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23499A - 识别系统、便携终端及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识别系统、便携终端及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23499A
CN1423499A CN02148900A CN02148900A CN1423499A CN 1423499 A CN1423499 A CN 1423499A CN 02148900 A CN02148900 A CN 02148900A CN 02148900 A CN02148900 A CN 02148900A CN 1423499 A CN1423499 A CN 1423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ortable terminal
terminal device
user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48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5333C (zh
Inventor
长谷川徹
西丰太
贝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423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23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533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533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 H04M1/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by 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5Continuous 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5Environment-dependent, e.g. using captured environmental data

Abstract

一种识别系统,具有储存了预先登记在便携终端的用户的登记影像的登记影像储存单元、接收来自于便携终端的动态影像的通信控制单元、对通信控制单元接收的动态影像与登记影像储存单元储存的影像登记进行核对的识别处理单元。

Description

识别系统、便携终端及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识别系统、便携终端及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识别系统中,一种识别系统是通过将预先储存在识别系统中的数字或文字构成的密码与识别时来自便携终端的密码进行核对来进行识别。另一种识别系统是在每一个接受识别对象的场所设置照相机以获取其影像,并用此获得的影像进行识别。
但是,这种使用密码的识别系统,当密码或便携终端被第三者盗用后,有被恶意使用的危险。因此,现有的识别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较低。另外,对于在每个场所都需设置照相机的识别系统,只有在可设置照相机的特定场所中,才能够进行识别。
因此,希望出现一种安全性能高、对识别对象的所在场所没有限制,并采用影像来进行识别的识别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可在任何场所并采用影像来进行识别的识别系统。
本发明的识别系统具有:储存了预先登记在便携终端的用户的登记影像的登记影像储存单元、接收来自于便携终端的动态影像的通信控制单元、对通信控制单元接收的动态影像与登记影像储存单元储存的影像登记进行核对的识别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的识别系统,登记影像储存单元储存预先登记在便携终端的用户的登记影像、通信控制单元接收由便携终端传来的用户的动态影像、识别处理单元对通信控制单元接收的动态影像与登记影像储存单元储存的影像登记进行核对来确认用户的身份。因此,该识别系统利用便携终端传来的用户的动态影像可以准确地判断是否是用户本人。由此,该识别系统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能,可以防止便携终端被第三者恶意使用。不但如此,通信控制单元可以接收从便携终端传来的动态影像,所以,不论识别对象处在任何场所,该系统都可以利用影像进行识别。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识别系统的方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登记影像的登记处理过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识别处理的过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说明识别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识别系统1具有便携终端100、移动通信网络200、识别服务器300、网络210和服务器211。
便携终端100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200与识别服务器300和服务器211进行通信。如图1所示,便携终端100具有终端侧处理单元110、输入单元120、影像获取单元130、声音获取单元140、储存单元150、通信控制单元160和显示单元170。另外,终端侧处理单元110具有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和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便携终端100可以是,如,便携电话、PHS(Personal Handy phone System)、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s)和笔记本型的个人电脑等。
影像获取单元130是一个获取便携终端100的用户动态影像的动态影像获取单元。另外,影像获取单元130还可以作为登记影像获取单元来获取登记在识别服务器300上的用户影像。
在使用识别服务器300进行识别时,影像获取单元130获取用户的动态影像。另外,在使用识别服务器300进行登记影像的登记时,影像获取单元130把用户的静止或动态的影像作为登记影像加以获取。影像获取单元130获取可识别的用户的静止或动态的影像,例如,影像获取单元130可以获取用户的面部的动态影像或静止影像。
影像获取单元130在识别时,在便携终端100和识别服务器300之间的连接确立中,始终进行着用户的实时动态影像的获取。而且,影像获取单元130把获取的实时动态影像不断地输入至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另外,在对登记影像进行登记时,影像获取单元130把所取得的用户的静止或动态影像输入至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影像获取单元130可以是,例如,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的数码照相机。
终端侧处理单元110进行便携终端100的各种处理。首先,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处理有关识别服务器300所识别的信息。具体来说,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把来自于影像获取单元130的动态影像转换为可由通信控制单元160通过移动通信网络200发送的信号。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把转换的动态影像信号输入至通信控制单元160。在识别时的便携终端100和识别服务器300之间的连接确立的识别过程中,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被输入来自于影像获取单元130的用户实时动态影像。因此,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在便携终端100和识别服务器300之间的连接确立中,变换动态影像并始终将之输入至通信控制单元160。
另外,此时,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从储存单元150获取用户的识别数据。并且,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把变换的动态影像的信号和识别数据一同输入通信控制单元160。识别信息可以是任何判断用户的信息。例如,识别信息可以是由便携终端100的电话号码、文字、数字而组成的用户的ID。
另外,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对登记在识别服务器300中的有关登记进行处理。具体来说,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把来自于影像获取单元130的登记的动态或静止影像转换为可由通信控制单元160通过移动通信网络200发送的信号。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把转换的登记影像的信号输入至通信控制单元160。并且,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根据来自输入单元120的用户的操作获取来自影像获取单元130的静态或动态的影像。此时,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从储存单元150获取用户的识别数据。并且,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把变换的动态影像的信号和识别数据一同输入通信控制单元160。另外,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把来自于影像获取单元130的登记影像储存于储存单元150中。此后,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在再次读取登记影像时,根据需要从储存单元150中取得登记影像,将其转换为信号输入至通信控制单元160。
并且,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和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是独立工作的。因此,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和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可以设置成不同的便携终端。另外,便携终端100至少有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所以,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可以设置在便携终端100以外的计算机系统上。
终端侧处理单元110根据来自输入单元120的用户的操作进行处理。另外,终端侧处理单元110把来自声音获取单元140的声音转换为可由通信控制单元160通过移动通信网络200发送的信号。终端侧处理单元110把转换的声音信号输入至通信控制单元160。另外,终端侧处理单元110根据需要把来自于声音获取单元140的声音储存在储存单元150中。另外,终端侧处理单元110把来自于影像获取单元130的动态或静态的影像输出到显示单元170上。终端侧处理单元110把来自于通信控制单元160的识别服务器300或服务器211的通知输出至显示单元170上。终端侧处理单元110把对用户的输入信息或信息确认等的指示输出至显示单元170上。
通信控制单元160通过移动通信网络200进行与识别服务器300或服务器211的通信。通信控制单元160与识别服务器300之间确立连接并进行通信。
通信控制单元160把影像获取单元130取得的动态影像传送至识别服务器300。具体来说,通信控制单元160把影像获取单元130取得的动态影像在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转换为信号输出。在识别时的便携终端100和识别服务器300之间的连接确立过程中,通信控制单元160被输入来自于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的实时动态影像信号。因此,通信控制单元160在便携终端100和识别服务器300之间的连接确立中,始终进行实时动态影像信号的发送。此时,通信控制单元160被一同输入来自于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的动态影像的信号和识别数据。因此,通信控制单元160一同发送动态影像的信号和识别数据。
这样,便携终端100由于设有影像获取单元130、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和通信控制单元160,所以可以实时地发送动态影像。即,便携终端100可以具有可视电话的功能。而且,根据这样的便携终端100,影像获取单元130可以取得用户的动态的影像,并且通信控制单元160在其与识别服务器300的连接确立中,将影像获取单元130取得的动态影像传送至识别服务器300。因此,便携终端100可以接受进行识别的识别服务器300利用从便携终端100接受的用户动态影像进行识别。所以,便携终端100的用户可以防止便携终端100被第三者恶意使用。另外,便携终端100的用户不论其在何场所都可以由影像而被识别。
通信控制单元160把影像获取单元130取得的登记影像传送至识别服务器300。具体来说,通信控制单元160发送由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把影像获取单元130取得的登记影像进行转换的信号。此时,通信控制单元160一同接收来自于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的动态影像的信号和识别数据。因此,通信控制单元160发送动态影像的信号和识别数据。如此,便携终端100通过把登记影像与识别数据一起登记在识别服务器300上可以使第三者难以进行不正当的使用。
另外,通信控制单元160把声音获取单元140获取的声音输入识别服务器300或服务器211。具体来说,通信控制单元160把声音获取单元140获取的声音在终端侧处理单元110转换为信号送出。另外,通信控制单元160还接收来自识别服务器300或服务器211的通知。通信控制单元160把接收的通知输入终端侧处理单元110。
输入单元120接收便携终端100的用户的输入。输入单元120只要能够接收用户的输入即可。例如,输入单元120只要有多个按钮或键盘即可。输入单元120把从用户操作而输入的内容输入至终端侧处理单元110。例如,用户从来自于影像获取单元130取得的影像进行影像选择,输入至输入单元120。此后,输入单元120把输入的用户的操作内容输入至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
声音获取单元140获取用户的声音。声音获取单元140把取得的声音输入至终端侧处理单元110。声音获取单元140可以是麦克风等。另外,由于便携终端100根据识别服务器300影像接受识别,也可以不设置声音获取单元140。另外,如果便携终端100是便携电话,通信控制单元160本身也带有接受声音输出的输出单元。这种情况下,终端侧处理单元110把来自于通信控制单元160的声音由声音输出单元放出。另外,用户可以代替输入单元120利用声音把操作内容输入给声音获取单元140。这种情况下,声音获取单元140把来自用户的操作内容输入至终端侧处理单元110。
储存单元150储存各种信息。储存单元150储存,例如,影像获取单元130获取的登记影像、声音获取单元140获取的声音和用户识别数据。储存单元150可以是存储器。另外,储存单元150用数字数据储存登记影像和声音。
显示单元170显示各种信息。显示单元170显示,例如,影像获取单元130获取的登记影像、通信控制单元160接收来自于识别服务器300或服务器211的通知、来自于终端侧处理单元110的对客户的指示。显示单元170可以是,TFT(Thin Film Transistor)液晶显示器等装置。
移动通信网络200提供便携终端100和识别服务器300、服务器211、终端进行通信的通路。如图1所示,移动通信网络200包括基地局201、交换机202。基地局201通过无线电波与便携终端100进行通信。基地局201和交换机202通过信号线连接。交换机202通过信号线与识别服务器300连接并与其通信。另外,交换机202也可通过其他的网络与识别服务器300连接。
移动通信网络200是一个可以把动态影像从便携终端100传至识别服务器300的网络。即,移动通信网络200可以是使用可视电话的网络。具体来说,移动通信网络200可以实时地传送动态影像。即,移动通信网络200在允许延迟时间内传送动态影像。因此,移动通信网络200具有在允许延迟时间内传送动态影像的传送速度。另外,移动通信网络200可以是回线交换方式的网络或信息包交换方式的网络等。移动通信网络200优选为回线交换方式的网络。
服务器211是为便携终端100的客户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服务器211通过网络210和识别服务器300连接。网络210为服务器211和识别服务器300提供通信通路。服务器211通过识别服务器300为便携终端100提供服务。即,服务器211通过识别服务器300确定使用便携终端100的用户是其本人,并只在其本人使用的情况下提供服务。例如,服务器211对商品的在线销售提供服务。另外,服务器211还可以对出入住宅和建筑物的人员进行判断,提供控制出入口的开关之类的有关安全方面的服务。
服务器211请求识别服务器300识别便携终端100的用户。例如,服务器211在提供商品销售时,请求对购买商品的客户进行确认。另外,服务器211在提供住宅和建筑物安全方面的服务时,对欲进入建筑内的用户进行确认。即,服务器211根据用户的动作等在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请求识别服务器300进行识别。
识别服务器300是对便携终端100的用户进行识别的识别系统。识别服务器300判断便携终端100的用户是否是其本人。识别服务器300通过移动通信网络200与便携终端100进行通信。识别服务器300通过网络210与服务器211进行通信。如图1所示,识别服务器300具有通信控制单元310、服务器侧处理单元320、识别数据库(以下,用DB表示)330、开始条件储存单元340、计时器350、输入单元360。另外,服务器侧处理单元320具有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和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
识别DB330是储存事先登记在便携终端100中的用户的登记影像的登记影像储存单元。识别DB330将用户的识别数据和登记的影像对应保存。这样,用户的识别数据在识别DB330中可以起到钥匙的作用。识别DB330储存从便携终端100送来的用户的识别数据和登记的影像。识别DB330储存来自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的识别数据和登记的影像。并且,识别DB330也可以储存识别用的其他信息。
通信控制单元310通过移动通信网络200与便携终端100进行通信。通信控制单元310和便携终端100之间确立连接、进行信息的收发。通信控制单元310通过移动通信网络200接收来自于便携终端100的用户的动态影像。具体来说,在识别时的与便携终端100的连接确立中,通信控制单元310始终接收来自于便携终端100的实时动态影像的信号。此时,通信控制单元310同时接收动态影像和用户的识别数据。通信控制单元310把接收的用户的动态影像和识别数据输入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
另外,通信控制单元310通过移动通信网络200接收来自于便携终端100的用户的登记影像。具体来说,通信控制单元310在登记影像时接收来自于便携终端100的用户的登记影像的信号。此时,通信控制单元310也同时接收登记影像的信号和用户的识别数据。通信控制单元310把接收的用户的登记影像和识别数据输入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进一步,通信控制单元310把对便携终端100的通知转送给便携终端100。通信控制单元310输入有来自于服务器侧处理单元320的给便携终端100的通知。另外,通信控制单元310根据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的指示,切断与便携终端100的连接。
另外,通信控制单元310通过网络210和服务器211通信。通信控制单元310接收来自于服务器211的对便携终端100的用户的识别请求。通信控制单元310把接收的识别请求输入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另外,通信控制单元310把给服务器211的通知传送给服务器211。通信控制单元310输入有来自于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的给服务器211的通知。
服务器侧处理单元320进行识别服务器300的各种处理。首先,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进行关于便携终端100的用户的识别处理,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是把通信控制单元310接收的动态影像和识别DB330储存的登记影像进行核对来判断用户的识别处理单元。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输入有来自于通信控制单元310的用户的动态影像和识别数据。在识别时的便携终端100和识别服务器300之间的连接确立中,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被输入来自于通信控制单元310的用户的实时动态影像的信号。
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把来自于通信控制单元310的动态影像的信号转换为动态影像。另外,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根据来自于通信控制单元310的识别数据检索识别DB330。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从识别DB330获取识别数据以及和识别数据所对应的登记影像。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核对识别DB330获取的登记影像和转换的动态影像。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在动态影像和登记影像、接收的识别数据和在识别服务器300中保存的识别数据的双方均一致的情况下,将做出便携终端100的用户是其本人的判断。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在影像或者识别数据的任何一方不一致的情况下,将做出用户不是其本人的判断。这样,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由于不仅仅只对动态影像与登记影像进行核对,而且还对识别数据进行核对,因此可以进行更加准确的识别并提高其安全性。
例如,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从动态影像中取出某一时刻的静止影像后,将其与登记影像进行核对。并且,该登记影像如果是从便携终端100传送来的并直接储存在识别DB330中的动态影像,则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也相应从动态影像的登记影像中取出静止影像。并且,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对识别时的动态影像和从登记影像中取出静止影像进行核对。另外,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也可以对识别时的动态影像和登记影像的动态影像进行核对。
另外,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在动态影像和登记影像为用户面部的影像时,从画面上对面部的各个部分进行识别。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对识别的各个部分是否一致进行判断,并与影像进行核对。另外,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优选从动态影像中取出数个静止影像。然后,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把取得的数个静止影像和登记影像逐个进行核对,以此提高核对的精度。因此,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识别。另外,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可以从动态影像中取出预定的一定数目的静止影像,与登记影像进行核对。可以设定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将取得的数个静止影像与登记影像相一致的比率在某一阀值以上时将判断用户为本人,而在该阀值以下时将判断为非本人。
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首先在便携终端100和识别服务器300进行连接时进行识别。此时,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确立便携终端100与通信控制单元310的连接,用开始传送来的动态影像进行识别。
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根据开始条件储存单元340储存的开始条件进行识别。开始条件储存单元340储存识别的开始条件。开始条件储存单元340内预先登记有开始识别的开始条件。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从开始条件储存单元340取得开始条件,并根据取得的开始条件进行识别。
例如,开始条件储存单元340储存有作为开始条件的开始识别周期。该周期可以是一定的周期,也可以是随机的周期。此时,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取得来自于开始条件储存单元340的作为开始条件的周期。另外,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从定时器350获取时间。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利用从定时器350获取的时间测定识别开始的周期。当时间达到开始条件的周期时,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开始识别。另外,定时器350为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提供时间。
开始条件储存单元340储存有作为开始条件的开始识别情况。此时,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取得来自于开始条件储存单元340的作为开始条件的情况。之后,当发生该情况时,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开始识别。例如,在动态影像和登记影像及识别数据的核对结果不是用户本人的情况下,开始条件储存单元340储存再次的进行识别的开始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在核对结果不是用户本人的情况下,开始再次识别。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在进行再次识别时,使用通信控制单元310接收的动态影像进行再次识别。另外,开始条件储存单元340可以储存有把用户操作作为识别开始的情况。
另外,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接受识别请求并根据此请求进行识别。例如,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接收来自于服务器211的识别请求。一旦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被输入来自于通信控制单元310接收的由服务器211转来的用户识别的请求后,即开始识别。
另外,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还接收来自于输入单元360的识别请求。输入单元360接收来自于识别服务器300的操作员的输入。该输入单元360只要能够接收来自于识别服务器300的操作员的输入即可。例如输入单元360有数个按钮、键盘或者麦克风等。输入单元360把操作员操作的输入内容输入到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中。例如,根据操作员的需要或者接收的第三者的请求,把识别请求输入至输入单元360。
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在确认用户是其本人的情况下,持续保持与便携终端100的连接。但是,如果在确认用户不是其本人的情况下,指示通信控制单元310切断与便携终端100的连接。此时,识别服务器300可以把根据识别结果的通知送至便携终端100。在此情况下,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做出上述通知,并将其输入至通信控制单元310。例如,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确认用户是其本人后,做出识别终止的通知。如果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确认用户是非其本人的情况下,做出识别失败的通知。另外,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由于登记影像所对应的识别数据在识别DB330中不存在而认为用户不是其本人的情况下,做出未登记的通知或对催促用户登记的通知。另外,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可以做出催促用户确认正在发送的动态影像的通知。
这样,识别服务器300可以使用从便携终端100传来的用户的动态影像来准确地判断用户是否为其本人。因此,识别服务器300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可以防治便携终端100被第三者恶意利用。识别服务器300可以防止发生过去的那种密码被第三者使用,而将其误认为本人的情况。另外,通信控制单元310接收便携终端100传来的动态影像,因此,识别服务器300无论识别对象在任何场合均可以利用影像进行识别,而不用在每个识别对象存在的地方设置识别用照相机。
另外,识别服务器300可以设置一个显示单元,此时,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把转换的动态影像输出至显示单元上。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还把从识别DB330获取的登记影像输出至显示单元上。这样,识别服务器300的操作员对显示单元显示的动态影像和登记影像进行核对。操作员输入来自输入单元360的核对结果。之后,输入单元360把操作员输入的核对结果输入至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中。另外,操作员也可以输入来自于输入单元360的对便携终端100的提问。输入单元360把操作员输入的提问输入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将上述提问输入至通信控制单元310。通信控制单元310将该提问传送至便携终端100。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可以根据便携终端100对提问的回答进行识别。
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对关于用户登记影像的登记进行处理。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是把通信控制单元310接收的登记影像登记在识别DB330中的登记处理单元。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输入有来自于通信控制单元310的用户登记影像的信号和识别数据。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把来自于通信控制单元310的登记影像的信号转换为登记影像。另外,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将识别的数据与登记影像对应地储存于识别DB330中。这样,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把用户的登记影像登记于识别DB330中。
另外,当来自便携终端100的登记影像是动态影像时,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从动态影像获取静止影像。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把从动态影像获取的静止影像作为登记影像储存于识别DB330中。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还可以从动态影像获取数个静止影像储存于识别DB330中。另外,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还可以把来自便携终端100的动态影像原封不动地储存于识别DB330中。
此时,识别服务器300可以把关于登记的通知传送给便携终端100。在此情况下,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做出关于登记的通知并将其传送给通信控制单元310。例如,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在登记影像的登记终止后,做出终止通知。另外,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可以在向识别DB330中储存之前进行登记影像的确认。在登记影像不鲜明或登记影像不能被正常接收的情况下,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可以不向识别DB330中储存。另外,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还可以做出登记影像再送出的催促通知和拒绝接受登记影像的通知。
另外,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和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是独立工作的。因此,服务器侧登记处理单元321和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可以设置不同的识别服务器。另外,识别服务器300可以设置在移动通信网络200内。在识别系统1上,识别服务器300含有所有的通信控制单元310、服务器侧处理单元320、识别DB 330、开始条件储存单元340、计时器350和输入单元360。上述这些单元不仅可以放在一个服务器上,而且可以分散在多个服务器上。
下面介绍关于便携终端100和识别服务器300之间的处理。如图2所示,登记影像的处理过程分为:由便携终端100所进行的终端侧登记处理和由识别服务器300所进行的识别服务器侧的登记处理。
首先,说明终端侧登记处理。便携终端100获取影像(S410)。聚体来说,影像获取单元130获取登记影像,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接收来自于影像获取单元130的登记影像的输入(S411)。例如,影像获取单元130获取用户的影像并将之输入至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显示单元170显示用户的影像。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把对用户的登记影像做出决定的指示信息显示在显示单元170上。之后,用户一边看显示单元170上显示的影像一边选择登记影像,输入至输入单元120。之后,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根据从输入单元120得到的用户输入的操作,取出输入在影像获取单元130中的静止或动态影像。
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把取得的登记影像储存在储存单元150中(S412)。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在显示单元170上输出储存在储存单元150中的登记影像和对用户的登记影像的确认指示(S413)。另外,用户在步骤(S413)欲改变确认了的登记时,可返回步骤(S411),再次进行登记影像的获取。
便携终端100确保与识别服务器300之间的通信通路,并确立连接(S420)。具体来说,首先,通信控制单元160与识别服务器300相连接(S421)。通信控制单元160通过无线电波与基地局201相连接。之后,通信控制单元160通过基地局201和交换机202与识别服务器300相连接。例如,通过向识别服务器300拨号进行连接。
通信控制单元160向识别服务器300传送通信开始的请求(S422)。之后,通信控制单元160接收由识别服务器300传送的受理请求。该受理请求是接收通信开始请求的应答(S423)。另外,通信控制单元160在接收不到受理请求的情况下,会返回步骤(S422),可以再次传送通信开始请求。
便携终端100传送登记影像(S430)。具体来说,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通过移动通信网络200把由影像获取单元130传来的影像转换为可发送的信号。之后,通信控制单元160把终端侧登记处理单元111转换的登记影像的信号和从储存单元150取得的用户的识别数据一同进行传送(S431)。最后,通信控制单元160接收登记终止通知,终止登记处理(S432)。另外,在步骤(S432)中,当便携终端100不能够接收登记终止通知的情况下,可以再次发送登记影像。
下面,对识别服务器侧的登记处理进行说明。首先,识别服务器300确保和便携终端100之间的通信通路,并确立连接(S510)。具体来说,通信控制单元310接收来自于便携终端100的通信开始请求(S511)。通信控制单元310在确保和便携终端100的通信通路并确立连接的情况下,传送受理请求至便携终端100(S512)。另外,在步骤(S512)中,当来自于便携终端100的通信开始请求被判断为非法进入时,通信控制单元310可以不传送受理请求,并拒绝通信开始请求。
识别服务器300登记由便携终端100传送的登记影像(S520)。具体来说,首先,通信控制单元310接收来自于便携终端100的登记影像和识别数据(S521)。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把通信控制单元310接收的登记影像与识别数据对应地存储在识别DB330中(S522)。最后,识别服务器300把登记终止通知送至便携终端100,并终止登记影像的登记处理(S523)。另外,在步骤(S522)中,识别服务器300可以在存储之前对登记影像进行确认。识别服务器300可以在登记影像不确切的情况下,将催促登记影像再送通知或拒绝登记影像接受的通知发送至便携终端100。
另外,步骤(S410)和步骤(S420)的顺序可以互相交换。在步骤(S420)和(S510)中,既可以发送来自于便携终端100的通信开始请求,也可以发送来自识别服务器300的通信开始请求。
如图3所示,识别处理的过程分为:由便携终端100所进行的终端侧登记处理和由识别服务器300所进行的识别服务器侧的登记处理。首先,说明终端侧登记处理。便携终端100确保与识别服务器300之间的通信通路,并确立连接(S610)。具体来说,便携终端100进行与识别服务器300之间的连接(S611)、发送通信开始请求(S612)、接收受理请求(S613)。步骤(S611)~(S613)与图2所表示的步骤(S421)~(S423)实质上是相同的。
便携终端100取得动态影像(S620)。具体来说,影像获取单元130取得用户的动态影像并输入至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此时,显示单元170显示用户的动态影像。另外,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把指示客户确认动态影像的指示输出至显示单元170上。这样,用户根据显示在显示单元170上的动态影像进行确认。
便携终端100把动态影像传送给识别服务器300(S630)。具体来说,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通过移动通信网络200把由影像获取单元130传来的动态影像转换为可发送的信号。之后,通信控制单元160把终端侧识别处理单元112转换的动态影像的信号和从储存单元150取得的用户的识别数据一同进行传送。
另外,在便携终端100确立与识别服务器300的连接过程中,步骤(S620)和(S630)频繁地进行着运作。即,便携终端100取得用户的实时动态影像,并实时地将其发送至识别服务器300。
便携终端100接收来自于识别服务器300的识别结果的通知(S640)。具体来说,在根据识别服务器300判断用户为其本人的情况下,便携终端100接收识别终止通知。便携终端100在识别服务器300判断用户是否为其本人的过程中,持续地与识别服务器300保持着连接。另外,在根据识别服务器300判断用户为非其本人的情况下,便携终端100接收识别失败通知,之后,上述连接被识别服务器300切断。另外,在接收到来自于识别服务器300的登记影像没有被登记的通知或催促用户登记的通知时,便携终端100进行影像登记。
下面对识别服务器侧的识别处理加以说明。首先,识别服务器300确保与便携终端100之间的通信通路,并确立连接(S710)。具体来说,识别服务器300接收通信开始请求(S711)、发送请求受理(S712)。步骤(S711)、(S712)与图2所表示的步骤(S511)~(S512)实质上是相同的。
识别服务器300接受动态影像(S720)。通信控制单元310在和便携终端100连接确立的过程中,持续地接收来自于便携终端100的实时动态影像和用户的识别数据。识别服务器300对通信控制单元310接收的动态影像和识别DB330储存的登记影像进行核对。另外,识别服务器300对通信控制单元310接收的识别数据和从识别DB330取得的识别数据进行核对(S730)。
识别服务器300把识别结果的通知发送至便携终端100(S740)。具体来说,识别服务器300在确认用户为其本人的情况下,发送识别终止通知。在识别服务器300判断用户为其本人的过程中,持续地与便携终端100保持着连接。另外,当识别服务器300判断用户为非其本人的情况下,将发送识别失败通知,之后,切断与便携终端100的连接。另外,识别服务器300由于在识别DB330中没有存储与识别数据相对应的登记影像,不能够进行确认的情况下,将不能登记的通知或催促用户登记的通知发送至便携终端100。
另外,步骤(S610)和步骤(S620)的顺序可以互相交换。在步骤(S610)和(S710)中,既可以发送来自于便携终端100的通信开始请求,也可以发送来自识别服务器300的通信开始请求。
以下用图4说明关于识别服务器300在进行与便携终端100之间连接确立的过程中的识别处理。图4为说明便携终端100利用服务器211提供的商品销售服务的实例。
便携终端100在利用服务器211提供的商品销售服务时,首先对识别服务器300发送通信开始请求(S801)。识别服务器300对来自便携终端100的通信开始请求发出受理请求(S802)。由此确立便携终端100与识别服务器300的连接。一旦便携终端100在与识别服务器300确立连接后,即开始动态影像的发送(S803)。之后,便携终端100在与识别服务器300确立连接的过程中,持续地发送动态影像。
识别服务器300在便携终端100来与其连接时,进行识别。识别服务器300利用在连接时接收的用户的实时动态影像进行识别(S804)。在步骤(S804)中,当识别服务器300判断用户为其本人时,将持续地与便携终端100保持联系。另外,在步骤(S804)中,当识别服务器300判断用户为非其本人时,进行再次识别。在进行再次识别时,识别服务器300利用接收的用户的实时动态影像进行识别(S805)。这是由于在开始条件储存单元340对动态影像、登记影像及识别数据的核对结果为非用户本人的情况下,将保留再次识别的开始条件,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根据此开始条件开始再次识别。
在步骤(S805)中,识别服务器300确认用户为其本人的情况下,将持续地与便携终端100保持连接。在步骤(S805)中,识别服务器300确认用户为非其本人的情况下,将切断与便携终端100的连接(S806)。
服务器211只有当由识别服务器300确认的用户本人使用便携终端100时,才发送商品内容并开始进行服务。在此过程中,便携终端100将用户的动态影像发送至识别服务器300。
开始条件储存单元340也储存有作为开始条件的开始识别周期。因此,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从开始条件储存单元340取得作为开始条件的该周期,从计时器350取得时间。此后,一旦时间达到开始条件的周期时,服务器侧识别处理单元322即自动开始识别。当达到开始条件的周期时,识别服务器300利用接受的用户的实时动态影像进行识别(S807)。
在步骤(S807)中,识别服务器300确认用户为其本人的情况下,将持续地与便携终端100保持连接。在步骤(S807)中,识别服务器300确认用户为非其本人的情况下,将进行再次确认(S808)。在步骤(S808)中,识别服务器300确认用户为其本人的情况下,将持续与便携终端100保持连接,在确认用户为非其本人的情况下,将切断与便携终端100的连接(S809)。
此后服务器211在便携终端100的用户欲购买商品时,对识别服务器300发出识别用户的请求。识别服务器300接受来自于服务器211的识别请求。之后,识别服务器300开始对用户进行识别。识别服务器300在接收到来自于服务器211的请求后,利用接收的用户的实时动态影像进行实时识别(S810)。另外,识别服务器300在用户进行商品购买操作时,根据预先登记在开始条件储存单元340中的识别开始条件,可以在用户欲购买时开始进行识别。识别服务器300在用户进行商品购买时,根据识别服务器300的操作员的输入,或根据来自于输入单元360的输入的识别请求,可以在用户欲购买时开始进行识别。
在步骤(S810)中,识别服务器300确认用户为其本人的情况下,将持续地与便携终端100保持连接。在步骤(S810)中,识别服务器300确认用户为非其本人的情况下,将进行再次确认(S811)。在步骤(S811)中,识别服务器300确认用户为其本人的情况下,将持续地与便携终端100保持连接,在确认用户为非其本人的情况下,将切断与便携终端100的连接(S812)。
这样,识别服务器300在与便携终端100连接确立的过程中,持续接收用户的动态影像,因此,识别服务器300可以频繁地进行用户的识别。所以,识别服务器300如步骤(S807)、(S810)那样,不仅只在便携终端100来连接时的步骤(S804)时,此后也可以进行是否是用户本人的识别。
因此,识别服务器300可防止在连接时确认的用户为其本人的影像在此后被第三者盗用并用其操作购买商品。另外,识别服务器300可以在如用户欲购买商品时那样,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识别。因此,通过识别服务器300进行的销售与面对面的销售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而且,便携终端100在与识别服务器300的连接确立的过程中,频繁地发送动态影像。因此,在识别服务器300进行识别或再识别时,便携终端100不需要接受来自识别服务器300的请求而进行任何操作。另外,在步骤(S805)、(S808)和(S811)中,识别服务器300可以进行一次再识别,也可进行多次再识别。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可以有各种变化。

Claims (20)

1.一种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储存了预先登记在便携终端的用户的登记影像的登记影像储存单元、接收来自于便携终端的动态影像的通信控制单元、通过对通信控制单元接收的动态影像与登记影像储存单元储存的登记影像核对进行所述用户的识别的识别处理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在与所述便携终端连接确立过程中,接收所述动态影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登记影像储存单元把识别所述用户的识别数据与所述的登记影像对应储存;
所述的通信控制单元接收所述动态影像和所述识别数据;
所述的识别处理单元利用核对所述动态影像和所述登记影像及所述接收的识别数据和所述登记影像储存单元储存的识别数据进行所述的识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储存有开始上述识别的开始条件的开始条件储存单元;
所述识别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开始条件储存单元储存的开始条件进行所述的识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处理单元接受所述识别请求并根据接受的请求进行所述的识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动态影像和所述的登记影像的核对结果为非所述用户的情况下,所述识别处理单元在进行再次识别时利用所述的通信控制单元接收的动态影像进行再次识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处理单元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接收的动态影像获取静止影像,把取得的静止影像与所述的登记影像进行核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具有接收来自于所述便携终端的所述的登记影像;
将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接收的登记影像登记在所述登记影像储存单元的登记处理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接收来自于所述便携终端的所述登记影像和所述识别数据;
所述的登记处理单元把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接收的识别数据和所述登记影像对应地登记在所述的登记影像储存单元。
10.一种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获取便携终端用户动态影像的动态影像获取单元和把所述动态影像获取单元获取的动态影像传送至识别系统进行所述用户的识别的通信控制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的识别系统连接确立的过程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发送所述动态影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获取登记在识别系统的用户的登记影像的登记影像获取单元;
所述的通信控制单元把所述的登记影像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的登记影像发送至所述的识别系统。
13.一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便携终端用户的识别的识别系统接受来自于所述终端的所述终端的用户的动态影像;所述识别系统储存预先登记的所述用户的登记影像,根据接受的所述动态影像和所述登记影像的核对来进行所述用户的确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识别系统在与所述的便携终端连接确立的过程中,接收所述的动态影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识别系统将识别所述的用户的识别数据与所述的登记影像对应地储存;所述的识别系统接收所述的动态影像和所述的识别数据;
所述的识别系统利用核对所述动态影像和所述登记影像及所述接收的识别数据和所述储存的识别数据进行所述的识别。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识别系统储存开始上述识别的识别开始条件;根据所述的储存的识别开始条件进行所述的识别。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识别系统接受所述的识别请求,根据接收的识别请求进行所述的识别。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动态影像和所述的登记影像的核对结果为非所述本人的情况下,所述的识别系统进行再次识别时利用接收的动态影像进行再次识别。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识别系统从接收的动态影像获取静止影像,用获取的静止影像和所述的登记影像进行核对。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识别系统接收来自于所述的便携终端的所述的登记影像并将接收的该登记影像登记在所述的识别系统上。
CNB021489009A 2001-11-22 2002-11-22 识别系统、便携终端及识别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533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57875 2001-11-22
JP2001357875 2001-11-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3499A true CN1423499A (zh) 2003-06-11
CN1305333C CN1305333C (zh) 2007-03-14

Family

ID=19169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890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5333C (zh) 2001-11-22 2002-11-22 识别系统、便携终端及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401357B2 (zh)
EP (1) EP1315391B1 (zh)
KR (1) KR20030042424A (zh)
CN (1) CN1305333C (zh)
AU (1) AU2002302080B2 (zh)
CA (1) CA2412148C (zh)
DE (1) DE60215441T2 (zh)
SG (1) SG10712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1411C (zh) * 2004-02-26 2008-08-1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其使用受到限制的移动电话和限制使用移动电话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84392A (en) * 2002-01-16 2003-07-23 Sure On Sight Ltd Secure messaging via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245902B2 (en) 2002-01-16 2007-07-17 2 Ergo Limited Secure messaging via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050131273A1 (en) * 2003-10-16 2005-06-16 Masakazu Asano Relaxation system, relaxation method and relaxation program
US7797529B2 (en) * 2003-11-10 2010-09-14 Yahoo! Inc. Upload security scheme
KR100725449B1 (ko) * 2005-07-20 2007-06-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개선한 서버연결 장치를 가지는 휴대용 단말기 및 이의서버연결 방법
JP4727378B2 (ja) * 2005-10-14 2011-07-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外来者受付システム、屋外機および通信端末
JP4317234B2 (ja) * 2007-03-05 2009-08-19 キヤノンマーケティング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EP2352321B1 (en) * 2008-10-31 2019-09-11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on processing of mobile terminal
JP5332838B2 (ja) * 2009-04-07 2013-11-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実行制御方法
US8996879B2 (en) * 2010-12-23 2015-03-31 Intel Corporation User identity attestation in mobile commerce
JP2012169777A (ja) * 2011-02-10 2012-09-06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004654B2 (ja) * 2011-02-22 2016-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処理装置及び印刷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120303534A1 (en) * 2011-05-27 2012-11-29 Tomaxx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ecure transaction
US9082235B2 (en) 2011-07-12 2015-07-1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Using facial data f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or subject identification
US11144872B2 (en) * 2012-12-21 2021-10-12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Delivery to an unattended location
US10387824B2 (en) 2012-12-21 2019-08-20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y of an i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50928A (en) * 1992-12-15 1996-08-27 A.C. Nielsen Company Audienc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5607726A (en) * 1994-10-17 1997-03-0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omposite coatings with variable thickness
US5956482A (en) * 1996-05-15 1999-09-21 At&T Corp Multimedia information service access
WO1998011750A2 (en) 1996-09-11 1998-03-19 Yang Li Method of using fingerprints to authentica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6141436A (en) * 1998-03-25 2000-10-31 Motorola, Inc.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JP3139483B2 (ja) * 1998-12-15 2001-02-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パーソナル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US6508709B1 (en) * 1999-06-18 2003-01-21 Jayant S. Karmarkar Virtual distributed multimedia gaming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actual regulated casino games
US6594482B1 (en) * 1999-09-07 2003-07-15 Ericsson Inc. Controlled transmiss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identity
JP2001169228A (ja) 1999-12-14 2001-06-22 Minolta Co Ltd 画像認証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認証方法
KR20010090132A (ko) * 2000-03-23 2001-10-18 임영식 화상 데이터 통신 단말기의 잠금기능 설정 및 해제방법
JP3825222B2 (ja) 2000-03-24 2006-09-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本人認証装置および本人認証システムならびに電子決済システム
US7412604B1 (en) * 2000-03-28 2008-08-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Using biometrics on pervasive devices for mobile identification
WO2001086599A2 (en) * 2000-04-14 2001-11-15 Supercom Ltd. Smart communications
FI108490B (fi) * 2000-05-02 2002-01-31 Sonera Oyj Valtuutusinformaation võlittõminen
KR20020018496A (ko) * 2000-09-02 2002-03-08 장기화 얼굴인식기술을 이용한 통신단말기 보안방법 및 그 장치
KR20020042004A (ko) * 2000-11-29 2002-06-05 구자홍 홍채인식을 이용한 인증 장치 및 방법
KR20010074059A (ko) * 2001-01-20 2001-08-04 정인수 모바일 단말기용 얼굴 기반 개인 신원 검증 방법 및 장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1411C (zh) * 2004-02-26 2008-08-1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其使用受到限制的移动电话和限制使用移动电话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15391A3 (en) 2004-01-07
AU2002302080B2 (en) 2008-12-04
CA2412148C (en) 2008-04-22
US7401357B2 (en) 2008-07-15
DE60215441T2 (de) 2007-08-30
SG107121A1 (en) 2004-11-29
EP1315391A2 (en) 2003-05-28
DE60215441D1 (de) 2006-11-30
AU2002302080A1 (en) 2003-06-12
CN1305333C (zh) 2007-03-14
US20030120916A1 (en) 2003-06-26
KR20030042424A (ko) 2003-05-28
EP1315391B1 (en) 2006-10-18
CA2412148A1 (en) 2003-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5333C (zh) 识别系统、便携终端及识别方法
EP355785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TWI449394B (zh) User authentication, verification and code generation system maintenance subsystem
CN101826897B (zh) 实现移动终端与pc交互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050101307A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voting by mobile terminals
EP2710776B1 (en) Anonymous signalling
CN102461128A (zh) 基于接近而配对移动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2290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与数据传输系统
TW201808026A (zh) 事件發生的通知系統及方法
JP2010015263A (ja) 相互認証システム、相互認証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H11261731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接続方法及びこれが書き込まれた記憶媒体
US8280032B2 (en) Registration of a telephone/computer association in a 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 environment
CN10391685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一种移动终端
KR20150023230A (ko) 장치 사이에서의 계정 전송
KR20130122644A (ko) 통신 세션을 검증하기 위한 방법, 디바이스 및 시스템
US2013003126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n ad-hoc bi-directional network with an optical identifier
US2017027294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ment of private commn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AU201323766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to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108282768B (zh) 蓝牙设备分享控制和请求方法及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3312677B (zh) 终端、服务器和通信连接的建立方法
US10292050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platform for shar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U2003244089B2 (en) Connection service providing system and connection service providing method
CN107454557B (zh) 一种路由器连接方法及系统
JP5280937B2 (ja) 移動機が属するグループを登録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0312101B (zh) 一种便携式实时移动人像布控系统的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14

Termination date: 2013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