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07821A - 具有逻辑信道和传送信道的网络 - Google Patents

具有逻辑信道和传送信道的网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07821A
CN1407821A CN02142999A CN02142999A CN1407821A CN 1407821 A CN1407821 A CN 1407821A CN 02142999 A CN02142999 A CN 02142999A CN 02142999 A CN02142999 A CN 02142999A CN 1407821 A CN1407821 A CN 1407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assigned
logic
packet unit
combin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42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4390C (zh
Inventor
C·赫尔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768573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407821(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407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7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439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439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user or data type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formation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个与多个第二传送信道相关联的多个第一逻辑信道的网络,传送信道被提供用于发送由逻辑信道的数据分组单元组成的传送块,其中多个有效传送格式组合被分配到这些传送信道,这些组合指示用于在每个传送信道上传输的传送块,其中提供一种用于选择这些传送格式组合的选择算法,在维持一个应用到各个逻辑信道的最小比特率的时候提供执行传送格式组合的选择。

Description

具有逻辑信道和传送信道的网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一个与多个第二传送信道相关联的多个第一逻辑信道的网络,所述传送信道被设计为用于由逻辑信道的数据分组单元组成的传送块的传输。
背景技术
这样一种网络从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技术规格组(TSG)无线接入网;工作组2(WG2);无线电接口协议体系结构;TS25.302V3.6.0中了解到,其描述了一个无线网络的MAC层(MAC=媒体接入控制)。物理层提供传输信道或传输链路到该MAC层。该MAC层使得逻辑信道或逻辑链路能应用到RLC层(RLC=无线链路控制)。在RLC层中形成的数据分组单元被压缩在MAC层的传送块中,这些传送块通过物理信道被从物理层发送到一个终端,或者由无线网络控制的其它有关方式来发送。除这样一种多路传输或多路分解功能之外,该MAC层也具有选择合适传送格式组合(TFC)的功能。一种传送格式组合表示每个传送信道的传送格式的一个组合。该传送格式组合描述了该传送信道如何被多路传输到该物理层中的一个物理信道。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个包括用于选择一个合适的传送格式组合的一个最佳选择处理的网络。
根据本发明,这个目标借助于一个多个第二传送信道被关联的多个第一逻辑信道的网络来实现,这些传送信道被用于发送由逻辑信道的数据分组单元组成的传送块,其中多个有效的传送格式组合被分配到这些传送信道,这些组合指示提供在每个传送信道上用于发送的传送块,其中提供一个选择算法以便选择传送格式组合,并且其中在维持一个应用到各个逻辑信道的最小比特率的时候,提供执行传送格式组合的选择。
一个有效的传送格式组合可理解为一个能够用被发信号通知的组合。该传送格式组合的信令借助于指示到相关的接收侧的信令比特来产生,传送格式组合被用于该传输。可用于信令的信令比特的数量被限制,尤其是在无线网络中。根据上面给出的限定这样的结果导致不是所有可能的传送格式组合能被发信号告知并且有效。有效的传送格式组合的数量还受所利用的信令比特的数量的限制。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即把确保适合于各个逻辑信道一个最小比特率的条件并入用于选择一个合适的或最佳的传送格式组合的选择算法。这样一种最小比特率通常由相关的应用来定义。因此一个语音连接通常需要一个恒定的比特率,因此这将与这里给出的最小比特率相一致。这样的最小比特率以在逻辑信道中的应用所需要的服务质量的特征来定义,例如,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技术规范组服务和系统方面;“QoS概念和结构”TS23.107v350的说明书中。
这样一种将最小比特率需求并入在TFC选择算法中的优点特别在于在移动站或网络的一个普通单元中能够实现的两个功能(TFC选择和与最小比特率需求的一致)。这种实现可以用软件和用硬件来完成。
遵从最小比特率的需求在这里被理解为在TFC的选择中被尽可能地尝试去保持关于在TFC的选择中一个给出的测量间隔的最小比特率。如果由于在个别的逻辑信道中应用的数据分组单元不可能实现这个需求,可以替换地选择低于最小比特率的TFC。
一个实现用于考虑并遵从该最小比特率的保密功能的有利的可能性在于可以提供一个例如5个传输时间间隔TTI的移动测量窗口。
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对应于多个无线电帧(RF)并且等于至少一个无线电帧。它表示交错扩充的无线电帧的数量。交错是一个组合程序,其中来自连续无线电帧的信息单元(码元)被及时在发射机端交织。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该MAC层提供多个传送块到物理层。这个传输时间间隔专用于一个传送信道并且属于该传送格式的半静态部分。当该物理层在一个包括n个无线电帧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开始处接收设计用于通过一个传送信道传输的多数个传送块时,每个传送块被再次划分为n段(传送块的分段)。每个传送块的n个分段在该传输时间间隔的n个连续的无线电帧中被发射。该传输时间间隔的所有的n个无线电帧将显示同样的分段顺序。
接着,用于测量该比特率的移动测量窗口每次以滑动方式移过一个TTI,以便每次测量最后4个TTI的比特率。要在该流通中发送的传送块的数量,第5个TTI接着被从测量的最后4个TTI的比特率中确定,以便维持最小比特率。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点在于该最小比特率的确定能够通过可滑动的测量窗口的实现来进行并且与最小比特率的一致性在MAC层的级别上能被实现。这提供了在单独执行用于监视该比特率的一致性的功能的优点,例如在该应用级别上,因为加载在MAC层和RLC层(例如MAC和RLC首部)中的控制信息能被直接地包括在该测量中(因为它被包括在该传送块中),所以在MAC层级别的测量更加准确。
在如权利要求2中限定的本发明的有益的实施例中,用于选择一个合适的或最佳的传送格式组合的选择算法考虑并综合了维持用于该逻辑信道的最大比特率的条件。对该各自的个别逻辑信道维持这样一种最大比特率,最好以分配的算法接连地扫描这些信道,以确保当较高优先权的逻辑信道的等待行含有很多的数据分组单元,以至于如果不考虑最大比特率,较低优先权的逻辑信道将不能发送任何数据分组单元的时候,较低优先权的逻辑信道仍旧能够发送数据分组单元。因此规定一个最大比特率能根据该各自的最大比特率来确保可利用的传输容量的分配。对于该逻辑信道这样的最大比特率作为一个应用所期望的服务质量的性能特性被定义,例如,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技术规范组服务和系统方面;“QoS概念和结构”TS23.107v350的说明书中。
该最大比特率能考虑作为总的选择算法中的绝对上限。这意味着该最大比特率在最后选择的TFC中不被超出。然而,该最大比特率可以仅仅临时被考虑,例如只有在该算法的部分或该选择中的一个局部的步骤期间被考虑。特别是可以撤消在选择算法的末端不超过并且分配仍旧保持数据分组单元到最高可能程度的最大比特率的条件。
在权利要求3的有益的选择算法中,该选择算法首先包括一个分配序列。在这个第一分配序列中,这些逻辑信道相继被利用,并且等候在逻辑信道的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分组单元每次根据两个准则被分配到各自的传输信道。在每个情况下,即被发送的情况下,在选择算法的末端将考虑分配到传送信道中用于在这个第一分配序列中进行传输的数据分组单元。这意味着允许在直到各自时刻分配的数据分组单元进行传输和新分配的数据分组单元进行传输的有效传送格式组合的数量在数据分组单元的每次分配上将依次变得更小。
这些逻辑信道的利用最好根据其优先级来进行,即首先使用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接下来使用具有其次最高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等等。
考虑的首要准则在于在每个情况下只有这么多的数据分组单元被分配,以便到当前时刻分配到各个信道的数据分组单元的数量,与这个传送信道新分配的数据分组单元的数量之和对应于一个包含在一个有效传送格式组合中的传送格式。这意味着将确保没有空的数据分组单元被发送,即使在此之后没有更多的数据分组单元被分配给该传送信道。用空的数据分组单元代替通常被用术语“填充字符”表示。
然而,在第一准则优先采用后,考虑的第二准则在于选择这些分配的数据分组单元的数量以便在所有情况下它尽可能的接近提供给各个逻辑信道的最小比特率。如果在该逻辑信道中可用的分组单元少于为实现该最小比特率所需要的分组单元,当前所有的数据分组单元被分配,直到产生一个有效的TFC。如果在该逻辑信道中存在的分组单元多于为实现该最小比特率所需要的分组单元,只有一部分对应于该最小比特率的数据分组单元被分配,尽可能并且直到产生一个有效的TFC。
在这个第一分配序列之后,一个进一步的分配序列被提供,其中进行仍然保留着的数据分组单元的进一步分配。逻辑信道再一次被连续地利用,最好按照优先级的排列。
这样一种两级分配具有以下优点:关于要遵守的最小比特率的条件被综合到第一分配序列的选择算法中,因此该最小比特率被保证尽可能的用于所有逻辑信道。这导致该分配中所有逻辑信道的一个合适的处理。
权利要求4涉及一种该第二分配序列的有益的实施例。这里它被再次被提供作为没有空的数据分组单元(填充字符)的传输被允许的最高优先级的准则。
在每个各自的逻辑信道获得的该最大比特率没有被超出的时候,将努力遵照这个准则以便分配尽可能多的数据分组单元到这些逻辑信道是所希望的。
这导致对该分配中所有的逻辑信道的一个改进修整。
根据权利要求5跟随第二分配序列的第三分配序列与第一序列的不同仅在于关于最大比特率的条件不再被遵守。如果尽可能大的数据分组单元的总的数量被发送,第三序列中对这个条件的撤消是有益的。因为在那种情况下由于该最大比特率的需求使得低优先级的逻辑信道在分配中是不利的,这个取消不只是对第二分配序列已经是对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
然而,它可以替换为在第二分配序列之后结束该选择算法。这具有总的比特率以及所要求的传输功率较低的优点。引起的对相邻无线小区的干扰由此也被降低。
在如权利要求6中限定的本发明的有益实施例中,关于所要遵守的最大比特率的条件已经在第二分配序列中取消升并不再被考虑,至少只用于与一个传送信道相关联的最后的逻辑信道。关于所要遵守的最大比特率的条件可以替换为更早地取消,例如用于与一个传送信道相关联的倒数第二逻辑信道。最大比特率条件被取消的最后逻辑信道可以发送尽可能多的数据分组单元,直到相应的合适的有效传送格式组合仍然是可用的。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无线网络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和终端,以及一种选择传送格式组合的方法。
附图说明
参考图1和图2组成的附图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将被详细阐述,其中
图1示出了一个具有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器和几个终端的无线网络,以及
图2示出了一个用于阐明一个终端或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器的各种功能的层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一个无线网络,例如一个具有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1和多个终端2至9的无线网络。该无线网络控制器1对参与无线业务的所有元件的控制负责,元件如终端2至9。在该无无线网络控制器和终端2至9之间至少发生一个控制和有效负载数据的交换。该无线网络控制器1建立各自用于有效负载数据的传输的链接。
在该无线网络控制器1被固定安装时,通常终端2至9是移动站。然而,在特定情况下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器1可以可替换地被取代或移动。
该无线网络用来发送,例如通过FDMA,TDMA,或者CDMA方法(FDMA=频分多路存取,TDMA=时分多路存取,CDMA=码分多路存取),或者根据这些方法的一个组合的无线信号。
在CDMA方法中,这是一个特殊编码扩展方法,从一个用户始发的二进制信息(数据信号)每次被用一个不同的编码序列调制。这样一种编码序列包括一个伪随机矩形波信号(伪噪声码),其速率称作一个码片速率,通常远远大于二进制信息的速率。该伪随机矩形波信号的一个矩形波脉冲的持续时间以码片间隔TC表示。1/TC是码片速率。被该伪随机矩形波信号相乘或调制的该数据信号导致一个围绕该扩展因数NC=T/TC的频谱的扩展,其中T是该数据信号的一个矩形波脉冲的持续时间。
在至少一个终端(2至9)和该无线网络控制器1之间的有效负载数据和控制数据通过由无线网络控制器1指定的信道被发送。一个信道由一个频率范围,一个时间范围定义,并且例如在CDMA方法中由一个扩展编码来定义。该无线网络控制器1和终端2至9之间的无线链接表示下行链接,以及从这些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接。因此通过下行链接信道数据被从该基站发送到这些终端,并且通过上行链接信道从终端发送到该基站。
例如,一个下行链接信道可以被提供,它被用于在一个连接被建立之前从无线网络控制器1分配控制数据到所有的终端2至9。这样一种信道表示为下行链接分配控制信道或广播控制信道。为了在一个建立连接之前从一个终端2至9发送控制数据到无线网络控制器1,例如一个由无线网络控制器1指定的上行链接控制信道可以被使用,然而,其它的终端2至9也可以接入。一个能够被几个或所有终端2至9使用的上行信道表示一个普通的上行链接信道。在一个链接被建立之后,例如在一个终端2至9和无线网络控制器1之间的链接,有效负载数据被通过一个下行链接和一个上行链接有效负载信道发送。在一个发射机和一个接收机之间专门建立的信道表示专用信道。通常,一个有效负载信道是一个专用信道,其能被一个用于特殊连接控制数据的传输的专用控制信道伴随。
为了实现在该无线网络控制器1和一个终端之间能够交换有效负载数据,一个终端2至9与该无线网络控制器1同步是必要的。这是已知的,例如从GSM系统(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中已知,其中一个FDMA和TDMA方法的组合被使用,以便首先确定一个以给出的参数为基础的合适的频率范围,接着借助于数据传输的时间序列得到一个帧的暂时位置(帧同步)。在TDMA,FDMA,和CDMA方法中这样一个帧对于终端和基站的数据同步来说是总是必需的。这样一个帧可以包括几个子帧,或者可以连同其它的连续的帧形成一个超帧。
参考图2中所示的层模型或协议结构的例子(对照,例如:第三代合伙项且(3GPP);技术规范组(TSG)无线接入网;工作组2(WG2);无线电接口协议体系结构;TS25.301V3.6.0)将阐述通过该无线网络控制器1和终端2至9之间的无线接口的控制和有效负载数据的交换。该层模型包括三个协议层:物理层PHY,具有子层MAC和RLC(图2示出了子层RLC的多个单元)的数据连接层,以及层RRC。子层MAC对媒体接入控制负责,子层RLC对无线链接控制负责,并且层RRC对无线资源控制负责。层RRC对终端2至9和无线网络控制器1之间的发送信号负责。子层RLC用来控制控制终端2至9和无线网络控制器1之间的一个无线链接。层RRC通过控制线路10和11控制层MAC和PHY。层RRC能够以这种方式控制层MAC和PHY的结构。物理层PHY提供传送信道或传送链路12到该MAC层。该MAC层使得逻辑信道或逻辑链路13能应用到该RLC层。该RLC层是能通过接入点14进行各种应用。
数据分组单元在RLC层中被形成,并且在MAC层中的传送块中被压缩,这些块通过物理信道,或有关的其他方式被从该无线网络控制器发送到一个终端。除这样一种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功能之外,该MAC层也具有选择合适的传送格式组合(TFC)的功能。一个传送格式组合表示每个传送信道的传送格式的一个组合。该传送格式组合尤其描述了这些传送信道如何被多路复用到物理层中的一个物理信道(时分复用)。
每个传送格式包括一个动态和一个半静态部分。该动态部分描述了一个在传输时间间隔(TTI)期间在传送信道被发送的传送块组(TBS),并且半静态部分包括例如关于误差校正编码性质的信息。该半静态部分将仅通过该物理信道的重新配置改变。一个传送块组被定义为在该物理层和MAC层之间被交换的多个传送块。一个传送块的尺寸由该RLC层的一个数据分组单元的比特数量和MAC层的附加控制信息(报头)的比特数量来定义。
下面描述中的术语“传送格式”将被理解为只表示该传送格式的动态部分。
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对应于无线电帧(RF)的数量并且至少是一个无线电帧。它表示交错扩充的无线电帧的数量。交错是一个来自于发射端的连续的无线电帧的信息单元(码元)的时间组合。该MAC层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期间提供一个传送块组到物理层。该传输时间间隔专用于一个传送信道并属于该传送格式的半静态部分。当该物理层在一个包括n个无线电帧的传输时间间隔的开始部分通过一个传送信道从MAC层接收一个为传输设计的传送块组时,这个组中各每个传送块将被再分为n个片段(传送块的分段)。每个传送块的这n个分段在该传输时间间隔的n个连续的无线电帧中被发送。该传输时间间隔的所有的n个无线电帧则包含片段的相同的序列。
该MAC层用来为每个传送信道选择合适的传送格式。在这个选择中考虑RLC和MAC层之间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在此之后表示为MAC逻辑优先级(MLP),RLC层中的等待行的的占用(缓冲器占用=BO),与该逻辑信道相关联的传送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TTI,以及传送格式组合的子集都是必需的。该RLC层中的一个等待行包括从RLC层经过该MAC层将被发送到物理层的数据分组单元。该传送格式组合的一个子集是传送格式组合的可能的总集的一部分。因为用于发信号到传送格式组合被用于该传输的接收侧的比特数量被限制,子集被用于限制可能的传送格式组合的数量。
如果该无线电帧的起始与该传送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的起始不相同,一个传送信道(或映射在其上的逻辑信道)被表示为该无线电帧中不起作用。它(它们)被表示为在相反的情况下起作用。在对应于一个无线电帧的长度,例如10ms的最短的传输时间间隔情况下,由于一个传送块将至少需要这个最短的传输时间间隔来发送其数据,该相关联的传送信道将始终起作用。在较长的传输时间间隔(例如20ms)的情况下一个传送信道实际在这个意义上可以不起作用。
在一个无线电帧的每个起始一种用于选择一个最佳传送格式组合的的选择算法在该MAC层中被执行。这个算法可以用软件或用硬件,在移动站中或在网络中被执行。
首先表示和说明该选择算法的几个参数和变量将被定义:
符号具有下列意义:S2:在给出的移动站的现有最大传输功率能够支持的所有的传送格式组合的这组TFCS内的所有的传送格式组合TFC的数量。TF(t):给出尺寸的若干传送块,它们被通过具有t=1,…,NTC的传送信道TCt发送,并且NTC是传送信道的数量。
一个传送格式组合在这里被定义为TFC=(TF(1),TF(2)…,TF(NTC)),对此一个另外包括半静态属性的传送格式被忽略,例如误差校正编码的方法。BO(L):具有L=1,…,NLC的逻辑信道LCL的缓冲器占用BO,其中NLC表示逻辑信道的数量。
这些逻辑信道在这里按照递减的优先级编号,也就是LC1具有最高优先级,LCNLC具有最低优先级:较小的编号有较高的优先级。
具有不同但是相邻编号的逻辑信道可以有相同的优先级。
如果相同优先级的逻辑信道(相邻的编号)是存在的,并且映射在同时起作用的传送信道上,由于该逻辑信道被周期地在从一个TTI到下一个的移动,分配的公平性将被最佳化:如果LC3,4,和5具有相同的优先级,在第一个TTI的开始部分的序列将是3,4,5,在下一个TTI中为3*=4,4*=5,5*=3,等等。它由此被完成,不一定这个优先级级别的相同逻辑信道在一个TTI的开始部分被首先扫描。
符号的进一步意义:SLogCh(t):映射在相同传送信道TCt上的逻辑信道的数目(由其编号标识)。SLogCh(t,L):映射在相同传送信道TCt上的逻辑信道的列表(由其编号标识),以LC1开始并以上升的编号的方式直到LCL,但是并不包括LCL。T(L):传送信道TCt,在它上面LCL被映射。N(L):在一个TFC中作为部分TF(t(L))分配到LCL的传送块的数量。
一个传送块包括若干个由该传送块尺寸定义的二进制位。
minBr和maxBr分别表示关于一个给出的观测时间周期的最小和最大允许比特率。minBr和maxBr用来进一步确定将在下面定义的数值。
该平均比特率Raverage被以一个具有尺寸W的“窗口”为基础定义: R average : = s Bits ( l , W , L ) W , 具有 s Bits ( l , W , L ) : = Σ k = max ( 0 , l - W + 1 ) l N ( k , L ) · blocksize 其中SBits(l,W,L)表示在最后的W个TTI期间,既然在LCL上开始传输从第l个TTI开始计算,由LCL发送的比特数量。这里N(K,L)表示LCL的传送块的数量,这些模块曾被分配用于在TTIk中的传输。(如果l<W,也就是在传输的开始部分,观测时间间隔是明显地只有l个TTI。)
Nmin(l,L)表示能被分配到用于第l个TTI中的传输的LCL的传送块的最小数量,由此关于直到第l个TTI的前面的W个TTI的平均比特率Raverage min(l)不会降到值minBr之下。
Nmax(l,L)表示能被分配到用于第l个TTI中的传输的LCL的传送块的最大数量,由此关于直到第l个TTI的前面的W个TTI的平均比特率Raverage max(l)不会降到值maxBr之下。
为minBr和maxBr给出确定的值,这些定义产生Nmin(l,L)和Nmax(l,L)的下列条件。 R average min ( l ) : = s Bits ( l - 1 , W - 1 , L ) + N min ( l , L ) · blocksize W ≥ min Br R average max ( l ) : = s Bits ( l - 1 , W - 1 , L ) + N max ( l , L ) · blocksize W ≥ max Br ⇒ N min ( l , L ) = ceil ( min Br · W - s Bits ( l - 1 , W - 1 , L ) blocksize ) ⇒ N max ( l , L ) = floor ( max Br · W - s Bits ( l - 1 , W - 1 , L ) blocksize ) 其中floor(x):=[x]是小于或等于x的最高整数数量,并且ceil(x)=[x]是大于或等于x的最小整数数量。
现在该选择算法最好用下面的步骤进行:
1.为每个逻辑信道LCL确定在当前TTI中(当在最后W个TTI上形成一个移动总数的时候)能发送的而没有降低到信道LCL的最小比特率之下的块的最低数量Nmin(L)。为每个逻辑信道LCL确定在当前TTI中(当在最后W个TTI上形成一个移动总数的时候)能发送的而没有超越信道LCL的最大比特率的块的最大数量Nmax(L)。
2.为1设定迭代变量ITER。
现在经过下面的循环:
3.设定L:=1。
4.设定S1:=S2(S2如上定义)。
5.如果ITER=1(minBr情况):在考虑被映射在相同的传送信道中的(也就是说,包含在SLogCh(t(L),L)中)已经检查的逻辑信道的所有的分配的传送块的时候,在包含等待在LCL的等待行中并达到最靠近的值Nmin(L)的若干个传送块或者(为填充块的使用)包含超过这个数量的S1中作为传送格式组合TFC的数量形成S2。形式上地,S2(依靠L)由 S 2 = { TFC ∈ S 1 | TF ( t ( L ) ) ≥ N 1 ( L ) + Σ l ∈ S log Ch ( t ( L ) , L ) N 1 ( l ) = : θ , 其中N1(L)是对于BO(L)<Nmin(L):最高数量(≤min(BO(L),Nmin(l)))对于BO(L)≥Nmin(L):存在于LCL的等待行中的传送块的最小数量(<Nmax(L)),它没有降低到Nmin(L)之下,因此θ为TCt(L)导致一个包括在TFC中的传送格式TF(t(L)),也就是说,没有填充传送块是必需的。}给出,N1(L)被存储在变量 N[L]中。
       如果ITER=2(maxBr情况)在考虑被映射在相同传送信道中的(也就是说,包含在SLogCh(t(L),L)中)已经检查的所有分配的逻辑信道的传送块以及分配在该第一迭代中的所有传送块的时候,在包含等待在LCL的等待行中的最高数量[≤min(BO(L),Nmax(L))-N1(L)]的传送块或者(如果填充块被添加)超过这个数量的S1中作为传送格式组合TFC的数量形成S2。形式上地,S2(依靠L)由 S 2 = { TFC ∈ S 1 | TF ( t ( L ) ) ≥ Δ N 2 ( L ) + Σ l ∈ S log ch ( t ( L ) , L ) Δ N 2 ( l ) + Σ l ∈ S LogCh ( 1 ) N 1 ( l ) = : θ , 其中ΔN2(L)是等待在LCL的等待行中的传送块最高数量(≤min(BO(L),Nmax(L))-N1(L)),因此θ为TCt(L)导致一个包括在TFC中的传送格式TF(t(L)),也就是说,没有填充传送块是必需的。}给出,ΔN2(L)被存储在变量 N[L]中。
条件ΔN2(L)≤min(BO(L),Nmax(L))-N1(L)确保当更多的ΔN2(L)传送块被分配时LCL的最大数据率不被超出,因为它也满足ΔN2(L)+N1(L)≤min(BO(L),Nmax(L))这个条件。
如果ITER=3(可选择地:因为它使该maxBr条件减弱可以删去):并且“对于至少一个逻辑信道L*是N[L*]<BO(L*))”并且“S1含有多于一个传送格式组合”。在考虑被映射在相同的传送信道中的(也就是说,包含在SLogCh(t(L),L)中)已经检查的所有分配的逻辑信道的传送块以及分配在该第一和第二迭代中的所有传送块的时候,在包含等待在LCL的等待行中的最高数量[≤BO(L)-(N1(L)+ΔN2(L))]的传送块或者(如果填充块已被添加)超过这个数量的S1中作为传送格式组合TFC的数量形成S2。形式上地,S2(依靠L)由 S 2 = { TFC ∈ S 1 | TF ( t ( L ) ) ≥ Δ N 3 ( L ) + Σ l ∈ S log Ch ( t ( L ) , L ) Δ N 3 ( l ) + Σ l ∈ S LogCh ( t ) { N 1 ( l ) + Δ N 2 ( l ) } = : θ , 其中ΔN3(L)是等待在LCL的等待行中的传送块最高数量(≤BO(L)-(N1(L)+ΔN2(L))),因此θ为TCt(L)导致一个包括在TFC中的传送格式TF(t(L)),也就是说,没有填充传送块的插入。}给出,ΔN3(L)被增加到变量 N[L]。
6.设定L:=L+1。
7.如果L>NLC并且ITER>3,
在S2中选择这些传送格式组合TFC的一个以便在此实现一个可能最低的比特率,并终止该程序。
应注意这个选择的传送格式组合也由下面的形式导出: ( Σ L ∈ S LogCh ( 1 ) N _ [ L ] , Σ L ∈ S LogCh ( 2 ) N - [ L ] , . . . Σ L ∈ S LogCh ( N TC ) N - [ L ] )
如果L>NLC并且ITER≤3
设定ITER:=ITER+1。
以步骤3继续该算法。
如果L≤NLC并且ITER≤3
以步骤4继续该算法。
应注意通常“最好的效果”传输量并不表示为一个必定不被超出的最大比特率的特征。该最好的效果传输量因此将被给出最低的优先级(没有比特率限制)。在这些TFC中保留的空间将被用于这种类型的传输量,以便不需要第三迭代。
按照上面描述的选择算法的程序将参考一个例子进行解释。
让我们假设有映射在不同的传送信道TC1至TC3上的6个逻辑信道LC1至LC6。下面的图表示出了LC和TC之间的分配以及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TTI)的开始部分的缓冲器占用(BO)以及根据上面给出的等式为所考虑的传输时间间隔确定的最小比特率Nmin和最大比特率Nmax。另外,由于它们在涉及的计算中需要min(BO,Nmin),min(BO,Nmax),因此列出它们:
LC   TC   BO  Nmin  Nmax  min(BO,Nmin) min(BO,Nmax)
1    1    4     2      3          2             3
2    1    2     3      4          2             2
3    2    3     1      2          1             2
4    3    8     2      4          2             4
5    2    5     2      2          2             2
6    3    9     6      8          6             8在这三个传送信道上给定的传输功率能支持的这组传送格式组合被写为
S1={0,1,2,3,5,6,7}×{0,1,2,3,4,5,6,7}×{0,4,6,8,10,11,12,13}。
在被履行的这个条件B(L)由“N1(L)是LCL的现有传送块的数量,其尽可能的靠近min(BO(L),Nmin(L)),因此对与该TCt(L),θ对应于一个有效的传送格式(这里没有考虑半静态特性)”被给出的时候,对个别逻辑信道迭代1(只考虑minBr情况)得到下面的结果。对于L=1,它拥有:S2={TFC∈S1|TF(1)≥N1(1)=:θ,B(L=1)履行的}={2,3,5,6,7}×{0,1,2,3,4,5,6,7}×{0,4,6,8,10,11,12,13},因为BO(1)≥Nmin(1),N1(1)≥Nmin(1)=2并且θ=N1(1)=2得到一个有效的传送格式TF(1)∈{2,3,5,6,7},N1(1)=2。N[1]=N1(1)=2被存储。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对于L=2,它拥有:S2={TFC∈S1|TF(1)≥N1(2)+N1(1)=:θ,B(L=2)履行的}={3,5,6,7}×{0,1,2,3,4,5,6,7}×{0,4,6,8,10,11,12,13},因为BO(2)<Nmin(2)要被考虑,N1(2)≤min(BO(2),Nmin(2))=2并且θ=N1(2)+N1(1)=1+2得到一个有效的传送格式TF(1)∈{2,3,5,6,7},这样N1(2)=1。N[2]=N1(2)=1被存储。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对于L=3,它拥有:S2={TFC∈S1|TF(2)≥N1(3)=:θ,B(L=3)履行的}={3,5,6,7}×{1,2,3,4,5,6,7}×{0,4,6,8,10,11,12,13},因为BO(3)≥Nmin(3),N1(3)≥Nmin(3)=1并且θ=N1(3)=1得到一个有效的传送格式TF(2)∈{0,1,2,3,5,6,7},这样N1(3)=1。N[3]=N1(3)=1被存储。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对于L=4,它拥有:S2={TFC∈S1|TF(2)≥N1(4)=:θ,B(L=4)履行的}={3,5,6,7}×{1,2,3,4,5,6,7}×{4,6,8,10,11,12,13},因为BO(4)≥Nmin(4),N1(4)≥Nmin(4)=2并且θ=N1(4)=4得到一个有效的传送格式TF(3)∈{0,4,6,8,10,11,12,13},这样N1(4)=4。N[4]=N1(4)=4被存储。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对于L=5,它拥有:S2={TFC∈S1|TF(2)≥N1(5)+N1(3)=:θ,B(L=5)履行的}={3,5,6,7}×{3,4,5,6,7}×{4,6,8,10,11,12,13},因为BO(5)≥Nmin(5),N1(5)≥Nmin(5)=2并且θ=N1(5)+N1(3)=2+1得到一个有效的传送格式TF(2)∈{1,2,3,4,5,6,7},这样N1(5)=2。N[5]=N1(5)=2被存储。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对于L=6,它拥有:S2={TFC∈S1|TF(3)≥N1(6)+N1(4)=:θ,B(L=6)履行的}={3,5,6,7}×{3,4,5,6,7}×{10,11,12,13},因为BO(6)≥Nmin(6),N1(6)≥Nmin(6)=6并且θ=N1(6)+N1(4)=6+4得到一个有效的传送格式TF(3)∈{4,6,8,10,11,12,13},这样N1(6)=6。N[6]=N1(6)=6被存储。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
因此N1(1)+N1(2)=2+1=3个传送块被分配到TC1,N1(3)+N1(5)=1+2=3个传送块被分配到TC2,以及N1(4)+N1(6)=4+6=10个传送块被分配到TC3,也就是说在第一迭代中确定的传送块组合是(3,3,10),与包含在S2中的该传送格式组合一致,其产生最小比特率。由于在LC2中不充分的缓冲器的占用,将不能实现(5,3,10)。
该maxBr情况在下面的迭代中被考虑,其中现在被履行的条件B(L)是“ΔN2(L)是LCL的现有传送块的最高数量,其不超过min(BO(L),Nmax(L))-N1(L),因此对与该TCt(L),θ对应于一个有效的传送格式(这里没有考虑半静态特性)”。对于L=1,它拥有:S2={TFC∈S1|TF(1)≥ΔN2(1)+N1(1)+N1(2)=:θ,B(L=1}履行的}={3,5,6,7}×{3,4,5,6,7}×{10,11,12,13},因为ΔN2(1)≤min(BO(1),Nmax(1))-N1(1)=3-2=1并且θ=ΔN2(1)+N1(1)+N1(2)1+2+1得到一个不是有效的传送格式TF(1)∈{3,5,6,7},这样ΔN2(1)=0。N[1]=N1(1)+ΔN2(1)=2+0=2被存储(未改变的)。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对于L=2,它拥有:S2={TFC∈S1|TF(1)≥ΔN2(2)+ΔN2(1)+N1(1)+N1(2)=:θ,B(L=2)履行的}={3,5,6,7}×{3,4,5,6,7}×{10,11,12,13},因为ΔN2(2)≤min(BO(2),Nmax(2))-N1(2)=2-1=1并且θ=ΔN2(2)+ΔN2(1)+N1(1)+N1(2)=1+2+1得到一个不是有效的传送格式TF(1)∈{3,5,6,7},这样ΔN2(2)=0。N[2]=N1(2)+ΔN2(2)=1+0=1被存储(未改变的)。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对于L=3,它拥有:S2={TFC∈S1|TF(2)≥ΔN2(3)+N1(3)+N1(5)=:θ,B(L=3)履行的}={3,5,6,7}×{4,5,6,7}×{10,11,12,13},因为ΔN2(3)≤min(BO(3),Nmax(3))-N1(3)=2-1=1并且θ=ΔN2(3)+N1(3)+N1(5)=1+1+2=4得到一个有效传送格式TF(1)∈{3,4,5,6,7},这样ΔN2(3)=1。N[3]=N1(3)+ΔN2(3)=1+1=2被存储。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对于L=4,它拥有:S2={TFC∈S1|TF(3)≥ΔN2(4)+N1(4)+N1(6)=:θ,B(L=4)履行的}={3,5,6,7}×{4,5,6,7}×{10,11,12,13},因为ΔN2(4)≤min(BO(4),Nmax(4))-N1(4)=4-4=0并且ΔN2(4)=0。N[4]=N1(4)+ΔN2(4)=4+0=4被存储(未改变的)。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对于L=5,它拥有:S2={TFC∈S1|TF(2)≥ΔN2(5)+ΔN2(3)+N1(3)+N1(5)=:θ,B(L=5)履行的}={3,5,6,7}×{4,5,6,7}×{10,11,12,13},因为ΔN2(5)≤min(BO(5),Nmax(5))-N1(5)=2-2=0即ΔN2(5)=0。N[5]=N1(5)+ΔN2(5)=2+0=2被存储(未改变的)。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对于L=6,它拥有:S2={TFC∈S1|TF(3)≥ΔN2(6)+ΔN2(4)+N1(4)+N1(6)=:θ,B(L=6)履行的}={3,5,6,7}×{4,5,6,7}×{12,13},因为ΔN2(6)≤min(BO(6),Nmax(6))-N1(6)=8-6=2并且θ=ΔN2(6)+ΔN2(4)+N1(4)+N1(6)=2+0+4+6=12得到一个有效传送格式TF(3)∈{10,11,12,13}。N[6]=N1(6)+ΔN2(6)=6+2=8被存储。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
因此N1(1)+ΔN2(1)+N1(2)+ΔN2(2)=2+0+1+0=3个传送块被分配到TCl,N1(3)+ΔN2(3)+N1(5)+ΔN2(5)=1+1+2+0=4个传送块被分配到TC2,以及N1(4)+ΔN2(4)+N1(6)+ΔN2(6)=4+0+6+2=12个传送块被分配到TC3,也就是说在第二迭代中确定的传送块组合是与包含在S2中的该传送格式组合一致的(3,4,12),其产生最小比特率。在Nmax(1)=3实际上将导致一个4个分配块的总和的时候,因为TC1没有包含传送格式“4个块”,第二迭代不能导致(4,4,12)。
在第三迭代中它试图超过maxBr条件分配传送块。要现在将被履行的条件B(L)是“ΔN3(L)是LCL的现有传送块的最高数量,其不超过(BO(L)-(N1(L))+ΔN2(L)),因此对与该TCt(L),θ对应于一个有效的传送格式(这里没有考虑半静态特性)”。对于L=1,它拥有:S2={TFC∈S1|TF(1)≥ΔN3(1)+ΔN2(1)+ΔN2(2)+N1(1)+N1(2)=:θ,B(L=1)履行的}={5,6,7}×{4,5,6,7}×{12,13},因为ΔN3(1)≤BO(1)-(N1(1)+ΔN2(1))=4-2=2并且θ=ΔN3(1)+ΔN2(1)+ΔN2(2)+N1(1)+N1(2)=2+0+0+2+1=5得到一个有效的传送格式TF(1)∈{3,5,6,7},这样ΔN3(1)=2。N[1]=N1(1)+ΔN2(1)+ΔN3(1)=2+0+2=4被存储。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对于L=2,它拥有:S2={TFC∈S1|TF(1)≥ΔN3(2)+ΔN3(1)+ΔN2(1)+ΔN2(2)+N1(1)+N1(2)=:θ,B(L=2)履行的}={6,7}×{4,5,6,7}×{12,13},因为ΔN3(2)≤BO(2)-(N1(2)+ΔN2(2))=2-1=1并且θ=ΔN3(2)+ΔN3(1)+ΔN2(1)+ΔN2(2)+N1(1)+N1(2)=1+2+0+0+2+1=6得到一个有效的传送格式TF(1)∈{5,6,7},这样ΔN3(2)=1。N[2]=N1(2)+ΔN2(2)+ΔN3(2)=1+0+1=2被存储。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对于L=3,它拥有:S2={TFC∈S1|TF(2)≥ΔN3(3)+ΔN2(3)+ΔN2(5)+N1(3)+N1(5)=:θ,B(L=3)履行的}={6,7}×{5,6,7}×{12,13},因为ΔN3(3)≤BO(3)-(N1(3)+ΔN2(3))=3-(1+1)=1并且θ=ΔN3(3)+ΔN2(3)+ΔN2(5)+N1(3)+N1(5)=1+1+0+1+2=5得到一个有效的传送格式TF(1)∈{4,5,6,7},也就是说ΔN3(3)=1。N[3]=N1(3)+ΔN2(3)+ΔN3(3)=1+1+1=3被存储。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对于L=4,它拥有:S2={TFC∈S1|TF(3)≥ΔN3(4)+ΔN2(4)+N1(4)+ΔN2(6)+N1(6)=:θ,B(L=4)履行的}={6,7}×{5,6,7}×{13},因为ΔN3(4)≤BO(4)-(N1(4)+ΔN2(4))=8-(4+0)=4并且θ=ΔN3(4)+ΔN2(4)+N1(4)+ΔN2(6)+N1(6)=1+0+4+2+6=13得到一个有效的传送格式TF(1)∈{12,13},也就是说ΔN3(4)=1。N[4]=N1(4)+ΔN2(4)+ΔN3(4)=4+0+1=5被存储。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对于L=5,它拥有:S2={TFC∈S1|TF(2)≥ΔN3(5)+ΔN3(3)+ΔN2(3)+ΔN2(5)+N1(3)+N1(5)=:θ,B(L=5)履行的}={6,7}×{7}×{13},因为ΔN3(5)≤BO(5)-(N1(5)+ΔN2(5))=5-(2+0)=3并且θ=ΔN3(5)+ΔN3(3)+ΔN2(3)+ΔN2(5)+N1(3)+N1(5)=2+1+1+0+1+2=7得到一个有效的传送格式TF(1)∈{5,6,7},也就是说ΔN3(5)=2。N[5]=N1(5)+ΔN2(5)+ΔN3(5)=2+0+2=4被存储。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对于L=6,它拥有:S2={TFC∈S1|TF(3)≥ΔN3(6)+ΔN3(4)+ΔN2(4)+N1(4)+ΔN2(6)+N1(6)=:θ,B(L=6)履行的}={6,7}×{7}×{13},因为ΔN3(6)≤BO(6)-(N1(6)+ΔN2(6))=9-(6+2)=1并且θ=ΔN3(6)+ΔN3(4)+ΔN2(4)+N1(4)+ΔN2(6)+N1(6)=1+1+0+4+2+6=14得到不是有效的传送格式TF(1)∈{13},也就是说ΔN3(6)=0。N[6]=N1(6)+ΔN2(6)+ΔN3(6)=6+2+0=8被存储。对于下一个步骤它设定:S1:=S2。因此TC1变为N1(1)+ΔN2(1)+ΔN3(1)+N1(2)+ΔN2(2)+ΔN3(2)=2+0+2+1+0+1=6个传送块。TC2变为N1(3)+ΔN2(3)+ΔN3(3)+N1(5)+ΔN2(5)+ΔN3(5)=1+1+1+2+0+2=7个传送块,并且TC3变为N1(4)+ΔN2(4)+ΔN3(4)+N1(6)+ΔN2(6)+ΔN3(6)=4+0+1+6+2+0=13个传送块,也就是说在第三迭代中确定的传送格式组合是与包含在S2中的该传送格式组合一致的(6,7,13),其产生最小比特率。

Claims (13)

1.一种具有一个与多个第二传送信道相关联的多个第一逻辑信道的网络,
传送信道被提供用于发送由逻辑信道的数据分组单元组成的传送块,
其中多个有效传送格式组合被分配到这些传送传送信道,这些组合指示被提供用于在每个传送信道上的传输的传送块,
其中提供一种用于选择这些传送格式组合的选择算法,和
其中在维持一个应用到各个逻辑信道的最小比特率的时候执行传送格式组合的选择。
2.一种如权利要求1中要求的网络,其特征在于在考虑为各个逻辑信道得到一个最大比特率的时候提供执行传送格式组合的选择。
3.一种如权利要求1中要求的网络,其特征在于一个第一分配序列被提供用于该选择算法,借助于此分配逻辑信道的数据分组单元到传送信道,
其中该分配根据用于个别逻辑信道的下列标准发生,
a)每次只有这么多的数据分组单元被分配,以便配到各个传送信道的数据分组单元的总的数量,与也考虑已经考虑的和映射在相同传送信道上的逻辑信道中的数据分组单元的总的数量之和,对应于一个属于有效传送格式组合的传送格式,
b)每次对所分配的数据分组单元的数量进行选择,使它尽可能的接近各个逻辑信道得到的最小比特率,
在标准a)优先于标准b)的时候,
提供一个第二分配序列以便分配更多的数据分组单元。
4.一种如权利要求3中要求的网络,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标准执行用于分配更多的数据分组单元的第二分配序列,
a)每次只有这么多的数据分组单元被分配,以便分配到各个传送信道的数据分组单元的总的数量,与也考虑已经考虑的和映射在相同传送信道上的逻辑信道中的数据分组单元的总的数量之和,对应于一个属于有效传送格式组合的传送格式,
c)每次对所分配的数据分组单元的数量进行选择,使它不超过各个逻辑信道得到的最大比特率,
d)在标准a)优先于标准c)和d),并且标准c)优先于标准d)的时候,在每种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数据分组单元被分配。
5.一种如权利要求4中要求的网络,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标准提供用于分配更多的数据分组单元的第三分配序列,
a)每次只有这么多的数据分组单元被分配,以便分配到各个传送信道的数据分组单元的总的数量,与也考虑已经考虑的和映射在相同传送信道上的逻辑信道中的数据分组单元的总的数量之和,对应于一个属于有效传送格式组合的传送格式,
d)在标准a)优先于标准d)的时候,在每种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数据分组单元被分配。
6.一种如权利要求3中要求的网络,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标准执行用于分配更多的数据分组单元的第二分配序列,
a)每次只有这么多的数据分组单元被分配,以便分配到各个传送信道的数据分组单元的总的数量,与也考虑已经考虑的和映射在相同传送信道上的逻辑信道中的数据分组单元的总的数量之和,对应于一个属于有效传送格式组合的传送格式,
c)每次对所分配的数据分组单元的数量进行选择,使它不超过各个逻辑信道得到的最大比特率,
d)在标准a)优先于标准c)和d),并且标准c)优先于标准d)的时候,在每种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数据分组单元被分配,以及
其中对于分配到一个传送信道的最后的逻辑信道(多个最后的逻辑信道)标准c)每次被取消。
7.一种如权利要求1中要求的网络,其特征在于具有不同优先级的这些逻辑信道被分别完全映射到一个传送信道上,并且该网络被设计为根据这些逻辑信道的优先级执行数据分组单元的分配。
8.一种如权利要求1中要求的网络,其特征在于该网络包括一个具有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器和多个关联的终端的无线网络,终端的每一个被设计用于在一个传送信道上发送由逻辑信道的数据分组单元形成的传送块,传送信道具有至少一个无线电帧的传输时间间隔,并且当其传输时间间隔的起始与一个无线电帧的相符时它才起作用。
9.一种如权利要求8中要求的网络,其特征在于该无线网络控制器的或者一个终端的MAC层(MAC=媒体接入控制)被设计用于选择各自的传送格式。
10.一种如权利要求8中要求的网络,其特征在于该无线网络控制器的或者一个终端的一个RLC层(RLC=无线链路控制)被设计用于存储为传输提供的数据分组单元,并且该MAC层被设计用于从通过一个逻辑信道提供的数据分组单元中形成一个传送块。
11.一种用于一个具有与多个第二传送信道相关联的多个第一逻辑信道的网络的无线网络控制器,
其中该无线网络控制器被设计用于从逻辑信道的数据分组单元中形成传送块,并通过这些传送信道发送这些传送块,
其中多个有效传送格式组合被分配到这些传送信道,这些组合表示设计用于每个传送信道的传输的传送块,
其中在该无线网络控制器中一种选择算法被提供用于选择这些传送格式组合,以及
其中在考虑为各个逻辑信道得到一个最小比特率的时候提供执行传送格式组合的选择。
12.一种用于一个具有与多个第二传送信道相关联的多个第一逻辑信道的网络的终端,
其中该终端被设计用于发送由逻辑信道的数据分组单元形成的传送块,
其中多个有效传送格式组合被分配到这些传送信道,这些组合表示设计用于每个传送信道的传输的传送块,
其中一种用于选择这些传送格式组合的选择算法被提供,以及
其中在考虑为各个逻辑信道得到一个最小比特率的时候提供执行传送格式组合的选择。
13.一种控制一个具有与多个第二传送信道相关联的多个第一逻辑信道的网络的方法,
其中传送信道被提供用于发送由逻辑信道的数据分组单元形成的传送块,
其中多个有效传送格式组合被分配到这些传送信道,这些组合表示提供用于每个在传送信道上传输的传送块,
其中一种用于选择这些传送格式组合的选择算法被提供,以及
其中在维持一个应用到各个逻辑信道的最小比特率的时候提供执行传送格式组合的选择。
CNB021429995A 2001-05-21 2002-05-18 具有逻辑信道和传送信道的网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439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124940.3 2001-05-21
DE10124940A DE10124940A1 (de) 2001-05-21 2001-05-21 Netzwerk mit logischen Kanälen und Transportkanäl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7821A true CN1407821A (zh) 2003-04-02
CN1284390C CN1284390C (zh) 2006-11-08

Family

ID=7685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299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4390C (zh) 2001-05-21 2002-05-18 具有逻辑信道和传送信道的网络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7167487B2 (zh)
EP (1) EP1261229A3 (zh)
JP (1) JP3920146B2 (zh)
KR (1) KR20020089179A (zh)
CN (1) CN1284390C (zh)
AR (1) AR033906A1 (zh)
BR (1) BR0201898A (zh)
DE (1) DE10124940A1 (zh)
MX (1) MXPA0200507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6837A1 (fr) * 2007-03-03 2008-09-12 Zte Corporation Procédé de transmission d'informations et de données d'un guide de services électronique
US7555010B2 (en) 2004-06-16 2009-06-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guaranteed Qo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62938B (zh) * 2007-10-25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ac层的传输格式组合的选择方法及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E81149B1 (en) 1987-02-12 2000-05-03 Genentech Inc Methods and deoxyribonucleic aci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issue factor protein
KR100876730B1 (ko) * 2002-07-08 2008-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부호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의 효율적인 초기전송 포맷 결합 인자 설정 방법
US8064325B1 (en) * 2002-10-23 2011-11-22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Concurrent frequency-sharing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ate allocation approach
KR100524737B1 (ko) * 2002-11-22 2005-10-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계층 레이어 상의 데이터 전송방법
US7058032B2 (en) 2002-12-20 2006-06-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Scheduling data transmission by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layer in a mobile network
US8155115B2 (en) * 2003-03-03 2012-04-1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network entity for indicating hierarchical mode for transport streams carried in broadband transmission
KR100678182B1 (ko) * 2003-08-20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동기 광대역 부호분할 다중접속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 방법 및 장치
US7525925B2 (en) * 2003-12-31 2009-04-28 Stmicroelectronics Asia Pacific Pte.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n optimal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using progressive set reduction
DE102004021070B4 (de) * 2004-04-29 2006-07-1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einem Kommunikationsnetzwerk, Basisstation, Teilnehmer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Verarbeiten von Daten
EP1728338A4 (en) * 2004-05-06 2011-03-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 / RECEIVING TRANSMIT STATUS AND HAZARD CONDITION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A PACKAGE SERVICE IN UPWARD DIRECTION
US7885245B2 (en) 2004-07-19 2011-02-0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uplink multiplexing
US8305970B2 (en) * 2005-10-31 2012-11-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 measurement report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4818371B2 (ja) * 2005-10-31 2011-11-16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情報の処理方法
US8817737B2 (en) * 2005-10-31 2014-08-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U2006309464B2 (en) 2005-10-31 2009-10-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TE458373T1 (de) * 2005-12-13 2010-03-15 Panasonic Corp Zuordnung von broadcast system informationen zu transportkanälen in einem mobilen kommunikationssystem
KR100942796B1 (ko) * 2007-12-17 2010-02-1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관리 방법
US8917598B2 (en) 2007-12-21 2014-1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flow control
US8699487B2 (en) * 2008-02-04 2014-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delay budget feedback
US8656239B2 (en) * 2008-02-12 2014-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of data transmission based on HARQ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85913B2 (en) 2008-09-08 2013-02-26 Proxicom Wireless, Llc Using a first wireless link to exchang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used to communicate over a second wireless link
CN107438280B (zh) * 2016-05-28 2022-05-17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Zigbee设备节能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50540B1 (en) * 1999-10-28 2005-0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acket scheduling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A2285168A1 (en) * 1998-10-09 2000-04-09 Chris Frank Howard 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I107220B (fi) * 1998-11-06 2001-06-15 Nokia Networks Oy Menetelmä kantajien ominaisuuksien hallitsemiseksi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55010B2 (en) 2004-06-16 2009-06-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guaranteed Qo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969506B (zh) * 2004-06-16 2010-06-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选择保证QoS的传送格式组合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8089988B2 (en) 2004-06-16 2012-01-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guaranteed Qo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02772B2 (en) 2004-06-16 2012-01-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guaranteed QO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49712B2 (en) 2004-06-16 2012-04-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guaranteed Qo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79790B2 (en) 2004-06-16 2012-05-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guaranteed Qo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8106837A1 (fr) * 2007-03-03 2008-09-12 Zte Corporation Procédé de transmission d'informations et de données d'un guide de services électronique
CN101162938B (zh) * 2007-10-25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ac层的传输格式组合的选择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4390C (zh) 2006-11-08
MXPA02005076A (es) 2005-09-01
JP2003018202A (ja) 2003-01-17
AR033906A1 (es) 2004-01-07
KR20020089179A (ko) 2002-11-29
BR0201898A (pt) 2003-04-22
EP1261229A3 (de) 2004-01-21
DE10124940A1 (de) 2002-11-28
EP1261229A2 (de) 2002-11-27
US20030053344A1 (en) 2003-03-20
US7167487B2 (en) 2007-01-23
JP3920146B2 (ja) 2007-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07821A (zh) 具有逻辑信道和传送信道的网络
CN1265654C (zh) 具有选择传输格式组合的无线网络
CN1170378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反向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190281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无线资源调度方法与装置
CN101854675B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调度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KR101340907B1 (ko) 강화된 업링크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370027A (zh) 具有选择传送格式组合的无线网络
CN1505904A (zh) 扩频通信系统的时间复用传输方案
EP1914945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500317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反向传输的方法
CN1728838A (zh) 支持增强上行链路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自主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604685A (zh) 用于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调度分配的装置和方法
CN1819696A (zh) 一种用于hsupa的业务接纳控制算法及其装置
CN1268167C (zh) 具有公共传输信道的网络
CN1171496C (zh) 用于在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中动态地分配资源的方法
CN101044695A (zh) 用于通过信标协议进行数据速率和传输功率的动态自适应的系统和方法
JP545345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ブ帯域優先順位を管理するための方法
GB2446933A (en) A cellular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by which MBMS data is transmitted to maximise an area in which it is receivable
CN109257824B (zh) 基于td-lte自组织网络的资源调度方法
CN1627844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行专用信道增强的基站控制的调度方法
CN101743773B (zh) 移动用户资源分配方法及使用该策略的资源分配调度器
CN1541464A (zh) 分时双工的动态链接适应
CN1780179A (zh) 用于高速率时分双工系统的下行调度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627845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行共享信道增强的基站控制的调度方法
CN1798004A (zh) 用于低速率时分双工系统的上行调度信令的传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