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33041A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33041A CN1433041A CN02156047A CN02156047A CN1433041A CN 1433041 A CN1433041 A CN 1433041A CN 02156047 A CN02156047 A CN 02156047A CN 02156047 A CN02156047 A CN 02156047A CN 1433041 A CN1433041 A CN 14330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charge
- electrode
- column electrode
- field
- discharge f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8—Dielectric or insulating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01J2211/326—Disposition of electrodes with respect to cell parameters, e.g. electrodes within the ri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放电组件包含:可实行在行电极X,Y的透明电极Xa,Ya间的维持放电的显示放电单元C1;可在与列电极D之间实行寻址放电的行电极Y的总线电极Yb的对面,在与此行电极Y的总线电极Yb与列电极D之间可实行寻址放电的寻址放电单元C2;且放电组件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与寻址放电单元C2的位置是在纵向上相交替,且寻址放电单元C2在纵向上是排列于相互背对的位置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放电式交流型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面板构造。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大型且薄体的彩色画面显示装置,有面放电式交流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下称为PDP)受到嘱目,其也已扩大普及到各个家庭中。
PDP是在前面玻璃基板的背面侧设有横向延伸且并设于纵向以及分别形成显示线的多个行电极对,与被覆此等行电极对的电介质层,而在背面玻璃基板的与前面玻璃基板介以放电空间相对向之侧,设有纵向延伸的且并设于横向的多个列电极,而在放电空间的列电极与行电极对交叉的位置上分别构成放电单元,此等各放电单元内依序形成有红、绿、蓝的萤光体层等结构。
同时,此PDP在画像显示时,在实行重设放电的重设期间后的寻址期间,在各放电单元上,在构成行电极对的一方的行电极与面对此行电极的列电极之间选择性地实行寻址放电,而对应于显示的画像,在面板面上分布以发光组件(在电介质层形成壁电荷的放电单元)与非发光单元(在电介质层未形成壁电荷的放电单元)。
在此后的维持发光期间,对全显示线的行电极对的相互成对的行电极交互施加放电维持脉冲,利用放电维持脉冲,在发光单元上,利用形成于电介质层的壁电荷于成对的行电极间产生维持放电,而由此维持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分别激励各放电单元内的红、绿、蓝的萤光体层而使其发光,以形成显示画像。
这种现有技术的PDP上,寻址放电系与维持放电相同,在放电组件内夹持着各个红、绿、蓝的萤光体层而实行,因此形成萤光体层的萤光材料的各颜色受到不同的放电特性以及制造工程中所产生的萤光体层的厚度参差不齐的萤光体层影响,因此,如何使各放电单元的放电特性均匀化成为非常困难的课题。
其次,上述现有技术的PDP,为提高发光效率,须加大各放电单元内的放电空间,因此缘故,若将分隔放电单元的间隔壁的高度加高,则实行寻址放电的行电极与列电极之间的间隔将变大,这将导致寻址放电的起始电压增高。
另一专利申请案2001-213846中,也公开了一种现有技术的PDP,请参阅图9及图10,其形成于背面玻璃基板13的显示侧之面上的间隔壁15是由第一横壁15A与第二横壁15B与纵壁15C组成,通过这一间隔壁15的第一横壁15A与纵壁15C来划分前面玻璃基板10与背面玻璃基板13间的放电空间所形成的放电组件,利用第二横壁15B划分面对行电极对(X,Y)的透明电极Xa,Ya的显示放电单元C1a,与背对着相邻接的行电极对(X,Y)位置上的总线电极Xb,Yb所面对的寻址放电单元C2a,以此夹持第二横壁15B而在纵向上邻接的显示放电单元C1a与寻址放电单元C2a是介以第二横壁15B的内侧与被覆耸高电介质层12的保护层之间所形成的间隙r’相互相连通。
背面玻璃基板13面对各寻址放电单元C2a的面上,形成有朝寻址放电单元C2a突出的突起肋部17,此部份的列电极D利用突起肋部17被提高至突出至寻址放电单元C2a内的方向,面对显示组件C1a的部份的列电极D与面对寻址放电单元C2a的总线电极Yb的间隔s2,它比透明电极Ya的间隔s1。
PDP在重设期间的下一寻址期间,在对行电极Y施加扫描脉冲而对列电极D施加数字脉冲时,因地址放电单元C2a相对向的行电极Y的总线电极Yb与列电极D的间隔s2较介以显示放电单元C1a相对向的行电极Y的透明电极Ya与列电极D的间隔s1为小,故寻址放电系在寻址放电单元C2a内发生。
又,在此寻址放电单元C2a内的寻址放电所产生的荷电粒子是通过间隙r1被导入夹持第二横壁15B而邻接的显示放电单元C1a内,因此可对应于显示的画像在面板的全表面线L上分布发光单元与非发光单元。
又,图11为先前提案有关的PDP的其它构成的示意图,这种PDP较图9及图10所示的PDP在寻址放电单元C2a内将列电极D以突起肋部17抬起者,其列电极D”虽形成为公知的直线状,因其寻址放电单元C2’a内是以高∈材料形成电介层18,使实行寻址放电的列电极D’与总线电极Yb间的外观上的放电距离缩短。
然而上述各PDP中,在其制造过程中,在寻址放电单元C2内被突起肋部17所提高的列电极D’与总线电极Yb之间的间隔s2(参照图10)与寻址放电单元C2’内借助高∈材料所形成的电介层18的表面与总线电极Yb之间的距离(参照图11)如若产生不均一现象,会使寻址放电时的容量大大降低。
此外,上述各PDP中,被施加扫描脉冲而在与列电极D之间产生寻址放电之行电极Y与和寻址放电无关的行电极X交互配置在面板面的纵向上,因此在行电极对(X,Y)的行电极X及Y上交互地施加保持脉冲而产生维持放电,这样,在纵向上相邻接的行电极对(X,Y)的相互背对的位置上的行电极X与Y间的非显示领域部份上也形成放电容量,因此,乃有无效电力增大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放电式交流型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它可使各放电单元上的寻址放电特性安定化,且可降低寻址放电的放电起始电压,以及可减低维持放电时所产生的无效电力。
本发明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横向延伸的行电极对,其在前面基板的背面侧设置,并列设置在纵向上而分别形成显示线;多个纵向延伸的列电极对,设置于背面基板以放电空间面对前面基板之侧,和与行电极对交叉的位置上,且并设于横向而分别在放电空间构成单位发光领域,其中:该单位发光领域包含第一放电领域,面对构成行电极对的行电极的彼此形成相对的部份,用于在这些行电极间实行放电;第二放电领域,设置为与列电极之间实行放电,在与一方的行电极的面对另一方行电极之侧为相反侧的部份所面对之侧,用于在该一方行电极的部份与列电极间实行放电;该第一放电领域与第二放电领域的位置为在纵向上交互更替,而第二放电领域被排列于在纵向上为相互背对的位置。
此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单位发光领域是被区划成在构成行电极对的行电极的相对相对向的部份间实行形成画像用的可见光的发光用的维持放电的第一放电领域,与在列电极与构成行电极对的一方的行电极之间在面板面上实行可形成发光单元(形成壁电荷的第一放电领域)与非发光单元(未形成壁电荷的第一放电领域)的寻址放电的第二放电领域,而在第一放电领域上区划出的第二放电领域内的借助寻址放电所产生的荷电粒子是自第二放电领域被导入至构成相同的单位发光领域的第一放电领域内,而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面板面上对应于显示画像分布以发光单元及非发光单元。
其后,对构成行电极对的一方的行电极及另方的行电极交互地施加以保持脉冲,而在发光组件内产生维持放电,而借助激励形成于第一放电领域内的区分成红、绿、蓝三原色的萤光体层而使其发光,可在面板面上形成对应于影像信号的画像。
又,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者其前述单位发光领域的第一放电领域与第二放电领域的纵向上的位置是在邻接的显示线间交互更替,并将第二放电领域群在纵向上排列成相互背对,因此可将行电极对的一方的行电极与另方的行电极在纵向上在相邻的显示线间交互地配置于更替的位置,借此,可将构成行电极对的行电极分别配置于使各个相同的行电极在纵向上相互背对的位置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列电极与行电极对的一方的行电极间所实行的寻址放电,是在与构成行电极对的行电极间实行维持放电的第一放电领域为个别形成的第二放电领域内实行,因此在第二放电领域内不须要形成可产生可见光的萤光体层,借此,在第二放电领域内所实行的寻址放电可排除公知的形成萤光体层的萤光材料的颜色及萤光体层的厚度不均一的影响,而可达到将寻址放电的放电特性安定化的目的。
又,此实行寻址放电的第二放电领域群是被排列于纵向上相互背靠的位置,借此,可将构成行电极对的行电极以使各个相同的行电极组在列方向上相互背靠的方式加以配置,而在对行电极对施加保持脉冲而产生维持放电时,在位于纵向上相互背靠的位置上的行电极间的非显示部份领域不形成放电容量,而可防止产生无效电力。
又,为提高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发光效率而将第一放电领域中的放电空间设定成较大时,可独自设定介以第二放电领域相对向的列电极与行电极间的放电距离,故可达到降低寻址放电的放电开始电压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纵向上相互背靠的第二放电领域之间以自背面基板上朝向前面基板侧突出且延伸于横向上的突起部作分隔。
根据本发明,于在纵向上相互邻接的单位发光领域间分别位于相互背靠的位置的第二放电领域群之间突出有形成于背面基板上的突起部,借此突起部,位于背靠位置的第二放电领域群间沿横向被分隔,借此,在第二放电领域内实行的寻址放电可防止相互产生影响。
本发明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突起部的各个面对第二放电领域的两侧的侧面成为朝向突起部的前端侧相互接近而形成倾斜状的倾斜面,而沿此突起部的倾斜面,列电极的面对第二放电领域的部份朝向前面基板侧伸出,且沿此列电极突起部的倾斜面的倾斜部份分别面对与一方行电极的面对另一方行电极之侧为相反侧的部份,用于在这些部位间实行放电。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介以第二放电领域而与行电极相对向的实行寻址放电的列电极的部份沿着突起部面对第二放电领域的侧面上所形成的倾斜面而产生倾斜,同时并朝前面基板侧张出,因此第二放电领域而相对向的行电极与列电极间的放电距离沿纵向连续地减少或增加。
根据本发明,与前面基板与背面基板间的距离以及突起部的高度即使不均一,也可在列电极的倾斜部份的任一位置上在与行电极之间确保适当的放电距离,借此乃可实行安定的寻址放电。
本发明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突起部的前端部抵接于该前面基板侧的部份,而闭止于该纵向上相互背靠位置的第二放电领域的区间,同时构成单位发光领域的形成为对的第一放电领域与第二放电领域之间被横向延伸的分隔壁所分隔,通过此分隔壁与前面基板侧之间所形成的连通部将形成为对的第一放电领域与第二放电领域相连通。
根据本发明,利用使在纵向上的相互背靠的位置上的第二放电领域间所形成的突起部的前端部抵接于前面基板侧的部份,则位于此背对位置上的第二放电领域之间完全被封闭,而在构成单位发光领域的第一放电领域与第二放电领域之间,在分隔此一形成为对的第一放电领域与第二放电领域的分隔壁与前面基板侧之间形成连通部,因此第二放电领域内的寻址放电所产生的荷电粒子被确实地导入与第二放电领域成对的第一放电领域内。
本发明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在横向上相邻接的第二放电领域之间的位置上形成有自该突起部两侧伸出而将横向上相邻接的第二放电领域之间遮蔽的遮蔽壁。
根据本发明,由于突起部上自其两侧面分别朝横向张出形成的遮蔽壁可将横向上相互邻接的第二放电领域之间予以遮蔽,因此,分别发生于第二放电领域内的寻址放电可不致扩散至于横向上相邻接的其它第二放电领域,因此由寻址放电所产生的电荷粒子确实地被导入至与第二放电领域形成为对之第一放电领域内。
本发明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列电极的面对第二放电领域的部份扩开设置。
根据本发明,因第二放电领域与行电极相对向且在其与行电极之间产生寻址放电的部份的列电极的宽度被扩宽,而通过将其电极面积设定为较宽,可达到将寻址放电的放电特性予以安定化的目的,同时通过将此列电极的宽度加以任意设定,可容易地控制由寻址放电所产生的电荷粒子量。
本发明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构成该行电极对的一方的行电极与另一方行电极以相互交替的方式设置在纵向上,使相同的行电极位于相互背对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构成行电极对的行电极者借助将各个相同的行电极群配置于纵向上相互背靠的位置,其在对行电极对施加保持脉冲而产生维持放电时,在纵向上位于相互背靠的位置上的行电极间的非显示领域部份将不形成放电容量,可防止前述维持放电之际的无效电力的发生。
本发明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前面基板侧的与第二放电领域相对向的部份上形成有黑色或暗色的吸光层。
根据本发明,自前面基板侧观看,形成第二放电领域的面板的非显示领域部份被形成于前面基板侧的黑色或暗色的吸光层所覆盖,因此可防止自前面基板侧入射的外光产生反射,而可提高显示画像的对比,且第二放电领域内的寻址放电所产生的发光不致露出至前面基板的显示面侧。
本发明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吸光层形成于一方的行电极的介以第二放电领域与列电极彼此相对的部份上。
根据本发明,在与列电极相对向的第二放电领域内在产生寻址放电的一方的行电极的部份上形成黑色或暗色的吸光层,可防止入射至面板的非显示领域部份的外光的反射,而可达到提高显示画像的对比的目的,同时第二放电领域内的寻址放电所产生的发光可防止其漏出至前面基板的显示面侧。
本发明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仅在该第一放电领域内形成通过放电可产生可见光的萤光体层。
根据本发明,因仅在第一放电领域内形成经放电可产生可见光的萤光体层,而在第二放电领域内则未形成,在第二放电领域内所实行的寻址放电不会受到现有技术形成萤光体层的萤光材料在颜色以及萤光体层的层体厚度不均一的影响,而可将寻址放电的放电特性安定化。
本发明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排列在纵向上的第一放电领域之间的位置上形成有自背面基板上朝向前面基板侧突出且横向延伸的突起部,通过该突起部,分隔排列于纵向上的第一放电领域群,同时在突起部的前端面与前面基板侧的背面之间形成第二放电领域,并朝向前面基板侧伸出列电极,而朝向此前面基板侧伸出的部份的列电极介以第二放电领域与一方的行电极的面对另一方行电极之侧为相反侧的部份互相形成为相对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突起部发挥分隔排列于纵向的第一放电领域之间的间隔壁的效果,同时介以形成于此突起部的前端面与前述基板侧的背面之间的第二放电领域,可借助此突起部使张出于前面基板侧的列电极与一方的行电极相对向。
根据本发明,是在与前面基板之间形成第二放电领域,同时使列电极张出至前面基板侧而与行电极相对向的突起部发挥出分隔第一放电领域之间的间隔壁的功效,因此不须另外设置间隔壁。
本发明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在该突起部的前端面的纵向中央位置上,形成为自前面基板侧突出至背面侧的高耸部,用于分隔纵向上背靠邻接的第二放电领域。
根据本发明,形成于突起部与前面基板之间且位于相互背靠的位置上的第二放电领域群之间在突起部的前端面的纵向上借助形成于面对中央位置之部份上的高耸部被予以封闭,借此,第二放电领域内的寻址放电所产生的荷电粒子被确实地导入分别与第二放电领域成对的第一放电领域内。
本发明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扩宽该列电极的面对第二放电领域部份。
根据本发明,介以第二放电领域与行电极相对向而在于行电极之间产生寻址放电的部份的列电极的宽度扩宽,借助将该电极面积设定成较宽,而可达到将寻址放电的放电特性予以安定化的目的,同时借助任意地设定前述列电极的宽度可容易地控制寻址放电所产生的电荷粒子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前面玻璃基板与背面玻璃基板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放电组件中央部位置上的纵向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与图2为相同位置的侧向断面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背面玻璃基板的正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与图2为相同位置的侧向断面图;
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背面玻璃基板的正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与图2为相同位置的侧向断面图;
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背面玻璃基板的正视图;
图9是现有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V-V断面图;
图11是现有技术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又一实施例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及图2是揭示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plasma display panel,简称PDP)的第一实施例,其中图1示出的前面玻璃基板侧与背面玻璃基板侧处于分离状态,图2为此PDP在放电组件的中央位置上的纵向剖面图。
图1及图2所示的PDP在成为显示面的前面玻璃基板20的背面的纵向(图2的左右方向)上以相同的间隔并列设置着延伸于该前面玻璃基板20的横向(图2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行电极对(X,Y)。
构成此行电极对(X,Y)的一方的行电极,例如行电极X包含一透明电极Xa,由形成为T字状的由ITO等的透明导电膜所构成;一黑色的总线电极Xb,由金属膜所构成,接续于沿着前面玻璃基板20的横向延伸的透明电极Xa宽度为较小的基端部上。
构成此行电极对(X,Y)的他方的行电极,例如行电极Y包含一透明电极Ya,由形成为T字状的由ITO等的透明导电膜所构成;一黑色的总线电极Yb,由金属膜所构成,接续于沿着前面玻璃基板20的横向延伸的透明电极Ya宽度为较小的基端部上。
沿着前述行电极X,Y的总线电极Xb,Yb以等距离间隔并列设置的各个透明电极Xa,Ya,是使各个行电极对,朝向相互成对的另一行电极侧延伸,而其宽幅的前端部以所需宽度的放电间隙g相互对置。
同时,行电极对(X,Y)上,在前面玻璃基板20的纵向上,其各对相互邻接的行电极对(X,Y)使其行电极X与Y位置相互交替设置,亦即设置成X-Y,Y-X,X-Y....的形式。
此各行电极对(X,Y)分别构成延伸于横向的显示线。
在前面玻璃基板20的背面,形成有被覆行电极对(X,Y)的电介质层21,在此电介质层21的背面,包含耸高电介质层22,相互邻接的行电极对(X,Y)的背靠邻接的总线电极Xb,Yb的后述的一定范围领域所面对的位置上,与总线电极Xb,Yb平行延伸形成有自电介质层21起朝向背面侧(图2中的下方侧)突出。
电介质层21与耸高电介质层22的背面侧覆盖由MgO所构成的保护层(未示出)。
此外,耸高电介质层22中的形成于相互相背靠的位置上的行电极Y的总线电极Yb所面对的部份上所形成的耸高电介质层22,利用黑色的吸光材覆盖于前面玻璃基板20的背面侧,形成突出的黑色高耸部22A,该黑色高耸部22A是在被覆这些层的保护层的背面,是形成在相互邻接的行电极对(X,Y)的行电极Y的背对位置上的两根总线电极Yb间的领域所面对的部份上。
介以放电空间与前述前面玻璃基板20为平行配置的背面玻璃基板23的显示侧之面上,以使各电极对(X,Y)相互成对的在透明电极Xa,Ya的分别面对的位置上以延伸于与总线电极Xb,Yb垂直相交的方向(纵向)的方式相互隔开一定的间隔平行排列着多数的列电极D。
在此背面玻璃基板23的显示侧之面上,再形成有被覆列电极D的白色的列电极保护层(电介质层)24,在此列电极保护层24上形成有具有下述的详述的形状的间隔壁25。
亦即,此间隔壁25自前面玻璃基板20侧观看是由于各行电极对(X,Y)的各个行电极的总线电极Xb所重合的位置上延伸于横向上的第一横壁25A,与沿与行电极Y的Yb成对的行电极X侧的侧部延伸于横向的第二横壁25B,与沿行电极X,Y的总线电极Xb,Yb等间隔配置的各透明电极Xa,Ya间的位置上的分别延伸于纵向的纵壁25C所构成。
因此,此间隔壁25是在相互邻接的显示线间在相互背靠的位置上分别由两根第一横壁25A与第二横壁25B在纵向上交互配置所成。
同时,第二横壁25B并不与被覆的高耸的电介质层22的保护层的背面侧相抵触,其表面与被覆的高耸的电介质层22的保护层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r。
间隔壁25的彼此相对向的第一横壁25A与第二横壁25B以及纵壁25C将前面玻璃基板20与背面玻璃基板23间的放电空间划分成分别面对于行电极对(X,Y)成对的透明电极Xa,Ya的领域而形成显示放电单元C1。
各显示放电单元C1内的面对放电空间的间隔壁25的第一横壁25A以及第二横壁25B及纵壁25C的各侧面与列电极保护层24的表面上形成有将前述五个面全部覆盖的萤光体层26(在图1中省略图标),又,此萤光体层26的颜色在各显示放电单元C1上在横向上依序排列出红(R)、绿(G)、蓝(B)的颜色。
在邻接的显示线间,相互背靠的位置上的两根第二横壁25B之间的空间内突出有与前述空间相对向的背面玻璃基板23之面上所形成的突起肋部27。
突起肋部27的断面为梯形且具有横向延伸的带状的形状,位于背靠位置的两根第二横壁25B间的部份的列电极D与被覆此列电极D的列电极保护层24通过突起肋部27被提高至接近前面玻璃基板20的方向,突起肋部27被提高的部份的列电极保护层24抵接于形成于耸高电介质层22的背面侧的黑色高耸部22A。
被前面玻璃基板20与背面玻璃基板23之间的背靠位置上的两根第二横壁25B与纵壁25C所包围的空间被突起肋部27与黑色高耸部22A将其中央在纵向上分隔,而夹持前述突起肋部27与黑色高耸部22A形成位于两侧的两个寻址放电单元C2。
此寻址放电单元C2与夹持第二横壁25B而在纵向上邻接的显示放电单元C1介以第二横壁25B的表侧之面与被覆耸高电介质层22的保护层之间所形成的间隙r而相互连通。
行电极Y的总线电极Yb分别利用寻址放电单元C2与沿列电极D的突起肋部27的侧面成倾斜的部份相对向。
寻址放电单元C2内并未形成有如显放电单元C1中的萤光体层。
各显示放电单元C1以及寻址放电单元C2内封入有放电气体。
此PDP上的画像的形成是以下述的方式进行。
首先,在全显示放电单元C1上通过重设期间的重设放电在电介质层21上形成壁电荷。
而在此重设期间的再一次寻址期间,对行电极Y施加以扫描脉冲,同时对列电极D施加以数字脉冲。
此时,与显示放电单元C1相对向的行电极Y的透明电极Ya与列电极D间的距离相比,寻址放电单元C2相对向的行电极Y的总线电极Yb与沿着突起肋部27的侧面倾斜的部份的列电极D之间的距离较短,因此在寻址放电单元C2内在行电极Y的总线电极Yb与列电极D的倾斜部份之间产生寻址放电。
另外,在此寻址放电单元C2内的由寻址放电所产生的电荷粒子通过第二横壁25B与耸高电介质层22之间的间隙r而被导入至夹持着此第二横壁25B相邻接的放电单元C1内,以抵消形成在与前述放电显示单元C1的相对向的部份的电介质层21上的壁电荷,可在全显示线上对应于欲显示的画像在面板面上分布以发光组件(在电介质层21上形成壁电荷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与非发光组件(在电介质层21上未形成壁电荷的显示放电单元C1)。
在寻址期间之后的维持发光期间,全显示线上一齐对行电极对(X,Y)相互施加放电维持脉冲,而在每次施加此放电维持脉冲时,在各发光组件内,在相互相对向的透明电极Xa与Ya之间产生维持放电,通过维持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面对于显示放电单元C1的红(R)、绿(G)、蓝(B)的各萤光体层26分别被激励而发光,而形成显示画像。
上述的PDP其对应于欲显示的画像而在面板面上分布发光组件与非发光组件的寻址放电,是在与使萤光体层26发光而实行形成画像的维持放电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为分开的不具有萤光体层的寻址放电单元C2内实行,因此此寻址放电不会受到形成萤光体层的萤光材料的颜色的差异所引起的放电特性及制造工程所产生的萤光体层的厚度的不均一等的由萤光体层所造成的因素所影响。
本发明的PDP,其行电极Y的总线电极Yb介以寻址放电单元C2与沿于列电极D的突起肋部27的侧面的倾斜部份相对向,而在此列电极D与倾斜部份与行电极Y的总线电极Yb之间产生寻址放电,因此即使前面玻璃基板20与背面玻璃基板23间的距离及突起肋部27的高度为不均一时,在列电极D的倾斜部份的任意位置上与总线电极Yb之间可确保通过放电开始电压所产生的寻址放电的放电距离,因此此寻址放电的放电起始电压不会受到如现有技术的前面玻璃基板20与背面玻璃基板23之间的距离及突起肋部27高度不均一的影响。
本发明的PDP,利用突起肋部27可使此寻址放电单元C2内的总线电极Yb与列电极D之间的寻址放电距离形成为较显示放电单元C1内的透明电极Ya与列电极D之间的维持放电距离为短,因此可将寻址放电的放电起始电压减小,同时可不被此寻址放电距离所影响而可加高间隔壁25的高度而可加大显示放电单元C1的容积,故在将寻址放电的放电开始电压维持为较小的情形下可实行提高显示放电单元C1的发光效率的提高的设定。
本发明的PDP,在邻接的显示线之间的彼此相对向第二横壁25B之间被突起肋部27与黑色高耸部22A所分隔,因此,可在纵向上的相互相背对的位置上形成两个寻址放电单元C2,因此,可介以此等寻址放电单元C2将与列电极D倾斜的部份为相对向的行电极Y的总线电极Yb在邻接的行电极对(X,Y)间配置成相互背靠的状态,行电极对(X,Y)的行电极X及Y系被配置成在纵向上对各行电极对(X,Y)交替配置的状态亦即X-Y,Y-X,X-Y。
因此,在对各行电极(X,Y)的行电极X与Y交互施加以保持脉冲而产生维持放电之际,在纵向上位于背对位置的行电极因相互为同侧的电极故不会在相邻的行电极对(X,Y)间的非显示领域部份形成放电容量,可防止维持放电时产生无效电力。
本发明的PDP,自前面玻璃基板20的显示面观看,第二横壁25B间的非显示领域部份系被构成总线电极Yb的黑色导电层与黑色高耸部22A所覆盖,因此可防止自前面玻璃基板20侧入射的外光的反射,而可达到提高显示画像的对比的目的,同时寻址放电单元C2内的寻址放电所造成的发光不会漏出至前面玻璃基板20的显示面侧。
本发明的PDP上,突起肋部27一体形成于背面玻璃基板23上,而突起肋部27可与间隔壁25相同为在背面玻璃基板23上涂布玻璃膏而通过切削此玻璃膏层所形成。
作为连通相互成对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与寻址放电单元C2的构成,除以上实施例外,在第二横壁的顶部形成连通显示放电单元C1与寻址放电单元C2的沟,又,在抵接于第二横壁的耸高电介质层形成连通显示放电单元C1与寻址放电单元C2的沟,或者将第二横壁与耸高电介质层的位置错开而在其间形成连通显示放电单元C1与寻址放电单元C2的间隙等的构成也皆可采用。
图3及图4是本发明PDP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与前述第一例的图2为相同位置的断面图,图4为背面玻璃基板的显示侧的正视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PDP,如图3所示,其在相互背靠位置上的行电极Y的各个总线电极Yb与和此总线电极Yb间的领域部份所面对的耸高电介质层22上未形成有前述第一例的PDP的黑色高耸部22A般的高耸部,而在位于背对位置的第二横壁25B间将列电极D1自背面玻璃基板23上举起而朝前面玻璃基板20侧突出的突起肋部37的前端面介以被覆前述突起肋部37的列电极保护层24抵接于耸高电介质层22的背面侧。
如图4所示,由于列电极D1的突起肋部37自背面玻璃基板23提起的部份上形成较列电极D1的其它部份(与背面玻璃基板23平行延伸的部份)的横向(图4中的上下方向)的宽度w1具有更大的宽度w2的扩宽部D1’。
本实施例其它部份的构成与第一实施例的PDP略相同,标注以相同符号。
本实施例的PDP与第一实施例的场合相同,即在寻址放电单元C2’内产生寻址放电,而在以列电极D1的突起肋部37自背面玻璃基板23举起的部份形成扩宽部d1’,而在此列电极D1的扩宽部D1’与行电极Y的总线电极Yb之间产生寻址放电。
如此,本发明的PDP通过将实行寻址放电的列电极D1的电极面积设定为较宽,可达到将寻址放电的放电特性予以稳定化的目的,同时可容易地控制形成于电介质层21的壁电荷量。
本发明的PDP,其前面玻璃基板20的背面侧的相互背对的位置上的行电极X的各个总线电极Xb之间,以及行电极Y的各个总线电极Yb之间分别形成吸光层30,自前面玻璃基板20的显示面观看,第一横壁25A之间以及第二横壁25B之间的各个非显示领域部份被分别构成总线电极Xb,Yb的黑色导电层与吸光层30所盖蔽,故可防止自前面玻璃基板20侧射入的外光的反射,而可达到提高显示画面的对比的目的,同时在与寻址放电单元C2相对向的部份上此寻址放电单元C2内的寻址放电所产生的发光不会漏出至前面玻璃基板20的显示面侧。
图5及图6是本发明的PDP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与前述第一例的图2为相同位置的断面图,图6为背面玻璃基板的显示侧的正视图。
第三实施例PDP,在背靠位置上的第二横壁25B间,在将列电极D1自背面玻璃基板23举起且朝向前面玻璃基板20侧突出的突起37上,在邻接的列电极D1之间的中央位置,亦即与纵壁25C在纵向上在排列于直线上的位置上,一体形成有自突起肋部37的两侧的倾斜面分别突出于纵向的遮蔽壁38。
遮蔽壁38其面对前述前面玻璃基板20的前端面(图5中为上侧之面)位于与突起肋部37的前端面为相同高度的位置上且与突起肋部37的前端面一同抵接于耸高电介质层22的背面侧,且其纵向的端部分别接合于邻接于突起肋部37的第二横壁25B。
由此,遮蔽壁38形成于突起肋部37的两侧且排列于横向上的各个寻址放电组件C2’之间被遮蔽。
至于本第三实施例其它部份的构成,因与第二实施例的PDP略相同因此标注以相同符号。
本第三实施例的PDP在寻址放电单元C2’内产生寻址放电之际,在横向上邻接的寻址放电单元C2’之间是遮蔽壁38所遮蔽,因此,可防止寻址放电扩展至在横向上邻接的其它寻址放电组件C2’,而可防止寻址放电所产生的荷电粒子流出至在横向上邻接的其它寻址放电单元C2’内,因此寻址放电所产生的荷电粒子可确实地被导入至与其成对的显示放电单元C1内。
图7及图8为本发明PDP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与第一实施例的图2为相同位置的断面图,图8为背面玻璃基板的显示侧的正视图。
本第四例的PDP在背面玻璃基板43的与前面玻璃基板20相对向之面上利用喷砂加工一体形成突起肋部47。
突起肋部47其断面为梯形,其高度h小于背面玻璃基板43的显示侧之面与耸高电介质层22的背面之间的间隔,其与耸高电介质层22的背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隔。
突起肋部47其面对耸高电介质层22的部份的顶面47a的纵向的宽度b形成为与邻接的行电极对(X,Y)间的相互背对的位置上的两根总线电极Xb与包含此总线Xb间的部份领域以及包含两根的总线电极Yb与此总线电极Yb间的部份的领域的各个纵向的宽度约略相同之大小。
通过突起肋部47,列电极D2沿突起肋部47的外表面被提高而突出于前面玻璃基板20侧,其表面被列电极保护层44所被覆。
突起肋部47构成区划纵向上邻接的显示放电单元C1A之间的横壁,因此,并未形成前述第一例至第三例般的第一横壁及第二横壁。
列电极D2的被突起肋部47所举高的部份上形成有扩宽部D2’。
在耸高电介质层22的背面,在被覆其的保护面之面上,在相互邻接的行电极对(X,Y)之间分别在相互背靠的位置上的两根总线电极Xb之间以及面对两根总线电极Yb之间的领域的部份上借助黑色的吸光材形成突出于前面玻璃基板20的背面侧且呈带状延伸于横向上的黑色高耸部42A。
黑色高耸部42A在突起肋部47的顶面47a上接合突起肋部47与被覆列电极D2的列电极保护层44,而将突起肋部47与耸高电介质层22间的空间在纵向上作分隔,总线电极Yb相对向的突起肋部47的顶面47a与耸高电介质层22之间分别形成寻址放电单元C2A。
又,在形成于突起肋部47间的显示放电单元C1A内形成萤光体层46。
前面玻璃基板20侧的其它部份的构成是与前述第一例的PDP略相同故标注以相同的符号。
上述的PDP,其对应于显示的画像而在面板面上分布以发光组件与非发光组件的寻址放电,在与使萤光体层46发光而实行形成画像的维持放电的显示放电单元C1A为个别设置的不具有萤光体层的寻址放电单元C2A内实行,因此,此寻址放电不会受到形成萤光体层的萤光材料的颜色的差异所形成的放电特性的不同与制造工程中所产生的萤光体层的层厚不均一的现象的影响。
本发明的PDP利用突起肋部47使此寻址放电单元C2A内的总线电极Yb与列电极D2间的寻址放电距离较显示放电单元C1A内的透明电极Ya与列电极D2间的维持放电距离为短,因此可减小寻址放电之放电开始电压,且不会影响寻址放电距离,可增大显示放电单元C1A的容积,因此可在将寻址放电之放电开始电压设小的情形下将显示放电单元C1A的发光效率设定成提高状。
本发明的PDP通过将突起肋部47与耸高电介质层22的空间以黑色高耸部42A分隔,而使寻址放电单元C2A在纵向上形成于相互背靠的位置,因此介以此寻址放电单元C2A前述突起肋部47突出的部份的与列电极D2相对向的行电极Y的总线电极Yb可配置于在邻接的行电极对(X,Y)间为相互背对状,因此行电极对(X,Y)的行电极X与Y在纵向上是在各行电极对(X,Y)上交替配置,亦即以X-Y,Y-X,X-Y....的样态配置。
因此,在对各行电极对(X,Y)的行电极X与Y交互地施加保持脉冲而产生维持放电之时,在纵向上位于背靠位置上的行电极因相互为相同侧的电极因此在邻接的行电极对(X,Y)间的非显示领域部份不会形成放电容量,可防止维持放电时产生无效电力。
本发明的上述PDP上,自前面玻璃基板20的显示面观看,位于相互背对的位置上的各两根的总线电极Xb,Yb与包含此等电极间的部份的非显示领域部份分别被构成总线电极Xb,Yb的黑色导电层与黑色高耸部42A所盖蔽,而可防止自前面玻璃基板20侧入射的外光的反射,而可达到提高显示画像的对比的目的,同时寻址放电单元C2A内的寻址放电所产生的发光不致漏出至前面玻璃基板20的显示面侧。
本发明的PDP,其突起肋部47构成为分隔于间隔壁的纵向上邻接的显示放电单元C1A之间的横壁,因此如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一般并不须另外设置横壁。
Claims (13)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横向延伸的行电极对,其在前面基板的背面侧设置,并列设置在纵向上而分别形成显示线;
多个纵向延伸的列电极对,设置于背面基板以放电空间面对前面基板之侧,和与行电极对交叉的位置上,且并设于横向而分别于放电空间构成单位发光领域,其特征在于:该单位发光领域包含:
第一放电领域,面对构成行电极对的行电极的彼此形成相对的部份,用于在这些行电极间实行放电;
第二放电领域,设置为与列电极之间实行放电,在与一方的行电极的面对另一方行电极之侧为相反侧的部份所面对之侧,用于在该一方行电极的部份与列电极间实行放电;
该第一放电领域与第二放电领域的位置为在纵向上交互更替,而第二放电领域被排列于在纵向上为相互背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纵向上相互背靠的第二放电领域之间以自背面基板上朝向前面基板侧突出且延伸于横向上的突起部作分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突起部的各个面对第二放电领域的两侧的侧面成为朝向突起部的前端侧相互接近而形成倾斜状的倾斜面,而沿此突起部的倾斜面,列电极的面对第二放电领域的部份朝向前面基板侧伸出,且沿此列电极突起部的倾斜面的倾斜部份分别面对与一方行电极的面对另一方行电极之侧为相反侧的部份,用于在这些部位间实行放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突起部的前端部抵接于该前面基板侧的部份,而闭止于该纵向上相互背靠位置的第二放电领域的区间,同时构成单位发光领域的形成为对的第一放电领域与第二放电领域之间被横向延伸的分隔壁所分隔,通过此分隔壁与前面基板侧之间所形成的连通部将形成为对的第一放电领域与第二放电领域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横向上相邻接的第二放电领域之间的位置上形成有自该突起部两侧伸出而将横向上相邻接的第二放电领域之间遮蔽的遮蔽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列电极的面对第二放电领域的部份扩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该行电极对的一方的行电极与另一方行电极以相互交替的方式设置在纵向上,使相同的行电极位于相互背对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面基板侧的与第二放电领域相对向的部份上形成有黑色或暗色的吸光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光层形成于一方的行电极的介以第二放电领域与列电极彼此相对的部份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仅在该第一放电领域内形成通过放电可产生可见光的萤光体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排列在纵向上的第一放电领域之间的位置上形成有自背面基板上朝向前面基板侧突出且横向延伸的突起部,通过该突起部,分隔排列于纵向上的第一放电领域群,同时在突起部的前端面与前面基板侧的背面之间形成第二放电领域,并朝向前面基板侧伸出列电极,而朝向此前面基板侧伸出的部份的列电极介以第二放电领域与一方的行电极的面对另一方行电极之侧为相反侧的部份互相形成为相对的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突起部的前端面的纵向中央位置上,形成为自前面基板侧突出至背面侧的高耸部,用于分隔纵向上背靠邻接的第二放电领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扩宽该列电极的面对第二放电领域部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001313 | 2002-01-08 | ||
JP2002001313A JP2003203571A (ja) | 2002-01-08 | 2002-01-08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33041A true CN1433041A (zh) | 2003-07-30 |
CN1277284C CN1277284C (zh) | 2006-09-27 |
Family
ID=19190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5604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7284C (zh) | 2002-01-08 | 2002-12-11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703782B2 (zh) |
EP (1) | EP1326263A3 (zh) |
JP (1) | JP2003203571A (zh) |
KR (1) | KR20030060764A (zh) |
CN (1) | CN1277284C (zh) |
TW (1) | TWI230965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47804C (zh) * | 2004-06-30 | 2007-11-07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CN100364031C (zh) * | 2004-05-12 | 2008-01-23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818634B1 (fr) * | 2000-12-22 | 2003-10-24 | Saint Gobain | Substrat en verre pourvu d'elements en verre et en relief |
US6674238B2 (en) * | 2001-07-13 | 2004-01-06 | Pioneer Corporation | Plasma display panel |
TW589602B (en) | 2001-09-14 | 2004-06-01 | Pioneer Corp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display panel |
JP2003151445A (ja) * | 2001-11-09 | 2003-05-23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US7288892B2 (en) * | 2002-03-12 | 2007-10-30 |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 Plasma display panel with improved cell geometry |
JP2004133061A (ja) * | 2002-10-08 | 2004-04-30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表示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JP2004288508A (ja) * | 2003-03-24 | 2004-10-14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JP2004347767A (ja) * | 2003-05-21 | 2004-12-09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KR100647586B1 (ko) * | 2003-10-21 | 2006-11-17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20050104215A (ko) * | 2004-04-28 | 2005-11-0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100667931B1 (ko) * | 2004-11-15 | 2007-01-1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20060098459A (ko) * | 2005-03-03 | 2006-09-19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유전체층 형성 구조 및 이를구비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100670338B1 (ko) * | 2005-05-11 | 2007-01-1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20070097191A (ko) * | 2006-03-28 | 2007-10-0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TW200812427A (en) * | 2006-08-18 | 2008-03-01 | Marketech Int Corp | Plasma display panel |
KR101009069B1 (ko) * | 2009-01-06 | 2011-01-18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54172B1 (en) * | 1992-01-28 | 1998-04-29 | Fujitsu Limited | Color surface discharge type plasma display device |
JP3224486B2 (ja) * | 1995-03-15 | 2001-10-29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JP3544763B2 (ja) * | 1995-11-15 | 2004-07-2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式 |
JPH10255667A (ja) * | 1997-03-05 | 1998-09-25 | Pioneer Electron Corp |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JP3259681B2 (ja) * | 1998-04-14 | 2002-02-2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交流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
US6465956B1 (en) * | 1998-12-28 | 2002-10-15 | Pioneer Corporation | Plasma display panel |
-
2002
- 2002-01-08 JP JP2002001313A patent/JP2003203571A/ja active Pending
- 2002-12-02 US US10/307,437 patent/US670378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12-06 TW TW091135485A patent/TWI23096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12-11 CN CNB021560471A patent/CN127728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12-27 KR KR1020020084814A patent/KR20030060764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3
- 2003-01-08 EP EP03000094A patent/EP1326263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64031C (zh) * | 2004-05-12 | 2008-01-23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CN100347804C (zh) * | 2004-06-30 | 2007-11-07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77284C (zh) | 2006-09-27 |
US6703782B2 (en) | 2004-03-09 |
US20030127981A1 (en) | 2003-07-10 |
KR20030060764A (ko) | 2003-07-16 |
TW200301912A (en) | 2003-07-16 |
EP1326263A2 (en) | 2003-07-09 |
JP2003203571A (ja) | 2003-07-18 |
EP1326263A3 (en) | 2005-09-07 |
TWI230965B (en) | 2005-04-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77284C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
CN1417832A (zh) |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
CN1442874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641823A (zh) | 具有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 |
CN1734325A (zh) | 背光组件、液晶显示设备、支撑构件和方法 | |
CN1314070C (zh)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
CN1577698A (zh) | 等离子显示板 | |
CN1763894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797110A (zh) | 平板发光灯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灯的液晶显示器 | |
CN100347803C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00346441C (zh) | 等离子显示板 | |
CN1822288A (zh)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
CN1855347A (zh) | 等离子管阵列 | |
CN1621918A (zh) | 面光源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该器件的背光单元 | |
CN1175390C (zh) | Ac型等离子显示装置 | |
CN1581408A (zh) | 具有改进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 |
CN1975975A (zh) | 等离子显示板以及包括该等离子显示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 |
CN1822290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725423A (zh) | 等离子显示板 | |
CN1317729C (zh) | 具有三角形像素排列的等离子体显示屏 | |
CN1222978C (zh) | 一种具有不同宽度分割壁的等离子显示屏 | |
CN1832091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442873A (zh) | 等离子显示板 | |
CN1776874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862752A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