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7845C -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7845C
CN1327845C CNB2004100439439A CN200410043943A CN1327845C CN 1327845 C CN1327845 C CN 1327845C CN B2004100439439 A CNB2004100439439 A CN B2004100439439A CN 200410043943 A CN200410043943 A CN 200410043943A CN 1327845 C CN1327845 C CN 132784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ne
present
chinese medicine
treating cardiovascular
cardiovasc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439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34270A (zh
Inventor
杨宝峰
初文峰
崔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anio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4100439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27845C/zh
Publication of CN1634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42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784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7845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它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它配方合理、高效低毒,并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本发明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槲寄生总黄酮苷50~80%、苦参碱20~50%、大黄0~10%、小檗碱0~20%、麝香0~5%。本发明采用槲寄生总黄酮和苦参碱作为药物组合物,避免原有治疗心脑血管药物存在的一些不足,使其成为一种高效,低毒的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在分别发挥二者在治疗和预防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中的药理作用的同时,并使二者的药理作用具有协同作用,增加疗效。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多为西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容易产生耐药性,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本身又能导致心律失常的产生,甚至有的药物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中医药防治心肌缺血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单味中药研究较多,复方方剂研究较少;单一的抗心肌缺血损伤机制较多,多种机制共同起作用的综合研究较少。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作为传统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传统上将其作为祛风湿药物,它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国内学者研究表明,槲寄生在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时可发挥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是理想的保护心脏的药物,以水溶性黄酮为主要成分。苦参系药用豆科槐属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性寒味苦,入心、脾、肾三经,始载于我国最早的药学文献《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谓其“主心腹积气,徵瘕积聚”,能“安五脏,定志益精”。《本草经百种录》称“此以味治也,苦入心,寒除火,故苦参专治心经之火”。随着分离提取技术的进步,发现在苦参、苦豆子、广豆根中存在同一类以苦参碱(Matrine)为代表的生物碱,近年来国内外对此研究活跃,探索了其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功能,尤其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和兴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它配方合理、高效低毒,并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本发明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槲寄生总黄酮苷50~80%、苦参碱20~50%、大黄0~10%、小檗碱0~20%、麝香0~5%。本发明采用中药槲寄生和苦参碱这一组合,槲寄生总黄酮和苦参碱均具有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冠脉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但二者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又各有特点。槲寄生总黄酮对阵发性房颤和室性早搏疗效最佳,对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律失常效果较好,并随着疗程的延长效果亦有所增加,槲寄生加速快反应动作电位复极进程,使ΔERP/ΔAPD比值增加,该作用与减少慢内向离子流及增加时间依赖性钾离子流有关,槲寄生抗快速心律失常主要与其相对延长ERP消除折反有关。同时槲寄生总黄酮还具有降压,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苦参碱能对抗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对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作用尤佳,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发现苦参碱的抗心律失常和正性肌力作用与其影响细胞内Ca2+的浓度有关。在细胞外C2+浓度为1.8mmol/L时,苦参碱可使细胞内Ca2+先增高,后下降,而在细胞外无钙的情况下细胞内Ca2+不增高,这一现象提示苦参碱使细胞内钙增高的机制是促进外钙内流而不是促进内钙释放。膜片钳研究发现苦参碱可通过作用于L-型钙通道使外钙内流。外钙内流可延长ERP,对消除折返激动引起的心律失常可能会有一定的疗效。值得注意的是,与其它抗心律失常药不同,苦参碱在促进外钙内流后又使细胞内钙下降,与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周期相吻合,避免了细胞内高钙对细胞的损伤,显示了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苦参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多途径的,既有可能是对心脏的直接抑制作用,也能延长ERP,提高心室舒张期兴奋阈值(DET),适于缺血前给药。综合二者在作用及作用机制上的特点,我们采用槲寄生总黄酮和苦参碱作为药物组合物,避免原有治疗心脑血管药物存在的一些不足,力求将其开发为高效,低毒的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本发明在于将槲寄生总黄酮和苦参碱进行配组,在分别发挥二者在治疗和预防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中的药理作用的同时,并使二者的药理作用具有协同作用,增加疗效。
下面结合实验对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药理作用做详细解释:
实验材料:
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wistar大鼠,体重200~230,雌雄各半,均购自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中心,合格证编号分别为040518。
试剂:垂体后叶素: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30401;
乌头碱:DELTA天然有机化合物信息中心,批号:040507;
MDA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批号:20040517;
HDL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批号:20040517;
SOD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批号:20040517;
乌拉坦:上海曹扬中学第二化工厂,批号:971020;
药物:槲寄生总黄酮苷: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提供;
苦参碱: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提供。
一、对小鼠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
取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iv 10ml/kg生理盐水;(2)槲寄生总黄酮苷组:iv 15mg/kg;(3)苦参碱组:iv 15mg/kg;(4)槲寄生黄酮+苦参碱组(2∶1):iv 15mg/kg;30分钟后将小鼠放入500ml磨口瓶中(含3g钠石灰),涂凡士林后,盖干。观察小鼠死亡时间,对正常小鼠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组别(mg/kg)     动物数(只)     存活时间(分)
  对照     10     47.44±11.69
  槲寄生总黄酮苷15     10     64.97±15.06a
  苦参碱15     10     57.88±13.21a
  槲寄生+苦参碱15     10     73.99±15.21abc
注:a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b表示与槲寄生总黄酮苷组相比P<0.05;c表示与苦参碱组相比P<0.05。
二、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
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1)模型组:iv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2)槲寄生总黄酮苷组:iv 15mg/kg、(3)苦参碱组:iv 15mg/kg。(4)槲寄生总黄酮苷+苦参碱组(2∶1):iv 15mg/kg,30分钟后用20%乌拉坦(5mg/kg)腹腔注射麻醉,将动物仰位固定在鼠台上,并与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相连,描记心电图。大鼠心电图稳定后,正常对照组舌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两组舌下静脉注射0.04%乌头碱1ml/kg(40μg/kg),5s内注完,观测室性早搏(VP)的发生时间,并统计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的发生率和窦性节律恢复率。对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Figure C20041004394300051
注:a表示与模型组相比P<0.05;b表示与槲寄生总黄酮苷组相比P<0.05。
三、对氯仿诱发小鼠室颤的影响:
取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1)模型组:iv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2)槲寄生总黄酮苷组:iv 15mg/kg、(3)苦参碱组:iv 15mg/kg。(4)槲寄生总黄酮苷+苦参碱组(2∶1):iv 15mg/kg。给药后2~3分钟内,将小鼠逐个放入含有5ml氯仿棉球的导致500ml烧杯内,每换一只小鼠需加入0.5ml氯仿,让小鼠吸入氯仿直至停止呼吸。立即取出并与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相连,描记心电图。计算室颤发生率,对氯仿诱发小鼠室颤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组别(mg/kg)     动物数     室颤动物数     室颤率%
对照组     10     9     90
槲寄生组15     10     3     30a
苦参碱组15     10     3     30a
槲寄生+苦参碱组15     10     1     10a
注:a表示与模型组相比P<0.05。
四、对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健康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1)正常对照组:iv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2)模型组:iv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3)槲寄生组:iv 15mg/kg。(4)苦参碱组:iv 15mg/kg(5)槲寄生+苦参碱组(2∶1):iv 15mg/kg。实验前一日进行大鼠对垂体后叶素敏感性筛选实验。方法是: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1U/kg,观察心电图变化情况,选取对垂体后叶素敏感大鼠用于实验(T波明显抬高,ST段抬高超过0.1mV)。将筛选获得的敏感大鼠用于模型组和槲寄生组,24h后开始实验。各组均以1ml/100g灌胃,1小时后用20%乌拉坦(5ml/kg)腹腔注射麻醉,将动物仰位固定在鼠台上,并与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相连,描记心电图。正常对照组舌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两组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1U/kg后,分别于即刻、1min后观察心电图变化。以T波和ST段改变为指标,判断心肌缺血程度和药物作用。60min,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对心肌缺血大鼠LDH、MDA、SOD的影响结果见表4。
表4
组别 N  LDH(U/L)  MDA(nmol/ml)     SOD(U/ml)
对照组     13  8803.33±1494.82bcde  2.80±0.79b     95.81±9.85bc
模型组     13  10923.42±1258.82acde  4.91±1.66acde     76.41±8.30ade
槲寄生组     14  9203.33±1694.52abe  3.25±0.84b     80.93±8.65abe
苦参碱组     14  9434.36±2111.03abe  3.12±1.46b     88.37±10.63ab
槲寄生+苦参碱组     14  9003.52±1584.37bcd  2.92±0.80b     91.81±9.85bc
注:a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b表示与模型组比有差别P<0.05;c表示与槲寄生总黄酮苷组相比P<0.05;d表示与苦参碱组相比P<0.05;e表示与槲寄生+苦参碱组相比P<0.05。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槲寄生总黄酮苷50~80%、苦参碱20~50%、大黄0~10%、小檗碱0~20%、麝香0~5%。槲寄生总黄酮的提取采用经水或醇提取,过滤,大孔吸附树脂柱纯化,用醇洗脱至无色后,用50%~95%醇洗脱后,收集洗脱液,回收醇,至无醇味,减压下或常压下浓缩成浸膏状或干粉,用60~95%醇溶解,滤过,除去沉淀物并回收过滤,减压回醇后得到所需的槲寄生总黄酮。苦参碱的提取方法为:从苦豆子制备,将苦豆子的茎、叶或籽粉碎经浸出、溶剂提取、转型、沉淀、催化加氢和水相有机萃取得到粗制苦参碱,经重结晶得到干燥苦参碱产品。此配方用于作为治疗和预防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降血压的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在以槲寄生和苦参碱为基本配方的基础上,加入葡萄糖作为注射液,其中槲寄生和苦参碱的重量比为1∶1。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是这样实现的:取槲寄生总黄酮0.6kg,苦参碱0.4kg,药用淀粉0.5kg,糊精1kg,50%乙醇液适量制粒,整粒,干燥压片,每片0.3g。其它项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片剂项目有关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是这样实现的:取槲寄生总黄酮0.75kg,苦参碱0.25g,用80%乙醇液湿发制粒,整粒,装1#胶囊,每粒0.2g。其它项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胶囊项目有关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槲寄生总黄酮苷70%、苦参碱20%、大黄10%,它可以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配方。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槲寄生总黄酮苷50%、苦参碱30%、小檗碱20%,它可以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配方。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槲寄生总黄酮苷60%、苦参碱35%、麝香5%,它可以作为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配方。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槲寄生总黄酮苷55%、苦参碱25%、大黄5%、小檗碱12%、麝香3%。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槲寄生总黄酮苷60%、苦参碱30%、大黄8%、麝香2%。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槲寄生总黄酮苷70%、苦参碱20%、小檗碱7%、麝香3%。

Claims (8)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槲寄生总黄酮苷50~80%、苦参碱20~50%、大黄0~10%、小檗碱0~20%、麝香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槲寄生总黄酮苷50%、苦参碱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槲寄生总黄酮苷70%、苦参碱20%、大黄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槲寄生总黄酮苷50%、苦参碱30%、小檗碱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槲寄生总黄酮苷60%、苦参碱35%、麝香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槲寄生总黄酮苷55%、苦参碱25%、大黄5%、小檗碱12%、麝香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槲寄生总黄酮苷60%、苦参碱30%、大黄8%、麝香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槲寄生总黄酮苷70%、苦参碱20%、小檗碱7%、麝香3%。
CNB2004100439439A 2004-10-19 2004-10-19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 Active CN132784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439439A CN1327845C (zh) 2004-10-19 2004-10-19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439439A CN1327845C (zh) 2004-10-19 2004-10-19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4270A CN1634270A (zh) 2005-07-06
CN1327845C true CN1327845C (zh) 2007-07-25

Family

ID=34845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439439A Active CN1327845C (zh) 2004-10-19 2004-10-19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27845C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3257A (zh) * 2001-06-26 2003-01-29 邓大勇 一种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
CN1448397A (zh) * 2003-04-25 2003-10-15 徐东铭 一种从槲寄生中提取总黄酮苷的方法及其药物组合物
CN1513542A (zh) * 2002-12-31 2004-07-21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3257A (zh) * 2001-06-26 2003-01-29 邓大勇 一种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
CN1513542A (zh) * 2002-12-31 2004-07-21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448397A (zh) * 2003-04-25 2003-10-15 徐东铭 一种从槲寄生中提取总黄酮苷的方法及其药物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4270A (zh) 2005-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N1957999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1537036A (zh) 一种皂荚皂苷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389496B (zh) 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49010B (zh) 一种补骨脂总苷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327845C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
CN107087795A (zh) 一种抗疲劳耐缺氧保健品组合物
CN103285022A (zh) 用于制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药单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23384B (zh)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935147B (zh) 地榆总皂苷提取物的新用途
CN1318034C (zh) 用桑白皮提取物制备的药物制剂
CN108743654B (zh) 一种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623325B (zh) 芳香新塔花总黄酮提取物及其生产方法和心血管药物的应用
CN1981832A (zh) 栀子提取物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用途
CN1994277A (zh) 一种丹参丹酚酸a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40997A (zh) 韭菜籽总皂苷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CN113876791B (zh) 一种预防或治疗心肌损伤的药物组合物
CN109303785A (zh) 一种党参炔苷类似化合物在制备治疗心率失常药物中的应用
CN102429946B (zh) 一种用于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的中药组合物
CN100551404C (zh) 利水消肿药物组合物的制备与检测方法和用途
CN102058825B (zh) 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1268B (zh)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
CN102813928A (zh) 一种改善小檗碱、盐酸小檗碱及相关复方制剂苦味的方法
CN100522146C (zh)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缓释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994426B (zh) 生脉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其鉴定、含量测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18

Address after: 222000 Jiangning Industrial City, Lianyung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angyuan Pharm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150086 Health Road 157, Nangang District, Harbin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