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37334A - 光学传输线路 - Google Patents

光学传输线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37334A
CN1437334A CN03104228A CN03104228A CN1437334A CN 1437334 A CN1437334 A CN 1437334A CN 03104228 A CN03104228 A CN 03104228A CN 03104228 A CN03104228 A CN 03104228A CN 1437334 A CN1437334 A CN 1437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wavelength
light
optical filter
bias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04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3114C (zh
Inventor
片冈智由
平野章
松浦晓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37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7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311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311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3Laser transmitters
    • H04B10/505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3Laser transmitters
    • H04B10/505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 H04B10/5051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using a series, i.e. cascade, combination of 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3Laser transmitters
    • H04B10/505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 H04B10/5057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using a feedback signal generated by analysing the optical output
    • H04B10/50575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using a feedback signal generated by analysing the optical output to control the modulator DC bi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64Power contro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3/00Function characteristic
    • G02F2203/21Thermal instability, i.e. DC drift, of an optical modulat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reduction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拥有光调制器12、偏压施加单元14、光功率谱测量单元17、控制电路,其中所述光调制器12利用重复频率为fo赫兹的信号调制波长为λo的连续光,并输出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光;所述偏压施加单元14给光调制器12施加偏压;所述光功率谱测量单元17的频率分辨率小于fo赫兹,它测量从光调制器12输出光的光功率谱;所述控制电路根据对光调制器12的输出光的输出功率谱的测量控制经偏压施加单元14的偏压,以使波长为λo的载波谱分量的功率密度最小,或者使双边带中的谱分量的功率密度最大。

Description

光学传输线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传输线路,所述传输线路可以产生具有低传输质量退化比的光学信号,所述传输质量的退化是由传输媒介(如:光纤)的群速度色散(GVD)所引起的。
背景技术
虽然利用波长划分复用(WDM)能够相当方便地进行大容量处理。但是也正在广泛开展提高单位波长比特率的研究。其原因在于提高单位波长的比特率可以降低设备成本,以及整个系统的基本成本并且通过使设备微型化和降低功率消耗来降低运行费用。实现40Gbit/s的信道能力的电路已经处于实施阶段(参考文件1:M.Yoneyama”A 40-Gbit/s Optical Repeater Circuit using InAlAs/InGaA HEMT DigitalIC chip Set”,IEEE MTT-S Digest,WE1 D-2,1997)。
提高单位波长比特率所存在的问题包括群速度(GVD)对可能传输距离的限制、光纤的非线性特性所造成的对光纤输入功率的限制等等。采用色散补偿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对可能传输距离的限制问题。对于输入功率的限制,RZ(回零:return-to-zero)格式比通常用于光学传输系统的NRZ(非回零:non-return-to-zero)具有更大的容限,并且40-Gbit/s单信道传输的大多数实验报告说明了使用RZ格式。采用交变相位反转脉冲的CS(载波压缩)-RZ格式(参考文件2:Y.Miyamoto等人,OAA’99,PDP4-1),和DCS(双-二进制载波压缩)-RZ格式尤其被认为具有广阔的前景(参考文件3:Y.Miyamoto等人Dig.OFC’01,TU4),因为RZ格式对由光纤非线性特性引起的对光纤输入功率的限制以及对由群速色散导致的可能传输距离的限制较为宽松。
一种常规的生成CS-RZ和DCS-RZ格式的方法使用了马赫-森德(Mach-Zehnder)光调制器,可以相当方便地实现(见参考文件2和3)。按照采用马赫-森德光调制器的方法,通过以正弦波驱动该光调制器来产生交变相位反转脉冲,该正弦波是所述交变相位反转脉冲的重复频率的一半频率。此时施加到光调制器上的电压为半波长电压Vπ的2倍,半波长电压Vπ是使光调制器开关比最大所需的电压。该电压必须作为直流偏压施加。在该电压作用下,所述正弦波电压和光调制器的传输损耗达到最大。
但是因为马赫-森德光调制器利用光干涉,所以已知其输出光功率的施加电压特性(输入-输出特性)会发生波动(参考文件4:Jumon ji等人,Institute of Electronics,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Engineers,memoir C-1,J75-C-1,17-26页,1992)。尤其“直流漂移”术语所表述的是:在施加电压时,输入-输出特性的漂移,从而提出一个在实际使用由Z切割LiNbO3制造的马赫-森德光调制器过程中存在的显而易见的问题。
已经提出了一种检测输入输出特性波动并将所施加的电压反馈到光调制器的电路,该电路业已投入使用;这种电路被称为偏压控制电路,因为在把数据信号施加到MZ调制器(马赫-森德光调制器)之前,通常从该数据信号中截取直流分量(参考文件5:日本专利:No.2642499,参考文件6:日本专利:No.2866901,日本专利:No.2869585,参考文件7:日本专利申请,第一次公开No.Hei 10-24874)。
在参考文件5“Optical Transmitter,Control Circuit forOptical Modulator and Optical Modulating Method”中,由接收光调制器的输出部分将低频信号叠加到数据信号上,根据该低频信号的电平检测输入输出特性漂移,根据该低频信号相位,来检测所述漂移的方向。
但是,参考文件5的方法假设该光调制器以电压Vπ驱动,在以2Vπ进行调制期间,该低频信号分量被抵消,因此不可能检测到误差信号或者控制偏压。
参考文件7“Optical Modulator Control Circuit”不同于参考文件5之处在于:低频信号叠加到偏压上,而非数据信号上,对输入/输出特性漂移的检测基本上与参考文件5中相同。
但是,在参考文件7的方法中,对调制信号进行包络检测,因此,光电转换器、直流低频去除电路、包络曲线检测器电路都需要一定的频带,它等于或者大于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光的重复频率。因此,考虑20Gbit/s或者更高的高速传输系统的应用,其中例如CS-RZ和DCS-RZ格式有效,其控制电路费用极高。
在参考文件6“Optical Modulator Device”中,为了检测漂移,把一束不同于主信号光的探测光从反方向输入到一个具有行波电极光调制器中(最高速的马赫-森德光调制器属于这种类型)。检测漂移是利用以下的事实:从相反方向输入的光没有被调制。
但是,参考文件6要求一个检测光源,这使得系统组成相对较昂贵,此外,在生成交变相位反转的脉冲光时,为了获得使光调制器的输出最小化的偏压,降低了探测光的水平,造成检测困难。
另外,在一个WDM传输系统中,探测光会引起对其它信道的噪音,在选择探测光波长时要充分小心。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光学传输线路,它包含一个价格低廉并且所引起的主信号光退化尽可能低的偏置控制电路,该主信号光是交变的相位反转脉冲光。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光学传输线路包括光调制器、偏压施加单元、光功率谱测量单元、控制电路,其中所述光调制器利用重复频率fo赫兹的信号调制波长为λo的连续光,并输出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光;所述偏压施加单元给光调制器施加偏压;所述光功率谱测量单元的频率分辨率小于fo赫兹,它测量从光调制器输出的光的光功率谱;所述控制电路根据对光调制器的输出光的功率谱的测量来控制经偏压施加单元的偏压,以使波长为λo的载波谱分量的功率密度最小,或者使双边带中的谱分量的功率密度最大。
根据该光学传输线路,监视产生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光的光调制器的输出光,并且控制该光调制器的偏压以使载波谱分量的功率密度最小,或者使双边带中的载波谱分量的功率密度最大,因此能够以最小损耗稳定地输出交变的相位反转脉冲光。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光学传输线路包括光调制器、偏压施加单元、射频谱提取单元、控制电路,其中所述光调制器利用重复频率为fo赫兹的信号调制波长为λo的连续光,并输出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光;所述偏压施加单元给光调制器施加偏压;所述射频谱提取单元,将光调制器的输出光转变成电信号并从电信号中提取射频率为fo赫兹的频谱;所述控制电路控制经偏压施加单元的偏压,以便将射频谱分量最小。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光学传输线路包括光调制器、偏压施加单元、光学滤波器、光电转换器、控制电路,其中所述光调制器利用重复频率为fo赫兹的信号调制波长为λo的连续光,并输出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光;所述偏压施加单元给光调制器施加偏压;所述光学滤波器从光调制器的输出光中提取波长为λo的载波谱分量;所述光电转换器将载波谱分量的光转换成电信号;所述控制电路控制经偏压施加单元的偏压,以使电信号的功率最小。
所述光滤波器可以包括选自以下一组中的一个:通过型窄带光滤波器它通过波长为λo的载波谱分量;反射型窄带光滤波器,它反射波长为λo的载波谱分量;周期窄带光滤波器,它具有在通频带(反射频带)中的周期特性,有选择地阻挡光调制器输出光的双边带谱分量,同时提取载波谱分量。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光学传输线路包括光调制器、光学滤波器、光电转换器、控制电路,其中所述光调制器利用重复频率为fo赫兹的信号调制波长为λo的连续光,并输出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光;所述光学滤波器从光调制器的输出光中提取相对于波长λo偏向较长波长边或者较短波长fo赫兹的谱分量;所述光电转换器将谱分量的光转换成电信号;所述控制电路控制经偏压施加单元的偏压,以使电信号的功率最大。
所述光滤波器可以包括选自以下若干滤波器中的一个:通过型窄带光滤波器,它通过相对于波长λo偏向较长波长边或者较短波长边fo赫兹的谱分量;反射型窄带光滤波器,它反射相对于波长λo偏向较长波长边或者较短波长边fo赫兹的谱分量;周期性窄带光滤波器,它具有在通频带(反射频带)中的周期性特性,通过(反射)相对于波长λo偏离较长波长边或者较短波长边fo赫兹的谱分量,并且有选择地阻挡光调制器的载波谱分量,同时提取双边带中的谱分量。
光学滤波器可以包括允许改变通频带和反射频带的波长可变滤波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控制电路可以控制经偏压施加单元的偏压,以便在改变光学滤波器的通频带(或者反射频带)时使电信号的功率最小或者最大。
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可以包括纤维光栅,通过纤维光栅的光可以是光学传输线路的输出光。
周期性窄带光学滤波器可以包括一个滤波器,它隔离通过波长光并且在二个输出端口阻挡波长光。在这种情况下,光点转换器可以连接到输出通过波长光的输出端口,并且输出阻挡波长光的输出端口可以成为该光学传输线路的输出端口。
光学滤波器可以包括通过型窄带光学滤波器或者周期窄带光学滤波器,周期窄带光学滤波器通过相对于波长λo偏向较长波长边或者较短波长边fo赫兹的谱分量,该通过波长可以被一分为二并输入到所述光电转换器,成为光学传输线路的输出光。
光学滤波器可以包括用于补偿光学传输链路色散的色散媒介。
在光学传输线路中,激光光源输出光的一部分可以被分给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它反射波长为λo的载波谱;所述控制电路可以控制光源的波长以便使所反射的载波谱分量的功率密度最大。
在光学传输线路中,并非将波长为λo的连续光输入到光调制器,而是可以将所述波长为λo的连续光输入到调制单元,该调制单元根据数据信号对上述连续光进行调制,来自调制单元的光被输入到所述光调制器中,或者来自该光调制器的光被输入到调制单元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方框图;
图2A和2B示出了马赫-森德(MZ)调制器12的输入/输出特性;
图3A和3B示出了当偏压已经偏离其最佳值时的输入/输出特性;
图4的曲线图示出了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光的光谱;
图5的曲线图示出了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光的载波分量与偏压的关系;
图6的曲线图示出了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光的fo分量的射频功率与偏压的关系;
图7的方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方框图;
图8的方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三实施方案的方框图;
图9的曲线示出了通过型窄带光学滤波器31的通过特性的示例测量;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四实施方案的方框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五实施方案的方框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六实施方案的方框图;
图13的曲线图示出了纤维光栅的通过和反射特性;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七实施方案的方框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八实施方案的方框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九实施方案的方框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十实施方案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解释,虽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案。例如,可以将以下的实施方案组合在一起,或者与常规公知结构进行组合。
第一实施方案
图1是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方框图。在图1中,激光光源11输出一个波长为λo的连续光给马赫-森德(分支干涉型)调制器12。在该实例中,采用马赫-森德(MZ)调制器作为光调制器,但是本发明允许使用其它类型的光调制器。
马赫-森德光调制器12包括一对电极12A,对应于二条光学路径来设置这一对电极12A,所述二条光学路径对来自激光光源11的光进行分光和干涉;可以利用向电极12A的输入进行推挽操作来调制输入光。
将输入信号1和2施加到马赫-森德光调制器12的电极12A,形成fo赫兹的重复频率的正弦波,将输入信号的相位相互反转。电容器13和电容器13和偏置T15与马赫-森德光调制器12的电极12A相连,并且经偏置T15施加来自偏压施加单元的偏压。
以下对利用推挽电极型马赫-森德光调制器12产生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光的方法进行解释。已知由推挽电极型马赫-森德光调制器12产生的光学信号是“没有线性调频噪音(chirpless)”的,即对应强度的变化相位不发生变化。因为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光最好为没有线性调频噪音,所以通常采用推挽型光调制器。马赫-森德光调制器设置在LiNbO3的X切割基片、半导体、或者聚合物上,能够用单个电极生成没有线性调频噪音的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输入信号。
将波长为λo的连续光输入到马赫-森德光调制器12,并由fo赫兹的正弦波进行调制,该正弦波被施加到所述2个电极上。所述正弦波的幅度是电压Vπ,它是光调制器波长的一半。该正弦波以反转的相位施加。将从偏压施加单元14被施加到该光调制器的偏压设置成使调制器的传输因数最小。当电路的构成满足这些条件时,它以重复频率2fo赫兹产生交变相位反转脉冲。
图2A示出示出了马赫-森德光调制器12的输入/输出特性。该光学输出的相位在传输因数达到其最小值时进行反转。图2B示出了此时的该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光的光谱。该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光不含连续光的载波分量,从激光光源11输入到马赫-森德光调制器12,但是在距离光源中心波长fo赫兹长波长边和fo赫兹短波长边有线谱。
当由于直流漂移及其它因素使得最佳偏压已经从其初始值偏离,如图3A所示,所述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光的水平有高有低。如图3B所示,在光谱中心生成载波分量的线谱。在最佳偏压处,无载波分量生成,因为具有π相位和零相位的脉冲相互抵消;但是当偏压从其最佳值偏离,脉冲中的高低部分不会相互抵消,而是留作载波分量。
因为该偏压偏离最佳偏置点,由此生成脉冲中的高低,将fo赫兹频率分量叠加到脉冲信号上。当该偏压被设在它的最佳值时,fo赫兹分量被最小化。图4示出了利用光谱分析仪测量fo=10GHz的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光的测量结果。
图5示出了在使用窄带光学滤波器后通过光功率计测得的测试结果以有选择地提取载波分量的线谱,然后改变偏压。图6示出了由射频谱分析仪获得的5GHz的射频功率谱的测量结果,其中利用宽带光电转换器检测交变相位反转的脉冲光。在每一种情况下,可以看到在最佳偏压处,fo赫兹分量处于其最低点。也就是说,在最佳偏压处,谱功率在二个边带中达到最大,射频谱在交变相位反转的脉冲光的重复频率处(2fo赫兹)为最大。
考虑到上述几点,本发明测量马赫-森德光调制器12输出的光的光谱,控制偏置点以使波长为λo的载波谱分量的功率密度最小。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案中,光学分支单元16将马赫-森德光调制器12输出光分出一部分并输入到光学功率谱测量单元17。可以采用市场上销售的波长(光频率)分辨率小于fo赫兹的光谱分析仪作为光功率谱测量单元17。
光功率谱测量单元17以小于fo赫兹的波长分辨率仅提取从光调制器输出光的载波谱分量(波长为λo),并输出一个正比于所提取分量功率密度的直流电压信号给控制电路18。控制电路18输出一个控制信号给偏压施加单元14以使载波谱分量的功率密度最小,并且相应地控制光调制器的偏压。通过这种方式对偏压进行控制,从马赫-森德光调制器12输出交变相位反转的脉冲光。
通过使控制电路18输出一个控制信号给偏压施加单元14来控制光调制器的偏压,以便使二个边带中的功率密度最大。这获得相同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案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二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于它使用了光电转换器21、带通滤波器22、和射频功率检测电路23,来取代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案中的光功率谱测量单元17。否则,该实施方案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
光学分支单元16将从马赫-森德光调制器12输出的光分出部分,光电转换器21将该光转换成电信号;带通滤波器22提取fo赫兹频率的射频分量,并将其输入到射频功率检测电路23。射频功率检测电路23施加一个正比于输入射频功率的直流电压到控制电路24。控制电路24输出一个控制信号给偏压施加单元14以使输入直流电压最小,并且相应地控制光调制器的偏压。
作为替代,由带通滤波器22提取2fo赫兹的射频分量,控制电路24输出一个控制信号给偏压施加单元14以使该射频功率最大,并且相应地控制光调制器的偏压。
第三实施方案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三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于:它使用了通过型窄带光学滤波器31和光电转换器32,来取代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案的光功率谱测量单元17。否则,该实施方案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
该通过型窄带光学滤波器31的通频带中心波长等于激光光源11的波长λo;向下20分贝的通频带宽度是fo赫兹或者更小,交变相位反转的脉冲光的截止双边带谱。利用该通过型窄带光学滤波器31,从马赫-森德光调制器12输出光提取载波谱分量(波长λo),光电转换器32将它转换成一个直流电压,该电压被输入到控制电路33中。控制电路33输出一个控制信号给偏压施加单元14以使该输入直流电压最小,并且相应地控制该光调制器的偏压。
作为替代,通过型窄带光学滤波器31可以用来仅从马赫-森德光调制器12输出光的每一边带上提取谱分量之一,并且控制电路33输出一个控制信号给偏压施加单元14以使该直流电压最大,并且相应地控制该光调制器的偏压。
在第二实施方案中,光电转换器21的频带必须大于fo赫兹;与之相反,因为本实施方案的光电转换器32只需检测直流分量,所以可使用诸如光电二极管等价格低廉的光电转换器。
图9以通过型窄带光学滤波器为例示出了对光学滤波器通频带的测量。这里,光学滤波器包括2个级联的纤维光栅,其中fo=10GHz。
因为在本实施方案中,该通过型窄带光学滤波器要求应该能够阻止位于二个边带中的谱而允许载波分量通过,可以使用周期性滤波器。该周期性滤波器的周期应当最好为2fo赫兹,但是不必严格地等于2fo赫兹。所必须的是可以阻止二个边带中的谱。作为替代,可以阻止载波分量,而允许二个边带通过,从而二个边带中的总谱功率达到其最大值。
第四实施方案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四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于:它采用了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41,来取代第三实施方案的通过型窄带光学滤波器31。
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41经一个光学环行器42与光学分支单元16和光电转换器32相连接。纤维光栅等可以例如用作本实施方案的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41。作为替代,一种具有周期反射特性的滤波器可以用作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41。
第五实施方案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五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于:它采用了可变光学滤波器51来取代第三实施方案的通过型窄带光学滤波器31(以及第四实施方案的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41和光学环行器42);测量光功率同时利用控制电路52的控制信号来改变通频带。
可变光学滤波器51的可变通频带宽度应当为3fo赫兹+激光的长期稳定部分(大约为DWDM的LD中±20GHz)。光功率在可变带宽内2次达到其最大值;这是因为可变光学滤波器51逐一地俘获该交变相位反转脉冲光的二个边带谱。可以将一个控制信号输出给偏压施加单元14以使在这2个中间点处的光功率最小,相应地控制光调制器的偏压。作为替代,可以控制该偏压使得峰值在2个点之一处达到其最大。
第六实施方案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六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于:它采用了一个光学环行器61和一个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62,来取代第三实施方案的光学分支单元16和通过型窄带光学滤波器31。经光学环行器61将从马赫-森德光调制器12输出的光引导到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62,并且经光学环行器61将反射的载波分量输入到光电转换器32中。图13示出被用作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62的纤维光栅的传输特性和反射特性,其中fo=20GHz或者更高。
本实施方案在机械方面与第四实施方案相同。但是由于在提取载波分量偏置和控制的同时从输出光中消除了载波分量,所以输出光的质量没有退化,即使当例如,所述偏压偏离了其最佳点。
第七实施方案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七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于:它采用了一个周期型窄带光学滤波器71,来取代第六实施方案的光学环行器61和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62。否则,本实施方案的构成与已经描述的实施方案构成相同。
可将双端口滤波器,诸如马赫-森德干涉仪型滤波器或者定向耦合器型滤波器,用作周期性窄带光学滤波器7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端口之一提取载波分量并用于偏置控制,使得将已经将含有的载波分量从中消除的光能够从另一个端口提取。
第八实施方案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八实施方案。在第六实施方案中,经光学环行器61把由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62反射的载波分量输入到光电转换器32。在第八实施方案中,由光学隔离器81把由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62反射的载波分量截止,从而通过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62的光成为输出光;此外,由光学分支单元82将该输出光分出一部分并输入到光电转换器32中。否则,本实施方案的构成与已经描述的实施方案的构成相同。
图13示出了被用作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62的纤维光栅的通过特性和反射特性的例子。
在第六实施方案中,控制该偏压以使被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62反射的载波分量的功率最小;在该实施方案中,控制该偏压以使通过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62的双边带中的分量功率最大。
在第六和第八实施方案中,将一个纤维光栅用作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62,通过该纤维光栅的光(双边带)成为输出光。因此,通过利用具有色散特性的纤维光栅并且同时设定色散值以补偿任何沿着光传输路径的色散,有可能采用图12和15的结构来补偿光传输路径的色散。
第九实施方案
图16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九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于:它采用了第四实施方案的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41以从输出光中提取载波分量以便控制偏压,控制光源波长λo使得它与反射波长严格匹配。激光光源95必须为波长λo可控;这可以通过控制例如DBR激光器或者DFB激光器的温度来实现。光学分支单元91把从激光光源95输出的连续光分出波长为λo的一部分并经光学环行器92输入到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经光学环行器92将所反射的光输入到光电转换器93中。控制电路94控制激光光源95使得光电转换器93的输出电压最大。其结果,可以采用相同的光学滤波器提取用于控制偏压的载波分量和提取用于控制光源波长的载波分量,使二者匹配。
第十实施方案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传输线路的第十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于一个调制数据信号的光调制器,它设置于第一至第八实施方案的激光光源11和马赫-森德光调制器12之间。该光学调制单元包括马赫-森德型调制器101、光学分支单元102、偏置控制电路103、偏置-T104。在所示的例子中,控制马赫-森德光调制器12的偏压的构成,为第三实施方案的构成,该关学调制器产生交变的相位反转脉冲光。但是作为替代也可以采用其它实施方案的调制器。本实施方案可以与第九实施进行组合。

Claims (16)

1.一种光学传输线路,包括:
光调制器,它用重复频率fo赫兹的信号调制波长为λo的连续光,并且输出交变相位反转的脉冲光;
偏压施加单元,它给上述光调制器施加偏压;
光学功率谱测量单元,它测量从光调制器输出光的光功率谱,它的频率分辨率小于fo赫兹;和
控制电路,它根据对光调制器的输出光的功率谱的测量来控制经偏压施加单元的偏压,以使波长为λo的载波谱分量的功率密度最小,或者使双边带中的谱分量的功率密度最大。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传输线路,其中光学功率谱测量单元拥有射频谱提取单元,该提取单元将光调制器的输出光转换成电信号并从该电信号中提取频率为fo赫兹的射频谱,和
控制电路,它控制经偏压施加单元的偏压以使所述所述射频谱分量最小。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传输线路,其中光学功率谱测量单元拥有射频谱提取单元,该提取单元将光调制器的输出光转换成电信号并从该电信号中提取频率为2fo赫兹的射频谱;和
控制电路,它控制经偏压施加单元的偏压以使所述射频谱分量最大。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传输线路,其中光功率谱测量单元包括光学滤波器,它从光调制器的输出光提取波长为λo的载波谱分量,和光电转换器,它将该载波谱分量转换成电信号;以及
控制电路,它控制经偏压施加单元的偏压以使所述电信号的功率最小。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学传输线路,其中所述光学滤波器包括选自以下若干滤波器中的一个:通过型窄带光学滤波器,它通过波长为λo的载波谱分量;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它反射波长为λo的载波谱分量;和周期性窄带光学滤波器,它具有在通频带和反射频带中的周期特性,有选择地阻挡光调制器的输出光的双边带谱分量,与此同时提取载波谱分量。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传输线路,其中功率谱测量单元包括光学滤波器,它从光调制器的输出光中提取谱分量,该谱分量的频率相对于波长λo偏向较长波长边或者较短波长边fo赫兹;和光电转换器,它将所述谱分量光转换成电信号;以及
控制电路,它控制经偏压施加单元的偏压以使所述电信号的功率最大。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光学传输线路,其中所述光学滤波器包括选自以下若干滤波器中的一个:
通过型窄带光学滤波器,它通过的谱分量的频率相对于波长λo偏向较长波长边或者较短波长边fo赫兹;
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它反射谱分量的频率相对于波长λo偏向较长波长边或者较短波长边fo赫兹;和
周期性窄带光学滤波器,它具有在通频带和反射频带中的周期特性,通过或者反射的谱分量的频率相对于波长λo偏向较长波长边或者较短波长边fo赫兹;和有选择地阻挡光调制器的载波谱分量,与此同时提取双边带中的谱分量。
8.根据权利要求4或者6的光学传输线路,其中所述光学滤波器包括波长可变滤波器,其中可以改变通频带和反射频带;以及
控制电路,它控制经偏压施加单元的偏压以使所述电信号的功率最小或者最大,与此同时改变光学滤波器的通频带或反射频带。
9.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7的光学传输线路,其中所述光学滤波器是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所述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包括纤维光栅,通过该纤维光栅的光是该光学传输线路的输出光。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7的光学传输线路,其中所述光学滤波器是周期性窄带光学滤波器,该周期窄带光学滤波器包括一个滤波器,该滤波器隔离具有通过波长的通过波长的光并且阻止具有阻止波长的阻挡波长光,而非在二个输出端口处的通过波长,所述光电转换器连接至输出通过波长光的输出端口,该输出阻止波长光的输出端口是光学传输线路的输出端口。
11.根据权利要求6的光学传输线路,其中所述光学滤波器包括通过型窄带光学滤波器或者周期窄带光学滤波器,该周期窄带光学滤波器通过其频率相对于波长λo偏向较长波长边或者较短波长边fo赫兹的谱分量;该通过光被分成二束,并输入到光电转换器中,并且是所述光学传输线路的的输出光。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光学传输线路,其中所述光学滤波器包括色散媒介,对光学传输链接的色散进行补偿。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光学传输线路,所述光学滤波器包括色散媒介材料,并对光学传输链接的色散进行补偿。
14.根据权利要求5的光学传输线路,所述光学滤波器包括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它反射波长为λo的载波谱分量,从激光光源输出的光的一部分被分给该反射型窄带光学滤波器;和
控制电路,它控制光源的波长以使被反射载波谱分量的功率密度最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传输线路,还包括调制单元,它根据数据信号调制波长为λo的连续光,从该调制单元输出的光被输入到所述光调制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传输线路,还包括调制单元,它根据数据信号调制波长为λo的连续光,从所述光调制器输出的光被输入到所述光学调制单元。
CNB031042287A 2002-02-07 2003-02-08 光学传输线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311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30406A JP3764686B2 (ja) 2002-02-07 2002-02-07 光送信回路
JP30406/2002 2002-02-07
JP30406/02 2002-0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7334A true CN1437334A (zh) 2003-08-20
CN1233114C CN1233114C (zh) 2005-12-21

Family

ID=27606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422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3114C (zh) 2002-02-07 2003-02-08 光学传输线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83085B2 (zh)
EP (1) EP1335509B1 (zh)
JP (1) JP3764686B2 (zh)
CN (1) CN1233114C (zh)
DE (1) DE60331983D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0252A (zh) * 2009-06-12 2012-05-16 光导束公司 具有改善的效率和啁啾控制的基于硅的光调制器
CN1926791B (zh) * 2004-03-22 2013-08-07 住友大阪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残留型信号的生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09946511A (zh) * 2019-02-28 2019-06-2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集成光波导电功率传感芯片及其构建的测量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47224B2 (ja) * 2002-06-03 2008-02-1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基準高周波信号発生方法および基準高周波信号発生装置
JP4149298B2 (ja) 2003-03-27 2008-09-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変調器の制御装置
US7603045B2 (en) * 2003-08-28 2009-10-13 Fujitsu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feedback control for fine tuning a delay interferometer
US7409163B2 (en) 2004-06-30 2008-08-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US7787778B2 (en) * 2004-12-10 2010-08-31 Ciena Corporation Control system for a polar optical transmitter
JP4552032B2 (ja) * 2005-08-31 2010-09-29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高次成分を消去可能な光振幅変調システム
JP4547552B2 (ja) * 2005-08-31 2010-09-22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キャリアや2次成分を消去可能なdsb−sc変調システム
US20070063771A1 (en) * 2005-09-21 2007-03-22 Bookham Technology, Plc. Bias-T circuit
JP4928779B2 (ja) * 2005-12-15 2012-05-0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ミリ波発生用光源
JP4879637B2 (ja) 2006-04-20 2012-02-22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変調装置
JP5405716B2 (ja) 2006-09-29 2014-02-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送信機
JP2009005141A (ja) * 2007-06-22 2009-01-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マイクロ波変換装置
CN101960345B (zh) * 2007-10-19 2013-01-02 光导束公司 用于模拟应用的硅基光调制器
JP4716293B2 (ja) * 2008-02-18 2011-07-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変調器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5476697B2 (ja) * 2008-09-26 2014-04-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信号送信装置
JP5353387B2 (ja) 2009-04-06 2013-11-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変調器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駆動装置、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光送信器
US20100284054A1 (en) * 2009-05-08 2010-11-1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odulation of unpolarized light
US8620115B2 (en) * 2010-03-10 2013-12-31 Cisco Technology, Inc. Optical modulators with controllable chirp
JP5644235B2 (ja) * 2010-07-28 2014-12-24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パルス発生装置及び光パルス発生方法
JP5853386B2 (ja) * 2010-12-16 2016-02-09 富士通オプティカル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光変調装置および光変調制御方法
JP5263414B2 (ja) * 2012-01-18 2013-08-14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信号生成装置
JP6107815B2 (ja) 2012-04-10 2017-04-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送信装置、光通信システム、光受信装置、光送信装置の調整方法、光送信方法、及び光受信方法
CN103338076A (zh) * 2013-06-09 2013-10-02 陈思源 光通信系统的光信号发射装置
JP6323193B2 (ja) 2014-06-12 2018-05-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送信装置および故障判断方法
JP2017026989A (ja) * 2015-07-28 2017-02-02 富士通オプティカル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光送信機、及び光変調器の制御方法
US9838118B2 (en) * 2016-05-09 2017-12-05 Fujitsu Limited Skew compensation in an optical coherent transponder
US9838117B2 (en) * 2016-05-09 2017-12-05 Fujitsu Limited Bias error correction in an optical coherent transponder
CN109831258B (zh) * 2019-02-14 2020-03-31 浙江大学 一种具有镜频抑制功能的光子射频接收机
CN113472448B (zh) * 2021-07-16 2022-05-0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相干光通信系统的色散监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42499B2 (ja) 1990-03-01 1997-08-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送信器、光変調器の制御回路および光変調方法
JP2866901B2 (ja) 1990-09-07 1999-03-0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変調装置
JP2869585B2 (ja) 1991-02-18 1999-03-1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変調装置
CA2083219C (en) * 1991-11-19 1999-01-05 Hiroshi Nishimoto Optical transmitter having optical modulator
US5278923A (en) * 1992-09-02 1994-01-11 Harmonic Lightwaves, Inc. Cascaded optical modulation system with high linearity
WO1994028455A1 (en) * 1993-06-01 1994-12-08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An electro-optic modulator having gated-dither bias control
CA2185865C (en) * 1995-09-26 2002-07-16 Richard Edward Epworth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US5812711A (en) 1997-01-29 1998-09-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agnetostrictively tunable optical fiber gratings
JP3732610B2 (ja) 1997-03-04 2006-01-0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変調器制御回路
JP3363736B2 (ja) 1997-03-06 2003-01-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投写装置
US6292598B1 (en) * 1998-11-04 2001-09-18 Corvis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JP3723358B2 (ja) 1998-11-25 2005-12-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変調装置及び光変調器の制御方法
US6510255B2 (en) * 1999-12-24 2003-0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JP2001296506A (ja) 2000-04-13 2001-10-26 Nec Corp Rz光送信器
JP2002023119A (ja) 2000-06-30 2002-01-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送信装置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光変調器の出力安定化制御方法
JP3765967B2 (ja) 2000-06-30 2006-04-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送信装置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光変調器のバイアス電圧制御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6791B (zh) * 2004-03-22 2013-08-07 住友大阪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残留型信号的生成方法及其装置
CN102460252A (zh) * 2009-06-12 2012-05-16 光导束公司 具有改善的效率和啁啾控制的基于硅的光调制器
CN102460252B (zh) * 2009-06-12 2013-11-06 思科技术公司 具有改善的效率和啁啾控制的基于硅的光调制器
CN109946511A (zh) * 2019-02-28 2019-06-2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集成光波导电功率传感芯片及其构建的测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764686B2 (ja) 2006-04-12
JP2003234703A (ja) 2003-08-22
US20030147577A1 (en) 2003-08-07
EP1335509B1 (en) 2010-04-07
EP1335509A2 (en) 2003-08-13
EP1335509A3 (en) 2005-09-07
US6983085B2 (en) 2006-01-03
DE60331983D1 (de) 2010-05-20
CN1233114C (zh) 2005-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3114C (zh) 光学传输线路
US7418211B2 (en)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optical modulator
JP3892326B2 (ja) 光変調器の制御装置
CA2588585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as and alignment control in an optical signal transmitter
CN102832991A (zh) 光发送装置
KR100539893B1 (ko) 고밀도 파장분할다중화방식 광전송 시스템을 위한 광 송신기
EP1617576B1 (en) Bandwidth limited frequency shift keying modulation format
EP1404036A2 (en) Duobinary optic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KR100469709B1 (ko) 듀오바이너리 광 전송장치
EP1416654B1 (en) Duobinary optical transmission
US20040076439A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20030218790A1 (en) Chirp control in a high spee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Wei et al. Delay-interferometer-based optical pulse generator
US7023890B2 (en) Digital optical sourcing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a digital optical source
KR20040044224A (ko) 듀오바이너리 광 전송장치
KR20040046381A (ko) 듀오바이너리 광 전송장치
KR19990066583A (ko) 분산보상광섬유모듈을 이용한 광변조기의 처핑값 측정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