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2541A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92541A
CN1392541A CN02123367A CN02123367A CN1392541A CN 1392541 A CN1392541 A CN 1392541A CN 02123367 A CN02123367 A CN 02123367A CN 02123367 A CN02123367 A CN 02123367A CN 1392541 A CN1392541 A CN 13925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
information
write down
underrun
buff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23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0408C (zh
Inventor
和田康弘
梅田圭祐
宇津宫贤二
大家孝行
古川文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2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2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004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040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0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inhibiting, or warning against double recording on the same blank or against othe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alfunc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11B2020/10814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involving specific measures to prevent a buffer underru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盘装置,能大幅度地降低重新开始记录时的记录开始位置的偏移导致的读出错误的不能订正概率。如果缓存器内的应该记录的数据量变为给定量以下,则缓冲欠载运行检测电路就判定为缓冲欠载运行状态。按照该判定,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检测记录的最终凹坑的结束位置,存储在时间信息存储器中。光盘装置变为暂停记录的状态。如果缓冲欠载运行状态被解除,光盘装置就解除记录暂停,从时间信息存储器中取出中断了记录的位置,使光盘中记录的信息与应该重新记录的信息同步,在两者之间设置给定间隔,重新开始记录。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可记录的信息记录媒体追加记录信息的信息记录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如果变为缓冲欠载运行状态,就中断向光盘的记录,如果变为缓冲欠载运行的解除状态,就重新开始向光盘的记录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由光头对信息记录媒体照射激光,并使光盘的反射率变化,来进行向可记录的光盘等信息记录媒体上的记录。
进行记录时,将记录用的输入数据从主机向光盘装置转送,一旦在输入数据用缓冲存储器中存储后,数据被读出。再由光头向信息记录媒体照射激光,来进行数据记录。
在将该输入数据从主机向光盘装置转送的转送率与用于从光头向信息记录媒体进行记录的转送率(记录速度)之间,往往也无法取得平衡。例如,来自主机的转送速度变慢的情形也是相当频繁地发生的。如果来自主机的输入数据的转送率比向该信息记录媒体进行记录的转送率还慢的不平衡状态持续,则会导致被称作缓冲欠载运行的、使缓冲存储器变空(buffer empty)的状态。如果产生该状态,则信息记录媒体所记录的数据就会出现中断,从而导致无法使用所记录的信息记录媒体。
为了避免这样的缓冲欠载运行发生,以往是用以下所述的技术来进行处理的。例如,监视输入数据用缓冲存储器中存储的剩余量,如果判断为出现缓冲欠载运行的状态,就暂时中断记录动作。然后,在输入数据用缓冲存储器中存储新的数据,如果判断为避免了缓冲欠载运行状态的发生,就从记录被中断前的位置重新开始记录,使其和记录中断之前的数据连续。发生该缓冲欠载运行时,对于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的中断和重新开始的位置,在以往,例如是用EFM(Eight to Fourteen Modulation)帧单位来实施的(参照特开平10-49990,特许3163064)。
但是,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原理是使记录膜吸收从光拾波器照射的激光的光能,变换为热能,使记录膜面上的温度变化,使媒体的光学特性发生局部变化,形成与记录数据对应的凹坑。因此,当在信息记录媒体上中断、重新开始记录时,由于在记录膜上的放热、激光的上升特性导致的加热延迟,而无法避免在凹坑的开始端、终止端上形成由于过渡性组织变化而导致的端部形状(凹坑接续部分的不连续点)。因此,在再现时,无法清楚地检测出在开始端、终止端的变化,从而无法再现。
另外,记录的中断、重新开始的地方并不限于凹坑断开的地方,有时在凹坑的途中,终止端和开始端相连接,在这样的部分中因上述理由而产生凹坑形状的缩颈,成为导致错误的原因。
另外,因为记录中断是以帧单位进行的,所以重新开始记录是从帧的先头开始进行的。当重新开始该记录时,如果由于主轴电动机的控制误差导致帧凹入信号位置偏移而被记录,则在读出时,无法取得同步,在重新开始记录后的读出数据就变成错误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也有时无法再现。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问题的存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大幅度地降低由于重新开始记录时的记录开始位置的偏移而导致的读出错误的不能订正的概率的光盘装置。
为了达成该目的,本发明的光盘装置,能将信息记录在光盘中,其特征在于:具有:监视暂时储存在缓冲装置中的要记录的数据量,如果变为给定的数据量以下,就判定为缓冲欠载运行状态的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在所希望的位置上进行向光盘的记录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装置;存储进行记录中断的最后时间或地址的信息的时间信息存储装置;使已经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和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的同步装置;使要记录的信息与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来进行调制输出的调制装置;在已经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和将要重新开始记录的信息之间设置给定间隔,来重新开始记录。
另外,本发明的光盘装置,能将信息记录在光盘中,其特征在于:具有:监视暂时储存在缓冲装置中的要记录的数据量,如果变为给定的数据量以下,就判定为缓冲欠载运行状态的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在所希望的位置上进行向光盘的记录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装置;存储进行记录中断的最后时间或地址的信息的时间信息存储装置;使已经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和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的同步装置;使要记录的信息与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来进行调制输出的调制装置;当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判定为缓冲欠载运行状态,并且记录中断重新开始装置检测出记录中断位置时,从中断的帧中的最后到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在向前追溯的范围内进行记录中断;当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判定为回避了缓冲欠载运行状态时,使已经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和将要重新开始记录的信息同步,从通道位的计数结果中断的帧中的最后到所述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在向前追溯的位置重新开始记录。
另外,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光盘是改写型时,在中断记录后,从凹坑的结束位置后开始至少初始化该光盘规格上的最大凹坑长度。
根据本发明,就能提供一种可以降低由重新开始记录时的记录开始位置的偏移导致的读出错误的不能订正概率的光盘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简要说明附图。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图1的光盘装置的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的定时图表。
图3是说明记录的中断、重新开始的程序流程图。
图4是说明实施例2中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位置的图。
图5是说明实施例2的记录的中断、重新开始的程序流程图。
图6是说明CIRC的偶数延迟处理导致的影响的图。
图7是说明实施例3的记录的中断、重新开始的程序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中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4中的光盘为CD-RW时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的定时图表。
图10是说明图9中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的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例1加以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图1中说明各构成要素。
光盘101是记录数据的信息记录媒体。更具体而言,是CD-R、CD-RW、DVD-R以及DVD-RW等光盘,是具有可记录的信息记录层的光盘。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基于CD规格的CD-R(追加记录型光盘;CD-Recordable)、CD-RW(改写型光盘;CD-Rewritable)为例进行说明。
主轴电动机102是驱动光盘101使其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光拾波器103在光盘101的记录面上照射激光,在光盘101上记录或检测来自光盘101的反射光,再现信息。
射频放大器104将从光拾波器103取得的射频信号放大输出。解调装置即CD解码器105将从射频放大器104取得的信号2值化、解调。ATIP(Absolute Time In Pre-groove)解调装置即ATIP解码器106从由射频放大器104取得的光盘101的预凹槽信号抽出摆动信号,对ATIP解调。
伺服电路107进行以下的控制:使光拾波器103照射的激光在光盘101的记录面上聚焦的聚焦控制;使激光追随着光盘101的磁道的跟踪控制;使光拾波器103在半径方向移动的横动控制;使主轴电动机102以一定的线速度旋转的主轴控制。
记录中断重新开始装置即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在所希望的位置上进行向光盘101的记录的中断和重新开始。时间信息存储装置即时间信息存储器109存储了记录中断前记录的最后的帧的时间信息和帧号码。并且,根据CD的规格,时间信息能直接变换为地址信息,所以时间信息和地址信息在控制上是同义的。
CIRC(Cross Interleave Reed-Solomon Code)数据存储器110保存满足重新开始记录时所必要的CIRC的交错长度的记录完的数据。即与记录作业同时在CIRC数据存储器110中保存记录用的数据。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即缓冲欠载运行检测电路111监视临时存储应该记录的输入数据的缓冲装置即缓冲RAM115内的数据量,如果数据量剩余量变为给定量以下,就判定为缓冲欠载运行状态,并且,当缓冲RAM115内的数据量变为给定量以上(与缓冲欠载运行检测时的给定量不同),就判定为缓冲欠载运行状态已经解除。
在此,主PC117是连接了光盘装置的个人计算机。接口电路116是用于连接主PC117的接口。而且,缓冲RAM115临时保存从主PC117通过接口电路116传来的记录数据。
同步装置即同步电路112使光盘101上已经记录的数据和成为光盘装置内的给定基准的时钟信号同步后调制输出。此时,如图2中形成的凹坑200所示,记录数据成为应该形成的凹坑与基准时钟同步、按顺序排列的数据结构。因此,根据基准时钟,掌握了形成凹坑的位置以及空白位置(即未形成凹坑的位置)的信息。
激光控制装置即激光控制电路114根据CD编码器113的记录数据,控制激光的输出即光能。
下面,关于采用上述结构的光盘装置,说明实施例中的记录的中断、重新开始动作。
如果指示了向光盘101的记录动作,输入数据从主机117通过接口电路116存储到缓冲RAM115中。缓冲欠载运行检测电路111如果检测到缓冲RAM115内的数据量变为给定量以上,根据光盘装置的记录开始命令,缓冲RAM115的数据被送往CD编码器113。在CD编码器113,对于输入数据,根据CD-ROM的规格,进行误检测信号、误订正信号的附加以及EFM(Eight to Fourteen Modulation)处理、同步信号的附加等各种处理,直接传给激光控制电路114。然后控制光拾波器103的激光输出,进行向光盘101记录动作。
在此,如果从主机117输入的记录中使用的数据的转送率比从CD编码器113写入时使用的数据的转送率慢,在缓冲RAM115存储的数据就会减少。当数据的剩余量变为给定的量以下,缓冲欠载运行检测电路111检测到接近发生缓冲欠载运行的状态,光盘装置对于CD编码器113发出记录的中断命令,光盘装置变为暂停记录的状态。
在暂停记录的状态中,来自主机117的新的数据存储在缓冲RAM115中,如果数据量变为给定量以上,缓冲欠载运行检测电路111判断为已经避免了缓冲欠载运行状态。光盘装置对于CD编码器113发出重新开始记录的命令,解除暂停记录的状态。
下面,进一步具体说明中断、重新开始记录的情形。
图2是图1的光盘装置的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的定时图表。图2表示了形成的凹坑200、写入脉冲202、写入脉冲203。在形成的凹坑200中,表示了在中断之前在光盘101上形成的凹坑201、在记录中断之前的写入脉冲202。另外,图分别表示了重新开始记录时的写入脉冲203和重新开始记录时的凹坑209。并且,连接位置204是中断时的凹坑201的终止端,是中断/重新开始的接头的连接位置。记录中断定时205是记录中断前的形成连续的凹坑201的写入脉冲202的终止端。图2表示了记录重新开始定时206、重新开始记录时的写入脉冲203的凹坑形成重新开始定时207。
下面,就如何中断、重新开始记录加以说明。
图3是说明记录的中断、重新开始的程序流程图。从图1到图3中,向CD-R的记录中断是在连续的凹坑201的形成结束后的连接位置204进行的。
因此,首先如果缓冲RAM115的数据剩余量变为一定量以下,缓冲欠载运行检测电路111检测到被认为是缓冲欠载运行的状态(步骤11)。
根据缓冲欠载运行状态的检测结果,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将从CD编码器113掌握的数据列中写入脉冲202中的凹坑201的结束位置作为记录中断定时205检测(步骤12)。
光盘装置对于CD编码器113发出记录的中断命令,进入暂停记录的状态(步骤13)。
写入脉冲202在记录中断定时205的位置中断,形成凹坑201的终止端,该终止端成为连接位置204(步骤14)。
在时间信息存储器109中记录该连接位置204的地址。因为光盘的地址信息能直接变换为时间信息。
在暂停记录的状态下,如果在缓冲RAM115中存储了给定量以上的来自主机117的新的数据,则缓冲欠载运行检测电路111判断为已经避免了缓冲欠载运行状态(步骤15)。
光盘装置对于CD编码器113发出重新开始记录的命令,解除暂停记录的状态。然后,光盘装置从时间信息存储器109读出记录中断位置即连接位置204的地址。然后,使光盘101上已经记录的连接位置204和CD编码器113的编码数据(要记录的数据)同步(步骤16)。
但是,重新开始记录后(记录重新开始定时206以后)记录的最初的数据是空白(无凹坑的状态)208。即因为记录重新开始定时206是在形成了连续的凹坑201之后,所以在该记录重新开始定时206的开头一定会出现空白208。记录该最初的空白208作为新的数据(即不存在写入脉冲203)(步骤17)。
从之后的凹坑形成重新开始定时207开始输出写入脉冲203(即写入脉冲203被激活),从光拾波器103照射用于形成下一个凹坑209的光能(步骤18)。
这样一来,根据本发明,连接位置204配置在凹坑201和空白208之间。换言之,在凹坑201之后空白208要开始的点中断,并且,从该点开始重新开始记录。因此,在前后两个凹坑201和209中形成了通常的界限,在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的序列中,不会产生不连续点。
并且,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不只适用于缓冲欠载运行检测电路111检测到缓冲欠载运行时,也能在一般中断、重新开始记录时使用。
因此,本发明的光盘装置能大幅度地降低重新开始记录时的记录开始位置的偏移导致的读出错误的不能订正概率。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光盘装置的机构使用了图1的结构。图4是说明实施例2中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位置的图,通过表示了图1中的CD编码器113,使记录数据与基准时钟同步,按顺序排列的状态。图4表示在光盘101上应该记录的数据301。帧302是由588个通道位构成的记录数据列。通常,记录数据通常由多个帧302构成,一个帧302代表其最小单位。
帧凹入信号303配置在一个帧302的开头,在读出时,用于取得记录数据和光盘装置内的基准时钟的同步。
另外,在图4中,记录数据304代表在光盘101上已经记录的记录数据和中断后又重新开始后实际记录的记录数据。
中断记录的帧n的记录中断位置305表示由于缓冲欠载运行状态的发生而中断记录的位置,与图2的连接位置204对应。记录重新开始位置306表示解除了缓冲欠载运行状态时重新开始记录的位置,与图2的凹坑形成重新开始定时207对应。记录数据307表示重新开始记录后,在光盘101上隔着记录重新开始的位置偏移308记录的记录数据。
记录重新开始的位置偏移308表示记录中断位置305和记录重新开始位置306的偏差。产生记录重新开始的位置偏移308的原因如以上所述,即主轴电动机的控制误差和再现信号的跳动。在重新开始记录后记录的再记录数据309表示从记录重新开始位置306到最初的帧凹入信号310之间记录的数据。
总之,在上方表示的记录数据301表示进行在记录中断位置305没有偏移的理想的记录重新开始而形成的状态。另外,在下方表示的记录数据304表示在记录中断位置305包含了记录重新开始的位置偏移308而记录的状态。
关于如上所述而形成的记录数据,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光盘装置的记录的中断、重新开始的动作。
图5是说明实施例2的记录的中断、重新开始的程序流程图。
在图1、图4和图5中,如果缓冲RAM115内的数据剩余量变为给定量以下,缓冲欠载运行检测电路111就检测到缓冲欠载运行状态,将缓冲欠载运行状态的情况传递给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步骤21)。
根据缓冲欠载运行状态的检测结果,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从CD编码器113掌握的数据列中成为中断记录对象的帧n的帧凹入信号303开始对通道位计数(步骤22)。
当该计数结果从中断的帧n内的最后到达了4字节以内的位置时,对CD编码器113发出记录的中断命令,进入暂停记录的状态(步骤23)。
根据暂停记录的状态,时间信息存储器109保存记录中断时的帧信息。CD编码器113根据记录的中断命令,停止向激光控制电路的输出,停止向光盘101的记录(步骤24)。
此中断记录的位置是记录中断位置305。并且,与刚才的例子中说明的凹坑201的终止端位置不同。本例子中,即使在连续的凹坑201的中间,只要记录中断位置305是从帧n内的最后开始4字节以内的位置就可以了。
在暂停记录的状态下,此后,从主机117传来记录数据,新的数据被存储在缓冲RAM115中。如果在缓冲RAM115中存储了给定量以上的数据,缓冲欠载运行检测电路111就检测到已经避免了缓冲存储器状态(步骤25)。
光盘装置根据缓冲欠载运行检测电路111的检测结果,向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发出重新开始记录的命令。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使用伺服电路107,使光拾波器103移动到光盘101上的记录中断位置305之前,跟踪记录中断前在光盘101上记录的记录数据304(步骤26)。
此时,CD编码器113从CIRC数据存储器110读出保存的数据,进行编码。然后,同步电路112使该编码数据与跟踪再现的记录数据304同步。取得了同步后,向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通知同步成立(步骤27)。
同步成立后,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根据用CD解码器105解调的子码数据和用ATIP解码器106解码的ATIP,得到地址信息,并且使CD编码器113开始工作。然后,使光盘101上已经记录的记录数据304和CD编码器113的编码数据(要记录的数据)同步。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等待跟踪中的地址信息以及帧信息与时间信息存储器109中保存的记录中断时的帧信息的一致(步骤28)。
如果帧信息一致,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从中断的帧n的帧凹入信号303开始对通道位计数(步骤29)。
当该计数结果为从帧n内的最后开始4字节以内的位置,并且时间信息存储器109保存的代表重新开始记录的位置的通道位数一致时,通知CD编码器113重新开始记录。此重新开始记录的位置是记录重新开始位置306。如果CD编码器113被通知重新开始记录,就开始向激光控制电路114输出,开始向光盘101的记录(步骤30)。
下面,就记录中断位置305和记录重新开始位置306之间产生了记录重新开始的位置偏移308时的情形加以说明。当重新开始记录时。因为通过同步电路112,光盘101上以及记录的数据和来自CD编码器113的数据取得了同步,所以在理论上不会产生误差。但是,由于主轴电动机102的旋转控制的误差和跳动,对于基准时钟,如果再现数据移动了一位,则在光盘101上记录的数据中产生记录重新开始的位置偏移308。
由于该记录重新开始的位置偏移308,重新开始记录后的记录数据309作为错误数据被读出。但是,该读出错误能通过基于C1符号的错误订正进行订正。下面,就该错误订正的情形加以说明。图6是说明CIRC的偶数延迟处理导致的影响的图。
图6表示了正常读出的正常数据401和非正常读出的错误数据402。白圈表示再现的正常数据401的一字节。错误数据402是因为记录重新开始的位置偏移308而无法正常读出的数据。黑圈表示错误数据402的一个字节。组合数据403是用于组合在基于C1符号的错误订正中使用的数据的组合数据。框404围着的白圈是同一帧302内的数据列。
组合数据403因为CIRC的偶数延迟处理的影响,相邻的两个帧302的数剧列404彼此交错。因此,通过基于相邻的两个数据列404的C1符号的错误订正,订正了基于记录重新开始的位置偏移308的错误数据402。即在基于各自的C1符号的错误订正的范围中(图中,错误订正的范围A组和B组),各帧302的数据列404中只存在两个错误。
因为基于C1符号的错误订正能在一个帧302中订正两个错误,所以在同一帧302内的数据列404中,能订正四个错误。换言之,依据基于CD规格的C1符号的错误订正,从一帧中的最后开始的4字节的范围中,能订正记录重新开始的位置偏移308的错误。
在此,根据CD规格,可订正错误的范围表现为4字节的范围内。因此,如果根据其它种类的光盘规格,可以说该范围是一帧中的最后到该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的向前追溯的范围内。因此,能将一帧中的最后到该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的向前追溯的范围内的数据位置作为记录中断位置而确定下来。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将记录中断的位置定在:当是CD时,是一帧内的最后到第4字节以内,即一般为一帧中的最后到该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的向前追溯的范围内。在保持了与已经记录的数据的连续性的前提下重新开始记录。据此,即使发生重新开始记录时的记录开始位置偏移(记录重新开始的位置偏移)308导致的读出错误,例如根据CIRC的C1符号,也能订正错误,也能大幅度降低在其它的部分发生错误时,变为无法订正的概率。在以上所述的无订正中,由于记录重新开始的位置偏移308而产生错误时,到下一个帧凹入到来之前的数据全都变成错误。
因此,能大幅度地降低重新开始记录时的记录开始位置的偏移导致的读出错误的不能订正概率。
(实施例3)
下面,在实施例3中,说明实施例3中的光盘装置向光盘101的记录的中断、重新开始的动作。
图7是说明实施例3的记录的中断、重新开始的程序流程图。到现在为止在说明使用了的图1、图2、图4也适用于实施例3。在图1、图2、图4以及图7中,向光盘101的记录、中断是在一帧中的最后到该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的向前追溯的范围内,并且在连续的凹坑201的形成结束后的连接位置进行的。
首先,如果缓冲RAM115内的数据剩余量变为给定量以下,缓冲欠载运行检测电路111检测到缓冲欠载运行状态,将缓冲欠载运行的状态通知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步骤41)。
根据缓冲欠载运行状态的检测结果,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将从CD编码器113掌握的数据列中写入脉冲202中的凹坑201的结束位置作为记录中断定时205检测。同时,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从CD编码器113掌握的数据列中成为记录中断对象的帧n的帧凹入信号303对通道位计数(步骤42)。
根据该计数结果,当检测到记录中断定时205在从帧n内的最后开始4字节以内的位置时,向CD编码器113发出记录的中断命令,进入暂停记录的状态(步骤43)。
写入脉冲202在记录中断定时205的位置中断,凹坑201形成终止端,变为连接位置204(步骤44)。在时间信息存储器109中记录该连接位置204的地址。
在暂停记录的状态下,如果在缓冲RAM115中存储了给定量以上的来自主机117的新的数据,则缓冲欠载运行检测电路111判断为已经避免了缓冲欠载运行状态(步骤45)。
光盘装置对于CD编码器113发出重新开始记录的命令,解除暂停记录的状态。然后,光盘装置从时间信息存储器109读出记录中断位置即连接位置204的地址,并且从缓冲RAM115读出新的数据(步骤46)。
光盘装置根据缓冲欠载运行检测电路111的检测结果,通知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重新开始记录。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使用伺服电路107,使光拾波器103移动到光盘101上的记录中断定时205的位置(图4的例子中的记录中断位置305)之前,跟踪记录中断前在光盘101上记录的记录数据304(步骤47)。
此时,同步电路112使记录中断前在CIRC数据存储器110中保存的记录用数据301与对于跟踪再现的记录数据304的光盘装置内的基准时钟同步。如果取得了同步,向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通知同步成立(步骤48)。
同步成立后,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根据用CD解码器105解调的子码数据和用ATIP解码器106解码的ATIP,得到地址信息,并且使CD编码器113开始工作。然后,使光盘101上已经记录的记录数据304和CD编码器113的编码数据(要记录的数据)301同步。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等待跟踪中的地址信息以及帧信息与时间信息存储器109中保存的记录中断时的帧信息的一致(步骤49)。
如果帧信息一致,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从中断的帧n的帧凹入信号303开始对通道位计数(步骤50)。
当该计数结果从帧302内的最后到达了4字节以内的位置时,通知CD编码器113重新开始记录。重新开始记录的位置是记录重新开始定时206(图4中的记录重新开始位置306)。CD编码器113被通知了记录的重新开始后,开始向光盘101的记录。但是,重新开始记录后(记录重新开始位置306以后)记录的最初的数据是空白(无凹坑的状态)。即因为记录重新开始位置306是在形成了连续的凹坑201之后,所以在该记录重新开始位置306以后的开头一定会出现空白。因此,记录该最初的空白作为新的数据(即不存在写入脉冲203)(步骤51)。
从其后的凹坑形成重新开始定时207开始输出写入脉冲203(即写入脉冲203激活),从光拾波器103照射用于形成接着的凹坑209的光能(步骤52)。
并且,以上的说明是依据根据CD规格,基于C1符号的错误订正,在从一帧中的最后到4字节的范围内,说明了记录中断定时205的位置(同样,记录重新开始定时206)。但是,与所述的实施例中的说明同样,根据CD规格,该位置表现为4字节的范围内。因此,如果根据其它种类的光盘规格,可以说该范围是一帧中的最后到该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的向前追溯的范围内。因此,能将一帧中的最后到该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的向前追溯的范围内的数据位置作为记录中断定时205的位置(记录重新开始定时206也同样)而确定下来。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将记录中断的位置定在一帧内的最后到第4字节以内,即一帧中的最后到该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的向前追溯的范围内。在保持了与已经记录的数据的连续性的前提下重新开始记录。并且,进行该记录中断的连接位置配置在凹坑201和空白之间。因此,在前后两个凹坑201和209中形成了通常的界限,所以能防止中断、重新开始记录时的不连续点的产生。
这样一来,即使发生重新开始记录时的记录开始位置偏移(记录重新开始的位置偏移)308导致的读出错误,例如根据CIRC的C1符号,也能订正错误,并且,能防止中断、重新开始记录时一连串的动作中产生不连续点。因此,能大幅度降低伴随着中断、重新开始记录的变为无法订正错误的概率。并且,不仅限于缓冲欠载运行时,也能在一般地中断、重新开始记录时使用,与所述的说明同样。
因此,能大幅度地降低重新开始记录时的记录开始位置的偏移导致的读出错误的不能订正概率。
(实施例4)
下面,关于光盘为基于CD规格的CD-RW时的例子,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光盘装置的记录的中断、重新开始的动作。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中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并且,与图1的框图相比,相当于光盘151为CD-RW时。据此,光拾波器153不仅具有照射记录用的激光功率的功能,还具有照射用于再写入的消去用激光功率的功能。通过在光盘(即CD-RW)151上照射消去用激光能,初始化光盘151(初始化)。
激光控制电路164具有控制光拾波器153的记录动作和消去动作的功能。另外,CD编码器163除了具有构成记录用的定时和数据配列的功能,还具有构成消去用的定时和数据配列的功能。另外,作为其它块的构成要素,因为与图1的框图的记载相同,所以采用了相同的符号,省略了重复说明。
光盘为CD-RW时的本发明的光盘装置进行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的动作如下所述。即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当中断记录时,通过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检测中断时的凹坑的终止端。与此同时,在时间信息存储器109中记录该凹坑的终止端位置。然后,通过从光拾波器153照射消去用的激光能,初始化凹坑的终止端位置的后面,中断记录。
根据CD的规格,当将记录数据的1字节做EFM变换,作为14个时钟数据(将它表示为14T)时,进行变换,使凹坑的长度(或空白)从3T到11T的范围内。在此,该初始化的范围,通过确保在记录中断后初始化的长度在“11T”以上,生成了完全的空白期间。
而且,当重新开始记录时,在记录了记录重新开始定时以后的重新开始记录后表现的空白的期间中,驱动光拾波器153的激光光源,在应该形成凹坑的定时,照射记录用的激光能,重新开始形成凹坑。因此,该空白的期间是当中断记录时,检测到中断的凹坑的终止端之后,通过进行“11T”以上的期间初始化而先行形成的,所以在重新开始记录后,通过照射记录用的激光能,写入下一个凹坑,生成了完全的空白空间。
并且,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初始化对记录数据进行EFM变换得到的“11T”宽度以上,但是,当具有其它的帧结构的光盘时,同样,可以初始化最长的凹坑长度(或空白长度)的给定宽度(期间)。并且,以上的说明是根据CD规格的光盘进行的,当是其它光盘规格时,也同样初始化从凹坑终止端位置开始的该光盘规格上的最大凹坑(或空白)长度。
下面,参考附图进一步就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光盘装置的记录的中断、重新开始动作加以说明。
图9是表示光盘为CD-RW时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的定时图表,图10是说明图9中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的程序流程图。
图9表示形成的凹坑500、记录中断写入脉冲502、记录重新开始写入脉冲503。
在图9中,在中断之前形成了凹坑501,在重新开始时,形成了凹坑510。另外,连接位置504是中断时的凹坑501的终止端,成为中断、重新开始的接头。
在开始中断记录的动作时,结束定时505是中断记录连续的凹坑501时的写入脉冲502的终止端的凹坑形成的结束定时。记录中断定时506表示对从连接位置504(即凹坑形成结束定时505)开始的记录数据进行EFM变换得到的“11T”宽度的凹坑长度以上的宽度照射消去用的激光能,消去之后的定时。
在记录重新开始定时507开始记录重新开始的动作。记录重新开始定时507是用于使激光发光的起动定时。重新开始记录时的写入脉冲503在凹坑形成重新开始定时509重新开始形成凹坑。
在图8、图9、图10中,向CD-RW的记录中断是在结束了连续的凹坑501的形成后的连接位置504进行的。
因此,首先,如果缓冲RAM115的数据剩余量变为给定量以下,缓冲欠载运行检测电路111检测到被认为是缓冲欠载运行的状态(步骤61)。
根据缓冲欠载运行状态的检测结果,记录中断重新开始电路108将从CD编码器113掌握的数据列中写入脉冲502中的凹坑501的结束位置即连接位置504作为记录中断定时505检测(步骤62)。光盘装置对于CD编码器163发出记录的中断命令,进入暂停记录的状态。并且,同时,在时间信息存储器109中记录该连接位置504的地址。如上所述光盘15 1的地址信息能直接变换为时间信息。
另外,光盘装置从终止端定时505对将数据进行EFM变换得到的“11T”宽度的凹坑以上的记录磁道上的区域照射消去用的激光能,消去过去写入的数据(凹坑)。这样一来,连接位置504以后的磁道被初始化了“11T”宽度的凹坑以上,在记录中断定时506的位置停止照射消去用激光能,中断记录(步骤63)。
在暂停记录的状态中,如果在缓冲RAM115中存储了给定量以上的来自主机117的新的数据,则缓冲欠载运行检测电路111判断为已经避免了缓冲欠载运行状态(步骤64)。
光盘装置对于CD编码器163发出重新开始记录的命令,解除暂停记录的状态。然后,光盘装置从时间信息存储器109读出连接位置504的地址,并且,从缓冲RAM115读出新的数据。然后,使光盘151上已经记录的连接位置504和CD编码器163的编码数据(要记录的数据)同步(步骤65)。
但是,重新开始记录后(记录重新开始定时507以后)记录的最初的数据是空白(无凹坑的状态)510。即因为记录重新开始定时507是在形成了连续的凹坑501之后,所以在该记录重新开始定时507一定会出现空白510。记录该最初的空白510作为新的数据。即不存在写入脉冲503,在该空白510期间,进行激光光源的起动508(步骤66)。
然后,通过从凹坑形成重新开始定时509开始用记录用的激光能照射写入脉冲503。这样一来,因为从凹坑形成重新开始定时509开始照射用于形成下一个凹坑511的写入脉冲503,所以记录中断前的凹坑501和重新开始记录后的凹坑511之间的空白510形成了完全的空白空间(步骤67)。
这样一来,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预先在连接位置504的结束定时505以后对将记录数据进行EFM变换得到的“11T”宽度的凹坑长度以上的宽度照射消去用的激光能进行消去。因此,关于结束定时505以后,消去过去写入的数据(凹坑),预先初始化光盘磁道(记录区域)。
据此,在重新开始记录时,作为激光的起动定时508,没有必要控制高精度的照射定时。而且,在重新开始记录时,利用先行形成的空白(无凹坑的状态),在用于记录接着形成的凹坑511的凹坑形成重新开始定时509开始写入。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CD-RW的光盘装置使连接位置504在凹坑501和空白510之间,在重新开始记录之前,预先进行对最长的凹坑长度(空白长度)以上的范围的初始化,所以凹坑的终止端成为完全的界限。另外,在形成下一个凹坑511之前的空白期间中起动激光,在凹坑形成重新开始定时509激活写入脉冲503,从而使从记录中断到重新开始时不会产生不连续点。而且,在重新开始记录时,作为激光的起动定时508也就没有必要控制高精度的照射定时。
因此,能大幅度地降低重新开始记录时的记录开始位置的偏移导致的读出错误的不能订正概率。
并且,如以上所述的那样,因为所述各实施例的说明假定了特定的规格,所以如果制定不同的规格,则当然也要结合该规格来相应地改变数值和条件等。

Claims (17)

1.一种光盘装置,利用给定的激光将数据记录到光盘上,
具有:
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装置;
将激光照射到所述光盘上,从所述光盘再现记录信息或者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光盘上的光拾波器;
控制照射的激光的光功率的激光控制装置;
将再现的信号2值化来进行解调的解调装置;
从再现的信号中抽出摆动信号来对ATIP进行解调的ATIP解调装置;
暂时存储应该记录的输入数据的缓冲装置;
能在所述光盘上记录信息;
其特征在于:具有:
监视暂时储存在所述缓冲装置中的要记录的数据量,如果变为给定的数据量以下,就判定为缓冲欠载运行状态的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
在所希望的位置上进行向所述光盘的记录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装置;
存储进行记录中断的最后时间或地址的信息的时间信息存储装置;
使已经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和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的同步装置;使要记录的信息与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来进行调制输出的调制装置;
在已经记录在所述光盘上的信息和将要重新开始记录的信息之间设置给定间隔,来重新开始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给定间隔是出现在重新开始记录时的开头的空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给定间隔在从一帧中的最后向前追溯到所述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给定间隔是在从一帧中的最后向前追溯到所述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的范围内,并且是出现在重新开始记录时的开头的空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是改写型光盘,在中断记录后进行初始化,所述给定间隔是在所述初始化区域中,出现在重新开始记录时的开头的空白。
6.一种光盘装置,利用给定的激光将数据记录到光盘上,
具有:
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装置;
将激光照射到所述光盘上,从所述光盘再现记录信息或者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光盘上的光拾波器;
控制照射的激光的光功率的激光控制装置;
将再现的信号2值化来进行解调的解调装置;
从再现的信号中抽出摆动信号来对ATIP进行解调的ATIP解调装置;
暂时存储应该记录的输入数据的缓冲装置;
能在所述光盘上记录信息;
其特征在于:具有:
监视暂时储存在缓冲装置中的要记录的数据量,如果变为给定的数据量以下,就判定为缓冲欠载运行状态的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
在所希望的位置上进行向所述光盘的记录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装置;
存储进行记录中断的最后时间或地址的信息的时间信息存储装置;
使已经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和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的同步装置;
使要记录的信息与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来进行调制输出的调制装置;
当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判定为缓冲欠载运行状态,并且记录中断重新开始装置检测出记录中断位置时,中断记录;
当所述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判定为回避了缓冲欠载运行状态时,在已经记录在所述光盘上的信息和将要重新开始记录的信息之间设置给定间隔,重新开始记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中断位置是凹坑的结束位置,所述给定间隔是出现在重新开始记录时的开头的空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中断位置在从一帧中的最后向前追溯到所述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的范围内,所述给定间隔是已经记录在所述光盘上的记录数据和要记录的数据同步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中断位置在从一帧中的最后向前追溯到所述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的范围内,所述给定间隔是已经记录在所述光盘上的记录数据和要记录的数据同步的位置,并且是在重新开始记录时的开头出现的空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是改写型的光盘;
所述光拾波器具有照射记录用的激光能和消去用的激光功率的功能;
激光控制装置具有控制所述光拾波器的记录动作和消去动作的功能;
所述调制装置具有使要记录的信息与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来进行调制输出的功能和使要消去的数据与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来进行调制输出的功能;
所述记录中断位置是凹坑的结束位置,在中断记录后,从凹坑的结束位置后至少初始化该光盘规格上的最大凹坑长度;
所述给定间隔是在进行了所述初始化的区域中,在重新开始记录时的开头出现的空白。
11.一种光盘装置,利用给定的激光将数据记录到光盘上,
具有:
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装置;
将激光照射到所述光盘上,从所述光盘再现记录信息或者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光盘上的光拾波器;
控制照射的激光的光功率的激光控制装置;
将再现的信号2值化来进行解调的解调装置;
从再现的信号中抽出摆动信号来对ATIP进行解调的ATIP解调装置;
暂时存储应该记录的输入数据的缓冲装置;
能在所述光盘上记录信息;
其特征在于:具有:
监视暂时存储在所述缓冲装置中的要记录的数据量,如果变为给定的数据量以下,就判定为缓冲欠载运行状态的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
在所希望的位置上进行向所述光盘的记录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装置;
存储进行记录中断的最后时间或地址的信息的时间信息存储装置;
使已经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和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的同步装置;
使要记录的信息与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来进行调制输出的调制装置;
当所述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判定为所述缓冲欠载运行状态,并且所述记录中断重新开始装置检测出记录中断位置时,在凹坑的结束位置上中断记录;
当所述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判定为回避了缓冲欠载运行状态时,使已经记录在所述光盘上的信息和将要重新开始记录的信息同步,从重新开始记录时的开头出现的空白,重新开始记录。
12.一种光盘装置,利用给定的激光将数据记录到光盘上,
具有:
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装置;
将激光照射到所述光盘上,从所述光盘再现记录信息或者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光盘上的光拾波器;
控制照射的激光的光功率的激光控制装置;
将再现的信号2值化来进行解调的解调装置;
从再现的信号中抽出摆动信号来对ATIP进行解调的ATIP解调装置;
暂时存储应该记录的输入数据的缓冲装置;
能在所述光盘上记录信息;
其特征在于:具有:
监视暂时存储在所述缓冲装置中的要记录的数据量,如果变为给定的数据量以下,就判定为缓冲欠载运行状态的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
在所希望的位置上进行向所述光盘的记录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装置;
存储进行记录中断的最后时间或地址的信息的时间信息存储装置;
使已经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和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的同步装置;
使要记录的信息与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来进行调制输出的调制装置;
当所述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判定为所述缓冲欠载运行的状态,并且所述记录中断重新开始装置检测出记录中断位置时,在从一帧中的最后向前追溯到所述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的范围内,进行记录中断;
当所述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判定为避免了所述缓冲欠载运行状态时,使已经记录在所述光盘上的信息和将要重新开始记录的信息同步,在通道位的计数结果为从一帧中的最后向前追溯到所述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的位置,重新开始记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是追加记录型光盘,从一帧中的最后向前追溯到所述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的所述位置是从该帧的最后开始的4字节以内的位置。
14.一种光盘装置,利用给定的激光将数据记录到光盘上,
具有:
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装置;
将激光照射到所述光盘上,从所述光盘再现记录信息或者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光盘上的光拾波器;
控制照射的激光的光功率的激光控制装置;
将再现的信号2值化来进行解调的解调装置;
从再现的信号中抽出摆动信号来对ATIP进行解调的ATIP解调装置;
暂时存储应该记录的输入数据的缓冲装置;
能在所述光盘上记录信息;
其特征在于:具有:
监视暂时存储在所述缓冲装置中的要记录的数据量,如果变为给定的数据量以下,就判定为缓冲欠载运行状态的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
在所希望的位置上进行向所述光盘的记录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装置;
存储进行记录中断的最后时间或地址的信息的时间信息存储装置;
使已经记录在所述光盘上的信息和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的同步装置;
使要记录的信息与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来进行调制输出的调制装置;
当所述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判定为所述缓冲欠载运行的状态,并且所述记录中断重新开始装置检测出记录中断位置时,在从一帧中的最后向前追溯到所述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的范围内,进行记录中断;
当所述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判定为避免了所述缓冲欠载运行状态时,使已经记录在所述光盘上的信息和将要重新开始记录的信息同步,通道位的计数结果是从该帧中的最后向前追溯到所述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的范围内,并且,从重新开始记录时的开头所出现的空白,重新开始记录。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是追加记录型光盘,从一帧中的最后向前追溯到所述光盘具有的最大可订正数的所述位置是从该帧的终止端开始的4字节以内的位置。
16.一种光盘装置,利用给定的激光将数据记录到光盘上,
具有:
旋转驱动所述光盘的旋转驱动装置;
将激光照射到所述光盘上,从所述光盘再现记录信息或者将信息记录到所述光盘上的光拾波器;
控制照射的激光的光功率,控制所述光拾波器的记录动作和消去动作的激光控制装置;
将再现的信号2值化来进行解调的解调装置;
从再现的信号中抽出摆动信号来对ATIP进行解调的ATIP解调装置;
暂时存储应该记录的输入数据的缓冲装置;
能在所述光盘上记录信息;
其特征在于:具有:
监视暂时存储在所述缓冲装置中的要记录的数据量,如果变为给定的数据量以下,就判定为缓冲欠载运行状态的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
在所希望的位置上进行向所述光盘的记录的记录中断重新开始装置;
存储进行记录中断的最后时间或地址的信息的时间信息存储装置;
使已经记录在所述光盘上的信息和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的同步装置;
使要记录的信息与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来进行调制输出或使消去使用的数据与给定的时钟信号同步来进行调制输出的调制装置;
当所述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判定为所述缓冲欠载运行的状态,并且所述记录中断重新开始装置检测出记录中断位置时,在凹坑的结束位置中断记录,在中断记录后,从凹坑的结束位置后至少初始化该光盘规格上的最大凹坑长度;
当所述缓冲欠载运行检测装置判定为避免了所述缓冲欠载运行状态时,使已经记录在所述光盘上的信息和将要重新开始记录的信息同步,在进行了所述初始化的区域中,从重新开始记录时的开头所出现的空白,重新开始记录。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是CD-RW盘,其光盘规格上的最大凹坑长度是进行EFM变换得到的11时钟数据宽度的凹坑长度。
CNB021233675A 2001-06-18 2002-06-18 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04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83175 2001-06-18
JP2001183174 2001-06-18
JP2001-183175 2001-06-18
JP2001183174 2001-06-18
JP2001-183174 2001-06-18
JP2001183175 2001-06-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2541A true CN1392541A (zh) 2003-01-22
CN1200408C CN1200408C (zh) 2005-05-04

Family

ID=26617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2336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00408C (zh) 2001-06-18 2002-06-18 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030016602A1 (zh)
KR (1) KR100530513B1 (zh)
CN (1) CN1200408C (zh)
TW (1) TWI236665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3593C (zh) * 2003-01-28 2007-03-07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00472477C (zh) * 2004-09-21 2009-03-25 佳能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15010B (zh) * 2004-09-08 2010-09-2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束记录器和用于控制激光束记录器的方法
CN101848140A (zh) * 2009-03-25 2010-09-29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抖动缓存控制装置、方法和程序、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CN101427315B (zh) * 2006-04-21 2012-08-22 索尼株式会社 光盘记录设备和记录控制方法
US8412020B2 (en) 2004-09-21 2013-04-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ts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128247A (zh) * 2019-12-18 2020-05-0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刻录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10849A (zh) * 2018-11-21 2020-05-2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盘刻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75216A (ko) 2003-02-20 2004-08-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의 기록 제어 방법 및 이에 적합한 장치
TWI336465B (en) * 2003-07-24 2011-01-21 Lite On It Corp A control method of recording speed in optical disk drives
JP3958267B2 (ja) * 2003-09-08 2007-08-15 日本テキサス・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US7127569B2 (en) * 2004-03-05 2006-10-24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including media drive resume recording feature
JP4633735B2 (ja) * 2004-05-13 2011-02-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集積回路、データ転送制御方法、データ転送制御用プログラム、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プログラム伝送媒体、及びデータ記録媒体
WO2006046165A2 (en) * 2004-10-25 2006-05-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n error recovery strategy for blu-ray discs
KR20070097513A (ko) * 2004-12-20 2007-10-04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Hf 데이터와 프리그루브 위치 정보를 사용한 광학 디스크위의 기록물 부가
WO2009060500A1 (ja) * 2007-11-07 2009-05-14 Fujitsu Limited 媒体記憶装置のリード/ライト処理方法及び媒体記憶装置
JP2020071577A (ja) * 2018-10-30 2020-05-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3712B2 (ja) * 1996-08-06 2003-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589802B2 (ja) * 1996-08-22 2004-11-1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KR100198528B1 (ko) * 1996-10-21 1999-06-15 구자홍 광디스크 기록재생장치 및 그의 기록방법
US6119201A (en) * 1997-02-19 2000-09-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sk under-run protection using formatted padding sectors
JP3163064B2 (ja) * 1998-07-22 2001-05-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2000200461A (ja) * 1999-01-06 2000-07-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2000251405A (ja) * 1999-02-26 2000-09-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3505452B2 (ja) * 1999-11-05 2004-03-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3594547B2 (ja) * 1999-11-22 2004-12-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記録装置
JP2001216647A (ja) * 1999-11-22 2001-08-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制御装置
US6401169B1 (en) * 1999-11-23 2002-06-04 Roxio, Inc. Optical disc buffer under-run handling method
JP3877479B2 (ja) * 1999-11-29 2007-02-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2001250327A (ja) * 1999-12-27 2001-09-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ータ記録システム
JP3594525B2 (ja) * 1999-12-27 2004-12-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回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3593C (zh) * 2003-01-28 2007-03-07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01015010B (zh) * 2004-09-08 2010-09-29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束记录器和用于控制激光束记录器的方法
CN100472477C (zh) * 2004-09-21 2009-03-25 佳能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8412020B2 (en) 2004-09-21 2013-04-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ts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CN101427315B (zh) * 2006-04-21 2012-08-22 索尼株式会社 光盘记录设备和记录控制方法
CN101848140A (zh) * 2009-03-25 2010-09-29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抖动缓存控制装置、方法和程序、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CN111210849A (zh) * 2018-11-21 2020-05-2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盘刻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128247A (zh) * 2019-12-18 2020-05-0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刻录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28247B (zh) * 2019-12-18 2021-06-1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刻录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30513B1 (ko) 2005-11-23
US20060114779A1 (en) 2006-06-01
CN1200408C (zh) 2005-05-04
KR20020096989A (ko) 2002-12-31
US20030016602A1 (en) 2003-01-23
TWI236665B (en) 2005-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0408C (zh) 光盘装置
CN1147839C (zh) 光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146901C (zh) 光盘缺陷的管理方法、光盘装置及光盘
CN1183161A (zh) 光盘的替换处理方法及光盘装置
CN1956083A (zh) 制作信息记录介质的设备、信息记录设备及方法
CN1381846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及信息再生装置
CN1378689A (zh) 光盘媒体及其记录方法、记录装置
CN1374647A (zh) 数据记录装置以及数据记录控制装置
CN1858847A (zh) 光学储存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操作光学储存媒体的方法
CN1320545C (zh) 光记录装置、光再现装置、记录介质记录方法及记录介质再现方法
CN1662985A (zh) 光记录介质、使用这种记录介质的信息处理装置和数据记录方法
CN1771554A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
CN1203472C (zh) 光盘记录装置和用于记录光盘的方法
CN1641756A (zh) 光盘装置及其记录功率的确定方法
CN1685403A (zh) 光记录介质以及光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
CN1397074A (zh) 光记录媒体、光再现设备和光再现方法
CN1745414A (zh) 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以及记录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155950C (zh) 光信息记录媒体及其记录重放装置
JP2008041128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とそのための記録パワーの補正方法
CN1271499C (zh) 光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716422A (zh)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方法、及其信息存储介质
CN1831970A (zh)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CN1667711A (zh) 光盘装置及光盘
CN1601617A (zh) 光信息记录方法,光信息记录设备和光信息记录介质
CN1725311A (zh) 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04

Termination date: 201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