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52747A - 即时消息传送帐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即时消息传送帐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52747A
CN1452747A CN00819519A CN00819519A CN1452747A CN 1452747 A CN1452747 A CN 1452747A CN 00819519 A CN00819519 A CN 00819519A CN 00819519 A CN00819519 A CN 00819519A CN 1452747 A CN1452747 A CN 1452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ent
server
message
user
client 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19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5277C (zh
Inventor
丹尼斯·门迪奥拉·布赖恩·施洛特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kka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kka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kka Pte Ltd filed Critical Chikka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452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2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52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527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6Message adaptation to terminal or network requirements
    • H04L51/066Format adaptation, e.g. format conversion or compre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 Distillation Of Fermentation Liquor, Processing Of Alcohols, Vinegar And Beer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Meter Arrangement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多个具有相同或不同类型IM应用程序的客户机之间的一个即时消息传送系统与一种即时消息传送方法。该IM系统包括多个具有下述类型客户机应用程序的客户机:一个基于PC的即时消息传送客户机应用程序(101、301);一个构成GSM网络部件的GSM设备(104、303);一个基于互联网浏览器的客户机应用程序(201、305)以及一个基于电子邮件的客户机应用程序(208、307)。包括一个IM服务器(143、217、311)的一台IM系统主机(141、211、316)经由直接电子链接或互联网(117、213、309)被有选择地连接到每个客户机,并向客户机提供一个规定的功能范围。这个功能包括发送一个IM、接收一个IM、以及对于以一个客户机为其成员或未来成员的一组客户机,识别其中哪一个在线。每个客户机具有惟一的标识符以便经由互联网(117、213、309)能对其访问,对它所有能够访问该IM服务器(143、217、311)的客户机类型,每个客户机在该IM主机/客户机中具有一个单一帐户。该帐户用那个客户机的所有客户机类型共有的一个惟一识别号码(“UIN”)识别,一个客户机的每个客户机类型的每个惟一标识符与该特定客户机的UIN匹配。

Description

即时消息传送帐户系统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即时消息传送系统与一种管理多个不同客户机及设备的方法。这些不同客户机或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一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移动电话、一个基于个人计算机的客户应用程序、一个基于互联网浏览器的客户机以及一个电子邮件客户机应用程序。
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文字另有需要,单词“包含”或其变体“(它)包含”或“由……构成”应被理解为暗示包括规定的一个整体或一组整体,但并不排除任何其他整体或一组整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各部门越来越多地将互联网与电子邮件用作一种通信媒体,即时消息传送(IM)系统近来已变得非常普遍。随着互联网使用遍及国内市场各个领域以及被较年轻的、有计算机文化的几代人用作它们自己的社交工具,就提出了在同时连接到互联网的两方或多方之间交换自发、“瞬时”消息的需求。使用传统电子邮件系统尚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所以,产生了IM系统作为对电子邮件的替代或辅助。
IM情况下的“瞬时”意味着不需提示消息处理服务器就能够接收消息的能力。这与互联网用户发送与接收通常电子邮件的方法相反。
为了用流行的、基于个人计算机的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如EudoraTM或Microsoft OutlookTM)来发送与接收电子邮件,可以采用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以及邮局协议(POP)。采用POP需要邮件的收件人去询问或提示一台它已成为其用户的电子邮件服务器将消息下载到该用户的个人计算机(PC)或任何其他与互联网相连的设备。
一个用户利用SMTP将电子邮件消息从该用户PC中的电子邮件PC客户机应用程序(如EudoraTM、Microsoft OutlookTM)发送到一个它已成为其用户的邮件服务器。然后,该邮件服务器或SMTP服务器经由该互联网将该消息转发到期望收件人的邮件服务器。
即时消息传送系统以与电子邮件不同的方式工作,即使需要用户操作也只需要最少的操作。消息从一个发送人客户机应用程序(通常是从一个基于PC的IM客户机应用程序)经由一个IM服务器转发到该预期接收人的客户机应用程序,或者直接转发到该接收人的客户机,从消息由该发送人发送的时间或由该IM系统接收的时间看几乎是“实时”的——所以认为是“即时”的。为了使消息达到它的预期接收人并不需要询问,这更多地反映出信息的一种“压入”技术,而不是“弹出”技术。市场上一些流行IM系统的例子可以包括AOL的AIMTM与ICQTM
大多数IM系统的特征是,一个客户机用户能够设置通常被称为“伙伴”的、或者彼此之间可以瞬时交换消息的朋友或同事的网络。在大多数基于PC的客户机应用程序中,一个IM发送人必须由能够从该发送人接收消息的接收人(两者彼此被认为是“伙伴”)授权。在这种情况下,一次授权是由明确指令该IM服务器允许从特定发送人接收消息的一个用户完成的。
在某些IM系统中,用户被包括到一份伙伴名单内不需要授权。这就意味着即时消息可以在现有用户之间自由发送,一个目标用户可以被添加到用户的一份特定伙伴名单,而那个用户不需要明确允许该目标用户被包括在内。
用户也可以要求授权以便使它们能被其他用户查明为“在线”。IM情况下的“在线”意味着一个客户机用户被连接到互联网,或者能够在一个特定时刻接收即时消息。能够确定用户的一组伙伴中哪一个在线是IM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然而,现有IM系统能够确定某些类型的客户机用户是否实际在线的程度是有限的。
当前IM系统的另一个局限是,某些系统没有被设计得能够与特定类型的客户机应用程序或不同IM系统互相连接。举例来说,其他的客户机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互联网上基于电子邮件的应用程序(如EudoraTM与Microsoft OutlookTM)以及基于浏览器的客户机应用程序(如InternetExplorerTM与NetscapeTM),也包括连接到一个GSM网络的设备,譬如移动电话。
GSM网络具有它们自己的、在不同用户之间交流短文本消息的IM系统形式,被称为“短消息服务”(SMS)。对于SMS,一个“短消息服务中心”(SMSC)提供一个服务器,客户机用户发送与接收的所有SMS消息都通过它处理。这些消息都很短,通常长度限于160个字符,而且在GSM网络用户之间发送,SMSC采用预期接收人的GSM移动号码来处理消息以便递送到正确的目的地。在该SMS协议下,发送人的文本消息最初被用蜂窝电话网络发送到该SMSC服务器。然后,SMSC储存消息,并当预期接收人被识别为在蜂窝小区内活动时,再根据正常的GSM协议将它分配给预期接收人以供下载。
SMS消息传送通常只在明确成为其用户的GSM客户机之间提供,然而,借助SMSC服务器,可以采用一个取决于该特定GSM电话与网络制造商的特殊协议连接到互联网。譬如,NokiaTM(诺基亚)就采用计算机接口消息分布协议第二版(CIMD2)。
即使在那些允许连接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客户机应用程序的IM系统中,也只是为每个不同客户机类型生成不同的帐户,或者一个客户机类型被当作主IM客户机,而其他客户机类型被当作终端设备,它们只被告知已将一个IM发送到该发送人的相应主IM客户机。其原因在于,最初开发的IM系统(如ICQTM)有很强的针对性,以至于提供该IM系统功能的大多数智能都驻留在该PC客户机应用程序之中。因此,其他客户机类型被认为与主要客户机应用程序有相当大的不同,而且如果提供双向连接,即能对接收到的消息发送一个回复,那么就需要每个不同客户机类型有一个单独的帐户或服务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为多个不同客户机类型运行单个帐户的即时消息传送,而不管哪个客户机类型最初发出该消息,也不管哪个客户机在它所有客户机类型之间提供了双向连接以及基本上相同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即时消息传送系统,它包含:
多个具有相同或不同类型IM客户机应用程序的客户机;
一个经由计算机网络被有选择地连接到每个上述客户机、并为上述客户机提供规定功能范围的IM服务器;
每个客户机类型具有一个能够经由上述计算机网络对其进行访问的惟一标识符;以及
每个客户机在上述IM服务器中具有一个供它所有能访问上述IM服务器的客户机类型使用的单个帐户;
其中上述帐户用那个客户机的所有客户机类型共有的一个惟一识别号码识别;
而且,其中一个上述客户机的每个客户机类型的每个上述惟一标识符与该特定客户机的上述惟一识别号码匹配。
最好,上述客户机类型包括经由如下途经连接到该计算机网络的客户机:
(i)一个基于PC的即时消息传送客户机应用程序;
(ii)GSM网络中的一个GSM设备;
(iii)一个基于互联网浏览器的客户机应用程序;或
(iv)一个基于电子邮件的客户机应用程序。
最好,上述规定功能范围包括:
(i)从一个客户机向另一个客户机发送一个文本消息;
(ii)从一个客户机将一个文本消息接收到到另一个客户机;
(iii)在以一个客户机为其一个成员或未来成员的一组客户机中,识别哪些成员当前已被连接到该计算机网络,或者可能已被如此连接。
最好,上述计算机网络是互联网和/或任何直接的或电子的链接。
最好,经由该GSM网络连接到该计算机网络的上述客户机类型具有SMS能力,并最初经由一个SMSC服务器连接以便控制与管理它们之间的上述SMS,而且其中上述SMSC服务器经由上述计算机网络被直接连接到上述IM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具有相同或不同类型IM应用程序的、借助一个计算机网络有选择地与一个IM服务器互联的客户机之间的即时消息传送方法,由此每个客户机类型具有一个惟一标识符以便能经由该计算机网络对其访问,该方法由如下步骤构成:
为可以访问该IM服务器的每个客户机的所有客户机类型提供一个该IM服务器中的单一帐户;
通过那个客户机的所有客户机类型共有的一个惟一识别号码来识别该帐户;
使那个客户机的每个客户机类型的每个惟一标识符与它的上述惟一识别号码匹配。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对一个具体方式的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该说明参考所附例图进行。其中:
图1是一幅示意方框图,表示基于PC的客户机应用程序以及GSM设备客户机应用程序被连接到该IM服务器的IM系统的实施例;
图2是一幅与图1类似的示意方框图,但表示基于互联网浏览器以及基于电子邮件的客户机应用程序被连接到该IM服务器的IM系统的
实施例;
图3是一幅示意方框图,表示按照该特定客户机类型将一个消息发送到该IM服务器的4种不同方法;以及
图4是一幅与图3类似的方框图,但表示按照该特定客户机类型能够从该IM服务器接收一个消息的4种不同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该方式的希望实施例针对一个即时消息传送(IM)系统与一种即时消息传送方法,由此该IM系统包括一个IM服务器,许多用户或客户机可以经由互联网或直接电子链接并采用任何一种或全部下述终端或设备有选择地与它连接:GSM移动客户机、一台基于PC的客户机、一台互联网浏览器客户机以及一台电子邮件客户机。利用具有驻留在该IM服务器内的基本启动功能的IM系统,并利用用户的一个单一的惟一识别号码(UIN),就能基本上做到这一点,而不管那个用户访问该IM服务器所用的设备或客户机类型。
该IM系统的基本功能(即它能代表该用户采取的基本操作)包括发送与接收即时消息以及检测“在线”用户,即检测是否已被连接到互联网,或者在那个特定时刻或那个特定时刻附近是否能够被即时消息访问。用户也指该IM系统中的“伙伴”。由于互联网与GSM网络的稳定性尚非完美无缺以及该GSM用户的移动性等原因,所以不能绝对保证用户实际在线或者即时消息传送能在一个给定时刻抵达用户。然而,关于一个用户由于下面将要详细说明的该IM系统采取的某些操作而在一个给定时刻可能变得可达或不可达,本方式预计能提供一个合理的设想。
该IM服务器系统是这样设计的,如果访问该IM服务器的客户机的特定设备触发或指示进行任何前述基本操作,它就会采取前述基本操作。当该客户机设备向该IM服务器发送一个电子提示符或命令时就会产生该触发作用。一个GSM设备会通过向该IM服务器发送一个SMS消息来进行触发,一个电子邮件客户机会向该IM服务器发送一份电子邮件来进行触发,一个浏览器客户机会经由万微网向该IM服务器发送指令或命令来进行触发,而一个基于PC的应用程序会经由一个电子或互联网链接向该IM服务器发送命令来进行触发。被递送的信息格式(如实际消息或关于谁已经在线的通报)必然取决于该设备类型。譬如,对一个GSM设备,该格式将是SMS格式,对一份电子邮件,它将是电子邮件格式,而对一台浏览器客户机,它将是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格式。
现在说明对各种客户机类型该基本功能如何运行,一开始先参考图1与图2。
首先论述采用一个基于PC的客户机应用程序的即时消息传送,如图1所示,一个IM用户的基于互联网的PC应用程序101作为一个程序驻留在该用户的PC内。该程序利用两个不同的“弹出”子窗口提供发送与接收一个消息以及在线伙伴通报的各种功能:一个发送与接收消息子窗口102以及一个在线伙伴子窗口103。
发送与接收消息子窗口102包含一个“From”(发自)标题111用来识别原始发送该消息的客户机的UIN、一个“To”(发往)标题113用来识别该消息指定地或目的地的客户机的UIN以及一个消息内容空间115用来显示该发出或收到的即时消息文本。在该实际PC应用程序中,如果双击该接收人姓名(该伙伴)的计算机图标,那么实际上可以自动生成这个消息,该发送人的UIN与该接收人的UIN会被自动包括在该消息之中。
为了进行消息传送,该IM系统具有一个中央主机141,它包括一个含有启动功能的IM服务器143与一个互相发送即时消息的用户的UIN数据库145,该启动功能被不断储存并更新。因此,各种IM用户的PC应用程序101与IM系统主机143之间的通信通过互联网117与这些用户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119进行。
从基于PC的客户机应用程序发送消息首先需要用户101经由该用户的ISP119被在线连接到互联网117,并从该用户客户机应用程序中提供的、指定该应用程序有效功能的菜单中选择“send message”(发送消息)选项。然后,该用户需要在发送与接收消息子窗口102中提供的消息内容空间115内输入消息,并在“To”标题113内借助该目标接收人的UIN或他的代理(譬如他的“伙伴”姓名)来指定该目标接收人。该程序被设计得能自动在“From”标题111中显示该用户的UIN,这是因为该用户选择了“send message”选项,所以该用户被认为是发送人。
该程序被设计得能向该用户提供一个可视的通报来说明消息已经被从该菜单中选择“read message”(阅读消息)选项的用户接收,所以能够被他阅读。选择了该选项后,便显示出发送与接收消息子窗口102,其中“From”标题表示该消息发送人的UIN,“To”标题表示该接收人(该用户)的UIN。
在线伙伴通报子窗口103分为两半:上半部分121与下半部分123。上半部分121具有一个标记为“online”(在线)的标题121a与一个列写所有事先定义的在线伙伴UIN的空间121b。下半部分123具有一个标记为“offline”(离线)的标题123a与一个列写该用户的所有其余离线伙伴UIN的空间123b。在该PC应用程序中这一消息的实际表示方法可以略有不同,这取决于该用户的喜好以及应用程序图形用户界面(GUI)的不断变化的设计。但是,给出的基本消息相同。
在一个基于PC的IM客户机应用程序中,这些功能的提供与子窗口的设计在技术上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本发明的另一些方式可以用不同类型的可视通报来实现同样的基本功能,譬如变化的颜色或识别特定用户或伙伴的弹出式图标清单。
关于在一个基于GSM的客户机中提供这些相同功能,则需要提供采用GSM网络中所用的现有SMS系统的一种必然不同的设计。在基于GSM的客户机中,一个GSM设备104(譬如一部移动电话)是终端或设备,这一设备的用户作为该GSM网络的一个用户来对其操作,该网络中用户之间的长途通信通过部署得能生成一个蜂窝网络的GSM蜂窝站点108进行无线传输。
GSM网络中的一个用户对用户的SMS消息包括一个信息包105,该信息包包含该发送人的数字地址(该发送人的GSM移动电话号码)131、该目标接收人的数字地址(通常为该接收人的GSM移动电话号码)132、将要处理消息的SMSC服务器的GSM移动号码133以及一个多达160字符的消息134。
GSM网络包括一个控制与管理用户之间所有SMS消息传输的SMSC服务器109。SMSC服务器109包括一个所有SMS用户的数据库,并储存用户发送的SMS信息包105以便当接收人的GSM设备被接通并位于一个蜂窝小区之内时供目标接收人随后下载。
在本实施例中,该IM系统主机141经由互联网117被直接连接到SMSC服务器109。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SMSC服务器可以经由直接电子链接来连接。在这种方法下,消息或短消息可以经由直接电子电路或数据线通过互联网从IM服务器143被发送到SMSC服务器109,以供随后递送到该GSM网络中的SMS用户。短消息在IM服务器143与SMSC服务器109之间利用该GSM网络的消息协议发送与接收。在本方式中,所用的特定协议是CIMD2。但是该系统可以支持其他协议,譬如简单消息页面调度协议(SMPP)。
从GSM移动设备104向一个IM系统用户发送消息的实现方法是在该GSM设备中输入一个SMS消息134并指定该目标接收人的数字地址132。该实际输入步骤是特别针对该GSM设备制造商的。
重要的是,该接收人的数字地址是数字访问代码(由该GSM载体定义)与该目标接收人的UIN的组合。该访问代码特别针对该GSM载体,并被用来向SMSC服务器109表明该SMS将要被转发到IM服务器143。
GSM设备104就像它接收通常SMS消息一样从GSM网络的SMSC服务器109接收消息。一个GSM客户机从该IM系统主机141接收到的SMS消息由一个其“reply to”(回复到)或“From”地址111包括一个访问代码加上该用户UIN的IM用户发送。
该IM系统被设计得能借助带有在线伙伴信息在内的SMS消息向GSM客户机提供在线伙伴通报。IM服务器143在被一个GSM客户机触发时向GSM客户机104发送这些消息。根据该用户的规定,这个消息的触发可以自动或者手动。
如图1所示,手动触发器是由一个GSM设备104的用户发送一个SMS消息106来实现的,消息106中带有发给一个IM服务器143的规定SMS命令。这个SMS消息106的信息包将包括该IM服务器的UIN135以及规定的“who is online command”(“谁在线”命令)。IM服务器143是这样设计的,当它从SMSC服务器109接收这个带有“who is onlinecommand”的SMS消息时,它将向该消息的发送人发回一个SMS消息或者一系列SMS消息107来通报或者列出该发送人的那些在线伙伴的UIN以及假名(如果已经输入的话)。因此,这个SMS消息107的信息包将包括该GSM客户机用户的UIN137以及在线伙伴清单138。
在自动触发的情况下,该IM服务器是这样设计的,当该IM服务器检测到一个特定的用户或一组用户(伙伴)已经在线或者其在线状态变化时,它向该特定GSM客户机发送一个SMS通报来说明它们是否在线。因此,采用自动触发不需要该GSM用户作出提示。
现在讨论一个基于互联网浏览器的客户机应用程序,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连同互联网浏览器(譬如NetscapeTM与Microsoft InternetExplorerTM)驻留在该用户的PC中,通过访问一个HTML文件形式的万维网页202就可以启动该应用程序,在该页面中可以输入关于各种功能的信息。万维网页202能够以该IM系统的中央主机211作为主机,从而可被基于浏览器的客户机201经由互联网213或该用户的ISP访问,或者与中央主机211的IM服务器217有直接连接。另一种方法是,该万维网页能够以基于浏览器的客户机应用程序201与IM服务器217均能经由互联网213访问的另一个服务器(未画)作为主机。
本实施例中万维网页202的格式被设计得可以提供一个接收人的标题域219,在其中可以输入该消息的预期接收人的UIN,其下方提供一个消息内容空间221。该页面的下半部分包括3个按键:一个发送键223用以启动已输入到消息内容空间221中的消息的发送、一个接收键225用以在被通知时下载接收到的消息以及一个在线伙伴通报键227用以检索已从IM服务器217连接在线以供观察的伙伴的一份清单。
从互联网浏览器发送消息的实现方法是,在该万维网页上提供的消息内容空间221中输入一个文本消息,在接收人标题域219中指定该目标接收人的UIN,并点击发送键223。该系统还被设计得能使该用户采用另一种方法,也就是使用一个伙伴姓名,该姓名是UIN以该消息的特定接收人为目标的一个代理。
在接收到消息已被发送给该特定用户的通报后,可以通过点击该万维网页上的接收键225来下载接收到的消息。这个通报可以通过如同对基于PC的应用程序所讨论的各种可视手段来提供。点击接收键225,一个HTML消息文件229就被从IM服务器217下载以供该基于浏览器的客户机阅读。HTML消息文件229包含一个带有该发送人UIN或该代理伙伴姓名的“message from”(消息来自)标题231、一个消息内容空间233以及一个回复键235以便该接收人在希望时发送一个回复。这将会触发生成该接收人的UIN或伙伴姓名被自动输入的另一个万维网页202。
在线伙伴通报是通过点击万维网页上的在线伙伴通报键227来实现的。这将会触发IM服务器217发送一个HTML文件203,该文件表明由与中央主机211关联的UIN数据库237所确定的该特别用户的伙伴中当前哪些在线。
但是应当注意,在万维网页上生成可执行的内容,就能够自动操作这里描述的某些功能,譬如接收消息与在线伙伴通报,而不必手动按下任何键。因此,可以说消息几乎被实时接收。
至于基于电子邮件的客户机应用程序208,它仍然驻留在该用户的PC内的电子邮件应用程序(譬如EudoraTM或Microsoft OutlookTM)中,并经由互联网213与该用户的ISP209被连接到IM服务器217。在该特定电子邮件应用程序的标准电子邮件格式之内可以实现各种功能,譬如发送一个消息、接收一个消息以及伙伴通报。
经由IM服务器217从基于电子邮件的应用程序向客户机发送一个消息的格式由电子邮件消息204显示,其中一个“From”标题地址域241指定原始发送该即时消息的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一个“To”标题地址域243指定该消息的目标接收人在IM服务器217中的电子邮件地址,而且还提供一个消息内容空间245以供输入消息。
从IM服务器217接收一个消息并送到该基于电子邮件的客户机所用的格式如电子邮件消息205所示,其中一个“From”标题地址域247指定该消息的发送人在IM服务器217中的电子邮件地址,一个“To”标题地址域249指定该消息的目标接收人的电子邮件地址,以及一个存放消息内容的消息内容空间251。
从一个电子邮件客户机发送消息的实现方法只是向一个包括UIN以及IM服务器217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的地址发送一个电子邮件消息204,以使该IM服务器可以通过互联网213访问该电子邮件。
关于向基于电子邮件的客户机应用程序208递送消息的方法,则是由IM服务器217将它从其他客户机接收到的即时消息转换为标准电子邮件形式205,然后将它们发送到该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一个UIN被选配给该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所以在该IM系统内,接收发送给具有那个UIN的接收人的消息就是通过该用户的基于电子邮件的客户机应用程序来接收标准电子邮件。
在线伙伴通报是由IM服务器217向该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发送电子邮件消息来实现的。该电子邮件消息的触发器可以按该用户规定为自动或手动。
如图2所示,手动触发器是由该基于电子邮件的客户机生成一个电子邮件消息206来实现的,该电子邮件消息的格式包括一个“From”标题地址域253来指定原始发出该伙伴通报请求的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一个“To”标题地址域255来指定IM服务器217内作出这种伙伴通报请求的电子邮件地址,以及一个消息内容空间257以供输入请求获得一份在线伙伴清单的必要命令。带有该命令的消息可以包括在该电子邮件消息的“主题”部分或“主体”部分。
类似地,由IM服务器217发送的在线伙伴通报消息是一个电子邮件消息207,包括一个“From”标题地址域259来指定IM服务器217内处理这种伙伴通报请求的电子邮件地址,一个“To”标题地址域261来指定作出该请求的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以及一个消息内容空间263列出从中央主机211的UIN数据库237所得到的该用户的在线伙伴。
重要的是应当认识到,中央主机141与211的设计能按照该用户的规定使该用户通过上述客户机应用程序的任何组合来发送与接收消息或在线伙伴通报。
按上面的叙述,可以获得该单一帐户系统的方法是:
(i)将该IM系统的基本功能集中到该服务器系统;以及
(ii)该系统将UIN选配给或分配给可能经由不同客户机设备访问该IM服务器系统的用户。
对于后者,有两个设计方面的考虑对该IM系统结构非常关键:采用单个UIN来识别一个用户而不考虑访问设备以及将那个惟一的UIN选配给每个设备类型。
正如所说的那样,本实施例的IM系统允许该用户采用任何下述设备来访问它们的帐户:基于PC的客户机应用程序、GSM客户机、互联网浏览器客户机以及电子邮件客户机。不管访问类型如何,该IM服务器可以识别该用户,并相应地将它们选配给它们的特定UIN。从此之后,该用户就可以访问该IM系统的基本功能。而且,该用户能够发送与接收即时消息并接收在线伙伴通报。
现在参看图3与图4对每个用户应用程序说明该IM服务器使UIN与设备及用户匹配的方法。
首先看一个基于PC的客户机应用程序301,如图3所示,当该用户经由互联网309与它们的ISP 310来运行它们的PC应用程序时,就会出现下述两个情况中的一种:该用户所连接的IM服务器311(IM系统主机316内实际上运行多个服务器)自动识别该用户;或者该用户所连接的IM服务器311提示该用户手动输入它们的UIN以及密码。
这前一种情况适用于本实施例中基于PC的客户机的“single user”(单用户)形式,因而该用户所连接的IM服务器311通过接收由该PC应用程序储存在存储器中的该用户的UIN来识别该用户。
这后一种情况适用于基于PC的客户机的“multiple user”(多用户)形式,因而该用户必须按指令来输入它们的UIN及密码,以便被它所连接的IM服务器311识别。
如图4所示,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会将IM服务器311接收到的、给该用户的任何已有的或新的消息通报到该用户。这些消息402可以由该用户直接从客户机应用程序301下载或阅读。该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客户机应用程序301发送消息302。最后,通过图标与详细清单用可视方法获得在线伙伴通报。
对于GSM设备303提供的一个GSM客户机应用程序,与SMSC服务器312经由一个GSM蜂窝站点313以及直接电子链接或互联网309相连的IM服务器311为该用户的(惟一)GSM移动电话号码选配它们的UIN。当该用户第一次用他的GSM设备注册时,本实施例的IM系统实际上采用(国家代码)+(区域代码或GSM载体代码)+(移动电话号码)来构成该用户的UIN。由于所有SMS消息都包括该用户的GSM移动号码,所以选配是直接而简单的。
IM服务器311为该GSM客户机接收的消息被直接发送到该GSM网络的SMSC服务器312。当该GSM网络检测到它们的GSM设备303可以接收消息时,该GSM客户机用户便最终接收到这些消息404。将一个访问代码(如该GSM载体所定义)附加到该接收人的UIN来构成该地址,该GSM客户机就可以通过SMS向IM用户发送消息304。在线伙伴通报是通过发送到该用户的GSM设备的SMS消息来实现的。
在采用一个互联网浏览器客户机305的情况下,当该用户登录,而且该用户的“cookie”(甜点)在整个会话中被跟踪时,该用户经由互联网309以及该用户的ISP314所连接的IM服务器311会识别该浏览器客户机用户。每次用户提示该IM服务器时,IM服务器311都检查所有用户的“cookie”。这就是该用户在整个会话中被跟踪的情况。一个“cookie”是运行该万维网浏览器的PC中驻留的一个数据文件,它包括基于该用户先前活动的消息,而且还能允许该IM服务器来识别该用户。对于那个会话过程,能识别该浏览器客户机用户的一个“cookie”与那个用户的UIN关联。一旦登录,就会将该用户所连接的IM服务器311接收到的所有消息通报到该用户。这些消息406以HTML格式下载。
该用户在万维网页306中输入一个消息就可以发送该消息,然后提示它所连接的IM服务器311捕捉该消息。在线伙伴通报是通过提示IM服务器311经由互联网309以HTML格式来发送这个消息的方法实现的。而且,在一个万维网页内生成可执行内容,就能够接收消息并被自动接收到在线伙伴通报,而不需要手动提示IM服务器。
对于一个电子邮件客户机应用程序307,它经由互联网309以及该用户的ISP315所连接的IM服务器311通过它的电子邮件地址来识别该电子邮件客户机用户。一个UIN始终与这个电子邮件地址匹配。该客户机所连接的IM服务器311在该服务器接收即时消息408时,自动为这个用户将即时消息408发送到匹配的电子邮件地址。
该用户只要向地址发送一个电子邮件消息308就可以向IM用户发送一个消息,该地址包括IM服务器311经由互联网与之关联的、或者可以对其访问的URL,再附加该接收人的UIN。这个用户发送的一个即时消息被认为是源自具有该UIN的用户,但不一定是那个用户的电子邮件。
在图3与图4的所示的具体示例中,每个客户机应用程序301、303、305与307属于这一个用户,他具有对他所有应用程序共同的UIN‘639189336647’。现在要试图将一个即时消息发送给具有UIN‘639185556666’的用户。各种客户机应用程序以适合它们特定客户机类型的方法来为该消息的目标接收人寻址。基于PC以及基于浏览器的客户机应用程序仅仅是直接将该消息送到该目标接收人的UIN。但是,GSM客户机需要将由SMSC服务器312分配给该IM服务器的访问代码(在本例中是‘373’)附加到该目标接收人的UIN起始处以便通过该GSM网络拨出号码。基于电子邮件的客户机将该消息送到IM服务器311中URL的UIN地址,在这个情况下是‘639185556666@chikka.com’。
然后,该消息被从该客户机应用程序通过互联网309发出,如箭头317所示到达IM系统主机316中的IM服务器311。
接收的情形是,系统316通过访问UIN用户消息数据库318来处理该消息。因而,该目标接收人的用户状态得以确定,可供那个用户根据储存在UIN数据库318中的用户设定值来访问的该客户机设备也被认定,从而确保有指向该接收人的选定客户机设备的正确消息路径。
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经IM服务器311处理的该消息的目标接收人是具有UIN‘639189336647’的用户,发送人是具有UIN‘639185556666’的用户。为将该消息传送到选定客户机设备(在本例中是所有客户机应用程序301、303、305与307)而选定的IM服务器311采用为该用户寻址的、该特定客户机类型的适当格式的UIN,按照箭头319所示经由互联网309将该消息发送到各个客户机应用程序。在基于PC以及基于浏览器的客户机应用程序情况中,这就是UIN本身。在GSM应用程序情况中,它实际上就是该目标接收人的电话号码,在本例中的任何情况下这就是UIN。在基于电子邮件的客户机情况下,它就是该目标接收人的电子邮件地址。在本例中,IM服务器311认为,它的基于电子邮件的应用程序所使用的该目标接收人的UIN‘639189336647’对应于‘dennis@company.com’。
应当注意,在所有情况下,为了处理对它们寻址或起源于它们的即时消息,该用户的UIN是该用户的主要标识符。这个UIN与每个设备的惟一标识符间的一对一匹配关系构成了该IM系统中单一帐户系统的基础。
采用一个如同UIN这样的数字的关键原因是速度。这在实现由GSM设备进行即时消息快速传输时特别有用。为了对GSM设备用户接收到的一个IM消息作出响应,该发送人所需要做的只是点击该回复键,于是该发送人的UIN就被自动输入到该GSM设备的“reply to”地址。
而且,由该GSM设备用户发送原始消息也同样变得容易与迅速。该用户需要作的一切只是在“send to”(发送到)地址中输入要附加到该GSM载体访问代码后的该预期接收人的UIN。这个组合访问代码-UIN实际上可以被储存在大部分GSM设备的地址簿中,从而有利于迅速检索地址与传输消息。
应当认识到,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该特殊方式以及这里描述的它的实施例。因此,那些并不超过一般通用知识的对该实施例的变更与改进不会被认为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

Claims (8)

1、一个即时消息传送系统,包含:
多个具有相同或不同类型的IM客户机应用程序的客户机;
一个可经由一个计算机网络有选择地连接到每个上述客户机、并为上述客户机提供规定功能范围的IM服务器;
每个客户机类型具有一个能允许经由上述计算机网络对其访问的惟一标识符;以及
每个客户机在上述IM服务器上具有一个适用于它的所有能够访问上述IM服务器的客户机类型的一个单一帐户;
其中上述帐户由那个用户的所有客户机类型共有的一个惟一识别号码识别;
而且其中一个上述客户机的每种客户机类型的每个上述惟一标识符都与该特定客户机的上述惟一识别号码匹配。
2、一个如同权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即时消息传送系统,其中上述客户机类型包括经由下述途经连接到该计算机网络的客户机:
(i)一个基于PC的即时消息传送客户机应用程序;
(ii)GSM网络中的一个GSM设备;
(iii)一个基于互联网浏览器的客户机应用程序;或
(iv)一个基于电子邮件的客户机应用程序。
3、一个如同权利要求1或2中所要求的即时消息传送系统,其中上述规定功能范围包括:
(i)从一个客户机向另一个客户机发送一个文本消息;
(ii)从一个客户机将一个文本消息接收到另一个客户机;
(iii)对以一个客户机为其成员或未来成员的一组客户机,识别其中哪些成员当前已被连接到该计算机网络或者可能已如此连接。
4、一个如同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款所要求的即时消息传送系统,其中上述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互联网或者计算机与其他电子设备的直接电子链接。
5、一个如同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款所要求的即时消息传送系统,其中经由该GSM网络连接到该计算机网络的上述客户机类型具有SMS能力,并在最初经由一个SMSC服务器连接以便控制与管理它们之间的上述SMS,而且其中上述SMSC服务器经由上述计算机网络被直接连接到上述IM服务器。
6、一种多个客户机之间的即时消息传送方法,这些客户机具有相同或不同类型的IM应用程序,并借助一个计算机网络有选择地被连接到一个IM服务器,从而每个客户机类型具有一个能经由该计算机网络对其访问的惟一标识符,该方法由如下步骤构成:
为可以访问该IM服务器的每个客户机的所有客户机类型提供一个该IM服务器中的单一帐户;
用那个客户机的所有客户机类型共有的一个惟一识别号码来识别该帐户;
使那个客户机的每个客户机类型的每个惟一标识符与它的上述惟一识别号码匹配。
7、一个基本如同于此专门参考所附例图所描述的即时消息传送系统。
8、一种具有相同或不同类型IM应用程序的多个客户机之间的、基本如同于此参考所附例图所描述的即时消息传送方法。
CNB008195196A 2000-05-10 2000-05-10 即时消息传送帐户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11952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SG2000/000068 WO2001086471A1 (en) 2000-05-10 2000-05-10 Instant messaging account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2747A true CN1452747A (zh) 2003-10-29
CN1195277C CN1195277C (zh) 2005-03-30

Family

ID=20428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195196A Expired - Lifetime CN1195277C (zh) 2000-05-10 2000-05-10 即时消息传送帐户系统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1305725B1 (zh)
CN (1) CN1195277C (zh)
AT (1) ATE352816T1 (zh)
AU (1) AU4638000A (zh)
DE (1) DE60033191T2 (zh)
ES (1) ES2282108T3 (zh)
GB (1) GB2378088B (zh)
HK (1) HK1060193A1 (zh)
WO (1) WO200108647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1671C (zh) * 2003-11-06 2007-04-1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多个即时消息传递登录会话的方法和系统
CN100373894C (zh) * 2004-07-09 2008-03-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网络中即时通讯的路由方法
CN100384186C (zh) * 2005-03-02 2008-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个账号同时在一个客户端上实现imps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00438432C (zh) * 2005-04-20 2008-11-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多个即时通信账户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72189B (zh) * 2006-05-10 2010-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互通服务器、即时消息与移动电子邮件互通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38636A1 (en) * 2001-10-31 2003-05-08 Followap Inc. Multimedia instan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O2004017607A1 (de) * 2002-07-17 2004-02-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atenkommunikationssystem sowie datenkommunikationsverfahren mit vorausschauender ermittlung der verfügbarkeit von kommunikationspartnern
AU2002950502A0 (en) * 2002-07-31 2002-09-12 E-Clips Intelligent Agent Technologies Pty Ltd Animated messaging
US7249161B2 (en) 2002-12-27 2007-07-2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instant messaging transactions between disparate service provid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4196B1 (en) * 1998-03-20 2002-11-19 Advanced Web Solutions Internet messag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in computer networks
WO2000016209A1 (en) * 1998-09-15 2000-03-23 Local2Me.Com, Inc. Dynamic matchingtm of users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1671C (zh) * 2003-11-06 2007-04-18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多个即时消息传递登录会话的方法和系统
CN100373894C (zh) * 2004-07-09 2008-03-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网络中即时通讯的路由方法
CN100384186C (zh) * 2005-03-02 2008-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个账号同时在一个客户端上实现imps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00438432C (zh) * 2005-04-20 2008-11-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多个即时通信账户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72189B (zh) * 2006-05-10 2010-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互通服务器、即时消息与移动电子邮件互通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4638000A (en) 2001-11-20
EP1305725A1 (en) 2003-05-02
EP1305725B1 (en) 2007-01-24
GB0225272D0 (en) 2002-12-11
ES2282108T3 (es) 2007-10-16
WO2001086471A1 (en) 2001-11-15
GB2378088B (en) 2003-12-24
DE60033191T2 (de) 2007-11-22
DE60033191D1 (de) 2007-03-15
GB2378088A (en) 2003-01-29
CN1195277C (zh) 2005-03-30
ATE352816T1 (de) 2007-02-15
HK1060193A1 (en) 2004-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00634B2 (en) Instant messaging account system
US721892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viting and creating accounts for prospective users of an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CN1754360A (zh) 消息管理
EP1566042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ssion management wherein a client session identifier is used
US936321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ssaging across cellular networks and a public data network
CN100583839C (zh) 实现单帐号多身份即时消息通信和存在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US7120455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using multiple interfaces
US8019363B2 (en) Facilitating messaging between a mobile device and a user
US20040019695A1 (en) Messaging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alternative message delivery paths
US20090181705A1 (en) Mai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push mail server
US2005016014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ltering network messages
CN1976498A (zh) 即时消息服务器、客户端、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479993A (zh) 存在及会话处理信息
CN101047511A (zh)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与系统
CN1195277C (zh) 即时消息传送帐户系统
EP2030349B1 (en) Data message management system
EP130572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viting and creating accounts for prospective users of an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US8880612B1 (en) Mobile device proxy for instant messaging
CN100413293C (zh) 一种自动回复即时消息的方法
KR100586414B1 (ko) 모바일 인스턴트 메시지 서비스에서의 위치 찾기 서비스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030088154A (ko) 무선 인스턴트 메신저에 의한 메시지 전달 방법 및 그시스템
CN1968217A (zh) 一种即时消息业务处理方法及服务系统
KR20030097243A (ko) 멀티미디어 메시지 서비스를 이용한 무선 게시판 서비스제공 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04015180A (ja) 電子メールの選別転送方法、アドレス変換サーバー
KR20070079657A (ko) 서로 다른 인스턴트 메신저 클라이언트들 간의 이모티콘전달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1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Inventor

Correct: Dannis. Mendiora|Brian Schlotman

False: Dennis Mendiola Brian Schlotman

Number: 44

Page: 315

Volume: 19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Inventor

Correct: Dannis. Mendiora|Brian Schlotman

False: Dennis Mendiola Brian Schlotman

Number: 44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19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DENNIS MENDIOLA BRIAN SCHLOTMANN TO: DANNIS. MENDIORA BRIAN SCHLOTMANN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DENNIS MENDIOLA BRIAN SCHLOTMANN TO: DANNIS. MENDIORA BRIAN SCHLOTMAN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019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33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