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9435A - 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9435A
CN1469435A CNA021263477A CN02126347A CN1469435A CN 1469435 A CN1469435 A CN 1469435A CN A021263477 A CNA021263477 A CN A021263477A CN 02126347 A CN02126347 A CN 02126347A CN 1469435 A CN1469435 A CN 14694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
source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e metho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1263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A0212634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469435A/zh
Publication of CN1469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94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此方法首先在一基底上形成一栅极结构。接着,在栅极结构两侧的基底中形成一浅接面源极/漏极。并且,在栅极结构的侧壁形成一间隙壁。之后,在栅极结构与浅接面源极/漏极上形成一硅化锗抬升层,其中形成于源极/漏极表面上的硅化锗抬升层为一源极/漏极抬升层。

Description

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金氧半导体器件(MOS)除了具备栅氧化层以与门极结构之外,在栅极结构两旁的基底中更包括具备有电性与硅基底相反的半导体区,其称为源极/漏极。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领域里,金氧半导体器件的应用相当广泛,举凡逻辑电路以及内存器件等等,金氧半导体器件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半导体器件。
图1A至图1C所示,其绘示为公知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流程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1A,首先提供一基底100,接着于基底100上形成一薄氧化层102以及一多晶硅层104。
继之,请参照图1B,图案化多晶硅层104以及薄氧化层102以形成一栅极导电层104a以及一栅氧化层102a。之后,以栅极导电层104a为一植入罩幕进行一离子植入步骤,以在栅极导电层104a两侧的基底100中形成一轻掺杂漏极(LDD)108。
之后,请参照图1C,在栅极导电层104a的两侧形成一间隙壁110。接着,以间隙壁110为一离子植入罩幕进行一离子植入步骤,以在间隙壁110两侧的基底100中形成一源极/漏极112。
然而,当器件的尺寸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提高而逐渐缩小之后,半导体器件的源极/漏极的尺寸也必须随之缩小。然而,源极/漏极尺寸的缩小会造成其阻值的上升,使得器件的电流变小而导致过高的负载(Over Loading)。倘若利用增加源极/漏极的接面深度(JunctionDepth),以解决源极/漏极阻值提高的问题,不但会衍生短信道效应(Short Channel Effect),还容易产生接面漏电(Junction Leakage)等问题。倘若是利用高浓度的掺杂来制作浅接面的源极/漏极,以避免因接面过深而引起的短信道效应以及接面漏电等问题,则又会因固态溶解度的限制,而无法克服源极/漏极负载过高的问题。此外,在公知方法中,更有利用缩小间隙壁并形成浅接面的源极/漏极的方式以解决短信道效应,但是此种方法却容易使浅接面源极/漏极上的金属硅化物层产生无法接受的接面漏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以降低源极/漏极的电阻值。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以使源极/漏极的接面能作浅,进而避免产生短信道效应及接面漏电等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此方法首先在一基底上形成一栅极结构,其中栅极结构包括一栅氧化层以及一栅极导电层。接着,进行一低能量离子植入步骤以在栅极结构两侧的基底中形成一浅接面源极/漏极。其中,此低能量离子植入步骤的植入能量例如是2~3KeV。之后,在栅极结构的侧壁形成一间隙壁。继之,在栅极结构与浅接面源极/漏极上形成一硅化锗(Si1-xGex)抬升层(Elevated Layer),其中形成于源极/漏极上的硅化锗抬升层为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而形成硅化锗抬升层的方法利用一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RTCVD),且此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反应气体为Si2H6/GeH4之混合气体或SiH2Cl2/GeH4的混合气体。接着,进行一离子植入步骤以于硅化锗抬升层中植入P型杂质或N型杂质。并且利用一快速热制作工艺以对掺有杂质之硅化锗抬升层进行一回火制作工艺。之后,在硅化锗抬升层上形成一金属硅化物,借此以降低器件的电阻值。
本发明提出一种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此方法首先在一基底上形成一栅极结构,其中栅极结构包括一栅氧化层以及一栅极导电层,且此栅极结构的顶部更形成有一顶盖层。接着,进行一低能量离子植入步骤以在栅极结构两侧的基底中形成一浅接面源极/漏极。其中,此低能量离子植入步骤的植入能量例如是2~3KeV。之后,在栅极结构的侧壁形成一间隙壁。继之,在浅接面源极/漏极上形成一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其中,形成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的方法利用一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且此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反应气体为Si2H6/GeH4的混合气体或SiH2Cl2/GeH4的混合气体。接着,进行一离子植入步骤以于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中植入P型杂质或N型杂质。并且利用一快速热制作工艺以对掺有杂质的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进行一回火制作工艺。之后,在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上形成一金属硅化物,借此以降低器件的电阻值。除此之外,本发明也可以先将栅极结构顶部的顶盖层移除之后,再同时于栅极结构与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上形成金属硅化物层。
由于本发明在浅接面源极/漏极上形成一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因此可有效降低源极/漏极的电阻值。
由于本发明的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可降低源极/漏极的电阻值,因此源极/漏极的接面可以做浅,以避免短信道效应以及接面漏电等问题。
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可有效提高源极/漏极接面接触(Junction Contact)的可靠度(Reliability),进而提高整个器件的可靠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为公知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流程剖面示意图;
图2A至图2F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剖面示意图;
图3A至图3G为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剖面示意图。
图式的标示说明:
100、200、300:基底           102、202、302:薄氧化层
104、204、304:多晶硅层       102a、202a、302a:栅氧化层
104a、204a、304a:栅极导电层  108:轻掺杂漏极
110、210、310:间隙壁         112、208、308:源极/漏极
212、312:源极/漏极抬升层     214、314:离子植入步骤
216、316:金属硅化物层        305、305a:顶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
图2A至图2F,其绘示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2A,首先在一基底200上形成一薄氧化层202以及一导电层204。其中,导电层204的材质例如是多晶硅或是其它适用于作为栅极导电层的材质。
之后,请参照图2B,以一微影蚀刻制作工艺图案化导电层204以及薄氧化层202,以形成一栅极导电层204a以及一栅氧化层202a,而构成一栅极结构。之后,以栅极结构为一植入罩幕进行一低能量离子植入步骤,以在栅极结构两侧的基底200中形成一浅接面源极/漏极208。其中,此低能量离子植入步骤的一植入能量例如是2~3KeV,且对P-MOSFET器件而言,于浅接面源极/漏极208中所植入的离子例如是硼或BF2 +离子,而对N-MOSFET器件而言,于浅接面源极/漏极208中所植入的离子例如是磷或砷离子。
然后,请参照图2C,在栅极结构的侧壁形成一间隙壁210。其中,间隙壁210例如是以一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LPCVD)以及一非等向蚀刻制作工艺所形成。意即形成间隙壁210的方法首先于基底200上以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一共形介电层,覆盖住栅极结构,之后再利用非等向蚀刻制作工艺回蚀刻此共形介电层,而形成间隙壁210。在此,间隙壁210的材质例如是氮化硅或氧化硅。
继之,请参照图2D,在栅极导电层204a与浅接面源极/漏极208上形成一硅化锗抬升层212,借此以降低栅极导电层204a与源极/漏极208的电阻值。其中,形成于源极/漏极208上的硅化锗抬升层212为器件的源极/漏极抬升层。而硅化锗抬升层212的厚度例如是200埃至500埃,且形成硅化锗抬升层212的方法例如是利用一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RTCVD),此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反应气体例如为Si2H6/GeH4的混合气体或SiH2Cl2/GeH4的混合气体。此外,进行此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的温度例如是摄氏500度左右,且其压力例如为1~20Torr。
接着,请参照图2E,进行一离子植入步骤214,以于硅化锗抬升层212中掺杂P型离子或N型离子。之后,利用一快速热制作工艺以对掺有杂质的硅化锗抬升层212进行一回火步骤,以使硅化锗抬升层212中的离子形成所需的掺杂轮廓(Doping Profile)。
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硅化锗抬升层212中所植入的杂质,特别是硼离子,可被留置(Hold)在硅化锗抬升层212中,而不会因后续热制作工艺而扩散至其它的层膜内。另外,由于硅化锗212的电阻值较半导体硅基底200的电阻值更低,且通过调整硅化锗212之锗的浓度还可减少其能带间隙进而降低其电阻值。因此,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的源极/漏极208的接面深度可以作浅,以避免短信道效应以及接面漏电的问题,进而提高接面接触的可靠度,甚至是整个器件的可靠度。
之后,请参照图2F,在栅极导电层204a与浅接面源极/漏极208上方的硅化锗抬升层212上形成一金属硅化物层216,借此以降低器件的电阻值。其中,形成金属硅化物层216的方法例如先于基底200上形成一金属层,之后再进行一热制作工艺,以使金属层与硅反应而形成自行准金属硅化物层,然后再将未反应的金属层移除。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硅化物层216的材质例如是硅化钴(CoSix)或是硅化镍(NiSix)。第二实施例
图3A至图3G,其绘示为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剖面示意图。
请参照图3A,首先在一基底300上形成一薄氧化层302、一导电层304以及一顶盖层305。其中,导电层304的材质例如是多晶硅或是其适用于作为栅极导电层的材质,而顶盖层305的材质例如是TEOS。
之后,请参照图3B,以一微影蚀刻制作工艺图案化顶盖层305、导电层304以及薄氧化层302,以形成一图案化的顶盖层305a、一栅极导电层304a以及一栅氧化层302a,而构成一栅极结构。之后,以栅极结构为一植入罩幕进行一低能量离子植入步骤,以在栅极结构两侧的基底300中形成一浅接面源极/漏极308。其中,此低能量离子植入步骤的一植入能量例如是2~3KeV,且对P-MOSFET器件而言,于浅接面源极/漏极308中所植入的离子例如是硼或BF2 +离子,而对N-MOSFET器件而言,于浅接面源极/漏极308中所植入的离子例如是磷或砷离子。
然后,请参照图3C,在栅极结构的侧壁形成一间隙壁310。其中,间隙壁310例如是以一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以及一非等向蚀刻制作工艺所形成。意即形成间隙壁310的方法首先于基底300上以低压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一共形介电层,覆盖住顶盖层305a,之后再利用非等向蚀刻制作工艺回蚀刻此共形介电层,而形成间隙壁310。在此,间隙壁310的材质例如是氮化硅或氧化硅。
继之,请参照图3D,在源极/漏极308上形成一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312,借此以降低源极/漏极308的电阻值。其中,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312的厚度例如是200埃至500埃,且形成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312的方法例如是利用一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此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反应气体为Si2H6/GeH4的混合气体或SiH2Cl2/GeH4的混合气体。此外,进行此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的温度例如是摄氏500度左右,且其压力例如为1~20Torr。
接着,请参照图3E,进行一离子植入步骤314,以于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312中掺杂P型离子或N型离子。之后,利用一快速热制作工艺以对掺有杂质的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312进行一回火步骤,以使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312中的离子形成所需的掺杂轮廓。
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312中所植入的杂质,特别是硼离子,可被留置在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312中,而不会因后续热制作工艺而扩散至其它的层膜内。另外,由于硅化锗312的电阻值较半导体硅基底300的电阻值更低,且通过调整硅化锗312的锗的浓度还可减少其能带间隙进而降低其电阻值。因此,本发明的源极/漏极308的接面深度可以作浅,以避免短信道效应以及接面漏电的问题,进而提高接面接触的可靠度,甚至是整个器件的可靠度。
之后,请参照图3F,在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312上形成一金属硅化物层316,借此以再降低器件的电阻值。在本实施例中,倘若间隙壁310是使用氮化硅材质,则可先将顶盖层305a移除之后,再同时于栅极导电层304a以及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312上形成一金属硅化物层316(如图3G所示)。而形成金属硅化物层316的方法例如先于基底300上形成一金属层,之后再进行一热制作工艺,以使金属层与硅反应而形成自行准金属硅化物层,然后再将未反应的金属层移除。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硅化物层316的材质例如是硅化钴(CoSix)或是硅化镍(NiSix)。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由于其在浅接面源极/漏极上形成一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因此可有效降低源极/漏极的电阻值。
2、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由于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可降低源极/漏极的电阻值,因此源极/漏极的接面可以做浅,以避免短信道效应以及接面漏电等问题。
3、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可有效提高源极/漏极接面接触的可靠度,进而提高整个器件的可靠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8)

1、一种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一基底上形成一栅极结构;
在该栅极结构两侧的该基底中形成一浅接面源极/漏极;
在该栅极结构的侧壁形成一间隙壁;
在该栅极结构与该浅接面源极/漏极上形成一硅化锗(Si1-xGex)抬升层,其中形成于该源极/漏极表面上的该硅化锗抬升层为一源极/漏极抬升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形成该硅化锗抬升层的方法包括一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反应气体包括Si2H6/GeH4的混合气体或SiH2Cl2/GeH4的混合气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进行该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的温度为摄氏500度,且其压力为1~20Torr。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硅化锗抬升层的厚度为200埃至500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进行一离子植入步骤以于该硅化锗抬升层中掺杂离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于该硅化锗抬升层上形成一金属硅化物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硅化物层包括一硅化钴层(CoSix)或一硅化镍层(NiSix)。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形成该浅接面源极/漏极的一离子植入能量为2~3KeV。
10、一种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一基底上形成一栅极结构,其中该栅极结构的顶部形成有一顶盖层;
在该栅极结构两侧的该基底中形成一浅接面源极/漏极;
在该栅极结构的侧壁形成一间隙壁;
在该浅接面源极/漏极上形成一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形成该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的方法包括一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反应气体包括Si2H6/GeH4的混合气体或SiH2Cl2/GeH4的混合气体。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进行该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的温度为摄氏500度,且其压力为1~20Torr。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的厚度为200埃至500埃。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进行一离子植入步骤以于该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中掺杂离子。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于该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上形成一金属硅化物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硅化物层包括一硅化钴层(CoSix)或一硅化镍层(NiSix)。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形成该浅接面源极/漏极的一离子植入能量为2~3KeV。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顶盖层的材质与该间隙壁的材质相同。
20、一种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一基底上形成一栅极结构,其中该栅极结构的顶部形成有一顶盖层;
在该栅极结构两侧的该基底中形成一浅接面源极/漏极;
在该栅极结构的侧壁形成一间隙壁;
在该浅接面源极/漏极上形成一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
移除该顶盖层,暴露出栅极结构;
在该栅极结构上与该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上形成一金属硅化物层。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形成该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的方法包括一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反应气体包括Si2H6/GeH4的混合气体或SiH2Cl2/GeH4的混合气体。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进行该快速热制作工艺化学气相沉积法的温度为摄氏500度,且其压力为1~20Torr。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的厚度为200埃至500埃。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进行一离子植入步骤以于该硅化锗源极/漏极抬升层中掺杂离子。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金属硅化物层包括一硅化钴层(CoSix)或一硅化镍层(NiSix)。
27、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形成该浅接面源极/漏极的一离子植入能量为2~3KeV。
28、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顶盖层的材质与该间隙壁的材质不相同。
CNA021263477A 2002-07-18 2002-07-18 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4694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021263477A CN1469435A (zh) 2002-07-18 2002-07-18 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021263477A CN1469435A (zh) 2002-07-18 2002-07-18 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9435A true CN1469435A (zh) 2004-01-21

Family

ID=34143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1263477A Pending CN1469435A (zh) 2002-07-18 2002-07-18 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46943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5217B (zh) * 2007-06-12 2010-09-08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结构
CN106548943A (zh) * 2015-09-23 2017-03-2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CN109545664A (zh) * 2018-12-13 2019-03-29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5217B (zh) * 2007-06-12 2010-09-08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结构
CN106548943A (zh) * 2015-09-23 2017-03-2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CN109545664A (zh) * 2018-12-13 2019-03-29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24177A (en) Method for making deep sub-micron mosfet structures having improve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US5902125A (en) Method to form stacked-Si gate pMOSFETs with elevated and extended S/D junction
US5834353A (en) Method of making deep sub-micron meter MOSFET with a high permitivity gate dielectric
US4907048A (en) Double implanted LDD transistor self-aligned with gate
US6087234A (en) Method of forming a self-aligned silicide MOSFET with an extended ultra-shallow S/D junction
US5851891A (en) IGFET method of forming with silicide contact on ultra-thin gate
US6190977B1 (en) Method for forming MOSFET with an elevated source/drain
US20030011037A1 (en) Novel transis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US20050112857A1 (en) Ultra-thin silicidation-stop extensions in mosfet devices
JPH0845875A (ja) 半導体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WO1998048457A1 (en) Method of making nmos and pmos devices with reduced masking steps
US20060154411A1 (en) CMOS transistor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ame
US20050127410A1 (en) Method of making a MOS transistor
US5705417A (en) Method for forming self-aligned silicide structure
US6063706A (en) Method to simulataneously fabricate the self-aligned silicided devices and ESD protective devices
CN2743980Y (zh) 具有高介电常数栅极介电层的半导体组件
US6664146B1 (en) Integration of fully depleted and partially deplete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formed in SOI technology
US6858487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6117712A (en) Method of forming ultra-short channel and elevated S/D MOSFETS with a metal gate on SOI substrate
US6258682B1 (en) Method of making ultra shallow junction MOSFET
US6737324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raised source/drain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US5956580A (en) Method to form ultra-short channel elevated S/D MOSFETS on an ultra-thin SOI substrate
CN1469435A (zh) 半导体器件的抬升源极/漏极的制造方法
US6306714B1 (en) Method to form an elevated S/D CMOS device by contacting S/D through the contact of oxide
CN1242457C (zh) 形成凹陷式源极/漏极接面的半导体元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