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60113A - 利用嵌件嵌合防治风沙害 - Google Patents

利用嵌件嵌合防治风沙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60113A
CN1360113A CN 02102110 CN02102110A CN1360113A CN 1360113 A CN1360113 A CN 1360113A CN 02102110 CN02102110 CN 02102110 CN 02102110 A CN02102110 A CN 02102110A CN 1360113 A CN1360113 A CN 1360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nd
inserts
chimeric
protecting barrier
b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0211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功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 Changning
Li Gongye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210211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60113A/zh
Publication of CN1360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01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风沙害的工程(机械)防治方法,它是以嵌件嵌合的方法制作沙障,具有材料用量少,施工简便快捷,质量易于控制,可降低劳动强度,有利于重复利用,并能很好地适应起伏不定的地形等诸多综合性优势。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风沙害的工程(机械)防治费用,因而在沙漠及沙漠化地区的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多方面都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Description

利用嵌件嵌合防治风沙害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沙害的工程(机械)防治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设置障碍(沙障)进行防治的方法。
需先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指的风沙害,以这一领域较为公认的概念,是指风沙流吹经地表及地表构筑物时所产生的吹蚀、磨蚀、搬运及堆积作用。按照这一概念,本说明书所指的风沙害,既包括风积作用产生的沙害,同时也包括风蚀作用产生的沙害,如包括耕地地表及草原地表在内的地表风蚀等。
目前,从学术与工程界较为认可的分类方法来看,风沙害的防治方法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工程防治方法(也有学者称其为机械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但在一个地区进行风沙害防治时,并不是只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而是常常有所配合地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例如在某些水土条件相对较好的沙漠地区,即使风沙害的防治以生物防治方法为主,也经常配合以工程防治方法,以保证在固沙植物的生长初期沙质地表的稳定,防止固沙植物的幼苗被风沙掩埋,从而为固沙植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立地条件等。
所谓工程(机械)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柴草、树枝、砂砾、粘土等材料设置障碍或覆盖沙面,从而对沙质地表或风沙流产生固沙、阻沙、输沙、导沙作用的各种措施或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一般来讲,覆盖沙面的工程(机械)防治方法现在已很少采用;工程(机械)防治方法中较为常见的还是在设置障碍方面,其中较为普遍的应用形式为各种沙障的设置,后者按其露出沙面的高度,可进一步分为高立式沙障与矮立式沙障等。
所谓高立式沙障,亦称阻沙沙障,或防沙栅栏,常布设在固沙带外围,露出沙面的高度一般在0.6m~2.0m间,主要作用为阻挡固沙带外侧的来沙,有时也兼有导沙功能。从现有资料来看,按其制作方式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如石砌或土砌的挡沙墙及砖墙等,由基础与墙身组成,其基础底面需要埋置在沙中一定的深度之内。这种结构形式靠基础保持稳定,而在抵御风力方面,主要依靠的还是其相对来说较为强大的重力。
第二类如沙袋做的挡墙等,因无基础,故墙体较宽,依靠其较宽的墙体保持稳定,并以其相对来说更为强大重力来抵御风力。
第三类如灌木枝条栅栏、芦苇栅栏、尼龙网栅栏、金属板栅栏、木条栅栏、木板栅栏等,为使其能立在沙质地表上,并抵御较强的风力,现常采取的办法一是将栅栏部分埋入沙中,埋入沙中的深度约为其露出沙面高度的0.5倍左右,靠沙层的阻力及材料自身的强度来保持稳定;二是在一定的间距内设置护桩,护桩部分埋入沙中,部分露出沙面,将栅栏固定在护桩上,靠护桩的在沙层中阻力及护桩自身的强度来保持其稳定;三是综合上述两种方法,既将栅栏部分埋入沙中,但埋入深度较浅,多在10cm~40cm左右,同时又设护桩,这样做有时可因材料用量的减少而节约成本。
所谓矮立式沙障,亦称半隐藏式沙障,实际上是一种高度较低(露出沙面的高度一般在0.05m~0.6m间)且以一定形式或形状较为均匀地布设在固沙带中的沙障,主要作用为固定固沙带中的沙,有时也兼有阻沙功能。矮立式沙障的种类很多,其中较常见的有格状半隐蔽式沙障(俗称固沙方格或草方格)和行列半隐蔽式沙障(俗称条带状沙障)。因其对制作材料的要求更低,故除了可用与高立式沙障相同的材料制作外,还可用麦草、稻草、芨芨草、粘性土、砂砾、盐壳等来制作。从现有资料来看,按其制作方式也可分成三类:
第一类如利用粘性土、砂砾、盐壳等为材料制作的,其中也包括袋中装沙这样的形式。其特点是材料自身比重较大,且可在受力运动时表现为较大的块状,因而可抵御较强的风力。有此基础,这种沙障可以直接在沙质地表上制作。
第二类如利用麦草、稻草、芨芨草、芦苇、灌木枝条、竹片、塑料板、薄木板、金属板等为材料制作的。因其材料自身比重较小或者为板状,易被风吹起或吹倒,现常采取的办法主要是将其部分埋入沙中,埋入沙中的深度约为其露出沙面高度的0.5倍左右,靠沙层的阻力及材料自身的强度来保持稳定,当然也有为其专门设小护桩的。
第三类是近十几年来在国内逐渐得到推广应用的土工合成材料,有土工网、三维网、土-纤维混合体等。从已有的相关报道来看,其主要用于沙质路基边坡的风沙害防治,并在使用时埋置在沙中。之所以要埋入沙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所用的土工合成材料制品变形特征类似于缩放尺,需要外力作用才能将其内部的格室展开。这样的土工合成材料制品在运输时为折叠状态,这样可节省空间,提高运输效率;但在使用时,需先用外力将其展开,在展开的格室里充填了砂土或砂石等后,才不会因外力撤除而回到原来的重叠状态。当然,虽未见有关报道,却也很难排除这样的情况出现,即在使用时已通过某种方式使展开的土工合成材料制品置于在沙面上,或直接在沙面上使用格室固定的土工合成材料制品(为避免引起纠纷,本说明书假定其存在)。但,不管如何,这种土工合成材料的整体性是靠各组成部分的粘接而形成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现今工程(机械)防治方法所涉及到的各种类型的沙障中,尚还没有以嵌件嵌合的方式制作的。
本发明以嵌件嵌合的方式制作沙障,用于风沙害的工程(机械)防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材料用量方面。从前述中可以看出,现已有的沙障按设置时是否需要部分地埋入沙中,可分为两种,一种需要,一种不需要。分别述叙如下:
需要埋入沙中的高立式沙障为各种材料制成的栅栏,需要埋入沙中的矮立式沙障其制作材料为柴草类或薄板(片)状,两者或因其材料自身的比重较小,或因其厚度较薄等,它们对材料的需求量相对较少。虽然如此,却仍有一部分材料在设置时就需要埋入沙中,这部分材料只是在结构上起稳定作用,并不能发挥固沙与阻沙的效能。与之相比,以嵌件嵌合方式制作的沙障无需埋入沙中,几乎所有的材料均能发挥其固沙与阻沙效能,因而在相同的防沙效果下更能节省材料的用量。
不需要埋入沙中的高立式沙障为需要护桩的栅栏及沙袋做的挡墙等,不需要埋入沙中的矮立式沙障其制作材料除了土工合成材料外,均为其材料自身比重较大的粘性土、砂砾及盐壳等。在这其中,比重较大的材料多以松散状的形式利用,这样制作的沙障体积也较大,因而对材料的需求量很大;而需要护桩的栅栏,因多了对护桩的需求,对材料的需求量相应地也增加了许多。如此一来,对材料需求量相对较少的只有以土工合成材料制作的沙障及用沙袋做的挡墙(沙袋中的沙为取自于当地的风积沙,故未将其列入有成本消耗的材料之中),前者对材料的需求量总的来说与嵌件嵌合的方法基本上相当,后者对材料的需求量虽要比嵌件嵌合的方法要少,却也存在其他的问题,如劳动强度大,施工速度慢,沙障容易倒伏,防护期短等,尤其是后一问题,即沙袋的耐磨性差及老化等所导致的防护期过短的问题为其致使的弱点。
由此可见,以嵌件嵌合的方法制作的沙障对材料的需求量与以土工合成材料制作沙障对材料的需求量相当,虽不是最少的,却也是相对较少的。
②在材料价格方面。从前述中可以看出,不管沙障的制作方式如何,需求量相对较大的材料均为土、石、柴、草等能在当地产出且其价格又相对较低的材料,而需求量相对较小的材料均为一些价格相对较高的材料。经济合理性问题是造成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所在。土工合成材料制作的沙障至今仍未能在沙漠地区大规模推广的原因基本上也在于此。因此,以嵌件嵌合的方法制作的沙障若要有其明朗的发展前途,就必须保证其成本应相对较低,至少应低于以土工合成材料制作的沙障,否则就应在其他方面有更为突出的优点。而以嵌件嵌合方法制作的沙障不仅在其他方面的确有其更为突出的优点,而且还可以通过以废旧塑料等来制作而有效地降低成本——若以废旧塑料来制作,虽然其价格仍然会较高,却要比土工合成材料制作的低许多,再加上其他方面更为突出的优点,因而能较好地解决其经济合理性问题。
③在施工工序方面。以嵌件嵌合的方法制作沙障,只需将在工厂里加工出的嵌件运至野外现场,在现场基本上仅需进行简单地拼装(组装)即可完成。在这方面,比其简单的,只有两种类型的沙障:一种是以土工合成材料制作的,但这种沙障应该是格室固定的沙障,可格室固定的沙障运输问题较难解决,弄不好反而会成本更高;一种是在沙面上用土、石、盐壳等制作的,但后者也存在材料用量大,运输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等难以解决的问题。
④在劳动强度方面。在这一方面,以嵌件嵌合的方法制作沙障,其劳动强度是最轻的。别的不说,单就工地运输这一环节而言,在地形起伏的沙漠里施工时,不可能完全依赖于机械,大部分材料的工地运输只能靠人拉肩扛。这时,因单个嵌件重量很小,工人们又可依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决定一次运输时该取多少个嵌件,使负荷保持较佳的水平。与之相比,土、石、盐壳等材料的运输劳动强度很大,是不言而喻的。即使是以土工合成材料制作的格室固定的沙障,其劳动强度也是很大的,原因在于这样的沙障因为不能分解小块(分解成小块后容易被风吹走),只能以大块状运输。在这方面,只有以柴草类或板片类等制作的沙障可与之相比,但后者除了材料运输外,还有较为复杂的现场制作工序,如将柴草扎入沙中等,需要消耗体力。
⑤在施工速度方面。以嵌件嵌合的方法制作沙障,只需将运至现场的嵌件进行嵌合,即可制成沙障,施工速度较快。在这一方面,比其施工速度更快的,只有以土工合成材料制成的格室固定的沙障。除此之外,其他类型的沙障都会因其施工序较多等原因,而在施工速度方面明显地慢许多。
⑥在质量控制方面。在这一方面,以人工在现场制作的沙障显然不如在工厂里机械化生产、在现场只需简单拼装的。这表现在诸多方面,如沙障的高度控制,孔隙度的控制,孔隙大小的控制,材料用量及均匀性的控制等。从前述中可知,基本上在工厂里生产、在现场只需简单拼装的沙障只有两种,一种是以嵌件嵌合方式制作的沙障,一种是以土工合成材料制作的沙障。
⑦在重复利用及日常维护方面。重复利用及日常维护基本上是一个问题,如果某种类型的沙障沙埋后无法再拔起,就不可能再重复利用,也就谈不上日常维护问题(这与整个防沙体系的日常维护是两码事)。虽然在谈及防沙体系的维护时,很多资料都要求沙障,尤其是高立式沙障被沙埋至一定深度后一定要拔起,实际上许多类型的沙障,尤其是高立式沙障被沙埋到一定深度后根本无法完好地拔起,这是因为埋在沙障上面或侧面的沙层至一定厚度后,其沙层的阻力已大到超过了沙障的结构强度。以嵌件嵌合方式制作的沙障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用这样的方法:经常地将其拔起(尤其对高立式沙障来说),使沙层的阻力限定在较低水平或根本就不存在。之所能这样,原因在于以嵌件嵌合方法制作的沙障并不完全依赖于沙层的支持或支撑。在这方面,与之相似的,是那些能独立保持其形状的沙障,其中包括以土工合成材料制成的格室固定的沙障。但后者却整体性太强,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在拔起时需要的力量很大,而且也常常会因应力在拔起点处集中而造成破坏。而对以嵌件嵌合方法制作的沙障来说,因其由嵌件组成,既可以拼装,也可以拆卸,单个嵌件的拼拆不仅需要的力较小,同时也可有效地避免应力集中的问题。
此外,以土工合成材料制成的沙障另一个极其明显的缺点,在于其在工厂里生产出来时已基本上定型,多为平面状,很难适应沙漠地区复杂的地形变化。这也是其目前多在经人工整治的路基边坡上运用的原因所在。而以嵌件嵌合方法制作的沙障,因嵌件之间的嵌合并非完全固定,而是有一定的相对活动的范围,故可较好地适应沙漠地区较为复杂的地形变化。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可以克服以其他方法制作的沙障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上的缺陷或不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工厂里生产工程(机械)防沙所需的嵌件,每个嵌件上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嵌合口;将多个嵌件运至野外现场,在包括沙质地面在内的地面上,按照一定的组成图案(这涉及到沙障的规格,如多个正方形所组成的图案,实际上就构成了方格沙障等),在现场进行拼装,拼装完成后即形成了各种所需要的沙障,包括高度较高的高立式沙障(露出地面的高度在0.6m~2.0m间)及高度较矮的矮立式沙障(露出地面的高度在0.05m~0.6m间)等。其原理是:纵横交错且相互嵌合的嵌件可彼此间相互支持,并以此保持其整体及结构的稳定,这种稳定的结构中只需地面平衡其重力,故可在地表面上独立地保持其自身的稳定;受到风力作用时,纵横交错且相互嵌合的嵌件依旧可彼此间相互支持,并借助于嵌件间力的传递(通过单个嵌件的变形及移动等影响到其他相邻的嵌件,并受后者限制而达到)影响到较大范围内的所有嵌件,这些嵌件构成一体,面积较大的整体以其与凹凸不平的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及其他阻力(如包括嵌件位移时插入地表、尤其是沙表后增大的阻力,沙障引起的积沙带来的埋压力,以及少量的格子预先沙埋带来的支撑力等)等来抵抗风的水平推力;为了使嵌件嵌合的沙障能适应地形的起伏不定,特别设计的嵌合口使嵌件之间的嵌合并非完全固定,而是有一定的相对活动范围(嵌合口的这种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于动物肢体上的关节的作用)。
本发明所用的嵌件平均厚度在0.5mm~15mm间,以总体形象为长方形的板(片)为主,板(片)宽(高)在0.05m~2.0m间,板(片)长0.5m~10.0m,并以1.0m~2.0m为佳;也包括总体形象为上下两面敞口、侧面闭合的壁形。总体形象的意思是指该嵌件的基本轮廓如此,但这并表示该嵌件没有细部的变化,这些细部的变化包括嵌合口的存在,厚度的变化(如边缘适当加厚、中部适当减薄,加厚后的厚度可为板或片内部厚度的1.0~5.0倍,加厚处的宽度可为嵌件宽度的0~0.3倍),加强肋的存在(在嵌件边缘之内纵横交错地每隔2cm~40cm设一道,每道的宽度在2mm~50mm间,厚度可为板或片内部厚度的1.0~5.0倍,且与边缘加厚处相连),以及孔隙的存在(如在嵌件中部减薄处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孔洞,孔洞以圆形为主,也可为其他的形状,孔洞的直径或等效直径为1mm~10mm,孔洞数量的控制以使整个嵌件的孔隙率达到0%~50%,并以25%~35%为佳),等等——这样的细部变化既可使嵌件更能很好地适应其受力情况,并进一步节省材料的用量,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其减弱风速的影响范围,提高其固沙、阻沙的效能。
通过前面较为详细的分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已反映得比较清楚,本发明具有其明显的综合优势,如材料的用量少,材料的价格低,施工简便快捷,质量易于控制,可降低劳动强度,有利于材料重复利用,且日常维护方便,并能很好地适应起伏不定的地形等。所有这些,都有利于风沙害工程(机械)防治费用的降低,因而在沙漠及沙漠化地区的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多方面都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范围并不限于这些例子。
图1是本发明的单个嵌件平面图(为一种基本型)。
图2是本发明的单个嵌件平面图(为一种边缘加厚型)。
图3是本发明的单个嵌件平面图(为一种边缘加厚+中部孔隙型)。
图4是本发明的单个嵌件平面图(为一种中部孔隙型)。
图5是本发明的单个嵌件平面图(为一种边缘加厚+中部孔隙+加强肋型)。
图6是本发明的地面布设图(六边形+三角形图案)。
图7是本发明的地面布设图(正方型图案)。
图8是本发明的嵌件嵌合示意图(嵌合完成前)。
图9是本发明的嵌件嵌合示意图(嵌合完成后)。
图中1.单个嵌件,2.边部嵌合口,3.中部嵌合口,4.嵌合口顶部的防脱落条,5.嵌合口顶部侧边的孔洞,6.嵌件边缘的加厚带,7.嵌件中部的密集孔洞,8.嵌件中部较厚的加强肋。
图1所示的嵌件为一种基本型,其特点为板厚较均匀,板上没有密集的孔洞(7)。当制作嵌件的材料难以加工成厚度不匀的板状,难以在这样的板上密集地开孔,或这样的加工成本较高,或密集的孔洞对其强度及使用品质等有较大的影响时,如为薄木板、薄竹板(片)等,可采用这种型式。
图2所示的嵌件为一种边缘加厚型,其特点边缘适当地加厚(6),边缘加厚后的厚度可为板(片)内部厚度的1~5倍,但板上仍没有密集的孔洞(7)。这种边缘加厚,即可为同一种材料,也可为另一种材料,后者如用铁皮给薄木板包边等。因总的说来,嵌件边缘受力较多较大,故就此而言,采取边缘加厚的方式应更合理些,但这其中也存在着经济合理性问题,因而也不能因此而排除基本型的存在。从经济合理性角度来考虑,当边缘加厚部分与其整体同为一种材料时,宜采用可铸、塑成型材料,如铁或塑料等,后者可在模具中一次成型,而不需二次加工,故其成本不会有明显的提高。
图3所示的嵌件为一种边缘加厚+中部孔隙型,其特点是不仅边缘适当地加厚(6),而且板上还有密集的孔洞(7)。密集孔洞的存在一方面可更加节省材料的用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通过风速减弱区影响范围的扩大,提高其固沙、阻沙的效能。但这种方法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材料,较为适合的材料一方面应易于这样地加工,另一方面也不会因此而出现薄弱的结构面、线而导致嵌件易于破坏等。较为适合的材料一般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如铁与塑料等。
图4所示的嵌件为一种中部孔隙型,其特点是板厚较均匀,但边缘之内的板上有较为密集的孔洞(7)。这种型式对材料的要求与图3所示的嵌件对材料的要求相近,当材料价格较低且边缘加厚较困难或成本较高时可采用这种型式。这种嵌件的厚度比图3所示的嵌件厚度要大些,却比较好加工。
图5所示的嵌件为一种边缘加厚+中部孔隙+加强肋型,其特点是不仅边缘适当地加厚(6),边缘之内的板上还有密集的孔洞(7),边缘之内的板较薄,但有一定数量的、纵横交错的、较厚的(可为板或片内部厚度的1.0~5.0倍)、且与边缘加厚部分相连的加强肋(8)。这种型式对材料要求较高,除了如图3所示嵌件对其制作材料的要求外,还应有材料有较好的加工性,而且其加工成本应较低,目前已有的材料中能较好地满足这样条件的并不多,如塑料等。这种型式能更加节省材料的用量,所以当材料的价格较高时其优越性就明显了。
图6所示为一种六边形+三角形的嵌件嵌合布设方案,可布设在地形起伏的地面(沙面)上。图6上相邻的单个嵌件(1)以不同类型的线段来区分,从图上可看出,这样的布设方案可以使每个嵌件两端均与另一方向延伸的其他嵌件的中部相连,表现在嵌合方法上,也就是每个单个嵌件(1)的边部嵌合口(2)均与另一方向延伸的其他嵌件的中部嵌合口(3)相嵌合,而每个单个嵌件(1)的中部嵌合口(3)又均与另一方向延伸的两个其他单个嵌件(1)的边部嵌合口(2)相嵌合。嵌合口包括边缘嵌合口(2)与中部嵌合口(3),其平面形状为在嵌件内部宽度很小(2mm~50mm)、在嵌件边缘宽度较大的梯形,梯形两腰的夹角一般在1°~90°间,并以10°~40°间为佳;有此夹角的存在,相互嵌合的嵌件可在此角度限定的范围内旋转,由此来适应地形的起伏变化。为防止一部分嵌件架空于地面(在地形过于破碎处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或风力作用使一部分嵌件从地面上吹起而出现架空时,导致边部嵌合口从中部嵌合口中脱落,一方面特在中部嵌合口的顶部设防脱落条(4),另一方面也在每一个嵌合口的顶部两侧各设一小孔洞(5),后者的目的在于,在局部风力作用较强,或嵌件架空较多的地区,可用细铁丝或细线绳等,通过这些孔洞,将嵌合的嵌件在嵌合口处连在一起,以进一步增强其防止脱落的能力。
图7所示为一种正方形的嵌件嵌合布设方案,可布设在地形起伏的地面(沙面)上。从图7中可以看出,除了在布设图案上有所不同外,其他方面的特征均与图6所示的方案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正方形的嵌件嵌合的布设方案,会因矩形铰支结构的不稳定性,在外力(风力)作用较大时,有可能出现整体的结构破坏现象,即嵌件相互合聚而导致嵌件间的格室缩小乃至消失的现象。而图6所示的六边形+三角形的嵌件嵌合的布设方案,实际上为一种三角形的嵌件嵌合的布设方案,因三角形铰支结构具有整体稳定性,因而不会出现嵌件相互间合聚的现象。因此,图6所示的布设方案是值得提倡的,而在沙害工程(机械)防治中,尚还没有这样的沙障布设方案。
图8、图9为一组嵌件嵌合的示意图,以进一步表明嵌件嵌合的拼装过程。过程很简单,只要将两个单个嵌件的边部嵌合口插入沿另一方向延伸的另一个单个嵌件的中部嵌合口中即可。
上述附图及实施例的目的仅是为了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因而不应该从中得出任何不必要的限制,因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发明范围内的改动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风沙害工程(机械)防治的沙障,为在地表上设置的障碍,其特征是:沙障由嵌件嵌合的方法来制作,每个嵌件上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嵌合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障,其中包括外露在地表面上的高度在0.05m~2.0m的沙障(高立式沙障与矮立式沙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沙障,其中包括格状沙障(俗称固沙方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件,其中包括总体形象为长方形的板(片),板(片)的平均厚度在0.5mm~15mm间,长在0.5m~10.0m间,宽(高)在0.05m~2.0m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嵌件,其特征是单个嵌件边缘适当地加厚,边缘加厚后的厚度可为板(片)内部厚度的1.0~5.0倍,加厚处的宽度可为嵌件宽度的0~0.3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嵌件,其特征是单个嵌件的边缘之内有密集的孔洞,孔洞以圆形为主,也可为其他的形状,孔洞的直径或等效直径为1mm~10mm,孔洞数量的控制以使整个嵌件的孔隙率达到0%~50%,并以25%~35%为佳。
7、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嵌件,其特征是单个嵌件的边缘之内有一定数量的(每隔2cm~40cm设一道,每道的宽度在2mm~50mm间)、纵横交错的、较厚的(可为板或片内部厚度的1.0~5.0倍)、且与边缘加厚处相连的加强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合口,其特征是嵌合口的平面形状为梯形,在嵌件内部宽度较小(2mm~50mm),在嵌件边缘宽度较大的梯形,梯形两腰的夹角一般在1°~90°间,并以10°~40°间为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是以嵌件嵌合的方法在包括沙面在内的地面上设置沙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嵌件嵌合的布设方案,其特征为六边形+三角形的嵌件嵌合的布设方案。
CN 02102110 2002-01-13 2002-01-13 利用嵌件嵌合防治风沙害 Pending CN13601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02110 CN1360113A (zh) 2002-01-13 2002-01-13 利用嵌件嵌合防治风沙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02110 CN1360113A (zh) 2002-01-13 2002-01-13 利用嵌件嵌合防治风沙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0113A true CN1360113A (zh) 2002-07-24

Family

ID=4739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02110 Pending CN1360113A (zh) 2002-01-13 2002-01-13 利用嵌件嵌合防治风沙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60113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3289C (zh) * 2002-09-03 2007-03-07 孙显科 以沙治沙固沙丘的方法
CN102677648A (zh) * 2012-04-27 2012-09-19 葛南生 一种简易防风固沙装置
CN105157250A (zh) * 2015-09-15 2015-12-16 戚荣生 一种在沙漠中收集太阳热能的装置
CN105180487A (zh) * 2015-09-15 2015-12-23 戚荣生 一种收集沙漠表层热量的装置
CN105180471A (zh) * 2015-09-15 2015-12-23 戚荣生 沙漠地区太阳热能收集利用装置
CN107371770A (zh) * 2017-09-12 2017-11-24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流动沙地植被快速重建方法
CN116219817A (zh) * 2023-03-31 2023-06-06 新疆北新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沙漠区域风积沙高填路堤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3289C (zh) * 2002-09-03 2007-03-07 孙显科 以沙治沙固沙丘的方法
CN102677648A (zh) * 2012-04-27 2012-09-19 葛南生 一种简易防风固沙装置
CN105157250A (zh) * 2015-09-15 2015-12-16 戚荣生 一种在沙漠中收集太阳热能的装置
CN105180487A (zh) * 2015-09-15 2015-12-23 戚荣生 一种收集沙漠表层热量的装置
CN105180471A (zh) * 2015-09-15 2015-12-23 戚荣生 沙漠地区太阳热能收集利用装置
CN107371770A (zh) * 2017-09-12 2017-11-24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流动沙地植被快速重建方法
CN116219817A (zh) * 2023-03-31 2023-06-06 新疆北新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沙漠区域风积沙高填路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96132Y (zh) 活动板挡沙栅栏
CN110184994B (zh) 一种组合式潜堤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360113A (zh) 利用嵌件嵌合防治风沙害
CN102220748A (zh) 一种护岸净污组合型生态砌块及施工方法
KR200437093Y1 (ko) 인공어초
CN207904939U (zh) 一种生态护坡植草板
CN110374136A (zh) 适用于建在软地质上的电力建筑的挡土结构
CA2108964C (en) Gabion system
KR101035264B1 (ko) 연속섬유보강토를 활용한 식생호안의 조성방법
CN200996149Y (zh) 一种水利工程构件
CN207775818U (zh) 一种锚固格栅护坡
CN216739454U (zh)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构建的岸坡生态系统
CN2412925Y (zh) 水利围堤筑坝构件
JP2002227167A (ja) 防波構造物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CN110526643B (zh) 一种能够以含盐风积沙为原料的砖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70721B (zh) 海上一体化养殖系统
CN215593902U (zh) 四伸臂自动积沙墙人造岛
KR200257685Y1 (ko) 멀칭 폐비닐을 이용한 조립식 인공어초
CN219099922U (zh) 一种有利于保持生态多样性的市政河道结构
CN214033660U (zh) 一种用于铁路防护生态防风固沙系统
CN2760110Y (zh) 组合式多孔石膏板固沙障
CN214460371U (zh) 一种装配式土钉墙
CN213038393U (zh) 一种自锁型杆塔护坡砌块
KR20140058021A (ko) 식생블록 제조방법, 그 방법을 이용한 식생블록, 식생블록 시공방법 및 식생블록 인양장치
KR200461559Y1 (ko) 세굴방지용 블록 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I GONGYE

Effective date: 20050805

Owner name: JIN CHANGNI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 GONGYE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50805

Address after: Unit 19, No. 302, No.1 Road,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Applicant after: Jin Changning

Co-applicant after: Li Gongye

Address before: 830001, No. seven, No. three, two Bay Road, Tianshan District,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Applicant before: Li Gongye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I GONGYE

Effective date: 20050819

Owner name: JIN CHANGNI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 GONGYE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50819

Address after: Unit 19, No. 302, No.1 Road,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Applicant after: Jin Changning

Co-applicant after: Li Gongye

Address before: No. seven, No. three, building two, Bay Road, Tianshan District,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Applicant before: Li Gongye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