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5206A - 声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声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5206A
CN1465206A CN 01815049 CN01815049A CN1465206A CN 1465206 A CN1465206 A CN 1465206A CN 01815049 CN01815049 CN 01815049 CN 01815049 A CN01815049 A CN 01815049A CN 1465206 A CN1465206 A CN 1465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ducer
audio unit
auricle
ear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181504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宾·C·克罗斯
蒂莫西·C·惠特韦尔
马尔科姆·J·霍克斯福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VF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Transduce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Transducers Ltd filed Critical New Transduce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465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52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Earpiece supports, e.g. ear hoo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04R1/1066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earpiece and earpiece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7Monophonic and stereophonic headphones with microphone for two-way hands fre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04Plane diaphragms
    • H04R7/045Plane diaphragms using the distributed mode principle, i.e. whereby the acoustic radiation is emanated from uniformly distributed free bending wave vibration induced in a stiff panel and not from pistonic mo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声音装置(50)包括一转换器、及以一挂钩(56)和引线(58)的型式将声音装置(50)连接至一远端音源的耦合构件。转换器(52)是挂载于挂钩(56)下方的直线端。挂钩(56)上方的弯曲端钩住使用者耳朵与头部之间的接合处而使得转换器(52)触及邻接外耳的耳廓下方的后面。转换器于耳廓内激发振动,以使一声音信号经由外耳和中耳通过压力波的传播及/或通过振动能量的传导自转换器传至一使用者的内耳。

Description

声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音装置且特别涉及个人使用的声音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可插入一使用者耳朵凹处的耳挂式耳机或含有一挂载于头巾上且对着使用者耳朵或于使用者耳朵上放置的小型扬声器的头戴式耳机。此等音源使用沿着耳道通过的空气压力波经由耳鼓将声音传送至使用者的内耳。
存在与头戴式耳机与耳挂式耳机两者有关的缺点。例如,此等耳机会阻碍正常的听觉进程,如会话,或阻止对一使用者有用或重要的外部声音讯息,例如警示。再者,此等耳机一般并不舒适,而且若传送的音量太高,会超出听觉负荷并造成伤害。
将声音供予使用者内耳的另一方法是利用骨导,例如某些型式的助听器。在此种情况下,一转换器是挂载于一使用者的乳突骨使其机械性耦合至使用者的头盖骨。声音接着经由头盖骨自转换器直接传送至耳蜗或内耳。耳鼓并未含括于声音传送路线中。将转换器置于耳朵后面提供良好的机械耦合。
一缺点为位于转换器位置的头盖骨机械性阻抗乃一复杂的频率函数。因此,转换器及必要电气均化的设计昂贵且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声音装置包括一转换器及用于将转换器耦合至一使用者耳廓的耦合构件,其中转换器激发耳廓内的振动使其将一声音信号自转换器传送至一使用者的内耳。耳廓是一使用者外耳的全部。例如,转换器会直接耦合至一使用者的耳垂或一邻接使用者耳壳的耳廓后面。
当直接激发耳朵时,有两个于耳鼓产生速度的机制,亦即通过至耳鼓的压力波传播或通过振动能量经由外耳与内耳结构至耳鼓的传导。耳廓的振动具有一分布,该分布提供近场直音(near-field direct sound)传播及对耳廓的机械性耦合的混合,尤其是对耳道外壁的机械性耦合。因此,声音可通过压力波的传播及/或振动能量的传导经由外耳和中耳予以传送。为了传导,圆柱状耳廓面可当作机械性能量的传送路径且因而可视为振动作僵硬圆柱(stiff cylinder)。
转换器可提供一输入,该输入可通过此二机制予以均匀转移至耳鼓。此输入的转移或传送可不受驱动点处机械性阻抗的影响。在低频时,即低于1kHz(千赫兹)的频率,主要机制可传导而非传播且一使用者因而会感受到轻微刺痛感。导致以主观音量平衡所量测的低频响应与使用者所感受的低频响应之间的感觉差异。于高频时,即高于1kHz的频率,主要机制为传播而非传导。
转换器最好为一宽频带低驱动质量转换器,其型式可为用于国际专利申请案WO 97 09842中所述的一般型分布模式声音传播器的型式。此一转换器因而于耦合至一中度且大部分阻式机械性阻抗(例如软骨原骨、皮肤和其它连接组织的混合所组成的一般耳廓)时是有效的。
转换器可为任何适用的型式,例如惯性或接地性振动转换器、促动器或激发器,例如移动线圈转换器,一压电性转换器、一磁缩性转换器、一扭转或扭力性转换器(例如WO 00/13464所指导的型式)或一分布模式转换器(例如WO 01/54450所指导的型式)。
转换器的直径最好使其能适切地挂载在耳廓上。此直径可小于20mm(毫米)。此直径可小于15mm。较小型的转换器在低频时的效能一般比较小型的转换器还差,小型转换器的低频效能因而可通过调整悬置相容性(suspension compliance)及/或磁铁质量予以改良。转换器可予以架构以产生一高磁场强度磁性电路来提供良好的敏感度。
转换器可通过一耦合器予以磁性耦合至耳廓,该耦合器可具有网覆状纱幕的型式。耦合器可予以塑型以符合一使用者的耳型。耦合器可具有一格状架构以使其传播的声音达到最小。耦合器最好具有低质量且于转换器输出的方向具有高僵硬度以使对耳廓的机械力达到最大。
声音装置可包括一内建工具以将转换器的最佳位置定于每一位个别使用者的耳廓上或可使声音响应的其它特征最佳化。通过使转换器的位置最佳化,耳廓和转换器实际上可形成对一个别使用者为独一的联合性驱动器。声音装置可于一广泛频率范围适于提供一主观中立频率响应。
声音装置类似一夹式耳环。耦合构件的型式为弹簧夹或夹钳。可调整夹钳所释出的弹力或压力中的张力以确保耳廓与转换器之间的良好机械性耦合及/或使用者舒适度。耦合构件可为了耳朵具耳洞者作修改。
声音装置亦包括提供额外使用者舒适度的护垫。耦合构件可将转换器耦合至耳廓的第一面并将护垫耦合至耳廓的第二面。声音装置可包括一挂载于耳廓上第二位置的第二转换器。此等转换器可挂载在耳廓的相对面上。声音装置可包括两个以上的转换器,其中每一个转换器皆挂载于耳廓的不同位置。每个转换器皆可予以连接至不同的信号。
另一种耦合构件具有挂钩型式,挂钩上端挂于耳廓上方表面且有转换器挂在其下端,转换器以接触耳廓底部,例如耳垂。挂钩可由金属、塑胶或橡胶材料组成。挂钩上端可呈弯曲状且其下端可呈直线状。
转换器是可滑移地(slidably)挂载在挂钩底部以致转换器可予以上移或下移底端。挂钩的上端可相对于转换器旋转。因此,可调整相对于使用者耳朵的转换器位置和挂钩的上端位置使其舒适并得到最佳效能。或者,或另外,可设计挂钩形状使其对耳廓的接触牢固以确保耳廓与转换器之间的良好机械性耦合。
一使用者可使用两个声音装置,每一个耳朵上皆挂载一个。信号输入对每一个声音装置皆不同。例如,每一个声音装置皆配有一合适的立体频道以产生一相关性立体影像。由于声源是于头侧自然地局部化,故可产生一悦耳、开放且有效的立体影像。或者,两声音装置的信号输入可以相同。因此,对单一资讯通道可达到较高的清晰度(intelligibility)。
声音装置可进一步包括一内建于麦克风的微型,例如免持电话,以造就吸引人舒适且便利的组装。
声音装置可进一步包括一内建式微接受器,例如,用于对一本地音源,例如CD播放器或电话,作无线连结或对远端音源连结用于广播传送。
一对声音装置可与传统耳挂式耳机组合而通过合适的信号型式及/或处理对听者产生新颖的空间效果。例如,此一组合可提供一种方法,该方法对使用者提供四条可区别的声道。
声音装置可进一步包括一收音机及或电话连结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存在一种方法将声音信号施加至人类或动物对象,包括将一转换器机械性耦合至使用者耳廓并驱动转换器而使得转换器于耳廓内激发振动使其自转换器将一声音信号传送至一使用者内耳。
必要的声音信号通过声音压力波的传播及/或通过振动能量的传导经由外耳和中耳予以传送。此方法可包括抓取耳廓的垂体,例如耳垂,并将一激起信号机械性地施加于垂体,例如施加于垂体被抓取的部分。或者,此方法可包括将转换器挂载于耳廓的后面。
此方法可包括对每一位个别使用者调整其耳廓上转换器的位置以使声音效能达到最佳,例如提供最佳音调平衡。可通过判断经由耳道入口延伸的水平轴与经由入口延伸并相应于转换器中央轴的传播线之间的夹角量测最佳位置。此夹角可为9至41度范围内的偏角。
此等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优点可包括后述的某些或全部:
1)正常声音进程的阻碍可为少量或没有而可轻易地听到会话或可听到的警示。故使用者或穿戴者可同时经由声音装置连接至通讯系统如同完全连接至其周遭环境。声音装置因而可予以视作空间性透明并可视作联合真实世界(即周遭环境)与虚拟世界(即音源)。个人安全可予以维护,而音乐和其它声音可于内耳呈现。
所以此声音装置可用于使用者实质上接收通讯或实况报导而不漏失正常收听的应用中,例如军事通讯(包括战地应用)、工厂地板应用、博物馆或汽车个人立体收音机。另外,声音装置可用于商业应用,其中期待一使用者接收通讯或实况报导而不漏失正常收听,例如电话会议、呼叫中心、接待员或秘书的应用、股票市场及交易应用或超市付款台。
2)有两个于耳鼓产生速度的机制,开放耳道可安装耳塞。耳塞将减低环境声音并自声音装置提升声音且因而特别适用于吵杂环境。
3)不将转换器夹在头部或插入耳道,声音装置使使用者在使用时感到便利、非侵入性且更加保健。这与持续使用期间可能变得出汗或不舒服的传统耳挂式耳机亦呈对比,再者,与某些商用耳内设计呈对比,由于本声音装置属于非侵入式,不需要使本装置的形状配合使用者的外耳及耳道。
4)另外,可用低成本、轻量材料制造本声音装置故可用完即丢。用完即丢是一项优点,卫生为其主因,例如会议使用。或者,除了传统声音壁侧扬声器之外,电影院中可使用本装置,因为其组合可减轻观众席音质的限制。
5)本发明免于传统耳挂式耳机所产生的体压与音压效应的感觉。声音装置产生的声音体验因而与传统头戴式耳机或耳挂式耳机不同。例如,通过将人类耳廓用作声音路径有助于自然收听而提供较具强制性且轻松的聆听体验。
6)听觉超载和破坏因耳廓所给予的减缓性耦合的原因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然而,有可能于非常高的音量在耳垂内感觉到轻微刺痛,其中轻微刺痛会对某些使用者造成不协调感。由于此种刺痛,声音装置有可能在输入位准低于声音装置变得太大声的位准时感到生理上的不舒服。故可避免高音压位准直接进入耳道。
7)以一固定力度转换器驱动耳廓在音频范围内出人意外地有效。例如,扬声器再生所用功率的大约十分之一产生良好感觉音量。此外,具有低失真及良好清晰度的高品质。存在宽广的感觉频宽,取决于转换器尺寸和内部响应良好地延伸至低沉的男低音范围内。
本元件的潜在优势因而很宽泛。声音装置及方法可用于个人应用中,例如提供予使用者的资讯含有导航资料及/或声音乐器读取的车用应用、或另为一对用于电脑,特别是可携式电脑,的扬声器、或行动电话会议与通讯或如平视显示的副件。其它应用可包括电视摄影棚及剧场舞台通讯、例如演员或乐师可穿戴声音装置以提示台词或摺回(fold back),以使演员或乐师可收听自身声音或乐器的放大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了解本发明,且是单纯地经由实施例,将搭配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特定具体实施例,其中
图1表示一根据本发明声音装置的概要图示;
图2表示一图1声音装置的底侧平面图;
图3表示图1不含耳朵的声音装置;
图4表示一根据本发明声音装置的第二替代性具体实施例;
图5表示一根据本发明声音装置的第三具体实施例;
图6表示一置于一使用者耳朵上的声音装置第四具体实施例的背侧立体图;
图7表示一图6声音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8表示一图6声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a和9b表示一根据本发明声音装置的耦合器的上视和侧视图;
图10表示一使用者耳朵的侧视图,其中该耳朵上有一个声音装置挂载于一较佳位置;
图11表示一对图6声音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一根据本发明声音装置的频率响应图;
图13是一含有超听觉耳挂式耳机的无线耳机的衰减曲线;
图14是一含有超外耳耳挂式耳机的无线耳机的衰减曲线;
图15是一含有内部外耳耳挂式耳机的无线耳机的衰减曲线;
图16是一相对于音压位准的语音传送指数图;
图17是一相对于以Hz(赫兹)为量测单位的频率在32dBA时的高八度音变调转移指数图;
图18是一相对于以Hz(赫兹)为量测单位的频率在50dBA时的高八度音变调转移指数图;
图19a和19b分别为本发明另两个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和底视图;
图20是本发明另一内含麦克风的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以及
图21是本发明另一内含微接收器的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表示声音装置10,其包括一转换器14、呈夹钳16或护垫18型式的耦合构件。声音装置10类似一传统夹式耳环。声音装置10是经由引线21连接至一远端音源,例如一可携式个人立体音响。
如图1和图2所示,声音装置是挂载于一耳朵13的耳垂12上。夹钳16将转换器14紧系于耳垂12的第一或前面20并将护垫18紧系于耳垂12的第二或后面22。
图4表示一第二声音装置30,其包括一转换器14、一护垫18和内含弹簧34呈一弹簧夹32型式的耦合构件。弹簧夹32轻轻地将转换器14夹至耳垂12的第一或前面20并将护垫18夹至耳垂12的第二或后面22。夹钳的僵硬度(弹簧内的张力)必须予以仔细选择而得以舒适地穿戴元件但又不会掉落。
图5表示一第三声音装置40,其包括一转换器14及呈一挂钩42型式的耦合构件。转换器14是挂载于挂钩42的第一端44且挂钩42的第二端46挂于使用者耳朵与头部之间的接合处(未示)上而使得转换器14触及耳垂的前面。
挂钩42是一经过仔细塑形的钢线,钢线是挂接于耳朵与头部之间的连接处上。或者挂钩可由塑胶或某些上胶材料予以制成。调整转换器14的方向而使得挂钩42舒适地在合适处接触耳垂。
每一个前述具体实施例的转换器14是一由新屋(Shinwoo)所制的11毫米转换器,为目前可得到的最小转换器之一。就音调而言,平衡度是良好的且频率响应是经过适当调整,给定主观低频延伸至至少80赫兹。或者,可使用一19毫米的恩益禧(NEC)原厂转换器以提供一最大低频延伸(主观上至少要到40赫兹)。转换器可为任何一种激发耳垂内部振动的元件且转换器的选择是根据其物理、机械及电子机械特性。增加转换器尺寸可改良低频响应但亦会减少使用者的舒适度。
图6至图8表示声音装置50,其包括一转换器52、呈一挂钩型式的耦合构件56以及将声音装置50连接至一远端音源的引线58。转换器52是挂载于挂钩底部56的底端80。挂钩56上方的弯曲端78挂于使用者耳朵与头部之间的接合处而使得转换器52触及邻接外耳耳廓的后下方。转换器于耳廓中激发振动,通过传播来自耳廓的压力波及/或经由外耳和中耳传导振动能量使一声音信号自转换器传至一使用者的内耳。
通过将转换器挂载在耳朵的后面,声音装置不引人注目且不会妨碍或扭曲耳廓的形状。再者,转换器远离耳道且因而不会阻碍耳道的入口,故不致影响正常收听。耳廓有许多部分变为声音再生链中的关键声音成分。转换器是挂载在耳垂上方但位于螺旋耳道的下方。挂钩56由金属制成,于其上端有一护套78,其中挂钩56是挂于使用者的耳朵上。
如图7所清楚表示,转换器52是可滑移地挂载于挂钩底端,以致转换器可在挂钩56的底端或直线部分80上下移动。依此方式,转的器相对于耳廓的垂直位置得以依箭号A的方向予以调整。另外,挂钩56是可相对于转换器52旋转以致挂钩的上端78可依箭号B的方向移动。因此,可调整转换器52相对于一使用者耳朵的位置及挂钩上端78的位置而感到舒适且具有最佳效能。
如图8所示,转换器52是挂载于一前护盖60与一后护盖62之间。一呈护盖纱幕型式的耦合器64是挂载于转换器52,耦合器64将机械性振动自转换器52传送至耳廓。较佳耦合器64的细节是示于图9a和图9b。耦合器64具有一实质圆顶状,可予以塑形以符合使用者耳朵的形状。耦合器64具有一格状架构以致来自该耦合器的声音传播是最小的且耦合器因而无法当作振动板。再者,格状架构在转换器的输出方向提供僵硬度和质量而可使施加于耳廓的机械力达到最大。
可将耦合器64想成是槌骨、砧骨和镫骨与当作外部耳鼓的耳廓的机械性匹配。耳廓的振动具有一分布,该分布提供近场直音传播及对耳廓的机械性耦合的混合,对耳道硬壁的机械性耦合。遍布耳廓的振动分布混合了对耳道硬壁的耦合及近场直音传播,可使声音装置具有类似自然传导的机制。
图10表示如何调整耳廓上转换器的位置使每位使用者提供最佳音调平衡或使声音响应的其它特性达到最佳。通过使转换器的位置最佳化,耳廓和转换器实际上可形成一对于个别使用者为单一性的联合性驱动器。最佳位置是通过判断皆经由耳道入口70延伸的水平轴66与中央传播线72之间的夹角θ予以量测。中央传播线72相当于转换器的中央轴并提供最佳位置予一第一使用者的转换器。
皆于中央传播线72呈一夹角α的上方及下方传播线74、76表示出偏离中央传播线72的可能范围,导致最佳位置予一第二使用者。已在θ为25°且α为16°时作过测试。声音装置内建一设定最佳位置的功能。对于角度的调整可如上述依箭号A和B的方向联合移动转换器和挂钩上端予以实现。使用水平轴的另一选择为,角度可相对于一经由耳道入口70延伸的垂直轴68予以量测。
图11表示一对声音装置50,是通过个别的挂钩56附接于一使用者的每一个耳朵。信号输入对每一个声音装置皆不同,例如,以产生一相关性立体影像。或者,两声音装置的信号输入皆一样。
图12表示一根据本发明,例如图6的具体实施例,的声音装置的频率响应图。其为敏感度(Pa/V)对频率(Hz)的关系图。频率响应是通过比较经由一敏感度已知的传统头戴式耳机所传递的三分之一高八度音过滤性粉红色杂讯的频带使用一主观音量平衡技术予以量测。此技术包括在左通道和右通道上播放一具有非相关性杂讯的三分之一高八度音频带的信号。一通道是馈至穿戴于一耳朵上的传统头戴式耳机且另一通道则馈至另一耳朵上根据本发明的声音装置。一使用者能够调整这两个信号的相对位准直到达到主观平衡。这乃对每一个三分之一高八度音频带予以完成直到产生一根据本发明的声音装置频率响应为止,如图12所示。
低频效能是受转换器的参数所控制。一般而言,磁铁配件所提供的较大惯性质量及/或较高的相容性将延伸低频效能,其代价为装置较重。
根据本发明的声音装置的关键优点之一,尤其是图6的具体实施例,为与咬合耳朵至变化度数的传统头戴式耳机相较时,存在外部耳朵的缩减咬合且从而缩减或没有局部化误差。真实音源的位置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包括交错听觉到达时间、强度差异、导因于头部遮蔽及/或耳廓效应的频谱组成和头部或音源移动对所有前述因素所产生的变化。
图13至图15表示三个一般可得到的无线耳机的衰减曲线(以分贝为单位所量测的转移函数位准对以赫兹为单位的频率的关系曲线),分别包括超听觉、超外耳和内部外耳的耳挂式耳机。超外耳耳挂式耳机挂于耳廓上且具有至少为45毫米的外径。超外耳耳挂式耳机挂于外耳凹处的隆起部位且具有一介于25毫米与45毫米之间的外径。内部外耳耳挂式耳机挂于外耳凹处的内部但未进入耳道且具有一25毫米的最大尺寸。
在所有的案例中,存在以频率为函数的局部室内声音修改且在敏感的2至3千赫兹的听觉区域内会有4至6分贝的上升。对局部环境杂讯及语音皆发生此分贝上升。曲线82描绘一以0度入射至中介平面的音源角度,亦即直接朝向使用者头部的前面。曲线8 4描绘一以90度入射至中介平面的音源角度,亦即直接朝向使用者左耳的前面。所有的音源皆提升0度。
图16至18比较当使用者穿戴根据本发明的声音装置时以及当使用者穿戴传统无线耳机时设置音源的能力。对所有图示而言,所描绘的曲线86、88、90、82分别代表根据本发明的声音装置或包括超听觉、超外耳或内部外耳耳挂式耳机的无线耳机。语音传输指数是在吵杂条件中于一头部和驱干模拟器上予以量测且自量测于32、50、65和75dBA的高八度音调变转移指数所导出。
图16表示在较低的杂讯位准时,例如50分贝以下,根据本发明的声音装置其语音传送指数较高。此等无线耳机于较高的杂讯位准时有些微异异。图17和18分别表示在32和50dBA时的高八音调变转移指数。在此二图中,根据本发明的声音装置在高八度音调变转移指数中的落降比此等传统无线耳机的还小。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声音装置在8千赫兹高八度音频带时对语音传送指数有较大的贡献。
图19a和19b表示两个声音装置100、110,其中每一个皆包括两个转换器14。在图19a中,这两个转换器14是直接挂载于一使用者耳廓的后面。此等转换器14是通过如图6所示具体实施例中的挂钩(未示)维持在适当的地方。图19b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类似于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且相同元件的参照编号一样。弹簧夹32将一第一转换器14轻夹于耳垂的前面20并将一第二转换器14轻夹于耳垂12的后面22。这两个转换器是呈反相连线或其是以推拉模式运作而连线。
图20和21表示含有一挂载于一挂钩56上的转换器14的声音装置120、130。在图20中,声音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挂载于支臂124末端的麦克风122,其中该支臂124是附接于挂钩56的上端78。在图21中,声音装置进一步包括附接于转换器14后面136的微接收器132电源134。

Claims (31)

1.一种装置,其包括一转换器和耦合构件,该耦合构件将转换器耦合至一使用者的耳廓,以使转换器激发耳廓内的振动而将一声音信号自转换器传送至一使用者的内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传送是通过来自耳廓的压力波传播来实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传送是通过经由外耳和中耳传导振动能量来实现。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声音信号的传送是同时通过传导和传播来实现。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该转换器是耦合至一耳廓的耳垂。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该转换器是耦合至一邻接一使用者外耳的耳廓的后面。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该转换器是一宽频低驱动质量转换器。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该转换器具有一小于20毫米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该直径小于15毫米。
10.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该转换器是通过一耦合器机械性地耦合至耳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该耦合器具有一格状架构,以使来自该耦合器的声音传播达到最小。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该耦合器具有依转换器输出方向的高僵硬度及低质量,以使施加至耳廓的机械力达到最大。
13.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该声音装置包括一内建装置,使每一位个别使用者皆能将耳廓上的转换器放到最佳位置。
14.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挂载于耳廓上一第二位置的第二转换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该等第一和第二转换器是挂载于耳廓相反的两面。
16.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该耦合构件是呈一弹簧夹的型式。
17.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该耦合构件是呈一挂钩的型式,该挂钩的上端挂于耳朵的上表面且转换器是挂载于该挂钩的底端,使得转换器接触耳廓的底部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该转换器是可滑移地挂载于挂钩底端上,使得转换器相对于耳廓的垂直位置是可调整的。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挂钩的上端可相对于转换器旋转。
20.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微型内建式麦克风。
21.如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声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用于无线连结至一音源的内建式微接收器。
22.一种声音系统,其包括两个如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每一个声音装置分别挂载于一使用者的一个耳朵上。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每一个声音装置皆配有一合适的立体声通道,以产生一相关性立体效果。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声音装置,其中每一个声音装置皆配有相同的信号输入。
25.一种方法,其将一声音信号施加于一人类或动物对象,包括机械性地将一转换器耦合至一使用者的耳廓并驱动转换器,致使转换器激发耳廓内的振动而将一声音信号由该转换器传送至一使用者的内耳。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压力波的传播自耳廓进行传送。
27.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振动能量的传导经由外耳及中耳进行传送。
28.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传播及传导两者进行传送。
29.如权利要求25-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整耳廓上转换器的位置以使对使用者的声音效能达到最佳。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决定一经由一耳道入口延伸的水平轴与一传播线之间的夹角来量测最佳位置,该传播线经由该入口延伸且对应于转换器的中央轴。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夹角是位于水平轴下的9至41度的范围内。
CN 01815049 2000-10-04 2001-09-27 声音装置 Pending CN14652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024279.0 2000-10-04
GB0024279A GB0024279D0 (en) 2000-10-04 2000-10-04 Audio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5206A true CN1465206A (zh) 2003-12-31

Family

ID=9900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1815049 Pending CN1465206A (zh) 2000-10-04 2001-09-27 声音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CN (1) CN1465206A (zh)
AR (1) AR030846A1 (zh)
AU (1) AU2001290122A1 (zh)
GB (1) GB0024279D0 (zh)
TW (1) TW536920B (zh)
WO (1) WO2002030151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8608A (zh) * 2013-05-09 2015-12-23 耳蜗有限公司 医疗设备耦合布置
CN105721970A (zh) * 2014-12-17 2016-06-29 Gn奈康有限公司 耳麦和用于耳麦的耳挂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88224B2 (en) * 2003-03-11 2006-08-08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dio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the method thereof, and a vibrator holding structure
GB0321617D0 (en) * 2003-09-10 2003-10-15 New Transducers Ltd Audio apparatus
GB0710378D0 (en) * 2007-05-31 2007-07-11 New Transducers Ltd Audio apparatus
ES1078582Y (es) * 2013-01-24 2013-05-13 Garcia Pedro Munoz Audifono
JP6301433B1 (ja) * 2016-11-16 2018-03-28 BoCo株式会社 骨伝導を利用した聴音装置
JP6513839B2 (ja) 2018-01-24 2019-05-15 BoCo株式会社 骨伝導を利用した聴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89200A (en) * 1979-12-20 1981-07-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Receiver
US4791673A (en) * 1986-12-04 1988-12-13 Schreiber Simeon B Bone conduction audio listening device and method
JPH04152000A (ja) * 1990-04-27 1992-05-25 Takao Kanbe イアリング、(ピアス型補聴器、ステレオ,モノラル)
JPH0817415B2 (ja) * 1992-03-19 1996-02-21 勝夫 許斐 イヤーセット型送受話器
JPH09298792A (ja) * 1996-05-02 1997-11-18 Hara Izumi イヤホーン一体形マイクロフォン
JP3556151B2 (ja) * 2000-05-09 2004-08-18 株式会社テムコジャパン 骨伝導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送受話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8608A (zh) * 2013-05-09 2015-12-23 耳蜗有限公司 医疗设备耦合布置
US9973866B2 (en) 2013-05-09 2018-05-15 Cochlear Limited Medical device coupling arrangement
CN105188608B (zh) * 2013-05-09 2018-07-31 科利耳有限公司 医疗设备耦合布置
CN105721970A (zh) * 2014-12-17 2016-06-29 Gn奈康有限公司 耳麦和用于耳麦的耳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1290122A1 (en) 2002-04-15
AR030846A1 (es) 2003-09-03
WO2002030151A3 (en) 2002-08-22
GB0024279D0 (en) 2000-11-15
WO2002030151A2 (en) 2002-04-11
TW536920B (en) 2003-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20039427A1 (en) Audio apparatus
AU2018243565B2 (en) Non-blocking dual driver earphones
CN101536549B (zh) 用于骨导声音传播的方法和系统
US20080107300A1 (en) Headset Acoustic Device and Sound Channel Reproducing Method
CA3153093C (en) Acoustic output device
EP1665871B1 (en) Audio apparatus
JP4541111B2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の使用方法及び骨伝導受話装置の使用方法
JP2022009793A (ja) 音響再生装置
CN103428601A (zh) 一种基于双声道骨传导技术的智能眼镜
KR20010016136A (ko) 넥폰
JP2003032768A (ja) ヘッドホン
Tikander et al. An augmented reality audio headset
KR20170131378A (ko) 공기 전도 스피커와 조직 전도 스피커 사이의 지능적인 전환
CN115066911A (zh) 声学输出设备
JP2008518512A (ja) ユーザ嗜好に合わせた知的音響信号処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465206A (zh) 声音装置
JP3537128B2 (ja) ヘッドホン
CN203378018U (zh) 一种具有双声道骨传导装置的智能眼镜
CN1741682A (zh) 一种用耳塞机实现多声道的装置及其方法
JP4309799B2 (ja) ヘッドフォン
KR102004360B1 (ko) 이어폰 모듈과 진동모듈이 결합된 2way 튜브형 음향 기기
CA2674271C (en) Diaphragm type sound source output device
CN214315587U (zh) 耳机
CN214315586U (zh) 耳机
CN205029862U (zh) 一种体感扬声器及设置有该体感扬声器的体感音乐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