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69293A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排毒生肌中药膏及其制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排毒生肌中药膏及其制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69293A
CN1369293A CN 02100341 CN02100341A CN1369293A CN 1369293 A CN1369293 A CN 1369293A CN 02100341 CN02100341 CN 02100341 CN 02100341 A CN02100341 A CN 02100341A CN 1369293 A CN1369293 A CN 1369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orders
medicine
powder
sca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0034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9668C (zh
Inventor
翟学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210034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99668C/zh
Publication of CN1369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9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96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966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成药膏,在中医世家的传统药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其特征在于它们是由下述原料制成的膏剂:黄连、当归、紫草、地榆、金银花、山栀、黄柏、白芷、赤芍、大黄、黄芩、连翘、陈皮、蒲公英、冰片、麻油等,各取相关份量,按照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制作,特别适应在湿润状态下对烧烫伤的治疗,本发明药物不用罂粟壳作为止痛药物,可结合西医的抗感染疗法,恢复时间短,愈合无疤痕,药物成本较低,是现有烧烫伤药物的替代药品。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排毒生肌中药膏及其制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用组合物,具体地说是在湿润状态下使用的治疗烧烫伤的排毒生肌中药膏及其制法。
在目前的烧烫伤治疗领域,有两类治疗方法与治疗药品。一种是干式疗法及其药品。干式疗法强调保持创面干燥,要清除细菌极易生长的潮湿环境,甚至烘烤创面,使之结痂。由于结痂会给患者生活带来终身的影响,为了皮肤的整洁,干式疗法还采取切割痂皮并进行皮肤移植的办法。这种治疗方法的弊端是:由于烘烤或其它干燥方法引起了大量的细胞脱水死亡,皮肤组织中死亡的细胞组织产生的物质影响健康细胞的正常功能,加重微循环血管的血栓和阻塞并加大创伤周边的皮下组织的滞胀。手术清除创面会大量损害正常的皮肤与皮下细胞组织。所用药物中也多为抗感染药物。这种治疗方法患者的痛苦程度深,病程长,费用高,感染死亡率相对较高。
第二种治疗方法是近几年来逐步兴起的湿式疗法,如中国专利93100276《一种治疗温血动物或人类热损伤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制法》,该专利文献具有代表性。该方法及其药物治疗的特征是:使用粘稠状的中药药膏保持烧烫伤创面湿润,抑制细菌繁殖与感染,发挥人体组织的自我修复功能,达到清瘀排毒,促进组织生长与恢复。与干式疗法相比,湿式疗法更加切合生理恢复的自然规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皮肤表面修复较好,医疗费用相对有所减少。
虽然现有的湿式疗法与干式疗法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实践中仍有不尽如意之处。第一,这种方法及其药物强调自我恢复,排斥西医的抗感染治疗,而药物本身的抗感染功能有限,以致于存在着危险的感染隐患。例如,中国专利93100276号说明书称,本发明的中成药膏利用非杀菌或抑菌方式达到抗感染和控制感染的目的,解决了热损伤治疗中的第二大难题。由于治疗中不必再使用大量抗生素,有利于创面组织的再生修复。二是现有的湿式烧烫伤药膏要求使用时采取不断补给新药但不换药的办法,使得瘀滞的烧烫伤创面排出的腐毒与粘稠的药物胶结在一起,对创面肌肉生长与恢复有消极影响,不但延缓恢复的进程,而且阻碍了新添药物药性的发挥。据93100276号专利说明书称,使用本发明之组合物可直接在创面上涂敷约1毫米厚度,一般伤面不必进行清创处理,4-5小时或更长时间所涂上的药用组合物变成白色液化物,此时说明涂上的药物已完全同创面组织发生作用,可再增涂,如液化物太多可轻轻沾取液化物再涂药用组合物,直至创面完全愈合。第三,现有的湿式疗法采用罂粟壳作为药膏中的止痛原料,这种方法有明显的后遗症。罂粟壳作为麻醉品,为病人带来虚幻的感觉,使用时间一长,病人会对此产生依赖性,一旦停用,即会烦燥不安,其惰性很长时间难以消除。第四,现有的湿式烧烫伤药膏原料成本高,以蜂蜡为例,据说明书介绍,所用蜂蜡为3-15%,就目前的市场价而言,每千克蜂蜡为320元之多,如果1000克药膏中含量为150克,其价值即可达到21.5元,再加上制作费用、企业利润等,其作为商品的价格无疑是高昂的,这样会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药费开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湿润环境下治疗烧烫伤使用的排毒生肌中药膏,这种药膏抑制感染与促进组织恢复的功效较好,并能与西医的抗感染疗法配合进行,药品成本较低,用无后遗症的中草药作为减轻疼痛的药物,创面愈合速度较快。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依据祖国医学中的中药药性的认识与上千年的实践经验,依据作为中医世家留存的验方,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在祖国医药宝库中进行反复筛选,比较,验证,选用凉血、清瘀、化毒生肌的天然植物药材,按照合理组方,增强药效,提高药物的活性,改善皮下血液微循环状态,促进组织自我恢复,自我愈合,达到基本无疤痕,皮肤外观状态好的效果。
本发明的主要采用中草药是:黄连、当归、紫草、地榆、黄柏、金银花、山栀、白芷、赤芍、大黄、黄芩、连翘、陈皮、蒲公英、冰片,药膏基质为麻油。
本发明中采用的黄连,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生用或清炒、姜炙、酒炙。(《中药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下同。)
性能:苦、寒。功效: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泻痢,疮痈疔毒,治湿疮,可用黄连制成软膏,外敷。治耳道流脓,可用黄连浸汁涂患处,或与冰片枯矾研粉外用。
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根,主产甘肃岷县。生用或酒炙。
性能:甘、辛、温,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润肠。止痛。治血虚,血瘀,寒凝以及外伤,风湿诸痛。本品有补血活血、散寒止痛之效。治痈疽疮疡。本品活血以消肿排毒,补血而敛疮生肌,故为外科所常用。
紫草,为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草或滇紫草的根。生用。
性能:苦甘寒,治斑疹紫黑,麻疹不透。本品善清血分之热。兼行血滞,性滑能轻泻通便,为解毒透疹之要药。用治血热毒盛,斑疹紫黑。治疮疡烫伤,湿疹阴痒,可凉血解毒。用治诸疮,可单用,以植物油浸泡,滤取油液,制成紫草油浸膏,外涂患处,或与当归、白芷、血竭等配伍,熬膏外敷,如生肌玉仁膏。
黄柏,为芸香科落叶乔木植物关黄柏和黄皮树(川黄柏)除去栓皮的树皮,生用或盐水炙,酒炙,炒炭用。
性苦寒,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下焦湿热诸症。治疮痈肿毒,湿疹瘙痒。内服外用均可。外用以本品研细未,用猪胆汁或鸡蛋清调敷患处。
地榆,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根。全国均产,以浙江与江苏多。生用,或炒炭用。性能苦酸微寒,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金银花,又名双花。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性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因大部分地区都产,山东产量最大。阴干生用或制为露剂。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痛。应用于痈疽疔疮。本品性甘寒,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为治痈疔疮,热毒炽盛者之要药。用治疮痈初起,红肿热痛者,可单用本品煎服。若治疔疮,红肿热痛,紧小根深者,常与紫花地丁及蒲公英同用。如治肠痈腹痛者,常与当归、黄岑地榆配伍。用治脱疽,可与当归、玄参、甘草同用。用治梅毒,可与土茯苓、甘草同用。另,治热毒血痢,本品可治便脓血者,单用浓煎即可。
山栀,也称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山栀的成熟果实,生用、炒焦或炒炭用。
性能苦寒。功效:泻火,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应用:热病烦燥不安,能清泄三焦之气血之郁热。解毒,如清瘟败毒饮。治疮疡肿痛,跌打损伤,本品有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之效。
白芷,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的根,生用。
性能:辛、温,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滞,消肿排脓。治:疮痈肿毒,本品,芳窜燥散,有消肿排脓止痛之效,为外科常用药,初起红肿者,可消散,脓成不溃者,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同用,如透脓散,如溃后浓出不尽者,可与黄芪、党参、银花等同用。此外,还可用于皮肤瘙痒及毒蛇咬伤。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岑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根,主产于河北、山西,生用,酒炙或炒炭用。
性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安胎。应用疮痈肿毒,本品有治热解毒的功效。用治热毒炽盛的疮痈疔毒,咽喉肿痛。
赤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川芍药的根,生用或炒用。性能:苦,微寒。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治痈肿疮毒,本品能凉血活血,有消痈散肿止痛之效,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
大黄,多年生草本植物大黄,唐古特大黄的根及根茎。生用,或酒炙,炒,炒炭,或蒸熟用。
性能:苦寒,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止血,活血,去瘀。应用: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热毒疮疡,水火烫伤,可单用研粉,或配以地榆粉以麻油调敷。《本草纲目》:“下痢赤白,实热燥结,黄疸,诸火疮。”
连翘,为本樨科落叶灌木植物连翘的果实。主产山西,青翘采得后蒸熟晒干,筛取其仔实,以青翘为佳。生用。
性能:微寒,苦,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风散热。应用;痈肿疮毒,瘰疬。本品苦泄寒清,入心胆经,能清心火而解消毒肿,泄胆热而解郁散结,素称为“疮家圣药”,用治疮痈肿毒,可与银花粉、天花粉、皂角刺等同用。《本经》解,本品主寒热,痈肿恶疡,瘰疬。
蒲公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根全草,鲜用或生用。
性能苦、甘、寒,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便。应用:疮痈疔毒,本品苦以泄降,甘以解毒,寒能清热,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为治乳痈之要药,如红肿坚块者,可用本品,浓煎内服,或以鲜品绞汁内服,以渣外敷,若治疔毒、痈肿,可与金银花、野菊花等为配伍,如目赤肿痛,可取汁点眼,清肝明目,《滇南本草》,“消诸疮痛,散瘰疬结核。”
陈皮,为云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及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生用。
性能:辛、苦,温。效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应用:主治气滞胀痛,可治大便闭塞,妇人乳痈,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降药则降。
冰片,为龙脑香科常绿乔木,龙脑香的树脂加工品,或其树干蒸馏所得结晶。研粉用。
性能:辛、苦、微寒。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防腐生肌。应用:闭证神昏,本品治目赤肿痛,口内生疮,咽喉肿痛,外用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五官科常用药。单用点眼亦可。治咽喉肿痛,糜烂,常与青黛、黄连、硼砂配伍。《医林纂要》“冰片主散郁火,能透胃热,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痔疮,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络归阴寒也。
本药膏的基质为麻油。上述药物是从祖国数以千计的草药中精选出来,经过多年的配伍与验证,选出上述药物,主要功能为解毒泻毒,热血凉血,散寒祛痛,化瘀透疹,消肿通窍。
本发明药膏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分)
黄连5-30      当归  10-20    紫草   3-15
地榆8-25      黄柏  10-30    金银花 10-20
山栀5-30      白芷  6-15     赤芍   8-20
大黄8-22      黄岑  6-25     连翘   6-15
陈皮8-25      蒲公英10-20    冰片   8-20
麻油300-850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的药物的生产方法是:
1.先取黄连、当归、紫草、金银花、白芷、赤芍、大黄、蒲公英、陈皮分别文火炙脆,粉碎至100目,取粉单贮,以利于本产品配合时按配比称重。
2.黄柏,盐水炙脆,粉碎达100目,取粉单贮。
3.黄芩,酒炙,粉碎达100目,取粉单贮。
4.地榆,炒炭存性,粉碎达100目,取粉单贮。
5.山栀,炒焦存性,粉碎达100目,取粉单贮。
6.连翘,生用,直接粉碎,达100目,取粉单贮。
7.冰片,取研制成的山栀粉与冰片拌和后同研至100目,取粉单贮。
以上分别以100目滤筛筛取,并弃去木质纤维等残渣。
8.麻油
A.新鲜麻油直接掺入按配比和匀的以上药粉,置于无菌洁净容器中充分拌和成糊状,即成产品。
B.贮存期超过六个月以上的麻油需煮沸,达沸点即可加入组合的药粉,充分搅拌,冷却后即成产品。
本产品色泽呈黑糊状,有光泽,为粘稠的流质状,然后进行分盒包装,并按规定贴上标签。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全部药物成份均为中草药,药性相对温润和湿,药性能够很好地发挥。
使用本药膏需要合适的治疗方法加以配合,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1、鉴于烧烫伤病人抵抗力弱小,而且烧烫伤形成毒素,一旦防范不周,容易造成感染,如治疗不及时将会造成病情恶化,重者会造成生命危险。二是烧烫伤治疗不及时,或创面较大较深,都会造成严重的感染危险,特别是延误了治疗时间的更是如此,因此,所有烧烫伤病人首疹均应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以保安全。剂量为成人为3000U,儿童为1500U。可达到对并发破伤风疾病的及早防治的目的。以下情况必须用抗生素:烧烫伤面深度达II度以上;虽为浅II度,但烧烫伤面积达人体体表面积10%以上的;由于患者本人疏忽大意或首诊医治不当,认为烧烫伤面积不大或创伤不深,延误数日,导致创面已有浓液渗出或可见浓泡,或周围红肿,并呈扩散趋势,或疼痛加剧者,须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对烧烫伤形成焦痂的,应用手术方轻轻揭除组织坏死的焦痂部分。然后再进行敷药。如果直接敷药,焦痂部分受药力作用慢慢溶解,其释放的毒素对机体有明显的消极影响,能够造成恢复迟缓。
3、在烧烫伤治疗过程中,如发现在手指、脚趾或脚掌部位,同时烧烫伤达深III度,形成又厚又大的浆水裹泡,可不必揭去烫熟的皮泡,应选用两根12号粗针头,配20~50毫升针筒两支,两人同时对侧进针,一边抽吸泡内浆液,一边注入本发明的药膏,直到基本抽去浆液,使泡内全部填满药膏,隔12~16小时再揭去被烫熟的皮泡,然后按6~16小时换一次药的办法,可实现消除疼痛,保持肢体关节功能完好的目的。
4.对儿童烧烫伤治疗方法与成人一致,但由于儿童意志力不强,不肯配合治疗,可适当增加嗜睡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加强看护与管理,以提高其治疗与恢复效果。
本发明药膏的使用方法是:用前将不锈钢棒高温消毒后,选一洁净容器,根据创面大小,需用多少药膏即勺出多少,用压舌板挑出药膏涂于创面,厚度为0.2厘米左右,涂药手法为悬浮力,不触痛患处。涂药20分钟后,药力开始作用,创面组织烧烫较深的地方,即可产生大小不等的水泡隆起,此时应将隆起处的水泡内的浆液放掉。可用压舌板挑开引放,并同时补敷药膏,直至药膏覆盖层不再见有水泡隆起为止。本发明药物在使用中保护了健康组织不受坏死组织的渗液的侵害,通过定时更换药膏,使创面去腐生新。每次更换药物时,可见药物内沾附着大量的坏死组织溶解的浓性分泌物,被揭去药物的创面可见生长出新鲜肉芽。随着每6-12小时换一次药膏,创面将随之缩小,愈合。为了使创面尽量恢复原样和功能,在损伤的创面全部愈合后,仍应坚持用本发明药物保护新的皮肤5-7天,每隔24小时在敷药外层加涂一层麻油量较大的稀药膏,保持药物的湿度,这样可有利于受损皮肤能够较好地恢复原样。
根据本发明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与现有的湿润烧烫伤膏相比,具有明显的效果。先后进行17例对比试验,结果如下。
甲组为试验组,使用本发明药物,乙组为对照组,采用现有市场上供应的湿润烧烫伤膏,对比数据如下:
II度创伤人数17人   试验组9人   对照组8人
愈合时间   第5天   第8天
脱皮屑时间   第7天   第11天
皮色复原时间   第12天   第18天
治疗药费   平均160元   平均270元
由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烧烫伤表面已经结痂的治疗方法不同,因此效果也不同,现将进行的12例对比试验列表如下:
浅III度烧烫伤焦痂 试验组6人 对照组6人
处理方法1 手术法轻揭后敷药 直接敷药治疗
处理方法2 首诊时注射抗生素 不进行抗生素治疗
愈合时间 进院第12天 进院第19天
愈合时皮肤颜色 恢复原皮肤色泽 有微弱花斑
用药费用 260元 420元
说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人有明显的感染症状,中途进行了抗生素疗法,对正常恢复有一定延误作用,其痊愈时间为22天。
病例1:张××,男,57岁,江苏省盐城市城区青墩镇正东村人。2000年7月8日5时30分,因建房需要早起做早饭给工人吃,不慎碰翻开水炉,右侧上肢前臂除少海穴侧下方有1-2厘米宽狭不等的残皮外,其余地方全部脱皮,暴露出白肉,肿胀,表层有液体渗出,疼痛,进行局部清洗后,外敷本发明药物,并用5%葡萄糖盐水500ml,加入青霉素皮试后80万n12瓶,地塞米松5mg/日连用3天,敷药六次,5天后愈合,7天脱皮屑,10天皮色还原。
病例2:季××,男,江苏省盐都县学富乡中王村一组人,宋××,男,同乡沈和村三组人,2000年7月19日上午,同坐一辆公交车驾驶室内,该车水箱发生瀑沸,冲出的开水同时烫伤两人的整个肩部与背部及前胸上部,又因炎夏季节,二人上身均为单衣,脱衣时,沾去表皮,显露白肉一片,二人的受伤面积均占人体体表面积的12%以上,II度烫伤占创面的80%以上,于烫伤后1小时内来就医,当即局敷本发明药物,换药5次,未发生感染、肿胀,疼痛消失,除肌肉注射破伤风抗生素外,亦未再使用抗生素和其它能量合剂,7天痊愈,两人均未留下疤痕。
病例3,宦×,女,24岁,江苏省盐城市秦南镇张本村人,2000年7月19日,因煎熬猪油工作,在端满满一锅猪油时,锅柄因腐朽断裂脱落,使猪油从中腹泼至脚面脚趾叉,其伤情尤以双侧腹股沟、阴户、脚面、脚趾为甚。烫伤面积约占体表面积的23%,创面45%属深II度以上,伤后在某大医院治疗3天未果,多处化脓,而来诊治,经创面清洗,敷本发明药物计15天,抗感染,补充血容量4天,17天痊愈出院,1月后随访,无疤痕。
4.朱××,男,36岁,江苏省盐都县龙岗镇九曲居委会二组,致伤原因:帮助人扶铁板,给氧焊工用氧气割铁板,不慎因割枪沿铁板划线烧割,朱的大拇指第二节指骨正好横在切割线上,被枪头烧中,朱右手大拇指背侧焦枯,周围水泡隆起,当即来诊治,经一边抽液,一边注入本发明药物,隔天焦痂浮起,连同泡皮一起蜕掉,继续敷用本发明药物,未用青霉素等药物,13天开始脱皮,指背仅有0.3平方厘米大小的带有少量毛孔的平坦痕迹,拇指功能正常。
病例5,周××,33岁,江苏省建湖县近湖乡刘桥下湾村,某中专炊事员。2000年9月26日,周拎有盛满煎肉圆的滚油送往仓库,由于脚下无意一滑,全桶滚烫的热油倒在脚下,人躺在油中,由于刚烫时未经思考,右上肢着地翻滚爬起来,造成全身30%以上的面积烫伤,深II度及深II度以上的占创面的一半,急诊地在某市级重点医院治疗3天,已花药费2000多元,29日下午4时借口出外借钱离开医院到本发明人处就医,经局敷本发明药物,并静脉注射青霉素,6小时后疼痛显著减轻,创面7天结痂愈合,15天痊愈出院,除创面的中心留有极小的几块平面疤痕外,其余皆恢复原貌。没有功能障碍。
采取本发明药物,与现有的湿润烧烫伤药膏相比,有较为突出的疗效:
一是药物综合性能优良,能够活血化瘀,消肿排毒,祛腐作用明显,能较快溶解烧烫伤表面瘀滞使其排出;可长肉生肌,激活细胞组织的生长功能,愈合时间短。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和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在开放性环境中,能清除浓肿,排除腐烂的肌肉,保持较好的恢复状态。
二是不用罂粟壳作为止疼药物,而是采用蒲公英、当归、金银花、赤芍等作为综合止痛药物,不但无负作用,而且止痛效果好,通常情况下使用本发明药物的后10分钟,即能明显消除疼痛,镇痛时间长,持续使用本发明药物,可无疼痛感,使患者能保持较好的饮食与睡眠,加快恢复进程,提高愈合效果。
三是本发明药物成本较低,可大大减少患者的医药费开支,减轻病人的家庭负担。据本发明药物配方与中国专利93100276号湿润烧烫伤膏配方进行对比测算,本发明药物配方为黄连、当归、紫草、黄柏、赤芍、大黄、陈皮、冰片、地榆、山栀、金银花、黄岑、白芷、蒲公英、连翘等15味加基质麻油,每生产1公斤药膏成品原料价为22.06元。而中国专利93100276号配方药物为5味,蜂蜡、黄连、黄岑、黄柏、石蜡、蚯蚓、罂粟,外加基质麻油,其中黄连、黄柏、黄岑的消肿止痛作用在古代多种药物书籍中都有记载,测算其每公斤成本价约56元,是本发明配方的2.55倍。
四是本发明药物治疗烧烫伤恢复相对较快,疗程短,由于适当地配以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并加快了恢复进程。其次,本发明改变现有湿润烧烫伤药膏在治疗中对严重烧烫结痂不采用手术去皮而任其在药物作用下缓慢释放的做法,采取手术方法揭除表层结痂,不触及非痂的皮下肌肉组织,基本无痛苦,能大大加快瘀滞部分的恢复,而且可避免了痂皮在药物中溶解时放出毒素的负作用,也有利于恢复后皮肤的原有肤色的保持。
具体实施方式: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克):
黄连    15    当归    12    紫草    15    地榆  20
山栀    10    白芷    15    赤芍    10    大黄  18
连翘    18    陈皮    10    蒲公英  15    黄柏  12
金银花  20    黄岑    10    冰片    18
上述中草药应符合中药干燥的标准。
另:麻油  350
先取黄连、当归、紫草、金银花、蒲公英、陈皮分别文火炙脆,及时粉碎至100目;再取黄柏,盐水炙脆,粉碎达100目;再取黄芩,酒炙粉碎达100目;再取连翘,生药直接粉碎达100目,再取冰片,取研制成的山栀粉与冰片拌和后,同研至100目。
以上分别以100目滤筛筛取,并弃去木质纤维等残渣,各粉达配比量称取组合,充分拌匀后加入新鲜麻油基质,如麻油贮存期超过六个月以上需煮沸,达沸点即可加入以上组合的药粉充分搅拌,冷却后即成产品,色泽呈黑糊状,有光泽,处于粘稠的流质状,然后进行分盒包装,并按规范贴上标签。

Claims (2)

1.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成药膏,其特征在于它们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膏剂
黄连  5-30     当归   10-20    紫草 3-15    地榆8-25
金银花10-20    山栀   5-30     黄柏 10-30   白芷6-15
赤芍  8-20     大黄   15-20    黄芩 6-25    连翘6-15
陈皮  8-25     蒲公英 10-20    冰片 8-20    麻油300-8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烧烫伤的中成药膏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先取黄连、当归、紫草、金银花、白芷、赤芍、大黄、蒲公英、陈皮分别文火炙脆,粉碎至100目,取粉单贮,以利于本产品配合时按配比称重。
②、黄柏,盐水炙脆,粉碎达100目,取粉单贮。
③、黄芩,酒炙,粉碎达100目,取粉单贮。
④地榆,炒炭存性,粉碎达100目,取粉单贮。
⑤、山栀,炒焦存性,粉碎达100目,取粉单贮。
⑥、连翘,生用,直接粉碎,达100目,取粉单贮。
⑦、冰片,取研制成的山栀粉与冰片拌和后同研至100目,取粉单贮。
以上分别以100目滤筛筛取,并弃去木质纤维等残渣。
⑧用新鲜麻油直接掺入按配比和匀的以上药粉,置于无菌洁净容器中充分拌和成粘稠的流质状,黑色有光泽,即可使用。
CN 02100341 2002-01-11 2002-01-11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排毒生肌中药膏及其制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19966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00341 CN1199668C (zh) 2002-01-11 2002-01-11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排毒生肌中药膏及其制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00341 CN1199668C (zh) 2002-01-11 2002-01-11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排毒生肌中药膏及其制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9293A true CN1369293A (zh) 2002-09-18
CN1199668C CN1199668C (zh) 2005-05-04

Family

ID=4739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00341 Expired - Lifetime CN1199668C (zh) 2002-01-11 2002-01-11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排毒生肌中药膏及其制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99668C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2462A (zh) * 2010-07-21 2010-12-15 潘少亮 一种治疗烧烫伤外用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53614B (zh) * 2007-03-22 2011-04-20 李逢明 骨肉康外用抗感染粉剂及其配药
CN101439114B (zh) * 2008-12-31 2011-08-10 赵皓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1479A (zh) * 2012-12-14 2013-03-13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27474A (zh) * 2014-07-11 2014-11-05 庞东剑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4396A (zh) * 2014-11-27 2015-04-01 申占元 一种烧烫伤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1031A (zh) * 2015-07-08 2015-11-11 安徽老同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CN105663372A (zh) * 2016-02-26 2016-06-15 彭万正 一种多功能烧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26682A (zh) * 2016-04-18 2016-07-06 南乐县烧伤研究所 一种用于治疗创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2928A (zh) * 2016-04-26 2016-08-10 于龙 一种秋葵用于治疗烫伤外用药膏
CN105902595A (zh) * 2016-05-12 2016-08-31 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沙棘油烫伤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38326A (zh) * 2016-08-29 2016-11-23 马玉玲 一种烧伤灭菌止痛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6955A (zh) * 2016-08-22 2016-12-21 杨晓琼 一种烫伤药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28069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崔新民 一种治疗烫烧伤的祛腐生肌膏
CN108186767A (zh) * 2018-02-13 2018-06-22 福建省泊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湿润修复因子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08721442A (zh) * 2018-08-22 2018-11-02 南充市中心医院 治疗烧烫伤及尿布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3614B (zh) * 2007-03-22 2011-04-20 李逢明 骨肉康外用抗感染粉剂及其配药
CN101439114B (zh) * 2008-12-31 2011-08-10 赵皓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12462A (zh) * 2010-07-21 2010-12-15 潘少亮 一种治疗烧烫伤外用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1479A (zh) * 2012-12-14 2013-03-13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61479B (zh) * 2012-12-14 2014-11-19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27474A (zh) * 2014-07-11 2014-11-05 庞东剑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4396A (zh) * 2014-11-27 2015-04-01 申占元 一种烧烫伤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1031A (zh) * 2015-07-08 2015-11-11 安徽老同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CN105663372A (zh) * 2016-02-26 2016-06-15 彭万正 一种多功能烧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26682A (zh) * 2016-04-18 2016-07-06 南乐县烧伤研究所 一种用于治疗创伤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2928A (zh) * 2016-04-26 2016-08-10 于龙 一种秋葵用于治疗烫伤外用药膏
CN105902595A (zh) * 2016-05-12 2016-08-31 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沙棘油烫伤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6955A (zh) * 2016-08-22 2016-12-21 杨晓琼 一种烫伤药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06138326A (zh) * 2016-08-29 2016-11-23 马玉玲 一种烧伤灭菌止痛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8069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崔新民 一种治疗烫烧伤的祛腐生肌膏
CN106728069B (zh) * 2016-12-29 2021-03-23 崔新民 一种治疗烫烧伤的祛腐生肌膏
CN108186767A (zh) * 2018-02-13 2018-06-22 福建省泊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湿润修复因子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08721442A (zh) * 2018-08-22 2018-11-02 南充市中心医院 治疗烧烫伤及尿布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21442B (zh) * 2018-08-22 2021-06-29 南充市中心医院 治疗烧烫伤及尿布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9668C (zh) 2005-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49C (zh) 七合接骨膏附稳骨擦剂
CN1199668C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排毒生肌中药膏及其制法
CN102416127A (zh)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中药散剂
CN101455738B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7904B (zh) 一种治疗慢性唇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55596B (zh) 一种治疗痰湿型乳腺增生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2743730B (zh) 一种治疗关节炎的中药酒及配制方法
CN104305205B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菟丝子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19494A (zh) 一种牛蒡子通便润肠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66579A (zh) 一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655A (zh) 一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56920B (zh) 治疗跌打损伤的内服和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57197A (zh) 一种治疗痔疮的熏洗药物
CN110664940A (zh) 一种黑发丸及其制备方法
KR101497226B1 (ko) 생리 통증 완화용 한약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CN105687788A (zh) 一种软化血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166305B (zh) 一种治疗扁平苔癣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5256A (zh) 一种治疗火毒内陷型烧伤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5343709A (zh) 一种治疗毛囊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06641B (zh) 一种治疗白癜风的复方药剂
CN109464640A (zh) 调理脱发重生白发转黑的食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04113A (zh) 一种纯中药乌发生发护发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64383B (zh) 一种治疗产后乳头皲裂的乳头护理液
CN1169533C (zh) 戒毒敷脐膏及其制作方法
CN106540226A (zh) 一种庞桶产后强身型瑶药浴液及其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04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11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504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