分的丢失和其他遗漏,从而可以执行完整的数据传输及处理。
在图16这个例子中,也可以用一个NOTIFY命令代替状态命令提供状态改变的通知,以便确认从盘片重放设备1输入放大器装置3的准备情况。
同样,在图16这个例子中,在重放内容A结束时简短地发送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数据,然而,可以省略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数据,在重放内容A结束后立即开始发送空分组。同样,可以省略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数据。
下面,作为一个在CIP头标改变时的信号源状态命令的例子,参照图17说明N标志改变的情况的例子。假设不能检测到这个改变。在这个例子中,假设内容A具有N标志=1,而内容B具有N标志=0。
如图17的状态T41(源设备内的盘片重放状态)所示,在盘片重放设备1重放内容A时,内容A的音频数据用一个指定的传输信道以同步传送模式从输出插头oPCR输出给总线9,如图17中状态T42(源设备输出插头状态)所示;再如图17中状态T43(放大器装置输入插头状态)所示,音频数据从放大器装置3的输入插头iPCR输入,从而内容A的音频从连接到放大器装置3上的扬声器输出,如图17的状态T44(放大器装置音频输出状态)所示。内容A是传输率由速率控制控制的流式数据,因此在放大器装置3中输入音频数据在处理前暂时积累在缓冲存储器内,因此音频在一段等于在缓冲存储器内积累的时间的延迟后从扬声器输出。
假设重放内容A在时间t31′结束。此时,开始重放内容B,于是盘片重放设备1的CPU 110断定内容A与内容B的标志是不同的,因此使盘片重放状态进入重放暂停状态。于是,用原输给音频数据的信道从盘片重放设备1的输出插头oPCR输出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在这里,内容A的“无效数据”是标明为附于音频数据的辅助数据的数据,是无效音频数据(无数据)。这个音频数据的格式是与内容A的数据相同的格式。
内容A的格式的这个无效音频数据从重放内容A结束的时间t31′起到时间t32′的这段较短的时间(例如几百毫秒)内输出给总线9。直到这个时间之前,输出的音频数据的格式是与内容A的音频数据相同的格式,是N标志=1的数据。作为这个无效音频数据,例如使用电平为0的音频数据。
然后,在时间t32′,用一个流式数据传送的同步分组发送一个称为空分组的没有实际数据的PACKET(分组)。在一段例如为1ms或者多一些的时间内执行这个空分组的发送。此后,在时间t33′,从盘片重放设备1的输出插头oPCR输出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这个内容B的无效数据是标明为附于音频数据的辅助数据的数据,是无效音频数据(无数据)。作为这个无效音频数据,例如使用电平为0的音频数据。在从时间t33′起发送无效内容B的数据一段指定的时间后,在时间t34′发送一个具有内容B的格式的静音信号。在这里,静音信号的流式数据可以识别为内容B格式,从而使放大器装置3可以进行对信号处理的所有内部设置,此外这个数据使放大器装置3和输出的音频静音,它包括附于音频数据的辅助数据。
作为从放大器装置3的输入插头iPCR输入的数据,如图17中的状态T43所示,在内容A的音频数据输入在时间t41′结束时从时间t41′至t42′输入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而从时间t42′至时间t43′输入空分组。在时间t43′后,输入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在开始输入内容B的格式的音频数据时,在放大器装置3内根据CIP头标内的N标志改变为0直接检测到输入流式数据(虽然它是无效数据)本身的改变和数据流传输率不再受流量控制控制。在这里,在发送没有实际数据的空分组后发送格式改变了的数据,因此格式的改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检测到。
在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音频数据发送给总线9时,作为源设备的盘片重放设备1发送一个信号源状态AV/C命令,以便探查输入设备的状态(步骤S21)。
在发送了这个命令后,盘片重放设备1检验一个对这个命令的响应(步骤S22)。通过检验这个响应,检验放大器装置3的状态,判定放大器装置3当前是否处在一个允许接收输入数据的状态并完成了数据处理的准备。
在这个例子的情况下,在图17的步骤S22发送一个响应时,内容A的数据仍在输出,如图17的状态T44所示,因此盘片重放设备1确认放大器装置3的输入和处理内容B的准备没有完成。
于是,在保持当前的流式数据(静音信号)输出的同时,盘片重放设备1每隔一段指定时间(例如大约200毫秒)发送步骤S21的命令,一直重复这种发送到可以通过一个响应确认放大器装置3完成输入和处理内容B的准备。也就是说,通过轮询处理执行重复传输命令和响应直到可以确认完成输入内容B的准备。
在图17这个例子中,如图17中的状态T44所示,可以在时间t45′结束输出内容A的积累在缓冲存储器内的音频数据和切换放大器装置的内部电路之类以便允许处理内容B的音频数据,例如,获取内容B的下混系数,从而设置这些所获取的系数。在执行切换到对内容B的音频数据的处理后,在接收到步骤S23的信号源状态命令时,就在响应中发送已完成输入和处理传输率不受流量控制控制的内容B的音频数据的准备(步骤S24),由盘片重放设备1予以验证。
在盘片重放设备1接收到步骤S24的响应时,在时间t35′后立即中止当时从盘片重放设备1输出的静音信号,而且如图17的状态T41所示,取消暂停盘片重放设备1重放盘片101,开始重放录为内容B的音频数据,然后如图17的状态T42所示,开始将内容B从输出插头输出给总线9。
这样开始发送的内容B的音频数据从时间t46′起输入放大器装置3,而在时间t46′稍后的时间t47′(由于缓冲存储器积累和数据处理需要时间)取消静音状态,从连接到放大器装置3上的扬声器输出内容B的音频。
因此,即使CIP头标的N标志或其他部分有改变,也可以避免内容开始部分的丢失和其他遗漏,从而可以执行完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
在图17这个例子中,也可以用一个NOTIFY命令代替状态命令提供状态改变的通知,以便确认从盘片重放设备1输入放大器装置3的准备情况。
同样,在图17这个例子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内容A的格式的无效数据,在结束重放内容A后立即开始发送空分组。同样,可以省略内容B的格式的无效数据。
在以上所说明的情况中,说明了所发送的流式数据是音频数据的例子,但这也可以用于发送其他类型的流式数据的情况。例如,也可以用于所发送的流式数据是视频数据的情况。
在以上所说明的音频数据的情况中,在所发送的数据的格式改变时,发送使音频输出静音的无效数据;在视频数据的情况下,例如,发送使输入设备输入的视频数据所产生的显示消除的无效数据,可以使输入设备所包括的显示装置(例如连接到输入设备上的显示装置)的视频显示在格式有改变时进入一个暂时不显示的状态。
在以上所说明的情况中,输入设备首先结束对作为改变前的数据的内容A的处理,再为输入作为改变后的数据的内容B作准备,然而,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在输入设备在处理内容A期间完成输入内容B的准备的情况下,可以由输出设备检测在处理内容A期间完成输入的准备的情况。
此外,可以用作源设备、输入设备和控制器的设备并不局限于在以上情况中所说明的这些设备,也可也是连接到一个网络上的不同类型的设备。
在以上所说明的情况中,说明的是一个用IEEE 1394总线配置的网络的情况,然而,也可以用于通过其他网络在设备之间发送类似数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一个执行数据传输的网络。作为一个执行无线传输的网络,例如可以是蓝牙(商标)。
此外,传输流式数据的网络(传输通道)和用来探查输入设备的状态的网络(传输通道)可以是分开的。例如,可以将一个用IEEE 1394总线配置的网络用作传输流式数据的网络而将一个用无线传输执行控制的网络用来传输探查输入设备的状态的命令和响应。
在以上所说明的情况中,执行以上所说明的处理的功能设置在相应的设备单元内,然而,可以将一个执行同样处理的程序用某种媒体分发给用户,由用户将存储在媒体上的程序配置到连接到IEEE1394网络上的计算机之类上,以便执行同样的功能。作为所用的媒体,除了光盘、磁盘和其他物理记录媒体之外,也可以用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通信装置提供给用户的媒体。
工业应用
利用本发明,在源设备检测到在通过总线输入流式数据的设备内的设置已经改变为允许接收不同的格式的流式数据时,开始从源设备输出实际流式数据,因此输入设备可以一开始就正确地处理格式改变了的流式数据,从而可以满意地处理所接收的音频数据或其他流式数据而没有遗漏。

Claims (13)

1.一种从第一设备输出的流式数据通过一个指定的网络并由第二设备接收的通信方法,其中:
在从所述第一设备输出的流式数据从第一格式的流式数据改变为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时,检测所述第一格式的流式数据的输出的末端;
以与所述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相同的格式输出无效数据;
在输出这个无效数据期间,所述第一设备探查所述第二设备的状态,检测完成输入所述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准备;以及
此后,开始输出所述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为了探查所述第二设备的状态,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网络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一个特定分组,根据对所述特定分组的响应,所述第一设备确认所述第二设备的状态。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特定分组包括查询所述第二设备的当前状态是否为一个允许输入所述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状态的数据,所述特定分组被重复发送,直到根据对所述分组的响应确认一个允许输入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状态。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特定分组包括导致通知所述第二设备已经改变为一个允许输入所述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状态的数据,而根据一个对所述分组的响应确认已改变为一个可以输入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状态。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无效数据是使所述第二设备的音频输出静音的数据。
6.一种使输出设备输出的流式数据通过一个指定的网络被输入设备接收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输出设备包括:
执行通过所述网络的通信的输出设备通信装置;
获取所述输出设备通信装置输出的流式数据的流式数据获取装置;
检测所述输出流式数据的格式改变的格式检测装置;以及
输出设备控制装置,所述输出设备控制装置对所述输出设备通信装置输出流式数据进行控制,使得在检测到输出的流式数据从第一格式改变为第二格式时,所述输出设备通信装置以与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相同的格式输出无效数据,通过所述输出设备通信装置探查在输出所述无效数据期间所述输入设备的状态,以及在检测到已经完成输入所述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准备时,开始从所述输出设备通信装置输出所述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
而其中所述输入设备包括:
执行通过所述网络的通信的输入设备通信装置;
鉴别所述输入设备通信装置所接收的流式数据的格式的格式鉴别装置;
处理所述输入设备通信装置所接收的流式数据的流式数据处理装置;以及
输入设备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格式鉴别装置的鉴别结果,将所述流式数据处理装置对流式数据的处理设置为与所述输入设备通信装置所接收的数据的格式兼容的处理。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为了探查所述输入设备的状态,所述输出设备控制装置将一个特定分组从所述输出设备通信装置发送给所述输入设备,在所述输出设备通信装置接收到作为一个对所发送的分组的响应的响应数据时,根据所接收的响应数据确认所述输入设备的状态;而在所述输入设备通信装置接收到所述特定分组时,所述输入设备控制装置将与所述流式数据处理装置内的设置有关的数据作为响应数据从所述输入设备通信装置发送出去。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输出设备控制装置将查询所述输入设备的状态是否允许输入所述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数据附于所述输出设备通信装置输出的特定分组上,而所述输入设备控制装置将能够区别输入所述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准备是否完成的数据附于所述输入设备通信装置输出的响应上。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输出设备通信装置输出的无效数据是使音频输出被所述输入设备的流式数据处理装置静音的数据。
10.一种通过一个指定的网络向输入设备输出流式数据的输出设备,所述输出设备包括:
执行通过所述网络的通信的通信装置;
输入所述通信装置输出的流式数据的流式数据输入装置;
检测所述通信装置输出的流式数据的格式的改变的格式检测装置;以及
控制所述通信装置输出流式数据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格式检测装置检测到输出的流式数据的格式从第一格式改变为第二格式时,使所述通信装置以与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相同的格式输出无效数据,而在输出所述无效数据期间检测到完成输入所述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准备时,使所述通信装置开始输出所述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出设备,其中:为了探查所述输入设备的状态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控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向所述输入设备发送一个特定分组,而在所述通信装置接收到一个对所发送的分组的响应时,根据包含在这个响应内的数据鉴别所述输入设备的状态。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出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将查询所述输入设备的状态是否为可以输入所述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查询数据附于所述通信装置输出的特定分组,以及执行控制,使得所述特定分组被重复发送,直到根据一个对附有所述查询数据的分组的响应确认所述输入设备处于一个可以输入所述第二格式的流式数据的状态。
13.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出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装置输出的无效数据是使音频输出在所述输入设备被静音的数据。
CNB028032535A 2001-09-27 2002-09-20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和输出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144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7969/01 2001-09-27
JP2001297969A JP3719180B2 (ja) 2001-09-27 2001-09-27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出力機器
JP297969/2001 2001-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8344A true CN1478344A (zh) 2004-02-25
CN1251448C CN1251448C (zh) 2006-04-12

Family

ID=19118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325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1448C (zh) 2001-09-27 2002-09-20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和输出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408954B2 (zh)
EP (1) EP1432175B1 (zh)
JP (1) JP3719180B2 (zh)
KR (1) KR100920743B1 (zh)
CN (1) CN1251448C (zh)
DE (1) DE60239546D1 (zh)
WO (1) WO200303045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3020A1 (zh) * 2017-02-22 2018-08-30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音频输出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52950B2 (ja) * 2001-04-25 2007-08-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ストリームデータを送信する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JP3491632B2 (ja) * 2002-03-19 2004-01-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受信方法
US7370212B2 (en) * 2003-02-25 2008-05-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Issuing a publisher use license off-line in a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system
US7483532B2 (en) 2003-07-03 2009-01-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RTP payload format
JP2005045612A (ja) * 2003-07-23 2005-02-17 Sony Corp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JP4275504B2 (ja) 2003-10-14 2009-06-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ータ転送方法
JP4609693B2 (ja) * 2004-01-09 2011-01-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データ送信プログラム
JP4485223B2 (ja) * 2004-02-26 2010-06-16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転送装置
JP2006065958A (ja) * 2004-08-26 2006-03-09 Kenwood Corp ディジタルデータ再生装置、ディジタルデータ再生処理装置、及びディジタルデータ再生方法
US8438645B2 (en) 2005-04-27 2013-05-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Secure clock with grace periods
US8725646B2 (en) 2005-04-15 2014-05-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Output protection levels
US20060265758A1 (en) * 2005-05-20 2006-11-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Extensible media rights
US7684566B2 (en) * 2005-05-27 2010-03-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Encryption scheme for streamed multimedia content protected by rights management system
US7769880B2 (en) * 2005-07-07 2010-08-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Carrying protected content using a control protocol for streaming and a transport protocol
US7561696B2 (en) * 2005-07-12 2009-07-14 Microsoft Corporation Delivering policy updates for protected content
US8321690B2 (en) 2005-08-11 2012-11-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Protecting digital media of various content types
US7634816B2 (en) 2005-08-11 2009-12-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voc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JP2007080347A (ja) * 2005-09-13 2007-03-29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US7720096B2 (en) 2005-10-13 2010-05-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RTP payload format for VC-1
US7615446B2 (en) * 2005-10-13 2009-1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harge trap flash memory devic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write/rea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7287199A (ja) * 2006-04-13 2007-1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再生装置
US20070255433A1 (en) * 2006-04-25 2007-11-01 Choo Eugene K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digital audio format based on sink device
JP4784764B2 (ja) * 2006-12-27 2011-10-05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増幅装置
JP5321349B2 (ja) * 2009-08-24 2013-10-23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転送方法及びデータ転送装置
JP2011097274A (ja) * 2009-10-28 2011-05-12 Toshiba Corp 通信装置
JP2012239181A (ja) * 2012-06-29 2012-12-06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及び再生方法
EP3494700A4 (en) * 2016-08-03 2020-01-15 Dejero Lab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ATA STREAM CHANGES
EP3522000B1 (en) 2017-12-27 2024-03-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apparatus
EP4372964A1 (en) * 2021-08-24 2024-05-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relating to data communication reset and abort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1612A (ja) * 1991-12-17 1993-07-30 Murata Mach Ltd 画像データの伝送処理方法
US5271011A (en) * 1992-03-16 1993-12-14 Scientific-Atlanta, Inc. Digital audio data muting system and method
US5712976A (en) * 1994-09-08 1998-01-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ideo data streamer for simultaneously conveying same one or different ones of data blocks stored in storage node to each of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nodes
CN1131519C (zh) * 1997-09-25 2003-12-17 日本胜利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相应的外部电子装置
JP3468115B2 (ja) * 1997-11-25 2003-11-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切換装置
JP3671738B2 (ja) * 1999-05-12 2005-07-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伝送管理方法
US6463486B1 (en) * 1999-04-06 2002-10-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for handling streaming information using a plurality of reader modules by enumerating output pins and associated streams of information
US6550057B1 (en) * 1999-08-31 2003-04-15 Accenture Llp Piecemeal retrieval in an information services patterns environment
EP1087557A3 (en) 1999-09-22 2005-01-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igital audio data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the digital audio data
JP3684986B2 (ja) * 2000-03-07 2005-08-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受信装置
JP3697967B2 (ja) * 1999-09-22 2005-09-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送信装置及びオーディオ受信装置
JP2001237860A (ja) * 2000-02-21 2001-08-31 Sony Corp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3020A1 (zh) * 2017-02-22 2018-08-30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音频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音频输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32175B1 (en) 2011-03-23
US20040042451A1 (en) 2004-03-04
KR100920743B1 (ko) 2009-10-07
CN1251448C (zh) 2006-04-12
JP2003110563A (ja) 2003-04-11
US7408954B2 (en) 2008-08-05
KR20040038895A (ko) 2004-05-08
WO2003030457A1 (fr) 2003-04-10
DE60239546D1 (de) 2011-05-05
EP1432175A4 (en) 2009-09-30
EP1432175A1 (en) 2004-06-23
JP3719180B2 (ja) 2005-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1448C (zh)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和输出设备
CN1115021C (zh) 数据通信方法
CN1222146C (zh) 声频发送设备与声频接收设备
CN1214588C (zh) 传送方法、传送装置及传送系统
CN1125488A (zh) 多媒体数据路由选择系统
CN1156845C (zh) 信息转换方法、信息转换装置和信息重放装置
CN1188998C (zh) 数据传输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9001C (zh) 数据发送装置及其方法
CN1192640C (zh) 电子装置及其维修方法
CN1234672A (zh) 数据通信系统,方法,装置和数字接口
CN1150721C (zh) 网络连接识别方法及网络连接终端装置
CN1193544C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74583C (zh) 设备控制方法、传输装置
CN1215682C (zh) 数据发送/接收设备,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和传输系统
CN1146191C (zh) 数据传输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461545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设备
CN1578304A (zh) 数据速率设置装置、设置方法、设置程序和信息记录介质
CN1197019C (zh) 信息控制方法、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控制系统
CN1318239A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JP4609693B2 (ja) 送信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データ送信プログラム
CN1130877C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339895A (zh)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装置
CN1318169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CN1288314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信息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