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41329A - 涉及到具有号码翻译的电信业务的电信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涉及到具有号码翻译的电信业务的电信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41329A
CN1341329A CN00804312.4A CN00804312A CN1341329A CN 1341329 A CN1341329 A CN 1341329A CN 00804312 A CN00804312 A CN 00804312A CN 1341329 A CN1341329 A CN 1341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l exchange
user
code
equipment
cc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043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4640C (zh
Inventor
P·戈德斯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Schweiz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Schweiz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Schweiz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Schweiz AG
Publication of CN1341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1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46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64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8Arrangements for recalling a calling subscriber when the wanted subscriber ceases to be bus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Exchange System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REA)
  • Use Of Switch Circuits For Exchanges And Methods Of Control Of Multiplex Excha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包含多个本地交换设备和转接交换设备(TE)的电信系统,其中信令和业务数据都是通过具备路由代码重新计算功能的网络业务在远端交换设备之间进行传递的,该电信系统适用于提供ISDN端到端附加业务,该业务中需要包含两个用户间的交互操作,其中用户接入代码是由被该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所使用的、经过修改的被叫用户路由代码来生成。所述本地交换设备(LE)具备用于提供该ISDN端到端附加业务的应用服务单元,这些本地交换设备(TE)包括用于触发查询指令的机制,当请求该附加业务以及检测到用户路由代码时,该查询指令就会被发送到该翻译装置。这样,从翻译装置中返回的用户接入代码就会被转发到应用服务单元,后者根据所接收到的用户接入代码去建立与它在被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内的相应部分的端到端对话,从而提供该ISDN端到端附加业务。本发明通过在主叫用户的本地交换设备(LE)内引入该触发装置,可以在本地交换设备(LE)的业务单元之间建立非链接对话,这样可以有利于并且可以更快地提供该端到端附加业务。

Description

涉及到具有号码翻译的电信业务的电信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某些电信业务的实施,并且特别涉及到能够实施这种业务的电信系统,实施这种业务的方法,以及这种业务实施过程中所使用到的、与ISDN内的转接节点(交换设备)或智能网IN内的业务控制点SCP进行交互工作的本地(交换)节点。
CCBS(完成对占线用户的呼叫)附加业务就是一种使用端到端信令的用户业务实例,其中可以由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和被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所执行的操作来实施这种业务。CCBS业务的实施要求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能够了解被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内所使用的被叫用户接入代码。
完成对占线用户的呼叫的定义可以参考ITU-T建议I.253.3,其定义如下:
在碰到目标用户B忙的情况时,完成对占线用户的呼叫(CCBS)附加业务可以具备如下能力:即一旦发现目标用户B空闲,则可以向主叫用户A发出通知,而且如果主叫用户A希望再次发起呼叫的话,则业务提供商可以再次始发对指定的目标用户B的呼叫。CCBS附加业务适用于通过基本接入或者原始速率接入方式连接到网络中的用户。当碰到目标用户B忙时,CCBS附加业务可以完成如下操作:即一旦目标用户B空闲,则用户A不必再尝试新的呼叫,就可以完成该呼叫。当用户A请求使用CCBS附加业务时,网络需要对目标用户B进行监测,查看其是否变为空闲状态。当目标用户B变为空闲状态时,为了允许资源可以被重新用于发起呼叫,则网络需要经过短时间的等待,该等待时间长度可以由目标用户B内的空闲保护间隔定时器来定义。如果这段时间内,该资源没有被目标用户B重新使用,则网络会自动重新呼叫用户A。当用户A接受了CCBS的重新呼叫时,则网络会自动生成到达目标用户B的CCBS呼叫。
GVNS(全球虚拟网络业务)是一种修改路由代码(所拨号码)的网络业务实例,实施这种业务所得到的结果就是:整个网络中,被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内所使用的被叫用户接入节代码是不透明的。
全球虚拟网络业务的定义可以参考ITU-T建议F.16,定义如下:
全球虚拟网络业务(GNVS)是多网络的国际业务,其中可以为在地理位置上散布在不同国家区域内的用户提供专网功能,而同时又能把对专用网络资源的需求降到最低。这种业务可以通过PSTN和/或ISDN提供给用户。全球虚拟网络业务是一种多功能的通信业务。它可以提供那些与专网典型相关的功能,但只需要利用公共交换网络。根据驻留在多个网络中的用户特定业务信息,针对每个用户来定义GVNS用户的网络配置。这种网络配置可以由GVNS用户、GVNS的参与业务提供商和/或GVNS协调程序来直接进行管理。通过不同国家的GVNS的参与业务提供商之间的网际合作,GVNS可以为用户提供全球业务。GVNS能够适应ISDN和非ISDN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
文献〔1〕中描述了一种在GVNS上为电信系统提供CCBS业务的解决方案,其中该电信系统内包含多个本地交换设备,而其中信令和业务数据可以通过具备路由代码重新计算功能的网络业务而在远端交换设备之间进行传递。该网络业务中包括多个转接节点,提供附加用户业务的方法包括两个用户之间的交互工作,其中:
-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要求能够得知被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内所使用的用户接入代码;
-该用户接入代码可以由被该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内所使用的、经过修改的被叫用户路由代码来生成;
-该修改过程发生在该网络业务内的转接节点中。
根据文献〔1〕,该电信系统的特征在于:至少部分GVNS转接节点内包括中继应用服务单元(参见文献〔1〕,图3,新CCBS-ASE),该单元适用于对本地交换设备之间的信令数据进行中继,而且其中还包括翻译装置,用于把被叫用户本地节点中所用的用户接入代码转换成为主叫用户交换设备中使用的被叫用户路由代码,并且可以通过该GVNS转接节点内的该中继应用服务单元CCBS-ASE在该主叫和该被叫本地交换设备之间传送信令数据。
对于反方向来说(被叫用户的本地交换设备到主叫用户的本地交换设备),用户接入代码必须要被翻译成为被叫用户路由代码,而且必须要通过该GVNS转接节点内的该中继应用服务单元CCBS-ASE在该被叫和主叫本地交换设备之间传输信令数据。
除了需要该GVNS转接节点内的该中继应用服务单元CCBS-ASE之外,这种解决方案还要求其它资源(例如事务处理ID)(事务处理标识号,见下面的表1中位置24)。在用于把端到端对话的两个部分连接起来的GVNS转接节点中,所有消息都只是该对话的一部分,这些所有消息都必须通过完整的协议栈(向上和向下),这会增加消息的传递时延。
本发明可以解决通过GVNS提供CCBS的问题并同时可以避免上述的缺点。
为了克服该问题,就要避免使用在文献〔1〕的图3中所用的附加类型的CCBS-ASE,其中在主叫和被叫用户的本地交换设备LE的CCBS-ASE之间提供间接的端到端链接对话。相反,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在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的呼叫控制功能CCF内引入一个触发设备,从而在(CCBS-)ASE(见文献〔1〕的图1)之间提供一种直接的非链接对话。在随后步骤中,为该触发设备配置一个存储器单元,在其中至少可以暂时保存所翻译的号码。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带有路由代码(所拨号码)重新计算(被称为号码的翻译)功能的网络业务之间交互工作,以及任何ISDN端到端附加业务。
根据GVNS的初始定义,由于交换过程不能够区分正常呼叫和GVNS呼叫,所以不能防止终接的本地交换设备LE在反向释放消息中发送可能的CCBS指示符。这样,该可能的CCBS指示符就会总是被重复,一直返回到达起始交换设备。如果不寻找解决方案去克服这一问题,所有CCBS所请求的GVNS呼叫就会导致不必要的信令传递过程。而且只通过简单地通过删除GVNS呼叫的CCBS,并不能解决CCBS与GVNS之间进行交互所带来的问题。并且或者必须禁止CCBS请求,或者提供某些用于处理CCBS的装置。
本发明基于包含多个本地交换设备LE的电信系统,其中信令和业务数据都是通过具备路由代码(所拨号码)重新计算(移动号码翻译)功能的网络业务而在远端交换设备之间进行传递,其中该网络中包括多个转接节点和/或智能网节点,该电信系统适用于提供ISDN端到端附加业务,该业务中包含两个用户间的交互操作,其中:
-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中要求得知被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内所用的用户接入代码;
-该用户接入代码通过对该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所使用的被叫用户路由代码(所拨号码)的修改(号码翻译)而生成;
-该修改(号码翻译)过程发生在该网络业务内的转接节点或业务控制点SCP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该电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每个本地交换设备LE内的呼叫控制功能CCF中包括触发设备,用于提供号码翻译功能接入,以便允许使用该附加业务;
-至少有一些转接节点或业务控制点SCP中包括如下应用:即把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所用的用户路由代码(所拨号码)转换为被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所用的被叫用户接入代码;
-被转换的号码被发送返回到该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以及
-在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中,用户路由代码(所拨号码)与被叫用户接入代码相链接。
该ISDN端到端附加业务最好是CCBS业务。具有路由代码(所拨号码)重新计算(号码翻译)功能的该网络业务最好是GVNS业务。该电信系统最好是单一的ISDN系统。CCBS-ASE可以位于该电信系统的每个本地交换设备LE内,可以为连接于该系统上的用户提供CCBS业务。实际应用中,该多个转接节点或业务控制点SCP中的每一个节点都适用于接收来自本地交换设备LE的号码翻译请求,为连接在该设备上的用户提供CCBS业务,对位于其内的号码进行翻译。该应用最好被限制于号码翻译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用于上述的方法中的网络业务转接节点或业务控制点SCP,其特征在于:
-该过渡节点或业务控制点SCP包括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发出的信令数据,该数据中包括用户路由代码(所拨号码);
-用于把该用户路由代码(所拨号码)转换为用户接入代码的转换装置;
-信号生成装置,通过利用该用户接入代码来代替该用户路由代码(所拨号码),以便根据该接收装置所接收到的信令数据来生成修改的信令数据;以及
-用于把该修改的信令数据发送到该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的发射装置。
现在通过实例,并且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说明了用于CCBS业务的网络和协议结构;
图2说明了分别以IN业务的形式(图2a)加以实现的、以及在GVNS路由功能所补充的转接交换设备TE中得到实现(图2b)的用于GVNS的网络结构;
图3说明根据本发明在GVNS上提供CCBS业务的协议结构;
图4说明在GVNS上提供CCBS业务所包括的功能实体;以及
图5说明用于接入信令的现有协议机制中CCF部分的修改。
下面参考在GVNS上提供CCBS业务来描述本发明,但是正如上面所解释的那样,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在其它电信业务之间的交互工作。
在本说明中使用了多种本领域内的缩写和术语。在下表中对其含义给出了简单的解释。第二栏中的内容可以参考文献〔2〕,其中详细给出并且描述了这些术语(C表示“章”):
 位置   〔2〕   术语   描述
  1   图6.14和6.19   A用户   主叫用户
  2   表4.11   A号码   主叫用户的E.164号码
  3   图6.14和6.19   B用户   被叫用户
  4   表4.11   B号码   被叫用户的E.164号码
  5   CCBS   完成对占线用户的呼叫。ITU-T的标准方案正在制定之中,将作为ITU-T建议Q.733.3中公布。ETSI解决方案已经作为ETS 300 356-18公布
  6   CCBS-ASE   CCBS的应用服务单元是CCBS的服务处理器,它的功能包括生成两个CCBS-ASE之间(一个在A用户一方,另一个在B用户一方)对话的信令内容
  7   CCNR   无响应呼叫完成
8  DSS1 1号数字用户信令;接入过程中使用的信令协议
9 表4.11  E.164 ITU-T建议E.164中描述普通电话的电话号码编号系统方案。例如利用国家单元和地区代码单元来构成B用户号码和所拨号码
10 图1.3  ETSI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11  GVNS 全球虚拟网络业务,在ITU-T建议Q.753.6中给出规定
12 图1.2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13 图6.12  ISUP ISDN用户部分,用于信令之间的交换的信令协议。信令协议几乎每隔四年就要更新一次。因此存在例如“ISUP蓝皮书(1998)”、“ISUP92”、“ISUP-96”等术语。这在ITU建议Q.763中有规定
14  ISUP-96 见ISUP
15 图6.13  LE 本地交换设备
16 图6.12  MTP 消息传递部分;7号信令的1-3级;ITU-T建议Q.701-Q.704
17  Q.763 ITU-T建议Q.763描述了电话交换设备之间使用的ISUP信令协议
18  Q.931 ITU-T建议Q.931描述了用户接入所用的信令协议
19 图6.13  REL 释放消息,这是当物理连接被断开(由于用户忙而连接不成功)时,从B用户交换设备经过ISUP发出的信号消息
20 保留选择 这是一个呼叫完成业务的变型,如果当A用户交换设备接收到来自B用户交换设备的通知,得知B用户已经空闲时,而此时A用户又处于忙状态的情况下,则允许随后再次执行呼叫完
成尝试
21 图6.14  SCP 业务控制点;智能网节点
22 图6.14  SSP 业务交换点;智能网节点
23 图6.12  SCCP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ITU-T建议Q.711-Q.716
24 图6.12  事务处理能力ID 在TC事务处理中,每个单独的事务处理能力由一个标识所区分。这被称做事务处理能力标识。它使得可以在两个用户实体(例如两个CCBS-ASE)之间继续对话。
25 图6.12  TC 事务处理能力,ITU-T建议Q.771-Q.775
26 图6.12  TE 转接交换设备
27  TNRN 目标网络路由号码
28  UPT 通用个人电信。一个业务实例:即B用户的接入代码不同于A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内使用的路由代码
29  VPN 虚拟专用网络
30  PBX 专用小交换机
31  CCF 呼叫控制功能(文献〔3〕,图6.16)
32  SS7 7号信令系统
33  SCF 包含在SCP中的业务控制功能(IN)
34  SSF 包含在SSP中的业务交换功能(IN)
35  IEESS ISDN端到端附加业务(例如CCBS)
36 C6.3、6.1  IN 智能网(文献〔3〕,第8.4章、图8.4以及图9.4)
37  INAP IN应用部分
38  NP 号码可移植性
39  SPR 信令点中继
表1
为了完整地理解本发明,有必要考虑CCBS在公共交换电话网/ISDN中的提供方式,以及其在GVNS中的操作方式。CCBS是ISDN端到端附加业务,其中当被叫用户忙时可以提供如下功能:即一旦被叫用户终端从摘机状态(忙)变为挂机状态(闲),则可以立即在被叫用户与主叫用户之间建立新连接。这种业务的实施,要求在本地交换设备LE之间具备如下信令关系:即可以允许基于“端到端”TC的对话。
图1给出提供文献〔1〕中所给出的CCBS业务的网络和协议结构,在图1中,通过建立位于被叫方和主叫方中本地交换设备LE内的CCBS-ASE(CCBS-应用业务元素)之间的对话来实现CCBS业务。对建立在两个CCBS-ASE之间的信令对话来说,转接交换设备TE(它例如是中继电话交换设备)可以是完全透明的。换句话说就是,转接交换设备TE不会改变在CCBS-ASE之间传递的信令数据中所包含的信息。信令系统根据ISUP去建立两个本地交换设备LE之间的呼叫。在接入点所使用的信令系统是DSS1。对于端到端传递的信令数据来说,需要在两个CCBS-ASE之间存在有虚通路,如图1中的打点线所示。值得注意的是,转接交换设备TE中的SCCP(参见表1,位置23:信令连接控制部分)不会影响CCBS-ASE发出的信令数据。
用于CCBS业务的信令是“端到端”信令,该信令介于包含CCBS寄存器的CCBS-ASE与包含CCBS队列的CCBS-ASE之间。这种“端到端”信令是用户的TC(参见表1,位置25:事务处理能力),通过SCCP在网络中传递带有常规公共E.164格式号码的消息,用于指示用户是在本地交换设备LE中接入的。还可以与Q.931接入方式(例如PBX)交互工作,但是在这种情况中,“端到端”信息流不会一直都使用TC。然而这样不会影响信息流本身,只会影响到信息媒介和信息编码。在中间交换设备中不存在CCBS-ASE。CCBS呼叫指示符以及可能的CCBS指示符需要经过ISUP被发送。
CCBS业务请求可以在始发CCBS-ASE(通常位于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内的CCBS寄存器与目标CCBS-ASE(通常位于被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内的CCBS队列之间的直接进行通信。由于信令是由该E.164号码所标识的,而且CCBS寄存器必须得知被叫方号码(标识CCBS队列定位中的被叫方),所以当在两个CCBS-ASE之间传递信令数据时,一定不能对被叫方的E.164号码进行处理。
此外,应该注意到:如下的CCBS功能也可以由主叫方CCBS-ASE内的CCBS寄存器与被叫方CCBS-ASE内的CCBS队列之间所建立的“端到端”信令来处理:
-CCBS业务取消;
-CCBS业务挂起;
-CCBS业务继续;以及
-保存选择
这些功能都取决于两个CCBS-ASE之间的信令透明性。
图2a给出了用于GVNS的网络结构。一个或多个转接交换设备TE内可以包含GVNS路由功能,见图2b。或者也可以在业务控制点SCP内提供该GVNS功能,图2a。GVNS路由功能的操作需要得到数据库的支持,并且可以修改被叫用户路由代码(所拨号码),使得能够进行呼叫。
CCBS业务使用被叫方的E。164号码。在CCBS寄存器中使用该号码,以用于随后的CCBS呼叫建立,而且在CCBS队列中也使用该号码,以用于被叫用户的监测以及所接收CCBS呼叫的识别。如果不进行这种操作,则不能把始发呼叫中的被叫用户、CCBS请求以及CCBS呼叫相互联结起来。CCBS-ASE所使用的其它信令信息与网络中CCBS消息的传递无关,并且也不会受到GVNS的影响。
GVNS路由功能处理被叫方号码。通过使用从数据库中所接收到的数据,GVNS路由功能可以生成终接网络路由号码,而不是终接参与业务提供商的标识。即始发本地交换设备LE与目标本地交换设备LE并不能了解同一个被叫方的号码。
CCBS业务的基本问题在于:对于GVNS呼叫来说,功能实体(即CCBS寄存器与CCBS队列所处在的物理单元)不能利用相同的E.164被叫方号码去识别被叫用户。而且这些功能实体也不能得知远端位置内所使用的号码。由于CCBS业务的实施必须要基于CCBS寄存器与CCBS队列中使用相同的号码,所以如果没有CCBS、GVNS或者两者内的附加程序,则该业务不能在GVNS上进行实施。
在目标一方所使用的被叫方号码只能由终接交换设备LE以及GVNS路由功能所得知。由于终接本地交换设备LE并不知道该呼叫是一个GVNS呼叫(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程序),所以当被叫方忙(或者与专网交互工作的节点发生拥塞)时,具有GVNS路由功能的节点必须要把该号码发送返回始发本地交换设备LE(或者适当的始发专用网络PBX)。该呼叫状态下唯一发送的消息就是“REL”(表1,位置19:REL释放消息)。必须在释放消息REL中添加一个新参数或者带有附加的TNRN(它等于新参数)的反向GVNS参数上以便去承载该号码。如果使用连接号码,则起始本地交换设备LE不会得知需要应用特殊的CCBS程序。因此无论如何,REL消息中不能包含连接号码。
如果始发本地交换设备LE接收到目标本地交换设备LE内所使用的被叫方号码,则该号码可以代替所存储的被叫方号码(即所拨号码)而用于CCBS请求中。因此可以在这种环境中重新发起呼叫。
当建立CCBS呼叫时,由于CCBS呼叫建立过程中在路由功能中应该按照初始呼叫那样对号码进行处理,所以始发本地交换设备LE可以利用所存储的接收号码(即所拨号码),而不是所接收到的号码(即目标以及CCBS请求操作中所使用的号码),而且结果所得到的、由目标本地交换设备LE所接收的被叫方号码应该与存储在CCBS队列中的号码相同。如果在来自始发本地交换设备LE的CCBS呼叫中使用经过转换的号码,则不会有号码翻译请求被发送到GVNS路由功能,这是因为不会执行GVNS路由功能内的转换操作,因为该转换号码可能会作为输入到转换装置的错误号码。
在图3种说明了本发明所提出的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接入信令协议实体内的呼叫控制功能CCF中提供一个特殊的触发设备。该设备于是发起号码翻译请求。这种操作可以利用现有的用于IN的接口来完成,而且当业务控制点SCP中没有提供GVNS路由功能或者业务控制功能SCF、但是在转接交换设备TE的附加部分中提供这种功能时,也可以利用这种用于IN的接口。对于本地交换设备LE与GVNS路由功能或者业务控制功能SCF之间的通信来说,可以使用INAP协议。在接收到来自GVNS路由功能或者业务控制功能SCF的转换号码之后,接入信令协议实体会把这一情况通知给CCBS-ASE。此后可以采用常规的CCBS程序。由于此时在本地交换设备LE的CCBS-ASE中已经存在了可用的转换号码,所以可以建立CCBS-ASE之间所包括的“直接”端到端对话,而不必修改该ASE就可以维持这种对话。使用触发设备的方案意味着,在信令协议中不需要为GVNS和CCBS中增加额外的协议。因此根本不会影响到本地交换设备LE内所实现的CCBS附加业务。这样,根据本发明,就可以完全在接入信令协议实体内解决交互工作问题,而不会影响到现有的CCBS业务的实施。
经过转换的号码最好保持可以提供给呼叫控功能CCF使用,直到完成了所请求的业务(例如CCBS)为止。在主叫用户连接到该本地交换设备LE的情况中,还可以避免另一个CCBS呼叫过程中的号码翻译操作:即一旦被叫用户终止其呼叫(因此不再处于忙状态),则主叫过程可以被继续(执行CCBS呼叫:主叫用户的本地交换设备LE处理与电路相关呼叫),而同时可以使用保存在呼叫控制功能CCF内的存储器M中的转换号码。在主叫用户连接到PBX的情况中,CCBS呼叫可以通过本地交换设备LE进入PSTN/ISDN当中,这个LE不同于CCBS对话中所涉及的LE,其原因在于该本地交换设备LE内没有可用的转换号码,所以必须要采用正常的与电路相关呼叫建立程序。
图4说明了在GVNS上提供CCBS的操作所涉及的功能实体。进程通信一方面发生在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暂时做为业务交换点SSP)内的呼叫控制功能CCF以及业务交换功能SSF之间,而另一方面该进程通信又发生在呼叫控制功能CCF以及应用服务单元(例如CCBS)之间。用于CCBS的应用服务单元是CCBS的业务处理者,它还被用来生成两个CCBS-ASE之间的对话的信令内容,其中一个ASE位于A用户的本地交换设备LE内,另一个位于B用户的本地交换设备LE内。呼叫控制功能CCF包括存储器M,其中存储被翻译的号码以供将来使用。
图5给出接入信令的协议实体的变化(以有限状态机的形式来进行描述)。
在接收来自用户的CCBS请求(CCBS Req)时(如果该呼叫到达了一个状态忙的用户),于是:
在第一步中,对被叫号码进行分析(nr-check)。
在第二步中(tr-req),判断是否要求号码翻译(例如被叫号码是XXXX,必须要被转换为031-322 XX XX)。
在不要求号码翻译的情况中,激活CCBS-ASE,并且把真正的被叫用户的(被叫)号码转发到CCBS-ASE。
在要求号码翻译的情况中,向GVNS路由功能发送查询指令。
接收到新号码之后(见图5),利用新号码去代替所拨叫的号码,将其在存储器M中存储,并且激活CCBS-ASE,把被转换号码转发到CCBS-ASE。
本发明的创新观念在于引入了如下机制:即允许重新使用现有装置去查询数据库以及用于被转换的号码的存储器位置。本发明可以用于所有的其中存在如下的业务组合的连接建立操作:
-呼叫完成-GVNS;
-呼叫完成-VPN;
-呼叫完成-空闲号码组;
-呼叫完成-个人号码业务;以及
-呼叫完成-在SCP内具备号码重新计算功能的智能网业务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呼叫完成,而是可以适用于任何ISDN端到端的附加业务,这些业务使用分布在两个本地交换设备LE之间的业务逻辑,并且可以在该业务与其它执行B号码重新计算(号码翻译)的业务进行交互工作的情况下,与基于TC的对话进行通信。
参考文献
〔1〕WO97/17794
〔2〕P.Bocker,ISDN Das diensteintegrierende digitaleNachrichtennetz(ISDN业务集成的数字信息网),Springer Verlag,Berlin 1990,Dritte Auflage
〔3〕P.Bocker,ISDN-Ditigale Netze fur Sprach-,Text-,Daten-,Video-und Multimediakommunikation(用于语音、文本、数据、视频和多媒体通信的数字网),Springer Verlag,Berlin 1997,第四版。

Claims (10)

1.包含多个本地交换设备(LE)的电信系统,其中信令和业务数据都是通过具备路由代码重新计算功能(翻译所拨的号码)的网络业务而在远端交换设备之间进行传递的,其中该网络业务中包括多个转接交换设备(TE)和/或接入到智能网业务控制点(SCP),该电信系统适用于提供ISDN端到端附加业务,该业务中需要包含两个用户间的交互操作,其中:
-在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中需要得知被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内所用的用户接入代码;
-该用户接入代码由被该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所使用的、经过修改的被叫用户路由代码(号码翻译)生成;
-该修改过程发生在该网络业务内的转接交换设备(TE)或智能网的业务控制点(SCP)中,其中可提供用于把该被叫用户路由代码转换为用户接入代码的翻译装置,
每个本地交换设备(LE)具备应用服务单元,用于提供该ISDN端到端附加业务,该电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支持该附加业务的本地交换设备(LE)中包括去触发查询指令的装置,在发生如下情况时,该查询指令被发送到该翻译装置:
-请求该附加业务,以及
-检测用户路由代码,并且从翻译装置中返回的用户接入代码因而被转发到应用服务单元,其中根据所接收到的用户接入代码,去建立与它在被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内相应部分的端到端对话,从而提供该ISDN端到端附加业务。
2.权利要求1的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触发设备中包括用于被叫用户路由代码以及被叫用户接入代码的存储器位置。
3.权利要求2的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本地交换设备(LE)中被叫号码的处理过程中,都检测用户路由代码,当检测到用户路由代码时,触发该查询指令,而且从翻译装置中返回的用户接入代码也被用于建立与电路相关业务。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ISDN附加业务是CCBS业务。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路由代码重新计算功能的该网络业务是GVNS业务。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信系统是单一ISDN系统。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CCBS-ASE位于该电信系统的每个本地交换设备(LE)中,该电信系统可以向连接于其上的用户以及向连接于专用网络(PBX)之上的用户提供CCBS业务。
8.用于包含多个本地交换设备(LE)的电信系统的方法,其中信令和业务数据都是通过具备路由代码重新计算功能(翻译所拨的号码)的网络业务而在远端交换设备之间进行传递的,其中该网络业务中包括多个转接交换设备(TE)和/或接入到智能网业务控制点(SCP),该电信系统适用于提供ISDN端到端附加业务,该业务中包含两个用户间的交互操作,其中:
-在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中需要得知被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内所用的用户接入代码;
-该用户接入代码由被该主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所使用的、经过修改的被叫用户路由代码(号码翻译)生成;
-该修改过程发生在该网络业务内的转接交换设备(TE)或智能网的业务控制点(SCP)中,其中可提供用于把该被叫用户路由代码转换为用户接入代码的翻译装置,
每个本地交换设备(LE)具备应用服务单元,用于提供该ISDN端到端附加业务,该电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支持该附加业务的本地交换设备(LE)中包括去触发查询指令的装置,在发生如下情况时,该查询指令被转发到该翻译装置:
-请求该附加业务,以及
-检测到用户路由代码,并且从翻译装置中返回的用户接入代码因而被转发到应用服务单元,其中根据所接收到的用户接入代码去建立与它在被叫用户本地交换设备(LE)内的相应部分的端到端对话,从而提供该ISDN端到端附加业务。
9.权利要求8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本地交换设备(LE)中被叫号码的处理过程中,都检测用户路由代码,当检测到用户路由代码时,触发该查询指令,而且从翻译装置中返回的用户接入代码也被用于建立电路相关业务。
10.权利要求8或9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ISDN端到端附加业务是CCBS业务。
CNB008043124A 1999-02-25 2000-02-17 涉及到号码翻译的电信业务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464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9103728.4 1999-02-25
EP99103728 1999-0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1329A true CN1341329A (zh) 2002-03-20
CN1174640C CN1174640C (zh) 2004-11-03

Family

ID=8237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0431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4640C (zh) 1999-02-25 2000-02-17 涉及到号码翻译的电信业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671361B2 (zh)
EP (1) EP1155575B1 (zh)
CN (1) CN1174640C (zh)
AT (1) ATE232348T1 (zh)
DE (1) DE60001359T2 (zh)
ES (1) ES2188512T3 (zh)
WO (1) WO200005136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5768A (zh) * 2012-09-14 2014-03-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全球虚拟总机业务的方法及业务平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24581A1 (en) * 2001-12-28 2003-07-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CBS using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GB0215038D0 (en) * 2002-06-28 2002-08-07 Nokia Corp Sharing network information
CA2609942C (en) * 2005-05-27 2020-07-0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ircuit-switched and multimedia subsystem voice continuity with bearer path interruption
EP1744567A1 (en) * 2005-07-12 2007-01-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ignalling gateway
EP2056539A4 (en) * 2006-08-24 2010-01-13 Huawei Tech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A ROAD MESSAGE,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CATING A USER TERMINAL
ATE511317T1 (de) * 2007-12-21 2011-06-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teuerung einer verbindungsherstellung
JP2018502385A (ja) 2014-12-08 2018-01-25 アンブラ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リミテッドUmbra Technologies Ltd. 遠隔ネットワークリージョンからのコンテンツ検索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WO2016110785A1 (en) 2015-01-06 2016-07-14 Umbra Technologie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utral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EP3251301A4 (en) 2015-01-28 2018-10-10 Umbra Technologie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global virtual network
EP3281381B1 (en) 2015-04-07 2023-10-04 Umbra Technologies Ltd. Multi-perimeter firewall in the cloud
US11558347B2 (en) 2015-06-11 2023-01-17 Umbra Technologie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tapestry multiprotocol integration
EP3387819B1 (en) 2015-12-11 2022-09-28 Umbra Technologie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formation slingshot over a network tapestry and granularity of a tick
WO2017187263A1 (en) 2016-04-26 2017-11-02 Umbra Technologies Ltd. Sling-routing logic and load balanc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1001458C2 (nl) * 1995-10-20 1997-04-22 Nederland Ptt Systeem voor signaaloverdracht tussen bedrijfscentrales.
SE9504037L (sv) 1995-11-10 1997-02-03 Telia Ab Förbättringar av eller avseende telekommunikationstjänster
JP2001504294A (ja) * 1996-11-11 2001-03-27 ブリティッシュ・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パブリック・リミテッド・カンパニー 遠隔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SE512270C2 (sv) * 1997-04-30 2000-02-2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ätt och system för användning i ett telekommunikationsnä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5768A (zh) * 2012-09-14 2014-03-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全球虚拟总机业务的方法及业务平台
CN103685768B (zh) * 2012-09-14 2016-12-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全球虚拟总机业务的方法及业务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232348T1 (de) 2003-02-15
EP1155575A1 (en) 2001-11-21
DE60001359T2 (de) 2005-03-31
EP1155575B1 (en) 2003-02-05
ES2188512T3 (es) 2003-07-01
DE60001359D1 (de) 2003-03-13
US6671361B2 (en) 2003-12-30
US20020075905A1 (en) 2002-06-20
CN1174640C (zh) 2004-11-03
WO2000051361A1 (en) 2000-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39C (zh) 在多节点电信网络中提供增强的用户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US6097804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pleting a voice connection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voice terminals in a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US5602909A (en) Number portability using database query
KR100261937B1 (ko) 호출 가입자 식별 고지 서비스용 장치
EP1096808B1 (en) Communications switching system
MXPA01008594A (es) Metodos y sistmas para permitir responder una llamada a un mensaje de correo de voz.
CN1174640C (zh) 涉及到号码翻译的电信业务的方法
US632735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routing data calls to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via lowest access point in a telephone network
US20100111283A1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to determine routing for identical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 numbers assigned to multiple companies
CN1132430A (zh) 用于访问基于辅助单元功能的平台的辅助呼叫处理
WO200307558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rrelating telephone calls with information delivery
US6002756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intelligent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utilizing self-sustaining, fault-tolerant object oriented architecture
US2003015669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establish an on-demand expanded conference call for participants in an active two-party or three-way call
CN1121792C (zh) 传送数据的设备和方法、智能网业务控制点和交换点
JPH11284735A (ja) 発呼者制御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電気通信システム
WO2011060630A1 (zh) 一种多智能业务方法、系统及智能网关
US20010053219A1 (en)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as well as exchange, service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92246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local number portability (LNP) to redirect terminating calls to a service node
EP1054569A1 (en)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across a telephone network and an IP network
US677176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merge to an AIN SSP from an intelligent peripheral
US6055303A (en)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CN100417107C (zh) 一种实现广域虚拟网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JP2000270095A (ja) 交換制御方式
CN1606324A (zh) 用于通信控制与选路的七号信令消息识别处理方法及装置
de Stigter Intelligent Network-ISDN Interworking Call Mod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