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0906C - 加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0906C
CN1330906C CNB031458114A CN03145811A CN1330906C CN 1330906 C CN1330906 C CN 1330906C CN B031458114 A CNB031458114 A CN B031458114A CN 03145811 A CN03145811 A CN 03145811A CN 1330906 C CN1330906 C CN 133090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amping device
water
tank
bactericid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458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2406A (zh
Inventor
富冈敏一
中岛隆弘
稻垣纯
中西义人
吉田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Co Ltd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atsushita Ecology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atsushita Ecology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82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2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09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090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22Ion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0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for producing oligodynamic substances to disinfect the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02F1/46109Electrodes
    • C02F2001/4613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02F1/46109Electrodes
    • C02F2001/4613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C02F2001/46138Electrodes comprising a substrate and a 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 C02F1/46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by electrolysis
    • C02F1/46104Devices therefor; Their operating or servicing
    • C02F1/46109Electrodes
    • C02F2001/46152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 C02F2001/46157Perforated or foraminous electro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2Non-contaminated water, e.g. for industrial water supp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4Disinf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2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teri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供给部;具有至少浸入有一部分水的加湿过滤器和通过所述加湿过滤器送出空气的送风装置的加湿机构;以及间隙状设置的氧化还原电位不同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及使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短路的短路部的除菌装置,第1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高于第2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至少将第1电极和第2电极位置在与水接触的位置上。由此,提供可在不使用电力的情况下进行除菌的加湿装置。

Description

加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湿装置内的滞留水中的「可能增殖的微生物」的除去(除菌)。再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对水槽内的水进行除菌、将除菌后的水吸上至加湿过滤器、通过该加湿过滤器放出加湿空气的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加湿装置是将外部空气吸入,使加湿装置内部的水蒸发,将水蒸气与吸入的空气一起向加湿装置外放出。在滞留于该加湿装置内部的水中存在着大肠菌和黄色萄葡球菌等的细菌微生物的增殖现象。例如,在超声波方式的加湿装置中,因利用超声波来放出雾化的水,故有可能使滞留水中增殖的微生物依然生存的条件下向加湿装置外放出。还会有冷却空气的副作用。
另一方面,在加热式加湿装置中,因从内部的锅放出高温的水蒸气,故在加湿装置放置期间,即使微生物增殖,也会因加热而将该微生物杀死,利用杀菌效果减少了生存的微生物向加湿装置外放出的可能性。又,虽然也在不使死去的微生物向空气中放出方面作出了努力,但存在着加热器电力消费增大的问题。
对此,开发有一种将水上吸至加湿过滤器、通过该加湿过滤器将加湿的空气放出即、混合式的加湿装置。然而,在此场合,加湿装置放置期间,滞留水中的微生物会增殖,若继续放置相当长的时间,则随着微生物的增殖会发生腐臭。因此,强烈希望开发有关加湿装置内部抑止微生物的增殖以及除菌的技术。
例如,在如日本专利特开2002-12239号公报(特许文献1)中有一种图16~图18所示的混合式加湿装置的提案。图16为传统的加湿装置的概略立体图,图17为说明图16所示的加湿装置内部结构用的概略立体图。又,图18为说明图16所示的加湿装置内部结构用的另一概略立体图。
该加湿装置具有设置于本体或盖体上的吸气口100a和吹出口100b,在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收纳从给水箱101供给水的水槽102;水槽102内的水加热用的加热筒103;以及一边围着加热筒103、一边将水槽102内的水吸上的吸水体(加湿过滤器)104。并且,从吸气口100a经由送风机105至吹出口100b形成有风路,由送风机105将来自吸水体104气化的水蒸气与来自吸气口100a的空气一起,从吹出口100b放出。以此来进行室内的加湿。
水从给水箱101向水槽102供给,在水槽102内的某一部位设置有例如可使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溶出的1对电极107。通过使电流通过两电极间,同时以所定周期进行极性切换,使加湿的程度变化。并且,在这种传统的加湿装置中,为了抑止微生物的增殖,必须对使用电极107的通电进行控制,使装置结构复杂化,又存在着增大消费电力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抑止微生物的增殖,曾有过紫外线照射和间隙性加热等的方法,但在加湿装置放置期间,大多是关断电源的供给,实施这些方法比较因难。从这些观点出发,希望能开发不使用外部电力或者略微使用蓄电池等小电力、即可抑止微生物的增殖和除菌的加湿装置。
为此,如日本专利特开平4-335934号公报(特许文献2)所示,还曾考虑过在构成加湿装置的构件中通过添加或涂覆抗菌性材料来抑止微生物的增殖的方案。但是,该场合的抗菌效果只能在上述构件的表面获得,不够充分,滞留水以及流动于加湿装置内部的水中的抑止微生物增殖的效果差。
在国际专利公开第WO 00/77163 A1号(特许文献3)中公开有一种不使用外部电源、而是在电极间使由蛋白质包覆的粒子移动来进行除去的技术。若采用这种技术,则一般认为可解决加湿装置中传统存在的问题。
鉴于上述传统技术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不使用电力的情况下以安全性和持续性优良的且低成本的方法、在内部的水中抑止微生物的增殖并可进行除菌的加湿装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物理手段将混入内部的水中得以增殖而生存的微生物除去的加湿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含有水槽的水供给部;
在所述水槽中具有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可浸入水中的加湿过滤器和通过所述加湿过滤器放出加湿空气的送风装置的加湿机构;以及
具有间隙状设置、相互对置的氧化还原电位不同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及其使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短路的短路部的除菌装置,
所述第1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高于所述第2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
至少将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配置在与所述水接触的位置上。
在所述加湿装置中,最好是将所述除菌装置配置在所述水槽内。
又,最好是将所述除菌装置配置在所述水槽内的给水入口附近。
又,最好是将所述除菌装置配置在所述加湿过滤器的下面。
又,在重力方向上,最好是所述第2电极位于所述第1电极的下面。
又,最好是所述短路部位于水面之上。
最好是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差在0.3V以上。
最好是所述间隙在30mm以下。
又,最好是所述第2电极具有小于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并由表面不易形成氧化保护层的金属构成。
最好是所述第2电极由锌或锌合金构成。
最好是对所述第2电极的表面实施磷酸处理。
又,最好是所述第2电极在所述除菌装置或所述加湿装置上可装取、并可清洗该表面。
又,最好是可目视所述第2电极的污染状况。
最好是通过由构成所述第1电极材料的相同材料组成的第1连接部,将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短路部电气连接,通过由构成所述第2电极材料的相同材料组成的第2连接部,将所述第2电极与所述短路部电气连接。
又,最好是在所述第1连接部与所述第2连接部之间具有比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距离宽的间隔部分。即,所述第1连接部与所述第2连接部存在有间隔位置的部分,该间隔比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距离宽。
除了所述短路部之外,最好是对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的表面实施电气绝缘性处理及/或抗水处理。
最好是在所述间隙内含有滞留于所述水槽中的水的25体积%以上。即,最好是使存在于所述间隙中的水量多于滞留于所述水槽中的水的25体积%以上。
最好是所述除菌装置具有收纳所述第1电极、所述第2电极和所述短路部的收纳容器,又,所述收纳容器具有形成所述间隙的衬垫。
又,最好是所述收纳容器包括:收纳成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与水接触形态的水平部、以及收纳成所述短路部的位置高于水面之上形态的垂直部,具有L字状的形状。
最好是所述加湿装置具有收纳所述加湿过滤器的安装架,将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收纳容器一体化。
最好是所述加湿装置具有对流入所述加湿过滤器中的空气进行除菌的除菌过滤器。
又,最好是所述除菌装置在所述加湿装置上可装取。
又,本发明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含有水槽的水供给部;
在所述水槽中具有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可浸入水中的加湿过滤器和通过所述加湿过滤器放出加湿空气的送风装置的加湿机构;以及
具有间隙状设置、相互对置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以及向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附加比水的电气分解开始电压低的电压的附加装置的除菌装置,
至少将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配置在与所述水接触的位置上。
最好是所述第1电极位于所述加湿过滤器的附近,所述附加装置向所述第1电极附加比所述第2电极低的电压。
又,本发明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含有水槽的水供给部;
在所述水槽中具有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可浸入水中的加湿过滤器和通过所述加湿过滤器放出加湿空气的送风装置的加湿机构;以及
具有比水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并由表面不易形成氧化保护层的金属构成的电极的除菌装置,
所述电极的一部分配置在与所述水接触的位置上。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加湿装置,通过使用了具有特定结构的除菌装置,不需要连接电源等进行控制,可实现省电力化。又,可用简单的结构来抑止微生物的繁殖,还可缓和发滑和恶臭的发生。
又,由于本发明的加湿装置配置在水槽的给水入口附近,容易地将除菌后的水吸上至加湿过滤器,因此,从给水箱供给的水必须经过除菌装置,可有效地进行除菌。
又,本发明的除菌装置由不同氧化还原电位的2种电极、短路部和根据需要可将这些构件收纳的收纳容器构成,利用与所述收纳容器一体化的衬垫,在所述电极间设置有间隙,可减少零件数。又,可稳定地发挥除菌作用,并可将收纳容器从水槽中取出,以水冼方法简单地进行清洗。
又,由于所述收纳容器是将收纳成2个电极浸渍于水中形态的水平部和收纳成空气中位置有所述短路部形态的垂直部,呈L字状地组合而构成,因此,可防止短路部浸水,又,装取除菌装置时可将垂直部作为把手使用,并可保护短路部在装取操作时不脱落以及不受损伤。
又,由于在水槽的底部设置有台阶,将除菌装置的载置面设置在加湿过滤器的载置面的下方,因此,可有效利用水槽的面积,实现加湿装置的小型化。
又,由于设置有收纳加湿过滤器的过滤器用的安装架,将收纳除菌装置的收纳部与所述安装架一体化,可减少零件数。又,可将加湿过滤器与除菌装置的距离保持一定,稳定地发挥除菌作用。可同时对加湿过滤器和2个电极进行水洗。
又,为了对流过加湿过滤器的空气进行除菌而设置了除菌装置,在水槽的水除菌的基础上再对吸引空气进行除菌,因此,在水和空气两个方面减少了与加湿过滤器接触的细菌,抑止细菌的繁殖,即使长时期运转也可卫生地使用。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用物理手段而不用依靠抗菌剂等药剂即可有效地将混入加湿水中的有可能增殖的微生物除去。并且,可防止随着加湿水中的微生物混入而引起的腐臭和发滑等,在用于增进健康和改善住宅环境的加湿装置中,可获得提高卫生性的效果。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概略性表示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概略性表示本实施例中使用的除菌装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的X-X线剖视图,概略性表示本发明的内装在加湿装置中的除菌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概略性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加湿装置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实施例2中的除菌装置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表示图4的加湿装置中安装着除菌装置和加湿过滤器状态的部分Q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7为图5所示的除菌装置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在加湿装置的水槽中安装着除菌装置和加湿过滤器状态的局部切开的立体图。
图9为从图8的箭头Y方向看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中的、从背面侧看加湿装置内部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加湿装置要部的剖视图。
图12为将加湿过滤器安装在加湿装置上时安装有该加湿过滤器的安装架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的Z-Z线剖视图。
图14为图10所示的加湿装置内的水供给部(组件)的立体图。
图15为除菌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16为传统的加湿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17为说明图16所示的加湿装置内部结构用的概略立体图。
图18为说明图16所示的加湿装置内部结构用的另一概略立体图。
图19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中除菌部率与除菌性能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所谓的混合式加湿装置,在吸收并保持从水槽吸上的水的加湿过滤器中,通过空气的流通将加湿的空气放出。再具体地讲,本发明的涉及具有如下结构的加湿装置即、包括:至少含有给水箱和水槽的水供给部;在所述水槽中具有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可浸入水中的加湿过滤器和通过所述加湿过滤器放出加湿空气的送风装置的加湿机构。
并且,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最大特征在于,具有间隙状设置、相互对置的氧化还原电位(或离子化倾向)不同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以及使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短路的短路部的除菌装置,所述第1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高于所述第2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至少将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配置在与所述水接触的位置上。
在其它构件方面虽然与传统的加湿装置相同,但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所述除菌装置的作用及其效果,最好是以后述的实施形态及其实施形态为标准来构成本发明的加湿装置。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除菌装置。
在所述除菌装置中,例如设置有两者之间设有衬垫的间隙状设置、相互对置的氧化还原电位不同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并设置有使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短路的短路部。其中,构成第1电极的材料(金属)的氧化还原电位高于构成第2电极材料的氧化还原电位,至少将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配置在与所述水接触的位置上。
在加湿装置的水槽等中含有的水中得以增殖的微生物是由蛋白质细胞膜构成,因这种蛋白质细胞膜而形成有一定的电荷。从这一点出发,本发明人通过只将第1电极与具有低于所述第1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的第2电极短路,使微生物从所述第1电极向所述第2电极移动,以实现了从电极间的水中可将微生物物理性排除的加湿装置。
在加湿装置的水槽中,使用者可以通过给水箱、补给以类似于自来水等无菌的饮料水为其标准的水。因此可以说,从给水箱向水槽供给的水处于微生物量极少的状态。尽管如此,因滞留于加湿装置内的水与大气接触,会混入微生物而得以繁殖,故本发明的加湿装置能发挥前述除菌装置的效果。
除菌装置具体动作原理如下。即,一旦将氧化还原电位不同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浸渍于作为电介质的加湿装置中的滞留水中,两者间即发生电位差。此时,若所述第1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第2电极的一端在高于水面之上短路,则两电极带电,氧化还原电位低的第2电极成为阳极,氧化还原电位高的第1电极成为阴极。微生物在其细胞组织构造中因电介质中通常带负电,故集积于氧化还原电位低的第2电极的表面。
一旦微生物集积于第2电极的表面,则受到从第2电极表面溶出的金属离子的影响而失去了增殖能力。由于受到了第2电极的表面失去电荷这一电气性影响,微生物的细胞壁被破坏。或者,微生物集积,各微生物个体间的距离极端缩拢,不能形成通常的生育环境。因此氧气或营养的摄取不充分或不可能,微生物失去了增殖能力,形成非活性化。
作为所述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组合,只要将不同的氧化还原电位组合即可,特别是从微生物移动的可靠性观点出发,以使用氧化还原电位差为0.3V以上的2个电极为好。前述的氧化还原电位最好是约1.0V。
下面,表1是列举了若干个能供本发明电极使用的金属体及其氧化还原电位(水溶液中的标准电极电位E(25℃))的示例。当然,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采用含有这些金属的合金。
表1
    金属的种类     氧化还原电位(V)
    Au     +1.69
    Pt     +1.19
    Ag     +0.799
    Cu     +0.337
    Pb     -0.126
    Ni     -0.25
    Sb     -0.26
    Co     -0.277
    W     -0.32
    Fe     -0.440
    Sn     -0.50
    Cr     -0.744
    Zn     -0.763
    V     -1.23
    Al     -1.66
    Ti     -1.72
    Zr     -1.95
    Mg     -2.27
从增大氧化还原电位差、并能低成本地方便于操作的角度出发,在表1所示的金属中,最好是采用Cu(+0.337V)与Zn(-0.763V)的组合。也可使用锌合金。总之。当两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之差处于水的电气分解电压以上时,其缺点是电极的表面产生氢,具有电极消耗加剧的倾向。
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间隙若处于30mm以下,则可确保实用性的除菌性能的发挥,但最好是500μm~6mm。因两电极的间隙均一,故可获得整个面的除菌效果。即,一旦两电极间的间隙不均一,则只能发挥局部性的除菌性能,有可能使总体的除菌性能下降。
作为所述第1电极和第2电极的结构及其形状,只要是不损害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效果,则无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出可透过微生物的膜状、板状、棒状等。又,所述电极既可是金属烧结体,也可是在热可塑性树脂的绝缘性基材上,通过蒸镀或飞溅方式涂覆所述金属而制作。
在本发明中,为了使微生物从氧化还原电位高的第1电极向氧化还原电位低的第2电极方向移动(泳动),所述第1电极最好是采用可使水流入两电极间隙中的结构。第1电极例如可制成膜状、多孔体状、网眼状或刷子状。当然,第2电极也可具有这些形状,但从为了可靠地将移动来的微生物捕捉的观点出发,最好是板状。
上述的除菌装置最好是在本发明的加湿装置上可装取。并且,第1电极及/或第2电极也最好是在所述除菌装置或所述加湿装置上可装取。采用这种结构,可将污染后的电极交换成新的电极。又,最好是在加湿装置的侧面等,设置能看到水槽内部的电极那样的透明部分及/或切口间隙部分,由此可通过目视来确认所述电极的污染状况。
下面简单说明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加湿机构。
加湿过滤器只要配置成能将水槽的水吸上、并由可吸收和保持水的电气绝缘性的多孔质体构成即可。作为这种多孔质体,例如可使用无纺布、织布、连续发泡体、纸等。作为构成这种多孔质体的材料,例如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的聚酯、聚丙烯等的热可塑性树脂。也可使用合成纤维,但以使用纸浆等的天然纤维为好。从吸收和保持水的观点出发,最好是亲水性材料。
例如也可通过将片状的多孔质体折曲,将所述加湿过滤器作成伸展蜂窝状。伸展蜂窝状的加湿过滤器在加湿装置中不使用时,可将其折小后进行保管,又,当设置在加湿装置中使用时,可左右引伸进行安装。让空气通过被拉伸的加湿过滤器,可发挥加湿功能。
因此,加湿过滤器当然也最好是在加湿装置上可装取。例如,可以将安装架设置在加湿过滤器的两端部,再将与该安装架可装取卡合的卡合部设置在加湿装置内部。这样,可简单地进行加湿过滤器的装取,也方便于加湿过滤器的交换。
作为构成本发明加湿机构的送风装置,例如可使用通常的风扇电机或送风机等。该送风装置是将从设于本体或盖等的吸入口进入的空气加湿之后,例如从设于所述盖的吐出口向外部放出。
水供给部主要是由给水箱和水槽构成。给水箱与水槽既可是组合的单一构件,也可是分体的构件。该给水箱最好是具有可将水槽中的水位保持一定的供水装置。这样,本发明的加湿装置能以构件少的简单结构来发挥稳定的加湿功能。
又,在本发明的加湿装置中,最好是加湿过滤器的下部配置所述除菌装置,让其发挥物理性的除菌性能。这是因为在上述氧化还原电位差的基础上,利用重力的作用可提高微生物移动效果。通过附加了这种除菌性能,在加湿装置内的滞留中可抑止微生物的增殖,可防止因加湿水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发滑和恶臭。
上述对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的特征部分作了说明,其它构成要素方面,业者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设计。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形态。
实施形态1
图1为概略性表示本发明的加湿装置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使用内部含有风扇电机1的送风装置2和由供给水的容器组成的、可将水槽3的水位保持一定的给水箱4,为了将加湿过滤器安装在送风装置2的吸入口(未图示)附近,沿上下方向设置了卡合部6。
作为加湿过滤器7,采用了由合成纤维和纸浆的混合物、或棉纱长纤维浆料组成的具有伸展蜂窝状孔的亲水性材料,即在采用JIS P 8141标准的克莱姆法吸水度试验中具有150mm/10分钟左右的吸水度的片状的亲水性材料。该片状的亲水性材料事先被折叠,再将其伸展而构成。使用这样的加湿过滤器7形成了过滤器部8。在加湿过滤器7的两端部设置有由具有耐水性和刚性的纸框等构成的安装架9,该安装架9与本体5的送风装置2的形成于加湿过滤器安装部的卡合部6卡合。
在给水箱4的上面设置有吸气口10以及具有可向送风装置2的空气吸入口供给空气的开口部的盖11。在过滤器部8的下部设置有除菌装置。如图2所示,除菌装置具有与过滤器部8连接的第1电极即铜质网眼12和第2电极即锌合金板13,两者之间设有一定间隙地对向状配置。图2为概略性表示本实施形态中使用的除菌装置结构的立体图。该除菌装置被设置在图1中的过滤器部8的下部。
在此,图3为图1中的X-X线剖视图,概略性表示本发明的内装在加湿装置中的除菌装置的剖视图。在图2和图3中,铜质网眼12和锌合金板13各自的面设有一定的间隙且平行状对置,由支架构件15进行固定。在各自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引导部),使铜质网眼12和锌合金板13起着电极的作用。在铜质网眼12上设置有铜质网眼制的第1连接部16a,在锌合金板13上设置有锌合金制的第2连接部16b,在高于水面17之上将两引导部电气连接,并设置有短路部16。
作为铜质网眼12,最好是采用与过滤器部8接触的水面积大致相同的尺寸即5cm×15cm的20筛号的无氧铜的网体。作为锌合金板13,最好是采用锌与铜0.3%、钛0.07%、铝0.003%等的锌合金。该锌合金的氧化还原电位稍高于纯锌或大致相同,但耐腐蚀性应好于纯锌。该锌合金板即使在长时期浸渍于水中的环境下也能长期维持机械性强度。
并且,为了提高锌合金板13的耐腐蚀性,最好是对锌合金板13一方的表面实施磷酸处理,对另一方的面进实施树脂(例如厚度100~200μm)的涂装。又,锌合金板13的大小可与铜质网眼12基本相同。锌合金板13的磷酸处理过的面面向铜质网眼12侧,另一方的树脂包覆层与水槽3的底部接合。
该2个电极设有500μm~30mm的间隙,除了连接部之外的电极的整个面大致平行即具有均一的电极间隔,并由支架构件15进行固定。为了避免在水中形成电流通路,第1连接部16a和第2连接部16b在滞留水中设置有比两电极间隔宽的空隙部分SP,其形状是在高于水面之上可形成短路部16。又,第1连接部16a和第2连接部16b浸渍于水的部分采用树脂作了绝缘处理,并设置有绝缘包覆层。
为了抑止水向连接部(引导部)表面的沾附以及抑止在上述绝缘包覆层因接近的连接部间的毛细管现象所引起的吸水,也可在连接部的表面采用氟树脂实施抗水处理,设置有抗水层。并且,将铜质网眼12和锌合金板13设计成如下的结构,即当连接部16处于电气性短路部的状态时构成图2所示的除菌装置,该除菌装置可从加湿装置中取出。
在使用加湿装置的过程中,从锌合金板13溶出锌离子,在锌合金板13的表面析出碳酸锌、氢氧化锌或氧化锌。这样,为了从加湿装置的外部能用目视确认析出的化合物,最好是通过例如在加湿装置侧面等的某一位置嵌入透明构件或设置切口间隙部分来设置观察窗。由此,可让加湿装置的使用者知道需维护保养的时期。
在上述结构中,首先,在将加湿过滤器7安装于本体5时,例如将图2所示的除菌装置配置在水槽3内,将安装架9与送风装置2附近形成的卡合部6卡合。再在除菌装置的上方将扩展的加湿过滤器7安装在过滤器部8上,使加湿过滤器7的下方部浸渍于水槽3的水面17内。
水槽3内的水利用毛细管现象被过滤器部8的整个面吸上,在此状态下,一旦风扇电机1运转,则从盖11的吸气口10吸入的空气在通过过滤器部8时,过滤器部8中含有的水分气化,加湿后含有水分的空气从吐出口吐出。在持续进行加湿而造成水槽3的水位下降时,水自动地从给水箱4向水槽3内供给,可使水槽始终保持一定的水位。
由于加湿过滤器7由合成纤维与纸浆的混合物制成,安装架9也由纸材制成,因此,使用后的过滤器部8可在不发生有害物质的前提下烧掉处理,环境方面比传统的加湿过滤器优良。又,最好是预先在加湿过滤器7上涂覆抗菌剂或防霉剂。这样,可防止因加湿过滤器7中含有的水分产生细菌和防霉。
实施形态2
图4为概略性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加湿装置结构的剖视图,图5为表示实施形态2中的除菌装置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表示图4的加湿装置中安装着除菌装置和加湿过滤器状态的部分Q的放大图,图7为图5所示的除菌装置组装后的立体图。又,图8为表示加湿装置的水槽中安装着除菌装置和加湿过滤器状态的局部切开放大图,图9为从图8的箭头Y方向看的俯视图。
如图4~图9所示,在具有吸气口51和吹出口52的本体53的下方部可装取地设置有底面形成有台阶的水槽54以及具有维持水位的浮动开关55的水供给部56。向水槽54给水的给水箱57和盖体58可装取地设置在本体53上,在本体53内设置有对从吸气口51吸入的空气加热的加热器59以及吸入该加湿空气后再从吹出口52吹出的并由离心力型风扇组成的送风装置60。
在设于水槽54的除菌装置61中以一定间隙且水平状地配置着由铜制的金属网构成的第1电极62和由锌板构成的第2电极63。具有不同氧化还原电位的第1电极62和第2电极63隔着衬垫65形成对置。例如,也可未图示地在第2电极63上设置切口,将衬垫65插入其中。并且,在第1电极62的端部与第2电极63的端部设置短路部66,将两电极连接。
收纳容器67是收纳第1电极62和第2电极63的容器,在前部侧面具有开口部67a,由收纳成水中浸渍有所述2个电极形态的水平部68和收纳成短路部66位于空气中的形态的垂直部69构成。即,收纳容器67呈大致L字状。收纳容器67由上面设有多个带状孔70的上壳体71和与上壳体71卡合的下壳体72构成,在下壳体72上设置有多个肋73,在该肋73上形成一体状的衬垫65。另外,收纳容器67可由热可塑性树脂等的电气绝缘性材料制成。
在将含有收纳容器67的除菌装置61放置在水槽54中时,如图4、6、8和9所示可将收纳容器67载置成开口部67a面向给水入口74侧。并且,将加湿过滤器75设置成围绕在除菌装置61上。水槽54的底面设置有台阶,形成除菌装置61的载置面76位于比加湿过滤器75的载置面77低的下方。
如上所述,在具有上述结构的除菌装置61中,微生物在表面具有电荷,并随着电场进行移动。并且,水从给水箱57通过公知的给水装置经由给水入口74向水槽54内供给,水槽54内的水再从收纳容器67的开口部67a送入除菌装置61。在设置于除菌装置61的2个电极间,水中的带负电荷的微生物从由氧化还原电位高的铜制的金属网构成的第1电极62附近的水中向由氧化还原电位低的锌板构成的第2电极63的表面集积,在加湿过滤器75内,除菌后的水利用毛细管现象而上升,将水保持在加湿过滤器75中。
在此状态下,一旦加湿装置运转,则通过送风装置60从吸气口51吸入的室内空气经过加热器59的加热而变成暖风,暖风与含有水分的加湿过滤器75接触而使水分气化,含有水分的空气从吹出口52向室内吹出,利用除菌后的水分使室内加湿。
在对捕捉微生物而弄脏了的除菌装置61进行清洗时,先将给水箱57提起,将水供给部56从本体53拉出,再将加湿过滤器75取出。然后,手提着收纳有除菌装置61的收纳容器67的垂直部69从水槽54中取出,即可进行清洗。
这样,采用本发明的加湿装置,因除菌装置61作动,故不需要使用复杂的控制装置,可使结构简单化,同时可实现省电力化。又,通过将水槽54内的微生物除去,可抑止微生物的繁殖,又可缓和滞留水的发滑和恶臭的发生。
由于将除菌装置61配置在水槽54的给水入口74附近,由加湿过滤器75将除菌后的水吸上,即使在从给水箱57的给水中含有微生物,从给水箱57供给的水也能从给水入口74流入水槽54,必须通过除菌装置61,因此,可使用除去了微生物的水来进行加湿。
在除菌装置61中,由于将电极间形成间隙的衬垫65与收纳容器67一体化,因此,不需要设置分体式的衬垫65,可减少零件数。又,可将电极间隔保持一定,容易对微生物集积后的除菌装置61进行水洗。
由于收纳容器67包含有水平部68和垂直部69,呈L字状,因此,可避免短路部66被水淹没和浸水,可防止除菌性能的下降。又,装取除菌装置61时,可将垂直部69作为把手使用,并可保护短路部66在装取操作时不脱落以及不受损伤。
由于在水槽54的底部设置有台阶,将除菌装置61的载置面76设置在加湿过滤器75的载置面77的下方位置,因此,除菌装置61被设置在水槽54的最底部,必然将除菌装置61淹没在水中,可充分发挥除菌装置61的功能,并可有效利用水槽54的面积,实现加湿装置的小型化。
实施形态3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中的、从背面侧看加湿装置内部的立体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加湿装置要部的剖视图,图12为将加湿过滤器安装在加湿装置上时。安装有该加湿过滤器的过滤器部的立体图,图13为图12的Z-Z线剖视图,图14为图10所示的加湿装置内的组件状的水供给部的立体图。又,图15为除菌过滤器的立体图。
如图10~图15所示,在具有吸气口51A和吹出口52A的本体53A中设置有可装取的水供给部56A,设于水供给部56A的水槽54A中的加湿过滤器75A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形状。设置有可收纳加湿过滤器75A的安装架78,安装架78的下方部与收纳除菌装置61A的收纳部79一体形成。另外,与上述实施形态2一样,除菌装置61A由隔有衬垫65A并呈相互对置的2个电极64A和短路部66A构成。
最好是在吸气口51A设置可装取的除菌过滤器安装架81。在该安装架81上最好是设置附加可除去浮游于空气中的细菌的酵素和Ag-灰石等所形成的除菌过滤器80,从流入加湿过滤器75A的空气中将微生物除去。
在上述结构中,一旦从给水箱57向安装于本体53A的水供给部56A的水槽54A中供给水,则可将设于安装架78的加湿过滤器75A下方的收纳于收纳部79的除菌装置61A和加湿过滤器75A的下方部一起淹没在水中。
在此状态下,一旦加湿装置运转,则通过送风装置60从吸气口51A吸入室内的空气。此时,因在吸气口51A设置了除菌过滤器80,经过加热器59对除去了微生物的清洁的空气加热而变成暖风,该暖风与加湿过滤器75A接触,由除菌装置61A进一步使除去了微生物的水气化而进行加湿。
这样,采用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加湿装置,由于收纳除菌装置61A的收纳部79与安装架78一体化,因此,可将加湿过滤器75A与除菌装置61A的距离保持一定,使抗菌作用稳定化,并可减少零件数。又,通过将加湿过滤器75A与除菌装置61A一体化,可容易地在水槽54A中装取这些构件,并且,可同时对加湿过滤器75A和除菌装置61A进行水洗。
实施形态4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4的加湿装置中的除菌装置与上述实施形态的不同之点在于,包括:隔有间隙的并相互对置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以及向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附加比水的电气分解开始电压低的电压的附加装置。在此场合,所述第1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也可不高于所述第2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至少将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配置在与所述水接触的位置上即可。
在此场合,最好是所述第1电极位于所述加湿过滤器的附近,所述附加装置向所述第1电极附加比所述第2电极低的电压。再具体地讲,例如在与实施形态1相同结构的加湿装置中,第2电极13采用铜板以取代锌合金板,将由铜质网眼构成的第1电极与作为所述附加装置的外部电源的-极连接,将由铜板构成的第2电极与所述外部电源的+极连接,以取代电极间的短路。
该外部电源是除菌装置的构成要素之一,也可内装在除菌装置或加湿装置中。作为外部电源,最好是使用加湿装置工作中经过了充电的蓄电式的低电压电源,加湿装置的工作中自然不用说,即使是在加湿装置非工作中,最好也设计成:应在可放电的时间中向电极间附加约0.7V的电压。该电压以相等于上述的氧化还原电位差的电压为好。
实施形态5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5的加湿装置中的除菌装置与上述实施形态的不同之点在于,只要具有比水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并由表面不易形成氧化保护层的金属构成的电极即可,至少将所述电极的一部分配置在与所述水接触的位置上。
再具体地讲,在上述实施形态1中,例如由锌合金板构成的第2电极13依然保留,由铜质网眼构成的第2电极12则是不需要的构件要素,所述第2电极13的第1连接部16a与上述实施形态1一样,连接部16a位于水面之上。从该水面向上部露出的由锌合金板构成的第2电极13的连接部16a可充分地与水接触。并且,锌合金、水和空气的三相界面具有线状的第3电极的功能。
在此场合,通过将第2电极13的表面与设置于其上面的过滤器部8下端之间的距离尽量减小,可大大发挥除菌效果。又,构成电极的金属最好是具有比水低的氧化还原电位,并采用由表面不易形成氧化保护层的金属。
[实施例]
在上述的实施形态中对除菌装置以外的构成要件的特定组合作了说明。然而,在本发明中,各实施形态中的各构成要件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组合使用。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制作具有图1~图3所示构造的上述实施形态1的加湿装置,对作动后的除菌效果进行确认。为了将水槽3中的水位保持一定,向供水的给水箱4中装入了自来水。该给水箱4采用可装取的结构,每次使用后可进行清洗。
在向所述给水箱4供水时,水经由水路18集积在水槽3中。在水槽3中因配置了上述实施例1说明过的设有开口部的除菌装置,故水槽3的水进入了除菌装置内。并且,除菌后的水经由铜质网眼12,被设置于除菌装置上的过滤器部8吸收,通过吹向过滤器部8的暖风而蒸发,水蒸气向加湿装置外部放出。
另外,设置有未图示的加热器59,可将暖风向过滤器部8供给。第1电极即铜质网眼12与第2电极即锌合金板13的间隙为6mm,两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之差为0.5V。
从加湿装置外部进入的空气中浮游的微生物与暖风一起被吹至过滤器部8,此时,与过滤器部8的表面接触而被捕集。因过滤器部8的下端浸渍在水槽3的水中,故捕集于加湿过滤器7的微生物的一部分通过水面的振动等脱落而向水中扩散。加湿过滤器7具有抗菌性,但尚未充分受到抗菌剂作用的微生物依然生存而向水中扩散。在无除菌装置的状态时,该微生物依靠从空气中捕集的、成为微生物的营养物的有机物而在水中增殖。一旦放置,则因微生物的增殖造成腐臭以及水发滑的产生。
对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向水中扩散的起点部分配置了除菌装置,因此,向水中扩散的微生物利用上述的除菌原理,集积在由锌合金板构成的第2电极13的表面上,随后使其成为非活性化。依靠这种作用,在水槽3或其周边的积水部分,抑止了微生物的增殖。这样,就可防止因微生物的增殖造成腐臭以及水发滑的产生。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一样制作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加湿装置。在首先求出除菌装置的第1电极12与第2电极13的间隙中含有的水量即由第1电极12和第2电极13夹持的空间中存在的滞留水量P。接着求出全水量Q,该全水量Q包括:
除给水箱4以外的水供给部分即、从给水箱的下部至除菌装置的开口部之间的水路以及包含上部设有除菌过滤器部的除菌装置的水槽3。
将相对于全水量Q的滞留水量P之比R(R=P/Q)定义为除菌部率。通过变更水槽3的容积或除菌装置中的间隙等,将该除菌部率R变更为0.25、0.33、0.5或0.66,图19表示与除菌性能的关系。又,通过对加湿装置内的存在于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行计数来测定除菌性能。对取掉除菌装置的场合(R=0)也进行了测定。
具体地讲,在室温下,将该除菌部率R为0、0.25、0.33、0.5和0.66的加湿装置一天运转8小时、休止16小时,然后,在再次运转时,临近给水之前抽取除菌装置内的滞留水,对存在于该滞留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加湿装置采用通常的家庭用的规格,在8小时运转中具有气化4升水的能力,除菌装置的大小为5cm×15cm,电极间的距离为6mm。
在测定微生物(菌)的数量时,使用了普通的琼胶培养基(将肉提取物5g、胨10g、氯化纳5g、琼胶5g溶解于1升纯水中、灭菌后得到的培养基、日水制药(株)制),由平板混释法经过37℃、48小时培养后计数。
作为除菌有效性的判定基准,与未使用除菌装置的场合相比,以确认菌数降低1/100以上的场合为有效。在此场合,若将每隔约2周作为1次更换给水箱4内的水的维护保养周期,则可以看出,除菌部率R为0.25以上的加湿装置能发挥有效的除菌性能。又,构成电极的金属可采用氧化还原电位比水低的金属,各金属的氧化还原电位之差在0.3V以上时,则确认发挥出实用性的除菌性能。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除菌装置,除了使用了具有间隙状设置、相互对置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及其向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附加比水的电气分解开始电压低的电压的附加装置的的除菌装置之外,制作与实施例1相同的加湿装置,进行了同样的评价。具体地讲,第2电极13使用铜板以取代锌合金板13,将由铜质网眼构成的第1电极与-极连接,将由铜板构成的第2电极与+极连接,以取代电极间的短路。
作为外部电源,使用加湿装置运转中充电的蓄电式的低电压电源,加湿装置的运转中自然不用说,即使是在加湿装置非运转中也设计成在可放电的时间中向电极间附加约0.7V的电压。
使该加湿装置运转的结果是与实施例1一样确认了可发挥出实用性的除菌性能。

Claims (24)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含有水槽的水供给部;
在所述水槽中具有配置成至少一部分浸入水中的加湿过滤器和通过所述加湿过滤器放出加湿空气的送风装置的加湿机构;以及
具有间隙状设置、相互对置的氧化还原电位不同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及其使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短路的短路部的除菌装置,
所述第1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高于所述第2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
至少将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配置在与所述水接触的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菌装置配置在所述水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菌装置配置在所述水槽内的给水入口附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菌装置配置在所述加湿过滤器的下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电极位于所述第1电极的下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部位于水面之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之差在0.3V以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在30mm以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电极具有小于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并由表面不易形成氧化保护层的金属构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电极由锌或锌合金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2电极的表面实施磷酸处理。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电极在所述除菌装置或所述加湿装置上装取、并清洗该表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能目视所述第2电极的污染状况。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由构成所述第1电极材料的相同材料组成的第1连接部将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短路部电气连接,通过由构成所述第2电极材料的相同材料组成的第2连接部将所述第2电极与所述短路部电气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连接部与所述第2连接部之间具有比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距离宽的间隔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短路部之外,对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的表面实施电气绝缘处理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第2连接部实施抗水处理。
18.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间隙内含有滞留于所述水槽中的水的25体积%以上。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菌装置具有收纳所述第1电极、所述第2电极和所述短路部的收纳容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容器具有形成所述间隙的衬垫。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容器包括:收纳成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与水接触形态的水平部、以及收纳成所述短路部的位置高于水面之上形态的垂直部,具有L字状的形状。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具有收纳所述加湿过滤器的安装架,将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收纳容器一体化。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具有对流入所述加湿过滤器中的空气进行除菌的除菌过滤器。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菌装置在所述加湿装置上装取。
CNB031458114A 2002-07-08 2003-07-07 加湿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33090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98402 2002-07-08
JP2002198402 2002-07-08
JP2002199715 2002-07-09
JP2002199715 2002-07-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2406A CN1482406A (zh) 2004-03-17
CN1330906C true CN1330906C (zh) 2007-08-08

Family

ID=31996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58114A Expired - Lifetime CN1330906C (zh) 2002-07-08 2003-07-07 加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754157B2 (zh)
CN (1) CN1330906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4123B (zh) * 2018-02-12 2022-11-21 日商則武股份有限公司 液體霧化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9241B1 (ja) * 2003-03-04 2005-05-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部材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AU2003903874A0 (en) * 2003-07-28 2003-08-07 F F Seeley Nominees Pty Ltd Evaporative humidifier
US20050149132A1 (en) * 2003-12-24 2005-07-07 Imad Libbus Automatic baroreflex modulation based on cardiac activity
CN100387908C (zh) * 2004-07-21 2008-05-1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加湿器
JP4549204B2 (ja) * 2004-07-21 2010-09-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加湿器
FR2876125B1 (fr) * 2004-10-01 2008-04-18 Alfa Laval Vicarb Soc Par Acti Dispositif de destruction de microorganismes, en particulier de legionelles, dans un reseau d'eau sanitaire ou autre
EP1788315A3 (en) * 2005-11-18 2013-01-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On-floor mount type air filtering apparatus
KR20070070046A (ko) * 2005-12-28 2007-07-03 산요덴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기 제균 장치
JP4878865B2 (ja) * 2006-02-21 2012-02-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除菌装置
JP4816275B2 (ja) * 2006-06-13 2011-11-16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静電霧化装置
CN100494798C (zh) * 2006-06-19 2009-06-03 王昊然 一种带螺旋桨的加湿器
DE102007035200A1 (de) * 2006-07-26 2008-02-07 Venta-Luftwäscher GmbH Vorrichtung zur Nutzung von Wasser
RU2009106684A (ru) * 2006-07-26 2010-09-10 Фента-Луфтвешер Гмбх (De)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оды
US7967900B2 (en) * 2006-10-30 2011-06-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Air filtering apparatus
JP2008110011A (ja) * 2006-10-30 2008-05-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除菌装置
US8555879B2 (en) 2006-11-06 2013-10-15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Integrated humidifier chamber and lid
USD798437S1 (en) 2007-07-30 2017-09-26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Breathing apparatus
CN101650059B (zh) * 2008-05-20 2014-03-26 福智海研究院 空气净化加湿器
US20100133707A1 (en) * 2008-12-01 2010-06-03 Chih-Li Huang Ultrasonic Humidifier with an Ultraviolet Light Unit
US20110308522A1 (en) * 2008-12-22 2011-12-2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Gas filter with integrated heating
US8425987B2 (en) * 2008-12-31 2013-04-23 Intel Corporation Surface charge enhanced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of pure metallic films
KR101581825B1 (ko) * 2009-05-29 2015-12-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환기장치 및 환기장치의 제어방법
KR101893017B1 (ko) * 2012-01-19 2018-08-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습기
CN104075389B (zh) * 2013-03-28 2019-09-24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带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
KR102296842B1 (ko) * 2014-10-30 2021-09-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습용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한 기화식 가습 장치
KR101554121B1 (ko) 2015-05-11 2015-10-06 박승자 액세서리 탈부착이 용이한 가습기
USD789502S1 (en) * 2015-12-09 2017-06-13 Vornado Air Llc Humidifier
USD818094S1 (en) * 2015-12-09 2018-05-15 Vornado Air Llc Humidifier
USD814618S1 (en) * 2016-06-08 2018-04-03 Vornado Air Llc Humidifier
EP4035717B1 (en) 2016-09-28 2024-06-26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A yoke for headgear
CN117760031A (zh) * 2023-12-26 2024-03-26 江苏宝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的易清理加湿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3091A (en) * 1984-10-23 1987-05-05 Sam Sung Electronic Co., Ltd. Humidifier for removing bacilli from water
JPH04335934A (ja) * 1991-05-10 1992-1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超音波加湿器
CN2320935Y (zh) * 1998-02-06 1999-05-26 蔡学功 电极加热式加湿器
CN1343856A (zh) * 2000-09-14 2002-04-1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加湿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9531A (en) * 1976-07-19 1977-09-20 Ban Stephan C Electrolytic hypochlorite generator
EP0311939A3 (en) * 1987-10-12 1990-10-17 Nihon Parkerizing Co., Ltd. Humidity sensor
US4839014A (en) * 1987-12-16 1989-06-13 Park Sea C Cleaner assembly, humidifier, gas alarm and detoxification system
US6720576B1 (en) * 1992-09-11 2004-04-1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lasma processing method an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US5783117A (en) * 1997-01-09 1998-07-21 Hunter Fan Company Evaporative humidifier
US6033806A (en) * 1997-03-05 2000-03-07 Nippon Oil Co.,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a cross-linked polyvinyl alcohol separator for an alkali-zinc secondary battery
JP3928218B2 (ja) * 1997-07-10 2007-06-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
JP2949705B2 (ja) 1997-11-17 1999-09-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の放電容量回復方法とそのための回路
JP2001079067A (ja) 1999-09-14 2001-03-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血液成分誘引装置および血液成分誘引方法
CN1243821C (zh) 1999-06-10 2006-03-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移动被蛋白质包覆的粒子的电化学装置
JP2002012239A (ja) 2000-06-30 2002-01-15 Tadashi Hagiwara ガゼット袋状容器
EP2030639B1 (en) * 2000-08-28 2017-07-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with an ion generator
JP2002122339A (ja) 2000-10-13 2002-04-2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加湿器
US20020197520A1 (en) * 2001-06-25 2002-12-26 Usf Filtration & Separations Group., Inc Micro fuel cell arra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3091A (en) * 1984-10-23 1987-05-05 Sam Sung Electronic Co., Ltd. Humidifier for removing bacilli from water
JPH04335934A (ja) * 1991-05-10 1992-1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超音波加湿器
CN2320935Y (zh) * 1998-02-06 1999-05-26 蔡学功 电极加热式加湿器
CN1343856A (zh) * 2000-09-14 2002-04-1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加湿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4123B (zh) * 2018-02-12 2022-11-21 日商則武股份有限公司 液體霧化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2406A (zh) 2004-03-17
US20040045909A1 (en) 2004-03-11
US7754157B2 (en) 2010-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30906C (zh) 加湿装置
CN102084189B (zh) 加湿器
JP4401695B2 (ja) 加湿装置
CN113566301B (zh) 空调内机及空调
CN101623509A (zh) 空气除菌装置
CN218627181U (zh) 空气净化加湿器
CN215836510U (zh) 一种宠物健康梳
CN208739834U (zh) 一种基于健康养殖技术的猪舍用加热装置
JPH09108593A (ja) 空気清浄器
CN1966089B (zh) 立式空气除菌装置
CN111853950A (zh) 一种制氧控湿式空调系统
CN108592484A (zh) 一种用于冷冻库具有过滤净化效果的静电放电板
CN210856710U (zh) 一种护衣宝
CN112432138B (zh) 一种宝塔式景观杀虫灯
CN104855355B (zh) 一种二氧化碳发生器、含有其的蚊虫捕杀装置及应用
CN208205265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环保型空气净化设备
CN207706971U (zh) 一种用于养殖舍的太阳能采暖系统
CN206933083U (zh) 一种动物养殖用的蚊蝇诱灭器
CN214249941U (zh)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高效加湿器
CN110725111A (zh) 一种具有香氛和防蛀功能的除湿机
CN215821818U (zh) 消毒器
CN214229350U (zh) 一种牛羊猪养殖排污处理装置
CN221059326U (zh) 一种无毒式蚊虫诱捕装置
CN218853142U (zh) 一种用于消毒的设备
CN217817287U (zh) 一种雾化消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