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71460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71460A
CN1371460A CN00812169A CN00812169A CN1371460A CN 1371460 A CN1371460 A CN 1371460A CN 00812169 A CN00812169 A CN 00812169A CN 00812169 A CN00812169 A CN 00812169A CN 1371460 A CN1371460 A CN 1371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appliance
indoor set
appliance unit
air conditione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12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566C (zh
Inventor
是枝健治
山下哲也
伊东干夫
寺田祐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371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71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56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56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7Casings or covers with control knobs; Mounting controlling members or control units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机,其中电器单元14布置成使其纵长尺寸至少为室内机壳体1或吹出口11的纵长尺寸的1/3以上,借此可以不增加主体壳体的尺寸而增加室内热交换器的尺寸从而提高空调效率,或者可以不减小室内热交换器的尺寸而把主体壳体作得紧凑。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特别是涉及改善电器单元的配置空间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图28是表示现有技术例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透过主视图。在主体壳体81内设有把前面侧热交换器和背面侧热交换器连接成倒V字形而构成的室内热交换器82。而且圆筒形的横流风扇83夹在此一室内热交换器82的倒V字形中地配置。此一横流通风机83靠设在室内热交换器82右侧的风扇马达85来旋转驱动。而且通过此一横流通风机85被旋转驱动,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82的前方吸入室内空气,靠室内热交换器82热交换后,把空调空气从此一室内热交换器82的下方向室内吹出。
此外,上述室内热交换器82是辅助配管86从该图中的右侧引出。此一辅助配管86由在与室外机(未画出)之间形成制冷剂回路的液管和气管组成。而且此一辅助配管86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82引出后,配置在此一室内热交换器82的右侧。而且进一步绝热覆盖此一辅助配管86而形成联络配管88,此一联络配管88从上述主体壳体81的右侧向左侧通到主体壳体81的背部地配置。进而在上述辅助配管86的右侧不成为空气流路的障碍地设有用来配置微计算机或马达驱动用的功率放大器等电器的电器箱90。
在上述室内机中,在室内热交换器82的右侧设有从此一室内热交换器82引出的辅助配管86。而且进而在此一辅助配管86的右侧设有电器箱90。也就是说,辅助配管86的引出空间和上述电器箱90这样的不直接参与热交换的两个空间占据主体壳体81内,不得不按这两个空间的大小来减小室内热交换器82的宽度尺寸。当然从空调效率的观点来说,希望室内热交换器82的宽度尺寸大一些。但是另一方面,加大主体壳体81的宽度尺寸从安装空间的限制或维持安装施工性的观点来说是不希望的。因此希望尽可能减小主体壳体81内不直接参与热交换的空间,不加大主体壳体81的宽度尺寸而加大室内热交换器82的宽度尺寸,使空调效率提高。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加大主体壳体而加大热交换器的尺寸使空调效率提高,或者能够不减小热交换器的尺寸而紧凑地构成主体壳体的空调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1发明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把电器单元配置成电器单元沿着室内机壳体的纵长方向的尺寸成为室内机壳体的纵长方向尺寸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
如果用上述第1发明的空调机,则通过在室内机壳体内配置细长的电器单元,把电器单元配置在从与室内机壳体的纵长方向正交的断面看的种种空间中成为可能。也就是说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在室内机壳体的侧部配置电器用的特别空间。因此可以减小室内机的纵长方向尺寸,可以使室内机紧凑化。此外如果把这一点反过来说,则在与现有技术同一尺寸的室内机中,可以增加热交换器或风扇的配置空间,因此比现有技术更加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上述中的电器单元沿着室内机壳体的纵长方向的尺寸越长越好,宜取为室内机壳体的纵长方向尺寸的1/2以上,更好是取为2/3以上。
此外,第2发明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把电器单元配置成电器单元沿着室内机吹出口的纵长方向的尺寸成为吹出口的纵长方向尺寸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
在上述第2发明的空调机中也是,与第1发明同样可以得到室内机的紧凑化、空调性能的提高这样的优点。在此一场合也是,电器单元沿着室内机吹出口的纵长方向的尺寸越长越好,宜取为室内机吹出口的纵长方向尺寸的1/2以上,更好是取为2/3以上。
此外,第3发明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把电器单元配置成电器单元沿着室内机风扇的轴向尺寸成为室内机壳体或吹出口的纵长方向尺寸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
在上述第3发明的空调机中也是,与第1发明同样可以得到室内机的紧凑化,空调性能的提高这样的优点。此一空调机是就风扇轴向与室内机壳体或吹出口的纵长方向一致的场合的发明。因而,第1和第2发明还包括用风扇以外的送风机构的场合,或风扇的轴向与室内机壳体或吹出口的纵长方向不一致的场合。在此一场合也是,电器单元沿着室内机风扇的轴向的尺寸越长越好,宜取为室内机壳体或吹出口的纵长方向尺寸的1/2以上,更好是取为2/3以上。
此外,第4发明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把电器单元配置成各电器单元沿着室内机壳体的纵长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成为室内机壳体的纵长方向全长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
此外,第5发明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把电器单元配置成各电器单元沿着室内机吹出口的纵长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成为吹出口的纵长方全长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
此外,第6发明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把电器单元配置成各电器单元沿着室内机风扇的轴向尺寸的合计值成为室内机壳体或吹出口的纵长方向全长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
虽然上述第1~第3各发明包括电器单元作为单一的单元来构成的场合,作为配置在大体上同一直线上的多个单元来构成的场合,多个单元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以相互错开的状态来构成的场合,但是在这些第4~第6发明中,在电器单元由多个单元来构成的场合,明示根据各电器单元的各尺寸的合计值来规定其长度。再者虽然在第1~第3发明中没有明示,但是在电器单元由多个单元来构成的场合,所谓电器单元的尺寸是指合计尺寸。在上述第4~第6各发明中也是与上述第1~第3发明同样,可以得到室内机的紧凑化、空调性能的提高这样的优点。此外通过由多个单元来构成电器单元,可以提高其配置位置的选择自由度,与机种相对应的适当配置成为可能。
在这些第4~第6发明中也是,电器单元的各尺寸的合计值越长越好,宜取为室内机壳体或吹出口的纵长方向尺寸的1/2以上,更好是取为2/3以上。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第1~第6发明中电器单元配置在室内机壳体内的空气流通路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中,在冷暖两种运行时,可通过流通空气冷却电器单元,提高电器的可靠性。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第1~第6发明中电器单元配置在室内机壳体内的空气通路外。
如果用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则可以抑制因电器单元直接增加通风阻力,因此可抑制因电器单元的设置而空调机性能降低。
此外,第7发明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电器单元延伸设置成其室内机壳体的纵长方向尺寸、或吹出口的纵长方向尺寸、或沿着风扇的轴向的尺寸成为室内机壳体或吹出口的纵长方向尺寸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且配置在吹出口与吸入口邻接的区域内。
在上述第7发明的空调机中,关于电器单元的尺寸,与第1~第3发明同样,可以得到室内机的紧凑化、空调性能的提高这样的优点。此外,在室内机中为了防止吹出侧与吸入侧的短路,吹出口与吸入口邻接的区域是宜作为滞流空间设置的区域。而且如果像这样把电器单元配置在成为滞流空间的区域中,则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室内机壳体内的空间,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第7发明中,上述吹出口与吸入口邻接的区域是吹出口上部的位置,上述电器单元在上述区域中配置于设在室内热交换器下侧的排水盘与上述室内机壳体的前面板之间的位置。
像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这样,在位于室内机的吹出口上部的区域中,在排水盘设在室内热交换器下侧的场合,由于此一排水盘与室内机壳体的前面板之间的位置是确实地成为滞流空间的区域,所以如果把电器单元配置在此一区域中,则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室内机壳体内的空间,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
此外,第8发明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电器单元延伸设置成其室内机壳体的纵长方向尺寸、或吹出口的纵长方向尺寸、或沿着风扇的轴向的尺寸成为室内机壳体或吹出口的纵长方向尺寸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而且配置在位于前面板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区域。
在上述第8发明的空调机中,关于电器单元的尺寸与第1~第3发明同样,可以得到室内机的紧凑化、空调性能的提高这样的优点。此外,在本发明中虽然把电器单元配置在位于前面板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区域,也就是通气流通路内,但是由于电器单元的断面积减小,所以可以抑制通风阻力的增加。而且在冷暖双运行时,靠流通空气来冷却电器单元成为可能,提高电器的可靠性成为可能。
此外,第9发明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电器单元延伸设置成其室内机壳体的纵长方向尺寸、或吹出口的纵长方向尺寸、或沿着风扇的轴向的尺寸成为室内机壳体或吹出口的纵长方向尺寸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而且配置在位于室内机的背面侧的区域。
在上述第9发明的空调机中,关于电器单元的尺寸,与第1~第3发明同样,可以得到室内机的紧凑化、空调性能的提高这样的优点。此外,在本发明中由于把电器单元配置在位于成为完全的滞流空间的室内机的背面侧的区域中,所以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室内机壳体内的空间,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
一种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第9发明中,上述电器单元埋设于形成室内机壳体内的空气通路的背面侧涡旋部。
在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中,由于把电器单元埋设于用例如发泡材料来构成的背面侧涡旋部,所以不会招致空气流通路内的通风阻力的增加,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室内机壳体内的空间,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
此外,第10发明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电器单元延伸设置成其室内机壳体的纵长方向尺寸、或吹出口的纵长方向尺寸、或沿着风扇的轴向的尺寸成为室内机壳体或吹出口的纵长方向尺寸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此外上述室内机壳体内的热交换器是把前侧热交换器和后侧热交换器组合成倒V字形而成,上述电器单元配置成在两个热交换器的交叉位置使两个热交换器结合。
在上述第10发明的空调机中,关于电器单元的尺寸,与第1~第3发明同样,可以得到室内机的紧凑化、空调性能的提高这样的优点。此外,在本发明中虽然电器单元实现密封前侧热交换器和后侧热交换器的交叉部的功能,但是通过像这样在电器单元上还兼用其他功能,可以省略专用的密封材料的使用,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如果兼用两种功能,则可以与之相应地减少所需空间,因此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谋求室内机的紧凑化、和空调性能的提高。再者,在把电器单元配置成使两个热交换器在两个热交换器的交叉位置结合的场合,也可以另外设置密封专用构件地实施,此时也可以得到室内机的紧凑化、空调性能的提高这样的优点。
此外,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最好是在与室内机壳体的纵长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上述电器单元的高度方向尺寸为上述室内机壳体的高度方向全长的1/3以下。如果像这样来构成,则可以进一步减小通风阻力,提高电器单元的配置形态的自由度成为可能。
再者,电器单元的各尺寸越长越好,宜取为室内机壳体或吹出口的纵长方向尺寸的1/2以上,更好是取为2/3以上。
此外,第11发明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室内机壳体内形成沿纵长方向延伸的剩余空间,沿着此一剩余空间配置提高了上述纵长方向的尺寸比率的电器单元。
如果用上述第11发明的空调机,则由于是利用沿着室内机壳体内的纵长方向延伸的剩余空间,配置提高了纵长方向的尺寸比率的电器单元的构成,所以把电器单元配置在从与室内机壳体的纵长方向正交的断面看的种种空间中成为可能。也就是说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在室内机壳体的侧部配置电器用的特别的空间。因此可以减小室内机的纵长方向尺寸,可以使室内机紧凑化。此外如果把这一点反过来说,则在与现有技术同一尺寸的室内机中,可以增加热交换器或风扇的配置空间,因此比现有技术更加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再者,所谓“提高纵长方向的尺寸比率”是指纵长方向的尺寸大于与之正交的两个方向的尺寸中的任何一个,其比率的大小关系不成问题。但最好是把电器单元的纵长方向尺寸比率加大成大于室内机壳体的纵长方向尺寸比率。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第11发明中,上述电器单元配置在室内机壳体的吹出口和吸入口邻接的区域。
如果用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则与第11发明同样,可以得到室内机的紧凑化、空调性能的提高这样的优点。此外,在室内机中为了防止吹出侧与吸入侧的短路,吹出口和吸入口邻接的区域是宜作为滞流空间设置的区域。而且如果像这样在成为滞流空间的区域中形成沿纵长方向延伸的剩余空间,配置电器单元,则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室内机壳体内的空间,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第11发明中,上述吹出口和吸入口邻接的区域是吹出口上部的位置,电器单元在上述区域内配置在设于室内热交换器下侧的排水盘与上述室内机壳体的前面板之间的位置上。
像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这样,在位于室内机的吹出口上部的区域中,排水盘设在室内热交换器下侧的场合,由于此一排水盘与室内机壳体的前面板之间的位置是确实地成为滞流空间的区域,所以如果在此一区域中形成沿纵长方向延伸的剩余空间,配置电器单元,则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室内机壳体内的空间,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第11发明中,上述电器单元配置在位于室内机壳体的前面板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中,关于电器单元的尺寸,与第11发明同样,可以得到室内机的紧凑化、空调性能的提高这样的优点。此外,在本发明中虽然把电器单元配置在位于前面板与室内热交换器之间的区域,也就是通气流通路内,但是由于电器单元通过提高其纵长方向的尺寸比率而断面积减小,所以可以抑制通风阻力的增加。而且在冷暖双运行时,靠流通空气来冷却电器单元成为可能,提高电器的可靠性成为可能。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第11发明中,上述室内机壳体内的热交换器是把前侧热交换器和后侧热交换器组合成倒V字形而成,上述电器单元配置成在两个热交换器的交叉位置使两个热交换器结合。
在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中,关于电器单元的尺寸,与第11发明同样,可以得到室内机的紧凑化、空调性能的提高这样的优点。此外,在本发明中虽然电器单元实现密封前侧热交换器和后侧热交换器的交叉部的功能,但是通过像这样在电器单元上还兼用其他功能,可以省略专用的密封材料的使用,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如果兼用两种功能,则还可以与之相应地减少所需空间,因此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谋求室内机的紧凑化、和空调性能的提高。再者,在把电器单元配置成使两个热交换器在两个热交换器的交叉位置结合的场合,也可以另外设置密封专用构件地实施,此时也可以得到室内机的紧凑化、空调性能的提高这样的优点。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第11发明中,上述电器单元配置在构成吹出通路的背壁的涡旋部的背部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中,关于电器单元的尺寸,与第11发明同样,可以得到室内机的紧凑化、空调性能的提高这样的优点。此外,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室内机壳体内,把电器单元配置在位于成为完全的滞流空间的室内机的背面侧的涡旋部的背部区域,所以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室内机壳体内的空间,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埋设在涡旋部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中,由于把电器单元埋设于用例如发泡材料来构成的涡旋部,所以不会招致空气流通路内的通风阻力的增加,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室内机壳体内的空间,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
此外,第12发明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把热交换器配置在室内机壳体内,分别在室内机壳体的下部侧形成吹出口,并在吹出口的上部侧形成吸入口,在上述吹出口上部的位置上,把电器单元配置在设在上述热交换器下侧的排水盘与上述室内机壳体的前面板之间的位置上。
在上述第12发明的空调机中,在室内机的吹出口上部的位置上,为了防止吹出侧与吸入侧的短路,设在上述热交换器下侧的排水盘与上述室内机壳体的前面板之间的位置是必须作为滞流空间设置的区域。而且如果像这样把电器单元配置在成为滞流空间的区域中,则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室内机壳体内的空间,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在此一场合,虽然室内机壳体、吹出口、吸入口、电器单元可以是任何形状,但是如果用横长的室内机壳体,以沿横向延伸的形态来形成吹出口、吸入口,把横长的电器单元沿着吹出口延伸设置,则进一步发挥空间的有效利用效果,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
此外,第13发明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室内机壳体内的热交换器是把前侧热交换器和后侧热交换器组合成倒V字形而成,电器单元配置成在两个热交换器的交叉位置使两个热交换器结合。
在上述第13发明的空调机中,虽然电器单元实现密封前侧热交换器和后侧热交换器的交叉部的功能,但是通过像这样在电器单元上还兼用其他功能,可以省略专用的密封材料的使用,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如果兼用两种功能,则可以与之相应地减少所需空间,因此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谋求室内机的紧凑化、和空调性能的提高。在本第13发明中,即使电器单元的形状为任何形状,也可以产生上述优点。
此外,第14发明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电器单元配置在室内机壳体的内部背面侧的位置或室内机壳体的外部背面侧的位置上。
在上述第14发明的空调机中,由于在室内机壳体内,把电器单元配置在位于成为完全的滞流空间的室内机的背面侧的位置,或者室内机壳体的外部背面侧的位置上,所以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室内机壳体内的空间,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在本第14发明中,虽然电器单元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状,但是最好是取为薄板状或棒状的电器单元,正方形、长方形等自如地形成就可以了,此外可以取为单一单元,也可以取为多个单元。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空调机中,上述电器单元设有遮挡飞溅的除霜水的机构。
如果用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则可以抑制除霜水对电器单元的不良影响,因此可以提高电器单元的可靠性。此外还可以抑制安装作业时的除霜排水功能的检查用注水,或室内热交换器的清洗时的清洗剂、清洗水对电器单元的不良影响,对此也可以提高电器单元的可靠性。再者所谓对除霜水的遮挡机构,只要能抑制因除霜水而产生短路等不良影响就可以了,不一定必须完全阻断除霜水的侵入,其中也包括设置电器用壳体,设置隔离板的对策。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空调机中,上述电器单元在室内机壳体的前面侧打开时暴露于外部。
如果用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则由于仅靠打开室内机壳体的前面侧就可以处置电器单元,也就是电器,所以可以使维护作业容易化。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空调机中,上述电器单元在室内机壳体的前面侧打开时能够从外部取下。
如果用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则由于仅靠打开室内机壳体的前面侧就可以取下电器单元,也就是电器,所以可以使零件更换作业或维护作业容易化。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空调机中,在上述电器单元在室内机壳体上设有发光显示机构,此一发光显示机构配置在能够通过室内机壳体的前面侧的观察窗从外部观察的位置上。
如果用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则由于在电器单元上设置发光显示机构,所以没有必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加长用来把电器单元与发光显示机构电气上连接起来的引线等的配线长度,可以比现有技术大幅度地缩短配线长度,谋求成本降低,并且通过把电器与发光显示机构接近配置,维护作业的容易化也成为可能。再者本发明中的所谓发光显示机构是包括发光二极管、七划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器等。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在上述空调机中,如果作为单一的单元来构成电器单元,则制造和处置变得容易,可以谋求成本降低,并且可靠性也提高。不过,也可以作为在大体上同一直线上并列设置的多个单元来构成电器单元。具体地说,是用多个印制基板来构成电器单元,把这些多个印制基板装在同一基板上,并且相互电气上连接起来。而且在如上所述来构成电器单元的场合,从紧凑化、处置容易性的观点来说,最好是电器单元大体上形成为柱状。此外,电器单元除了如上所述来构成外,也可以作为多个单元来构成,各单元无论是相对于纵长方向,还是相对于与纵长方向交叉的方向均相互错开地配置。通过像这样来构成,可以提高其配置位置的选择自由度,与机种相对应的适当配置成为可能。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空调机中,上述电器单元具有与室内机壳体或吹出口的纵长方向尺寸大体上相同的纵长方向尺寸。
在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中,由于电器单元成为能构成的最大长度,或者与其极接近的长度,所以可以把其断面积取为最小或接近最小,因电器单元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大幅度提高,通风阻力的大幅度减小等,谋求室内机的大幅度紧凑化、和空调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成为可能。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空调机中,上述室内机壳体内的热交换器跨越室内机壳体或吹出口的大体上整个区域地配置着。
在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中,可以使室内机壳体内的热交换器的有效面积增大,提高空调性能是可能的。此外,如果取为与现有技术同性能,则可以使室内机壳体比现有技术更加紧凑化。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空调机中,上述电器单元装拆自如地设置着。
在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中,提高组装性、维护性成为可能。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空调机中,上述电器单元配置成其配置方向与上述热交换器的各散热片正交。
如果用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则由于即使起因于电器单元的配置而在流通空气流中产生扰动,这些也成为对与散热片的配置方向平行的方向的扰动,所以可以抑制因此一扰动而气流通过散热片之际流通阻力的增加,结果可以抑制空调性能的降低。
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空调机中,包括风扇和风扇马达在内的风扇机构的纵长方向尺寸与热交换器的风扇机构的纵长方向尺寸大体上相等。
如果用上述实施例的空调机,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风扇和热交换器的能力。
上述空调机的室内机不限于壁挂式,而包括柜式、天井埋入式等种种设置形态。因而所谓纵长方向,有的意味着从使用者看来左右方向,此外有时也意味着上下方向,或者水平方向。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第1实施例的主视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第1实施例的与上述大体上相同的主视略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第1实施例的侧视略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第1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第1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上述空调机中使用的电器单元之一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上述电器单元的俯视略图。
图8是表示上述电器单元的电路构成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上述电器单元中的发光显示部附近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上述电器单元的电路构成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上述电器单元的电路构成的变更例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上述空调机的电器单元的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上述空调机的电器单元的配置例的变更例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上述空调机的电器单元的配置例的另一个变更例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上述空调机的电器单元的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分割构成上述电器单元的场合的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分割构成上述电器单元的场合的另一个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上述空调机的电器单元的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上述空调机的电器单元的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上述空调机的电器单元的配置变更例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上述空调机的电器单元的另一个配置例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上述空调机的电器单元的又一个配置例的剖视图。
图23是表示上述空调机的电器单元的另一个配置例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上述空调机的电器单元的另一个配置例的剖视图。
图25是表示上述空调机的电器单元的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上述空调机的电器单元的配置例的示意图。
图27是表示上述空调机的电器单元的配置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8是表示空调机的电器单元的现有技术配置的主视略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空调机具体的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就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此一空调机是由室外机和室内机组成的结构,以下的说明就壁挂式室内机来进行。
(第1实施例)
首先基于图3、图4和图5就其内部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如图5中所示,室内机的室内机壳体1由室内热交换器4、横流风扇9、电器单元14等主要构成部件所安装的主体壳体1a,安装于此一主体壳体1a前面的前面格栅5,以及安装在前面格栅5更前面的前面板7组成,作为其总体成为宽度方向尺寸比上下方向尺寸要长的横长形状。其内,虽然前面板7为使用者能够任意取下的,但是主体壳体1a和前面格栅5是使用者无法取下的。而且像图3、图4那样,在上述室内机壳体1内,配置着把前侧热交换器2与后侧热交换器3配置成倒V字形而构成的散热片式室内热交换器4。在此一室内机壳体1中,像图4那样,在其前面格栅5的天井部分形成顶面吸入口6,在前面板7上形成前面吸入口8。其中顶面吸入口6格子状地形成前面格栅5的天井部分,此外上述前面吸入口8在前面板7的中央偏上部,通过沿横向延伸设置朝上的开口来形成。此外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的倒V字形的内侧设有横流风扇9。此一横流风扇9也称为轴流风扇,其轴向沿着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配置。而且在横流风扇9的背后形成涡旋部10,与开口于室内机壳体1的前面侧下部的吹出口11平滑地连接设置。
上述吹出口11的上侧壁面12与位于上述前侧热交换器2下部的排水盘13整体地形成,在此一吹出口11上部的位置上,在上述排水盘13的前面侧位置,也就是上述排水盘13与前面板7之间的位置上,配置着电器单元14。再者在背侧热交换器的下部配置着背面侧排水盘15。
上述室内机本身和室内机壳体1如图1和图2中所示是横长的,上述前面吸入口8和吹出口11以沿着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横向)延伸的形态来形成。此外上述电器单元14在上述吹出口11上部的位置上,在上述排水盘13的前面侧的位置,如图1和图2中所示,也以沿着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沿横向延伸的形态来构成。
基于图6、图7和图8就上述电器单元14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在图6中,20是收容电器单元14的电器壳体,21是覆盖电器单元14的电器盖子,电器单元14配置在两者20、21之间。电器单元14如图8中所示,由作为连接到商用电源(交流100V或交流200V)的电源输入部的端子盘22、交流电路部23、直流高压电路部24、直流低压电路部25、CPU控制部26、发光显示部27组成,如图6和图7中所示,上述直流高压电路部24装在第1印制基板28上,上述直流低压电路部25装在第2印制基板29上,此外上述发光显示部27装在显示用基板30上。而且像图6和图7那样,上述端子盘22、交流电路部23、直流高压电路部24、直流低压电路部25、CPU控制部26以布局成直列的状态在图中从右侧向左侧沿着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配置,并且安装于上述电器壳体20中。此外在上述电器盖子21的里侧安装着上述显示用基板30,在此一状态下用上述电器盖子21覆盖上述电器壳体20。在上述电器盖子21上,在与其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开口31·31,以便能够从外部观察发光显示部27的发光二极管、七划发光二极管等(发光显示机构)。
在上述电器单元14中,因为横长地形成其总体,故上述第1印制基板28、第2印制基板29、以及显示用基板30每一个都尽可能横长地形成。而且上述第1印制基板28与第2印制基板29之间靠基板对基板连接器39以不用线束的状态(无线束)连接。
虽然在设在上述第1印制基板28上的直流高压电路部24中使用开关变压器41、整流二极管42、一次侧开关元件43等发热零件,但是这些自己发热的电气零件41、42、43如图7中所示,配置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1印制基板28的上方位置,谋求促进各电气零件41、42、43的散热,并且防止受到其他电气零件散热的影响。此外虽然上述电器单元14如上所述收容在电器壳体20内,并且用电器盖子21来覆盖,但是在电器壳体20的上部与电器盖子21的上部之间作为散热孔设置一定的间隙(图7中标号45所示的部分),使此一间隙朝向前面侧开放,借此来谋求促进自己发热的多个电气零件41、42、43的散热。此外通过使散热孔朝向前面侧开放,防止除霜水的侵入,并且维持元件的可靠性。
虽然在上述空调机中,驱动横流风扇9的直流脉宽调制式室内风扇驱动马达配置在图1中右侧,此外驱动控制水平风门的风门控制用马达(步进马达)配置在图1中左侧,但是如图8中所示,从直流高压电路部24对室内风扇驱动马达35供给电力,此外从直流低压电路部25对风门控制用马达36供给电力。也就是说虽然如图6和图7中所示,把直流高压电路部25配置在右侧,把直流低压电路部25配置在其左侧,但是与此同样,把作为高压驱动致动器的室内风扇驱动马达35配置在右侧,把作为低压驱动致动器的风门控制用马达36配置在其左侧,借此尽可能接近地配置各电路部24、25与各致动器35、36,可以缩短连接线束,使接线、组装作业容易化。
此外如图8中所示,虽然室内机与室外机37连接,但是此一连接靠VVF线38来进行。此一VVF线38虽然由一对电源用交流线和内外传送用的传送线组成,但是可以把作为此一内外连接线的VVF线38对上述端子盘22从图6和图7中的右侧插入、连接。也就是说,把此一VVF线38向端子盘22的插入方向取为上述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从上述交流电路部23指向上述直流低压电路部25的方向。通过指向这种方向地插入VVF线38,可以谋求VVF线38的插入、连接作业的容易化,并且可以防止VVF线38与上述各电路部23、24、25、26的干涉,使布线作业容易化,此外降低噪声成为可能。
而且上述电器盖子21的各开口31·31如图9中所示,制成用户可以通过前面格栅5的观察窗32从其外部观察。再者上述前面板5也如该图中所示,不是覆盖前面格栅5的总体,而是前面格栅5的下部附近露出在外部。
上述空调机中特征的点在于,如图12中所示,把电器单元14配置成上述电器单元14沿着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的尺寸a成为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尺寸LA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此一电器单元14的长度a越长越好,因而取为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尺寸LA的至少1/2以上的长度,更好是取为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尺寸LA的至少2/3以上的长度。再者最好是把电器单元14的沿着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的尺寸a取为与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尺寸LA大体上相等的长度(参照图18)。如果像这样把电器单元14取为能构成的最大长度,或者与其极接近的长度,则可以把其断面积取为最小或接近最小,因电器单元14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大幅度提高、通风阻力的大幅度减小等,谋求室内机的大幅度紧凑化、和空调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成为可能。
如果用上述空调机,则由于在室内机壳体1内配置细长的电器单元14,所以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在室内机壳体1的侧部中配置电器单元14用的特别空间。因此可以减小室内机的纵长方向尺寸,可以使室内机紧凑化。此外如果把这一点反过来说,则在与现有技术同一尺寸的室内机中,可以增加室内热交换器4或横流风扇9的配置空间,因此比现有技术更加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此外由于电器单元14为细长形状,沿着纵长方向左右均等布局地配置,所以如果假定即使成为吸入侧的通风阻力,也不成为左右不平衡的通风阻力,因此可以抑制转子结露等问题的发生。进而在吹出口11上部的位置上,虽然为了防止吹出侧与吸入侧的短路,排水盘13前面侧的位置是有必要作为滞流空间而设置的部分,但是由于把电器单元14配置在这种区域中,所以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室内机壳体1内的空间,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
此外在上述空调机中,把电器单元14收容在电器壳体20内,用电器盖子21覆盖。因而,可以抑制排水盘13内的除霜水对电器单元14的不良影响,因此可以提高电器单元14的可靠性。此外还可以抑制安装作业时的除霜排水功能的检查用注水,或室内热交换器4的清洗时的清洗剂、清洗水对电器单元14的不良影响,对此也可以提高电器单元14的可靠性。再者所谓对除霜水的遮挡机构,只要能抑制因除霜水而产生短路等不良影响就可以了,不一定必须完全阻断除霜水的侵入,其中也包括省略电器壳体20或电器盖子21,或者仅设置隔离板的对策。而且在上述空调机中,如果取下前面板7、前面格栅5、电器盖子21,则上述电器单元14暴露于外部。由于在此一状态下可以从其前面来进行各电气零件的检查、更换、修理等,所以可以使零件更换或维护作业容易化。
在上述空调机中,在上述电器单元14上设有发光显示部27,虽然此一发光显示部27配置在能够通过室内机壳体1的前面侧的观察窗32从外部观察的位置上,但是由于像这样在电器单元14上设置发光显示部27,所以没有必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加长用来把电器单元14与发光显示部27电气上连接起来的引线等的配线长度,可以比现有技术大幅度地缩短配线长度,可以谋求成本降低,并且通过把电器与发光显示部27接近配置,维护作业的容易化也成为可能。进而由于通过把电器单元14收容在电器壳体20内并用电器盖子21覆盖,作为单一的单元构成柱状,所以制造和处置变得容易,可以谋求成本降低,并且可靠性也提高。
图10中示意地示出上述各电路的配置状态。如上所述,把端子盘22、交流电路部23、直流高压电路部24、直流低压电路部25的各电路部沿着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配置。图11示出其变更例,该图(a)示出适于在机外有AC-DC变换部的制品的布局,把直流高压电路部24、直流低压电路部25的各电路部沿着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配置。此外该图(b)示出适于用变压器等进行降压的制品的布局,把端子盘22、交流高压电路部23、交流低压电路部23a、直流低压电路部25的各电路部沿着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配置。
(关于电器单元的尺寸的变更例)
电器单元14的尺寸如图13中所示,也可以配置成沿着室内机的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的尺寸a成为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LB的1/3以上。在此一场合也是,电器单元14沿着室内机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的尺寸a越长越好,宜取为室内机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LB的1/2以上,更好是取为2/3以上。再者最好是把电器单元14沿着室内机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的尺寸a取为与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LB大体上相等的长度(参照图18)。如果像这样把电器单元14取为能构成的最大长度,或者与其极接近的长度,则可以把其断面积取为最小或接近最小,因电器单元14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大幅度提高、通风阻力的大幅度减小等,谋求室内机的大幅度紧凑化、和空调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成为可能。此外如图14中所示,在横流风扇9的轴向与室内机壳体1或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一致的场合,也可以配置成电器单元14沿着横流风扇9的轴向的尺寸a成为室内机壳体1或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LA、LB的至少1/3以上。在此一场合也是,电器单元14沿着室内机风扇9的轴向的尺寸a越长越好,宜取为室内机壳体1或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LA、LB的1/2以上,更好是取为2/3以上。
(关于电器单元的形状的变更例)
虽然在上述空调机中,把电器单元14收容在电器壳体20中并用电器盖子21覆盖,借此作为单一的单元构成柱状(图18),使制造和处置容易,谋求成本降低,并且提高可靠性,但是也可以如图16中所示,作为在大体上直线上并列设置的多个单元14a、14b、14c来构成电器单元14。具体地说,用多个印制基板来构成电器单元14,把这些多个印制基板装在同一基板上,并且相互电气上连接起来。而且在如上所述构成电器单元14的场合,从紧凑化、处置容易的观点来说,电器单元14最好是作为其总体形成大体上柱状。此外,电器单元14也可以如图17中所示,各单元14a、14b、14c无论相对于纵长方向,还是相对于与纵长方向交叉的方向(空气流方向)均相互错开地配置而构成。通过像这样来构成,可以提高其配置位置的选择自由度,与机种相对应的适当配置成为可能。
而且在如上所述分割成多个单元来构成电器单元14的场合,把电器单元14配置成各电器单元14沿着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a+b+c)成为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全长LA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或把电器单元14配置成各电器单元14沿着室内机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a+b+c)成为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全长LB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或者把电器单元14配置成各电器单元14沿着室内机风扇9的轴向尺寸的合计值(a+b+c)成为室内机壳体1或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全长LA、LB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在电器单元14由多个单元来构成的场合,根据各电器单元14的各尺寸的合计值(a+b+c)来规定其长度,借此可以得到室内机的紧凑化、空调性能的提高这样的优点。在此一场合也是,电器单元14的各尺寸的合计值(a+b+c)越长越好,宜取为室内机壳体1或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LA、LB的至少1/2以上,更好是取为2/3以上。
此外最好是在与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如图19中所示,上述电器单元14的高度方向尺寸t为上述室内机壳体1的高度方向全长T的1/3以下。如果像这样来构成,则可以进一步减小通风阻力,提高电器单元14的配置形态的自由度成为可能。
(关于电器单元的配置位置的变更例)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电器单元14配置在吹出口11上部的位置,排水盘13前面侧的位置上,但是电器单元14的配置位置可以如下变更。再者在以下的变更例中也是,关于电器单元14的尺寸和形状的上述说明可以照原样运用。首先在图20中,把电器单元14配置在前侧热交换器2与前面板7之间的空气通路33内。在此一场合,由于电器单元14的断面积与上述同样地变小,所以可以抑制通风阻力的增加。而且在冷暖双运行时靠流通空气来冷却电器单元14成为可能,提高电器的可靠性成为可能。此外由于电器单元14为细长形状,沿着纵长方向左右均等布局地配置,所以如果假定即使成为吸入侧的通风阻力,也不成为左右不平衡的通风阻力,因此可以抑制转子结露等问题的发生。
在图21和图22中,与上述同样地把前侧热交换器2和后侧热交换器3组合成倒V字形来构成室内机壳体1内的室内热交换器4,并且把电器单元14配置成在前侧热交换器2和后侧热交换器3的交叉位置使两个热交换器2、3结合。在图21的场合,电器单元14的断面中的长边配置成沿着空气流的状态,此外在图22的场合,电器单元14的断面中的短边配置成沿着空气流的状态。虽然在此一变更例中,成为电器单元14实现密封前侧热交换器2和后侧热交换器3的交叉部的功能,但是通过像这样在电器单元14上还兼用其他功能,可以省略专用的密封材料的使用,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如果兼用两种功能,则可以与之相应地减少所需空间,因此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谋求室内机的紧凑化、和空调性能的提高。再者在这些场合也是,在冷暖双运行时靠流通空气来冷却电器单元14成为可能,提高电器的可靠性成为可能。再者在把电器单元14配置成使两个热交换器2、3在两个热交换器2、3的交叉位置结合的场合,也可以另外设置密封专用构件地实施,此时也可以得到室内机的紧凑化、空调性能的提高这样的优点。
在图23中,电器单元14配置在室内机壳体1的后侧热交换器3的更加背面侧。由于像这样在室内机壳体1内把电器单元14配置在位于成为完全的滞流空间的室内机的背面侧的区域中,所以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室内机壳体1内的空间,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
在图24中,电器单元14配置在构成吹出通路的背壁的涡旋部的背部区域中。由于像这样在室内机壳体1内把电器单元14配置在位于成为完全的滞流空间的室内机的背面侧的涡旋部10的背部区域中,所以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室内机壳体1内的空间,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此外在此一场合,虽然电器单元14配置在室内机壳体1内的空气流通路外,但是其结果,可以抑制因电器单元14直接增加通风阻力,因此抑制因电器单元14的设置而空调机性能降低。
(关于电器单元的尺寸、形状、配置位置的其他变更例)
虽然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关于电器单元14的纵长方向的尺寸由与室内机壳体1或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的关联来规定,但是电器单元14的纵长方向的尺寸不限于上述,通过在其配置形态上下工夫而能够变更。例如,如果构成为利用室内机壳体1内的沿纵长方向延伸的剩余空间来配置提高了纵长方向的尺寸比率的电器单元14,则把电器单元14配置在从与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正交的断面看的种种空间中成为可能。也就是说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在室内机壳体1的侧部配置电器用的特别的空间。因此可以减小室内机的纵长方向尺寸,可以使室内机紧凑化。此外如果把这一点反过来说,则在同一尺寸的室内机中,可以增加热交换器4或风扇9的配置空间,因此比现有技术更加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再者所谓“提高纵长方向的尺寸比率”是指纵长方向的尺寸大于与之正交的两个方向的尺寸中的任何一个,其比率的大小关系不成问题。但最好是把电器单元14的纵长方向尺寸比率加大成大于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尺寸比率。
在以上述这种形态实施的场合,配置上述电器单元14的位置最好是取为吹出口11与吸入口8的邻接区域,作为吹出口11的上部位置在排水盘13与前面板7之间的位置(图4),前面板7与前侧热交换器2之间的空气通路内的位置(图20),前侧热交换器2与后侧热交换器3的交叉位置(图21、图22),室内机壳体1内的背面侧的位置(图23),涡旋部10的背部区域(图24)。此外像图16和图17那样,在分散配置电器单元14的场合,提高各个电器单元14a、14b、14c的纵长方向的尺寸比率就可以了,此外最好是与此同时提高总体布局的纵长方向尺寸比率。再者在像图21、图22那样配置成在两个热交换器2、3的交叉位置上使两个热交换器2、3结合的场合,也可以另外设置密封专用构件来实施,此时也可以得到室内机的紧凑化、空调性能的提高这样的优点。
此外如果在电器单元14的配置位置上充分考虑,则有时没有必要如上所述提高纵长方向的尺寸比率。例如,虽然为了防止吹出侧与吸入侧的短路,作为室内机的吹出口11的上部的位置,设在上述热交换器4下侧的排水盘13与上述室内机壳体1的前面板7之间的位置是作为滞流空间而必须设置的区域,但是如果如图4中所示,像这样把电器单元14配置在成为滞流空间的区域中,则可以进一步利用室内机壳体1内的空间,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在此一场合,虽然室内机壳体1、吹出口11、吸入口8、电器单元14也可以是任何形状,但是如果用横长的室内机壳体1以沿横向延伸的形态形成吹出口11、吸入口8,沿着吹出口11延伸设置横长的电器单元14,则可以更加发挥有效利用空间的效果,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
进而电器单元14配置成发挥密封前侧热交换器2和后侧热交换器3的交叉部的功能(图21、图22),通过在电器单元14上还兼用其他功能,可以省略专用的密封材料的使用,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如果兼用两种功能,则可以与之相应地减少所需空间,因此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谋求室内机的紧凑化、和空调性能的提高。
此外如果在室内机壳体1内,把电器单元14配置在位于成为完全的滞流空间的室内机的背面侧的位置(图23),或者室内机壳体1的外部背面侧的位置(图24)上,则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室内机壳体1内的空间,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
在如上所述把电器单元14配置在室内机壳体1内几乎不影响空气流的背面的位置,或者配置在室内机壳体1外部的场合,电器单元14的尺寸、形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例。例如,如图25和图26中所示,如果把电器单元14构成薄板形单元,则配置在室内机壳体1的内部背面侧的位置或室内机壳体1的外部背面侧的位置是可能的。在此一场合,电器单元14的形状可以自由地形成正方形、长方形、棒状等,还可以酌情像图26那样纵长地分散配置。在此一空调机中,由于在室内机壳体1内,把电器单元14配置在成为完全的滞流空间的室内机的背面侧位置,或者室内机壳体1的外部背面侧的位置上,所以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室内机壳体1内的空间,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
此外在把电器单元14配置在室内机壳体1的背面侧的场合,如果如图27中所示,把电器单元14埋设于用例如发泡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涡旋部10中,则不会招致空气流通路内的通风阻力的增加,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室内机壳体1内的空间,结果进一步使室内机紧凑化、进一步提高空调性能成为可能。
(其他变更例)
上述室内机壳体1内的室内热交换器4最好是跨越室内机壳体1或吹出口11的大体上整个区域来配置。如果像这样来构成,则可以使室内机壳体1内的热交换器4的有效面积增大,提高空调性能是可能的。此外,如果取为与现有技术同性能,则可以使室内机壳体1比现有技术更紧凑化。再者,关于“大体上整个区域”的表达,如果是就室内热交换器4的大小而言,则这不仅是指有散热片的部分的尺寸,而是指包括侧部的U字形的传热管、其对峙侧的分流管部等在内的尺寸。此外上述电器单元14最好是装拆自如地设置,在此一场合,提高组装性、维护性成为可能。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电器单元14配置成其配置方向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的各散热片正交。如果用此一构成,则由于即使因电器单元14的配置而产生对流通空气流的扰动,这也成为对与散热片的配置方向平行方向的扰动,所以可以抑制因此一扰动而气流通过散热片之际流通阻力的增加,结果可以抑制空调性能的降低。此外由于电器单元14与散热片正交配置,所以内部结构是对称的,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进而,在上述空调机中,包括风扇9和风扇马达在内的风扇机构的纵长方向尺寸与室内热交换器4的风扇机构的纵长方向尺寸大体上相等,靠此一构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风扇9和室内热交换器4的能力。再者上述中的所谓室内热交换器4的纵长方向尺寸不仅是指有散热片的部分的尺寸,而是指也包括其两端部的U字形的传热管的部分在内的尺寸。
上述空调机的室内机不限于壁挂式,而包括柜式、天井埋入式等种种设置形态。因而所谓纵长方向,有的意味着从使用者看来左右方向,此外有时也意味着上下方向,或者水平方向。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横长”的表达是指令纵向尺寸为h、横向尺寸为w时,成为w/h>1。

Claims (39)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把电器单元(14)配置成电器单元(14)沿着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的尺寸成为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尺寸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
2.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把电器单元(14)配置成电器单元(14)沿着室内机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的尺寸成为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
3.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把电器单元(14)配置成电器单元(14)沿着室内机风扇(9)的轴向尺寸成为室内机壳体(1)或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
4.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把电器单元(14)配置成各电器单元(14)沿着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成为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全长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
5.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把电器单元(14)配置成各电器单元(14)沿着室内机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的尺寸的合计值成为吹出口(11)的纵长方全长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
6.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把电器单元(14)配置成各电器单元(14)沿着室内机风扇(9)的轴向尺寸的合计值成为室内机壳体(1)或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全长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
7.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14)配置在室内机壳体(1)内的空气流通路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14)配置在室内机壳体(1)内的空气流通路外。
9.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电器单元(14)延伸设置成其沿着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尺寸、或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或风扇(9)的轴向尺寸成为室内机壳体(1)或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而且吹出口(11)与吸入口(8)配置在邻接的区域。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吹出口(11)和吸入口(8)邻接的区域是吹出口(11)上部的位置,上述电器单元(14)在上述区域内配置在设于室内热交换器(4)下侧的排水盘(13)与上述室内机壳体(1)的前面板(7)之间的位置。
1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电器单元(14)延伸设置成其沿着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尺寸、或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或风扇(9)的轴向尺寸成为室内机壳体(1)或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而且配置在位于前面板(7)与室内热交换器(4)之间的区域。
12.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电器单元(14)延伸设置成其沿着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尺寸、或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或风扇(9)的轴向尺寸成为室内机壳体(1)或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而且配置在位于室内机的背面侧的区域。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14)埋设于形成室内机壳体(1)内的空气通路的背面侧涡旋部(10)。
14.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电器单元(14)延伸设置成其沿着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尺寸、或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或风扇(9)的轴向尺寸成为室内机壳体(1)或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的至少1/3以上的长度,此外上述室内机壳体(1)内的热交换器(4)是把前侧热交换器(2)和后侧热交换器(3)组合成倒V字形而成,上述电器单元(14)配置成在两个热交换器(2)(3)的交叉位置使两个热交换器(2)(3)结合。
15.权利要求1~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室内机壳体(1)的纵长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上述电器单元(14)的高度方向尺寸为上述室内机壳体(1)的高度方向全长的1/3以下。
16.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室内机壳体(1)内形成沿纵长方向延伸的剩余空间,沿着此剩余空间配置提高了上述纵长方向的尺寸比率的电器单元(14)。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14)配置在室内机壳体(1)的吹出口(11)和吸入口(8)邻接的区域。
18.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吹出口(11)和吸入口(8)邻接的区域是吹出口(11)上部的位置,电器单元(14)在上述区域内配置在设于室内热交换器(4)下侧的排水盘(13)与上述室内机壳体的前面板(7)之间的位置上。
19.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14)配置在位于室内机壳体(1)的前面板(7)与室内热交换器(4)之间的区域。
20.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室内机壳体(1)内的热交换器(4)是把前侧热交换器(2)和后侧热交换器(3)组合成倒V字形而成,上述电器单元(14)配置成在两个热交换器(2)(3)的交叉位置使两个热交换器(2)(3)结合。
21.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14)配置在构成吹出通路的背壁的涡旋部(10)的背部区域。
22.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14)埋设在涡旋部(10)内。
23.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把热交换器(4)配置在室内机壳体(1)内,分别在室内机壳体(1)的下部侧形成吹出口(11),并在吹出口(11)的上部侧形成吸入口(8),在上述吹出口(11)上部的位置上,把电器单元(14)配置在设于上述热交换器(4)下侧的排水盘(13)与上述室内机壳体(1)的前面板(7)之间的位置上。
24.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室内机壳体(1)内的热交换器(4)是把前侧热交换器(2)和后侧热交换器(3)组合成倒V字形而成,电器单元(14)配置成在两个热交换器(2)(3)的交叉位置使两个热交换器(2)(3)结合。
25.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电器单元(14)配置在室内机壳体(1)的内部背面侧的位置或室内机壳体(1)的外部背面侧的位置上。
26.权利要求10、18、2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14)设有遮挡飞溅的除霜水的机构。
27.权利要求10、11、18、19、2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14)在室内机壳体(1)的前面侧打开时暴露于外部。
28.权利要求10、11、18、19、2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14)在室内机壳体(1)的前面侧打开时能够从外部取下。
29.权利要求10、11、18、19、2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器单元(14)上设有发光显示机构(27),此发光显示机构(27)配置在能够通过室内机壳体(1)的前面侧的观察窗(32)从外部观察的位置上。
30.权利要求1~3、7~2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14)作为单一的单元来构成。
31.权利要求1~2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14)作为在大体上同一直线上并列设置的多个单元来构成。
32.权利要求3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各单元装在同一基板上,并相互连接。
33.权利要求30~3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14)大体上形成为柱状。
34.权利要求1~2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14)作为多个单元来构成,各单元无论是相对于纵长方向,还是相对于与纵长方向交叉的方向均是相互错开地配置的。
35.权利要求1~3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14)具有与室内机壳体(1)或吹出口(11)的纵长方向尺寸大体上相同的纵长方向尺寸。
36.权利要求1~3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室内机壳体(1)内的热交换器(4)跨越室内机壳体(1)或吹出口(11)的大体上整个区域地配置着。
37.权利要求1~3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14)装拆自如地设置着。
38.权利要求1~3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器单元(14)配置成其配置方向与上述热交换器(4)的各散热片正交。
39.权利要求1~3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9)和风扇马达在内的风扇机构的纵长方向尺寸与热交换器(4)的风扇机构的纵长方向尺寸大体上相等。
CNB008121699A 1999-08-31 2000-08-10 空调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15756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5100/99 1999-08-31
JP245100/1999 1999-08-31
JP24510099A JP3287343B2 (ja) 1999-08-31 1999-08-31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71460A true CN1371460A (zh) 2002-09-25
CN1157566C CN1157566C (zh) 2004-07-14

Family

ID=17128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121699A Expired - Lifetime CN1157566C (zh) 1999-08-31 2000-08-10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1215446B1 (zh)
JP (1) JP3287343B2 (zh)
KR (1) KR100458466B1 (zh)
CN (1) CN1157566C (zh)
AT (1) ATE527500T1 (zh)
AU (1) AU763427B2 (zh)
ES (1) ES2370626T3 (zh)
HK (1) HK1045874A1 (zh)
WO (1) WO200101653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7624A (zh) * 2011-08-08 2013-02-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2980245A (zh) * 2011-09-05 2013-03-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WO2015066858A1 (zh) * 2013-11-05 2015-05-14 谢虹 一种微型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105318426A (zh) * 2014-08-01 2016-02-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1481B2 (ja) * 2010-03-24 2014-07-16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電算機室専用空調室内機
JP5071599B2 (ja) * 2011-03-11 2012-11-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071573B2 (ja) * 2011-03-11 2012-11-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626057B2 (ja) * 2011-03-22 2014-11-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13124804A (ja) * 2011-12-14 2013-06-24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5765313B2 (ja) * 2012-09-27 2015-08-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6217893B2 (ja) * 2012-10-16 2017-10-2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N105066384B (zh) * 2015-08-07 2018-01-26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电控盒的固定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6353Y2 (zh) * 1980-06-10 1986-12-26
JPS5962416U (ja) * 1982-10-19 1984-04-24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電装部品取付装置
JPS60188918U (ja) * 1984-05-28 1985-12-1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天吊型空気調和機
JPH08110085A (ja) * 1994-10-14 1996-04-30 Hitachi Ltd 室内ユニット
JPH08135998A (ja) 1994-11-14 1996-05-31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H1096530A (ja) * 1996-09-20 1998-04-14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3085225B2 (ja) 1996-12-27 2000-09-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7624A (zh) * 2011-08-08 2013-02-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2980245A (zh) * 2011-09-05 2013-03-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机
WO2015066858A1 (zh) * 2013-11-05 2015-05-14 谢虹 一种微型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105318426A (zh) * 2014-08-01 2016-02-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5318426B (zh) * 2014-08-01 2018-02-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215446A4 (en) 2006-05-24
WO2001016531A1 (fr) 2001-03-08
KR20020025991A (ko) 2002-04-04
CN1157566C (zh) 2004-07-14
EP1215446B1 (en) 2011-10-05
KR100458466B1 (ko) 2004-11-26
AU763427B2 (en) 2003-07-24
JP3287343B2 (ja) 2002-06-04
JP2001065916A (ja) 2001-03-16
HK1045874A1 (zh) 2002-12-13
EP1215446A1 (en) 2002-06-19
ATE527500T1 (de) 2011-10-15
ES2370626T3 (es) 2011-12-21
AU6473800A (en) 2001-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7566C (zh) 空调机
CN1737450A (zh) 空调机
CN204612008U (zh) 空调器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694154Y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前板
CN1154805C (zh) 一种空调器的户外单元
CN2694155Y (zh)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空气导向构件
CN112202079B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变电箱
CN1969151A (zh) 空调机
CN1888585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2692556Y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及装在其内的通风装置
CN101078557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盘
CN106537033A (zh) 构成有隔板的气冷式发光二极管灯
CN100344909C (zh) 一体式空调器的电机安装构造
CN1888694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底盘结构
CN217823887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箱式变电站
CN1888682A (zh) 空调器的风扇以及电机设置结构
CN1888709A (zh) 空调器的过滤器安装装置
CN100340813C (zh) 整体式空调器的底面板
CN1693767A (zh) 窗式空调的室外侧空气导向结构
CN1712790A (zh)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CN1690571A (zh) 空调室外机
CN1699872A (zh) 空气调节器的风扇罩组件安装结构
CN2667367Y (zh) 一体型空气调节机的机壳构造
CN118175777A (zh) 一种led驱动电源的高效散热结构
CN1888689A (zh) 空调温度传感器固定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71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