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8225A - 全路面车胎 - Google Patents

全路面车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98225A
CN1398225A CN99817079A CN99817079A CN1398225A CN 1398225 A CN1398225 A CN 1398225A CN 99817079 A CN99817079 A CN 99817079A CN 99817079 A CN99817079 A CN 99817079A CN 1398225 A CN1398225 A CN 1398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re surface
tread
axial
tire
periph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17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5646C (zh
Inventor
T·M·鲁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year Tire and Rubber Co
Original Assignee
Goodyear Tire and Rubbe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year Tire and Rubber Co filed Critical Goodyear Tire and Rubber Co
Publication of CN1398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8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56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564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Patterns comprising isolated re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11Patterns comprising tread lugs arranged parallel or oblique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69Tie bars for linking block elements and bridging the groo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驱动轴位置的全路面车胎(10),该轮胎具有胎面(12),该胎面具有三个周边连续通道(61、62、63)。其中两个通道(62、63)将细长的花纹块(40、42)分成轴向内侧部分(40A、42A)和轴向外侧部分(40B、42B)。该通道(61、62、63)和位于细长花纹块(40、42)之间的排土通道(60)有利于清洁胎面(12)上的泥土。

Description

全路面车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越野轮胎,本发明具体涉及充气的全路面车胎。
背景技术
全路面车辆重量相当轻,重心相当低。早期的三轮车具有凸块高花纹轮胎,该轮胎具有小方块元件和相当浅的胎面深度。
后来开发了改型的“四轮车(Quad runners)”或四轮式全路面车,这种车由于其稳定性改进,因而获得广泛的应用。马力增大以及车辆悬架和底盘两方面改进导致车辆可以以相当高速度行驶并具有大得多的装载量。
用在这些车辆上的轮胎工作在很低的压力下,压力低到0.7个巴(10psi)或更低的范围。这种轮胎很宽,具有相当大的充气室,有助于吸收冲击和振动。这种轮胎一般具有的公称轮辋直径为36cm(14英寸)或更小,总的直径为69cm(27英寸)或更小。
通常后轮胎比负载更轻的前轮胎尺寸稍大。
对于迅速增长的越野应用场合,车胎必须具有很开放的胎面花纹,这种花纹应用了细长的花纹块,这种花纹块可以提供有效的直线牵引作用或拉杆牵引作用,从而使车辆可以爬坡并在粗糙的路面上行驶,如美国设计专利No.308038中所述。另外胎面必须提供极好的侧向牵引作用,以便在转向操作期间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如美国专利No.5259429中公开的。
公开在该专利中的轮胎为改进牵引力应用了长花纹块、中间长度花纹块和短花纹块的重复花纹。这些花纹块配置成使得各个花纹块完全覆盖胎肩部分。这些花纹块沿周边方向间距也相当小,使得在任何时间在轮胎的接地印痕中均有许多花纹块。这种先有发明技术的轮胎,按照其制造商的分类被认为是最好的泥胎中的一种轮胎。
在很湿的粘土量很大的土地上,胎面在细长花纹块之间很容易被泥填塞。在相邻花纹块之间的周边空间通常被称作排土通道。这种通道一般从胎面的中心平面轴向向外延伸,越过胎肩。一旦这个区域塞满泥土时,该胎面便实际上失去其提供任何牵引的能力。这是因为,这些花纹块埋在填塞的泥土中,使得轮胎得到光滑的外表或使得轮胎得到没有沟槽的赛车胎面。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胎面花纹,这种花纹能够在潮湿粘土的土地条件下进行自清洁。
本发明再一目的是使得胎面结构在坚固的土地上具有很好的操作性能和牵引性能。
发明内容
公开一种用于全路面车的驱动轴位置的全路面车胎(10)。轮胎(10)具有胎体(30)和位于胎体(30)径向外侧的胎面(12)。
胎面(12)具有许多细长花纹块(40、42),该花纹块从内胎面(13)径向向外延伸,位于第一和第二侧向胎面边缘(14、16)之间。在侧向胎面边缘(14、16)之间的距离确定胎面弧宽(TW)。该侧向胎面边缘(14、16)之间的距离的中间确定胎面(12)的中心平面(EP)。
细长花纹块(40、42)布置成绕着胎面(12)周边的列(1、2)。第一列(1)细长花纹块(40)从靠近胎面中心平面(EP)的轴向内端(41)伸向第一侧向边缘,结束于轴向外端(49)。第二列细长胎面花纹块从靠近胎面中心平面的轴向内端延伸向第二侧向胎面边缘,结束于轴向外端(49),第二列胎面花纹块最好相对于第一列是沿周边偏移的。
胎面具有三个或更多个沿周边连续的开放通道(61、62、63)。第一周边连续开放通道(61)位于细长花纹块(40、42)的第一和第二列(1、2)的轴向内端部(41)之间。第二周边连续开放通道(62)位于第一侧向胎面边缘(14)和胎面(12)中心平面(EP)之间。第三周边连续开放通道(63)位于第二侧向胎面边缘(16)和胎面(12)的中心平面(EP)之间。
按照本文的用法,术语周边连续开放通道(61、62、63)是指,在各个通道有环形的开放间隙,该间隙具有至少为(S)的最小轴向宽度,该宽度(S)优选为至少1cm,更优选为约2cm。理想的是,每个开放通道具有的最小开放间隙(S)与平行平面A、B或C相交,该平行平面A、B或C与胎面的中心平面平行,并垂直于轮胎的轴线。
第一周边连续开放通道(61)最好定中于胎面(12)的中心平面(EP),同时使第二和第三周边连续开放通道(62、63)与中心平面分开,分开的距离小于胎面弧宽(TW)的40%,与胎面中心平面分开的距离优选在胎面弧宽的25%~40%的范围内,第二和第三周边连续开放通道(62、63)的定中位置最好与胎面(12)的中心平面分开,分开的距离为胎面弧宽TW的约33%。
第二周边连续开放通道(62)穿过构成花纹块(40)的轴向内侧部分(40A)和轴向外侧部分(40B)的第一列的各个细长花纹块(40)。类似地,第三周边连续开放通道(63)穿过构成花纹块(42)的轴向内侧部分(42A)和轴向外侧部分(42B)的第二列(2)的各个细长花纹块(42)。
细长胎面花纹块(40、42)最好具有径向深度D,该深度为从径向外表面至内胎面13的测量值。
深度较小的补强桥可以配置在第二和第三周边连续开放通道内,该补强桥使细长花纹块(40、42)的轴向内侧部分(40A、42B)连接于轴向外侧部分(40A、42B)。这些补强桥的高度优选为(h),从内胎面(13)量起,该高度(h)为深度D的50%或更小。
本发明全路面车胎(10)最好有胎面(12)的净量与总量之比,围绕胎面整个周边在侧向边缘(14、16)之间测量时小于35%。
定义“全路面车(ATV)”是指任何一种机动化的越野车,总宽度为50英寸(1270mm)或更小,空载的净重量为600磅(275Kg)或更小,设计成用四个或更多个低压轮胎行驶,具有设计成供驾驶员骑坐的坐椅和用于转向控制的把手,只供单独一个驾驶员使用,不带任何乘客。宽度和重量不包括附件和可选设备的宽度和重量。该全路面车可以再分成如下四种:
G型(通用型)ATV:一般用于娱乐和实用的用途的ATV;
S型(运动型)ATV:用于进行娱乐活动,仅由有经验的驾驶员使用的ATV;
U型(实用型)ATV:主要用于实用用途的ATV;
Y型(青少年专用型)ATV:用于在成年人的监视下,由年龄小于16岁的驾驶员进行娱乐性越野活动的ATV。这种青少年专用型ATV还可以分类如下:
Y-6型ATV:Y-6型ATV是青少年专用型的ATV,该ATV供6岁和较大的小孩使用。
Y-12型ATV:Y-12型ATV是青少年专用型的ATV,该ATV供年龄1 2岁和较大的孩子使用。
“轮胎扁平率”是指轮胎截面高度和其截面宽度之比。
“轴向的”和“轴向地”是指平行于轮胎转动轴线的线或方向。
“带结构”或“增强带”是指至少两个平行帘线的环形层或帘布层,这些层可以是织造的或非织造的,位于胎面的下面,不锚固于胎圈,相对于轮胎的赤道平面其左右帘线角都在17~27度的范围内。
“斜交轮胎”是指胎体层中的增强帘线倾斜地横过轮胎从胎圈延伸到胎圈,相对于轮胎的赤道平面其角度约为25~65度,该层的帘线与交替层中的帘线处于相反的角度。
“胎体”是指轮胎层材料和其它轮胎构件的层压制件,不包括胎面和任何带增强件,这些附加的构件可以在胎体硫化之前加入胎体以形成模制轮胎。
“赤道平面(EP)”是指垂直于轮胎转动轴线并穿过轮胎胎面中心的平面。
“内”是指朝向轮胎的内侧,而“外”是指朝向其外部。
“外”是指朝向轮胎的外部。
“充气轮胎”是指一种层压的机械装置,这种装置大致为环形形状(通常具有开放的环面),这种环形机械装置具有胎圈和胎面,用橡胶、化学制品、织物、钢或其它材料制成。当轮胎装在机动车的轮子上时,轮胎通过其胎面提供牵引力,该轮胎包含承受车辆负载的流体。
“径向的”和“径向地”是指径向朝向轮胎转动轴线的或径向离开该转动轴线的方向。
“子午线轮胎”是指带束的或沿周边方向受到约束的充气胎,在这种充气胎中从胎圈延伸到胎圈的帘布层这样配置,使得相对于轮胎的赤道平面形成的帘线角在65~90度之间。
“截面高度(SH)”是指在轮胎的赤道平面处从公称轮辋直径到轮胎外直径的径向距离。
“截面宽度(SW)”是指轮胎充气到正常压力达24小时的时候和在那以后,在不加载的情况下平行于轮胎轴线并位于其侧壁外部之间的最大直线距离,不包括由于标志、装饰部分或保护带引起的侧壁突出部分。
“侧壁”是指位于胎面和胎圈之间的轮胎部分。
“胎面”是指模制橡胶构件,该构件当结合在胎体上时包括在轮胎正常充气和正常负载下与地面接触的轮胎部分。
“胎面宽度或胎面弧宽”是指沿轴向方向,即在平行于轮胎转动轴线的平面上的胎面表面的弧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轮胎的透视图;
图2是图1轮胎的平面图;
图3是沿图2的3-3线截取的轮胎横截面图;
图4是图1所示轮胎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用于图1轮胎的可替换的花纹块和块结构;
图6是图1所示轮胎接地印痕的排土流路花纹。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中示出本发明的优选轮胎(10)。轮胎(10)具有36cm(14英寸)或更小的公称轮辋直径;具有胎体(30)和配置在胎体径向外侧的胎面(12)。
在附图中的参考标记与说明书中的参考标记相同。对于此申请,示于图1~6中的各个实施例分别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似的部件。
胎面(12)具有内胎面(13)和许多细长的花纹块(40、42),各个花纹块(40、42)具有从内胎面(13)径向向外延伸的轴向内侧部分(40A、42A)和轴向外侧部分(40B、42B)。
图3示出优选轮胎(10)的横截面图。
按照本发明的轮胎(10)是全路面车胎。该轮胎(10)设有接触地面的胎面部分(12),该部分在胎面(12)的侧向边缘(14、16)处结束于胎肩部分。侧壁部分(18、20)分别从胎面侧向边缘(14、16)延伸,结束于一对胎圈区域(22),各个胎圈部分分别具有环形的不能拉伸的胎圈芯(26)。轮胎(10)还设有胎体(30),该胎体具有增强层结构(38),该增强层结构(38)从胎圈区域(22)经侧壁部分(18)、胎面部分(12)、侧壁部分(20)延伸到胎圈区域(22)。增强层结构(38)的反包边端部(32、34)最好分别缠绕胎圈芯(26)。轮胎(10)可包括常规的内衬垫(35),如果轮胎是不用内胎的类型,该常规内衬垫就形成轮胎(10)的内周表面。一对胎面增强带或缓冲结构(36)可以选择性地在胎面部分(12)的下面围绕增强层结构(38)的径向外表面沿周边配置。在所示的特定实施例中,缓冲结构(36)各自包括两个切开的缓冲层(50、51),缓冲层(50、51)的帘线与轮胎中间周边的中心平面成约35度角定向。
缓冲层(50)的帘线配置在中间周边中心平面的反方向,与缓冲层(51)的帘线的方向不同。然而带或缓冲结构(36)如果用在全路面车胎中,可以包括任何数目的具有任何要求结构的带或缓冲层,并且帘线可以以任何要求的角度配置。带或缓冲结构(36)可以横过带的宽度提供侧向刚性,有助于使在轮胎工作时胎面升离地面的程度减至最小,并提供穿孔阻力。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利用尼龙或类似的合成材料制成的带或缓冲层(50、51)的帘线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还应该看到,应用带或缓冲结构可以对行驶性能和操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很多应用中,对于特殊的全路面车,使用这种结构是不希望的。另外,希望这些带或缓冲结构配置在前胎或后胎上,但不要在前、后胎上都配置。轮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容易看出,什么时候应当采用这些部件,以及在什么时候不采用这些部件。
图3示出的轮胎表示出了胎体(30),该胎体具有至少一个增强层结构(38),对于子午线轮胎,该增强层结构(38)具有至少一层帘布层(41),帘线(41)与赤道平面定向成范围为65~90度的角度,对于斜交轮胎,该增强层结构(38)具有至少两层帘布层(41),各个相邻层的帘线是相同的,但是相对于轮胎赤道平面成25~65度的角度相对地定向。
下面参照图2和4,图中分别示出轮胎(10)和胎面(12)的局部放大部分的平面图。
侧向边缘(14、16)被限定为垂直于轮胎转动轴线R的平面,并与胎肩区域的细长花纹块40、42的轴向最外侧部分相交。侧向边缘之间的距离确定胎面弧宽和胎面宽度。侧向边缘之间的距离的中间是轮胎(10)的赤道中心平面EP。胎面(12)具有细长花纹块(40、42),该花纹块从内胎面(13)径向向外延伸。各个花纹块(40、42)具有前边缘(67)和后边缘(68)。该前、后边缘最好是弯曲的。
花纹块(40、42)布置成两个沿周边重复的列(1、2)。该第一和第二列(1、2)从胎面(12)的中心侧向向外延伸到各自的胎面侧向边缘(14、16)。第一列与第二列沿周边方向相互偏移。
如图6所示,位于第一和第二列(1、2)的沿周边方向相邻的花纹块(40、42)之间的内胎面(13)上面的容积空隙构成排土通道(60),该通道从胎面(13)的中心部分轴向向外延伸到胎肩部分。各个排土通道(60)在胎面中心平面处的轴向内部位置(61)通过沿周边连续开放的通道通向两个沿周边方向相邻的排土通道(60),并且在轴向外部位置(62)通过沿周边连续开放通道通向两个沿周边方向相邻的排土通道(60)。在轴向内部位置(61)的通道和在轴向外部位置(62)的通道,如图所示,绕胎面的周边是轴向对齐的。在各个轴向内部位置(61)和各个轴向外部位置(62)上的各个通道的最小轴向宽度在1cm到4cm的范围内,最好约为2cm。轴向内部位置(61)的开口位于细长肩部花纹块(40)的轴向内端部和细长花纹块(42)的轴向内端部之间。而在轴向外部位置(62)上的通道位于各个细长花纹块(40、42)的轴向内侧部分(40A、42A)和轴向外侧部分(40B、42B)之间。在轴向内部位置(61)的通道最小开口(S)与位于花纹块(40、42)之间的沿周边延伸和平行的平面(A)相交,而在轴向外部位置(62)的通道最小开口(S)与位于花纹块(40、42)的轴向内侧部分(40A、42A)的轴向最外侧点和轴向外侧部分(40B、42B)的轴向最内侧点之间的平面(B或C)相交。
第一和第二列(1、2)的各个花纹块(40、42)最好具有扩大的沿周边延伸的花纹块头(43),该花纹块头位于花纹块(40、42)的轴向内侧部分(40A、42A)的轴向外端(47)处,第一和第二列(1、2)的花纹块头(43)更优选地分别轴向对齐和与赤道平面间隔开。第一和第二列(1、2)的花纹块(40、42)的扩大的花纹块头(43)最好基本上与花纹块(40、42)的相邻轴向外侧部分(40B、42B)的轴向内端(45)对齐。这意味着第一和第二列的花纹块(40、42)的扩大的花纹块头(43)位于轴向外部位置(62)的轴向内侧,该轴向外部位置(62)位于花纹块(40、42)的轴向内侧部分(40A、42A)的花纹块端部(47)和轴向外侧部分(40B、42B)的花纹块端部(45)之间。
花纹块(40、42)从内胎面(13)开始延伸的径向距离(D)约为1.9cm或更大一点,最好约为2.5cm。这种深的防滑胎面(12)在潮湿或泥泞的土地条件下的牵引作用是极好的。通道(60)配置成这样,使得当轮胎(10)转动并且花纹块(40、42)进入接地印痕或触地部分时,至少两个花纹块(40)和两个花纹块(42)或三个排土通道(60)与一个或两个胎面半部上的土壤接合。这些土或泥很快地在胎肩上轴向排出或沿周边经通道位置(61、62)排出,另外,泥土不会填塞在这些深的花纹块(40、42)周围,因为在排土通道(60)之间的位置(61、62、63)具有独特的花纹块间隙和周边连续开放通道,这样,在轮胎(10)转动时,便实际上可以阻止泥土填塞在胎面花纹中。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轮胎的胎面(12)的重要特征是沿周边延伸的扩大的花纹块头(43)。通过确保花纹块充分接触道路使这些特征在地面坚硬时可以增加轮胎(10)的行驶能力,从而可防止这些高的花纹块(40、42)因轮胎转动而进入或离开轮胎的接地印痕或接地面积时发生蠕动。另外,从附图还可明显看出,花纹块(40、42)这样配置,使得在胎面上的至少两个花纹块在胎面的任何周边位置均沿1英寸宽的轴向带接触路面。即如果横过胎面轴向引出一条1英寸宽的带,则这带将与至少两个花纹块相交,该带的宽度最好基本上小于1英寸。
这些特征使得驾驶员在事实上只占很少百分数的接地面积接触道路时感到有大量胎面接触道路表面。
本发明的这种胎面具有的接触铺砌的路表面的胎面面积小于33%,最好如示出的约25%。
和行驶速度小于每小时25英里的农用轮胎不同,这种全路面车胎必须能达到接近50英里/小时的速度。在这种速度下,这些花纹块必须协同地工作,从而防止产生剧烈的振动,这些振动会造成乘坐不舒适。这种胎面花纹减小了这些振动,从而可使轮胎进行高速运转。利用如图所示的花纹块的形状和定向可以达到这一点。各个花纹块(40、42)具有稍微倾斜的轴向内侧部分(40A、42A)以及更大侧向倾斜的轴向外侧部分(40B、42B),这样便增强了轮胎的牵引性能。如图所示,外侧部分(40B、42B)分别具有用于进一步增强牵引力的窄的槽口或沟槽(70)。内侧部分(40A、42B)具有窄的轴向内端部,该内侧部分向着扩大的花纹块头(43)逐渐变宽。前边缘(67)和后边缘(68)之间的该窄端部被设计成可以穿入到土壤中,因为其轴向宽度较小。一旦此端部穿入到土壤中,该前边缘(67)便弯曲形成更大的侧向倾斜,造成增大的锐角。这种倾斜的轴向内侧部分(40A、42B)极大提高了牵引力,而轴向外侧部分(40B、42B)由于侧向倾斜另外增加了向前的牵引力。
如图5进一步示出,位置(62)不必如图1、2、3、4和6的优选实施例轮胎所示那样延伸全部的深度。轴向内侧部分(40A、42A)和轴向外侧部分之间的间隙可以用深度小的补强桥(53)桥接。重要的是在花纹块部分之间的这种连接件(53)应该留出一个开口,该开口的深度为花纹块深度(D)的至少50%,以便保持土壤流过周边连续开放通道的特性,较小的开放量被认为是对土壤流有太大的限制,因此不是所希望的。
容易看出,如图2的平面图所示的周边连续开放通道具有最小轴向宽度(S)的开口。该最小开口宽度优选为至少1cm,更优选为至少2cm。第一或第二列的各个花纹块(40、42)上的这种最小开口轴向宽度(S)理想地绕轮胎的周边轴向对齐。即在各个通道中的最小开口宽度(S)与平行于胎面的中心平面的平行平面(A、B或C)相交。这意味着,三个周边通道(61、62、63)不需要具有如图所示地绕胎面(12)周边轴向对齐的最小开口,但是在最小时,这些开口应当使平面(A、B或C)与各个开口相交。在硬实表面上量出的接地面积最好在接地面积的内部具有外侧通道,使得轴向外侧花纹块部分(40B、42B)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接地面积中。如图所示,这些轴向外侧开口位于接地面积的侧向端部内,因为如果它们定位成太靠近胎肩部,它们就几乎不能有助于通过通道(61、62、63)清洁胎面。
如图所示,另一种方案是,在位置(62)的开口可以是几乎恒定的宽度,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口应当具有约1~2cm或更大的最小轴向间隙S,以便确保土壤可以快速地流过此开口。
另一种方案是,在位置(62),在轴向内侧部分(40A、42A)和轴向外侧部分(40B、42B)之间的通道开口,在最小开口宽度(S)的周边位置和伸向后边缘(68)的位置之间最好是分开的。花纹块部分之间的该区域中的这种通道分开被认为有助于泥土的流动以及提供释放泥土特性,从而有助于在轮胎滚过泥土时可以很快从胎面上排出土壤。
当轮胎在潮湿的粘土性土壤上转动时,这些通道提供流动路径,这些路径进入到排土通道(60)中。因为三个周边连续开放通道(61、62、63)在周边方向提供不阻塞的路径,所以可将泥土抛到轮胎的后面,接地印痕也变得清晰,地面上由此留下三个敞开的周边通道(61、62、63)。事实上,通过使水/水分进入到泥土的下面,并将泥土从底部到上部以及从顶部到下部溶散开,这些通道(61、62、63)就有助于清洁沿周边相邻的花纹块(40、42)之间的泥土。在很湿的条件下,周边通道(61、62、63)趋向于将水泵送到排土通道(60)中,从而实际上将土壤冲刷到通道的外面。
上述胎面在这些最差的情况下以最小量释放出一部分花纹块锐角,从而可以使胎面继续提供牵引作用。

Claims (7)

1.一种用于驱动轴位置的全路面车胎(10),该轮胎(10)具有胎体(30)和位于该胎体(30)径向外侧的胎面(12),该胎面(12)具有多个细长花纹块(40、42),该花纹块(40、42)从内胎面(13)径向向外延伸,并位于第一和第二侧向胎面边缘之间,侧向胎面边缘(14、16)之间的距离限定胎面弧宽,该距离的中间处是胎面(12)的中心平面(EP),该细长花纹块(40、42)围绕胎面(12)的周边成列(1、2)布置,第一列细长花纹块(40)从靠近胎面(12)的中心平面(EP)的轴向内端向第一侧向边缘(14)延伸,终结于轴向外端(49),第二列细长胎面花纹块(42)从靠近胎面(12)的中心平面(EP)的轴向内端向第二侧向胎面边缘(16)延伸,终结于轴向外端(49),该胎面(12)的特征在于,三个或更多个周边连续开放通道(61、62、63),第一周边连续开放通道(61)位于第一和第二列(1、2)的细长花纹块(40、42)的轴向内端(41)之间,第二周边连续开放通道(62)位于第一侧向胎面边缘(14)和胎面(12)的中心平面(EP)之间,第三周边连续通道(63)位于第二侧向胎面边缘(16)和胎面(12)的中心平面(EP)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路面车胎,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和第三周边连续开放通道定位成这样,即与中心平面离开的距离小于胎面弧宽(TW)的4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路面车胎,其特征在于,第二和第三周边连续通道(62、63)定位成这样,即与胎面(12)的中心平面(EP)离开的距离大于胎面弧宽的25%,小于胎面弧宽的4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路面车胎,其特征在于,第二和第三周边连续开放通道(62、63)定位成这样,即与胎面(12)的中心平面(EP)离开的距离为胎面弧宽(TW)的约3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路面车胎(10),其特征在于,第二周边连续开放通道(62)穿过形成轴向内侧部分(40A)和轴向外侧部分(40B)的第一列(1)的每个细长花纹块,第三周边连续开放通道(63)穿过形成轴向内侧部分(42B)和轴向外侧部分(42B)的第二列(2)的每个细长花纹块(4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路面车胎(10),其特征在于,细长胎面花纹块(40、42)具有从胎面(12)的径向外侧表面量到内胎面(13)的径向深度D,以及深度减小的补强桥(53)将轴向内侧部分(40A、42A)连接到轴向外侧部分(40B、42B)上,该深度减小的补强桥(53)具有高度(h),(h)为D的50%或更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路面车胎(10),其特征在于,绕着胎面(12)的整个周边在侧向边缘(14、16)之间测量的胎面(12)的净量与总量之比小于35%。
CNB998170798A 1999-11-17 1999-11-17 全路面车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564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1999/027323 WO2001036218A1 (en) 1999-11-17 1999-11-17 An all-terrain vehicle ti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8225A true CN1398225A (zh) 2003-02-19
CN1195646C CN1195646C (zh) 2005-04-06

Family

ID=22274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1707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5646C (zh) 1999-11-17 1999-11-17 全路面车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4451585B2 (zh)
KR (1) KR100662976B1 (zh)
CN (1) CN1195646C (zh)
AU (1) AU1479300A (zh)
WO (1) WO2001036218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7038A (zh) * 2012-08-24 2013-01-23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用充气轮胎
CN104029565A (zh) * 2014-06-11 2014-09-10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泥地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102781686B (zh) * 2010-01-27 2015-02-18 普利司通美国轮胎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降低噪音的胎面花纹的轮胎
CN102741065B (zh) * 2010-02-05 2015-05-20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农用轮胎
CN105196799A (zh) * 2015-04-28 2015-12-30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胎侧的防护方法及结构
CN105307872A (zh) * 2013-06-19 2016-02-03 普利司通美国轮胎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降噪胎面花纹的轮胎
CN111376655A (zh) * 2018-12-27 2020-07-07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6490B2 (en) * 2001-06-15 2003-03-2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Off-road tire having a textured inner tread
CN106114070A (zh) * 2016-08-26 2016-11-16 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越野摩托车的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792556A (fr) * 1971-12-17 1973-06-12 Michelin & Cie Perfectionnements aux enveloppes de pneumatiques
JPS5237844B2 (zh) * 1974-04-23 1977-09-26
US4823855A (en) * 1987-11-23 1989-04-2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tread pattern
US5259429A (en) * 1992-03-09 1993-11-09 Harms Mark J Pneumatic tire for offroad vehicles
JPH05278415A (ja) * 1992-04-02 1993-10-26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5411067A (en) * 1993-03-23 1995-05-02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for use on agricultural tractors and other like vehicles
BR9612729A (pt) * 1996-07-18 1999-08-24 Goodyear Tire & Rubber Pneum tico para ve¡culo para todos os tipos de terrenos
EP1107872B1 (en) * 1998-08-26 2002-06-1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An on/off-road tread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1686B (zh) * 2010-01-27 2015-02-18 普利司通美国轮胎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降低噪音的胎面花纹的轮胎
US9937756B2 (en) 2010-01-27 2018-04-10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Tire with noise-reducing tread pattern
CN102741065B (zh) * 2010-02-05 2015-05-20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农用轮胎
CN102887038A (zh) * 2012-08-24 2013-01-23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用充气轮胎
CN102887038B (zh) * 2012-08-24 2015-04-01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用充气轮胎
CN105307872A (zh) * 2013-06-19 2016-02-03 普利司通美国轮胎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降噪胎面花纹的轮胎
CN107399204A (zh) * 2013-06-19 2017-11-28 普利司通美国轮胎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降噪胎面花纹的轮胎
US10245890B2 (en) 2013-06-19 2019-04-02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Tire with noise-reducing tread pattern
CN104029565A (zh) * 2014-06-11 2014-09-10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泥地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104029565B (zh) * 2014-06-11 2016-07-20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泥地用全地形车充气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CN105196799A (zh) * 2015-04-28 2015-12-30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胎侧的防护方法及结构
CN111376655A (zh) * 2018-12-27 2020-07-07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514705A (ja) 2003-04-22
JP4451585B2 (ja) 2010-04-14
AU1479300A (en) 2001-05-30
KR20020053866A (ko) 2002-07-05
WO2001036218A1 (en) 2001-05-25
KR100662976B1 (ko) 2006-12-28
CN1195646C (zh) 2005-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36490B2 (en) Off-road tire having a textured inner tread
US20050167020A1 (en) All-terrain vehicle tire
EP2519414B1 (en) Pneumatic tire for on road and off road use
US6401774B1 (en) Off-road tire having puncture preventing pads
JPH1129171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814603B2 (ja) 二輪車の前輪用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二輪車の後輪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10517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
JP4723855B2 (ja) ネット−グロス比の低いオフロード走行用タイヤ
US3951191A (en) Pneumatic tire for travel on various kinds of grounds
CN1195646C (zh) 全路面车胎
JP2002528334A (ja) タイヤおよびタイヤのトレッド
US6021829A (en) All-terrain-vehicle tire
CN100344466C (zh) 摩托车轮胎
JP3363434B2 (ja) 不整地走行用の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9922975B (zh) 摩托车轮胎
EP1222077B1 (en) An all-terrain vehicle tire
CA2261043C (en) An all-terrain-vehicle tire
US7128113B2 (en) ATV radial tire
US7096904B2 (en) Off road tire having variable width puncture preventing pads
MXPA99000357A (en) Rim for all-terrible amphibious vehicles
KR20000023794A (ko) 다지형용 자동차 타이어
JPH04342683A (ja) 自動二輪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