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3401A - 文件传送系统,文件传送服务器和接收客户机 - Google Patents

文件传送系统,文件传送服务器和接收客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3401A
CN1463401A CN02801895A CN02801895A CN1463401A CN 1463401 A CN1463401 A CN 1463401A CN 02801895 A CN02801895 A CN 02801895A CN 02801895 A CN02801895 A CN 02801895A CN 1463401 A CN1463401 A CN 1463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d
file
address
take over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01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杉明夫
森本哲郎
石田隆
仁木辉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63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34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9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文件传送系统,采用下行的多点传送线路和上行线路,确实向多个接收客户机进行传送,实现可应对接收客户机的数量增加的高效率传送,减少上行线路链接的次数,提供不中断文件传送的再送服务器。为此,设置系统设置文件传送服务器(1),针对每个文件传送,送出包括与多个再送服务器相对应的多个再送请求发送地址、再送请求延迟时间P与再送请求分散时间D的接收参数,另外设置接收客户机(2-1、2-2、…、2-N),该接收客户机等待从检测到接收遗漏到送出再送请求为止的时间(P+D×R),集中地送出在等待时间内发生的再送请求,如果不能够与1个再送请求发送地址链接,则依次尝试与其它的地址的链接。

Description

文件传送系统,文件传送服务器和接收客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述文件传送服务器、接收客户机、以及文件传送系统,在文件传送系统中,在下行数据通路中采用多点(multicast)传送,具有多个接收地点的高速广播传送性,并通过同时采用上行数据通路,由此可具有传送的可靠性。
背景技术
作为到目前的文件传送系统,人们知道有例如JP特开平8-56221号公报中描述的形式。在该系统中,通过无线线路,按照无链接型通信协议,进行广播传送,检测一部分的信息的遗漏,通过通信网络,按照链接型通信协议,送出再送请求。
另外,在JP特开平11-177477号文献中描述的系统中,对已接收的数据块进行检查,检测信息的遗漏,在一定时间后,送出再送请求。
但是,在上述公报中的文件传送系统的场合,第1,为了进行包括再送服务器,送达确认服务器的传送设备的维修、试验,不能够在运行文件传送系统的同时,切换再送服务器,送达确认服务器。
第2,在包括再送服务器、送达确认服务器的送出设备发生障碍时,不能够在不中断执行中的文件传送的情况下,预备地对再送服务器,送达确认服务器进行切换。
第3,由于伴随接收服务器数量的增加与传送对象文件的尺寸的增加,送达确认,以及再送请求的发生频率增加,故如果通过设置接收地点数量的上限和传送文件尺寸的上限,按照固定的较长时间,将再送请求,或送达确认的发送分散,从而将上述的发生频率抑制在再送和送达确认服务可处理的发生频率,则即使在接收客户机很少,或传送对象文件较小的传送的情况下,到发送全部的再送请求,或送达确认之前,经常仍花费较长的时间。
第4,考虑到电话线路等的通信成本的削减,要求接收客户机的上行线路只在必要时间链接,并且减少链接次数。
发明的公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1,本发明涉及一种文件传送服务器,该文件传送服务器针对每个文件传送,按照多点传送的方式,对再送请求和送达确认的送达方进行传送处理。
由此,具有下述效果,即,针对每个文件传送,仅仅改变作为接收参数而传送的再送请求接收方的地址,或送达确认接收人的地址,就可以不用改变接收客户机的设定,而可切换再送服务器和送达确认服务器。
另外,第2,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收客户机,如果从已接收的多个再送请求接收方的地址中选择1个,不能对其进行链接,则依次尝试与其它的再送请求接收方地址的链接。
由此,具有下述效果,即,即使在文件传送的执行中,再送服务器发生障碍的情况下,仍能够连续地进行包括再送的文件传送。
此外,第3,本发明提供一种文件传送服务器,该文件传送服务器根据接收客户机数量、传送对象文件长度、或传送时间段,传送对每个文件传送确定的再送请求分散时间。
由此,获得下述效果,即,即使在接收客户机数量对每个传送不同的情况下,仍可设置此时必要的最小限的再送分散时间,在传送对象的接收客户机较多,或传送对象文件较大的场合,通过增加再送请求分散时间、或送达确认分散时间,再送服务器进行接收,可进行处理,另外,在接收客户机很少,或文件较少的场合,可通过减少再送请求分散时间、或送达确认分散时间,缩短文件传送所需要的时间。
还有,第4,本发明提供一种接收客户机,该接收客户机在再送请求等待期间之外,通过1次的上行链接,将从检测接收遗漏数据,到送出再送请求为止的再送请求等待期间内所检测的接收遗漏数据的再送请求集中地送出,然后切断上行线路。
由此,具有下述效果,即,接收客户机的上行线路只在必要时链接,并且减少链接次数,这样,减少再送服务器的负荷和线路链接成本,特别是对于伴随气象条件等因素,通过无线链接而连续地发生接收遗漏数据的场合的效果较大。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1,第2实施例的文件传送系统的组成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文件传送系统的动作的程序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文件传送服务器的送出数据的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文件传送服务器的送出数据的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文件传送送出与再送请求的时刻的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第2实施例的文件传送服务器的动作流程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第2实施例的接收客户机的动作流程图。
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形式
下面通过图1~7,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第1实施例)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组成,在图1中,标号1表示文件传送服务器,该文件传送服务器针对每个文件传送,将数据块按照多点传送的方式送到下行线路,该数据块是将接收参数和传送对象文件进行分割而形成的,标号2-1,2-2,…,2-N分别表示接收客户机,该接收客户机2-1,2-2,…,2-N分别接收数据块,将再送请求、或送达确认送出到上行线路,标号3-1,3-2分别表示第1,第2再送服务器,该第1,第2再送服务器3-1,3-2接收再送请求,再送已请求的数据,标号4-1,4-2分别表示接收送达确认的第1,第2送达确认服务器。另外,再送服务器与送达确认服务器不限于2台,其也可为2台以上。
“再送请求”指在信号接收机在数据块的接收失败的场合,请求再次传送对象文件的传送的报文,从接收客户机发送给再送服务器。
“送达确认”指接收客户机接收全部数据块,通知关于全部传送对象文件的接收是否成功,或全部传送对象文件的存储是否成功的报文,其从接收客户机,传送给送达确认服务器。
“接收参数”指接收客户机用于接收将传送对象文件分割而形成的数据库的参数值。作为该参数,可以例举传送ID,接收遗漏检测间隔,再送请求接收方的地址,再送请求延迟时间,再送请求分散时间,送达确认接收方的地址,送达确认分散时间,装填数据(padding data)。
“传送ID”指针对每个文件传送而由文件传送服务器提供的ID。
“接收遗漏检测间隔”指接收客户机对数据块的接收遗漏进行检测的时间的间隔。
“再送请求接收方的地址”指通知接收客户机检测到1个以上的数据块的接收失败的再送请求的送达方。该再送请求接收方的地址可由再送服务器的IP地址,以及端口号构成。
“再送请求延迟时间”指在接收客户机接收数据块失败的场合,至少从检测到该失败,到发送再生请求的,应经历的时间。
“再送请求分散时间”指在接收客户机接收数据块失败的场合,从经过再送请求延迟时间的时间之时刻开始,到再送请求的发送应结束的时间。比如,如果再送请求延迟时间为5分钟,再送请求分散时间为1分钟,则必须在检测到数据块的接收失败之后,至少经历5分钟,开始再送请求的发送,另外,在经历6分钟之前结束。
“送达确认接收方的地址”指通知是否接收客户机接收全部的数据块,全部传送对象文件的存储成功的送达确认的送达地点。送达确认接收方的地址可通过送达确认服务器的IP地址与端口号表示。
“送达确认分散时间”指从下述时刻起的送达确认的发送应结束的时间,该时刻指判断接收客户机是否成功地接收全部的数据块,存储全部传送对象文件的时刻。
“装填数据”指包括传送对象的文件的终端的数据块中的文件的终端以后添加的数据。
下面通过图2,对像上述那样构成的文件传送系统的动作系统进行概述。文件传送服务器1按照1次以上的次数反复进行操作,将包括接收参数的数据块,通过下行线路,以多点传送的方式,送出到接收对象的接收客户机。(DB0、DB0’)接着,通过下行线路,依次把将传送对象文件分成块的数据块送出到接收对象的接收客户机。(DB1、DB2、DB3、…DBm)接收客户机2-1、2-2、…,、2-N依次接收数据块DB0~DBm,全部的数据块接收成功的第1接收客户机通过送达确认SKI,将文件接收的成功通知给送达确认服务器。2个数据块DB2,DB3的接收失败(SP2,SP3)的第2接收客户机2-2通过上行线路,集中地将数据库DB2和DB3的再送请求通知给再送服务器3-1(SSY)。接收了再送请求的再送服务器3-1通过下行线路,以多点传送的方式,将数据块DB2和DB3送出(SS2,SS3)。已成功接收数据块DB2,DB3的第1接收客户机不接收已再送的DB22,DB32。第2接收客户机在已再送的DB22和DB32成功接收的时刻,将构成传送对象文件的全部的数据块成功接收的情况,作为送达确认SK2,通过上行线路,通知给送达确认服务器4-1。
下面针对上面已进行了动作程序的概述的文件传送系统,对每个组成要素的动作进行描述。
通过图6,对文件传送服务器的动作进行描述。如果启动新的文件传送,则分配不与其它的传送相重复的传送ID(步骤S201),生成接收参数(图3所述的301),将其登记于传送处理中列表(步骤S203),按照反复进行M次的方式,将接收参数(包括装填数据在内的N个位长度)送出(步骤S204,步骤S205),从传送对象文件的前头,逐个数据块(N个位长度)地,直到文件终端数据,进行送出(步骤S206,步骤S207,步骤S208)。此时,在文件终端的数据中,添加装填数据(0个位以上),形成N个位长度的数据块,将其作为终端标记=1而送出(步骤S209)。图3表示文件传送服务器1进行文件传送时所送出的数据的内容,在图3中,标号301表示在接收处理中所使用的接收参数,标号302表示将传送对象文件分割而形成的数据块,标号303表示包括上述的数据块中的文件终端的数据的终端数据块。
下面通过图7,对文件接收客户机2-n(n=1、2、…、N)的动作进行描述。如果启动该文件接收客户机2-n,则处于等待接收特定的多点通信地址的数据包(步骤S501)。如果接收到上述特定的多点通信地址的数据包,则根据包标题的类型字段(field),判断传送中断报文与其它的包(步骤S502)。在接收数据包为传送中断报文的场合,在接收处理中从文件传送列表中删除相应的传送ID(步骤S511),再次处于数据包的等待接收状态(步骤S501)。在接收数据包为数据块(像图3中的301那样,将接收参数也视为数据块的一种)的场合,在数据块中,通过添加的传送ID,检索接收处理中列表(步骤S503),如果未找到该传送ID,则将该传送ID作为传送中登记于接收处理中列表中(步骤S504),启动再送请求送出过程(步骤S505),通过传送ID,偏移(offset)和数据量,对已接收完毕数据管理列表进行检索,判断是否包括未接收完的数据(步骤S506),在包括的场合,在接收处理中暂时文件的偏移位置,写入接收数据块(补写,或改写)(步骤S507),更新通过传送ID而指定的文件接收处理信息的接收完毕数据管理列表(步骤S508)。此时,如果接收完带有传送ID的终端标记的数据块,并且没有接收遗漏数据,则视为完成了该文件的接收(步骤S509),在下述时刻,按照TCP/IP协议,将送达确认数据包送出到针对每个传送ID,通过文件信息,作为送达确认方(IP地址与端口)而指定的送达确认服务器(步骤S510),该时刻指从上述文件接收完成的时刻,经过按照针对每个传送ID,通过文件信息指定的响应分散时间D以下的随机数而计算的时间的时刻,从接收处理中列表中,删除文件传送ID的项目(步骤S511)。另外,为了计算响应分散时间D以下的随机数,也可直接地生成这样的随机数,但是可通过将0以上1以下的随机数与通过接收参数指定的送达确认分散时间相乘,进行上述时间D的计算。另外,像后面所描述的那样,可通过将下述函数值与送达确认分散时间相乘而计算上述时间D,该函数值指输入接收客户机的号码而形成的函数值。接收客户机已启动的再送请求送出过程根据相应传送ID的接收参数,获得接收遗漏检测时间间隔I,再送请求延迟时间PI与再送请求分散时间D1(步骤S521),生成随机数R(0≤R≤1)(步骤S522),然后,针对每个通过接收参数的接收遗漏检测时间指定的间隔I,检查接收ID的接收完成的数据列表,检测即使在从接收预定时间起,经过(P1+D1×R)秒的情况下仍无法接收的数据(步骤S526),每次检测时,送出相应接收遗漏数据的再送请求(步骤S527)。此时,按照TCP/IP协议,将再送请求送出给下述再送服务器,该再送服务器指针对每个传送ID,通过接收参数,作为再送请求接收方的地址(IP地址与端口号)而指定的再送服务器。另外,R既可不按照生成随机数的方式计算,也可按照将0~1的范围内的数值作为输入接收客户机的号码的函数的值的方式而生成。作为这样的函数的实例,例举有下述函数,其中,接收客户机的号码为从0开始的整数,计算接收客户机的号码与最大的接收客户机的号码的商。
如果再送服务器3-1接收再送请求,则记录包含在再送请求中的接收服务器ID、传送ID、数据偏移(offset)、数据量,在一定时间后,获得该数据,以多点传送的方式,再次送出该数据。但是,针对在到再次送出之前的一定时间内已接收的同一时间的再送请求,集中一次地再次进行数据送出处理。另外,在于再次送出预定时刻,不能够采用卫星线路的场合,以单点传送的方式,进行再次送出处理,或传送传送中止数据包,放弃再次送出。另外,如果针对1个传送ID,再送请求的接收频率大于一定值,则传送传送中止数据包,中止传送。
送达确认服务器4-1针对每个传送ID,保存传送对象的接收服务器ID的列表,并在每当接收送达确认数据包时,记录接收完成的接收客户机ID,保存接收未完成的接收客户机ID,同时,统计接收完的客户机的数量(或比例),对其进行提示,由此,可实时地掌握文件传送系统的文件传送状况。
在像上述那样动作的文件传送系统中,为了因再送服务器3-1的障碍,或维修等的原因,以再送服务器3-2代替再送服务器3-1的功能,在接收参数的生成时(步骤S202),将再送服务器3-2的地址,代替再送服务器3-1的地址,作为再送请求发送地址,嵌入到接收参数中,由此,接收了该接收参数的接收客户机可将再送请求,送出给再送服务器3-2。同样在以送达确认服务4-2代替送达确认服务器4-1的功能的场合,改变已变化的送达确认发送地址。
像上述那样,在该第1实施例中,可通过改变接收参数所包括的送达确认发送地址与再送请求发送地址,可针对每个传送ID,改变送达确认服务器与再送服务器,即使在不停止整体文件传送系统的运行的情况下,仍可实现伴随送达确认服务器,或再送服务器的增设,或切换的修理,维修,测试,或系统机器组成变更。另外,由于接收参数包括再送请求分散时间D1,故可针对每次传送,调节送达确认,或再送请求的响应分散时间,可对应再送服务器,或送达确认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接收地点的数量,以及下行传送线路的误码率,在较短的时间,统计送达确认,或再送请求。此外,通过设置下述接收客户机,该接收客户机设置再送请求延迟时间和再送请求分散时间,集中地送出多个再送请求,减少上行线路的链接次数,将链接时刻分散,可降低上行线路链接的成本,以及再送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另外,作为以上的实施例的组成部分的文件传送服务器,再送服务器,送达确认服务器中的若干个装置也可在同一服务器上,作为多个过程而并行地进行处理。
(第2实施例)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组成。在图1中,标号1表示文件传送服务器,该文件传送服务器针对每个文件传送,送出将接收参数和传送对象文件分割而形成的数据块,标号2-1,2-2,…,2-N分别表示接收客户机,该接收客户机2-1,2-2,…,2-N再次构成传送对象文件,标号3-1,3-2分别表示接收来自接收客户机的再送请求,对已请求的数据进行再送处理的第1,第2再送服务器,标号4-1,4-2分别表示接收来自接收客户机的送达确认的第1,第2送达确认服务器。另外,再送服务器,送达确认服务器可为2台以上,而不限于2台。
下面对像上述那样构成的文件传送系统的动作进行描述。
通过图6,对文件传送服务器的动作进行描述。如果启动文件传送,则分配不与其它的传送相重复的传送ID,产生接收参数(图4所述的401)(步骤S201),将其登记于传送处理中列表(步骤S201),按照反复进行M次的方式,将接收参数(包括装填数据在内的N个位长度)送出(步骤S204,步骤S205),从传送对象文件的前头,逐个数据块(N个位长度)地,直到文件终端数据,进行送出处理(步骤S206,步骤S207,步骤S208)。此时,在文件终端的数据中,添加装填数据(0个位以上),形成N个位长度的数据块,将其作为终端标记=1而送出(步骤S209)。图4表示文件传送服务器1进行文件传送时所送出的数据的内容,在图4中,标号401表示在接收处理中所使用的接收参数,标号402表示将传送对象文件分割而形成的数据块,标号403表示在上述的数据块中的,包括文件终端的数据的终端数据块。在该第2实施例中,在接收参数中,再送请求接收方的地址与送达确认接收方的地址为多个。
下面通过图7,对文件接收客户机2-n(n=1、2、…、N)的动作进行描述。如果启动该文件接收客户机2-n,则处于等待接收特定的多点传送地址的数据包的状态(步骤S501)。如果接收到特定的多点传送地址的数据包,则根据包标题(pocket header)的类型字段,判断传送中断报文与其它的包(步骤S502)。在接收数据包为传送中断报文的场合,在接收处理中从文件传送列表中删除相应的传送ID(步骤S511),再次处于数据包的等待接收状态(步骤S501)。在接收数据包为数据块(像图4中的401那样,还将接收参数视为数据块的一种)的场合,在数据块中,通过添加的传送ID,检索接收处理中列表(步骤S503),如果未找到该传送ID,则将该传送ID作为传送中登记于接收处理中列表中(步骤S504),启动再送请求送出过程(步骤S505),通过传送ID,偏移(offset)与数据量,对已接收完毕数据管理列表进行检索,判断是否包括未接收完的数据(步骤S506),在包括的场合,在接收处理中暂时文件的偏移(offset)位置,写入接收数据块(补写,或改写)(步骤S507),更新通过传送ID而指定的文件接收处理信息的接收完毕数据管理列表(步骤S508)。此时,如果接收完带有传送ID的终端标记的数据块,并且没有接收遗漏数据,则视为完成了该文件的接收(步骤S509),在下述时刻,使用随机数,选择针对每个传送ID,通过接收参数,作为多个送达确认接收方的地址(IP地址与端口)而指定的送达确认服务器中的1个,按照TCP/IP协议,送出再送请求,该下述时刻指从上述文件接收完成的时刻,经过按照针对每个传送ID,通过文件信息指定的响应分散时间D以下的随机数而计算的时间的时刻。比如,使送达确认接收方的地址,带有从0开始的数字,产生整数的随机数,求出该随机数除以送达确认接收方的地址时的余数,选择带有该余数的送达确认目的地地址。另外,也可不使用随机数,而预先使接收客户机带有整数的号码,求出将其除以送达确认接收方的地址时的余数。还有,也可直接产生这样的随机数,以便求出响应分散时间D以下的随机数,但是,可通过将0~1范围的随机数与通过接收参数指定的送达确认分散时间相乘,进行上述时间D的计算。如果采用TCP/IP协议的链接失败,则依次选择其它的送达确认接收方的地址,将其送出。如果送达确认的送出成功(步骤S510),则从接收处理中列表中,删除该文件传送ID的项目(步骤S511)。
接收客户机已启动的再送请求送出过程根据相应传送ID的接收参数,获得接收遗漏检测时间间隔I,再送请求延迟时间PI与再送请求分散时间D1(步骤S521),生成随机数R(0≤R≤1)(步骤S522),然后,针对每个接收遗漏检测时间指定的间隔I,检查接收ID的接收完成的数据列表,检测即使在从接收预定时间起,经过(P1+D1×R)秒的情况下仍无法接收的数据(步骤S526),每次检测时,送出相应接收遗漏数据的再送请求(步骤S527)。此时,从针对每个传送ID,通过接收参数指定的多个再送请求接收方的地址(IP地址与端口号)中选择1个,尝试采用TCP/IP协议的链接,如果因链接方再送服务器的障碍,维修中等的原因,采用TCP/IP协议的链接失败,则尝试采用TCP/IP协议向接收参数指定的其它的地址的链接,将再送请求送出给最初采用TCP/IP协议的链接成功的再送服务器。另外,R也可不使用随机数,而象在第1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那样,采用输入客户机的号码的函数值。
如果再送服务器3-1,3-2接收再送请求,则记录包含在再送请求中的接收服务器ID,传送ID,数据偏移(offset),数据量,在一定时间后,获得该数据,以多点传送的方式,再次送出该数据。但是,针对在到再次送出之前的一定时间内已接收的同一时间的再送请求,集中一次地再次进行数据送出处理。然而,在于再次送出预定时刻,不能够采用卫星线路的场合,以单点传送的方式,进行再次送出处理,或传送中止数据包,放弃再次送出。另外,如果针对1个传送ID,再送请求的接收频率大于一定值,则传送中止数据包,中止传送。
像上述那样,按照该第2实施例,由于接收参数包括与多个再送服务器相对应的多个再送请求发送地址,以及与多个送达确认服务器相对应多个送达确认发送地址,故可在继续实现进行中的文件传送动作的同时,实现伴随送达确认服务器或再送服务器的增设或切换而产生的修理,维修,测试,或系统机器组成变更。
另外,作为以上的实施例的组成部分的文件传送服务器,再送服务器,送达确认服务器中的若干个装置也可在同一服务器上,作为多个过程而并行地进行处理。
(第3实施例)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组成,在图1中,标号1表示文件传送服务器,该文件传送服务器针对每个文件传送,送出将接收参数和传送对象文件分割而形成的数据块,标号2-1、2-2、…、2-N分别表示接收客户机,该接收客户机2-1、2-2、…、2-N再次构成传送对象文件,标号3-1,3-2分别表示接收来自接收客户机的再送请求,对已请求的数据进行再送处理的第1,第2再送服务器,标号4-1,4-2分别表示接收来自接收客户机的送达确认的第1,第2送达确认服务器。另外,再送服务器,送达确认服务器可为2台以上,而不限于2台。
下面针对像上述那样构成的文件传送系统,通过图5,对文件传送服务器送出数据的时刻与接收服务器送出再送请求的时刻进行描述。在第1次的数据送出51中,文件传送服务器1依次送出数据块串DB0~DBm。在第2次的数据送出52中,延迟时间S,送出与第1次的数据送出相同的数据块串DB0~DBm。第3次数据送出也同样,进一步延迟时间S,送出与第1次的数据送出相同的数据块串DB0~DBm。其结果是,分别按照时间间隔S,3次送出相同的数据块串DBn(n=0~N)。某个接收客户机2-k在第1次送出中,接收数据块61失败时,在从此刻起的长度为S×2的期间,具有2次的接收相同内容的数据块的机会(62和63)。于是,直至送出数据块61的再送请求80为止,等待(S×2+α),在此期间,在成功接收数据库62,或63的场合,数据库61的再送请求80不送出。在这里,再送请求延迟时间P=S×2和再送请求分散时间D作为接收参数的一部分,为从文件传送服务器传送的数值,α=D×R。在这里,R表示针对每个接收客户机产生的0以上1以下的随机数。或者,还具有下述情况,其中,象在第1实施例中描述的那样,作为输入接收客户机的号码的函数的值而求出。
关于接收再送服务器请求时的动作,以及送达确认服务器接收送达确认时的动作,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文件传送系统相同。
另外,在通过图5进行的以上的描述中,针对数据送出的反复次数为3次的场合进行了描述,但是,即使反复次数为N次,也是同样的。但是,在此场合,P=S×(N-1)。
像上述那样,在该第3实施例中,在反复进行N次的操作,接收相同的数据块失败的场合,送出1次的再送请求,并且可将在(α=D×R)以内的时间连续地发生的接收失败集中为1次的再送请求送出。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果像上述那样采用本发明,第1,可以获得下述文件传送系统,该系统通过针对每个文件传送,传送再送请求发送方地址和送达确认发送方地址,可以用文件传送单位切换送达确认服务器,以及再送请求服务器。
第2,可以获得下述文件传送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针对每个文件传送,传送送达确认分散时间和再送请求分散时间的文件传送服务器,可按照文件传送单位,按照花费与接收客户机的数量相对应的时间的方式,从传送侧指定多个送达确认、以及再送请求的接收累计处理,可同时确保朝向多个接收装置的传送与朝向少数的接收装置的传送的效率。
第3,可以获得下述文件传送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针对每个文件传送,传送多个再送发送方地址和多个送达确认方地址的地址传送服务器,可按照文件传送单位,根据需要在多个装置上使送达确认、以及再送请求的接收累计处理分散地进行,可缩短文件传送处理所要求的时间,并且即使在再送服务器,或送达确认服务器的一部分产生障碍的情况下,可继续地实现进行中的文件传送处理。
第4,可以获得下述文件传送系统,该系统设置有接收客户机,该接收客户机设置再送请求延迟时间与再送请求分散时间,集中地送出多个再送请求,减少上行线路的链接次数,将链接时刻分散,减少上行线路链接成本,以及再送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Claims (21)

1.一种文件传送服务器,该文件传送服务器对于每个文件传送,按照多点传送的方式,发送接收客户机在接收处理中使用的接收参数和传送对象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件传送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其将上述接收参数、或上述传送对象文件分割为1个以上的数据块后送出。
3.一种接收客户机,其特征在于,将通知关于检测到1个以上的数据块的接收失败的内容的再送请求,或通知关于上述传送对象文件全体的接收是否成功,或上述传送对象文件全体的存储是否成功的送达确认,发送给在按照多点传送的方式发送的接收参数中所包括的接收方的地址。
4.一种文件传送系统,由下述装置构成,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件传送服务器,通过下行传送线路,将上述接收参数与上述数据块传送给1个以上的接收客户机;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客户机,通过上行传送线路,送出上述送达确认和上述再送请求;再送服务器,接收上述再送请求,再送数据块;送达确认服务器,接收上述送达确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客户机,其特征在于,其接收作为上述接收方的地址的IP地址、以及端口号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户机,其特征在于,接收作为上述接收方的地址的多个再送请求接收方的地址、或多个送达确认接收方的地址,从上述多个再送请求接收方的地址或送达确认接收方的地址中选择1个,送出再送请求或送达确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户机,其特征在于,从多个再送请求接收方的地址、或多个送达确认接收方的地址中,使用随机数选择1个接收方的地址,送出再送请求、或送达确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户机,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多个再送请求接收方的地址、或送达确认接收方的地址中,使用接收客户机的号码,选择1个接收方的地址,送出再送请求、或送达确认。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户机,其特征在于,在不能够与再送请求接收方的地址、或送达确认接收方的地址链接的场合,选择另一再送请求接收方的地址、或送达确认接收方的地址,送出再送请求、或送达确认。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文件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5、权利要求6、权利要求7、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收客户机。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客户机,其特征在于,使用接收参数所包括的再送请求延迟时间P、再送请求分散时间D及各客户机分别独立生成的数值R(0≤R≤1),通过计算式(P+D×R)确定从检测出数据块的接收失败开始,到送出再送请求为止的等待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户机,其特征在于,使用接收参数所包括的送达确认分散时间D’、各接收客户机分别独立生成的数值R(0≤R≤1),通过计算式(D’×R)确定从传送对象文件的再组成完成,到送出送达确认为止的等待时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客户机,其特征在于,通过随机数确定数值R。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客户机,其特征在于,将数值R作为输入接收客户机的号码的函数的值而求出。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户机,其特征在于,通过1次的上行线路链接,送出在从检测到数据块的接收失败开始,到送出再送请求为止的等待时间之间检测到的因数据块接收失败所造成的再送请求。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文件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1~15所述的接收客户机。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件传送服务器,其特征在于,针对同一传送对象文件,在使送出开始时刻依次延迟S秒(S>0)的同时,反复N次(N为1以上的整数)进行传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文件传送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按照计算式S×(N-1)确定再送请求延迟时间P。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文件传送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对应传送对象的接收客户机数量、再送请求发生频率、或传送时刻,确定再送请求分散时间D。
2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文件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7、18或19所述的文件传送服务器。
21.根据权利要求4、10、16、或20所述的文件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再送服务器,下行传送线路可选择卫星线路或地面线路,该再送服务器仅仅在可使用卫星线路的时间段,进行采用多点传送的方式的再送处理。
CN02801895A 2001-05-31 2002-05-30 文件传送系统,文件传送服务器和接收客户机 Pending CN14634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65112A JP2002359641A (ja) 2001-05-31 2001-05-31 ファイル配信システム、ファイル配信サーバ装置、及び受信クライアント装置
JP165112/2001 2001-05-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3401A true CN1463401A (zh) 2003-12-24

Family

ID=19007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2801895A Pending CN1463401A (zh) 2001-05-31 2002-05-30 文件传送系统,文件传送服务器和接收客户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205071A1 (zh)
EP (1) EP1398705A1 (zh)
JP (1) JP2002359641A (zh)
CN (1) CN1463401A (zh)
WO (1) WO200209763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0390B (zh) * 2004-01-16 2010-06-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数据接收设备和数据接收方法
CN110166838A (zh) * 2019-05-23 2019-08-23 青岛聚看云科技有限公司 广告播放投放控制方法、显示设备及服务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89500B1 (en) * 2003-07-17 2007-10-30 Novell,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liable multicast data transmission
CN100568964C (zh) 2003-02-18 2009-12-09 诺基亚有限公司 图像解码方法
KR100711635B1 (ko) 2003-02-18 2007-04-25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화상 부호화 방법
US7113773B2 (en) * 2003-05-16 2006-09-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iable reception of broadcast/multicast content
US20050201471A1 (en) 2004-02-13 2005-09-15 Nokia Corporation Picture decoding method
US7296205B2 (en) 2004-02-18 2007-11-13 Nokia Corporation Data repair
US20060026503A1 (en) * 2004-07-30 2006-02-02 Wireless Services Corporation Markup document appearance manager
US9124907B2 (en) 2004-10-04 2015-09-01 Nokia Technologies Oy Picture buffering method
FR2877175B1 (fr) * 2004-10-26 2007-01-19 Somfy Sas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dans un reseau comprenant des noeuds filaires et des noeuds non filaires
JP4251207B2 (ja) 2006-04-28 2009-04-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サーバ装置、再接続制御方法、機器装置、再接続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4680860B2 (ja) * 2006-09-29 2011-05-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方法
PL2127183T3 (pl) 2006-12-18 2018-09-28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Wykonanie protokołu kontroli warstwy łącza
US8392593B1 (en) 2007-01-26 2013-03-05 Juniper Networks, Inc. Multiple control channels for multicast replication in a network
BRPI0722125B1 (pt) 2007-10-23 2020-03-03 Interdigital Ce Patent Holdings Método, sistema e aparelho para correção de erro de encaminhamento adaptativo com pedido de repetição automática combinada para multitransmissão confiável em redes de área local sem fio
JP2009217765A (ja) * 2008-03-13 2009-09-24 Hitachi Ltd 複数宛先への同期送信方法、その実施システム及び処理プログラム
US8195758B1 (en) * 2008-10-09 2012-06-05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Control for signal redundancy
US9369516B2 (en) 2009-01-13 2016-06-14 Viasat, Inc. Deltacasting
JP2015039050A (ja) * 2009-12-15 2015-02-26 株式会社東芝 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データ受信装置
JP5292340B2 (ja) * 2010-03-09 2013-09-1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ES2774203T3 (es) 2011-06-14 2020-07-17 Viasat Inc Protocolo de transporte para contenido anticipado
US9407355B1 (en) 2011-10-25 2016-08-02 Viasat Inc. Opportunistic content delivery using delta coding
US8432808B1 (en) 2012-06-15 2013-04-30 Viasat Inc. Opportunistically delayed delivery in a satellite network
CN103605603B (zh) * 2013-10-12 2016-03-02 南京大学 覆盖表约简的方法及系统
CN111092741B (zh) * 2018-10-24 2022-04-29 玲珑视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组播通道进行文件分发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7224A (en) * 1987-08-21 1989-02-21 Naron Steven E Multicast data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5109384A (en) * 1988-11-02 1992-04-28 Tseung Lawrence C N Guaranteed reliable broadcast network
US5151900A (en) * 1991-06-14 1992-09-29 Washington Research Foundation Chaos router system
CA2088753C (en) * 1992-02-04 1999-02-16 Tomoki Osawa Point-to-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network capable of retransmitting a multicast signal
US5553083B1 (en) * 1995-01-19 2000-05-16 Starburst Comm Corp Method for quickly and reliably transmitting frames of data over communications links
JP3537015B2 (ja) * 1996-08-12 2004-06-1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通信方式
JP3545154B2 (ja) * 1997-01-29 2004-07-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配布方法およびデータ配布装置
JPH10341221A (ja) * 1997-06-05 1998-12-22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ファイル伝送システム
JPH1155257A (ja) * 1997-08-06 1999-02-26 Brother Ind Ltd データ配信方法、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及びホスト装置
JP2000032046A (ja) * 1998-07-13 2000-01-28 Ntt Data Corp 通信方法及び装置、通信システム
US6269080B1 (en) * 1999-04-13 2001-07-31 Glenayre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multicast file distribu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US6898204B2 (en) * 2000-04-07 2005-05-24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collision between a plurality of transmitting stations in a frame-bas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333482B2 (en) * 2000-12-22 2008-02-19 Interactive People Unplugged Ab Route optimization technique for mobile IP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0390B (zh) * 2004-01-16 2010-06-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数据接收设备和数据接收方法
CN110166838A (zh) * 2019-05-23 2019-08-23 青岛聚看云科技有限公司 广告播放投放控制方法、显示设备及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2097634A1 (en) 2002-12-05
JP2002359641A (ja) 2002-12-13
US20040205071A1 (en) 2004-10-14
EP1398705A1 (en) 2004-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63401A (zh) 文件传送系统,文件传送服务器和接收客户机
US7310694B2 (en) Reducing information reception delays
US6807578B2 (en) Nack suppression for multicast protocols in mostly one-way networks
US6577599B1 (en) Small-scale reliable multicasting
US5553083A (en) Method for quickly and reliably transmitting frames of data over communications links
US8612617B2 (en) Reliable multicast transport protocol
US6321269B1 (en) Optimized performance for transaction-oriented communications using stream-based network protocols
Sun et al. A gossip-based reliable multicast for large-scale high-throughput applications
Hofmann Enabling group communication in global networks
KR20060120248A (ko) 손실 부분들의 식별 및 재전송
KR101600060B1 (ko) 다중캐스트 네트워크에서 sctp를 위한 프로토콜 부스터
CN101094240A (zh) 流控制传输协议多归属功能的实现方法
WO2004036827A1 (en) Multicast data transfer
US738597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iable multicast distribution
CN1299203A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中的共享数据传递方法
JP2002064589A (ja) 応答集中回避方法
KR100240645B1 (ko) 멀티캐스트 통신의 패킷 오류 제어기 및 이를 이용한패킷 오류제어 방법
CN101207617A (zh) 网络储存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005336A (zh) 一种适合卫星网络的自适应拥塞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1018106A (zh) 一种在维护终端与后台设备之间进行大数据量安全传送的方法
CN1956421A (zh) Web服务消息可靠传递方法
US20040148422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hat can improve throughput
JP2002169738A (ja) ファイル配信方法
CN1494289A (zh) 在媒体网关控制协议中实现事务传输控制的方法
CN1181653C (zh) 一种网络交换设备有效获得回应报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